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施工安全评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篇1

1安全评价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对施工现场按施工阶段进行安全评价,有利于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的真实状况,这样可以及早发现薄弱环节,使企业领导和施工现场管理者对存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心中有数,为决策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使施工管理的部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二是有利于防范措施的制定及贯彻落实,通过安全评价可以确定整改项目,以尽快落实整改措施,这样就消除了一批不安全因素,从而推动了整改措施的全面落实;三是安全评价是一次全面、规范的安全大检查,克服了盲目性对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等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设置10个评价分项,克服了检查中的随意性,规范了安全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保障了安全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业务培训,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及项目,是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规律,依据国家《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而编制的,通过评价,能使施工企业现场操作人员熟悉标准、规章制度、及现场应急措施等,因此,安全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人员学习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的操练过程;五是有利于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包括规章制度,上级颁发的文件执行情况检查,这样以便于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2安全评价的原理

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相关原理: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这种相关的关系并且建立相关模型,这样能够正确地对系统做出安全评价,系统的整体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所有子系统的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单元综合发挥作用形成的结果,这不仅是系统与子系统、单元与子系统之间关系密切,各个子系统内部、各元素内部、各单元内部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的时候要抓住其相关关系;二是类推原理:就是根据两类或者是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对于一个已知对象可能具有的某种属性来推断出未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某种相似的属性;三是惯性原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从其过去延伸至现在以及未来的性质,这就是其惯性,我们利用惯性可以对事物进行趋势的研究以及对系统趋势进行评价;四是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着从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在评价一个工程或者是系统的时候,许多的安全问题也都是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在安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有关登记的划分,很多的时候量变到质变的问题都涉及其中。

3建筑行业安全评价的重点

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评价就是要结合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文件和企业制度以及其安全生产过程等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企业现行文件和制度的落实,确定制度是否执行等问题,通过安全评价,要确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遵纪守法、相关人员的意识能力、权限权责、资源配置等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确定在企业当中是否存在着危险和不利的因素,还要进行风险的评价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措施,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对企业问题进行纠正,对于应急方案进行改进和问题的预防,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注意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即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综合评估,从而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析,对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价,需要从企业生产的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资质机构和人员管理以及设备设施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以确认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否具备,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需要从5个方面进行:即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和安全事故报告;对于安全技术管理则需要从生产危险控制、施工的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设备和工艺、规范和操作流程、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于资质机构和人员管理需要则从四个方面进行: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资格管理、分包单位资质、以及供应单位管理等;对于设备设施管理需要从五个方面评价:即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控制、特种设备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

4安全评价的具体做法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十项,其中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丰富的内涵与严格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评价?下面就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部分着重检查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4.1 安全管理检查是前提,主要是从10个分项进行,从历年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到,有90%的事故发生都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而造成的,而是由于违章或违规所导致的,其中主要是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这些方面的疏忽造成的事故较多,因此,只要把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列为保证项目着重检查,保证项目能做好,那么整体的安全工作也就有保证了,而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现场的资料及相关记录体现的,并落实到专职安全员身上,检查他们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

4.2 对外脚手架检查要有足够重视。它可分项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六种,其中比较常用的为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和门型脚手架,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现场施工事故中从脚手架上坠落的事故占高坠事故的50%,脚手架上的事故如果能得到控制,那么高坠事故就可以大量减少,我们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脚手架失稳倒塌,另一种是脚手架上缺少防护设施,所以从这两方面原因出发,安全评价应着重检查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及现场实物防护是否相符,由于施工设计方案包括:搭设方案、设计计算书、卸荷方法、基础施工方法等,所以我们要先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符合实际;后查现场脚手架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是否已进行检查验收记录,在搭设过程中防护设施是否能够做到随层设置,与建筑物的连结是否牢固可靠,施工作业人员在架体上操作是否存在隐患等。

4.3 模板工程虽是建筑施工中常见项目,其安全检查却是不可忽视的。模板施工的方案设计是该分项检查评价的核心,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还要有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搭接方法、支撑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有详细注明,还应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时还要检查现场模板支撑的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是否符合。

5结语综上所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查漏补缺,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按照“三定”方案进行整改,建筑的安全评级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基础的保障性工作,我们在进行建筑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程序的严格实施和规范化等问题。

篇2

建筑施工,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并且也是推动一个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基础,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领域本身也是具有较强的危险性,并且,自身还具有生产流动性大以及产品形式光,施工技术比较复杂等等特点,所以,定期定时的对建筑施工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评价,不光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施工作业的全面管理水平,还是能够为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打下结实的基础保障。

一、训练人工神经网络

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其实主要是就通过使用BP算法的神经网络,也是当前被我国各个领域所广泛使用到的一种神经网络,主要是由众多的神经元所组合而成的,包括了输入、隐含、输出等层,其在实际工作运行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分成以下步骤:1.学习期。对于此状态下的各个计算单元自身的状态值是不发生任何改变的,但是,在对其网络的连接权进行修改的过程当中,也使得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呈现出一种映射的关系,也即为函数关系,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整个系统实际的输出则是为期望输出。2.工作期,此时各个连接权是被固定的,然后计算单元状态变化以求达到稳定[1]。

在整个模型的输入层单元数即是对安全评价指标数目,则是根据前面分析的建筑施工现场自身的安全评级指标,在其的输入层当中的节点数则是设定在了20,那么对于中间层则是要确认为隐含层,其层数与之所相对应的节点数的选取则是为一个非常具有复杂性的问题,这里主要是因为,在采用不同的内部表象的过程当中,其所需要的内部单元数上,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综合评价结果对应的是很安全、较安全、合格、较危险、危险等几种不同的程度的,这里对于输出层的节点数则设定在5,那么其标准的输出模式则是分别在了(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2]。

二、实力分析

依照于我国某个建筑施工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出二级指标的16个指标,作为整建筑施工事故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潜在患,然后在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此来有效的判断出,整个建筑施工自身的安全状况[3]。

(一)样本数据的离散化和约简

本文主要重点阐述在使用运用BP进行样本数据的约简,从而通过使用Boolean Reasoning Algorithm的方式,来对整个样本的数据进行离散化,然后在合理的通过使用Genetic algorithm的方式来对整个样本数据,进行属性上的约间,从而使得约简出来的总共多达1700度条规则,然后在以此依照于BP人工神经自身的约减规则,从而有效的选择出了关于LHA自身的覆盖率以及RHS自身的覆盖率等指标,然后在对整个数据集,合理的进行规则上的提取,从而有效的到了30条规则。在通过对于提取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优先参考我国相关建筑施工人员自身的意见,从而才能够最终的确定好几项指标,是在整个建筑施工安全当中的关键核心要素,即U12U24U32U42U43.在针对于约简前的评价指标当中,主要是存在大约16个左右,在对于训练样本上则是分成了14组,在通过对样本数据离散化以及属性的约简以后,就能够将原本众多的评价指标,逐渐的变为5个,这样也是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整个输入空间,也是便于之后简化神经网络结构的展开以及运行,以此提升训练的效率强度[4]。

(二)约简后的样本数据进行预测概述

在这里主要是按照已经被约简之后所得到的属性集,剩下的U12U24U32U42U43这五列数据,便能够很好得的得出了约简以后的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对于这五列数据,均采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在输入层为5个神经元上,在合理的采用以上几种方式,估计出其中所隐含的层节点数为3.以此,有效的计算出其中所隐含的层节点数的设置,在将这些数值求出总体的平均值。

三、结果

在合理的通过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且,主要依照于建筑施工自身的实际,在合理的通过使用安全系统的整体工程原理,在立足于人、机器、环境、管理等几方面上,对其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有效的确定出了建筑施工安全的16个评价指标。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之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也主要是将粗糙集作为整个神经网络自身的前段处理器,主要将其应用在了有效缩减整个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当中的一些学习样本,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在最限度上满足于简化神经网络结构所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不仅如此,还合理的利用BP神经网络,并且,自身也是具有较强的预测精准度的。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当中,也是对我国各个实际建筑施工工程自身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安全评价,其所显示出来的结果也是完全与建筑施工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所想符合[5]。

四、结论

只有真正的增强人工神经网络下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重视度,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袁宁,杨立兵.基于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及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01:60-64.

[2]张文博,宋德朝,郑永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J].工业工程,2011,02:

75-79.

[3]宋飞,许程洁,吴红霞.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1,

06:629-632.

篇3

美国的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在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的量化方法如表1;

人员、设备暴露于潜在事故环境的频度E量化方法如表2;

事故严重度C量化方法如表3:

危险性分值D(D=L×E×C)及等级划分如表4:

2、JRA法分析应用实例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其中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为建筑业最常见发生的五类事故,近年来已占到事故总数的80%~90%以上,而高处坠落又为“五大伤害”之首,应重点加以防范。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处坠落危险主要发生在脚手架搭设,临边、洞口处作业,井字架、龙门架高处作业,拆除工程等施工中。

2.1脚手架高处坠落分析

①触发事件:脚手架扣件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立杆基础没有夯实、未埋深且未设置离地20cm扫地杆、将焊接钢管作为立杆、接头间距不符合规范,竹脚手板没有铺满且未同定,没有设置挡脚板,杆件部分破损较为严重,毛竹端头大小不符合要求,安全网破损严重、存在漏绑现象,连墙点软连接铁丝不符合安全要求、连墙点有拉无顶,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架体与墙体间隙过大、没有设置封条板。②发生条件:在2m以上高度坠落,作业面下是硬质地面或机器设备。③事故后果:造成人员伤亡。

2.2临边、洞口高处坠落分析:

①触发事件:首层墙面超过3.2m和二层楼面周边及无脚手架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未加安全平网,临边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建筑物之间高层通道不设防护栏杆、地面上方未安装防护棚,洞口未作防护,复式阁楼内楼梯洞口未作防护,屋面施工无安全防护、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个人行为失误,人工挖孔桩洞口无防护、防护不牢或防护被损坏,导致高处坠落。②发生条件:在2m以上高度坠落,作业面下是硬质地或机器设备。③事故后果:造成人员伤亡。

2.3 井字架、龙门架高处坠落分析:

①触发事件:作业人员攀登龙门架、井字架等架体不慎坠落,吊运长料时吊栏安全门被拆除、个人行为失误而失足坠落,吊栏安全门拆除未恢复、安全门联锁损坏、吊栏升上而安全门不回位、接料台安全门无联锁装置、工人误操作,料台无安全门或门未关闭而引起高坠事故,卸料平台两边防护栏杆未达到1.2~1.2m高,外架防护栏绑扎不牢固。②发生条件:2m以上高度坠落,作业面下是硬质地面或机器设备。③事故后果:造成人员伤亡。

运用JRA评价法对下表所列3个子系统的L、E、C、D大小分别进行估计和计算,得出危险等级,并应根据危险等级采取相应整改方案,并采取相应整改方案及预防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弱。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风险评价分析如表5:

3、JRA评价方法优点与局限性

JRA评价方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因此,在具体施工现场应用时,还需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中相关参数作适当修正。

篇4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可以从其内在的含义和具体的含义上将,内在含义主要是指相应的安全理论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上面的具体应用,具体含义主要分为广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狭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另外从广义和狭义来讲的话,从广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机构、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建筑工程施 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的组织、检查、监理等活动。从狭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相应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相应施工安全检查、监理机构等相关参与建设单位对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具体的规划、实施、把控和监督管理。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工作人员素质过低,监管人员不重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颇为广泛,除了在技术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在政治、经济、法律上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要想使评价工作发挥最好的效果,仅凭借一两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整个团队的认真负责。每个评价人员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作业技术、控制能力等等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拥有高效率的监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的评价人员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评价管理部门配备的人员过少;其次,评价人员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再者,评价管理人员对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随着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房屋的建筑也开始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许多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没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人员是无法适应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评价工作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施工安全评价人员还是存在着专业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

(二)安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的管理

当前我国虽然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工作逐步重视起来,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旧制度是无法在一朝一夕之内弥补的,当前仍存在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虽然在一些高校也开展了这样的一门课程,但是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推动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是不仅仅需要高校的配合,还需要在各个工程项目中进行实施和运用。这样才能够更快的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部分高校准备了这样的课程,但是基本上是作为选修课进行的,没有或者说很少的开设独立的专业。

我国当前对建筑安全评价体系逐步重视起来,也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和世界的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也没有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准。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还尚未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执法部门执法不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进行,对我国建立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形成阻碍。

三、建立良好的安全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评价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评价中,管理评价人员应该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业主和使用者的利益,还要充分的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根据规定进行管理评价,在不同的建筑中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的详情和建筑的具体内涵,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并且在对专业人员的教育上,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业水平,严格要求,在单位中,也要不断加强考核力度,组织人员不断的进修学习,不仅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心理思想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人们的利益,考虑社会的规定,进行正确的安全评价管理。

(二)采取层次问题分析的方法

在建立安全体系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将安全的概念由抽象转化成较为形象的数量指标,从而为安全管理选择最优化的科学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需要从过去的那些安全管理的措施中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将他们应用在我们建设安全体系的过程之中。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采用层次思想来分析问题,构建树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这种方法是用具体的评估指标反映抽象的评估目标,为后续评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是国家采取的强制性的手段对个体和集体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对评价体系内部的严谨公正做出引导。要想建立良好的安全评价体系,就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的制定与管理有关的法律、行政规范、部门规章等,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因为建筑行业存在着复杂的特性,并且不同的建筑师拥有着不同的思想,各地区的区域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都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对待不同地区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国家应当制定不同的针对法规,对当地进行因地制宜的约束,使得人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外在条件下进行评价工作。

四、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要真正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这需要多方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级体系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大力提高安全评价体系的信息化水平,让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指数。总而言之,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改进旧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将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保证建筑的质量,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一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评价

(1)危险源的定义和主要种类

危险源的定义是临时的、长期的生产、使用某些危险物品,危险物品达到临界量的担忧。简单来说,建筑施工危险源是指施工中那些构成安全事故的不安全隐患和因素。目前建筑施工主要的危险源有三大类,分别是坍塌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施工中由于高处坠落的物体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或根本没有佩戴安全帽;施工外侧的安全保护网没有封闭严实或不符合规格。高处坠落指施工人员攀爬作用、悬空作用没有相应的安全绳索、安全防护不够;施工人员没有进行体检。坍塌事故指建筑支撑或者坡度不合格;地洞超挖;施工人员施工间距没超过2米。

(2)施工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进行危险源的安全评价,需要仔细的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安全评价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危险因素可能存在的原因;二是根据已经辨识的危险事件评价出发生的概率;三是评价出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评价危险事件可能会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的联合效应。将安全评价的结论和安全理论值相比较,得出是否需要采用措施来调整安全评价的风险水平。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工作危险总结法、初步危险总结法、故障树分析法、概率风险法、故障模式法等等。对建筑施工危险源,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然后评价出重大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清单资料,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对施工安全评价结果进行补充,做成的危险因素清单资料要及时上报,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建筑单位需要结合原有的记录报告、分析资料,对某些危险因素要进行直接认定。在使用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安全评价方法时,不要选择复杂的安全评价方法,不能只考虑到施工殊情况,要把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也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有效管理

(1)健全安全施工制度

建筑施工要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施工单位的领导者或管理人员要负担起安全施工的重大责任,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严格按规章制度施工,有效地消除了施工危险源的发生。在人员培训制度方面。需要培训建筑施工管理层次人员,提高他们在建筑施工中的工安全管理意识。使领导或者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培训后把握好安全施工的法规政策,也间接的对施工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还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在建筑施工前,对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危险源的防范方法,使施工人员有效掌握施工危险源处理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危险源的发生。

(2)重大危险源单独处理,登记危险源内容

对于可以产生严重联合效益的、重大的施工危险源,必须遵守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经过监理公司批准后施工。在对建筑施工危险源有了安全评价的前提下,统一建筑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对建筑施工危险源加强监督管理,对建筑施工危险源所在的地域、施工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出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性质、事故关联后果、可能发生的规模,然后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内容可以包括建设单位、危险源类别、工程名称、联系方式、施工安全防范方案、重大危险源造成危害的范围等。根据施工危险源的特点,提出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安全监控系统、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3)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作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处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制度,定期的、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验评估,对应急救援程序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工作。施工场外的应急救援程序需要政府部门根据施工单位的安全评价报告以及相关材料制定而出,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可以对安全施工应急措施充分了解。

(4)加大安全投入

建筑施工过程中必要的防护设备资金必须大量地投入,不能偷工减料、抱侥幸心理。加大可以保障施工安全资金投入,配置施工防护设备,例如防火设备、方防电设备。故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减少防护设备投入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严惩;施工单位还要做好三级安全教育,有关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也需要监理公司的参与旁听。安全技术交接底人员最后亲自签字。

三 总结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降低安全事故的次数和伤亡情况,对施工危险源进行及时识别,把施工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的位置,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特危环节单独处理,健全安全施工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建立一个应急的救援体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形成有效的事故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贵生,孙晋,陈松.建筑施工领域危险源的类型与分析[J].山西建筑,2007(06)

[2] 傅杰.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应急管理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8)

篇6

一 引言

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与挑战,“安全生产”已成为各大企业的重要管理目标之一,大小企业必然要符合国际化标准,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顺利进驻国际大市场。目前,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安全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尚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生产需求。找到满足我国现状及各大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讨内容。

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多工序、多工种、连续作业且立体交叉进行的系统工程,这也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如果不能安全防范,很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危及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场存在多方因素,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

二 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也可称为危险评价或者风险评价,其是以实现工程安全为目的,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原理,对工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危险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判断工程可能发生的危害、事故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安全评价既需要安全评价的理论支撑,又需要工程施工中的实际经验,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好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承认工程不是安全的就是不安全的,不存在中间状态。安全系统工程却不这么认为,其认为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的,且有可能会造成物资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因为在存折着客观的风险,假如失去对存在危险的防范和控制,就可能要发生工程事故。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作为基础,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的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安全分析,查找建筑工程系统安全水平的工程潜存的问题和限制原因,采用可以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状态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使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建筑施工系统的总体施工安全等级,为制定管理制度和事故控制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 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量、定性安全评价的手段,因为安全评价的内容非常丰富,安全评价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安全评价的指标和内容的不同,所以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各个安全评价方法都是针对其相应的内容是灵活运用的。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必须根据安全评价其要实现的评价目标和对象,选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事故树分析法(FT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矩阵法;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等

四 安全评价的目的

安全评价目的就是分析、预测、寻找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危险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危险的后果和程度,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预防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少的损失、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低的事故率。

1)安全系统地对全部施工过程中规划、设计、制造、运行、储存、运输、和维修等进行综合控制。

2)建立可以使整个系统安全的最优化方案,为施工指令提供科学依据。

3)为实现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的科学化、标准化创造有力条件。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实现最根本的安全化。

五 安全评价的作用

1)有效的减少建筑施工的职业危害和事故。

2)可以系统地进行更加安全的管理。

3)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佳的安全效果。

4)通过安全评价促进各种科学的数据积累和安全制度的制定。

5)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现场安全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 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

(1)反映的危险性参数必须科学、全面,不仅包括施工人员和物资,还包括社会等方面。

(2)使用的比较性参数必须反映出其尺度和危险性。

(3)安全评价的结果必须用科学的综合性的单一数字来表达。

(4)表达的危险性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应该过大。

(5)安全评价的过程,次序性、条理性必须明了,方便于使用不同参数进行替换。

(6)安全计算的方法应该简单,方便评价反复地进行。

七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技术是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新方法,可以由于先阶段的安全评价技术大多只是针对于石油化工企业,针对建筑施工现场领域的安全评价技术还不成熟。在此提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技术,再结合目前的建筑行业特点,采用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模糊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发展迅猛,但是在建筑施工方面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可能使得事故频发。为了建筑业单位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必须提升建筑工程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安全评价分析方法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

(1)通过对建筑施工的事故特点、作业特点进行了综合地安全分析,再将整个施工项目安全评价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及安装工程,这样可以使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具有更强的时段性和针对性。

(2)经过对目前常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识别方法的比较和对老旧的传统事故树法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倡先阶段性事故树法、后整体性事故树法对建筑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进行识别的科学分析方法。

(3)评价中在对其事故危险性有害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按照管理、人、环境、物进行整体的归类,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存在的有害危险性因素指标体系。

(4)企业使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有害危险因素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体系与其事故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各种因素的比重;经过对事故发生率大小的计算分析和体系结构中重要度的分析计算,再结合各技术专家意见,最后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多层次综合评价的模型。

(5)成立建筑施工现场的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方法和综合安全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且在建设企业所开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影响其评价的主观客观因素较多。

八 总结

综上所述,在安全评价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而且每一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以及适用领域。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应用综合的安全评价方法,而非单独使用其中一个,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多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组合应用,达到最优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优秀的评价方法出现并投入使用,使得安全评价程序越来越简单便捷,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改进工作效率,推动经济化、有效化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形成,从而获取更加精准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卢岚,杨静,秦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2].逯建花;;基于信息熵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发展;2009年09期

篇7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afetyManagement Krueger Management

1 引言

建设GDP的增长必然造就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致使建设工程体量越来越大,从横向来看,超大型多个单体工程变多,从竖直空间来看,超百米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超深基坑越来越深;而且,超百米高层建筑还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建筑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实施过程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与除高层建筑外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导致不安全的状态,这令到安全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也提出了安全管理新的课题。超百米高层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是高空和深坑,作业条件复杂,致人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高层建筑施工相交作业多,建筑内部是一个垂直空间,施工作业多层次化,上下层次之间交互作业时,必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2 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安全因素视角来看无非就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不稳定的状态;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我们证明了,竖直高空间、竖直地下深基坑、作业和空间交叉以及工期持续时间长导致各种因素的不安全状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国资背景屡创“地王”竞拍,单方成本定性评价来看已然“高处不胜寒”,这必然导致超高层密集林立,拔地而起;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且由于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尚不成熟,施工安全管理不够严格和科学。部分施工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一味的使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不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变通。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也加大了施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危险性。其中,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施工高度与难度与日俱增的现实更是与相对落后的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严重的矛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广泛,从自然条件到人的成立条件,从技术因素到人的心理因素,以往在进行评价指标重要度比较时,只单独考虑了两两比较结果,并没有全面考虑各因素之间和因素自身的影响结果,结合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识别分类,构建体系科学评价,执行响应措施控制,是这个安全管理系统的三个环节。而组织论,控制论的引入,往往打破了这个系统,当然这或许是创新和理论的延伸,但是克鲁格的管理学对管理的定义是提高生产力,换言之,安全管理的效率不是拆解,不是词义时而侠义时而广义就可以达成。所以让管理继续包含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反馈,就是最好的回归。安全管理系统的回归,就是从识别到评价再到控制最后是反馈的循环。

所以以往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无非就是回归本源,安全管理系统的循环不存在、被破坏或者不被贯通导致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导致在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这个环节的折断,导致安全管理系统循环的破坏,因此,重新定义回归,使得安全管理重回生产力主旨上而非词义的含义的野蛮扩展和延伸,而遵从系统的识别和评价进而构建体系就是架起贯通桥梁的坚实的一步。当然,构建这样的贯通需要约束一定的原则。

3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受到一定原则的约束,按层次分析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指标选取地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通过分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参阅大量安全管理文件资料、相关文献,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并依据上文所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本文分别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出发,征求现场专家的建议,细分安全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指标体系进行划分的。

3.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施工现场其他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

(1)决策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决策层对工程项目安全现状的洞察力和处理安全事故时的决策能力;另外还考察把握安全态势走向的宏观控制力。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主要考察决策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其中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并能认真遵守和贯彻落实。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起责任。

安全素养。考察各级决策者必须具有能钻研业务的能力和应用现代管理技能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的能力。

(2)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主要考察管理层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情况。具体要求管理层要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管理层对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理解情况。其中要求管理层要把安全看作是生产工作的第一要务,关心体贴基层员工在作业现场的安全保护,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管理者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是否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现场安全工作的控制能力。要求其要坚守现场,科学判断,稳定现场气氛和工人的情绪,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具体事务。

(3)施工作业层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能力

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考察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意识。主要考察作业层是否能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进行现场作业。并且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开始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开始生产,施工场地不安全不开始生产。

安全心理素质。考察作业层是否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这直接关系到自身安危。

3.2施工材料的因素

施工材料质量直接决定施工的安全状况。施工材料要从进场到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1)进场与验收施工材料

检验标准的制定。主要考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出厂日期和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是否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和有无遗漏。

检验方式的确定。主要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和来料的情况,进一步来确定正确的材料检验方式。

(2)主要材料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主要考察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要从采购源头进行控制,所以,对材料供货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业主在进行材料招标时应首先考核其产品质量、供货商的信誉,然后再比较价格。

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上。主要考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是否能够保证使用过程的正确、规范和可溯源,是否能做到跟踪管理。并且制定本企业常用材料的用料规范。

(3)材料的存放与保护

施工材料的影响包括材料的进场、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等。主要考察材料入库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清单的情况。其中,入库清单应一式三份,包括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材料员各一份,资料留底一份。出库清单必须有项目经理、材料员、施工班组长的签字后才可进入库房领取材料。完工后要进行场地材料的清除,预料必须及时收回,并办理相关手续。[3]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品等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脚手架工程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有关规定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和《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28-200)的规定进行。

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与拆卸的安全控制。主要考察关于塔吊、卷扬机等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必须依据各自的拆装规范要求来进行,并且按照一定要求设置防护装置来进行防护。[4]

大型施工机具装卸的安全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的施工机具在工程竣工后必须撤离现场,因此加强这些施工机具的装卸安全控制也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2)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可靠性检验情况

主要考察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在安装设备之前和设备投入正常运转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检验。对于特种设备,如塔吊和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必须委托相关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对现场安装情况进行检验,只有检测合格取得相应的设备运行许可证之后,才可以投入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复检工作。

(3)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施工安全。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期拖延,还可能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应该对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使设备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3.4 安全管理实施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施工作是否全面到位,将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为了保证项目地安全施工,就必须做好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1)施工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主要考察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全面管理对安全管理实施机构的设置情况,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安全施工方针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的任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使员工从安全培训中认识到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安全技能,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工作。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进员工进行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和施工班组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由安全、质量等部门配合进行。

日常施工安全知识。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如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与交底。起重作业、电气、焊接等有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上岗执业,并需定期参加再培训工作。特种作业在安全技术交底时应详细说明操作细节,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5 施工环境的因素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项目的主体结构大部分在露天的作业环境下进行,这对施工时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清楚项目所处的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情况

由于建筑施工从基础、主体、屋面到室外装修绝大部分施工作业都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另外作业人员还要忍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所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

(2)施工现场照明情况

生产现场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是通过视觉对现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而行动的。如果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观察,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容易造成错觉、接受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安全的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生产作业环境的良好采光和照明,对于减少事故,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非常重要。

(3)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对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很大影响,不但要认真参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设计资料,而且要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核实工作,以防因为实际的勘察设计工作的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具体指标划分如表4.1所示:

表4.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论

一、本文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使用层次分析的观点,约束于一定的原则之下构建一个科学的高层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这套指标体系是摒弃管理内涵延伸和扩展,回归克鲁格简单生产力的本源的情况下构建的,目的在于贯通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

三、所以,指标体系里的最大的变化是控制论下的安全管理的这个指标会变成安全管理论下的安全实施控制的指标而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刘文莉.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倪广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及应用[D].镇江:江苏大学,2013.

篇8

前言

文章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进行了概述,阐释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风险评价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二、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风险管理的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建筑工程中的风险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事故、发生危险,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慨率。

由于上述的特点,或者说是不利之处,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工业生产相比,成为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建筑施工的流动性,使得人员之间的配合、机具之间的配合更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引起事故发生;使得人员的劳动力造成浪费,机具的损耗增加,难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使得原材料的质量难以控制,引起工程质量事故;使得施工的组织和管理难以适应各种环境,难以达到最有效的状态。由于生产的多样性,建筑物复杂多变、各不相同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的难度提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对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出于生产周期长、实际施工时的赶工期,使得施工组织管理工作难度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提高,人员安全措施的落实困难,造成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在大部分时间是露天作业,是野外作业,所以,就更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在受到影响时,损失会更大,后果会更严重,修复和重建将会更加困难。由于建筑施工的高空作业较多,使得人员伤亡的概率增加,不但施工人员本身容易发生伤亡。而且还造成过路人的伤亡,这可以说是建筑工程人员伤亡事故的一个特点。遇到地质条件差的建筑场地时,建筑施工,特别是基础施工的困难将增加,发生各种事故的危险也将增加,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不利影响也随着增加。此外,由于建筑物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处于最软弱的状态,荷载承受能力最低,任何不利的作用和预料之外的荷载,都将给建筑物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或者引起该建筑物周围其他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现代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迫切需求加强风险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风险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其在西方工业国家的成功应用吸引了许多项目组进行自身风险管理。一方面,风险管理以对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和科学分析为基础,为管理人员运用各种对策的最佳组合对风险进行全面、合理地处置提供了可能性,是现代管理风险的一种科学而直接的方法;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克服了那种传统的以保险为单一手段处置风险的局限性,综合利用各种控制风险的措施,并使处理风险的方法日益完善,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组自觉地争相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保险的局限性要求各项目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首先,保险业只承办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损失的保险,而且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它损失不属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赔偿;其次,保险业务的扩展不能与生产的发展完全同步,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新的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各项目组负责保险的管理人员更了解本行业的内外环境,可能比保险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处理方案;最后,保险单中的许多条款都给项目组不利的条件。因此,各项目组不能完全依靠保险解决风险问题,必须实行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各项目组的内在要求。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并且扩大了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规模,这就对各项目组所负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使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倍受青睐。近些年,我国有些科研人员对风险分析理论作过一些探讨,但未对风险管理作深入研究,特别未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未作深入探讨和研究。

四、建筑安装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建立合理的安全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关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情况复杂,各种危险源、危害因素相互交织,容易发生交叉作业,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建筑施工过程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这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以下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状况的影响,具体可以细化为管理的因素,人员的因素,环境的因素,施工机械的因素四个方面。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的角度,由人)机)环境和管理系统中各因素对建筑施工安全状况的影响,建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五、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风险评价的管理

由于风险评价是以整个系统安全为目标,从全局出发系统地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和危害因素,并对风险作定量化分析,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危害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为事故预测、选择优化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现代安全管理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随着工程施工的进程,不同阶段会存在或出现不同的风险,控制住了原有的风险,不等于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风险可能己经产生或存在,又要进行新阶段的风险评价。我们对风险的管理要作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工作来抓。

1、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了预防的主导地位,也就要求我们早动手、早预防,与风险管理不谋而合。

2、做好风险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事故是由风险引发的,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就能从源头上控制事故。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出系统的危害性,并针对系统的危害性,提出消除、控制风险的措施。

3、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六、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风险评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风险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要求,更是安全保障生产的前提,必须要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凌志飞,张镜剑,杨开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风险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27(3):100-103.

篇9

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阶段,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手段,是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就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施工企业结合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可以通过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证施工效率、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推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猛,高层建筑在各地广泛普及。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较,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较多,这对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能够预先发现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安全事故,这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方法[1]。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安全顺利施工,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精确的评价是必须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

2.1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识别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较多,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首先必须准确的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全面科学的对施工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判断、分析、识别,比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等,通过分析施工过程的不确定因素、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分别记录这些风险,深入了解各种不同风险的特点、对工程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为确定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2.2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估量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估量,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和损失。高层建筑施工风险估量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是以风险识别为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利用统计学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其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综合损失,以科学准确的数据指导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2]。

2.3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评价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量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预计损失情况,科学准确的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风险量,并与相关标准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对比,为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的力度、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4对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进行处理和监控

根据科学准确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通过多种不同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以及不同风险发生后有效解决措施,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给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在这个过程主要由相关单位的专业团队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措施,在共同监督之下认真贯彻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跟踪监控,保证风险预防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能更好的识别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后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及时解决,为高层建筑顺利提供有效保障[3]。

3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有效策略

3.1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完善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首先,由施工部门依据相关风险评估、风险资料构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交由专业团队进行合理的优化完善,规范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的每一个步骤。其次,施工单位加强细分安全风险评价,细化分工,具体化责任,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准确度,同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4]。

3.2重点预防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风险

高层建筑施工风险较多,各自所涉及的环节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且存在不同的差异。根据高层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高层建筑经验和风险预防控制方法,高度重视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等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并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重点预防工作,在施工过程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降低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工程项目的损失。

3.3提升高层建筑风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中,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项目发展较短,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评价人员较少,导致评价结果往往不如人意,造成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形同虚设的现象。根据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与素质情况,施工单位可以聘请安全风险评价专家教授,对评价人员采取针对性专业培训,对工作人员做好基础安全风险培训,树立安全意识,对管理人员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能力,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奠定牢固的基础[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急剧增长。在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施工过程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高层建筑施工环节越来越重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关键。高层建筑施工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多且复杂,甚至还存在诸多未知风险,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深入研究,制定更完善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在不断实践应用过程中积累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结更优秀的经验,以指导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提升高层建筑的综合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篇10

建筑产品的社会影响较大,建筑产品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身的健康安全影响大,并且工程建设活动与一般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整个建设工程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项目参与人员复杂,具体的建设操作层面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对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为:

(1)项目建设者首先要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找出引发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了解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项目的安全情况,进行项目安全管理的全面控制[24];

(2)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危险源发展情况。施工工作人员是在第一线工作,是与危险源直接打交道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同安全评价的结果挂钩,只有通过安全评价让施工人员完全清楚工程的安全状况,才能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

(3)安全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项目建设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者虽然不是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但决定着项目建设的大方向,影响建设项目发展状况。决策者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制度管理对项目的安全评价结果进行间接影响。

(4)安全评价能够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建筑施工工程一般规模比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通过安全评价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改,最终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高层建筑安全评价的程序

建筑安全评价程序的七个主要组成部分:前期准备,危险源识别,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措施,做出评价结论和编制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

熟悉建筑安全评价的各个环节,搜集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提前为每个环节准备好资料。

(2)危险源识别

评估、确认目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对危险源进行辨别,对事故的可能性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因素,分析找出有害因素和危险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的通性和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通过危险源识别的程序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此时应根据早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划分出不同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有利于进行实施评价、能够找出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特征的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所划分的评价单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5)提出安全措施

通过前面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此时应根据技术可操作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出安全对策,进行安全预警等相关措施的操作。

(6)安全评价结论

做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的评价结论要根据事实结果进行评价,应遵循逻辑严谨的原则,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编制的安全评价报告应符合安全评价的结论,应具有针对性。

三、高层建筑安全评价方法的建立

3.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缩写PHA)作为系统设计阶段的危险分析的初始步骤,是进行系统初始危险分析的第一道程序。运用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科学分析,得出风险评估结论,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解决问题。预先危险分析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认识所有和系统有关系的状态,现在还具有根据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确定故障树的功能。在系统刚开始运行初期,就应当进行危险分析工作。这样在早期就能确定安全状态,有利于更早的应用于商业模式中去。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用于制备系统的安全要求、性能和设计手册。预先危险分析是其他危险因素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英国ICI公司就是运用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进行设备概念设计阶段,或厂址选择阶段,或在项目开发过程的初始阶段进行评价风险因素的。

3.2预先危险分析步骤

(1)根据以往处理危险源的经验对现有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做好准备工作,搜集有关系统的生产目的、材料设备等相关要素的有关资料;

(2)事故的发生具有通性,不断总结以往安全事故,将积累的经验教训运用到分析新的施工过程中,力求降低相似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将危险因素对工程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根据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不同的危险因素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类;

(3)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对危险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得出的结论制成预先分析表;

(4)转化条件。根据编制好的预先危险分析表把需要进行危险性分析的危险因素与造成危险元素发生的条件进行转换,把造成危险状态发生的条件同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进行转换;

(5)为了方便危险因素的分级,将进行分析所需要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因素进行排序。

(6)根据分析造成高层工程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出可以采取的必要预防措施。

3.3预先危险分析的等级划分

预先危险分析是需要对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有害的危险因素以及系统破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的。这就需要在进行评判分析时能够遵循一个标准进行有效划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危险性等级划分表,将危险性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

3.4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

我们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将预先分析的结构表示出来。表格的内容和格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很大的变数,可根据预先危险分析得出的实际结果绘制实用性较强的表格。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以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表示出结果。当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危险分析元素的种类和性质确定格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3.5预先危险分析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应有针对性的考虑以下因素:

(1)根据建筑施工工艺的特点,对于其中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分析

①工程原料中存在挥发性、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的材料,建筑施工遗留的

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特性;

②进行高层施工时所处的施工环境;

③进行高层施工时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和相关的保护设施;

④高层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需要遵循的施工流程;

⑤每个相关专业间进行施工的逻辑关系;

⑥消防栓、消防电梯等其他公共安全消防设施。

(2)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施工机械中存在的危险部位和建筑施工中的易燃材料,如吊装钢筋和木材的塔吊、钢筋切割机、供电用的电缆、油漆、外墙和屋面的保温材料等;

②存在于设备同建筑材料之间的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隔离设备,如堆放易燃易爆材料之间的绝缘不宜燃烧的隔离物、能够控制爆炸和火灾的灭火消防装置;

③能够影响施工机械设备操作水平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的环境因素,比如像地震和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震动、静电、空气湿度等;

④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出现状况,进行紧急维修时的操作要求和规定;

⑤施工现场保证安全施工的辅助设施,如保护网,安全线等装置和设备;

⑥出现火灾时能够灭火的消防灭火设备和现场停电时紧急供电的备用电源。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安全问题作为困扰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首要问题,建设单位没有对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施工公司一再口头强调要重视安全问题,但真正在施工管理时却往往忽视一些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作业时,经常出现不遵循安全规程,不注意防火以及环境影响,对施工机械也缺乏安全使用的标准化。因此,为了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一种有效的办法便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评价。这便要求我们需要了解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掌握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预防和应对两方面入手,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内容

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价时,其评价的内容需综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应对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有一个充分的辩。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施工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主要包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首先,作为施工作业人员,大多为农村务工人员,应着重考察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理论和意识,其中是否接受过安全培训教育以及作业人员收益效果也是考察内容之一;其次,作为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考察应重点放在安全管理能力上,其中还包括现场理人员数量,安全管理专员管理水平等。此外,考察指标还可包括工程承包商数量、外包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作业人员数量和本岗位的年限等。

2、建筑物料材料因素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料材料因素的影响,主要考察材料管理、物料质量等。例如材料管理方面,若拥有一套系统的资料管理保证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整个施工过程,使各方了解该工程的设计意图、质量要求、施工方法等,能够避免因各方理解误差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且有利于指导施工全过程、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因此需将其作为考察的一方面;再如物料管理方面,一些开发商往往因利益驱使,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在建材的使用中偷工减料,丝毫没有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更有甚者为了减小建筑成本,采购价格较低不符合标准的建材,极易致安全问题产生。此外,安全防护用品和设施的投入量也是考察因素之一。

3、建筑施工技术性因素

主要考察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些技术性因素,包括工程中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及使用情况、施工设计内容、以及企业安全资质证书ISO18000、ISO14000的认证情况等。

4、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因素

主要考察施工机械设备相关的管理情况,其中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有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机械设备的购买质量或转场设备质量、机械设备的的购买时间、各种设备的防雷设施、操作的难易程度、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手持电动设备安全性能等。

5、建筑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因素

主要考察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其中包括现场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安全目标和措施是否向施工人员妥善传达以及危险点的安全预控措施等因素。

三、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内容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各单项评分加权值之和为100分,根据目前国际上较为主流的权重分配方案,将施工人员因素、材料物料因素、施工技术性因素、施工机械设备因素、现场作业环境因素等5项指标的权重分别划分为:0.522,0.098,0.170,0.233,0.077。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原则

(1)各单项评分加权值之和为100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单项应考察的内容进行分项评分,分项评分所扣分数应小于应得分分值。

(2)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按下式换算:遇有缺项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数=(可评分项目的实得分数之和÷可评分项目的应得分数之和)乘以100。

(3)若出现多人对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时,在确定分值时,应采取加权评分法,其中安全管理人员的的权数为0.6。

(4)根据安全评价评分结果,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系数定为较危险、危险、一般三个等级。汇总表得分低于70分为较危险等级、70分至80分之间为危险等级、80分以上为一般等级。

四、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建筑行业应该将安全施工作为管理重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一方面可对安全目标进行确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遵循《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以安全第一为原则进行施工作业,针对具体项目、各道工序,明确相符合的安全目标,制定相符合的安全措施,并将安全目标和措施传达给全体施工人员。针对危险点的安全预控措施。针对危险点,首先可通过采用防护装置对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提高,其次,可以在危险点放置指示性标志或者安装检测报警系统,此外,应分配各危险点安全负责人,并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制定书面文件,并通知全体施工人员危险点所在。以下为针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治理措施:

1、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应建立跟踪整改和公示制度。

首先应该重视现场巡视,现场巡视的目的是能够辨识出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源,然后将这些危险源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应包含危险源所在地点、类别、易引起的安全危害、应急预案等,以便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掌握,在公示板上应定期对危险源的数量、分布、整改状况进行公示。

2、对违章指挥作业或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员,应严厉处罚并加强教育。

3、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对已经落后的工艺技术,应酌情进行淘汰处理,实施先进施工安全技术,比如将顶管技术应用到地下管沟工程中。此外,还应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防标准。

4、制订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检测验收制度,掌握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情况。

5、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以确保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五、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便更需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有助于掌握安全事故预放控制重点,实现超前控制,最终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篇12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

安全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找出并分析施工工程存在的危险、不利因素及风险因素,预估危害程度与后果,并提出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倡导对危险源头的防控,以降低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其具有以下作用:

1.1提升施工现场本身的安全化程度

通过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对施工工程现场的设计、运行等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于可能诱发隐患发生的条件与事件进行分析,制定出消除隐患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可从设计上为着手点,设立多重安全屏障,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化,即使发生违规作业或设备故障时也不会造成大型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系数降到最低。

1.2 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在设计前就启用安全评价体系,可避免流程、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杜绝安全设施不达标并提出消除隐患的方案,设计后使用安全评价可帮助找寻设计中的纰漏,并及早予以改进。总之,其可从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措施等多方面综合性地判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1.3 为安全生产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施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对照技术标准与规范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制定好预防措施以应对紧急事件,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建设施工的安全、正常开展。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安全状况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前提,而评价指标的建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将对综合评价的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综合评估的关键。但是鉴于建筑业自身的特征,由于施工项目中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对安全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施工现场,往往由多个不同的施工参与单位协同作业,沟通不良,建筑产品的多样性,施工现场人员的流动性,均会增加安全隐患并造成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建筑产品点多面广、临时设备多,管理的跨度较大,施工中有大量手工作业,易触发安全事故。所以,选择并建立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特征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是内容复杂,工作量繁重的工作。本文依据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与《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为标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对于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下了如下阐述。

2.1 人为因素

建筑业是一个技术新技术性极强的行业,所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员工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安全水平的重要指征。

(1)施工管理层的安全素质与安全技术水平

一个建设项目中的管理层上至高层领导,下至现场负责人,其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及安全素质关系到整个施工项目的整体形象,所以应加强对管理层的安全技术水平与素质的培训,这样有利于提升整体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关心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体贴基层员工。重视施工现场的生产环境建设,在工作中总结并落实安全生产规范与条例,培养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与警惕性。施工现场的管理员尤其要注重自身的工作方法与管理水平,认真钻研现场管理与施工技术水平,熟悉施工现场各类生产工艺与工序,施工现场故那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现场组织与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紧急事件处理常识,熟悉安全事故调查程序,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要以清醒冷静的状态来协调现场,及时上报领导并坚守现场。

(2)施工基层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安全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与安全素质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其决定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只有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应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反复强调安全生产,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与员工的绩效挂钩,使员工自觉依章办事,不能仅凭想象盲干,对于违规操作要严令禁止,实现管理措施不落实不生产,不排除隐患不生产的原则,使员工树立一定的危机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2.2 建筑材料与设施的因素

设备安装不规范,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设备缺乏维护与检修,防护措施失灵,物资堆放不当等均造成物质的不安全隐患,如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施,脚手架搭设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塔吊、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施工起重机械均有各自的装卸规范,脚手架、拆除、施工用电、电焊作业等危险系数较大的环节必须严格落实标准化防护。在设备安装前要对其可靠性进行检测,设备安装投入使用前再进行可靠新复测,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塔吊等大型设备使用前需请检验部门检测,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长期运行的设备要实行强制保养,定期予以检查,如有必要需及时更换,以免因设备问题延误工期。

2.3管理的因素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既是技术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的工作,离不开各方的通力协作。任何建筑公司由总部至班组均应设立相应的安全机构,挑选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人员,项目需要建立起责任人问责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管理小组,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为各个小组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负责小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各工地领导要实行轮流施工值班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巡查。安全设防如安全警示牌、个人防护、安全用电、现场防火等都属于安全检查的范畴[2],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应进行分类登记并进行整改,在施工前期,任何施工工序必须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与扬尘,尽力维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三、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情况而又科学可行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让施工现场的安全拥有准确客观的评价标准,并预先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从整体上考虑各方面的危险因素,最终实现从整体上提升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的目的,有利于实现建设单位的投资利益。

篇13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人们需求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并且由于施工环境的多变性,施工安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不仅关系着施工效益,更影响家庭和谐甚至社会安定,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是未来建筑工程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行业是一种高危行业,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大对建筑行业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包括从项目的动工到最后的验收工作结束,都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安全事故一般是多种不安全因素同时发生而造成的,其中,施工技术不规范、施工材料、设备不合格、生产要素不安全是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和安全管理效率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是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1]。减少安全事故和安全损失,需要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对建筑施工项目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国家建设部门的监督下直接管理建筑施工项目。

3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因其自身特点,使其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独有的特性,总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3.1流动性

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使施工人员根据共组需要不断地变化工作地点,这也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流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建筑工程根据需要会对工程项目分成不同的工作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在不同工作面进行流动作业,使施工人员长期处于不同环境中,这种施工地点不同的状况使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安全管理的流动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2)施工阶段不同导致的流动性,由于施工方案、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方法的不同,施工现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导致施工环境和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中,从而引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流动[2]。

3.2复杂性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南北环境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域的建筑施工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不同而对建筑的要求不同,造成了建筑施工的复杂性;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企业的水平也相差较大,包括企业的资历、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差异。地区差异性导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并提出挑战。

3.3法规新

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国家宏观法律的约束下,因地区环境存在差异性,其管理手段和管理形式并不统一,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以适用于企业发展,这就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会出现漏洞。然而,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项目,不应有地域的限制,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管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法规定。

4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效率的措施

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完善管理制度,是进一步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安全损失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管理效率不足的现象,提出以下措施。

4.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提高管理效率的前提,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管理策划、管理实施运行以及管理检查等。建立完善的管理方针,要求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具体的安全管理方针,使全部的建筑施工工具能普遍适用,并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建筑工程的策划和实施应专门进行审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规范的审查方案,工程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或重大问题时,应及时进行修整;工程最后的检查工作是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措施,要求安全管理者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4.2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不仅存在于工程的施工阶段,而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工程设计阶段、评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的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否,设计阶段对工程信息掌握比较准确、设计比较详细、考虑比较周详,这样可以提高施工和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对于工程设计评审也是如此,评审得越详细,施工的安全性也就越高。假如在建筑工程设计、审核过程中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或危险,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4.3贯穿安全管理理念,执行奖罚责任制

贯彻安全管理理念是将管理工作细致化、层次化,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为基点,将安全管理贯穿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细致分析、评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形成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理念,时刻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工程施工项目的前列;其次,制定奖罚分明的制度,对施工方、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实施责任考核制,并按考核结果制定薪资待遇,通过这种奖罚分明额制度,让安全管理者对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安全管理者以最佳的状态执行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高效完成。

4.4其他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措施,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例如根据工程需要及施工阶段的不同制定提高管理效率的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相统一;以工程整体安全为基础进行规划和控制等。

5结论与展望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带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高危行业,为确保建筑行业稳定、快速的发展,需要大力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效率,以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为前提。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进行讨论,提出了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包括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安全管理理念及执行奖罚责任制等。随着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被重视和完善,建筑行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