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简述教育评价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①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②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④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两传选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①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②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②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①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①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③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①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②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④
课外辅导
⑤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①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③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⑤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
严要有度
②
严要有方
③
严要有恒
④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①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④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⑤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④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⑥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①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②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②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③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
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③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④
实际的方法
⑤
时间因素
⑥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②
记得有意性加强
③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④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
7
岁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篇2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4、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5、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问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 )。
A.跨越发展
B.优先发展
C.均衡发展
D.差异发展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8、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A.备教案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暗示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探究一研讨法
D.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是( )。
A.主体性评价观
B.专业性评价观
C.发展性评价观
D.生成性评价观 11、 智力超常儿童指的是智商在( )以上的儿童。
A.110
B.120
C.150
D.140
1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 )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3、 下列特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4、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 ( )是衡量个体道德修养水平的外在标志,它在品德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感情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17、 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8、 课程标准是( )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9、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20、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21、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
A.学习动
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2、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23、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这是(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起伏
24、 在本行政区实施有效的教育法规,属于(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章程
25、 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6、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7、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8、 班级管理中制定的班干部轮换制度属于( )管理模式。
A.常规
B.平行
C.民主
D.目标
29、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30、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 )级管理。
A.三
B.四
C.一
D.二 31、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33、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34、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35、 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 )。
A.生活老师
B.任课老师
C.班主任
D.学校管理干部
36、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37、 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型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38、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B.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C.使学生更全面掌握知识与技能
D.对传统教育课程的改革
40、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
B.
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 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
42、 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
43、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
44、 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收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45、 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
46、 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
4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
48、 《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公办学校校内可以适当设置民办校或民办班。( )
49、 创造性思维就是力求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
50、 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
51、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完全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 )
52、 个体道德认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 )
53、 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 )
54、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5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气质。(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57、 简述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
[:请记住我站域名/] 58、 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59、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60、 简述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
6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63、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读)
师: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生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但似乎少了一点儿什么味道。什么叫“行吗?”
生(依次回答):“行吗?”就是“好不好”“好吗”“可以吗”……
师:对了,这说明小壁虎讲话时怎么样?
生(依次回答):和气,小心翼翼,谨慎,礼貌……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壁虎讲话时很有礼貌的?
生:小鱼比小壁虎大。小壁虎叫她小鱼姐姐;老黄牛年纪大,小壁虎就称他伯伯;燕子比妈妈小.小壁虎就称她燕子阿姨。
生:小壁虎走了之后都跟他们一一告别,说:“再见,再见。”
生:小壁虎每次说话都用“您”很有礼貌。
生:小壁虎每次借尾巴都要问别人“行吗?”
师:对,小壁虎每次说话都很和气,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人借尾巴的,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谁能够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试着朗读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呢?(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用有礼貌的语气再读一读。(学生品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求写出三条原则)
篇3
2.课程科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课程管理制度)
3.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合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机构上,朋友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郑和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篇4
一、“作业练习库”构建的类型
“作业练习库”依据布卢姆提出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过程的六大类别对试题进行分类为基础题、提升题和综合题三层次作业,试题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巩固、应用与评价课程学习的方式之一。
1.基础题类型
基础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掌握为检测目标,其问题多取于《地理教学论》教材,主要涉及每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内容,具有试题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简明等特点。基础题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主要检测对所学章节基本内容的了解,如结合第二章第二节“地理课程的改革”学习内容,设置试题“简述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变动”等。二是“理解”层次,主要检测学生在知识层面上深入领会和深刻理解已学内容,如结合第二章第三节“地理教材的变化”学习内容,设置试题“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地理教材”、“ 如何理解教科书的编写要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空间”等。基础题设置有助于师范生有条理地梳理章节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复习巩固、深化课程学习之目的。
2.提升题类型
提升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实施为检测目标,其问题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和教改热点拓展延伸,主要以章节主干和重难点知识为载体,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应用,具有试题数量较少、能力考查为主、外延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体现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水平,即学生能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并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如结合第三章“目标:地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章节学习,设置提升题“选取《地理教育》期刊近期刊载的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按认知层次对其主要知识进行分类”、“ 设计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并说明设计思路”等。提升题设置有利于师范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讨和深化剖析,从而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从师任教能力之目的。
3.综合题类型
综合题以课堂及课本知识学习的迁移、应用为基础,围绕章节学习主题,以综合能力为检测目标。其问题涉及多学科融合、多种方式探索,主要以课内外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突破“三中心”,操作实践与行动研究相结合,试题具有综合性强、开放程度高、课内外有机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评价”水平,即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如结合第七章“评价”学习主题,设置综合题“观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结合第八章“教师”学习主题,设置“以某中学为例,调研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等。综合题设置有益于师范生走进中学课堂、融入地理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学习请教,从而达到巩固专业思想,坚定教育信念,促进未来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二、“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的原则
“作业练习库”试题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知识测评基础上,还应凸显新课程理念,符合地理教师培养目标,遵循设问角度多样、活动空间广泛、思维方式开放等基本原则。
1.设问角度多样
设问角度多样即每章节试题采用丰富多彩、层层深入的行为动词对问题解答提出要求,主要涉及基础题的“简述”、“阐释”、“理解”等,提升题的“收集”、“设计”等,综合题的“评价”、“撰写报告”等,多层次、有梯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原则的拟定依据”、“阐释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教学原则的内涵”;提升题 “收集整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结合高中地理教材某一课题,运用思维导图法设计教学过程”;综合题“调研某中学新方法运用现状,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当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对‘好题’或‘差题’进行评价”等。
2.活动空间广泛
活动空间广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期刊、书籍、视频与相关教师的咨询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如“阅读《大教学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经典著作,简析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访谈中学一线教师,领悟地理教学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等。试题设计突出多形式学习活动,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信息意识,为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持续学习提供支撑,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置身不同的地域空间去关注现状、剖析原因、研究问题,就要求师范生立足课堂、面向社会、走进中学,在多元化环境中学习思考,使师范生获得广泛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丰富和充实学习经历。如“访谈中学一线教师,说明理论学习对教学实际的指导意义”、“调研某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等,试题设计突出多渠道探索研究,利于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研做结合、校内外连接,尽早融入基础教育地理教师角色,真实体验和切生感受教书育人的艰辛与快乐。
3.思维方式开放
思维方式开放即作业练习题的组合注重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如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多端思维等。开放思维方式对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思维活跃、培养综合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试题设计重要原则之一。如基础题“简述地理教学基本能力”、“ 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种类”等,答案惟一,侧重形成方向性、绝对性的聚合思维,促进语言表述的规范、严谨;提升题“理解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等,借助已学知识和经验,沿着多种途径、多维角度进行思考探询,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开发性与创造性;综合题“通过访谈调研或文献分析,探究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融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多端思维发展,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问题设计注重思维方式开放,对于拓展师范生综合能力和开发多方面潜能,注重思维发散、启迪思维创新和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作业练习库”是高师院校课内外结合、学习资源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其三类型、三层次试题的设计注重师范生学习实际和基础教育地理课改要求,从而形成一个以练反馈学、以学促进练的双向过程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葆华,冯佐海,庞宝成,缪秉魁.高等学科平台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1(2).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社会需要
C.学校体育的功能 D.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2.在身高的发育上,女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一般较男孩( )
A.提前一年 B.提前两年
C.推迟一年 D.推迟两年
3.体育教学原则中,组织体育活动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教材内容和方法的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兴趣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学校体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 )
A.锻炼学生的身体 B.思想品德教育
C.掌握健康知识 D.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
5.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成绩报告单属于何种评价(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性评价
6.小学体育管理的本质特征是( )
A.计划性 B.政策性
C.教育性 D.阶段性
7.小学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是教学进度的核心和( )
A.季候性 B.宏观性
C.关联性 D.指导性
8.实现儿童少年合理营养的主要手段是( )
A.食物选择 B.合理烹调
C.饮食卫生 D.平衡膳食
9.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即每学期18周为例,小学三年级一学年的总授课时数是( )
A.144学时 B.108学时
C.72学时 D.54学时
10.为有效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小学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是( )
A.抽象的 B.具体的
C.宏观的 D.客观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学生形体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点是( )
A.直线性 B.螺旋性
C.波浪性 D.阶段性
E.不平衡性
12.小学体育课的练习方法有( )
A.重复练习法 B.综合练习法
C.变换练习法 D.循环练习法
E.分组练习法
13.学校体育目标的指导思想是( )
A.快乐体育 B.终身体育
C.健康第一 D.以人为本
E.安全第一
14.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 )
A.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 B.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
C.体育课程设计能力 D.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感
E.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15.为防止学生因疲劳而影响教学效果,体育课后半部分内容应安排( )
A.速度练习 B.耐力练习
C.柔韧练习 D.力量练习
E.灵敏练习
16.小学生骨骼发育的特点是( )
A.软骨多 B.无机物多
C.有机物多 D.水分多
E.骨密质多
17.新课改后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俱乐部制 B.固定分组
C.合班分组 D.随机分组
E.小群体教学组织形式
18.运动负荷包括( )
A.运动时间 B.运动强度
C.运动频率 D.运动量
E.运动技能
19.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特点是( )
A.系统性 B.指导性
C.相对客观性 D.微观性
E.可操作性
20.小学生健康教育中生理健康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示范法
C.活动法 D.讨论法
E.认知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体育的价值既指向人的肉体,又指向人的心灵,还指向人的______。
22.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______教学内容和______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23.小学体育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促进______发展,提高______水平。
24.布卢姆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5.从事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掌握扎实的______。
26.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______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27.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称为______。
28.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安排体育课______课时。
29.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青春期年龄为______。
30.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是体育教师的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终身体育
32.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33.健康
34.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35.运动动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哪六个板块,重点是什么?
37.小学体育教学教材选编的原则是什么?
38.简述制定小学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39.简述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的一般职责。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小学体育教学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
41.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有哪些?
七、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结合体育教学评价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3.案例分析:
篇6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从2008年起设置学前民族双语班进行学前双语师资职前培养,主要招收入学前以维吾尔语为学习语言,高考“民考民”的各族学生,按照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实行分班教学,采用“浸入式”纯汉语授课,至今已有三届,共5个班,08级学生即将毕业。学前教育双语班主要培养面向新疆区域,能在托幼机构及其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机构特别是民汉“双语”幼儿园工作的幼教人才。经过一年汉语预科学习,学生HSK水平在4级到8级之间,学生职业认同感较高,学习态度认真,积极性高。
“学前卫生学” 是学前教育系民族双语班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包含了解剖生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和心理卫生等学科的重要内容。课程的学习是二年级、三年级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规律,具有能观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对幼儿进行身心保育,能组织和指导幼儿一日活动等从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教育的职业能力。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前卫生学”在双语班的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普通汉语班级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教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对于汉族学生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对于以前以母语维语授课的民族学生理解较为困难,而且语之间很多词语很难对应翻译。②民族学生自信心不足,专业学习畏难情绪较严重,缺少学习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不敢与老师交流。③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欠缺,汉语听说读写水平参差不齐,汉语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差,不习惯汉语思维。④对于知识的掌握多局限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缺乏灵活运用的意识,实践操作水平较低。
在构建高职课程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双语班“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把握汉语水平差异较大的教学对象?如何对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适应目前新疆大量双语幼儿园所需要的幼教人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课程设计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目标包含专业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目标
托幼机构强调的是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本课程主要围绕使学生具有能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和教育这两个核心能力特别是保育能力为主来设置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包含和托幼机构相关的实训内容,根据“理论有用、能力为重”的职业教育原则,从强化结合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求出发。在汉语水平不同的班级,授课的进度、内容、难易程度有所区别,在双语班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通过能知道、能简述、能掌握三个纬度划分知识目标,在能力目标中,能运用知识、会健康评价,最后落脚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身体保护教育、心理保健教育、饮食健康教育、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和安全教育。从语言学习角度来划分,“知道”侧重于让学生能够听懂,“简述”侧重于学生能听懂也会用汉语表达,“掌握”侧重于学生听懂、用汉语表达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在能力方面,相较于汉语班的学生,放低学生进行健康评价及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各种简单量表帮助学生进行粗略的健康评价。课程学习的重点包括学习幼儿卫生保健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健康评价和相关健康教育。难点是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健康评价和健康教育的实践之中。此外,在德育目标中,重点引导民族学生克服本民族文化和校园多元文化的冲突,。
二、教学过程力求生活化、交际化、实用化
目前全疆大多县、镇双语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汉语听说水平不高,专业能力、技能有限的情况,学好汉语是作为一名合格双语教师的前提。学前卫生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贯彻“在提高汉语水平基础之上有效学习实用专业知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力图将知识以通俗、系统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将教学与民族学生生活经历及幼儿园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尤其注重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在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同时提高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精讲,对知识点讲深讲透,不囫囵吞枣,不贪多,不过高要求学生表述时语言结构的准确度,鼓励学生对专业知识多说,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生活化、实用化。
三、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运用合理化
1.借鉴了学生学习“汉语精读”等汉语教学课程的方法帮助学生解读教材
民族学生已经习惯了学习“汉语精读”等汉语教学课程的方法,即学习汉语时从词汇到句子到文章再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借鉴了这一种模式,重视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有选择的为学生挑选教材阅读和精读内容,对于汉语水平较弱的HSK水平在6级以下的班级在口语训练上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避免机械记忆,在汉语水平较强的HSK水平在6级以上的班级不仅侧重于帮助学生在理解、简述教材内容,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注重训练民族学生的汉语思维。
2.运用字典、联想法、情境模拟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又快又准确的理解重要的专业词汇和内容
重视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对难懂的字、词查字典,在课堂上对重点词语的语音及时纠正,语意进行解释,如:讲到儿童消化系统时,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腺”的“腺”字,可以告诉学生“月”字偏旁代表人的身体,“泉”代表泉水流淌,合在一起“腺”字就表示一个在人身体中不断流出各种水的器官。在讲述儿童骨折急救处理时,可以请学生模拟场景,来演示不同部位骨折固定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快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大多数学前双语班的学生来自新疆边远城镇和农村,性格偏内向,普遍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宁可自己埋头苦学,也不敢和老师交流,虽然教师采用纯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仍然习惯使用维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幼儿园进餐活动时,可以针对一些维吾尔民族传统食物,如:抓饭、胡萝卜羊肉包子、丸子汤等食物进行营养分析,鼓励学生做餐前介绍。在讲述儿童常用护理方法和急救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从维吾尔医学的角度提出治疗和预防方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应该条理、规范、简洁,不写潦草字,授课语速中等,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便于学生理解,为学生做出示范。
4. 重视“以探究问题为核心”的小组教学形式的有效开展
在班额过大的情况下,将汉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根据能力分配任务,有利于面向班级的每一个汉语能力、专业能力不同的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能够调动每一位民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各小组探究的问题通常由教师提出,小组成员根据汉语水平不同,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归纳、总结并进行集体汇报交流。如:在讲授幼儿园一日活动日程这个专题的时候,每一个小组分别接受入园接待、就餐、睡眠等环节的观察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幼儿园进行一周的见习体验,不同小组侧重观察幼儿一日活动的不同环节的准备、过程,重点观察环节中儿童出现的问题,见习结束后,由小组成员汇总观察结果并由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集体汇报,大家共同探讨儿童出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形式,让学前双语班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幼儿园一日各环节的基础上用汉语表述每个环节的准备、过程和问题,并集思广益找到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思维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和汉语言学习水平两方面评价
在双语班评价上,以“实用”为原则,特别重视课堂提问力度,将学生对汉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清晰、流畅度、规范程度纳入考核范围。在不同HSK水平的班级,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评价的标准有所区别,以期能够通过评价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笔试过程中除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之外,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如:儿歌创编和案例分析等,考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汉语分析、归纳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高莹洁.浅析在学前双语师资班中如何教好“幼儿卫生学”[J]. 跨世纪.2008(7)
[3]贲春明.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8)
[4]宋晴葵.浅谈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20)
篇7
C.麦格雷戈 D.韦伯
2.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取主要信息来选择行动方案,体现了决策的()
A.决策原则 B满意决策原则
C合理性决策原则 D直觉决策原则
3.下列属干前馈控制的是()
A.护士长夜查房 B.护士操作中执行查对制度
C.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D.对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4下列属于控制主体的是()
A.组织总体绩效 B.偏差测量机构
C.作业 D.信息
5.充分重视人际关系、对业绩关心少的领导方式,属于管理方格理论中的()
A.乡村俱乐部型 B.型 C.团队型 D.贫乏型
6.将被评价者在工作中的有效行为和无效或错误行为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的方法,属于绩效评价方法中的()
A.绩效评价表法 B.关键事件法 C.目标管理法 D.描述法
7.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后期存在的问题是()
A.稳定性较低,容易迷失自我 B.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反省
C.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 D.职业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8.自我排班的优点是()
A.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增高
B.可根据各单位需求灵活地调配合适人员
C.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单位人力需求情况
D.护士过多考虑自己需求,不利于科室团结
9.判断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属于风险管理的()
A.风险鉴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 D.风险监测
10.为防止病人坠床,为昏迷病人加床档等护理措施属于()
A .风险前控制 B.风险中控制 C.风险后控制 D.风险监测
11.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属于()
A .PDCADE计划阶段 B.PDCA的实施阶段
C .PDCA的检查阶段 D. PDCA的处理阶段
12.下列属于护理技术标准的是()
A.护师职责 B.病区环境管理质量标准
C.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D.药品管理制度
13.下列属于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是()
A.发病率 B.对戒烟的支持率
C.居家护理率 D.儿童生长发育指标
14.科学的运用物质及精神鼓励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实现组织目标,体现了管理的()
A.整分合原则 B.动力原则
C.反馈原则 D.能级原则
15.计划实施之后进行的评价性控制属于()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过程控制 D.反馈控制
16.制订计划时要全方位考虑,使计划能够灵活地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体现了计划的()
A.目的性 B.适应性
C.普遗性 D经济性
17.由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局部性的、阶段性的计划属于()
A.战术计划 B.一战略计划
C.作业计划D.指令性计划
18.学习蟹组织的特点是()
A.组织成员有共同的里景 B.组织边界模糊
C.硕袖人物作用大 D.按照资历、政绩晋升
19.根据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月于组织文化制度层的是()
A.凡组织的基本信念 B.组织的行为准则
C.组织成员的服饰 D.组织的环境布局
20.权变领导理论认为,适宜采取参与式领导方式的()
A.成熟度低 B.较为不成熟
C.比较成熟 D.高度成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招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关于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有()
A.目标要有重点 B.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C.目标应高于实际可达到的结果 D.相互关联的部门之间应制定共同目标
E.制定目标要考虑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性
22.引起组织变革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
A.组织人员自身条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改变
C.社会制度及法律政策状况 D.人们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
E.科学技术的发展
23.现场控制的内容包括()
A.护理差错分析 B.监督下级工作
C.及时纠正偏差 D.向下级指示恰当的工作方法
E.财务报表
24.护理人员排班的原则 包括()
A.满足患者需要 B.全面掌握护理人员状况
C.公平对待所有员工 D.熟悉本护理单元的工作规律
E.能级对应
25.下列关于护理风险的描述正确的有()
A.护理风险的主体是护理服务对象
B.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
C.护理人员因为从事了护理职业,即相应地承担了这份风险
D.诱发护理风险的因索既有人为因素又有管理因素
E.任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护理风险
三、名词解释(本大瓜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临床教学
27.护理安全
28.整分合原则
29.护理成本
30.授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31.简述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32简述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33.简述计划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
34.简述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
35简述决策的步骤。
36.简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37.简述社区护理的特点。
篇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学前特殊儿童中,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的儿童属于以下哪一类?
A.认知发展障碍 B.生理发展障碍
C.语言发展障碍 D.情绪和行为问题
2.当代世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三种主导的发展倾向,其中不包括
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 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
C.补偿性教育的趋向 D.整合教育的趋向
3.以下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视觉障碍儿童主要依赖听觉学习或获取信息
B.视觉障碍儿童对听觉和触觉方面刺激有强烈兴趣
C.视觉障碍儿童通常也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问题
D.视觉障碍儿童容易形成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
4.以下关于病弱儿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的儿童
B.病弱儿童通常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碍
C.病弱儿童有时也被称为健康障碍儿童
D.病弱儿童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
5.脑瘫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A.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 B.语言障碍
C.智力低下 D.听觉障碍
6.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比正常儿童要迟缓一些,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身心发展开始晚 B.发展的速度慢
C.发展的过程不均衡 D.达到的水平低
7.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指标为
A.低于正常人的一个标准差 B.低于正常人的两个标准差
C.低于正常人的三个标准差 D.低于正常人的四个标准差
8.家庭中若亲子关系失谐,孩子情绪受到压抑就可能导致失语现象。这说明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9.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口吃现象属于以下哪一种语言障碍?
A.构音异常 B.发声异常
C.流畅度异常 D.语言发展异常
10.对发声异常儿童的矫治主要应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纠正发音 B.指导儿童正确地使用声带
C.改善儿童所处语言环境 D.模仿口型
11.孤独症儿童有三大核心特征,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注意力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交流障碍 D.想像障碍
12.以下哪一种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
A.行为管理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心理治疗 D.药物治疗
13.在幼儿园,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发现主要通过
A.医学检查 B.量表评定
C.教师的直接观察 D.教师的间接观察
14.心理学衡量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有多种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
A.观察法 B.教育诊断法
C.测验法 D.作业分析法
15.吉尔福特编制的《发散性思维测验》主要用于鉴别
A.智力 B.创造力
C.特殊才能 D.领导才能
16.以下哪种玩具属于非结构式玩具?
A.布娃娃 B.玩具汽车
C.画笔 D.动物模型
17.以下哪个理论流派的观点主张把游戏作为心理分析治疗的手段?
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机能主要学派
18.对存在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来说,进行语言矫治的关键期是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9.着眼于丰富儿童生活经验,让儿童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语言。这种语言矫治方法是
A.儿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自然情境法
20.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的理论是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D.观察学习理论
21.以下几种强化方式中,强化效果最为持久有效的是
A.连续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 D.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22.以下关于正强化的实施,做法不正确的是
A.正强化实施前,应把计划告诉儿童,以期取得配合
B.在所需要的行为出现后,不要立即予以强化
C.给予强化物时,要向儿童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
D.分配强化物时,能结合其他奖励
23.选择学前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其出发点是根据
A.儿童的残障程度 B.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C.师资的特点 D.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24.在制订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时,不需要参考的基本因素是
A.特殊儿童的特点 B.安置形态的特点
C.特殊儿童的家庭状况 D.当地的风俗习惯
25.儿童在出生后至4岁前发生的听觉障碍称为
A.一级聋 B.一级重听
C.学语前耳聋 D.学语后耳聋
26.学前特殊教育能减轻甚至消除学前特殊儿童的初级障碍,并且可以有效预防他们第二障碍的出现。这体现了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
A.直接效益 B.间接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27.在回归主流的实践中,将幼儿安置于正常教育机构,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去接受个别教育,其余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叫
A.教育配对模式 B.资源教室模式
C.咨询教师模式 D.混合服务模式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8.简述全纳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对学前听觉障碍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意义和内容。
30.简述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评价标准。
31.简述对学前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矫治的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2.试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教育多动症儿童。
33.举例说明如何从技能上对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篇9
例如在,在应用逆向思路解题上,对于高考地理的综合题,其已知条件的出现形式很多,如: 文字图像或者表格等部分信息是有用的,部分属于干扰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学生解题的思维起点也就不是唯一的,但其终点却是唯一的。所以,只是根据正向思维去解题,学生易受多思维的起点影响得到多个结果,因而导致失分,综观学生在高考地理的综合题作答时存在的问题,无非是答非所问,漏答少答多答等。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利用逆向思维,从答题的终点出发,可以得到唯一的解题思路,对其减少综合题的失分率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这种价值取向的改变必定导致教育过程,方法和结果的改变,由此高考命题的设计思想也随之变化,注意启发考生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考生对考试内容的选择,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重视对解题过程的评价据考生群体的学业水平控制试题试卷难度等。
二、试题的内容特点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高考命题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整合,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及城市问题、社会问题等,重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关注长效热点,重视有用的地理知识,并以此来考核学生的地理素养。试题均由实际热点问题引出,但又不以教科书原来的体系呈现,主要检测考生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
三、注重评价地理思维过程
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探究即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因此,研究性学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关注学习的过程,即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解题经历的思维过程一般是,获取信息进入问题情境应用知识分析、描述、阐释或论证表达问题。如果将研究性学习或探究的过程与考试解题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则不难发现,除去选题和交流的环节有差异外,其他部分可谓异曲同工。因此,高考命题所要做的就是传达出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肯定和倡导,试题更侧重评价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课程标准卷地理试题的设计则多以图文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
四、使用逆向思维解题
(一)仔细审题
(1) 注意行为动词,仔细审题里的行为动词可获得相关信息,把握试题要求,揣测考查目的 若是指出说出,可简述,不需分析如题干中有分析则需据材料展开分析,以黄土崩塌滑坡为例,主要就是写出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原因,说明与简述与之相似。
(2) 注意动词指向的名词,题中的行为动词分析指向的名词为原因,也就是说解题的重点在于分析原因。
(3) 注意修饰词,修饰词常为形容词或者副词,用来修饰或者限制题主干里的关键部分,题主干中修饰原因的是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即需要找到引发黄土崩塌滑坡的因素。
(二)写提纲
作答提纲时,应分析和总结题目的信息,尽量减少漏答、少答或多答的现象。如此题的提纲可写作: 造成黄土崩塌多发的因素有:滑坡多发的原因是…….
(三)模式化
高考地理复习时,我们地理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总结题型,比如: 据特点不同或者成因不同,特别是某一地理现象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写提纲时,可把有关作答模式一并列出题中提到的引发黄土崩塌的因素多是人工切坡道路建设暴雨下渗等; 滑坡多是由雨水渗透导致基岩与黄土间形成滑动面所致。
(四)抓主要信息
试题中给出的材料有文字表格及图像等多种解题信息包含在里面,确定作答大方向以后,需从材料中选取有用信息。
(五)有条理作答
篇10
1.教材选用:本次课采用的教材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许丽主编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2.主要特点及地位:超敏反应是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在学习了正常免疫应答理论之后,对其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学好本节课不仅加深了对免疫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和相关护理工作奠定理了论基础。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介绍超敏反应的类型;②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③列举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④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⑵难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
5.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指导学生充分预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理解力不强,对抽象、复杂的医学理论不感兴趣,但对临床疾病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讲课时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课程内容的展开尽量深入浅出、简单直观。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在整个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点拨启发、任务引领式等教学方法。本课是医学基础课,属系统知识类新课,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应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起主导作用。为了解决本课的知识内容抽象、复杂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图片,并在多媒体上将复杂的文字解说简化成文字流程。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在引入新课时,以先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对本课知识的期待,在随后的课程讲授中获取知识,进而以与学生共同复述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常见疾病,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按照以下6个环节讲述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依次为课堂导入3′、展示目标1′、提出任务4′、完成任务28′、效果评价7′、小结作业2′,本次课总时间为45′。
1.环节一:导入新课(3′)
以案例导入的方法开始引入新课。一个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花粉过敏;另一个案例是临床上常见的例子:青霉素过敏。
2.环节二:展示目标(1′)
展示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强调重点、难点。
3.环节三:提出任务(4′)
任务一:探究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任务二:总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疾病。
任务三:讨论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4.环节四:完成任务(28′)
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体现主导作用。
⑴完成任务一(10′):A给予学生3个重要的启发点,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并依次回答问题。B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的文字流程图,使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简洁清晰。C讲解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并辅以板书简图使发病机理更直观易懂。
⑵完成任务二(6′):A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的种类。B通过对发生机制的掌握,学生不难推导出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疾病。
⑶完成任务三(1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由学生模拟Ⅰ型超敏反应患者,根据该“患者”情况,归纳总结防治原则。
5.环节五:教学评价(7′)
播放豚鼠过敏反应视频,提出抢救措施,强化重点。
6.环节六:小结作业(2′)
按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设计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采用动画课件的方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恰当的创设情境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当然,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教师不懈地努力探索,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篇1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儒家私学弟子入门时要交纳束脩,这不仅表示尊师,更是办私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2.东汉时期的视学制度表明皇帝对太学的教育非常重视。
3.隋唐崇尚儒术但不独尊儒术,还兼融佛道。
4.盛唐时期亚洲各国派大量留学生来我国学习,朝廷给留学生的待遇非常优厚,让他们享受中国官学学生同等待遇,所有官学都向留学生开放。
5.书院最早出现时是作为国家修书藏书的机构,实际上就是皇家图书馆,宋代书院因此得名,宋代书院是官办的教学机构。
6.科举中的“乡试”是指在县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考中者统称“秀才”。
7.洋务派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西学”是指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及相关思想。
8.我国高等教育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有了完备的学位制。
9.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才正式接收女子教育。
10.苏维埃大学是苏区培养高级专业干部的学校,因此苏大学员直接参与学校行政事务的管理。
11.古埃及的职官学校是为政府培养官员的学校。
12.夸美纽斯在教育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具体措施。
13.“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对象不断扩大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普及教育的必要手段。
14.英国的国民教育制度起步较晚,1870年出台的《福斯特法案》可以看作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开端。
15.近代日本的国民教育制度始建于19世纪末期。
16.19世纪末在日本出现的“高等学校”是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的开端。
17.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因此提出“教育即生长”。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冲击了旧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教育呈现崭新的面貌,成为欧洲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
19.法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年限为11年,即5——16岁。
20.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为了加强联邦对教育的领导,成立联邦教育部,即便如此,联邦也不直接干预学校教育。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22.在汉代一些的私学中由于弟子人数太多,教师难以一一授课,于是常常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他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种教学方式叫做“________”。
23.唐代官学的学生一律称为“________”。
24.北宋的三次兴学和教育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
25.朱元璋创设了“八股取士”制度,并规定以朱熹的《________》作为标准答案。
26.清政府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________,它是一所外语学堂。
27.《癸卯学制》分为直系与旁系两大部分,直系为________。
28.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________》,从此开始了“六三三”制。
29.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________,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0.“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________的校训。
31.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在________、法国和英国。
32.大学的学位制度起源于________。
33.夸美纽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他主张,0到6岁的儿童应该进入________学校。
34.1833年法国出台关于初等教育的法令《________》,从此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
35.美国公立学校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是________。
36.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________。
37.20世纪初由尼尔创办的________是一所国际私立寄宿制学校,它被赋予“世界自由学校的代表”。
38.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________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
39.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44年颁布的《________》。
40.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实行________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察举制”有哪些主要的教育管理功能?
42.简述元代书院管理的官学化表现。
43.简述民国初年教育部的建制特点。
44.简述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内容。
45.《1944年教育法》作为英国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确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何在?
篇12
一、在教学思想中渗透人文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教学方法、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不仅要尊重优秀生,同时也要保护所谓“差生”的自尊心,对他们的人格以尊重。关心:就是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实施“爱的教育”。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求全责备,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失偏颇的行为,要有所理解。相信: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相信是尊重、关心、理解的集中体现。
二、在教学内容里发掘人文内涵
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体育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能将体育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而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能从美学等人文学科的高度去感受艺术美,促进学生对体育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感受艺术创造的真谛,对技能要求不在于竞技性,身心健康才是追求的目标。如可以依托奥运会到来的大环境对校园人文体育教育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文明待人”的传统风尚,“开拓创新”的鲜明个性,“爱国奉献”的积极情感。探求优化校园人文体育教育的对策,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贯穿人文关怀。
1.发现人的价值
价值是人在宇宙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尚缺乏应有的认识,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尽可能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起来。在教育理念中,烙进强烈的审美意识,正可以依托审美教育所特具的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增进健康等功能以及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影响力、深远性等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发挥人的潜能
教师要根据每个同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发展人的个性
我们应当使每一个同学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能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这样才会使每一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教师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研究近年来国际国内的教学新形势、新动向,并紧密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教育对象和教学资源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创造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去探究事物规律。
三、在教学评价中突出人文意识
传统的体育考试和教学评价偏重生物性评价,只关注运动成绩的提高,不考虑个体差异、体育态度和情感。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1.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新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育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也要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
2.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篇13
要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应了解分层教学的理论。从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方面来看,“因材施教”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具体内容如下:
1.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从因材施教理论的起源来看,孔子作为第一位教学家践行了这一原则,他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区分,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种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欢迎,鼓舞了学习继续学习的信心。而分层教学法以因材施教理论为依据,对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区分。
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科学指导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分层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法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联系密切。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代表。以人性为本位是该理论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人的价值,坚持以人性为本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知识,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体现,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为促进分层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在了解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探索合理的分层方式
探索合理的分层方式是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的分层方式,对于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大有裨益。对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实施高职教学法时,应不急于进行分层考试,首先应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分层的方式、意义、目的等进行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分层教学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前提下,以分数高低和与双方协商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层次。
2.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
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学中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英语教师通过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积极维护学生的尊严,不应过多批评和抱怨。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应要求略高,以便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
3.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
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也至关重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具体说来,分层次的教学班级是以专业班级为基础的,不同层次间的教师也存在着差异性,为避免差异性的产生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需要,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价方法尽量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评价方法尽量客观公正,有必要在评价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以对被评价人学习过程、能力提高全过程的监控。它将学生的学习策略、努力效果、努力程度、合作精神等要素完全考虑进去,这样更加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种评价模式能够克服终结性评价的偶然性。
总之,基于分层教学法的高职英语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应探索合理的分层方式、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评价方法尽量客观公正,不断探索高职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水平,进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霞.网络环境下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2]贾琳琳.谈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与校本课程的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06).
[3]李颖,孔津华.浅谈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