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篇1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篇2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篇3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学习时要具有系统的学习方法,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方式还可以做到使知识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再是教室中的学习,而是一种社会性学习。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如买东西用到的元角分,房屋的大小需要涉及到面积的大小及测量,这些都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而且这些内容是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方法是有利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构造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

二、中学数学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特点

对于初中数学来讲,简约的内容与丰富的数学思想交融是中学教学的一个特点。而数学思想是及其复杂的,代数思想、解析几何思想、函数等都是一些中型的数学观点。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如今的中学数学更加注重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更注重数学生成的过程的思想探讨,而不只是结果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中学时,教师上课会更偏向于讲课的学习思路。结合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来进行对学生的进一步加深。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与人交流时语言表达更加清晰,讲话更加缜密。除此之外,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将各种知识点分类进行整合。之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观点将以再次整合,再次为学生将思路变得清晰,知识就会得到再次的升华与提炼。

三、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一)把握学习的初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刚拿到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在这个时间,教师要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这门学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这堂课就会集中精力,认真的过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将内容准备充分,烂熟于心,做到在课堂上可以游刃有余。

(二)保持课堂的创新性

注重教学课堂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环节,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中,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活跃的课堂氛围都是有利于教学的流畅进行。在课堂上要进行小组互相学习讨论的环节,另外也要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这种数学思路。而在小学生与中学生讲到关于图形或几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而对于中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动态图和图形的拆分组合,这样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从“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看一看,想一想是指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学生可以考虑积木是几面体,而中学生则可以考虑它的空间性。从而可以联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而对于议一议是指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探讨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而有了以上这些以后,就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了。即为做一做,通过多做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理解力。

四、总结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谓打基础主要是打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要让学生有较宽广的数学视野,不应该以在实际中是否直接有用作为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方法更应该不断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与教师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数学教育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学生如不能再创造知识的话,他们将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例如,学习“分一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学会1/2,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3、2/3等分数,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再创造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教师还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需要圈出知识要点,什么时候应该动笔,需要重点标记哪些知识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多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是通过讲解大量的知识,加上反复练习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活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相对比较低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制订一个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四边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四边形,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时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篇5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大多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依旧奉行着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很高,但却无法有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课堂与课后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为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通常会选择通堂讲解的方式,整堂课一直由教师进行讲授,授课内容过于死板,不懂灵活变通,课堂枯燥乏味,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际做题方面,未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跌再跌,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不利于日后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其次,很多数学教师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使学生不堪重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降低,做题效率和效果也会明显降低。还有,一些教师太过于放松对课堂的把握,无法紧跟课堂的实际变化,课堂无规律和方向可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最后,很多教师课后不进行反思,无法及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方面不正确或者还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便更不利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对策

1.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导意识。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适时的给出相应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因而教师应有策略的对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给予一定的引导。跳出传统教育的思维误区,不仅要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思考,也要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数学教师培训机制和模式。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其教育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学校举办的培训外,学校也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不同课题的研究,并时常举办不同类别的教学研讨,以此来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学校也可以设立教师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以此带动学生的发展。

3.提升教师更新教学资源的速度。教师自身也应当随时紧跟社会变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丰富的信息都可轻易得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教学资源。用于吸取外界新鲜、有用的经验,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中,在实际使用中归纳和总结其中的优势劣势,改进其中不适宜的地方,保留可用的内容。还要时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敢于创新和革新,不断推陈出新,在培养祖国花朵的同时,也要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4.丰富授课模式,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无穷的快乐。在教师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并用的方式进行,课堂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室,还可根据课程需要不定期到户外进行授课。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奖励法等。其中游戏法是最常用的方式,例如:在上课选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可采用对举手的学生进行点豆子的方式来选择。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如发放小红花,树立小榜样等。使用小组合作法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坐在一起,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随意,学生也更易投入到课堂中去,之后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讨论结束之后,再由小组成员选取代表起来发表见解,此时教师还需给予点评。这样就可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的活跃,学习兴趣自然也随之而来。

5.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要典型且适量,尽量不为学生施加过多无用的压力。着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可小组合作,总之就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使学生的身心均活跃起来,参与到课程中,即眼到口到心道耳道。并为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包括自我总结、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置疑其他同学的意见等,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行为给予鼓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如九九乘法表的学习,学生会背诵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将其运用于数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做到不用翻阅乘法表便可知道需要计算的结果,当其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数学问题时,就更有使用的价值。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学习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数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加之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6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1.1教学目标的布置

就拿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需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学目标重新进行定位,要把以前以教授详细知识为目的的老传统教学思路转变过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1.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传授学生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环境及学习能力,导入现实中跟学生能力比较符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设定的时候,除了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询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要求,私下可以跟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把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完善及补充,确保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转变课堂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活泼、讨论激烈,说明小学数学课上的教学已经快成功了。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样的也指明了老师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创新的方向。要想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模式,老师们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赋予学生应得的权利和自由,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利益思虑。另外,老师们在设置的问题上,要多安排点让学生们感兴趣,比较鲜明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学生探讨的激情,绝不能安排一些独特的问题,让学生难以理解,没办法探讨,觉得无趣。不管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是问题的安排上,老师们都要以学生为首要,尊重学生,这也是转变课堂模式的第一步。

2.2转换教师角色,变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往往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格外的异常,课堂氛围轻松欢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平时强很多,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否友好,对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心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对数学课产生胆怯心理,妨碍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者转换为参与者,跟学生们互动起来,激励学生对不懂没听明白的问题积极的提出来,老师们也不能嫌麻烦,要给学生进行耐心的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所学的知识。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们都应该增强对学生的关心,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呵护,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或者亲人,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从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对数学课的喜欢,同时学生也会辅佐教师的活动,积极配合,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增加教学活动与完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其个性的存在使小学数学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便于理解、直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出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合理的设置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老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授课的重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措施的重要手段,这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 路海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篇7

一、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更新的力度较大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性被激活了。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忠实执行教材,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相对狭窄,课前预设方案比较周到,通常足以应付。现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加上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更为丰富多样。于是,学生质疑问难、节外生枝的频率与教师素养缺失的显露同步增长。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段之一。课堂中提问的常见模式为“问-答-评”三个环节。然而,课堂提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问的不科学,同样也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是对目前存在现状的分析:

3.课堂提问模式单一

提问“量多质差”:部分教师经常会采取“群众式”的回答模式,比如在讲完一个问题时,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无思考的模式来提问,价值不高。还有部分老师分不清要点,总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4、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进对策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思维策略

掌握创新思维策略,犹如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钥匙和有效途径,而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换元思维要求有深刻的洞察力,一眼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曹冲称象就是运用了换元思维,曹冲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石入船沉与象入船沉的道理一样,就把称象体重的问题转化为称石重的问题。利用类似的道理我们在讲完圆柱、圆锥、球与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留一道思考题,怎样测量出茄子,葫芦的体积呢?你有几种方法?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们这样换一角度来解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5、利用迁移规律,举一反三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都能迁移。小学课堂中的变式训练,就是从模仿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即教师指导学生做一道习题,不满足于求出答案,而是举一反三,把此题目相关的问题或结果尽力找出来,再进行举一反三,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升华,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7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要通过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及为之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学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篇8

前言: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就是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增强学生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并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为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科学尝试教学法被应用其中,在这种教学法下,学生可以自由的探索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科学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一、 科学尝试教学法概述

科学尝试教学法我国学者邱学华先生提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在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尝试学习新知识,而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着做过练习以后再讲解新知识。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科学尝试教学法一改以往的教师先讲,学生听讲的授课方式,而是颠倒了传统教学顺序,在这种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这种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论要求也是一致的。

二、 科学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 做好准备练习

由于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教师不能在课堂开始就传授新知识,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探索式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做好准备练习,以便为学生成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一般来讲,在准备练习中应从学习状态准备入手,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因素的考虑,还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道具[2]。如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不完整的平行四边形作为道具(如下图1所示),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还原平行四边形,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开始思考,并绘制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将其与道具做对比,就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另一部分。

(二) 编制尝试问题

编制尝试问题也是正确应用尝试教学法,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础。在编制尝试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尝试任务,明确尝试过程,加强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尝试教学法作用[3]。如笔者在分式运算中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一下整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然后编制了“整数加减法运算与分数加减法运算是否相同?”的问题,且应用了两个例题,分别为“1+5=?”“=?”,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研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还易于学生接受。

(三) 让学生参与讨论

讨论也是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也有一定帮助。在学生尝试着学习以后,教师也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这并不能直接讲解,而是要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解决一些自己还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不同,有些知识教师直接讲解并不一定让其完全了解,很可能通过同学的讲解就了解到了其精髓,并为其恍然大悟之感,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但在正式讨论以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讨论内容,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前后桌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只要在适当时机给予指导即可,也就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让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 做好难点讲解

在科学尝试教学法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以后,并不意味着教师讲解已经不重要,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能够解决的都是一些相对浅显的问题,至于重难点问题依然由教师来完成。所以,在科学尝试教学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好难点知识讲解,帮助学生走出学校困境。如在认识时钟这节课中,尽管很多学生认识时钟上面的数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看时钟,很多学生都会将2:55分看成3:55分,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看时钟,告诉学生要看时针所处的位置,通过几次练习学生就会了解怎样看时钟。此外,在利用科学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二次尝试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加深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措施,这时需要教师结合所学知识为学生设置与新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主解决,这对学生巩固知识也有一定好处。

结束语:

科学尝试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学知识应用进来,减少学生对以前知识的遗忘几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科学尝试教学法,并提出了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措施,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4,04:32-35.

[2] 陈今晨,李成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尝试教学理论”引导“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J]. 教育科学,2016,02:19-25.

篇9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发挥媒体优势,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演示教学过程、让学生易于理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3.讲练结合,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能在具体操作中强化训练,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4.精讲多练,提高课堂的效率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5.合作交流,共同提升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及时点拨,重点辅导

篇10

笔者班里有个X学生,她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不仅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还主动买数学辅导资料进行练习,但令人不解的是,X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提升不了,每次考试都是中等偏下水平。这也使得X学生非常的苦恼,并开始厌倦学习数学了,后来笔者问她遇到什么问题了,怎么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她向我诉说了心里的郁闷,认为自己太笨了,可能真不适合学习数学。笔者一直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掌握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一定会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后来,X学生就成为了笔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经过对其一个月的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她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在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了效率的低下。找出症状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告诉她成绩不好的原因在于注意力不集中,看书过程中一会收拾书桌、一会转动钢笔、一会又和别人说上一段。看似花了很长时间在看书,其实真正有效的时间很少。X学生听了后,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改掉那些不好的毛病,在笔者的帮助下,现在她的数学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说教,命令式的告诉他们做事、做题时应如何认真,而是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生活里经常见到的情景中,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陷阱,不认真的学生就会掉进去,这个时候教师再告诉他错误所在就更具说服力了。笔者以自己的经历,在此举个例子说明。

一次数学课上,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非常接近生活的数学题,题目是,十一国庆节,呼和浩特昭君墓游览门票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有6位家长带着3个孩子去旅游,问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最省钱?A方案:成人60元/人,儿童35元/人。B方案:团体购票(5人以上含5人),50元/人。一部分学生很快将A、B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采用A方案将花费465元(即6×60+3×35),采用B方案将花费450元(即9×50),所以应该采用B方案购买门票比较省钱。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是凭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采用两种方案结合的方法最省钱,理由是6×50+3×35=405元。对于不认真读题的这部分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给予否定,否则将禁锢他们思考的自由。笔者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向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和尚和一个尼姑师傅比赛打坐,在一炷香之内不说话的那个人就算是赢了。过了一会,小和尚A撑不住了,开口说“好累呀,香烧完了没有”,小和尚B忍不住接了一句“还没有”。这时尼姑师傅得意的说“我没说话,我赢了!”。笔者问学生,尼姑师傅真的赢了比赛吗,学生们齐声回答说没有,原因是“一炷香还没烧完,尼姑师傅也说话了”。笔者又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条件,那么,刚才那道数学题采用两种方案相结合解题是否正确呢,学生们齐声回答说不正确。就是以这样轻松的方式,笔者让那部分不认真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11

小学数学教师是专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于小学生的专职教师,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育实践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数学教师,两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书面语言,如板书字要写得端正、整洁、美观。教师语言大量的是口头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意义、性质等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所以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要发标准音。其次要求语言具有教育性,要注意语言修养,讲究文明,用健康高尚的语言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说话要富于情感,用健康高尚的情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第三,语言表达要具有艺术性,要富于表情,抑扬顿挫,语调语速适当,并以手势和姿势辅助说话。同时要依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话语、语气和语调,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效果。

2、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正确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确定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并且出好每单元的测试卷,期末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出好期末测试卷。

(1)还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一,在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教学中,我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不同的题目来教学。如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早已认识了这类形体,但是还没有在头脑构建起这一知识的模式,也就是不具有立体图形的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在认识实体到抽象概括到理性的认识就存有差距,我就要求学生能从实体开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和数一数的方法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和八个顶点的特征,这时再要求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具体再认识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这样他们才能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模式,并且能和平面图形加以区别。

(2)教师需要科学布置和指导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及时作好辅导。作业的布置也要能因材施教。因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同,在不影响教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分别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题目来做作业。例如,在掌握了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因这类习题计算较繁琐,对于做作业较慢的学生可以少做一些,而对于能量较大的学生就可以多布置一些,还可以增加一些具有计算技巧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一些同学的学习负担。

(3)教师还需要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吸取别人优点和克服自己缺点。每次听课就是一次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的机会。例如,每次在听“圆的认识”的一课后,对于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每位执教的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我就吸收了别人的优点,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1、需要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学习、身体状况,了解班集体和少先队的整体状况,如果身兼班主任还要能依据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职责制订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计划的能力。虽然是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能做好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能选择干部,组织班级和少先队集体,建立班级和少先队组织,形成班级和少先队核心。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结合学校的七项常规竞赛,组织好班干部,在争取流动红旗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如为使班级在“两操一会”方面做得更好,每天的早操,眼保健操力争每位同学要动作到位,我可花了不少心事,由于班级中有一位学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动作欠协调,所以每天的出操,做操都受她的影响,于是就组织了互帮小组进行训练,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更是为集体教育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

2、应该建立与教师、家长和社会联系,利用一切力量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能力。我在工作中除了原先的家访和家校联系单的形式外,还采用了现在的家校路路通,及时和家长联系,解决好教学中的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处理的一些问题。

篇12

1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小学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这门功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在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不然容易“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他们有小小进步,就应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功课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加学困生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把深的东西讲浅,把复杂的讲简单,坚持“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学困生提出合适的要求,从而使他们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将两张长方形纸进行两次不同的对折后,形成的折痕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折痕互相平行,一种折痕互相垂直,由此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还可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按教师讲的方法去折纸,让学生感受体会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使他们身临其境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 教会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功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指小学中高段学生)。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疑难的内容。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时必须集中精力、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知识点,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再次,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于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学困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逐步缩小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差异,进而达到普九目标。

3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的编排中大多有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困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培养探研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因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研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例如四年级上册第71页做一做,想一想,1.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2.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至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 尊重和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只有对他们抱以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时,常常对学困生投去一束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用爱唤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之余,要经常找他们促膝谈心,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帮他们补课,为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高兴。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平常考试考十几分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但是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都不会做,更不要说我们现在学的小数乘除法了。每天放学后,我都留下她,和她谈心,给她鼓励,从最基本的题目开始,教给她方法,再适当地出题目给她练习,令我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终于会做了。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日新月异,他需要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去发扬光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13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