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钢琴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古典音乐钢琴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古典音乐钢琴教学

篇1

在从教的二十余年中,笔者接触过的既有刚刚选择学习钢琴的4~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已经结束启蒙课程转入正规学习的小琴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直白的对单一作品或作曲家的背景进行解读或是试图通过乐曲曲式、强弱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要呈现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演奏,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及情感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的方向,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国内的琴童从小接受的便是传统的中式教育,而钢琴这种传自于欧洲的乐器,其演奏的精髓是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完美阐释。欧洲古典音乐作为欧洲文化的结晶,其本身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既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缩影;而作为学龄前的小琴童,是不具备把握这种情感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最初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们可以本能地、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听到作品时产生的情感。

许多从事少儿启蒙钢琴教学的同事都喜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小学员学习演奏,拟声词和意境营造是老师们常用的两种方法;这种以语言形式诱导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初期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但却仍有一些弊端。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成人思维下的情感认知而并非自身对接触音乐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音乐作品的孩子也会对作品本身产生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回答便是“好听”或是“不好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并非是让孩子真正懂得作品所表达意境或是主题,只需要让他们学会在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笔者曾与同事分享过自己赴欧洲比赛时在国外一家少儿钢琴培训中心的所见,偌大的教室中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老师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用色彩在地上涂鸦,孩子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更直接的传达感受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正是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中树立并不断得到提升的;而涂鸦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学员们已经在这种看似玩闹的过程中学会与音乐作品同步展示情感。

第二,学会欣赏、注重量的积累。在经历了最初的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官能欣赏过程后,我们需要的便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情感欣赏。情感欣赏是古典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是情感欣赏的前提;在学员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们便已经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对作品呈现出的调式、曲式、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加以系统分析,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到每一种演奏形式。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欧洲音乐史的贯穿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怀疑小学员能否真正了解历史,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了解,而并非感同身受。任何情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像讲故事般将欧洲音乐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这些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同沉淀,最终形成他们对欧洲音乐文化独有的认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钢琴中情感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样需要量的积累。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与自己当下技术难度不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欣赏,并非要求他们掌握。就像我们从小给孩子们讲睡前童话一般,所有的童话故事又与孩子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所以不要让“听不懂”成为他们欣赏古典音乐的绊脚石,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对音乐本身是否会产生情感而并非情感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对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地演奏者,并非预先编排好程序的机器人。

篇2

二、选择精美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

虽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久了听觉会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视频进行教学,如在介绍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先播放了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视频,变幻的灯光、演奏家忧郁的眼神、帅气的表情顿时吸引了学生,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完这首作品后,我及时地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学生的解释五花八门:有的说“像是在庆祝一场胜利”,有的说“曲子的情绪比较嗨”,还有的说“这是一首现代风格的作品,抒发的是年轻人苦闷复杂的心情”……我都一一给予分析、解释,学生非常好奇,急于想知道作品的相关信息,当他们“想要学”的时候,教学将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利用明星效应引起学生的共鸣

现在的高中生都非常喜欢明星,只要是他们崇拜的明星的作品照单全收。在欣赏浪漫乐派作品时,我先播放周杰伦的MV《琴伤》,班上气氛顿时非常活跃。在这首歌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主题旋律成了主线,学生立刻被那一缕淡淡的安然与怅然纠合的味道所吸引,乐曲始终徜徉在似有也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而当间奏出现的时候全班哗然,因为间奏恰恰是前面课上介绍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接下来再让学生欣赏钢琴曲《六月―船歌》,这样,学生能够对浪漫派的音乐特点产生自发的兴趣。

四、借助影视情节可以引起更多关注

影视艺术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艺术形式,有些剧目中在古典音乐的引用方面与剧情、主人公的表演、画面的处理等也非常巧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这个特点,在进行古典音乐教学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同一首作品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在介绍浪漫派作曲家――钢琴诗人肖邦时,我尝试了不同的导入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周杰伦导演并主演的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片段,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演奏技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轰动,“斗”字同时也解释了浪漫派的风格特点之一:炫技性;播放韩国影片《爱的阶梯》结尾男主角在海边弹奏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播放《一曲难忘》中肖邦刚到巴黎时演奏的《波兰舞曲》;同样是浪漫派作品的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则可以选择韩国电影《雏菊》中的片段,即杀手的角色配乐,《船歌》的旋律准确地刻画出杀手的性格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它放纵着听者的神思自由地游移于琴声勾勒的无限空间,唤起了他心底深藏已久的的莫名默契,触动了被岁月逐渐风蚀的那根心弦。此处也很好地解释了浪漫乐派的另一风格特点: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在学习古典乐派时,奠基人海顿的《小步舞曲》可以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切入,这也是在我国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剧中有很多段落的配乐都来自海顿的《小步舞曲》和贝多芬的 《致爱丽丝》;学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欣赏方式。另外,名人传记的电影也是课堂上经常涉及的内容,《钢琴家》《闪亮的风采》《她比烟花寂寞》《贝多芬住在楼上》等都大量地使用名曲,只要选择和运用恰当都将成为课堂的亮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篇3

我个人认为肖邦的音乐能温暖我们的心灵。肖邦让人联想到最多的就是诗情画意,他也是最擅长用最细腻的手法表达情感的一位作曲家。肖邦作品的旋律性完全掌控在他的作品里面。他的音乐非常洒脱、优美、柔情,但最具魅力的一点是他把爱渗透到了艺术里面。无论你是否了解古典音乐,你都会被他的作品感动。我觉得肖邦具有浓郁的东方情怀,东欧的心,西方的肢体。肖邦不仅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激情四射的一面。此外,虽然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都对钢琴的性能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洞察力,但肖邦是唯一一个不写交响曲就可以跻身大作曲家行列的人。他为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在五岁时就演奏了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当您在五岁和三十岁演奏《小狗圆舞曲》时,在心态上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但我想知道,在纯技巧方面是否也有差异?

五岁时在技巧上还会比较吃力,十岁时完全能够掌握,但现在经过这么多年我在技巧的表达方式上会呈现更多元的形态。因为把肖邦的作品演奏得很动听并不难,但在动听背后是否能动人,情感的丰富就需要去锤炼。比如小时候弹肖邦时你只能体会到他旋律的优美,现在则会感觉到旋律背后所潜藏的酸甜苦辣的情感。

您第一次接触肖邦练习曲是在什么时候?

我十三岁的时候在一次音乐会中演奏了肖邦全套的钢琴练习曲。我练习的第一首肖邦练习曲是《黑键练习曲》,这首练习曲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练习最多的一首,因为演奏钢琴的黑键时你的手必须立起来弹,如果手立不好就很容易弹错音,有点类似踩高跷的感觉。我觉得小时候练习《黑键练习曲》非常有用,非常锻炼手型。我很期待日后有机会录制这首作品。

在学琴生涯和演奏生涯中肖邦练习曲分别对您有何不同的影响?

小的时候,练习肖邦练习曲是一种技巧的基础训练以及音乐感觉的培养。从技巧层面讲,在掌握肖邦练习曲之后确实会让你的技巧非常扎实。他的二十四首练习曲每一首都有不一样的技术练习:Op.10的第一首练琶音,第二首练右手的四五指,第三首练抒情性与连音的技巧,第四首练敏捷性,第五首是技术性练习,第六首练左手轻音控制力,第七首练三度和六度之间的跨越,第八首练轻巧度,第九首练乐句的力度增长,第十首练向下的连音技巧,第十一首练琶音,第十二首“革命”练左手;Op.25的第一首练平衡度,第二首练优美的三连音以及六连音对三连音的技巧,第三首练断句在音乐间走动的线条,第四首练左手跳跃和往上用力的断音,第五首练幽默感,第六首练双音,第七首练左手歌唱右手伴奏,第八首练六度双音,第九首练连音加断奏以及右手对键盘低音密度的掌握,轻音里跳音的控制,第十首练八度,这首曲子特意增加了一段抒情元素,为了能让手休息一下,为接下来强度比较大的第十一和十二首冲刺阶段进行准备。由此可见肖邦的练习曲针对技巧练习安排得非常巧妙。肖邦的练习曲让我在学生时代积累下扎实的演奏技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通过学习肖邦的其他作品以及学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音乐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我对肖邦的理解。我认为如果一位钢琴家没有风格多样的曲目积累,仅仅是“就事论事儿”的演奏,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通常情况下,练习曲这种体裁相对都比较枯燥,而肖邦的练习曲却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这点您如何评价?

全世界有这样几位作曲家的练习曲都很经典,他们为演奏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练习——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其中肖邦的练习曲凭借其优美的旋律性无疑是最广为人知、影响力最大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旋律歌唱性的作曲家,他的所有作品都非常具有歌唱性。但是我认为Op.25里面的第十一首更偏重于技术性,还有《大海》、以及Op.10中的第一首,这三首是肖邦练习曲中纯粹技术训练的典范,其他练习曲都不是纯粹型练习曲。

也就是说肖邦在创作练习曲时可能并没有完全把纯技巧放在第一位?

我猜测他在创作第一首练习曲时可能是抱着纯粹练习技巧的目的,后来逐渐增加了练习曲的歌唱性。

肖邦的练习曲曾多次被改编为跨界音乐,包括卡雷拉斯在内的很多艺术家都重新演释过不同版本的诠释,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尝试?

我们这次在这张唱片的附赠曲目中就将练习曲《离别》改编为声乐版本。我觉得非常动听,让大家有了不同的音乐感觉。这种跨界的改编手法非常奇妙,我并不排斥。

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钢琴作品占到99%,您是否认为比起其他的作曲家来,肖邦的创作才华相对“狭窄”?

毫无疑问,肖邦是一个键盘天才。他的音乐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钢琴作品。钢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最难的就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去表达弓弦乐器所擅长的抒情性,大部分作曲家并不能真正攻克这道难题,但肖邦具备这种超强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因为肖邦作品创作体裁的相对“狭窄”才大大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他的钢琴音乐是任何一位钢琴演奏家的必需品。

对正在学习肖邦练习曲的琴童们,您有哪些建议?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对比地去练习这套曲目,比如先练一首快的,再练一首慢的,这可以称为一种对比性练法。另外,一定要彻底掌握车尔尼练习曲以后再去学习肖邦练习曲,不要急于求成。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慢练,先单手练,再一起练。不要盲目地练习,要先彻底攻克每首作品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先掌握技术,再逐步加深其中艺术性的元素,最不容易的就是把练习曲演奏“清楚”。

您作为一个天才型的钢琴家,在学习掌握钢琴技巧时,更多依赖的是理性还是感性?

每位钢琴家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我自己认为理性与感性要在不同时刻都发挥作用。理性的控制肯定是利大于弊,因为你要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小的时候在学习重跳音时感觉比较难掌握,这项技巧的学习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比较轻的速度对我来讲容易一些。和弦和音阶必须练,有些人弹八度本身就好,这得益于他们先天的良好机能,但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是可以通过刻苦训练掌握的。还有的演奏家遇到越难的作品越亢奋,会轻易攻克技术难点,有的则无法逾越,这与他们各自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但我觉得总体来讲纯技巧都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去掌握。

在选择唱片曲目时,您个人的意见能占到多大比重?

以这张唱片为例,所有的曲目都是由我来选择的,虽然也会和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会议沟通,但是我对自己的唱片录音曲目选择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除了传统曲目以外,你会去选择一些相对现代派的钢琴作品吗?

一定会。我对近现代的作品非常感兴趣,目前也正在筹备一些相关的作品录音,因为保密原因我暂时不方便透露具体是哪位作曲家。我觉得开拓曲目是每一位钢琴演奏家的义务,钢琴家不能只录制一些在商业方面有销量保证的作品,还要引导乐迷去欣赏那些很有艺术价值但未必得到足够重视的音乐。

您是否愿意接受当代作曲家题献的钢琴作品?

我非常愿意。但是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我必须和这个作曲家有一定的缘分,他们的艺术价值观和我自己能够产生共鸣。这种合作属于可遇不可求,比如肖斯塔科维奇与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之间的合作。例行公事的作品题献与合作毫无价值。我一直在等待合适的作品。

您现在已经是国际古典音乐界一个ICON(偶像)式的人物,我们都生活在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这让您在推广古典音乐时会有哪些新想法?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应该介绍更多的古典音乐会以及作品欣赏。利用互联网来给更多没有机会了解古典音乐的人去上一些普及古典音乐的课。很多想学习了解古典音乐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去得到他们想了解的信息,我们也会通过这种便捷的科技手段让古典音乐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

这几天在北京的各项活动期间,我看到您会抓紧一切时间去研究作品总谱。作为一位掌握了大量曲目的钢琴家,同时又需要出量的社会活动,您通常需要多长时间去准备曲目?

我会有所侧重地去选择性练习。演出场次多的曲目可能相对就少练一些,把更多时间放在新准备的曲目中。我一般苦练的曲目并不完全是我正在演出的曲目,如果你的精力都被熟悉的曲目占用,将会非常危险。你今天新积累的曲目是为了日后的舞台演出,今天的艺术积累实际上是依靠昨天的刻苦付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作为施坦威钢琴的专属钢琴家,您与顶级钢琴调音师一定有过很多的共事。您是提出要求期待他们来实现,还是也会考虑调音师的意见?

通常调音师主要是听演奏家的意见,因为他们事先都会和演奏家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一般都不会太费劲,因为音乐会选用的钢琴都是顶级钢琴,而且他们都具备很高超的调音技巧。但是要想让每台钢琴都达到统一的要求,也并不轻松,因为每台钢琴的保养环境并不统一。如果作为演奏琴,必须每周都要进行专业调音,使它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日常维护非常重要。

您曾经说过中国虽然拥有数千万的琴童,但是优秀的钢琴老师非常稀缺。您觉得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钢琴老师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是中国学习钢琴的琴童基数与优秀教师的数量严重失衡。中国钢琴老师的总体差距主要是对作品的风格掌握相对单一化、技术方法有问题、对音乐作品的意境味道存在着一些地域性的理解限制、教师整体的知识层面相对偏窄等等。这些整体性的问题纠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一项较大的差距在于很多国外的钢琴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拥有丰富舞台演出经验的钢琴演奏家,这点至关重要。钢琴教学是一门要求施教者必须拥有实战经验的艺术学科,只有教学者本人具备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才能对教学曲目产生深刻的理解,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是缺乏灵性的。

我想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国外教京剧,他的教学水平可能永远达不到国内本土京剧老师的教学水平;同理,您认为中国的钢琴老师通过努力是否可以达到国外的钢琴教学水平?

我觉得随着对外教学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加,再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肯定会逐渐缩小上述差距、最终达到具有国际级的教学水准。但我必须强调一点:钢琴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不等同于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一位钢琴家的成功,需要太多综合因素的累积。

您的“郎朗音乐世界”会引入哪些国际优质钢琴教学资源?

篇4

力,还可以提高其思维和记忆,有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状态的提升。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主要有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种,但这两种音乐从不同时期发展而来,具有时代特征的差别,但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共性。所以,如何实现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音乐跟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对大学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未来音乐事业的发展。

一、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特征

李岚清在《李岚清音乐笔谈》中提到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启发创意,有利于自我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喜欢和热爱音乐,可以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主要是指规模宏大、影响深厚、结构复杂,具有持久性效应的音乐,而现代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主要是指广为流传、通俗易懂、活泼的音乐,两者表面看似存在很大

区别,但其本质上存在一定的通性,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矛盾和

冲突。

现代音乐创造中,可以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很多古典音乐家将古典的音乐转变成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采用流行音乐的元素来诠释和演绎古典的钢琴曲,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应情动人”的方式来表达。所以,现代大学音乐中,如果将现代流行音乐跟古典音乐相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音乐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实现这两者的结合,不仅会使古典音乐更“平易近人”,同时也会让流行音乐的档次更高,意义更深远。

二、如何实现古典音乐跟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需要满足的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素质教育融入现代大学音乐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好大学音乐课程教育的目标、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关系等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环境,构建符合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其次,针对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情趣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来构建符合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最后,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实现课堂跟课外实践教学。

现代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古典音乐的欣赏面比较狭窄;缺乏对古典音乐作品的认识和了解,感觉古典音乐较为古板。所以要想实现古典跟流行的有机结合就需要在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热爱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同时要将古典的元素和内容等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

1.消除学生内心深处对古典音乐的漠视和恐惧

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听见一些门铃、洒水车、手机铃声等,但都不晓得这些音乐出自何处,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那些熟悉的乐曲进行录音,在录音中设置古典音乐,认真地分析古典音乐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按门铃时,我们设置一首乐曲《致爱丽丝》,这是贝多芬的钢琴曲。而当洒水车出现时,设置一首《婚礼交响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音乐学习富有情趣等。只有消除学生心中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偏差,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2.积极地探索古典跟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元素

古典音乐中可以添加一些流行性的元素,很多古典音乐已经开始慢慢地现代化了。在古典名曲《命运》中表现了浓厚的感情,贝多芬的作品让学生感悟到真正的价值所在。但欣赏了理查德改编的《命运》后,才发现《命运》也具有时代特征,于是恍然大悟。所以,要想将古典音乐在大学中普及和推广,需要激发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例如,可以采用精美的电子小提琴古曲和女子十二乐坊的经典名曲,利用现代化的演绎节奏,提高学生的兴趣。

3.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生动形象的古典音乐特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但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只有优化教学模式,将古典融入现代音乐教学中,才会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

2,能够用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了解古典乐曲的形式美,了解莫扎特。

3,听辩并记忆《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及《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主、副部主题的四句旋律。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重点

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唱一唱吧!(播放S.H.E的《不想长大》,带领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歌唱)

教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来今天同学们很开心。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不想长大》。

教师:对了,正是《不想长大》。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是吧?我也经常听,但平时我还听一些古典音乐,推荐一首给大家,听听看?

二、层层深入、触摸古典

(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片段)

教师: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首曲子和刚才那首歌曲差不多的。

教师:哦,大家听出这两段音乐里有着相同的旋律,耳朵蛮灵的。《不想长大》正是采用了刚才我们听的这首交响曲的一段主题旋律,那你们知道这首交响曲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莫扎特。

教师:对,就是莫扎特。知道这是他的哪部作品吗?

学生:……

教师:不知道?告诉大家,这就是他创作的《第四十交响曲》。昨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莫扎特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学生: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教师:是的,他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学生:莫扎特是一位音乐神童。

教师:不错,他三岁就显露音乐才华,四岁就公开演奏古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

学生:他的作品很多,作品形式多样。

教师:他的作品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舞曲、安魂曲、进行曲、室内乐等等,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

教师:同学们准备真充分,在对莫扎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听听如此经典的旋律主要是由哪些乐器来演奏的?

(再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

学生: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风琴……

教师:有钢琴、风琴吗?

(第三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

学生:没有。

教师:那主要是哪类乐器呢?

学生:弦乐器。

教师:真厉害!我明白你们听出来这是管弦乐队演奏的。那管弦乐队里还有哪些乐器呢?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第四次播放《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片段)

教师:你们还注意到了哪些乐器?

学生:圆号、单簧管。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好的音乐就像好的文章一样,结构非常清晰。我把这段音乐用符号记录下来了,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随着音乐板书图形谱)

教师:看清楚了吧!伸出你的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画一画吧!

(播放课件,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

教师:非常棒,我看见有些同学特别投入。大家比较一下,刚才这段旋律在歌曲中的表现力和在管弦乐中的表现力哪个更丰富?

学生:管弦乐。

教师:既然管弦乐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接下来我将向大家隆重推荐莫扎特另一首同样经典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中的一部分。

三、玩味音乐、感受经典

(一)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呈示部

1,主部主题

教师:大家对这段音乐熟悉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学生:熟悉,第一句。

教师:这句旋律带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激昂、有力、震撼……

教师:我们一起用“bang”的发音把这段旋律的激昂唱出来。(跟音乐哼唱)

教师:再跟钢琴唱一唱!(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唱准四度大跳)

教师:你们的声音听起来好像不那么激昂?(学生再唱)

教师:声音不要太响,可以集中一点。(学生唱得好些了)

教师:精神饱满一点,能不能把力度表现得更强一些?(教师挥拳示范)

教师:看我,是不是更有力了?来,再试试。(学生模仿,边挥拳边唱)

教师:很棒,请同学们注意,接下来旋律要发生变化了,听!

(教师变化节奏弹奏旋律,请学生比较)

教师:怎么样?还那么强有力吗?

学生:不那么有力了。

教师:什么原因呢?再对比一下。(教师再次弹奏)

教师:是旋律的高低变化了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是什么变化了?(教师用动作示范节奏)

学生:节奏变化了。

教师:对呀,节奏变了,音的长短也发生了变化。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感觉就完全两样了,可见音乐是多么的神奇啊!

教师:那大家觉得这句旋律是由男生演唱还是女生演唱更能表现出他的情绪和特点?

学生:男生。

教师:男生站起来试试,注意挥出你的拳头!

教师:不错,我们再来清唱一遍,请女同学也挥拳表现一下。(男生清唱,女生动作表现)

教师:如此雄壮、华丽的开场白之后,莫扎特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播放主部主题第二句旋律)

教师:怎么样了?

学生:柔美,悠扬……

教师:伸出你的手跟我一起把这段音乐的柔和表现一下。(师生随音乐做动作)

教师:不仅是手,还有整个身体都要参与进来。真棒!开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宽,很长,很舒展,很连贯。(教师带领学生用“啦”演唱)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句旋律)中间变得怎么样了?仔细听。

学生:轻盈、活泼、跳跃……

教师:大家能从谱子上找一找是哪个小音符让旋律变得轻盈了吗?

(请一位同学上前用鼠标指出乐谱中的倚音)

教师:是这个音吗?真不错,这个小音符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

教师:不知道没关系,告诉大家这是前倚音,正是它让音乐变得轻盈了。我们来唱一唱。(学生跟钢琴唱)

教师:再轻盈一点。听,我又要变了。

教师:怎么样?我把这个短短的倚音变长了。一起来唱唱。(学生跟琴唱)

教师:一会儿你们将听到很多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的长倚音。

教师: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这句旋律的整体形象,请大家特别关注一下结尾部分,非常精致!(再次聆听第二句旋律)

教师:这句旋律比较长,我们来接龙吧!我先唱两头旋律,你们唱中间部分。(师生合作演唱)

教师:很好,我们交换一下吧!(师生互换演唱)

教师:配合很默契,女同学把这一句连起来试试吧。把声音唱到这儿来(教师手指眉心)。

(接下来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进行演唱接龙,男生跟琴唱第一句,女生接唱第二句。)

教师:男生声音要集中,不要太响,女生声音位置再高一点,再唱一遍。

教师:唱得不错,增加一点难度噢,两个声部同时进来,试试看?(学生再唱)

教师:大家很投入,但如果唱的时候能听见对方的声音会更好,再试一次吧!

(男女生二部合唱)

2,副部主题

教师:你们的声音太美了,我们接着往下听?(听副部主题第一段,同时,教师用动作表现)

教师:18世纪的绅士和淑女风度是怎么样表现的?

学生:……

教师:再看一遍,风度是怎样的?(教师用动作表现)

教师:在座的各位绅士,请起立。非常典雅的拿下你的帽子,背挺直,下巴抬起来。(请学生用动作表现)

教师:这边的淑女们,拎好你们的裙子,大方点,应该是很高贵的样子。(请学生用动作表现)

教师:我们连起来试试。绅士们向左转,淑女们向右转。面对面,准备好,舞会马上就要开始啦!(请学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教师:从容一点,再来一次。(学生再次用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大家想想,这么隆重的邀请之后,接下来绅士和淑女会沉浸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呢?(播放第四句旋律)

教师:我看见很多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这句旋律中还时不时地有几个小小的跳动,你感觉到了吗?请你用拍手告诉大家。(学生听音乐,在颤音处轻轻跟着节奏拍手)

教师:轻轻地,把你的开心拍给大家。除拍手外,还可以拍哪里表现呢?

(学生拍脸、拍肩……)

教师:非常棒,刚才我们听的就是《G大调弦乐小夜曲》中最主要的四句旋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请同学们拿出手指来记一记。

(播放第一句,有节奏、情绪的示范,然后按顺序播放其他三句)

教师:记住了吗?那我要打乱顺序了,闭上眼睛,用手指告诉我。

(教师打乱顺序播放四句旋律,请学生听辨并用手指反馈)

教师:大家真棒!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请继续用手指告诉我你听到的是哪一句?如果这句重复了,就举起另外一只手告诉我;如果听到的不是这四句旋律,请握紧拳头。

(学生完整聆听,用手指反馈)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大家有没有发现,古典音乐的结构是比较严谨的,很多乐句都很对称。(哼唱举例)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旋律上的美,还有形式上的美!

(板书:形式美)

(二)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展开部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听这首乐曲的另外一段,继续用手指来和我交流吧!

教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一致的,你们听出来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对吧?那它们是一成不变的吗?

学生:变化的。

教师: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旋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教师:对了,它们是在不同的调性上发展变化。也许很多同学不理解调性是什么。没关系,随着我们学习的慢慢深入,以后你们会渐渐明白的。

(三)完整欣赏

教师:大家刚才能把这些细微的变化听出来,我很感动。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家们的精彩演绎中尽情地享受音乐之美吧!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听的时候一定要放松,投入。

(播放视频)

四、拓展总结、提升立意

教师:有人说,古典音乐是天才的音乐,莫扎特就是一位音乐史上的天才。200多年来,莫扎特和他的音乐一直都是乐坛的神话,他像一颗奇迹般稍纵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他用一个天才艰苦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留给我们无尽的音乐宝藏。他的音乐家喻户晓,深深拨动着亿万人的心弦。下面我们来浏览一下莫扎特其他的一些经典之作。

(播放莫扎特其他作品片段的视频)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莫扎特和他的音乐有了些什么认识,能谈谈吗?

学生:古典音乐很好听,莫扎特的音乐很典雅,莫扎特很伟大!

教师:大家觉得当代流行歌曲作品和古典音乐作品,哪个会流传得更久?

学生:古典音乐作品!

篇6

目前在我国师范类高校,钢琴和声乐已经普遍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育和钢琴教育在师范类高校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并非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考生学的都是钢琴专业或声乐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自小学习的是小提琴、长笛、萨克斯、小号等乐器,钢琴和声乐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自己从小学来的专业要更加努力的深造。主修声乐和钢琴的同学也要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学习一门器乐来补充自己的音乐特长。

室内乐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是一门合作的艺术,最早的室内乐是家庭式的小型音乐会,后来我们把小型器乐重奏和小型器乐合奏统称为室内乐。在高校开展室内乐演奏不仅仅是在教室学习和练习,更要把学习的成果拿出来以音乐沙龙,小型音乐会的形式面向校园广大师生。这样既提高了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又让其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感受了高雅音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大型交响乐团和大型音乐体裁的音乐作品相比,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走进大众的最好形式。这样一个好的演奏形式,不需要豪华的灯光、专业的音响、专业的舞台,一间小型房间或教室就可以作为室内乐的演奏厅。但是由于中国音乐教育在室内乐方面的缺失,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习者对室内乐音乐的不够重视,人们对室内乐缺乏了解,普遍认为只有登上大舞台的音乐才是音乐。殊不知室内乐的技术含量极高,音乐又非常亲民,可以近距离聆听完全原汁原味的音乐。

二、如何在师范类高校开展室内乐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一类大学开展了室内乐课程,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等,从这些学校开设的经验来看首先将室内乐纳入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之中,有的院校引进了国外优秀的音乐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教师室内乐团,作为室内乐教学的主体和表率,再加入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师生室内乐团,这样由老师带学生,慢慢再由老生带新生,把室内乐学习带动起来。

很多人提到古典音乐,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懂。记得有一次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我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朋友是音乐外行,几度推脱说没听说过普契尼,也没听过歌剧,只看过演唱会,笔者就耐心劝解道:“有很多美食你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怎么做,但不代表你不能去品尝美食,享受美食”。音乐也是这样,古典音乐虽然织体丰富,技术难度很高,但对于听着来说只用去仔细聆听就够了。

在师范类高校开设室内乐课程,首先必须要求所有器乐主修的学生作为必修课参加,器乐选修的可以作为选修课参加。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套非常好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用在室内乐教学是在恰当不过了。

(一)“教”的首要条件是选定教材,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系统的选择购置专业书籍、学术文献、乐谱、音像资料。在实际教学中分两步:第一,要严把学生的专业水平关,一个良好的音乐演奏者可以决定一个曲目演绎的精彩程度,能否完美地诠释音乐很大程度上看学生自身的专业演奏基础,这就像写文章一样,汉字是基础,学生的演奏水平也是室内乐演奏的基础;第二,在室内乐排练的时候,老师要对课上所排练的音乐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把音乐的曲式、乐句、演奏风格等都要仔细把握。

(二)最好的“学”就是兴趣,搞器乐演奏的同行都有这个体会,器乐的日常练习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长音”练习、“音阶”练习,但这恰恰是学好乐器的唯一“捷径”。而室内乐则可以把大家的这种枯燥练习化成果实,同学在老师的辅导下演奏出一首首精彩的曲目,使之提高学习音乐、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室内乐演奏来源于西方,西方人的文化是大家分工不同而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就体现在室内乐上面,学生演奏的分工不同,目的却是为了一起演奏出精彩的音乐。

(三)“做”在室内乐学习中的体现有两个方面:第一,认真对待室内乐演奏的学习,课下认真练习下一节课要排练的曲目,认真揣摩乐曲的思想、乐句和演奏风格,在课上排练的时候,认真听老师对乐曲的分析,演奏的时候不但要演奏好自己的声部,还要仔细聆听别的同学演奏的声部,别的同学演奏的音色,要尽量使自己声部的音色向合奏音色集中,乐段的划分要清晰,乐句的演奏要统一。在音乐的几大要素:音准、节奏、音色、感情上面要与其他参与演奏的同学保持统一;第二,室内乐学习不是只在排练教室里“自娱自乐”,学习音乐的目的是把音乐演奏给别人听。任何乐手在初次登台都会紧张,上下台会不自如,演奏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导致音准失衡,节奏紊乱,这都是正常现象,会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慢慢消失。我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在参加一次音乐会的时候,就被问及是否在演出的时候发生过意外,吕思清毫不避讳的说,“在一次演出时,琴弦意外的拉断了,演奏中断,是我老师帮忙把琴弦换上的,期间还不停的安慰说别紧张,别紧张”。吕思清一点也不介意和大家分享自己当年的尴尬往事。

(四)培养合作意识对于学习演奏室内乐的意义十分重大,西方音乐不同与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大都是“横向”音乐,只注重旋律的优美,忽视声部的交织、衬托;而西方音乐是“纵向”音乐,音乐的进行就是和声的进行,对于声部要求很严。演奏室内乐最难的恰恰是既突出每个乐器的个性,又要使每个乐器达到和谐共融的效果。

在师范类院校应该有“两台工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要能上的了舞台,上的了讲台。上讲台是对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上舞台则需要经验的积累,切不可因为一次两次紧张发挥失常就害怕上舞台。

三、如何在师范类高校推广室内乐

室内乐是高雅音乐,肖邦是钢琴诗人,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但是在室内乐领域成就极少。在广义古典音乐里,有许多成就斐然的音乐家,但是在室内乐领域的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却没有那么多,下面我列举几个我个人心目中的室内乐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前三位是古典音乐三杰,后三位是浪漫主义音乐大师。在高校推广这门高雅艺术既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古典音乐的把握,又可以提升欣赏者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篇7

1古典奏鸣曲的发展进程综述

在西方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衍生而成的古典奏鸣曲,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一种重要的乐器音乐的表达形式。奏鸣曲起源于16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奏鸣曲逐渐完善,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核心形式。巴洛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是编制古典奏鸣曲的灵魂,在其音乐的创作下,古典奏鸣曲更加的饱满,其表现出的艺术形态,更加具有艺术气息,是人类宝贵的艺术品。

1.1巴洛克的奏鸣曲时期

在西方灿烂的音乐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奏鸣曲作品,出现于巴洛克音乐时期,主要用于钢琴教学而创作。而正是这种形式下的作品创作,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对于钢琴演奏的方式和技巧,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1750年是奏鸣曲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风格,逐渐朝着深奥和复杂的理论方向发展,尤其是复调音乐朝着典雅、清新的方向发展,为主调音乐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钢琴音乐的表达方式也开始从复调对位的形式向主调音乐的形式过渡,钢琴的严格音乐调在主调和声的发展下,形式和内容更加地丰富,并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的到来,铺展了诸多的前奏工作。而且此时期,大批优秀的音乐大师为古典奏鸣曲,奉献了一身的精力,旨在发展和完善奏鸣曲。其中,C.P.E.Bach最为突出,其实现了奏鸣曲朝着表现性格的形式发展,丰富了奏鸣曲的发展内容。为此,C.P.E.Bach是18世纪,古典奏鸣曲的奠基人,为古典音乐的创造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海顿的奏鸣曲时期

海顿的古钢琴奏鸣曲的创造,被视为奏鸣曲发展的重要时期。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对于C.P.E.Bach的古典音乐模式,进行了发展式的继承,尤其是其创作的60余首的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1767年之前,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多以嬉戏曲风为主,基于轻快的表达形式,为奏鸣曲作为真正的教学内容,起到重要的奠定作用;在1768年后的中期,海顿的音乐风格逐渐沉淀下来,作品透露出成熟感,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在海顿敏锐的音乐思维下,天生的音乐细胞,使得其中期的音乐作品更加地饱满,作品带给人浓厚的活力和亲切感,尤其是在1771年创作的C小调奏鸣曲,是正意义上的钢琴奏鸣曲;在1781年后的晚期,作品形式和内容比较诗意,其后期创作的五首奏鸣曲,展现出其顶级的音乐创作能力,从每一首音乐曲中,流露出海顿独特的个性,多变的曲式,表现出这位大师超凡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1.3莫扎特下的钢琴奏鸣曲时期

莫扎特作为古典音乐的大师,代表了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其创作的18余首的奏鸣曲,是奏鸣曲一个时期的象征。莫扎特在音乐的创造上,有着个性鲜明的音乐特征,并从音乐特征中透露出一个时期段,大师所特有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和海顿在音乐的创作上,注重旋律和声感的体现,海顿是创作了这一音乐模式,而莫扎特是发展了这一作曲风格。于是,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把古典奏鸣曲,推向了纯粹的古典意境。并且,莫扎特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基调,丰富和发展了海顿的情绪主义基调,在他独特的不协和音律的使用下,关于欢快的音乐节奏,表现的更加淋漓精致,带给人内心情味的碰撞,可谓意味深长。

1.4贝多芬下的奏鸣曲时期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巨匠,对奏鸣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贝多芬一生创作了30余首的音乐作品,被视为是世界钢琴文献中的巨著。他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在主调音乐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顶峰,其音乐内容丰富、极具张力,对于情感的变化,以及音律的力度,赋予了戏剧性的变化,带给人心灵的碰撞。而且,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伟大,在于天才的音乐思维中融入了创新元素,复杂多变的技术,是其曲目创新的重要情愫。对于贝多芬的研究,可以为三个阶段,即其音乐创作的早、中、晚期。其中,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受到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其创作的元素单纯而炫技,是后期创作发展的重要铺垫;中期的作品比较丰富,尤其是“月关”曲的创作,完全展现出贝多芬的创作才能,独特地自我音乐风格凸显无疑;而晚期的音乐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作者不屈的力量,尤其是在失聪后,其作品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动感,并在卡农和变奏的使用下,为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的产生,孕育了“生命力”。

2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奏鸣曲式结构,是音乐严谨性、流畅性、整体性的重要内容。在对于奏鸣曲的探究中,关于曲式结构的剖析是必不可少的。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部、发展部、再呈现部,是音乐写作过程中,一种固定的写作框架,具有较强的结构形式。而且,音乐基于三个部分的展示,便于音乐基调的布局,尤其是关于主题元素的呈现,是曲式结构所必须具有的。

2.1曲式结构的呈现部

奏鸣曲式结构的呈现部,主要包括主部、连接段、结尾段。其中主部与连接段的协调性关系,是古典奏鸣曲的传统,乐曲的各元素形成并置或冲突的状态,这样更有助于音乐主题的呈现。同时,在该部分的音乐呈现上,早期的奏鸣曲采用反复式的呈现方法,对于呈现部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表现。而且,呈现部作为乐曲的灵魂所在,是整个乐章的精神所在,因而在创作表现中,该部分的音乐元素比较丰富,需要融入于创作者的情感。

2.2曲式结构的发展部

发展部是音乐展开的部分,是创作者音乐灵魂自由发挥的内容。其主要是音乐的各创作元素,在不同调性上自由融合,进而交替出不同形式下的乐思。在新元素的使用上,要注意复调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于元素结构上,要以片段性和终止性为核心,使得乐思的方式和内容更加地广阔。同时,该部分是第三部分的过渡段,其造成的矛盾冲突,是在呈现部的内容基础。#p#分页标题#e#

2.3曲式结构的再呈现部

在该部分的展现上,仍以原调为主,并基于连接段,重新使得副部内容在主调上呈现。这样,可以让再呈现部的调性保持良好的统一性。而在收尾部分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诸如贝多芬的作品,在尾声的处理上,尾声比较长,有第二展开的尾声特性。同时,在再呈现部的相关主题的表现上,冠以相关的因子,以在调性和速度上,与呈现部的结构形成对比。

3奏鸣曲中的装饰音和踏板的使用技巧

在奏鸣曲的艺术元素中,装饰音和踏板是重点。其中,装饰音在于长短倚音的区分,以形成明确的奏法。而踏板的运用,更多地是技巧和方法,在古典奏鸣曲中,钢琴踏板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3.1奏鸣曲的装饰音在装饰音阐述中,主要基于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作品,阐述几种常见的奏法。

3.1.1长倚音的音效,尤其是留音的效果,要做到分配合理,与主要音符在时值上,进行平均分配。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留音效果,便于装饰音的完美体现。

3.1.2回音的时值控制,主要基于主元素的时值范畴,对装饰音的各节拍的落脚点,进行准确的把握,避免第一音落在拍子前,而应该落在拍子上,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装饰音的价值。

3.1.3在奏音的过程中,关于波音或回音的奏成,要基于实际的创作需要,在“tr”上,做到上方二度开奏,这样便于各装饰音的形成,并适应于实际需求。

3.1.4在装饰音中,贝多芬的比较复杂。各装饰音要融入于作品之中,进而在拍子中准确的体现,其中低音的对准,是装饰音最为重要的一点。而在对于贝多芬的装饰音,在演奏时要对于其相关的元素弄清楚后,方可进行演奏。

3.2钢琴踏板的使用

篇8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当前,大学音乐教学内容都涉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但二者是分离的,还未实现有机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因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音乐知识结构。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音乐知识,而且可以明确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把两种音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方面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当前,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太过高雅、严肃,因而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古典音乐教学中。而如果教师能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且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古典音乐却提不起兴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不高,对古典音乐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因而无法学习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知识面和欣赏面较为狭窄。对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

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单一地给学生讲解相关音乐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忽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外,还要为学生挖掘更多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了解深层次的音乐知识。此外,在当前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古典音乐,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古典音乐。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古典音乐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肖邦的《夜曲》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水平。但教师要注意,在这个强调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流行音乐,也要给学生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最好是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的歌曲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让学生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例如,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控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投入自己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使演唱具有灵魂,才会引发观众共鸣,从而使学生不断自觉督促自己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篇9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篇10

二、选择内容。首先,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对象是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对流行音乐感兴趣的,约占95%;对儿童音乐感兴趣的,约占60%;对戏曲感兴趣的,约占20%;了解原生态音乐的,约占5%;了解古典音乐的,约占12%。对比着这次调查的结果,我开始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音乐素材。然后,我把搜集来的音乐素材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1.勇于入“流”入“俗”。

“流”是为流行,“俗”意为通俗。如果课堂上你对“周杰伦”、“林俊杰”、“SHE”、“笔笔”等一无所知,那学生将会取笑你的落伍。如果你对此有所了解,并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感受,那学生将从你身上找到共鸣而亲近你。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流行和通俗音乐的欣赏与崇拜是盲目的。课堂上,常有学生叫嚣着喜欢周杰伦的歌,问其为什么喜欢,他侃侃而谈:“周杰伦他很有才华,唱的歌都是自己写的,每年都能出一张新专辑。他自己还说呢,每张专辑里都会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这说明他很爱国。”然后有学生又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不喜欢周杰伦,他口齿不清,唱歌速度又快。”于是我就找了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霍元甲》放给他们听。欣赏完之后,我和学得出一个结论:周杰伦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崇拜的歌手,但是他的大多数音乐并不适合小学生来学习和演唱。从那以后,学生们对周杰伦的歌曲就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所以说,流行音乐并非洪水猛兽,教师无须谈之色变。只要教师擅家引导,它将是音乐课堂的调味品,更是师生感情的剂,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2.重视民族音乐。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音乐特别丰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在课程资源开发上,要把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实生产、生活环境与民族音乐特色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把民族音乐采入课堂。

四年级学生在学完了民歌的三种类型后,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老艺人那里录制并“偷师”了一段民间音乐,然后在随后的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认为自己家乡的音乐是“不入流的”观念彻底更新,并对民歌有了新的认识。我还给他们播放了原生态歌手阿宝和全国十大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以及著名民歌歌唱家吴雁泽同台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三种不同文化内涵的歌唱都有着打动人心的巨大魅力。这种具有地方特色与个性化的教育资源才是我们真正要重视的多元音乐。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我们教材的共性内容形成互补,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亲切、有趣、新颖和丰满。

3.浅尝古典音乐。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歌为心声。如果音乐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学生。例如,从小学习古典钢琴的周杰伦偶像是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肖邦。他的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从造型到主打歌都以古典为基调;SHE的新歌《波斯猫》在编曲中引用了凯尔巴特的《波斯市场》中的乐句;王力宏自幼学习古典音乐,他的流行音乐的创作精神就有古典音乐的影子,在他的歌曲《感情是舞台》中,王力宏以为对象,编曲中用了他的《第四交响曲》中的一个乐句。由此可见古典音乐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所以我就在课堂中给学生们欣赏了一些古典音乐。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通过给学生们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古典音乐,使学生们对古典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资源运用。教材外音乐资源不同于教材中的音乐资源那样有配套的磁带或教学光盘。从网络中下载音乐,也是我常用的一种手段。我把下载好的音乐,刻成CD来播放,可是每次将音乐刻成CD,价格高,成本大,还有易磨损、不方便携带等诸多不便,所以仅仅依靠CD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使用录音机播放MP3。方法是用一根音频连接线的一端连接MP3的PHONE接口,即音频输出的接口,另一端连接录音机的karaok接口,即话筒接口,在播放MP3的同时按下录音机的PLAY键,这样就可以用录音机播放MP3播放器中的所有内容了。我还把话筒运用在了教学过程中,结合MP3的录音功能,把学生演唱的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来评价。这种方法也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这些音乐课堂的“题外话”似乎是我“多管闲事”,但是身处音乐教师这个圈子之中,身在学校教学一线,“题外之话”却又是和我们的教学事业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地提升音乐课的质量,丰富音乐课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潘椒.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民间音乐概论[M].河北师范音乐系编,2013.

篇11

二、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

(一)业余式发展

我国的业余爵士钢琴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的音乐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也多以巴赫等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为联系曲目。随着近几年来的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引进了篇幅较小但整体音乐节奏性较强的非著名音乐家的爵士钢琴作品。但在我国的音乐环境中因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的限制使得爵士钢琴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某些发展限制,也导致了这一爵士音乐形态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滞留问题。所以在业余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普及力度。但业余发展中爵士钢琴乐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以及自身对于爵士钢琴乐的兴趣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需加强,使其能够更好的在业余音乐圈发展完善。

(二)爵士钢琴乐的专业型发展

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形式不同,爵士乐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仅有极少部分的高校将爵士钢琴乐划入到教学体系中,并且在音乐考核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综合高校教育的各方面情况来看,爵士钢琴乐的地位相对与其他形式的音乐地位仍然较低,在很多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似乎可有可无。相关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爵士钢琴乐教学的重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爵士钢琴乐的知识管事,使其能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系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音乐水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保证学生的实际音乐形式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三、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我国的爵士钢琴乐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爵士钢琴乐的教学质量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我国音乐环境的限制,爵士乐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因此在爵士钢琴乐的师资力量上我国急需加强。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以及高效的爵士钢琴专业还极其缺少质量过硬的师资力量,因此也使得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基于这样的情况影响,我国应当广泛北洋相应的爵士乐人才,并且尽可能的多引进外来的专业型人才,使我国在爵士乐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加强与外国先进爵士音乐人才的学术交流,并且组织我国的音乐专业学者学生定期进行爵士乐深造,汲取外国优秀的爵士乐经验,填充自身的爵士钢琴乐知识面,并使演奏技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设置相应的爵士钢琴乐课程

篇12

三、苏联学派:这也许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了,是在俄罗斯民族学派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继承和延续19世纪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传统风格;学习和发展了西欧优秀的钢琴技术;吸收了各国的演奏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苏联学派的教学融合吸收了西欧先进的训练方法,既有坚实的基本功又有丰富的情感。严格的手指训练是苏联演奏法的基础,同时手指训练也形成了一套专业的训练体系。我们可以感受到手指训练对于苏联学派来说是多么重要,它特别讲究每一个音的演奏,对手指力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它主张乐曲朴实又有充沛的情感体验,演奏情绪较明显但又不能出现感情上的极端表现。演奏中,要体现出西欧的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对乐曲的处理也是特别的严格,要求保持音乐的古典性质而且倾向于作品的原作。苏联学派重视演奏者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这表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所固有的人民性、人道主义、真实性和崇高的道德力量。苏联学派培养出了很多杰出的钢琴家并在国际舞台上形成了强大的阵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各派别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互相渗透形成了新的美学观。

四、英国学派:英国学派吸收了欧洲的各个学派的精华并加以改正,融合到自己民族文化中并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学派。英国学派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为了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英国学派提倡古典美,既有技巧又有丰富的感情,讲究高雅,对乐曲的速度处理比较仔细并且对于音色的要求也很严格,它的音乐特点是非常甜美。

五、意大利学派:每个学派其实都受自己国家文化的影响,同样意大利学派也深受着意大利模式的影响,追求完美。意大利学派为了开拓人民群众的音乐视野,创建了音乐教育机构,这为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大利学派重视音乐的内在美,通过细致的音色变化使作品更加丰富,更加优美。它要求演奏者全身心投入表演中,可以更夸张更丰富,充满活力的演奏是意大利学派所推崇的,强调音乐要圆润,厚重,明亮。

篇13

古琴曲《梅花三弄》,历史悠久,清纯典雅,旋律优美,流畅如歌,独具特色。全曲共十段。前六段中基本主题出现三次,故称“三弄”。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的神态的描绘,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表现了梅花的静态之美。后四段有激越的音调,形成矛盾冲突,表现了“梅花斗雪开”、不畏风雪严寒、“傲骨凌凌,不为之屈”的气质和竞相怒放、生机勃勃的动态之美。古人有“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之说。本曲借物咏志,借对梅花洁白、芬芳、耐寒、高雅等品质的赞美,来赞美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物。1972年,作曲家王健中据此改编成同名现代钢琴独奏曲,其间曾受到诗词《咏梅》的启发。现扼要分析如下:

1 关于改编的主导思想

从全曲的各方面看,其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和保留原曲的思想境界、情感内容、主题音调、时代风格。而这些恰恰是改编一部音乐作品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 关于曲式结构

沿用了古典中:“主题呈示――主题再呈示――主题变化呈示”的布局框架,通过“三弄”,反复吟唱同一主题,从而使梅傲雪风中,坚忍挺拔的个性和乐曲的主题旋律更加突出。可以说:这是本曲曲式结构的最佳方案。

3 关于主题安排

严格遵循了古典主题安排,突出了基本主题的优美形象,分三种面貌:第一次呈示于F宫调式明媚的高音区,采用简洁流畅的伴奏音型,表现出梅花清新秀丽的形象。第二次呈示于中、低音区,左手演奏更为柔情的主题,右手在高音区以晶莹透明的平行四度双音,衬托出梅花高洁如玉的品格。第三次呈示,转到E宫调式特高音区上出现,闪闪发光的高音曲调,华丽的分解和弦伴奏,塑造出寒风中一枝红梅傲然挺立的雄姿。第七段以后,是第二主题的自由展开。

4 关于和弦构成

和弦是形成和声结构的基础材料,是欧洲古典传统和声体系,是当代世界各国(包括我国)专业音乐艺术领域中应用最广的和声体系。它的和弦构成则是:“三个或三个1:2 1-的音,按三度叠置的方式形成和弦”。但在本曲中,完全不采用上述体系的原则和基本和弦,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全新的和弦作为本曲和声结构的基础材料。主要是:(1)换音和弦。在全曲的开头,就使用了这种民族特性的和弦。用距离根音的四度音代替了原本三和弦中的三音,造成了纯四度与大二度之间的碰撞,使和弦加剧了紧张感而成功地避免了三度叠置和弦造成的西方大小调的感觉。(2)加音和弦。如29小节f、a、c加入了二度音g,并在低音与中声部和声层的烘托下,高声部则更多地模仿了古琴中的泛音奏法,使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上演奏的古琴曲,民族风味十足;在梅花主题第二次出现时(62小节)则运用了三和弦的基础上加入了二度和六度音,同时右手在加音和弦基础上形成的四度平行的横向推进,显现了梅花轻巧、活跃的音乐形象。(3)在传统和声中的创新也较普遍地引用到该乐曲中。首先,我们可以在18小节看到第二个和弦d、c、f运用了二度叠置,这种大二度(即小七度)的叠置被称为“温和的不协和”音程,这种大二度在以寒冬为底色的基础上吹来一丝暖风。(4)170小节的第二拍c、f、d、g则是一种突破,该和弦是四度拼叠型和弦。由于这种和弦中两个纯四度拼叠关系与我国乐器琵琶的形式相同,所以有人也称之为“琵琶和弦”。(5)在调性中,梅花的主题由c微进入,转到F宫,并目在c徵凋的开头并没有使用c徵和弦,而是用了F宫和弦的第二转位,此时宫音和弦并不是上属功能,而是起到了定调和弦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传统和声的“以宫定徵”。

5 关于和声手法

本曲和声手法主要有:(1)主旋律进行中的柱式和弦伴奏手法。(2)主旋律进行中的分解和弦伴奏手法。(3)主旋律进行中,同时出现副旋律或对位旋律的伴奏手法。(4)主旋律长音中或乐句衔接处的空白地带,用和声音型进行穿插装饰、填空的伴奏手法。(5)各声部与主旋律保持平行四度、五度、八度的和声伴奏手法。(6)在没有旋律的片段,用各种和弦音型形成各种变奏、过渡、发展的音乐段落的手法。上述种种手法,都是借鉴欧洲钢琴音乐作品中常见手法。方法可以借鉴现代西洋创作手法,但作品的内容、情感、风格却延续着中国古典韵味。

6 关于音色布局

主要有:引子中柱式和弦的沉重音色;基本主题在高音区首次呈示的明媚音色;第二次在中低音区划呈示的柔美音色;第三次呈示在特高音区的辉煌音色;第二主题的进军号式的音色,最后五小节模仿古琴泛音的银亮音色;平行四度旋律和平行五度伴奏的空灵音色等等。音色的多样化布局,大大渲染了钢琴曲的色彩效果。

7 关于转调和发展手法

在全曲以F宫调式为中心的音乐中,为了突出基本主题的第三次呈示,突然转入E宫调式,音乐形象极为辉煌,是音乐内容和音乐形象的需要。之后,接着又转入#F宫调式,也是为了后半部音乐形象变化发展的需要。以上这些,在原古琴曲中是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是钢琴曲中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对古琴曲内涵的深化,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在如何继承古典技法上具有特殊意义。

8 关于形象布局

本曲是造型作品,表现的是“物”,即:梅花的静态与动态形象。如果说到“情”,也只是从古人“借物咏志”的角度,象征性地涉及到人的情感而已。但它所塑造的梅花的“静”与“动”的形象,却是在钢琴上通过复杂的音乐织体表达出来的,其中精彩的创新性可想而知。

9 关于避免“洋味”,保持“古味”

以上各种已经做了大量努力。在避免“洋味”方面:从反义上采用欧洲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在保持“古味”方面:(1)大量运用平行四度旋律工装饰伴奏音型。(2)大量的平行四度或平行五度的低声部和声伴奏。(3)从本 曲一开始,在PP的沉静音调中每一个旋律音都有柱式和弦支持,每个柱式和弦前边都用一个低八度的空八度倚音为先导,产生了古琴传统演奏法中的奇妙效果,先后出现20多次。渲染了浓烈的“古味”。(4)最典型的是全曲最后五小节,钢琴右手在极高音区演奏平行四度的基本主题动机再现,左手演奏平行五度的低声部伴奏。这个天籁般的空灵音响效果,是绝对的中国古典味!更奇妙的:在我国演奏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三位大师:傅雪斋、吴景略、张子谦的曲谱中,结尾都不是采用古典最基本主题的音调。惟独作曲家王健中改编的钢琴曲中,用古典基本主题的动机为最后五小节结尾音调。严格说来,这种手法是欧洲作曲法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根本不是中国古典传统,但奇妙的是:效果却非常好!听起来是绝对的中国古典味!特别是令人联想到诗词《咏梅》中“已是悬岩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美丽画面。作曲和表现方法虽是西方的,但用在这里却是创造性的!“洋为中用”,只要用得恰当,“洋”也就“中”了!

从以上九个方面看,对该乐曲的改编能取得成功,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也体现在《梅花三弄》将中国古典乐曲中的民族特性与现代西洋乐器――钢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一点可以为中国古典乐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关于艺术创作并不代表着完全的创新和完全的舍弃,恰恰相反,对于艺术的创作(包括改编乐曲),却正是对于传统的一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理念。只有真正从本质上去了解过去的文化与哲学理想,才会创新以及对艺术(音乐、美术、文学)的再度创作。而对于完全的抛弃过去传统的作法,只会建成“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根基。但反过来,紧抱过去的东西不放,“闭门造车”同样不会取得成功,同样不能把好的东西展向外人,推向世界。在这里,我想通过对钢琴曲《梅花三弄》艺术创作的分析,再一次地重申:抛弃以上的两种错误,做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做到民族与世界的相互交织,做到音乐与情感的水融,才能堪称得上是好的艺术创作,从而值得我们在创作以及演奏等方面借鉴、学习。而且我们不能只片面地停留在乐曲的表面,只有深入地了解,才会有未知的创作。

通过对钢琴曲《梅花三弄》的深入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 改编目的将中国古曲改编成现代钢琴曲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的在于:

(1)为了人民的需求。中国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古典音乐,但直接欣赏古曲在时代、空间、审美观念上又有很大的差距。通过改编为现代钢琴曲,更易传播、理解、欣赏、接受。

(2)为了古曲的新生、人类的共享。古曲古乐虽是珍宝,但不便流传。要想在新时代、新听众中一展自己的容颜,如不脱胎换骨练就出新的生命、求得新的容颜是不可能的。中国古典名曲从文化意义上讲,它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它是“非物质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原曲、原谱、原声应受到保护之外,改编为现代钢琴曲,有利于世界共听、人类共享。这是将中国古典文化珍品向全世界传播、让中国古典名曲走向世界的有效手段。

2 对当代钢琴作品创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