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业实践情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0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0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银行招生基本是大类招生,金融专业的口径大,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无论任何职位刚开始都会到营业部从柜员等基层做起。
银行支行主要负责负债业务、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的执行,因此职位设置有柜员、信贷经理等,如今任何新职员都会被安排到这类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生,工作工作跟人打交道很多,相对会比较忙,工作压力和竞争会比较大,因此需要职员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稽核合规王处案例采访
工作内容:银行操业务作规范监督检查
工作坏境及地点:稽核合规部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金融常识、法律法规知识;耐心、细心的人格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年薪15万左右
3、小结
同样,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银行业基层、中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银行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四、报告总结 因此对于金融毕业生就业而言,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建议:
1、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平时学习中,多多注意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二法门。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473名,其中执 业医师40名,执业助理医师433名。
1.2 方法
考生报名信息来自医师资格报名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按学历和工作单位不同 分组,记录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报考、实考及合格人数,计算出合格率,通过考生各 站的实得分和应得分,计算出各站的得分率,以上数据采用数据库及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 析。
2 结果
2.1 考生基本情况
2008年,我区共有473名考生报名参加中医(壮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其中报考执业类40人,助理类433人;男性考生占60.89%,女性考生占39.11%; 壮族 考生占26.85%,汉族考生占63.69%,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占9.46%。考生平均年龄31岁,其中 最大61岁,最小19岁。
2.2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
考生学历结构及单位分布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医疗单位的考生最多,占64.48%,考生最 少的为市 级医疗机构,仅占4.23%。从学历分布来看,中专学历考生最多,占73.15%;本科、硕士学 历考生最少,仅占5.92%。硕士、本科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医疗机构(75.00% ),而大专和中专学历考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医疗机构(67.19%)。
2.3 考生的成绩分析
2.3.1 总体情况 总合格率为75.92%,其中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医师资 格实践技能考试 的考生合格率为94.3%,报考中医(壮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合格率为7 4.3%。
2.3.2 不同考生合格率情况 从表2中看出考生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合格率越高。
2.3.3 考试各站得分率分析 各站平均得分率分别为:第一站辨证论治77.0%;第二站基本操作63.5%;第三站临床答辩62 .9%。
3 讨论与建议
3.1 从学历分布来看,考生以中专为主,说明临床中医(壮医)队伍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且 学历越高合格率就越高,说明了学历水平与考生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考试试题区分 度良好,试题更具有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民族医药教育,并进一步完善中 医(壮医)教育体系,多培养高学历的中医(壮医)医师,同时各级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本 单位医生的培养,可鼓励通过成人医学教育等形式来提高其学历层次,提高中医(壮医)专 业医师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民族医药骨干队伍。
3.2 从单位分布来看,乡镇卫生院考生占总参考人数的大部分,说明乡镇卫生院对临床中 医 (壮医)医师的需求量大,且队伍不够稳定。考生试用单位级别越高,其合格率越高,可能 与单位管理、学习风气、师资条件、医疗水平及规范操作的因素有关[1]。建议医 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医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3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执业医师合格率明显高于 助理医师,说明助理医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基本操作和临床答辩得分率明显低于辨证论 治,说明考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医生具有系统 的医学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议医学院校加强学生实 际操作方 面能力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也应考虑中医(壮 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试(聘)用单位应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强化技术操作训练,加强 带教,切实提高考生专业技术水平,使考生真正拥有作为一个中医(壮医)医师所必需的知识 和能力。
3.4 国家批准开展中医(壮医)医师资格考试,意味着壮医药从此有了合法身份。但由于 种 种原因,今年只允许具有规定学历的人员报考,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仍无法参加考试 。建议中医药行政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执业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为提高海船船员实际操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2010年1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大纲和规范》(以下简称10评估大纲和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并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下简称12评估规范)。
在10评估大纲和规范中,航海技术专业的评估项目共有5个,12评估规范规定航海技术专业的评估项目增加到7个,《雷达操作与应用》和《驾驶台资源管理》及《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是新增的3个评估项目。此外,《海图作业》合并到了《航线设计》中成为一个项目,把以前04规则的雷达两小证调整成为了一个评估项目《雷达操作与应用》。
2.广东航海技术专业各评估考试成绩分析
2.1各评估项目成绩分析
自12评估规范实施以来,广东辖区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从2013年起,参加船员适任考试人数为1874人次。各评估项目及格率如表1所示。
总体情况来看,除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成绩偏低以外,其他各评估项目及格率都超过了60%,差距不大。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评估及格率较低,成为一次性评估通过率的短板。从评估形式上来分析,除英语外,各评估项目都是由评估老师来决定评估成绩,其评估及格率偏高与其评估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由表1可以分析得出:1)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在各院校的7门评估项目中,及格率都是最低,说明该项目仍然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最需要提高的科目,其教学工作亟待调整加强。最高的通过率是广东海洋大学的本科学生59.2%,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及南通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仍然是偏低的。2)广东海洋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广州航海学院这3所院校总体的评估及格率要偏高一些,与其生源结构、师资力量、设备的配备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除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外,整体的评估项目及格率偏高。但据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整体的动手能力不强,英语应用能力偏弱特别是对外沟通交流能力不足。这说明可能存在多种因素:一是在教学培训中学生实操训练不足,或培训质量存在问题。二是以目前的评估方式、评估手段、评估队伍进行评估的客观性不强。三是培训及评估的内容、设施设备可能与航运企业的实际工作脱节。要充分进行调研以制定评估方案来指导评估考试。
3.广东辖区考试资源情况分析
3.1师资队伍建设
广东辖区航海技术专业目前评估员队伍共有144人,其队伍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广东辖区内航海技术的评估员队伍已经建立,基本可以满足评估要求。评估员来自于各航海院校、航运单位及海事机构,队伍来源多样化,不再仅限于航海院校,结构合理,避免可能对评估造成的片面性以及影响评估的公平公正性。但海事机构中的评估员调配困难,实际上评估工作还是依靠院校评估员,因此结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当各院教学任务紧时,存在评估员难调配的情况,评估计划实施较困难。从科目上来看,各专业评估员队伍建设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比如GMDSS考证科目上,目前评估员仅11人,人数偏少。人员全部来自院校,队伍结构来源单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容易造成评估的片面性。航海英语目前27人,人员全部来自院校及培训机构,纯英语专业毕业的评估员占了90%左右,而从航海专业毕业的英语评估员数量偏少,严重不足,队伍结构极其不合理。
在评估员队伍的培训方面,海事局组织了两次全辖区的评估员队伍培训,但培训内容仅仅是评估理念和流程方面,没有组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2评估设施建设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1)广东辖区内航海技术计算机评估考试基地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湛江两地,以广州为主,其他地区尚未建立起来计算机评估考点;而其他评估项目的评估基地基本都集中在广州,整个辖区考点的建设和布局极不平衡,与辖区内各分支局权限范围内的考试业务不相匹配。2)海事局作为船员考试的职能机构,无论是计算机考场(除湛江海事局外)还是评估基地建设,基本都没有,处于空白状态。11规则实施后,对实操技能越来越重视,对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事局缺乏对评估基地及其内涵建设,不利于考试工作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广东辖区的评估工作都是依托各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来开展,无论从评估方案的制定还是评估题库的建设都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各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评估设备各不相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此外,各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旧损坏、功能不全或数量不足等现象。
4.建议或措施
按照12评估规范开展的评估工作已经在广东辖区开展了两年,总体来说学员已经基本适应,但在评估实践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员对于评估规范理解不透彻、动手操作能力差、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知识掌握不牢固等。海事局、航运企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或措施。
(1)整合设备资源,逐步推动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广东辖区的综合性的考试评估基地。评估基地要考虑实施开放共享原则,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好各培训单位及船员队伍。基地设备建设要统筹兼顾各个院校设施设备特点及实际企业生产需要,选用符合规范要求有代表性的品牌和型号,不宜种类太多。
(2)整合师资资源,建立多来源、高技能的院校、企业、行业合理比例的评估员师资队伍。
(3)重视英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大航海专业毕业、现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估员的数量,或加强对英语专业评估员上船顶岗实习的培养,以提高航海技术专业的英语听力与会话的教学质量。
(4)研究评估规范,加强评估教学,整理评估方案。可采取集体办公形式,制定评估方案,统一评估标准,研究评估方式,训练标准及组织评估题卡的制作。
(5)联合院校、企业、行业搭建培训平台,对评估员要加强培训。培训不限于对评估大纲、评估标准和流程的熟悉,还要能提高评估员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篇4
专业养老社区;政策支持;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3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养老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养老模式除传统的居家养老、专业养老机构养老外,社区养老、专业养老社区养老和“候鸟式”养老等新的养老形式也悄然兴起。本文所称“专业养老社区”是指,通过买断养老专用产权房,或是缴纳数额不菲的“会费”形式入住,采用“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双重服务模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设施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的舒适性和机构养老的专业性的养老地产项目,如武汉侨亚的中华孝庄、北京的太阳城、上海的亲和源等。为了解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的发展情况,项目组成员走访了相关单位和部门,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的发展情况,现对调查所获悉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1 武汉市加快专业养老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开发专业养老社区,是完善武汉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需要。截至2012年底,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7万人。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人左右。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也不断弱化,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情况严重。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武汉市民政局2010年12月29日颁发的《武汉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五位一体、城乡统筹”养老服务体系。专业养老社区正是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专业养老社区的投资者一般都是资金力量比较雄厚、专注养老事业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房地产商等),可以弥补目前武汉市民营养老机构以个人分散投资为主的不足。
(2)开发专业养老社区,是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养老需求的要求。从整体来看,武汉市的养老资源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规划》中设定未来五年该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目标为实现“9055”的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90%的老人在家庭养老、5%的老人在社区养老、5%的老人在机构养老。据测算,到2015年,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按每百名老人拥有5个床位数计算,需要床位8万张。而截止2012年底,该市已建成床位数约为4.5张,缺口在3.5万张左右。除存在供需缺口外,该市已建成的养老床位还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况。随着该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和社会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老人积累了较为充裕的养老资金,他们希望能够享受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而目前条件较好的养老资源主要集中于几家国办的养老机构,从而造成这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状况。由于专业养老社区的养老模式兼具居家养老的舒适性、机构养老的专业性和社区养老的便利性的优点,引导民营资本大力开发专业养老社区,能为这些有较高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更多的选择。
(3)开发专业养老社区,是提高武汉市城市综合实力的需要。国际权威研究机构评价世界实力城市的指标有六类,分别为经济、研发、文化互动、宜居性、生态与自然环境、交通通达性等指数。其中“宜居性”即为重要指标之一。武汉素称“江城”,还有“百湖之城”的美誉;同时也是“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早在2009年,武汉市就提出建设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目标,经过3年努力,该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稳居中部地区龙头地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医疗资源非常适合将该市打造成中部的养老之都。“老有所养”,年轻一代的人方能安心工作,积极投身于武汉市的各项建设之中,因此,武汉市大力开发专业养老社区,既可以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可以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增长,有利于实现“实力武汉”、“幸福武汉”目标的早日实现。
2 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据我们调研所知,目前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建设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现有的几个项目多处于开发初期,其中,最典型的项目有三个:
(1)侨亚集团开发的侨亚颐乐园和侨亚中华孝庄。侨亚颐乐园位于蔡甸南湖之滨,是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养老公寓,配套有老年大学、娱乐室、活动室、健身房、门诊、餐厅、度假酒店、高级会所等,该项目2004年投入运营,拥有养老床位数1200张,投入使用约800张,年均入住率达95%。侨亚中华孝庄位于藏龙岛汤逊湖畔,拟建设养老床位664张,是武汉首席产权式康复医疗养老公寓,建设中的老年康复医院以健康管理、康复医疗、调理养生为主要特色,配套有康复医院、门球场、推杆场、游泳池、24小时呼叫系统、健康管理与实时监测系统、酒店、餐厅、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以及健身房等。
(2)由武汉市第二福利院与武汉市美联地产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化合作,在龙泉山建设的一个高档养老机构“二福利院新院”。建成后的新院有800张床位,将于2013年4月28日开始纳客。新院紧挨原院址,位于流芳街,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总共10栋单体,其中一栋还专门用作老年活动中心,配有阅览室和大量活动室,可开展琴、棋、书画、曲艺等多种文娱活动,是目前全市已经建好的最大国办福利院。
(3)由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市蔡甸区投资设立的健康养老社区。2010年4月,武汉市蔡甸区政府与合众人寿签订100亿元的合众人寿健康社区项目,此社区总规划占地2400亩,分为三期,预计总投资为100亿,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老年人约8800人。据了解,这一拟建的养老社区服务设施,包含了可自理独立老人养老服务设施,辅助生活半自理老人养老服务设施及长期照护不能自理老人服务设施三大类,辅以良好的配套设施、医疗设施及品质服务,为老人提供专业的、高水平的、家庭化的生活条件。2010年12月18日,由合众人寿投资打造的“合众人寿健康社区”在湖北武汉蔡甸区举行了奠基仪式,健康谷的一期建设正式动工。目前,该项目第一批养老社区首期(245亩)已基本完工,将开始对外出租。
3 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政府对养老社区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配套政策支持
(1)政府对养老社区的用地性质未加明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将某宗具体用地分别规划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时,不同的用地性质,出让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建设养老社区所使用的土地如果规划为商业用地,则投资商获得土地的成本较高,这一成本必将转嫁至消费者——老年人的头上,加深老年人群体购买力偏弱与养老社区高门槛的矛盾。
(2)政府对养老社区的地理位置的规划不尽合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建设养老社区所需的大宗土地,建设中的养老社区多地处偏远的远城区,如上述几个项目,分别处于蔡甸和江夏。这些地方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设置不够齐全,这一方面对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比较陌生,远离家人,也会加深老年人不愿离家养老的观念。
(3)相关优惠政策未落实到位。养老事业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的特点,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武汉市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许多难以落实到位。如前文所述的一次性建设补贴(2000元/床),如果按合众人寿的建成880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市民政局将一次性补贴1760万,这些资金如何筹措将成为困扰政府部门的难题。再如《关于促进武汉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的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也因各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利益难协调,成为一纸空文。
(4)未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标准化的养老社区应具备哪些标准配置?达到什么等级的养老社区可以按什么标准收取服务管理费?这些问题目前均未明确,必然将带来实际操作上的混乱局面。
3.2 养老社区发展的相关配套服务难跟上
(1)配套的金融服务无法跟上。养老社区建设前期投入非常大,据武汉市民政部门的测算,国办养老机构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的综合成本约为3万元,而因需土地购置或房屋租赁等额外投入,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的综合成本约为5万元,高端养老社区对配套设施的要求更高,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每张床位综合性的投入则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开发商急需资金支持,但他们除向银行申请贷款外,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手段,而近年来日益紧缩的信贷政策更是让开发商雪上加霜。
(2)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短缺。养老服务具有工作难度大、对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特点,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理应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养老机构聘请的护理人员的平均报酬不足1500元/月。较大劳动强度,再加上较低的报酬,使得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极为短缺,老年服务产业参与人员服务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着这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4 促进武汉市专业养老社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政府对养老服务体系应进行分层设计。政府应当理清养老的保障性需求和市场化需求的区别,政府负责提供满足基本养老保障性需求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方式,而养老的市场化需求,则可交由社会资本来完成,尤其是对高端的养老需求,可交由地产商、保险商来满足。这样既能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也可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差异化的养老需求。当然,开发商在养老社区开发中也应照顾政府公共福利的方面,整个中国的养老问题绝不是靠政府可以独自解决的。开发商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帮助政府部分地解决养老问题,那就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2)政府应尽快明确养老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一是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时,应明确将养老产业发展纳入鼓励发展的重点,支持各级政府积极发展养老产业,要尽快研究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以产业政策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规范管理。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老年人养老需求差异,
借鉴国内外开发建设老年社区的标准规范与经验,尽快研究并制定统一的养老社区建设等级标准、行业标准和监督制度,提供优秀的设计途径和技术支持,明确服务职责,建立服务评估机制,完善养老社区服务机制,规范养老社区建设,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三是把养老产业纳入民生工程,明确养老产业用地的公益性性质,对单独列为养老类产业的用地,可采取非招拍挂形式出让,以减轻拿地成本,确保社会资本的有效投资,以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3)政府应制订和落实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在项目审批、资金运用、土地出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培训用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补贴,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关心养老产业,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二是政府在养老项目建成时,可按照项目投资规模一次性返还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三是政策性银行对于养老社区建设项目的贷款给予利率和期限优惠。四是对养老服务机构适当的税收优惠,在免征养老服务机构营业税的基础上,可暂予免征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赋。五是鼓励实行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养老社区建设。
(4)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现有的促进养老社区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部门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对民政部门制定的政策采取回避、推诿,甚至抵触的态度。建议以市民政局和市政府金融办为主,联合财政局、税务局、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搭建一个政府平台,建立养老社区建设的“绿色通道”,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齐.多项养老地产法规在酝酿,开发企业吁相关政策倾斜[N].东方早报,2012-3-21(A34).
篇5
2 调研方式
通过向青海省建筑施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以及与青海省本行业专家访谈方式进行。
3 调研内容
主要调查青海省建筑业企业对项目管理员(中小型项目经理助理)、资料员、施工员、造价员、合同管理员、招投标员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岗位典型工作的需求。
4 调查结果
4.1 青海省建设市场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2012年青海省有各类建筑施工企业461家,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287家,专业承包企业146家,劳务分包企业28家。在对其中的270家企业开展的调研显示,大型企业占6.3%,中型企业占19.6%,小型企业占63.0%,微型企业占14.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青海省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备施工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本次调查在青海省占90%以上的中小微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展开。
本次调研发出调查问卷表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参与本次调研的14家企业中有38家私营企业(59%),21家民营企业(33%),5家国有企业(8%)。
4.2 青海省未来3-5年专业需求状况 未来5年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每年2600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施工企业在岗位需求方面,对于土建和安装施工员的需求是最大的,约为每年500人左右,其他岗位需求每年约为300人左右。
4.3 青海省未来3-5年本专业相关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结果显示: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表现为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预算、结算工作;项目管理员岗位能力需求的94%是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招(投)标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3%表现为协调各部门编审标底,起草标书,组织标底分析;对施工员岗位能力需求的88%是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管理,收集施工资料;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的88-95%是熟悉竣工验收资料体系构成,熟悉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内容及其要求,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清点、补充、整理工作;对合同管理员能力要求的93%表现为汇总汇报合同签订、执行情况,熟悉合同条款及基本内容,审查其完整性,信息化管理合同。
5 结论及建议
5.1 对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意见建议 青海省目前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两所(青海大学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有该专业毕业生95人左右(青海大学40人左右,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55人左右),鉴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兼容性,认为该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确定在100人左右较合适。
篇6
(二)在发放“涉农资金一卡通”时,发现部分联社均未按要求从综合业务系统中打印委托关系申请书(以空白纸打印代替),未填写信通卡集体开卡申请书。
(三)各联社涉农资金批量发放后仍有部分营业网点身份证联网核查工作没有完成,如阳原联社东井集信用社所发放的“一卡通”卡片客户已使用,但开卡需要进行的身份证联网核查工作一直没有进行。
(四)个别联社所发放的部分涉农资金明细表没有加盖委托单位公章,没有双方确认签字。发放“涉农资金一卡通”时所有资料没有按顺序装订存档,各联社的大部分营业网点的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网核查结果未专夹保管,仍存放于库房中。
二、信通卡领用、保管、收回、销毁等情况
(一)检查组抽查的各联社的营业网点对卡片的使用、保管都很规范,但各网点对作废的信通卡管理的情况都比较混乱。如作废卡领入时和作废时均没有出(入)库记录,上交联社营业部作废卡时,作废卡登记表上没有相关人员的签字;
(二)个别联社信通卡作废后未及时在综合业务系统中注销作废,导致在检查中存在辖区内上缴待销毁的信通卡作废卡未见实物,帐实不符问题;
(三)作废卡上缴程序不够规范,个别联社作废卡已上交办事处财务科,但未见到办事处财务人员签章的作废卡登记表和作废卡上交登记簿以及其能说明情况的资料;
(四)个别联社由于在操作综合业务时对操作理解有误,出现作废重复现象,致使作废卡余额多,造成帐实不符;
三、信通卡有关的登记簿建立和登记情况
(一)各联社营业网点登记簿建立不够齐全。所查网点作废卡登记表建立比较齐全,其余需手工建立的登记簿大部分未建立。如:个别联社作废卡登记表上接收人网签字、签章不全;个别联社银行卡跨行交易差错,但没有登记银行卡跨行交易差错处理(通知)单和银行卡业务客户投诉登记簿。
(二)个别联社作废卡剪角处理时不合规,剪角没有沿卡片背面左上角磁条下沿且与水平不大于45度角方向进行剪角处理。
(三)各联社营业网点综合业务系统中生成的打印资料均能完整打印,但保管不够规范,有的装订后留档保管,有的联社的营业网点随传票装订。
(四)个别联社银行卡业务风险联系人变更后没有按要求登记《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风险联系人信息变更审批/备案表》上报备案。
四、客户个人开卡质量情况的检查
(一)经对营业网点的抽查,个别网点存在一人多卡的现象,主要是款项种类不同,审核部门把关不严造成的。
(二)个别信用社客户个人开卡申请书个人填写部分填写不全,信用社盖章不全。
(三)个别联社客户申请开卡时,只有客户身份联网核查结果,没有留存客户身份证复印件。
五、相关制度落实及运行情况
(一)个别联社基层网点有关银行卡制度、通知等保管不全,市办下发的四个相关风险提示文件没有转发到基层网点。
(二)通过对各联社营业网点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询问,发现网点主管对信通卡的基本功能和收费标准掌握比较准,但部分功能不熟悉。
(三)各联社均按照市办要求对“信通卡”业务进行了宣传,各营业网点柜台都有宣传彩页,在醒目的地方张贴了公告和宣传品,但个别联社网点没有摆放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标识,只有自己打印的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窗口。
六、整改建议
为防范风险,规范“信通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开展,市办事处要求各联社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整改时限定于4月底,具体整改意见如下:
1、各联社已和当地县财政局就涉农资金签定了协议,联社有关部门督促信用取消与各级财政所签定的协议,以后发放的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信用社录入,由联社营业部批量划拨用户卡内。
2、发放“涉农资金一卡通”时,需要进行的身份证联网核查工作没有完成的,各联社财务部门要4月底前完成。没有填写信通卡集体开卡申请书的营业网点要及时补录,并将信通卡集体开卡申请书、所有的身份证复印件、身份证联网核查打印结果、综合业务系统中打印的成功清单按顺序装订留档。
3、各联社营业 网点个人客户开卡资料填定不全、印章不全的情况要及时补缺,开卡较多的信用社应及时装订专夹保管的资料。对个别手写的开卡申请书要补打,今后禁止有手工书写代替开卡打印内容的现象。
4、对信通卡作废卡应加强管理,各联社对已上交市办事处待销毁的“信通卡”作废卡要及时与办事处财务科沟通,综合业务中必须做作废卡上交处理,做到帐实相符,并补全作废卡登记表。各联社营业网点上交营业部作废卡登记表时,各联社营业部对以后网点上交来的作废卡登记表营业部有关人员应及时签字返回存档。
5、各联社财务科应督促各营业网点建立健全信通卡相关登记簿。
篇7
1 调研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物流业市场空间与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物流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物流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物流行业人才需求更加注重技能性和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物流实践教学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物流实践教学改革,开放物流实训基地,广泛共享物流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现代物流教育的大势所趋。
2 调研数据来源
2013年5月―10月,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对国内外43所高校的物流专业开展调研分析,调查的重点是上述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特色、物流实践教学资源来源、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经验和措施。
3 调研过程及结论
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43所国内外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并选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院校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归纳了国内外院校实践教学开设情况、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及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经验。
3.1 国外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现状
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调研所选的15所国外高校主要是物流业较为发达国家的高校,包括8所美国院校、3所德国院校、2所英国院校和2所荷兰院校,主要调研了上述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的来源和建设措施。
对15所国外高校物流实践教学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外高校的物流专业非常重视物流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并充分共享、实现双赢;实践教学的开设以学校为主体,形式包括企业参观、实验室实验、案例分析、虚拟游戏、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外高校物流专业通常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并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措施。本文选择其中6所典型院校,分析其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情况,见表1。
3.2 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天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调研了28所国内院校,包括北京物资学校、北京工商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西安欧亚学院等院校,它们多数拥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的特色物流专业,调研的重点是上述院校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教学资源来源、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情况、实践课程开设形式等。
对28所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高校的物流专业已开始重视物流实践教学,通过政产学研联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积累实践教学资源。国内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开设形式包括企业参观、实验室仿真训练、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主要由物流专业负责,有建设和共享措施,但是普遍缺少专业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本文选取8所国内典型高校,分析其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的情况,见表2。
3.3 调研结论
综合国内外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情况的调研,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存在四个共性特征:
第一,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之一,高校需要更加重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开设和资源建设情况;
第二,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是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的保障;
第三,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渐趋多样化和灵活化;
第四,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势在必行,校企双赢是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由于国情、教育机制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国内外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存在两项主要差异:
第一,国外高校更加重视建立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制度以保障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管理更多落实在物流专业的专业建设问题上,缺少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
第二,国外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更重方法和手段,强调项目导向和问题导向;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更重形式和特色,强调产学研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创专业特色。
4 我国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措施 我国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借鉴国内外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经验,从管理机构建设、资源平台建设、合作互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完善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4.1 成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组织
科学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是物流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我国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与产学研企业和单位紧密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4.2 开发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为更好实现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可开发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途径对外开放共享。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设计方案见下图。
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
4.3 探索深度校企合作模式
深度的校企合作是物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应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特色专业教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等,共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
5 结 论
专业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国内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积极整合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培育物流专业特色,建立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物流人才,同时有助于推动我国物流学科专业建设的进步,加速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马永刚,刘雅丽,张莉莉.物流人才紧缺与物流人员相对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中外物流,2006(1):37-39.
[2]李颖,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9):273-277.
篇8
一、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简要概述
(一)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针对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来说,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宽进严出的方法,因此,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基本上是在职人员,都是运用周末或者晚上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以往每一届会计专业学生生源进行调查分析能够看出,每一个会计专业班级都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由此能够看出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其会计专业底子较为薄弱,存在学非所用、学习与工作相互矛盾问题。
(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需要建立在国家统一执行的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规划当中,将会计专业课程分成了六个模块,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延展课程模块。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满足学生毕业所得最低学分,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课表的编制过程中都会编制三门课程、四门课程或者是五门课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难易程度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将专业课程以及基础课程两者之间穿行开设。针对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课程内容当中不仅仅包括会计专业方面的简单知识,也包括较难知识,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两者相互整合[1]。另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通常情况下被分布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当中,并且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低,没有将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视实践知识需求充分体现出来,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仿照专科教学计划现象。
(三)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情况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资源被分成为三大种类:第一大种类:是国家开放大学所设置的统一的实践课程,这类实践课程具备统一的考试平台以及网上学习资料。这个类型实践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国家开放大学责任教师统一进行实践教学任务的布置,建立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展开验收,如果学生及格,那么就会给予学生及格分数或者是及格以上的分数。第二大种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设计的实践课程,这类实践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是由省级开放大学责任教师负责统一的实践教学以及考核,例如:《会计操作实务》,由省级开放大学责任教师带头,组织五人形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队伍,通过集体的方式进行备课,建立在统一授课标准的基础上,将会计专业学生集中展开模拟实践,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就完成可以这门课程的考核。第三大种类:是省级开放大学自主设计的实践课程,通常情况下基层分校都会建立在课程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创设会计模拟实验室,然后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当中完成实践课程。例如:《会计管理模拟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基层分校自己创设建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当中所完成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通常情况下都是开放大学会计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实践课程,学生这类课程的考核结果能够代替毕业论文或者是社会实践。
二、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建立在实践教学模式的角度上进行整合分析,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包括: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游戏闯关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如下:其一,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初级阶段运用过程中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以及认可,但是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背景下,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经过熟练运用之后教师发现,所运用到的案例并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导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出现滞后性,逐渐使学生出现偷懒的学习问题,以此导致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会逐渐出现教学疲劳,不具备教学创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二,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2]。一般情况下所有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到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能够有效节约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到在短时期之内,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体验以及学习到相关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掌握以及运用的工作技能。但是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缺点,具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过于集中,如果学生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那么在运用岗位角色全景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不能够实现在短时期之内完成学习任务。其三,游戏闯关式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以及教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一个考试任务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考试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够自主进行考试顺序的调整,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
三、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据全部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进而导致不能够将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针对开放大学而言,是将在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针对于学历教育方面来说,理论知识不深,同时也缺乏实践知识,这种情况下则会逐渐导致开放大学对于学生失去吸引力。其二,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并不具备一个固定的教学队伍给予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及时并且有效的教学支持,同时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有待创新优化的问题。其三,不具备大教学统筹观念[3]。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而言,并没有将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实现有机整合,简单来说,学生不能够在理论教学当中适当接触或者是获得实践知识,这种情况下不仅仅导致学生具备较大的学习压力,还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深化以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其四,在认识层面上,对于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认知偏差。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科型的教学方式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需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强调培养此方面的现代人才,但在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之中,却片面地认为会计实践教学即指实施较多的操作,将实物操作当作重要的讲述、以及考核内容,或是单一将其当作让学生投身至企业之中,对于会计业务的开展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而未能够注重于理论以及实践二者之间的彼此渗透,所以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用水平。
四、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对策
其一,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在国家开放大学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两者应当占据全部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分析,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针对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进行修改[4]。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根据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针对课程考核标准进行设置,这种情况下使得实践课程的比重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被有效增加,进而做到促使学生学有所用。其二,开放大学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做到不断丰富自身会计专业实践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网络以及书籍等等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校也应重视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途径,这种情况下能够为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奠定良好教学基础,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得以保障。其三,教师在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更为重视知识的易理解性、简便性、快捷性以及实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以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其四,提起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在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之中,财务管理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为重要的学问之一。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之中的一项关键构成部分,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对于财务管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不论要求如何改变,均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具备超高的决策水平。所以说,在开展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时,务必要提起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利用于案例教学的模式,在时间安排方面上与理论教学之间进行良好的对接,也能够直接单独的安排时间,主要涵盖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的案例分析。总而言之,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在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实现实践会计理论知识,以此形成会计应用能力,促使学生会计综合能力获得更好发展,因此,针对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促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雪姣.论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J].考试与评价,2019(10):128.
[2]何永利.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5(14):100-101,107.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篇10
各专业根据专业培训的特点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训电子信息专业制定具有电子信息专业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有效落实工学交替。探索实行“分段轮换、交替穿插、半工半读”的柔性顶岗实习方式,即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企业顶岗实习和校内理论教学轮换进行,达到“企业用人不间断,学校教育不中断,实习教学不冲突”的效果;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则抓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利用全真的校内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第六学期就业为目标的毕业实践打好基础;通信、网络专业则在第五学期就开始专业对口企业入校招聘,面试通过的学生可以提前到企业顶岗,教师将布置与该学生实习岗位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工业网络专业则实行“2+1”模式,即从大三的暑假开始学生即通过面试到合作企业开展过程性教学实践活动。
形成系就业工作领导办公室、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生活辅导员四级监控体系,实现对学生外出顶岗实习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了监管流程图和外出实践申请办理流理图)。系就业工作领导办公室由系党政联席会议确定成立每年的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系领导、系办主任、当届辅导员、各教研室主任组成。下设办公室,由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设专职就业秘书一名。制定《毕业实践任务书》、《毕业生第六学期学生管理细则》、《毕业实践安全责任书》等管理文件,管理、指导、规范外出实习、实践的流程。同时还负责对各教研室所提出候选实践指导老师人选认真审核确定名单,同时对毕业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负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与相关企业、毕业生进行沟通和回访。校外实践指导老师邀请企业人员担任,一般为学生实践单位的直接主管领导。校内实践指导老师和生活辅导员定期与校外实践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指导情况。学生实践时间达到教学要求,则由校外实践指导老师提供毕业实践鉴定表。校内实践指导老师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实践前动员工作;清楚了解每一名学生基本情况,做到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每周与指导学生联系一次,掌握学生实践情况;招聘信息,做好推荐面试工作;每周日上报《毕业生监控表》;同时向系部就业干事口头汇报毕业实践情况;把工作情况详细登记到《毕业实践指导教师工作本》上,由系部就业干事不定期检查。校内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跟踪要坚持至学生毕业后半年。为确保管理到位,每位指导老师所带学生原则上不超过20人,一般为10至15人左右。还出台《毕业实践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对校内实践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生活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由班主任、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及时向实践学生招聘信息,做好推荐面试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家校联系等工作。经常与校内实践指导老师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重点把握还没有落实实践单位或者就业的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配合学院完成毕业生管理的其他事务如学费、学生综合测评、档案、补考通知、毕业生资格审查等工作。参加系部组织的单位实地回访工作。学生学生外出之前,必须办理外出实践申请手续,即家长、学生要与系部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并填写好《学生毕业实践申请表》(包含签章有效的企业接收说明、单位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工作岗位描述、学生个人联系电话、家长、校内指导老师、辅导员、系领导签字栏)。未办理好毕业实践申请手续的学生,不得外出,否则按旷课处理。实践期间,学生每周主动与校内实践指导老师汇报实践的情况,主动获得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学生实践申请手续的办理情况、每周与老师的沟通情况、毕业实践总结报告书、单位的对其工作表现的评价等共同作为学生毕业实践课程的成绩。
热的“这一头”自然是学校。而冷的“另一头”有两个,一是企业,即专业对口、质量高的合作企业非常难找,一些企业对于配合学校实习、实践阶段的管理不是非常上心,往往安排技术含量不高、专业不对口的岗位给学生,达不到实践的教学目的。就业弱势学生找专业对口的毕业实践单位非常困难。二是学生,部分学生思想波动比较大,缺乏吃苦的精神,在择业方面还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思想。同时还存在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的矛盾问题。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就业率的具体考核要求,但是毕业实践针对在校学生,对于能够批量安排的企业而言,最终并不需要全部的学生。如果学生实践工作结束后被淘汰掉,难免会影响到就业率,给系部推荐就业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全院各系统一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的管理规范和审批制度非常必要,学院对系部的指导和监督更需要充分体现。
作者:区倩如 孙凯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试卷内容以模块的形式体现,重点分为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其中专业实务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操作的熟练情况、护理伦理、相关疾病的病理分析及辅助检查等一些基础性医学知识;而专业实践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掌握和了解情况,具体包含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情况、治疗原则、护理干预促使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2 方法
根据所选取2011年―2015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进行归类整理,按照试题学科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将其分成不同护理模块,对试题归纳并总结了解到所有考试试题中包含基础护理部分、内科护理部分、儿科护理部分、妇产科护理部分等,这些内容具体考察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实务;另一类是实践能力,通过归纳并分析近4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及试题的发展趋势,深入探究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护士在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中的通过率[2]。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
该次研究中,对所有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计数资料使用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 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分析近4年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试题内容并将其围绕专业实务题和实践能力题两大类试题展开讨论,最终结果显示:基础护理部分有35道专业实务题,内科护理部分有30道专业实务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6道专业实务题,儿科护理部分有8道专业实务题,外科护理部分有25道专业实务题,其他学科有31道专业实务题;基础护理部分有2道实践能力题,内科护理部分有45道实践能力题,妇产科护理部分有9道实践能力题,儿科护理部分有12道实践能力题,外科护理部分有30道实践能力题,其他学科有37道专业实务题,试题之间的比例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
3 讨论
篇12
1专业认知实践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商务英语专业选派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商讨校企合作项目,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位专职指导老师。在确定了合作企业和具体项目后,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专业认知实践的作用和相关要求;同时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就公司运作,项目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等进行介绍。
2专业认知实践的基础工作针对企业提供的三个真实工作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分组。企业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技巧、调查范围和有效调查表的要求。这些工作确保了专业认知实践的顺利实施。
3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小组内具体分工,共同去完成项目任务,每天返校后就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对项目任务完成困难比较大的小组,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外出进行调查,帮助完成任务。
篇13
1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
1.1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拓宽办学思路,加强土建类专业教学建设,以推动土建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准确定位市场,未能制定明确的土建类教学目标,从而造成教学与现实情况相背离的情况。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实践基地,不能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训练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材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从而给土建类专业教学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够深入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不够深入,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较差。近年来,随着土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建类专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材、教学课件等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
1.3缺乏必要的专家教学
专家参与教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重视专家参与教学的作用,增强专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专家参与教学的重要作用,仅仅依靠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土建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职土建类教学改革的创新教育实践措施
2.1合理选择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内容
在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可以提高土建类教学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采用职业分析法,调查研究土建类专业的课程内容,不断深入到市场之中,分析土建类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实践创新等情况,切实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以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2.2明确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土建类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3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最佳化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结合土建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2.4积极开发新的土建类课程体系
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目的是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学生个人与高职院校的共同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考察和探索企业的发展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科学设计土建类专业课程,建立完整的土建类课程体系,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2.5不断优化土建类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划分和调整专业教学模块,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土建类专业教学,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有效整合课程,合理调整各个结构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比例,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6根据教学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土建行业需要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土建行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实现学生的就业[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适当讲解土建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土建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情况,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积极实行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碧贞,吴建霞.创新教育在高职土建类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