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学英语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英语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英语专业

篇1

由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早接触科研意识的日益增强,要阅读一些有关医学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的文章,但是医学期刊中英文类占一大部分。所以,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渐成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为此,许多医学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这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就业的路。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办好英语专业是每个英语专业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第一阶段学好英语专业课

医学英语固然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但对这一切的真正掌握,只能依赖于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如果一开始给学生阅读医学文章,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看懂就行”的心理,太多的生词影响着对文章的理解。医学文章大都是论述某个医学问题的。学生往往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去理解文章。英语是工具,是为了获取科学信息。而医学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将医学知识当成了学习英语的工具,这是与我们的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所以,学生应首先学好英语专业的英语,扩大词汇量,全力打好语言基础。

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然而,语言基础又不能代替专业英语,那么何时开设医学英语为宜呢?怎样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呢?

我们认为,可以将学生参加四级考试的成绩作为一个衡量的一个尺度,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换言之,学生的四级考试中所得的成绩,应成为学生在校是否能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一种度量,一般学一年左右,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过英语四级的,过八级有点困难。如果达不到四级标准,即使在校期间学会几篇医学文章,效果甚微。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状态灵活地掌握这个尺度。过了英语四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再学习医学方面的文章会得心应手,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切机地结合起来,带同学们到医院去实习。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和观察发现,用英语书写病历:会诊时,手术中,查房时用英语进行对话。对于保守医密,对病人采取保护性治疗以及接待外籍患者等都是非常实用的。例如:对于某些癌症患者的病因用外文书写也能对病人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对于那些不懂英语的患者)。现在医院接待外籍患者机会增多,需要用外语询问病情与病人交谈,对于诊断和治疗都用到。而且,学生看到自己学有所用,多一次将来就业的机会,使学习医学英语兴趣倍增。

尽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医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已成为英语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今后的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教学贯穿于教学的特定阶段,保持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连续性,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2

随着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我国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外语教育在我国医学发展中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对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医学英语专业。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医学英语的教学还不尽完善,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各种外在因素(学校的重视程度、具体的教学模式、教材的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的配置等等)对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的制约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考量医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优秀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呢,这里笔者将会简单扼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一)注重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

首先,我们在进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要做好基础英语对医学英语的铺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法: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英语,三年级和四年级学习专业医学英语;其次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明确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英语知识,以及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阅读和翻译各种医学专业文献,并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以及用英语写出论文;再次,医学院校要尽最大力量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医学英语教师团队,只有真正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都高的医学英语教学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基础英语转向医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学质量产生无力的落差感以及对老师产生反感的不满情绪,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在进行医学英语授课时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促进医学英语的教学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潜能,必须改进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体系,建立适应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而在学生众多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一技术手段,将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同教师的课堂授课相结合,才是实施这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课堂重点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老师的传授上,而新的教学则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学生在通过网络系统的学习了教学重点知识后,可以结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来表达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从而加深的思维的深度,开阔了思路。总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的知识讲解中,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注重医学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众所周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英语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表达出各自的想法,他们对我国高校医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估测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表述。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阐释:要进行全方位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比如说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创新性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还要强调医学英语与其他专业进行有效地交叉和融合,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有特色的的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这里提出的医学英语专业同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可以表现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等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就要在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专业教学工作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要在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同时也要不断地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以及找出医学英语教学同基础英语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实现,从而最终形成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

篇3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篇4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7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70名,其中包括人文、环化、医学、日语、音乐、计算机科学、机械、师范以及法学等各专业的学生。

调查共收回问卷英语专业68份,非英语专业62份,其中有效问卷各为68和60份,因为2份问卷因某些项目填写不完整被视为无效。调查在2010年12月初大连大学图书馆自习室以及英语学院教室进行。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共22个题目,均是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影响使用策略形成的因素调查和词典具体使用策略调查。

(1)影响词典使用策略形成因素调查包括:个人英语水平(1、2题)、何时开始使用词典(3题)、对词典熟悉程度(4题)、对词典的态度(5题)、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6题)、是否接受过词典使用技能培训(7题)、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8题)、教师指导词典使用频率(9题)、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10题)、词典使用频率(15题);

(2)词典使用策略调查包括:不同环境下词典使用类型筛选策略(11、12、13题),通常使用词典环境(14题),以及词典查询策略(16-22题):如词义筛选(16、17、18题)、单词释义理解(22题)、查找词项定位(21题)等。

为了保证试者最大程度地合作, 问卷导语部分对被试清楚说明了本调查的意义,并尽力让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束后, 根据每一项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比,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相似点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者在词典使用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上有很多相似点,主要体现在:对词典熟悉程度、对词典的态度、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接受使用技能培训情况、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不同情况下对词典的筛选能力、词典使用频率、查找词项定位等方面。

(1)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认同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第五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词典对学习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人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97%(64/68)和94%(56/60)。由此得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并未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对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这点符合本人的预期。并且本人认为,对词典重要性的认同是形成正确词典使用策略的基础。

(2)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两者都表现出很低的比例。从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或完全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占了89%(60/68)和82%(49/60)。并且通过第八题的调查显示,学生词典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主要是以自己摸索为主,两类学生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68%(46/68)和72%(43/60)。老师讲述使用方法的频率在英语专业中:偶尔26%(18/68)、很少47%(32/68)、从不24%(16/68);非英语专业中:偶尔20% (12/60)、很少52% (31/60)、从不26% (16/60)。可以得出,无论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老师都很少对其进行词典使用方法的讲述。本人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词典使用策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缺乏对词典使用策略清晰地认知有关。

然而为了有效地利用词典,词典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能的获得则需要一定的训练。在词典运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 单靠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理解是不够的。因此,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担当起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适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阶段和学习任务使用适宜的词典, 特别应注意在词典的实际操作方面加强训练和指导。

(3)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词典使用满意程度、词典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两类学生在各项调查中比例接近。由此得出,英语专业学生并未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词典更熟悉,更了解自己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词典,对自己使用词典更满意且更频繁地使用词典,这完全出乎本人的预测,原因尚不明确。

数据进一步显示,两类学生对词典的筛选能力欠佳,英语专业学生中68%(46/68)的学生,非英语专业中70%(42/60)的学生均不是非常了解自己应该使用什么种类的词典,这也反映出词典使用能力的不足。

(4)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第十题中,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3%(2/68)、粗略阅读44%(30/68)、基本不读47%(3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9%(5/60)、粗略阅读37%(22/60)、基本不读43%(26/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粗略阅读或基本不读的学生占大多数,反映出其对词典使用说明的认识程度非常不够,而对于一本词典,如果不能仔细阅读其使用方法,好好熟悉词典,那么它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5)在查生词和旧词新义时,第十一、十二题数据显示,两类学生都选择使用英汉、英汉双解词典居多,而英英词典为少数。分析原因,可能是其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其他类型的词典, 并且认为双语词典足够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还可能是因为财力问题,学生在只能选择一种词典的情况下更乐意选择双语词典。然而单语词典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本人认为应该鼓励和提倡他们使用英英词典。

(6)两类学生在词条释义的选择中也体现出了相似的地方。根据第十七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只看第一义项的比例为3%(2/68);只看前几个义项的比例为12%(8/68);看完所有义项的比例为29%(19/68);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为56%(38/68).非英语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1/60)、26%(15/60)、17%(10/60)、54%(32/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在有选择地阅读词条释义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均可以视不同情况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并非固定地选择某种策略。

(7)在查找词项定位中,第二十一题:在查living-room 和get rid of时,英语专业学生查living & get、living & rid、room & get、room & rid 的比例分别为:12%(8/68)、38%(26/68)、18%(12/68)、32%(2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比例分别为:15%(9/60)、54%(32/60)、0.07%(4/60)、24%(14/60)。分析数据得出,两类学生都选择living & rid的学生最多,其次是room & rid,而living 和rid在两个词组中均属使用频率相对其他词较低的词,而room和rid属词义中心词,这说明两类学生在查这类型词时都不会理所当然选择各词组中的首词来查,而是选择较难或者词义中心词来查,这显示了两者间的相似性。

2.不同点分析

(1)首先两者间的不同点体现在通常使用词典的环境上。根据第十四题对词典使用环境的调查数据,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中、翻译、写作及听对话或讲座时查词典的比例分别为:38%(26/68)、35%(24/68)、17%(11/68)、10%(7/68),非英语专业比例分别为:74%(44/60)、6%(4/60)、8%(5/60)、0%(0/60)。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查询词典居多,且各种情况都有查词典的需求,而非英语专业在阅读时查询词典情况居多,而其他情况明显相对很少。本人认为,这主要源于二者课程要求和学习目的不同所造成的。英语专业学生因其专业学习需要各项能力均衡发展,所以在各种情况下都比较注重词典的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要求比较低,多在阅读感兴趣的英语文章遇到生词需要知道其意义时查询词典。

(2)其次,在查双解词典时词条释义语种(只看汉语/英语/两者兼读/视情况而定)选择的过程中,根据第十八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选择比例为:12%(8/68)、3%(2/68)、29%(19/68)、56%(38/68);非英语专业各种情况的比例分别为:20%(12/60)、11%(6/60)、43%(25/60)、24%(14/60)。比较前三种情况,英语专业比例均低于非英语专业,而视情况而定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更能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

(3)在查生词时,对词典种类的选择上显示出了不同。根据第十一题的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电子词典的比例为26%(17/68),选择纸质词典的比例为58%(39/68),而非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比例为46%(27/60)和23%(13/60)。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纸质词典,而非英语专业使用电子词典较多。

然而众所周知,纸质词典虽没有电子词典携带方便,但是比较两者的差异,纸质词典其释义的详尽度更高,词条包含内容更广泛,并且查阅者在查阅过程中效率更高,因为可以对所有的释义一目了然,方便查阅者更快捷地锁定自己要阅读的词条释义,然而电子词典无法在小屏幕上显示很多的释义,查阅者只能不停翻页来选择自己要看的释义,耗时也耗力,而且未必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词条释义。因此应该更多地鼓励英语学习者使用纸质词典。

3.结论

综上所述,比较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典使用策略上的异同点,相似点居多,而不同点较少,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词典使用策略上并未明显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高的查询能力,尤其体现在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是否能有效利用词典、词典使用频率以及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上,因此,未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种情况值得深思。

四、启示和建议

鉴于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表现出极低的概率,以及两类学生总体缺乏较清晰良好的词典使用策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对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尤其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是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英语词典使用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词典使用效率,发挥其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自学英语过程中的作用。

本人建议在把“英语词典及其使用”课纳入大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介绍在不同情况下,譬如阅读英语文章、写作、翻译、听说等情况下更好的词典种类筛选方法和具体查询策略。课时无需多,但是必须保证让每位学习英语的同学都能接受相关的指导和培训,越早越快越好。另外,经常给学生布置查词典的任务,促使学生养成勤查词典,尤其是纸质和单语词典的良好习惯。当然除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重视自身词典使用能力和良好策略的培养,自觉在平时使用词典过程中总结归纳适合自己的更有效快捷的使用策略,尤其要有意识地运用词典强化词汇学习, 为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enri Bejoint, Modern Lexicogra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邓燕萍.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

3.范明春. 高校非英语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差异【J】

4.梁玉玲,李蕾. 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策略与技能【J】

篇5

①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上,几乎完全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脱节,不能起到有效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高层次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医学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写作有着迫切的需求,却茫然无从着手。

这些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得到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门及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加以解决。如:和专业教师合作修改研究生专业论文,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研究生或者仅仅学到了写作方法,而对于如何遣词造句仍然无从着手,或者仅仅某一两篇论文得到了修改,却不能持续性地发展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做一详细介绍。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Vygotsky,196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基本内容

2.1 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原因分析

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发现,研究生的医学专业术语、词汇量并不小,但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却相当困难。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2.1.1 学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中,医学专业术语只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由于对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结构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无法将已知的医学专业术语运用于专业英语写作中,因此也就无从完成专业英语写作。

2.1.2 教学的原因

目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研究生教学仍局限于基础英语,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其专业发展起到有效地辅助作用。

2.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内容

此教学方法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研究生自主探索医学研究生自主检索医学专业文献、探寻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句式结构,并以其为框架进行自主医学专业英语的写作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逐步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教师指导

专业英语写作方法;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步骤、方法。

2.2.2 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研究小组。

2.2.3 学生自主检索文献

以小组为单位,检索、搜集本专业权威文献,并上传到小组公用电子邮箱,作为搜集句式语料的文献资料。

2.2.4 学生自主搜集语料

从专业文献中探索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的句式结构,并以句式结构为框架,将医学术语、词汇灵活地运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

2.2.5 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句式语料,提出修改意见。

2.2.6 教师指导

学生将预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课上展示,教师予以点评、指导、修改、储存。

2.2.7 创建句式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存储的语料整理成句式库。

3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此教学方法解决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的问题,以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的难题,使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解决了两者之间相脱节的现状,促进研究生的个人专业发展。

3.2 在培养在校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广大医学研究生和医务工作者撰写专业英语论文和摘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源。

3.3 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医学研究生教学,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切实将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检讨及其教学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晖,王凌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探究与外语教学,《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5]Piaget,J. 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篇6

Teaching methods on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in high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SONG Wengang1, YANG Yuanyuan2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Luo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Province, Luohe 46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English, Luo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Province, Luohe 46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teaching methods on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in high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thods increas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in future career life.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增多。随着护理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护理工作岗位要求提高和国外护理人员需求量加大,伴随我校专科护理教育的发展,医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加强。在医学英语的教学开展中,医学专业英语词汇以其冗长难记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内容[1]。经数年的的教学实践和钻研,笔者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1 剖析词汇寻找规律

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外形冗长,复杂难记,常常成为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中的难点。其实有一定内在规律,与普通英语单词相似,医学词汇也符合构词法的一般规律,一般来说,医学单词往往由词根、前缀、后缀和连接元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2-3]。词根是医学词汇的主要部分,体现了该词汇的核心内容。

1.1 词根

词根是英语词汇构词法的核心部分,可体现该词汇的主要含义。在医学词汇中,词根是共有的、可以辨认的部分。因大量来自于拉丁、希腊等外来语,在医学学词汇中的词根形态上显得面目陌生。如erythro-(红),erythromycin(红霉素),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cyte(红细胞);sclero-(硬),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sclerosis(硬化),scleroderma(硬皮病);chole-(胆),cholesterol(胆固醇),cholecystectomy(胆囊切除术),cholelithiasis(胆石症)等。

1.2 词缀

前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前使词根的意义发生变化。后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后改变词根的意义或词性。在医学词汇中,后缀往往具有实在的含义。例如,-plasty(成形术),salpingoplasty(输卵管成形术),angioplasty(血管成形术);-scope(镜),microscope(显微镜)、endoscope(内窥镜),laparoscope(腹腔镜);mycin(霉素),erythromycin(红霉素),vancomycin(万古霉素),azithromycin(阿奇霉素)。

1.3 连接元音

连接元音主要是为了发音的方便,加在词根与词根或词根与词缀之间。一般情况下,连接元音多数情况下是o,有时也用i或e,如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一词中,两个字母“o”即为连接元音。所以连接元音“o”就像化学反应中的氧原子那样活泼,存在于大量词根之后。如果词素之间已经有元音,则可不再加连接元音,如hematuria。

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对常见词根、词缀的系统性学习,学生便具备了正确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能力,便可从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迅速扩大医学词汇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其阅读及书写医疗护理文书的能力。

2 典故教学增强趣味

在给学生讲解某些词汇时,可通过追溯词源、扩充文化背景,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学习atlas(寰椎)时,提及寰椎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Atlas一样支撑着人体的头部;通过了解希腊神话人物蛇妖梅杜莎(Medusa),在学习肝硬化脐周静脉网曲张形成病变caput medusa(海蛇头)时增加医学词汇的趣味性;跟腱的命名(Achilles' tendon)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Achilles的故事。通过神话典故的引入,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医学知识点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终将有助于学生的未来涉外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形象教学直观生动

医学英语词汇中,部分词汇具有形象的表述,透彻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典型的图片在课堂上充分直观地展示医学词汇中蕴含的特征,使学生对医学词汇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讲解“axis(枢椎)”时,以图片展示枢椎前面有齿突,环形的第一颈椎围绕着齿突进行转动特征而称为“axis”;以图片展示三角肌形似希腊字母“Δ”故而称之为the deltoid muscle。

4 应用教学提高巩固

词汇教学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脱离现实的语言环境、职业情境及社会背景。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所学词汇的应用。通过对专业课程教材中医学英语词汇的识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练习英文病历书写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融入到实用技能的学习中,尽可能使学生形成在英语语境、职业情境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如在周末以BBC医疗类电视节目Hospital Watch,Acland's DVD Atlas Of Human Anatomy,Videos for Patients等为医学英语学习素材,视听结合,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是学生对已习得的医学词汇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这些英文医学影视资料把学习到的医学英语词汇融入到贴近现实生活的职业情景或引人关注的节目情节当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应用中巩固了对所学词汇[4-5]。通过对这些医学英语材料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矫正医学词汇的发音,为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英语词汇有其特有的规律。医学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不仅要介绍医学词汇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运用典故教学、形象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医学影视资料等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6]。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和及时的运用,就能够学会一定量的医学英语词汇,为今后在工作中阅读医学文献、进行涉外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及记忆策略[J].医学与社会2006,19(12):36-38.

[2] 顾淑勤.大专护生医学英语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38-40.

[3] 蔡耿超.医学英语词汇一词源与特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32-1133.

[4] 高红,陈克伟.第二课堂活动中实践医学英语的重要性[J].外语交流,2011,(4):64.

篇7

二、注重英语教学衔接,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也转化为“外语+专业”,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也亦步亦趋,这一形势也促使高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英语教学的衔接性,即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如何有效衔接。二是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即课内教学学时与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时间有效保障。三是学生所学英语的实用性,即所学英语技能在将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学英语教学就必须将学生学习的医学专业课程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相互交叉融合,保证英语教学课时足量,加强课外语言实训,达到相互巩固的目的。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即:将听、说、读、写、译分解成相应的听说、读写、译三个模块,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集中训练学生不同的英语技能,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语言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找出有效地学习和练习该模块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信心,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由于有外籍教师,还采用了合作教学模式,由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与外教共同管理课堂组织教学,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深入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了不同文化的规约及人文价值观,提高了人文素质,教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同时也体现了高等教育育人的属性。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使教学内容情境化、模块化,使其更为合理、适用、实用。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基础、技能与专业结合起来,体现出医学英语的实用性,切实提升了英语教学的实用与实效。

三、创设网络教学环境,改进医用英语教学手段

积极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信息的快速获取、先进技术的学习等无一不需要通过英语这一途径,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专业视野的拓宽、与同行的交流等,也需要利用这一语言工具。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升教学效果,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音像生动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中,它可以被用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有效学习和会话交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它丰富的信息资源、形象的图像画面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眼、脑、耳、口来感知相关学习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保持较长久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情境真实化,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四、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科学的考核能为英语教学改革和检查学生语言学习效果提供积极反馈,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迫使英语教学及其评价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不仅无法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篇8

考试是考查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1]。因此我们对我校2011级(全中文教学环境)和2012级(语教学环境)两届医学英语本科生的生理学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 临床资料

将2011级(56人) 、2012级(57人) 两届医学英语本科生的成绩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1],P

2 结果

2.1学生成绩的综合分析 难度系数及区分度是成绩分析最常用的指标,其中难度系数(coefficient of difficulty)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其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为q=1-X/100(q代表难度系数,X为所有参试者的平均分,100为该试题的满分值)。一般认为,q≥0.8,代表试卷难度过高;0.8>q≥0.4,代表难度较大;0.4 >q≥0.2,代表难度适宜;qD≥0.3,试卷区分度良好;0.3> D≥0.2,试卷区分度一般;D

2.2 2012级学生英文题目得分情况分析 2012级生理学试卷为中英双语,其中英文题目占13分,分析结果显示英文试题平均得分为6.91分,换算为百分制则平均分为53.15,难度系数为0.47,区分度为0.65。

2.3 2011级和2012级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两届学生成绩比较得知,两届学生的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均无明显差别,但双语教学环境下的2012级学生成绩的良好率略低于2011级全中文教学的学生(表1)。对两届学生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为t=0.793,P=0.429,提示两届学生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双语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依据学生水平,教学时如果教师中/英双语结合程度把握的好,不仅不影响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会有较大的帮助;如果教师把握的不好,则会面临学生因听不懂而无法掌握其所学知识的恶果[2]。我校2012级医学英语本科的学生因其专业关系,英语程度均较好,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比较高,所以我们选择这个专业进行生理学双语教学尝试,并最终通过与往届学生考试成绩对比分析,从一个侧面获得本次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评判。

3.1学生成绩综合分析 成绩分析结果显示2011级试题难度系数为0.32,区分度为0.34;2012级试题难度系数为0.34,区分度为0.32,说明对学生来说两届的生理测试题程度相当,且均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生理学双语教学并没有明显影响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3.2 2012级学生英文题目得分情况分析 对2012级学生英文题目得分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57名学生的英文题目以百分制计算平均分为53.15,低于66.26的试卷总平均分;同时该部分试题区分度显示为0.65,难度系数为0.47,提示对学生来说该部分试题难度偏大。但是这样的结果还是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情况,毕竟对学生来说,英文是一门外语,而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就更加复杂难记,学生能够达到50%以上的得分率,已经说明双语教学初步取得成效。

3.3 2011级和2012级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通过对两届学生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显示两届学生成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2012级学生在双语教学环境下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上届学生无异。但双语教学环境下的2012级学生成绩的良好率略低于2011级全中文教学的学生,也说明双语教学和双语测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我校开展的生理学双语教学对医学英语本科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明显影响,同时问卷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双语教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认为有利于生理学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我校所开展的生理学双语教学基本达到了其教学目的和效果。

篇9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ESP;survey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11-02

0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医学英语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能成功阅读和翻译各种医学专业文献,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并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等已逐渐成为医科学生新的需求和目标。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1]。”秦秀白(2003)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2]”教育部、卫生部最新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临床实际,……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3]。在我国各级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也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EMP教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选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确切地了解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对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1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大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其中教师120人,学生280人。

1.2 研究工具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问卷调查两份(教师用和学生用)和一份访谈题目,在新乡医学院进行两次试测后修改形成。主要内容是关于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开设、教材使用、师资配备、教学模式等。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共发出教师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收回率92.3%);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收回率93.3%)。在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笔者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核对。

2研究结果

2.1 课程设置在我省的5所医学高等院校中,有4所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教学,均为医学英语阅读必修课,开设在大三的两个学期,主要以讲授医学英语词汇为主,每周2-4个学时。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应开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下表1。

2.2 师资配备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课均由英语教师讲授,而对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由谁来授课的调查显示(见表2),81%的教师和67.5%的学生认为应由外语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我们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承担医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医学专业知识欠缺,学校又没有相关的培训和师资的补充,医学英语教师力不从心,56%的教师认为师资匮乏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2.3 教材选用关于医学英语教材选用问题调查显示,62.7%的学生对目前所用教材比较满意,但在访谈中笔者得知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传统的医学英语教材由于从选材、编辑到出版发行耗时较长,时效性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学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状况,和专业实际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得知,目前河南省4所已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均以大班授课(180人左右),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把文章中的新单词一一罗列讲解,然后再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由于教师的医学知识的缺乏,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的交流,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能力培养促进不大。虽然目前我省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很显著,各种硬件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到位,每个院校基本都有省级或校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但医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为零。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只有部分院校辅以多媒体教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思考

3.1 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合理化、多样化课程的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Taba把“课程的需求”列为课程设计中的第一程序[4]。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见表1),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英语课程。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采取小班(60人左右)授课形式,实行学分制。根据我省医学生英语水平的基本情况,可在大三年级开设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医学文献资料翻译等供学生选择。

3.2 加强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而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这就使得医学英语教师选择面临两难的境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学教师创造良好条件,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对青年英语教师轮班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培训,解决不懂得医学、只懂英语的教学问题,这些大学英语教师就会成为懂医学知识的医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英语教师(71.7%)认为“英语教师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之后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切实可行的[5]。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能力强、能胜任医学英语教学的,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实行英语教师同医学专业教师的联盟与合作, 外语教师可以和医学专业教师一起承担医学英语的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来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3.3 科学选择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6]。 医学英语课程既是语言技能课,又是语言应用课[7]。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选用应注意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切实满足医学生的不同需要。一方面,为满足未来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对外学术交流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 增强信息性,建立资料库,努力涵盖各类实用型医学英语文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新颖性和时效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及时增补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把传统教材中所涵盖的医学英语基本知识和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起来。

3.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英语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8]。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9]。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确立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14.

[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教高[2008]9号.

[4]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2.

[5]刘利梅,赵贵旺等.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100-102.

[6]唐崇文,武一娜,迟洪华.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2):42-44.

篇10

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指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特点是把学习者需求置于首位,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需求分析、设计教学、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

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在于大学通用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讲授语言结构,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专门用途英语ESP针对特定专业,讲授专业知识,加强对专业词汇、术语的学习,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等的语域意识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综合英语能力,学习过程与专业密切相连。

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意识到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是基于某专业领域编写的课文,内容与专业学习课程密切关联,学习者主动、有效地使用英语,其效率和效果要比孤立地学习英语语言好。

2 国外及港台地区的ESP教学现状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是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和真实交际相结合。

欧洲大学的外语教学主要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希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阶段全部学习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内所谓的专业英语(杨欣欣,2004),英国University of Bath规定,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入学时如果没有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头两个学期必须参加ESP和交际技能课程的学习。Bournemouth Internatiaonal Language College提供了11种EAP课程和28种professional Engilsh课程。

日本自21世纪以来开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基本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学习重点是语言理论、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部分,一年级为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通用学术英语阶段,二至四年级为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特殊学术英语阶段,学生在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课题,自己查找资料并做演讲。

香港各高校在把本科3年学制改为4年学制后,大学英语学分增加,英语学分主要分布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如香港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诸如clinical oral English for dental students,English skills for legal studies等42门的专业英语课,培养训练学生学术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需英语技巧,教学生用英语讨论、报告、写作等。

台湾自2005年开始在全岛兴起英语教学热潮,大力推行ESP教育。例如,成功大学成立专门的ESP教学中心,把课程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场英语EOP,把ESP课程设置为大二必修课程和大三大四选修课程。

以上英语教学实践表明,传统英语课程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设置相同的听说读写译教学内容,注重语言本身而非应用语言学习新知识,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双语人才。基于这个认识,先进地区高校先后将英语语言办学重点向ESP转变,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满足职业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办学过程中,注意科学设置课程,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语言学了关注语言本身,更要关注在语言使用之下的思维过程,构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学习动力不足、学无以致用的尴尬,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索。

3 ESP对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启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学要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与目标相比,培养出的高等医学人才普通英语交际能力尚不高,更不用提运用英语进行诊断治疗、阅读医学文献、参与医学交流等活动。医学人才培养重专业知识、轻双语交流能力的弊端直接制约了医学的发展。

为解决人才培养困境,我国各类医科高校英语教学可借鉴国外及港台的成功经验,逐步由通用英语走向专门用途英语的培养模式。但现实问题是ESP师资严重短缺,医学专业教师不懂医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教授专业,很多担任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从校外聘任或从退休教师中返聘,高校亟须建立校内专业的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对于学习英语语言出身的年轻英语教师,这个现状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积极应对,适时转型,已经成为摆在英语教师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4 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途径

针对医学英语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建议英语教师从以下方面提升自我适时转型:

4.1 了解学生需求,做好需求分析

ESP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需求先行。教师设计课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未来需要的英语能力。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大部分学生的采访和观察发现,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师除了提升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在讲课中可根据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英语课程中体现英语和专业学科的交叉。根据各专业学生程度的不同,为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对英语能力较低的学生,从语言准确度方面提出要求,对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从专业用语的准确度和流利度方面做出要求。医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思考医学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总之,从学生需求分析出发,注重学习者参与并适时给学生激励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4.2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分级目标

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制定教学目标前需正确定位学校类型。比如学术型医学类高校开设学术医学英语,而海源学院属于医学类独立院校,其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所以英语课程更应该注重职业医学英语。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在分析多层次目标的前提下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点,作为医学类院校教师,可在全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完成所授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目标,继而从培养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职业医学英语能力等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体现英语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4.3 透彻了解教材,做好教学计划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应独立于产生语言的人类思维之外被单独分析和描述。要研究语言的运作,语言就不能被看作自身的一种现象,而应视作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反映。英语是特定学科知识的载体,故符合医学学科特点的教学计划应该建立在了解各专业学生专业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之上。

目前各医科类大学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相同,但教材编写方向都是将枯燥的英语教学内容转换为有趣的场景交际,从而突出在特定的情境下英语的实际沟通能力。教师在使用医学英语教材前,要清楚各个年级教材的衔接,了解编写思路、编写特点和教材重难点,明确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的异同,有效运用教材。课前精心设计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比重,课上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地展开教学,布置出难易结合、内容丰富的课后任务。

4.4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ESP以学习为中心,学习被看作是学习者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新信息流产生意义的过程。医学英语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之上,可以以富有知识和趣味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及需求,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医学英语实用翻译,采用基于投影仪和电脑的多媒体演示法;针对医学英语词汇学,采用基于团队协作的分组任务法;针对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教师可指定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的海量阅读法;针对国际医学会议交流技能,采用从真实语境和经验中提炼的案例教学法等。教师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将重要知识点在不同的时点和课程之间反复出现。

选择教学方法应着重考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医学英语的语域、语体、医学知识、英语技能的感知和内化,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实践,把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变为给学生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在应用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

4.5 积极构建全面、持续、动态的评价体系

根据ESP理论,评估分为学习者评估和课程评估。学习者评估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及熟练度,为将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利用评价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期待进而形成学习需要。教师可通过调取学生英语和医学相关课程成绩来了解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教学内容的反馈程度了解本次课对学生需求的满足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把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后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期中或期末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输入和输出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了解医学英语课程满足教育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程度。由于ESP是以学习者需求为前提的,所以评价课程首先要关注课程对学生作为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两方面需求的满足情况,传统考试只能从期中或期末等某一个时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与ESP教学所配套的课程评价应该是持续、动态的,以课堂小测试、问卷调查、讨论、访问、师生聊天等方式关注课程对需求满足程度,评估时间可以设置在开课的第一次课,每节课后以及学期课程结束时,保证医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最后综合两方面的评估内容,确定医学英语教学是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学习和使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4.6 抓住机遇转型,造就创新型、知识型的教师队伍

Paul Davies和Eric Pearse认为,成功的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需求,有娴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英语,注重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并注重课堂活动交流。ESP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转换单纯的语言教师身份,掌握超出自身先前经验的医学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从各渠道获取、习得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特点,比如很多医学词汇有着相同的词根,教师可根据特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线并注重医学词根的记忆。如前缀peri-是“周围的”,词根odont是odontology牙科学,后缀-itis表示炎症,所以periodontitis就是牙周炎。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授课过程让学生做语言分析时主动意识到医学英语的特殊性,比如普通词汇在医学英语中的意义有转变,医学英语语篇多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语法结构一般采用长句和定语从句,较多使用被动语态以体现客观性等。医学英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分析学科特点,循序渐进,适当重复,将每节课看作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元素,突出教学目标整体性和教学过程连贯性的特点。

积极与其他医学专业教师明确双方分别的和联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合作。具体可采取英语教师到医学专业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及参加考试,对照医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的结果找出用英语讲授医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向医学教师请教和跟随实习(见习),清楚学生的目标情景,在课堂中适当设计真实语境,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医学场景和用英语进行医学交际。

另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更新型教师。养成阅读中英文医学原著、医学文献、医学期刊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学术、教学法、医学学术等讲座;关注各级别的进修机会,选择合适的进修班促进自我专业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改进;多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查缺补漏、与时俱进。

5 结语

从国外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国内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来看,以学习者需求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的ESP已经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和方向。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应该顺应教改趋势,注重自身英语知识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和积累。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高校英语教师的转型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2]蔡美兰.国外ESP教学现状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3]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6)

[4]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篇11

引言: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Gardner(1985a)把动机定义为三个方面:达到目标的欲望;因此而付出的努力;对任务的满意度。在二语习得领域,大量研究显示,动机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从心理态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并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自2006年来,我校大学外语教学部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行多媒体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听说课课时,从改革前占30%增加到改革后的50%,即听说课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一半;教师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室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以上改革,我校学生英语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动机不明或是不强的现状。本研究对遵义医学院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探讨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一、研究问题和方法

1.研究对象。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为我校非英语专业的196名学生。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此次调查研究。学生分别来自临床、药学、护理、麻醉专业2009级本科(大二)和2010级本科(大一)的4个班级,其中男生84名,女生112名。因我校公共英语教学集中在一、二年级,大三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即医学英语,因此本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可比性。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调查问卷(见表1)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完成,要求学生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学习英语的时间和所在院系等。问卷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方面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共包含15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选项都采用里克特五级记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从strongly disagree到strongly agree),对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访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以上四个班级中抽取28个同学进行访谈。

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次研究共发出196份问卷,收回193份,回收率为98.4%。其中有效答卷182份,有效率为94.3%。作者将问卷结果输入电脑,并用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所设计的15个问卷调查问题中,根据调查结果,作者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再是以一种方式呈现,而是体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调查结果(见表)显示,80.2%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89%的学生是为了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四级考试;71.4%的同学是为了毕业的时候能够拿到毕业文凭,这一点和第六条“学校要求”几乎一致,因为目前各大高校将大学英语作为大一、大二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考试不及格会影响到绩点的计算,进而直接影响到毕业文凭的领取。而“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感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回答上,有一半多一点(51.6%)的学生;46.2%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45.1%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他们“喜欢任课教师,因为他(她)帅(漂亮)(人好)”和“将来去英美学习和生活时用得上”;在“学好英语让我不甘于人后,有成就感”上,有74个学生进行了选择,占40.7%;对英语本身感兴趣而学习英语的学生,占了61%。只有18.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英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一半的学生(54.5%)学习英语是“希望能够看得懂英文书,听得懂英文电影”;而因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学习英语的学生最少,只有18个,占9.9%。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与国内学者,如高一虹,对动机的概括是相一致的。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可以简单概括为内在兴趣、个人发展、学习情境、出国、交流媒介、外部要求和学习成绩等七种类型。

在与28名同学访谈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四级考试,或者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很少有学生谈及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的运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一情况都是基于将来从学校毕业后如果在外资企业工作,单位会要求雇员能够用英语进行必要的工作交流。在访谈中,高达60%的学生谈到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如在校时候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工作之后的职称英语考试,出国的雅思、GRE等。大多数学生都有“证书动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某种证书,而很少将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实际能力的运用上。

三、调查结果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加强目的教育,帮助学生将学习动机内化为自觉的需要。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是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努力使学生明确学习一门课程和其自身发展的联系,使得他们将学习内化为自觉的需要。

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尽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并加大对学习者进行分层次练习,如分班教学和测试。对材料难度的选择可以由浅到深,教学的进度可以由慢到快,学生的水平可以因人而异。

3.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授课前或者在教学的PPT上,要清楚地提出进行此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让学生知道他们将学习什么内容。教师要结合教材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说明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学有所成,并达到教学目的和老师所希望的目标。

4.以鼓励学生为主、批评为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老师肯定的褒奖。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也应该多建立正面积极的学习奖励机制,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

5.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鉴于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与英语语言的直接的接触,一周只有四个学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掌握好英文,几乎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我们提倡并鼓励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语言,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输入的机会,营造一种语言氛围。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如学生在课堂上做小组活动或者发言时,教师也应要求学生用目标语参与活动。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 W. 1972. Lamber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 Newbury House.

[2]Gardner,R.C.1985a.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Edward Arnold.

[3]Gardner,R.C.1985b. The 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Technical report. Retrieved June 23,2008,from http://publish.uwo.ca/~gardner/docs/AMTBmanual.pdf.

[4]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12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在高校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和研究生培养规模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研究生英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从河南中医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本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

1.研究生生源比较复杂多样。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我校研究生的录取人数从最初的不到十人到目前的每年四百多人,生源日益扩大。在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突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年龄层次、地域差别较大。有的学生是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有的则是工作多年的往届生。以笔者2010年所教的2个班(120名学生)为例,学生年龄在22~35岁之间,来自的地域有河南、河北、湖北等多个省市。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以我校2012级研究生英语三班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45%,这部分学生有着较好的英语读写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尤其是参加过工作的往届生,英语学习已经停滞多年,即使是最为基础的英语读写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更不要说进行听说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较大,使得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第三,英语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有的班级人数超过100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和学生进行互动。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体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医院校当中,从而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课程设置有待合理提高。大多数院校在研究生英语教育中,过多地关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加强,而忽略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研究生英语教学与本科生英语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指定一套教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精读、听力和写作的教学活动。[1]这样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高层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

3.测评体系有待改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考试规定使得研究生英语教育测评法定化和统一化,造成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试倾向。很多学生尤其是本身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通过英语考试这个方面,而忽略了英语本身的学习。这一问题在我校的部分研一学生中也有体现。

4.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与学习能力。以老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经阻碍了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对我校及其他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分级教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应当把教学模式的改革放在首位。而分级教学正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针对我校学生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差异较大这一情况,应当在研究生入学时组织一次全方位的英语水平测试,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英语真实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将学生的英语课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对普通班和提高班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需要注意以下的两个问题:(1)学生的分班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分班情况应当进行调整。(2)在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等方面,要尽量公平,不能把好的资源都向提高班倾斜。同时,对英语基础较好(例如大学英语六级达到优秀)并且有意愿免修英语的学生准予英语免修。在开展分级教学的同时,应当采用小班授课的模式,从而使英语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分级教学有助于因“才”施教,对学生而言能够充分调动其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的质量;对教师而言,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目的与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研究生阶段不仅要强调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更要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3]我校现有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培养,包括英语精读、听力、口语以及中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强基础的作用。但同时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调整方面,可以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由单一的以英语精读为主的课程设置向多样化发展,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在选修课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英语和中医学的结合,突出中医学特色,发挥中医院校的专业优势。可以开设国际会议交流英语、实用英语写作、英语高级翻译等课程。同时,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多和外教交流,以电影欣赏、文化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进测评体系,引入形成性评估。测评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本科英语教学引入形成性评估的今天,我校以及许多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测评仍然停留在终结性评估上,即体现在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上。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优化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4]研究生英语的形成性评估可以体现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多样化这两个方面。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要从考查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出发;考试的形式可以和平时的课堂表现联系起来。例如,笔者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做speech,进行debate等课堂活动。这些平时的课堂表现,都可以列入到最终成绩中。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改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由老师掌控整个课堂进度与发展,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当英语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当然这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许多院校包括中医院校已经对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笔者长期从事本校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经验与研究。通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若干相对应的建议。在当前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只有进行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才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才能够全方位地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医院校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柯建华,何桂英,刘茜红,等.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新模式的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4):55-57,84.

[2]辜同清.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12(3):73-76.

[3]蔡静,胡燕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4):461-462.

[4]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篇13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