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教育培训资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建设媒体资源库,推进媒体资源数字化
中央农广校对制作的视频节目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设了100Tb存储容量的媒体资源库,实现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网络化调用,提升了资源科学存储管理的能力,为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应用提供了数字化资源保障。
2. 建设“农广在线”网站,提高互联网网络资源服务能力
网站建有音视频点播和在线培训系统,大量中央农广校制作的农业实用技术音视频节目、网络大讲堂培训资源以及多媒体网络课件,供在线点播收听收看。网站数字化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农技服务人员、农广校教师和学员可随时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学习、培训。网站已被农业部选定承担为农民办实事的任务,为农民免费提供网上音视频培训资源。
3. 开发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加快向基层共享数字化资源
中央农广校组织开发了专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的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以解决基层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移动多媒体资源库集媒体资源播放和存储功能为一体,配载中央农广校制作的文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可直接连接电视、投影仪等显示设备播放资源开展培训。基层能够自行收集存储培训资源,利用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播放;能够通过卫星网接收中央农广校新制作的培训资源,及时扩充、更新资源内容。不仅为基层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也为开展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提供了操作简单、移动方便的数字化工作终端。
通过这几方面的实践探索,利用农广校已建设的网络条件,初步形成以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库为中心,卫星网、互联网作为传输通道,联网计算机、卫星远端接收站、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为覆盖终端,实现向全国传播共享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的基础平台。今后卫星远端接收站可作为“信息资源加油站”,及时共享到中央农广校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不断为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扩充资源。基层可发挥移动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
建设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目的是要有效整合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从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看,数字化资源内容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技术、资源整合优化等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思路、统筹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适应需求、不断探索完善。
1. 数字化资源建设
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资源中心,提升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能力,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优势,有效整合多个方面、多种媒体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全媒体资源库,融合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移动终端等传播渠道,协调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综合利用,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业行业继续教育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和服务,为农民教育培训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2. 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直播分中心、数字化资源分中心的建设,提高省校区域性资源建设和传播能力,统一平台实现农广校各级办学机构之间资源交流共享,共同建设、丰富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强农广校全体系各级校的沟通和协作,加强体系外资源合作和服务拓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逐步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良性循环。
3.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规范
篇2
一、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理念
无论哪种教育评价首先是从教学评价开始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教学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育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2]教学评价主体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合理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将影响整个评价活动的顺利实施。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同行、学生和专家。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评价学者派特(M. Q . Patton,1978 )就提出“多元主体参与”的概念。他认为,应该把需要使用评价信息的各方面人员邀请到评价中来,请他们提出对评价的要求和建议,以便使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些信息使用者中间就有原来意义上的评价客体,他们在评价中开始发挥主体的作用。这在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冲破了评价主体只能是评价专家的传统束缚,是评价主体观念的一次革命。[3]
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由来已久,培训对象均为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根据受训学员的实际水平,以提高汉语水平、加强专业能力、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目标,通过两年的汉语学习及专业培训,使其达到能熟练运用汉语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培训对象既是教师又是学员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对其进行教学评价的难度以及特殊性。本文所谈及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中受训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汉语应用能力、专业授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学评价主体是操作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在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中提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理念。
二、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在各个相关省份实施以来,教学评价也一直是我们判断培训成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体系总体上呈现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层层下放的评价格局,即由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培训学校、培训学校评价施训教师、施训教师与受训学员互相评价。评价主体主要由主管部门、施训教师、受训学员组成。
以上这种教学评价主体分布较为合理,但在具体评价分工上趋向单向性,受训学员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在评价活动中得到足够重视,他们的评价主体角色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中,他们主要参与对施训教师的评价,没有过多参与自我学习评价,在学习评价中没有成为真正的评价主体,一直作为评价客体接受评价。这样的评价主体角色分布不够客观、民主,培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实现多元,包括所有评价及被评价的对象,并实施交互合作、自我定位式的评价,尤其强调被评价者的角色转换,即不仅接受被评价,也要主动承担评价任务,实施他人评价及自我评价等。
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对象均为中小学的“双语”教师,原先也都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承担过评价者的角色,他们不仅了解课程及教学的好坏优劣,并熟悉自身学习发展水平,有能力成为评价主体。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受训学员的评价主体地位,应构建合理的评价主体格局使其充分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提高整个培训的质量。
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格局
1、管理部门
本文所谈及的管理部门指教育厅培训管理部门及各个培训学校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是整个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他们主要对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实行自上而下的统筹管理,主要负责各个培训学校的师资管理、学员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目前已形成较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各个培训学校则又专门设立“双语”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具体执行上级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根据上级制定的总的评价目标再制定评价内容细则。无论哪一级的管理部门,对培训的教学评价都起着指导、规划的作用,我们的具体评价过程应当按照管理部门制定的评价目标实施。各级管理部门了解培训中的各个环节,是整个培训的风向标,能很好地协调培训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整个培训质量的评价者、监督者,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评价主体。
2、专家督导组
教学评价需要专业化指导,各个培训学校聘请一些教师、专家成立专门的教学评价督导组进行教学评价督导十分必要。专家督导组成员一般由培训学校的离退休教授组成,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同时时间也相对宽裕,更重要的是他们与被评价者之间不会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的评价准确、可信,从而保证了整个评价过程的真实性、公正性。专家督导组作为评价主体,其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监督教学及评价过程,指导教学及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客观评述整个教学评价过程的优良。因此,专家督导组是重要的教学评价主体。
3、施训教师
各个培训学校的施训教师是教学评价具体实施者,是教学评价得以顺利实施的执行者。他 们既是评价者又是执教者,承担着培训中具体繁琐的教学任务,对课程体系体察最深,能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并能切合实际地改进教学。而教师实施评价能将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起来,有利于调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水平。在提倡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的评价主体角色是重中之重,他们仍然是教学评价主体,特别是针对学员评价的核心主体。另外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施训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不仅要进行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评价,也要实施教师的自我评价。
4、受训学员
受训学员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评价对象,是被评价者,他们的评价结果基本上以培训期间的课程成绩及MH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对学员的量化评价来评定整个培训的质量。
根据“多元主体参与”理念,受训学员理应成为学员评价主体,而不仅仅是评价客体。这种角色的转变必须依托方式的转变,因此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实施将成为必然,如实施学员自我评价、学员之间互相评价、学习小组评价等。学员在参与教学评价的同时,不仅能发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而且能更好地了解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从而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学员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可以使整个评价活动民主化。正所谓自知者明,学员是被评价者,角色反观使评价更具活力,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需要制定出更适合学员水平的合理评价体系。
四、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格局实施建议
1、加大教学评价支持力度
教学评价是教与学任务之外的工作,但它又与教学密不可分。教学任务的繁重自不必说,教学评价又必须耗费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很多工作需要额外时间完成,并要求评价参与者认真、细心地投入,无形中将加大评价主体的工作压力。因此成功的教学评价离不开各级部门对评价主体的大力支持,不仅要为其提供时间、精力上的支持,更需要物质上的保障,只有解决各种后顾之忧,才能保证教学评价的有序、有效,否则教学评价势必会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
2、实施教学评价专业培训
多元化教学评价提倡不仅要他人评价,更要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变得丰富,评价参与者基本上是双重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使教学评价过程科学、合理,就应对评价参与者实施适当的专业培训,让其全面了解教学评价过程,熟悉教学评价操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参与实施评价,提高评价的效度。
3、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质性评价是指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通过文字、图片等描述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的教育评价活动。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彰显评价结果的意义,促进主客体之间的理解。量化评价是通过将评价内容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数量,经过测量这些相关数据,并以量化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4]质性评价通常会受到评价主体个人的经验、学识等方面的影响,而量化评价因技术上的原因,往往是形式上的定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量。为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效,我们认为应当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五、结语
狄尔泰说,“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的评价客体主要是施训教师和受训学员。学员均为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他们不仅要过汉语关,还要提高专业授课能力,而施训教师面对同样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他们期待民主、科学的教学评价。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提倡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角色转换,正是要使教学评价趋向民主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梁佩云,张淑贤.导向教学的评估[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7:9.
[2][3]蔡敏.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
[4]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启动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脱产培训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XJEDU2009S107);主持人;
篇3
1组织图书馆全员教育与培训的途径
1.1资源整合,系统升级,组织馆员培训
2000年,同济大学完成了原5所学校合并的工作,图书馆进入图书资源的整合与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转换工作。2002年,在资源整合、系统转换工作基本完成的前提下,我们组织了第一次全馆职工的培训。2005年系统升级后,我们又一次组织全员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使得图书馆的新老职工全面了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自己工作岗位的对应模块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到读者服务过程中。
1.2迎百年校庆,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
2007年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年。我们抓住时机,开展爱岗敬业、弘扬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教育。职工通过《图书馆职业精神》、《公共关系学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等系列讲座及讨论,提升了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价值,理解了高校图书馆在世纪之交变革过程中带来的冲突,并在工作中以行动支持图书馆的各项改革。
1.3组织学术活动,提高馆员业务
素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引发了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变革,同时也带动了服务方式的变化,馆员不懂得这些新知识就不会有自觉的工作态度,更谈不上主动的、创新的读者服务行为。2005年以来。我馆积极邀请国内外图书馆界28位专家、学者来馆做了29场学术报告,传播图书馆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我们要求图书馆中级职称、中级岗位以上的员工都应参加听讲,也欢迎其他同志参与。
1.4配合全校文献资源的整合,组织二级学院图书资料人员的培训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了二级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的整合。200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全校二级学院图书馆(室)资料人员的培训,系统讲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内容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至目前,已完成I9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整合,基本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2为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部室主任进行培训
2.1组织部室主任理论培训班,提升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能力
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的在于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图书馆部室主任的教育与培训是极其重要的。2002年,我馆推行图书馆工作人员聘任制,将原来25个部室机构精简为16个。通过竞聘,产生了新的部室主任。2003年开始,我们利用寒暑假,先后组织了8期部室主任培训班,对部室主任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教育。每位参加学习的同志既是学员,同时又是教员。我馆4位行政领导每人承担了3次的授课任务,近80%的部室主任走上讲台。这种培训,效果非常明显:丰富了部室主任的管理知识,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还充分地展示了个人的价值,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走出校门,与同行合作,组织部室主任培训
为了拓宽部室主任的视野,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在2005年开始探索将部室主任的培训推出校门。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南通大学图书馆、井冈山大学图书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安徽滁州学院图书馆合作,组织了部室主任培训班。部室主任在学习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行的讲课,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马世平馆长、教授的《常用中药养生健身的调理法》、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王喜和副馆长的《国内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滁州学院梁辉馆长的《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学术报告,至今都记忆犹新。
2.3重视国际交流,选派部室主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国际的合作。近5年来,我馆在推进部室主任参加境外培训工作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尝试,先后派遣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图书馆进修学习(2—3个月)6人次;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访问与见习(10天一批)7批32人次。所有的部室主任都轮了一回。
2008年,我馆与德国鲁尔大学图书馆建立互派馆员,交流访问的合作关系,每次1人,每次2周,已有2位部室主任选派参与交流。香港大学图书馆近几年连续举办亚太地区图书馆馆员领导力培训活动,我馆已先后选派了5人参加培训。2009年7月,我馆又选派2位部室主任与馆长~起赴美国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并参观访问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greensboro分校图书馆。另外,本世纪以来,我馆每年都坚持选派2名部室主任以上的同志参加国际图联大会。通过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增加了部室主任的业务新知识,同时,也带回图书馆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力地推进了我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3组织馆内业务骨干、优秀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3.1重视馆内业务骨干的教育与培训,促使他们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员
荷兰图书馆专家舒茨指出,“由于信息在未来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我们必须配备更多的人员去做信息研究和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加强自动化部门的人员配置。”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推进,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各种信息服务中,将有更多的馆员参与到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中。本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推进,我馆将高级岗位和关键岗位列为业务骨干岗位,承担起信息咨询为重点的读者服务工作。对这些业务骨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放在选派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以胜任岗位要求。关键岗位的馆员及部分高级岗位的馆员已被选派到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学习。2004年以来,我们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会25场,参加听讲的达264人次。
3.2关注优秀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合格管理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给馆员的工作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有部分馆员提出充电的要求,我们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支持。我们多次组织馆员参加计算机中、高级使用与维修培训班的学习,较多的馆员经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够在网络环境下熟练地开展读者服务。另外,我们还坚持组织年度考核优秀的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先后组织优秀馆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学习。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奖励,而且给优秀馆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变成“另类”培训。
4加强青年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军
4.1组织新馆员培训,帮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
我馆十分重视新进馆员的教育与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职工培训活动,给他们介绍图书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同时,还安排非图情专业的新职工参加上海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培训,造就一支既有学科背景,又懂得图书馆知识的新馆员队伍,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2组织青年论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新馆员人数的增加,在馆长的建议和支持下,我馆于2005年成立了馆内青年论坛。他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学术研究气氛浓厚,一开始就很关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问题,较长时期内积极参与图书馆2.0的研究与讨论。他们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3组织英语口语培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英语应用能力
篇4
二、基于动漫仿真技术建设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1.收费员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弊端
高速公路收费员的传统培养模式,因受到资金、场地、设备、器材和人力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采取以讲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讲―听”培养模式将技能培训弱化,在当前营运管理业务越来越精细,要求学员掌握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学员只凭“想”的情况,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即使在具备某些实训设备的情况下,学员也常常因为设备量少难以获得实操的机会,导致投入大,培训反复,而收效甚微。
2.动漫仿真技术运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优越性
职业技能培训的工种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要求。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服务行业,高速公路收费亟需引进新的培训模式与理念来提升技能培训实效。一方面要求真实还原现场环境,通过培训来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能对学员所学技能进行客观的评估与考核,以便检验学习与培训的实效;另一方面,要求能全天候培训。就目前情况,广东省高速公路收费员技能培训对象显然并非以在校学生为主,而是企业员工。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上班采取了“三班轮转”的方式,将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基本不可能,如采取“轮训”方式将导致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探索既能降低投入又能满足学员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与进度的培训模式非常必要。
开发动漫仿真技术教学资源显然能满足以上两大要求。首先,运用动漫仿真技术教学资源库,将所授知识技能通过动画视频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使学员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其次,能真实再现现场环境,把实训很难演示、教师口头很难讲授的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学员可通过资源库自我进行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仿真模拟技能训练,使大量原先需要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支持或无法进行实训的技能训练,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既能降低实践教学成本,又能实现培训目的。最后易于让学员系统化地了解专业知识,并及时反馈学习与培训效果,对学员未掌握的项目还能多次反复训练,予以强化。
三、基于动漫仿真技术的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
1.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
由主管部门带头,由行业中具有较明显的引领地位或者影响力企业专家组成的顾问、项目运行第一线的执行资深设计师、课程改革专家以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兄弟院校优势专业带头人组成的课程开发与资源库建设团队,搭建起以共同开发“企业先导,职业化课程”课程体系为合作基点的校企管理平台。以基于动漫仿真技术进行专业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以“专业―课程―模块―知识点(技能点)”自顶而下地系统分析和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开放式教育平台,探索全程在线,以动漫技术为载体的新形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现“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与高效,为广东省运营类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与保障。
2.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定位
以基于真实场景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建设,以动漫场景创作技术,动漫场景开发技术和动漫引擎设计技术为支撑建立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教育平台,以在线接受培训学习为建设目标。遵循资源库建设以服务教学、面向企业进行研发的宗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收费学员和教师为服务对象,以收费员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根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构建基于动漫仿真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打造具有鲜明游戏特色的学习平台。通过电脑、手机,实现培训学习,使教育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随时随地主自选裱习时间与学习进度。资源库架构顶层设计合理、素材丰富、及时更新,能反映企业最新需求。
3.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开发流程
教学资源库设计坚持立足校情,依托行业,开发设计思路上遵循“调研与分析―提炼―转化与设计―实施―完善”的程序,课程教学资源库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广东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系列人员共设置了四个岗位,即收费班长、票证管理、收费员和发卡员。以此为基础了解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在调研基础上提炼出收费、发卡、票证管理、现场管理、收费文明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整合与序化教学内容,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制定出考评标准。最后,将上述成果实施于教学实践。
4.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表现形式
一是基于动漫仿真技术的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动漫仿真技术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本项目的核心成果。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组织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材、指导书、PPT课件、素材、技能训练题库、典型案例等资源,形成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将“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员实务”打造成为了2015年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校级精品课程及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精品课程。
二是基于攻关式的游戏设计。将收费员技能培训中某个项目针对的培训内容、技能点和知识点与真实场景相结合起来设计成具趣味性极高的“攻关式”游戏。学生在完成攻关游戏时体验了听、看、想、做的过程,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掌握应有的知识与技能,轻松达到培训效果。如以“正常车辆出口收费操作”攻关游戏任务为例,游戏系统模拟车辆出口场景,以动态的形式提供不同的车型供学员判断确认,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随机进行一些如收费员与车辆的对话,对话内容会考核收费文明服务规程的一些内容。如文明用语、手势操作等。整个游戏步骤以过关斩将式来开展。
5.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在建设的过程中猿种识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新颖性。内容上坚持多样性,融合了政策文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教学文件、案例、虚拟实训资源等。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动漫仿真技术和攻关游戏等方式再现工作情境,使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更加直观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学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资源获取渠道上支撑多种技术设备,如电脑、手机、IPAD等联网设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教学与培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员可在闲暇时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促进了其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收费员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效果
在本项目的支持下面向广东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完成了1000多名收费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共为学校获取利润100多万元。学校向广韶、广惠、佛开、京珠北、虎门大桥、广深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输出毕业生2届,顶岗实习生1届,合计人数达180多人,学生呈供不应求之势,其中90%以上的学生在收费岗位工作或实习,企业满意度皆在90%以上,其中广韶、广惠、京珠北、佛开、广深及虎门大桥等企业与学校合作关系皆维持在三年以上。为各运营企业提高收费人员素质与技能、提升收费行业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2014年11月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省科学技术厅四方联合主办了广东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员最高级别的技能竞赛,项目组成员受邀分别担任赛事裁判与工作人员,开发的《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及《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员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成为赛事指定复习书籍,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
五、小结
使用动漫仿真技术建成的教学资源库,不仅生动、形象、趣味性高、可视性强,使受培训人员更为直观、标准化地掌握技术要领,而且有助于受培训人员克服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利用闲暇自主学习、移动式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提高业务水平的学习方式。借助动漫仿真技术教学资源库,采用校内校外两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应企业需要的车辆通行费收费员技能人才,并向社会输出其他技术服务,创造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篇5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篇6
1“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交通系统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可观的教育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军人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其与理想的交通建设团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交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与现代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此,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注重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现代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培训模式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不足,发展快速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培训管理水平提高,培训范围扩大,同时还可以增强培训效果,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大数据环境大大改善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诸如干部的个人信息、培训记录、学习状况、培训进度等方面都属于信息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要将以上这些方面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培训个性分析和需求预测打好基础。通过多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2“互联网+”应用于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2.1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培训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训模式,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更是备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即使是这样,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系统性、授课效果和培训完整性等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干部培训内容复杂等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如果能将“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混合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则会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到一块,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比如传统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视听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模式的结合等。为了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构建含有微课录制、视频剪辑、课件制作等内容的培训数据库系统,将网络培训资源的策划、设计、制作、审核、测试等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特色网络培训管理。
2.2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信息体系
为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体系,需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创新,就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内容而言,对于不同级别的干部就应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安排合理正确的培训内容,同时,还需不断地完善培训技术和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努力做到培训资源标准化、合理化。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培训学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比如,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学员管理系统,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完成网络选学、作业提交、教学资料共享、网上听课、教学评价、学员交流、考勤信息等培训流程的操作。此外,还应建立数字化的培训管理系统,便于对传统的服务资源和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改良。为了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和授课教师质量管理,教育培训部门需通过此系统对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开展评估教学质量工作,加强监督培训管理,使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2.3整合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方案。首先,优化教师资源。优化交通运输部门教师资源库,建立一个清晰的目录,便于学员依照学科和研究方向查询。其次,合理规划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散在各个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教育培训资源聚集起来,比如,培训视频、文件规定、多媒体课件、案例等,并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培训资源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并得以最大化利用,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培训资源共享。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共同协作,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促使交通运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应该说,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其行业的发展应该及时把握新的发展,以主动适应的模式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新常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为指导,合理化、科学化地设计整个教育培养体系,不仅能够更高层次地满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创新。
3结束语
篇7
当前图情节对于移动学习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从相关学者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内涵:其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我国社会步入移动学习时代以前,图书馆就已经开展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但需要读者共处于图书馆所创设的现实性学习空间之中,一方面,传统的学习模式不能保证读者的全员参与,部分读者可能在路程、时间等多因素的限制下缺席线下学习;另一方面,此种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时间限制性,读者错过此次学习机会后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待下次学习机会。由此可见,传统图书馆教育培训具有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性。而移动学习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形成教育培训“拟态空间”,读者仅凭借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一种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新型学习模式;其二,可满足读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资源数据库、网络系统、多功能教育培训模块构成了移动学习平台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可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其三,可帮助读者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多元化服务。图书馆通过多元化服务促进读者与信息之间的交互,继而帮助读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移动学习时代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新要求由上述内容可知,移动学习是对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教育培训服务截然不同的读者自主学习模式。基于此,移动学习时代必然会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带了深刻的变革。其一,读者信息获取形式变化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空间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读者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学习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快数字化资源的转化速度,抢先占领网络教育培训高地;其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方式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下,便携、容量大、支持多类型资源播放的iPad、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图书馆丰富教育培训服务方式,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其三,读者知识更新速度的提升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理念的新要求。移动学习时代加快了读者知识的更新速度,为此,图书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教育培训延伸至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继而实现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的泛在化。
二、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的创新途径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及能力
移动学习时代对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范围、内容、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执行者,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态度、精神、综合素质、信息素养、互联网及大数据思维将会直接影响读者教育培训服务质效。为此,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与能力。例如针对当前的媒介融合发展形势,图书馆可以开展“新媒体信息制播”专题培训活动,请新媒体平台上的“大V”讲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新媒体信息制作的技术等,并构建理论+实践培训模式,请馆员结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尝试将其所录制的读者培训讲座视频上传至新媒体平台,培训教师从该新媒体作品的标题、内容等各个方面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以加深馆员对新媒体的认知,继而提高其利用新媒体创新读者教育培训服务的技能。同时,图书馆要注重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培养,继而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读者教育培训队伍。
(二)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开发数字化文献资源
读者需求是创新图书馆教育培训服务的最大驱动力。移动学习时代下,图书馆要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全面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为此,图书馆首先要全面整理当前现的教育培训文献资源,并做好分类与研究工作,已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其次,整理移动学习平台上登记的读者信息,了解其年龄、职业特征、所浏览及检索的文献,利用大数据进行读者教育培训服务需求“画像”,初步掌握读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阅读方式习惯、阅读实践等,通过对比现有文献资料及读者“画像”了解馆内资源的不足之处。最后,以上述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图书馆教育培训资料数据库,将馆内检索、阅读数量最多的纸质资料转化为数字及电子资料,针对馆内资料不足的问题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广泛开发文献资源,将图书馆打造为“地面+云端”立体化资源平台,并将资料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连,管理人员可实时了解读者对数字化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继而为其补充、更新、整理教育培训资料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
(三)以移动学习平台为依托提高服务质量
当前大部分图书馆都构建了移动学习平台,但其中存在功能设计不完善、内容庞杂且检索困难、互动性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读者教育培训服务质量,建议图书馆改进现有移动学习平台。首先,在移动学习平台中嵌入学习指导模块,清晰列出移动学习平台使用方法、图书馆功能分布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查询及检索方式、计算机操作与设备使用方法等;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拓宽教育培训服务范围。通过设置虚拟馆员实时在线解答读者的问题,并智能化生成读者学习需求文献清单,例如读者想要了解“PLC技术”相关知识,“虚拟馆员”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列出读者可能需要的数字化文献:PLC自动控制技术、PLC自控技术与变频器、PLC网络构建等,以缩短读者检索文献的时间。图书馆也可根据对读者需求的调查设置平台功能模块,核心目标在于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增强读者的学习体验,继而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构建图书馆宣传矩阵
篇8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对自身执政素质和执政本领提升有迫切需求,对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都倾注了很大精力,而党校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适应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开发、整合和利用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干部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一、 干部教育对视频资源的需求
1、视频点播系统简介
视频点播系统是最新一代流媒体网络视频服务系统。系统一方面能支持各种格式的视频、音频节目和各种文本、图片、动画、执行文件等课件的网上点播,另外还支持视频广播直播服务,它可以运行于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任何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自带管理服务的独立服务器设计,在总体提高服务器性能的同时,也确保了视频服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党校教育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目前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已经探讨到比较深的层次,但是从事党员干部教育的学校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如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目标是对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主要是领导干部进行短期的脱产教育培训轮训,并辅以在职学习,而且有些教学资源限定一定级别的收视对象,因此干部教育数字化资源整合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资源建设、来源渠道和资源整合应用等方面不能照搬高校的模式。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学制短与学习内容多的矛盾,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所具有的交互性强、资源丰富、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开放学习和灵活学习等特点恰好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有效的补充。另外从事干部教育的工作者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适应干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必须了解、掌握大量的教育与科研信息,利用数字资源库、案例库等进行教学与科研交流。这些都对建设高质量、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出了要求。
二、 干部教育视频点播系统应用案例
“视频点播”是山东省委党校最受教研人员和干部学员关注的一个栏目,我们本着打造精品的原则,不断提高节目的更新率,拓宽节目源。在丰富栏目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整体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以下做法及效果可以体现该应用案例的特点:
1、资源积累与课程备份
系统改版后,视频点播节目的数量、质量、更新率和访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我们进行了各级栏目重设、数据资源重新导入等工作,新系统设23个一级栏目和50个二级栏目,主要包括中央党校远程节目、中央党校求索音像节目、省委党校外请报告、省台有关我校活动的新闻、专题以及我校制作的教学专题片、校内资讯等几大部分内容。重新导入2006、2007年节目350余部。
再次,我们提高的节目的更新率,拓宽了节目源。截至2007年12月30日,视频点播库节目共计541部,约1300小时;节目涉及面广,本学期几乎每天都有新节目上传,配合十七大报告的宣传辅导报告、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更是尽可能做到“来源广、节目新、时效快”,以适应形势学习的需要。
“视频点播”资源库不断扩容,为了对我们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在2008年对“视频点播”系统进行全面改版的基础上,栏目主编本着以人为本、编排新颖、培育需求、扩大服务层面为原则,精心设计一、二级导航目录,及时更新节目分类方法。通过校园网和“视频点播”系统公告栏进行节目预告、推介、宣传和统计,设置推荐节目和热点专题节目,保证了资源的时效性,为开拓广大教研人员的视野,并转化为教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2、推广使用与资源共享
为方便教研人员检索“视频点播”资源,栏目编辑每个月初将即将播出的精品视频内容进行预告,月末都将本月上传“视频点播”库的所有课程节目名称和主讲人等详细内容汇总,在校园网公告栏公布,以期引导教研人员有重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以上这些做法为该系统更细化、更全面、更快捷服务于我校广大教研人员和学员的备课、科研和学习做了技术和资源保障。据统计,至2009年9月该系统的节目有愈千部(集),访问率达22558人次,每月访问量都保持在一千人次左右,最高节目点击率愈千次。
3、教学备课与科研参考
每年的“信息服务月”中,我们在对全校教研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利用该系统进行备课、科研的应用占了很大比例。干部教育与国内外形势发展息息相关,教员要根据受培训干部的需求采取专题式教学,所以对高层次、最新的视频非常需要;同样专家讲座、形势报告的视频也对科研人员起到很大帮助。
4、知识普及与宣传娱乐
校园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庆祝建国60周年红歌会、运动会常常是点播的热门节目。这些节目甚至还没有宣传,就会有很多的点播率,说明干部院校的视频点播系统,同样可以发挥出普通学校中类似资源库的娱乐作用。我们还利用该系统进行各类知识的普及,选取文化、体育、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视频资源供大家点播学习。
三、干部教育中应用视频点播系统的规律探讨及应用建议
1、时效性。要与网上直播密切配合,干部教育中要闻重大会议的现场直播最重要;
2、整合。将同一主题各种类型的节目资源充分整合,集中到该栏目下,便于领导干部深度思考;通过对干部培训机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一是利用省级党校独特的干部教育资源、办学组织、信息开发、网络技术等优势避免重复建设,集中优势合力打造全省范围的干部教育共建共享网,为党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了最大化的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和共享,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案例;二是可以通过网络延伸党校(包括主体班、研究生班、函授等)、行政学院在校干部培训教育,减轻压力和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三是通过网络逐步实现组织部门对干部教育的要求,增加网络手段的干部教育方式,扩大干部教育面、加快干部培训速度;四是通过网络数据资源优化与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工学员提供高效、快捷的检索和获取资源的方法,为干部提供终生学习的信息化平台。
3、通告与宣传。经过该系统近年的运行情况发现,如建设了新栏目或者上传新资源后,同步在校园网的主页发通告进行宣传,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登陆系统和点播节目。
四、干部教育视频点播系统的未来发展
1、对教师而言将向教学资源库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计划是依托视频点播系统、教学素材库和教学案例库三大已经建成运行良好的系统,综合建设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资源库。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是资源库提供服务的出发点,不同用户在资源库中的作用和职能各不相同,要分析和研究不同用户对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干部教育培训院校的用户包括管理机构、教师和学员,教师可以贡献教学资源,更多的职能在于应用资源,对已有的教学资源(或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提供资源共享的全过程服务是促进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库不仅为用户提供资源建设、获取和管理方面的服务,还为资源的应用提供支持。资源库要支持用户有效、便捷地共享、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并为个体用户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
2、对学生而言将向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方向发展
扩展性的教学服务应成为资源库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些扩展服务包括:资源库与教育机构教学平台的互联,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服务,建立学习者的学分银行(学分积累、学分互换等服务),创建个人知识管理和群体社会交流的空间等。也就是说,从用户角度来看,开发获取教学资源只是其教与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要从满足用户最终目的(教与学)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资源库才能成为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3、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干部学习提供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公务繁忙的领导干部会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发生“迷航”和“认知超载”,所以,在数字化资源利用中,如何提供视频点播系统的分类导航是值得研究和攻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君香.干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5-27
[2]冯立国.远程教育资源库资源共享服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48-52
篇9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它除了具备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近几年高校在实施建设教学和管理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校园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已成为现代学习管理的一个热点。同时,在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号召下,各企业也迈向“学习型企业”建设时代,其中E-learning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是企业培训借助新技术,实现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一个很好创举。
然而,企业在员工培训的管理模式中,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高校。本研究针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借鉴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模式,提出打造学习形式和培训管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培训学员管理体系、培训资源管理体系、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及辅助决策一体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解决传统培训管理模式向高效科学管理模式转变。最终形成一种基于数字环境的、立足于培训对象的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和终身学习管理,依托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课堂、会议、培训班级,做到计算机培训管理系统监控与实践环节监控相结合,员工成长记录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2 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企业培训数字化平台建设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提出,我国众多学校纷纷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数字化校园能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等方面体现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科研和管理具体变现为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
数字化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注重产品价格向着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方向转型,尤其是教育培训领域。员工教育培训信息化已成为为企业员工提供公平的受培训机会,解决培训资源分配不均,满足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望,推动企业培训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企业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企业培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平台建设采用统一的技术构架、标准与环境,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和有机集成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统一数据平台,统一数据集中和共享,统一用户门户展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自主选择培训及相关信息查询等个性化服务。
3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
国内各企业在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各培训组织对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通过“ISO1 0015质量管理培训体系”贯标后,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实施流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与考核、员工培训激励四部分的流程都得到了健全,并紧密结合。量化计分管理模式,以科学两关考核性管理为主干,实施教育培训注册积分式管理模式在部分企业得到重视和推广。国外也研究了培训管理模式,开发出了一些数字化管理软件。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培训管理系统,作为培训管理有效性标准衡量的制度性保证,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但是国外的培训管理机制我们可以借鉴,却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目前基本情况。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可以把企业员工培训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进行平台系统固化,确保培训过程中标准不走样。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和资源中心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数据同步及资源共享。
4 企业培训管理模式数字化平台设计
企业培训管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和业务功能,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学员开放式学习、改进教学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企业员工培训数字化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4.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对教学培训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科学分工、密切配合与准确执行,大大提高培训项目的组织和管控效率。通过建设集中的课程库、现场教学库、知识库和师资库,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实现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培训全过程的数字化闭环管理,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4.2 学员管理
学员管理涵盖自学员报名起到培训结束止的全过程的服务内容,体现了企业培训工作服务企业员工的理念。学员可详细了解到学校位置、联络方式、校内地图、食宿安排、培训指南等基础信息,方便学员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和行程;在培训中学员可查询并分享在校学习和在校生活的相关信息,包含教学计划、课程表、作业提交、讨论园地、通讯录等内容;在培训后学员可进行成绩查询、培训评价、课程资源下载留存等,实现培训前中后的一站式服务。
4.3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针对教学和管理需要,集新闻导航、信息搜索、信息展现等功能为一体,为学员、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远程培训、课件学习、馆藏图书借阅、视频课件共享、课堂直播、录播等多方位的数字化教学共享服务,是一个方便、直观、易用的知识共享门户。资源中心,将改变传统培训资源分散、孤立的状态,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并通过远程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方便学员自动、自发、自主地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率和普及率。
4.4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通过对培训机构的教室、投影、音响、宿舍、以及相关的空调等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物质采购需求申请、审批过程信息化应用管理,优化采购流程,以促进采购过程和采购管理的规范,提高采购的管理和监管水平;日常工程检修检修申请,规范工程检修流程规范。
4.5 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中心,该系统以多角度、丰富的展现形式做出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使各级领导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分析培训机构的运行状况,帮助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数字化平台培训管理模式实践
在培训项目管理的准备阶段,用问卷法和视频访谈法对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进行网上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分析,通过需求调查及分析,使培训的整体内容和主体形式更能满足参加培训员工的学习需求,并解决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录播系统可以对实施课堂进行抽样监控,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培训内容、形式的针对性、时效性,以便于及时调控培训的内容、形式,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不同需求。在培训结束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受训员工进行阶段性跟踪,了解学员回到岗位后,行为改变情况。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同一项目学员可以通过论坛方式,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交流,并可以通过虚拟学习区,开展群策群力、头脑风暴方式,寻找培训解决方案。
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统一员工身份认证,建立健全了员工学习档案,实现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全过程职业生涯管理和学习规划方案设计。资源中心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员工学习差异需求和自主选择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平台充分考虑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使系统始终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进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培训管理模式走向简单实用、开放灵活,实现系统实用化水平评价的动态管理,成为由业务驱动的实施过程,而不是技术主导的过程,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6结语
本文对企业员工培训的流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以及学习档案管理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创新通过数字分析为培训方案解决提供辅助决策,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字化平台,探索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信息时代企业员工培训新的管理模式,实现员工培训研究与员工培训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章妙月.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2(6):127-128.
[2] 夏伟宁.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4):36-37.
篇10
1高等院校图书馆读者教育视频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正向着数字化建设方向大步迈进,馆藏资源的类型、载体形式和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读者培训形式通常为给大学新生或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发放《读者手册》,由图书馆员带领他们实地参观图书馆馆舍并现场讲解,或带领他们观看由图书馆制作的介绍录像片。大学新生刚入校,对周围的人与事都充满兴奋与好奇,并往往对各种入学教育的短训课程敷衍了事。此外,介绍图书馆的录像片大多没有故事情节,内容平铺直叙,容易引起读者的视觉疲劳。因此,传统的读者入馆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读者,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应对,想方设法地创新读者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一些新型教育模式已经在部分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如:在图书馆网站增设“读者专栏”或“读者空间”网页,制作读者入馆教育视频等。此外,把教育视频挂在读者空间上供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和测试,已发展为当今图书馆入馆教育的流行趋势。
笔者在网络上观摩了几所高校的读者教育视频,如暨南大学的读者教育视频摄制成了微电影的形式,新颖活泼;日本富山大学的《图书馆奇遇》DV短片,运用幽默诙谐的流行语言、夸张搞笑的肢体动作、独具匠心的编排方式猛烈地抨击了图书馆里的不文明行为,令人捧腹且寓意深刻,使读者在欢笑中接受道德教育,可谓颇具创意;北京大学开发的游戏“北大英雄”,使学生读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就能逛遍北京大学,从而帮助新生迅速了解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经费、技术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对读者进行教育培训的工作起步晚,且这些培训大多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形式比较枯燥,培训效果差。因此,分析与研究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探索一种能有效解决高职高专院校读者教育培训问题的途径,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院校的专业优势,对读者教育视频做了许多创新和探索。经过两届新生读者和教师读者的培训实践和经验总结,这种读者教育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能不断适应和促进数字化时代读者网络教育的发展。
2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教育视频模式分析及效果评价
2.1“录像片+旁白配音”模式
“录像片+旁白配音”的模式几乎是每个高校都曾采用过的。这种模式需要编写拍摄脚本,利用摄像器材拍摄图书馆内、外部事物,后期制作并加入配音。其优点是系统性强、介绍全面,但缺点是内容较枯燥,容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2.2身临其境式三维虚拟图书馆模式
三维虚拟图书馆是虚拟校园系统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新生以及没有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好好领略大学图书馆的风采。三维虚拟图书馆不仅通过3D技术在计算机内构建了图书馆的真实外观,更重要的是,其系统完整地模拟了图书馆各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的场景。读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在虚拟学习的环境下获得了多种感知,将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融为一体,如同身处于一个真实的图书馆当中。三维虚拟图书馆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使现代的大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新生入馆教育。三维虚拟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展示要比DV更全面、直观、生动,使新读者能更加的身临其境,因此其进行教育培训的效果更好。但是,三维虚拟图书馆需要投入的经费、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更多,许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采用委托软件公司的方式来完成,大多数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并不选用制作三维虚拟图书馆的模式对进行读者培训。
2.3文献资源借阅的真人影片情景展示模式
现在,还有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立专门项目组,进行真人实景的微电影拍摄。该模式有丰富的对白和情景,视觉效果极强。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来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来进行微电影的制作,其在人力、财力等方面难以支撑,并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如相关信息需要修改就比较麻烦,因此这种模式很少被采纳。
2.4文献资源借阅的动画情景展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文献资源借阅的动画情景,将重点展示给新入学的高职学生读者。这些学生读者在高中学习阶段接触的一般是书城、公共图书馆等阅读场所,接触高校图书馆的机会很少。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在他们入学后将其概况和借阅规则等基本学习内容及时推送给他们,这样有利于他们转换好角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尽快融入高校学习环境。通过动画情景展示的形式将文献资源借阅的内容推送出去,即轻松诙谐、寓教于乐,又能让读者在休闲娱乐中愉快地接受入馆教育培训。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具有专业优势,动漫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和图书馆合作成立项目组,这样既节约了将项目报给软件公司的经费投入,同时又锻炼和培养了项目团队的专业技能,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得目标。使用动画制作工具对文献资源的借阅内容、借阅程序进行动画制作后,当图书馆相关资料需要修改和更新时,直接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就可以进行修改和更新,不需要重新拍摄,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2.5电子资源自动演示教学模式
自动演示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介绍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方式。其分为整体自动演示和与用户互动演示两种方式。整体自动演示,即带领读者完整学习某个电子资源的使用方式,具有系统性。如果读者觉得枯燥,还可以选择与用户互动演示的方式来进行互动教学,读者跟随网络教育的小助手(可以是动画角色)来进行实际操作,可视性强,学习效果明显。
3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育视频探索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多年的读者教育培训实践,笔者以适应高职高专条件为前提,探索了将几种方式相结合来制作读者教育视频的模式。①图书馆总体介绍采用摄影DV画面加配音的方式,并缩短每幅镜头的长度,这样以来系统性强并且时间较短,不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②馆藏文献资源检索、借阅视频采用动画情景加配音的方式,邀请动漫专业的教师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将项目设计作为学生的实训课程,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设计制作读者借阅馆藏文献资源的情景动画,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③电子资源检索视频采用自动演示方法,通过总体演示和互动演示两种方式,提高读者的参与感,从而将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推送给读者尤其是新生读者。并且,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相应的培训视频进行推送,如面对教师读者时重点加入电子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最新功能及技术。
在制作完读者教育视频后,还要将其分段上传到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平台。图书馆读者教育培训平台是针对读者的特点制作的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网络教育平台。读者通过平台,可以在模拟的游戏中学习和了解图书馆的基础知识。模拟游戏运用文本、Flash、3D Max等技术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纸质文献资源的分类与排架、借阅的具体流程、OPAC联机目录系统的检索、各种数据库资源的功能以及图书馆的服务等。
此外,在读者教育平台上可相应增加读者在线测试系统,测试的题目应根据读者教育的内容设置成有趣、轻松、活泼的问答形式。读者在学习教育视频后可自行进入测试,测试完毕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率。通过统计分析读者的测试成绩,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读者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便于进一步调整网络平台的内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读者教育培训展望
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在数字化时代不断变迁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有效利用这些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并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从而提供给图书馆读者具有先进性和长远性的服务。读者教育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随着读者服务对象的不断成长与变迁,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ZK(#]韩春华,黄日昆.摄制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录像片的创新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5):29-31.
[2]杨静,邹宇瑞.高校电子阅览室读者心理与服务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2):245-246.
[3]李美珠.新形势下深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6(5):82-84.
篇11
三是突出规范化,强化学习积分管理。老年大学网络课堂学员的学习时间累积后可以换取相应的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进行学分流通消费,对学习者进行奖励,包括发放奖学金、活动奖励、特约商户购物折扣等。通过学分消费,学习者所积累的学习积分自然相应减少,要想增加学习积分,惟有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以此鼓励学员学无止境、勇攀高峰。此外,“网络课堂”每天都根据学分积累情况对前10名的“学习之星”自动排序,年终根据积分情况评选出市级、镇级、村级“学习之星”,并予以表彰奖励。2013年,全市新注册老年学员达到8000余人,参加在线学习的突破3万人次,表彰市级“学习之星”28名,使老年学员完全摆脱了时空限制,满足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二、依托民办教育机构
推进“社会课堂”建设针对部分老年人的求学需求,我们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新途径。根据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相对空闲的实际,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会同市老龄办、市教育局从众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择优选择了中心城区两家民办教育培训学校作为试点,先行开设老年教育特色教学点,首批分别开设了4个热门课程班级,招收了近200名老年学员。
一是实施“发掘+培育”策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很多,我们根据各个培训学校的课程特色、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和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选定10所培训学校作为近期重点培育的对象。
二是实施“创新+品牌”策略。通过协助提质发展、创新自管模式,积极发挥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努力打造品牌课程。比如,在崇立美术培训学校开设的国画、书法两个班级,在春晓舞蹈培训学校开设的拉丁舞、花样交谊舞两个班级,由于学校专业环境好、师资力量强,受到了老年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是实施“扶持+激励”策略。在业务指导上,各教学点由市社区学院、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开展业务指导,并派驻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在经费支持上,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在定期组织考评的基础上,一年一次给予教学经费补助,按照考核结果,优秀级按照每人每课时5元、合格级按照每人每课时3元予以奖励,每个学校最高不超过5万元,激发了各培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
篇12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以下简称“网络学院”)自从2010年7月建成开通以来,在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推动业务发展、提高员工岗位素质能力、学习资源建设共享、丰富员工文化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塑造中国邮政良好形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邮政企业和社会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员注册人数、在线学习时长、专项培训人次、业务培训项目、开展学习活动、共享资源种类数量等一个个数字都是那么激动人心,同时,透过这些数字,网络学院的规划、建设及运行在邮政企业教育培训的深层价值体系上同样实现了重要突破,笔者认为这些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战略定位理念与业务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突破
1.1战略定位理念的重大突破
网络学院理念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是,其战略定位从支持与发展教育培训,提升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支撑定位。从着眼教育培训自身,如培训规模、覆盖面、及时性、效果等,到着眼企业发展战略、业务发展、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员工发展、岗位能力等多个层面,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多次讲话中已经把网络学院定位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企业变革的战略工具”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远远突破了教育培训原有的定位界限,极大地扩展了网络学院的功能空间和发展空间,丰富了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本身的内涵。
理念突破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关心事发展到关心人。网络学院把员工岗位知识技能标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等诸方面的融合体现到理念、规划和操作各个层面,网络学院建设规划力争把网络学院打造成“企业员工的学习中心、业务顾问、成长导师和发展帮手”,深刻体现了关心人的发展。
1.2业务资源体系的重大突破
网络学院战略定位的解放紧接着带来了具体业务功能和资源体系的解放。业务功能从单一专项培训,扩展为岗位培训体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在职学历教育体系、知识和技能竞赛体系、文化教育体系、知识资源服务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社会公众服务体系业务功能体系。资源从单一的课件资源,扩展到综合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目前已经建设的有课程(包括课件)、师资、综合知识以及业务和科技咨询服务四大类资源。
1.3业务管理体系的重大突破
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在远程教育培训网一、二级中心体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分院制业务管理构架,更好地解决了各业务板块发展需求的针对性问题,与全国中心、省中心(逐步建成省分院)两级管理构架相结合,解决了网络学院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与需求个性化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专业公司、省公司自主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理事会的成立,也是在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协调方面的有益探索。
1.4形成先进适用的技术平台体系
信息网络系统架构成熟,以“广覆盖、高集成”为主要特征。采用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和p2p技术,保证网络高效利用;通过CDN技术,实现资源的分发与共享;采用基于ISCSI技术的网络存储系统,提供海量存储;应用网络准入控制技术、入侵防御技术以及应用集群(Cluster)技术,构建综合安全体系;通过网管系统,实现对主机、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全面监控。应用软件系统具有开放健壮性,以“结构化、模块化”为主要特征。应用SOA设计理念,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换;通过SSO机制,实现一次认证,信任访问;采用开源J2EE体系架构,整合Web2.0、Spring、Strusts、Hibernate、Ajax等多个开源框架,实现先进完整的企业级应用环境;以Tomcat应用中间件及Ora―cle RAC企业级数据库集群为依托,保证应用系统基础稳定。总体来讲,技术体系逐步趋于成熟完整。
2 邮政远程教育培训在体系化、模式化上的重要突破
通过学习先进企业教育培训以及企业大学、远程教育等前沿科学成果,分析对照国内外先进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把网络学院放在整个邮政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相互关系的框架下,归纳与整理了中国邮政教育培训从最初的理论和技术探索到远程一、二期工程,再到网络学院十余年形成的建设应用成果和经验、教训,把多年的积淀进行整体提炼,把停留在经验层面的东西体系化、抽象化、模式化,形成了网络学院的主要特色和运行模式。
2.1“4S”运行管理模式
中国邮政不仅具有完整的邮政业务系统、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教育培训基地体系和远程教育体系,而且四个体系协调配合,以邮政业务发展为导向、以培训管理体系为保障、以培训基地体系为基础、以远程教育体系为平台,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体系化、制度化”的邮政继续教育运行管理体系。
2.2“6D”功能特色
网络学院“高起点、重实效”,主要功能特色体现为六个方面(六维),即:立体化学习体系、以学员为核心的功能设计、数据集中资源分布的信息管理模式、两级学院运行管理构架、覆盖全国城乡的网络体系以及开放的公共服务体系。
2.3“三位一体”的教育驱动模式
网络学院以企业员工共同发展为核心驱动力,以业务发展要求制订岗位素质标准,以员工发展要求制订个人成长计划,以能力技能要求建立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叠加联动”(岗位+阶梯+课程),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助推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2.4“三元制”的资源建设模式
以课程资源、师资资源、知识资源及智力资源等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体系,其建设主体主要有集团总部、企业和员工(三元),形成“总部主导、企业共建、员工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集团公司统一制订资源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和共享制度,根据区域条件和特点组织全网力量进行分类分项建设,同时通过网院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共享机制。
2.5“三层循环”科技研发体系
网络学院的建设和运行建立在科学系统的研发支撑之上,确保了建设开发和管理运行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基础性研究、技术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三个层次同步交替,形成闭合循环与反馈,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环境与运行的高度统一。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以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及所属中驿软件公司为主要研究力量,广泛吸收邮政企业专家和高校教育专家参与。
2.6“专业化、团队化”的项目研发体系
网络学院以邮政企业专家和内训师队伍为依托,以集团公司培训中心所属研发中心、教学系部和教学团队为主要研发力量,形成了以项目为驱动的培训项目和课程研发体系;
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方向,面向员工岗位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有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项目、岗位课程、学习设计和项目管理的研发。
3 企业教育培训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
3.1企业大学核心要素模型
企业大学是一个先进、成熟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中国邮政教育培训未来发展的目标,国内外许多先进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在支撑企业战略、业务发展和员工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企业性与大学性的内在联系一直是困惑企业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目前的普遍情况,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钩,如何与企业“对接”成为重要问题;企业大学更多的是培训中心或培训部的翻版,不具有大学性,“大学”二字徒有虚名;教育资源与企业教育需求严重脱钩。因此,对于什么是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干什么,如何建设企业大学等问题,尽管有许多种论述或描述,但由于缺乏对核心构成要素的构建,始终没有发展理论与指导实践的实际价值。
在分析国内外企业大学理论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邮政远程教育、网络学院及教育培训实践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田克美提出了企业大学核心要素模型(见图1)。该理论模型在集团公司主办的全国邮政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培训班上首次完整阐述。依据该模型,企业大学包括企业体系、大学体系、市场体系三个核心要素,三个要素的交集就是企业大学,没有这三个方面的交叉融合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大学。
这一理论模型阐明了企业大学的企业性、大学性与市场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澄清了企业培训中心与企业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企业大学内在动力源泉与资源支持的关系}在实践上为企业教育培训体系阶段性发展,企业大学多重属性之间的立交桥搭建,企业教育培训满足企业需求和社会贡献、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获得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支持方面奠定了基础。
3.2企业大学业务分析模型
长期以来,对企业大学、远程教育以及其它形式的企业教育培训系统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在经验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李学栋提出了以战略定位为核心的企业大学业务分析模型(见图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大学战略支撑层次模型(见图3),并于2011年4月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支撑培训会上首次完整阐述。
篇13
1 船员的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
1.1 船员的职业教育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船员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特色鲜明,培训方向明确,是很有发展前途和挖掘潜力的教育培训项目。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一些院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我国现有从事船员教育培训的本科航海院校12所、专科院校16所、中专25所,还有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50多个。但是,经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的调整,过渡期履约培训数量开始减少,履约补差培训也进入平稳期,基本安全补差等时间短、见效快、数量大的培训已经基本结束,其他培训也失去2013年以前先发先行的优势,培训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方式受到了挑战。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有很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为了交换信息,就必须采用一些双方都了解的方式,如壁画、语言等,这些都是早期简单的交换信息方式。
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通讯领域,人类发明了电报、电话,发现了电磁波,通过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使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促使通讯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革。1925年美国研制出首部实用传真机以后,通讯技术不断发生革新。1972年之前,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主要使用传真技术;1972-1980年,该技术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在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代替电报,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以后,该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这也为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现在的一些应用成为可能。21世纪是信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行各业,该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远距离和实时传播。数字化信息传播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将传输距离变得更远、传送速度变得更快、传输范围覆盖的更广、传播的可靠性变得更高。例如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中,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授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授课信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方面,其中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出色的自我展示平台。[1-3]
2015年5月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举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大会的召开也充分说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全球范围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观念、方式和趋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教育对于时空的无限制性,缩小了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教育信息化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推动起来,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学校的无围墙化”,充分体现出当今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具备“知识资源的海量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主要平台。[4]
1.3 船员的远程教育
船员教育培训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船员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教育自1999 年开展试点工程被中国教育部批准之后,拥有此项目的高校达到68所,专业开设了140多个,累计注册在线教育的学员540多万人,学员覆盖了除台湾、澳门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开放教育的新局面,全国还成立了4所开放大学和一批由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整合而形成的开放教育学院。2010-2015年是中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此后市场渐渐步入成熟阶段。截至目前为止,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课程的主要提供者有edX. org、Coursera. org、Udacity.com、Udemy.com、P2Pu.org、可汗学院、FutureLearn、iversity、OpennupEd 等。2013年5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为首批加入edX联盟的亚洲成员,随后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阵营,这预示着中国高等学府开始加入到MOOC的阵营中来。MOOC 开始出现以来,不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航海类教育领域,2012年1月13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14所船舶行业高校组成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在育人、科研、学术沟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远程教育培训作为利用网络的电化教育培训模式,在船员教育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利用网络远程培训的模式,船员在远程教育中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各类有影响力的MOOC课程,涉及船员的教育培训内容还很少。[5]
随着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船员培训需求的日益增长,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应顺应时展要求,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远程教育培训除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硬件以外,还有以下四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大力度解决。第一,开发远程培训项目商业运营模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指出远程教育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运作。市场经济时代,应该按照市场运作模式,依据市场需求开发项目,并运用营销手段推向市场。第二,远程培训课程管理规范。网络化时代,意味着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三,远程培训管理人员培养。远程培训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远程教育,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互联网和电化教学知识的管理人员。第四,远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远程培训师资采取网络授课,完全不同于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将上课视频上传网络,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课堂视频课件上网、网络公开课、课程直播、翻转课堂四个阶段,现在的网络师资应该根据网络特点,采取适合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2 建设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是中远集团技术中心分中心,全国最大的国际海员培训基地,国家人社部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全国3所航运类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拥有26项国际船员培训资质和29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学院可以以此为基础,在传统船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2.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构建
构建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系统建设经历了前期调研、方案制定、产品选型、系统开发、部署测试几个阶段之后,在学院云平台上架设了包括培训管理系统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培训网站内容服务器、负载均衡等9台服务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主要包含培训管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考试系统、培训网站、实时课堂等功能。中远集团10家境内全资二级子公司、5家境内控股二级子公司、11家境外全资二级子公司和1家境外控股二级子公司均加入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同时也可以接纳其他公司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作为入网会员。[6]见图1。
建立专门的录课教室,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实现了视频交互、音频交互、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字交流、课堂点播等多项功能,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功能等多元沟通方式的同时进行。
培训网提供对应的下载资源如试卷考题,培训机构管理后台可以进行统一考核或评估,统一审核发放资格证书。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采取独立办学的模式,运用市场化运作,以优良的教育培训资源、便利的学习方式、海量的信息,为企业服务,解决参培人员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矛盾,让集团公司和学员从中得益,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经济效益。
2.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运行
教学管理方面,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需要成立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牵头的远程培训教育负责小组,各合作教育培训部门的公司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策划开发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招聘教师以及评审教学效果等。
平日网络培训管理方面,工作日教学的计划、管理、设计、通联工作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培训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
技术实施方面,与网络公司合作,网络公司作为远程培训平台的建设合作对象,投入海船船员网络培训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再从网络收益中逐步按比例进行提成。远洋船员学院负责进行规划、选定远端教学点,并制订网络培训方案,组织开班教学,收取并管理参培费用。网络公司负责远洋船员学院的录课教室和远端技术设施的安装、调试以及平日的维护、保养和系统运作管理。
培训内容方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网站主要提供船员管理培训、船员专业知识培训、船员资格证书培训、名人讲堂、船员高层论坛、学历教育、新知识新技术讲座等。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九大模块,即文章栏目、文章内容、下载栏目、下载内容、模板管理、资源管理、辅助系统、核心功能、网站配置。其中,文章栏目里面包含了远程培训平台网站首页上面的所有内容,文章内容这里可以修改和上传稿件,辅助系统内设有留言类别、投票管理,核心功能包含站点管理、用户管理、管理员管理等权限。此外,还可以开展船员的基础教育培训、岗位培训、社会文化生活知识培训等。[7]
3 建立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是远程教育培训最关键的组成。中心应下设资源收集中心、资源整合中心、资源上传中心和评估中心,相应负责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的资料收集、整和、上传和评估项目。[8]见图2。
3.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负责收集国内外关于船员培训教育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培训方式,引导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资源收集中心设在船员培训中心,资源收集可利用网络、观察、走访、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收集中心依据其得到的资源信息,参照培训目标、培训题纲、培训设计、培训主题、课程设置等加以分类,提交给资源整合中心。
3.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根据资源收集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源,分类进行整合,按不同的培训项目,及船员的等级差异,将初始资源信息相对加工成课件、教学材料、网页、录音、视频、光盘等。每种加工素材自成体系,体系中又有层次的区分,每种层次各有相应的培训目的、安排、需求、重难点、课后考察、释疑等。
3.3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任务是把整合好的资源传送出去。上传的形式分为现场上传和网络上传。现场上传提供船员现场资源服务,船员可通过拨打电话向上传部门联系,上传中心依照船员的需求确定培训时间、教室和设备、费用。网络上传可用电子邮箱、FTP、Wep等方式传送。
3.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评估中心主要评价培训效果,它以线上考试和现场考试两种方式来评估。现场考试又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根据总成绩是否合格来给予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线上考试以网络为媒介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内容传送给应考者,控制作答时间,限制答题次数,同时以特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将结果送回评估中心,再由中心进行评测,并颁发相关证书。评估的主要步骤为:学员以网络或其它渠道填好报名信息并提交;评估中心审核通过报名材料后,将允许考试的通知发送给学员;同时将报名资料如:身份证、学位证书复印件、个人履历等快递到指定地址;学员到收快递的地点或培训网站参加考核。
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需成立一种有关教学效果的独有评估体系,监测评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使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规范以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础来制定。船员教育和培训有严格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并由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即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海员的培训、评估和发证制度,STCW公约出台至今已经过多次修改,旨在确保海员培训和评估标准的全球一致性。2009 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要求船员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以确保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各远洋船员院校均已建立了符合STCW公约的质量管理体系。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也应该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应注意以下两点。[9-10]
4.1 加强宏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