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税务管理精细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税务管理精细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税务管理精细化

篇1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融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行为,是通过依法规范自身业务流程、约束自身涉税行为、优化自身纳税方案等来实现其管理目标的税务业务活动,是依法降低自身税负的自救,是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法宝。“精细化税务管理”可以弥补企业“管理短板”。

“短板”现状

毕马威2003年对互联网在全球的一项调查显示:税收会抵减公司收入,会使费用项目膨胀以至侵蚀1/3的公司利润。通过给客户做税务咨询得出的结果,国内企业整体税负由原来的1%~3%上升为6%~8%,不同的行业税负高低有所不同。中国大多数企业因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善而导致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重了自身税负。企业的税务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企业管理层面缺乏科学的纳税意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涉税业务过程中的税务管理和监控手段。

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成本。企业要想既安全又有效地减轻税负,不能单纯地从纳税处理技巧和纳税筹划上去操作,而应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精细化税务管理”。然而,目前“精细化税务管理”是国内企业在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具体体现在:

企业税务管理意识差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来,由于经济环境与税制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管理问题。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税收征管角度的研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的较少,企业税务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管理的指导。具体反映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认为税务事项简单,目前大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更别说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因此职责相对淡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企业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无视税法尊严,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也有少部分企业已初步形成税务管理意识,但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对企业税务管理认识不全面

一方面,很多企业模糊了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企业税务筹划等同于企业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虽然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不足以包括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因此存在轻事前管理、重事后攻关的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

企业税务风险往往表现在财税,其根源在于是否具备有效的管理系统。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税务管理,没有系统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制衡制度,对税务风险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缺乏系统、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

税务管理9则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所实施的分析和研究、筹划、计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等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监控的行为,不仅包括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运用,依法避税的技巧和方法,事前筹划和计划等实施组织,同时还包括企业涉税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组织,避免违规受罚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综合管理内容。所以,它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观税务管理的必要延伸和补充。

企业税务管理有两方面发展方向:一方面建立纳税管理战略思维,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财务、税务;另一方面在战略思维指导下开展精细化财税管理,构建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1 战略制定 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战略规划包括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税务规划、企业对外投资与重大并购或重组的税务规划、企业重大融资策略的税务规划、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等。

2 组织设置 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及税务总监职位。总分机构的企业,在分子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集团型企业,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3 制度制定 企业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养制度等。

4 纳税实物 企业纳税实务管理分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一是纳税准备阶段的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二是税款缴纳阶段的税务管理:纳税申报(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义务、非常损失报告、税收保全、担保和强制执行;三是纳税完成后的税务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和税收国家赔偿;四是税务管理其他问题:关联企业的税收管理、税务。

第二层面是税务会计。我国经过近十年的法制建设,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出现了差异,特别是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不再适应财务、税法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单独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

以上其中任何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稍有差错就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或违规受罚。因此,企业纳税实务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5 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风

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手段,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的原因,评价税务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出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包含考虑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在企业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6 信息管理 税务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保管,以及分析、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就外部而言,政府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研究对企业科学纳税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与报告等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企业税负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这些信息对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调整和部署都是很有用的。

如果只是办税人员等个别人知道税法的相关规定、纳税实务的程序和要求,而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并不知道,企业涉税业务能不出差错吗?所以,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税务管理,这是企业税务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

篇2

明确了四类纳税人50种行业或特种纳税人,选取一些典型户来调查各行业及纳税人的特性,针对行业特点,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上想实招,下苦功。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分别对加油站、砖厂、药店、超市、家电、通讯器材销售、总商、皮鞋、小水电、废旧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145户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版权所有

一是帐实核对,抓好加油站税收管理。道县共有29户成品油销售纳税人,加油站点46个,加油机都安装了税控装置。2004年8月,我局成立了成品油管理小组,对加油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在对全县所有的加油站进行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各加油站油罐数量、形状、尺寸,把采集来的数据和各种类型油罐的计算公式全部录入电脑,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量出油罐内的油面高度,就能准确计算出库存油量,顺利解决了加油站库存油难以核实的难题。同时,建立健全了加油站日销售台帐与进货报验制度,加油站每天登记日销售数量,进货时,应在进货前一至两天向成品油管理小组申报进货数量,货到后必须报告管理小组到场验证核实数量、金额后,经双方签字方可入库,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签字后,方可认证抵扣,杜绝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今年5月份,通过盘存核实加油站销售数量,道县农机加油站核实库存差96635.63升,隐瞒销售收入347179.01元,补增值税59020.43元,道县上关加油站核实库存差22430.54升,隐瞒销售收入84910.52元,补增值税14434.78元;道县城北加油站核实库存差39160.15升,隐瞒销售收入146181.14元,补增值税24850.79元,共计查补增值税98306元。根据管理需要,我局还建立了油价涨跌报告制,油价涨跌加油站应及时通知国税部门,及时调整税控装置的计税价格,实行动态管理;每月至少分上、中、下旬到各加油站抄录税控加油机数据,不定期巡查各加油站,以防止加油站不经过加油机加油。对税负明显偏低、财务欠健全的加油站,将其纳入重点纳税评估和稽查范围,认真分析、研究原因,实施稽查;对账务不健全、收入有明显差距,连续两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取消进项税抵扣,采取核定税款或预储税款等征收方式,今年就有2个加油因机外加油补缴增值税3.3万元。版权所有

二是以电控税,抓好砖厂和废旧金属制品行业税收管理。

县局专门成立砖厂税收管理组,制定了全县砖厂实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按生产规模、年产量、年销售量、年耗电量、年定税额、实际入库税款、砖厂引风形式,实行以电定产、以产核销、以销计税的征管方法进行税收征管。核实了各砖厂每度电生产砖坯数量,剔除了非生产用电因素,核定自然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8元,机械引风的轮窑砖厂,每耗用1度电缴纳增值税0.15元的大致计税标准。通过有效控管,48户砖厂年应纳税额由2003年度的18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42万元,今年1-9月已入库315805.6元。

道县有2户利用废旧的金属材料进行冶炼制造线材的企业,根据这个行业耗电量大,产品多少与用电量息息相关的特点,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了驻厂调查,掌握了线材的销售价、收购废旧金属的成本,得出了产品耗电比,每吨产品均耗电1200度,按这个耗电标准,由耗电量得出生产量,再由生产数与产品结存数计算出销售数量,按市场线材的价格核实销售收入,监控这两户企业准确申报纳税。原来这两户企业总是以没有生产多少产品,每吨产品没有什么毛利为借口,一年最多缴税4万多元,现在进行准确监控后,企业的销售收入准确清楚,今年1到9月申报缴税26.4万元。

三是以票管税,抓好药店、家电、通讯器材销售、小水电等的税收管理。

2003年7月,针对药店行业实行柜组销货,集中收款,收款员凭售货员开具的收款单收款,容易核实销售额的实际,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抓紧、抓细、抓实的征管措施,向10户药店下达建账通知书,责令限期建账;并统一印制了《道县国税局药店货物销售发票》作为药店行业货物销售法定凭证,以此作为纳税申报依据。在试行过程中,有个别药店想少缴税,不开具《道县国税局药店货物销售发票》,他们派人前往药店收集证据,核实后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罚。两个月后,药店行业税收管理走上了正轨,月入库税收由60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000余元,今年1到9月就入库了增值税209690元。

2003年8月,我局将药店行业管理经验在家电、通讯器材销售行业进行了推广,要求家电与通讯器材销售行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按规定开具、使用发票,并将其使用的信誉卡视同纳税资料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其印制、使用、库存等情况。为有效监控各经营业户的开票行为,我们在外部管理上一方面加大电视等宣传力度,同时采取有奖举报等方式,促使经营者自觉按规定开具发票。在内部管理上抽调部分人员“坐店”监管,明处的坐守,暗地里盯紧,记录的记录,巡查的巡查。经过去年长达四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掌握了纳税人大量的原始数据与经营信息,为核实应纳税额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同时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和进销货登记表,按日分次如实记载经营事项,按实申报经营收入。今年1到9月,6户家电户入库增值税180666.7元,8户通讯器材销售商入库增值税110119.3元,比2004年同期又增加税收16.4万元。

全县18户小水电发电企业,销售都要用票,但用票量不大,每月只开具一份票。我局专门设立了一个水电行业税收管理员,各小水电站领取的发票由税收管理员进行代管监开,准确掌握各小水电站的销售额,保证小水电站纳税人能准确申报。今年1到9月小水电站已入库增值税67.6万元。

四是坐店核销,抓好超市税收征管。

我局对超市采取管理组管户法,设立四人超市管理组,根据超市的营业时间调整专管员的工作时间,专门进行超市税收管理。管理组根据超市报送的收款计算机核算软件,在每天上午、晚上超市收款员交接班时,到超市记录当班次每台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销售货物金额,收取超市签字认可的日销售汇总表。每月随机确定3天进行现场跟班验票,记录销售情况,核实登记每笔收入,推算出月营业额,掌握超市大概销售情况。曙光超市原月定税只有8000元,现在每月均缴税17184元,生源百货超市原定税为8000元,现月均缴税为16267元,道县好又多超市原定税600元,现月均缴税为1100元,道县信和祥超市原定税800元,现月均缴税1400元,并对生源超市与曙光超市根据其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情况认定其为一般纳税人按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

五是以进核销,抓好总、总经销商税收管理。

针对个体总、总经销户进货渠道正常,先款后货、商品流通交易手续完备、品牌销售不易隐藏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求其进行建帐,同时经常从各专业银行调取其电汇信汇数据或调取进货发票,再根据进货、销货线索,核实其销售收入,促其进行正常申报缴税。如对道县酒类经销商李文军原只定税为2000元一个月,现每月申报税款达6000多元;雕牌洗涤用品商刘德增原只定税1200元,现在每月申报税款超过4000元。

六是以工人人数管税,抓好皮鞋制造行业税收管理。

道县皮鞋闻名全国,销路较好,而且是道县的一个特色行业,一直存在厂子红火但税收不高的局面。我们针对皮鞋厂销售与工人人数、车板机台数、销售网点三大因素相关的特点,特别是与工人人数成直线联系的特点,对全县的皮鞋厂采取按工人的人数来核实其销售收入,督促进行纳税申报。经多次测定并与皮鞋厂进行交流,核定每个工人一天生产两双皮鞋这个标准,按皮鞋厂老板每月提供其计件工资发放表上的工人数再乘以道县当地皮鞋平均销售价来核实其销售额,并每月进行6次随机抽查工人人数,如老板提供不符人数的按最高人数计算。今年1到9月全县12户皮鞋厂实现销售收入296万元,实现增值税17.8万元。

三、创新管理思路,深化管理成果。

篇3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对水务企业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引入将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和各项法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政府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水务行业市场也变得更加规范。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作为一种技术服务,要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目前,很多水务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其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如组织架构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管理存在交叉点和盲点,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对工作任务和目标没有进行量化和规范,满足于“基本上、差不多”等。因此,笔者认为,水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真正意义,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适合行业特征和地区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支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推进,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A污水处理厂简介

A污水处理厂是政府为了改善A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对外招商引资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80亩,设计日处理污水5万吨,1吨水的处理价格为1元,特许经营期为25年,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商业运营。项目运营后,区域的水环境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及成果

该污水处理厂以BOT模式经营,几年前股权发生了变更,股东由民营企业变更为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新股东作为水环境综合服务商在整个水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着成熟的污水处理厂管理经验,因此,在其管理下,该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精细化管理效果尤为显著:

1.管理制度精细化。制度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企业中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或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管理目标和任务的完成通常是领导的事情,因此,员工经常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搞不清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建立考核机制,造成人员越来越多,真正能干事、干好事的却越来越少。为改变原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的状况,管理层重新进行梳理,根据上市公司的要求,针对污水处理厂经营的各环节、各部门制定出了对应的规章制度及详细的实施规则;对各部门、各岗位实行考核制度,明确了管理层和员工在管理中的定位和任务,使每项工作具体到事、责任到人,有效引导了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2.预算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定量化,并通过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直接成本主要是电费、药剂费、人工费和修理费。之前,因为预算制度的不完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与考核挂钩等,导致该厂的预算失去了管控作用;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基本处于按实计算的状态,各项费用发生多少算多少,无人去关注变化的趋势,也无人去查找变化的原因。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后,管理层根据年度经营目标,以预算控制标准为依据,逐层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与各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并进行绩效考核,利用预算管理手段全程跟踪、分析各项经营活动的完成情况。财务部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在全年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每月的运营资金实行预算分解,然后依据资金计划进行资金的拨付,月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编制预算与执行情况分析。生产部根据实际污水处理量来制定合理的单耗标准,明确目标成本并把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各班组根据成本指标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最终形成纵横交e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该厂各项经营工作都做到了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不仅提高了全员的预算意识,还使每项工作都变得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

3.作业程序精细化。标准作业程序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并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

过去,每逢接到上级的检查通知时,员工突击加班、补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没有制订规范的作业流程,没有明确规定细节,随意性较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去指导生产运营。为规范运营管理,新股东下发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营手册》,从工艺流程、化验分析、设备维修、电工岗位、巡视岗位等标准化作业流程方面进行了规范,每个岗位的操作步骤均有详细的表述和图示说明。生产部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应用,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各类台账设置齐全、记录完整。以设备维修为例,过去,设备出了问题是直接口头通知维修人员到场修理,配件先从库房领用,月底再开具出库单;而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对维修事项的发起、修理时间、修理人员、维修记录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规定,把责任分解到每个环节中。

针对人力资源类、行政类、财务类、预算类、合同类、信息化类等管理事项,企业下发了规范性文件《流程手册》,利用OA平台对各类工作事项进行审批,对审批流程的发起注意事项、流程对应制度、流程归口管理部门、流程咨询负责人等做出了详细说明,这不仅方便了发起人正确地发起流程,还提高了工作流程的运行质量。

4.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成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污水处理厂的精细化管理效果逐渐显现:污水处理达标率高达100%;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吨水成本下降了15%,管理费用下降了17%,利税增长了30%。此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效益良好,股东认可度提高,员工的收入也得到了增长,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明确了管理者和员工在管理中的角色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强化了运营管控能力;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减少了管理成本以及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A污水处理厂在享受精细化管理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其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实践中生搬硬套。将股东公司的管理制度直接拿来就用,未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土化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教条,缺乏灵活性。

2.缺少公司的整体配合。标准的作业程序,规范了流程,也划清了责任界限,员工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对整体的完成情况并不特别关心,降低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案例的启示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A污水处理厂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其只关注了实施过程的管控,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笔者认为,该污水处理厂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应着力解决观念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污水处理厂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在思想上要从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成自上而下、同心协力、目标一致的集体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最基础的思想在于全员参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观念,解放思想

企业要以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革管理机制,通过提升和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益。

通过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笔者认为水务企业应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适合行I特征和地区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宽严结合、奖罚有度、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从而支持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实施,以长久保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氛围。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形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积累,逐步推进,最终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水务企业要想成功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脚踏实地,系统性地进行规划,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推进实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盐城建宜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篇4

水利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更大的危机以及挑战。对水利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国水利是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让中国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中国服务[1]。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对员工以及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细致,管理的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全局把控,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更快的进行发展。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结构更加合理。财务管理的合理就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减少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事业单位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2]。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精准化控制,可以减少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的出现,有助于事业单位将资金合理的利用以及资金合理分配,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利用率。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在我国水利事业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各个方面综合性的提升事业单位的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在市场的竞争之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水利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的潮流,将财务精准化管理运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运作中,帮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起到理想效果,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3]。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较少,措施单一由于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且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使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经验是十分缺乏的。而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水利事业单位要加强的对财务进行管理的精确度,更加具体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而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过少,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经验。其他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造成其他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无法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有较好的成果。而若水利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情况加以考虑,只是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来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时,受各单位经营特点的影响,新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受阻。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在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之中,有一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已经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不足,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漏洞。水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较为全面以及仔细的分析才能够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对于财务方面的数据的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领导团体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水利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之中,所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十分的庞大的,需要一个完整且精细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漏洞影响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精细的财务管理,而中国现在的水利事业单位所运行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漏洞,造成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实践中无法起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也就难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为人们依着这个社会提供便利。

(三)后续服务不到位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的事业单位以及探索到一些较为有效的对水利项目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案。但是在现在我国水利实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中,会忽视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跟踪服务。造成我国水利实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的实践中出现空白区域。也就是说,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在后续服务方面的数据的收集不够准确。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较为仔细的收集以及分析。才能够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财务经济化管理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质量,优化管理措施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财务人员的质量普遍不高。在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个职位干到老的情况,所以在财务人员中人员老龄化以及财务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且事业单位之中很多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记录与核算,而不能够利用数据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所以在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引进高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并对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且高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于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财务部门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更加的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该技术财务人员能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找出更加符合于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措施。

(二)优化财务结构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应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中,发现部分较明显的管理以及结构上的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面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结构上的不足时,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寻找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结构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再最短的时间里面,找出较为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也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结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的可能性。

篇5

2012年,金坛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IS09001、ISO14001质量、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目的是为公司的运行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洁明了的、条理规范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管理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严格贯穿到公司运行管理的每一个职能部门、生产工序、工作环节。实现全员参与,从管理者到操作者,都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工作准则,以作业指导文件为指南,按程序、有计划、有检查的开展工作。规范管理行为,形成合理科学的标准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通过ISO认证不应是目的和终点,而是起点。质量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执行,并在运行中持续改进。通过它来逐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实行精细化的计划报批制度

2011年,公司实行有效监管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月度计划报批制度。在月度计划中,不仅包括了上月工作完成情况,月度工艺运行小结和费用开支情况及超节支情况说明;也包括本月工作计划,内容涉及行政工作计划,运行管理工作计划、采购工作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这种工作制度,既明确各项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促使公司各项工作在更为规范的模式下有序,有效地开展,又为公司各项工作做出综合评价,归纳了工作运行环节中有效的方法及遇到的问题,并为改善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每月的预算实行滚动预算,即本月月底预算出下个月的费用支出,预算可以随着生产要求和水质变化相应的进行及时调整,也给成本管理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

三、 探索精细化的工艺改革

公司最基本的责任就是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因此尽可能地优化处理工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出水各项指标,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是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自2011年以来,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探索行之有效的工艺运行新思路、新方法。由于工业废水占二污厂进水的40%―50%,进水成分复杂,经常由于进水原因影响二污厂的正常生产。且受检测手段的制约,无法准确判断各个排污企业排水对二污厂正常生产的具体影响程度。据此情况,公司于2012年4月购置了污水处理小试装置,小试装置依据二污厂主工艺设计,通常用于实验室和专业院校。小试装置投入试运行的作用有以下三点:对一家或几家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水按其排水占二污厂进水的比例混合进水进入小试装置处理,通过处理结果可精确判断出该企业排水对二污厂正常生产的具体影响,如:影响哪些出水指标,对哪些工艺段运行有冲击,影响程度有多大等;技术人员通过对小试装置的运行操作,可加深对二污厂处理工艺的理解,并可根据小试装置摸索降低企业排水对二污厂生产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小试装置的运行情况,可进一步丰富公司对重点排污企业一企一档管理的内容。

四、实施精细化的成本控制

精细化管理对公司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因此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同时抓好现场的成本控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合理的技术革新,是公司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的主要方向。

今年初,本着价格优,服务好的理念,根据金坛污泥处置的现状,公司对一污厂、二污厂的污泥处置单位的确定由以往的企业协商方式改为公开招投标。经过公开招投标,污泥处置费用由原来的0.13元/吨水降至0.088元/吨水和0.085元/吨水,与去年相比全年约减少污泥处置费用90万元;且由原来的一家污泥处置单位处置一、二污水厂的污泥改为由两家污泥处置单位分别处置一、二污水厂的污泥,这样有效的减少了污泥处置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篇6

一、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对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作用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它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乃至是企业的目标和发展,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有利于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优化企业财政支出的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未来活动以及产生的相应费用进行分配,考核,控制的一项举措。加强财务人员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综合考虑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所有资源,并且利用财务预算的各个环节使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优化企业财政支出的结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从而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内部积极性,有效的加强水泥企业内部人员的素养,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生存的价值与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则可以使企业产生更好的效益,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意识,就可以使财务工作人员对现在的财务状况和以后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策划,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现在的预算情况和未来的预算目标作比较,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改善与调整企业的现状,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预算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还是存在一些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只有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下几点就是我从调查中了解到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预算编制的立项不科学,这表现在企业在立项的过程中,领导没有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分析,因此导致水泥企业项目缺乏前瞻性;其次,预算编制机构不完善。很多企业其他机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因此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不能正确的利用其它机构所提出的预算要求进行预算;最后就是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当。许多预算的方法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因此很难把握住预算的核心,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势必就会影响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在矛盾。

(二)没及时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

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只有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才能够发现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企业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因而影响企业后期财务资金投入方向不明确,使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受到重创,造成资金浪费等情况。

三、强化预算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解析,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已是迫在眉睫,它不仅可以控制水泥财政支出的管理,而且还能对未来经营活动的相应支出有一定的了解,以下就是我所列举出来的强化预算管理,提升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财务工作人员要具备该有的素质、知识、管理、控制等能力

首先,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因为这是根基所在。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会影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因此,企业要强调道德素养,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责、权、利三者的关系;其次,财务人员要勤奋学习会计新制度,学习新知识,只有懂得全面的预算管理知识,才能更胜一筹,立于不败之地;再者,财务人员平时要多问多练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工作,多积累实际经验,及时了解各种政策,拓宽知识面,注意灵活运用预算管理知识,逐步做到精准核算;然后,财务人员应具备内部预算控制的驾驭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并且在粗中有细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于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把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控制在可控范围,确保公司财产和资源不受浪费与流失。

(二)设立预算管理部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这种系统的管理方法,能够确保一项工作能够严格按照其所涉及的对象和具体事项来开展,从而确保其最终效果能够量化和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和时间点上,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细致性。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就必须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项目,对财务所涉及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进行细致精密的预测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充分发挥财务预算职能,充分发挥预算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水泥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高。

(三)强化预算管理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是从思想观念上来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首先,就是加强现代化财务管理意识,因为时代在变,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就是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细化企业预算的各个方面,以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资源;最后,就是要增强效益意识,通过使效益的最大化来加强预算管理,并且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管理。随着国家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手段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的同时,要运用信息以及科技的力量来强化财务管理,提升其精细化的管理过程。

(四)重视预算管理细节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对预算管理的细节必须要予以高度的重视。细节决定成败,而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要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状态,细化到预算管理的每个小环节,并对所做的预算多次检查,特别是要注意预算管理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以做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水泥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对国家的建筑以及经济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时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水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因此强化水泥企业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通过对管网水质影响主要因素的分析,将利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对管网水质进行提升的方法及措施提出来了。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念,是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上建立的,在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中将常规管理融入到里面。在城市供水的全流程保障将精细化管理思路引入,是将供水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的要求。

一、管网水水质管理的现状和难点

(一)管网水水质受管道材质影响

从当前来看,钢管和铸铁管以及镀锌管是城市供水管道包括的主要几项,这几项管内壁都容易结垢和腐蚀[1]。无论是管网水在管中停留的时间太长,还是水力条件发生急剧的变化,管网水都会有铁锈味臭水或者黄水产生。所以,将供水水质得以保障的基本方法,除了配件和管材需要选用不释放有害物质和抗腐蚀外,还要将管网水在管中停留的时间缩短。

(二)管网水水质受管道使用年限影响

对于正常管网水而言,与出厂水进行比较,溶解性的总固体和浊度稍有增高,余氯稍有降低,其余指标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钢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砂浆衬里面的铸铁管,如果管道里面没有衬里,使用的年限又太长,由于结垢和内壁腐蚀,造成水中的一些金属物质及细菌的指标含量过高,使水质直接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管道使用达到五年以上,结垢和腐蚀就会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使用的时间越长,水质就会变得越差,水流方向改变和流速降低的情况,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所以,对管网水水质若想得到有效地保障,需要早期将容易锈蚀的管道进行更换,将水流的方向进行合理而有效地控制。

(三)管网水水|受施工质量影响

管道施工的质量太差,会导致水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对管道进行排水时,强度不足,冲洗的时间不够;新铺的管道,冲洗用的消毒水的浓度不足;对维修管道和分支管道进行安装时,管道的渗漏现象没有及时发现;消防栓长期不用,变成了死水;管网由于铺设的时间太长,致使末端水发生滞留;在水中长期浸泡的水表和阀门以及管件,导致污水进入管道等[2]。

二、管网水水质精细化管理实施的目标及思路

将管网水水质的粗细化管理进行推出,是将观念进行改变,挖掘管理方面的潜力,将人力和现有资源,以及设备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在使出厂水水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的管网分片和分区的管理,将用户终端服务和维护管网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

(一)实行监控全过程水质

使供水水质得以保证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合格的出厂。为了使管网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于出厂水的余氯和浊度以及pH和氨氮等指标必须进行严格地控制。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技术改造,都要进行有效地加强,将水厂常规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将严格控制出厂水指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对于用户供水的全过程的水质监测工作,都要加强,无论监控净水过程连续监测水质的数据,还是在线仪表定时的水质数据,都要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使水质集中监控及动态管理得以有效地实行。

(二)实行供水管网管理分区分片

在供水的范围以内,将精细化管理分区分片的控制体系建立起来,形成一个4级管理模式,即分区-分片-分块-分单元。将控制点设置在市政的配水管网和市政的主干管网以及小区管网和用户终端管网等一些关键节点上,对全过程的水质逐渐形成动态的监测。管网全过程的供水和水压等变化数据,对于终端水质的保障和水质变化规律的掌握,以及管网运行调度的优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三)消除梳理管网水水质盲点

实行供水管网分区分片的管理,对于通过水流方向和管网特点,可以将梳理管网水的水质盲点分布进行发现。根据监督的重要性,以及管网水的水质监测点特点,来对监测管网水水质分类。控制管网水水质的关键节点,将思维方式进行逆向地控制,在小区进水口和市政主干管网,以及市政配水管网和用户终端设置关键点,通过对这些关键点进行控制,形成这些关键点的三维立体网络的控制,使管网水水质监测点的设置得到有效地优化,使管网水水质盲点目的的消除得以实现[3]。

(四)建立管网水水质评价体系

将全流程关节点的水质评价体系进行建立,无论对于市政的配水管网和市政的主干管网,还是用户的终端管网和小区管网,这些控制点的各关键点的水质都需要评论,将管网水水质的情况尽快掌握。将管网运行周期内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管网运行优化的建议,使管网水水质和水质数据的联动得以有效地实现。

(五)合理加氯进一步保障管网水水质

根据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在保证灭活水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前提下,设置管网投氯点,合理提高管网余氯量,使管网水水质与出厂水水质基本保持一致。

(六)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完善服务

作为供水行业,一定要保证合格的水质和供水管网的持续完好性,以及发生爆管后的抢修及时性都体现着服务质量的好坏。管网维护队应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加强管网的巡线,检漏,配备先进的专用抢修工具,车辆,通讯器材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尽量缩短停水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加强用水管理的监察力度,成立一支水政管理专业队伍,查处市场上非法将生活用水用做商业,建筑用水,从中牟利的行为,坚决杜绝偷漏水现象,让供水管网良性循环,企业效益良性循环。

三、精细化管理对供水服务提高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实质是转变服务的理念,某自来水公司将片和区及单元为服务的目标进行推进以后,将以往比较粗鲁的服务形式,转变为对用户细致的服务。将精细化管理在区域开展以后,收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1.片区服务人员的电话向用户公开,用户随时有事都可以与服务人员进行联系,尽快解决。

2.辖区内的用户,用水情况,片区的服务人员必须充分地进行了解,致使用户对于供水的疑虑减轻了。

3.片区内拨表和水表损坏以及无表用水等相关的现象减少了。

4.用户的迟交和欠费等的相关现象减少了,用水的纠纷情况没有了,从而使企业生产的回笼资金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终端用户而言,管网水质是影响水质安全举足轻重的环节,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精细化管理,对保障服务及供水水质的供水管网及时进行划片和分区,将每个片区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对控制和监督管网进行加强,使终端供水的服务质量得以保证。精细化管理无论对于人民安全用水的保障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是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中医在我国世称岐黄之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流传至今“神农氏尝百草”的神话故事,中医在发展史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春秋战国时的扁鹊、三国的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等,中医的很多经典著作如《皇帝内金》、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医学的入门必备,影响至今。自“十二五”实行医改以来,中医院面临了新的环境和竞争,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转型竞争中获得优势,将中医发扬光大,除了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之外,还必须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其中能实现中医院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细”为起点,对中医院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细致入微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医院的每个角落,开拓和行使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

一、中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一)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院的价值

中医院的财务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院的价值,因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反映中医院财务情况的真实信息,保证医院在编制预算时候有合理的依据;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以货币的形态综合管理医院的各项活动,能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节约成本,保证每一分资金都用在最必要的地方;可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风险;将中医院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都纳入预算管理,从而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完成。所以说,中医院树立科学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秩序,能实现医院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能保证医院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中医院的价值,从而保障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中医院在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中医院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由最开始的简单记账方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日常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医院实行合理科学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加强对中医院财务管理的理念,不止财务人员,而是让整个医院上下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细”为起点,对中医院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细致入微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规范和流程,通过财务控制、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财务工作来实现中医院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所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加强中医院财务管理理念,行使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二、中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控制力度不够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可谓是核心工作,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财务工作,其层次和深度可直接关系中医院财务管理的成绩。比如为了响应医疗改革的制度,很多中医院把核算方式变成了以科室为单位,这种方式可以平衡以往科室内部奖金发放和支出控制之间的问题,但是如此一来就存在一定的不公正性,因为每个科室的本身业务性质是不一样的,如果提奖的比例都是一致的,那科室之间的收支就差异性比较大,如此失衡的成本核算方式会导致成本控制力度不够造成浪费,也影响工作效率。

(二)预算管理规范性不高,预算约束力不强

中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规范性不高的问题,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程序上主要表现在不能与时俱进,因为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其编制和程序的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大,预算约束力不够强。另外对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执行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或者评价流于形式不客观,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得财务数据信息失真。比如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如何提高中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在医疗改革的变革中,中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位置已然发生了改变,对财务管理的职能赋予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提升,财务管理由以往相对简单的会计管理转变成了全局上的战略管理,对于财务人员和部门来说,其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其职能由支出管理向经营管理方向发展,所以要意识到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观念,以“细”为起点,对中医院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做到细致入微,将财务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医院的每个角落,才能为中医院承担起发展壮大的重任。

(二)培养专业财务管理团队

不管是什么政策和制度,其制定和执行的载体都是人,人是第一要素,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也是如此,所以要提高中医院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必须要培养财务管理团队。在工作过程中,重视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引进会计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推行会计人员学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注重财务知识更新,实行考核制度、竞聘上岗、岗位测评等方式优化团队,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三)扩展财务管理领域

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最主要就是“细”,以“细”为起点,对中医院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细致入微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医院的每个角落,所以说,中医院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重点就是扩展中医院的财务管理领域,细化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内容。扩展财务管理领域首先是要全面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提高收益和规范收支的重要手段,其全面化能对财务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其次是成本管理要“严”,进一步完善中医院成本核算方式,改善成本结构、优化成本投入,推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最后是内控管理要“细”,细致到每一个岗位,把岗位明晰作为重点进行规则整合和流程优化。

(四)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中医院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该应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和平台,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各科室各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各科室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动态的网络连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仅方便医院为患者服务,更从财务上达到了节约成本,获得利润的作用。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在中医院管理中起着大限度的实现中医院的价值和加强中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作用,但是中医院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成本管理控制力度不够,预算管理规范性不高,预算约束力不强等问题,要改变这些情况,提高中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就应该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扩展财务管理领域、培养专业财务管理团队、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等,才能对中医院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细致入微的建立相对完善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医院的每个角落,保障中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将我国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税务筹划具有的特点:(1)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税务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合法是税务筹划的前提,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可以利用对税法的熟识、对实践技术的掌握,做出纳税最优化选择,从而降低税负。(2)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3)目的性,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4)风险性,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税务筹划的成本和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关。(5)专业性,专业性不仅是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税务、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便应运而生,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1)税务筹划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的目标之一,实现该目标的途径总体来说有两条:一方面增加企业收入;另一方面降代企业成本,税款作为一项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税务支出,就等于降低成本费用,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利于企业的不断发展。(2)税务筹划可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纳税人具有依法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税收筹划的权利。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

三、税务筹划在企业三个活动中的应用

(1)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对一个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首先具备的条件。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但无论是哪种筹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由于我国税法对不同筹资方式取得的资金成本的列支方式不同,这便为企业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我国税法规定,权益资本以股息形式获得报酬,一般要被征两次税,一次是分配前作为企业的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次是分配后作为股东的股息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就形成了重复征税的现象。企业通过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提高债务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收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债筹资虽然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负债越多越好,企业的负债筹资应该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控制风险为前提。(2)企业在组建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企业在组建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子公司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分公司的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子公司是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出现的,因而可以享受子公司所在地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税收优惠。但设立子公司手续繁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子公司必须独立开展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纳税,在经营过程中还要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等。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因而不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但设立分公司手续简便,分公司不需要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并且分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便于总公司管理控制。(3)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第一,通过投资产业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第二,通过投资地点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具体来说,企业投资有多种性质,比如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投资的方式也有多种,比如实物投资、现金投资、债转股等。不同的投资性质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也不一样,比如,纳税人投资购买国家发行的国库券和财政部发行的国家公债取得的利息所得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的投资方式,也可能给投资企业带来节税的效果,比如债转股企业将实物资产投入新公司免征增值税;外资企业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行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获得已缴纳所得税的返还,一般可按规定比例退企业所得税,而若是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则可全额退税;销售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要交纳营业税,但对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却不征收营业税等等。

四、纳税筹划的基本步骤

(1)熟练掌握有关法律规定。第一,理解法律规定的精神,税务筹划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就是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政策尺度。无论是为企业服务的外部税务筹划人,还是企业自身内部的税务筹划人,在着手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都应当学习和掌握国家税法精神,争取税务机关的帮助与合作,尤其是对实施跨国税务筹划业务的筹划人来说,还必须熟悉有关国家的法律环境。对于承接业务的每一个具体的筹划委托,纳税人都应有针对性的了解所设计的法律规定的细节。第二,了解税务机关对纳税活动“合法和合理”的界定,税务筹划的另一项重要前期工作是了解税务机关对“合法和合理”纳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释是不同的,应熟悉税法的执法环境,要了解税务机关对合法尺度的界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宪法和现行法律了解“合法和合理”的尺度;二是从行政和司法机关对“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释中把握尺度;三是从税务机关组织和管理税收活动和裁决税法纠纷中来把握尺度。(2)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税务筹划真正开始的第一步,是了解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筹划,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企业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对风险的态度、纳税历史情况。此外,还需要了解纳税人的要求,从而签订委托合同。(3)制定税务筹划计划并实施。税务筹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纳税人的要求及其情况来制定税务计划。筹划人需要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税务筹划草案,包括:税务筹划的具体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税务筹划所依据的税收法律法规;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筹划草案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操作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分析纳税人业务背景、选择节税方法、进行法律可行性分析、应纳税额的计算、各因素变动分析等。利用税法客观存在的政策空间来进行的,这些空间体现在不同的税种上、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上、不同的纳税人身份上及影响纳税数额的基本税制要素上等等,以这些税法客观存在的空间为切入点。(4)控制税务筹划计划的运行。税务筹划过程中不断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税务筹划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主观判断,努力培养对客观事实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税务筹划人员具备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注意沟通协作能力和经济预测能力的培养,以便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税务筹划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在计划实施以后,筹划人需要经常、定期地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渠道来了解纳税方案执行的情况,对偏离计划的情况予以纠正,以及根据新的情况修订税务筹划的计划,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筹划的预期收益。

参 考 文 献

[1]张秀中.纳税筹划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赵连志.税务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

篇10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论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来说,更强调的是对企业整体进行系统化管理,对企业运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内部职工的管理以及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和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不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也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一种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现代管理方式。

二、水泥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究

(一)完善财务组织体系

在水泥企业中,财务组织体系呈现的特点是整个体系结构比较简单,财务管理工作有待完善,这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首先要完善财务部门的组织体系。财务部门的组织体系应该从宽度、深度两个方向上开展完善工作。在宽度上,要完善内部审计、监控、财务管理等部门的建设工作,在深度上,要加强基层财务部门与水泥企业总部之间的联系,最好是总部直接派遣相关人员与财务基层部门进行有效对接。通过扩展财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完善财务部门的相关建设工作。同时,水泥企业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法律主体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虚拟的会计主体。

(二)与水泥企业经营情况密切结合

水泥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行时要与企业的自身运行状况紧密结合,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相关业务比较熟识,了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还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对相应的财务理念并不陌生,比较熟识。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复杂,首先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的部门领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向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灌输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定期举行财务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使企业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形成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1]

(三)建立科学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整个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水泥企业的良好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制定预算报告之前,财务部门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一是密切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需要考虑的指标体系。二是设立预算编制的评价模式。三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编制基础。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精细化模式进行转变,要将预算编制精确到季度和月度;要将预算编制方式从传统的固定单一模式转变为滚动的变化模式;要从对个体部门的单独预算转变为和全体部门相关的整体预算。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全面性。

(四)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

(1)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水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资金较为分散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总部要建立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公司内部开展模拟运行,通过对实际产品的分析,统计出现阶段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产品项目。对于高利润的产品项目要在相应的公司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对于相关项目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以促进发展,而对于回报性较低的产品项目要有所控制。这样可以确保高利润率项目的资金运转充足,通过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达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减少投入多,回报小的项目的资源消耗,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2)建立预算控制机制。在水泥企业的融资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财务部门要从内部实现良好的预算机制,减少资金流通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要从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部门入手,对运转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预算控制机制。同时对于预算外的支出、采购、货款的预付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避免相关的资金风险。[2]

(3)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现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中,商誉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水泥企业也要建立良好的商誉,进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财务部门要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机制,从而在金融机构中取得信誉保障,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良好的资金保证。

(五)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水泥企业在运行中所遇到财务风险的可能也不断加大,如果不加以重视,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整个企业的发展。水泥企业为了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投资、销售、采购、保管、金融外汇等各个环节注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要加强和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健全内控体系、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

在水泥企业投资方面要完善相关评价制度,对投资风险严格防范。在企业寻找新的外部经济增长点的时候,财务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投资评价制度,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科学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评估,分析投资盈利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行。

(六)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建立具体的评价机制的时候,可以根据业务不同加以区分,对科研、管理、销售、生产等人员分别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运用责任成本法、BSC积分卡、QCD成本质量控制等相关量化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建立相应的研发基金用以奖励新型科研产品的开发,建立能源用度指标考核能源的使用情况,建立回款责任奖励制度来控制财务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对绩效评价的要求。[3]

(七)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水泥企业要通过对相应的财务核算平台、ERP系统等的建立,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确保财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进而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企业自身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抓住机遇,积极地探究自身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疏漏,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运用,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转。在精细化管理的建设中,企业要从完善财务组织体系,密切结合经营情况,建立科学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调度,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增加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在水泥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的“2015世界发展指数”,2013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 072立方米,该年度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6 055立方米,我国仅为世界水平的1/3。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统计年鉴2014》显示 ,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用水总量逐年上升,由5 497.6亿立方米上升到6 183.4亿立方米。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既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更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经历了管理部门从无到有、管理体系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机构从多级管理到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演变过程(李世强 等,2014)。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主要是根据2012年1月国务院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来进行,其核心是确立“三条红线”和建立“四项制度”。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政策支撑,对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管理职权范围重叠、协调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协调作用(陈新民,2013),水资源行政管理制度与我国水权制度不协调(刘强 等,2014),水资源定价机制不完善(王波,2013;张志刚,2014),水资源管理权过度分割、公众参与不足(张莉莉,2014),管理水平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张晓宇 等,2006),等等。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基于对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能界定或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来进行探讨,很少涉及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研究。即使少数文献提出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不足,也并未进行系统研究并给出相应对策,更缺乏对国际经验的借鉴。

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我国与沿线国家要“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因此,研究和借鉴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水资源问题最突出的中亚五国的水资源管理实践和经验,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为此,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对中亚五国水资源利用的改善进行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其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公众参与管理机制,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林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亚五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探析

二、中亚五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的改善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该区域内主要的水源来自两条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由于水源较大比例地集中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下游国家缺水严重,进而使水问题演变为威胁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政治问题。近年来,中亚五国在水资源的质量、水资源的保护性使用、农业的用水效率等指标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各国广泛实施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策略。

1.改善的水源情况呈现差异

总体上看,中亚五国城乡居民获得改善水源的情况存在差异(见表1和表2),具体情况如下:哈萨克斯坦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中获得改善水源的比例呈现不同的增减趋势,城市逐年上升,说明在城市水源的改善治理中取得了成功;相反,农村逐年下降,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下降趋势加以注意,很有可能在农村水源改善治理上出现进一步的倒退。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类似,农村的水源改善治理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塔吉克斯坦农村居民获得改善水源比例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吉尔吉斯斯坦的农村水源改善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土库曼斯坦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获得改善水源的比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其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形势都比较严峻。

2.年度淡水抽取总量普遍下降

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四国的年度淡水抽取总量普遍下降(见表3和表4),表明各国对水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视。从哈萨克斯坦来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大致都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水资源的使用更加有效率;乌兹别克斯坦年度淡水抽取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塔吉克斯坦的年度淡水抽取总量稍有下降,同时年度淡水抽取总量占内部资源的百分比也有下降;吉尔吉斯斯坦的年度淡水抽取总量略有下滑,年度淡水抽取总量占内部资源的百分比也呈同方向变动;土库曼斯坦来的年度淡水抽取总量逐年上升,且年度淡水抽取总量占内部资源的比例高达1 989.3%,反映出该国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措施获取淡水。

3.农业用水比例普遍下降

中亚五国的年度淡水抽取量主要用于农业,但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有下降的趋势(见表5),说明各国农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具体来看,哈萨克斯坦农业用水比例下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例上升;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和工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用水比例却降低或保持不变,说明其农业和工业的水资源使用更加有效率;塔吉克斯坦的农业用水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工业用水比例大致比较稳定,生活用水比例缓慢上升;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用水仍占93%以上,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比例差不多;土库曼斯坦有限的淡水资源最重要的用途是农业。

三、中亚五国水资源管理机构与公众参与管理机制

中亚五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绝对权威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公众参与管理的程度。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困境以及水资源管理单纯依靠政府的现实,深入研究中亚五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大有裨益的。以下从管理机构设置和公众参与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

2003年,哈萨克斯坦的新水法把全国划分为8个流域,规定水资源管理以流域管理为基础,同时规定要建立流域水利管理局和流域委员会。2007年12月,乌拉尔―里海流域水利管理局和流域委员会成立,哈萨克斯坦的8个流域水利管理局和流域委员会全部组建完毕。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包括4个层级:国家级(水资源委员会)、流域级(流域水利管理局和流域委员会)、地区级(国有水利企业以及渠道水委员会)和用水户(包括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者和其他用水户)。其中,用水户属于社会公众而非政府的范畴。

乌兹别克斯坦于2003年颁发《关于改善经营管理机构的体制》的总统令和《关于完善水利管理的组织机构的决定》,在强调按照流域原则管理的同时,特别提及在各种水资源管理级别(流域级、灌溉系统级、渠道级)建立公众委员会(流域委员会、用水户协会联盟和用水户协会),并且让他们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不仅如此,该国还决定成立公共机构,以吸引专业团体、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水资源管理。

塔吉克斯坦在实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之前,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原则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并且明确社会公众不能参与。在推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之后,该国变州级和区域级国家水利管理为四级水资源管理层级,依次为国家级(土壤改良和水利部)、流域级、灌溉系统管理处和大型渠道管理处、用水户组织,其中的用水户组织主要包括大型农业企业用水户协会和用水户联盟等公共组织。

吉尔吉斯斯坦一直延续着部门管理的原则,公众参与度较低。这一特点非常清晰地体现在该国水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上:从层级看,水利管理机构包括国家级、州级和区级,水利司以下设流域管理局(全国有7个流域水利管理局)来代替州级和40个区级水利管理处(值得注意的是,流域界限与州的区域边界基本上吻合,这反映出水资源的管理更多的还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从具体机构看,包括国家水行政机构、农业水利部中的水利司及灌溉排水机构、国家水利检查局、国家水委员会、各级灌溉与排水委员会等。

土库曼斯坦的新水法于2004年11月生效,该法规定土库曼斯坦水利部和自然保护部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管理机构。和吉尔吉斯斯坦类似,土库曼斯坦仍然按照行政区域原则进行水资源管理(卡拉库姆运河除外),而且在地方层面还存在指令性的管理,具体的管理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级(水利部)、省级(水利联合公司)和区级(水利管理处)。与其他国家不同,土库曼斯坦在区级以下没有专门设立社会公众参与的水资源自治管理机构,社会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程度有限。

综上所述,从公众的自治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得较早,公众的参与度较高。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实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之前,遵照行政区划原则进行水资源管理,缺乏公众自治机构的参与;推行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之后,则逐步建立起公众治理组织,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参与度逐步提高。土库曼斯坦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落后于前几个国家,不仅仍存在指令性管理,而且几乎没有水资源自治管理机构(仅仅依托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等逐渐建立),公众参与度最低。

2.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机制

自2001年以来,中亚各国广泛地开展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其中主要的项目包括哈萨克斯坦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国家计划、费尔干纳盆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等,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及运行机制集中地体现在这三个项目中。

(1)哈萨克斯坦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国家计划。哈萨克斯坦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国家计划中指出,第一阶段(2008―2010年)在管理机制上要改进创新,做到能及时向所有居民通报水资源管理的相关信息,同时保证居民能参与水资源管理;第二阶段(2011―2025年)要发展地方级用水户联合体(包括用水户协会和农业用水消费合作社)和节水咨询服务的网络。从这一国家计划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的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既包括建立机构组织,依托机构进行管理和消息互通,同时也包括以网络为载体,广泛建立沟通平台。

(2)费尔干纳盆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参加了“费尔干纳盆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其中公众参与管理的制度设计体现了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搭配的原则。塔吉克斯坦的短期计划(2007―2008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和组织国家水伙伴,以此吸引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期计划(2007―2012年)强调以国家和流域水委员会的设立为依托,保证感兴趣各方和用水户主体相互协调;长期计划(2007―2025年)则把重点放在提高公众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水利设施的水平上。吉尔吉斯斯坦短期内(2007―2008年)计划建立国家、流域和区灌溉与排水委员会,其目的在于团结各方力量(特别提及用水主体、实业界人士和地方团体),并向较低管理级授权和转交职能,保证实现民主管理(这种民主管理包括用水户协会和其他独立企业机构参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发展),除此之外,国家水伙伴组织网络的建立也是重头戏(该网络为传播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念和吸引公众参与管理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中期(2007―2012年)计划加快水利设施的市场化进程,将不具备战略意义的水利设施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配置给用水协会和独立主体。乌兹别克斯坦短期(2007―2009年)出台了《用水户协会(联合会)法》,从法律层面规定用水户协会的职能;中期(2007―2012年)计划制定公众委员会条例,旨在为社会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相关准则,并成立国家水生态信息中心,保证各方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取水资源信息。

(3)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土库曼斯坦的水资源管理一体化进程缓慢,政府集中管理的特色鲜明,公众参与只存在于少数的示范试验项目中,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参与了该项目,该项目的设计书中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确立水资源分散管理的思想,提出把水资源管理交给尽可能低的层级(如用水户协会及其联盟、渠道委员会等);二是明确各级水资源组织的管理权限,规定用水户协会(联合会)负责农场主(承租段)的管理;三是确保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基础,从制度上保障渠道委员会、用水户协会及其联盟参与制定水政策和水资源管理;四是改善水资源统计和预报系统,以提高预报的精确度,并实现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综上所述,中亚五国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实践中,公众参与机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以机构设立为依托,实现公众管理的直接参与。在中亚实施的三大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中,最突出的就是用水户协会(联协会及其联盟、渠道委员会)、流域水委员会等较低层级的管理组织的建立,它们由社会公众组成,代表社会公众行使水资源的管理权。第二,以网络建设为辅助,提高公众管理水平。相关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既为公众与各级管理机构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渠道,也助推了社会公众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以配套法律法规为保障,明确公众管理的合法地位。将用水户协会(联盟)等的水资源管理职能上升到法律高度,明确其管理地位的和管理职能。

斯坦社会公众参与度有限,主要依托“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水资源一体化管理”项目逐步建立用水户协会项目信息库修订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水资源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中公众参与不足,公众和各级政府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机制不顺畅。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水资源的分配及开发政策时未充分吸纳公众意见,政策的制订有可能脱离现实,从而降低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公众被排除在水资源管理之外,不能对政府管理水资源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因此,借鉴中亚五国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原则,对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要科学界定政府和公众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从中亚五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和公众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地位明显不同:政府管理是主导,这是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原则;公众参与管理是补充,这是反映水资源需求、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次,要建立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实现政府和公众的多中心管理。中亚五国的水资源公众管理都是依托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实现,我国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成立用户水协会(联盟)等较低层级的管理机构,让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这既能提高公众对相关决策的接受度,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再次,要广泛搭建信息网络平台,让公众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管理水平。一是搭建学习和信息交流平台,使公众能学习水资源决策的相关知识,了解水资源数量、质量、需求等的最新动向;二是建设意愿沟通平台,使公众能及时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并得到回应。最后,要制定水资源多中心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公众管理。将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原则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专门的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权限和义务,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

除了以上涉及的机构设置和公众参与管理机制外,水资源的国际协调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亚五国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2013年杜尚别国际水资源合作高级别会议的联合声明指出,政府之间的合作、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但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制。这表明,由于中亚五国自身影响力的限制,其水资源合作进程虽不断提速,却并不完善。在“一带一路”战略广泛实施和深入推进中,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参与,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合作和一体化管理带来新机遇,我国如何加强与中亚五国广泛深入的水资源合作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陈新民.2013.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探讨[J].中国水运(12):283284.

李世强,王颖.2014.基于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8):205207.

刘强,王波,陈广才.2014.我国水权制度建设与当前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系及问题分析[J].中国水利(20):46.

苏来曼・斯拉木,泰来提・木明. 2014.中亚水资源冲突与合作现状[J]欧亚经济(3):8190.

王波.2013.试论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家(10下):192.

杨立信. 2008.中亚各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应用实践[J].水利水电快报(9):1518.

杨立信. 2010.中亚创立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J].水利水电快报(6):15.

杨立信. 2011.中亚“费尔干纳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体制建设[J].水利水电快报(7):15.

杨立信,陈献耘,傅华.2012.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张莉莉. 2014.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制:制度变迁与完善[J].水利发展研究(7):3235.

张晓宇,窦世卿. 2006.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6):9195.

张志刚. 2014.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4):1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篇12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片面的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单位的财务收支工作,与自身业务职能运转关系不大,因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阶段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大,资金、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制度落实执行不够严格,甚至是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很少涉及经营业务,因此预算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现金预算,即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对资金运行状况所进行的预测。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上,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管理目标责任分解不细致、执行力度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的规划控制作用。

3.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持,这也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对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重视不足,未能充分借助财务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管理上的凭证录入、报表生成、明细账查询、对账以及财务分析等功能,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分析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重点应该通过完善各项工作基础,尤其是管理制度、财务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上,首先应该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充分发挥财务效能方面的作用,积极支持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开展。其次,应该细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账户管理、凭证票据管理、帐表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财务分析等工作的管理制度以及职责,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整体按部就班、规范有序的开展。

2.细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上,重点要确保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将中央拨款、地方拨款以及经营收入等各项收入全面纳入。其次,在预算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待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严格实行计划管理,确保预算管理涵盖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可以对预算绩效情况分析,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效果,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上,首先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与账簿数据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财务会计综合业务系统等信息平台统一整合,形成具有财务会计凭证录入、账目审核、查询等基本财务会计职能的信息系统。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深度开发,尤其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数据实时动态监测方面,依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前预算控制、事中监督以及事后改进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篇13

1.现代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并在各级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走到历史尽头。税务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提供的产品是政府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税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形象。税收管理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绝对不能脱离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特征。精细化管理在税收管理领域的不断强化,也就成了在此管理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2.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粗放的税收管理方式,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征管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在:业务流程不顺、岗位责任不明,征、管、查衔接不紧,信息集中程度不高,横向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利用不足,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源监控不够有力,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深化税收管理改革,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大而化之”,做到“精于细微”,既重视“面”,又重视“点”,确保“点”、“面”结合。

3.做好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全面落实、世界经济―体化迅猛发展等,都对税收工作特别是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税收征管工作在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目标明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突出特征就是目标十分明确,即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和成本。(1)提高管理质量。(2)提高管理效率。(3)降低管理风险。(4)降低管理成本。

2.组织保障。目标明确后,必须按照管理流程,根据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予以保障。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规范机构设置。(2)健全岗责体系。(3)优化工作流程。

3.制度细化。应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细化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使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对外要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基础工作人手,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规范有效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内要在税额核定、资格认定等重点工作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的分权制约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4.执行到位。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决策之后不执行等于零,布置之后不执行等于零。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税收管理精细化要围绕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