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项目的申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引言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指的是40周岁以下的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占全国高校教师的总数比例高达62%。他们是一个教师队伍中充满朝气的特殊群体,拥有高学历,年富力强,是高校教学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源动力、生力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教师决定着学校及国家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所承担的双重任务。其中,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对青年教师来讲,其意义远不止项目研究的工作本身,更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科研的海洋里得到独立的锻炼,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掘科技创新点,学会科研项目管理,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着重剖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二、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敢闯敢为等新时代特点,是比较适合申报科研项目的,但就其自身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影响了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本人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总结:
(一)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经验
当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走出校门不久的硕士或博士,而其学生时期的科研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被动进行的,因而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无法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是局限地停留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这个层面上,不能很好地将科研活动与个人长远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意识上的弊病严重制约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特别是当青年教师被繁重的高校日常工作拖累时,一些人往往会觉得自身研究成果积累不多、科研经验不足,再加上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繁琐,从而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自信心不足,主动积极性不够,因而错过了很多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
(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科研能力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具有高学历年轻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但是,如今的大多数学科,在经过前辈们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后,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界,留给年轻教师的看上去都是些“难啃的骨头”,在里面每走一步都显得那样艰难。
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研活动也越来越趋于跨学科跨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这就对青年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自己学科内的知识,更要掌握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然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科研道路上才刚刚起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积累远远不够,无法自如应对跨学科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受限,很难获得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资助。同时,科研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在不断地申请科研项目中总结科研经验,青年教师恰恰缺少科研项目申请经验的积累,这直接制约了其科研能力水平。
(三)盲目申请项目,选题把握不准
科研项目类型和选题方向的把握是青年教师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大多数刚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青年教师来讲,许多人对国家科研项目类型了解不多,对选题方向把握不准,不分项目类型和研究方向,见到项目就申请,这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比如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都是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高尖端关键技术攻关的国家重大项目,主要面向在某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一定奠基的学术带头人,一般年青教师就不适合申请。但是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方向相对开放,主要是支持青年教师立足自己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活动,就非常适合青年教师申报的。
(四)科研心态有待调整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中的挫折和失败更是家常便饭。随着科研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迫于高校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多重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每次的项目申请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相关材料,一旦没有获得资助,有些青年教师就会存在很强的挫败感,这样的心态既挫伤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其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中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如何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避免以上问题,走出申报科研项目的误区,从有效管理角度而言,不妨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梳理,对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角色转变,主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应当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深入了解科研的功能和目的,明白科研不只是为了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充分认清科研工作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科研自信心,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变“被动”为“主动”。青年教师要树立科研信心,明白搞科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步,就能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要立足于工作岗位,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多向身边前辈请教,多与同行同事交流,及时掌握所属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科研素质,才能让自己的科研道路越走越宽。
(二)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科研能力素质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提升科研能力素质的重要保证:夯实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重视实验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在科研实践中的提炼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科研能力。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要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加强实验实践工作,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理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质。
(三)注重学习凝练,有效提高项目申请命中率
在科研活动中,青年教师一方面要紧跟国家科技改革步伐,及时掌握了解各种科研项目类型的不同要求和内涵,学会总结提炼研究方向,选准申报科研项目;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科研项目申报规律,学结科研经验,长远谋划项目申报材料,搞清“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为什么必须我来做?”这几个重要问题。
(四)积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项目申请中的得与失
“失败乃成功之母”。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项目申请中的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面对每一次的失败,青年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正确面对失败,客观冷静地分析失败原因,查找自身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每一次失败才能转变为进步的阶梯,终有一天你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本质上是在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教师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和发展,是高校的希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那些有志于提高科研能力及科研项目申请成功率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国家科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工作逐渐朝着“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向发展,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青年教师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结,势必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6):140-141.
[2]王勤琴.浅析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8):230-231.
[3]赵宗辽,侯冠辉,强选萍.申报科研项目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41-42.
篇2
知识产权是在传统物权、债权、人身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物质性,它需要其他物质形式加以承载和表现。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只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的规定,建立国防知识产权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和促进国防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等国防知识产权专项任务。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关乎武器装备技术进步和创新。军队院校是军事科技和军事学术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军队院校知识产权应用的研究,合理布置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提升院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致军队科技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军队院校应用知识产权的现状
军队院校作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军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地方高校、高新企业相比,知识产权发展相对迟缓,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等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知识产权观念尚未形成。近几年,军队院校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部分军队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已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但部分军队院校,尤其是部分任职教育院校,对知识产权的观念滞后,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开展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建设的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徘徊,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制度。
从军队院校的体质编制上,从业务归口管理上,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规划以及保护、专利许可实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2.知识产权与科研项目管理脱节。当前,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中大多是将知识产权管理置于科研项目管理之中,知识产权与科研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直至项目的鉴定完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都较为淡漠。往往是在科研项目完成后才想起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保护等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加之对于科研人员的考核及职称评定大都以和取得的科技奖励作为标准来进行衡量。其次由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虽然部分科研人员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其科研成果,然而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由于对专利权理解不到位,对于专利的“新颖性”概念不清或不知道,或缺乏“先申请专利后公开”的意识,时常容易先再申请专利,从而造成对技术方案的公开,致使专利申请因丧失新颖性而不能授权。或是对于申请专利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等到科研成果鉴定后或是生产的产品样品出来后再进行专利的申请。导致申请的专利新颖性不符要求等问题。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过程相脱节情况,如何将知识产权应用于科研项目管理中呢?
二、军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军队院校的科研项目成果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所以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中的全过程管理,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同时取得的知识产权能反哺于科研项目进一步的申报工作,实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闭环管理,达到科研项目和知识产的双赢。
1.通过专利分析,明确项目申报目标。目前,民用专利文献检索体系已非常完备,利用专利数据库系统实质是集科技动态和法律保护于一体的信息源。军队院校在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之前,应首先针对研究方向做积极使得专利分析。通过对专利数据库系统的检索,全面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追踪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从而正确规划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避免决策失误和低水平重复研究,适时调整研究方案。通过专利分析可以避免人财物浪费,避免低水平重复无效研究,避免成果与前人“撞车”,从而有效避免造成侵权的有效手段。
2.确定技术方案,尽早申报专利。科研项目得以审批之后,要及时确定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这时对于已经明确了的技术方案,要分析哪些技术方案可以申报专利?哪些技术方案需要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密处理?这时申请专利要及时把握好时间节点,因为申请专利的时间是确保专利申请成功的重要因素。专利申请的首要条件是要求其具有“新颖性”,为了保证申请专利的“新颖性”,也就是要保证所申报的专利不属于“现有技术”,亦不能是“抵触申请”,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或壳体的构思和技术方案都较为成熟时,即可提出专利申请。而并不是要等成果鉴定出来后或是生产的产品样品都出来后才能进行申请。时间节点是保证及时占有专利申请的先机,根据专利法的“优先权”原则,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在递交专利申请的十二个月内,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优先权”原则保证了在此期间即便有其他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也会因其不具“新颖性”而不予受理。
同时针对申报的科研项目,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分析,确定可以申报专利的类型。根据专利的定义,在确定技术方案阶段,项目组应对所形成的整体技术方案,或者其中的某个子方案、步骤进行分析、梳理,确定此时是否有新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制造方法、应用方法,或者牵涉到某型具体设备、装置的新用途来进行专利的申报工作,以便于尽早占领知识产权战略高地。
3.产品具体研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特点,在科研产品具体研制阶段,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对于最终产品的形成,最终知识产权的归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此阶段,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签订外包合同,明确产权归属。部分科研项目需要进行外包,这时应签订外包合同,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因为委托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员。为了防止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纠纷,可通过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加以规定,明确创造开发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2)强化流动人员管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现在军队院校人员成分复杂,有现役人员、非现役文职、职工,还有地方聘用人员。而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发明创造,都是属于利用军队院校单位的物质条件或者完成单位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为有效防止人员流动而造成知识产权流失问题,针对项目组成员,特别是地方聘用人员,应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及劳务合同加以规定。防止因此而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的发生。
(3)产品定型,知识产权分类保护。科研项目的产品研制完成,此时可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根据生产的茶品,通过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分析判断,针对采用的技术方案检索现有技术,如无相同或类似技术,可考虑提出专利申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产品研制的技术方案,考虑研发产品、方法、过程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从而划分为多个专利分别提出申请。同时根据产品研发过程中所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程序,项目组可就相应的软件程序及相关的程序说明文件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以取得软件著作权。
4.产品交付,成果改进及转化。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验收和产品的交付。交付部队后,需要进一步通过部队调研,了解产品使用情况,重点是了解产品存在哪些不足,产品在使用中有何建议?针对这些不足和建议,同时再进一步通过专利分析,使得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反哺于下一个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科研项目和知识产权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科研项目立项、制定技术方案、产品研制、产品交付,再到下一个科研项目立项的循环过程。
科研项目作为军队院校发展的强力支撑,项目的申报须以科技创新,优化武器配置、解决不对难题为入手点,同时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对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保护。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进科研、进管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成果化,使知识产权在军队院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努力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提升部队装备现代化的动力。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坚持在“科技强军”政策的指引下,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三项功能不动摇,在为不对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法阵政策,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以实现服务部队和市场双重作用。为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中的全过程管理,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增强军队院校科技创新水平和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王春光,等.装备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石志均.关于推进学院科研育人实践的几点启示[J].继续教育,2012,(9):52-53.
[3]林建成.国防专利[M].北京:国防科技工业出版社,2005:18.
篇3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管理制度
现今的科研项目需要所依托单位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这些配套资金不但是科研项目开始的启动资金,更是为后续带动其他资金投入的基础。对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候的资金支持。如果与科研项目配套的资金量比较充足,可以对科研项目的关键阶段起到资金支撑的作用,那么这样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是十分有用的。如果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比较匮乏,对科研项目的关键阶段不能起到支撑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其他的资金进行补充。但不管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多还是少,都为科研项目的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对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还是存在若干问题。
1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多是来源于科研项目依托的单位,但并不是每个依托的单位都具有十分雄厚的经济实力。如果项目依托的单位为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比较充足,就能满足科研项目所需要的硬性配置。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每个科研项目所依托的单位,都没有充足的资金为科研项目配备比较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根据对依托的单位统计分析,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或者是科研院。这些单位基本都是事业单位,资金的获得途径绝大多数都是财政拨款。因此这些单位的资金基本都是有规定使用方向的,如果想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科研项目,就要挪用专款资金,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1.2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到位率偏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项目的搁浅,很多科研项目不得不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通过虚编预算可以在没有充足配套资金的情况下申请科研项目,再通过虚列支出将多余的资金挪用至配套资金。这样虽然是一种解决配套资金到位的方法,但明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取的。想要使得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保证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以便为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3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划分不是十分清楚,很多科研机构所从属的科研领域不仅仅是一个。因此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申请时,可以向很多方面进行申请。这不仅导致了科研经费的重复申请,更使得有关部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同一个科研项目在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经费时,既要保证申请的统一性,又要保证申请的单一性,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提供保障。
1.4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配套资金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科研项目持续进行的主要问题,很多项目由于资金的不足搁浅,甚至错过最佳研制时期。为了顺利地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经常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这虽然可以保证科研项目的资金暂时性的充足,但为依托单位出了一道难题。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不但会导致依托单位各项专项经费的相互挤占,更会导致依托单位的整体资金混乱。
2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1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1)通过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不足问题进行制度完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障科研项目资金在启动之初就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不会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无法继续进行。
(2)科研项目在进行单位依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需要与依托单位资金情况的问题。只有依托的单位资金能够支持科研项目,才能允许依托,不然不允许依托。这样不但能保证依托单位不会发生资金挪用或挤占其他专项经费,更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能够充足的及时到账。
(3)通过对依托单位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库,记录其对于所依托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及时间,得出被依托单位的信用情况。这不但总结了以前在此单位依托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情况,更为以后科研项目在此单位的依托提供了信用上支持。
2.2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对于科研经费的资源配置,一定要进行大力调整。通过对科技的统一分类,将科研项目进行详细的分配管理。在后续科研项目经费资源配置时,不但要进行经费配置的整体化考虑,更要对每个进行配置的项目进行调查,防止多头申报获取重复经费。只有建立高效的经费资源配置体系,才能在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及时到账的同时,杜绝多头申报经费的情况发生。
2.3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
科研项目经费在配置后,一定要进行长期的严密的后续监管。如果在经费到账后不对经费的用途进行监管,不能保证经费的用途,这不但是对科研项目的不负责任,更会导致科研资金的流失。只有建立长效的科研项目经费后续监管机制,才能在保障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后,不会被用作其他方面。在项目没有完成前,要进行项目的跟踪监管,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方向。在项目完成后,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审查,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是否都是围绕科研项目。只有在经过严格的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和审查后,才能确定科研经费的真正使用情况。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不但能保证科研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更能为以后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指明方向。
3结论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单单是制度不完全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一定要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制度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正确使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其中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就是一定要杜绝的现象。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一定要加强后续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对科研资金的使用率,更能为后续项目的资金使用指明方向。
作者:姜艳艳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纪工委
参考文献:
[1]潘燕,潘峰,郑素荣.关于强化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J].科学与管理,2012(2).
[2]王向青.科研单位如何有效实施配套资金管理控制[J].河南科技,2014(3).
篇4
一、引言
衡量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及科研能力也逐步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的计划、经费、实施、质量分别属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不同的组织管理,组织之间存在明显边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组织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及时共享,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状况,财务部门无法结合项目进度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以上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高效管理与实施。随着国家对科研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如何模糊组织之间的边界,降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许多高校关心的问题。
二、无边界组织理论
无边界组织理论由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以来,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韦尔奇使通用电气的市值从250亿美元增加到4500亿美元。 1988年,在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戴维・尤里奇的协助下,韦尔奇重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组织的适应力,通用电气的组织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穿透,无边界组织的概念逐渐形成。无边界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存在四种常见的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垂直边界是指组织内部传统金字塔型的层次和等级制度,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职责权限。水平边界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外部边界是机构与外部个人或者机构的边界;地理边界指外在地理条件的界限。无边界管理的涵义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无边界组织以边界为基础。无边界组织并不意味着原有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以原有管理良好的边界为基础,将传统的边界模糊化。
第二,无边界组织的优点在于边界模糊化更易于信息、资源的渗透扩散。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它的功能与效率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之和。
第三,无边界组织注重效率、整合和创新。无边界组织管理更强调流程,而不是组织的层次性。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更快速高效的交流,同时鼓励创新和变革。
第四,扁平化管理。当组织规模扩大时,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增加管理层次,指令从金字塔的最顶层层层传递,最终才到达执行者,而执行者的信息也要通过层层审核,才能最终到达决策者。中间的环节并不透明。扁平化管理将组织的垂直边界进行模糊化,使得每个组织的边界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灵活性,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压缩了决策环节,避免了信息传送链过长、反映缓慢的问题。
三、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里, 教师、院系、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定位,体现了组织内部的层级和等级体系,决定了三者处在垂直边界不同级别的层次上。教师个人的项目申报或者预算修改,需要经过层层组织才能到达科研管理部门,而科研管理部门的最新审批消息也需要在组织中层层传递,最终才能到达教师。可见,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传输渠道繁杂、信息传递速度滞后。在水平边界上,财务处负责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只有经费到位,教师才可以开始立项。同时财务处还负责项目进展过程中经费的审核与执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进度、立项工作的审批、预算报表的编制、项目过程中各项变更的审核等。审计处负责项目质量的整体检查。传统模式组织之间的高墙导致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出现严峻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合理性
项目负责人不熟悉预算编制的规则,经常会对预算提出变更请求;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不能及时对变更申请作批复;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进展,无法对项目经费实行有效监督。
2.科研项目全程实时进展的整体管理不够
由于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的存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可能会处于失控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经费信息渠道堵塞,教师、院系为科研经费疲于在财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奔走。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时沟通协调不畅,信息滞后,使得部分项目虽然已经项目结题,但仍未财务结题。
3.内部审计不及时
内部审计一般属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组织之间水平边界的高墙,审计部门通常不能及时获得相关项目结题的信息。无边界组织理念重在加强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当项目结题之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将项目结题、财务结题等相关信息通知到审计部门。
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利于弱化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之间的组织边界,使得信息变得更容易穿透,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得以快速传递。
四、信息系统为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效助力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的有效助力。信息管理系统并非是要消除组织的垂直边界或者水平边界,而是通过将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将重心放在加强信息在组织之间的穿透力上,使得处在不同层次组织的人员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从信息化的角度,弱化了组织之间的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信息,使得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教师个体成为一个整体,传统的组织边界围墙被打破,信息在这些组织之间快速顺畅传递。
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涉及部门多,需求调研及系统开发期间,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院系等的想法与意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审计要求等。使得系统能为教师、各部门提供有效服务。同时,为了模糊科研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的水平界限,系统需要从人事部门取得教职工人员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组织有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及教职工。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修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审批项目负责人申请的子项目信息,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查询全校科研数据相关报表。财务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并为专项项目填入项目编号。审计部门可以在系统里对项目进行审计。院系可以查询本院系科研数据相关报表。教师可以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里申请立项、申请结题、申请变更预算等。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施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各组织的物理形态,各部门依然各司其职,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但在信息化层面上,组织间已打通了各自的信息通道,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都可以在系统里实时了解到项目的最新进展。
2.科研项目立项
教职工确认科研项目经费到位后,财务部门提供详细的科研项目经费信息,教职工根据往来号将经费信息取出用于立项。通过本系统,教职工可填写立项信息、科研收入明细信息、项目成员信息等。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科研部门管理员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或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科研管理部门审批通过之后,财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财务部门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和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整个立项过程透明、实时。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立项申请进展的哪个环节、申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等。原来架在教师面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两大组织边界高墙,对于此时的教师来说,已经不复存在。
科研项目立项的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3.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涉及经费的使用、划分子课题、经费追加等,这些事项的申请可由教师在系统内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教师、各组织均可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及审批情况。
4.科研项目结题与财务结题
教师个人可在系统里提交项目结题申请或者财务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可以查看、导出、打印项目经费的结算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可以正式结题。
五、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从学校管理层高度统一管理纵向、横向项目,管理校内子课题分课题:从开设子课题、分课题到追加经费进行完整的管理。方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查询。方便教师随时查看科研经费到帐情况,统筹安排经费。加强了财务监督,避免了结题不结帐等问题,有助于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加强了科研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形成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机构的无边界管理体制,信息可以实时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总结
高校内部设置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它保障了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新形势下对速度和效率的高要求,使得高校想方设法打破传统行政机构之间的边界,让信息得以畅通传递。信息化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的优势在于:
首先,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项目流程管理。使我校拥有一套跨越多层组织的信息平台。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财务结题、项目结题、审计整个过程实现信息化并实现共享;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无边界管理,在此平台上得以实现。
其次,提升项目管理力度,实现资金动态及时管理。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因资金信息通道不畅而引起的执行速度缓慢等问题,加强了项目的日常管理,便于信息查询。
第三,积累项目信息,为将来的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科研项目系统的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规范和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无边界管理理念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渗透,拓宽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路,建立了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单位的合一体制,形成团队合作的工作体系,营造积极优良的科研环境,调动了教职工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学校的科研建设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篇5
1引言
高职院校以往的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进行,从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中期检查、结题申请到专家评审、课题管理、成果推广等环节都是依靠office文档、纸质操作和召开现场评审会议,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数据汇总困难、数据冗余、工作效率低、数据不能共享,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影响到教师和评审专家的正常授课时间,增加科研管理工作量,降低了服务水平。
2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项目立项申请流程如图1:
建立项目补录模块。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2.2 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
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2.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3.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3.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4 结语
科研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顺利完成了多个项目全过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望未来,随着云技术、跨平台移动终端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篇6
1科研项目管理简述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建议、申请、立项、调研、实施、试验示范推广(或产品定型)到专利申报、项目验收、资料存档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是一项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实施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的工作,所涉及到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采购管理和沟通管理等方方面面。任何科研项目的完成都要经历申请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三个基本过程。申请立项和项目验收一般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而项目实施过程主要由项目承担单位控制。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识别与控制,还需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督促和协调,对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农机科研项目的基本流程:项目建议申请立项调研项目实施试验示范推广或产品定型专利申报项目验收资料存档。项目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项目的实施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保证项目技术指标能全部完成。农机科研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1.1项目来源多
农机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局限性。目前,江苏省农机科研项目来源较多,主要有省农机局的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科技厅、农科院、苏北专项项目,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横向课题,单位自主研发的项目,等等。每个项目的验收要求不同,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同,这就给农机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1.2项目参与人员分散
项目参与人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专业领域。如果一个单位有几个项目同时开展,参与人员的工作可能会有交叉,再加上平时工作任务较重,真正参与项目研发的人员很少。因此,项目完成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项目过程的管理以及对项目研究情况的交流和沟通。
2.1.3项目专业性强
目前,大多数农机科研项目的立项都着眼于对现代农机科技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探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2.1.4项目合作性要求高
农机科研项目的研究讲究团队合作,仅凭一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很难完成所有的研究目标,所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只有紧密合作,各取所长,才能出成果。
2.2农机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项目管理过程不完整
目前农机科研项目管理主要集中在项目的申请立项和终期验收上,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不够重视。项目立项后,基本上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专利、撰写报告,在各个节点准备材料应付检查和结题验收,一个项目结束后再去争取新的项目,项目完成的质量不高,很难有创新性、推广性的成果。
2.2.2项目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从事项目管理和项目研究的是不同部门的人,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不参与项目研究,不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对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更多的是注重资料审核,对照项目合同书中的考核指标来评判项目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考核,项目管理大都流于形式。
2.2.3项目成果转化机制落后
项目成果与后续的转化利用缺乏有效衔接,大多数项目仅能满足科研样机的试制和新技术的基本实现,后续转化为现实产品和生产力的不多,所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较少。
3加强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3.1加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江苏省农机管理部门已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出台了《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建立了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在线管理系统,对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进行统一管理。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建议各项目承担单位加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设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专职岗位,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员。
3.2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目前,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已实现了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的在线管理,在过程管理上还需要增加进度管理、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内容,使项目管理更加完善。
3.3积极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项目成果一般都是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项目管理过程中要重视项目成果的管理,对于那些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成果,要积极申请发明专利,,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4结语
随着农机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渐扩大,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彦武,曾长虹.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
[2]李波.项目管理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篇7
1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获得、筛选、创造、整合、学习、存储、创新等活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交流体系,让知识得到不断地循环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和数字进行表达,可以通过文字记录、整理并储存下来,可以通过数据、公式、规范和手册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而隐性知识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经验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通过感官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很难将其文字化或公式化,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收集与分享。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以阿贝克和米歇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只限定于知识或信息;以维娜艾利和维格为代表的则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知识或信息,还包括与知识交流相关的事物,如技术、组织结构和其他的资源等。此外,还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定义。不论何种观点,知识管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它是通过对人的各种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不仅注重人的知识创新能力,还关注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内的传播和共享。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贯穿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分为申请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到项目申请人、项目参与人、专家、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员,涉及项目申请单位、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的单位,因此,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员广、组织机构多、系统并复杂的工作。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申请立项阶段。科研工作者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申请人要充分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掌握项目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拟解决的问题,申请人要对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成果进行完整、全面、详细的规划和阐述。申请人还需要收集、整理课题组参与人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知识融入项目的标书中。科研项目管理的中期管理是对项目在实施过程的监督。一般来讲,高校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向依托单位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的形式开展。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就是该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所包含的知识大集合。包括课题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自对项目本身的研究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并存储的共享知识;还有科研管理人员在中期管理时组织、总结的便于管理的经验性知识。项目验收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第三阶段,包括结题、成果申报以及技术与知识的传播。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体现,比如以论文形式发表,以成果转化形式得到应用,以科技报告的形式进行传播,还有一些个人经验或体会难以使用文字进行存储,只能通过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得到分享。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3.1加强知识管理的理念
科研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要确信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学科不断细化,学科间互相交叉越来越频繁,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从而使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也变得更为精细和繁重,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的新形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能够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对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2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目标
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造和利用各种科研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将科研项目管理中所有的知识进行提取、筛选、储存与分享,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提供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管理经验等的支持。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可提高学校科研整体的协作水平。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就能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管理技术等,快递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并将其进行有效地分享与传递,实现共享。信息和知识在高校内部系统地进行处理后,不仅能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还能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3.3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类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及市厅级的项目,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系统、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等,其他省级和市厅级的基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都为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标准和参考。利用网络技术,将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经费划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信息以及项目最终成果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录入科研管理系统加以保存、汇总和分析,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4搭建科研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随着科研项目的类型、学科类别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管理蕴含的知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信息的采集和储存,而对于知识信息的挖掘、传播与分享等方面就较为欠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管理的规律,并根据项目的差异性进行分类,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项目知识信息,筛选、提取有效的知识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从而为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服务。
3.5构建科研项目知识的共享环境
科研团队的协同合作是高校科研项目实的关键,拥有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将会助力科研团队的研究。科研团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提问的方式在内部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领域或专业专家群组、邮箱等形式向外部寻求知识的共享。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基于某个科研项目的申请或实施管理,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或者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传播和流通。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势下,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交流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作,则成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
篇8
2.1系统功能需求
实现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任务书提交、项目审核、结题申请、结题验收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项目化管理。实现项目申请立项、结题验收专家网上评审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排名。申请人提交立项或者结题申请材料后,由科技秘书对项目进行汇总分类,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安排评审专家。课题评审专家接到任务后,在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和相关附属设备(键盘、鼠标等)即可登录系统开展评审工作,时间灵活度高,同时也节约了纸张的大量使用,节约学院办公经费,提高评审效率。项目立项申请流程如图1:建立项目补录模块。把学院历史立项的所有项目和院外申报项目进行电子系统进档,建立项目数据库,使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实现科研项目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对相关类别科研项目数据实现图形化统计,生成水晶数据报表;实现科研课题项目化管理。
2.2用户功能需求
系统的用户角色有:普通教师、二级部门管理者、科研处管理人员、评审专家、系统管理员。各用户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即课题的申报者,访问系统具有的权限主要有:浏览、录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填写、上传课题立项申请、任务书、结题验收的材料;查询项目评审情况;查询科研课题进展;科研档案输出打印、项目补录等。二级部门管理者:在系统中设置学校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是对属于本部门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合同任务书和项目结题验收申请作基本的审核,查询本部门科研情况。科研处管理人员:主要是科技秘书,主要权限是查询项目立项申请、验收申请情况,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核、分类,安排评审专家,填写科研处、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补录历史项目和院外项目;同时,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推广。
2.3系统架构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以MVC三层架构为依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权限层,使其更符合本系统开发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权限层,能更好的控制权限管理,使其可实现到对每一底层按钮的控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发
3.1系统时间段设置模块的实现
通过对系统时间段的设置来限制系统使用者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同时也为规范科研处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主要有立项申报开始、结束时间,任务书提交开始、结束时间,中期审查开始、结束时间,验收申请开始、结束时间等4个时间段(点)的设置。并提供了新增时间段和修改已设置时间段的功能。
3.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项目申报模块:主要页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钮、下拉菜单等等。通过该页面可以完成项目申请立项书的录入和保存;项目修改导出模块主要提供了在查询、修改、输出打印和删除申报书的功能。项目任务书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任务书的录入和输出打印功能。对已超出系统规定的立项申请时间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进行操作将出现相应报错提示。项目验收申请管理模块:提供了项目验收申请信息录入和结题验收申请表的输出打印。对输入数据格式不正确和已通过科研处审核的项目操作显示报错提示。项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项评审、验收评审的评审专家打分情况和评审意见。
篇9
第三条(原则)城市规划科学研究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城市规划观念、方法、手段更新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成果转化)科研管理应当加强对成果的管理,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竞争机制)科研管理应当加大引入竞争机制的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城市规划科研力量,吸收局内外的科技优势,逐步推行科研项目招投标工作,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第六条(管理机构)市规划局是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
市规划局综合业务处(以下简称局综合处)是全局年度科研计划的编制、组织科研项目的开展、成果审定、科研经费管理及协调督促检查的具体工作部门。
市规划局有关处室应当配合做好该项工作。
局属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
第二章科研计划制定
第七条(科研项目分类)局科研项目分为三类,即:科学性研究课题、决策咨询课题、工作调研课题。
(一)科学性研究课题:是指对城市规划工作中系统性、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软课题、应用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科学性研究课题按课题深浅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可划分为重要课题、一般课题。
(二)决策咨询课题:是指对政府部门当前行政决策中的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的课题。
(三)工作调研课题:是指对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着重分析现状和提出对策思路。
第八条(年度计划的制定)
(一)局综合处于每年第四季度召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征询会议,征求对下一年度市规划局科研项目的意见。
(二)局属单位和市规划局机关各处室提出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于每年十一月底之前报局综合处。
本市有关单位和局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亦可提出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的建议。
(三)局综合处根据市规划局中心工作及局属单位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并确定申报列入市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
(四)由局总工室对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形成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报局领导批准。
(五)局综合处将经批准的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予以下达。
第九条(计划外项目立项)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增研究课题由课题提出单位或部门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组织预审并报局领导批准后列入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第十条(计划下达)对列入年度科研计划的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课题由承担单位填写科研项目建议书,并于项目开题前10天提交局综合处。工作调研课题只需在开题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三章科研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承担方式)科研项目的承担方式,可以是定向承担,由局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承担某项课题,局学科带头人可以优先选择承担;也可以招标,由局内外单位通过竞标方式承担。
第十二条(项目负责人任职条件)科学性研究课题中重要课题、决策咨询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负责此方面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承担;其他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承担。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方向把握、经费使用等工作。
第十四条(开题)课题组通过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于开题论证会10天前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申请,并提交开题报告文本10份和计算机盘片1份。开题报告应当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关键、进度安排等提出初步意见。
局综合处组织开题论证会,并形成专家开题论证的书面意见。非本局立项的项目由立项单位组织开题。
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应当于当年9月1日前开题。
列入计划的项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开题,应当于当年8月1日前由项目承担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延期书面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和延期后开题日期。经局综合处批准后延期,否则该项目作取消处理。局综合处应当于10日内作出答复。已经批准延期的科研项目,应当于当年12月1日前开题,否则作取消处理。
第十五条(签定合同)经开题论证会通过的课题项目,应当于会后10日内,由局综合处与课题组所在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合同应当载明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名称、项目名称、成果要求、完成日期、成果归属权、经费额度及拨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阶段成果检查)局综合处对课题项目按科研合同中进度安排要求进行阶段成果检查,检查形式主要为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等。
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项目必须进行阶段成果检查。
第十七条(预审)列入重要课题的科学性研究项目应当由局综合处组织鉴定前的预审。
第十八条(鉴定)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在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前15天提交《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局综合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天内作出答复。对符合合同规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对于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由科研立项部门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工作调研项目由课题组在完成日期前5天提出鉴定申请,对符合鉴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工作调研成果论证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鉴定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应当于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1个月前,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项目延期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延期后完成日期。由局综合处核定。
未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鉴定会议意见深化研究,直至鉴定通过,鉴定申请按前款规定办理。局综合处应当明确最后鉴定日期。
第十九条(成果形式)鉴定后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于一个月内向局综合处提交研究成果两套和计算机盘片一份,并附五百至一千字的内容摘要。
第二十条(成果登记)每年9月30日前,由局属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当年完成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材料,包括成果登记表一式二份、鉴定证书一份、成果证书一份,统一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初审后,报市科技成果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分类经费测算标准)科研项目的经费测算按类别进行:
(一)科学性研究项目经费测算标准如下:
1、重要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十万元。
2、一般课题研究经费为二万至八万元。
(二)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五万元。
(三)工作调研经费二万元以下。
第二十二条(分阶段经费核拨标准)经费的核拨按项目进行的阶段进行: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分三阶段划拨:开题―30%,中期汇报―50%,鉴定通过―20%;其他课题分两阶段划拨:开题―60%,鉴定通过―40%。
第五章其他
第二十三条(个人评奖)市规划局每两年进行一次*市城市规划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
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
(一)两年内获得建设部、*市科技进步奖、*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以及*市优秀勘测、规划设计奖的项目(主要承担人员)得奖者;
(二)在科技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相当经济效益或明显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三)各单位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的科技管理干部。
参加评选需上报先进科技工作者申报表(附先进事迹材料)一式三份,由局综合处、组织人事处组织初审,然后报局领导审批。
第二十四条(项目评奖)市规划局每两年进行一次*市城市规划系统科技进步奖项目评选活动。
凡在两年内完成并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除已获得建设部、市科委科技进步奖以及*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的科研项目外,均可参加评选。
参加评选项目需申报以下材料: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表两份、内容摘要十份、科研项目总报告两份、鉴定证书复印件两份等。
第二十五条(报奖程序)逢单年十二月,局综合处下发“局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表”,局有关处室和局各单位按要求填写后向局综合处申报并附有关科研成果材料。
局综合处综合平衡后,报总工室研究提出得奖项目及等级并报局领导批准后予以奖励。
篇10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1.预算编制变动过于随意
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在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上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对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却不能给出有效的理论依据,并且,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此时的财务预算,并不能对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经费进行合理估算,其只是一些形式而已。例如:很多科研项目经费都是按照项目的类别来判断其应得的资助标准,像实验站、重点项目、普通项目、基金项目等等。而项目具体所在区域、需要的脚尖以及研究内容的质量以及难度却很少考虑。这样,势必会促使申请人按照常规标准的经费标准制定理论上的预算方案,进而对后期的实际执行带来一定影响。可能资金不足,也可能造成浪费。
2.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科目与财务管理科目协调度不够
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设立的科目较为笼统,例如仅设推广费用、研发费用等;然而,财务立账则是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干了规定进行科目设定。这样一来,在财务管理以及验收审计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矛盾与模糊的地方。增加财务的工作难度。
3.项目经费支出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对项目经费中的一些科目支出比例与实际支出比例严重不符,很少能够满足项目的执行需求。例如:一些必要的接待费用就没有在项目中规定出来,但又无法避免,从而造成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另外,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劳务费用也往往会高于劳务申请费用,进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对项目实施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4.财务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足
目前,项目的财务报账中可以发现,现金的支出费用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这个标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甚至很多人在参加科研交流会议等活动时是“自掏腰包”。即使后续能够报账,也是手续相当繁琐。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本文针对上述关于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1.大项目的定额资助转为个性化资助
目前,国家对项目进行资助时,仍是根据部门以及项目的类别进行经费标准的判断。将这种定额项目个性化资助转变有利于促进申请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实际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并能有效的阻止编制过于松散,减少资金浪费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因此,有关的负责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预期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并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2.明确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国家在项目下拨时虽然规定了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但在财务审计时却明确规定不允许发生在职人员的工资费用。如果能执行在职人员额外劳务费用,势必能更加有效鼓励科研人员自觉、主动、积极申请项目,同时也能根除科技人员违纪违法的预算制度因素,从而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经费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项目立项后应该在项目结题时进行绩效考评,如果没有按照立项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结果,或者经费预算存在较大误差,应该在阶段性检查时由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申请人提出批评、停止后续经费资助或其它惩罚措施。
4.加强项目经费审计监管
无论执行管理制度多么完善,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管都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要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的绩效审核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并认真的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使其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5.严格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在项目申报伊始,就要对经费的预算进行有效编制,但如果实际操作中与项目经费的预算不相符,同时这种变化有失客观存在,应该允许单项费用支出金额在一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但支出总额不能突破原预算。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经费预算作较大调整的,要求申请人向项目批准人或经费资助人申请批准同意。
三、小结
随着我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增设了相应的农业科研单位,并与各大高校的有关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这些举措,无疑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其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加之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整体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对其进行深入了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篇11
科研经费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基础条件,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单位的项目研究、科研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担单位的整体实力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家也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发展愈加重视。随着国家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科研任务分配方面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科学、合规、高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促使科研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及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管理的重要课题。在单位科研项目推进、管理过程中,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相关问题,而导致科研项目的进展受到影响,预期成果难以有效实现,以上问题的出现也促使有关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合理的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以此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促进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从而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1.当前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1.1项目预算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全程参与,编制合理性不足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开展的基础性内容,需要有关专业财务人员参与制定,以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中,财务人员往往参与承担较低,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科研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预算缺少权威性的根据,项目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过强也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同时,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而言,部分科研项目或工作任务执行的周期长,因此,预算编制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考察和分析过程。由于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不足也使得项目进行过程中,经费使用、决算情况难以与预算较好的对应。
1.2自筹配套资金很难及时足额到位
随着我国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也出现了极大的竞争。众多科研人员对同一科研项目的竞争使得项目申请难度也大大增加。在科研项目申请中,为了获得项目申请的成果,一些单位不顾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及单位实际情况,对自筹的配套资金进行虚拟性的承诺上报。项目即使申请成功,但由于单位自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使得科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项目预期成果的实现[1]。同时,由于缺少配套资金的支持,科研项目的验收环节也常常出现作假的现象。
1.3项目经费到位和项目实施不同步
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承担着科研项目建设资金供应的主要任务。一般而言,国家财政预算资金下达时,与此相对应的科研项目就应该正式实施。但在实际的发展状况中,由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低下及经费下达滞后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财政预算资金提前下达,科研项目合同尚未正式签订,承担单位未拿到项目具体的推进计划及项目主管部门认可的详细预算,导致财政预算资金闲置或无法按预算执行,“寅吃牟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当科研项目合同签订成功时,财政预算资金尚未下达。此种情况下,项目承担单位尤其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无法从其他项目资金中挪用垫支经费,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和推进。此外,在年终结算时,出现大量结转财政资金的状况,而实际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十分有限。
1.4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费管理脱节
项目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项目承担执行部门等,在实际的项目进展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仅仅负责项目的申请、立项、监督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按相关规章进行核算,而项目实施部门则主要对项目的进展进行控制。以上工作的开展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由于项目实施人员缺少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合理统筹经费的使用,使得经费的使用与项目预算编制不符,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和决算验收。
2.解决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建立财会人员全程有效参与项目预算编制的机制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重要材料,其制定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首先,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要引入财会人员参与,对项目经费编制的程序和有关内容进行详细划分,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秉持公平、合理、客观的职业态度,使得各项项目预算有合理依据。其次,在项目预算编制制定完成后,要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确保各项预算不仅符合法规,更要符合实际;最后,财会人员在参与编制项目预算时要考虑财政资金下达的时限和项目推进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关心。此外,对于参与项目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要进行专业化训练,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预算编制水平,其工作过程要符合财务制度的各项要求。
2.2适度增加公益性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
公益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事业性单位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同时,公益类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各项科研项目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国家应适度增加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投入。一些公益类事业单位由于财政补助经费有限,难以高效高质的推进在研项目的进行,这不仅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打击,同时也是对我国公益事业的轻视。因此,国家要大力扶持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需要从鼓励科研项目研究做起。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保证其设备、人员的充足;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公益类科研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调拨,保证公平性。此外,科研项目审核人员要与国家财政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严格项目立项程序,以此提升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3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项目经费审批的科学合理性
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项目经费审批制度主要是从源头消除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在项目预算编制中,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要对项目预算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单位领导要对项目预算进行把关,避免项目预算不合理的现象。在考察中要遵循下列原则:首先,实际操作与项目预算经费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误差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项目预算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单位应及时申请进行预算调整。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项目预算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责任追究。最后,财务部门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专业化的核算,强化项目经费审批制度,以此避免出现经费管理低效的状况。
2.4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也是单位全体人员的责任,只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化、合理化。首先,在申请项目时,科研人员应该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避免出现误报、虚报经费预算的情况;同时,财务会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审核,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及时对各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和比对,在确保科研工作正常推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使预算和支出保持一致;项目实施人员也要科学合理使用项目经费,严格按照项目预算安排项目支出[2]。总之,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进行及时沟通、相互协调,确保科研项目使用经费管理的科学化。
2.5加强财务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
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得以运行发展的根基在于全体员工之间存在对该单位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必须得到提升。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道德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3]:首先,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往往被科研人员忽视,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对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熟悉有关财务制度规章要求;再次,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明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要求;而后,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定期进行财经法规考试;最后,要加强对公益类事业单位领导者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政府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实际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运用行政性手段加以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使用,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养,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篇12
1基层农经管理工作现状
基层农经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为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对管理人员制定了较高的管理标准,要求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各项任务。并在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创新,尽量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农村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各地开展基层农经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业发展水平,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为了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改革发展策略,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跟上现代化的脚步。但是结合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我们发现还有许多农村地区不够重视基层农经管理工作,甚至没有建立专门的基层农经管理部门,其管理工作都是由其他行政部门兼任,导致在实践中缺乏工作力度。另外,由于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参与到相关工作的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水平,造成基层农经管理工作机构的权威性和积极性被弱化。
2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项目预算编制
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中开展相关的农业科研工作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农业科研工作受到季节性影响,整个科研工作周期较长,在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中很难准确的为农业科研项目判断经费预算,影响到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主观因素导致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比如,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申请项目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提前调查,但是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工作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判断项目的预算金额,这样和实际金额会存在误差。以此同时,部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工作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无法掌握各单位之间实际的科研设备使用情况,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具体的支出情况。比如,农业科研项目需要使用到先进的设施设备,在基础设施上需要编制相关的项目预算,而由于各部门沟通不及时,工作人员项目资金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重复购买设备等情况,导致农业科研成本增加和浪费现象。
2.2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类别不符合会计科目设置
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科研项目在结题报告中需要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验收,将整个科研项目的支出以及项目预算进行归集,以掌握农业科研项目的具体完成情况。然而农业科研项目任务书是由科研工作者编写的,在编写科研项目经费类别时由于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无法做到与会计科目设置相匹配[1]。比如,政府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根据各部门的决算报表进行,充分发挥出财政预决算职能,农业科研项目任务书经费预算明细需要结合该项目的直接费用进行分类设置,则会容易出现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类别不符合会计科目设置的情况。例如,科研人员在项目任务书中会编写“设备购置费”,但是在会计科目中没有这个词,财会人员就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类别,将其分为办公费或者材料费等。另外,在农业科研项目进行财务验收工作中,要对该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统计,但是由于科研工作者不了解财务职责,而财务人员又必须对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了解清楚,导致在分类归集时容易出现失误,且影响到工作效率。
2.3工作效率低,导致项目结题验收慢
结合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发现,当前项目经费支出普遍存在进度慢的问题。其中影响到项目经费支出缓慢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其研究对象会受到季节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申请的项目资金下拨过迟,影响到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进度,导致整个科研项目出现逾期等情况。另外,由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本身缺乏充足的科研资金,在申请科研项目时没有结合实际支出需求进行申报,希望争取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导致申请的项目经费预算比较随意化,缺乏科学合理性。最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申报的项目经费无法进行正常使用,出现项目经费结余的情况,导致在项目结题验收时经费预算和经费实际执行存在较大的误差,为财会人员增加工作难度。
2.4农业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缺乏规范化管理
按照我国各级参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处理项目结余资金时,需要按照农业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在2年内可以继续使用,若使用期限已满还有结余情况就必须通过原渠道返回[2]。而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麻烦,且项目资金下拨时间长,不愿意将项目结余资金被收回,为了持续开展农业科研工作,他们会将项目结余资金调整到次年使用。然而,随着党和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每年都会在项目预算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申请的科研项目能够真正落实。但是,由于部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对项目结余资金缺乏规范化管理,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导致科研工作者对项目结余资金不够重视,他们在与财会人员进行工作交接时,容易忽略了项目结余资金,从而引发资金被挪用等风险。
3基层农经管理工作改进思路
3.1加强人员管理,促进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基层农经管理体系规范化、系统化发展,首先就要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工作人员是开展基层农经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要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为后期顺利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比如,在人员招聘环节,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便用人单位对其专业能力更加了解,将其分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其次,对于农业科研单位在职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避免业务不熟悉、工作失误等问题,真正提高基层农经管理水平。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基层农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基层农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同时也需要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大资金投资力度,为基层农经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基层农村组织管理部门在基层农经管理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顺利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承担基层农经体制改革以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中发挥着指导作用[3]。因此,在基层农经管理体系中的执法管理、监督、服务等环节中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独立的基层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中。并且在基层农经管理部门中设置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专员,专门负责组织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为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基层农经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整个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使得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真正发挥出基层农经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在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整个经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起着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在项目预算编制前,相关科研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预算编制,严格遵守项目预算编制相关标准和要求填写农业科研项目申请报告,以增强项目预算编制过程的规范性[4]。其次,科研人员要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目标、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科研项目的进行项目预算编制,以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最后,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特殊性,许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科研人员进行的,但是由于他们对财政相关知识了解不充分,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与财会要求出现脱节的问题。所以,在基层农经管理工作中还要建立相应的财务规章制度,以提高项目经费预算的精准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为后期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奠定基础。
3.4突破我国农业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困境
影响到农业科研项目无法执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再就是相关工作人员随意更改和调整项目执行内容。因此,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必须提升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速度,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率提供保证。首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要设立独立的项目监管小组,对科研项目的全国程进行实时监管。另外,还要在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公开,让科研项目的所有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便及时发现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加速科研项目执行以及经费支出进程。其次,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各年度绩效考核中,要将科研项目预算具体执行情况作为员工的考核标准,利用奖金、绩效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且对于没有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的员工要扣除相应的绩效指标,以提升基层农业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水平。
3.5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工作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经费管理工作时,要提高对项目结余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变相流失和浪费的情况。首先,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并且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进行精细化预算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结余资金被纳入到科研项目全过程中。其次,还要建立相应的项目审计制度,让单位的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并以报告的形式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避免科研项目在结题验收环节中还出现经费剩余的情况[5]。最后,工作人员在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工作中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在使用项目结余资金时,需要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严格监控。要求工作人员在使用项目结余资金时按照相关标准填写申请报告书,并通过管理层审核同意后才能使用,以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基层农经管理中要重点关注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足够的资金。还要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进行科研工作,合理的使用项目资金。还要充分发挥出财务人员的监管作用,为项目资金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让申请的项目经费真正应用到农业科研工作中,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杰.当前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纳税,2020,14(05):292.
[2]张京环.浅谈当前基层农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19(6):120-121.
[3]李菁科.浅析基层农经体系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法[J].农家参谋,2020,646(04):57.
篇13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亦如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及管理办法引进来。在各个高校单位,需要及时的对某个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做充分了解。如果不使用计算机来实现一种管理策略,那将是很低效的。科研申报管理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的。
2系统开发平台
本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B/S结构,根据MVC模式来实现系统的数据层(Model)、视图层(View)和业务逻辑层(Controller)。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即Model-View-Controller,它把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包含了系统的核心数据、逻辑关系,封装了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一个Model可以为多个View提供数据,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View就是把Model中的数据以及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以特定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同样的Model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的View表现,每个View都有一个更新操作,当用户执行该更新操作时,View重新获取Model中数据,同时更新显示给用户。Controller是Model和View之间的枢纽,由它来控制Model中数据的传播,确保Model和View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用户对系统实时性的需求。在本系统中对MVC的具体实现是:用户通过browser发送请求给web服务器,运行在服务器端的Servlet接受请求,Servlet是Java在服务器端的应用技术,由包含 Java虚拟机的 Web 服务器加载。系统中Servlet充当应用程序中的Controller,Jsp页面作为View,JavaBean表示Model,Controller调用对应的Model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给用户相应的View。
3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底层关系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一系列产品组成,功能强大,不仅能够满足最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商业 Web 站点存储数据的需要,还能为个人或小企业提供易于使用的数据存储服务。系统主要有以下数据表:
用户信息表tb_user:记录用户的详细信息,userid是主键,用户依据level字段的不同值享有不同的权限;
系部信息表tb_dept:记录学院所有系部的详细信息,其主键是depid,和用户信息表tb_user是主外键关联关系;
项目信息表tb_project:记录各申报项目的申请审核以及结题审核的情况,和用户信息表tb_user是主外键关联关系,其表中userid是外键;
日志查看表tb_log:记录进入该网站的所有用户在该网站进行的所有操作,以便追踪和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梅花树形表treeview:用于设计后台管理界面的梅花树形菜单。
4 科研申报系统概述
为了保障系统安全,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本系统将分为四个级别:科研处(最高用户)、系部级用户、普通教师级用户,以及一般浏览用户(未注册)。登录系统的用户相互之间的信息是不公开的;已注册的用户可以进行课题申报,并需要上传相关科研项目申请书及科研项目实施协议书。
申报的流程是:申报的课题首先进入系部级进行审核,由系部级用户下载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所上传的申请书并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由系部级用户在申报的课题中添加批注,然后重新上传;反之若是未通过或者项目申请需要修改时,则会在该教师的个人课题管理栏目中给予相关提醒。
当系部级审核通过时,则接下来由科研处级审核,审核的流程与系部相似。科研处审核的结果包括:通过,需要修改,不通过。不论是哪种结果,都会于该教师第一次登录该系统时给予及时提醒。只有科研项目申请通过科研处的审核方可开展该课题。当开展的课题结束后,则教师须按照项目申请时相同的流程向系部级,科研处申请。只有当科研处通过审核后,该课题方可结束。
5 科研申报系统的开发技术
文件上传对于任何web应用程序都是一个很有用处的功能。比如,在基于web的email中使用文件上传在消息中加入附件;在技术支持站点可以使用文件上传接收从用户处发来的错误日志和缺陷告文档;在web应用中使用文件上传,通过友好的web界面在用户间共享文件等等。在本系统中,用到的文件的上传,是利用jakarta apache公司提供的commonsfileupload组件,只在表单字段中定义一个file类型的input,同时在form表单中加入了不同的编码方案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在该系统中,我们运用文件上传功能将用户申请课题的实施计划书上传到服务器的文件夹中,当系部以及科研处用户审核时,从服务器端下载对应的计划书,并将审核后的意见加上批注重新上传到服务器上。
6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