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网络能力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网络能力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网络能力

篇1

1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课程是构建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生为了形成网络实践能力必须要学习什么和能够学习到什么。学校一般都通过设计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来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开展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能力,然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具体课程体系设计模式可以参照以下方式进行:

⑴通过开设时长为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能力、局域网设计能力和网页设计能力。

⑵开设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网格协议分析与测试和简单的基础程序设计的能力。

⑶在前两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在第二学年开设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计算机网络编程课程、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等让同学们进行选修,从而实现其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⑷在第三学年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专业实习,促进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⑸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1]

通过以上由简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很好的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及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⑴构建网络展示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网络展示模式就是通过构建真实的网络来推动课程内容的进行,即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联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网络,让学生对所学习到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访问一些网页,然后就这些网页的设计效果来进行设计方法讲述等,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在网络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指令和工具,让学生能够随时运用这些工具对感兴趣的网站和网页进行分析,能够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提升的网络设计实践能力。

⑵采取专题设计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网络专题,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完成专题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划分,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专题,自行查找资料来完成网络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自己的专题设计成果进行汇报,教师负责对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获得有效地提高。

⑶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网络设计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设计、对实际的网络进行应用和实现网络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网络实践能力的迅速提高。我们可以让通过让同学们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网页设计、网站设置以及网络分析,然后实现设计成果的上传和真实使用,在教师和同学们的使用评价中获得自身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2]

2 通过进行分组设计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相对复杂的计算机网络设计项目中,一个同学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所有项目,而复杂的网络设计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实现学生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的最终提高。首先,按照学生们各自的专业兴趣以及专业特长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保证一个组的学生们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能够完成整个项目。其次,一个小组的同学集体参与进行网络设计规划,然后将规划的内容分成不同部分,分给小组成员进行设计实践。再次,在小组成员完成自己分得的那部分内容之后对整个网络设计进行调试。最后,让全体同学和教师对于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对设计成果进行改进。这样的小组设计实践即能够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又能够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获得能力的整体提高。

篇2

该文针对高职网络专业中的一个方向“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为例来论述CDIO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影响。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实践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工程构思、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4]。实行“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的一体化教学时基于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群来建造的。首先,把分散在该方向的核心课程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是在孤立的学习某个知识点,而是通过工程实践来获得该领域的综合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2.1用CDIO模式改造网络专业传统课程

笔者以该方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为例来阐述CDIO模式如何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造的。课程设置的岗位能力训练均来自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学生能较快的适应企业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的职位。在建立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教学目标时,笔者及教研室的老师去参观调研了一些中小型企业。了解该单位的用人需求,同时邀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的设置。本课程共分为8个训练工程项目其中包括38个训练情境。课程项目一从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常用设备开始,如:双绞线、光纤、光纤收发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当学生对这些设备的特性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后,课程会安排一次设备到货验收的模拟场景。学生在对设备验收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和使用常用的网络设备。

课程项目二为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该项目主要解决用户节点在50个以下的小型网络的组网和建网工作。学生在组建网络之前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使用工具软件实现。接着学生从最简单的网线做起,动手做出各个类型的网线(包括光纤的制作)。让学生了解简单的HUB、二层交换机的安装配置及其标准。该项目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分组构思不同的拓扑结构进行小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课程项目三为一个校园局域网的构建,该项目首先带学生参观学院的中心机房。在机房中给学生讲解学院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和所使用的核心交换机型号。学院的网络管理员和教师共同授课给学生讲解在校园网内如何配置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同时学院的网络管理员结合平时的工作经历给学生讲解如何维护和管理校园网。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分组规划不同拓扑的校园网并实现。课程项目四教师带学生去参观一个规模在200人左右的公司,请企业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构建中型企业网络所需用到的网络设备及其配置。在参观结束后学生同样进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静态路由、RIP/OSPF等路由协议。在完成这些根据CDIO模式设计的工程训练项目后,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小型局域网的配置与维护还可以在参观和企业教师的讲解下,了解企业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岗位的职责。同时,实践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还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

2.2以CDIO理念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

通过在校的基础知识培养、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后于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这个培养阶段为学生真正进入企业的提供了一个过渡的平台。与本专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企业有20多家,不仅有像H3C、华为、TP-LINK这样的大型企业,还有规模在1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以杭州H3C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本专业设有“H3C网络学院”,学生在大二的课程中即可学习该企业的认证课程,学习后经过考试还可以获得该企业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在顶岗实习中,有些学生在该企业完成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毕业后可以留在该单位任讲师、工程师等职务。同时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业发展,学校也给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应的孵化器。在与这些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时,学院要求企业同样按照CDIO的模式对这些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养。并给这些学生安排相应的校外指导教师,让学生对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同时,可以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在校内建立该企业的实习基地。这样可以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共赢。在校内,如果学生在孵化器内创业,学院同样安排专业教师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2.3以CDIO理念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网络教研室的教师基本都是接受传统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做实际工程的经验非常有限。为了更好的推进CDIO在本专业的实施,学院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去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半年。教师在企业中结合工程实践,把原本理论性的东西实践化,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工程实践的经验。网络专业为了配合CDIO理念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对本教研室的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1)定期邀请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在学院讲课,并选聘“企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改革。2)选派一线教师去国内职教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并每年利用暑假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职教经验。3)学院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上向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目前,网络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积极参加一些知名企业的培训项目(如:华为的TD-SCDMA国培项目等),并积极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近两年来,网络专业教师使用CDIO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篇3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这一点不论从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内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国外的最新计算机课程体系[[ []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实践性与应用性也很强的课程。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虽然都很重视,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理论内容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等问题。在本科毕业生中出现的求职难等现象也反映出相关课程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这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能力训练,既是改善教学质量、夯实理论基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于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实验课建设等方面文献[[ []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 徐明伟,徐恪,崔勇,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NetRiver实验系统.计算机教育, 2008(24):3-6.]]中给出了不少建议和经验,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是个重要的问题。国内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是该项研究的结晶,其观点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系统的认知、设计、开发、应用)。但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相同的培养和发展目标。高校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科学型(CS)、工程型(CE和SE)、应用型(信息技术型IT),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能力方法,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科学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工程型、应用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应用型定位,虽然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能力,但我们认为更适合培养系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1)系统认知能力:即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构成的能力;(2)系统设计能力:即设计网络结构的能力;(3)系统开发能力:即制定计算机资源规划、选择网络部件、安装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软件等的能力;(4)系统应用能力:即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的能力。

3 能力培养的方法

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四种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时,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第一个ping包的反应时间明显比后继ping包反应时间长,但对某个主机多次运行ping命令时各个ping包反应时间近似,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学生不能很快给出解释时,再通过运行清除ARP地址缓存的arp d * 命令然后再运行ping命令,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并给出解释。通过设计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系统认知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大多是以OSI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概念多,理论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感要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相对枯燥的协议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课程枯燥、抽象,难以掌握。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网络层原理时,讲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1]]时,可以通过运行windows系统的route命令、tracert命令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台计算机本身也可以扮演一个路由器的角色,并进而直观理解路由表,设置静态路由等。另外,通过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加强学生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协议的理解,进而学习观察网络流量变化、分析发生的原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系统应用能力。

(3)仿真软件的使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多数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成了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己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我们使用的软件是Packet Tracer。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初学者设计、配置网络,以及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通过使用该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能力。

(4)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层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推荐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SMTP服务器等,并让先会的同学带动帮助其他同学。既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上有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意愿和能力都有所提高。自主报考网络工程师并打算将来在相关领域就业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虽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证明了我们这项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

[2]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

[3]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4]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篇4

0 前言

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是否具备创新能力,能否展开创新。但是,创新的关键主要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则关键在于教育。所以,在目前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高等教育当中,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内容。怎样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有关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坚持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线,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方案以及素质结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①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水平、较宽的知识面以及较高的素质水平等;在对制定教学内容体系与课程时,必须坚持以“应用”作为主要特征;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据一定比例。②学生期望在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等方面获得较为科学、有效的培养与锻炼,从而掌握丰富的知识与应对问题的手段与方式,从而使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技能型、创新性人才是当前企业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促使该时代继续前进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动力源泉,并且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性标志。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得以生存与继续发展,那么就必须拥有一批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高端技能人才。

2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要想有效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首先就要求计算机教学教师具备创新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教师不应单单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还必须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对各个学生的创造性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向学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与对知识的理解。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上好一堂课,而是向学生介绍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使学生主动收集、分析以及整理信息。另外,教师应该坚持以人才为本的原则,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以人才为本的教学不可以选取统一的原则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充分自强、自控以及自律。通常而言,单独一个人是难以完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需要若干个人的团结合作,因此,在注重学生个性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强调团队精神的教育。

2.2 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就是将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予以去除,并且将推动学生发明创造的知识和将开发学生创新潜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伴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与时俱进,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予以优化改革,是极为重要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应和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充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运用,并且对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予以适度说明,进而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将TCP/IP协议族作为主线,在讲授通信网络的过程中,还必须强调因特网的运用,注重对重难点问题的讲解与说明,添加目前最新的网络技术。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必须选择深度适中的理论知识,创新人才应该掌握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不可仅仅停滞在网络产品的使用、配量等层面上。第二,不但要包含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必须将重点突显出来,例如路由器的结构及其选择机制、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等等。③第三,向学生讲解当前社会中最前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讲解广域网、局域网或者是高速网络的发展技术,比如在高速网中,讲解SMDS、ATM等。第四,对网络设计和运用内的重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例如IP电话、网络系统以及链路容量优化等等。

2.3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具备高端技能的专业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构建不一样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在对教学实践进行设计时,强调学生专业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关注理论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思想意识,真正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进而使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校园网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无线网络产品、路由器、网卡以及交换机等的价格与性能,让学生在进行设计时渗入网络产品性价比概念,进而提供更优质的运用服务。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了解网络工程集成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施工的要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收集资料、调查、探索,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2.4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最佳课堂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进行实验课时,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制定一个目标,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验完成之后对小组及其小组成员进行评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影响着整个民族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从而确保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注释

篇5

一、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个有创新的学生,注定会比只会墨守成规的学生更有可能创造出另人惊叹的成绩,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有更好的作为,更高的成就,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学生,必须要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领先与其他人,拥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创新能力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在众多学科中,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较为复杂,基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已经由数字化时代转型到大数据时代,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其专业知识水平达标,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课题。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生能够从小培养出创新能力,一定少不了一个能够从小就正确引导他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进行创新,要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顾名思义,是以计算机为主的教学,计算机是如今社会更新换代最快,信息量最大,最引导潮流的设备。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有最硬件的知识储备、最温和的教学态度、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此来培养和教育学生,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创新的理想目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放弃古代那一套师徒尊卑的说法,应提倡师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不会感到拘谨,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创新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深入理解。值得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借鉴。

三、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如今的信息社会发展飞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以往不符合如今社会发展、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灌输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先进内容。将计算机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基础之中突出重点,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实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感觉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引导其付诸于之间之中。教学内容不应纸上谈兵,而应注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灌输新理念,新思想。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而今的社会,已不同于以往,信息性的加强,流通性的提升,都在预示着,以前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对此产生厌恶情绪,抵触心理,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关键。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可以深入显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一步步地攻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手中的资料,以及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自我解答,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禁止“一言堂”式教育,应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加以启发,对学生的思路加以改正,起到辅导学生的作用。

四、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营造健康的创新氛围,就需要我们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老师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有动力。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还应将知识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将知识的覆盖率大大提高,做到与时代接轨,而不是将学生教成一个仅仅会啃书本而不会其他的于社会无用之才。

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不都可以用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避免个别学生的不适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定相应的对策,例如,对于活泼爱钻研的学生,我们可以只稍加引导,由他们个人自己来完成学习内容;对于文静不爱动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我们应放任他们自己学习,不应妨碍他们的研究过程;对于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则应严加管教,不能让他们放任自流。

六、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且能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学习广域网的组成和应用,还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热爱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进行不懈的,更深层次的探索,符合国家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有着良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2.研究工具。

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主要参照Holec的三元框架下的自主学习和文秋芳的学生管理观念与策略问卷。第一部分获取对象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收集他们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第三部分为实际自主学习行为,包括目标设定、自我规划、学习策略与评价。

3.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共发放78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通过SPSS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本章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本章将详细说明大学生对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行为及对计算机及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根据莱克特量表,MEAN≥3.5表示强烈赞成,MEAN取值2.5~3.4表示支持程度中等,MEAN≤2.4表示支持程度低。MEAN最高为4.22,最低值为3.24。这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WAEL持积极态度,并有信心进行网络英语学习。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态度要来自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作用;二是学生自身作用。题目6~8(对教师作用的态度)低于题目9~11(学习者自身作用的态度),这说明学习者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的学习主导作用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教师指导工作是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前三个题目MEAN值较高,而后五个则逐渐变低。这种差别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学习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不知道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显然,“学习策略”并没得到很好的应用。据题25、27来看,学生很少与老师、同学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和讨论,并且他们不积极参互动。表5中30、31的MEAN值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受试者更注重调整他们的网络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节奏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其他四个处于中等水平,在线资源多样化可能会失去他们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持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题目5、9、10的MEAN值较高,说明学生有信心学好英语。然而,也有一些学生持怀疑态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习者会采取适量的行动去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仍有一些学生不采取任何行动。

三、结果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影响网络环境下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通过问卷形式,对中北大学7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普遍持积极态度,但其中也有一些消极想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明确目标,不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缺乏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独立学习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1.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在学生自学学习中有很大作用,一方面,网络为学生之间交流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环境。另一方面,网络交流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避免当面接触的尴尬并收到来自老师的真实反馈。这与Krashen的环境友好理论相一致,所谓环境友好理论就是指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

2.建构主义教学法。

通过推行各种各样的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慢慢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而Nunan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Learner-CentredApproach)正是学生要学习的,老师要教授的重要内容。网络课程其特点就是强调其真实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练习课堂以外的技能。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学生处于一种解决与自己密切相关并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时,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参与本研究的同学会定期进行自主学习课程。

(二)消极因素

1.学生对自主学习概念认识的不足。

Brog(2001)曾提出语言学习观念就是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因此,态度影响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和学习。研究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自主学习概念较为模糊,不能够理解自主学习课程的核心,致使他们把这项课程当作上网时间。加之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使他们很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正是由于自主学习的消极观念且缺乏相关知识,使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2.学习策略的缺乏。

Oxford早年就提出学习策略这一概念,他指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所采取的能够使自己轻松并快速学习的行为;Ellis也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学习策略就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所采用的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技能。有效运用策略能促进自主学习,因为能够从广泛的策略中选择和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效,会使他们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还处于懵懂阶段。多数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评价学习成果并监督其学习过程中较薄弱。即使有学生能够自主定制学习计划,也很难坚持下去。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学生不会做学习计划,无法控制自己的学习,尤其是新生。自主学习强调“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前提。监控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因此,如果老师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策略使用为目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教师指导的缺乏。

学生通常习惯于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并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当缺乏老师指导时,他们会无法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学习环境太自由,并且网络教学过程复杂。因此,适当的课前培训以及老师的语言学习活动指导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篇7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同时,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助以模拟实验和实训。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抽象,理论掌握难以深入。《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依次分析各层功能及协议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网络各层及网络体系的系统认识。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地构建网络模型,从而出现学其而不知其所用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操作环节欠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部分大多依靠普通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实施。学生在理论教学环境中接受实践训练,难以产生真实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感受,且操作遗忘率高,难以体现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很快,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受经费影响,学校也很难追随网络设备发展的步伐,不断购置新型网络设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实践技能体系。

三、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微课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短小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易传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为主,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2.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提供者可以来自本校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也可以下载。此外,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制作了许多小视频,比如水晶头的连接、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当做微课来使用。

3.可有效弥补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优秀教师始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只是小部分,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爆满的根本原因。优质师资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利用微课,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构建教师成长进步的新途径。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技术前沿。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微课,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法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可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使教师全面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制作好微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课程的讲述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清晰定位原则。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微课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清楚微课受众的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准确确定微课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应定位为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就是说,微课制作不能像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它应是解惑而非授业。教师应以此为基点构思《计算机网络》微课的设计。

2.突出重点原则。微课时间短,不可能像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微课内容的选取,应侧重于两类:一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即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二是实践操作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实践性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进行课后实践的条件,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3.多媒体呈现原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与学生之间有神态和眼神的交流,微课只是视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制作微课需要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多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要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动态感、空间感。要注重图文并茂,增强表现亲和力,要注重颜色搭配,通常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总之,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的。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成败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着眼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问题确定。要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需求,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按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构成,可制作以下教学内容的微课:网络组建,包括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城域网组建、广域网组建等微课。网络互连,包括LAN-LAN互连、LAN-WLAN网互连、WLAN-WLAN网互连、LAN-WAN-LAN网互连、WAN-WAN网互连等微课。网络规化设计与网络施工,包括做网线、布线、安装网卡、安装模块与设备等,安装各种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及系统配置等微课。

3.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微课媒体技术,通常包括课堂实录型视频和内容演示型视频两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较抽象、难理解,如分组交换、IP多播、TCP与UDP等理论知识,可使用课堂实录型视频,在讲授过程中,将之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网络中一些复杂工作原理,如分组交换、IP层分组转发、RIP工作原理、滑动窗口机制、TCP连接管理等知识应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制作微课。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内容演示型视频为主制作微课。一方面,直接拍摄网线制作、网络布线、网卡安装、模块安装与设备调试等视频内容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利用Packet Tracer等软件录制IP地址划分、域名规划、IP地址分配等知识点的示范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益。

六、结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能够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在许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实训,但其实施基本按照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顺序开出,实际上仍然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的技能训练,在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缺少整体性,因而不能使学生对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建立全面的认识,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指向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在于校内的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职业教育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职业认知培养训练的课程。如何提高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职业教育的目标,一直是笔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集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中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系统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系统常用工具,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能够熟练进行网络方案实施、网站建设、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安装与技术支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从事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网络设备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监控等工作。

综合实训的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是在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下,营造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的职业活动氛围和企业管理氛围,不谋求完全替代真实工作环境,而是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模拟实践训练,将学科知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有机整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协作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的“零距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功能定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主要岗位能力训练。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及结构化布线;网站开发与维护实训覆盖的相关课程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技术、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站建设等。

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计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建设上,应以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作为核心。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性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工作程序、组织方式、业界标准、专业技术文档制作、规范的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编入实训)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的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而“综合实训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组成。

2.基于工程规范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相对于理论教学更难以把握,要提高实训效果,首先要研究训练内容,规范训练方法,提高实训过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工程项目个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时,如果能将实训模块内容进行细分,规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方法,确定考核目标,就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质量的可控性。这里以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为例,将整个实训内容分为项目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实现原理分析、实现过程分析、系统实现、调试运行等若干部分,控制好每个部分的训练效果,就保证了整个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见表一)。

规范化的综合实训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系统的工程项目实训,通过工程设计、规划、实现到调试运行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规范的系统工程知识和理念。

3.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组织

综合实训的组织形式要适应实训载体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需要。行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教学思想,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追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并举兼得。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如在网站建设综合实训中开发一个在线购物系统模块,要求前台具有用户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商品选购、下达菜单、查看订单,后台具有管理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统计、订单处理等功能。教学组织流程为:

(1)信息收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5人,并设定组长。学生通过互联网、教材、参考书等手段,收集在线购物系统的有关信息,确定项目的名称、具体任务、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项目要素,并形成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等文档。

(2)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编制项目进程表。

(3)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进程表,进行数据库、编码、测试、修改等工作。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检查监督、个别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4)检查完善。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整体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功能缺陷进行修改,并最终形成测试报告文档。

(5)项目评估。制作PPT并进行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并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综合评分。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理解、应用进而扩展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启迪思路,掌握正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形成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协作沟通能力;而教师对项目的评价,则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梳理、归纳知识,构成自己经验性的知识。

4.基于技术标准的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是高质量综合实训的基础。实训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坚持发展观念。综合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评价,同时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技能达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等。如在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整体考核。(见表二)

(2)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评价。实训课程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使得综合实训更具高效性。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重点应放在教学文件的齐备、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匹配、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时间规定和效果要求等几个主要方面。

综合实训的效果还可以从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被认可程度以及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的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反映。因此要特别要重视对上岗实习后学生进行认可度与适应度评测。

综合实训对推动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综合实训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控制地完成的。指导综合实训的教师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技术规范、开发范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从事综合实训工作的教师在工程能力、教学理念和工程意识方面参差不齐,势必要影响到课程实训的效果。

篇9

现在的教育机构非常重视人才创新性的培养,并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加大科研立项或者资金资助扶持力度,用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精神的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创建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进而成为满足社会市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及社会期待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将其中的一些理论性知识删除或者做浅略更改,原版复制其他学校的方法与模式,这些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育事业迎来了创新教育时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复合型技术人才成为中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社会给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更高的期望。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的用人需求,大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重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全能型人才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中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准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前进速度,加剧了中职院校针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速度。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逐步普及的形势下,需要网络教育者将教学改革放在首位,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立足之地。

三、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确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渗透,需要老师的自我意识发生基础转变。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的认知与理解、教育成果的优劣与成败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目前多数老师受传统教育的约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难免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极不相称。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必须要先从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譬如,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将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被挖掘激化,聪明才智得以启发和拓展。

四、创新环境的营造

创新是一种对新事物的认真发现以及探索的心理取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执行“创新教育”。在民主、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和谐学习环境,营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温馨和谐氛围。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积极性,增添学习动力。因此需要老师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针对教材,通过教课形式的精心设计,将知识和趣味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是一种知识变化比较快的工具,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老师应当将传授的知识面拓展扩大,并且达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将计算机广泛灵活地运用到各专业教学过程中,保证各个专业之间创新能力的巧妙迁移,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为广大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创建创新平台,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积极性是相关学校与老师的重要责任。譬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知识时,鼓励学生尽其所能制作作品,并将作品进行评比展示,对于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依靠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首创性、自主性、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展示机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尊重人才、热爱创新、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五、教学方面激励创新的有效措施

1.实践操作方面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真实用途了解,做到明明白白学习,应先将好的成果展示给学生,了解学习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技术,最后将教学课件及所需素材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针对课程的学习方法逐步了解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形式多样的创作比赛,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激情。

2.软件编程方面

编程一类的课程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编程类的课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在程序软件的设计编写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所设计编写项目要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并且难度适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养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掌握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交叉运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3.技术培训方面

学习掌握一项或者多项技术知识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技训类的课程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动手操作性比较强。学生不仅要掌握其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了解决学习此类课程的乏味无趣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一些考试软件通过比赛的形式,在寓教于乐的情景下锻炼学生们排版速度,提高正确率,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尚,无形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学习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需要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建设是一些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强化自身建设,合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革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维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很大的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新想法。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高校中的课程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诸多创新型的人才,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开放式实验

 

该种实验思路主要源于国际上一些著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国际上先进的实验室在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会开放这种实验模式,随后,这种模式被我国的一些大学借鉴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我国计算机教学上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国的教学体系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创新。我国很多学校出台了鼓励开放式教学的政策,积极培养具有综合性质的人才。

 

开放式教学主要是可以允许学生对实验内容与时间进行选择,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的作用,将其范围进一步的开放,主要就是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而转换,使得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实验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单单的向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中计算机科学专业开设的网络课程通常主要是有“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课程。从知识的结构看,都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通常是以较为基础的理论为主的,再加上辅的实验项目。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项目主要就将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网络中,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理论知识是一种升华。网络实验一般注重基础知识与技术,通常情况下以实验项目为中心。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开放性质的,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学生在实验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等,教师只是进行检查等作为考核方式。

 

二、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实验教学优点

 

1、有利于解决设备不足

 

很多高校为了可以在学校中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学校的实验室通常只是在课外时间开放,比如说晚上或是周末等。同时在开学初,实验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这个时间内就比较适合实验室的开放,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预约而完成实验。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能力进行分层实验。可以进行单一的实验内容,也可以综合实验,学生自己选择课题与教学研究。相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帮助教师做科研,这样在做项目过程中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日后的工作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己是可以对实验进行足够的实验,教师提供的内容仅仅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是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与项目相融合,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些综合性与创新实验是没有固定的答案,其中的问题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思考得到答案,从实验的项目方案设计、测试到完成得到结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效果比传统实验效果好的很多。所以,开放式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与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实验中增添一些项目,在保留经典项目之外,对传统的教学项目要进行认真的选择,有些实验可以留下来继续让学生做下去,有些则可以删除不使用。开放性实验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计算机网络开放性实验中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发展中需要寻找适合学生的发展路线,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1、添加高档实验设备

 

传统教学的任务没有办法完成主要是由于教学模式单一、设备不高档造成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经过不断实验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当前实验设备的不足,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实验,这样就没有办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没有办法提高。

 

高档的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带着自己的兴趣融入到实践中,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

 

2、增加多样化的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课程也相对较多,有的教师为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通常就使用单一的教学实验。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不同,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兴趣跟不上。

 

这样就会使得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兴趣有所不同。学生只能有了兴趣才会更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兴趣与爱好投入到实验中,这样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会有所顾到,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3、创新化实验项目

 

多年来一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课堂单调,实验内容落后,更不用说与时俱进了,这样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计算机网络更新的速度很快,传统不变的实验项目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更没有办法满足更新换代的时代,但在开放式教学中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精简以往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不断的更新,对以往的单调的知识进行改革,实验的项目也就更具有时代化。一个好的实验项目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为灵活的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4、有针对性的考核与评价

 

评价教学实验就是进行间接的考核。计算机网络实验具有自身的特点,可以根据其特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法。对于验证性实验一般都是运用现场抽查进行考核。对于综合性的实验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自己做相应的网络任务,让学生由项目进行设计任务,应该要将每一个训练的环节都要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充分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总结

 

篇11

“实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的观点是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和“能力”组成的“实践能力”,中外学者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对高职学生来说在实践能力狭义上说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广义上说实践能力包括一切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活动能力,兼顾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目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高职学校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验技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验研究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滞后,好多实验人多设备少,不是学生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学生实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薄弱,实习单位的功利性很强,很难对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的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方面学生层次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人员配备存在许多弊端,设计环节的实际收效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模仿,很少有创新。目前高职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很少,即使有也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没有参与产学研机会。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的研发中心,各自发展,互不协作。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更需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建设强化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行业企业人才规格需求,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阶段性需要,确定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因此,专业建设的突破点是在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学习基础课的同时,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基础(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证书性学习”阶段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入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择业、乐业、创业和个性发展打下基础。坚持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课程开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课程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围绕“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安排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课程。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顶岗性实习”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按能力等级分步培养的专业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基于知识的应用,基于将来从事的工作,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按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设计出对应组网、管网、用网三项典型工作任务和根据能力递进的课程进度安排(如表1)。

表1 分阶段能力培养设想

五、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设想

原有的实训室和经过改造的实训室,应满足计算机网络各类取证考试的训练条件和考点考场的要求,作为“证书性学习”阶段的基础条件。

为满足“生产性实训”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设计出生产型的网络工程“大车间”,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工位。努力将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室车间化;学生座位岗位化;贴近企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实训基地能不断提高承办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的水平,并且实训基地能为社会培训服务和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等做出贡献。

建立真实的中小型企业网络环境,并可随意变动和拼装,一方面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服务,作为企业科研和工程项目的实验基地,也能够从中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创建校内的企业性生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校内场所。依托行业,政策导向,借助学院的环境和设备资源,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校内引入企业,形成校企共同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合一”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将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的实现必须做到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边学边练,从而达到真实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呈现。

八、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建设和对学生学习效果鉴定的重要方式 ,“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想结合: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考核;某一个大模块结束或期末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理论、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便指导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有助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会实践操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3)校内、校外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主要对真实/模拟工程项目素材,校外考核主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考核相结合: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时,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促使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达到职业标准,并且适合企业文化。

九、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专业经过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全面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俊玲.建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科技风, 2012(02).

篇12

我院从2000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先后结合了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重点专业等建设项目,进行了近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和实践,在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上有了很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就结合这十年来的建设经验谈点研究感悟。

1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据IDC预计,到2009年,高级网络专业人才的总短缺量约为39.6万人,比2006年的21万人有大幅度的上升。随着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类人才短缺最终将会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1]。

在这种需求趋势的推动下,多数理工类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加大了该专业建设的力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网络人才可分成三种类型[2],如图1所示。

1.1研究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对研究型人才,主要培养针对网络技术标准、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研究的创新人才。而网络工程注重实践应用,所以研究型大学不适合开设本专业。

1.2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及高职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类岗位人才的培养任务就落到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头上。

应用型本科一般开设网络工程专业,而不是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分方向,他们培养的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者或网络技术新标准的应用先锋,是在整体上指导或设计网络工程实际项目的领导者,一般从事网络架构师、网络规划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或技术主管等IT管理类和高级工程技术类工作[3]。

因此,应用型本科学院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具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才应该是信息化建设队伍中的绝对领军人物,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转型过渡时期(从研究型转为应用型),培养出的毕业生研究水平往往不如研究型大学,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处于两难的境地,正所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

1.3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虽然在理论研究上远不如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本科,但是由于高职学院体制灵活、定位准确,往往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正是社会发展或缺的人才,因此成为信息化建设大军的主力,其中也不乏领军人物。

高职院校一般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设立网络工程岗位方向,培养的是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一般从事网络安装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服务器管理员等初、中级工程技术类工作。

我们对这类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并不高,一方面只需要他们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与网络有关的中级职业岗位,如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安装与调试师等;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普通的网络管理员等初级职业岗位;少部分优秀毕业生甚至能够胜任网络规划师、网络设计师、技术主管等高级职业岗位,或继续深造。

2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在上述初、中、高级职业岗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据了绝对地位,是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主力军。在培养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凭借这个优势,为我国网络基础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下面我将从三个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2],如图2所示:

2.1功能维度

从功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测试及工程项目管理五个层面。

在这五个层面上,我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在网络工程施工和网络工程设计两个职业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其他层面可以适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如某些专业课程内容作为了解层次讲授或以选修课等形式体现。

2.2技能维度

从技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创新技能三个技能层次。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层次应当以基本技能为主,并结合岗位特点、技能拓展、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进行一定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倡导创新技能的自我培养意识。

2.3技术维度

从技术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不分高低)由LAN/MAN/WAN、交换、路由、安全、无线等多方面技术能力组成。

对于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这些技术能力。而对于高职网络工程专业或岗位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各种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上应有所侧重,有些技术能力需要熟练掌握,而有些只要基本掌握或了解就可以了。

3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我院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十年中,始终贯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原则(即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然后将能力分解到各课程),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培养的能力。

根据前面职业能力结构的分析,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我们将网络工程岗位方向的功能维度定位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技能维度定位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综合技能;技术维度定位为掌握LAN、路由、交换及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工程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如下。

3.1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课程体系

3.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在专业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面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等工作岗位的要求,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其中网络工程岗位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如下所示:

(1) 分析用户需求。

(2) 制订用户需求方案。

(3) 选择组网技术。

(4) 选择网络设备。

(5) 制定网络工程实施方案。

(6) 阅读网络施工图。

(7) 选择、测算布线材料。

(8) 准备施工工具。

(9) 布置线缆。

(10) 安装、测试模块。

(11) 安装、配置网络设备。

(12) 联调网络。

(13) 编写施工文档。

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有课程整合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内容的项目课程。为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在企业设置顶岗实习活动,学生在企业独立完成。为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增设了多业务网络解决方案等综合性课程,按照网络工程技术的认知过程,将所有课程顺序化,构建实践主导型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们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典型任务和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活动。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1.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建设核心课程

(1)制订课程标准。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设计课程,参照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的IT认证中级标准,建立起项目化的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确定各门课程的评估标准。

(2) 设计教学模块。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为指导,重新序化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技能和相关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

(3)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和特征,探索适合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以任务方式组织实施。

3.1.3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进行教材建设

以核心课程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体现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3.2将实验实训基地构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3.2.1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以“校企共建,职业环境,服务社会”为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能进行网络工程技能培训,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设备,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能应用网络最新技术、能整体承接网络工程服务项目,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为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拟整合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在专业教研室的统一规划管理下,通过筑巢引凤、自创实体、承接工程项目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功能,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保障。

3.2.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巩固与网络工程企业的合作,同时依托行业,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新建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全部参加半年顶岗实习,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

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评价和重新选择制度,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习指导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

3.3引入行业标准,衡量职业能力培养尺度

参照Cisco认证、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标准、Fluke认证标准等,建立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课程过程考核与最终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生参与技能鉴定可取代对应课程考核的制度。我校毕业生获得中等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40%以上。

3.4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依托行业,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建立起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顶岗实践、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技艺精湛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重点培养网络工程方向的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使本岗位方向“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90%以上;建立一支“稳定+动态”的兼职教师库,确保专业教师中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4结语

上述四方面的建设充分提高了学生在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水平,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并具备拓展学习和深造的能力。

当然,由于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不断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发展与长期实践的过程,因此就更加需要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职业能力水平,为国家网络基础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思科资助IDC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人才短缺. (2006-11-07)[2009-08-30]. .cn/article/article. asp?id=52030&bid=4278.

[2]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 2009(12):88-89.

[4] 杜颖.虚拟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17-119.

Research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Skill Talent

in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s

HUANG Han-wen1,2

篇13

一、课程现状

1.课程现状介绍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是一个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职业资格工种,也是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工程学科。现今企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简单的故障排除能力,而是对整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要有一个全面综合的岗位能力。笔者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工的课程为例研究其一体化课程的改革,目前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网络设备运行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服务器系统运行维护、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等。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归纳如下。

(1)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脱节,没有做到工学结合。在课程计划上理论知识与实操知识分开教学,不论授课形式是“先讲后做”还是“先做后讲”,学生的接受能力都表现为理论知识点广、理解困难、记忆不牢;实操技能操作步骤多、复杂繁琐、容易混淆,最终导致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没有实现工学结合。

(2)教材体系陈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选用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认证的培训教材,这类教材虽然针对性强,但缺乏职业岗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学生在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后,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普遍认为只要把考证内容学好,就可以通过考核、顺利毕业,没有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角度考虑,把专业知识框架构建好。

(3)评价体系单一,影响学生能力培养。旧的课程评价单纯以学生为对象,评价内容为知识体系和技能的掌握,偏重于把学生的考核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成果,忽略了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的重要性,不利于课程评价功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要满足现代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必须对技工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为企业输送满意的岗位能手。因此,基于岗位能力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显得很有必要。

二、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改革的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改革可以向企业收集对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信息、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信息,促进学校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迎合企业单位需要的职业岗位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课程改革应依据专业技术特点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开发符合学校、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将实际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学生学习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和统一。

(3)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岗位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形成由易到难、由基本操作到复杂操作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新颖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4)按照科学路径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技术路径按照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五个步骤进行,保证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2.“基于岗位能力”课程改革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课程是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开设的专业学科,是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行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一体化课程改革方案的课程目标设定如下:①做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准备工作;②能够阅读专业技术文档或网络信息查询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数据;③能够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获取重要信息;④能够阅读网络拓扑结构图,认真分析网络IP划分策略(见表1);⑤能够对企业网络构架进行总体设计,制定网络管理方案;⑥能够根据网络管理方案,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网络服务的配置与调试;⑦按照网络故障的排查流程,选取各种网络维护工具完成网络故障的消除;⑧熟悉网络工程验收程序和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根据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课程开发要在满足行业、企业、学校三个方面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应该从岗位一般应用能力、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等3个模块进行。

1.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一体化课程调研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发现,企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岗位能力要求不仅学历、专业要对口,有一定工作经验,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岗位知识要求、岗位技能要求和岗位综合能力要求,企业岗位具体要求见表2。

2.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一体化课程框架

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方案,在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基础上提炼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见表3,课程框架是在这6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转化而成的。

3.课程实施建议

(1)学习情境设计。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工的岗位要求,设计学习情境,见表4。

(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项目为导向的岗位能力任务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由浅入深地完成“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遵循企业项目实施的过程,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决策及安排工作、实施项目计划、过程质量控制、评价反馈”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求以项目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学材开发建议。教师要开发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网络资料、专业资源库资料、作业指导书、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手册、设备使用手册、传统教材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页等各种学材,让学生在参考、查阅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学材中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

(4)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要求。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一体化实训室”。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沟通,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岗位项目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一体化实训室的布局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四、小结

基于岗位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一体化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框架,以项目为载体,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岗位工作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在复杂工作情境中进行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岗位能力。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时,要求专业教师要学习和运用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组织教学;要参与企业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要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沟通、课堂掌控的能力,为示范教学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