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培训

篇1

近年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残酷。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要取得发展,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对于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筑工程企业更应该着力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和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岗位培训是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方面,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再优秀的人才也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企业和岗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岗人员经常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从而使各自的综合素质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才能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2、员工培训是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更加持续保持企业生命力。

3、员工培训能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凝聚力

员工培训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还能融入企业文化,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形成上上下下自学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企业的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 

二、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中常见如下问题: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投资偏低;培训时间不充足;侧重于课程式培训方式,忽视实际操作;不重视培训的效果评估;员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只把员工当作帮助企业盈利和发展的工具,而没有把员工当作需求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培训而培训,势必影响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培训观念保守落后,对培训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短期效益,没有把员工当作需求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个体的人,不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企业只重视盈利,不重视员工的发展,就可能伤害了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员工对企业就不会有什么归属感。另外,个别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舍本逐末,为节省成本而减少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忽视员工培训而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把培训后企业及员工将得到的收益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员工通过培训,业务水平以及其他素质能力会得到提高,自然会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更为普遍的是,企业忽视对员工个人的需求分析,员工培训的各项需求与企业所制定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评估等体系不一致,员工参与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偏低。

2、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单一。

许多建筑工程企业教育培训重专业技能,轻整体素质,大多数以适应性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取证培训为主,对生产管理、职业道德、思想文化方面的培训较少,没有看到素质培训才是企业发展和留住人才的根本。而且,培训形式仍以沉闷单向的课堂传授为主,培训内容多以空泛无物的理论居多,又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必然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其实,实际操作课程更有利于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盈利。

3、培训效果差,没有进行效果评估

由于建筑工程企业人员分散,培训时间少且不固定,施工期生产紧张,培训工作难度较大,有些员工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参加培训,有些忙于施工生产无暇顾及培训,员工对培训只是应付,培训效果差,有时甚至毫无效果。这样不仅浪费培训经费,更使员工对培训学习的兴趣减少。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大多数为培训而培训,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是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有效的评估工作会对以后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能够让企业在培训中少走弯路。有些企业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并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也没有做跟踪分析。这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只是局限在培训过程中,仅仅只是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处在考评的最初级的层次,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的严重脱节。这种“有培训无回应”的情况使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三、 建筑工程企业员工培训方式与措施

第一,转变培训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筑工程企业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培训观念,只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批准,员工培训才能得以进行。坚持与时俱进,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思维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把教育培训中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培训的任务、目标、意义深入人心,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影响。企业培训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福利或奖励,而应是一个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全员培训。每次培训领导都要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频率,使员工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

在转变教育培训观念的同时,要及时反应和把握职工的需求,深入实际开展需求调研,并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师资、课程、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重点开展职工迫切需要的培训,如解决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通病,或为解决员工普遍存在的技术、观念问题,或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或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职工对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需求。

第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方法和内容

培训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不断丰富载体,如利用网络、视频、管理软件、计算机模拟等多媒体手段,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促进教育培训实际效果。在培训中,可采取其中一两种方法为重点,多种方法变换组合的方式,使培训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同时,培训方法的设计也要注意受训者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如管理人员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操作人员比较适合现场培训法。另外,要强化实践指导,对生产中的难点、易错点开展实际教学,由培训教师流动讲授,现场指导。最后,企业培训不仅仅围绕生产需要,也要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及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篇2

二、教育和培训的目的:

使各级人员都认识到:

1.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工作程序,以及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2.与他们工作有关的重大安全风险,包括可能发生的影响,以及其个人工作的改进可能带来的安全因素;

3.偏离规定的工作程序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育和培训的目标:

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提项目全员的安全意识。

三、教育和培训内容:

1.安全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劳动保护法规,劳动纪律、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利益的利害关系等方面教育。

2.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包括一般劳动安全、卫生知识、专业安全技术和安全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3.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包括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程、规则以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教育。

4.典型经验和事故案例教育。包括国内外、企业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学习,促进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并通过典型事故的剖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5.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高处作业、临边作业、机械设备、用电安全基础知识;

7.防火、防毒、防尘、防爆及紧急情况安全防患自救;

8.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防护用品、用具使用的基本知识。

四、培训时间安排:

篇3

我们**公司作为规划建设系统的建筑施工骨干企业,每年施工面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值超过16亿。近年来,到我企业参建的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相对稳定的有3000余人,与自有队伍相当,施工旺季可达到近万人,是自有员工队伍的三倍,他们已经成为支撑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随着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建筑工人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实际工作中,进城务工队伍对于顺应这一趋势所暴露出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原有文化水平难以理解新知识;二是没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水平难以降低废品率和能耗率;三是对于有序化集约型管理缺乏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四是固有的游民习性和散漫作风还时有显露。这些差距使他们与已经成为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身份不相匹配,与企业和城市建设对于他们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他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尽快融入都市生活的愿望不相合拍。工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不但有义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有责任保护和激发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这既是贯彻落实王兆国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一新时期工运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几年来,我们公司工会在进城务工队伍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基础上,以办好素质学校为载体,把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作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取得了实际效果。

从2001年以来,伴随着分包队建立工会组织步伐的不断加快,本着“建会建家建制建校”四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针对分包队伍的情况特点,采取“覆盖全员、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力求实效”的方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

一是因地制宜,涵盖全员。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根据项目规模、施工工期、用工人数和工种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办学方式。由工会组织与项目经理部共同研究,做到办学“计划、时间、场地、师资”四落实。从2001年率先在机施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和商学院工程建立素质学校开始,截止到2005年3月,先后在全公司22 个在施项目建立了固定学校,18 个项目建立了流动学校。聘请37名授课人员先后对超过40000人次的进城务工人员授课超过1700节。入场教育涵盖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工会组织牵头,采用企业拨款和职工捐赠相结合的形式,添置了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一些实验设备。组织专业力量编写了包括安全生产、质量保障、治安消防、机械器材、文明施工、职业道德、文明生活等多项内容在内的系列教材并制作了课件。有条件的项目还配备了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学习。

三是突出重点,资质把关。工会组织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确定两方面人员为培训重点。一方面是分包队的“一长两员”(即分包队长、安全监督员和质量管理员),他们是一支分包队的责任人和关键人。在我们工会牵头组织下,利用冬训和新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时间,,由公司劳动、器材、保卫、行政、安全、质量等管理系统根据企业项目承包规范管理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培训内容,集中组织各队“一长两员”在素质学校进行培训后进行测试,不合格队伍禁止入场。“一长两员”培训已经从2003年开始正式纳入到国家“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运做当中。

另一个培训重点是专业技术工种,主要是建筑工程的电气、机械、架子工以及钢结构车间的多头切割、组立、气保焊、门式焊、喷漆、起重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同时,对于岗位出现的新要求、新工艺及时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在素质学校的授课进行交底培训,并通过试卷和实际操作检验培训成果,不合格的也不能上岗。公司劳动部门还专门建立了岗位资质信息库,对各工程技术用工情况进行随时监控,方便了劳动力调配。

四是方式灵活,机制多样。根据施工生产的形势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具体情况,我们打破以往管理层和劳务层分开管理的界限,对于有基础,有培养前途的进城务工人员,采用“白领带蓝领,导师带徒弟”方式,为每个人配备技能卓越、富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并正式签订师徒协议。与此同时,素质学校还经常组织经过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实战演练和技术比武,通过多种形式考核培训效果,对于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相当专业水平的尖子,经过导师和学校的推荐,安排他们担任相应的关键岗位或是吸纳到企业技术攻关小组放手使用。例如,****分包队的徐***,他通过在素质学校的学习和导师的辅导,熟练掌握了多种技能,并和同事们一起搞了扁担吊钩、埋涨拉螺栓等10项小发明。多次带领青年突击队转战大江南北,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成为二建公司创建全国首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排头兵。他曾被授予“全国进城务工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现已被二建录用为正式员工,并负责安装队管理工作。《中国建设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都曾予以专题报道。

五是政策激励,奖优罚劣。几年来,公司坚持把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作为衡量和选用队伍的重要依据。凡是在素质学校培训、劳动竞赛、科技攻关、创建文明工地、合理化建议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我们都同自有职工一样,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形式,对他们为企业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几年来,先后有湖北***队、河北***队等10支队伍被评为公司和集团级先进集体,52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技术能手,其中河北的***、**、山东的***被评为规划建设系统优秀进城务工人员和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对于这些进城务工队伍,我们在内部分包工程投标和工程款的拨付上都给予优先考虑,与此同时,先后对于3支整体技能素质不高,经过培训起色不大、配合企业不得力的队伍坚决予以辞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分包队伍提高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的积极性,

通过素质学校这一有效的学习平台,广大进城务工队伍的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22支进城务工队伍的特工种人员持证率达到100%,杜绝粗放操作,主动降低能耗、服从管理、团结协作蔚然成风。事实证明,分包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促进了企业生产面貌和市场信誉的全面提升。2001年以来,我公司在有进城务工人员参建的工程当中,有2项获得国家最高鲁班奖、22项获得市优海河杯,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和全国建筑安全奖。进入**市百强企业行列。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通过素质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力和竞争力是工作组织是拓宽维权思路的一条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准备:

一是要进一步巩固素质学校的工作成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师资,扩大多媒体电教在培训中的使用,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直观化;

二是加大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和速度,使培训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

篇4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①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③《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④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监理员、工程管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景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2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交替,校企第一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1~2学期,学生首先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学习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入职锻炼,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后获得“职场体验测评合格证”。在此培养阶段,学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辩证性循环。

(2)工学交替,校企第二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针对施工员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3~4学期,开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反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用以过程为重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评价;然后安排学生利用暑期到合作施工企业参加1个月的实境训练,在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考核后获得“工作经历证书”。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学习型生产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

(3)工学交替,校企第三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施工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行对综合技能的实效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一项建筑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6学期,学生在校外企业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校外顶岗实习6个月,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并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重管理和考核,以企业现场管理为主,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企业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后获得“顶岗实习鉴定证书”,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三个辩证性循环。

从第一个辩证性循环到第二个、第三个辩证性循环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第三个循环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校企三循环,使学生完成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炼等阶段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2.3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1)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校企三循环”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属性。

(2)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的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人才,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分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3)以“双证书”为载体,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建筑工程安检员”、“建筑工程质检员”、“建筑工程造价员”、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 “岗位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4)以“工作经历证书”为着力点,改革实训考核方式。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的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成果等做出评定,符合条件的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既是实训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实践经历证明和就业参考,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

(5)以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途径,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同时又能服务于在职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成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2.4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两大类,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3)创新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吸纳企业一线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参编,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同时,在教材内容中有机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培训教材内容。

(5)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执业资格的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境内外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课;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建成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设备贴近企业设备、实训环境贴近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任务、实训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和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原则,以学校为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番禺建安公司等10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考核改革,重视过程监控,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做到专任教师考核、兼职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与企业人才标准的“近距离”接轨。

篇5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tatu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ork safety, the lifting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education training work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X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绪论

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保障,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只有抓根治本,才能牢牢地把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安全岗位资格性培训(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工作已由国家政府部门承担。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教育培训仍存在重视不够,安全培训实际效果仍达不到要求。因而探索和研究施工企业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现场安全培训综合管理水平和实际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特点:

1、专业性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特点之一即为多工种、立体交叉、高空作业作业多,存在起重、焊工、电工、架子工等高风险作业。

2、受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人的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人员学历跨度大。不是在一个统一的知识平台下接受教育。

3、受教育者年龄跨度大:施工企业的人员从18岁到60岁的人全有,年龄跨度大。

4、培训的对象来源复杂: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形式不统一,有管理人员、在职工人,有外聘合同工,农民,现阶段直接作业人员大量使用的是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民工。

5、现场安全培训的环境比较差: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以项目的形式组织生产,现场办公多数为临设,往往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教育设施要求(教室、黑板、桌椅等)。

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针对性不强。不能根针对参培人员的素质和风险控制的需求拟订培训计划。

2、培训组织不到位。教学设施不完善,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审核、参培人员的组织不到位。

3、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以生产为理由可以随意压缩教育时间,却没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往往比较多,而目前企业安全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多数由项目部安全部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导致进场培训授课质量大幅降低。

5、现场培训教材编制不完善,安全教育内容空洞,。

6、缺乏实践培训的环节,初次参加工作人员的技能不能得到保证。

7、教育方法单一。说、讲多,直接作业人员需要的技能、技巧等很少能得到指导。

8、心理学、教育学没有能在现场教学中应用,培训效果得不到提升。

四、强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措施

通过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分析,笔者认为,提升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培训思想,建立完善安全培训机构、规章

首先企业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作用和长远效应,摆正教育培训工作的位置,确保安全培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明确各级安全培训负责人,建立培训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规章、程序,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控制需求,制定短、中期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2、为一线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的办公、生活设施多为临设,环境条件比较差,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应在项目部组建前期、项目策划阶段对临设策划时,就要考虑会议室的功能,应使其能够兼顾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满足安全培训对设施的要求。避免现场安全培训场地不够、教学功能不具备的情况发生。

3、强化安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安全培训教师资源库。

企业应建立教师资源库,资源库分自有教师人才库、外部专家教师库。对自有安全培训教师,企业应重视培养和选用,建立安全培训师准入标准,安全教育培训师的能力应具备: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心理学,了解石化安装程序、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消防知识、HSE管理体系、工业卫生等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等。建立外部专家教师标准,维护一定数量的外部专家教师,来弥补企业安全培训师的不足。

4、安全培训要有针对性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教育内容要做到各有侧重。

a.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决策、组织、指挥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多。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及对安全法规政策的掌握、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广大的作业员工,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更为重要。鉴于他们的经历、职责分工和工作需要,教育培训内容以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的管理规章为主,使他们掌握安全风险分析、安全管理知识和承担的安全管理职责。

b.施工一线职工的岗位教育培训。对于施工一线职工的岗位教育培训,根据他们的工作岗位性质,教育侧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思想、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明确事故发生后与国家、与企业、与自己的利害关系,进而建立起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工作中遵章守纪,杜绝“三违”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让“三不伤害”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二是教会他们避免伤害的具体方法。重点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技能等,教育的内容要针对性强,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工种,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应采取怎样防范措施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c、对于新进厂的大中转生及职工由于年龄比较小,接收能力强,对生产场所和设备感到新鲜好奇,不知危险点源的分布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教育培训时宜采用灌输和演示法。对于参加2~3年以上的职工,要针对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HSE相关知识,但对于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理解不深,似懂非懂,又不好向他人请教,应采取实行单人教练法。对于多年的老职工,要针对他们的经验多、阅历广、容易自以为是、麻痹大意的特点,进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动情忠告法。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要针对他们担负的工作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而后果严重的特点,应采用真人实事感触强烈的刺激教育法。

5、培训形式要多样化

教育培训的方式应丰富多彩。常用的方法: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答卷、演讲,事故现场调查分析会,案例学习,安全简报,安全通报,宣传橱窗,对事故的处理结果,参观安全先进单位等;在施工现场、班组、悬挂和放置安全标语、警告牌,班组学习材料等,随时提醒职工自觉遵章守纪;还可以发动职工开展:查一条隐患,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和发动职工分工种开展危险源辩识等活动,出一道安全知识问答题,讲一件自己经历和目睹的事故,当一周安全监督员;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索一些更新颖的方法。总的来说应以启发、感化为主,尽量避免训斥、责骂、罚款等形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激励职工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培训。

四、结束语

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细致的工作。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要从尊重人、关心人,珍惜国家、企业财产,保护职工三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思想上树立一个“重”字,在分工上,落实一个“责”字,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一个“质”字,在结果上体现一个“效”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发挥出教育培训的巨大潜能,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张树双(女,生于1961年5月)目前就职于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安全环保部,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篇6

一、大型建筑工程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矛盾的日益凸显,大型建筑工程的资源利用状况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如资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一)资源大量消耗

随着大型建筑工程的不断涌现,其占用的土地资源也日趋上升,导致农田、林地等农林用地面积绝对数量的减少,给可耕地面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由于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本来就是一个资源高消耗的工程,所需要的高填深挖等构造物比较多,还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1]。与此同时,除了消耗实体结构中的钢材、水泥等材料之外,非实体性周转材料的消耗也很惊人,尤以结构施工用的木方、多层板、架料为主。一个大型建筑工程的结构施工通常消耗数千立方米的木方,特大型项目甚至达到一万立方米以上,成堆的木方成为工地最常见的“风景”。

(二)生态环境影响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土方挖掘不仅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还可能会造成河流沟渠阻塞和地形变化等;同时,临时施工便道、原料场、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及工程弃土和弃渣的松散堆积,在降雨时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变化、恶化。

另外,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还会产生废气、废渣、废液和噪音等生态环境污染。在施工场地进行挖掘、堆放物料、搬运时产生大量扬尘和烟雾以及进行材料运输的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形成污染带;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挖基坑、沉桩、搅拌、浇注与振捣混凝土等发出的噪声超标率较高,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中不合理开挖、爆破、排水等活动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引发土壤侵蚀、劣化,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影响鱼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处治不及时、不合理,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可见,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人类健康影响

大型建筑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扬尘和噪音都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害身心健康。通常情况下,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扬尘都是瞬时污染,扬尘的粉粒颗粒比较大,产生的高度也不高,主要在施工场地的附近范围内产生,因此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场地的附近有居民区,一旦刮风,施工所产生的扬尘对附近的居住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进行土方挖掘、剩余的废物料以及施工人员制造的生活垃圾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堆放时间一长就会发臭产生异味,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病人、老人、婴幼儿以及夜间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的人员的伤害更大;货物运输中的抛洒物、滴漏的燃油等随地面径流排入水体、农田,导致水体污染,日积月累,生态环境会恶化,人类健康受到影响和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何在保护环境、降低工程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成为我国当前大型建筑工程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可以追溯到敲响环境警钟的20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籍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波尔丁否定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增长模式,指出那种甚至竭泽而渔的线性增长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如果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而不能再生,就会渐渐走向毁灭,因此,提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移,即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指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其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要求用较少而安全的物料、能源,需要包装时考虑节约实用和尽可能重复使用的前提下照顾美观;再利用要求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寿命和方便反复使用和维护;再循环要求在生产过程的残剩或使用价值终了的产品进入新一轮无公害生产环节或另类利用方式。此类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理念,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大量增加。一方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IT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又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这种不协调的局面的关键在于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目前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教育机构缺乏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讲师,人才培训中大多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学到实用的知识,培训机构无能力采购先进的大型软件中使用的商用开发工具与平台,无法搭建先进的开发环境,学生没有能够实战演练的场所;不了解IT的需求;课程体系急需改革,没有适用性的教材和案例,造成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如何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呢?职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不是仅靠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必须依赖于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和工作实践。比较合理的IT人才培训方法应该是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然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高校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能增加有目的的专业知识教学并通过实训环境进行的专业化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完善人才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

2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任何软件企业都需要如下三类人才:

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

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即称之为“软件蓝领”。

而蓝领奇缺不仅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软肋”,同时也是世界软件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均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蓝领软件人才。

我校作为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我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该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自主性:采取自主机制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制定相关政策和奖励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主动参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通过青年教师到计算机公司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及聘请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方式,主动和工程实践接轨。在学生方面,通过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研究课题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的活动中。该模式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能方便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能快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2) 过程化:把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建立,评估、监控、和改进人才培养环节的过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四年时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由阶段性课程群来体现。同时加强过程的监控、管理和阶段评审,通过在每个阶段增加不同类型的监控点,按照可预测的进度,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过程化还体现在学生实践环节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化,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流行开发工具通过具体项目来熟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质量管理等环节,以获得真实的开发经验。

(3) 工程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从教育决策到教育实施,充分考虑工程的本质、工程工作的要求,体现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核心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理论联系工程实际、教学联系工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高毕业生适应工程工作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性:“全面性”是工程化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全面进行,而非局限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全程性”是指工程化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 融合性:形成融合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专业能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融合培养模式。加强案例法教学来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问题的分析入手,建立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分析和案例实现,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5) 开放性:以全过程开放为原则,通过建立开放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开发。通过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创新工程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网络平台、服务器和必要的硬件开发设备,学生自带开发用PC机,教师定期向学生来自企业项目整理后的课题并跟踪项目的进度,在实验室管理员的监督下采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模式对所有学生开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来去自由,并可跨年级组成开发团队,共同完成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在团队建立的初期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在开发环境、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减轻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的负担,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时间也不受限制,创新工程实践基地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而不以成果为唯一衡量标准。该实验室已成为我系本科工程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成为高等工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

3企业项目实训平台的构建

构建企业项目实训平台,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自主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项目实训平台采用的人才培育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软件程序员培训体系,采用的是一种培养软件人才综合职业素质的训练模式。同时实训平台为软件开发人才的技能进行鉴定考核,进而评估人才等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J2EE方向)的职业训练需求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

(2)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架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应用、软件测试)划分不同的实训项目;

(3) 依据软件开发人才的不同岗位的技术内容归纳划分独立的技术单元:实训模块;

(4) 依据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实训任务。

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1实训平台设计思想

根据RUP模型所定义的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建阶段(Construction)和产品化阶段(Transition)将案例相应分为四个模块:初始模块、细化模块、构建模块、产品化模块。

初始模块的功能如下:确认案例需求、实训人员组队、确认实训时间安排、准备相关训练资料。

细化模块的功能如下:实训案例规划(项目经理讲解实训案例的场景、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文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产品开发过程和制定用例模型)和实训案例计划(功能设计说明和程序功能设计、功能测试计划和程序测试计划、对开发团队成员部署工作任务)。

构建模块功能如下:在构建模块由界面设计人员、中间件设计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根据所分配工作任务完成以下工作:系统部署工作、程序开发工作、功能测试工作、程序测试工作。

产品化模块功能如下:完成功能和应用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对开发小组的单独角色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对开发小组所开发整体项目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报告。

3.2实训平台中的团队管理

实训平台通过IT公司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使用项目工作流程,将分散的实训个体和实训过程统一到实训系统的管理平台上。实训管理软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办法,采用RUP开发方法,本着开放的原则,为软件提供可扩展性。系统把版本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系统建模等协作开发中所用到的实用工具,通过系统统一的管理起来,达到团队开发培训的目的。

采用工具软件进行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包括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在团队实训案例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遵照图2所示的开发过程进行开发:

此流程可以为系统架构设计师提供完整的架构分析设计、全面的可视化建模能力;为界面设计员提供了快速界面生成能力;同时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软件开发能力和单元测试能力。其次,为软件测试员提供了快速自动化软件测试能力。在此过程中,为开发的应用提供的实时的运行和测试环境使得架构设计师、界面设计员和开发测试员能方便地进行架构验证、界面和各种应用调试、测试。最后,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数据库设计员可以轻松完成数据建模的任务,同时通过大型关系数据库如DB2、Oracle为数据库设计员提供了数据库支撑环境,保证数据库设计员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库设计、修改和测试。通过系统的管理模块,给每个参与到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分配相应权限,由系统提供相对应的资源和应用工具。

3.3实训平台中的测评管理与实训过程

在实训的过程中,测评管理站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如果无法对学生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便实训的内容如何先进、实用,没有办法为实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没有办法和学生自身联系起来,也就限制了实训的培训效率和结果。

实训平台的测评管理可以随时在实训实施平台上查看到实训的进展状态和每个学生的实训表现,也可以评定每个学生的目前开发水平。在制定施训系统项目解决方案时,把学生开发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并且为每个等级科学得制定实训时间和方案。

篇8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非常复杂,涉及的面非常广,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各类房屋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房屋建筑物以及附属构筑物设施进行规划、勘察以及设计,然后进行施工和竣工方面的相关操作。建筑工程管理要对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包含的所有部分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具有完善的控制体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能够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控制,在提高施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施工工程的效果。施工管理要对施工企业出现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更正,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在建筑行业占据有利的位置。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2.2、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一些危险性大的施工工作,如:高空作业,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违规指挥和违章操作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主管部门对安全施工重视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3、质量管理不重视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年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是存在高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个领域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领头人、项目负责人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私营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总体能力不高,专业素养不足,竞争意识弱,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也比较薄弱。在许多企业中,“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施工单位,甚至管理者本身还是觉得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额外支出。在社会生活中,我国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自觉自发地为工程项目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这也是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一。

2.4、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管理不到位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3.建筑工程管理改进的措施

3.1、完善健全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3.2、加强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尤其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的任命要选择具有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

3.3、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一个企业如果其工程质量不达标,那么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必须要提升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重视度,具体的做法是:(1)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并且拥有专业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来补足我国目前的在这方面的空白和不足;(2)提高私营建筑企业和其他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专门对专项支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3.4、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的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就是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受到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机能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恶化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而言,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5、重视工程核算管理

建筑工程核算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建立科学哈格里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其二,工程核算人员和核算工作必须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将财务管理作为其重点,紧密连接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三,对已竣工工程项目及时进行工程转资及预转资。建立完善合理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实际和现实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工程核算效果,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工程体系的改进与实施,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高质量的建筑水准以及高标准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内外企业,向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所学的技术与理念,从而更加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涛.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4,08:125-126.

篇9

1.2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使高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通过第三方方式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在总结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并做到针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指出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身的指导职能让建筑施工单位实现限期内的整改,进而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的行政部门,监督人员要更加清楚认识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单就对这一点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就能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做到及时获取和学习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认识,进而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

1.3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得到强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培训工作的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会逐步加大力度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次培训,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进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日常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因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的因素引起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另外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还可以让建筑施工单位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有利于使培训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2认识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的意义

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导和监督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首先要个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指导职。然后再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加强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让其质量监督工作的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并在注重其监督和管理职能实现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指导职能,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技术。使得其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促进其指导职能更有效和更明显的得以体现。

篇1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的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建筑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工程建筑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为社会建造出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工程管理是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步骤,对施工工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对开发商的收益有着直接联系,增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针对建筑制订业留存的项目品质常见问题进行很好的管制。工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建筑制订物根据策划机构的需求保证品质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下面几个部分:品质管理、进展管理、费用管理、安全管理。建筑制订物种类品种很多、范畴不一、对建筑产生作用的要素很多,如,建筑顺序搭配、各种建筑相交建筑、很多措施全面运用、天气作用等。这些要素就需要在建筑程序中增强工程管理,加强每一步骤的品质,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期望的品质需求[1]。

二、我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因为建筑质量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加强监督管理,我国政府部门也建立了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各建筑施工单位建立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建筑管理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往往只是被动的应付上级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一套文件规定,可执行性较差,有些小单位甚至照抄其他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更是起不到监督管理职责,体系建立十分不健全。

2、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

3、施工管理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2]。

4、安全管理不到位

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或者是没有将安全施工管理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因此,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盲目施工、随意施工以及违章施工的问题。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安全防控措施,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对,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分析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2、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要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

俗话说“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帮助所有的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并通过展开安全施工知识讲座以及一些安全示范,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更好的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按照防护措施,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穿戴安全绳等,然后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检查,保证所有施工环节的安全,进而更好的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实现工程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

5、创新施工的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硬性保障,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特别是对于建筑施工这一行业,施工建设技术的创新程度、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主动引入全新的施工技术、生产方式等,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方法,全面提升施工建设水平,增加项目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其附加值、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要确保执掌核心技术,引领市场的发展与进步,走在施工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积极支持创新型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施工建设质量和进度。

6、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筑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质量,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行业就更为重要。政府部门对于建筑行业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到施工单位中,避免浮夸于建筑工程施工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作用和震慑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进行提高,就要在管理水平方面提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管理,同时要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样能够在质量管理水平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枭雄.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376.

篇11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强化管理的内容。在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也自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建筑工人施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企业应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来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做好建筑工程的全方位管理,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管理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工程技术施工标准不严格,技术工艺不达标。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项目经费,减少开支,所以,就会在人员与材料使用方面存在着削减工程预算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不足,工程材料不足不达标的问题,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不合乎技术要求,这与管理体制不健全息息相关。二是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不到位,项目验收不严谨不完善。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缩短施工工期,减少项目开支,就会在一些不起眼或是相对检查不严格的工程环节处,以不合规的手段通过项目验收,这就为项目整体工程质量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的监理单位没有履行好职责,工程管理体制方面的事后监督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三是一些项目工程在管理操作的环节,项目经理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意识,导致出现很多的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了人员与财产的双重损失。

2.2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管理不科学

在一些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在采买及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一些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管理计划不科学,材料不能按时进场,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人员对材料质量把控不严格,企业过分追求效益目标,造成存在着材料环保等级不达标的问题。二是建筑材料存放管理不严格,材料标识不清楚,摆放杂乱,没有条理性与统一性。在材料发放过程中,没有实施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验交不合规,存在着材料浪费的问题。三是建筑设备在使用时,不注重机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粗狂式施工,不注意现场施工环境与人员安全的严重问题。

2.3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薄弱

在建筑工程中,从业人员的安全与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关注内容,对整个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但是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并不符合要求,导致很多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问题频发。一方面,很多建筑工程现场人员的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他们不注重技术质量,存在着技术素质偏低,现场施工操作违反流程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单位对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安全培训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培训费用严格限制,导致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标准没有达到项目施工要求也可以“挂证上岗”,所以存在着安全隐患。又因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烈,个人保护做得不到位,所以安全事故常常发生。

3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3.1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强化工程全程监管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来说,一方面要围绕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工程规划与工程预算,聘请专家全面审核工程技术标准,为项目施工做好事前准备。项目管理部要对项目工程进场的各类人员、各类设备、材料及施工用品进行必要的进场检查,防止一些工程人员对设备及材料以次充好,出现贪污工程款项的问题,做好项目工程事前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只技术过硬、素质达标,安全意识强负责任的施工团队,为每个施工小组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足额配备技术管理人员,防止因为项目施工人员缺少,造成现场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而出现管理缺位的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技术管理人员与质量监督人员同时对施工环境与技术标准进行安全检验与技术检验,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巡检任务,定期、定时、定量地对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完善监理执纪制度,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管能力。此外,项目经理也要对已经通过验收标准的工程内容进行抽查与临检,要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后监管能力,防止一些隐蔽工程出现安全隐患,持续提高工程项目的事后监管,保证整个工程管理活动处于一个时时监管、事事监管的状态,让工程管理体制发挥出积极作用。

3.2加强工程施工材料及设备科学化管理能力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通过细分工作内容及完善监管明确责任的方式,来加强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仪器设备的科学化管理能力,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水平[2]。一方面,针对工程项目现场材料管理不严格大的问题,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材料分类标准,要求进场施工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存放,并详细编码编号。在材料进场过程中,要求现场库管员对建筑工程的每一类建筑材料进行登记入册,并严格标注建筑材料的质地与用途,为工程项目施工做好材料的统计工作,防止出现材料不足而延误工期的事情发生。在建筑材料储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不同材料不同标准去执行,要杜绝材料的乱码乱放。在材料交付领用验收过程中,要有第三人的抽查监督及签字,材料交付要按照库存单统一的去分发,严禁过量领用与代领出货。同时做好出货登记工作,并将结果及时报送项目部统计,做好建筑材料的统一分类管理与调度供应工作。另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设备检修与维护检查制度,定期对建筑用具进行抽查,防止建筑器具过载超额使用,造成机器设备出现安全隐患,导致发生人员安全意外事件。同时,要求现场管理要保证对设备机器的使用进行监管,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标准环境要求去执行,防止工人安全意识不足,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降低建筑设备仪器发生安全隐患的系数。

3.3做好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全方位培训

人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大变量,所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开工前期,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标准的专业培训,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进场施工标准去执行开展项目施工,要求他们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行管控,对他们的错误施工行为进行必要的纠正。与此同时,项目部可以将工程施工区域按照不同工种,不同类别划分为多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在每个网格中安排一名安全员、一名技术员作为一个或多个网格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安全监督、技术支持、问题协调等工作。安全总监或安全项目监理为网格总负责人,必须及时掌握各网格的工作情况与管理情况,确保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在可控范围内。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项目进展时期及不同施工阶段,分批次对施工人员开展入场安全教育、巡检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安全教育等活动,在施工人员安全管控方面下足功夫。既要严格申诉、严肃告知施工人员的安全注意要领,也要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态度培训。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安安全全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重要性,在每一项培训中逐渐加深他们的安全意识,并要求他们对培训工作进行确认签字,防止有人培训时缺课少课。此外,还可以通过采取正面安全事迹案例奖励及反面施工事故惩罚的方式,让作业人员切身体会到无视安全酿苦果的危害性。项目部可以通过展板、微信、QQ平台展示反面案例,以此提高施工人员对自身安全的警惕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4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虽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通过加强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管控可以逐步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与有序进行。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要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三级监督,保证工程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具有严格地把控,提升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及机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保证材料设备得到有效的使用维护,防止出现人为的损失与偷盗行为发生。在工程人员管理方面,也要做好全方位培训工作,从施工技术及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入手,保证项目人员的施工安全,防止安全意外的发生,杜绝出现建筑工程人员安全问题。

篇12

“安全”是一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但目前我国建筑的安全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许多地方还需要完善。本文就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存有的不足以及加强措施进行探讨。

二、目前我国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在安全管理中安全责任不能够落实到个人

目前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没能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上,安全责任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安全问题的解决。当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时,由于责任分配不明显,致使没有人主动的去处理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安全问题越来越来严重,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安全责任的落实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能最快速的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这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是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2、监督体系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上还存有一些欠缺,其组织结构没有系统化、人员安排不够专业化、监督管理程序混乱、监督部门权威力度不大、对建筑工程没有制定针对性的监督、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技术水平不高、工作人员缺乏监督管理经验、监督设施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建筑工程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使建筑工程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对于建筑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定的影响。

3、各建筑企业对于安全重视不够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施工人员大都是综合素质较低下的的底层人员,他们对于安全施工的意识并不是那么强烈,因此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种培训是没有必要的,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而不开展这种安全培训的课程,这种观念是极其狭隘的,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进行是没有好处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安全管理的重视,把安全至上的观念灌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

4、安全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

现在许多施工企业的安全培训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没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所谓的安全培训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得不为的幌子,这种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安全培训对于建筑的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消极作用,企业应该利用安全培训的机会尽可能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安全意识,最大程度的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失误而造成安全的发生,

三、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注重员工的安全培训

一个工程要想顺利的进行就必须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从思想上让员工真正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必须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让员工对安全有全面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要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告诉员工,并把相应的解决措施告诉他们,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在遇到不太严重的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处理。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决策往往最大限度的影响着工程的进行,因此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建筑的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管理者的安全培训一定要尽可能的全面,让其能充分了解每一项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2、完善企业对安全的监督体系

一个企业的完善的监督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一个就是对建筑工程中必要工序的监督。有效的监督能够促进工程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把效率提升到到最大化,只用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监督工作,把各种安全隐患遏制在最初的萌芽时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3、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现代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完善的安全体系还没够完全的建立,企业中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的理论,这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建筑地的具体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条利,尽可能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有安全意识,对于施工过程中不安全不规范的行为,建筑企业应该加大惩罚力度,让安全管理不再只是一句没有实质内容的口号。

3、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个工程的质量能否达标,安全管理能否顺利进行,都与工程的施工人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作员综合素质的重视。在施工前,相关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与考核,确保其具有参与相关施工的资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要定期的给施工人员提供提升自我专业技能的机会,让施工人员在专业性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安全责任制的实施

在工程进行中,要尽可能的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每一个人在工程进行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部分,当其负责的部分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直接找相关人员对其负责,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无人问津的现象。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问题解决的效率,对于建筑的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利润角度来说,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能减少安全问题的产生,从而节省了安全成本,进而能够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四、结束语

一个建筑工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建筑企业只有在建筑过程中实现安全的最大化,其才有可能在竞争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左.对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具体意义的探讨[J].北京建设研究,2008(18):321-322.

[2]林培建.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J].建筑工程研究,2012(08):89-90.

[3]高明亮.对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探讨[J].安全管理研究,2013(6):67-68.

[4]高飞岩.对安全管理的几个探讨[J].工程建设,2012(09):89-90.

篇13

建筑工程的完成涉及到包括立项、设计、现场施工、后期验收等一系列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安全管理不仅仅在现场施工中,要保证安全施工管理的质量必须在施工设计阶段就进行安全管理,保证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建筑工程是危险性较大的系统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环节。安全是保证建筑工程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顺利的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工作:①制定并完善严格的安全施工管理规范,配备专业的安全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②选定独立的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运转和现场操作进行安全管理;③设立独立的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④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采取保证安全生产的安全措施。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期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在现场施工中也经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其发生的直接因素就是建筑市场本身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另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较低、施工设备问题等都是其产生因素:

2.1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大多是由于市场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市场秩序化的必要条件,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了建筑市场管理体系的混乱,极大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不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监管体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建筑市场发育的不完善,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在缺少监管体系的建筑市场下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2.2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施工的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会对工程安全和质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因为参与施工单位所有人员都是安全管理的对象,所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安全管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部分施工单位不对工程进行统筹协调,盲目的进行管理工作,再加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低下,直接就拉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难以达到施工的相关质量要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2.3建筑工程施工所用材料和设备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施工设备的性能也是影响现场施工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问题也是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内容。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而选取质量较低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这些在现场施工中都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也有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设备的问题。机械设备是现场施工最重要的辅助用具,选择不合理还会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效率,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4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个建筑工程的完成主要涉及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其中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单位,承包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施工安全管理也主要在施工单位中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没有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各种因素,没有做好组织协调、技术协调和管理协调工作等都是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除此之外,施工单位不对绩效考核进行有效的落实、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制度,也难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所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安全问题发生的直接因素,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失职也是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增加的直接因素。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3.1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发挥安全监管机构的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管理中还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和较为典型的问题,要加大查处力度,从而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制度,严肃处理安全管理不到位和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奖励积极进行安全管理的单位,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违法等生产行为进行严格的制裁,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以针对施工人员整体素质问题必须加强对其的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施工的关键内容,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生产施工团队,这就需要安全生产教育和专业素质培训。这个责任主要在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严格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使其了解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在施工开始前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和安全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落实,进而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其质量。

3.3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管控

要有效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和设备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与控制,要按时的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与检查,严格施工材料的进出库。此外,要依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控,对机械设备、电力供应、物资材料、施工便道和施工人员进行检查,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严把设备关、技术关和安全关。

3.4其他安全管理对策

结合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生产制度,重视施工的安全管理;②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生产的施工氛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生产的意识;③政府要加强对其的监督和间接管理,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④业主要加大对安全施工的资金投入,并对施工进行不定时的安全检查。

4结束语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安全施工的前提,所以是整个建筑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研究。在现场施工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超暄.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探究[J].城市建筑,2013(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