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发展过程。离开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显得低下。新课程强调将生活引入化学课堂,将化学学习和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将化学课堂的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多注重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化学呢?我觉得应该从学生擅长的理论知识入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化学动手实践的能力,以真正顺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课程改革目标。
如高二化学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即使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问题,同样的也可利用化学反应来解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包含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加强理解。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我们不仅从用途中区分,“碳酸钠”可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以及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理胃酸过多等。在学习时,我们更要注重实验的演示,掌握鉴别方法,如(1)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2)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试剂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3)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此方法必须取极稀溶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实验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NaHCO3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探究。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重视实验演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主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内容能否完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自主学习环节细化为五个步骤,并对每一步学习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系统读课文
读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文章是经典的,注释是明白的,习题是精选的。自主学习先要系统的读完这些内容,了解文章主题、研究课后习题、思考编者意图、揣摩学习重点。这一步耗时不要怕多,关键在“系统”二字。阅读注释才能读懂文句含义,反复阅读原文才能理清结构、把握主题,深入研究课后题才能明确学习重点。
二、广泛查资料
广泛查阅一切资料,有效地补充独立阅读的不足,工具书可以扫清拦路虎、教辅书可以帮助解内容。这一步贵在“广泛”,对于了解相关背景、解读作者生平、研究文章体例等无疑大有裨益。
三、快速做习题
相关对应练习,如课后习题、导学方案等,读懂文章后马上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通过做题完成了一部分学习任务,检验了学习成果,发现了疑难问题,提高了自学能力。这一步关键在“快速”二字,确有把握的可不做、答案较长的简单做,既筛选了后面的学习重点,又提高了语言的概括能力。
四、及时记问题
篇3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问题在新教材中作了浅化处理:只讲现象,不讲道理。只要求学生知道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而不分析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作为意义之一的偏向问题与地球运动之间有何关系呢?学生往往感到非常困惑。教过老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水平运动物体偏向产生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理解的。笔者作过比较,在一个班按新教材的要求讲授,另一个班则增加偏向的原因分析,结果第二个班的效果要比第一个班好些。
二、删减。对于教材中一些与主题联系不密切,或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点,如果不能用其它方式处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不讲。
“地方时”是中学地理的难点,新教材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用了较大的篇幅(约占了本节内容的一半)来介绍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区时的计算;并通过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各国在理论时区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计时系统各不相同。如何在短短的一个课时里,讲清楚包括地方时在内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可能是令地理教师颇感头痛的问题:简单提一下地方时、时区、区时的概念和区时的计算,不过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稍加发挥,那就可能不是一两个课时所能解决的问题了。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抓住本节的中心即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让学生掌握由于地球的自转,使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即可,其它内容一概不讲,腾出时间来分析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原因(如前文所述)。讲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后,专门安排练习课,结合练习题的讲解回顾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的概念及有关的计算方法;各国的计时系统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显然,这样处理后重点更加突出,教师也容易把握。
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中,已经删除了老教材中对等压面弯曲情况的描述,但保存了等压面及其弯曲状况的图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等压面本身就是难点,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气压高低变化与等压面弯曲状况的关系。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采取边讲边作图的办法,略去等压面,只画气压中心和气流运动方向,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教材用了四幅插图,图中有河口沙坝、滨海平原、潟湖沼泽、汊道间浅滩、侧翼边滩、三角洲平原等名词。显然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最好的做法是不涉及这些概念。
篇4
例如,在讲授《等腰梯形性质》的内容时,在引入等腰梯形的概念之前,先给学生呈现比较性等腰三角形:“用平行于底的直线与两腰相交”和“用等腰梯形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有助于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等腰梯形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情景教学时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初中教材《黄金分割》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配乐欣赏著名油画《蒙娜丽莎》,观察“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的比例”,以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觉得她那么美丽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
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
(1)方程解的概念;
(2)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
(3)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
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是指教师利用数学实验、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板书、板画、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研究物质的数量及图形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可视化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函数中质点运动的教学,可以采用模型的可视化策略,让学生观看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类比,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模型的本质属性;图形性质的教学可向学生展示实物和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与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思考、归纳得出正确的运动规律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理解.板书和板画的运用,除了生动的直观性外,还能将知识信息以简要的、结构化的形式动态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参与教学的整个流程,增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六、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方式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媒介间接信息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要经历对数学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核心的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以探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时数学新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例如《剪纸》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以“活动和探究”的方式,给出剪纸的依据和一些备选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比较折叠方式不同和剪纸方法不同,设计出的剪纸图象也不同,最后欣赏各位剪纸图象,体验设计思路,写出探究活动报告.这样呈现教学内容势必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同时,教学内容的活动化策略还要教师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程度,切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组织信息,形成知识结构.
篇5
1.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1.1 教学内容选编。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个人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并巧妙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删减、替换或补充。比如,从学生的学习效度来看,语言知识无代表性、信息量不大且陈旧的内容最好删除;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太易或太难的内容需要进行替换;从学生的非认知心理角度出发,尽量选用“新”、“美”的材料,用能够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材料进行替换和补充;从学生的知识结构角度出发,文科学生可适当补充有关自然知识的材料,而理工科学生可适当补充有关人文方面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语言及语言教学丰富深刻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发现、探究更宽更广更精深的含义。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贫瘠、静止,而是关注着人,关注深藏着人渴望探究的意蕴。其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不管是词汇的讲解、语法的阐释、句子结构的分析,还是篇章的理解,就都不是单一、枯燥和重复的了。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解读内容和活动,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都有着学生和教师对其超结构中人文光环的解读,哪怕是单个的词汇和语法也显得生动富于情感。逐渐地,学生会习惯性地、自主地去发现并解读。
1.2 知识与文化相结合。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从总体上提高语言能力。”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即是用外语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外语交际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外语交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如果外语学习者仅仅掌握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是无法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在实际交往中还可能产生误解尴尬甚至格格不入。例如,中国的学生遇到外教时常会这样打招呼: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或Where have you been(西方人通常会是用How are you)?这在中国本来是很平常的问候语,但在英语本族语者听来会很不高兴,认为问话者不礼貌,干涉了他或她的私人的生活。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扩高职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表达和交际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应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应该结合课文传授西方文化、并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当然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是无法将浩如烟海的文化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所以文化传授必须是系统的,有目的性。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民族价值观、时间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问候、致歉、道谢、委婉语等交际习惯的内容。
2.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仅提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这说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教学活动关系。
2.1 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在入高职时英语水平、文化素质、奋斗目标、专业需要都可有很大的差别。加之各地高职专业设置与师资水平的差距,各个行业与单位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差距。全国统一的教学思路不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经济的。如果定要全国统一,必将造成既没达到各校本可以达到的高职英语教学目的,又浪费了有限的资源,更糟糕的是有导致学生厌学的危险。因此,实事求是的承认差别,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反而可能带来高效率的结果。不同层次的高校,或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周期或侧重点。这样,才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来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才可以更好的开展高校英语教学,避免出现大范围学生厌学现象。
2.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提倡创新课堂教学。例如,以建构英语语言体系为中心内容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阅读、写作分别教学或阅读为主写作为辅的教学思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理论来指导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验证写作理论;这不仅改变传统的字词句篇的教学模式,而且从篇章结构讨论段落展开,从段落结构中分析句间关系从句间关系、从句间关系中研究句型结构、从句型结构中比较信息传递与从属化程度对措词的要求。把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把原有知识和新授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新知识的触发作用、统合作用,更新学生的英语语言认知方式,促进学生建构个性化的英语语言体系。在教学手段上可采取理论阐述以课件展示为主,课件外挂在自主学习中心供学生自学;课堂教学重点操作演练(课件展示学生操作课件对照);将重点课文讲解转化为个案分析,验证所学新知,其它课文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运用所学新知识进行分析、体验。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反馈信息,教师集体研究分析,适时对制作的个性化英语语言体系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近年来,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较有影响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教学法、折中教学法和“双外”教学法,也就是既训练外语应用技能,又传授对外交流知识的教学法。
2.3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巾的一个“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主张语言学习者是教学中心人物,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重在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交流权力空间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模式。
篇6
山西省使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是粤教版,教材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中有三节,内容分别是文本信息、表格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下来,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编。比如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节中,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做了以下调整,在学习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时以“校运会”为主题完成学习内容:1.编写一则通知;2.制作邀请函;3.自制宣传标语。这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性地完成。在完成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选择了学校的校报《翼中报》为例,根据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由于选择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贴近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完成的效率与质量都出乎意料。在学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选择了高一学生考试成绩做统计,这样学生学习积极,劲头高涨,知识点掌握的也快。根据本节的学习目标,自己不仅把本节的学习要求穿插到学生成绩表中,而且还加进了拓展内容,这样学生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提高了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水平,一举两得。同时、学生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后不仅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体会到电子表格中函数的魅力。在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因为学校要搞“六十年校庆”活动,自己就选择这个机会让学生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出宣传我们学校的宣传片。通过制作这个作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和集体的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探讨。作品无论是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融入了所领会的科学精神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调整教材内容和结构,达到了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我每一轮的教学内容调整都不是重复的、不变的,而是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学情、教情变换教学内容。
二、根据现有的教学硬件设施,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篇7
教学目标是用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一定教学内容范围内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并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观察、可描述的标准。“教学目标有三个特点:1. 它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制约着教学过程及活动;2. 它可观察、可描述和可测量;3. 它体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明白其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而非教师。所以,教师应走进教材了解内容,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如(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3)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但需要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还需要知道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来描述,而非过程或手段,并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例如:教授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3,Topic2,Section C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莫扎特是个奇才,然后通过几个年龄阶段句子的描述,让学生惊叹于莫扎特的“wonder”,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他的兴趣。接着,笔者又引导他们自己阅读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理解并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莫扎特如何成为奇才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熟悉课文,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还要运用一些刚自学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有效地把学科知识、现实生活与经验进行结合。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对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懂得了教材知识的应用。
二、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这个过程包括分解、补充、整合、重构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现实中很多教师备课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备什么,不能结合一个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更无法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即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笔者认为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方式等。除了这些方面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篇8
体育与艺术都产生于人类劳动,有着共同的起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产生了体育艺术结合的运动形式。如体育舞蹈、花样跳绳、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现代中小学教育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升。2011年5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把体艺结合带入体育课堂,在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进行体育课程创新顺应潮流、势在必行。
1 体艺思想与体艺结合
1.1体艺思想的内涵
体艺思想是指艺术以体育为载体,达到立德树人、完善人格的教育效果;而体育又反过来作用于艺术,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艺思想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思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体育活动与艺术文化相互影响是一种必然趋势,体艺思想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外在推动力。
1.2体艺结合的内涵
纵观体育、艺术发展史,体育与艺术相互依存,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艺术的演变离不开体育。在我国体育、艺术发展的热潮之下,体艺结合并非偶然,而是满足了人们在健身需要和观赏娱乐需要基础之上的体育艺术形式。广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声、光、影、图等多种表现手法下通过身体活动来展现人类情感的创造活动。狭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音乐、舞台、背景下通过展示力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艺术活动。体艺结合能够提高艺术工作者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也能使体育更好的展现出艺术性。增强大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更高的体育需求。在中小学体育课上以体艺结合为指导思想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课程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体质、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丰富个人的艺术细胞。
1.3体艺结合思想的价值取向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而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体艺结合思想是两种学科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3.1求“真”--实践性
体育、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现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体艺结合是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教学活动与实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1.3.2求“善”--立德树人
我们是社会的人,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体艺思想引领下,有利于我们摒弃一些不好的思维观念。在体育活动中除了有竞争意识,更多的是追求团结协作的精神。把“求善”的文艺思想作为体育锻炼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标尺,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立德树人,成为一个真、善 美全面发展的人。
1.3.3求“美”--健身与艺术观赏双重性
体育本身就具有健身和竞技观赏性,而艺术则是美的象征,一个代表身体,一个代表灵魂。体育和艺术就是肉体与灵魂的契合,通过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体育的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观赏性。例如把游泳和舞蹈结合起来的花样游泳被称为“水上的芭蕾”,它把表演者力与美、体能与艺术的结合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健身和艺术观赏的双重属性。
2 体艺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1给体育课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课堂内容
体艺结合为中小学体育课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加上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丰富了体育课堂内容。举个常见的例子:跳绳是一项能有效训练个人反应和耐力的有氧运动,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上都把跳绳作为一项主要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传统的跳绳上进行了创编,还加入了音乐、毽球、舞蹈等多种元素。在中学实习期间,我在初一的体育课上也教过花样跳绳。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到运动过程中,还主动创编新花样。有时我还会借来音响放一些欢快的曲子,在音乐的配合下他们跳的更加开心,动作规范,成功率也较高。总的说来,大家不仅积极参与,还团结协作。超额完成了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2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一节体育课是40—45分钟,除去热身、放松和老师讲解示范时间,真正能锻炼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所以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20几分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和运动中,而不是浑水摸鱼。如果在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们用音乐和舞蹈动作配合起来代替传统的热身形式,大家不仅能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提高兴趣,还能全面动起来,达到热身的良好效果,避免在正式教学中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在具体教学项目中通过丰富的艺术教学形式让体育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2.3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中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基础阶段,决定了他们今后从事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体艺结合有利于培养运动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在学生时代就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艺结合的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的主动性,建设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一门或几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离不开体育,体育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健康。 3 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的构建
3.1 以人为本,完善体育课程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在体育课上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体艺思想引领下的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完善:
3.1.1增强身体素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
这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体艺思想下,我们要更加注重柔韧、灵敏、反应、耐力等体能的协调发展,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技能。
3.1.2提高运动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养成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3.1.3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以体育为载体传达的文艺精神,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发其社会功能,培养出良好的品质与社会交往能力。
3.1.4培养美感、立德树人,实现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体艺结合就是把体育运用到生活中,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格。
3.2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中小学体育课堂一直以普通的跑、跳、投为主要教学内容,使越来越多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选择偷懒,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只是逃避文化课的时间。在这种现状下,体育课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满足不了参与者愉悦身心、释放课业压力、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根据体艺思想的引领,我们可以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1)技术类:传统田径类、球类、舞蹈类(啦啦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艺术跑跳类(花样跳绳、毽球等)。
2)运动参与类:个人表现类、团体运动类。
3)体育活动类:课外活动、健身健美、运动交往。
3.3 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是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体艺思想的引领下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3.3.1课程内容与目标
好的课程内容要符合课程目标,在体育课上选择体艺结合的课程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3.3.2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主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优化体育课程时我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3.3.3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
在体艺结合思想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既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时才是最好的状态。
篇9
5. 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 6. 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 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8. 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 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 10. 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 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 12. 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田径专业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为配合本专题,作者将竞技体育领域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化,以期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旨在服务于普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为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希望广大教师以此系列专题为基点,认真学习其教育教学原理,领悟案例设计思想,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设计出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体质的课堂练习内容与方法。
摘 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按照最佳运动能力发展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和逐级进阶模式,较好地将功能动作筛查、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恢复与再生等内容实现了无缝链接,充分体现出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新特征,其核心理念反映出身体训练已从重视提高肌肉力量的低端要素,向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高端要素转变。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12-0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医学的功能康复训练,兴盛于职业体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肌肉动员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整合、专项动作准备、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等内容,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用性方法。本文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定义、内容体系作为系列专题文章的切入口,在后续的文章中将逐一介绍上述系列专题,以期让广大读者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资源,做好损伤预防,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多关节、运动的无轨迹、无序,而且在运动场上的动作模式要与功能性训练相一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之所以强调动作模式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发展肌肉力量未必能提高运动场上的动作效率,但动作模式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并且能在运动场上得到有效的展现。而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则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有序的训练过程。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施需要一个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支撑,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名体能教练员身兼多职的训练模式。因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把训练视为一个科学的整体系统,并提出运动员的成绩是体能、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的综合表现,因此,它在各训练系统内进行了资源整合与协调,并将哲学、方法学、战术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界定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Kegerreis在1983年提出了“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specific adaptations to imposed demands)”原理,即SAID。美国运动委员会(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也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训练动作的一项专门活动,它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则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运动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美国著名学者Boyle M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包括平衡练习、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训练。Gambetta V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功能性模式》《力量与功能》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关节、多运动面、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Santana J.C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日常的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整合为一体的系列活动。Steven P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将具有力学特征的、协调的或者有活力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Michael P. Reiman 和 Robert C. Manske 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各种人群完成任务相关的、目标确定的、环境合适的、身体的多个系统与组织参与的任何运动形式。1997年,GrayCook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训练中应该将整个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动力链,避免某一环节单一的训练。2001年,美国著名体能训练学专家Mark Verstegen提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他认为身体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运动成绩的表现,动作决定肌肉力量传递和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动作决定能量传递和转移。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在多平面、不同负荷和速度的动作模式训练基础上整合多关节来加强动力链作用。以髋部的旋转和伸展为基础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身体的躯干力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能量泄露,保证更为经济有效的动作过程。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在一定负荷和速度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递增式,并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动作训练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线就是以FMS测试作为切入点,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体,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为核心,以提高或改进运动员在场上竞技表现能力为目标。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 Boyle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它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向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2003年,Gray Cook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运动能力金字塔”的概念,(图1和图2)。
从图中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到,Gray Cook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所有体育技能训练的基础,运动功能训练也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将运动功能训练融入到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完善其训练模式,不仅能够保持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同时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障专项训练。最优化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强调训练要以人体基本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在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有效动作模式。
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强调动作的经济性和高效性,而动力链传递效能又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此阶段训练尤为强调完整动作的整合和动力链的高效传递效能,以上两个方面才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所在,即运动员在身体运动功能发展到较高水平上,才能够有效发挥专项技战术水平,最后达到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能力展示。
我国学者对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始于2006年刘爱杰博士首次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2007年他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写到起源于康复中心、健身房的功能训练正向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渗透,并指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专项化的桥梁。2008年,他又在《我国运动过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人体的所有复杂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并且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袁守龙博士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等练习在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强调将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加入训练当中,强调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和稳定。在传统结构性力量、耐力和素质等训练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对提高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动力链效应明显,丰富了传统的体能训练体系。笔者在《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表1)。
从一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的内容来看,它的顺序基本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伤病预防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这一流程并不意味着每堂训练课都要完成上述全部的内容,而是根据当天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内容。其中,伤病预防、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等属于功能动作,以徒手练习为主;快速伸缩复合力量、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等则属于身体运动能力,以抗阻力练习为主。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板块及其功能来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FMS测试,评估运动员躯干支柱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肌肉的拉伸、神经的激活等方面的动作准备活动,使得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3)技术动作活动的准备,此阶段与专项的结合更加紧密;(4)运动员专项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5)与专项模式相近的能量供能系统的发展;(6)恢复再生的放松工作。但是,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施过程来看,它是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技能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练员团队也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体现出明显的整合集成特征(图3)。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拥有一个团队来保障,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团队通常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顾问,以便最迅捷、最有效地转化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按照培训工作流程,培养出符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所要求的教练员。
而传统的体能训练则是高度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增长。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训练也基本上是由专门(或兼职)的体能教练员负责实施。这种训练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同时会出现有些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发展的很好,而且身体外型也很强壮,就是在场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比赛场上所需的专门动作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体能训练仅重视了肌肉训练,而没有重视动作训练。因为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才能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发展起来,并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诞生实质上是代表了当今的身体训练已从重视低端要素(肌肉训练不断提高肌肉力量)向高端要素(肌肉—神经系统协同训练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转变,这是一个训练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
篇10
Effect of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RUAN Lin JIAO Xiaomin LI Jia WANG Chunlin LI Ti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Methods Seven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5 mg, one agent every day.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once a day. The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8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TGF-β1, VEGF, sICAM-1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 which can down-regulate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ypertensi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现代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9.5%,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6亿人[1],本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较低[2]。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任务即为降低心血管发病以及死亡的危险[3],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选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4],为使血压水平达标,患者多服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服药后肝脏负担加重[5]。综合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获得一定进展。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痰瘀范畴,治疗应选择通脉化浊药物。本研究就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治疗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4~79岁,平均(41.29±5.03)岁;平均病程(6.64±0.87)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42.10±4.98)岁;平均病程(6.55±0.9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40.98±5.00)岁;平均病程(6.85±0.8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及《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8]中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75岁。④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病或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生育计划;③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痛风、严重的心肝肾损伤等合并症;④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予以常规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20719,每片5 mg)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红花20 g、半夏15 g、丹参30 g、茯苓30 g、生蒲黄15 g、生山楂25 g、炒莱菔子20 g,制备煎剂均由我院提供,由药房统一代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及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将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稳定及无效。显效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或生理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有效为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5.2 血压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1.5.3 TGF-β1、VEGF、sICAM-1水平检测 采用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TGF-β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EGF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VEGF水平;采用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sICAM-1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sICAM-1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x(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TGF-β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三年人口普查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病率由7.73%增至13.58%[9]。临床药物实验证实单一西药治疗仅能够控制40%~60%或更少的高血压病患者[10]。本课题组认为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为痰瘀互结,应以活血通脉、健脾化浊为治疗原则,组方选择通脉化浊汤,方药组成为半夏、茯苓、炒莱菔子、生山楂、红花、丹参、生蒲黄等。中医素有“无痰不作眩”之说,脾虚痰湿,清阳不升,痰蒙清窍发为眩晕,故方中应用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功效的半夏作为君药,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11],半夏不仅能明显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降低,减轻体重,还具有明显改善盐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半夏能改善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ET)的含量,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进而降低血压;臣药茯苓归心、肺、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世补斋医书》中提及“茯苓一味,为治痰之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丹参归心、肝经,能够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本草求真》中提及丹参“能入心包络破瘀”,现代药理表明[12],丹参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具有抗凝血、促纤溶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提高耐缺氧能力。《本草再新》中提及红花入肝、肾二经,具有通经活血的功效,红花的有效成分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作用,减轻凝血酶对内皮细胞损伤及刺激作用,减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升高,使沉淀于血管内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结合后再次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释放,减轻纤维蛋白对内皮的损害;能消除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状态,从而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13]。红花、生蒲黄得丹参之功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共为本方的佐药。高血压病患者常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痰浊中阻、气滞血瘀,因此,方中选用生山楂入脾、胃、肝经,能够消食积,散瘀血;《本草纲目》中提及“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能够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生山楂、炒莱菔子则为本方的使药,具有行气化瘀、消食化痰之功。以上诸药共奏活血通脉、健脾化浊之功,可以起到明显的降低血压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4],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通过下调黏附因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以及血管壁炎性反应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且能降低高血压带来的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内皮血管损伤,动脉硬化的主要诱因是具有血管破坏作用的TGF-β1、VEGF、sICAM-1水平升高,其中TGF-β1是合成和沉积胶原纤维等多种细胞外有效成分的始动因子,TGF-β1表达增多预示着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及血管重构等并发症的概率增加[15-16]。VEGF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17-20],VEGF水平升高预示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21]。sICAM-1参与并负责调节血浆细胞黏附功能[22],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sICAM-1表达水平较高[23-24],白细胞与其结合分泌多种破坏酶,并再次释放细胞因子产生恶性循环[25]。本研究首次运用中药方剂调控TGF-β1、VEGF、sICAM-1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压降低,TGF-β1、VEGF、sICAM-1水平较低。但本研究样本量尚显不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综上所述,通脉化浊汤具有活血通脉、健脾化浊之功,能够下调促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亚杰.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36-137.
[2]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3] 王勇,靳利艳,王留义,等.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6):3160-3164.
[4] 张学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和降压药选择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3-15.
[5] Martensson J,Bellomo R. Perioperative renal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5,28(2):123-130.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3.
[8] 朱文锋.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56.
[9] 何森,陈晓平,陈小妮,等.成都地区自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1992~2007)的变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3):494-497.
[10] 王晓冰,李运伦.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证治规律[J].湖北中t杂志,2016,38(10):39-42.
[11] 冉旭,陈立,吕波,等.补肾益心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44-245.
[12] 焦红蕾.化痰通络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3] 崔圆圆.化痰活瘀法干A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机制探讨[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14] 李娇娇.化痰活瘀基本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
[15] Miller CG,Pozzi A,Zent R,et al.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integrin activity and fibronectin matrix assembly by mesangial cells [J]. Mol Biol Cell,2014,25(16):2342-2350.
[16] Zhang Y,Liu J,Lin J,et al.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1 and th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ET7 interact to promote VEGF-mediated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and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J]. Oncotarget,2016,7(9):9859-9875.
[17] 张烈元,刘炜枫,赵帅,等.陈伯钧教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5,8(3):350-352.
[18] 张云松,曹志群,朱晓林,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高血压并失眠气虚者心率震荡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34):124-127.
[19] 刘静.中医辨证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68-69.
[20] 李琛,李璐,陈雪松,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1567.
[21] 吴建恒.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D].桂林:桂林医学院,2014.
[22] 牛国平.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2):97-98.
[23] 韩琳,秦建国,高誉珊,等.降压通络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及肾功能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5,8(1):36-41.
篇1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课堂组织形式等有了新的要求,课堂内容更加精炼,教学目标多元化,师生角色定位转变,发展性评价广泛应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具有更多选择。新课程的实施最终指向于“高效”二字。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现状
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堂目标的设定、对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转变。当然,由于教师个人的理解能力、勤奋程度等的不同,以及学校繁杂事务的干扰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并不是十分高效。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影响了课堂内容的组织,对课堂效率的高低有重要影响。
由于每个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不能够做到效率最大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课堂内容含量的把握上,每个课时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课文内容的不同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不足,影响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构架,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对课堂效率产生了影响。
2.课堂评价方式初步转变,但存在评价滞后、片面评价等,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由于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理解不同,而且评价方式的转变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能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课堂发展等作出最及时的评价,也不能引导学生之间、学生对内容作出最有效的评价。在评价某个问题或者学生的表现时,会出现评价不够全面、只评价某一方面的问题。滞后评价错过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时机,片面评价忽略了学生和课堂的闪光点,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3.课堂组织形式从满堂灌转变为合作探究,存在合作无效、探究时间过长等现象。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对合作问题的设计、合作时间的划分、合作效果的评价等都不能达到最佳,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无效合作充斥课堂、合作学习时间或长或短等现象,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4.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既有角色定位,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体和课堂推动者。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前教师只需要将内容讲解清楚即可,课改之后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掌握,而且对课堂的评价、学生的合作等都有足够的控制能力,部分教师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造成了课堂的松散和低效。
二、小学语文课堂高效策略
1.钻研教材内容,精炼课堂内容,从课堂含量上“高效”。
课堂高效首先应该是内容的高效。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字词、口语交际、习作等各个方面全面把握课堂内容的设计。要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向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恰当的学习内容,提升课堂的思维含量、知识含量、能力含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含量,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将各个层次的目标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合理而精炼,做到课堂含量的高效。
2.提升教师自我素养,提炼讲解语言,让课堂表述“高效”。
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讲解效率的提高。教师讲解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授课方法等都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增加知识储备,通过对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解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设计时,要预设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讲解语言、讲解方式等,在课堂上根据生成合理使用讲解语言,精炼、恰当的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做出科学评价,同时,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展示和点评,从而让课堂表达有序而高效。
3.设计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用评价做指引,让课堂走向“高效”。
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较强,所以十分注重教师以及同学的评价,同时,评价也是教师掌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课堂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等来设计课堂评价方式以及用语,用激励性语言、指导性评价引导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运用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率和探究学习的效率,让课堂在高效评价的指引下走向高效。
4.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以目标为指标,做到目标“高效”。
每节课都有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和依据,也是学习学习效果的指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合理的课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目标、落实目标。课堂目标既不能太多,也不能过于繁杂,知识目标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重点要放在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上,教学中以目标为指标,用最高效的形式落实完成目标。可见,精炼高效的目标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毫无疑问,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极力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更加用心的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才能够更高效,才能够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郎艳玲.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87-89.
篇12
一、教师精心备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环节,备课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切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在备课思路上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一)精心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为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期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案。通常情况下,数学教材内容高度凝练、概括性极强,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深刻、全面地理解吃透教材,为课堂讲学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形势下,数学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教学,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落实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其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教数学”和学生的“学数学”上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代替“口头教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裁剪并旋转三角形纸片,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新知识,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明显。
二、学生主动参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保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学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首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初中数学展示与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求知欲,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次,重点向学生传播初中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课题的相关研究,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学会数学解题,学会数学思维。最后,及时进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全面这三方面的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开展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其重要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才能确保高效课堂效果得以实现。
三、方案全面落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手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手段和评价结果是教学方案的全面落实与否,包括教学策略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实施。
(一)有效提问,增强互动实效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环节,课堂提问是检查开展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顺利开展高效课堂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探索,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实效。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实质效果,随意性很大,答案范围没有限制,学生便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角度进行思考,提问便适得其反,流于形式化,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便能解答,学生问题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水平之外,提问便没有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为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进行开放式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练习的编排上分层次设计,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有层次、有目的地提供学生能力水平突破的平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均体现分层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
新的时展背景下,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时代要求,高效课堂的开展至关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同样不可或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精心备课,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的基础,全面落实教学方案,提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学生主动参与,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参考文献】
篇13
3.负效的“花样式”课堂。这部分教师通常是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皮毛,把新课改单纯理解为“折腾”或“翻新”,不顾及学生实际,盲目追求课堂上的“新花样”。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从教学生态的角度来讲,这种“花样式”课堂是负效的。
二、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必要元素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依据客观规律,在规定的课堂内容和授课时间内,尽可能投入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程的合理性设置和评价的多元化模式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必要元素。
1.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学科知识提升、教育理念更新、对新课程改革精髓的精准把握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实践。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2.课程的合理性设置。新课改背景下,合理的高中英语课程不仅包括课程(选修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还包括教材内容之间的有序衔接,也包含学习训练的科学呈现。此外,立足学生认知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原型,利于多元能力培养的合理课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直接要求。
3.评价的多元化模式。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相对于以知识累积为唯一标准的课堂评价而言,高效课堂的多元评价更讲究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角色扮演,更关注学生潜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重视评价时间和方式的合理选择。多元化评价模式是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元素。
三、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策略
在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化运作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课堂导入的多样化、内容处理的系统化、课堂互动的全员化和课堂评价的人本化。
1.课堂导入的多样化。课堂导入的多样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结合当前高中教材常见的人际交往、网络应用、文化比较、心理分析等话题,英语教师可以选择新闻连线、歌曲欣赏、影视片段、图片展示等形式导入相应的话题,可以将学习任务设置与课堂导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求知欲,达到高效的开端效果。
2.内容处理的系统化。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实用性的删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举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找出不同版块、单元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选取系统化的阅读补充材料、任务型阅读训练材料、合作学习话题材料,开展高效的“听、说、读、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