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流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规划流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规划流程

篇1

ODN网络规划是FTTH建设非常关键的一步,ODN光缆网络是面向所有客户群和业务网络的基础网络,直接或间接使用光缆承载业务的客户群都可以认为是ODN光缆的用户。对于不同的用户,因为采用的组网技术和对网络安全性要求不同,对光缆结构的要求和纤芯数量的需求也有较大差异。

1 ODN光缆网规划的目标

ODN光缆网的布局和结构,应在满足全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整体网络建设成本最优。在以FTTH接入模式为网络发展目标的趋势下,ODN光缆网承载的主体将从政企客户转向家庭客户,OLT节点的布局会极大的影响网络建设成本。

FTTH网络整体建设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局房建设成本和光缆建设成本。简单来说,OLT节点越多,局房的建设投资越高;但同时光缆长度越短,光缆投资越少。也就是说,对于由局房建设成本和光缆建设成本两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函数来说,存在这么一个极值点,使得函数的值最小。从实际上来看,对于条件一定的规划区来讲,理论上会存在一个最优的OLT布局方案,可使整体的建设成本最低[1]。

同样的,因为存在物理上的汇聚功能和光节点投资,在一定的用户分布情况下,配线光节点的设置也存在一个最优方案,使得配线光缆、引入光缆和配线设施的总投资最低。

2 ODN光缆网规划总体流程和原则

ODN光缆网实际上由光节点和光缆构成,光节点的设置直接与用户分布相关,光缆路由和结构则与光节点的位置直接关联。因此,在进行接入光缆规划时,应首先确定光节点的位置和分布,再根据光节点的规划确定光缆路由的纤芯配置。

2.1 OLT节点规划

OLT节点的设置应根据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密度,按照建设成本最低的覆盖半径来规划服务区内的OLT节点数量以及单个OLT覆盖的范围。OLT位置的选择要满足如下原则:目前大部分设备厂家的OLT的交换能力已经达到了A类汇聚交换机的能力,因此应该将OLT定位在IP城域网的汇聚层,按照“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来设置OLT。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集中设置OLT。在市区,每个OLT的最终覆盖半径应按2-4公里考虑,终局容量按2-5万考虑,在网格化规划和街坊配线的原则下,一个OLT覆盖的街坊数一般为4-16个。对于用户密度较低的乡镇区域,每个OLT的终局用户数应不低于5000用户。OLT节点机房在光缆网上的层次应在IP城域网的骨干光缆节点之下而在ODN网络的主干光节点之上(至少不能低于主干光节点)。

2.2配线光节点规划

配线光节点的表现形式为光缆交接箱或ODF架,对于在室外设置配线光节点,可以选择光缆交接箱的形式,对于配线光节点的用户密度中心附近有现成机房的情况,可以选择安装ODF架的方式。配线光缆在网络拓扑上适宜采用树形结构,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主干光节点组环。

2.3主干光节点设置和组网要求

主干光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是对下层网络提供接入,对上层网络而言是提供光缆的汇聚。一般情况下一个主干光节点收敛6-10个配线光节点,主干光节点适合选择光交界间或大容量光交接箱的形式。对于已有主干光缆环覆盖的地方,新增的主干光缆适宜采用树形结构,环上光纤逐步递减[2]。如图1所示。

2.4 ODN的分光方式

FTTH的ODN网络的分光方式可以分为一级分光和二级分光,其中一级分光又可以分为一级集中分光和一级分散分光。一级集中分光,一般将分光器集中安装在园区交接箱(免跳接光缆交接箱)中,在楼宇的楼道内采用光缆分纤箱来实现光缆到每个用户的分纤。二级分光具有分光灵活,扩容方便,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合在用户不确定的区域和外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的区域采用,如城中村,乡镇,别墅区,拟拆迁区域等。

分光方式的选择及分光器的设置对ODN的建设成本及维护难度均有较大影响,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光方式的总体原则,在设计施工中根据总体原则灵活选择。一般来讲,新建小区适合采用一级分光,因为在新建小区用户需求比较确定,网络施工完成后一般轻易不会发生改变。对于城中村和城市老小区,由于用户需求不确定,网络线路在以后很可能会发生迁改,为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以适应这种用户需求和网络结构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场景适宜采用二级分光的方式。

FTTH场景下ODN网络的规划是在ODN网络规划数学模型的指导下,结合现网情况和现场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寻求最佳规划结果的过程。

篇2

(Shen Zh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45, China)

Abstract: Project-based teaching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ield. Th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further promotes the project teaching by performing process-managed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operation mode of the enterprise. The article fully defines the role fun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running, and tries to correspond with the role function of the enterprise project. The three-layer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key process points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at each project in the course is controlled and exported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rocess criterion. The program is test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s high, the implement ability is strong,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mproved.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cess project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key process points; definition of work role

1 引言

?槭视ι钲诓?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圳技师学院在总结“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基础上,对所有专业进一步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项目课程”的深化与发展、传承与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育人合一、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对接合一”。

本文以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为教学改革目标,合理选取以深圳技师学院校园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为依托项目,定义教学项目的项目流程,实施项目的流程化管理,引入企业管理对项目的三级评审制度,结合企业的职业角色定义学生的角色的职能,引导学生输出有质量的网规课程报告。

2 流程化管理项目

流程化管理是指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方法。强调以流程为目标,以流程为导向来设计项目化课程。在公司化运作过程中,完成项目一定是以规范的项目运作流程来实现的。所有的项目分解工作都在流程描述的范畴之内。以此为借鉴,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中选取的项目,以流程化管理的方式,提炼出流程的每个阶段对应网络规划与设计需要完成的分解任务。

考虑到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这个周期至少应该包括网络系统的构思和计划、分析和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过程。网络设计的五阶段周期是较为常见的划分方式: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考虑到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选取的项目多是中等规模的网络,考虑到现实情况下应用范围较广的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因此这里设计的项目流程是以五阶段的工作内容为模型,详见图1。

在“项目立项”启动项目后,五个主要业务流程环节中,每个业务环节都必须依据上一阶段的成果作为本阶段的工作,并形成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依据。这就形成了项目的流程化管理。在这五阶段流程中,各个流程中的主要工作在这里做个描述:

(1) 需求/通信规范分析:是计算机网络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起步,确定项目需求,包括商业、用户、应用、计算机平台、网络等需求分析,完成通信规范的分析;

(2) 网络结构设计:通过分析网络的各类资源,选取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完成网络拓扑图的概要设计;

(3) 逻辑网络设计:完成网络技术的评价及选择,确定网络资源――IP地址与路由的分配,确定网络的安全管理方案,完成网络拓扑图的详细设计;

(4) 设备选型:根据详细的网络拓扑图,完成网络设备的合理选型,输出网络设备清单;

(5) 网络实施工程设计:完成网络的施工工程设计,包括工程的物理结构设计,完成相关技术参数的配置方案设计。

上述五阶段的流程满足大部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项目工作范畴,当然有些项目会有侧重点不同的规范要求,可根据项目本身对流程进行细化和扩展。本流程是基于中型企业为和校园网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而定义的。每个项目结束的标志是设计文档的归档化。

3 合理的工作角色设计

项目流程要被顺利的执行,需要合理设计项目组内的学生工作分工。流程与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规范《网络规划与设计》中的项目角色与职能非常重要。

在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中,力求按照企业工程师的职责定义学生的工作角色,这里概要地定义了角色在项目组中的职责:

(1) “项目组长”角色:能够按照项目流程管理好项目的运作,制定工作计划,督促各模块的工作输出,整合工作文档,并通过关键点的审核保证项目的输出质量;

(2) “产品技术”人员的技能:能够掌握主流网络技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 “产品市场”人员的技能:能够掌握主流网络设备的产品系列,能够比较主流设备厂商的产品优缺点;

(4) “产品售后”人员的技能:能够掌握主流设备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的约束条件,熟悉至少一家主流厂商的产品配置方案;

(5) “行政”人员的技能:熟练掌握文档的编辑技巧和文档的整合技巧,熟练使用绘图软件制作网络拓扑图,以及工程施工图。

为保证项目小组的成功组建,在课程初始阶段,教师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学生资源,使项目角色的职能可以在小组内部得以顺利运转,充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以流程4《设备的选型》阶段为例,该流程的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如图2《设备选型》阶段的各角色工作范畴。

(1) 项目组长负责设备选型的工作分工,输出工作计划安排;

(2) 产品经理负责设备的技术方案的制定;

(3) 市场经理负责同类型设备的产品报价的对比;

(4) 售后服务经理负责设备提供的服务等级的选择;

(5) 行政人员负责项目汇报文档的整理,报价表的整理及产品清单的输出。

项目组最终在设备选型阶段输出设备选型的方案报告。

4 关键流程点的项目评审机制

为保证学生项目组能够输出一份有竞争力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流程端到端的管理,课程设计了三层评审架构。在项目的关键流程点执行三层评审,明确了小组内的评审,班级的综合评审,和教师的决策评审环节。如图3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关键流程点的三层评审机制所示。

针对每个项目,项目组在关键流程点需要输出《需求分析报告》,《网络拓扑图报告》,《逻辑网络的规划报告》,《设备选型报告》,《网络施工方案设计报告》。

关键流程点的评审机制是保证每个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成功的有效手段,是有效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三层评审机制各层的工作评审范畴侧重点不一样:

(1) 学生小组内的评审:组长对报告的完整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检查各个模块的工作完整性,做到模块分工合理,报告要点不遗漏。

(2) 班级的评审:做到班级内部小组的互评,互评的双方要做到:评审方提出问题列表,被评方给出问题的解答,问题的澄清过程需要作为报告文档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过程中,在课程时间安排充裕的前提下,尽量全部小组能够互评。

(3) 教师的决策点:审核班级所有小组的报告,列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教师应独立的输出项目的各阶段报告,作为学生参考的模板。

为提高评审质量,课程整理了流程各阶段评审表模板,进一步细化了流程各阶段的评审要点,使评审过程更为简单和实用。

以《设备选型》阶段为例,小组内各角色的工作评审要点如表1 :

5 结论

篇3

1 网络规划的标准实验流程

1.1 设计思路

网络规划概括为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仿真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最后进行详细规划工作。

1.2 规划流程

WCDMA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1.3 规划步骤

(1)调查阶段:

需求分析

在规划开始前,有必要和运营商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取更多的信息,为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规划前,要完成网规信息的收集工作,明确运营商可以提供的资源,如:网络定位、现网2G基站信息、电子地图、可用频率等。还要根据运营商要求的业务区,确定规划区的覆盖区域划分,了解规划区的地物、地貌,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用户(数)密度分布、混合业务模型,确定业务区域划分,及规划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对运营商提出的这些需求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才可以制定出满足覆盖、容量、QoS等要求的规划策略。

传播模型测试和校正

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移动台不断运动,传播信道不仅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而且还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另外移动系统本身的干扰和外界干扰也不能忽视。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述特性,严格的理论分析很难实现,需对传播环境进行近似、简化,从而导致理论模型误差较大。因此就需要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测试,通过分析与计算等手段对传播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最能反映当地无线传播环境的、最具有理论可靠性的传播模型,提高覆盖预测的准确性

(2)分析阶段:规模估算

在预规划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给出预测的基站数量和配置,通常的做法是从覆盖与容量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先通过无线链路预算并结合传播模型,得到每种待规划业务的覆盖半径,再由待覆盖面积计算所需站点数;然后根据语音与数据业务的等效处理模型,结合各自的业务模型,将各种业务折合成某种虚拟的等效业务,从而得出为了支持所给业务容量所需的站点数。取覆盖与容量两方面需求的最大者,即可对网络的规模有初步的认知。但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估算过程中诸多参数的取值差异会导致输出结果的较大差异性。

(3)仿真阶段:网络仿真

为了进一步确认和分析预规划阶段给出的基站数目和相应配置的无线性能,需要通过WCDMA网络规划仿真工具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估。通过仿真工具,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网络的性能,对于规模估算的结论加以验证,通过物理调整和参数调整使得网络性能最优化,并输出仿真报告,指导后期的网络建设和优化。

(4)勘察设计阶段:站点勘测和设计

在完成了仿真工具设计之后,需要对规划的站址进行现场勘测,选择合适的建筑物作为最终的实施站址。基站站址选择是将工具设计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无线环境。同时还需要对站点进行天馈选择和站点设计,以满足实际的覆盖需求。这些结果都可以返回工具重新仿真、预测、调整,直到满足要求。

(5)规划的后期工作:详细规划

站点勘测和设计完成后,经过适当的调整,最终网络拓扑确定后,还需要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详细规划,包括下行基站各个信道的发射功率、频率、码资源、切换参数、小区重选参数以及邻区关系等。

2 网络优化的标准实验流程

依据优化实施的时间段、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将优化分为工程优化、单站优化和运维优化。完整的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黄色的阶段包含数据业务,实际的网络优化项目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裁减,去掉其中不必要的阶段。

3 优化的分类及工作内容

3.1 工程优化流程及工作内容

工程优化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测试和分析,包括DT(Drlve Test)和CQT,在测试时可能会结合测试UE的信令和网管工具后台跟踪的信令进行分析。优化测试工具主要是路测软件+Scanner/UE+GPS,信令跟踪利用LMT的信令跟踪工具;优化分析利用路测软件可以完成。

3.2 单站优化流程及工作内容

单站优化又称为单站验证,其主要目的是在簇优化前,保证待优化区域中的各个站点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基站信号覆盖均是正常的。单站验证包括测试前准备、单站验证测试、单站性能分析及问题处理三部分。在测试准备阶段,需要输入基站规划数据表和RNC参数配置表,检查站点状态是否正常,并选择合适的测试路线和测试点,同时需要检查测试设备是否齐备可用;在单站验证测试过程中,要根据单站验证规范测试,针对存在的硬件安装问题,提交问题分析报告由工程安装团队解决,功能性问题由RNC工程师配合解决。

(1)基站簇优化流程及工作内容

在簇优化阶段所做工作主要有:覆盖优化,邻区优化,扰码优化,解决业务接入失败、掉话和切换失败等问题。基本上,基站簇优化是一个测试、发现和分析问题、优化调整、再测试验证的循环过程,直到达到基站簇优化的目标KPl指标。

基站簇优化阶段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基站簇优化开展的前提条件和输入信息;

2)进行路测和路测后数据处理分析的详细过程;

3)判断基站簇优化工作结束的验收标准。

(2)全网(区域)优化流程及工作内容

全网(区域)优化流程基本上与基站簇优化流程相同,是在基站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对更大区域的网络进行优化,这个区域先是几个基站簇的合并,然后是一个RNC的优化,最后是整个网络的优化。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前一个优化单元边界之间的优化,如基站簇边界、区域边界、RNC边界、2G/3G网络边界等等,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

全网优化也主要采用路测的方式,全网优化的测试路线设计应与验收测试的路线设计原则保持一致。路线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各簇交界地区的测试,以避免跨簇的问题。评估优化后网络质量,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初验测试做好准备。

3.3 运维优化流程及工作内容

运维优化的内容主要是后台网管性能指标KPl优化,网管KPI优化是通过对OMC统计数据的分析来定位异常KPI的过程。异常KP)是指日常网络运行监控中网络质量报告输出的KP)不满足项,如接入成功率、掉话率、异系统切换成功率等。

运维优化的主要手段是基于网管的性能统计与综合网络优化平台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对关注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DT和QT的测试分析。后台统计指标有RNC级的不合格指标时,明确是否突发性、可自愈性的异常。这类异常通常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对统计指标可能有很大影响,需记录具体原因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若不是突发、可自愈的指标异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设备告警信息,排除可能的设备告警,这点很重要。

若设备无告警或告警消除后指标没有恢复正常,进行下一步:将统计指标和话务量联合起来进行过滤,列出所有指标不满足的小区,并进行地理化显示;收集网络当前的传输配置表、软硬件版本和无线参数配置信息,分析筛选出的异常小区是否存在某些共性;若异常小区没有找到共性,或优化后仍有不满足指标的小区,则进行单小区的异常指标分析,主要关注无线接通率、掉话率、软切换成功率、2/3G互操作指标、PS业务速率等KPI指标。

通过上述的思路,基本完成运维后的网络优化,运维优化流程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WCDMA网规网优工作就是根据系统的实际表现和性能,对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系统性能逐步得到改善,提供最优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表现。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

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

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

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

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

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

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

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

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

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

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

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

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

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

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

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

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篇5

《通信网络优化》这门课主要是围绕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理论与工程技术展开,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及网络规划、优化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实施方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

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通信网络优化》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起点,通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分析知识、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平台推演、设计”等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其基本方法如图1所示。

对于《通信网络优化》这门核心课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网络规划,资源管理,数据分析,网络优化,新技术测试,工程勘测以及核心网软件管理等多个代表性工作内容,对应不同的通信工作岗位,对其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平台方案需更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以满足网络优化技术岗位对通信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职业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融合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理论知识,分解真实岗位任务,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

2.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

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从整体上分为五个教学阶段:

3G网络优化与规划的概述(入门);

3G网络关键信令流程分析(基础知识);

3G网络测试方法与流程(网络测试技能)

3G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法(网络分析技能);

3G网络优化的实践与优化报告的编写(测试,分析,文档处理等综合技能)。

2.2 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以习题测试的形式,通过大量习题以及一些小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岗位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三个阶段的教学以及任务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主要是由岗位工作过程分解的若干个实际小型工作任务,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素质的培养。

第五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总结实际网络优化的整个工作流程,网络测试(采集数据),网络分析(调整网络的手段),优化方案的形成并编写报告等工作任务,以分组的形式,使学生们完成工程网络优化中的每个工作步骤,并最终形成网优报告,以检验学生们对于网络优化内容的掌握程度。

针对上述归纳的不同职业技能,总结教学中若干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下按学习顺序列出几项主要的大任务,而每个大任务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

熟练路测相关流程――任务一:熟悉路测的数据采集过程

熟练专业测试软件和工具――任务二:熟悉各种测试方法,掌握测试中所需工具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任务三:对实际网络故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文档编辑处理能力――任务四:将制定的网络优化方案,形成规范的文档资料

网络优化是一种实际经验为主的工程流程,而该课程《通信网络优化》引导学生对网络优化规划的理解与入门,而后续的继续学习与实际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从工程案例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目前,本课程主要用“以案例教W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的模式讲授,结合大量的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在课堂环境上就可以体验到实际网络优化工程的案例流程与工作步骤;同时在每个学习小阶段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学习驱动,协助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实际网优等相关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最终使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为一个整体,导向为一个项目,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轻松完成实际工程中的小项目的每个环节。

这种“案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辅”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体验网优工程”。该课程的讲授是面向学生未来将从事于移动通信网规网优工程师的职业定位,而网规网优工程师是需要丰富的网优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缺一不可。如果仅从理论讲解移动通信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网络优化方法等理论知识,会令学生感觉知识难以实用化,没有目的,会令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采用该学习模式,使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出网络故障问题所在,并得出可行性方案,养成一个良好的网络优化思路,提前体验网优的工程过程,利于日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成为出色的网规网优工程师。

4. 结束语

《通信网络优化》课程是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无论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是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培养目标是为学生成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积累理论经验,为学生毕业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及维护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蔷薇.“ 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13-115.

2. 王辉静,耿壮,秦文. “教、学、做、用、鉴”一体化课程设计探讨[J].信息技术, 2010, (3).

3. 张雪梅. 3G 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93-95.

作者简介:

篇6

一、LTE覆盖估算

1、覆盖规划流程。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网络负荷;创建链路预算,估算出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上、下行半径的较小值即为小区半径;然后计算单站覆盖面积;最后可用规划面积比上单站覆盖面积得到所需站点数。

2、链路预算。

分析信号在系统的传输途径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估算,从而获得在保证呼叫质量前提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链路预算的关键步骤是计算出上行和下行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MAPL):

MAPL = 单RB发射功率 +增益-余量-单RB接收灵敏度-损耗。

MPAL的计算流程是:配置系统参数计算EIRP计算MRRSS计算其他损耗、增益、余量。

(1)系统参数配置。(2)计算等效全向发射功率(EIRP)。(3)计算最小信号接收强度要求(MRRSS)。(4)计算其他损耗、增益、余量。

二、LTE容量估算

1、容量规划流程

(1)话务模型分析及需求分析

针对客户的需求及话务模型进行分析,如目标用户数、业务次数、忙时激活率、平均回话持续时间、激活因子、业务速率等。话务模型指网络中所有用户的呼叫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平均统计特征。

(2)每用户吞吐量

通过话务模型进行计算。由以下因素决定:会话时长、会话任务比率、BLER/PER、承载速率、业务渗透率、BHSA、峰均比等。

(3)整网需求容量

网络整体容量需求,等于每用户吞吐量*用户数。

(4)网络配置分析

包括频率复用模式、带宽、站间距、MIMO模式等考虑因素。

(5)每基站容量

基于一定网络配置进行系统仿真,得出的平均每站点承载的容量。

三、LTE传输估算

LTE的无线侧采用扁平化的系统结构,eNB通过S1接口与EPC进行连接,通过X2接口实现和其他eNB实现互联,所以LTE无线侧的传输流量由两部分组成:S1接口流量 + X2接口流量。

1、S1用户面传输流量

S1用户面流量计算的主要输入有:单用户平均吞吐量、单站规划用户数、开销系数ER、峰均比。

S1用户面流量=单用户忙时平均吞吐率*基站规划用户数*ER*流量峰均比

2、S1控制面传输流量

S1控制面流量主要包括各种信令传输的流量,如要精确估算将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S1接口控制面的流量为S1用户面流量的一定比例,一般取值为2%。

3、X2接口流量

X2接口主要用于传输流量eNB之间的各种数据和信令,其流量受到eNB之间的切换次数、干扰协调等控制信息开销的影响,相对S1接口而言,流量较小,一般取S1接口流量的3%进行估算。

四、小结

在完成了TD-LTE无线网络的估算工作之后,再对未来的无线网络进行预规划,即进行系统仿真和确定相应的工程参数,最后再对无线网络小区进行规划(包括频率规划、TA规划、PCI规划、PRACH规划)就完成了对整个TD-LTE无线网络的规划。

参 考 文 献

篇7

现代通信工程的建设往往追求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注重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对WCDMA网络的建设与扩容来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降低投入增加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它是采用宽带码分多址数字技术的新一代通信系统。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是定义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的全球标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WCDMA的技术特征,其网络规划要点与具体方法做以下探讨与分析:

2、WCDMA技术特征分析

WCDMA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技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码分多址接入方式的典型特;(2)该系统具有软容量性;(3)可为用户提供灵活、广泛的多种类型的业务,在相同的传播环境下,系统要求达到不同的传输目标值,如在高速运动情况下达144kbps,在步行情况下达384kbps,在室内环境下达2Mbps。从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针对第一、二代通信系统的主要弊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个人终端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WCDMA、CDMA、TD-SCDMA 3种技术标准。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完成了具体设计、规划过程,并且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运营阶段。

3、WCDMA网络规划要点与内容

3、1WCDMA规划要点

网络规划作为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合理性将直降影响到建成网络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GSM系统相比较,WCDMA网路规划的技术要点主要从频率规划、容量分析、覆盖分析、导频污染这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具体来说:

(1)频率规划:WCDMA频率复用因子为1,主要是通过扰码和正交码字来区分用户和小区;考虑到其容量覆盖直接受到网络干扰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就必须对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干扰采取相应的方案与措施。

(2)容量分析:相对而言,在GSM系统中,其容量、覆盖、质量之间可以独立分析、对立设计,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GSM网络规划设计的难点是频率规划。相反,由于WCDMA是自干扰系统,容量、覆盖、质量之间联系紧密,因此进行规划设计时对容量的分析必须考虑到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3)导频污染:导频污染是影响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它是WCDMA系统所特有。其影响在于增加了网络干扰,同时使得切换等算法不能有效工作。因此,这是WCDMA网络规划中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技术内容。

(4)覆盖分析:由于WCDMA属于干扰受限系统,一方面其覆盖取决于最大发射功率,另一方面也和系统负荷相关。基于此,我们在进行规划时就需要对覆盖和容量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设计性能指标能满足需求。

3、2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

从规划内容和流程上来讲,W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到的环节非常多,内容也十分广泛,详细规划内容及流程见图1。其主要的规划过程和内容如下:

(1)规划前期分析:网络的规划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主要是对规划优化过程的输入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目标区域无限传播环境的一些信息,比如区域类型信息、传播条件、覆盖区域等;同时也包括与目标设计容量相关的信息,比如业务密度信息、用户增长预测、可用频段等这些重要的信息与数据。

(2)初步规划:在完成了上述工作以后,就可以进行网络初步分析,进而得出大致的链路预算情况,比如所需的基站的大致数目以及基站的大致配置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

(3)精确规划: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各种算法对输入参数根据WCDMA系统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得到详细的规划内容。

(4)最终方案的确定:最终确定基数数量、配置、位置、天线高度、天线倾角和系统容量,从而得到一个详细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图1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4、WCDMA 网络容量与覆盖规划的具体实施

4、1网络覆盖规划

WCDMA网的覆盖规划主要是借助于链路预算对网络的覆盖能力分析。链路预算是对一条通信链路中的各种损耗和增益的核算。

(1)前向链路预算;对于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1=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基站发射天线增益-基站馈线损耗+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衰落余量-穿透损耗+软切换增益-干扰余量

(2)反向链路预算;对于反向链路而言,基站所能忍受的最大路径损耗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L2=移动台发射功率+移动台天线增益-人体损耗-基站馈线损耗+基站接收天线增益+软切换增益-穿透损耗-衰落余量-功控余量-干扰余量-基站接收灵敏度

在网络规划中,反向小区覆盖比前向链路小区覆盖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反向链路预算中,各种因素或为已知,或可准确估计,因此,结果较为可靠。而前向链路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因网络具体情况而不同,无法给出一个通用的取值。因此,计算反向链路更有实际意义。

4、2网络容量规划

网络的容量规划必须同时满足业务容量和覆盖目标这两方面的要求。后者必须先得到满足。在满足覆盖要求后,我们将根据话务量统计信息来考虑容量问题。

(1)话务分布;话务量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城市的市中心又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话务密集区,在这样的区域内,一般还存在局部的更高的话务热点,而郊县的话务量较低。建网初期可以根据现有GSM网话务分布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分布估算出每类区域的3G业务量需求。

(2)话务预测;话务预测可以有以下两种:1)根据当地经济、人口等因素预测用户分布;2)依据现有系统的用户分布。话务密度预测的方法可以利用小区规划软件,借助于数字地图,将预测的总话务量输入计算机,小区规划软件就根据现有话务分布情况,生成话务分布图。

篇8

中国联通2G网络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优化,整个2G网络的覆盖水平及质量均已达到较好的水平。这给联通3G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网络参考基础。中国联通3G规划初始阶段可以基于2G网的站址、配套传输电源设备以及网优数据进行规划WCDMA网络。下面通过六个方面对中国联通2G(gsm制式,以下称GSM系统)和3G(WCDMA制式,以下称W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差异性对比,从而阐述3G(WCDMA制式)无线网络规划的要点及规划流程。

1 GSM系统和WCDMA系统的网络规划差异对比

GSM系统和WCDMA系统同属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者采用TDMA时分多址技术而后者采用CDMA码分多址技术。这两个第二、三代通信系统进行网络规划时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六点。

1.1 覆盖规划

GSM网络覆盖规划是根据基站发射机的输出功率、馈线损耗、天线增益、移动台接收灵敏度、传播模型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出基站最大的覆盖距离。同时通过控制基站的发射功率保持上下行链路平衡。因此在规划时可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控制小区覆盖半径,调整小区的方向角和倾角就可以控制小区的覆盖方位。

而W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需要控制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导频污染。WCDMA系统独特的多径分集效果提高了小区覆盖能力。一般通过链路预算来计算站间距,链路预算同样要考虑上下行平衡,但需要注意两点:链路预算需要考虑软切换增益、扩频增益、干扰余量、阴衰余量、快速功控余量等因素;容量与覆盖此消彼长关系:容量大、负荷大、干扰多、覆盖收缩;反之亦然。

1.2 容量规划

GSM系统的容量由硬件资源载频数决定,一个小区多少个载频就决定同时能接入服务的用户数。小区容量不够则扩载频,当超过小区的容量极限时则需要分裂小区或增加站址,此时需要小范围调整频率计划。

WCDMA系统的容量与所受干扰是强相关的,是软容量的概念。上下行链路的质量直接决定WCDMA系统的容量。所有用户到达基站的功率总和是单个用户在上行链路的干扰源,因此用户越多、上行负荷越重、上行干扰越大、系统噪声抬升越大,这三者是正相关的。单个用户接收到本小区的非正交信号、邻区信号是下行链路的干扰源,因此基站发射功率越大、用户越靠近基站、可接入服务的用户就越多即容量越大。WCDMA系统异频之间的切换是硬切换,硬切换占用系统资源。容量规划要考虑一定的信号余量,“补偿”因用户增多而产生的干扰。

1.3 频率规划

运营商获得的可用频点数决定GSM系统的容量,在一个区域内需要对有限的频点数进行合理复用才能获得容量最大化。频点复用会产生同频和邻频干扰,因此规划时一定要满足同邻频载干比,才能在容量和话音质量取得最大平衡。

WCDMA系统以码分区别小区,不同小区可采用相同频点,故WCDMA无需进行频率规划。但如果异频组网、异频切换、本地网之间硬切换等则需要考虑频率规划。

1.4 邻区规划

单个GSM小区可以配32个邻区。但邻区过多会使切换判断变慢影响切换速度,也换导致切换到非最佳邻区。建议不超过15个邻区。

单个WCDMA小区同GSM小区一样可配置32个邻区(含异频小区),但建议不超过8个邻区。两者的邻区规划原则也基本一致。

1.5 站址规划

GSM站址规划要保证站址之间合理信号衔接,不能太过覆盖(两个基站之间信号重叠面积太多)也不能产生孤站(两个基站之间信号覆盖衔接不上);根据热点地区、郊区、农村等覆盖模型不同、站间距应有所不同;总之,站址规划要充分考虑站址所处地理位置、站址高度及周边环境。

WCDMA站址规划与GSM基本相同,但有一点需要注意:WCDMA信号越区覆盖会对其他邻区造成导频污染,故尽量避免规划太高的站址。导频污染对网络质量、小区容量影响较大。因此覆盖控制是WCDMA规划的重要工作,要避免过高站址。

1.6 与GSM系统相比,WCDMA系统特有的规划项目

(1)公共信道功率配比

WCDMA系统需要通过功率分配来满足各种公共信道的目标误码率、Ec/Io值、处理增益等性能要求。在保证覆盖、符合信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为各条下行公共信道分配足够低的功率。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默认的初步配置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

(2)小区扰码规划

WCDMA使用下行主扰码来识别不同小区信号。WCDMA系统下行主扰码共有512个,复用资源比GSM宽松许多,可满足各种条件下的建网需求、无需特别规划。

(3)规划仿真

WCDMA系统的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和用户容量三者相互关联、制约。我们可通过仿真软件预测满足一定用户容量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用户通信质量情况。只有通过仿真才能预测网络建成后的实际情况,这是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2 WCDMA无线规划要点及流程

(1)综合对比WCDMA和GSM系统无线网络规划六个方面的差异性,故在进行WCDMA无线规划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①频率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干扰采取相应的方案与措施。

②容量分析:WCDMA系统的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和用户容量三者相互关联、制约。因此容量规划设计须考虑三者因素的影响。

③导频污染:导频污染控制不好,会业务通信质量、软切换等。因此规划时要通过站址规划、天线方位、无线参数设置等尽量减小导频污染。

④覆盖分析:容量与覆盖是此消彼长关系:容量大、负荷大、干扰多、覆盖收缩;反之亦然。故要处理好容量与覆盖的关系,以保证设计性能指标满足需求

(2)WCDMA规划过程分为信息采集、网络评估和调整反馈三个阶段。

①信息采集阶段是对现网GSM资源分析(站址、传输、电源配套等)、市场业务需求调研、运营商需求分析等,确立本次规划目标(含容量大小、覆盖范围、通信质量等具体目标)。

②网络评估阶段是对基站上行和下行链路损耗值预算以及估算基站的覆盖范围及容量大小。在满足覆盖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小区公共信道开销、负荷的上下限和小区初始功控参数等,估算出所需的基站数和单个基站容量。综合对现有2G网络站址分布、覆盖现状和话务数据的分析,结合中国联通的3G建网策略来确定覆盖范围、区域。必要时进行CW测试,并将CW结果与仿真预测结果对比分析不断校正传播模型参数,使之更贴近实际地理环境,增加无线覆盖评估准确性。网络评估阶段得出每个基站的初始位置以及基站数。

③调整反馈阶段是仿真校验和调整站址。根据基站的初始位置,对整网进行仿真;如果仿真结果无法满足规划目标要求,则必须对相关的站址位置删减、撤换、新增等调整动作,调整之后再将站址输入仿真,反复如此直至满足规划目标要求,最后输出全网规划报告。

总之,中国联通拥有非常成熟、覆盖优良的GSM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比GSM和WCDMA规划的差异点、利用现有2G网的资源和用户数据模型、把握WCDMA规划的要点进行WCDMA网络建设规划,这样可使联通的3G网络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一、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就是要设计一套有效管理制度、流程,明确网络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界面、工作流程、岗位设置等,通俗来说就是“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按照什么流程做,如何考核”,实现对网络资源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确化管理,并且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有效支撑资源的灵活应用和快速服务。

通过分析公司的管理架构及梳理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我们认为建立起省级公司、市县分公司偏平化的二级网络资源管理体系是最合理的,省运行维护部是全省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负责部门,市县分公司维护部门为市县分公司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网络资源管理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省分公司运维部门内部应设置7类资源管理岗位:网络资源管理岗、资源分析岗、资源服务响应岗、资源信息管理岗、资源调度岗、专业资源数据维护岗、资产管理岗。负责全省网络资源、资产的统筹管理,指导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网络资源管理工作;负责全网网络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优化分析工作。

市县分公司网络部设置4类资源管理岗位:设备资源管理岗、管线资源管理岗、号线资源管理岗。负责维护区域内的网络资源、资产管理,负责落实省公司下发的资源管理制度、流程,确保维护区域内的资源数据准确性。

网络建设部门作为资源建设部门,负责资源的建设、新建资源数据的提供,对新建资源数据初验移交前的准确性承担责任;负责该部分资源移交前的现场管理工作、负责部分资源数据的管理工作,包括录入、变更、调度现场实施。网建部、各市县分公司建设单位为资源建设部门。

以资源管理系统为抓手,实现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明确“工程新建”、“业务开通”、“故障处理”、“网络割接”等四类建维场景下资源录入与变更要求,完善考核办法,确保资源数据的准确可靠与持续更新。工程建设方面,保证数据源质量,将资源数据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到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各环节中,要在工程初验前完成资源数据的系统导入,并对资源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进行核检;业务开通方面,以业务工单触发装、拆、移操作,与业务实现相关的所有网络资源要在资源管理系统内进行管理并及时更新,要实现资源自动核配与变更,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数据质量下降。故障处理方面,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如需更换设备板块、端口及光、电缆芯线时,要及时与属地资源管理人员联系,进行资源核配,并在施工完毕后24小时内完成系统资源数据更新。割接操作前通过资源系统提取割接影响范围,进行现网资源核实,并对相应网络资源进行封锁。割接完成后要在48小时内完成资源系统中资源信息变更,并对继续使用的资源数据进行解锁。

二、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一)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位

资源管理系统属于OSS系统,是构建在各专业综合网管基础之上,将网络与客户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物理资源、逻辑资源、业务资源进行关联形成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依托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显著提升在业务开通、服务保障、资产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1.对网络规划、设计、建设进行有效的数据支撑,实现网络资源数据系统对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的有效支撑,对网络资源利用率、资源使用效益评价等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

2.对市场进行有力的信息支持,售前阶段提供快速的、端到端的资源核查;售中阶段提供快速准确的资源方案设计和分配,提升业务开通速度;售后阶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全程资源视图的展现,支撑服务保障。

3.实现资源资产一体化关联,将资产管理与网络资源设备日常维护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统计报表、资产盘点工作的自动化、动态化、常态化管理,大幅度减轻人工报表统计工作量

(二)资源系统管理范围

网络资源管理范围按专业分为专业网络资源含移动、交换、传输、数据、IP、接入设备、支撑等和管线、空间、电源空调及配套设备资源。

1.专业网络物理资源

(1)传输:WDM、SDH、ASON、MSTP、DXC、PDH、微波、卫星等网络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2)交换:PSTN、NGN、智能网、无线市话等网络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3)IP:IP互联网、IP城域网、IP承载网等网络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4)数据:ATM、FR、DDN等网络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5)接入设备:DSL、LAN、PON、WLAN等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6)支撑:同步网、信令网等网络设备、机架、机框、插盘/板卡、端口。

(7)移动交换网资源:MSC/VLR、GMSC、TMSC、HLR/AUC、IGW交换机,软交换的MSC SERVER/MGW、GMSC SERVER/MGW、TMSC SERVER/MGW、SG等设备及相关信息。

(8)GPRS网资源:SGSN、GGSN、BG、CG、DNS、CE、防火墙和NTP SERVER等设备及相关信息。

(9)移动智能网资源:SSP、SCP、SMP、SMAP等设备及相关信息。

(10)移动信令网资源:HSTP、LSTP交换机、与信令网配套的DXC等设备及相关信息。

(11)无线网资源:RNC、Node-B、BSC、OMC-R、BTS(含用于室外覆盖的微蜂窝)、码型转换器(TC)、PCU设备、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等及相关信息。

(12)软资源:公有IP地址、信令点编码资源。

2.管线资源

光缆(架空、直埋、管道、其它)、电缆、楼宇综合布线、管道、杆路、光缆配套设备、电缆配套设备、其它管道设施等。

3.空间资源

局站(机楼)、子局站、机房、设备间、井间等。

4.电源空调及配套设备资源

动力设备(变电设备、发电设备、空调、蓄电池等)、电源及环境监控设备,各种配套设备(ODF、DDF、MDF、电源分支柜、终端机柜等)。

(三)资源系统功能

1.管线资源维护管理

实现了电光缆网管理、管道杆路网管理、成端面板管理、资源及地图的层管理、节点的增删改维护、以及导航树模式的查询定位等功能,同时支持多种查询条件,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包括区域管理、地址库管理、资源覆盖管理、地址详情、临时地址管理等。

2.固网资源管理范围

传输网资源、基础数据网资源、固网交换网资源、IP互联网资源、综合接入网资源等。

3.移动网资源管理范围

移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物理实体资源、逻辑资源两部分;系统对于移动网资源提供设施录入、导航显示、查询统计、逻辑图管理、拓扑图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功能。

4.图纸管理

新建图纸功能,并可生成管道、杆路、电光缆线路的路由图和逻辑图等各种图纸,方便了解相关信息。

5.查询与统计

可对任意范围、任意维度进行资源查询和统计,实现了对“光进铜退”的支撑。主要体现在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两大块,综合查询分为局设施查询、管道杆路查询、电缆资源查询、光缆资源查询、无线市话查询以及业务信息查询等;统计分析以统计功能树的形式分为资源常用统计、集团报表统计分析、铜缆网分析报表3大块。

6.用户权限管理

实现对功能点的可配置,整个权限管理分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部门管理、用户统计四部分,提供增删改和赋权等功能,可实时得分配或了解用户信息。

资源配置:提供关于传统光网络和EPON网络光路的新建、删除及调整等,可展示路由图,逻辑图等等,并为前端运营做支撑。

7.固定资产管理

系统提供固定资产实体拆分、卡片导出、目录维护,固定资产卡片回填等功能,同步资源与固定资产卡片的一致性,便于电信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

8.预约服务

前台营业受理时,快速的查询资源覆盖范围,有效地节省了业务开通的时间。查询功能分为地址信息查询、业务信息查询两类,覆盖范围可提供出局站名称,可接入设备,实测速率,语音线路资源空闲数,是否可加装等信息,如不能加装,也会给出原因,及最近的加装点。

三、网络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在横向管理方面,由于资料信息由各级不同专业部门及个人分散掌握而造成脱节,长途网、本地网和接入网的网络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造成纵向管理的脱节,最终使各级管理部门无法对网络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和统一调度,很难为客户响应、网络维护等提供快速的端到端服务支持。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种类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上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传统的交换业务、多媒体业务、电路和网元出租业务,原有的网络资源管理流程、分散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电信网络运营和管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作为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在公网电话、IP、数据、多媒体等电信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而所有这些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一个高速宽带、安全可靠、调度灵活、完整统一的电信网络作为基础。

不能满足电信网络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决策支撑需要。经济的发展,不但会使建筑物、道路、河流等地理地貌发生改变,同时电信业务的分布等诸多电信要素亦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用资源数据库来指导新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例如,规划设计部门需要提高网络建设的效率,要充分利用已勘察的数据资料,减少重复勘察的工作量,分散的资源数据管理不能满足需求。

不能满足资源信息共享的需要。目前的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资源数据分散、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安全性差、网络综合分析能力弱等问题,资源数据共享困难。

不能满足维护、管理的需要。电信网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关联复杂,要准确地描述及记载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企业急需全面了解全网现状,以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配置。

四、完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及途径

(一)完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模拟实现整体网络的端到端管理功能。端到端的管理一直是电信各专业网管的主体需求。随着电信网络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网络的扩展,以及客户跨区域需求的增加,客户业务跨越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现象已很频繁。因此,为了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端到端管理已成为电信各专业网络管理的需求。但是,在多厂商设备组网环境中,要实现端到端管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在整个业务提供中,至少一个网管系统能够获得整体网络的资源数据。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每个厂商的网管平台只能获得整体网络中的局部资源数据,而且,因管理接口不兼容,几个网管平台的局部资源数据无法直接合并生成整体网络的资源数据。

在电信网中完成跨越若干网络层面的端到端电路配置过程,在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首先,根据业务要求,确定端到端的源宿客户目的地、电路带宽和其它辅助要求,查询出源、宿两点间路由表,以人工方式确定一种合适的路由方案,让系统自动形成该路由所经过的各站点的设备物理配置,它应包括相关网元的时隙占用、DDF跳线连接等。然后,将这些可实际操作的方案通过SF模块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相关执行部门,网络监控部门在相应的各厂商网管平台上完成所有的时隙交叉操作,网络维护部门完成各相应站点的DDF跳线交叉操作。

由此可见,资源管理系统的上述特点为TMN的网络管理层和服务管理层功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真实再现了端到端管理的全过程。

(二)完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途径

1.开展系统的总体规划咨询和业务流程梳理

虽然我们编制了许多流程,但这个流程跟真正执行的信息化流程多少有些不同,建议首先对那些相关的业务流程,比如网络建设流程、运维保障流程做一个梳理,方便信息系统实施和执行。

2.结合双向网改造、整体平移,加快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企业历史的网络资源资料已经不太清晰,很多网络资源数据是借助老员工的头脑,建议借助网络整改加强网络资源清理和信息化建设。

3.加强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为避免前清后乱,提高资源数据准确率,贵州电信认真分析各本地网网络资源动态管理现状、关键流程和关键点,制定出统一的本地网网络资源动态管理流程模板,本地网管线、传输新扩建以及应急工程竣工资料提交规范,并在流程执行过程中抓两头促中间,理顺资源动态管理线条。

总之,资源管理系统对客户服务、转型业务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网络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使用效益,降低支撑成本,满足公司业务与网络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熊翱,邓广莉,李斌.传输网综合网管建设的探讨[J].电信技术,2004(1):45-48.

[2]张聚明.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03,24(6):1-3.

[3]姜建里,赵振东,李冶,等.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2):38-40.

[4]张强.资源管理系统——电信运营商的生命线[DB/OL].

[5]enm lightscape′s network manager user′s manual[Z].enm company.2001.

篇10

eTOM流程架构是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运营与管理的流程组合。

虽然eTOM为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但在中国电信企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普遍适用,也并非所有的流程都对企业同等重要。因此,在eTOM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程架构,来指导实施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重组。

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同国际电信行业标准的eTOM流程架构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是eTOM流程架构的子集,反映了中国电信企业现阶段最为关注的流程,即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四大业务流程,与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大管理流程。每一个业务和管理流程在eTOM流程架构中都有相应的位置。

其次,与eTOM流程架构所不同的是,中国电信企业的流程架构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流程提高到了与业务流程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些在欧美电信企业已经运行得相当成熟的管理流程,在国内尚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并为广大电信企业所关注。

第三,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企业流程与组织结构相辅相成。近三年来,很多中国电信企业,例如中国电信的本地网与中国移动的省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再造。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分为客户端与服务端,客户端为前端,服务端为后端。市场营销的职能集中在前端,面对客户可以统一界面,并根据市场导向统一调度后端资源。网络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后端,通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支持前端业务。与前后端型的组织结构相对应,流程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分为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等前端流程,与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等后端流程。

电信企业流程重组的内容

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信企业也在逐渐探索尝试着流程重组,普遍采用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中国电信选取本地网作为试点,而中国移动则以省公司为单位来推行。流程重组的主要范围在于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网络计划建设、网络运行维护、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七大流程。流程实施通常按照“先业务、后管理”,“先客户、后网络”的顺序。

客户管理流程

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大客户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大客户通常指集团大客户;而对中国移动而言,大客户则包括集团大客户及个人高端客户。少数的大客户为电信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与利润。我们在客户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按地域、按行业、按产品等分类对大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并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需求方案;

2对大客户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业务需求进行分析,从大客户自身发展战略、所处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严谨和持续的客户发展计划,以提供前瞻性的服务和产品;

3通过成本盈利分析,根据大客户所能带来的收入、利润以及增长趋势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大客户管理。

成功实施的大客户管理流程可以为电信企业挖掘大客户的消费潜力,使得大客户能够带来平均5%~10%的额外收入。

产品管理流程

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新产品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新产品通常指ADSL、IP等宽带或数据业务;而对中国移动而言,新产品则指GPRS、MMS等数据或多媒体业务。成功的新产品是电信企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长点。我们在产品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细分为基础的新产品开发体系,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如产品管理委员会;

2分析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策略与企业自身的成本盈利状况,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3建立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评估机制,衡量新产品的成功率和销售渠道的有效性。

成功实施的新产品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促进新产品的增长率,使得新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一年内翻番。

网络计划建设流程

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电信企业普遍关注的是网络的投资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主要是固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而对中国移动而言,主要是无线网络的计划建设。计划建设的网络包括战略性与滚动性两种,战略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滚动性的网络计划建设为的是升级扩容与维护现有的网络。合理的网络计划建设可以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在网络计划建设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基于集团战略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建立网络计划建设投资收入比,每个用户投资额等国内外标杆,预测网络投资范围与投资结构;

2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投资回报率与收入增长率等维度将投资区域与投资项目分级,确定优先投资的区域与项目;

3建立网络计划建设的立项、采购、设计、施工、验收与评估等项目管理流程与项目考核指标。

成功实施的网络计划建设流程,可以给电信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平均节省资本支出达10%~30%.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

网络运行维护流程的最大挑战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而这两方面在网络运行维护中是一对矛盾。高效的网络运行维护可以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节省网络资源。我们在网络运行维护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协调和规范营销中心与网络中心之间的关系,引入服务水平协议(简称SLA),其内容包括协议量与服务等级。协议量在于将市场预测信息反馈至网络中心;服务等级,如开通时间,价格和限制条件等对营销中心和网络中心都具有约束性,从而平衡市场响应时间同资源利用率;

2设计本地网,本省及跨省调度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流程的闭环;

3通过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成功实施的网络运行维护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网络资源利用率。例如,将跨省电路开通从60余天缩短到30余天,接近国际领先的电信企业四周开通的水平。

战略管理流程

四十余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使得战略管理流程成为中国电信企业最为缺乏的流程。严格的战略管理可以增强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联系。我们在战略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完整的,由长期战略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跟踪及控制,评估及调整这五个关键步骤组成的战略管理体系;

2建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层面对战略、计划和执行集中管控,完善与预算和绩效流程的接口。通过规范和质询,明确战略、计划、目标、行动和绩效指标的逻辑关系,作为跨部门和单位之间沟通的依据;

3结合战略绩效的管理,建立月度跟踪,季度行动方案调整,和半年度的运营目标调整,贯彻战略的执行。

成功实施的战略管理流程,可以帮助电信企业从基于经验的决策转化为基于分析的决策,帮助前端、后端、职能与区域各部门从分散化的运作转化为整体化的运作。

财务管理流程

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电信企业近三年来的努力主要集中于全面预算与成本核算。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战略规划的信息基础,也是战略执行的资源保障。我们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重点举措包括:

1建立预算管理流程,对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运营成本以及财务结构进行预算编制、跟踪、分析、调整与考核,通过财务模型模拟不同战略环境下的可能成效;同时建立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之间的接口,使其三位一体,确保战略与年度计划的执行;

2通过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将电信企业的网络成本与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个地域、客户与产品,分析其盈利状况,以效益为目标,为战略决策与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篇11

1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革命的开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实现了4G网络的全覆盖。对通信工程进行建设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信息与经济的交流,并且通信工程还是移动通信的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会对移动通信的质量与稳定性起到直接的影响。因而,对于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则必不可少,通过对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把控工程施工的进度与其质量等各个方面,促进移动通信的发展。而为了更好的进行监理工作,在监理工程中可以运用网络图的技术,对项目的各个要点进行更为直观的呈现,对监理流程的优化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在监理工作中应用网络图技术,主要是将工程的施工与项目事件流程等通过工程模型图解的方式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方便对其的进一步分析,寻找出优势与不足,以便后续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优化,进而提升监理的效果与水平,间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在对通信工程建设进行监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工程项目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为重点,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便于更好的发挥监理的作用,保障通信工程的质量[1]。由于运用网络图技术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工程进展,故工程监理人员可以更为及时直接的把握工程建设的具体细节与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一些潜在问题加以预防。

2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应用策略

2.1对施工周期加以优化

在监理中运用网络图的技术可以对施工的周期起到优化的作用,在监理中,使用该技术对周期进行优化可以确保项目运行与维护的优化。在通信工程监理监理中,网络图技术可以减少工程项目的运行体系,从而减少项目建设中的成本,。在监理工作时使用网络图技术,很有可能对通信工程的项目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熟练掌握网络图技术的运用方法与操作规范,保证该技术在工程项目监理中实现有效的运用。在监理中应用网络图技术,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在充分了解监理流程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明确的施工规划,进而优化施工的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为了更好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在工程监理中应当应用网络图技术,使用网络图技术来尽可能的缩短工期,优化流程,实现保证质量情况下的高效率施工,节约成本。

2.2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中,监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图技术对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将各子系统的资源加以整合,可以以网络图为依据制定具体详细的工程计划,达到更好把控工程进展与质量的目的,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对通信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与专业技能,充分掌握通信工程建设的各方面信息,保证通信工程监理的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网络图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2.3网络图技术在通信工程监理中的操作流程

篇12

2.1网络资源的存在性

确认是否存在某个资源,以及资源的位置、状态、与其它资源的关系等。范围涵盖物理资源、逻辑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根据各种网络资源的实际属性,建立每类资源的数据模型,建立统一的资源录入、编号、命名,建“立完整、准确的资源映像,有了完整的资源映像,基于资源信息的各种应用如:查询、统计、资源调度、路由分析、网络优化才可实现。它是网络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2.2网络资源的动态性

资源的动态性体现在资源数据库跟随现实网络变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面。为了使现实网络中资源存在及使用状态的变化能及时反映到数据库中资源映像上,需要建立相应的调度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网络资源管理与业务调度流程的紧密结合。

2.3网络资源的使用性

资源的使用性表现在某一资源是否承载着上一层业务,是否被占用,被谁占用等。如管道中是否穿有光缆电缆,光纤中是否承载着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中有多少电路,电路中承载的是什么业务等都是资源使用性的表现。

3信息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分析

3.1线路资源管理分析

(1)管道、杆路部分以GIS技术为核心,管理和维护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底层物理网络资源,提供对这些资源的图形化录入、编辑、查询、定位、分析、统计手段,为广播电视运营维护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管线资源现状信息。(2)电缆部分电缆网络资源管理以GIS技术为手段,实现对城域网、用户分配网等进行图形化管理,完成电缆信息的录入和编辑、电缆路由信息的管理。(3)光缆部分光缆网络资源管理以GIS技术为手段,实现光缆网络的图形化管理。形成的光缆网络拓扑图,为数据网络、HFC网络的建设提供传送物理媒介层的资源。(4)线路设计部分线路设计子系统实现对现有管道/杆路资源的查询,实现管道最佳路由分析等功能;将各种查询和分析结果自动转为工程管道图和工程线缆路由图,搭设缆线的架空部分,对管孔、接续设备进行预占,设计缆线的附属设备的物理点,并将上述的设计结果保存在设计成功库中。系统为网络规划设计部门、网络维护部门提供服务。

3.2网络资源对象管理分析

网络资源对象管理的关键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需要。从广播电视网络产生开始,这个网络中的设备就在不停的发生变更,网络的结构也从单一的同轴电缆网络发展到光电并存的网络。随着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资源对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系统要能适应于网络的发展,管理更多的资源对象,那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对整个管理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既要能适应于管理现有的网络资源对象,也要适应网络发展中产生的新资源对象,网络资源对象管理的关键就在这里。系统提供专用的数据模型,将网络资源按一定的方式整合起来,适应于网络的变化,资源的变更,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3.3工作流程管理分析

资源管理在业务运行环节中接受运营支撑系统的调度指令,执行运行维护、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或数据。此时,资源管理已经成为运营商业务活动调度体系的一部分,而业务活动调度体系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逐步信息化的。工程建设环节是资源管理自身可以闭环管理的环节,即可以将工程建设环节直接放在资源管理中处理,当然也可以在资源管理之外独立进行这个环节的流程管理,只要能够达到管理目标,形式是多样化的。运维作业环节是系统内部主要的数据维护环节,主要包括资源调度、故障维护、网络优化、网络调整等。尽管作业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其任务来源不同,因而作业调度与管理方式不同,用作业管理来体现数据维护留下的痕迹。

3.4机房管理分析

利用GIS技术,实现各局点、站点的地理分布管理,为上述其它管理系统提供公用的基础数据及操作功能。采用CAD技术对各局点、站点内的机房进行管理,包括机房平面图、机房走线图、机架设备的管理。能够对一些无法划归给某个具体的专业的资源(如电力、空调、消防设施等)进行管理。

3.5查询分析

查询分析主要提供给领导和管理决策部门,一线运行维护人员使用的子系统,它提供多种形式的对现状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跨不同专业、跨不同资源类型的各种关联查询。提供各种网络资源的预警分析功能、资源分布状况查询功能、故障影响范围分析功能、可利用资源覆盖范围分析功能等,为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提供辅助依据。

篇13

传统的报建方式是报建单位到规划部门或者政务窗口填写报建内容,提交报建材料,然后耐心等待规划部门受理项目,在案卷办理过程中,往往由于提交的相关资料不齐备或者规划部门业务量过大,导致报建单位多次往返于规划部门。同时,案卷办理过程中,报建单位对案卷的详细办卷流程知之甚少,只能耐心等待规划部门的批复。网络报建建成以后,报建单位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申报新案卷,上传必备材料,同时,报建单位也可以实时查阅案卷办理流程,极大的方便了报建单位。而且,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当前的业务量,适当调节受理案卷;提高规划部门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办卷监督力度;适应信息化发展潮流趋势,为我市电子政务奠定基础。

网络报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报建单位通过网络便可以申报案卷,递交案卷材料;

(2)、在网络报建上,报建单位可以实时查阅到办卷阶段、办卷时间、经办人等详细信息,有利于报建单位实时掌握办卷过程;

(3)、网络报建开通以后,规划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受理案卷,有效减少办卷流程,缩短办卷时间;

(4)、通过网络报建,报建单位可以针对案卷审批情况提问,规划部门可以在线答疑,有利于报建单位与规划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二、网络报建的实施方案

网络报建在我省是一种规划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尝试,尽管在外省已不少规划部门开通这项业务,但是,根据我省规划界信息化程度的现状,网络报建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试用阶段、推广阶段和应用阶段。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来完善、推广网络报建系统。

1、试用阶段

试用阶段就是让一部分报建单位试用我们的系统,让他们对报建系统提出意见和要求,我们将根据报建单位反馈的意见对网络报建系统做相应的调整。同时,我们也能不断测试系统,找出其中的疏漏之处,制定下一步的完善工作大致方案。

2、推广阶段

要使网络报建系统能被众人所接受和应用,就要不断推广网络报建,让更多的报建单位来使用该系统,使他们感觉到报建系统真正实用、方便,让他们感觉到离不开该系统,这样无形中也是为网络报建做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窗口报建时以小手册的形式作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的形式宣传这种新兴的办事方式。在技术方面,我们除了要完善报建单位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和要求,我们还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把系统功能做得更大,实用性更强。

3、应用阶段

经过上面两个阶段试用、推广,网络报建将会被绝大多数报建单位接受和使用,网络报建也步入了应用阶段,也将是取得效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安全保证,同时,我们也把网络报建商业化,因为任何网络服务都得有资金作保障,这才能使网站正常运作。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为注册的报建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维持网络报建的正常运作。这样我们的网络报建系统已正式步入商业化轨道,展现在我们面前将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市场。 三、网络报建若干问题的思考

1、网络报建必须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网络报建系统是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这也是我们的网络报建系统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系统。在这种环境下开发出来的系统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功能强大,办事效率高。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结合以后,其优越性将更加突出,手机短信模块的开发能使报建单位实时掌握办卷时间、阶段,这是其他城市网上申报所不可比拟的。同时,我们可以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接件,有效缩减了办事环节。劣势是必须依赖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在规划部门全面运行,网络接件也无从接起,网络报建也将难以实现。

2、网络报建推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