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1

超声诊断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超声成像设备的进展密不可分。1942年,奥地利K.T.Dussik使用A型超声装置,用穿透法探测颅脑;1954年,B超应用于临床,同年M型用于检查心脏;1955年,PPI型作直肠内的体腔检查;1956年,多普勒效应原理用于超声诊断并在1959年研制出脉冲多普勒超声。到1990年,超声成像先后采用了扇形扫查法、电了扫描法、相控阵扫描法以及灰阶显像、BSC技术的图像后处理,同时实现了超声实时现象,使超声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1983年彩色血流图,1990年3D扫描器的研制成功,使超声成像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ATL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全球数字化超声诊断系统后,使超声诊断的水平跨上新台阶。

2临床上应用的主要超声诊断仪器类型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超声诊断仪器繁多,互有交叉。但从接收信号的特点上看,应用的都是回波法。

2.1回波幅度法

回波幅度法接收的是生物组织声学界面形成的反射回波,回波频率与入射波相同。按成像方式可分为一维A型和M型,二维B型、C型、F型、伪彩,三维3D立体图。

2.2多普勒法

多普勒法接收的是运动物体反射成散射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该信号不再是超声频率而为音频信号。多普勒法可分为一维D型(包括CW,PW两种),二维CDFI,CDTI,CDE,DPA,三维立体透视图或立体图。

2.3HI法即频率成像,是一种非线性超声成像。

其中CHI显示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息,THI显示高频和一次谐波所传递的信。

3各类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超声成像中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越来越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速运算能力、灵活的软件控制能力及精细的的测量功能。因此,许多超声诊断仪都具有一机多能的功用。

3.1A型、M型和B型超声诊断仪的应用现状

A型超声诊断仪提供仅是体内器官的一维信息,而不能现实整个器官的形状。M型超声诊断仪一般用于观察和纪录脏器的活动情况,特别适用于检查心脏功能。B型超声诊断仪能得到人体内部脏器和病变的二维断层图像,并目能对运动脏器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由于A型功能单一,日前在临床上以极少应用,但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仍有广泛应用。自二维实时超声显像诊断仪(B型)开始使用后,目前己无单纯的M型超声诊断仪生产和销售,对M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都是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调节取样线来选取能需要的M型超声图像,而单纯的B型的超声诊断仪也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脉冲多普勒型和B型的结合,组成双功能超声诊断系统。

3.2超声多普勒系统

一维连续波多普勒(CW)血流仪,发射的是连续的、接收也是连续的,因而失去了距离分辨能力,但可测高速血流。一维脉冲波多普勒血流仪发射脉冲波,能确定目标的深度、位置。但可测最高血流速度受脉冲重复频率限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CDFI)属于实时二维血流成像技术,可以实现解剖结构与血流状态两种显像,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在相应的一维黑白图像的液性暗区内是诊断心脏病的先进工具之一。

3.3CDFI在临床中的扩展使用

CDFI作为一种先进的诊断工具,己不仅仅局限于心脏病的诊断。如临床上己成功地将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腮腺肿块的诊断,利用高频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还有将一贯是放射影像检查的专利部位应用于超声影像中,利用高频超声全面显示股骨散软骨以进行疾病诊断。

除用于疾病诊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是近年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心脏功能,监测的重大进展,可在心血管外科围麻醉手术期持续监测心脏功能、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能即时对手术进行指导和评价。

4超声诊断新技术及其发展

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目前新的诊断技术有:

4.1高频细微结构成像

利用15-60MHz二维超声成像设备,进行有关浅表现供脏器的成像,其中50-60MHz超声作眼球角膜仪成像是,可分出其上皮层、角膜全层及内层。

4.2数字编码高频成像

数字编码高频成像,采用低频脉冲用于穿透,高频脉冲用于深部超声成像,可获得深部脏器的高质量、高频声像图。

4.3其它超声新技术

其它新技术诸如绕射栅探头多普勒超声、分区环面积――流速剖面相乘叠加法计算血流率、多种超声血流造影技术、次谐频超声成像、正反脉冲谐频成像、静态三维成像、实时三维成像等,都己在临床研究和诊断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5结语

超声诊断技术简便易行,无痛苦,价格适中。因此,临床从事超声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发展超声的应用范围,完善超声的检查技巧,将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仇惠,张瑞兰.医学影像物理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9.

[2] 张泽宁.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

[3] 张里仁.医学影像设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一183.

[4] 金宁荣,刘新纯.医用物理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91.

篇2

药物流产、引产、计划生育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放置节育环等,人工流产术主要是采取负压吸刮方式,药物流产常会发生不全流产的现象,需再行刮宫术。大月份妊娠需行引产,由于较多女性往往在引产前有人工流产病史,子宫内膜炎症等流产后会出现胎盘残留,需刮宫。以上刮宫都较困难。稽留流产的患者在口服传统操作为非直视下,单纯依靠医师的经验与手感进行,因此很容易导致子宫穿孔、刮宫不全以及漏吸、内膜损伤等不良后果。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曾有学者指出,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一次刮宫成功率[1]。本次研究主要对超声在刮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对本院收治的行刮宫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展开了分组手术,并对比分析了手术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刮宫术育龄女性,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21~42岁,平均(27.8±13.5)岁,停经42~98 d,平均(68.6±21.4) d,引产后胎盘残留24例,稽留流产19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22~43岁,平均(28.7±12.6)岁,停经43~97 d,平均(69.7±20.4) d,引产后胎盘残留23例,稽留流产20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以及清宫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刮宫术,观察组患者则是在超声指导下行刮宫术,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1.2.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非超声引导刮宫术。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在术前对患者的膀胱进行适度充盈,并嘱咐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对其外阴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在超声引导下术者将探针缓慢送至宫颈管直到宫腔[2]。在子宫位置发生极度前屈或者是后屈时,将探针弯曲,保证其插入时能够与子宫方向保持一致。如果为双子宫则引导探针需到达妊娠一侧子宫。并且在探针触及到妊娠囊或到达所需刮宫的位置后,则视为超声引导成功。而后在超声监视的条件下,将吸刮匙、引器吸头、卵圆钳等刮宫器具送至宫颈管直至宫腔,依据患者妊娠囊或残留物部位,展开重点吸刮,切忌用力过猛,避免发生穿孔现象。清宫时,探头应始终保持在下腹部,并能够对清宫过程进行清晰的显示,避免漏吸现象的发生。术后对清宫术是否彻底进行评估。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妇产科中清宫术为一种应用率较高的诊疗方法,在处理不完全流产、终止计划外妊娠、处理病理性妊娠包括胚胎停育以及葡萄胎等过程中均会采取清宫术[3]。对于传统的人工流产或清宫术而言,大多数情况下仅依靠医师的经验与手感,在非直视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盲目性较大,在吸刮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子宫穿孔、脏器损伤、出血、漏吸、空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同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4]。并因手术时存在广泛盲吸现象,会对子宫内膜造成广泛的损伤,并且会产生反复刺激,最终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尤其是对子宫位置不清或者是存在子宫畸形者,很容易出现一次或者是数次刮宫清除不净现象,需再次行刮宫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5]。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能够对子宫形态以及大小、残留组织多少以及位置、孕囊位置等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超声医师与医师均能够对子宫以及整个器械操作过程进行直观动态观察,并及时对吸刮物干净与否以及术后子宫收缩展开仔细检查,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清除胚胎组织得到了保证,并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降低出血的风险,有效的避免了漏吸、空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行清宫术,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一次手术成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对以上结论予以了充分证实。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行清宫术过程中,利用腹部超声引导,可以对子宫位置、形态、孕囊大小、宫腔深度、着床部位、残留物大小以及位置等相关信息予以确定[7-8],为术者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因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对诸多不良损伤予以了避免,大大降低了感染机会,增加了一次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为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慧芳,毕崇萍,陈悦,等. 超声引导在药流不全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上海医学影像,2008,13(3):414-415.

[2] 马国香,司启萍. 彩色多普勒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产后胎盘残留的临床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1(26):325-327.

[3] 黄少英,李保坚. 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清宫时机的选择与结果比较[J]. 医学信息,2008,25(7):436-437.

[4] 李艳华,周娅丽,李美珍. 剖宫产术后6月内意外妊娠的临床处理(附17例报告)[J]. 淮海医药,2010,24(4):473-475.

[5] 田爱红.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13):665-666.

[6] 白新华,熊华花,杨雪冰,等. 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及清宫术的应用体会及推广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09,24(22):372-374.

篇3

超声医学已经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普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其应用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传统的二维超声成像系统所提供的是人体某一部位的众多断面的二维图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新型压电材料等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临床医疗需求不断增加,三维超声成像等医学超声成像新技术便应运而生。三维超声成像的优势在于具有空间关系明确、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此外尚能显示二维超声无法看到的病变的整体形态,提供了比二维超声更丰富的诊断信息[2],弥补了二维超声检查的不足,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1 三维超声成像概念、发展历程与成像原理、成像过程

三维超声成像[3]即通称的立体图像,二维成像是二度空间成像,三维是三度空间成像,可见真实再现人体解剖结构。三维超声成像经历了从静态三维—动态三维—实时三维的发展历程。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连续采集到的动态二维切面图像经过计算机的一系列处理,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重新组成组织器官的三维图像。三维成像过程主要包括:原始图像的采集与处理;三维图像的重建与显示;三维图像的分割与理解;图像三维的显示。原始图像的采集是三维成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种类与显示方法

三维超声成像(3D)本质上只有两大类[4],即三维重建成像与实时三维成像。三维重建是静态成像,也可以三维重建成像后,以高帧频回放,显示为动态三维图像。实时三维成像是直接的三维成像,是超声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实时三维成像不需要通过电脑软件实现三维重建,是三维成像技术的方向。三维超声成像的显示方法分为:①表层显示方法:只显示器官的外壳(外形、表面轮廓),不能显示其内部结构的复杂层次;②容积显示方法:与表层显示方法不同,可显示被检测器官的内部结构,此法比表层显示方法更为实用。有的学者把三维超声成像显示方式分为表面成像、透明成像、结构成像[5]。理想的表面成像所呈现的视野被称为“外科视野”,不仅可以显示胎儿心脏的大体结构,也可以显示卵圆孔瓣等较精细的结构[6]。

3 三维超声成像的操作程序

首先是进行常规的二维超声断面图像采集,以心脏超声三维成像为例,探头固定在胸壁后,以固定处为轴心,用手动或机械驱动,探头顺时针向旋转180°,每2°~5°获取一帧图像,二维断面图采集传输至专用的三维成像仪,把所采集的二维断面图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采集的二维断面图帧频数越多,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就越好。实时三维成像只需把探头置于检查区即可自动成像。

4 三维超声成像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①了解心脏各结构的形态、轮廓、位置、解剖径线大小、立体方位、走向、活动状态以及各结构的连接关系等。②检查瓣膜病变性质,尤其是对瓣膜穿孔、瓣膜裂、瓣膜脱垂、腱索断裂、瓣膜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瓣膜及瓣膜口的解剖学细节等,三维超声的观察更清晰、详细、准确。③检查间隔缺损,可以准确显示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形状、轮廓、位置、大小及根据其位置判断其解剖分型。④检查心腔内肿瘤、心耳血栓,观察这些肿物的形状、轮廓、位置、大小、体积、活动情况等。研究显示,三维超声检查无论在肿块大小、位置和起因方面较二维超声检查更精确[7]。⑤检查室壁活动,对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可以更准确定性和定位。⑥心功能测量,可以测量心室容积,计算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室壁后径等,因是立体图像的测量,比二维图像的准确性更高。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从心尖观察整个右室,直接计算右心室容量及搏出量,因此被认为是测量右室容积、评价右室功能的理想方法[8]。⑦模拟外科手术的手术方式,在三维图像上演示手术应如何进行。

由于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显示心血管结构的立体解剖信息及其在不同心动时相中的活动状况,能剖切出常规二维超声受声窗限制所无法扫描出的切面,能显示出各结构与病变的毗邻位置与空间关系,对于病变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6],故可对心脏各结构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形态改变作出客观、细致、全面的评估。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心脏超声检查技术[9],在许多情况下能弥补经胸超声的不足,提供更多更确切的诊断依据。

篇4

胆囊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的特征呈现,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发现时常已进入晚期阶段,因临床治疗比较棘手,而导致很多患者失去进行手术的机会,并直接面临生命风险。超声造影是当前超声领域最先进的一种监测技术,无放射性、无创,安全可靠,价格相对较低,且整体监测效果比较理想,在监测胆囊癌中具有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为胆囊癌的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较好的临床应用空间[1]。为了探讨分析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方法参照,该文即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超声造影诊断为胆囊癌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42例超声造影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男15例,女27例;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65.4岁;病灶大小在1.4~6.2 cm之间,平均2.76 cm。因上腹镇痛以及不适就医者20例,胆囊结石患有多年并经检查发现者11例,表现为消瘦和黄疸症状的患者分别为4例和7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理学分析,最终确诊。

1.2 药剂与仪器造影剂

选用由意大利生产的SonoVue造影剂,并与生理盐水按照5:1的比率进行混合,制作成混悬液。仪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器选用Sequoin512型号,探头频率在2~5 MHz之间。造影成像技术的机械指数为0.06。

1.3 诊断方法

患者于监测前均禁食,并先行二维常规超声监测,诊断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界、形态、胆囊壁的厚度以及内部回声情况。然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诊断。使仪器处于造影状态,选择比较清晰的,能同时显示胆囊病灶、胆囊壁以及肝组织正常部分的切面进行观察,并经静脉注射2.5 mL造影剂与生理盐水的混悬液,同步对病灶部位的造影增强情况持续观察5 min,包括出现增强的时间、持续时间、消退时间等。造影完成后,由3名超声专业医师通过回放录像予以分析和诊断[1]。

1.4 观察与评定指标

分别对患者的常规超声诊断结果与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结合临床依据病理学等作出的最终诊断结果,对超声造影的诊断效果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超声整体诊断结果

①常规超声监测后,根据患者病灶的声像图特征等诊断18例为胆囊癌患者,相对于超声造影后的最终诊断结果符合率为42.9%;另外,临床结合病理学分析实际确诊的胆囊癌患者为39例,符合率为46.2%。②超声造影最终诊断结果:根据造影出现增强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消退时间等具体情况,确定患有胆囊癌的患者为42例,相对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实际符合率为92.9%。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超声造影的具体呈现结果

39例最终确定的胆囊癌患者的超声造影具体呈现结果:①胆囊壁增厚型。8例患者胆囊壁呈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增强现象,肝动脉相为低增强。②肿块型。7例患者病灶造影整体呈现比较快速的不均匀强化,或者胆囊内出现结节样的肿块。③浸润型。21例患者胆囊腔整体或者部分呈现不清晰状,胆囊壁显示为不规则且为高增强。④混合型。6例患者胆囊壁增厚且呈突起状,胆囊腔显示不清,或局部出现突起[2]。

3 讨论

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优势超声造影技术是当前超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将造影剂迅速注入患者体内,借助超声监测中产生的谐波,促使回声强度增加,可以更准确地对病灶情况作出判断。超声造影安全性良好,操作简便,检查费用较低,且整体监测准确度较高,较之常规超声监测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组资料统计结果即明显显示出超声造影的诊断优势。另外,在使用第二代由意大利Braccoon生产的SonoVue造影剂后,由于较之第一代造影剂,稳定性更佳,临床整体适应性更强,使超声造影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出现了更加明显的提高,产生更为重要的临床应用和价值,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空间。

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具体应用:①肝外胆囊癌。超声造影可对病灶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比较清晰地显示,胆囊腔的轮廓显示较好;超声造影中肿块造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强,强化开始时间较之胆囊壁稍晚,且消退时间较之胆囊壁要早,整个过程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②肝内胆囊癌。肝内胆囊癌采用超声常规方式进行诊断,往往特征不明显。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借助造影增强情况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一般动脉期会出现以低增强为主的不均匀性增强特征,与CT诊断显示结果比较相似;门脉期则呈现比较均匀的持续性低增强特征,与CT诊断显示的延迟性高增强特点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并往往在延迟期呈现出完全消退的特征,这与超声造影剂通过静脉方式注射有关,由于采用此种注射方式可使造影剂的微气泡进入到全身的血液循环中,因而使增强情况与CT诊断显示出一定差异。借助超声造影在延迟期的表现特征,可以对患者的肝脏进行更加全面的扫描,降低转移灶的扫描遗漏率。③肝门胆囊癌。肝门胆囊癌的恶性一般比较严重,是临床比较棘手的治疗难点,常规超声诊断可为超声造影提供比较好的辅助作用。常规超声主要显示为肿块形状不规整,边界轮廓不清,回声不均匀,且胆囊壁出现增厚现象。在此基础上,超声造影如果在动脉期造影加强开始较早,呈现高增强;门脉期呈现低回声或等回声;延迟期呈现为低回声,则可初步诊断为肝门胆囊癌病症[3]。

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发生误漏诊的原因:①患者的原因。部分患者由于体型过于肥胖,对探头准确探测产生了不利作用。另有部分患者情绪不稳,不能很好地配合监测,也会使诊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4]。②由于结石造影在超声造影技术下仍存在,容易对正确诊断造成干扰。结石后方因难以显示,如果不能比较细致地观察,容易出现误诊。③肿瘤与胆泥鉴别有误。如果胆泥比较粘稠,且稳固性较好时,灰阶图像的显示结果与肿瘤极为相似,且胆泥容易发生反射,呈现比较明显的闪烁状态,与肿瘤的血流信号比较相似,因此容易出现误漏诊现象[5]。④评估方法不当。采用目测法进行评估时,受视觉分辨能力以及主观作用的影响,较容易出现恶性与良性肿瘤相混淆的现象。

该文统计资料显示,在胆囊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方式所检测结果,相对于最终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2.9%,诊断准确率较高;本组资料共诊断出胆囊壁增厚型、肿块型、浸润型以及混合型几种类型的胆囊癌,整体诊断结果比较理想,且安全方便,表明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对胆囊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胆囊癌的最终确诊提供重要的参照。

[参考文献]

[1] 谢峰,沈俐,吴平,等.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2):819-821.

[2] 王凹弟.超声诊断胆囊癌4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4):928-929.

篇5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因其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严重,需要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超声作为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彩色多普勒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并大大降低了临床剖腹探查的机率。现将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4月255例急诊患者中的13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超声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55例均为我院急诊患者,男性87例,女性168例,年龄50天~8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等急腹症症状;使用仪器为惠普Agilent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迈瑞9900诊断仪,探头频率2.5~7.5MHz。因是急诊患者,检查时未做特殊准备,随到随查,盆腔脏器检查者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

2 结果

130例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符合者122例,占93%,不符合者8例,占6%。(见表1)

3 讨论

急腹症是指腹内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出现的急性炎症、梗阻、绞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导致急腹症的病因很多,本组病例中以泌尿系及胆系结石多见,结石所致的梗阻是导致腹痛的重要原因,继发的炎症同时加重了腹痛,在超声检查时除了其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外,并要注意有无合并症。当胃肠气体干扰时,要适当的变换,并视情况适当加压探头,或适当饮水,以扩大声窗,辅助检查,尽量减少漏诊误诊。

腹部闭合性损伤:首先要确定有无脏器破裂,并重点扫查腹、盆腔有无游离暗区。一般情况下,游离液体常聚集在最低位置,如肝、脾肾隐窝,髂窝及损伤脏器周围。本组病例中实质性脏器损伤中以脾破裂多见,多数在损伤内部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或低回声区,超声检查时要观察包膜连续性是否完整,包膜下有无积液,并判断破裂部位,为临床即时救治减少盲目性,必要时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明确诊断。笔者体会在脾破裂伴腹腔积血时,破裂位置以脾实质中下份边缘多见;本组病例中的一例心脏破裂患者,男性,53岁,因高处坠落半小时后入院,超声可见心包腔内环状暗区,隔面深度约3.4cm,心尖4.5cm,于心尖左室壁可见1.0cm裂口,该患者于3小时后因心包填塞死亡(见图1)。在空腔脏器损伤中如胃肠穿孔诊断方面超声有其独特的优点,超声检查对腹膜腔游离气体的诊断方面可达到与x线透视相同的效果。而对检查出腹腔内积液则比x线准确得多[1]。虽然因气体干扰,不易显示损伤部位,但可通过间接表现做出诊断,如隔下游离气体、腹腔混合积液、肠蠕动减弱等。

图1

流产型及破裂型宫外孕是导致妇科急腹症的主要原因,其声像图因其病程、病史不同表现不同,除了掌握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外,还应仔细询问病史,对于不典型的声像图,要密切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如宫外孕多有停经史伴阵发性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而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前,常有及外力作用史,HCG(-),无阴道流血;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临床有类似妊娠症状外,患者一般都有发热甚至高热病史,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包块一般可缩小,必要时可行后穹窿穿刺协助诊断。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外孕的诊断准确率。

篇6

关键词 超声高频探头;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应用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过去的临床诊疗中通常参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体征检查等方式来确诊。近年来,超声检查与各种仪器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腹部疾病诊断中,极大的提高了急性阑尾炎检查效率,特别是超声高频探头超声检查的应用,更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本研究以超声高频探头检查为例,配合低频探头检查,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诊断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428 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病患人数为287 例,女性病患人数为141 例,年龄在5~68 岁之间,病患平均年龄为37.5 岁,对病患进行超声检查,除去52 例阑尾脓肿病患,其它患者均通过病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得到证实。

1.2 方法

用于诊断的超声检查设备型号为飞利浦iu22、GE L7、ALOKa F75 超声检测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7.5 MHz。在检查时需告诉病患仰卧,假如病患疼的中心点为右下腹麦氏点,则可做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进行扫描检查,必要时检查人员可适当增加压力,使得肠管内气体移开,进而获得更为清晰直观的检测图像【2】。在检查时,可先使用低频探头进行大致扫面,后使用超声高频探头详细检查阑尾的形状、大小、组织回声、腹腔情况等。

2 结果

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428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利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出急性阑尾炎患者396例,急性阑尾炎误诊患者人数为18 例,其中有5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3 例盆腔炎患者,4 例阑尾类癌患者,2 例克罗恩病患者,4例肠梗阻患者,漏诊患者人数为14 例。对超声低频探头与超声高频探头诊断例数对比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阑尾位于盲肠后内侧壁处,形状似蚯蚓。在阑尾没有发生病变的情况下,超声检查没有任何显示,但当阑尾发炎,浆膜层充血后会出现水肿情况,腔内或多或少的会有坏死物,导致阑尾肿大,内分泌潴留物会形成梗阻,表现为囊性管装结构,这时采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臆测便出,病情越严重,检查形成的图像显示率越清晰,尤其是化脓型肠胃炎、穿孔型肠胃炎等,这些症状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病理特征。

通过分析428 例病患的超声图像可以得知: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特点是粘膜下层较薄,阑尾变粗,横断面表现为“同心圆”特征,纵断面表现为指状,超声回音低无蠕动现象。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特点是粘膜下层变厚,阑尾肿大,表现为更为显著的“同心圆”特征,阑尾官腔内径明显增加,出现大量的坏死组织,并有炎性液体渗出,腔内出现粪石回声。

(3)穿孔性阑尾炎特点为图像显示杂乱,阑尾无明显管状结构,回声强弱不均多为混合声,位置固定。阑尾周围肠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肿状,盆腔、肠道间有积液出现。

(4)阑尾周围化脓性穿孔特点是图像上基本显示不出阑尾形状,阑尾区域可以看到不规则不均质的光团,有液体,有明显的边界。

超声高频探头在急性阑尾炎专断中准确率较高,但也难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例如:阑尾类癌、克罗恩病等,阑尾类癌基本到晚期后才会有明显的包块存在,在本文的研究中便出现了4例阑尾类癌患者,2 例克罗恩病患者。肠梗阻、盆腔炎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出现了4 例肠梗阻患者,5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这是因只看到患者右下腹中有局限性积液,并未对盆腔做扫描而导致的误诊。肠道内气体干扰、肥胖等也是造成阑尾炎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通过对比超声低频探头与超声高频探头诊断可以发现后者具备如下优势:

(1)能够十分清晰的分辨出浅表细微结构,特别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

(2)使用超声高频探头可以清楚的分辨出阑尾与周围肠管。

(3)可以清晰的显示出阑尾根部、盲肠连接出特征,便于提高回肠局部性水肿与阑尾炎的辨识度。

(4)超声高频探头可以清晰的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系统,提高诊断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诊断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盆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不适。患者年龄分布为26~49岁,平均年g为(36.2±4.6)岁。

1.2方法

1.2.1仪器 本次诊断仪器为GE-LOGIQ5超声诊断仪,将探头的频率控制在2~5 MHz。

1.2.2诊断方法 取患者平卧位,并适度充盈膀胱,对患者下腹部进行连续扫查。先掌握患者盆腔积液的范围,然后再观察子宫和两侧附件情况,必要时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实施后穹窿穿刺以及腹腔穿刺手术,帮助患者确定进针的位置和进针的方向,抽液进行化验。所有患者均行1~3次超声检查。检查结束后,收集盆腔积液患者超声图像资料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判断患者病症的具体类型,以便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指导[2]。

2 结果

2.1盆腔积液患者病症情况分析 68例盆腔积液患者中,正常排卵27例占总例数的39.7%;宫外孕破裂7例占总例数的10.3%;黄体破裂11例占总例数的16.2%;盆腔感染14例占总例数的20.6%;盆腔囊肿4例占总例数的5.9%;巧克力囊肿5例占总例数的7.3%。

2.2不同病症超声图像分析

2.2.1正常排卵 经超声检查显示,27例正常排卵患者子宫直肠凹陷部位能够看见少量液性暗区,盆腔中积液的深度

2.2.2宫外孕破裂 7例宫外孕破裂的超声图像特征为:患者子宫大小无异常或略大,在子宫旁能看见杂乱无回声团。在其腹腔以及盆腔中可以看到游离性的暗区,腹腔积液的深入为8 cm左右,盆腔积液深度为5.5 cm左右。

2.2.3黄体破裂 经超声检查显示,黄体破裂患者子宫大小以及子宫两侧附件无明显异常,超声影响显示患者卵巢边缘存在裂口并跟盆腔液相通。盆腔积液的深度为5.5 cm,液性暗区的透声较差。黄体破裂常常发生在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对尿液检测,HCG显示可为阳性。

2.2.4盆腔感染 针对盆腔感染患者,所有盆腔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和腹腔痛现象,其月经史基本正常,白带较多并伴有明显异味,通常是在月经期后或者人工流产术后发病。通过观察其超声影像,显示子宫包膜粗糙且模糊,急性炎症时患者子宫明显增大、增厚,子宫肌层出现网状回声区,并且在子宫肌层后方回声增强,子宫周围积液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子宫直肠陷凹位置,暗区的深度为3~5 cm,暗区的透声不佳,内部呈现点状、条索状、斑状中高回声,若患者伴有慢性炎症时,局限性包膜会增厚,子宫增大轻度,穿刺阴道后穹窿后,抽出的液体为黄色,经检验,属于渗出液。

2.2.5盆腔囊肿 4例盆腔囊肿患者存在大量液性暗区,并且边界模糊、粗糙,包裹现象非常明显,邻近液性区的暗区透声效果很差,声像图特征明显。

2.2.6巧克力囊肿 患者子宫侧后方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表面粗糙且有包膜,盆腔液性暗区的直径达10 cm以上,且月经期有增大趋势,其内回声亦有所增强。

3 讨论

急性盆腔疾病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伴有寒战、下腹疼痛、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通过对其盆腔检查,显示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子宫以及双侧附件伴有反跳痛和压痛。若患者为慢性盆腔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坠痛等,对盆腔进行检查,子宫主要呈后位且活动受限。盆腔积液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类疾病的一类病理过程,主要有两种,①渗出液;②漏出液。前者主要是因为炎症、宫外孕破裂、结核以及恶性囊肿引起,而后者主要肾衰、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柏查氏综合症[3]。

盆腔积液会给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盆腔积液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诊断。妇科超声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积液部位,并且能够测量出积液的深度范围,再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声像图像特征,临床医师便可以准确判断出积液的性质和原因,因此诊断效果确切、诊断过程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等优点被患者广泛接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运用超声诊断声像的基础上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能够准确揭示盆腔积液患者液性暗区的分布情况、积液的深度、积液的数量以及子宫的发育状况,再通过分析透声效果和回声反射差异比较明显的盆腔积液部位特征来明确患者具体的疾病类型以及情况,以便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当前超声诊断已经成为妇科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4]。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结果发现正常排卵27例(39.7%)、宫外孕破裂7例(10.3%)、黄体破裂11例(16.2%)、盆腔感染14例(20.6%)、盆腔囊肿4例(5.9%),巧克力囊肿5例(7.3%)。

综上所述,对妇科盆腔积液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操作简便,安全迅速,其准确性高,不会受到患者病情危重的限制,能够为妇科临床医生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妇科超声在盆腔积液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普永芬.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临床诊断研究[J].大家健康,2014,8(21):56-57.

篇8

        1.1本文96例101个隐睾,单侧隐睾91例;双侧隐睾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天。

        1.2仪器采用GE公司Lo9型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凸阵探头,频率3.5MHz。

        1.3探查方法  检查前嘱患者饮水,待膀胱适度充盈后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或站立位扫查。先探查阴囊,确定阴囊内有无回声。如未发现,则于空虚的阴囊处上部至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区、膀胱周围,从内下至外上或外上向内下做一系列纵横切探查,若未能在此区域探查到回声,则向上延伸,用3.5MHz腹部探头扫查患侧腹腔,当探测到时记录部位、大小、形态。

        2  结果

        96例101个隐睾,超声检出94个,检出率为93%,漏检7个,漏检率为6.9%。在腹股沟部探及者84例,占88%,耻骨上区探及者5例,占5.2%,膀胱左上方3个,占3.1%,2个位于腹膜后,占2.1%。隐睾最大41×19×18mm,最小11×8mm。

        3  讨论

        隐睾为先天性阴囊内没有,它包括下降不全,异位和缺如。由于胚胎期前移过程障碍,可终止于从肾下级到腹股沟管的任何位置。隐睾因其发育环境较差,往往比健侧小,并常伴有发育不全,甚至萎缩。隐睾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晰,内部为均质中低回声;发育差的隐睾形态呈扁圆形或片状,内部回声甚低。隐睾的恶变率比正常人群高出45~48倍,它与的扭转及发育不良有关。[1]

        检查隐睾时,应先注意从腹股沟区探查,重点扫查腹股沟管及其内、外环口附近。若腹股沟区未探及隐睾时,可在阴囊上方或耻骨上区、膀胱周围、腹膜后扫查。由于腹膜后间隙大,位置深,且有肠道气体干扰,此处隐睾常不易探及。[2]

        对腹膜后隐睾要注意探查肾下极处。探查这些部位的隐睾时,可适当加压,以推开肠管尽量排除肠气的干扰,有利于发现隐睾。肾下极处的隐睾可嘱患者右侧卧位,于左腰部及左季肋部探查,以避开肠气干扰,有利于发现隐睾。儿童隐睾甚小,位于腹膜后者常不容易查到。特别是位于腹腔内的隐睾容易漏诊,还要考虑异位的可能。[3]隐睾会影响生殖细胞繁殖,隐睾位置越高生殖细胞越少。为避免日后影响生育、恶性变以及扭转的可能及精神因素,都应早期诊断、治疗。 未探测到者,仍不能下“缺如”的诊断,仍需手术探查。[4] 

超声诊断隐睾方法简单、安全、经济、重复性好,对术前定位很有价值。应作为探查的首选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李敏,杨金瑞.230例隐睾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348-350.

篇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96-02

目前针对牙髓病、牙根尖周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属根管治疗法[1]。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旨在简化牙科手术的技术操作程序,拓展患者患牙的保存范围[2]。现今已广泛应用于牙科手术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牙科诊断、一般性的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我院在对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再治疗中,以显微超声技术作为处理方式,利用显微镜照明与其放大技术,配合超声根管再治疗的相关专业器具对患者实行了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区间位于14到81岁之间,均龄(42.3±3.2)岁,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实施显微超声根管治疗的具体原因如下:其中根管钙化患牙48颗,根管数59,取塑化物患牙21颗,根管数量32,器械分离患牙10颗,根管11,寻遗漏根管11颗,根管数量12,去根管桩患牙2颗,根管2个,根管内台阶患牙8颗,根管数量10个。

1.2 一般方法。90例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前均向其告之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明确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均在获取患者同意后行显微超声根管治疗。在治疗前期对每位患者牙尖进行影像拍摄,并观察其牙齿根管与根尖周区域的情况。在行患牙隔离前期,对患者冠部行预备措施。对每位患者实行局部麻醉,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患牙情况,并将根管口探针探入其根口检查根管情况。针对根管钙化物去除患者,去除其根管周围的钙化物质,据患者牙齿颜色的变化定位其根管口,以超声尖探入处理,祛除口腔根管处的钙化组织。针对塑化后根管再通患者,从患者根管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根管塑化较为完全的患牙,利用超声工作尖祛除其根管冠区域塑化物质。针对根管内台阶纠正患者,则需利用超声工作尖将其根管处原有的钙化物质祛除,以显微光线导入,拍摄光片影像,明确台阶位置,并纠正根管走向。针对根管内分离患牙,则需在定位X线片的指导下,确定器械与根管的具体长度,并使用超声尖清除前方障碍物,祛除在断针附近的牙本质。寻找遗漏根管则主要依赖在手术前期光片的指示,判定可能遗漏的对象,备好髓腔,在超声显微仪器的指导下定位根管的位置,暴露其根管口。待到工作尖松动周围黏合固定后,震动松根管桩,去除根管桩。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中,有82颗患牙成功实行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2.0%,126个根管中有105个成功治疗,成功率达83.3%,如表1。

表1 100颗患牙根管再治疗的成功情况[牙数(根管数)]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牙髓病的治疗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当前广大医院内部已可在牙科手术的同时,实现显微镜方法与直线照明,能够将传统技术无法除去的牙齿根管内的封闭物质去除,可将传统技术不能发掘的根管清晰显示,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根管再治疗的手术成功性[3]。目前,显微超声技术已经在牙髓病的诊断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显微超声技术主要由手术照明与其方法系统构成,其显微放大率可达到40倍,对主治医师观察患者的口腔髓腔的情况及其根管附近的状况有明显的有利性,规避了传统裸眼手术的缺陷性。在患者根管再治疗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医师能够在高倍显微镜的指导下,利用精度较强的超声工作尖精确切入患者的牙髓区,取出患者根管内的填充物,将钙化组织祛除,将原修复体准确去除,在防止根管侧穿、过多切割患者牙体组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总之,将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能够准确指导医师实施牙科手术,结合超声仪器,有效提高了治疗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治疗存在的缺陷,提升了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实时超声显像是监测胎儿在宫腔内生长,发育过程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在早期妊娠过程中,临床胚胎停止发育的病例有上升趋势,而临床往往很难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常须多次超声、血β-HCG测定复诊方能明确诊断。常规超声受分辨力的限制,在显示早期妊娠及卵黄囊,胎心搏动不够清晰,难以较早诊断胚胎停止发育,本为初步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胎停育的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胚胎停育的超声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2006年6月-2012年1月,早孕拟诊先兆流产妇女442名,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29岁,停经时间32-47天,平均停经时间(39.5±6.5)天,尿HCG(+),不同程度有下腹部有轻微下坠感,少量出血,临床拟诊先兆流产,同时接受常规超声与高频超声扫面,超声提示胚胎停育,3-6天超声复查胚胎停育,随访临床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资料完整的早期胚胎停育的病例,按胚胎停育的超声诊断指南将所选病例分为3组:第一组:MSD>25mm时无胚胎,143例;第二组:MSD>20mm时无卵黄囊,116例;第三组:CRL>5mm,无心跳,183例。因为高频超声显示深度有限,本文所选病例均为腹壁皮下脂肪较薄,肠道回声影响不明显, 高频超声探查深度在75mm以内者。

1.2 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 Philips Envisor CHD 非凡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C5-2,频率2..5-5.5MHZ,高频探头L-12-3,频率7.5-12MHZ.

1.2.2方法 孕妇适度充盈膀胱,首先用常规探头经腹部探查,观察妊娠囊形态,张力,测量其大小,卵黄囊形态及其大小,胚胎组织回声及原始心管搏动情况;对临床拟诊先兆流产者,瞩孕妇排尿后,用高频探头在原位经腹探查妊娠囊,测量大小,观察有无卵黄囊及形态大小,胚胎组织及原始心管搏动情况,检查完成后保存图片资料及报告。

1.2.3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对比观察表[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将临床拟诊先兆流产的442病例,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初诊以本文应用胎停育诊断指南,提示胎停育,复诊(胚囊失去正常的球体感,张力减低,胚囊变狭长,塌陷、胚囊大小与孕龄不符,胚囊无生长反而变小,蜕膜回声不均匀,或减低,胚囊与宫腔之间有新月形无回声)诊断结果与临床清宫术后大体病理(妊娠囊不新鲜,色泽不同程度暗红色、灰黄色,绒毛组织葱皮样、烂肉样改变,部分周围有暗红色凝血块,部分妊娠囊机化样改变[)作为对照。

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95.927%,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72.39%,计量资料x2检验,临床拟诊先兆流产的孕妇中,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检查统计P=0.002,(P

3 讨论

胎停育是产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出血或感染,临床上很希望了解胚胎是否存活,以便采取保胎措施或终止妊娠,而临床上依病史,体征,尿HCGC测定对部分病例不能鉴别胚胎早期停止发育,超声诊断可以了解妊娠囊、胚胎及其发育状态、胚胎是否存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提供确凿依据,在本文中研究对象中,高频超声较常规超声显示胎停育有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显示GS、AS边缘清晰,YS、胚胎组织轮廓分明,内部回声显示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显示时间较常规超声提早。

妊娠囊的回声来自胚胎的绒毛膜,妊娠囊即绒毛膜囊。妊娠囊内有羊膜囊,胚盘,卵黄囊等结构,但初因形成不久,很小,均处于常规仪器分辨率下,故妊娠囊内可无回声发现,应用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图像质量有显著的改进,发现时间提早,发现率明显提高,正常妊娠10周以前,YS几乎均可见到。超声发现卵黄囊可以肯定为宫内妊娠囊,表明胚胎组织存在,是胚胎良好,妊娠预后佳良的标志,如反复寻找,不能发现,则可能为枯萎卵,或提示胎儿伴发畸形的机会很大。卵黄囊大小异常,变形,往往是胚胎发生病理最先出现的超声征象。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普通超声检查,MSD大于25mm,妊娠囊边界显示欠清晰,胚胎组织显示不清晰或未显示,MSD大于20mm, 妊娠囊边界显示欠清晰,卵黄囊显示不清晰或未显示,CRL大于5mm,,原始心管搏动显示不清或观察不满意者,经腹高频超声图像显示清晰,显示率明显提高,可以肯定卵换囊,胚胎组织有无及其形态、大小,原始心管搏动消失与否,检出早期胚胎停育,提请临床医师注意,保胎治疗已属不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过多阴道出血,宫腔或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文的统计中,小部分(3.32%)拟诊先兆流产的病例,常规超声显示不清晰,高频超声见GS、YS,旁胚胎组织、原始心管搏动显示清晰,另外有个别病例的检查中,见较大的孕囊,按一般规律约有60-70天,但常规探头未探及卵黄囊及胚胎组织,经高频探头可见卵黄囊、其旁边胚胎组织及原始心管规律闪烁,提示临床可以进行有意义的临床观察或保胎治疗,依据本文的诊断指南和常规超声检查,难免造成误诊。

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是检查浅表软组织病变的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胚胎的检查,因其位置较深,需要常规探头与高频探头相配合,应用普通探头确定检查位置后,用高频探头适度加压,纵向、横向,旋转探头缓慢扫查,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准确测量,经腹壁高频超声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频超声频率高,其穿透力有限,后方衰减较常规探头明显,对于腹壁肥厚明显,探测深度在其远场的妊娠囊显像效果不佳;高频超声的声束发射范围小,观察范围较普通探头小,对于探测深度大,资料保存需要拼接图像。

在经腹高频与常规探头鉴别胚胎早期停止发育的过程应该在5min以内完成,因为诊断超声辐射妊囊20min,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反应阳性,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PX)活性随超声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诊断超声对孕囊辐射20min分钟以上可引起绒毛细胞单、双链DNA裂解,经阴道超声,对孕囊辐射10min以上,DAN单链,双链断裂,微绒毛扭曲,个别出现断裂,丢失现象,胞质内空泡化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辐照5min,经腹超声持续辐照,可致妊娠囊收缩,绒毛板呈细锯齿状,变厚,回声增强,但病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

经腹高频超声与普通超声配合,操作简单、无创,实时动态,图像直观、患者易于接受且可以多次复查,诊断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经腹高频超声在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中是经腹常规超声诊断的重要补充,诊断信息可靠性高,安全有效,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 简文豪 临床实用超声诊断问答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63-197

[2] 王纯正 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36-437.

[3] 克拉姆(美) 李 主(美)编 回允中等译 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第二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01 394-395.

篇11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monitoring in head dystocia monitoring.Method:1917 primiparas who were pushed into the delivery room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be observed and compared,950 primipara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with the positive line of ultrasonic to understand the fetal position,and were given early position changed or ultrasound guided by unarmed correct;967 primipara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delivery mode.Result:Two groups of labor time,positive natural labor rate,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Ultrasound; Abnormal fetal head position; Childbir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Sanming Cit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ffiliated NO.5 Clinical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Sanming 36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5

胎头位置异常的手术产率极高,即便最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其手术产率分别高达90.4%及93.6%[1]。因胎头位置异常常因难于早发现而被忽略,以致造成滞产、难产。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高剖宫产率使产科年青医师逐渐丧失处理头位难产的技能,同时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上升。如何提高产科年青医师阴道检查能力,准确辨别胎头位置异常,提高头位难产处理能力,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2]。从去年始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借助超声监测,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分娩室生产的初产妇191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50例,年龄19~31岁,平均(25.6±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0.7)周。对照组967例,年龄18~28岁,平均(24.3±1.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0.9)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测量无异常,临床预测显示均非巨大儿,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经评估可以经阴道分娩。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初次生产者;骨盆测量、B超检测、血压、血、尿、生化指标均正常产妇。诊断标准:诊断头位难产的相关标准,发生难产时头先露出即为头位难产,包括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和因难产而做剖宫产手术者。其中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徒手施转胎头是阴道助产的几种方式。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医生、护士按传统分娩模式,进行产程观察,发现异常或产程停滞再进行处理[3]。

1.3.2 观察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积极行超声检测了解胎方位,若有异常,及早给予改变或超声引导下徒手转胎纠正[4]。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手术产比较

观察组转正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发生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故在难产中占很重要地位。按正常的分娩机制,胎头衔接时,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的横径或斜径上,因此,胎头可以有6种方位衔接,传统概念是认为枕前位或枕横位入盆才是正常的。然而,胎头以枕横位衔接为大多数,为50.63%,枕后位次之,占33.03%,枕前位最少,仅占12.67%。因此,胎儿能否以枕前位娩出,胎头的内旋转机制十分重要[5]。凡以枕横位或枕后位入盆,如果内旋转发生障碍,则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而形成难产,剖宫产增加。早期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时处理,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首要任务。但阴道检查,多是在产程出现异常才进行,确定胎方位,而且对检查者要求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否则难以确定胎位。故对产科年青医师是个挑战[6]。

笔者所在医院对于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的产妇,借助超声确定胎方位,若发现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及时调整分娩,如支撑式前倾跪位(产妇双膝跪在地板或床上,前倾趴在床背、椅座、分娩床或其他支撑物上)或平膝位(产妇双膝着地,身体向前屈,双手掌或双拳着地支撑自己)。用超声动态监测胎方位,若改变不能纠正胎位,也可在超声监测下行两指法纠正胎位,此法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准确率高[7]。尤其对产科年青医师更有意义,便于推广。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应用超声监测胎位,对枕横位、枕后位积极干预,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即便由于骨盆、产力因素增加了产钳助娩,但笔者仍认为阴道助产益处远远大于剖宫产[8]。

是否能顺利分娩的决定因素包括产道、产力、胎儿及孕妇精神状态等因素,其中胎儿和产道是固定性因素,产力、精神因素以及胎位是变化因素[3]。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对胎头俯屈不良,枕下前囟不能入盆而以枕额径入盆,胎儿产道径线延长,阻力加大,产程延长,由于活跃期后产程进展缓慢胎头下降困难,由此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避免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引起产妇衰竭、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临床应用超声早诊断、早处理,尽早找出胎位不正的原因,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法,甚至可在超声监测下手法旋转胎位,使检查的准确率、转胎位成功率明显升高。为保证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分娩方式与超声监测下进行分娩,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转正顺产率、剖宫产率可知,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超声监测在头位难产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减少剖宫产率,帮助产妇顺产具有重要意义,适合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40.

[2]吴红霞.两指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后位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5):58-59.

[3]李文艳.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52例产时实施手法旋转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81-1082.

[4]喻姗.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074-2075.

[5]刘文莲.头位难产原因与处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11(3):30-32.

[6]陈殿红,陈秀俊.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9(16):2534-2538.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实验患者的诊断符合白内障的诊断。选取2010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3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151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在43~65岁,其中单眼发病者95例,双眼发病者5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在45~67岁,其中单眼发病者97例,双眼发病者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体治疗。眼部麻醉后,使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5mm大小的角膜或巩膜切口,应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置入人工晶体。对照组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麻醉后,做以穹窿部为基础的结膜瓣,在角膜上方约1mm处的巩膜长约3.2mm反眉状隧道式切口,将穿刺刀刺入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行水分离,使核完全脱离去前房,将切口扩大5~10mm。注水圈匙将核托出,吸出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两组均以7d为1个周期,治疗1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0.5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d及术后1m恢复率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治疗组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在7~14d,对照组患者手术伤口恢复时间1~3个月。治疗组伤口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占总人数的3.31%;对照组有25例发生并发症(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占总人数的16.6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进行性眼晶状体浑浊病变,白内障发病因素包括吸烟、饮食、类固醇激素、长期暴露与日光以及遗传等[3]。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怕光、看事物颜色较暗或黄色,甚至复视及看事物变形等。治疗白内障首选手术。白内障手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由于最初手术技术的不成熟及器械的粗糙,以致许多患者失明[4]。如今,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强大,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由白内障摘除术进化到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镜手术的重大成就,自1967年美国的KELMAN医生发明了第一台超声乳化仪并用于临床,之后,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断研究、改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并成熟的手术方式[5]。

本研究中治疗组151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并至如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而对照组采用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伤口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比对照组恢复好,伤口恢复比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也叫少。此外,超声乳化术刀口3~5mm明显比白内障摘除术刀口5~10mm小,术中控制度较好,安全稳定。

综上,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伤口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我们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普及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奕志.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发展及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6):731-735.

[2]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07-1408.

篇13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n Pelvic Tuberculosis

GU LI・Abudukeranmu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in Urumqi,Urumqi 83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pelvic tuberculosis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female Pelvic Tuberculo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une 2008 to March 2011 was don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60 cases with pelvic tubercul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60 tuberculosis patients,there were 37 cases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23 cases who received tuberculosis medicaments and effective follow-up ;Ultrasound diagnosis pelvic tuberculosis in 23 cases,the coincidence rate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was 38.3%. Conclusion We should master complicated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elvic tuberculosis,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Ultrasound diagnosis;Pelvic tuberculosis

盆腔结核也被称为结核性盆腔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盆腔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月经失调、腹水、盆腔包块、下腹坠胀等,该病很少出现急性症状,往往被忽视[3],易与妇科其他疾病混淆而发生漏诊、误诊[4],而对其病理改变认识不足也是常见的误诊原因,而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延误,加重其病痛及经济负担。超声对其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且对患者无损伤,可作为首选和随访抗结核治疗效果的手段。本研究根据盆腔结核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探讨提高其诊断水平及鉴别能力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盆腔结核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平均(32.8±7.9)岁,均为盆腔结核确诊病例。其中有结核病史20例(33.3%),不孕19例(31.7%),月经不调23例(38.3%),腹水24例(40.0%),下腹痛22例(36.7%),盆腔包块18例(30.0%)。

1.2 方法

Aloka 630型超声诊断仪、Logiq 400型和Philips IE 33型彩色超声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2.5~3.5MHz。患者饮水后,膀胱自然充盈,取仰卧位探查,按顺序观察子宫、双侧附件情况,盆腔有无肿块回声,有无腹水。记录盆腔包块的范围、回声类型以及包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盆腔积液等情况。

2 结果

60例确诊盆腔结核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37例,临床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有效23例;超声明确诊断盆腔结核2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约为38.3%。具体分型及声像图见表1、封三图5。实质性团块型18例:超声显示盆腔内有低回声包块,内回声不均匀,边界较清晰,边缘不整齐;囊实包块型10例:内可见实性低回声和液性暗区相间,包块无明显边界且形态不规则;囊肿型4例:内有不规则形状的囊性液性暗区,张力较低,可见点状强回声或较粗的中等回声带,病理改变常以渗出型为主,极易误诊为卵巢囊肿;包裹积液型8例:盆腔内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可见分隔光带;盆腔积液型20例:子宫直肠陷窝或腹腔内可见游离液性暗区,有点状或片状回声,可见细带状回声飘动,肠管活动差、甚至粘结成团。

3 讨论

盆腔结核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炎症之一,其中约10%的肺结核患者伴有生殖器结核。有研究显示,盆腔结核等泌尿生殖结核占肺外结核的33%[5]。盆腔结核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不孕、流产和卵巢功能早衰等并发症,且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甚至有的患者无症状,易与妇科其他疾病或肿瘤相混淆而发生误诊、漏诊,以致延误病情而得不到正确治疗,因此该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快捷、无创的特点越来越成为妇科临床医师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对盆腔结核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有研究认为肠系膜、腹膜、网膜增厚是腹腔结核的典型特征[6]。然而,盆腔结核因为其病理改变的特殊性,在病变不同时期,其声像图具有不同特征,特异性不强,给超声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附件区囊实包块型和实质性包块常与盆腔肿瘤相混淆。怀疑结核者应尽量行腹腔镜检查,以减少手术创伤,利于伤口恢复,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女性盆腔结核鉴别诊断的手段。此外,临床症状和血清学及腹水细胞学检查寻找结核菌对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临床医生在检查时应给予重视,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如患者伴有腹水的同时CA125 升高,应考虑到结核的可能。有文献报道[7],病理改变与超声表现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注重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可大大减少超声误诊。本研究60例盆腔结核患者中,超声明确诊断盆腔结核23例,符合率仅为38.3%。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诊断率:在加强超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了解盆腔结核病理变化基础,积极寻找其病理改变与超声的内在关系;加强该病与宫外孕、卵巢肿瘤(包括良性、恶性)、慢性非特异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声像图鉴别;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尤其有无结核病或家庭结核病史,考虑盆腔结核的可能;结合实验室抗结核抗体检查、PPD试验、X透视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盆腔结核的声像图特征,全面综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2] Namavar-Jahromi B,Parsanezhad ME,Ghane-Shirazi R.Female genital tuberculosis and infertility[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1,75(3):269-272.

[3] 毛玉荣.容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包块型盆腔结核(附22例误诊病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8,2l(2):65-66.

[4] Trcoveanu E,Filip V,Moldovanu R,et a1. Abdominal vtuberculosis-a surgical reality[J]. Chirurgia(Bucur),2007,102(3):303-308.

[5] Bilgin T,Karabay A,Dolar E,et a1. Peritoneal tuberculosis with pelvic abdominal mass,ascites and elevated CA125 mimicking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a series of 10 cases[J]. 1nt j Gynecol Cancer,2001,11(4):290-294.

[6] Jain R,Sawhney S,Bhargava DK,et al. Diagnosis of abdominal tuberculosis:sonograph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sease[J]. Am J Roentgenol,1995,165(6):1391-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