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专业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根据《标准》的开发思路和考核内容,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等8个方面重新修订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母婴护理等5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2重构实训教学项目和比例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标准模块包括基本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大模块共18个操作项目。基本护理操作包括生命体征测量、药物过敏试验、肌内注射、口腔护理、导尿术、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静脉采血技术(真空管采血法)、无菌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抚触技术、穿脱隔离衣与手的消毒、电动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测定、氧气筒给氧、四步触诊、四肢绷带包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作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18个实训项目融入到各课程实训教学中,并作为主要的实训教学项目,临床护理课程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至50%。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学生每次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时需签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才能参加实训考核。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示教—学生练习—总结一贯式”的方法,学生练习时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灵活。为了加强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将《标准》中的108个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预习准备—观看教学片—教师示教—情境练习—情境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拓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供案例和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归纳、总结,不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4重视实训室的建设
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技能抽查融入专业护理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地点就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本院完善了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将护理实训室均建成内、外、儿、妇、急、手术室等临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能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能在角色模拟时,真正融入护士角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争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取“课程发包”、“院中办班”等方式与基地进行医教结合。
5组织专业技能活动
本院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节,其中技能比赛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开始把护理专业技能抽查项目作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并给予奖励,获得奖项的学生在年终评优、奖学金评审、实习就业安排时都给予优先,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护理实训室业余开放时模拟病床的利用率达100%。
6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标准》和题库的内容体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反映了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护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主要由新进教师、原有卫校的老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们各有长短,新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师与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脱节,企业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人才引进、校本培养四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3个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护士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牵头,联合兄弟院校、护理专家、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人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篇2
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现状
2.1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笔者对2000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部分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急诊护理学》、《急症急救与重症护理》等相关教材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发现:现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教材的改革方向很明确,都在努力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急救护理》教材建设方向,并且有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目标上高度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统一,在教材结构上以急救护理学的组成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际以各项护理技术为重点[1]。(2)开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护的教学过程之中,重视急救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2]。(3)在重视让学生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其急救意识和严谨思维方法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自身要素,而忽视对学习者思维和情感培养的编写模式[3]。(4)教材重视贴近前沿,突出救护的整体性,能力目标符合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4]。
2.2尚存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整体的优化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尚存的问题:从教材的体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看,其医疗化的设置弊端尚未完全纠正,教学内容的构成通常是“急救基础知识+常用急救技术+各科危重症抢救+常见急症救护+重症监护”等模式。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护理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的内容还缺乏。对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但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且符合岗位需要的急救护理教学内容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地进行。
3急救护理教材建设的思路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职业行动的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所谓“完整行动模式”[5],它可以划分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重视“完整行动模式”这一系统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6]。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护理专业急救护理的学习者迅速成长为能胜任急救护理岗位的工作者。
3.1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常见危重症救护,一般监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的内涵及流程;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能力;能够对急救设备、药品及物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次实际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进行。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以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为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3)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覆盖急救护理的院前、急诊预检与分诊、观察与护理、抢救、一般监护技术等。
3.3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体例结构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以及岗位的特性,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组织编排。学习的任务由院前救护到急诊科救护,再到急诊科重症监护,直至灾难事件的救护,实现由简单救护到繁杂救护的过渡。删除前期课程已经学到的单项技术操作的内容,以综合项目任务为主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源于临床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具备学习价值。每个学习任务都由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拓展4个部分组成。
3.3.1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预期学生应当能够达到的行为程度。
3.3.2内容结构
用图式化表示学习与工作内容的要点。
3.3.3学习任务描述
包括3部分,一是学习任务的知识要求;二是任务分析,其编写体例依据现实工作的流程顺序递进,以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学习学会工作的过程;三是评价与反馈,通过项目评价、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4学习拓展
篇3
基于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视力度不够。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设置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英语教学中没有与护理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许多英语教师就是僵化式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普遍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较差。
(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少足够的认知,而且护理专业的学生基于对英语认识的片面性,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有效帮助,只是把英语课程作为考核项目,盲目的进行应试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进行专业的测试,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要求,而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打压,这些都不利于护理专业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三)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由于受到学生重视程度、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例如,很多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推广,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应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宣传、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对学生英语归纳比较方法的引导,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鉴别能力,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词汇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专业英语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其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学习兴趣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要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后工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意识,如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多说英语、多用英语,这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快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随着英语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篇4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在学期初,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医护理教师访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床专家访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期初,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医护理授课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防止出现单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篇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职成(2008)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做了以下改革。
1 理论教学的改进
1.1 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有相当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以往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生理学时感觉枯燥乏味,兴趣不高。而进入临床护理阶段又因生理学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针对以上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一些与生理学有关的临床护理实践事例,使生理学理论教学带上了护理特色,充分发挥生理学的“桥梁”作用。例如讲兴奋性的指标时结合临床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两快一慢”,即进针快、出针快、推药慢,可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就是因为“两快”缩短了刺激作用的实践,“一慢”降低了刺激的变率,二者均减弱了刺激强度的缘故;在讲述静脉血压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输液治疗休克时,为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引起静脉回心血量过多,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常将中心静脉压作为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在讲述皮肤散热方式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对于高热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用冰袋、冰帽或进行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对每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急切的想知道在护理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如何去解决。这些案例的引入,激起了学生兴趣,产生了探索问题的欲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优化教学手段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中学生首次接触的机能学科,其理论性强,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达到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其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文字、表格、图片、动画和视频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生动地把难点易化,把微观的事件放大,把宏观的事件缩小,把复杂的事件简化,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整体思维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线条清晰、知识密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加和课时有限的矛盾。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识过程中,充分锻炼了想象、推断和立体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实验教学的改进
2.1 编写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操作,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及提高学生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使用的生理学教材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生理教研组的教师编写了力求体现新课标特色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写实验报告不规范的现象。
2.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其原因有:(1)不重视实验,将实验当成观摩课;(2)学生人数较多,动物数量少,学生动手机会少。基于这一情况,在实验课的初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至少安排一次基本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常用仪器和器械的介绍;常用操作,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皮下注射、颈总动脉插管、迷走神经的分离、交感神经的分离等。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有利于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3 优化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保留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的操作难度较大,观察项目较多,涉及到多个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开展生理学知识竞赛
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繁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生理学知识,我们在学期末举办了生理学知识竞赛。每个班通过初赛选出3名代表参加全校性比赛。赛题有必答题、抢答题、你来比划我来猜、小组必答题、风险题和观众题等。奖品设置了个人奖和团体奖。通过生理学知识竞赛一方面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达到了竞赛促学习的效果,即巩固了专业知识,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方面团体奖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4 完善评估方式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往的生理学考核采用期中、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结合课程标准我们对以往的生理学考核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革,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评定。改革后的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三个部分组成。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实验课的预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教师据此给出分数。理论考试学校统一安排,占总成绩的60%,考试内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等。学习态度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及参加知识竞赛等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10%。完善评估方式不仅能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2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背景
2.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间,这样与理论教学间隔的时间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临床实习时只能再从头学起。此外,实践教学方法多采取只在模拟人身上的演示和操作,使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考评方法单一,也忽视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双师型教师及相关硬件投入的缺乏
护理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而到临床医院实践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不多,造成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不能将临床护理学的新进展、新方法及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上。此外,医学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投入资金不足,实践活动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使得教学文件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医院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工作推进缓慢。
2.3招生数量与实践教学平台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中护理专业的招生形势很乐观,但是,学生数量的增多和实训平台的有限,会使护理服务链偏离正常的轨迹,甚至会出现断链,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必然会使学生就业、对患者的服务、学校的招生及教育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护理实训平台
医学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实训室是学校的一张王牌,护理专业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实训室的建设。笔者认为,学校应当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更好地服务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体现专业特色。
3.2加强学校和医院的合作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团队行为,需要不同专业人员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提供整合性的专业服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校要积极和附院及其他合作医院协调安排护理学生的见习,让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医院、贴近患者,在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中得到锻炼,加强学生与患者的沟通,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弥补在学校实训室模拟操作的缺陷,同时也能解决招生数量与实训平台之间的矛盾。
3.3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技能培训
篇7
2调查范围、方式
本次调查范围是在黔东南州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的近三年护理专业毕业生。调查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
3调查的医院
就业单位涉及黔东南州内医疗卫生的三级、二级医院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私立医院,基本与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相符,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调查数据统计
4.1对调查表单项选择内容的统计
经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系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的表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胜任工作能力、专业优势、医疗市场的预期需求、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同事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但学生在开拓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今后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4.2对调查表多项选择内容主要方面的统计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系毕业生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相对较窄、开拓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阅读简历比较关注毕业学校和专业,面试时最为重视的是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在招聘员工时最关注专业知识和毕业院校。
5调查分析
5.1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我系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的表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胜任工作能力、专业优势、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同事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综合满意率达91%。
篇8
电子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的引入,各种教学法”教学的案例研究”列出比较法律,”云云,和形象简单易懂,直接和彻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课堂和实际,活性,相对“无聊”药物的“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让学生在案例研究显示,证实,在比较和鉴别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抗癫痫药如说话时,在不同的癫痫发作的电影第一次放映,使学生集中,口渴,这种情况再次通过抗癫痫药物的不同类型,学生不会被混淆的选择对所有类型的癫痫病的药物。那么为更好地与吸毒相关的癫痫的具体工作的同学。
三、实践教学的应用
护理处方的执行者,它是疾病的预防,实施前后的监事,由药物的反馈。护士学习药理学研究医学实践。然而,联系理论与实践是当前流行的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必须用不学习,不使用必须学会”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传统的药理学教科书主要经典药物和经典的角色的,但经典教材的药物也往往由于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临床逐渐被淘汰,因为时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限制引进新的药物,并没有机会介绍新药物的使用和目前流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帮助学生理解新进展的药物。护理在强化实践需要学生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险防范措施,静脉输液不合;一般常用的应用的训练;急救药品方法,应用,机制、应用笔记常见的中毒抢救训练;通常用在新药与贸易的新药临床导论名义,公式和知识的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的;知识和能力,拉丁文缩写普通处方和处方;引入知识培训;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在教学中,因而,实践教学内容应加强。例如:原则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我会联系教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对如兔敌百虫中毒症状的解药的各种症状和影响的实验,他们的症状出现M的典型症状如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静脉注射解毒剂阿托品M将迅速缓解中毒的症状,如瞳孔会放大,但不明显缓解肌肉震颤;但在静脉注射解磷定,肌肉震颤快速缓解症状。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实验中的理论关系。
篇9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开展小班教学,实行分组制度,一般4名学生一组,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次实验都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的原理有所掌握,在了解了整个实验的原理后设计实验,先将整个实验流程列出,再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动手实验。每个实验开展之前,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都会先做预实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求、药品等是否失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3加强对学生仪器使用的培训
对于基础仪器,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不再多加培训。对于临床实验中要遇到的仪器,比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灭菌仪等,不仅要讲解仪器的原理,而且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如在离心机的使用培训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离心前将离心的样品两两配平;离心机启动后,要等待速度提升到所需的转速后才能离开;离心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离心机及相关器皿等。由于学生分组较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一旦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发生事故。
4实验技能单独考核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且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不管实验是否成功,就根据理论值编造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单独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验成绩的比例加大,提升到30%。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课出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做相应评分。这就要求教师观注每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每次实验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考核,最后8个实验的平均成绩就是该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按30%计入期末总成绩。虽然这样教师上课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篇10
2.护理专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3.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
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专业一知半解,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很多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只停留在书本上,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此外,综合素质也难以胜任护理岗位的需要。
4.缺乏就业的知识与技巧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护理专业学生不清楚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就业方法与技巧,在就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以至于就业成功率不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
1.举办专题讲座,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院护理专业教师根据学院部署举办了就业观念指导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护理专业就业的政策信息,以及往届学生的就业经验与教训,历年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等各方面信息,通过既往就业的客观事实,警示护理专业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在社会上立足凭借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大学文凭不过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而已,要根据医院实际需求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应过分关注医院级别、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指导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与理想
护理专业教师从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开始即通过视频、临床见习等方式对其进行专业熏陶与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理解专业内涵,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在自我调查、评估、定位之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将自我动机和需要以奋斗目标的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并对自身能力与素质进行深度剖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追求,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从而拥有追求成就的推动力,以利于未来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要让护理专业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生活中,一切都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探索和调整完善,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护理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吸收知识,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灵活性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学生应尽可能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力、外语交际能力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护理专业大学生才能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挑战,从而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护理专业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护理专业就业的途径、就业过程与就业程序、就业方法与就业技巧、求职简历的书写要求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以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护理专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可利用人才交流会、专场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可以胜任的岗位,逐步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篇11
一、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有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会议上,St.John和Dnudley指出专门用途英语通常是为中级或高级学生设计,适合在高等学院或职场上为成人学习者设计,也适合为中等学校的学生设计。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指与某种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表达和交际,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并具有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部护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对职业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中职护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医疗市场护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也符合国家对护理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规划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倾向。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护理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能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普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把专业技能和英语两者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在在专业上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一致。英语口语ESP模式引入护理专业正好解决这一发展需要。
(三)ESP教学模式更适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英语口语ESP教学模式具有“用”和“学”相结合的特点,它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本来就薄弱,而且还普遍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达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三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各种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在较少的时间里按照普通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没学好。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培养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将来工作具体环境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据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课程的设计。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现有水平与社会对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ESP课程模式可在需求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英语课程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职护理英语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总体认识,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学生要有意愿去实现。应该让学生在工作前的学习中可以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并能有意识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识。因此,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者删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向对应的英语知识做一个整合课程的设计。
篇12
药物学是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由于药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实验教学是药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为满足当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护士,近年来我校对护理专业药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尝试。
一、药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
传统的药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存在着实验内容单一、重复操作多、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由教师一手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讲义逐步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进行实验,不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被动的教学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药物学实验教学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学生动手能力欠佳,主要有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两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学习依赖性很强,长期的填鸭式教育使这部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致使其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验操作。另外,药物学实验离不开动物,小白鼠、家兔、蟾蜍等是常用的实验对象,学生由于缺乏对这些动物特性的了解,具有恐惧心理,或是怕脏怕累等原因常常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有的学生直到学期末也未触摸过实验动物。所以,改变这种不好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态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药物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三)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有些学生不重视药物学实验课程,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前不预习,实验时不按要求进行操作,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例如,在给动物注射药物时,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以致打完药物后,说不出刚才打了什么药,打了多少剂量;有些学生用完药物后也不仔细观察动物的反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胡乱编造实验数据。
(四)缺乏安全意识和劳动卫生意识
在实验中,学生在捉拿动物,使用注射器、剪刀等器材的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容易造成身体伤害,伤及自己或他人。学生浪费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吸取药物过多,多抓小白鼠或青蛙等等,造成实验经费增加。部分学生不摆放好实验用过的仪器,不认真清理实验器具和台上动物的排泄物。
二、药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护士。所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合理用药意识,让他们能够准确观察药物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用药咨询以及进行应急处理。
(二)调整传统的药物学实验内容
在准确定位了实验教学目标后,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对传统药物学实验进行了综合评价,减少验证性实验,只保留了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性强的、符合专业要求的三个验证性实验: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此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和腹腔注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剂量,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硫酸镁的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通过此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药物中毒反应,做好记录,并对中毒的家兔进行抢救,培养其基层护士应具备的急救能力。
静脉滴注5%氯化钙和静脉推注5%氯化钙不同反应的比较。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练习家兔耳缘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学习静脉滴注速度的计算,并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加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意识。
(三)增加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技能训练
1.药品质量评价能力训练。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用药前必须对所用药物进行检查,包括药物制剂的外观、性状、生产批号、有效期或失效期等。在实验中教师可提供多种药物制剂供学生观察,要求学生对变质、包装破损、标签不清楚、超出有效期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物拒绝领取和使用。 (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3页)
2.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药物剂量的换算、药物制剂的稀释和配制以及静滴速度的计算,是每个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药物学实验教学中,强化了以下技能的训练:儿科药物剂量换算《注射剂配伍变化表》的使用;根据药物的性质、病人的体重和病情,计算滴注速度;药物制剂的溶解、稀释和配制等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3.处方和临床用药案例分析能力训练。正确分析处方是护士正确执行医嘱的前提条件。强调学生在临床用药前要充分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名称、剂型、浓度、剂量、给药方法等是否正确后,再认真执行正确处方。错误执行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我们从教学医院搜集到一些临床用药的典型案例和处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运用所学的药物知识,讨论药物应用是否合理,预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学生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模拟临床用药能力训练。建立模拟药物治疗实训实验室,通过模拟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训,加强学生临床用药能力的培养。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要求“护士”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提供用药咨询,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环境,并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也可以适当安排临床护理用药见习,让学生实际观摩护理人员的药物调配、发药等工作过程。通过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对其未来职业的能力要求有所认识和定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改进实验考核方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目标的完成,并对实验教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保证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必须改进实验考核评价方法。一是丰富实验教学评价内容,改变单一的技能评价,将技能评价、能力评价、态度评价融为一体。二是实施考核方法多样化,尤其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回答问题、动手操作能力、考勤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综合评价学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保证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护理专业药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强化了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适合临床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一、实验课授课形式多元化教学
病理学实验课比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每个实验室的学生不会太多,小班授课增加了教师去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灵活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式教学、病例呈现法教学以及模型演示法教学等,将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与常规的实验教学相结合,作为补充,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
1、利用“学生讲台”提高小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相关的数据表明,随着讲课时间的增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在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的质量,我们在病理学实验课上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事实,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讲台”这一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讲台的作用,在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布置好实验的实习内容以及问题,指导学生在课下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教材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在实验课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标本并进行组内讨论。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提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在最后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解答学生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采用病例呈现法进行讨论式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开设病理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运用专业地病理学知识去分析和处理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将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呈现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病例,通过播放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的典型病例录像让学生更好地看到问题所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将“外伤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肺动脉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作为实验课上讨论的典型病例,比如病例是哪一部位出现了血栓,其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护理方式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这样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病理学知识生动起来,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评判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实际临床护理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教学
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大体形态病理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下肢静脉混合血栓、肉眼对失活组织的判断等,通过与实际病变的大体标本进行对照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病变的形态和原因,对于发病的机制以及病情对机体的影响也会有更加深刻的领会。在对大体标本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重视对疾病的临床病理的解释,对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标本进行认识和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静脉曲张的发生的原因和将会带来哪些结果,并考虑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今后将如何对此病例的预防和护理。在对病理切片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较容易出现看不懂组织切片病变特点的情况,这时教师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较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进行重点的演示,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以后的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进行改革,使得切片的制作更加清晰,更加专业。比如可以在一张玻片上放两块组织,一块是病变的组织,一块是正常的组织,这样在一张玻片下经过对比学生更容易看出不同,了解病变的特点。提高了观察组织切片实验的效果,使学生们保持对实验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多媒体数码互动系统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图像采集分析互动系统,这样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将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在该系统上同步显示,同时把切片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典型的结构一起显示在屏幕上,使教学更加方便,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改革病理实验课的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考核实验效果的方法是让学生对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进行识别,并对病变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描述,之后根据学生们的识别以及描述水平进行打分,与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得出学生实验的总成绩。该种考核的方法形式陈旧,考核的内容涉及面较窄,不能够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的需求,在对学生实验课的效果进行考核时,应当适当地改革考核的办法。比如采取以疾病为中心,具体临床病例和病理标本识别描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肝硬化的病例,将该病例的病史、检查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介绍,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得信息对该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让学生对此病例中的病变部位用肉眼和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述,最后让学生在大体标本室中去查找,找出肝硬化的大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找出肝硬化的组织切片。这样考核才算完成,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以及回答的准确性来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办法更加贴近实际,也更能考查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认真,联系实际,从而提高病理学护理能力。
五、总结
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清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紧紧地围绕此目标来改革和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护理专业的人才能力更强,掌握更加专业的技能,更好地满足现在社会中优质护理岗位地需求。并且学校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对实验教学中不妥当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整改,以便探索出较为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吕丰收,李宜培,张秀芝,肖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0.755-757.
[2] 刘安丽,张海燕,马志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性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04.80-82.
[3] 李平忠.构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