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精神病是以大脑精神活动异常为症状的一类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增加。贫困精神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就医会更加困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1],研究者所在的河南洛阳荣康医院(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响应政府号召、关注贫困人群,建立了由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负责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贫困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监管和家庭探视及报病等工作。为探讨该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者对贫困精神病人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河南洛阳荣康医院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113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匿名问卷填表的方式,有同一位医生对被调查者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并当场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07份,合格107份,有效回收率94.69%。本组有效调查资料共107例,其中男43例,女64例。
2.2.107名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对由精神病专科医院牵头、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精防办)具体负责、基层社区或乡村诊所共同参与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当满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医院进行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满意。贫困精神病人就诊时,精神病专科医院就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门诊、各病区登记的贫困精神病人逐一进行检查,具体包括:精神疾病诊断证明、贫困证明材料、登记贫困精神疾病病人家庭情况并建立电子档案。确定贫困(指持有低保证和贫困证明或五保户的病人)精神疾病人数,进行防病、治病、康复一条龙服务。
2.2.2 对构建的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相当满意。贫困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由患者监护人、医院精防办医生、社区工作人员组成。通过他们的监护,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遇到患者病情突变,监护人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或医院精防办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和护理。
2.2.3对医院精防办人员的定期随访、指导用药相当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对病人的病情波动、治疗情况、用药、心理状况等都详细了解;发现病人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治疗方案,有效的减少了贫困精神病人的病情复发次数,降低了复发率。
2.2.4 对管理使用的宣教工作非常满意。精神疾病患者即使在症状缓解期,仍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医院精防办人员经常打电话,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药物的使用、保管知识。嘱咐药品要单独放置并要有明显的标志,最好能专柜、专人负责保存并上锁,千万不要同一般家庭常用药物混放[2]。社区医生也经常检查病人用药是否合理,目的是使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利于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3]。
2.2.5 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的“心理咨询室”非常满意。医院精防医生定期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室”坐诊,对社区内居民、精神疾病家属及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发现病人病情突变时及时向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
3 家属的其它建议
3.1 建议精神病专科医院和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向政府申请,对符合“洛阳市低收入人群”贫困精神病人给予一定的补贴标准,这样,患者每月可以在家属的陪同下到就近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免费相关化验或取药。建议政府给予医院一定的精神激励。
3.2 建议社区应加强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宣传教育。社区应加强对一般精神疾病症状常识的宣教,使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冷静对待处于精神疾病恢复期的病人,不要因为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缺陷,就潜意识里歧视他们。应该对居民宣传一般的精神卫生常识、疾病的性质、特点、复发早期的临床表现等,这样就可以使居民和患者家属早期的、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还可促进社区居民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为患者创造出一个舒适、宽松的康复环境。还可以安排贫困精神疾病康复期的患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时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4]。诸如此类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普及和大力开展,可以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逸如,陈树乔,吴泽敏.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9):3-5.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有21名执业护士, 年龄23~40岁, 其中本科10名, 大专11名, 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1名, 护师6名, 护士13名。
1. 2 方法
1. 2. 1 品管圈组成 由辅导员、圈长、圈员等8人组成, 辅导员负责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 圈长负责管理和安排品管圈活动的进度, 圈员参与各个步骤的实施, 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
1. 2. 2 活动安排 按照PDCA的步骤, 即P阶段:主题确定, 活动计划拟定, 现状把握, 目标设定, 解析、对策执行;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共10个步骤。
1. 2. 3 主题选定 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 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 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因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提高病区环境满意度”。
1. 2. 4 把握现状, 目标设定 为了对本科病区环境的现状进行把握, 设定了病区环境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本科全体员工, 结果对病区环境满意度总体评分为50.13分(总分100分), 确定治疗室、护士站、护士值班室为重点整改区域。
1. 2. 5 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经过要因分析, 通过绘制鱼骨图确定了环境、机器、人、材料、方法五个方向。共统计出18个小要因, 每人对其进行打分, 确定医务人员习惯不良, 物品放置不合理, 监管制度缺乏为改善方向。
1. 2. 6 对策实施 组织科内全体人员参观病区管理先进科室, 感受环境管理成效, 激发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确定了一个日期进行彻底整理, 摒弃“万一有用”的思想, 丢弃无利用价值的物品, 有利用价值而科室不需要的调剂到其他需要的科室, 腾出了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并进行保持。将病区环境分成7个区域, 每个区域设负责人, 每个成员都有包干区。员工间互相督促, 互相提醒。治疗车、抢救车等物品设置地标, 放置在规定地点不乱放。使用电线管理器, 将零散的电线及心电监护仪导联线捆成一圈, 更整洁有序。本科质控小组每月不定期检查2次, 加强监管。
2 结果
再次进行员工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调查, 总体评分为89.92分。与改进前相比, 明显提高, 病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 讨论
通过品管圈对病区的环境管理, 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自觉性, 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有利于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避免了物品准备不全或时间延长而忙乱的现象。规范的病区环境管理, 创建安全、高效、整洁、舒适的空间, 既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信的就医环境, 也为员工提供了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 增加员工的成就感, 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缓解工作压力[3]。通过品管圈活动, 小组成员能够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项工作内容, 各种品管手法从不懂到熟练应用, 使小组成员的自身价值得到发挥, 增加了自信心。培养了大家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10):2154-2155.
篇3
【关键词】 五常法 环境管理
我儿科病区日常所用物品、药品品种多,规格多,但用量少周转慢。容易造成浪费和不安全隐患。自从《患者安全目标知识问答》里学了五常法以后,我们将其运用于管理病区的环境和物品及人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措施
首先在科例会上,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五常法的概念、意义,讲述五常法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环境管理的方法。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改进工作和生活环境,改进人们的过程,对护理管理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大家统一认识,推广行动,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
1.1 常组织 运用分层管理法。正确区分需要和想要、保管和保存的方法。将护士台、治疗室、值班室和储藏室物品明确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按物品的需要程度和使用频率,安排合适的位置,把不需要的物品和数量将到最低程度,把需保存的资料、文件等分门别类的进行收藏。建立单一就是好的新理念,同类的产品只能使用一包拆封一包。
1.2 常整理 运用质疑思考法。善于发现问题,认真落实常组织。妥善放置物品,将工作场所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一目了然,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清除过多的物品,物品按类放置,标示明确,橱柜内无杂物,对有使用期限的物品按使用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杜绝物品过期,减少浪费,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最终提高办事效率。
1.3 常清洁 运用目视管理法。 物品放置尽量采用玻璃透明橱柜。按照物品的清洁、无菌要求划分区域和界限,清除死角和污染源,对物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养,将护士台、治疗室、值班室、储藏室等每一处都落实专人管理。
1.4 常规范 运用标准管理法。通过制度的落实和强化,将前三项指标行动成果进行巩固,形成完整的制度,持续正常的进行并加以监督,定期进行评估,改进不足之处。
1.5 常自律 运用自我管理法。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工作场所。自觉提高个人素质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各人职责,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保持仪容、仪表整齐大方,文明礼貌,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给患者带来信赖和安全感,由此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
2 预期效果和目标
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改善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是提升医院形象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五常法管理,日常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
篇4
1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
人文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被泛指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其根本是以人文本,最为重视人的价值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关注人的思想体现。简单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作为民生关键的医疗系统的护理服务更要关注人文关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满足患者的需求,尽量缩短就诊的时间,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患者祛除病患者,这是医疗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而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尤其是对于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预后差的病人,最为典型的就是传染科科室,其工作量相当的繁重,对于该科的护理人员实现优质服务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优质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对病人采取身体的护理外,更要关注其精神上的照顾,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从行为方式上给予指导,对患者更多的给予关照,并且寻求与其感情上的共鸣,建立其生活的勇气,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将关、尊重爱融入到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对病患给予家人般的照顾,与患者建立一种亲人般的感情,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安全的感觉,引起患者对生命的珍惜,对健康的渴望。
2人文管理实质是令病人满意
从发展形式我们不难看出,人文关怀护理将是今后我国医疗系统整体护理服务的核心,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的医疗系统中,人文关怀理念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要针对的是人文关怀对护理服务品质的影响和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更多探讨的是如何为医疗卫生系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对护理人员如何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如何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品质,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在实践护理中,人文关怀无处不在,其最为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评价上,这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包括医疗卫生环境、技术力量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医护管理环境、设施设备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从护理人员对生命、健康、正常需求和正常权利的关注程度也可以看出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中的重要,优质服务的本质是让患者满意,感觉到就医方便,技术可靠,环境舒适,经济实惠,服务舒心。
3人文关怀是优质服务的基础
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护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使其感到舒心愉悦,患者会对生命燃起新的渴望,也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这对患者恢复健康极为有利,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更有利与促进医疗服务的品牌,为实现优化质量服务管理打下基础。
4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病人是医院服务的主体,病人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不断地强化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的水平,尽量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而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主要有:
4.1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根本
就医环境对医院的上帝病患来说尤为重要,医院最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和家属,而其情绪相对波动较大,此时良好的就医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情绪的波动,让其相对感觉安心,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院落整洁,结构合理的医院是会让患者感到舒适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紧张的程度,可以让病患产生信任,进而提高医院就医的质量,就医环境还包括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清晰的指示牌,详细的查询台,温馨的指引人员都会让患者感到舒心。
4.2打造良好的病区服务
医院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陌生且厌恶的,要想降低其出来的陌生感和浮躁感,就要对病区的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专门给病人设置的扶手都会让病人感到被照顾的感觉,同时对病房的设施也要安装齐全,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设备及通信工具,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病区内设置一些供病人额外需求的设备,例如冷藏柜,对病区的环境要营造出温馨的感觉,在某些医院的病区总让人感觉压抑,影响就医的质量,很多医院会用一些花草等点缀病房,感觉到生机盎然,同时,医院应该在护理单元设立一定的采购点,娱乐室,义务服务区,这都让患者感到温馨,在一种轻松、安逸的环境下就医,可以更快的促进病患身体的康复。
4.3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质量对病患极其重要。第一,医院对护理设施、卫生器材、等服务用品要做好供应的保障工作;第二,医院更加要注重病区内的生活用品、医疗用车、医疗基本设施的护理、维护和更新,关注病区内的卫生用品、生活洁具、电视电话的维修和护理,保证其正常使用;第三,医院的治疗场所、义务服务地点的用品供应以及其卫生质量与摆放秩序都极为重要;第四,护理人员的着装色彩、着装品位都会影响服务的质量,而其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更是一种必须的素质提升,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给患者创造一种安宁肃静、温暖和谐、优美舒适的人性化流畅空间和亲切祥和的环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人文关怀贯穿在患者入院后的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护理的环境都会对病人的状态产生影响,医疗系统要为患者营造出一种温馨洋溢的环境,让其生理疾病得到缓解治愈的同时,心理上也获得一种愉悦的感受,可见,人文关怀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打造人文关怀的环境,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使实现优质服务的根本,是促进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入住本院流浪救治病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45±5.65)岁,研究对象均满足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标准。使用ICD-10的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25例,兴奋状态15例,缄默状态10例。睡眠障碍形式:入睡困难20例,间断睡眠12例,睡眠过度6例,早醒8例,不眠4例。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有7部分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部分0~3分,0分“没有困难”,3分“非常困难”,累计各部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被试者完成试问时间为15~20 min。
1.2.2 发放问卷 实施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发放,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回,干预前后共发放有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护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护理干预,药物主要有利培酮片(剂量3~6 mg/d)、阿立哌唑片口腔崩解片(剂量10~30 mg/d)、氯氮平、碳酸锂等临床常用药物。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PSQI量表测定[3],按计划实施严格的护理干预。
1.3.1 做好病区环境管理 救治病区属于封闭病区,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区环境介绍以消除患者对病区的陌生感,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生活家庭化的氛围”促进患者情绪尽快稳定[4]。尽量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夜间减少灯光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给患者晚上发药及巡视查房时要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减少外界活动对患者睡眠的刺激。尽量将护理治疗放在白天进行,晚上必须进行的护理工作尽量在患者未入睡前进行,以减轻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夜间巡视查房时做好患者的睡眠记录,建立睡眠登记本,以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5],详细了解患者的睡眠规律以便能对患者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2 加强沟通,鼓励疏导 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而且焦虑占比例较大[6]。患者的不适主诉要认真倾听,告知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程度及关于这种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及时向患者解释说明原因,取得患者理解。鼓励患者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倾诉对象,尽量消除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焦虑,紧张情绪,树立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
1.3.3 合理的服药安排 调查显示,流浪精神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7],这与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有关[8]。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及时向患者解释每种药物对疾病的作用及对他病情恢复的影响,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严重失眠的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对于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及改善睡眠护理非常有利,但必须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9]。对于一些特殊的精神病药物,如碳酸锂,氯氮平等要告知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免由于患者的不良服药习惯和方式而影响睡眠,对于彻夜不眠的患者应告诉医生,按医嘱予其服用镇静安眠的药物,积极控制病情,消除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失眠。
1.3.4 行为矫正 流浪精神患者是个特殊的患病群体,在本院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均无家属探视,患者最主要的诉求是要求出院回家。这种愿望由于晚上没有人诉说而更加强烈,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①医护人员认真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市的流浪患者救助政策,告诉患者在这里住院,医护人员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会尽快联系你的家属或核实家庭住址,让患者早日出院,增强患者对病区的归属感和对住院治疗的认同感。②矫正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态度: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在外面长期露宿,居无定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无法实现,养成了非常不好的睡眠习惯,护士在进行行为矫正时采取刺激控制法,让患者在只有睡意时上床,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 min后仍不能入睡就离开床等[10]。告知患者睡觉时要脱掉鞋子、外套上床;夜间查房时给患者盖好被子,纠正患者认为睡眠要有8 h才是正常睡眠的看法。③对于过度睡眠的患者应减少患者日间睡眠时间及次数,鼓励患者多参加病区的康复活动,如下象棋、看报、打乒乓球等。
1.3.5 良好的睡眠技巧 制订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改变懒惰的生活习惯,培养患者睡前小便、漱口、洗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兴奋躁动引起失眠的患者,在使用镇静药物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持续10 s,感受双臂的紧张,放松后再来一次。对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失眠的患者,让患者在床上深呼吸,吸气到一定程度再均匀呼出,持续10 s,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动作上,并结合一些传统方法给患者泡足[11],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后30 d测定患者的PSQI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PSQI总得分下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往往由于其大多处于严重的精神疲劳状态而存在睡眠障碍[12]。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到47%,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Breslau等[13]报道,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社会支持系统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基本属于“三无”人员,其睡眠质量受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除积极的医疗干预外,为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应加强对患者睡眠环境的管理和适时的心理干预。
3.1 流浪救治精神患者睡眠情况的特殊性
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流浪救治精神患者在外面习惯了自由流浪的生活,而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医院的管理;②对救助政策的不了解:很多精神患者认为是政府把他们隔离起来了,不给他们自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③病情较复杂,不稳定:由于救治流浪精神患者大部分病情严重,病情的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④对家人的思念:医院对于患者的管理是封闭的,住院精神患者基本上无家人的探视,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这就造成了很多流浪精神患者只能长期待在医院,因此,保证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因人而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篇6
护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康复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护理也贯穿到医院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从病人进入医院开始一直到病人痊愈之后出院,整个过程都需要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都需要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悉心的帮助,护理工作是医疗救治工作的辅助和支持,是一项经常地不间断的工作。另外,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医院是一个环境复杂的地区,在医院中有患各种疾病的病人,有的疾病更是具有传染性,有的疾病容易受到外界感染,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细心地护理,随时观察病患的状态,并且对病房进行清洁,对病人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减少感染几率。
2.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使得护理水平得到提升。当前有的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对护理工作没有进行统一、严格地规范要求,因此导致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按照护理工作要求进行工作,导致医院的一些本可以控制的感染情况发生,对病患治愈产生影响。
第二,护理人员数量不够。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涉及每个科室,而且护理工作又是不间断的,因此每个时间段都要有人值守,所以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较大,当前有的医院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因此导致有的人员工作中出现疏忽,出现感染问题。
第三,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很多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这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这也是造成护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有的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一些护理技巧的掌握不够扎实,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操作不规范,进而导致护理工作水平低,比如有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引发感染,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另外,有的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对护理职业的认知不清楚,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出现逃避工作、责任意识不高等现象。
二、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1.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临床治疗,减少常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医院加强对护理的重视程度,医院的管理者要对护理管理进行重视,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任务进行重新安排,让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例如医院要加强监控网络的建立,可以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病区护士长和监测员为一级管理、部分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二级管理,护理部为三级管理。一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情况等进行检查,二级管理人员则主要从管理小组的层面出发,按照消毒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对病区的感染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三级管理则主要从事监督管理,不定时对病区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一次性物品的处理情况、病区的卫生环境等进行突击检查,从而实现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护理人员的卫生意识、感染控制意识。
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受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影响,为了对医院的感染率进行控制,必须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而减少各种感染问题的发生。例如护理人员要提高洗手的执行率,通过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数脉、协助病人换、为病人铺床等工作时,手上会沾染很多细菌,但是有的护士没有勤洗手的习惯,因此很容易的导致细菌传播,引起感染,所以要引导护理人员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强调护士七步洗手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率。另外,要坚持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有很多工作是需要护理人员完成的,例如透析术、动静脉插管术、导尿、穿刺等,护理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都会影响感染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引导护理人员加深无菌操作的认知,减少感染情况。
3.加强环境管理
篇7
篇8
1.1.1自身因素
①妇女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制被破坏,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②分娩过程中能量大量消耗、失血,以及产程中产妇的焦虑情绪,产后的大量出汗、体质虚弱,使产妇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1.1.2外界因素
①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导尿等。②分娩助产操作:会阴切开、产钳、剖宫产等。③产后休养方式不得当,如紧闭门窗,忌刷牙洗头,饮食多荤少素,易造成营养失衡,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探视人员过多等均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1.2新生儿方面
新生儿感染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这也叫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多为大肠杆菌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医护人员以及家人之手。
2预防措施
2.1加强产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是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指导性工具书。通过学习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拓宽护理学知识面,提高护理质量。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是产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产科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居第一位,占53%[1],侧切口感染为10%~17%。因此应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及加强导尿管的护理,对会阴切口要做适当的处理,注意局部清洁消毒,减少出血和血肿形成,消除死腔是关键[2]。做好侧切切口的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外阴2次,预防感染。
2.3加强母婴同室病区环境管理
严格规范清洁区、污染区的范围,病区陈设统一,保持室内的清洁和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病床湿式清扫,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拭1遍,污染的卧具及时更换。据有关资料显示,患者用过的24h床铺上可检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因此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舒适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月对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以保证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工作规范有效。
2.4做好健康宣教,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解除产妇紧张、焦虑心理,提高产妇自信心,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饮食,减少产妇体力消耗,改善不良的休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后刷牙漱口,及时沐浴更衣,勤换内衣裤,保持外清洁,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利恶露流出和子宫复旧,合理饮食,增强产妇抵抗力。
篇9
1 老年病房风险的相关因素
1.1 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1.1.1 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不足,病情观察能力不到位,应变能力差,处理事情不周到,治疗抢救不到位等,不能及时、全面、正确的识别患者存在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
1.1.2 个别护士责任性不强,消毒隔离不严格,不注意手卫生,发生交叉感染。操作不规范,查对制度不严格,造成发错药、打错针。对病人评估、宣教等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周到,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1.1.3 医务人员队伍配备不足。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包干床位太多,造成护理、巡视、宣教等不到位,直接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医生配备不足,尤其是下午,一旦发生抢救、突发事件等,就难以应对。
1.1.4 家政公司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我院的病房结构局限,一间病房只有住两个或三个病人,一个护理人员照料四到五位病人的话,就势必导致跨越二个房间。大多数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说话、意识不清、行为异常的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晚上,一旦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碰到护理人员请假时,又没有后备的人员顶替,这样就会使照料病人数量增加,照顾范围扩大,相对安全隐患也就会增多。
1.2 环境设施因素
地面潮湿或有障碍物,无提醒标识,易引起老年人摔跤。病区走廊、楼梯墙砖松动,脱落,易造成病人砸伤。病区为开放式,病人没有标志性的病衣,对能走动又无控制能力的病人外出,门卫人员不能识别,可能会发生病人走失。病床床栏功能欠缺距床头距离长或无床栏,对意识不清、烦躁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病区窗户无保护性隔栏,对精神、行为异常的病人可能会发生意外。
1.3 病人自身因素
1.3.1视力问题,如患有老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
1.3.2 患有慢性病
1.3.3 药物不良反应
1.3.4 衣着及鞋袜不合身
1.3.5功能减退:如体力和平衡力不足
1.3.6 年龄因素: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
1.3.7 饮食因素:对不同疾病的人及对牙齿不好、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病人,会发生噎食等不安全事件。
1.4 医疗文书的书写
医生、护士医疗文件书写字迹不清,有时有涂改,易发生错误执行医嘱,造成医疗纠纷。
1.5 服务流程不规范
1.5.1 药房在发放病区口服药时,未按照电脑输入的信息发药,若不能及时转抄医嘱,容易发生遗漏,造成病人漏服药,直接影响治疗。
1.5.2 由于老年病人大多数病情复杂,每日服用多种不同规格、剂量的药品,药房摆药药物使用的药杯容量比较小,容易翻掉。有些药品的外形相似难以辨认,对药品的管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1.5.3 新病人入院时,自备药比较多,药物的规格和剂量与本院不同。病区没有固定的药柜存放自备药,若放于病人身边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多服、漏服、误服等。
2 老年病房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1.1 加强对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护理部和科组每月组织“三基”理论和操作培训和考试,平时通过晨间提问形式进行提问,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人人过关。
2.1.2 加强对每位护士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认真核对,一定要做到对患者身份识别2种以上,杜绝打错针,发错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加强环境管理和设施建设
2.2.1 清洁地面时,使用干、湿两把拖把拖地,既保持地面的清洁,又能保持地面的干燥。在拖地时放有防跌倒标识。同时避免或减少病人来回走动,如遇特殊情况,必需有护理人员陪同。
2.2.2 加强对病区设施的维修,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病区的窗应设计为有保护性的窗栏,杜绝病人不良事件的发生。
2.2.3 老年病房的每个床位必须要有床栏保护,并能保持其良好的功能,每个病区出入的地方要有大门,防止精神、行为异常的病人外出走失。
2.3 加强对病人安全和自理能力的评估
老年病房的患者大多数反应迟钝、行走不便、活动障碍、思维不清、行为异常等等,特别容易发生跌倒、烫伤、压疮和导管滑脱等不良事件。
2.3.1 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合适的眼镜,及时治疗眼疾,及早治疗慢性病。
2.3.2 用适当的助行用具或请陪护。
2.3.3 坚持做适当运动,减少因功能减退而引起跌倒的机会。
2.3.4 穿着宽松合身的衣物,选择鞋底有防滑功能的鞋。
2.3.5 降低病房环境的危险性。光线要充足,通道要保持清洁,避免湿滑,浴室要保持干燥,在地面上铺上防滑垫,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走廊过道要有扶手。
2.3.6 服用降血压药、安眠药、抗过敏药后避免独自行走。在行走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步伐,更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和行人。
2.3.7 对有导管的患者,妥善固定导管,翻身时避免导管的脱落,对意识不清或烦躁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约束。
2.3.8 加强对病人饮食的管理,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饮食。像煮鸡蛋、馒头、排骨水分少,不宜咀嚼,而汤圆、粽子黏性较强,吞咽时均易引起哽噎。对牙齿不好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病人,少吃或不吃蛋糕、馒头、鸡蛋、排骨、汤圆等,提供半流质或糊状的饮食,并免费提供食物料理机。
2.4 加强医疗文件书写的管理
2.4.1医生开出处方和医嘱时要剂量要正确,不得有涂改,否则会造成护士错误执行医嘱。
2.4.2 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件时,有时会碰到漏记、错记时,不得有涂改,应在错字上划双划线,要看得清错字。医疗文书书写要简明扼要,正确,清晰,内容真实,运用医学术语。
2.5.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2.5.1加强对医嘱的核对,二人以上同时呼应式核对医嘱,防止错输或漏输医嘱。
2.5.2 药房要规范发药,应按照病区输入的医嘱给药,杜绝错发、漏发、多发药品。
2.5.3 老年病人各器官功能在逐渐的衰退,排毒功能在下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成倍的上升,应根据病情正确给药,对摆放的药车要上锁,容器用有封口的、透明的药袋。
2.5.4 对新入院的病人有统一的规定,一律不得用外配药,特殊情况例外(如病情需要,社区医院又没有的药)。
2.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配备
2.6.1 应根据老年病房的要求配备护士,护士包干床位不能太多,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服务质量。
2.6.2 根据病区实际情况配备医师,有利于医护、医患的沟通,更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了解及治疗,以减少医患纠纷。
篇10
Xia 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Suining centre hospital,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4-02
急诊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患者家属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造成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忙于抢救病员忽视自我防护,职业危害大。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1],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室质控成员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控,随时抽查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全科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夜间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联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护士的考评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灭菌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2]。
2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区环境管理
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区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员培训,按规范进行湿式清扫,随脏随清扫,对地面分泌物必须先消毒再清扫,拖布分区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悬挂晾干,床单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规定禁止在病区过道或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脏布类放规定污物桶内,护理车与治疗车分别存放;病房、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和清创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专人负责,每月定期采集空气标本做细菌培养,并作好记录。
2.2物品管理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无菌物品禁止放入无菌柜内,专人管理,若出现过期物品扣发责任人奖金;无菌溶液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压灭菌或低温灭菌物品一律经预处理后送供应室灭菌,做好消毒登记及与供应室人员的交接登记;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剂安尔碘,开瓶后注明开瓶时间,尽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严格消毒。
3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3.1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和示教,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使各项操作正规化、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无菌手套,抗生素现用现配,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预防感染发生[3]。
3.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的关键环节。护士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为重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规定护士上班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为提高洗手质量,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正确洗手六步法,并将正确洗手六步法示范图贴在洗手区墙上,让全科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办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块,肥皂盒悬挂,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并配备干手设施。
4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科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为止,卫生学监测结果无一次不合格。
5加强职业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坚持做到标准预防;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伤后要按规范处理伤口,及时上报,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标准洗手,加强个人
职业防护,人人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毁形、消毒和处理方法。使用防护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为急诊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无一例针刺伤发生;抢救室配备防护眼镜,为危重病员作气管插管时使用,避免分泌物溅至眼睛内。
6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按规范分类处置,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分类警示标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装满容器的2/3时密封置于污物室内,每天医院派专人统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处置,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流入社会。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全科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科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能注重手卫生,坚持标准预防,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严格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1.1 病房合理分配 由于内科系统的分布广泛,涉及内科系统的病种较多,因此,将内科病人按系统化的分布病房,有利于不同护理操作的集中进行,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杂乱性,且可以防治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病人在住院的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及讨论护理计划,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病区环境管理 规范统一的病区治疗室、护士站、库房及物品的合理摆放,在空间上实现人、物、场所上的合理优化组合,减少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因为规划不合理而重复过多的繁杂操作。在每个房间的门口装有明显的标志卡,能引导病人及家属自行返回病房及寻找工作人员。对于各类物品应分门别类、表示明确、一目了然,过目知数的摆放,减少护理人员时间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 责任制管理在综合病区内的运用
明确责任制管理 将护理人员按不同的技术职称、学历及工作能力分为不同的护理小组。将每一不同内科系统疾病设一责任制小组,管理不同疾病的内科病房,由责任制护士带领辅助护士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按时按质完成护理工作。在不同的病房上,设立常有的管床护士,分级管理,对各种不同的护理操作进行深入管理及监控,每日通过护理操作后分析护理的效果,及时根据病情变化更改护理计划,充分发挥责任制护理中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的作用。
3 合理的差错事故管理及隐患对策
3.1 差错事故管理 在新的护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后,医疗系统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该条例带来的责任,因此对于医院护理的管理有了更大的挑战。病区护士长在处理护理差错事故的时候应结合科学与现实,鼓励差错事故的上报,对于差错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对护理人员持理解、宽容的态度,通过自身管理的方面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过分的追究个人的责任,努力找到事故差错发生的原因,做好及时的调配工作,使全科护士从中受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避免差错事故的再次发生【1】。
3.2 护理隐患的对策
3.2.1 由于内科系统主要由药物治疗为主,每日的输液量较大,为了每天能及早的进行输液治疗,日间的输液均由夜班护士进行查对配置,但是,有数据表示,夜班护理人员在早上6点时为最疲倦的状态,由于一夜未眠,在查对液体的时候难免有眼花的状况发生,加之早上有抽血等操作,夜班配置液体的事故风险极高,通过此项分析,设置专有的治疗班早上7点为上班时间,不用参加清晨的大交班,责任制管理白天的输液液体,不仅能防止夜班护士在配药时差错事故的降低,且液体的配置时间也顺延,配伍的有效期也有了保障。
3.2.2 主班在每天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治疗操作准确无误的首要关键,且还负责着整个病区病人的领药的工作,因此,主班必须由两人一起合作担当,每时每刻主班不离开护士站,有效的分配护理操作的下达,防止转抄医嘱时的错误发生,且对来护士站询问的病人做到有问必答的作用,提高了护士的首次护理服务的成功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形象。
4 护理队伍的管理
4.1 合理排班 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事情繁多,护理人员的每天面对疾病造成工作压力巨大,不能按时下班疲劳工作等都是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因此,护理管理上管理者在管理时应根据具体工作状况合理排班,深入了解夜班护士的需求,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息,根据加班情况,及时给予补修,防治护士疲劳上岗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努力满足护士的正常需求,对于有事需临时休息,应合理安排,防治护士在工作时三心二意而导致护理差错。及时和每位护理人员沟通,解决在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4.2 加强业务管理及素质教育 对院内及院外的业务讲座、护理查房要求主动参加,鼓励参加各种进修学习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研发探讨新技术的开发。
5 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
使用标准化,强制化的管理,恩威并施,病区护士长根据护理质量考核的标准制定相关的考核计划,在病区内有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与每个月护理部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然后在每月的病区护理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按责任制分化落实到个人,做好分析报告,及时反馈给护理部,使管理者了解和掌握质量的相关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管理数据【2】。
6 结果
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加上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医院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其中也感受到被关怀的感觉,从思想上能扎扎实实的工作,做到真真正正的工作与生活分开,减少了临床上护理人员差错的产生。且不断的拓宽管理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增加了医院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和内科整体护理系统的提高。
篇12
2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暗示者用间接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意图,诱导对方产生相应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护士是医院的"半壁江山",有临床经验的护士会在准确把握患者心理症状的情况下,促使患者产生自我暗示,其暗示自己心情特好,身体会很快健康,医生也能治愈自己的病。假如,护士在患者面前出言不慎,说"病情复杂或没有此药能治"等等,患者立刻神情沮丧,病重得连路也不会走了......这就是暗示,类似了"破窗"。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树立"患者至上"的观念,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对患者热心、耐心、细心,做到手勤、腿勤、眼勤、嘴勤,患者提出的疑问都能信心十足的给予解答。那么,患者就会在:"正常心态"下接爱和配合医生治疗并能很快康复。要杜绝说出一些使患者发生消极心态的语言,不利于病情。杜绝语言上"破窗效应"的发生。
3 药物器械暗示
对于无存在实质性病变的一些患者,将某些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一些常规药物的来源作用神秘化、扩大化,从而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使其解除思想包袱。如护士常常要配合医生,告诉患者维生素C是相关疾病的特效药,维生素B12是相关疾病的特效针,某某仪器是医院新配置的最先进的诊疗或治疗仪器等,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 行为暗示
医务工作者的仪表风度也是心理暗示的源泉之一,护士的仪表风度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特点和文化修养,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在与患者交往中保持和谐得体、朴素庄重的服饰打扮,有情有理、诙谐适中的文明语言,轻巧熟练、干净利落的行为举止,以及健康向上、胸有成竹的精神状态。积极的行为,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相反操作马虎、说话轻浮、双眉紧锁,都会让患者产生失望,怀疑的情绪。
5 经验暗示
"破窗"出现时应主动沟通 对存在有心因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可特意炫耀医生、护理经验,医生的治疗技术如何精湛,夸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治疗这类疾病是轻而易举,耐心地给患者讲述成功病例,治疗经过和有关与他人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再加上必要的解释、说服都能起到很好的间接的暗示作用。而一些医院的虚假广告宣传,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所有媒体广告普遍的不信任。因此要防范这类行业性"破窗效应",出现问题,直接面对主动沟通,事后认真总结经验,防止类同事情的再次发生。医院应从传播的角度、从超出医疗市场的范围来关注患者的利益,讲诚信,打造出医院特有的有信誉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行业和全社会中树立和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
6 讨论
在医院管理上防微杜渐,杜绝"破窗效应"的发生。应坚持医院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不动摇,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对于触犯护理价值观的原则性问题绝不姑息、纵容,一定要"小题大做"般地去严肃处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思想原则上的小小过错,因其影响是根本性的,往往会在行为上造成严重后果[3]。在管理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上,也要严谨、合理,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是一条生命。要有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性,防止有隙可乘,注意查漏补漏。执行时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开先例,确保规章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此外,对于医院为创新而制定的新规则更应该严格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严加惩戒,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必然会引人纷纷效仿,导致新规则形同虚设。作为医院文化器物层表现的外部环境、产品、设备等细节方面,也应体现出医院的理念、规则等文化特色和风貌,注意消除可能诱发人们对医院产生不良印象的"破窗",以树立和维持医院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13
2005~2007年本科共发生护理投诉56起(包括口头和书面投诉。)其原因见表1。
原因分析
护理服务不到位:护理人员价值目标不明确,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不注意语言方式,缺乏服务意识,态度生硬,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尊重。
业务技术素质不高:表现在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致使抢救时静脉穿刺失败、吸痰不当、护理不周延误时机或用药治疗不及时,导致病人病情恶化。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病人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不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预防治疗,造成病情加重。缺乏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沟通,交流不够。
病区管理因素:病区环境管理不到位,后勤服务跟不上;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松懈,不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医护之间、护护之间团结协作不好,不能及时释疑补漏防患于未然。
其他:病人对医院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不满,如收费、各种检查结果及标本采集方法等。
防范措施
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护理行为:转变单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病人看成社会中的人,关注病人及其亲属朋友,把这些直接或间接接触护理服务的所有顾客看成一个整体,树立以这个顾客群体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首问负责制,要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要真正做到热情、关心、同情、尊重病人,了解并满足病人的内心需要,增强病人的舒适度、安全感。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①通过专题讲座、示教演习、技术比武、竞赛考试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②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护士长和老护士要做好传帮带,以身作则,共同构建敬业、慎独、有奉献精神的护理团队。
强化各项管理,健全规章制度:①对于医院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当无条件地严格执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处罚制度;每个月对护理差错、护理投诉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选派责任心强、技术好、专业态度和信誉佳的护理人员做带教老师[1],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加班加点,以满足护理人员法定休息时数,使护理人员工作时精力充沛。②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收费制度、执行一日一清单制度,使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数,减少医疗费用方面的投诉。与医院检验科及其他辅助科室保持沟通,及时消除病人不满因素。③加强后勤设施建设,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护士长应定期检查病房设施,医疗仪器完好率应达到100%,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