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责任意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责任意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责任意识

篇1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

独立学院所倚重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其年龄结构呈现“葫芦型”的特点。这些初人职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并将自身的成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在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

1.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较为薄弱。“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不仅会影响教育,还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责任意识,只教书少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

2.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就该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高尚岗位的工作职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上既不认真备课授课,也不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学热忱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青年教师长期性教育意识不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在思想上树立教育长期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服务于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却常常忽视教育的长期性,仅把教学工作作为短期功利性的谋生手段,把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历当作以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懒得负责任,教师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意识指挥下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自然令人担忧。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贵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独立学院师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验较缺乏,职业素养也不高。初人职场的他们承受了来自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多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倾向,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甚关心,片面追求科研项目、职称头衔,却没能从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出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主动性方面都不高。在学生总体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心激励,从而使他们不注重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独立学院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教育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除了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外,独立学院也要兼顾出资者的经济利益。独立学院聘任教师采取的是聘用制,教师不人国家事业编制。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比较低,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师。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分散了青年教师投身教育的精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只是将在独立学院的任教作为其职业发展的跳板,他们会在教学之外另谋职业发展的途径,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等不负贵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普通高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一般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并通过购并普通高校的教学及校园设施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能继承普通高校的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氛围等精髓却难以继承,再加上仅有十来年的办学经历也很难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沉淀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比较浮躁。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无教学责任意识,既不认真备课也不专心上课,在学术研究上又表现为急功近利,仅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根本无心教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师一向被社会公众视为园丁,是指引人们心灵的明灯,教师的职业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内心也存在着公办教育情结,认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是高尚的职业,而民办高校、私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是在师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教师。而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聘用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教师认识的偏差,公众会误认为拿不到铁饭碗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一定比较低。这种有偏颇的社会观念着实会给初人职场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不小的打击,让他们得不到在独立学院任教所应有的归属感,于是对教学工作多为应付了事,不愿多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大多是成功人士,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家长在内心里一般都将教育学生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而不关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抑制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助长青年教师不想承担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工作逃避责任的心态。

三、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建议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的基础,也是提间字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独立学院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家长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保证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首先就必须从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做起。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教言行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而作为师德基础的教学责任意识,更是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转变自己短期功利性的思想,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好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也可以促进师生情感,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人师表受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首先,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学院的办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高校的各种校园资源。但独立学院在依托普通高校发展,完善校园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建立起独立学院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那些心浮气躁的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安心教学,静心进行利.研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培养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归属感、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和能够担当责任的意识。

其次,独立学院应完善教师聘用制度。独立学院要根据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规模,制定教师招聘的标准,从源头上选聘最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人才。高校要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来实行和健全岗位聘用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应聘教师的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聘用符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

再次,独立学院应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新招聘的教师,独立学院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传递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帮助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对独立学院文化的认同,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学讲座或论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反馈制度,记录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的成长过程和教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提供量化衡量依据。同时,在培养政策中明确激励机制,坚持两个‘喃保”两个“体现”,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宿舍、医疗保险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综合教师师德品质来实行绩效管理,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就需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利.研设备,鼓励他们深人教学研究,拓展专业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就;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关怀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打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安和顾虑圈,从而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

最后,独立学院应建立对青年教师全面评价机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公司企业的360度全面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仅由上级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从学校、学生、同事等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力求给予青年教师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将薪酬福利与考核评价挂钩。实行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公平公正,使青年教师得到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激励,克服思维惰性,从而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社会应转变观念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篇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责任意识是重中之重,因为体育教师责任意识既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又是教师强化自身素质的动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2.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必要性的认识

2.1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

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人群体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质的状况也日渐堪忧,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在高中阶段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校和学生个体往往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文化课的教育及学习中,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高中的体育课少之甚少,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少。

2.2当代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关怀与指导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情感上缺少主动、刻苦的精神,由于受家庭、社会以及在 “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以考上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旦目标达到,往往会出现“大功告成”、“松一口气”的思想,迟迟适应不了大学生涯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其学习及成长。

2.3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要求必须重视责任意识

体育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育课的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运动锻炼的前提下开展的,是以动作技能的教授为主要目的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确保学生身体安全,这不仅考验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3.提高教师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3.1注重教学大纲制定,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大一新生的授课内容应以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为主,使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锻炼环境,打好体质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大二学生应以提高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为主,培养其“终身体育”的理念。

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学习到社会知识,懂得如何融入团体、融入社会。

3.2注重完善备课环节,做到四个明确,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

明确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掌握本次课的中心思想。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若干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备选内容,并充分结合前期教学中所出现过的案例对练习内容做好预案。

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通过学情分析,掌握男女比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上课心理,根据不同单元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练习方法上要采用由简到难的练习顺序,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练习,这样既满足了能力强的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使能力偏低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向。

明确场地设施情况。上课前教师要对场地器材进行充分了解,观察场地是否有小区域的积水、是否影响事先准备的练习方法、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满足本次课的教学需要、如何进行调配等,这些信息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不能解决,则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

明确天气情况。室外课教师在上课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教学进度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室外课安排了耐力素质练习,但遇上高温天气情况,教师必须及时做出调整,避免学生在炎热天气中出现中暑等情况。

3.3注重教学实践环节,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

由于体育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面对突发的教学情景,教师需即刻调整既定的教学程序、对突况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体育课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负荷强度虽不及正式体育比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在篮球、足球等有较多身体对抗的项目中尤为突出,加之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将安全意识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具备运动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相关知识,能够处理运动损伤,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学生。

3.4注重学生反馈,提高教师责任意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准确及时的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使体育教师可以对其整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准确的调控,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身体、心里状态的变化、技能掌握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知,并可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可以主动、合理、科学的对整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控制及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从教学大纲制定、课前备课环节、课中教学实践、课后自我总结和反思和学生教学反馈等方面充分提高责任意识,以促进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3

一、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主体对责任的客观认知与主观体验,主要包括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两个维度。责任认知是对责任客观方面的认知,主要涉及到对责任是什么?有没有能力、怎样去履行责任?如果没有履行好责任,其后果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责任情感是责任主体对责任的客观方面的主观认同及情感体验,反映的是责任意识的主观价值。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责任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责任认知的深刻程度。责任意识更多地具有主观性,因为作为责任意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由意志,他对客观责任范围、内容、意义的认知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所产生的责任情感存在个体差异性。

教学责任是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完成的事情。教学和科研是现代大学的工作中心,因此,教学责任就必然成为大学教师应认真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学责任意识是教师对教学责任的认知和相应的教学责任情感。教学责任的认知包括对教学责任是什么,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否履行好教学责任等问题的认知;教学责任情感是履行教学责任时的情感体验。现代教学理论注重教学的反思性,强调教师的反思意识,因此,教学责任意识还应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对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能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责任及其内容,更为自觉地分析自己对教学责任的胜任力;对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教学责任情感。对教学责任认知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促使教师明晰自己的教学责任,进一步唤起教学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现代大学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的增强,大学科研活动日益市场化、社会化、政府行为化,导致大学教师在受科研经费“诱导”的同时,为了应对科研工作的压力,在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双重选择面前,责任意识的天平更多地倾斜于科研。此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出现分化与冲突,一些教师由于忙于科学研究而无暇顾及本科教学,一些教师甚至把本科教学当作科研工作的负担。在强化科研责任的同时,弱化甚至漠视本科教学责任,本科教学作为教师基本使命的责任意识开始淡化。当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击教学责任,淡化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之际,教学学术问题受到关注,教学学术运动成为化解矛盾的路径之一。

二、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

在今天的大学里,由于教师对“学术”内涵的理解过于偏狭,将传播知识的教学与科研或社会服务相对立,没有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学责任也因此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责任意识亦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若长此下去,必然导致社会和家长对大学培养质量的信任危机。对此,博耶认为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重视本科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术内涵多样化。在一份给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博耶重新设释了“学术”的内涵,试图通过重构学术的内涵来提升教学的地位以引起人们对于大学教学问题的重视,以重建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博耶提出。大学里学术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他认为“教学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包括:教师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等等。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分析、综合,需要把知识以一种创造性的、更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是一种学术活动;从教学的性质来看,教学本来就具有科学活动的特性,是一种学术活动。因为,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就是教学主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主体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学习知识,自身也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的相关论述发表后,很快就有许多学者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认为:“现在是我们重新肯定教育,即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时候了。”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发表以及其他学者的积极回应,引发了在美国长达io多年的关于教学学术的大讨论。目前关于教学学术的讨论及其影响已经超出美国,波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蔚成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教学学术运动。

三、“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第一,管理者可通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学术的内涵和对教学责任认知。

如果不重视对教学责任认知的教育,帮助教师明晰教学责任,企图仅仅通过改造教师个体的人格或提高教师个体的道德境界来培养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相对短期的教师培训,则需一个更长的过程。因为,一名教师不明确自己教学责任范围、不知道教学失责所带来的后果,即使具有良好的师德,也很难具备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依据教学学术理论,从责任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把教学的有关活动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多投人一些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反思自己,那么教师就会正确理解教学和教学责任,以积极、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二,教师可通过教学观摩促进自身对教学学术的思考和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篇4

我校曾对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党支部平时的考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分析:他们大部分政治热情较高,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进德修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少部分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大局意识、教学能力距社会、家长、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少数人把教师看成是“挣钱糊口”的职业,政治上不思进取,提升业务能力的愿望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功利思想严重,对个人得失关注过多。这都是青年教师队伍专业思想不牢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我们认为,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冲击、独生子女心态及其自身的弱点、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素质下降和非师范生源的进入,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二、探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教师是责任意识要求很高的职业,既要有师德的规范,又要有精神引领的追求。我校党支部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

1.加强教育机制。我校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河西区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五条禁令”》《南湖小学教职工“四要四不”》等制度,使青年教师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不断规范。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对班主任、大队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专题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岗后师德培训。

2.建立榜样示范机制。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河西区师德宣讲团成员的事迹,并树立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榜样,加大师德宣传力度,同时深化师德承诺活动。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积极挖掘和整理,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3.强化考核评价机制。我校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工作纪律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

同时强化师德评估考核,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拓展活动引导机制。我校党支部积极创设平台,拓展活动机制,增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党支部组织语、数、英学科党员、青年教师开展了“党员、教师做奉献,志愿服务促发展”义务奉献活动。22名党员、教师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44名“学困生”补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 加大业务能力培养力度。我校认真搞好“教、科、研、培一体化”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硕士学历,注重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建立“师徒对子”,签订帮教合同,从师德规范、教学常规、学生管理等全方位地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学本领、练功夫,迅速成长,增强教师队伍后劲。

我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之间成立“互助伙伴”,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我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活动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论坛。一次次形式新颖的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抒发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的感悟,激发了他们对工作不断进取的热情。

我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足迹袋”。及时记录青年教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并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性意见,学期末以“足迹墙”的形式呈现每位教师的成绩。

篇5

一、激发历史学习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历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许多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比较枯燥无趣,学起来没有动力,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学习和记忆,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历史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达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教育目的。因此,教师首先就是要采用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产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主动的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深入历史、掌握历史,才能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快乐,体味到历史故事中发人深省的道理,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多媒体的运用、联系生活的讲解、实地的参观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增强其情感体验,引发其深入思考,培养其产生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时,刚开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林则徐会见魏源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先进的中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解放思想、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向西方进行学习呢?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程中进行积极的探讨和发现。并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其责任感及自强意识。

二、注重课堂情感教育,促进责任意识提升

教师在历史课程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丰富的情感方式,将带有情感的语言、动作、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历史知识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历史人物更加充盈丰满的表现出来。教师融入情感的表达,也将使学生带有情感的去接受和学习历史知识,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还原历史场景,体味历史人物的思想过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增强责任意识。例如:在讲解《》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用激昂的语言将全民族的抗日决心和抗日精神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情感表达感受到祖国人民的战争勇气,想象出团结抗战的场景,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之情。通过情感上的体验与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其民族责任意识和自强意识。

三、教学内容深入讲解,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教师对历史知识讲解的更加深入及全面,做到深度挖掘,引导学生积极探寻,通过历史事件发现历史问题,找寻答案,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思考。通过优质问题的提出,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历史,开拓其思维,促进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此同时又能达到其责任意识培养的需求,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段历史,深切感受到祖国受到的侵略,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学生与时俱进、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有效的设计一系列深入启发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导致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的不平等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以分组对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感悟和体验历史,认识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责任意识,保家卫国。

四、开展历史实践教学,加强责任意识培养

历史知识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传授教学外,教师还应注重历史实践活动的开展。定期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课,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历史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亲自感受历史中的文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革命胜地或者历史遗址,感悟历史文化;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话剧表演,再现历史场景,增强其历史体验感;开展历史问题竞赛或者历史辩论大赛,促进其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多样化的历史活动开展,即让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又在不断的实践学习过程中达到培养其责任意识的目的。总之,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响应时展需求,采用多种有效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探究历史;注重课堂情感教育,促进其情感共鸣;深入讲解教学内容,强化其责任意识;开展历史实践教学,达到责任意识培养的目的。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高中历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篇6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民主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任,任意妄为,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稳定,这类人不值得信赖,更难委以重任,既不能奢求他对家庭做多少贡献,更不能奢望他对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类人不足以安身立命,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要在教学中突出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以人为本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独断专行”,在学校“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较差,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心系天下,心系社会,学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2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1 通过历史的人物的感召力量,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

在历史课文中,有大量的极具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不断努力,敢于牺牲、敢于奉献创造而来的。翻开历史课本我们会看到大量的这样的情景: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不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这些人物令人敬佩,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比如,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壮志饥餐胡虏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感召学生,使他们从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身上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在感动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下,树立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深层理解爱国的具体内容,真正体验历史英雄的悲壮、崇高的爱国情操。

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当我们的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要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向历史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救国救民,建立伟业。这样,学生的感情得到有效的升华,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建立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衣食无忧,多么幸福,作为和平时期的我们要怎样回馈社会,回馈家庭呢?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会认识到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回报社会、汇报自己的父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但形成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能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责任使命,学生会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2.2 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命运的强大使命感,意义重大。

比如,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公开谈话等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事件背后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以达成共识,现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想要翻供,极力想否定日本国的侵华史实,想要否定自己的丑恶罪行。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知,由于日本政府及一部分日本人民不能充分认识到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和巨大伤害,在日本国内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残留思想,同时,中国又不是足够强大,对日本国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慑力,因此,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可以把现实与历史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都能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负责任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努力成才,才能有能力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推动国家的发展,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地维护,维护民族尊严,才能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这样学生不断提高了认识,对历史、对现实认识的能够有效分析,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使学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实现了。

篇7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机制;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25—02

本文受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度规划项目《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2E007)资助。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马丽丹(1983— ),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基本原理。

一、教育环节的规范

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由几个环节构成,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师德感化环节,学校管理、服务影响环节,实践感染环节。要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机制,首先要优化和规范教育环节,将零散的责任意识教育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教学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责任意识教育,规范教育的内容,因材施教地鼓励学生发展责任品格,以避免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和过程的随意性。

(二)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规范全体教师的言行,用教师的责任意识去感染和推动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养成。高校应建立相应规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以此影响、引导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确立。

(三)规范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工作,使管理和服务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要利用赏罚机制强化负责任的言行,抑制不负责任的言行。同时,应将学校各部门责任意识教育的情况作为对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内容之一,以激发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从而在全校营造责任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规范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团组织、学生会的工作,要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目标和内容之一,并将责任意识教育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其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以保障责任意识教育取得实效。

二、评价系统的引导

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系统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途径及奖惩措施。“由于责任教育的主体性强,责任教育的整体成效和自我责任提升的效果如何,责任主体无法正确地给予自我评价,而没有对比和参照就会缺乏有效的反思和改进,也就无法对责任教育的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因此,无论从个体的角度而言还是从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而言,都需要建立系统的责任教育评估机制,这既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责任主体自我评估的需要”。[1]在高校建立责任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责任观,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

通过完善责任评价系统,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制定统一的责任评价标准。各高校应在充分调研、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责任评价标准,使大学生明确责任目标和要求。当然,根据各高校具体现实条件可作适当调整。第二,组织多元化的责任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集体互相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双重效果,提高学生主动接受责任教育的自觉性。第三,采取多样化的评价途径。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与学生的先、优、模评选、奖贷助学金、推荐就业、研究生保送等相结合,形成公开、公正、民主基础上的弘扬先进、学习先进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得到实际利益的同时,激发责任意识。第四,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以及合理论证,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形成对负责任行为的正强化和对不负责任行为负强化的作用。责任评价系统应与责任意识教育内容、方式有效结合,为责任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三、规章制度的制约

规章制度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校规、班规、图书馆管理条例、教师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行为守则等等。学校的规章制度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并具有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应给与必要的重视。

发挥规章制度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制约作用应该做到:首先,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责任品格的培养,为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依据民主、开放、人本、科学、公正、可操作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校共同体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一员,使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生成自己对于学校共同体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出富有活力和热情的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其次,规章制度的学习、贯彻和执行,应接受学生的监督,鼓励学生发现并举报违反规章的行为。

总之,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就是制定、学习和贯彻制度规范的过程,体现着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应紧密结合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使教育渗透、贯穿于制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以适当的、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发挥学生在规章制度执行中的监督作用。学校把责任意识教育与规章制度约束有机统一起来,将负责和问责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校园的良性责任导向,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社会舆论的监督

社会舆论在这里是指集中许多人的意见而形成的正确的、与高校责任意识教育有关的社会舆论。其形式和途径多样,包括校内外网络媒介,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学校社团组织等。正确的社会舆论能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为大学生指明思想行为的正确方向。在高校营造“负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校园舆论氛围,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又一有效机制。

高校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需要做到:首先,加强高校的舆论监督。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舆论监督活动,有力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行,着力宣传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主义、爱他人的表现高尚责任品质的人和事,以引导学生的责任情感、责任选择,形成独特的社会力量,使不负责任的言行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负责任的言行得到社会舆论的赞赏和鼓励,并对大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

其次,社会舆论监督从实际出发。高校的责任舆论监督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能以高层次的责任品质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尤其是社会舆论方面,应正视责任行为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的关系,从而正确引导责任行为。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中,利益因素对于其履行责任的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激励他们责任意识的前提是保障个体的合理利益,责任的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利益的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利益观,使其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做出正确的责任选择,产生正确的责任行为。

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机制,切实将教育环节的规范、评价系统的引导、规章制度的约束、社会舆论的监督结合在一起,共同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之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的实现,责任教育目的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夏春雨.试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08(10).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篇9

当代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校园是知识的聚集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是重要人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承担改革的使命,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才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站到历史的高度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3.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责任,尽到责任,可以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人的责任有一定的本质属性,是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可充分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每个大学生才会尽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够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身心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1.发挥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高校需要m当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发展没有办法离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满足个人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个人努力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尽可能地承担责任,这样才会使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强化教师的作用

在责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责任心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青少年的灵魂导师,其他任何途径都没有办法代替。言传不如身教,在大学阶段,教师是学生良好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学生很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若是学生不能做到的,那么教师自己不应该强迫学生做到,应利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在生活中加以沉淀,责任教育是一种养成式教育。责任教育的培养应该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从而实现认知与责任的统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这样才会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篇10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责任意识。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一旦被培养、被建立起来,那将使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并进而能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是民主、平等的,它的基础是师生的相互信赖。只有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内心起变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点拨学生。特别是对一时语塞或害怕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这样,学生自己感到教师真诚与耐心的帮助,进而爱学,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基点。

二、实施情境教育,让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过程不能脱离人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现是教学活动的源泉。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自己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实物直观演示、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多媒体、现场模拟等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达到知情一体,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投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乐学,愿意学,正是具有学习责任意识的表现。

三、注重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学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最终表现,是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目标。学生以学习为主,会不会学习,学法掌握的情况如何,应是一项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效果指标。学生学会了学习(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说明对学习已确立了一种较明确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的习惯、阅读英语课外读物的习惯、乐于口语交际的习惯等。

2.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培养学生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问”结合,“学”与“说”结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努力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3.要总结反馈学习过程。在完成了课堂主要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方式有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师生总结等。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学习方法,或者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这不仅养成总结、概括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四、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学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现代教育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体,受教育的主体。教育一切措施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围绕启动学生主观因素的发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当中去。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课堂中注重学习全员参与,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在自学中积累方法,选择方法,运用方法。学生在自学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学习,是面向全体的学习。教学中我在检查学生自学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难以解决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方式不拘一格,有同桌讨论、前后讨论、小组讲座等,这时教师起的只是导引点拨作用,其目的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生也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责任意识,才会与人合作、探究,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优化学习环节,让学生想学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素质教育不仅要激活原本就存在的学习环境,还要不断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充满活力、促进成长的客观环境,对此,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篇11

1.1 自我责任意识淡化

自我责任意识就是要求个人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负责,对自己的现在、将来负责。目前,大部分的高职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有些高职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趋于淡化、甚至缺失,表现在:一是对自己的学业、未来不负责,凡事很被动,缺乏明确学习目标。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整天怨天尤人,学习无动力,上下课都“踩铃”,上课睡觉、下课精神十足,上网通宵打游戏等。二是怕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推卸责任。有些高职生遇到问题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想方设法找理由来推卸责任。

1.2 家庭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在校高职生基本都是90后的青年,在家都是“小皇帝”,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一部分学生平时跟同学、女(男)朋友“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却很少主动给父母必要的关心和问候,只有在缺钱的时才给父母打电话。在毕业前期的顶岗实习期间,有的高职生怕苦怕脏怕累,不愿意去实习;有的高职生觉得工作待遇太低,不愿意去实习。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导致部分高职生根本不考虑自己即将毕业成为一名社会人,须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反而认为反正还没毕业,父母给自己生活费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当上“啃老族”。

1.3 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社会责任意识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现阶段部分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思想行为较实际,责任感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比如每年到了评选助学金时,平时那些穿名牌、用名牌的学生也会创造条件去争取各种补助机会(其中不乏弄虚作假提供假证明者),来分那些确实贫困学生的补助金,可当学校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时部分同学就找借口推脱,不参加。恶意拖欠学费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些平时开支比较阔绰的学生拿着家里给的学费故意找理由拖欠,从不考虑这样乱用学费会给家庭、学校带来什么后果。

1.4 集体责任意识亟待提升

随着个性的张扬,高职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正逐渐消退,在他们的意识中,责任意识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无利的事绝对不做,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班级、院系、学院等开展的集体活动反应冷淡,一部分学生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活动,对自己眼前无利的其他活动绝不参与,如每年运动会时,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好像与自己无关,在赛场玩玩手机看看热闹;更有少数同学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过任何集体活动。

2 高职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自身因素

高职生是入学分数相对较低的群体,自卑感较强,自我意识也不高,大部分高职生的经历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社会的认识与正确理解,认为真实的社会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承担责任的关系,从而弱化了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至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进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2.2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下转第135页)(上接第91页)的作用。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大多数父母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在教育子女方面始终坚持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这种状况使责任意识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也随之被忽视了,从而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养成造成严重冲击,使得他们总是站在“别人能为我做什么”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很少站在“我该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的立场去思考,权利意识强于责任意识。

2.3 社会负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在给我国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问题不断显露,高职生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经历了社会转型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与调整,大多数高职学生只能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缺乏正确判断能力的他们更容易看到一些阴暗面,听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促使他们以为现实社会就是只关注自己利益的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淡漠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弃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3 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3.1 强化自身修养训练,提高高职生的自我认识水平

高职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固然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外因,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归根结底还得依赖于其自身作用的发挥。因此,高职生应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一是要加强学习,大量阅读书籍,认真学习他人优点,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以强烈的责任感承担起责任;二是加强自身责任意识的践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自我管理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管理中不断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只有通过内在的修养,才能把外在的责任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

篇12

篇13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