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案例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篇1

1临床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1业务素质及责任心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的首要因素。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是一些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常常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从而引发护理投诉。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1.2服务态度欠佳、缺乏法律意识

服务态度差也是主要安全隐患,如工作中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回答问题简单导致患者误解等。如果护士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不顾及服务态度,忽视患者心理需求,就达不到患者的期望和要求。患者不是一般的消费者,患者到医院付费就医就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1]。医院是通过医护人员来为患者履行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代表医院履行合同,有义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维护患者的权利。当护士不能意识到这些,实际工作与患者的要求出现差距时,就会引发投诉。

1.3护理设施不规范及投入不足

在医院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方面,一此基层医院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要求、患者舒适需求而造成设施不合理,条件简陋。如:楼梯、厕所无扶手、地面过滑过亮等。有的医院在设备投入决策时只顾大型的或可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设备和设施的投入,而忽视护理设备的基本投入,造成护理设备短缺、不到位,从而形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如推车、担架陈旧,病床无床栏,抢救仪器维护不佳等。特别是一些平时不经常使用的抢救仪器,数量过少造成抢救时无法使用。

1.4质量管理制度不规范

管理是对确定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到位,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得到保障。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组织管理不严,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等。如存在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位置不固定,抢救药品无计数,标签不明,抢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等。

2安全防范的思路与对策

2.1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强化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的有效手段。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剖析在临床护理工作,哪些属侵权行为,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将护患双方的权益靠法律来维护。如《传染病防治法》及《民法通则》等法律,对护理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相应的制约。护理人员必须明确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义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依法从事护理服务,正确履行职责,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

2.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地为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2.3规范管理制度与资源配置

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各种形成差错的因素、减少差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因此首先应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范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成立质量管理组来具体实施,加大检查和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奖惩力度,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其次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及设施资源,及时增加护理设备,改善护理环境,以杜绝超负荷工作状态,使护理人员数量与临床实际工作量相匹配,并根据护士的自身条件、业务能力、工作资历等合理构建人员梯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长。

2.4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从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角度来说,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防范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的根本措施。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形成,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应教育护理人员按照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及要求去做。同时护士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体现人性化服务在提供护理管理与技术等服务过程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个,达到“以人为本”效果,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不断开创护理的新服务领域[3]。

随着我国公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把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法律意识,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消除各种隐患,减少和避免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刘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社,2004,39(3):191.

篇2

1.1.1 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

1.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及时巡视病房而无记录。

1.1.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不客观,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1.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1.6 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

1.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2.2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不得力,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专科护士的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达到规定床护比例1:0.4,护士长没有切实落实“护士长五查”制度,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1.2.3 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

1.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护士、怀疑护士护理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

1.4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2常见的护理缺陷

2.1 违反护理规范、常规

2.1.1 药物名称、剂量查对失误:如不认真查对,将治疗单上的小数点或零看错,造成病人因用药剂量过大而中毒,甚至死亡。

2.1.2 病人姓名、床号查对失误:如走错病室、服药或进针前后认真查对(查对确认病人的方法)

2.2 执行医嘱不当

2.2.1 盲目执行医嘱:执行医嘱前没进行查对,或查对后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未发现错误,盲目执行有问题的医嘱。

2.2.2 未按要求执行医嘱:如对患心脏病的病人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

2.3 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感

2.3.1 护士责任心不强:例如,不按时巡视病房,病人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造成严重后果。

2.3.2 语言不严谨:在病人及家属面前说话不考虑后果。不注意语气与形象,不体谅病人感受等。

2.3.3 护理记录缺陷:体现在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记录不完整、不规范以及病案管理不妥。

2.4 护理管理不善造成的缺陷

2.4.1 抢救设备、药品管理不善,贻误抢救时机:如抢救设备、药物不齐全,影响抢救;药盒标签与内装药不符合,造成用药错误等。

2.4.2 疏于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欠缺、技术水平不高,观察不到位,工作态度不严谨。

2.4.3 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如未履行告知、保密等义务等造成护患纠纷。

3减少、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

3.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

3.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修订查对制度、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等,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病人易走失、易跌倒管理制度,跌倒评估预报表等;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地配合和理解。

3.3 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写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整改措施。

3.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加强青年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可选送年轻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其理论水平,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

3.5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就会导致超负荷的工作,护士因睡眠及饮食问题引起的心烦、乏力、急躁和焦虑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倡导弹性排班。

3.6 把好设备质量关

篇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57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恶性肿瘤已经逐渐取代了营养不良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危险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2008年全球新发癌症共1270万人,而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使用、癌症疼痛、癌因性疲乏、放疗等,会引起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会直接导致患者身心受损,甚至引起护患纠纷[2]。为了更好地提高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笔者对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了加强,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住院患者共1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31~68岁,平均(57.22±11.8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19例,初中21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5例;手术治疗56例,未接受手术治疗19例。试验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33~69岁,平均(57.64±11.0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18例,初中22例,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2例;手术治疗54例,未接受手术治疗21例。两组肿瘤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年龄在70岁以下,住院时间在7 d以上。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既往接受过住院治疗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提供治疗性的操作,讲解相关知识,对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等进行观察,提供心理安抚,健康教育中采用口头讲解和发放宣传单。

试验组给予加强后的护理管理方法,主要措施为:(1)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多种方法与模式联合。方法中使用语言讲解、图片讲解、视频播放、演示等方法进行联合;例如对试验组一名肺癌的患者,笔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相关知识的语言讲解,患者手术前提供部分手术室的图片让患者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消除其恐惧感受;使用视频和演示的方法,教会患者做呼吸功能训练,这样,患者对知识的了解度更高。改变既往单纯宣教的方法,使用宣教、提问、补充宣教联合的方法,在宣教后,护士要多问问题,观察患者的掌握程度,对掌握不好的地方要积极补充[3]。(2)音乐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音乐护理内容。护士每天下午在治疗操作较少的时间段,为患者提供轻音乐,如《星星小夜曲》、《故乡的原风景》等,每次时间为半小时,利用CD外放或MP3耳机听音乐的方法,将音量调整到患者喜欢的大小后播放。对每一位试验组均在播放初期进行调查,选择患者喜欢的音乐。在音乐的背景下,护士可以引导其想象美丽的自然风光等,逐渐放松心情,如患者在听音乐期间入睡不要打扰。(3)完善细节护理。在细节方面,笔者进行了完善。例如对有留置导管的患者,将导管做了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标示,以区分导管和重要性;对前来看患者的非固定照顾家属,进行时间限制,避免影响患者休息;对手术的患者增加疼痛感的护理记录,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时反馈给医生,帮助其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降低疼痛感。(4)加强护理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主要从护士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以及病房消毒等制度入手,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少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与人手的不足省略一些需要进行查对的环节而造成错误用药等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每天由病房负责人负责相应病室的消毒与隔离管理,杜绝一切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使患者健康得到保障[4]。(5)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每天与病患交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交流语言应亲切友善,不得用生硬的言语敷衍患者与其家属,以免引起护理纠纷,另外,护理人员需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心理、生活状态等情况,对患者每天的焦虑情绪进行开导,并耐心为患者讲解肿瘤治疗的过程,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斗争的信心,减少患者的不安与恐惧感。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如化疗药物外渗、导管脱出、跌倒等。同时比较患者住院第七天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量表的满分均为100分,评分在50分以上为患者有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且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5-7]。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感使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从0~10分中选择一个数字表示自己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感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发生护理安全问题4例,低于对照组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肿瘤住院的患者,由于疾病较为严重,加之患者多表现为较为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化疗等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问题多,容易发生护理纠纷。在常规的对照组护理干预中,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仅使用语言讲解和文字发放,手段过于单一,患者接受的效果不佳。且在病房中忽略了细节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降低护理安全问题,笔者在试验组的护理管理上,积极改革了多种方法。首先,采用了多种健康教育手段,这些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消除由于无知产生的过度焦虑,且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容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做好预防[8]。其次,音乐护理方面,为试验组提供了不同的音乐,使其可以在音乐的熏染下逐渐放松心情。细节方面的不断完善,还可以提高护理水平,让患者感觉到护士的关心与爱护。护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则是从医院本身出发,不断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效率,让患者享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而加强护患沟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还能有效增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安全问题减少,患者焦虑程度低、抑郁程度低,安全感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陆燕琼,陈秀云.影响癌痛规范化治疗实施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12):76-77.

[2]任倩,陈泽彬,陈照坤,等.影响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疼痛阈值的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9):1-3.

[3]肖娟.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肿瘤科中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6):175-176.

[4]胡翠林,周小燕,陈茜,等.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84-87.

[5]郭绍宁,安力彬,李文涛,等.癌症患者爆发性疼痛管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48-950.

[6]王敏,崔江河,隗荷婷,等.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2):213-214.

篇4

1.对象与方法

统计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19起不安全事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由精神病患者自身所致的安全事故8起,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安全事件6起,由于病房设施不当发生安全事故3起,由于护理护士本身的原因发生安全事件2起。对所有不安全事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并制定防范措施。

2.结果

2.1 不安全事件及其原因

2.1.1 精神病患者自身因素(8起)

在疾病发作期,精神病患者的思维以及他的行为方式与正常人不

同,他们常常使用暴力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这些行为不但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安全,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隐患。6起精神病患者自身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均为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通常,在疾病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对自己内心的想法会进行控制,但不良情绪日益积聚后,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的2起不安全事件是精神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发生的。

2.1.2 护理不当导致(6起)

精神科护士在病房护理时,要严格遵照护理规程。对于病房内突然发病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应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但是,由于年轻护士在这方面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好患者。这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开端。

2.1.3 病房设施不合理(3起)

精神科的患者行为和情绪总是异于常人,不具备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科病房内放入任何物品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另外,精神科病房的环境噪音偏高,高分贝的声音会刺激患者的听觉,引起患者的病情突然发作。病房的一般环境设施如卫生间或过道地面有积水,极容易导致患者摔倒,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2.1.4 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2起)

护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责任心等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与否。资料中显示,有2起不安全事件是由于护士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流程,业务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3.讨论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建议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关注患者情况

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对所护理的精神病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和经历,如是否有妄想症、是否曾因情绪激动损毁物品、是否有幻觉、自残等行为。在护理过程中,若患者情绪稳定时,可多与其进行交流,并注意患者的语言以及微小的行为,多收集、整理精神病患者的语言特点、情感经历以及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综合所有的信息后,判断出患者应接受的护理级别,并且预计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必须将患者所有的精神症状分析,细致地告诉患者家属,使患者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检查设备管理病房环境

对精神科病房的物品要定时进行检查,每日都必须清点病房内的

所有物品,无论大小物件都必须记录在案。对于遗漏或缺失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查找。病房内保持安静,避免高分贝声音刺激患者听觉。另外,要保持卫生间、走廊等地面的干燥,遇到有积水立即处理,并且定期对病床等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尽可能给患者一个相对安全、利于治疗的环境。

3.3 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是一个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并且要求综合各种专业知识的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医学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临床内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识别这些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现在医学的一项重要责任。内科护理中存在着怎样的安全隐患呢?应该采取怎样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这些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全面的探讨,为今后加强内科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临床上常见的安全隐患

目前医院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医院管理层面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将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1.1医院管理层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安全水平和质量直接受到医院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程度的影响。医院高级管理层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解决,或者医院的高级管理层缺乏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整个团队的素质不高,风险管理意识低下,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医院的管理制定却反完整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为安全隐患埋下了伏笔。

1.2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有: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护理操作不够熟练,护理不够规范、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精神。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但在医院中有很多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不够规范和熟练,对于出现危机情况的病人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救治,所有这些都为内科护理工作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1.3患者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的过程,单纯的靠护理工作人员的努力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患者的心理素质极其低下,承受能力不高,同时对于自身的病情不够了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躁的心理,对于护理工作存在着进一步的疑虑。另外,有的患者不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严格的按照护理工作人员的医嘱,最终导致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却还偏激的认为是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所有的以上原因都导致了患者自身角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面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防范,以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1建立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中上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的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定期的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定期的将获得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各级部门,促使这些部门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医院应该按照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文件,及时的识别目前存在的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以防患于未然。医院只有建立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才能够有效的对各种风险安全问题进行防止。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医院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进而能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见,并且和护理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通过定期的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专业技能素养,例如全面的加强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应业务技能水平的学习和考核。还可以定期的在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使护理工作人员相互沟通自己的工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沟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和交流工作的开展,旨在建立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道德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护理工作队伍,及时的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护理工作的预期,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对其病情进行讲解分析,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躁和疑虑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也应该转变其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服务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和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各种需求。在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要文明礼貌,并且要给以患者真诚的人文关怀,要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与的关照,感受到如在家一般的温暖。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6

Liang Zong1 Chen Changnan2 Lin Yunxiao2 et al.

【Abstract】To explore whether more safety and necessity in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 including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on of ECG monitoring time. Methods: ECG monitoring for 24 hours(conventional care was only 3 hours) during medication in 120 cases with chemotherapy including paclitaxel, three hours for a statistical interval, the incidence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arrhythmia,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and hypotens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bradycardia mainly),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ST segment mainly), hypotension was decreased with time. In the first three hours, there were 26 cases with arrhythmia (21.67%), 12 cases with ST changes (10.00%), 28 cases with hypotension (23.33%), and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corresponding clinical symptoms. From the third hour to 24 hours, there were a total of 13 cases with arrhythmia (10.83%), 10 cases with ST changes (8.33%), and 20 cases with hypotension (16.67%). Conclusion: There we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 including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on of ECG monitoring time, It could be fou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rhythmia, ECG abnormality and hypotension within 24 hours in time, and reducing medical risks.

【Key words】ECG;paclitaxel/chemotherapy;safety;clin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34-02

癌症患者在应用含紫杉醇药物化疗过程中,约30%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缓)及心电图异常(主要是ST改变)和30%的低血压发生率[1,2],其发生时间具有共同特点,多在紫杉醇滴注过程的3h内发生(注:每次紫杉醇滴注要求3个小时),所以目前临床上常规伴随紫杉醇滴注的3h作心电监护,滴注完药后即撤销心电监护[3]。但在实际的临床观察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之后的3~24内,仍会出现胸闷不适和盗汗乏力等低血压临床表现,极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事件[4,5]。为此,是否有必要将心电监护时间延长至24h呢?本组就2008年3月~2009年3月共120例应用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中,男70例,女5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18岁,平均56岁,胃癌20例、肺癌38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22例、头颈癌10例、卵巢癌10例。均临床确诊并符合进入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患者,本组病例不包含化疗前已确诊心脏病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所有入组患者,从开始应用紫杉醇即行心电监护(包括血压、呼吸、心律、血氧饱和度和标等导联心电图等项目),每3h作为一统计时段(注:因为平常临床上只在用药头3h作监测),一直到24h结束,分段统计各阶段异常临床表现发生率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以比率作比较。

2 结果

120例观察患者中,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缓)发生率、心电图异常(主要是ST段改变)、低血压现象发生率在用药的24h内,均呈时间递减,前3h内心律失常26例(21.67%)、ST改变12例(10.00%)、出现低血压28例(23.33%),个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满3h后至24h,心律失常共13例(10.83%)、ST改变10例(833%)、发生低血压20例(16.67%)。见表1所示。

3 讨论

3.1 紫杉醇(Taxol、Paclitaxel、简称简称PTX)是一种新的抗微管肿瘤化疗药物,为特异性对G2和M期细胞敏感周期特异性新药[1,2],目前广泛用作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头颈部癌和胃肠道癌的化疗方案组成药之一[4,5]。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代谢,随胆汁排泄,经肾脏排泄约1%~8%。临床上使用时,一般在稀释后静脉滴注3h完成。其不良反应除初期使用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可高达39%(多为轻度)、8~10天出现骨髓抑制、停药后的周围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外,其中心血管毒性是不能忽视: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无症状的短时间心动过速(约29%)、ECG异常(主要是ST段压低改变)发生率约30%,有个别甚至会出现相对严重的心血管毒性事件(本组发生率≤6%),经对症治疗处理均能缓解。这说明心电监护在紫杉醇的使用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3.2 从临床上观察到,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时间波动,以用药的起初3h内多发,所以临床上一直作前3h的心电监护[3,6]。但从本组观察到的情况表明,3h后至24h内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这是后续需作心电监护的理由。另一方面,由于其发生率随时间而递减,至第8个3h(即满24h)已几乎无此方面并发症发生,故此,超过24h已无心电监护的必要。

3.3 紫杉醇滴注3h后仍有相关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其详尽机理不在本组中深入探讨,考虑可能与化疗药物本身对心肌和心脏传导神经有毒性积累,在这些组织器官相对排泄较慢有关,此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3.4 目前医学进步了许多,多数能开展肿瘤化疗的医院专科,基本配备了心电监护设备,这是能顺利开展工作和医疗安全的保证。加上延长心电监护对患者无任何创伤,目前的心电监护费用亦有降低,故有条件的医院可否把用紫杉醇的心电监护时间延长至24h,仅供同行专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五版).2009年2月.72~78;437~443

[2] 江滨、陈书长.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南[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59~268

[3] 王红云、王大华、张冬云.紫杉醇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2008年3卷10期116~116

篇7

【关键词】 门诊;护理;分析

急诊科是医院通向社会的窗口和前哨,是体现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部门。急诊科属于医院患者流动性大的科室。因此,自然而然的急诊科输液室也就成为门急诊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

我院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不但担负着急诊急救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为所有门急诊患者输液的任务。经过统计,2008年我院门急诊输液量达到45 000人次左右。面对这相对于我院较大的输液数字同时也提醒我们对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不容忽视,同样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因此,为确保我科的护理安全经过大家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实践和分析,总结出易造成工作中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患者对于输液环境不满,造成情绪易激惹或过于紧张、焦虑易怒,不能及时配合治疗。主要包括:对硬件条件不满意和环境整洁方面。(2)患者对自身病情不十分了解,对用药不清楚,也未做好输液准备。如空腹输液造成对某些胃肠道刺激的药物,不良反应加重。(3)陪护的家属过于急躁又不了解操作程序,对护理人员催促易发生护患纠纷。(4)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且无人陪伴的患者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带来的后患。(6)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对输液速度未合理调节造成患者的不适反应。如血管活性药物、含钾药物、高渗液等。(7)静脉输入需要皮试的药物后,间隔72 h未用而后又重新使用,未重做皮试。(8)操作时一次穿刺未成功引发的护患矛盾。(9)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私自将输液瓶拿到其他处输液,给护士观察带来不便,可能引发的后果。(10)外院带药存在的安全隐患。(11)输液患者不遵守输液时间引发的矛盾。(12)春季、秋冬季是输液的高峰期。就诊患者大量增多。出现忙乱现象。护士忙于工作同时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13)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配伍禁忌和查对制度。(14)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未及时告知患者如何按压穿刺点,造成出血,患者表示不满。

针对以上对输液室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总结。我们重点做了如下防控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到有爱心、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树立自身的职业形象。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服务。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以增进了解。对于不配合治疗和过于急躁的家属要耐心的解释开导,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每月我们还请部分家属和患者进行座谈,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还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尽可能地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以保证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2)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加强护理操作的练习和考核。同时,工作中要新老人员搭配上班,遇有一次穿刺未成功时,应首先对患者表示抱歉,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然后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助,保证穿刺的成功。(3)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液治疗前,要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如空腹时应适当进食,以免输注某些对胃肠刺激的药物而引发过强的不良反应,影响输液的进程。护理人员还应掌握输液药物的药理作用,做到合理的调节滴速,并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改变输液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输液反应。(4)输液室要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并向患者讲解输液室的规章制度。以及穿刺后擅自将液体带到它处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于行动不便或无人陪护的患者输液时,护士应给予必要的帮助,保证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当有出现输液不适症状或其他反应的患者时,护士应表现出沉着、冷静,一方面配合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另一方面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的情绪。(5)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需要皮试的药物应认真执行皮试阴性方可输入的原则,同时,开始输入前30 min速度宜慢,并做好急救措施。停药3天需继续输注时,应重新做皮试后方可输注,以保证输液安全。(6)自外院带药输液的患者,输液前首先应仔细检查“输液证明书”并保留。其次要认真核对药物,并确认已在当前就诊医院顺利使用过后再给予输注。(7)秋冬季节输液患者大量增加时,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8)输液完毕为患者拔针时,护士要告知患者应及时按压穿刺部位5 min以上,防止血肿的发生。如已发生皮下淤血应对患者讲解发生的原因,如何处理,以利于皮下淤血的迅速吸收。

以上是我们对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总结及防控措施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总之,只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认真、仔细、周到,凡是预防在先,护患纠纷就会大大地减少,差错事故就会杜绝。

篇8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 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 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搜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1.3 舍咬伤 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伤"

1.1.4 烫伤 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 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烫伤"

1.2 走失 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 小时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 窒息 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 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 法律意识淡薄 患者意识情况是神经内科护士观察的重点,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无改变需要护士认真观察"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而未能及时发现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医疗记录不一致,都将成为在今后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的潜在隐患"

1.5 管理因素

1.5.1 优质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 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 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 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

1.5.2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数童的要求较高,如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相互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5.3 护理人力资源配不合理 合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员紧缺, 工作超负荷时, 多数护士无发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会及护理差错事故分析讨论会,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如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并将其纳人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2]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坚持不懈的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及心电除颇的培训,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

2.4 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加强质量控制,每月进行总结及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鼓励大家积极上报,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挨批评而隐瞒事实"对积极上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减轻处罚,对故意隐瞒不报者故意惩罚"

2.5 加强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安全 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应用床档!约束带,避免坠床"对年老体弱!视力减弱!走路不稳!头晕眼花等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避免跌倒"对癫痛患者加强防护,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间,防止舍咬伤"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致窒息"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5年第2学期选修《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学生,共计140人。学生均为护理本科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4年,其中男生5人,女生135人,年龄21岁~24岁(22.4岁±0.5岁)。

1.2方法

1.2.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参考田玉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5个科室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课时数共为30学时。1.2.2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实施1.2.2.1分组将140人分为14小组,每组8人~12人。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学习。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便于组内讨论。1.2.2.2案例准备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个科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选取临床真实案例并做适当修改,使案例标准化,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2.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将整个讨论环节分为3部分。首先,给予案例并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工具查阅资料;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陈述答案和理由,持有异议的小组以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通过组间辩论获得最佳答案。讨论期间每个同学都是参与者,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起调控和鼓励的作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1.2.2.4教师总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情况,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本次课的内容,加深同学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1.2.3期末考试形式采取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以往的学习笔记、查阅网络资料等进行答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4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在查阅大量案例分析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于考试结束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绝大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表示认可,其中121人认为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效果很好,占86.4%;14人采取中立态度,占10.0%。2.2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认为本课程适合使用案例分析考核形式的134人,占95.7%,中立的3人,占2.1%,反对的3人,占2.1%。

3讨论

3.1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总体效果很好,对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总体持肯定态度。《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课程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规避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分析法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组间辩论使学生置身于多种观点中,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他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创造了良好的互教互学的氛围,且最终以团队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另外,教师也反馈应用案例分析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突破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由于《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更适宜采用重视过程和思辨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从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出发,侧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95.7%的学生对这种考核形式表示认可。表明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应用灵活多样,贴近临床的新型考核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变“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消极学习态度[4]。

4小结

案例分析法是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校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应用已发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锡芝.护理风险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7):1661-1662.

[2]解丹.案例分析法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30):163-164.

篇10

健康评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课上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课教师先示范,后是学生反复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信息,执行任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从属关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对提高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健康评估课程的特点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身体评估和心理、社会评估两个方面。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出护理诊断。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实践性强,护理病史询问和护理体检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动手,增加了实验课的难度。(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单单要会实践,更要知道实践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这就涉及多个系统的生理、生化、解剖等基本内容。知识庞杂、深奥,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3)体现应用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身体评估、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

基于上述分析,健康评估是一门注重方法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与多科基础知识相联系,具有明显的理论性。单纯的理论授课和实验课会让学校与临床脱节,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其情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互动性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其实践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护理工作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总体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某个系统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分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开展基于健康评估的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学习、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所要解决的关键教学问题是:克服教学枯燥乏味和脱离护理工作实际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提高其对健康评估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健康评估的护理程序,按照相互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主要包括护理病史的询问、护理体检、实验室检查、提出护理诊断,每个部分均包括理论讲解、案例教学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做到略讲,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案例教学则根据每个系统需掌握的重点难点,围绕常见疾病,选择合适的案例文本、视频等资料,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和角色体验。

3.实施流程

案例教学的实施流程分为案例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授、角色体验、总结评述5个环节。下面以“肝脏疾病需做的体格检查”为例,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本次课需4学时。第一,案例阅读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将案例在课前1周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内容查阅资料,开展组内学习与讨论。结合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本节选择一例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教学案例,内容包括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等。提出以下问题:(1)该病人有哪些阳性体征,如何进行体格检查?(2)

目前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第二,小组学习阶段,将学生每组5人进行分组,本校护理专业每期学生人数通常30人,分为6个小组。各组学生根据布置的案例,查阅相关文献,熟悉案例背景知识,预习相关的实践操作,并开展组内讨论,为课堂讨论和角色体验做准备。第三,课堂授课时采用问题导入。首先播放多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肝病面容、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肝大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病人与健康人在相貌上有哪些不同,即这些病人有哪些阳性体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体征?如何进行检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教师主要讲授案例分析中涉及到的新的重要理论知识,进行肝脏疾病相关体格检查的实践操作模范,包括皮肤粘膜检查、肝脏触诊和叩诊、移动性浊音的叩诊等。然后依据该病例向学生介绍分析案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案例讨论则根据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实施。第四,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每个小组的组员分别代表病人、家属、护士等,对该案例进行角色体验,就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由每组选出代表对其他小组进行表扬和指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五,总结评述阶段,由教师围绕课前提出的案例问题对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各组参与案例教学的情况进行讲评,并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使其在课后仍能继续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4.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考评机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评估教学效果。以往的健康评估考核包括闭卷笔试和纯粹的实践操作,闭卷笔试以知识性题目为主,成绩通过标准化答案来衡量,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开发;纯粹的实践操作大多是学生抽到哪个操作做哪个,难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进行考查,因而需要建立以案例教学为背景,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只重视结果考核的做法,提高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重,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理论考试以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卷面分数为准。案例分析考核包括两个部分:(1)由授课教师根据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判,包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发言的活跃度、角色体验是否合情合理等多个方面,此项占案例分析成绩的30%。(2)案例分析考核,由每位学生对多个常见疾病案例抽题,结合所学的理论与操作,对某一具体病患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该病患有哪些阳性体征?可能是哪个脏器疾病?还可能会有哪些阳性体征?以上阳性体征如何进行体格检查?以口述和操作进行现场汇报,占案例分析成绩的70%。评分主要从仪表仪容、护患沟通、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判,临床护理教研组多位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打分,平均分为该项得分。

三 反思

1.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提高,案例教学以其真实可靠性、高度概括性、清新感知性,使学生更易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案例教学是一种间接实践,角色体验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进入角色,结合实际案例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所以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考核方法改革,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案例设计。案例可以说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先导,因此案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最好能遵循以下原则:(1)案例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具有典型性,难易适中。一方面选择的案例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考虑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应结合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病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对案例进行二次加工,以便更适合教学实践。(2)案例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以及教师模拟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案例内容完整,根据疾病特点,结合病理、生理和解剖等知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培养其完整收集临床案例资料的意识。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定位。教师应是引导者,引导案例讨论与角色体验的顺利进行,致力于创造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第三,注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体验时,一定要将案例同有关的理论紧密融合,使学生通过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只有趣味性而无知识性。第四,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侧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

价的指标与标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一、消化内科临床案例分析与医疗研究

在研究消化内科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两组消化内科的医疗案例:

1.1、腹泻的案例分析

案例:对于一个“腹泻一月”的病人,要先诊断思路在分清腹泻与走渣的区别,当确定为走渣时,结合病人年龄和病症进行分析,结合病人因患有因胆囊炎用了一个月的抗生素,导致消化道菌群失调?但用了抗菌群失调药后好转不明显,由消化道顺序,由小肠考虑到大肠,详细体格检查及肠镜,发现患者大量粪石堆积,采取灌肠或洗肠予以取石。

医疗:在服用药物期间,要观察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一般服药3天后,此时血药浓度最高,要注意饮食对药物的作用,特别对于蔬菜和鸡蛋的食用,身体能吸收的粪便会带有血,但并不一定便血,也可以进行洗肠,相比灌肠,洗肠的效果更佳,更容易清洗。消化的粪便会带有血,并不一定便血。

1.2、胃炎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个病人,呕血黑便多天,很明显是消化道出血,在病人去做胃镜后表明这属于一个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是抑酸,保护胃黏膜。

治疗要求:在服药期间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可多吃,亦不可饿了才吃,这样对胃都是有伤害的。为了避免刺激食道膜出现胃痛、胃胀、胃酸,尽量少量多餐,也要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饭后要休息一下再开始工作。另外胃不好的患者,会出现夜间饿,就在睡前多加一次食物。食用绿色健康食物,少吃淀粉量高的食物,多吃水果,获得均衡的营养。在灸热酷暑夏天,要抵挡住冷饮和冰激凌的诱惑,避免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可望而不可及也。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消化内科治疗是一项既简单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患者和医生很好的配合,预防、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来进行治疗。其中,患者的自我疗养尤为关键。

二、以胃病为例进行的具体分析

2.1、胃病简述及其发病的原因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也是最麻烦难缠的一种,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食饭后很少但却感觉饱胀、胃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胃病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严重者发生胃癌。胃病的具体病因一般有一下原因:第一,长期喝烈酒抽烟、饮食无规律、浓茶、浓咖啡,吃辛辣和垃圾的食物,吸烟等不合理生活习惯等。第二,胃炎后胃黏膜损伤持久不愈。第三,压力过大、心情压抑。

胃就像一台工作繁忙的机器,胃病治疗方法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处于高度精神紧张、压力重大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建筑工人、白领、司机、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

2.2、消化内科胃病的医疗预防与护理

要时时刻刻注意饮食,合理的用餐搭配也是至关重要。胃病患者要坚持一个合理的计划,食物以热性为主,禁忌冷饮和雪糕。最好的两种饮料应该多喝。这就要求,首先,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在吃东西,牛奶可以形成一层胃的保护膜,是再好不过的。其次,应该多喝热水,水是占人体能量含量最大的,运动也会消耗人体的大量水分,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把缺水误认为是饥饿。蔬菜水果含有维生素和营养,是人体不能缺乏的,所以应该足量。食物宜软不宜硬,宜硬的食物要适量而食,不容易消化,不然对胃的消化系统产生副作用。有胃病的人可以相对的多吃水果,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去公园慢步行走,这样对消化比较好。餐后不宜马上吃药,最好的医嘱就是饭后半个小时左右在吃药。胃病是一种慢性病,是药三分毒,也可以提倡去看中医,西药的效果更佳。

所以这些人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愉快的心情。吃饭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拟定一个时间表,避免晚睡晚起的人和工作繁忙的人,早晨和中午一起吃,晚上也少吃夜宵,因为人的生物钟在移动的范围内,胃也会关闭休息。

三、总结

消化内科病人的临床医疗与护理,让我们了解到,消化内科的详细病情以及各种方法的护理。主要的起因各种各样,也会延生出各种病症,所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学会对消化内科胃病做好预防和治疗,基本上掌握了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方法,帮助身边的亲人更好的护理,促进消化内科患者更好的痊愈。

参考文献:

[1] 奉继运.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22)

篇12

2.1实验组教学过程

2.1.1体现现代护理特色和理念把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护理岗位工作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1.2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以内科护理工作项目为导向,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内科护理学分为九大工作项目,48个学习任务。(2)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为主,设计典型案例与学习情境,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等内容实施PBL教学,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介绍如下。①教师准备案例及问题,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准备。病例叙述了一位35岁男性病人从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空腹痛到3小时前突然出现呕血再到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以下问题:病人所患疾病是什么?如何估计出血量?抢救治疗4h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针对病人目前情况,护士如何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止血措施有哪些?若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其止血措施有何不同?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诱因有哪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建议病人如何改变生活方式?②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授课前一周,教师将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书写出来,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好各问题的发言人或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小讲课、情景模拟等。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其他组提出质疑及补充意见,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适当辅以板书,展示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利用10min时间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知识点。(3)尝试校企合作,强化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向社区延伸,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带领下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宣教,设计制作健康教育板报,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增强学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阶段考核及制作健康教育板报(10%)、期中考试(20%)、案例作业(10%),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加大案例分析题比例;考试内容以临床常见病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临床任务的能力。

2.2对照组教学过程

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各章节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整体护理要求完成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篇13

二、选手培训

1、临床护理案例分析

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每个护理问题列出至少4个护理措施。参赛选手中的二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尚未结束,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薄弱,从而使学生在护理问题的排序、尤其是确定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方面出现困惑。因此,分院选拔了优秀辅导教师根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建立了案例库,并不断更新。制定案例分析计划,首先进行课程、章节训练,第二环节是随机抽取案例训练,最后模拟比赛训练,层层递进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有常设项目和备赛项目,常设项目有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备赛项目有无菌技术、经鼻腔吸痰、置胃管、心电监测、头部外伤包扎,每隔2年更换一个项目。如2014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置胃管,2015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经鼻腔吸痰、置胃管。2016年省赛备赛项目为心电监测、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对于常设项目的流程把握已基本成熟,就是沟通交流方面,需要琢磨和突破,无论是向评委教师报告结果还是向患者解释,无固定的台词,每个学生说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时候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就要多学习、多思考,参赛选手可通过反复观看获奖选手的比赛视频,吸收每个人的优点,结合模拟情景,形成自己的思想,写出台词。经过反复训练使操作越来越流畅、自然,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衔接及语言表达恰到好处。当然临床观摩和见习,聘请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带领选手深入临床,体会临床真实的护患交流和操作,让选手学会体贴、关心患者,做到语言亲切,自然,远离表演。备赛项目的培训难度要更大。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的急救处理,没有参考标准,通过咨询临床专家,遵循急救原则,对每个动作和步骤反复琢磨、逐个进行讨论、纠正,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3、综合模拟比赛

在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比赛,并全程录像,供辅导教师和选手进行分析评价,更好的把握细节。为了更好的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在综合模拟比赛中创设情境,如邀请分院领导、教师观摩;聘请临床护理专家点评指导;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学生不同,配合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学生开始有些不适应;变化用物,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护理用物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可能,但训练过程中物品仍然多次使用,模拟比赛时用从未打开过的三角巾,学生打开后又卷起,紧张随即出现,致操作时间延长;变换场景,练习时总是在一个训练室,选手很是熟悉,换一个陌生的场景,有的选手会有些不知所措,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磨练。

三、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教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