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交流的技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交流的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交流的技巧

篇1

(1)氛围和谐。口语交流的课堂,师生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开展有效的沟通。口语训练所针对的内容,应当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场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语文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消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紧张心态。如果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热情鼓励他去表达,并肯定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出的优势。(2)双方互动。口语交流的练习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语文课堂,因为口语训练具有双方互动的性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交流的内容和具体方式,并分享成功交流的心得。互动的性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他们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3)贴近现实。口语训练的授课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教师要选取那些学生熟悉的趣味性内容,作为交流的主题。在决定课程的安排方式时,教师要注意顾及学生社会交流的需求,提升课程的实效性。要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述,展现学生的思维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语言运用的不足,并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进。

篇2

二、引导学生掌握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交流的技能

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发现交流有很多障碍,使得自己的意识无法正确传达,就会产生交流的挫折感,从而不愿意持续交流。为了让学生愿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交流技巧,使学生能够迅速地与他们交流。依然以那名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写英语信件为例。

篇3

篇4

在读者中相互交流的是经过读者加工过的信息或知识,这样可以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读者还可以拿出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其他读者请教,使得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得到满足,这可以使图书馆间接地完成了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2、提高读者获取信息和实践技能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学初就开设了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设备,如何获取信息的讲座。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对读者进行读书技巧的讲座。而这些技能和技巧需要读者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加快他们对这些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通过交流,能够提高读者在这方面的分析辨别能力,确实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技能。

3、帮助学生读者更好地完成学业

在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工具书和资料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尽管图书馆有非常多的工具书和辅导资料,但是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读者有不同的需要,通过读者间的交流,可以使跨专业学习的学生得到高年级学生的帮助,图书馆还可以联系相关院系,请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教师给学生读者推荐具有针对性的图书书目,或者帮助学生读者重新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通过交流经验,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很多学生还计划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老师。如何能够顺利通过这些考试,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尽管学校也会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毕竟时间有限,而他们通过彼此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可以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明确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们相互鼓励,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活动,营造了良好地学习氛围,督促学生们自觉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复习。

4、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教学。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对高校外的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进行有限的开放。

5、全面提升读者的综合素养

(1)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尽管在高校中有许多学生社团,如书画协会、吉他协会等,但它们所能吸纳的人数是有限的,而且要求成员有一定的专长,它们的活动虽然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活动,但是更多的是提高社团成员的技能,展示社团成员的才艺,这与读者的愿望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读者间的交流,加深对文学、文艺作品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2)促进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纠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端正思想态度。如能对它们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二、高校图书馆在促进读者交流方面的有力条件

1、能够对各种交流活动给予学术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在高校,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他们除了自身所取得研究成果外,还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或权威人士,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除了自身能够给本校的读者开设讲座外,还可以协助图书馆策划相关的讲座,比如选定讲座的专题,推荐主讲人等。

2、为开展各种交流好多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空间场所。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除了传统的图书阅览室之外,还增加了影视厅,报告厅,展览厅等多种功能活动室,为读者开展各种交流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必要的设备。

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促进读者交流

1、笔者认为,应把读者交流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实现高效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高效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加强对各功能室的管理与设备维护,是各种交流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发展。

(2)认真审核各种信息交流活动的主题内容,及活动主持人或讲座主讲人的资质,或者由图书馆直接设定活动主题和选定活动主持人或主讲人,保证各种交流活动的质量。

(3)增强活动的透明度,如通过黑板报及其它校园信息公告系统,预告活动或总结汇报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广大师生读者加大对活动的内容及开展过程的监督力度。

(4)不断完善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图书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

2、对于传统的交流方式进行必要改进,组织开展形式更为多样的交流活动

长期以来,专题讲座可以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它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各高校图书馆都购进了许多优秀的专题讲座光盘,供读者观看。

(1)比如,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计算机使用或其他专业技能方面的成功经验跟大家分享或提出自己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2)增强活动的竞技性,提高学生读者的竞争意识,及应变能力。比如让指导老师设计题目,由读者进行分组讨论,制定解决的方案,再以推介会的形式,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比较优劣性的点评。

(3)、增强现场效果,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或名师开设讲座,在时间允许和得到主讲人的同意下,以问答的形式,加强读者与主讲人的交流,满足读者个人的知识需要,也可以组织观看影像资料,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

篇5

二、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欣赏有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同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思考的问题融入到其中,采用纵横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可以小组交流、也可以师生交流。我们这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观察、分析、研讨交流中,解决了大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一年级美术课《让我的飞机的折法》时,教师在引、扶的基础上大胆地放手,由握着学生的手,进而转向牵着学生的手,进而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把第一只折好的较为容易的飞机拆开,对照书中的示意图,自学而成。教师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拆拆、想想、折折中不知不觉分散了难点。这样,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扩展,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从而打造了高效课堂。可见,相信学生,是新课改精神的真谛;为学生创造探究交流的和谐学习环境,是高效教学不竭的动力源。

三、讲解示范点拨疑点

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基本上能解决重难点,教师再适当利用如问答、欣赏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基本上解决了重难点,但在此可能还存在些疑点,滋生一些生成性资源。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点,教师的示范因直观性强益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例如我在讲二年美术课《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在课件设计中,利用老鼠与大象,男孩与女孩的图片,通过想象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可以随意变化,帮助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表现大与小。但要从抽象的思维到学生灵活运用对比法画出有对比效果的形象,还是有疑点。这时,我就演示自己变成巨人后来到小人国里的简单故事表现。在故事般地与学生谈话、讲解、演示中,利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与小的绘画技法传授给学生,自然所有疑点都迎刃而解,也体现了低年级“玩中学”的教学特点。

四、展示评价相互提高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此环节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生作品优点和改进自己绘画不足的大好机会。例如讲三年级美术课《机器人》一课,在学生互评中,一位同学指出作品的缺点,教师趁此机会说:“你能帮助他添画几笔,而使整幅画变美吗?”这位学生画上一些建筑,使原来构图偏的画面,显得沉稳了,这一灵活处理,使学生之间的绘画得到交流。我们在这环节中,既不伤害学生,又评价和改进了学生作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五、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篇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对具备英语水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来迫切,尤为需要对具有涉外交流能力的护理人员,为此大批高职医药学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培养不仅掌握先进护理知识、先进护理技术,并具有良好英语水平,能用英语顺利交流的复合型护理人员。为了能很好的培养涉外护理专业人才,重要的一个举措是一定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摸索出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新策略。对此,本文思考如下:

1.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的护理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护理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今后从事涉外护理工作中进行涉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进行护理英语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在将来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英语知识储备,然而很多高职校并不拥有具备这样双重条件的教师,很多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出身,对医学英语知识相对匮乏,不能给学生补充专业的医学英语术语,极大地限制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能力,从而导致在教学上,英语学习与护理知识相脱节。

2.2学生缺少听说训练

高职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较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英语教师只是讲授词汇和语法,没有进行专门的口语教学,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这样培养处理的学生大多数是哑巴英语,与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对于涉外护士,听说方面的技能是她们在日常工作与病患沟通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很多已经工作的涉外护士在这方面却无法得到外籍单位的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期间,缺乏听说方面的训练。学校无法提供可靠的硬件条件,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资料。专业词汇量比较大,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词汇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导致在工作岗位中无法和病患有效的沟通。

2.3缺乏人际沟通、地区文化方面的培训

很多高职校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只抓英语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课的掌握情况,很少会开设人际沟通、地区文化方面的课程,因为缺乏高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从而造成了与外籍病患严重的沟通障碍。

3.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

为了培养能用英语与外籍患者顺利交流的涉外护理人才,重要的是要对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需要具有良好听说能力,且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教学交流平台。其次,学校应采用专业的护理英语教材,同时涉外护理专业教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补充专业的医学词汇,这样才能给学生补充专业的护理英语词汇,让学生用英语阅读理解医学护理的相关知识。

3.2加强学生听说训练

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为第一出发点,教师在讲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让学生张口发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再者,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多利用多媒体工具、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护理知识相关的图片、对话、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模拟各种医院案例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置身其中,进行口语和护理英语词汇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在医院环境下如何与外籍患者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3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注重地区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请一些心理学、人际沟通方面的专家开设讲座,同时,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加强日常句型的练习,使学生具备与病患轻松沟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在工作中与病患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同时,学校也应开设相关的跨地区文化知识的课程,例如、饮食习惯、文化禁忌等内容,可以安排一些实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请外籍人士组织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教堂、涉外医院等,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文化,才能尽可能避免矛盾与摩擦,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英语教学在高职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认真梳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既有良好护理知识、高超护理技能,又能顺利进行涉外交流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玲.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16(2)

[2]蒋兴君.高职护理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2)

篇7

一、课前调动学生情绪

教师在上课前采用适当的方式如猜谜语、背诵诗歌等小游戏来活跃课堂,将学生的情绪带入课堂中来,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经过小游戏的过程,学生会用热情且饱满的态度来接受新的知识,为上好语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导课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环境的轻松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学生大脑的放松。教师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去学习更为深入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导课一定要将趣味性与方法的多样性相结合,围绕课文进行,第一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课中巩固知识,加强学生记忆力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难以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个熟悉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一段知识讲解完,教师要给学生一小段时间进行自我巩固,这样几次下来,学生记忆的内容更为深刻,所用记忆时间越来越少,效果明显。

四、教师上课节奏要有张有弛,学生便于接受

良好的教学节奏要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同时要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对于简单次要的知识,教师只需要略加提示,再加上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一段紧张的学习过后得到一定的放松;对于重点与难点,教师要放慢速度,便于让学生在保持注意力的同时对这些问题有着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在课结束时,教师要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总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在适合的节奏中更为积极活跃。

五、课结束时进行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在课堂要结束时,教师鼓励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质疑的内容和方式只要和教学内容有关,可以任意选择,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有所了解,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吸取优点改进缺点,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的结尾需要对于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更要起到画龙点睛与提炼升华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事,可以使学生难以忘记。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目标与必然趋势,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为确切的是尊重学生的自主观念。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主动带着兴趣去学习,让学生在快乐时提高效率,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还有注重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上,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做出及时的反应,与学生一同完成教学目标,不再只是一个人包办学生的内容。

对于课堂的提问,教师要设计的精妙。问题最好是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这三种类似是最好的提问方式:一是学生尚不明确或是不完全确定的,二是能够激发学生搞明白的欲望的,三是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适应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用对错这两个字来评价,必须要有明确精细的点评。

小组合作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大意义,学生通过小组课堂讨论,交互彼此的想法与观点,形成个体的情感与认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作与交流的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但最为重要的是,合作交流的活动展开,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的需要,要是主题枯燥无聊,则可以不要开展,避免时间的浪费。

合作学习的优点有三个: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可以让同学们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三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过程中,往往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将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混为一谈,结果导致学生只是校对了答案就没事,没有得到本该有的效果,还在课堂上说笑打闹。所以,教师在积极推进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讨论的主题,讨论的方式与合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技巧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有效利用,需要教师对于课堂技巧有着深入的理解,运用各种手段,将教学的利益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让他们自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利用和学习知识的乐趣。经过这样的过程,相信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可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小学语文的课堂技巧还需要教师更为深入的探索,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情境,激发学生迫切与教材“交流”的愿望。让学生充分感受装帧精美、简洁明了的教材和色彩丰富、引人入胜的插图、地图册给人带来的知识享受。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事先编写好的导学思考题,提供必要的挂图、电教媒体资料或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时间限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与教材“交流”的时间应由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而定,一般为10~15分钟。

导学思考题的内容应反映编者的意图和课本中的基本知识,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教师设计的思考题要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分解教学中的难点;导学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地理实验能力做到分层次、有坡度,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能力。导学思考题的作用是导学诱思,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巡视时应督促学生独立地解决导学思考题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进度,帮助个别学生解答疑难。要注重学习方法和读图能力的指导,如:要求学生反复精读、掌握有关概念及规律性、结论性的知识,掌握各类图像的读图方法,提取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教材信息交流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逻辑编码,或进行系统的图表解释,掌握体系,或列表比较,明确特点;对重点内容及关键字用圈、点、画线及旁注的方式予以注明,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在分析月相成因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各个箭头的含义,内外圆圈表示的月球位置和月相形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还可通过转动书本方向从不同角度观察月出月落的时间和月相形状。学习三大自然区时,学生可以列表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地势、气候、植被、土壤、生物、水文、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

(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在独立基础上的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完成后,即转入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阶段,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学生与地理教材交流的延续和补充,它着眼于利用学生在知识背景、认知策略、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构建学习的外部动力。一般通过前后两桌四位学生构建组内异质小组,四人轮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报告者、激励者、协调者等),并有一定的分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开发潜在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四人小组交流中,小组领导者负责本组的交流和信息反馈,组员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讨论或由理解的学生解答,对于小组交流还未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反馈给教师,便于下一阶段由教师“精讲”。

由于小组交流的对象基本处于同一认识层次,学生的思维角度、特点、方法较易沟通,探究问题轻松自在,表现欲强,积极性高,反馈速度快,矫正较及时,有利于弥补后进生的知识缺陷,使尖子生得到有效锻炼,这也弥补了大班学生人数过多对教学带来的不足。在交流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在倾听、反思、自控、回顾、评议过程中,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错误,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学生的交流时间依学生对思考题的理解程度而定,一般以6~8分钟为宜。

(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有效的交流策略,能有效地防止教学干扰因素的产生,保证教学状态优化。它在学生完成交流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是以自学思考题为程序,以检查前两个阶段交流效果为途径,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地理交流过程。

篇9

表达+倾诉,就是有效的交往、高效的交往。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想要将我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思想传递给学生,情感感染学生,靠的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交往呢?

首先要善于表达。这里边有六个诀窍。第一,要求教师要有精气神。要热情自信,语速适中,音量标准,吐字要清晰。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易于接受。曾经某大学有一条标语是这样写的:习惯很重要。这样的标语不但没能让学生改变坏习惯,反而让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来在这条标语后边加上一个“哦”字和叹号,变成“习惯很重要哦!”效果完全不一样,让人欣然接受。由此得到启示:改变表达方式,让人欣然接受。

第三,少用破坏性言语,多用建设性言语。学生最喜欢的话语:“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认真。”“谢谢!”“请”。例如:1、在我们讲新课之前请大家把作业本收起来,老师很感激大家的合作,谢谢。2、小军,老师需要你的合作,请你把书关上……(稍延迟一下)谢谢你。我们很难伪装爱他们,但我们可以假装喜欢他们。

第四,语言要有接近性。什么样的语言才具有接近性呢?下面有六种方式。第一种询问式:征求别人的意见,在尊重中赢得支持。比如说:“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呢?”“你认为呢?”第二种是体谅式: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做法。第三,认同式: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第四,选择式:用选择式代替是非式。如:用“你要……还是要……”代替“你要不要……”第五种是回避式:回避一些不利沟通的词语。少说“我”,多说“我们”;少说“但是”,多提“建议”,多说“而且”。最后一种是模仿式:模仿别人的情绪状态,模仿别人说话的速度。

第五、语言表达一定要有条理性。围绕一个中心,有条理的表述,别人才容易弄清楚你要表达的意思。批评学生更要讲艺术和策略。我们可以采用“六步到位法”的批评策略。内心对话――伺机切入――减少冲突――中肯批评――协商改进――总结强化。这其实映证了一个道理:要解决事情,先解决心情。

课堂交往中,教师要善于表达,更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我们会倾听吗?学生会倾听吗?用心倾听的原则有四个:1、表现积极:注视对方、适时点头、微笑(有亲和力)、身体稍微向前倾、适当作笔记、口头回应。2、同理倾听:站在对方立场,使说话人被理解。3、把握情绪:训练注意力,控制情绪。4、少说多听:善于听话的人才善于说话。苏格拉底说:“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该多听多看少说。”

课堂管理中有效的交往技巧除了有声语言,还有非言语的交往技巧。研究显示,非言语的交往比言语交往更能传情达意。非言语的交往包括眼神、皱眉、摇头、手势。

首先是眼神。三流教师用惩罚(不听话,我整死你)。二流教师用言语(婆婆嘴)。一流教师用眼神。眼神分为环视、注视。讲课之前,为了引起学生注意,集中精力,做好准备,可以用环视;提问之后,环视四周,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调控课堂,视察情况,也可以环视。环视应遵循一定的线路,要照顾教室的各个方位,不要过于频繁,要合理分配目光。注视又分为严肃注视、自然注视、亲密注视。

非言语交往的第二点是姿势自然。身体语言是有密码的,我们要明确身体语言的密码,并灵活运用它。如首语,包括点头语、摇头语、侧头语。而手势语又不同,手心向上,无恶意;手心向下,具有权威性;握拳伸食指,表示立刻照做,不然试试,这时距离一般在0.5米左右。姿势要潇洒自然,避免消极。屈肩,呈现畏缩状;背手,表示严肃、权威;双臂叉于胸前,带有防御性;叉腰,具有进攻性,并且咄咄逼人;将手放在口袋里,捆绑双手,很随意,也很松懈;双手撑在讲桌上,形像呆板,高高在上。

非言语交往第三点是领域要合理。距离要恰当,位置要合适。

篇10

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展开美术教学,是打造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加强美术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在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美术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因此,“从生活走向美术,再从美术走向生活”既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缩短学生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两者距离,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突破口。

在日常教学中,我就严格践行了这一点。如,学习“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章节涉及人体的完美比例关系这一知识点,我就带领学生亲自测量手展开的长度与人体高度是否相等、人在站立、坐以及盘等状态时是否符合“立七、坐五、盘三半”的传统绘画准则,女性肩宽是否接近两个头的宽度,男性两个半脚掌的长度是否同头的长度相接近,手长又是否真正在两个半头长到三个头长之间……学生对此持有极大的兴趣,也都纷纷融入具体的测量活动之中。如此,借助亲身的测量、对比活动,学生不但深刻感悟到了美术知识、美术创作技巧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认真观察,而且通过验证性质的测量活动,还帮助他们切实对传统绘画中人体完美比例关系这一美术教学重点形成了更充足的认识与理解。

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美术探究活动,是打造美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篇11

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以来,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合作精神缺乏、合作技能低下;教师缺乏调控合作课堂的技能和技巧等,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

高效课堂的保证是“预习”,没有预习就没有什么“高效”。合理的预习方法就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效率。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点自我检查、发现问题,那就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展示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课堂展示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示,潜能生能展示的尽量不让学优生展示,要合理调控学优生的主导地位。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所有环节中,“评价”才是核心,数学课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师生互评。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通过反复评价磋商不断改进解法,加强理解,规范格式,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篇12

(2)积累与习惯方面的内容和目标,第一学段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学段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三学段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表达技能方面的内容和目标,第一学段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第三学段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4)修改技能方面的内容和目标,第一学段没有要求;第二学段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等基本要求明确之后,要使小学作文教学有序而高效,笔者认为关键是严格把握以下要点。

一、 制订科学完整的、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

在具体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综合教师自身情况、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实际、教学设备条件与环境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制订科学完整的、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并随教学进展和实际,适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使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有序而高效。

要制订科学完整的、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明确自己所教年段的教学目标,还要完整认真地阅读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教年段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年段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年段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必须培养哪些能力,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些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即每个学段,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周每课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够实现最终目标。这些子目标是围绕总目标确立的,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是呈线型而又立体的,不是孤立、点状、无序的。教师只有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地看待作文教学问题,才能做出理性科学的分析与思考,才能使作文教学内容序列化、专题化、科学化。

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激发其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欲望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但众所周知并不一定“众所周能”。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乐趣往往没有落在实处,为让其发挥实效,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很有趣, 让学生喜欢作文;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很有用, 让学生用好作文。《毛诗・大序》云: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中”时, 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小学生尤其如此, 只有当其作文兴趣被充分激发, 作文成为其内在的表达需要时, 他们才会任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自然地在笔下流淌。因为他们此时的作文已不是 “奉命而作”, 而是心灵的需要, 是表达、交流的需要。要从学生的作文需要出发,有了需要, 才会有动力, 才会萌生出对作文的喜爱之情, 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 去收获四季的精彩。张志公先生曾说: “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是应该多练一些实际有用的文章。”就小学生作文而言, 笔者认为, 这“实际有用”除了形式上的实用, 内容上要反映习作者的认识、观点、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反应之外,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作文要从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 并实现小学生利用作文与他人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能从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本意出发, 在作文之前, 先解决好为什么写的问题; 落实好写给谁看, 与谁交流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与条件, 如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他人交流,把自己的作文送给最喜欢的 “读者”, 开辟作文交流、评价专栏, 把自己或班级的作文装订成册, 向有关的报刊推荐……学生就能够在大量丰富生动的交流、交际中, 自然地领悟作文的意义, 认识作文的价值, 习得作文的方法。所以, 改革目前的作文教学, 当务之急是要以满足学生作文的需要为原则, 以培植学生作文的信心为关键, 努力解决好使作文有用的问题。唯有如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变得有趣和高效,成为学生语言与精神同步成长的支点。

三、 循序渐进,说读写紧密结合

第一、第二学段的“习作”应该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说一句话―写一句话渐进至说几句话―写几句话,进一步再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并且以模仿为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和模仿写法。尤其是到中高年级时,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当然,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各自的课堂教学定位和各自的主要任务。把作文课上成阅读课,不可取;把阅读课上成作文课,也不可取。但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中体现阅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一位老师上阅读课《少年闰土》时,其中就有这样的教学环节:写人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体会动作描写,体会语言描写。这里的“体会”实际就是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就是作文表达技能的理解和学习。

四、科学地训练作文的技巧、技能

习作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写作是一种高层级的语文能力。它们有自身的规律,也有一定的技巧、技能。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认识其自身规律,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技能。写作规律的认识,技巧、技能的掌握,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领悟,也必须依靠一定的训练。而作文技巧、技能的训练也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对学生的写作是有益的。课程标准也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是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绝不仅仅是“作文技巧、技能”的事,更不仅仅是 “写作文 ”时候的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种高层级的综合的语文能力,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中的写作意识。这里无需赘言具体的作文技巧、技能训练,但要提醒的是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的技巧、技能的模仿训练和迁移训练是必不可少且成效显著的方式之一。还有,到了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这部鸿篇巨制,真可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修改本身也是一种写作,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写作,它“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这是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从文章的立意、语言的表达、结构的布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反思与重建的过程。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五、 要求适当,综合提高

笔者在前面提到,有人有意无意地拔高小学作文的标准和难度,使小学作文要求中学化,甚至出现了文学化倾向。这是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的。我们必须回归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还有,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绝不仅仅是“作文技巧、技能”的事,更不仅仅是 “写作文 ”时候的事;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种高层级的综合的语文能力,它需要更多的阅读,更多的积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见识,更多的综合素养,等等。

篇13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表达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要达到这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如:在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时,教师要关注概念、公式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概念、公式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概念、公式的形成、发现、证明中去,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动手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机会

动手操作、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些数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的本领.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应关注苏科版教材主编董林伟教授提出的“四性”,即(1)是否需要组织学生活动(必要性);(2)活动目的是否明确(目的性);(3)是否能真正活动起来(可操作性);(4)是否能真正的引起学生思维活动(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等腰梯形》这一课时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动手实践平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1.课前制作一个等腰梯形纸片,并标上各部分名称.2.课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片折叠、度量、观察.3.思考与交流:通过刚才的操作,你们能发现什么?讨论你们的发现,写出结论.要求提出后,有的折纸片、有的度量、有的在讨论,整个课堂都呈现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情景.然后他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1.两个底角相等;2.对角线相等相等;3.折痕是对称轴……此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发现”,看有无不妥之处,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的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