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秋天的雨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喜爱的部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3、
抄写喜欢的语句,积累好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点:通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本课的语言美。
难点:体会课文中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
配乐播放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2、
在播放中提问:喜欢秋天吗?为什么?生自由谈。
3、
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那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秋雨吧。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读(齐读、个读、领读、排火车读都可以,重点强调几个字)
三、
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1、
指名生分段朗读课文。引导生思考: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每段内容是什么?
2、
随机出示课件:打开大门,走进秋雨,五彩缤纷的颜料盒。(银杏树、枫树、田野、橘子、柿子、……)气味(各种水果)
小动物们……
一首歌
3、
随机板书:钥匙
颜料
气味
小喇叭
丰收的歌
快乐的歌
四、
拼读课文,感悟秋雨。
1、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随机变化。(生说哪一段就讲哪一段,不必苛求顺序。)
第一段重点:注意清凉和温柔两个词,体悟感觉。
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语气轻柔
第二段:
1、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秋天的凉爽”“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2、拟人句:“橙红色是给果树的……你挤我砸,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砸可让生表演。
“仙子……频频点头”学习比喻句、拟人句要随机出示图片(相关的)在学习句子时要多种方式反复体会读。
第三自然段:
1、
出示图片:梨、菠萝、苹果、橘子
2、
师:深深吸一口气,闻到香味了吗?美美的体会读一下,在文字中品尝水果的味道!
3、
思考:还会有什么味道呢?
第四自然段(图片)
1、
秋雨吹起小喇叭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2、
说说小动物和植物们为过冬做了哪些准备,可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提示:小青蛙冬眠。
第五段:总结、赞美,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总结全文感悟:
篇2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表现秋雨美景的动态画面,创设意境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雨中,去享受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可借助字、词典解决,也可在小组内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着读给大家听。
[为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初步交流读书的收获:在你眼里,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秋天的雨在大家眼里各有不同的样子,而每种样子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再次走进这秋雨的美丽图画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十分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有关的词句下面做上记号,说说理由。
[把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入境生情,在感动中抒怀,获得对文章的感悟。]
2.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随机点拨。点重抓住三幅画面理解感悟: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在秋雨里点着头”等词句体会树叶、果实、鲜花的动态,并联系自身的经验,带着情感去品读。)
②“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
(引导学生从“甜甜的”,“香香的”,“把小朋友的脚勾住”等具体描写香味的词句入手,联系“非常好闻的气味”展开想像。)
③“秋天的雨有一只金色的喇叭……”
(引导学生抓住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小树叶的动作体会它们的心情,想像画面。)
[在品词析句汇报及与他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碰撞、交融,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在秋天的雨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课文中没有描绘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好吗?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四、潜心品读,享受美文
1.大家描绘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美的向往,融入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秋雨之中吧!
(播放轻松优美的乐曲,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雨点,请伸出手来,与身边的朋友握个手,再热情地打个招呼,用心听听你的秋雨朋友对你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美美的感觉再美美地读一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美读时,孩子们自然融入其中,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从而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进行着精神世界的建构,使孩子们的认识、思想,在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深刻,情感变得灵动、丰盈而美好。]
五、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把你认为最美的词句摘录在你的小本本上。
2.用彩笔画出你认为最美的秋雨图。
3.如果你就是秋雨,你准备把什么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呢?请以“秋天的雨有……”开头,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4.课外阅读有关描写雨(春雨、夏雨、秋雨)的文章。
上面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
[尊重差异是教育的前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兴趣的题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结合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篇3
3.让幼儿知道多吃水果有好处。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葡萄,柿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家里的冰箱里都放了些什么啊?
有水果啊?都有些什么水果啊?
2.拿出水果让小朋友认识。
老师:小朋友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水果啊?
3.让小朋友讲一讲各种水果的味道。
篇4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把学生带进自然界
我在教学《秋天的雨》[1]这篇课文时,发现读懂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的切身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生:树叶黄了。
生:果子熟了。
生:大雁往南飞。
生:开了。
我发现孩子们回答的都是别人已经发现了的,并已写在书本上的,这些决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怎么办?我的眼光投向窗外,现在不正是秋天吗?偌大的校园已是满目秋色,秋天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于是,脆领着他们来到操场找秋天。
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欢呼雀跃着在校园里散开。二十分钟过后,同学们带着秋天的快乐和收获回到教室。对秋天有了些自己的感受。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找到的秋天。
生:草都枯萎了,踩上去软绵绵的。
生:我们还在上面摔跤、打滚,一屁股摔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疼。
生:我发现操场上草丛里开满了这种花。(他还采了一些带到班上来)
师:能向大家介绍、描述一下这种花吗?
生:它的茎是深红的,叶子很小,也是深红的,花是粉红的,样子很像桂花,可是它却散发着辣气。(大家争相传闻)
生:我还采到了这种紫色的野花。(举起花来,大家很惊奇地欣赏。)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人。还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们几个人跑到围墙边,发现围墙上爬满了扁豆藤,起先我们不知道那是扁豆藤,风一吹,我们才发现叶子里藏着好多弯弯的象小月亮似的扁豆。
生:我发现盖在落叶底下的小草还很嫩,象春天的小草一样绿。
……
孩子们的发现令我吃惊,怪不得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秋天已经写在他们快活的眼睛里。应该说他们对秋天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就应及时把这种感受引进课文里。
师:轻轻的,轻轻的,趁我们没留意,秋天已经溜进我们的校园里。现在我们再一同去看看《秋天的雨》,跟着作者再次感受秋天。相信你们会和作者一样的喜爱这美好的秋天!
接下来对课文的品读、欣赏时,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里。
案例二:教案在学生的举动下改变
教学设计是死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灵动的,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灵活的。教育的机智就在于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情况、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教学的策略方法。
这一天,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麻雀》[2]后,下课了,我正要离开教室。突然,学生秋萍拿着彩云的书向我跑来,说:“老师,您看!”我拿起书一看,只见课文插图已经沾满铅笔灰,上面添了框儿,还写了许多歪歪扭扭的字。我正要发火,仔细一看,猎狗上方的框里写着:“小东西,我要吃了你!”小麻雀嘴边添上:“妈妈,快救我!”老麻雀上方是:“站住,我要跟你拼了!”看清了内容,我不禁莞尔:这小家伙,想得还挺合情理!秋萍见我半天不响,问:“老师要不要把彩云叫来?”我略一思索,说:“把书还给她,我下午再处理。”只见秋萍拿着书往彩云座位走去,边走边说:“这下你可惨了!”
回到办公室,我拿起教案看了看,下午的任务是分析理解《麻雀》的四~七自然段,总结全文,想着刚才彩云插图上的画面,心中不禁有了这样一个方案:
下午,我基本照原计划上课,但当学到猎狗走近小麻雀时,会适时地问:“请你们替猎狗想想,他这时正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当麻雀落在猎狗前让学生做老麻雀的动作,想想说一说老麻雀“绝望地尖叫”会叫些什么?;而猎狗愣住了,他在想什么?有了读的基础,学生对课文很熟悉,当我提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现摘录其中的一些对话:
猎狗:“呀,这么小的麻雀,味道一定十分鲜美!”
“太好了,老的也来了,正好填饱我的肚子!”
“太棒了,又来一个送死的,我老小通吃!”
老麻雀:“住手!口下留人!”
“孩子!妈妈来了!”对着猎狗,“我要和你拼了!”
“虽然你很庞大,但我不怕你!就让我死吧,不要吃我的儿子!”(男同学)
“不可以吃我的孩子!”“我绝不后退!”
“就算你吃了我,我也不让你伤害我的孩子!”
猎狗:“这真是只不怕死的麻雀!”
“她怎么不怕死?”
“你不怕我先吃了你,再吃你的孩子?”
“这个妈妈真伟大!”
当学生兴味正浓时,我顺势让大家小组表演了课本剧,并选择了一个表演得较好的小组在班上表演,我在里面扮演了梧桐树。表演结束,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做了课堂总结:“这节课大家想得合情合理,说得有声有色,表演更是没得说了,我们班可真是人才济济。现在,老师有个特殊的作业:请大家从刚才想的、说的,或自己再想出更好的符合人物角色心理活动的一句话,添在课文插图上,注意保持书本整洁,字迹工整!”
这时,我看看彩云,她正认真地擦去插图上的内容,重新认真编写呢!
案例三:教育无处不在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可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同时也可以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进行教学,这就要看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机会的能力。
一天下午,挂在我班的“流动红旗”被摘下了。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嘟着嘴,有的生气地责怪张三李四,有的流着委屈的泪……见此情景,我心中窃喜,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被激活了,这是好事,我要抓住这一契机正确引导,让坏成好事。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让流动红旗回来”这几个字,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有的露出了笑意,有的脸上还挂着泪珠却咧开了嘴,有的露出疑惑的神情……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生动的脸,我想,此时手中有相机多好。这时突然一个灵感在我脑海中出现,让孩子们用文字把自己生动的表情描述下来。
我说:“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让流动红旗回来好吗?不过讨论之前我们做个拍照的小游戏,请你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表情,然后分别用一两句话把他们的表情拍下来,每人最起码拍三张像,看谁拍的相片表情最生动,愿意吗?”用一两句话给人拍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左顾右盼,开始寻找表情生动的脸。
五分钟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请小摄影师展示自己的作品的环节,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刚才“拍摄到的相片”。学生纷纷要求展示作品,连平时不善言表,不愿意发言的同学也站着举起手,生怕漏了自己。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表情描写,真的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任何时候的任何写作指导,都无法收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是一次写真,真实的事件,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让流动红旗回来。讨论结束后给了学生一个作业,用日记的形式把今天的事情写下来。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大家来交流自己写的日记。教室里面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日记写得生动有感情,还提了好多让流动红旗回来的好建议。
事后,在作文课上,我们又把这次的事件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学生写出了很多好作文。
二、对案例的评析
以上三个教学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首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要求我们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3]教材、教案固然要执行,但生活中,大自然的阴晴圆缺、风花雪月,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些和学生密切联系,可以真正感悟的资源,不都是可以随时拿来进行教学的吗?在案例一中,我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即时进行教学。其次,教师上课,课前的教学设计固然重要,要尽可能的把教学方案设计得完美一点。但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案的执行不应该是死板的,教条的,应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和调整。叶澜教授说,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案例二中,我不仅关注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还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图文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课堂上学生思维、语言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最后,生活中这样那样的偶然事件多得数不胜数,有时,这些偶然事件可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同时也可以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进行教学。案例中的偶然的事件,看似是一件坏事,但是因为抓住了契机,运用教学机智,既对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和团队意识教育,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机会,使说话、写话变得轻松随意。一面流动红旗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班集体的主人,教育的主人。
三、案例的启示
乌申斯基指出:“所谓教育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教学机智成为教师智慧与灵感的代名词,怎样让自己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如风向标般换角度思考问题
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堂课的备课工作―这是教师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的必备条件。但教案设计好了,不能死按教案上课;处理学生或班级事情时不能总是按老思路思考和处理问题,应像风向标一样,以学生为中心,以关爱为基石,不停转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最优的处理问题方案。
第二,“小”事大处思考
课进行到一半有人提出不相关问题、班级中有人无故旷课、有学生心爱的钢笔不翼而飞……这一系列的事都好似小事。教育机智是爱者的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小事”面前多长一只眼睛,多留一份心思,对孩子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丝关注,把“小事”与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把“小事”做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把“小事”和新课程理念联系起来,那么,“小事”就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大”跃进。
第三,如海绵般汲取养料
大海之所以深广,是因为汇集百川;花园之所以缤纷,是因为百花齐放;水滴石穿,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坚持。要成为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我们多阅读书报、新闻,多学习教育理论,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不停地汲取,久而久之,自然地我们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古人云“厚积薄发”,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教育事件时,我们还会束手无策吗?
第四,如牛儿反刍般反思、总结
牛儿长得健壮,是因为它经常反刍食用后的粮草,一遍又一遍地反刍、消化,一点儿、一点儿地提取、吸收养料。反思是理论到实践又上升到理论的必然途径,也是发展教育机智的必然环节。课堂反思有课前反思、课堂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不停地反思使我们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理论归纳出来,成为经验。这让我们有更多的教育借鉴材料,我们还要勤于和善于总结反思收获,加强对经验的反思,通过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反思方式,将那些原本隐藏在我们的实践中的可以更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归纳出来。这样,我们也就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成熟起来,有了丰富的实践积淀,在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机智起来,有了急中生智的本领。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学中成长起来,掌握教育机智,就让我们的课堂和教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秋天的雨.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1996
篇5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数字化技术,把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创设高质平台,优化教学效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又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探索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试对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生动活泼,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软件能用艳丽的色彩、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把有些活动中比较抽象、死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活泼、有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这一切都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幼儿能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二、主动参与,形成合作互动
新《纲要》新理念确定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需要幼儿在亲手所做、亲耳所闻、亲身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得到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教学活动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幼儿的参与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例如:在大班学习1-10以内数的组成及分解时,制作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变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幼儿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幼儿直接参与操作、讨论,由于多媒体形色声俱全,有动态的过程,画面的切换灵活方便,可反复或跳跃出现,加上其交互性,做对了会有“对了,你真棒”的夸奖,错了有“请再试一试,你能行!”的鼓励,幼儿可与之交流,如入其境,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而教师只需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指导,形成师幼合作互动。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资源得以选择与共享,幼儿园将自己本园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教育活动设计、优秀教育活动、科研成果、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储存起来建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料库,能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这样省去我们幼儿园老师大量查教案、抄教案、检索资料的过程。
三、直观形象,增进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将抽象具体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对于结构复杂的乐曲,幼儿往往因难以正确分析而影响欣赏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例如欣赏歌曲《春天》时:将春天的好天气、盛开的花儿、弯腰的杨柳树枝、飞来的蝴蝶姑娘、嗡嗡叫的蜜蜂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优美、动听的乐曲相配,使幼儿得以完整的理解和感受音乐。
篇6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新学期无疑是师生的春天,是学习的春天。春天是耕耘的季节,更是播种的季节。耕耘和播种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而只有在春天辛勤地耕耘,秋天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在新学期里我们每位教师一定会开拓进取,兢兢业业,踏实工作,我们会努力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向课堂教育要效益、要质量。因为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奏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为了能把每一堂课上好,老师们课前都能积极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在各个教研组内采用电子教案、集体备课、相互研讨的方式来积极探索出适合你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你们的知识面,再根据你们不同的学习情况,备好每一节课。
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我们一定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爱均匀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我们一定努力做到爱与严结合,对学生严格要求,以严导其行,以爱暖其心,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争当学生满意的教师。
时间匆匆,流年似水。同学们,请惜取现在的点点滴滴,惜取你珍贵的少年时,在书山上辛勤地跋涉,在学海里快乐地行舟!要品格高尚,积极进取;要胸怀大志,勤奋刻苦;要放飞理想,脚踏实地;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希望你们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扎实丰厚的文化素养。
人生非坦途。同学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所以,拿出你“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拿出你“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毕竟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生活中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必然会有风雨阴霾!同学们,所有的二实验老师将随你们乘风破浪,用肩膀为你们保驾护航,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我相信,经过学习的磨砺你们会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篇7
1、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排课时内容,真正让这些内容能对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2、新课程提供的语文教材给教师带来广泛的用材的理念。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对提供的内容可以进行合理的裁减和重组,较好地为实现课时目标服务。
篇8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是春蚕,
播种春天的希望。
老师是红烛,
映红孩子的脸庞。
篇9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是春蚕,
播种春天的希望。版权所有!
老师是红烛,
映红孩子的脸庞。
篇10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启发谈话:烛光为什么会关系到人的生死呢?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让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包公审驴》一文时,师生合作进行分角色读课文,甚至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不仅体会文章内容,也能感悟到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出神入化。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讲究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例如:学习《包公审驴》一课,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包公”是谁?生2: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生3:包公是怎样审驴的?生4:结果如何?……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感悟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了。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分析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勾画,再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秋天的雨有哪些气味。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篇11
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当前,集体备课已成为我园园本教研和教学活动的必须。本着“教研应支持教师解决问题并获得主动发展”的理念,我们尝试以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觉调整教学策略,自主反思教育行为,从而让教研促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
一、第一步曲――自主充分的个人自备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参加备课的教师只有先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因此,我们提倡集体“备”前要有教师的个人“备”,而这“个人”即事先确定各主题的中心发言人,也就是主备人。主备人一般提前一周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然后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尤其要梳理出自己认为值得讨论之处和有疑惑的部分。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什么?已备集体备课时研讨。因此,主备人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合理的认知方式,针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设计出初步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设计一个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智力因素,如: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又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如: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能力水平等等。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整合课程资源,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教师的教育价值,又要体现幼儿的发展价值;既符合幼儿的一般经验,又利于拓展幼儿长远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所备的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而其他备课组成员也是“有备而来”的人,在集体备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做好充分准备。最后通过集体合作教研加以取舍、完善。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提高。
二、第二步曲――自由开放的集体交流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集体备课离不开集体参与和共同讨论。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集体备课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因此,集体备课的过程应该成为师师互动的过程。当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后,其他教师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大班散文欣赏活动《秋天的雨》为例。老师们对这一教材集体做了剖析后,深刻解读了文本:理解作品应从果子的成熟去体会丰收的喜悦,从动物们的忙碌去体会动物的勤劳和秋雨的关心人,并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因此,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在执教中重点通过作品的第三段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感悟丰收的喜悦。比如,可以问孩子:“你还在秋天闻到了哪些果子的香味?如果你站在果树下最想做什么?”然后尝试帮助孩子理解“勾住”一词。在作品第四段则重点引导幼儿感悟体会“勤劳”,并让幼儿用感恩的心对秋雨说一句话,感谢大自然的赋予。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积极,学习主动,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集体备课中教师们通过集体协作、思想的对接,使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让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了孩子,成长了教师,并充分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教师们在集体备课研讨中,还可以就某一活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凸显话题的开放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理念。这种经常性的讨论、互动,能较快地提升教师在备课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第三步曲――个性化的修改与完善
集体备课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还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作深入的推敲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再创造,以达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而这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把握精髓,灵活运用教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散文《秋天的雨》中,老师们就“匠心独运”,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有的老师针对自己班级孩子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的情况,在活动中设计了拓展想象,创编诗歌的环节,形成了活动中的亮点;而有的老师则根据本班孩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孩子而采用了分层教学,让孩子自主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幼儿积极性高,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这种个性化的创造,彰显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体现了教师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适应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合作教研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催生实践智慧,使集体智慧得以升华,教师个性得到张扬。
四、第四步曲――实践后的反馈与思考
篇12
彪哥上课总有新创意。研一那年秋天,有一次下小雨,他逐一电话通知我们6个同学,上课地点改在学校外水库旁。我们的学校在城郊,距离学校五六里的山脚下有个大水库。当我们撑着伞,背着包,好奇地赶到那里时,彪哥已经坐在支起的帐篷里恭候我们了。
我们团结在彪哥周围,唐诗中有关“秋雨”的经典篇章他如数家珍。帘外,秋雨淅沥落在水面,升起一团雾气,帐篷顶“沙沙”作响,远处的山林隐约而神秘,雨中的野草已经泛黄。那个场景本身就是一首诗。
上完课时,彪哥突然说,去看看鱼儿上钩了没?原来他悄悄带了四枚鱼钩,挂上小虫,早已抛在水中,鱼线另端拴在岸边的芦苇上,极隐蔽。走至近处,芦苇晃动,收拢鱼线,钓得三条巴掌大的鲫鱼。众人喜不自禁。把鱼漂洗干净,彪哥从他的背包中拿出酒精小锅和半瓶盐巴,寻来三块石头,支起锅炖了起来。
雨住了,雾气还没散开,草叶尖上挂着雨滴。彪哥带领我们围着热气腾腾的小锅喝着鲜美的鱼汤,纵声高歌,好不快意……沉闷的课程在合适的环境下生动起来。
研一那年冬天,一次上课时,彪哥突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下堂宋词课,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宋词者,一首奖励50元,多劳多得,上不封顶。小时候只有父母跟我们玩过这样的“游戏”,同学们认为彪哥在开玩笑,没当回事儿;挣钱心切的我“信以为真”,拿着书本认真准备起来。第二周上课时,彪哥开始“检查作业”,其他几个同学使出浑身解数,还是“错、漏、串”,准确率很低,只有我拿到了800元“奖金”。彪哥在教案袋里拿出一沓钱,全是崭新的50元面钞,他高兴地塞到我手里。记得那天彪哥狠批了一通只拿到三四张钞票的同学,说他很失望今天没把钱全发下去。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彪哥周末应约去某学院讲课,人家给的2000元酬劳,他用这样的形式分给了我们,激励我们努力扎实地做学问。
又一次,我去图书馆路上遇到脚步匆匆的彪哥,正捏着一张银行卡去校门口取钱。原来前几年毕业的一个师兄来找彪哥借钱,张口就借5万块,他准备买房子结婚。那个师兄老家在甘肃农村,学习一直很优秀,毕业后又考入一个事业单位工作,留在了这个小城。他不过是普通的小科员,攒了三年还差五万元首付,跑断了腿借钱也没凑齐,只好来找彪哥“碰碰运气”。昔日的学生找上门来,彪哥不忍推辞,当即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给了学生,连欠条都没让他写,还说,不着急还,有困难来找老师。
后来我们才知道,彪哥是他兄妹5个中唯一考出来的大学生,数他混得最好,因此彪哥一直在资助一个侄子和一个外甥女上学,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听同学讲,这已不是彪哥第一次帮助学生了,凡是找上门来的学生,只要自己能办到,彪哥从来不推脱。
篇13
“321”集体备课模式
湖屯镇中心小学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备两改一反思”集体备课策略。
“321”集体备课流程即“全校学科组集中一备(电子备课) 学校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二备一改(集体备课) 教师进行个性化三备二改(自主备课) 施教完后进行教后反思”。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内容;三是定程序;四是定考核。“两结合”,一是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相结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教研活动;二是备课和“沙龙式”问题研讨相结合,在每次集体交流中,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强化“321”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一是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二是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三是“问题式”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检查教师自备和收获情况;四是课堂听课,学校业务领导每周不定时随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执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教师们虽然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花在课外学生辅导上,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家校联系卡搭起“爱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