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进步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进步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进步与管理

篇1

第四条    管理进步主要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按照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原则,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和提高。通过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

第五条    合理化建议包括科技进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操作技术、生活福利、文教卫生、思想工作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活动的全部内容。在以上范围提出的有创见、行之有效的建议,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均属合理化建议范围。

第二章    科技进步

第六条    科技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生产矿长负责制。生产矿长兼科技进步委员会主任。科技进步委员会成员由工会主席、矿长助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及有关科室正职组成,生技科科长兼副主任。各分矿、车间分管生产技术的副职负责科技进步工作。

第七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科技进步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全矿重要科技项目;

(2)对全矿重要科技项目确定承担单位、负责人及所需经费,并对科技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科技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3)结合全矿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审查科技经费收支情况;

(5)向人事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八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季末月下旬举行一次例会,研讨本季度科技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科技工作,由主任和副主任向矿长汇报。

第九条    每年一月前将全矿上年度科技成果进行一次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十条    科技进步的日常工作由生技科负责。

第十一条    我矿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地质储量,降低损失、贫化、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利率,提高选矿回收率,保护环境,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科技进步项目分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必须按上级指令执行,矿内重点项目经科技进步委员会审定后,由生技科下达有关单位完成,矿内一般项目,原则上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生技科审核后,由各单位分头完成。

第十三条   项目费用在一万元及其以上者,为矿内重点项目,所需费用由技术进步专项基金列支。项目费用超过一千元,不满一万元的为一般项目,如果不能列入技措费,也不能摊入成本,亦可按重点项目费用列支渠道处理。费用不足一千元的,属于小改小革,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按财务制度处理。

第十四条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是我矿科技进步可以借助的力量,我们按平等互利的原则,搞好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矿科技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    科技进步项目可以实行承包制,包任务、时间及所用经费,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三章    管理进步

第十六条    管理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工会主席负责制。矿部成立管理进步委员会,工会主席兼主任,企审科长兼副主任,成员由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管理进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企审科,企审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

各分矿、直属科室、车间的行政正职负责本单位管理进步工作。

第十七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管理进步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全矿重要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

(2)下达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计划,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按季进行调度、检查。

(3)对全矿管理进步的成果和效益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组织对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引进。

(5)会同教育部门制定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加强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

(6)向本矿人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管理工作者。

第十八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检查管理进步计划执行情况,安排部署工作,会议情况向矿长报告。

第十九条    每年的一月份,对全矿上年度管理进步成果、效益进行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二十条    管理进步的日常工作由企审科负责。

第二十一条    管理进步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工程、工艺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优化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取得的成果;通过管理咨询,实施整改方案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质量、设备、能源等专业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十二条    管理进步、管理开发项目分为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是按上级计划安排的项目;矿内重点项目是经管理进步委员会审核,统一组织下达的项目;矿内一般项目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企审科审定后,由各单位完成。

第二十三条    管理进步和管理项目开发所需费用,在立项的同时提出费用计划,经审定包干使用,由管理费列支。

第二十四条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管理协会搞好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第二十五条    管理进步、管理项目开发可以实行内部承包,包任务、包时间、包费用,并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四章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六条    合理化建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能单靠行政手段,必须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    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所在基层工会报矿工会,矿工会根据建议的性质、类别,分别转交有关的职能部门承办。其中,涉及部门较多或者难度较大,费用较多的转交生技科,由生技科牵头研究解决。

第二十八条    总矿各职能部门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论是否采纳,都要有回音。对于一般建议要在接收后一个月内给予答复,对于重大建议,要在五十天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九条    工会、生技科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做好统计,其中重大建议要形成完整归档资料。

第五章    奖励

第三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做出贡献者,给予表扬,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一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分别申请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

1、井巷工程和基建、技改工程结果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2、工艺、计量、检验方法和标准的改进;

3、有效地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水源、设备及自然条件的技术成果;

4、发现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方面的技术成果;

5、为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试验成果;

6、设备、仪表、装置、工具、器具的改进;

7、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的改进;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9、安全、环保、医疗卫生方面创国内、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

10、通过制定并落实劳动、能耗、物耗、费用、资金、设备利用等定额所取得的成果;

11、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工艺、工程质量方面的成果;

12、通过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发放、回收等方面节约支出或费用;

13、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方面节约支出、费用或减少贷款利息;

14、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成果;

15、通过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16、各专业部门、系统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

17、其他方面有明显效益或效果的科技进步、管理进步成果。

第三十二条    参与评奖的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项目及合理化建议必须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指研究、设计、管理、建议者所提出或实施的方案、措施相对于原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只指出问题的现象,或者仅提出建议、设想的名称而无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者,属于一般性意见,不能视为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项目。

效益性,指项目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十三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合理化建议奖励,按年经济效益(或一次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工作量及社会效果等分成四个等级:

一等    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0至5000元;

二等   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1000至2000元;

三等   经济效益5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500至1000元;

四等   经济效益1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至500元;

第三十四条    对那些难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如管理、安全环保等,应考虑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及社会效益,合理确定奖励等级。

第三十五条    集体完成的获奖项目,按参加人员(不包括辅助人员和施工人员)计奖。

第三十六条    对获一、二等奖的项目,可以择优申报上级奖励。

第六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三十七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分别由矿科技进步委员会、管理进步委员会评审。

科技进步委员会和管理进步委员会向矿长负责,项目评审工作接受职工监督、检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和效率。

第三十八条    凡申请合理化建议、科技进步奖励时,必须填写《黑岚沟金矿科技项目一览表》,申请管理进步奖要填写《管理进步效益表》,申请奖励必须经采用单位审核、盖章。

第三十九条    生技科、企审科接到申报资料后必须进行复核,然后提交科技进步委员会或管理进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经矿长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奖励的获得者的事迹由生技科、企审科写成专门材料,劳动人事科会签,装放本人档案,作为今后考核、晋升、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评先进工作者的依据之一。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获奖项目的全部资料必须立卷归档,并确定密级,不经批准不得转让和泄露。

篇2

2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才能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参与进企业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管理上,对于产品生产的精力进行了分散,这样就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对于企业的关键性业务疏忽,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善。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提升现代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1.1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企业中,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化的速度日益加快,这样就使现代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形式日益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现代企业想要在社会变动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一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接受,学习。找到新的突破方向,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技术,争取把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当做第一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牢固的力量支撑。利用科技创新,在产品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价值。例如,某电缆企业在创新方面缺乏投入,研究经费紧缺,造成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今天没有自己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对于员工在创新思想方面的激励也少之甚少,这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体制的混乱,人员的消极,产品的滞后,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使企业陷入瓶颈期。所以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于企业的作用,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新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

竞争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两个元素的支撑,竞争将毫无力量可言。科技进步与发展,促使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到达了一定层次的水平和阶段。在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负责人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共同围绕科技进步与发展开展工作,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生产元素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排列,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激发,使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存的市场消费模式。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2.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国家提倡绿色经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随着我国近些年以来,雾霾天气的增多,沙尘暴的频发,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企业要顺应时代形势,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为企业后续对环境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例如污水的处理,烟尘的过滤。一方面,促进了大自然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形象,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2.2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资源浪费是很大的缺陷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在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因为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由于人力的条件限制带来的失误率,增加产品的生产时间,让有限的人力去做更适合他们的工作,促进员工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3.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提升现代企业的个体经济实力。

3.1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知识涌现出来,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力的提高,在另外一方面,它促进了管理者和生产者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度,从而更有利于新技术进入到合适的产业生效。在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来投入到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使生产劳动时间缩短,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在科技应用到生产设备上的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品的残品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完善的作用,使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3.2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现代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是必然选择。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中国产品大规模的应用创新科技,使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质量上,外观上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另外,在一些出口产品的策划上,可以将产地设于进口国,既节省了运费成本,又能够引进国外工厂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他们的创新科技,可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由此看出,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篇3

一、烟草企业管理中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与利用

烟草企业若想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必须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在该方面,烟草企业需要对其固有的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规划。在分配与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资金,保证资金足够且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相关资金支持到位,但有效利用率不高,应加大科技资金的利用率,由此,烟草企业才会实现有效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虽然烟草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回报,但是亦需要比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烟草企业在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用于保障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亦能够使烟草企业各方面资源、资金、人员等得到良好的配置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制度依据。对烟草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除了包含技术创新以外,亦包含重要的思想创新。在思想创新上,烟草企业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需要囊括现有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并加入QC、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精益改善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形成系统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内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方便使用部门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进而科学、合理的分配运行,综合实施。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迅速的深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提高烟草企业的科技化水平,进行更加符合时展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后续发展相辅相成,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应从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支撑岗位序列设置开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薪酬体系。充分激发行业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烟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烟草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符合时展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获取经济利润和效益、更要关注社会当中的问题,以便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下,烟草企业能够对内部的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与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在此情况下,烟草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效益性和科学性。以此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烟草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

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均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带动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烟草企业在营销区域相对固定、销售价格一成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应该得到烟草企业的重视。

(三)有利于提升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众多学者均认为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现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发展科技,实现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以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使烟草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管理主导,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内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要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亦需要加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金投入力量与有效使用。同时,烟草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烟草企业将在最终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生产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坚持一定的原则,通过实施相关策略,从而使国家在科技方面取得质的飞跃。科技进步既是指科技自身的发展壮大,也是指科技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加强。

(二)科技创新

创新,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飞速发展的力量源泉,还是企业站稳脚跟的支撑力。科技时代,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并且始终保有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就是企业腾飞的必经之路。

科技创新的过程并不简单。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不断向其他优秀企业学习,取其精华。此过程可以概括为:(1)对产品进行创新,造就新的产品理念;(2)企业各高层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3)企业的管理方式也要适时的进行改革;(4)国家和政府要对企业的开发和创新工作给与相关的鼓励和支持。只有每一环节都得到完美实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得到质的提升。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

企业管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可以分析为三层含义。第一层,企业管理是通过五项基本职能实现的。这五项基本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项职能,是每个管理者在工作中都需要实现的。计划,可以使企业更有目的性的去完成工作;组织,可以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协调合作,保证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指挥,通过管理者的具体、直接的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协调,可以使管理者和每位员工都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企业目标可以更快的实现;控制,需要和计划只能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保证实际工作能够确实按照当初制定的计划来发展。第二层,只有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位员工都处于和谐统一状态的时候,只有各个环节都保证没有疏漏的时候,企业的生产率才能切实提高。第三次,要把企业的各个因素,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协调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高效的去实现目标。

三、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传统企业管理面对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企业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管理需要顺应潮流,并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更好的继续生存下去。但这些变革必定会对传统的企业管理造成不小的冲击。

1、落后的管理模式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断受到各种冲击,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面对新兴起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时也就渐渐显得力不从心。比如,传统企业管理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单向思维,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更强调全面的去思考、处理问题;传统企业管理,更喜欢突出个人能力,往往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恰恰相反,会把每个环节都串联起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2、腐朽的管理思想

传统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粗糙管理阶段、政治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这四个阶段,虽然是相互递进的,但是直到最后一个阶段,还是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可以说始终都是不完善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

1、领先的技术和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有领先的科学技术。只有有了领先的科学技术,才会有更加完备的生产规模。所以,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科技的创新是一个典型特征。一个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就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如果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那么企业的生产潜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毁灭式的警示。

2、创造品牌效应,转化管理思想

品牌是考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它能够保证该企业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好的生存下来。在传统企业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没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加上管理者自身的缺陷,一是只注重对物质成本的管理;二是在处理问题是不够全面;三是采用直观的决策手段;四是只关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决策。现代企业管理和它相比,则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比如,现代企业管理开始注重“以人为本”,开始着重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二是更注重系统之间的配合,不在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三是做决定的时候,也会考虑的更加全面,不会盲目的去采取行动;四是开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打算,不再只考虑眼前利益。

3、对管理对象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首先,现代企业会把市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考虑,不会把两者割裂开来,也会把公司各部门协调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作业系统。

其次,在传统企业的管理基础上,现代企业管理提高了层次与高度。当然,现代企业管理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管理的,它采用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如果离开了传统企业管理的相关指导,现代企业管理也是得不到完美的实施的。

最后,和传统企业的相比,现代企业管理在科技水平和规模程度两方面上都有了惊人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认识到了不能一味的只依靠于科技创新,还要懂得变通。做到了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地域就采取不同的管理方针。

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科技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日趋全球化,科技也取得了质的飞跃,这就导致现代企业面临着更加残酷的竞争。现代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突出重围,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和开发新的科学技术,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为企业进步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不断创新,不断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了保证现代企业的优势地位,并获取更高的利润,就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的。举例来说,某矿产公司,为了提高冶炼回收率,降低成本,而对精矿的品味进行了提升,这个过程就是依靠科技的创新来实现的。

2、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有促进作用

低成本优势竞争和差异化优势竞争是迈克尔归纳出的两类竞争类型。经过研究观察,可以知道,这两种竞争都离不开领先的科技和不断的创新意识。如果脱离了了这两点,一切计划和目标就都只是空想。而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达到什么高度,也完全是由这两点决定的。现代企业如果想稳步发展,其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必须协调统一起来,而这也是和这两点密切相关的。其实,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并不难,简单地说,只要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做出简单的改变就可以了。一旦企业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科技也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了。

3、现代企业管理依赖于进步的科技和创新意识

首先,现代企业要想生存下来或者发展起来,就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这是需要时刻谨记的一点。对现代企业来说,对科技进行创新,能够使企业更好的掌握更多技术,并提升自身的自主能力,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去的腾飞,就一定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其次,要想在最低成本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只能依靠先进的科技和不断的创新。

(二)企业的稳定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近几年,全球经济飞速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记得追求更好的生活,似乎却忘记了环境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它的保护,直接后果就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全球变暖、沙尘暴等等。全球人口的激增,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使得情况变得更加恶劣。幸运的是,人们已经及时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及人类发展造成的危害,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应对。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所带来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企业其他方面。所以,从长远考虑,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了环境的改善,科技的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

1、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是每个企业追求的共同结果。但是,绝对不可以急功近利,在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时刻谨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为之负责。例如,在自然灾害面前,在重大灾难面前,每个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外部形象,还对社会和国家的稳定都有一定的帮助。

2、实现企业各因素的最优配置

创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理论知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实现企业中各资源的最有配置,并充分利用起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证。不浪费任何资源,节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实现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不可以只关注到外部因素,重视企业的内部规律同等重要。现代企业在对创新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能够完美的运用,这样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三)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

1、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一个企业,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最有效的方法。当今社会,新的科技产品不断产生,新的创新理念也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这就使企业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新型科技理论,并把它们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它可以大幅度缩小劳动使用时间,进而使产品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1]。

2、加速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在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以后,所有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选择,就是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但是,这一切远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就必须要对自身的科技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和创新。在这个残酷的国际竞争中,某些企业已经不单单是对自身的科技进行创新了,同时已经着手把自己的生产场地扩展到各个国家,同时不断吸收国外优秀的企业经验,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借此来使自己的产品更完美,更具竞争力。这对于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兴奋剂。

五、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现状的改造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科技投入增加

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积极投身到这个科技创新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扶持企业。尤其是在开发资金方面,应给与最大的支持。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除了要削减人员、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外,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也必须加强,要进行科学化管理。生产过程,要尽量做到稳定、均衡。

2、开始关注中小企业,使其能够跟上发展节奏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和竞争实力。所以,我国政府及个社会组织同样应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与支持和鼓励,同样鼓励它们进行科技创新,帮助它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3、学习国外的优秀科学技术

我们应该不断从国外吸收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管理体系。当然,这必须和我国的实际国情相联系。真正理解国外企业的各项创新实践和管理机制,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管理机制,并不忘对高层人员定期的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正式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本质反应[2]。

我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能力,对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学习,并把它们实际应用到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实力。各企业还应定期的派遣员工出国学习、深造,回国后把他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结合企业的现状,使之得到最好的运用。

4、和各高校合作,进行创新

对现在企业和高校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创新水平不足,而高校在这两点却还都比较完善,唯一欠缺的就是资金。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在当代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单纯的依靠劳动力来获取生产资料已经远远不够了,更有效的是依靠科技和创新来实现目标。所以,校企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好处有很多,例如高校都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学习高校的教育和研发成果等等[3]。

(二)面对的主要困难

不可否认,我国的企业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的确缺德了不小的成效,但仅仅局限在部分大型企业中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取得了进步,实现了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新观念不强、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够以及资金的投入不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都并不完善,需要做出改进。

1、企业缺乏主体意识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众企业经历了各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不够,也就导致其没有创新自主权。企业一旦没有了自主权,它的管理者也就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相关创新了,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冒险。同时,如果缺乏主体意识,政府和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也就很难达到平衡,最终也就会限制企业的科技创新。

2、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虽然,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在国家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整个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无法逃避的问题。其中,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是最最主要的问题和现象。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都很依赖政府,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而那些小一点的企业,存活下来都很难了,根本没有精力去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

虽然我国也始终坚持学习领先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但是和那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3、创新性人才不足

21世纪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也不乏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要想巩固我国企业的国际地位,所有积极因素都应该被充分调动起来,人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并且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4]。

4、制约和干扰因素多

篇5

但是,浮动管理费模式恐怕对基金公司更有利。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一份测算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完整的大牛市与大熊市的2005年至2011年间,假设按照上下30%“对称浮动”模式,期间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是1738亿元,若按目前阳光私募等单纯地以基金产品利润提取管理费,则是4831亿元。而若按现有的被称为“旱涝保收”的固定提取管理费模式,7年的管理费是1531亿元。

另一方面,表面上看,以业绩为激励管理费提取模式有助于基金公司轻规模重业绩,对基金持有人而言是好事,但不尽然。

“如果以预定业绩目标收取管理费,为了更容易达到业绩目标,基金公司会大幅降低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位不愿具名基金分析人士谈道。而这对基金持有人而言,也并非是好事。

浮动管理费让公募赚更多

“旱涝保收”,一直是基金持有人、舆论给公募基金行业的“罪状”之一。而所谓的旱涝保收,即指无论市场上涨下跌、无论基金公司给持有人赚了钱还赔了钱,均要固定地计提管理费。

然而,目前阳光私募以及公募专户产品实行的是当基金产品超过某个盈利线时,管理人会提取其中的20%作为回报,当基金亏损时,则不收取管理费。

在熊市中,按利润提取管理费大大地降低了持有人的管理费支出,比如在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的熊市市道下,若按利润模式提取,公募基金行业的总管理费为234亿元,而按目前固定管理费模式,公募基金行业的总管理费可达919亿元。

然而,在牛市或者较好的市场表现中,按利润模式提取管理费,对持有人而言,则又非常吃亏。比如在2007年、2009年的大行情下,按利润计提,公募基金两年的管理费收入分别是2221亿元、1815亿元,而目前按固定收益模式提取管理费,公募基金行业这两年的管理费只有559亿元。

整体而言,从2005年至2011年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531亿元,而如果按阳光私募的利润计提模式,总管理费则会达4831亿元。

监管层在研究的对称浮动收费模式,对持有人多数情况下不利。如果以业绩比较基准为参照,上下浮动30%收取管理费,则2005年至2011年7年间中,只有2009年固定管理费大于对称浮动管理费,其余6年固定管理费均小于浮动管理费。

银河证券胡立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不管什么模式,不管具体对称浮动比例如何,都不能比照私募基金和基金专户的利润分成模式。那种模式下,来一轮大牛市基金管理公司赚到的钱相当于目前5年到10年的管理费总和。

或会降低业绩比较基准

“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公募基金都没有采取利润分成模式,并且开放式基金在会计制度和核算机制上也很难推行利润分成模式。”胡立峰说。

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已经有87年历史,多数产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根据理柏公司(Lipper)数据,截至2010年美国5728只共同基金中只有212只基金采用业绩挂钩管理费,占比仅3.7%。

事实上,由于共同行业激烈的竞争,美国基金费率最近20多年大幅下降,同时出现了大批免佣金产品。与此同时,美国共同基金收费模式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式是,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的管理费会逐渐下降。这也就避免了像2007年很多基金公司一味地扩充单只基金的规模而采取了大比例拆分。

据晨星(中国)报告,从1990年开始,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率持续走低,股票投资类基金平均每年支付2%的费用,到2010年末该数据下降至0.95%(国内目前这个数字为1.5%)。另外,美国的债券型基金费用也大幅下降,由20年前的1.85%降至0.72%。

让业内普遍担心的是,如果采用对称浮动管理费收费模式,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时,会大大降低业绩比较基准,从而达到获得管理费的目的。

据了解,此次基金管理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基金公司制定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但实际上,目前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是否普遍存在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这一点并不确定。

《投资者报》曾统计发现,成立半年以上的403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共有311只成立以来至今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占统计总数的77%,有92只产品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占总数的23%。

这意味着,近八成基金长期来看是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

与业绩挂钩应只是个例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按照海外公募基金的发展经验,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可以在单个产品上有所体现,让投资者自己选择,而不是一概把所有产品的收费模式由固定管理费改为业绩浮动管理费。

如何使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公募基金行业在产品创新时已有尝试,其中两种比较受认可的模式分别是博时的“价值增长线”和大成的“风险准备金”。

比较典型的是,博时价值增长、博时价值增长二号的“价值增长线”概念,前者契约中明确,当基金净值低于价值增长线时,则从下一个交易日开始不提取管理费,直至单位净值在价值增长线以上后,再重新提取管理费。截至5月23日,博时价值增长的价值线为0.88亿元,但其单位资产净值为0.74元,低于价值增长线,所以,目前并不提取管理费。

篇6

目前,长庆钻井总公司共有钻机106部,新度系数0.58。近两年,装备工作紧紧围绕总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总体工作目标,积极落实直线管理责任,突出设备完整性管理,强化设备隐患治理,为总公司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装备保障。但钻井现场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方面仍暴露出较多问题,如万向轴断裂事件、盘刹失效事件、高压由壬脱落事件,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强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进行有效解决与改进。

二、目前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存在问题

(一)杜邦审核。2013年,杜邦公司HSE体系审核专家对钻井总公司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共提出8个问题。其中关系到设备安全管理的有3个问题,具体如下:

1、变更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已经对变更管理的概念和要求有了基本理解,但在执行中基层存在应付的现象,且上级部门的审核把关不严,对变更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缺乏充分讨论;年轻管理人员大量充实进井队管理岗位,公司虽然也建立和执行了能力评估矩阵和相应的培训项目,但其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往往还不能满足岗位职责需要。2、机械完整性: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已经初步展开,但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的具体指标不清楚,公司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乏系统和准确的记录;基层井队对关键设备的日常检查的记录没有完全建立起来。3、启动前安全检查:基层井队管理人员对于PSSR的概念还不清晰,往往以“开钻前检查验收书”代替; 职能部门对PSSR检查表如何制定意见还不统一。

(二)安全帮促与现场检查。通过参与2013年四次安全帮促及一次安全综合大检查活动,与基层人员就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方面进行交流,结合现场设备管理状况,反映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井队对总公司《关键设备管理办法》学习理解不够,部分大班骨干不能完整说出关键设备设施明细及检查内容、报废标准;2、基层对设备变更管理不重视,现场对哪些属于设备变更的范畴及属于设备变更的分级不清楚,以至于实际发生的设备变更未设备变更管理规范履行审批手续;3、设备启动前安全检查,未全面展开,基层不清楚哪些情况下设备启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现场缺乏检查记录;4、基层执行力不足,从总公司机关―项目部―钻井队呈信息衰减趋势,文件、标准、制度等要求的往往未落实到位;5、设备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没有清醒认识,开展工作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人员数量不足,需要补充。

三、改进方向及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装备主管部门,如何更好的履行直线管理责任,把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工作做好,提升总公司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的水平,也是我们要思考与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及时召开设备设施完整性与可靠性HSE分委会及推进会

(二)积极组织参与培训工作,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1、首先加强基层管理者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提高认识。基层管理者作为设备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对设备安全管理有效开展与实施起着“领头羊”作用。队长、副队长重视,并且对该工作内容、工作管理流程、工作重点清晰明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就能有效提升。因此,必须加强基层管理者设备安全管理培训,使基层管理者对关键设备管理、设备变更管理、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等相关内容熟知、熟练运用。

2、根据设备类型及管理现状,合理有效安排组织培训。根据钻机类型及井队人员技能评估状况,合理有效安排组织培训,就是要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实现培训效益,最终效果要在人身上体现出来反映到具体工作中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培训而培训。目前,装备部与人事劳资部紧密配合,根据管理现状,已有针对性地组织了盘刹、顶驱、CAT发电机、固控设备等多期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待持续巩固。

3、设备管理人员要充分参与培训,编写相关课件,传授管理经验。设备管理人员应当面对责任,用于担当,落实直线责任,积极参与到设备安全培训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结合现场问题,编写相关课件,交流传授相关管理经验,共同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目前,项目部设备办、装备部都针对设备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编写了部分课件,在总公司视频会上进行了交流,起到了分享交流的作用。

(三)强化细节管理,适当补充管理人员,提升现场设备管理执行落实力度,克服执行衰减现象。根据现场情况看,总公司制定的相关措施、标准、制度等能否及时有效在基层落地生根,必须要落实。这依靠的就是执行落实力。落实的好不好,这依靠的是细节管理落实的怎么样。而现场所反映出的文件没有收到、标准不清楚、细节不具体等等,都是执行力衰减的有力佐证。因此,强化执行落实力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来说,变的尤为重要。因为,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落实,需要具体做来完成。

另外,随着总公司设备安全管理的要求,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补充相关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部设备管理办公室人员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管理的力度与效果。

(四)深化观念,树立设备管理为“全员管理”的概念,全员参与。坚决摒弃设备管理只是装备部门的事情,树立层次全面的全员管理模式,将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工作放到总公司安全管理一个突出工作,持续推进关键设备管理、设备变更管理、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等在井队的有效开展与深入,设备完整性与可靠性管理就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infertility treated by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Jinji Huayu Granule

WU Xuemei, XU Jin, LIU F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infertility treated by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Jinji Huayu Granule. Methods: 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infertility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semi-randomized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other group was treated by Jinji Huayu Granule and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ccumulativ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Jinji Huayu Granule combined with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Laparoscopic surgery; Jinji Huayu Granule; Infertility

盆腔炎症导致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占目前不孕症病因的30%~40%。腹腔镜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不仅能够准确判断输卵管通畅度和阻塞部位,还可以通过观察盆腔脏器,发现其他可能引起不孕的盆腔疾病,是目前盆腔炎性不孕症需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近年来,笔者以腹腔镜手术配合中成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取得了较单纯腹腔镜手术更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

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关于不孕症的诊断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呈脓性;②体征: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变硬,有时可触及包块;③B超检查:炎性包块,盆腔积液、输卵管积液等[2-3]。排除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内组织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1.2 一般资料

84例病例资料全部为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院门诊符合上述诊断和排除标准的不孕症患者,年龄23~48岁。按照就诊病案号的单双数(半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中成药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中成药组年龄(29.14±4.68)岁;病程(3.68±1.27)年;原发性不孕15例,继发性不孕27例。对照组年龄(28.37±5.74)岁;病程(4.25±1.02)年;原发性不孕18例,继发性不孕24例。

1.3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根据腹腔镜下观察到的盆腔炎情况,相应施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输卵管插管注水术等,并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 d。

中成药观察组于月经干净后第3天始,予以内服金鸡化瘀颗粒(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温开水送服,3次/d,每次10~20 g,连用10 d,行经期间停止服用。以后均予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起用同样的方法服用该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不服用中成药。

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监测排卵、指导受孕。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其1年内的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均衡性检验

对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盆腔炎症的分级(轻、中、重度)、治疗前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病程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患者资料提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

腹腔镜术后检测输卵管通畅情况:输卵管无阻塞即输卵管双侧通畅、单侧通畅以及仅一侧通而不畅均可判断为治疗有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8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术后中成药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n(%)]

2.3 两组术后妊娠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观察两组的妊娠情况。术后3个月,中成药组和对照组出现妊娠情况者分别为5例(11.9%)和6例(14.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内,中成药组宫内妊娠19例(45.2%),对照组11例(2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中成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妊娠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以其疗效快、创伤小、不易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诊治的首选措施。通过腹腔镜的检查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正常解剖位置,为提高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奠定了解剖学基础。本研究对84例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可比性原则分成中成药组和对照组,均进行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术后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而且腹腔镜手术能有效恢复输卵管的解剖形态,为患者妊娠提供解剖学基础。

临床观察发现,术中对组织的电灼、剥离、牵拉等操作会加重组织的充血、水肿,甚至导致粘连复发,从而导致术后妊娠率不高[4]。因此,消除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促进炎症消退,有效恢复输卵管的拾卵、蠕动等功能,是防止炎症复发、提高受孕率的关键。

中医认为,腹腔镜术后输卵管及其周围炎症引起输卵管阻塞、蠕动能力减弱而不孕,其主要病机是术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导致胞脉受阻。王中洁等[5]采用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中药于腹腔镜术后灌肠,有效地提高了妊娠率。另外,卓义丹[6]也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有效提高了妊娠率。但是,中药灌肠配方复杂,临床上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本研究选用具有类似功效的中成药金鸡化瘀颗粒[7-8]代替中药灌肠,结果发现,中成药组术后12个月内宫内妊娠人数(19例)较对照组(11例)高,表明腹腔镜术后采用中成药内服也能有效改善盆腔以及输卵管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加用内服金鸡化瘀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的生殖健康,提高术后妊娠率,并且中成药服用方便,较中药灌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敦敏,陶莉莉,卢如玲,等.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周期性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5):18-19.

[2]项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37-38.

[3]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353.

[4]赵秀芹.妇科腹腔镜手术整体护理11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76,82.

[5]王中洁,谭慧珍.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治疗不孕症76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7,138(4):242-243.

[6]卓义丹.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790-791.

篇8

1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企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当中,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管理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的构成方面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专职的管理工作人员构成的,而不是采取竞争选拔和择优录取的构成方式。因此,在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由企业管理者独立掌权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制约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对企业发展的掣肘。相对国内而言,国外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运用是十分值得我国企业学习的。根据国际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网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法国公司将科技进步与创新广泛地应用到公司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法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应用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与法国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有着紧密的关系,例如其颁布实施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法》,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指导形式出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推动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水平

首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以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能够使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宝贵的空间和获取超额的利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其次,科技进步与创新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成本优势,二是差异化优势,而这两种优势要实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当中,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进行。三是企业管理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依赖性。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产出比例,进而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进步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创新与进步工作推动企业管理工作发展,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把管理转向关注民生,承担起企业在发展中应有的责任,这样能够在社会各界的相互协作之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的发展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是要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最优化。企业在管理工作当中围绕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引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创新工作认识,并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将科技与管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去。在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最优化。

2.3提升企业的经济水平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创新,能够将企业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将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这样可以有效加强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并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工作中使用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企业在不断增多,并且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并进行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当中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影响力。

3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从整体上看,企业的科技管理创新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引入科技进步与创新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运营体系来实现。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现代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完成这个复杂的运营过程,当然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以及技术环境是相关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充分利用知识创新和信息化平台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并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发现以及探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新模式,进而推动企业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2形成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将科技进步与创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需要加强企业人才体系建设,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人才引入机制,这是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减少知识产权方面的漏洞以及歧义,促进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构建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在企业发展中,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努力在企业发展中营造一种氛围,通过科技人才培养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管理工作发展。

3.3构建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

将科技进步与创新引入企业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需要积极改革当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合理化,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严密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的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基层,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以及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这样可以将企业管理者的精力集中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对问题作出及时的反映。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一个企业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资源与企业内部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企业管理进步的组织系统。这一系统包括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以及决策系统四个组成部分。

4结语

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将科技进步与创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做出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应用能够使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也能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庆军.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3).

篇9

1、市、县(区)党委和政府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情况;

2、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

3、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

4、科技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

5、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等内容。

二、任务分工

各有关单位应加强协调与沟通,通力配合,认真填报我市《城市科技进步状况申报表》中的指标数据,收集证明材料,具体任务分工:

1、市科技局:

(1)牵头组织市科技进步考核整体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完成考核指标填报和证明材料的收集汇总;负责审核指标数据并填报《城市科技进步状况申报表》;负责考核系统数据录入与统计上报。

(2)负责指导市辖4县5区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组织召开全市科技进步考核培训。

(3)负责收集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证明材料。(4)负责收集-年科技计划项目发文及项目清单。

2、市委办公厅:

收集与年度市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的科技进步工作重大问题的专题会议和听取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工作专题汇报的会议纪要,需提交每年至少2次的最重要的会议纪要或其他证明材料。

3、市政府办公厅:

收集与年度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的科技进步工作重大问题的专题会议和听取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工作专题汇报的会议纪要,需提交每年至少2次的最重要的会议纪要或其他证明材料。

4、市财政局:

(1)负责收集与年度市人大通过的预(决)算报告;加盖财政局和人大常委会公章的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表(决算01表(决算总表)、决算06表(决算分级表))。

(2)填写《-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决算数)》、《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预算数)》、《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使用情况表》(加盖财政局公章)、《科学技术支出的国库集中支付支出明细表》(加盖财政局公章)。

5、市统计局:

负责统计市级“-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年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数据。

三、工作进度安排

各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应按年科技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中的要求,抓紧时间收集数据,整理证明材料,形成上报材料。

2、县(区)考核资料汇审(年6月15日-7月5日)

篇10

1、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到的程度(能力的高低),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成果一经推广应用,就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的革新,畜、禽。水产品养殖方法的改进,新型经营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这里的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部分改造和革新,而技术革命是指在日积月累的技术创新基础上使整个技术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都将会带来农业技术革命。

③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提高。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推广,让技术应用主体普遍接受并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程度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再好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④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者既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者,还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农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技术效率的高低。如果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可能不被接受,另一方面即使新技术被接受了,也可能由于使用不当而难以发挥作用。技术的进步与提高,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3、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之间的关系。

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进步既有本质区别也有内在联系。它们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农业科技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保障和源泉,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谈不上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反过来又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方向和目标,农业科研工作者总是根据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而取得的结果去不断修正、创新自己的科研成果。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科技是一个纯技术概念,而农业科技进步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第二,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可以有三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在科技水平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而导致科技进步水平提高;第二种方式是科技水平提高,而技术效率不变,也可以实现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第三种方式是科技水平和技术效率都提高,可以使科技进步水平有一个较大水平的提高。第三,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既可以产生正效果,也可以产生负效果,农业科技进步仅强调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的正效果,如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负效果,则会导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下降。第四,农业科技水平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低,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也低。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当且仅当农业新科技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并经过掌握农业科技的生产者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我国未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从以上有关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以及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制约,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在以下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1、应在一些战略高技术领域和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发达的科技型产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跟上农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步伐,就必须赶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浪潮,在一些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①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应走在世界前列。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技术已经从探索实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尤其是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的生物技术主要有生物育种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等。

生物育种技术: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可培育出优良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或培育出具有特种抗病、抗虫、抗逆的经济作物新品种。目前应用较多的先进育种技术有植物组织培养、有性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微生物工程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色功能通过现代化装备,生产有用物质或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农用工程微生物菌株;第二,利用微生物特有的转化、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力,制成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化肥。

转基因技术: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以定向改变其生物性状或得到预期的代谢产物,建立活体‘生物工厂”。

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分割、性别控制、核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已趋成熟和实现商业化,并将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②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应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农业信息化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宏观决策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当前的研究重点:一是农业数据库和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农情信息和农业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建库和网络体系建立;二是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如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生态和生物系统建模,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软件等;三是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农业技术,即“3s”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

③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跟上时代步伐。国际上以精细化工、新型材料、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现代工程技术加速了对农业的武装。紧密贴近作物营养需求,工艺农艺相结合以及高效、多元、无公害的肥料生产和施肥技术体系正在形成;灌溉正由传统的沟输畦灌向着激光平地与低压管道输水,精细灌溉与水肥药联用相结合的节水农业方向发展;工厂化种植和养殖,是工程设计、新型材料、自动控制、专用品种、专门栽培和饲养与植保防疫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生产和管理方式。

2、应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篇11

各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不尽相同,但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四个要素,即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其中自然资源的存有量在现代社会并不构成经济增长或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技术是通过资本的深化和劳动素质的提高体现出来,并且随着经济进程的加快其作用日益明显。在技术不变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同向变动,而变动幅度是否同步取决于资本产出率的高低和劳动增长速度的快慢。在技术不变情况下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降低资本对GDP的贡献率和人口增长率。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经济的增长是离不开技术进步因素的,因此探讨科技进步条件下的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对现实经济生活更有意义。

一、科技进步的内涵

科技进步一词已为很多人所熟识,并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科技进步问题。许多学者曾经给科技进步下过定义,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曼斯费尔德的定义:所谓科技进步是指给以同样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产出;或用较少的一种或多种投入量得到同样的产出;或者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或者生产出全新的产品。现代的科技进步已不单单局限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更重要地,它包含了解决诸如经营管理、组织协调以及生产服务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的进步。因此,对于“科技进步”概念及内涵的理解认识可分为“狭义科技进步”和“广义科技进步”。所谓“狭义科技进步”是指新的科学技术自身,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由于技术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中,因而狭义的技术又被称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或“硬技术”。“广义科技进步”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在经济学中,科技进步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及其组合方式的改善,它决定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结构的优化,生产工具的革新换代,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范围的扩大和优化,生产组织的完善,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本文所提出的科技进步主要是广义的科技进步。其内涵主要包括:(1)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2)知识进展;(3)资源重新配置;(4)政策的积极影响;(5)管理水平的提高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科技进步的每一项内涵都赋予其积极的经济意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因此,我们把能带来劳动生产率巨大提高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均称为科技进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巨大提高的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经营战略、管理手段,各种服务技术、辅助技术,也称为科技进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巨大提高的技术政策和措施也同样称为科技进步。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类历史经历了从人力生产工具、机器生产工具直到智能生产工具的沿革,再到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工具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科技进步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各种途径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成倍的提高,大大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1.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来测算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EA=■×100%a=y-αk-βl

EA为科技进步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GDP增长速度中的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a为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y为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加α%),一般为0.3~0.35;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一般为0.7~0.65。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α、β分别取值为0.3和0.7,其贡献率(见表1及图1):从上页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国家统计数据的调整,1989年和1990年劳动、资本、科技的贡献率与其他年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使分析更具有代表性,在下面的分析中,不再考虑这两年的影响。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劳动、资本、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变动时,将以上数据分成1981―1988年、1991―1998年、1999―2008年三个时期来进行。通过分析能看出:(1)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且波动较大,1981―1988年的年均贡献率为22.6%,1991―1998年为7.34%、1999―2008年为6.94%,从其趋势看,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来说一直是较高的,也相对稳定,1981―1988年的年均贡献率为63.92%,1991―1998年为68.54%、1999―2008年为60.16%。同时,从其走势看,从1999年开始,资本贡献率保持相对稳定,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从2001年开始,其贡献率均超过46%。这表明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明显,1981―1988年的年均贡献率为13.47%,1991―1998年为24.12%、1999―2008年为32.9%。表明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2.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效益提高的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它可以改进产品或工程设计,开发或推广新工艺,改进或更新设备,提高生产工具的使用寿命;可以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2)科技进步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用较少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节约了活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3)科技进步能够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从而增加产值和利润。

3.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大前提是科技进步。因此,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器。

4.科技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历史上看,产业结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或调整,都与科技进步紧密相关。第一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二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则与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相联系;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为前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大有发生第四次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这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化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如此,而且科技进步还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建立。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不仅促进纺织工业部门的进步,而且还带动了冶金、化工等部门的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电力技术革命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人工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使合成化工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改变了原有工业结构的格局,引起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组。

三、科技进步对就业的作用

科技进步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会到来就业的扩大。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科技进步有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带动就业增长。因此,按照一般的逻辑推论,科技进步有助于就业增长。最简单的办法是在理论模型中首先计算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依据GDP平均增长率与就业平均增长率的比值,来计算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即: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就业平均增长率/GDP平均增长速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在测定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后,我们考察科技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关系就比较简单了。为更直观的理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我们通过流程图来表示:从上页图2中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因而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引起了失业。下面从科技进步对就业正反两方面作用进行分析。

1.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正效应分析。(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就业总量不断增长。人类社会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历史。从总体上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就业人口总量是在不断增加而不是逐渐减少。最近两个世纪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产生任何长期增加失业率的趋势,说明了技术因素对失业率并没有长期的挤出效应。科技的进步,虽然使某些部门某些行业在特定时期内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就业总量是增加的。(2)科技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新兴产业的兴起和相关附带产业的涌现,扩大劳动力需求。据有关资料分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后期为40%以上;知识经济时代将达8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实质性内容就是用科技发展新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地升级和优化。因此,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的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产业发展及其结构的不断更新调整。据李京文的预测,到2010 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将呈现第一产业的比重继续下降达到12.8%;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达到55.2%;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路上扬达32%。不仅如此科技进步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调整和优化的同时,也是形成与发展新兴产业部门的主要推动力。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两个方面:一是旧有产业和生产部门的改造;二是新的产业和生产部门的创立。科学技术进步必然要求对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进行改造,即用新的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原有产业,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部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同时新的产业和生产部门以及附带产业也会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和相关附带产业的不断涌现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了新的就业需求。如,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业务的电子化流程的实时化和功能的集成化等方面,从而实现了就业形式和模式的多样化。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将使业务领域越来越宽广,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职业类型和就业形式。(3)科技进步可以深化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促进劳动就业结构的调整,劳务生产将成为就业容量最大的劳动形式。科技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应地提高,这就会刺激商品生产向多样化、精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因而可深化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社会内部将出现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服务性劳动,使劳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协作高度发展、居民消费日益社会化,使得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各种服务的劳务生产成为必然要求,由此劳务生产成了就业容量最大的社会生产形式。如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文化娱乐业、广告咨询和高科技通讯等众多新兴部门的出现使得就业范围大为拓宽。(4)科技进步可以扩大资金积累规模,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就业容量。科技进步使得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意味着相同的劳动量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进而扩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工资的增长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的情况下,社会就可以扩大资金积累规模,增加资金投入量,扩大内需,扩大生产规模,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另外,科技进步使得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得以改善,社会物质财富相对丰富,从而刺激更多的消费需求,促使社会总供给的增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引起劳动力需求规模的扩大。

总之,科技进步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新兴生产部门的兴起,推动劳动相关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对劳动就业的正效应,从总体上是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的。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而且在日本、美国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和检验。日本1956 年、1973年低失业率的高经济增长以及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高增长、低失业的“新经济”现象,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2.科技进步对就业的负效应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其对劳动就业的相对滞后效应、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等问题,同时技能较低的劳动者难以实现再就业。(1)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相对滞后效应。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往往表现出科技进步作为新兴生产力的推动力量对劳动就业实现的滞后效应,即科技的进步使得一批人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失业,造成劳动力闲置的现象。这是因为一方面新兴产业所创造的劳动就业岗位及机会需要一段过程,从而在新兴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创造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另一方面对劳动者工作技能和水平提高的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使其适应新岗位要求也得需要一段时间,使劳动者对新兴科技进步的适应与再次就业存在着时间上的不同步。这两个“时间差”造成了就业增加滞后于科技的进步。(2)科技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的显性化。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隐性失业又叫潜在失业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国结构调整以及体制转轨型造成的,关键是由于技术设备替代劳动力而形成的。首先,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大批使用落后技术的工作岗位消失,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一时难以适应新技术岗位的要求,从而造成一方面许多劳动者下岗,另一方面新技术人才短缺的状况。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回避失业现象而追求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遮蔽了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其结果是在旧体制内广泛存在着“隐性失业”。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科技进步必然加剧了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进程。最后,科技进步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引起劳动力部门间的转移,即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转移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避免摩擦性失业的形成,而且这种失业将长期存在并有增加趋势。(3)缺乏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再就业难度加大。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不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劳动力将从传统产业中退出,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起产业结构与企业结构的相应调整,必然要引起劳动力结构的调整。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劳动素质好的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即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将决定其就业方向和质量。而从传统行业分离出来、缺乏劳动技能、知识层次低的劳动者将无工可做。

科学技术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引进技术使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使边际就业弹性下降,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力。在短期内,科技进步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顾玲,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J].科学管理研究,2006,(6).

[2]高处明.论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及就业[J].经济问题,2003,(8).

[3]陆海燕.浅谈如何处理中国科技进步与就业的矛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4).

[4]金春华,葛新权.中国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5]徐志芹.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3).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y Growth and Employment Und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UN Ming-pu

篇12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效推进高校更多地承担国家各类科技攻关项目,高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高校“科研重要方面军”作用日益凸显,对我国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高校具有突出的科技优势,承担了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006-2010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232项,占总数的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8项,占总数的49.4%;承担863计划课题4376项,经费75亿元,占总数的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55项,经费46亿元,占总数的20%;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项,占总数的81.05%,重点项目1272项,占总数的66.88%。目前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37个,占总数的62%;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02个,占总数的30.5%;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共有27个,占总数的29.7%。正基于此,高校广大科研人员发挥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的表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充分肯定。

根据2006-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数据,“十一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4项,占授奖总数(160项)的58.8%;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38项(通用项目),占授奖总数(189项)的73.0%;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20项(通用项目),占授奖总数(994项)的42.3%。具体各年高校获奖情况详见表1。

研究高校获国家科技高等级奖励情况,对促进高校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钟书华等人对2000-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自主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何先美等人分析了2002-2006年高校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郑永平等人分析了国家科技奖与高校科技发展关系,但是针对“十一五”期间高校获高等级奖励,尤其是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情况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尚未见到。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收集“十一五”期间高校获国家科技奖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对典型获奖项目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剖析典型案例。最后,综述了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特点,并阐述了新时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对高校科研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1 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概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十一五”期间,以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特色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数(本文仅涉及通用项目)每年在180~220项之间波动,期间仅产生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授奖数仅占授奖总数的3.8%。2006-2010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仅有9项,仅占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的2.1%,详见表2。表3列出了高校作为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具体情况。

这些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展现了科技进步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带来的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反映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在获奖的9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属于社会公益类,表明高校在医疗卫生、公路建设、农业发展等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公益的领域能够长期投入,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本文总结分析了9个获奖项目的共同特点。

(1)获奖项目的稀缺性。“十一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数量每年平均不到2项,具有明显的稀缺性。而中国人民第四军医大学在“十一五”期间连续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展示了该校强劲和扎实的科研基础,及其在胃癌和神经病理性痛两大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性。稀缺的获奖项目得到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关注,主流新闻媒体也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报道,影响力大,对高校声誉的提升作用显著。

(2)获奖项目的重大性。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往往获得了多项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获奖成果具有学术水平更高、攻克难度更大、涉及领域更为广泛、技术创新度更为凸显的特点。例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沙理工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得到了国家、部委和省市三类项目的共同支持,中南大学除获得三类项目支持外,还得到大型企业的项目支持,有效形成了促进科研团队发展的项目体系,为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获奖高校的学科特色性。上述获奖项目分属农业、能源、信息、医疗、路桥建设等领域,均是各获奖高校重点支持的特色学科,如长沙理工大学的道路学科、南京农业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清华大学的核技术学科、中南大学的有色金属材料学科,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学科等。高校结合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核心领域,抓住本校具有历史传统和鲜明特色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实现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战略目标。国家在这些领域授予高校科技奖励,亦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是以促进高校在这些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

(4)获奖项目研究的长期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是长期的、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结晶。高校良好的科研环境、求真务实的科学氛围是孕育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土壤。上述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9个项目平均持续研究时间达13.8年,最长研究时间为35年,最短研究时间也为6年。由此可见,“十年磨一剑”、长期潜心科研创新是获奖团队的共同之处。

2 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的启示

上述高校获奖项目均是各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成果的特色,这些高校及科研团队在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高瞻远瞩进行战略布局,发挥特色优势,是孕育重大成果的基础。高校应围绕各自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进行战略布局,强化科研基地作用,尤其是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集中科研力量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高校还应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不同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为补充,构建优势互补、侧重各异的项目支撑体系。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一方面凸显了学校在该研究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意味着优秀人才的聚集和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这些均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高等级奖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管理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保障科研工作有效推进。重大科技奖励——特别是国家科技一等奖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项目任务重、难度大,科研过程周期长、曲折多,参与的单位和人员多、关系复杂。因此,只有科学研究工作和科技管理工作密切配合,集成创新,才有可能获得一等奖。针对能够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项目组(研究团队),学校应出台倾斜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协调学校资源的投入,如在科研用房、研究生指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学校还应创新管理机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员和部门责、权、利的量化和考核上,实现目标过程双管理,利益责任互联系,使每个人拥有充分适当的自由,同时有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不断发展。

篇13

1.2将科技进步创新与企业生产元素有机结合

将现代科技与创新概念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两种竞争优势,一种是低成本竞争优势,另一种是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两种竞争优势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精神作为支撑,以保证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一切工作围绕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开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转变企业生产元素之间的组合,转变管理观念,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为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使企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1.3企业对科技进步与创新产生依赖性

科技进步与创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企业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企业利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低投入高回报。且能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要实现更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就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企业带来的力量。

2科技进步与创新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促进现代企业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现代企业在管理上不能急功近利,应制订长远的目标计划,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的帮助下,企业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例如,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企业要伸出援助之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资源

企业要在不断创新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促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引进科技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自身的优势。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企业的管理认识,注重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将科技进步与创新用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为实现企业的最佳管理状态,应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3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3.1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力

企业通常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容易实现。企业要加强对劳动生产者进行先进知识的培训,使劳动生产者把握先进技术,并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能促使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