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篇1

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1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的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法穷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其规范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无论言语如何变幻,都要符合言语规范,不能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组合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发展变化相对于言语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语言内容变化的灵活性,又要尊重语言规范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搞好语言教学。

(二)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科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需要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逻辑、文体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用原则知识、言语行为知识、语用结构知识、语用含义知识、语篇知识和语体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三)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言语环境除了包括交际双方对交际基本事实的了解外,还包括下列三种信息:词语的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实现交际认知,交际双方必须具备语言材料及其规则的知识、语境的知识、语言逻辑推理的知识等。

可见,在真实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认知能力。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

(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语文教育以言语形式为本,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通过言语内容,把握言语形式的规律,从而科学、高效地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言语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言语形式的抓手和着力点之一。通过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摆脱盲目的感性摸索、自我领悟的泥沼,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理性的跃进。

在言语形式教育过程中,注意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言语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为实现言语技能训练的科学化服务。如果离开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指导,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就会蜕变为简单、机械的操练,变为“磨练”,语文课堂也变为一个大磨盘,学生的言语能力就成为日复一日“磨练”的产物。这种费时低效的语文教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为指导,我们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让学生快乐的成长。

当然,在呈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时,注意充分考虑其可接受性及示范性,少用过于偏、难的概念术语,尽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表述,并紧密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及言语经验。

参考文献

[1]余应源.语文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篇2

一、中学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1.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是当代语文教育的进步之举

语文基础知识是对语文学习有关规律所进行的科学概括以及学习方法的总觉,因此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以及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从语文发展历程的视角来看,虽然古人并没有学习过语文知识,可他们却是从语言实践中进行学习,并且付出远比现代人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的。而新时代对语文知识结构进行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少走一些一些弯路,少花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从该方面来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绝对是语文教学历程上的进步。

2.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言理论的指导

从心理学教学来看,语文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潜能刺激以及完善潜能的阶段,在该阶段中更重视语言学习的科学性,因此需要语言理论和科学知识的引导与刺激,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就学生学习语文来说,现代语文教学是不能和传统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依靠老师不断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让学生在糊里糊涂中学习知识,自己体会以及摸索所学知识的含义,必须将学习态度改变为非自觉性,任凭感觉和经验来学习,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语文能力训练和指导的大纲知识,

3.语文教育被赋予新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之后,对语言文学赋予新的使命,对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何为更高、更新的要求呢?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将信息量最大化地传递出去,并且信息拥有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表达效果最大化。

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中学生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表达能力方面,还达不到完美标准,因此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必须满足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就在学生学习语文中发挥很好的教学功能,用科学的语言和知识来辅助、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时期,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情感正是开始形成阶段,因此,在该阶段教学中,老师必须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举办一些语文知识竞赛、成语竞赛或者书法比赛,等等,利用这些有趣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教学显得更生动、更活泼,而且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知识点的记忆更深刻,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更佳。

2.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需要讲述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让学生对各种语文概念了解,掌握不同语法、修辞、标点带来的不同语言效果。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练习,通过不断练习来加强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作为引导者存在,利用知识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语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将其转化为学习能力。

3.与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

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求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文章分析,还要将其和语文基础知识相结合来讲解文章内容,令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带来的文学魅力,并且了解语文中各个语法、修辞以及逻辑带来的作用。同时,在讲解语文基础知识时要结合实际。比如,在讲述一节基础知识内容时,根据学生对其掌握的情况来找寻学生欠缺的基础知识并重新重点讲解。

4.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

语文知识中语法、词汇、修辞、标点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句子的时候,必然要先将词汇、标点以及修辞等知识掌握,不仅如此,句子的使用也涉及到逻辑,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存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文各种知识的能力。因此,将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起来教学十分必要,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5.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要正确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如,在对一个句子进行讲解时,老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如果在分析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者词语,可以查字典学习,如果还是不懂可以记录下来,等到老师讲解的时候进行提问,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对所学语文知识也更加深刻。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十分重要,它是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和需求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积累起来的知识,同时也要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重视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语文基础打好,促进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

参考文献:

篇3

中学语文教育属于言语交往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底座、基石,起着支撑、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无论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来分析,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自始自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甚至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2.重情境教学

2.1 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电视、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2 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园丁,让学生像花园里可爱的花朵一样尽情地享受阳光和雨露。

2.3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杂志上……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3.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这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3.1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3.2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了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普及,并在教育领域广泛覆盖,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是对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实施中要把握学科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科学的结合运用。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上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要反思带来的教学思维、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质的变革。让多媒体教学为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够让教学精神大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扬利去弊,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通常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如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反作用,就坚决抛开,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高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时要注意到,多媒体的使用时间要有度,不能一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辅佐者,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师讲课服务的,不能代替教师,课堂教师仍然要以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使用不能过于频繁。如果学生一直盯着多媒体看,也会造成视觉的疲劳,忽视教师的重点讲解;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言之有物,不能为了突出多媒体的外在功能吸引学生,而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东西,或者没有体现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扰乱了思维,学习很盲目;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机械地从网络下载、拼凑这么简单,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材,抓住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篇4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着英语基础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老师必须采取办法。

一、根据实际采取方法

对于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来说,有基础差、底子薄、教学设施缺乏等情况。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必须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向他们传授学习方法。如教学生查词典、帮助学生掌握名词复数以及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使用图形帮学生理解时态等等。笔者从事多年中学英语教学,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教师对学生采取积极态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勇于提问,不怕在学习上犯错误、受挫折,具有强烈的交际动机,勇于做各种尝试,勇于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并在学习上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换角色,要从学习的控制者变成指导者,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慢慢地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觉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思想的一个新突破。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也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农村中的英语教育与一般的英语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实现从农村英语教育向素质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一般的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三、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

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后进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后进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后进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辅助

英语教学发展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内容。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在课外创造英语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还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课外活动是培养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自主性原则。

课外活动必须以学生自愿、自主为基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参加和选择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思想性原则。课外活动的内容在政治思想上必须是健康的,要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篇5

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数为素质偏低、文化基础差的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些有过工作经历的往届生。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为达到这一教学宗旨,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从“应用型、创新型”这一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该课程的实际内容、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以及本校的办学条件,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法

所谓互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通过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及实际应用能力,把“单边”教学变成“双边”教学。学生已经不能适应“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课堂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包括幽默的语言、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板书等),则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除发挥自身授业、解惑的作用外,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互动环节,既能促进师生交流,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

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首先会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课余时间到电脑市场选购组装电脑,电脑价位是4000元左右的组装机,要求配置须满足娱乐、上网、学习的需要,并列出选购电脑配置的清单,而教学内容就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新鲜感,大大加强了求知欲望。当学生带着收获、疑惑重新走进课堂,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

创设情境教学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把学生引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下学期即将毕业,现在处于找工作阶段,笔者向学生提问:“找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学生回答:“需要准备个人简历”。于是,笔者将几份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并明确告诉学生如此漂亮、美观、实用的个人简历,在认真学习Word表格后就完全能够做出来。于是,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去学的欲望和目标,并增加了信心。通过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学生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实物演示教学法

实物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物的拆、装、展示或进行演示性操作等手段,指导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非同其他学科教学,都是些“动手”的东西。如果没有具体的实物、示范性操作,讲起来必然生硬、呆板,听起来则枯燥、难懂。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讲课时结合教材对照具体实物进行讲解,就能改变以往的“黑板上种庄稼”的做法,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其结构复杂,采用具体的计算机实物来观察其结构、分析其原理及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就会省力、省时、易教易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法不但能把学生“教会”,还能让学生“会学”,掌握学习的技巧,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模块”化实训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授课选取新教材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应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个实训模块。其中,“个人计算机组装”、“文字录入训练”、“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是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宣传手册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统计报表制作”是针对职业活动而设计的实训;“个人网络空间构建”、“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是计算机在生活娱乐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明确制定了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模块之间的组合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这些实训模块,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工作、生活,并加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分层合作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些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甲、乙、丙三层,甲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乙层是中等的学生,丙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甲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丙层学生,其余为乙层学生。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由于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分层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优等生的帮助,能够及时解决一些操作问题,使他们在学校就培养了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并从中体会到了“做中学”的乐趣。

“理实结合、寓教于乐”教学法

所谓理实结合、寓教于乐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计算机理论知识是掌握操作技能的根本基础,操作技能是深入理解理论基础知识的必需工具,在教学中二者缺一不可。笔者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教师提前根据教学情况及要求设计大量是非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并做好多媒体课件。课件以游戏形式设计,1分增加1个星星,10个星星为1个月亮,3个月亮为1个太阳,1个太阳和一个月亮为一个皇冠。每节课都会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做练习。由于是计算机随机抽题测试,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上课时都会认真听讲,当测试成绩不理想时,只要时间还够,都会一遍遍反复练习,最后把自己认为满意的测试成绩存入成绩数据库中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平时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突然间变成了“带级别”的游戏,既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理论知识,还优化了学习效果。由于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扎实、牢固。

企业实践教学法

笔者安排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学校各个科室,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帮助教师做一些文件处理工作。这样,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结合,使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零距离”学习到岗位的一些工作技能,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几年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各专业的计算机水平测试成绩在全省始终名列前茅。随着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拿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工中、高级证书,加强了职业能力,拓宽了就业途径。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本着“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当前社会对中职各专业初级专业人员计算机能力水平的需求情况,并相应调整和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转变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的发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大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2]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7).

[3]陈丽瑜.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创新[J].当代教育研究,2008(3).

[4]何雪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6).

[5]章一中.关于教学模式管理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6]刘平正.职高计算机教学点滴[J].基础教育,2008(4).

篇6

素质教育 初中英语 教学改革 英语单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现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领域的电教辅助教学,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趋势的不断强化,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纷纷选择整体教学的方法,而不再是传统的分段切割式教学。整体教学的基本支架是听力、口语、阅读、学做等综合能力、技巧训练。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获得,有赖于以上方法的运用。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本文中,作者以The necklace为例,解析了实际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其步骤。

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提升英语单词学习水平

一般情况下,载戏剧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很少出现生词。举例来说,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共有23个生词、词组(其中人名除外)。而在常规的课文教学中,生词和词组一般在40至60个之间,由此可见戏剧材料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笔者在该课的教学导入中,首先,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文中的词汇。针对文中的难、重点词汇,笔者还可以配以典型例句,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是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操练文中的生词、重点和难点词汇,而学生的记忆也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再次,笔者采用以单词为线索,讲解单词的过程,也就是在解读课文,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作文内容。在整堂课上,笔者还将一些学生认为具有戏剧场景变化的文段,提示学生关注舞台说明。这样整体的阅读教学,高效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旨。此外,笔者所准备的一些配套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小的强化、巩固效用。

二、造设语言交流氛围,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情景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从而能够独自的发现、提出问题;其次是教师帮助、指导学生解决所遇见的问题;最后是开展一些情景化训练,以锻炼一些日常的具体用语、交际语言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下倾向于知识传授弊端,同时还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

1. 假设对话场景。如在The Necklace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操练了How about…: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China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Wang in Class 36.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A:Yes, 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It’s so wonderful and usefully for us!

2. 简要说明课文中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比如,在交际语境中,常用句型why not/why don’t you…来表示建议、提议等。

eg: Why not tell me this as soon as possible?

Why not sit down and tell me what’s wrong with you?

3. 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不宜过多、过细地讲解语言点,应强调省略得当,并突出重、难点;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举例来说,如笔者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了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一句中否定转移(transferred negation),并对重点讲解词语cost ,marry ,worth。

三、合理编排话题,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表演课文对话,并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将文中所描述的语段再现于课堂之上。这样便有效地使得 “死”的书本“活”了过来,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知。通过模拟交际运用,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都有助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学习自主的演讲设计,有着充分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能够不断激发其英语时间的欲望和自信心。

四、尝试开放式作业,帮助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

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途径便是作业。而素质教学下的作业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

(1)讨论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透视分析课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在课堂语言的教学中,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如此,不仅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2)续写课文结尾。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为文章续写结尾。这样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习惯。学生的每一个新颖构思,都无不展示着其创造力的发挥。

(3)查阅学习相关知识。在本文的教学前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询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西方文化中的舞会和邀请知识等。这种形式的作业,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英语这个窗口,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学生独立动手收集、整理资料,能够有效地培育学生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辉红.实施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篇7

《职业教育真义》一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什么是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法。

什么是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关于什么是职业教育,书中说:“故使各个人皆为职业之准备,而增进其知能又应于儿童青年之理解力,使其感知其意义,以养成其爱重职业之精神。” (米靖:《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页)可见职业教育是为人们将来从事职业所作的准备。而职业教育的意义则体现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有多方面重要作用。第一,职业教育能够为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革新加快,要求人们系统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在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力。文别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也应该增加有关农、工、商业的基础知识,这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准备有很大作用。第二,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心理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书中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类似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即由狩猎而渔业而畜牧而农业而工业而商业。所以,儿童喜欢游戏和动手制作,不喜欢静坐和灌输书本知识。职业教育正好可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第三,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服从管理等优秀道德品质,同时养成热爱劳动、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能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其道德修养。第四,职业教育对学生有特殊的陶冶价值。书中认为,对于学生创造能力、探究能力,传统的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是不能充分培养的。职业教育既要求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动手能力,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对于社会而言,由于社会的生产率高低取决于千万个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所以职业教育能够在提高个人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

可以说,职业教育既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国家命运。虽然历史和社会条件不同,但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观点是正确和公允的。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

书中认为,在传统小学的高年级即高等小学校中加入必要的实业课程,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类型。朱元善指出,民国时期在高等小学堂也加入实业科内容,但效果却未达到理想状态。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实业科的意义并未充分了解,对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也没有充分理解。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实业科无非就是养成学生在身体上的勤劳,学得一些生产上的技能而已,事实却并非如此。

作者提出,为职业做准备和提高个人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实业科所追求的目标。比如像图画、手工课程一方面帮助个人发展职业能力,培养美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经验知识,以补充传统书本知识的不足;同时也能磨练个人能力,使其他科知识也能自由运用。儿童本身就有游戏和创造的本能,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无目的的活动,渐渐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最后发展为与成人生活有关的活动。实科课程实际上就是循此发展过程而进行的,它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普通科的学习,实现普通科教授的目的。

当然,实业科的教授要顺其自然,要与普通科的知识天然融合,不能强加在普通科之上。实科教授要注重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潜在能力,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实科教师也应当是专门教师,不可由他科教师代替。

总之,普通教育中加入实业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用作者的话说,实业科的教授并不是非要学生掌握多少工商业等知识技能,而是想要学生在学习普通科的同时接触一点实科性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一些专业知识的素养,从而为其将来的职业打下基础。知识都是相通的,实业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好普通科的学习,普通科也有助于学生学好实业科。所以,普通教育中应当加入职业教育,它们可以共生共荣。

实施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要求

篇8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数学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围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一)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个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指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升的观点,它在后继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和证实其正确性,带有普遍的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对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建立数学理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中学数学思想是数学思想中最常见、最基本、较浅显的思想,经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而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在从事数学活动、处理数学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途径和方式。中学数学基本的数学方法有:观察与实验法、归纳法、配方法、换元法、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一般化与特殊化等。数学方法是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任何方法的实施,无不体现某种或多种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往往是通过数学方法的实施才得以体现的。二者关系密切,难于区分,因而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学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材的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题,都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和谐组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统一体。数学思想来源于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而数学思想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具体反映于数学基本知识之中,而作为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又要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支配、约束。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强调数学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与分析,再加上传统的考试制度也多限于测试知识,所以"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能力,即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更主要地依赖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我们常说某人办事有头脑,其实是说他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的灵魂,它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就基本知识而教学,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作用的途径

(一)注意挖掘蕴涵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学数学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相对于概念、性质、公式等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教材内容的深层知识,是隐性的更本质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注意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有关数学思想方法。

(二)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一体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一体化教学,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综合,而不能形式地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结构网络的思想方法的关系,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象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和教材分析中去,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整个教学过程都精心设计安排,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介绍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别在学生知识形成阶段,可以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等思想方法,在知识结论推导阶段中,选用分类讨论、化归、转化,一般化与特殊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在知识总结阶段,可以采用公理化、系统化等思想方法。

(三)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的作用。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时,特别在解综合题型时,经常会用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要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的作用。综合法,是从题目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定义、定理、公理、法则逐步推得所要证明的结论,也就是"由因导果"的思维方法。而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题,还需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错使用,是几何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分析与综合法对探求解题思路、寻找解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极为有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炯圻,林培榕;数学思想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6;

篇9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乃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技能。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符号化思想、运动与变化思想整体思想等,例如:

例1:计算:(3x+2y+1)(3x+3y+1)

分析:本题若直接按多项式相乘的一般步骤计算,则相当麻烦,观察题目特征,发现两个多项式中均含有3x+1,故将3x+1看作整体进行计算。

解:原式=[(3x+1)+2y][(3x+1)+3y]

=(3x+1)2 +5y(3x+1)+6y 2

=9x2+6x+1+15xy+5y+6y2

其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培养数学能力

现在公认的数学能力主要是运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数学学习与再创造能力等四种能力,根据现代科学需要,各阶段学生都要有学习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等信息科学的技能。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

2.明确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向性。过去几十年单一的教育模式,一度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局面,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篇10

一、认清目的,提升数学教育认知

多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有什么作用,只知道数学就是加、减、乘、除而已。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将来工作、学习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之一。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位科学家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深入钻研,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如伽俐略原本学医,由于对物理实验发生兴趣,专心研究,终于发现摆钟原理,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教师可以开展以“没有数学的生活”“到宇宙去旅行”“数学与航天”等为题的讨论课或主题班会,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与生活”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好好学习,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活兴趣,发展学生求知基础

兴趣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点金石。兴趣能驱使一个人接近自己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源动力作用,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主动、持久地进行学习,并形成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在上课前,笔者特地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一张报纸。上课开始时,问学生:“能否将报纸连续对折42次?若能,一层报纸的厚度约为0.1毫米,请问连续对折42次后,其高度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这时,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折叠并计算起来。每对折一次,其厚度就增加一倍。不一会,又问学生:“有谁能计算出对折42次后是多少米高?”没有人能够算出。再问:“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有几层楼那么高?”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5层楼那么高。”“有10层楼那么高。”“20层楼那么高。”……学生看笔者不断地摇头,也不断地增加高度,最后竟增至100层楼那么高。正当学生猜测并争论不休的时候,笔者告诉他们说:“其实,当报纸对折到第42次时,其高度约为43.98万千米,已超过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此时学生个个目瞪口呆,惊讶不已,并对此表示怀疑。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说:“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想知道如何计算吗?”此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就引入正课:“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学习‘有关幂的运算’,首先要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结果,在学习“幂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个个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良好,也懂得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兴趣不仅为求知欲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问题,知识也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教师应从鲜活的实例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求知欲。

三、贴近生活,调动学习数学积极性

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起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由知道变为喜欢,最后达到乐在其中的境界。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讲解“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笔者特地借来两架测倾器,把一个班级的50个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5人,编成两个小队,正、副班长为队长,分别测量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和校门口一座小山的高度,并要求如下:写出设计方案,画出示意图,算出结果,两队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把数学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小山或旗子的高度,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学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

四、挖掘源泉,重视数学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求知欲的源泉,观察力是人们认识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是学生求知欲的直接源泉。观察力强的学生有能力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正确认识。有了素材,判断问题的正确性会相应地提高。

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要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

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③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细致地观察事物,这需要教师有意地培养,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旺盛。

五、生动呈现,增强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学生求知的信息库。记忆力好的人脑子里记得东西丰富,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就更全面、更快捷,良好的记忆力能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确,养成好的记忆能力和记忆习惯,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用生动、形象和富于兴趣的材料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还要采取多种形式,最好是多种活动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我们可以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请你跟我走,走路先要找准‘左’和‘右’;横撇带口是个右,扩大向右走走走;横撇加个左,缩小向左走走走;十倍走一步百倍两步走,数位不够找‘0’拉拉钩。”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喜欢记,而且记得牢。

六、素材展示,提高想象、猜想能力

想象力为求知欲插上奋飞的翅膀。学生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聪明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缺乏想象力就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也缺乏创造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和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多提供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条件,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参与。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出大量的实物图像、几何图形以及学生对实物的亲手摆弄和动手实践体验等,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原有的空间想象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例如,在讲到空间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时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两支笔摆出不同的位置关系,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七、把握心态,提高集中注意水平

注意力为求知欲聚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学习、观察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不注意思考,就什么也学不到,更谈不上有求知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良好的作用。课堂上,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中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让课堂教学更活跃也更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必须是集中在学习上,我们应该采取种种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八、积极设疑,拓宽思维途径方法

思维能力让求知欲理性化。思维能力又称思考力,它让学生的求知欲理性化,思维能力是否发展良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极为重要,思维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感知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与事物的规律性联系。在教数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鲜活的实例,有意识地对学生设疑,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思考。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对他们的“设疑”应该做到难度适中,要富有启发性。

如在“平分已知弧”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题:平分已知弧AB。

分析:要平分已知弧AB,需找出线段AB并做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其根据是垂径定理的推论1。

介绍完这道作图题后,笔者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问1:找出已知弧AB的四等分点。

问2:找出已知弧AB所在圆的圆心。

学生经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研究,仍然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笔者做了如下的提示问话,逐步引到出解决题目的方法。

问1:一条弧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

问2:一条弧上可连结出多少条弦?(无数条)

问3:每一条弦的垂直平分线是否都经过弧所在圆的圆心?(都经过圆心)

篇11

传统的授课体系,其授课内容安排基本上采用以下顺序,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核算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这种授课体系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流程无法进行衔接,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学完本课程,还是感觉懵懵懂懂,很难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难以有好的实效。

(二)教学观念陈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我们的一部分老师教学观念陈旧,认为只要照本宣科就好,而会计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比如2017年11月4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也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的课本常常跟不上这些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专业课老师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和专业知识,紧跟行业变化,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能。我们的一部分老师由于常年陷于理论教学工作,与行业企业接触较少,实践知识、实践经验较为匮乏,对于书本上的东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致使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中职生理论知识薄弱,更谈不上有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教学方法落后,形式单一

目前不少学校,不少老师在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上还没有很好的转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或是高职等考试的过关率,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多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体现不够明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不断深入。

二、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改变授课体系,促进教与学良性循环

我们在确定会计基础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我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授课体系,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引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重新构建了会计基础知识体系。按照认识会计工作掌握借贷记账法处理基本经济业务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与资料管理为顺序编排了五个教学单元,建立了一套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的授课体系。将会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内容紧密结合,每个活动的流程就是会计工作的流程,每个活动的学材都是实际工作的会计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化繁为简,突出会计技能的讲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技能,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最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能力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要为根据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上教师要致力于实现理论够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子》),带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我们一线的会计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构建,通过技能大赛,行业实践等渠道与行业、企业充分联系,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学习会计专业工作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篇12

一、主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上机操作,在理论讲解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讲解,教室的窗帘都拉起来,教师光线很暗,很多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教师讲课内容,但又不能及时提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再加上教室环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主题式教学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仅在一种环境中听课,教师设计出多种情景,这样学生不容易产生厌倦感,对于新鲜的情景还会让学生感觉到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通过情景课堂还可以拓展思维,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题式教学核心内容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应该突出主题,赋予课堂“灵魂”,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主题更加鲜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及教师都享受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一e两得。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概述》,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几乎每个人家中都有电脑,也就是微型计算机,那么大家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通过提问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想:“计算机以前是什么样子的?计算机由哪些组成部分?等等”。教师可以制作计算机发展史的主题作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投影幻灯片等先进方式将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发现第一台计算机与我们常用的电脑有很大不同,它是那样庞大,然后教师就可以讲解计算机是怎么由如此的庞然大物变成现在这样的,这样学生就会被完全吸引到课堂中,会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注意力也会完全集中到课堂中,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

二、如何进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主题设计

主题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主题设计,主题教学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教师对于主题的设计还有所欠缺,所以提高教师的主题设计水平是工作重点。主题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主题设计应紧贴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主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主题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脱离课本就会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所以一切要以课本为基础进行设计。二、主题设计应参考学生意见。主题教学的客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主题设计的时候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主题更能吸引学生。多让学生提建议对于教师拓宽思路也有很大好处,集思广益更能设计出好的主题。三、主题设计应有层次感。教学书本上的表面知识只是第一步,学生学习表面知识很容易,如何让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学习,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深层次的知识需要学生去领悟,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主题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发,在主题情景中感悟到深层次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通过主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作用,通过主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主题教学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多地是培养学生更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主题设计,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自主去学习一些东西是主题教学的一个目标,主题情景可以吸引学生,更多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将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第一课为《计算机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这一课设计计算机的编码,学生对于编码不了解,教师告诉学生计算机常用的数制有4种,分别是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教师着重给学生讲解二进制,其他简略讲解,这时学生会对另外几种数制好奇,自己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计算机数制知识。

结语

主题教学在教育中逐渐普及,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芳. 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

篇13

1 技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教学围绕 windows XP、 office2003以及网络的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刚上课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觉得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有的学生还产生不知道怎么学、不想学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面对电脑的时候既想动手试试,又怕弄坏电脑。这就要求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无从下手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甚至包括想象力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社会对技校学生的偏见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同时通过网络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对他们的诱惑很大,所以枯燥的课堂学习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大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无心学习。这些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但智力并不差,他们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技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 改变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法

2.1 利用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个性

班级授课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计算机课程,很多城市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学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但也有不少来自乡村的学生从来没碰过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比如讲Office 2003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差异并对他们进行分组,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掌握五笔打字、Word、Excel的基础知识,上课能注意听讲,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学习习惯;B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五笔打字速度快,能独立排版编辑,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C层:培养较强的分析能力,灵活运用能力,进行办公应用高级培训,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如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测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各层学生都有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指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方法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2.2 采用重点示例演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示例教学是“例中学”和“做中学”的结合。Word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后要能熟练排版并具有一定设计版面的能力,文本框在word中是承前启后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2000 的编辑功能、排版及图片的处理,已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对于特殊的、不规则的及需要一定设计的版面却不知如何下手,文本框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含有文本框的示例引入,此实例使用了描写大自然的文字和图片,并且利用横排和竖排文本框做了装饰,内部填充主体颜色为天蓝和白色,效果使用了图片填充和图案填充中的球体填充,让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在此版面中除图文混排外又有灵活的文字版面并可移动可填充。然后提醒学生工具栏的使用及插入文本框的两种情况并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模仿或加工教师实例进行演练。教师在原有示例上进行转变,展示本节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演练。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问题,最后通过总结可以把在练习过程中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汇集成系统的整块知识以便今后灵活地运用。

2.3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Word时我选择情境教学法,首先在大屏幕上设计一张版面独特的“手抄报”,包含文字、插图、背景等元素,版面内容有名人名言、笑话、文摘等。学生看后兴趣大增。这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把Word的重点、难点授完,然后以一些大的主题为背景,例如制作迎世博会宣传册,提出真实的任务情境、结合世博会的进展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在网上搜集各类文字图片素材、设计宣传画,然后作品展示、总结交流。最后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如课程表、贺卡、报刊等的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指出解决难点的技术要点。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而是通过教学改革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失时机、灵活地育人,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技校教学模式的肤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其他教师经验根据课堂情况积极应对学生,不断地调整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并继续做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尝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等.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