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通过重视经营合同管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规范的合同也是保证经营的一种保障和手段,对规避企业风险,保证创收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可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二是可以提升企业形象。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规范的合同管理可以使接触企业的人在合同管理中感受到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三是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作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那么,如果加强经营合同管理呢?我们饭店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措施,以规避企业风险,保证创收效果。一是提高合同审查质量,规范合同管理。我们以合同审查作为企业防范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提高审查质量,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篇2
一、经济合同的签订
(1)签订注意事项。签约人在签订经济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包括:对方单位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有否经营权、有否履约能力及其资信情况,对方签约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法人委托人及其权限。做到既要考虑本方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对方的条件和实际能力,防止上当受骗,防止签订无效经济合同,确保所签合同有效、有利;签订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除经总经理特别授权并给委托证明外,超越权限和非法委托人均无对外签约权;签订经济合同,如涉及公司内部其他单位的,应事先在内部进行协商,统一平衡,然后签约。(2)合同格式要求。经济合同除一律采用书面格式,并必须采用统一的经济合同文本。而且合同对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部首部分要注意写明供需双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二是正文部分要注意产品名称、技术质量、运输方式及运费负责应具体明确、交(提)货期限、地点及验收方法应明确;价金必须执行现行的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违约责任有法定违约金的按规定写明,法律没规定或规定不具体的,应具体写明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比例及计算方法;三是结尾部分要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
二、经济合同的审查批准
(1)经济合同审批权限。经济合同的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上报领导审查批准后,方能正式签订。经济合同审批权限如下:一是下属公司、企业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除按规定须上报公司审查批准者外,由公司、企业领导审批;二是标的超过额定值;联营、合资、合作合同重大涉外合同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审批;三是重大合同由董事长(法人代表)审批;四是标的超过公司资产1/3 以上的合同由董事会审批;五是董事会、总经理委托审查的合同,内容复杂、较难掌握、各企业要求提供法律帮助的合同由法律顾问室负责进行审查,法律顾问室主要负责审查合同条款、内容的合法性、严密性、可行性,提出意见供决策部门参考。(2)经济合同审查的要点。经济合同审查的要点主要包括:第一,合同的合法性。包括当事人有无签订、履行该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表地是否真实、一致,权利、义务是否平等;订约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第二,合同的严密性。包括合同应具备的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确切无误;第三,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对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时可能受到的经济损失。(3)经济合同的审批程序。经济合同的审批程序如下:首先是申报,各企业的法人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签订合同,应事先填写“经济合同签约申报表”(一式二份),报本企业的领导审查批准。(凡先经领导口头同意签约的,签约后需补办手续)。需报总经理、董事长审批的,应由该企业领导签署意见,随同合同初稿及有关资料、附件等,一并上报;其次是审核,对送审的经济合同,应按本《制度》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审批权限,由主管人或有关人认真审阅,必要时可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作出批准、不批准;通知申报单位补报材料或进一步谈判。(应提出谈判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主管人在“申报表”上批写意见后,“申报表”一份及合同初稿留底,另一份“申报表”连同其他材料发还申报单位,由承办人按批准的意见办理。
三、经济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
(1)经济合同的履行。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实际履行或全面履行。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经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般应以物资交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交涉手续为准。在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碰到困难的,各企业首先应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的,尽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各企业领导及签约人应随时了解、掌握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否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2)经济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如实际履行或适当履行确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需要变更、解除合同时,应在法律规定或合理期限内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对主当事人提出变更、解除合同的,应从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出发,从严控制。变更、解除经济合同,必须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并应在公司内办理有关手续。经上报主管机关批准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前,应报原机关批准。经上级主管机在见证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鉴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应报原机关备案。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合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必须报公证机关重新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变更、解除经济合同,一律必需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作废。变更、解除经济合同的协议在未达成或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的例外。因变更、解除合同而使当事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除法律允许免负责任的以外,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
四、经济合同的其它管理
(一)专业归口制度
经济合同实行二级管理、专业归口制度,具体是公司由总经理总负责凡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具体负责,归口管理管理部门为法律顾问室。下属公司一级由经理、副总理负责,归口管理人为办公室主任或秘书;各法人委托人具体负责各自授权范围的合同签订、履行工作。法律顾问室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管理公司的各类合同;负责检查各类合同的合法性,实行法律监督;对公司审批或签订的合同负责把关,对下属企业审批的合同负责抽查,提供法律帮助;负责对法人委托人和有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考试、提高法人委180托人的法律素质;负责考评各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总结交流经验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配合各企业办理合同的报批、见证、鉴证和公证等事项;配合各企业处理合同纠纷;参与有关合同的谈判、签约、履行等工作等。
(二)法人书委托制度
法人委托人的主要职责包括在授权范围内负责谈判、签订合同,既不能违章越权,也不能消极推诿;对所签订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可行性负责;对须报请上级领导审批的合同,办理申报手续,提出本人意见并对本人意见负责;对所签合同的全面履行具体负责,履行中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并积极想办法解决,对发生的合同纠纷负责处理好或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负责保管好本人所签合同的一切资料;合同履行完毕后应立即将资料上交归档。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发给法人委托证书:一是政治思想好,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帛;能拒腐蚀,不贪污贿,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二是业务工作好,熟悉本职工作,能够良好地完成本人的业务工作,并以公司利益为重,择优签约,严格履约,节约资金,增加收益,取得一定成绩,无遗留问题;三是法律意识强,对《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认真学习,初步掌握并能运用有关法规。法人委托书庆于每年终重新审核一次。审核的主要内容:法人委托人在本年度的工作、学习及思想情况,取得什么成绩,发生什么问题,有无违纪行为等。审核后,法定代表人可根据情况分别作出:维持授权范围、变更授权范围、撤销授权及吊销法人委托书等决定。法人委托证书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不准将法人委托证书转借他人或用作其他证明,否则,除吊销其法人委托证书外,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法人委托人工作调动时,应向所在企业交销其法人委托证书。
(三)合同专用章制度
合同管理签订合同专用章制度。公司及下属保企业对外签订合同所加盖的印章,除各企业的公章外,一律使用合同专用章,其他印章一律不准代替使用。否则,财务部门有术拒绝办理结算手续,由此所引起的责任由有关人员承担,还可以予以处罚。合同专用章由各单位统一刻制、编号和颁发;严禁任何人私自刻制、使用。合同专用章应严格按授权的范围使用,不准混用、代用或借用。合同专用章应妥善保管,若有遗失,除立即登报声明作废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四)基础管理制度
公司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和基础工作。具体如下:其一,签订购货合同应以现货为主,并坚持经销定进原则;签订购货合同应以现款为主,不准赊销;确需赊销或代销的,赊销金额在应有限制,并经企业经理审批,超过数额较大的,由总会计师和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审批,或由总经理审批;其二,建立合同档案。每一份合同都必须有一个编号,不得重复或遗漏。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合同文本的签收记录,合同分批履行的情况记录,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包括文书、电传等),均应妥善保管;其三,建立合同管理台帐。各企业应根据合同的不同种类,建立经济合同的分类台帐和总台帐。每个企业必须设一个总台帐。其主要内容包括:序号、合同号、经手人、签约日期、合同标的、价金、对方单位、履行情况及备注等。台帐应逐日填写,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其四,填写“经济合同情况月报表”。各企业应在每月5日之前将上月月报表填好后报送总经理,同时抄报计划财务部和法律顾部室。
参 考 文 献
[1]郝秀凤.试论企业合同管理[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1)
[2]刘永杰.浅谈我国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2)
[3]张婷.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8)
[4]李国华.经营工作中的合同管理浅谈[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6(5)
[5]陈红陵.新形式下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09(5):180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地铁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亮点。据统计,当前中国大陆有33个城市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其中28个城市已获批。伴随地铁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地铁交通安全、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的严重威胁,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严峻问题。
公安机关在防范地铁突发公共事件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各地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安全,积极建立健全防灾、应急、安检预警工作机制,综合应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技术,不断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及时准确的搜集处理信息情报,重点加强以站区警务为特点的地铁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探索研究适应地铁(轨道)交通发展新形势的新型现代警务机制,是公安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南京地铁站区警务特点分析
南京地铁已建成通车线路有3条,分别是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迈皋桥站)、地铁2号线(油坊桥-经天路)、1号线南延线(天隆寺-中国药科大学), 呈“+”字型穿越主城区,并将河西新城、江宁新市区和仙林新市区连成一体。全线通车里程达84.03公里,车站57座,年客流量3亿人次,日最高客流量达140万人次。南京地铁公安分局成立于2004年10月,分局下设指挥、政工、监察、刑侦、治安、乘警、消防等7个职能部门和11个派出所,实有警员270余名,地铁全线设有57个站区警务室。
目前,南京市局、地铁分局、派出所、警务室四级网建设达千兆以上,全面实现公安业务网上流转。地铁全线布设监控探头达2000多个,实现地铁全区域覆盖率95%以上;开通线路建设公安350兆基站54个,配备350兆无线电台295部,实现地铁全线全区域覆盖,保障了在线警力的无障碍实时通讯和指挥调度能力。地铁监控的高覆盖率和科学管理为精确打击犯罪、维护站区治安,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分局基层所队均已做到“录得下、存得住、调得出”,使防控模式更加科学,破案模式更加多样化。
南京地铁分局除承担打击犯罪、治安反恐、预防灾难事故等公安重点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全线各站区的日常治安维护、服务民生、警民共建等公安工作。站区警务室是地铁分局派出所直接面对旅客的基本单位,事无巨细的负责地铁站区所有日常警务,主要工作有:维护治安、反盗窃扒窃、险情预警疏导客流、旅客求助、走失人员求助、失散物品管理等。探索实现站区警务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是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民生能力,转变站区警务工作变革的必由之路。“地铁分局站区警务综合管理系统”是根据地铁站区警务工作特点,利用地铁站区现有科技信息化条件,研究如何有效实现站区警务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系统功能需求
南京地铁分局派出所警力布置以站区警务室为单位,分散在地铁沿线上;公安业务工作以站区为基本单位开展;站区信息化基础建设扎实,警用科技装备和科技器材种类多数量大。为有效实现地铁公安站区警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时客流数据统计查询,在线警力的实时调度,警用器材和反恐装备的科学规范管理,走失人员求助,遗失物品网上管理等功能,更好的提高警力资源的管理与调度,南京地铁分局站区警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实现以下主要功能,如下所述:
1.“电子沙盘”实时调度系统
为了科学调度警力,实现扁平化、直观化指挥调度,系统依据地铁沿线监控系统,以地铁分局实有警力为数据源,在线值班警力为对象,站区电子地图为媒介,通过数字证书身份识别、地理信息、在线显示、数据统计等技术,实现地铁全线所有站区当前在线警力动态分布情况的“电子沙盘”在线警力实时调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警力到站上岗报备,查询与统计,在线警力预置,紧急动态布警等功能。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该系统可以实时查询统计在线警力;指挥员可以根据事态,通过手持电台等通讯工具通知,将多余警力调派到需要支援的站点,实现扁平化指挥。在日常管理中,各级领导可以结合地铁分局监控系统,实现警力实时查勤功能,即根据系统显示某警员位置,通过调阅该监控,核查该警员报备是否属实。
2.装备器材管理系统
根据地铁分局消防器材数量多、装备种类多的特点,为了提高器材和装备管理的信息化,装备器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各类装备器材信息的登记、查询、统计、自动分色报警等功能。各站区警员利用该系统在联网电脑上巡视装备器材的安放地点、使用状态、使用期限等信息,实现信息化管理。一旦装备的使用期限将要到期时,系统将自动预警。大大减少保养器材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装备器材保养流程的标准、规范、统一。
3.网上报失服务平台
鉴于地铁站区客流量大,遗失物品事件多发等情况,为了便于管理,深化服务民生理念,提升报失服务效率。系统利用警务室遍布各条地铁线路每个车站的特点,实现网上报失服务平台,可以为乘客提供报失信息的登记、查询、统计等服务功能。一旦乘客遇有物品丢失或发现无主物品,便可以就近前往车站警务室报失。民警按照操作规范,通过报失服务平台检索登记相关信息,并在全线范围遗失物品信息,为乘客提供实时、统一、高效的便捷服务。
4.走失人员管理系统
地铁内人流量大,出入口多,老人幼儿时常发生走失的情况。为此分局专门为寻找认领走失人员提供了方便渠道。一是在警务室设置走失和报失人员的安置区域,提供饮用水和休息场所,安抚他们的心情。二是通过站内联网广播,在全线播放寻人启事,发动站内工作人员共同寻找。三是一旦发现走失人员,通过地铁内的联网监控,让报失人远程辨认。使走失人员的找寻过程更加规范、便捷,节省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站区客流动态监控系统
本系统利用地铁公司的客流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地铁全线各进出站点的客流情况,并根据历史情况设置预警线。站区值班警力可实时查询当前站区客流量情况,系统可根据历史数据,实现分色预警。当遇有突发性事件或重大社会活动引发的客流高峰,系统可自动报警提示值班领导采取措施;也可根据提前登记的重大活动预警信息,警示值班警力做好安防处置预案。
三、系统数据模型
1.用户及角色权限设置
系统根据地铁分局实际工作情况及用户需求,分级分类管理用户,通过创建不同角色,采用字典方式实现用户分类授权管理。系统将所有警员分类为:分局领导、部门领导、所领导、所内警长、一般警员、系统管理员等六种角色权限,其各实体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总体关系模型
系统根据功能,将主要涉及实体分为:派出所、地铁站区、警员、值班警员、在线警力、分时客流、装备器材、遗失物品、走失人员等类型。它们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其中值班警员由派出所按照警组值班情况,以月周期为单位报备分局系统,允许按照申报程序调整值班信息。值班民警按照工作要求在派出所辖区内各个站点巡逻,在到达巡逻站点后首先用数字身份证书向系统报备,由此产生在线警力分布信息,值班领导可以随时查询每个警员巡逻报备信息,予以考勤考核。值班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旅客求助时予以信息处理,并按照系统装备器材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巡视站区内各种消防器材、警用装备等物品的使用状态信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四、实现技术与主要性能
本文所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在南京市公安网络平台环境中进行,并坚持以向科技要警力为指导思想,以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大潮为契机,以公安信息化应用大平台为依托,以PMIS开发技术为手段,以数据库安全技术为保障,综合借鉴视频监控、数字身份认证、地理信息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系统前台客户端拟采用基于WEB平台的B/S模式实现数据通信、数据处理、数据查询以及数据管理与维护,关键技术拟采用JAVA、C#以及多媒体处理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系统后台管理拟采用以ORACLE数据库技术为支撑,根据实际公安业务特点和工作需求,设计制定标准规范的数据定义、数据字典,实现数据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篇4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经济运行的一种生产形式,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件制下运输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输市场经济管理摸式也发生变化。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1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还有有利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特别是通过税率、费率、价格等经济参数的调节来调控运输市场,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均衡发展。
2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2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4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在现代化市场的大潮中,交通运输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一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成立经理办公室、企业科、经营科,组成经营决策中心。职能是进行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内部管理的制度,岗位工作标准和进行市场信息管理,克服人浮于事,办事托沓互相内耗、效益低、适应市场慢的弊病。二是管理人员要最佳化加强企业管理主要的因素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要专业化,培训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三是企业管理制度化。市场具有规范性平等性、条理性的特点,运输事业要克服“以包代管理”的弊病,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岗位工作标准,工效挂钩奖罚分明,责权分明,完善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内容,控制运行机舸,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作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篇5
上述业务模型,进一步界定了系统的建设内容和系统用户。从部门职能看,数据中心集中管理自动监测数据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根据需要分发给应用服务平台供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用户使用。
我们调研了目前其他行业的情况,根据项目的类似需求,我们发现其他行业领域大多都以Client/Server或Browser/Server结构为主,所以我们着手从这两种架构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得适合该项目管理要求的技术架构。
根据上一章节的介绍的两种架构,我们设计了两种系统框架方案,这两种方案都是目前同类行业中使用程度较高的,也是最为稳定高效。下面我们对两种方案进行介绍:
方案一:B/S模式,系统采用4层体系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端、数据库服务器和功能端。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浏览器端仅仅浏览查询数据,实现系统的功能;功能端由采集客户端提供,采集客户端和现场总线系统连接,当采集客户端访问WEB服务器,下载WEB服务器上的ActiveX控件,安装,注册。ActiveX控件中封装访问现场设备的客户端,实现将现场数据采集到WEB服务器,ActiveX控件与B/S模式的结合,使得B/S模式克服了交互性不强的劣势。WEB服务器处于业务逻辑层,事物处理功能放在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将采集的数据放回数据库,数据处理则由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浏览器端和采集客户端都通过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系统结构如图2。
方案二:C/S模式,安装应用程序作为C/S模式的客户端,访问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库服务器接受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将结果返回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应答客户端的请求。系统结构见图3。
系统模式比较
篇6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运用会计部门进行财务的统一管理上。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而不能够正确认识财务统计管理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由于供电企业领导并不能深入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只将认识停留在对资金的运算及使用上,对财务统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供电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处在粗放型管理上,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
2.供电企业尚未建立财务统计管理体系
我国大多供电企业并未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统计管理体系。在资金支出与资金流入的控制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仅仅依靠会计的核算报表进行简单的控制,这就致使了资金使用与管理出现脱节现象。供电企业在进行项目资金筹措后由于没有进行事前财务使用的合理预算与管理,导致资金流向不明或在后期出现资金不足现象。这都对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极低。许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安装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致使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发展速度不能相适应,为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目前我国在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适用于电力企业部门财务管理的软件还不是很充足,这也是影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大因素。
三、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供电企业要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宣传,使他们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加深,并能准确的了解财务统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企业领导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要只关注会计核算的结果,要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这样就会起到带头作用,使每个负责财务管理的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来,在进行财务统计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工作,对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以确保供电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供电企业由于只重视会计核算报表的结果,而忽视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功能,而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遭遇资金失控的状况。为确保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是针对整个电力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的,以保证供电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的有效性。因此整个供电企业要积极配合财务统计管理部门的预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可根据供电企业近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涉及这些发展计划中的相关部门如材料采购部门、工程建设部门、电力维修部门等等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以及将要获得的收益,进行预算。这样可以加强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供电企业获得全面的发展。
3.提高供电企业财务统计管理人员素质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高低是确保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财务统计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思想素质进行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方法,以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以企业的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4.财务统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
篇7
Telescope Remot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Qian Chen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No.2 School,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to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Observatory at home and abroad,the observer through the Internet you can control the telescop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astronomical science activitie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parents no longer worry about the child's travel at night,as long as remote viewing via the website booking hom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duce management costs,astronomical resear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but also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Keywords:Telescope;Astronomy;Remote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开展研究的学科之一,古代天文学的研究方式一般基于都是肉眼所见,研究的内容也仅仅是对天文现象的文字记载和简单推算。因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一直没有任何突破性的发展,研究方法依然简单,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大概在十七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使天文现象的观测水平大幅提高。在那之后,许多天文科学家都投入到天文望远镜的研制之中,天文望远镜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发展,获得了很多的新的科研成果。
随着望远镜技术、探测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天文观测获得的数据量正在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国际上各种的巡天计划的数据在不断的累积,如Hubble太空望远镜每天的数据量大约为5GBytes。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人们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量也日益的丰富。人们需要改变这种 “数据越来越丰富,但没有丰富的信息、知识”的情况。迅猛上升的大量数据保存在各种系统和介质中,不便于人们对其进行整理和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开发建设虚拟天文台这样的一个答案。
现在,天文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建设虚拟天文台对天文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北京天文观测台、清华大学FAST课题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对天文望远镜的控制系统有了一定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成果。二零零零年一月,经过中国、美国、奥地利三个国家的许多物理学家的不断努力,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H-alpha全日面像联测网络。该联测网络包括下面这样几个: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USA),Kanzelhohe Solar Observatory(Austria),云南天文台,Catania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以及怀柔太阳天文台。
从控制方法上看,目前存在三种主要的方法:集中控制、主从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望远镜控制的流程自动化运行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际上望远镜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通过控制手柄的按钮手动控制望远镜的转动,实现寻星。此方法仅适用于从事天文观测的专业人员。
2.观测人员一步步地使用控制软件的界面,调节望远镜进行观测。这是最基本的非自动化的运行模式。
3.全自动导星方式。在计算机中输入要观测的恒星或行星的名称或坐标,计算机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实现自动化寻星。自动化寻星的流程固定在程序中,不能更改,留出一些参数供观测人员现场配置。
下面将简单的讨论一下网络控制技术和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网络控制技术,我们将控制网络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是面向设备的现场网络;第二是面向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用现场网络(如RS-232/422/485,CAN,Lonworks,工业以太网等)连接现场设备,并通过特定的接口(如标准以太网接口)联接到控制网络,控制网络再连接到对应的其他系统,另外,因为广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控制网络是能够平滑的接入广域网并且形成更强大的控制网络。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XML和Web服务技术。当前,国际天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努力于将XML引入天文数据处理/存储/交换领域,而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为:VOTable。VOTable这个项目的提出来源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轻便而又高效的保存大量的数据,并能让这些数据应用于到今后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环境?为了研究这些,国际天文学家们试着通过基于XML技术的VOTable这个项目来解决这个难题。
在因特网迅猛发展的时期,一旦我们拥有了数据/信息交换的标准(即XML以及基于XML的某种标记语言),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信息?怎么样为某些数据/信息开发对应的处理应用,怎样将这些到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之中呢?应用之后,我们又该怎样将其公开发行,让客户能够轻易地搜索到呢?天文学家发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Web服务技术(web services)。Web服务技术是为了解决因特网范围内,如何将web服务集成在一起,进行相互操作的一个技术框架。Web服务技术的技术基础是XML/SOAP/WSDL/UDDI,在这些技术里面,XML是Web服务的基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利用XML来封装Web服务的请求,Web服务的功能又是由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来描述,Web服务的注册由统一描述/发现/集成协议(UDDI)实现。
第三,B/S模式。B/S结构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用户操作便于掌握、共享性强并且成本低廉。另外,B/S模式便于集中的管理维护、用户操作简单、跨平台等特点。随着网络尤其是宽带网络的普遍使用,基于网络的B/S应用方式更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第四、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来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严格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的管理员也通过dbms对数据库维护。它可以让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者不同时间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与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第五、动态服务器页面ASP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或者是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
望远镜远程控制管理系统,使学生在室内的电脑上,通过web远程登录控制网站,就能操作天文望远镜,获取到相关的天空信息和图像,既能让学生达到观看天空的目的,又解决了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东.网络控制技术与虚拟天文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3
[2]P.L. Shopbell,J.G. Cohen,L. Bergman. Remote observing with the keck Telescope from California using NASA’s ACTS satellite[C].Telescope Control Systems,Hilton Lewis ed.,Proc. SPIE 3112,1997,209-220
[3]崔辰州,赵永恒,赵刚等.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2,20:302-311
[4]张彦霞,赵永恒,崔辰州.天文学中的数据发掘和知识发现[J].天文学进展,2002,20: 312-323
[5]苏凡.天文用CCD探测器以太网端口的建立[D].本科毕业论文,清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02
[6]郑文波.控制网络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server.省略/438/3334938.shtml
篇8
一、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二个阶段:一是合同签订阶段;二是合同的履行阶段。
1.合同的签订阶段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合同内容不严谨。不严谨就是指不准确及不全面,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和有效的经济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能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如果不清楚签合同应当本着“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难以处理。
(3)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经济合同以合法的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2.在合同履行阶段
(1)合同变更没有及时履行。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为了维护单位自身的合法权益,变更要及时有效。
(2)没有及时办理鉴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则当发生纠纷时,会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3)忽视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应该清楚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和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因此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合同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建立和健全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同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模糊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单位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人员确定之后,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根据本单位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参加短期培训或进相关高校深造。同时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单位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3.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
4.加强监控,防范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风险
加强对本单位经济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落实执行好授权制度,完善对合同履约情况的考核制度,加强合同签订后的监督和管理,促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对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强化合同履行的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经济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和签约等内容,而转化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和科学的管理,现代单位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经济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位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其中流域水环境不仅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也是诸多水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1 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干流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水环境污染严重
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总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流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6%,但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的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部分河段纳污量已超出环境容量。
1.2 污水处理设施较完善,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
污水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广东珠江流域所有市县均建有污水处理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66座,总处理能力1581.7万吨/日,但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存在上游污水系统布局在下游供水系统之上等问题。
1.3 水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初步形成,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近年来,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初步形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体制,但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据统计,2010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76.3%,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约89.1%。
2 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概述
2.1 流域统筹的概念与内涵
流域统筹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流域为单元,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统筹流域用地安排,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综合治理措施,解决流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部门间的矛盾冲突,保障流域水环境的持续稳定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达国家与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2.2.1 莱茵河流域:国际协调与管理
莱茵河作为跨国性河流,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为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和持续保护莱茵河,由荷兰发起,流域各国共同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国际行动,通过有效的协调,各成员国部长会议通过了“莱茵河行动计划” [1]。
2.2.2 密西西比流域:依法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利用国家、州层面等多项法律法规,在流域机构的协调与管理下,解决和处理利益分配、矛盾冲突等各种问题,实现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目标[2]。
2.2.3 墨累-达令流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间的多次协商
墨累-达令流域水环境问题是通过合作来解决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域综合管理项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四个州政府所达成的《墨累-达令流域倡议书》是建立在协商机制之上的,其中方案制订阶段的充分参与是落实协议的关键[2]。
2.3 流域统筹下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2.3.1 强调流域水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
加强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的统筹管理,促进上下游、多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绿色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3.2 注重流域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加强流域问题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合理安排流域内用地功能,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对水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对水的“功能管理”。
2.3.3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通过设置专门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建立协调与预警机制等,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集群决策型”向“调整协作型”转变。
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
3.1 优化流域水环境功能分区
3.1.1 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推进流域河网整治一体化,科学规划供排水布局。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充分依据珠江河网的独特性,西江、北江片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供排水格局,东江片通过各类水闸及枢纽逐步实现供排水分离,避免上、下游城市间取水、排污相互交叉混合。
进一步优化调整供排水格局,合理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结合区域取排水河系分离、容量利用以及发展需求,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3.1.2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按照主要供排水格局调整方案,适度集中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区域联合保护为原则,建议在东江、西江等地联合共建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同涵养饮用水源。
科学保护饮用水源,开展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对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以及白盆珠水库等大型饮用水库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
3.2 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3.2.1 严格产业污染控制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导向,以制度和标准建设为切入点,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鼓励产业废水集中处理,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工业产业废水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3.2.2 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优先解决城镇生活污染,加快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水系为单元进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
鼓励相邻区域打破行政区限制,促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流域与区域为原则,培育大型骨干环保产业集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3.2.3 强化整治面源污染
加大整治力度,防治城市面源与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城乡为原则,加强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整治。
3.2.4 综合整治污染河道
研究并推广经济可行的河道综合整治技术,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开展珠江广州河段、深圳河、淡水河、石马河、东莞运河、石岐河、佛山水道、前山河、江门河、南江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受污染河道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
3.3 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3.3.1 构建一体化的流域水质监测网络
强化流域水环境区域联合监测,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一体化。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着力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3],构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网络。
3.3.2 建设区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提升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联合共建污染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协同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与覆盖全流域的分级响应机制,建成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4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保障体系
4.1 成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构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可采取流域管理委员会加流域管理局双层体制[4],成立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并根据珠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在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珠江流域管理局或类似机构,如东江、西江、北江等流域管理局。
4.2 签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为协调上下游地区水环境管理,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促使流域各地政府共同签订《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4.3 设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设立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按照“类别差距越大赔偿额度越大,污染越重赔偿额度越大”和“地表水有偿使用功能”原则,污染方向受污染方支付赔偿金,基金由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主要用于水环境统筹协调管理。
4.4 建立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建立并完善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重点建立利用水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流域衔接地带水环境管理的通报和备案机制以及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污染联防联控监督协作机制。
5 结语
当前,流域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流域管理经验,以广东珠江流域为范例,在流域尺度综合运用并推广包括工程、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技术手段与保障措施,促进跨部门与跨地区的协调,统筹流域空间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确保江河健康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莱茵河——治理保护与国际合作[M].黄河水利出版社.
篇10
三年来,圆满完成兵团交通局下达的公路建设任务,七师柏油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00余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共建设各等级公路995公里,新改建农村通连公路350余公里,全师有200个连队通了柏油公路,其中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通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为七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现就七师在开展交通管理年活动以来公路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作一介绍。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兵团交通局要求,七师成立了由师领导亲自挂帅的交通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交通管理年活动的目标考核细则,先后制定了《农七师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农七师道路运输经济发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农七师公路建设工程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近十个管理办法和规定,下发到各团场、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及相关从业单位。同时各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为促进交通管理年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为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的整理、立卷和归档,为今后七师公路发展和档案的应用提供详实的借鉴、参考资料,师交通局组织人员整理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办法》,印发成册,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付诸实施。
为了更好地增加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推行阳光作业,七师成立了农七师公路建设管理处,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拆迁、林木、环保及规范勘察设计、审批、招投标等制度,建立了交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兵团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木砍伐、环境保护等政策审批和补偿标准。
二、创新思路,推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兵团交通局的重视、支持下,农七师公路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团场职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拥护公路建设,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七师已经建成了“三纵四横”公路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使天北新区、车排子、柳沟、五五新镇、高泉镇相互贯通,交相辉映,大大改善了农七师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提升了七师团场的竞争力。
1、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基层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和要求,七师交通局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制定通连公路建设的措施。根据通连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补助少、等级低、建设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在建设中,坚决做到在规模上要做到量力而行,在标准上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确定,能“通达”的则“通达”,能“通畅”的则“通畅”,以此减轻团场和职工的负担。
在资金上严加监管,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在建设中严格遵循“一事一议”、“一连一议”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切实引导、保护、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搞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强行摊派和强行征地拆迁。
三年来,在团、连领导的支持下累计完成通营、连公路550余公里,铺装沥青路、水泥路490余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师243个连队有200个农牧连队和基层单位通了沥青水泥路,受益人口10万人,近80%的基层连队单位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或水泥公路修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公路网好路率由1997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使职工群众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2、管理工程质量,把好七个关口,突出一个“严”字。
严格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完成的关键。七师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家的有关制度,制定了《农七师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等各项管理办法、措施,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认真执行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和廉政合同“三合同”管理模式。杜绝工
程建设中的转包和非法分包现象;实行“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七师通过聘请社会质量监督员、设置工程质量“责任公示牌”、公开质量监督电话等方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安排专人负责,对群众反映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和纠正,实行跟踪服务,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并召开各种办公会和现场会现场质量检查、评定,现场发现、解决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好七关,即把好设计质量关,提高设计深度,减少变更;把好招标关,规范招投标行为,防止不正常竟标现象的发生;把好材料质量关,未经检验的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把好设备进场关,如对水泥路施工提出:必须符合规定的振捣设备参加水泥路施工的特殊要求;把好试验和检测关,控制检测频率,保证试验检测真实可靠;把好验收关,认真做好过程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把好资金控制关,监理计量、业主审核、交通局监督、师领导签字,质量达不到标准坚决不拨付进度款。
3、强化廉政建设、执行“四不准”,牢控“五环节”
三年来,七师交通局把廉政工作贯穿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能力。关口前移,做到学习政策在前、事先预防在前、调查研究在前、制约监督在前。同时,强调廉政合同和工程合同同时签定、廉政效果和工程质量同步检查,并且在全师交通系统全面推进项目施工招标制、民工工资兑付合同制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审批制度等多项改革,全面推进了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源头管理。
工作中,严格执行“四不准”,即:领导干部不准介绍施工队伍;不准介绍材料供应商;不准干预招投标;不准让亲属从事工程施工。
牢控招投标、资金拨付、设计变更、程序操作环节和责任追究“五个环节”,同时,注重发挥廉政建设的“主体”和“载体”的作用,突出对实施过程和实效性的廉政督察,全面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围绕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环节,边查边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时,围绕解决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狠抓纠风和行风建设。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公路建设质量、施工单位拖欠机械费用等问题,得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今后的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公路建设目标
---公路建设目标:继续加强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改造,不断提高公路等级,进一步适应我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与我师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安全环保的公路建设体系。
篇11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training model problem of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ct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provided ways for training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training ways
工程合同管理能力是指运用从事合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法律和合同理论知识、较强的合同管理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系统能力和综合能力。工程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训练才能具有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合同管理能力。
1.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合同管理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失衡
目前建筑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都能够开设合同管理系列课程,但是合同法与建筑法规课程分别开设在两个学期,导致学生的合同基本规定和建筑法律法规等理论基础不扎实;工程造价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都涉及到招投标知识,但是都存在课时分配不足的问题,致使学生对招投标的过程认识模糊,对合同示范文本和合同标准条件等规定掌握和理解深度不够;开设国际工程管理类课程后对国际工程普遍使用的合同范本和通用条件的学习与合同管理课程中涉及的国际工程合同条件的学习存在互相依赖和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对国际工程合同条件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降低,存在教材选择不当导致的教学内容主次不明、课程之间重复或断档的问题。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教学分开,理论实践脱节,理论与实践剥离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对高校调研结果表明,除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教师产学研结合紧密,实践经验丰富外,其他高校的教师90%以上没有参加过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1.3 教学考核手段简单
在以往的课程考试中,试卷题型多数为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等,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合同法和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合同示范文本规定等一些概念和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在书本上或在笔记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而招投标与合同履行之间的关系、合同条款间的内在联系、在实际中的综合应用、索赔条款的灵活运用很难在试卷中全面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条款,忽视了合同管理知识的广博性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2.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合同管理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1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根据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以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基础,加强合同法、建筑法规等基础课与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课之间的联系,[1]在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结束后增加招投标与合同条款草拟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合同管理调研实践环节,强化合同管理实践。合同管理人才对招投标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内容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合同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强化学生对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学习和理解,熟悉示范文本,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基本程序和相关规定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2.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从教师入手,安排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和有特色的项目上进行实践,或者进行定岗挂职,丰富合同管理的实践经验,为理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3]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和知识体系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合同管理软件,结合适当的招投标情景模拟,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角色。引入案例法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授课教师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运用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加深本课程内容,结合工程合同案例库的案例和工程合同管理实践讲解理论知识,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案例分析环节,采用小组讨论评比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4]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建立互动式和开放式的合同管理课程学习平台,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相结合的课程新体系,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3 教学考核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最终的教学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口试,采用口试和笔试结合的考核办法。[5]口试和笔试各占一定比例,口试可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笔试可以考察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口试设答辩小组,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作为评委,由教务处、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监督、指导。专业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出题,答辩组的老师就所抽题签随机提问,学生在答辩时要注意该理论的实际意义、隐含意义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测试学生快速反应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判断决策能力。[6]
项目来源:长春工程学院教研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编号:28。
作者简介:刘广杰,女,1977年1月生于吉林松原,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工程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佘立中.土建类学生工程合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2):5962
[2] 王志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浅析[J].教学艺术.河南教育(中旬),2009(9):48
[3] 朱祥亮.案例教学在《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08(37): 5152
篇12
虽然近几年事故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隐患信息管理方面,有些单位还是基于手工管理,有些单位虽然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但缺乏预警的功能,既不能对隐患整改单位进行整改提醒,也不能对实现隐患整改闭合的无纸化管理和远程网上处理。因此,隐患信息管理预警系统进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必然,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安全隐患的管理水平。
1 系统设计
隐患管理预警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维护五个基本模块。机构管理可实现集团各级单位信息的维护;隐患信息主要包括隐患信息管理、隐患信息查询、隐患信息管理(主管部门上报)、隐患信息查询(主管部门上报)、隐患信息(简化)、隐患信息查询(简化)、隐患信息公告、隐患整改延期八部分,隐患信息管理可以实现隐患信息的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审批、提交、退回、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查询可以实现隐患信息的查询、查看办理进度、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公告可以对公告信息进行维护、查询、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整改延期可以实现需要延期整改隐患的审批和管理工作;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隐患信息统计和隐患信息分析两部分,隐患信息统计可以实现按不同条件进行隐患信息的统计、导出、打印等功能;隐患信息分析可以实现按不同指定条件进行隐患信息的图形分析。信息预警主要包括提醒设置和短信发送设置两部分。
隐患管理预警系统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B/S计算模式,数据库既可以集中管理,也可以采用分布式管理,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这种开发模式可以使系统的后续维护工作非常简单,系统升级方便,运行成本低廉。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及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办公,降低安全管理的办公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隐患管理工作的预警功能将极大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将众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如隐患整改的预警功能,将在隐患到期不能整改完成之际,向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进行系统报警和短信报警,以提醒领导和相关人员采取对策。
2 系统开发的目标
(1)鹤煤集团隐患信息管理的实际,规范了隐患信息闭环管理的标准流程,制订了隐患信息闭环管理的简化流程、业务主管科室隐患管理流程以及延期整改隐患信息闭环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了隐患信息管理。(2)的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管理五个基本模块。机构管理可实现集团各级单位信息的维护。(3)系统中用户分六级管理,即普通用户、隐患信息录入、区队管理员、矿级管理员、局级管理员和局级用户,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数据一旦提交就不能自由修改与删除,必须向上级用户申请,批准后方可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4)完成系统使用说明书和研究报告。(5)已经对各矿的用户进行了两次培训。
3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在隐患信息处理流程方面,建立了规范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包括标准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简化的隐患信息处理流程、主管科室隐患信息处理流程和延期整改隐患信息处理流程。(2)在隐患信息预警方面,可以实现一定级别隐患信息的系统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隐患整改到期不能完成的进行系统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还可以实现整改到期前一定时间系统提醒和手机短信提醒。(3)在信息安全方面,各级用户(局级管理员除外)一旦提交数据后,就不能再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若需要修改则必须向上一级用户申请,上级用户退回后方可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除此之外,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4)在权限管理方面,支持任意多级部门/成员单位模式,灵活定义角色权限,管理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用户的权限。(5)隐患管理预警系统为B/S模式,服务器端数据库为SQL-SERVER2008,实行集团公司、矿井和区队三级管理模式,每级管理员只能看到本单位的数据。
4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该项目以系统工程的思想为主线,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根据鹤煤集团现有的隐患管理模式,构建隐患管理的标准化闭环处理流程,开发隐患管理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构管理、隐患信息、统计分析、信息预警和系统维护五个子系统。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浏览器(Browser)/Web服务器(Web Server)计算模式建立了功能强大的隐患管理预警信息系统,为推进和加快煤矿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坚持持续改进,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供了技术保证,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煤炭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5 推广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我国煤矿隐患管理工作中,可以极大提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现已在鹤煤集团全面得到推广应用。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隐患管理预警系统的成功开发并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隐患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和随时随地上网办公,降低隐患管理的办公成本,更重要的还在于对隐患管理工作的预警功能,如整改到期前对责任单位的提醒、到期不能完成整改对相关领导的系统预警和短信预警、重复隐患的自动预警等,可以提醒领导和相关人员采取对策,将众多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史建江,王利娟,张牧笛,等.淮北矿业集团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5(z1):166-168
篇13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或城市的区)出现了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图书馆之城、联合图书馆、图书馆集群等图书馆合作形态。这些区域图书馆的发展既包含以往的图书馆业务协作,又可见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总分馆体制管理的影响,然而又不限于此,如上海中心图书馆的组织模式,显然已超出系统的范围。新信息环境中出现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发展态势,突破了以往的单馆发展模式,以网络为支撑,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业务协同关系为基础,将原来分散发展的图书馆个体联系成相对紧密的图书馆整体,共同为区域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
1 我国图书馆协作协同发展的演化进程
自20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人一直致力于馆际之间的合作、协作发展,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就是一次声势大、范围广、时间长的全国性图书馆协作协调活动。在该方案的指导和带动下,全国各类型图书馆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多方面的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极大改变了过去我国图书馆之间分散经营、缺乏联系合作的局面,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界编制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图书协调采购等协作协调活动的广泛开展,对50年代后期以至60年代初的图书馆工作曾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对80年代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资源布局研究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活动,曾经是我国图书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之一,当时曾提出全国文献资源三级布局方案,即国家一级布局、系统布局和省、市一级的布局。尽管当时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但这一宏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构想由于面临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障碍而实施困难。全国的布局难以实现,于是人们尝试从系统和地区范围获得突破,如高校图书馆的CALIS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文献情报共建共享体系,等等。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协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图书馆协作网络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受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城市图书馆先进管理模式的启发,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道路,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图书馆之间各种资源不同程度的共享和整合。
2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分馆管理体制
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对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经验的借鉴主要体现在对总分馆体制的学习和实践。总分馆体制是国际图书馆界普遍实行的一种组织模式,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定义,总馆是一个独立建制的图书馆(single-unit library)或一个图书馆系统中充当管理中心的图书馆,它是图书馆系统集中加工文献的场所,也是收藏整个系统主要藏书的处所;分馆(branch library)是总馆把一部分业务分离出去而形成的附属场馆,必须拥有一个基本馆藏、常规的人员配置和固定的开馆时间。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均采取总分馆的管理体制,其优点在于其服务的普及性,可以使居住在远离中心图书馆的人获得及时的图书馆服务。此外,由于管理的统一性,其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但是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使总分馆制难以付诸实践,只能模仿总分馆模式构建区域图书馆新的服务体系。由于各地的环境存在差别,各馆在试用这一模式时亦各不相同,但是,各地对总分馆体制的尝试精神是十分可嘉的。鉴于国家的财政体制具有稳固性,我们需要研究现有体制下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改革的新形式。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系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实施总分馆管理体制的系统之一。其公共图书馆系统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总馆、文献采编加工提供中心等;二是区域图书馆,共有三家;三是社区图书馆,共有19家;另有18家社区少儿图书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系统实行的是总分馆制,业务经费统一管理,业务活动统筹规划。图书馆内部也有充分的业务合作,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图书资源中心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所属各馆的图书采选、编目、加工和典藏职能,各馆不再设立采编部门;参考图书馆负责所有的参考咨询业务,除区域图书馆外,各馆所接受的咨询直接转至参考馆;节目开发组负责向社会公众推广图书馆的服务,为各馆设计节目,参考馆及社区馆服务所得收益由这个组统一收取。在国家图书馆的管理下,新加坡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公共图书馆系统。
3 我国图书馆协作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对国外模式的借鉴
3.1我国图书馆协作协同发展的历史经验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开始,我国图书馆的合作关系经历了80年代的文献资源调研和布局时代,发展到覆盖全国到某一城市区域范围的协作网络时代,再到目前的区域图书馆走向整体协同发展,至今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看到馆际合作由简单的协调关系过渡到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关系,并趋向协同发展的层级推进的演化进程,并从中获得经验和启示。
3.1.1目标的变化:从单一价值观到多元价值观
在传统的印本书时代,由于纸质文献载体价格的限制,当时的知识共享的目标只能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为科学研究服务,至于为大众普及性的知识服务,则因高昂的共享成本而未被列入范围。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知识共享的技术障碍不复存在,合作的图书馆也由原来集中在高校、专业领域渐渐扩大到公共图书馆领域,各种协作网络共享资源的目标除主要为科研服务外,亦逐渐开始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现阶段出现较多的区域图书馆总分馆则是由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图书馆为合作主体建设的新型发展形式,为社会大众提供统一的服务成为图书馆合作的主要目标,这是我国图书馆从协作到协同发展的重要转变之一。
在不同环境下,图书馆协作活动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实现价值追求所采取的方式亦有所区别,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采取不适当的方式,将不利于目标的实现。1980年,我国图书馆协作活动选择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这种方式,其价值追求在于为我国科学研究提供较高的文献保障率,这在印本书时代是一种较好的价值选择。然而,由于三级布局模式规模太大,体制
上也存在一些局限,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当时馆际互借的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首先实现国家图书情报单位之间学科文献资源的分工协调,难免会遇到困难。若优先考虑阻力较小而又具有长期协作传统的系统内协作协调,取得经验后再推进系统问的协调,则难度会适当降低。
当时文献资源的价值追求是提高国家支持科学研究的文献保障率,这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因为印本时代馆际互借的成本高昂,文献共享显然不可能惠及全民,即普通阅读那时还不可能通过共享来解决。而2l世纪初的“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对于图书馆协作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从印本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标志,这表现在上海中心图书馆的组成――不但有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大型和特大型研究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是支持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保障),还有区、县图书馆,甚至街道图书馆、居委会图书馆。显然,这些基层图书馆的加盟并不能为提高文献保障率作很大贡献,然而,吸收这些基层馆参加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普及程度,实现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公平和社会信息保障的价值功能。上海中心图书馆的肇始之举,体现了印本时代到信息时代图书馆协作活动从价值观到实现方式的深刻变化,从而导引出21世纪初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勃勃生机。
3.1.2技术环境的变化:从文献信息的可获知到可获得
图书馆合作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技术环境。印本书时代,没有网络技术环境作为支撑,共享成本较高,合作范围和深度较浅,并且很难长期维系下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协作网络是独立于各个成员馆自身的业务管理系统之外建立的共同网络平台;对于区域图书馆来说,更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依托计算机网络联结成紧密的协作体系实现整体功能。
在印本书馆际合作时期,文献的被获知是通过编制联合目录和新书通报的方法来实现的。那时,可获知基本可以做到,但是从可获知到方便地获得却并非易事。全国文献资源布局就是为了解决由可获知到可获得的问题,然而文献的手工异地传递成本过高,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最终未能实现。进人21世纪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技术方便地解决了文献信息的异地传输问题,信息技术解决了文献的复本问题,解决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关键问题。站在信息和网络新的技术起点上,图书馆合作也步入了新的阶段。
3.1.3组织形态的变化:从单一要素协作到全面协同
无论是印本书时代还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协作都是建立在已有图书馆的基础上,馆际协作协调的总体目标较单一,主要是通过馆际文献资源的协作协调,使文献资源在总体上拥有较高的种数,努力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对区域内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网点布局等没有约束力,对提高所覆盖区域的整体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力明显是不足的。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则在整体目标上有新的发展,即从文献资源建设的单一目标发展到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等协同要素的综合统筹。不同地区根据本地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先选择一至两项要素取得整体协同发展的突破,然后通过综合统筹,获得整体协同发展。这也可视为图书馆领域应用系统理论的一次全面提升,在提升中信息和网络技术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但极大地推进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还使图书馆体系的关联度更强。在这一相对更为复杂的系统运行中,组织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构建了中心馆(总馆)、次中心馆、分馆、服务点等图书馆新型网络架构。
3.1.4
区域范围的变化:从大范围区域(全国、大区和省)到相对较小区域印本书时代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和“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期间,馆际协作的范围是全国性的,当然,也包括大区范围和省(市),而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则区域范围相对较小,从目前协同发展案例来看,地市级区域范围的协同是发展得相对较好的。这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①由于体制的原因,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管理体制以计划经济为主,强调中央和上层管理机构的权力,这段时期图书馆馆际协作的目标――提高文献的保障率以为科学研究服务正好与这种管理体制相吻合,因而当时正确地选择了全国范围的馆际协作道路。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渐趋成熟,市场经济提倡发挥各种积极『生和潜力,关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有可能在一些区域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实现。一般来说,区域范围较小组织的馆际合作较易进行,如果某一些地区中心图书馆实力较强,则组织协同的可能性较大。②覆盖的区域范围越广,知识和信息共享的成本就越高,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已出现各种协同的知识、信息共建共享组织,在全国范围组织综合f生共享组织的动力尚嫌不足,因而当前这种全国性的系统知识、信息共享和区域性的知识、信息共享应当是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这两种组织形式可以较好地进行互补――全国性的系统知识、信息共享以支持科学研究为主,区域性的知识、信息共享则兼顾科研和大众两个服务主体,这将是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两大组织形式。
3.2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总分馆管理体制的借鉴
实践证明,总分馆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建设模式,有着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总分馆制的借鉴,我国采取的是扬弃和发展并重的方式,以期找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现状的推广模式。
3.2.1理念的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在区域大小、发展规模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将公共图书馆作为整体区域的一个系统而非单馆,着眼于为区域整体范围提供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这种公共图书馆系统最终以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了区域内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图书馆在本区域甚至是国际图书馆界的被认知度。
3.2.2模式的借鉴 这些总分馆制是通过集中管理体制而实现的,这种模式为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榜样,我国许多地区的协同发展就直接采用了“总分馆制”这种名称。但是由于我国财税体制“分灶吃饭”,我国在实行总分馆制时又显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创新适合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最佳模式,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符合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长远利益。因而,我们只能从国情出发学习借鉴总分馆制,把这种借鉴限定在目标设置、运行方式、整体服务等方面。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管理,不仅涉及到跨系统管理,而且涉及到经费、财产、设备等。相对来说,总分馆制是系统内部(或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本身就是同一系统,管理相对较为简单,且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易于
复制。而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东部部分地区的一种图书馆服务创新,在现有体制下没有现成模式,其面对的众多图书馆关系复杂,业务标准统一难度较大。因而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与国际上的总分馆制比较,是一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图书馆跨系统管理的一种模式,管理难度更大。
3.2.3区域的借鉴 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区域(城市或城镇)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一种服务模式,区域的有限性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均等原则正好与之具有同一价值指向。从近几年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实践来看,效果较为明显的大都限定在地市级和区县级这样的地域范围,地市级如东莞、苏州,区县级如深圳福田、南山以及佛山的禅城等。由于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一种跨系统的管理体制,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管理难度相对减小,若区域太大,则会使中心图书馆感到鞭长莫及,难以实施紧密的一元化领导,使系统管理陷于松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