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健康数字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数字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数字教育

篇1

同样依托“三年行动项目”,整合以往的资源,开拓了涵盖目前新媒体的几乎所有数字化形式和信息化渠道来开展数字化健康教育,多元化展示健康教育资源。概括为“一线三屏多应用”的多维度立体化传播系统。

2.1一线,即12320和12356卫生计生热线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的2个政府热线整合归并后,现有人工咨询、语音、传真、短信等系统服务,是市民百姓的健康顾问。它的知识库系统全方位支持业务人员和自动语音系统对公众的咨询服务。

2.2三屏,即网站(电脑屏)、IPTV终端(电视屏)、社区终端(触摸屏)

2.2.1网站本单位主办了“健康在线”网站和上海市12320卫生热线服务网。目前健康在线网站的主站与二级域名网站“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上海大众卫生报电子报”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门户对接,分科普门户和专业门户两方面,面向社会大众与专业人员开放共享信息。

2.2.2IPTV数字电视IPTV依托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制作电视节目。同时通过需求调研,还制作多种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如访谈、健康讲座、科普小品等。IPTV健康栏目将市民特别关注的各类健康信息科学的、标准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递出去,既形式新颖、又强调主题内容,既体现实时性、又突出互动性,既保证宣传的送达率、又注重宣传的接收效果,能够满足市民不受时间限制、无限次回看、可以互动、个性化强等要求。

2.2.3触摸屏终端数字化健康教育触摸屏使健康信息“触手可及”,使科学、权威、及时的健康信息实现共享。截至目前,触摸屏终端有56个,分布于本市所有17个区县,安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较为集中且能方便使用的地方。终端直接与上述12320知识库和健康教育资料库对接,全方位展示相关信息。

2.3多应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及时开发了手机APP,创建了机构为主体的公众微博微信账户和微网站,形成了移动终端的多维度应用体系。

2.3.1手机APP目前开发了“预防脑卒中、远离禽流感”两个手机APP应用程序,“预防脑卒中”是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集成的系统,“远离禽流感”主要是一个健康宣传程序。

2.3.2微博、微信借助新浪、腾讯等公共互动平台,开展微博、微信的健康传播。

2.3.3微网站开发了12320卫生热线微网站,以适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终端用户的需求。“健康在线”微网站正在开发之中。

3夯实基础,构建强大的数字化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和支持环境

为达到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先行”理念,逐步实现健康信息科学化、规范化、便捷性和可及性的目标,必须为数字化方面夯实基础,做好保障。为此,近3年来,升级改造本单位的中心机房,开发了各个相关应用系统,拓展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全市社区终端基层网底。根据信息流程环节,归纳出以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等环节的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并形成了一系列机制保障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运行(图1)。健康教育资料作为健康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数据库,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字化健康教育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的信息化系统架构由五部分组成:基础设施、数据层、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表现层(图2)。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环境和网络支持。数据层的核心就是健康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包括各种知识库和数据库。业务支撑主要是数据层和系统层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层就是为支持数据层运行而开发的各个软件系统。表现层就是对公众开放的各个传播平台和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软环境”建设,使各个系统得以互联互通,安全协同地运行。

4任重道远,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展望

健康教育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数字化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离公众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数字化健康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

4.1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信息化2013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做客“民生访谈”[4]时透露,上海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光纤用户超过700万户,比例接近60%,家庭宽带平均速率接近8M。本市已成为国内WLAN覆盖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为健康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可打造覆盖全市“市区县社区”三级健康传播信息网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互动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4.2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统一、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主要包括:针对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等,指导全市区县健康教育信息化工作。最终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于本市乃至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3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全市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各健康教育机构都拥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及音频等健康信息素材,各有所长,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互联互通,需要加强与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如上海健康信息网(健康档案信息库)、家庭医生系统(健康管理数据库)等。依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其内涵不仅仅是电子素材,还应该能够实现信息管理、交流互动等功能。

4.4建设健康博览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参与式互动体验场所在信息化时代,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式的健康传播是虚拟化技术不可替代的。健康博览馆可通过各种数字化健康多媒体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资讯。

4.5新媒体和移动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占834%)[5]。为此,数字化健康教育在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的前景和意义重大,新媒体成无可规避的健康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这一新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健康传播的新形势、新内容、新模式。56做好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评价公众需求是引导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以数字化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智慧健教”也要向一体化整合与多样化呈现方向努力。数字化健康教育以公众需求为参照的形成、过程和效果评价,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依据。

篇2

1.1临床资料 将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A组)50例,平均年龄46.8岁;对照组(B组)50例,平均年龄43.4岁。两组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肌瘤大小及月经改变等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于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体征、注意事项、常用药物作用、住院指征、自我保健意识、住院满意度等。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平均住院日为10d,B组平均住院日为16d。

1.2.1健康教育内容 (1)入院介绍:介绍同病室病友、病房环境、制度、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2)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及配合。(3)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翻身注意事项及训练床上大小便。(4)术后教育:告知患者患者术后平卧6小时,防止麻醉后并发症及伤口渗血。6h后帮助患者翻身。另一方面,告知患者术后如无不适,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便秘。排气后可进流质,但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

留置尿管患者,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感染,并保持尿管通畅。每2h翻身一次(护士协助下),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5)鼓励患者多吃水果及青菜(如香蕉、苹果等),防止便秘。(6)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7)讲解腹部肌肉增强运动的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8)出院时指导病人的日常活动恢复及性生活的时间。(9)随时进行心理疏导。(10)出院随访指导。

1.2.2教育方法 (1)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采用面对面口头指导,分层次,有计划的指导,患者掌握后,随时进行评估。(2)让同病室的患者做现身说法。(3)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有关书籍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3)床边操作示范。

2 结果

对A组50例患者术后康复进行评定,大部分患者情绪稳定,能愉快接受手术,而且掌握的医学知识多,术后并发症少,很快康复出院;对照B组50例患者术后出院并发症多,康复程度较观察差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因为治疗要求切除子宫,担心会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等,大多数患者为中年妇女,往往心理负担重,精神压力大。而且术后出现因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如疼痛、便秘等,会因患者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知识程度不同,常导致并发症加重,影响术后康复。针对上述特点,护士亲切的与患者交谈,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消除其顾虑,使之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通过对患者入院宣教,术前术后健康指导,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能调整患者的心态,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保证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的全面康复。

篇3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包括: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系统检查,护理人员根据其检查结果和病情询问记录,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②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耐心与其沟通并创建友谊关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认真回答患者的每个问题,并对其讲解此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等,排除其内心疑虑;不断鼓励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情,增强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2]。③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手术前3d应以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保持良好睡眠,术前一定要洗澡并将污垢洗干净,避免手术时因污垢造成伤口的感染。④术后及并发症健康教育。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饮食需以流食为主;以半卧位为宜,可在2d后自己取适宜卧位;并告知家属定时给患者进行四肢按摩,被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提醒并教会患者家属对患者腹部进行轻柔或按摩,促进患者的排尿量并以此来减少患者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3]。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根据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并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的满意度,自设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存指标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心理评分(34±5)分,社会关系评分(37±8)分;干预后心理评分(52±7)分,社会关系评分(64±9)分。观察组干预前心理评分(35±6)分,社会关系评分(37±9)分;干预后心理评分(61±9)分,社会关系评分(71±10)分。两组干预前各项生存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生存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各项生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的有18例(46.2%),较满意的有14例(35.9%),不满意的有7例(17.9%),满意度为82.1%;观察组满意的有31例(79.5%),较满意的有7例(17.9%),不满意的有1例(2.6%),满意度为97.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年龄在45-65周岁,其中子宫肌瘤45例,宫颈原位癌15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护士应自主动热情与患者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及麻醉的方法,手术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1-2]。

1.2.1.2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常规备皮,特别注意脐部护理,先用松节油进行清洁脐孔,再用0.5%碘伏消毒擦干,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止脐部切口的感染。术前1天进半流质饮食,晚上10点后禁食,午夜12点后禁饮,以防麻醉后呕吐引起窒息。术前2天用0.05%碘伏冲洗阴道,如有阴道出血有0.5%碘伏擦洗阴道。术前晚十点及术晨清洁灌肠予排空肠道。术前晚睡前予口服舒乐安定5mg,保证睡眠质量。指导患者术前取下金银手饰及假牙交与家属保管[3-4]。

1.2.2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了解术中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予低流量吸氧6小时,流量3-5L/mim,每半小时测量T、P、R、BP直至平稳改为每小时一次。保持输液通畅,控制输液速度,注意保暖。术后6小时后协助患者翻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12小时取半卧位及鼓励患者做下肢活动以防静脉血栓形成。②引流管护理:保持导尿管及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尿量及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做好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会清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③疼痛的护理:腹腔内残余气体及术中头低臀高位可导致腹部及肩背部疼痛,指导患者勤翻身,取舒服而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应用。④并发症护理:皮下气肿:可不做特殊处理,2-3天自行消失。穿刺孔出血:及时更换敷料及压迫止血。损伤脏器及血管:观察患者术后腹痛,腹膜刺激征以及血压、脉搏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积极抢救。⑤饮食护理:术后6h可给流质饮食,禁止牛奶、豆制品及糖类防止肠胀气,排气后指导进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术后第二天根据情况给予软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2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引起阴道残端裂开出血,禁止盆浴、性生活3个月,禁重体力劳动半年。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郭素群.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病人护理措施.现代管理,2011,11:11.

篇5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矫正术后要注意继续做好医患沟通,力争做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和掌握近视眼准分子激光矫正术后的相关保健知识,教会他们术后自我护理和正确的点眼药水方法;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尤其是对术后当日可能出现的轻微眼部不适、异物感、畏光、流泪等正常反应不要害怕,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情绪,并始终以平常、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要嘱咐他们重视术后治疗、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视力疲劳和加强营养补充以利术眼康复;术后一旦出现眼红、肿痛、畏光、流泪及分泌物多等异常情况则应立即电话咨询或来院复诊。

重视术后治疗

遵照医生的医嘱正确规范的术后治疗用药是防止近视眼准分子激光矫正术后感染和促进术眼康复的重要保证。近视眼准分子激光矫正术后用药主要是局部应用眼药水,并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择口服抗生素和消炎镇痛药。眼药水术后第1天即开始应用,遵医嘱常规点抗生素眼药水、激素类眼药水及人工泪液,术眼4次/日,连续使用1周后递减,一般不超过1个月。点眼药水前要先洗净双手,注意动作轻柔,要将眼药水滴入下穹隆部,并避免眼睫毛和手接触瓶口而污染眼药水。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时,还要注意按时到医院复查以确定是否需要停用,以防止和避免激素性高眼压发生。要嘱咐患者既不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随意停药,也不可因为担心术后感染影响康复而滥用药物。

注意用眼卫生

术后由于角膜瓣完全愈合牢固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术后切忌揉眼,以免不经意的揉眼动作导致角膜瓣移位。术后当天不要去掉眼罩。术后1周内在晚上及午间休息时仍需用眼罩盖眼,外出时要戴护目镜或太阳镜,不要洗头、洗脸(可用毛巾擦脸),不要使用化妆品,以免水、灰尘和异物溅入眼内,要少看电视、少看书、少操作电脑,避免用眼过度而影响术眼调养。术后1~3个月内不要到灰尘较大的环境中活动,以防灰尘沙粒入眼;夏季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防汗水进入污染眼睛;尽量不要做剧烈的碰撞型运动如踢球、打篮球、游泳等,以免碰撞术眼,造成眼外伤或角膜瓣移位。

避免视力疲劳

术后要长期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和长时间阅读、看电视等,以免引起视力疲劳。对于在电脑前工作和伏案近距离工作者,一般用眼1小时左右需要休息片刻,可通过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球或眺望远处促使眼睛疲劳恢复,并可防止过度用眼使近视再度出现。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者还要注意养成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姿势,以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促使颈部肌肉松弛,以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程度。另外,经常眨眼可以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可起到避免泪液蒸发的效果。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更有利于视力的保护和眼睛的调养。

保证营养供给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矫正术后要注意手术后眼睛的营养补充和供给,眼睛的营养供给主要是补充叶黄素、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它可起到有利角膜上皮的修复、减轻其水肿、提高视网膜和黄斑密度、改善视力和促进术眼康复的效果。患者饮食一般以清淡、富营养和富含维生素为原则,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牛奶、鱼、蛋类食物,以保证平时的营养供给;要禁烟酒和不食辛辣刺激性强与油腻的食物,以免引起或加重眼部不适;另外,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平时多饮水对于减轻眼睛的干燥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pdf] ,2012-01-2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概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18-19.

[9] 刘凤溯. 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知识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26-127.

[10] 濮存昕. 参加第十四届世界AIDS在会有感.中国性病AIDS防治,2002,8(6):325.

[11] 李朝峰.李顺平,王伟成.济南市部分医务人员AIDS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66.

[12]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3]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29,52-54,73-79.

[14] 徐光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47.

篇7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的30~50岁的妇女[1]。我科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子宫肌瘤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年龄36~60岁,平均469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

2 方法

21 对照组健康教育采用传统方法,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2 观察组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实施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及效果,及时指导和纠正偏差。

23 评价指标及标准

231 健康教育知晓率 根据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健康教育评价表。总分100分,≥95分为合格,知晓率≥90%为合格。

23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我院护理部对临床科室使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3 结果

31 2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结果见表2。

3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3。

4 讨论

41 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护士能够按规范的指导内容及时进行健康教育,适时评价,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42 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2]。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促进了护患沟通,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能够更好落实整体化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3],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篇8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在校学生是这个社区最重要的群体。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恋爱、择偶已成为其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性信息的泛滥,性观念的开放,性教育的滞后,相当多的中专生对婚前持认同态度,他们对所有与性有关的现象和话题充满了好奇。校规、校纪固然可以禁止在校结婚和同居,但在高年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男女间有过目的性、过程、边缘者已占有一定比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己成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成为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侵害的群体之一。因此,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不久的将来将走上各种岗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未来的人才,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他们自身不受艾滋病的侵害,当他们走进社会后,用自己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群,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身发育特征,不失时机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展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

2.1课堂教学

按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其中AIDS健康教育为其中重点之一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参与式、启发式、举例法教学,既有讲解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又能在学生参与下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个别咨询

对于一些在课堂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或个别疑问,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提出,对学生进行个别解答或课堂解答,学生不便当面询问时,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向老师咨询。

3.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原则

3.1主要内容

①AIDS的基本概念;②AIDS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③传播途径;④主要临床表现;⑤预防方法和措施;⑥禁毒知识;⑦无偿献血知识;⑧健康的恋爱、婚姻和道德观;⑨生育与避孕;⑩关爱、帮助、不歧视AIDS及HIV感染者;我国预防和控制AIDS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拒绝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的生活技能。

3.2原则

应结合实际,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同时,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切忌肤浅和一般化。因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讲课的内容比较挑剔。因此,讲课内容应侧重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和政策问题;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艾滋病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同性恋现象、、等高危行为、性病与艾滋病的联系、性、安全、安全套的使用、无偿献血知识及禁毒知识等内容。对艾滋病的病原学,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艾滋病的治疗等内容可做适当介绍,如能适当辅以录像片或图片效果也很好,做到信息量较大,具有冲击和震撼力,但内容紧凑,不拖踏冗长,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体会

①在AIDS教育中以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的反应都很积极,使受教育的学生增强了自己选择健康行为的能力,对学生整体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实践证明,课堂教育能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AIDS相关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转变学生态度是有效的,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方面是不够的。

②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有计划,有准备,并重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以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参与式教法,效果良好。

4.对今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思考

4.1提供条件支持

学校应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如购买一些预防艾滋病的书籍、教材和宣传品供学生阅读;选派教师参加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学校要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2要强调关怀教育

大多数学生仍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和排斥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对他们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没有显示更多的宽容。对艾滋病患者提供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总体预防,而严厉的社会歧视会产生负效应,对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不利的。因为歧视会增加HIV暴露机会,害怕受到歧视和羞辱的人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或隐匿病情,造成对社会更大的危害。大家应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艾滋病感染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4.3要注意教育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谈恋爱成风,甚至发生,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学生思想已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存在开放思想,就会有不端的极大可能,也就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这就提示预防AIDS教育必须与性心理、性道德及安全教育相结合,并对恋爱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为益,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观念态度,并且采取正确的。

4.4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机制

《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中对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明确规定:对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到2005年达到100%;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达100%;到2008年各类大、中学校完全开课率达到100%;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到2008年达到100%。上述指标的实现,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使健康教育工作不走过场,不漏掉一位受教育者。 [科]

【参考文献】

[1]何景琳,许文青.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在中国[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5.

篇9

跟腱是小腿后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向下合并成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股骨内外髁的腓肠肌止于跟骨结节后方[1]。其长度约为17厘米左右,连接小腿肌群及跟骨,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趾屈踝关节,维持踝关节的平衡及跑、跳、行走等技能。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收缩会牵拉跟腱,资料显示,一般肌腱大约可以承受45~98 N/mm2大小的力,通常肌肉收缩对肌腱所造成的拉力绝大部分都小于这个范围,但在高强度应力负荷下,突然的暴力作用会使其断裂。跟腱断裂(rupture of Achilles tendon)的科技名词定义:是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局部凹陷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实施者。他的社会劳动按照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劳动的分析,属于从事精神生产的复杂劳动。这种复杂劳动从形式上看,绝大部分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构成[2]。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运用示范、保护和帮助等教法手段使教学任务达成。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用自己的身体直观的具体表达某一技能动作形象、技术结构的一种方法。因为示范动作的规范性是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形成技能的基础,因此,教师非常重视自己的示范效果,通常在学生面前会举心尽力地进行动作的展现,由于受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即时身体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教师因示范而受伤的案例屡见发生,笔者就是其中的一例,现将亲历受伤――医治――康复过程作为一个案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1伤者基本情况与受伤经历

伤者性别:女;年龄:45岁;职业:某大学体育教师;受伤时间:06年4月19日。

受伤过程:体育篮球课上,给学生做“三步”上篮示范动作,下篮转身运球疾跑时,右脚下一滑,只听“膨”的一声(如同宽皮带断的声音),伤者凭借经验即刻坐于地面,查看受伤部位,局部塌陷明显,受伤部位感觉木痛厉害,根据运动医学知识判断“跟腱断裂”!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将伤脚浸入冷水20-30分钟,根据现实条件用冰镇矿泉水2瓶敷于伤处,搭乘校车到达医院就诊。临床诊断:医生查看受伤部位;结论:“跟腱完全断裂”;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2 治疗过程

入院,医生采用物理疗法,根据“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的基本医疗原理,用冰袋敷于伤处,既可止痛又可止血,缓解伤情的发展,减轻局部肿胀,为次日手术做铺垫。经过术前的各种常规检查:受伤部位无明显水肿,符合手术基本条件,次日上午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医师的临床反馈:位于跟腱附着点上方4~8cm处,呈绳头断状完全断裂,针对跟腱断伤情况,进行了断面搭接与肌腱修补。切口长12cm,缝合19针,长腿石膏固定(从足部至大腿根),膝关节屈曲约45°、踝关节于稍跖屈位,伤腿适宜架高搭放,一周左右据伤口愈合程度由隔针拆线渐进至完全拆线,4周后由长腿石膏更换为小腿石膏,仍保持踝关节轻度跖屈。再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允许负重行走,开始进行改善步态和小腿肌力的理疗。

3术后“功能”自我康复

体育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教育的群体,其知识结构、运动技术水平相对高于普通人群,当遇到运动损伤时,能运用习得的解剖、生理、运动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预判伤情,合理地应急处理,但在伤后的功能恢复条件上,与专业运动员有专业的理疗师和专门的康复器械相比,属大众化基础,对于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是以大众通识条件下自我认知、感悟、康复训练为过程。跟腱断裂“功能”恢复期主要是指: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取下固定石膏以后阶段。此阶段受伤部位的主要特征是――脚踝下屈、伤口紧皱、关节僵硬、跟腱因手术搭接后短且坚硬、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肌肉萎缩,局部肿胀,走路瘸行等。根据以上术后病体特征,以专业医生的建议为参照,以体育教师习得的专业性知识为基础,以网络、图书为媒介,广泛查阅、分析相关资料,结合伤者的本体感觉,以大众通识条件为锻炼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进行自我实践,并在计划的实施中进行相应的调适。

3.1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

伤者经历了手术的皮肉之苦和生活不能自理挫折过程,尤其当石膏完全取下,看到伤腿肌肉严重萎缩与正常腿外观形态产生巨大反差时,心里承受的苦涩难表,具有肢体残疾了的痛苦感。心情躁动,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要远离自己热爱的事业,体育从此与之交臂,成为现实的“瘸子”等等....伤者的这些心理反应,是对伤情最后的恢复结果不明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对于任何伤病者来说,面对已然的现实,用最大的努力成就理想的结果是最智慧的。为使伤者对康复训练树立信心,首先,请伤者认同的专业医师对其伤情有针对性地从医学视角进行透彻的病理分析,使其了解跟腱断裂的成因,掌握术后配合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的方法。其次,用较多运动中跟腱断裂后功能完全恢复的案例来证明此伤的可恢复性,使伤者消除心里的惬意、揣测、紧张感。借用医生的疏导,提高伤者对康复过程、方法、结果的基本认同,建立康复信心。

3.2大众通识条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

跟腱完全断裂手术修复要经过:缝合、修复、 跟腱表面附着的腱周组织的修复三个阶段。术后再次断裂也有发生,跟腱断裂的功能恢复期主要是指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取下固定石膏以后的阶段。此阶段受伤部位的主要特征是脚踝下屈、伤口紧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由于跟腱术中搭接,腱长缩短,走路瘸行等。康复训练时必须遵循跟腱愈合的病理生理机制,既要防止对未愈合的组织施加过度负荷,又要预防制动、废用对已愈合组织的负面影响。根据局部断裂组织学愈合时间的不同,训练计划安排应循序渐进,在大众通识条件下,可借助社会自然因素(居住地环境的自然条件“公园、小区周边的公建健康设施”等)和家庭的自然生活条件(基本的生活用具“桌、椅、柜”、等,常用的理疗设备“频谱仪”、“电热洗脚浴盆”等)做为基本的康复条件进行可操作的自我康复训练。一搬多采用按摩、热敷、电疗、主动和被动拉伸活动、行走练习、肌力练习等康复手段[3]。在康复的不同时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功能恢复练习。

康复训练初期――以静态的适应性活动为主。

方法:借家里的“沙发、椅子”坐立,一手掐压受伤部位,起一个辅助固定作用,控制活动范围渐进延伸,另一手扶脚轻轻地上、下、左、右、转动踝关节,通过背屈、直屈、内外侧翻动,慢拉脚的内外侧韧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一手掌心向下扶压伤腿的近踝关节处,另一手扶握足底上推,两手同时有控制地用力慢拉跟腱,使其适应受力;借助拐杖,脚适应性地触地行走,逐渐受力,在动、静态中反复练习;借“床、长沙发、地毯”仰卧,双腿直膝或屈膝收、举腿练习,提高腿部、腰腹的肌肉力量。

康复训练中期――以加大伤脚的受力负荷,静、动态练习为主。

方法:借公园(家)的长椅坐立,两腿伸直,两手体后扶垫,脚尖慢用力向上屈、伸踝,拉伸跟腱,提高肌肉、韧带的主动收缩能力;坐公园(家)的椅子上,两脚落地,大、小腿夹角90度,两手用力弹性按压受伤脚的大腿,使悬着的伤脚脚跟与地面接近,拉长搭接的跟腱,灵活踝关节;一手扶公园的“力木、树”或家里的“柜子”等固定的可扶着的地方,伤脚前弓步立,另一手扶前腿,身体重心悠着前移,使脚踝受力,逐渐缩小腿与脚背的夹角,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拉伸跟腱;两手扶公园里的“树、杠、椅背”、或家里的“墙、柜、椅子”等,两脚并拢,身体伸直,脚与墙相应距离,做双、单腿的屈膝蹬伸,主要拉长跟腱,提高伤脚的承受力和踝关节的灵活性。根据练习程度,脚与墙的距离可增远;两脚左右开立,两手背后,身体重心向伤脚弹性前压,慢慢向下做连续蹲起动作,扩大踝关节前、后的活动范围,深拉跟腱,增强伤踝的受力能力,提高腿部力量;两手扶树、墙的提踵练习,增强脚踝的承重耐力,提高协同肌力。

康复训练后期――以提高肌肉耐力,动态练习为主,提高动作的抗障性。

方法:多到室外走动,在行走的过程中,提高跟腱用力的协调性,恢复伤脚的动作功能;多做上、下楼梯运动,提高伤脚的支撑力和腿部力量,使动作日趋协调;公园、小区内慢速跑和单换高抬腿走,提高伤腿的支撑能力和股四头肌的抬腿力量;通过慢跑和身体相关组织活动充分以后,两腿做弓步行走,伤脚脚背与小腿的夹角可视跟腱的可承受能力调整施力,利于拉长跟腱,交换腿前行时能提高伤脚的后蹬力量,减轻“瘸行”程度;公园(家)里,两腿并直,体前屈压腿,拉伸腿后韧带促进跟腱牵拉,提高柔韧性;多做室外坡路的走或慢跑,通过改变蹬地的角度,提高伤脚的蹬地力量和用力协调性;两腿一定距离手扶树(墙),后腿蹬直做弓步交换提拉练习,提高支撑蹬地能力;公园(小区)内,行进间两换高踢腿,提高跟腱的支撑受力;双脚有控制地向前轻跳、交换跳等,提高伤脚的受力能力。

3.3自我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

早日回归工作,恢复正常的功能与步态是伤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康复训练的主要动因。有了主观因素的存在,行动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做到:每天早、晚训练两次,按各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脚伤的本体感觉,采取循环练习,动、静结合的方法,选定练习内容,确定练习次数、训练组数,动作幅度等,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天天坚持,风雨不误。除此,更注重训练后的机体恢复。从事运动的人都知道训练后的恢复与再次训练的关系。当年的“马家军”运动员能做到每天承载一个马拉松的运动量,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就是“马家军”解决了运动后的恢复问题,不难看出运动后的恢复是保证再次训练效果的基础。因此,每次康复训练后,都配合频谱电疗、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练习疲劳,保持练习频度,提高恢复效果。经过历时四个半月的努力训练,收到很好效果。九月回归工作岗位,能履行体育课基本职责。但此时由于伤腿经过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外部形态、肌肉力量、受伤部位的活动范围等与受伤前仍有明显差异,如见到的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减弱等现象。资料显示,这些经过锻炼均可复原。因为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运动训练能刺激肌肉,使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更加旺盛,从而为肌肉生长提供物质保证。肌肉的不断增长,需要靠长期不间断训练的积累,肌肉的粗细又决定肌肉力量的大小。因此,练习的持久性是获得肌肉力量和肌纤维增粗的重要环节。

在“跟腱断裂”术后自我康复训练过程中,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超负荷、超幅度,以防二次受伤;应重视心态调适,对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应由弱化到强化逐渐使功能恢复趋于常态;功能恢复练习以全身协同练习为好(因为,任何一个运动都不是单一的,是全身协调作用的结果),重视身体发展的全面性;练习内容应动、静结合,合理搭配,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方见成效。

总之,体育运动的技术性对人体的承载能力要求很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受即时的教学环境、条件、身体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示范动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是各种运动损伤的起因。“跟腱断裂”是体育教师伤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笔者亲历受伤在自我功能恢复的训练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对一个“跟腱完全断裂”的伤者来说,自受伤到康复回归体育教学岗位,历时4个多月,无论从恢复的时间上还是伤脚的功能康复上都收到良好效果,“跟腱断裂”术后的自我康复方法,值得同行伤者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勇刚. 外科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12 :562.

篇10

【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families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o recovery the automatic micturition function.Method:100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ten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rengthening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families including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intermittent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assived with medical personnel heal and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The effect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analyzed,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utonomous urination function and the life quality were recorded.Result: Compared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score of quality life, bladder residual urine volume, recovery of automatic micturition time, independent urine output and 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Automatic micturition function;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27

脊椎有损伤的患者通常都会有膀胱平滑肌的排尿反射性的消失,从而导致了尿潴留[1]。特别是如果截瘫患者的膀胱或其括约肌由于失去了神经支配之后发生了功能性的障碍,从而出现了尿潴留或者是尿路的感染,而膀胱里面的高压的状态又会导致膀胱、输尿管的反流,并逆向损害患者的肾功能,也就是神经源性的膀胱,最后会导致患者肾功能的衰竭,这是截瘫的患者发生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2-6]。怎样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务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7]。并且近年来,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疾病治愈以及康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8]。而且,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理解以及配合,对于患者的治疗都非常重要。所以,抓住患者住院周期当中相对有利的时机,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对的健康教育很重要。本研究中为探讨强化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影响,对100例脊髓损伤尿潴留的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所有患者的损伤时间都是一周以内,且患者的病情稳定能配合治疗,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7~55岁,平均(38.0±2.1)岁;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7~57岁,平均(38.0±2.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入院的宣传以及无菌的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有间歇性的扩张,这有助于保持患者膀胱的容量以及恢复其膀胱收缩的功能。间歇性导尿法在进行治疗时需要进行反复的插尿管,因此患者尿道的损伤是无法避免的,部分患者就会存在一定的忧虑,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间歇性导尿的原因、目的和操作的过程。导尿的间歇时间要根据尿的残余量而定,开始的时间间隔是4~6 h,导尿次数是4~6次/d。根据残余的尿量来调整导尿的次数,如果残余尿量>400 mL,要适当增加导尿次数。膀胱的内压达40 cm H2O膀胱容量时,要增加间歇的导尿次数。随残余尿量的减少量可以慢慢延长导尿的时间间隔。如果残余尿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参考相关文献,评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各种指标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的情况,以及患者治疗之后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以及自主的排尿量。(1)患者残余尿量的评估标准:在患者自主排尿后,立即将导尿管插入患者体内以引出其膀胱内残余的尿液,准确测量并记录下来,手术前后的两周各自进行一次评估。(2)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时间评估标准:观察患者拔出尿管4~6 h后再次排尿一次的B超监测下残余尿量,尿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比较 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比对照组更少,即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自主排尿量也更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84.0%,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60.0%,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434,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脊髓损伤通常是由于各种各样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导致脊髓的结构、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使脊髓的功能(包括运动、反射、感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9-13]。其中以排尿的功能为最常见症状,它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由于脊髓一旦受到了损伤其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而且大部分患者有可能会终身残废,这些都给患者及其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和负担[14]。对膀胱功能障碍其表现是尿潴留的患者而言,传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依靠留置尿管的康复训练[15-16]。但是由于在康复的护理过程当中,每个患者拔管的时间不同,因此会导致某些患者的拔管时间非常长,从而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使患者因为治疗并发症延长了治疗期从而增加了各方面的费用,这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间歇导尿则使患者的膀胱间歇性的扩张,能够模拟患者的膀胱储尿和排尿的功能,这有利于患者膀胱反射性收缩的恢复,从而逐步的降低患者膀胱内残余尿量,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比治疗前的总评分更高,即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效果比没有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更好。在患者的整个恢复过程当中,家属的照顾以及安慰显得相当重要。患者不能进行自主排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间歇性的导尿以帮助患者进行排尿,这个过程不如正常的生理排尿过程,使得患者非常的辛苦,因此家属的陪伴以及劝导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配合以完成导尿,还可以在护士的相关指导之下进行护理,从而有效防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7]。而且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比对照组更少,其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也明显更短,自主排尿量比对照组多。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4%,而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0%,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患者家属进行同步的相关健康教育对脊椎损伤的患者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使他们了解有关的康复知识,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从而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爱、鼓励以及支持,进一步的调动了患者进行主动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潜能;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从而真正的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则强化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于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海萍,卢惠娟,姚剑英,等.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06-909.

[2]孙知寒,邱卓英,朱平,等.脊髓损伤心理压力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18-522.

[3]廖利民,吴娟,鞠彦合,等.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4):301-317.

[4]李景伟,冯世庆,焦新旭,等.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7):569-572.

[5]曾采采,丘雪梅,刘洁杏,等.中西医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效果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39-1840.

[6]靖华芳,廖利民,付光,等.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4):544-547.

[7]缪碧琴,周科.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24(9):885-886.

[8]郝春霞,李建军,周红俊,等.226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3(10):972-973.

[9]何霏,张雯,杨蓉,等.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2):176-179.

[10]刘西花,高杰,岳寿伟,等.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3):261-262.

[11]李淑琴,唐洁,罗兴利,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658-660.

[12] Bombardier C H, Smiley J.Measu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among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Rehabil Psychol,2015,60(2):211-212.

[13]吕卫华,卫金歧,赵君,等.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2909-2910.

[14]张丽瑾.康复科脊髓损伤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4(5):46.

[15] Miao X,Wu X,Shi W.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A clinical study[J].Indian J Biochem Biophys,2015,52(2):140-146.

篇11

医院门诊是候诊流动人群主要聚散地,同时是疾病预防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利用医院门诊候诊场所的地缘优势对候诊流动人群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强全民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09年3月―2011年5月,项目人员在本医院各门诊对部份候诊人群发放宣传资料,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妇产科,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各诊室门诊并自愿配合项目人员调查930例候诊人群发放宣传资料,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男582例,女348例,年龄18―64岁,平均34岁,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384例,高中及中专270例,初中以下276例,职业:职员 366例,民工354例,农民138例,其他72例。

1.2方法 在医院门诊各候诊室放影宣传艾滋病防治政策和防治措施,板报展出与张贴宣传画和标语,营造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环境。对每位来医院就诊候诊人群免费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与宣传小册子和安全套各1份。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概念,预防措施,艾滋病危害以及正使用安全套及推广等。

1.3问卷调查与资料处理 调查表采用自制“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于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无记名进行。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每次的调查方法均统一,调查资料及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教育前发放问卷1082例,回收有效问卷930例,回收率为87.3%,教育后发放问卷930例,回收率有效问卷880例,回收率93.5%。

2.2 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见表1。

2.3健康教育前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是评估艾滋病性病行为改变的关键[1]。医院门诊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窗囗,是任何公共场所不能所具备的地缘优势。在对社会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最具有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权威人员。项目选择门诊各候诊室作为教育平台对候诊人群在候诊暇间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的宣传途径。

3.2健康教育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明显提高,调查结果表1显示。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些了解,正率为86.8―97.2%,但表1中的第8―13项知晓程度不容乐观,很多知识非常模糊,正率为56.4―79.3%,尤其是共用办公用品或用具以及多性伴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正率为56.4-56.5%。低于朱清云[2]、 李雪琴[3]等67.9%调查报道。说明部分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传播的实质尚未清楚,提示在当今少数民族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山区医院对少数民族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从人们的保护动机出发,通俗易懂有具体性,针对性帮助和提高少数民族人群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大幅提高,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中,12项知晓率达到了91.7%以上,证明在桂西山区医院对少数民族候诊人群以分发宣传材料为主要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提高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可作为山区医院对门诊候诊少数民族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3.3健康教育后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措施明显提高。

从表2调查结果发现,98%候诊人群希望能获取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愿望和需求,反映他们希望解决医疗服务需求中居首位,尤其接受相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观愿望更大。这与近几年国家对艾滋病宣传和教育密不可分。这些恰当地推动了今后在山区医院开展艾滋病宣传工作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在皮肤性病门诊和感染性疾病门诊是性病/艾滋病患者较为集中的场所,病人主动性,需求性,迫切性和悔改性都高于一般人群患者,因此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和依从性较好。但是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于安全套正确使用可避免艾滋病传播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阻力。从表2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前正确回答率52.8%,健康教育调查后正确回答率仍为65.5%。显示该人群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有着较差的接受性,多数人把安全套的作用只停留在避孕上,这可能是害羞与面子或无所谓态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传统意识观念和行为改变需要一定的长期过程,本次调查已经提示我们在今后在山区医院对门诊候诊的桂西少数民族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把工作重点广泛放在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和推广上。

针对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对艾滋病防治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专项防治措施,利用医院门诊各候诊室良好资地缘优势,挖掘医护人员良好资源优势,开展对桂西山区少数民族候诊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营造防治艾滋病一定的社会支持与知识传播教育环境,提高人们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自觉抵制艾滋病,全方位的扩大预防和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识,使人人成为防治艾滋病执行者和宣传者。最终达到遏制艾滋病在本地区流行和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新莲,864例喑行为性病调查分析 [J]. 右江医学,2009,37(1);10-13.

[2] 朱清云,白雪,黄志平,等.对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195-196.

[3] 李雪琴,杨莺卿,林碧莲,发放资料对门诊患者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护理学报,2007,14(1)∶83-84

篇12

1 术前健康教育

1.1 疾病简介 向病人介绍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告诉病人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针对发生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也不同,但对于肌瘤小于孕2个月大小的、症状轻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腹式子宫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肌瘤摘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依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1.2 心理指导 需要手术的病人大多数有精神负担,表现对手术的恐惧,对疾病知识缺乏,担心是否发生变性及手术后女性特征丧失;其次,也有对经济的顾虑,往往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沟通,不断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并与其丈夫共同讨论,告诉他们手术的方式及治疗效果及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的信息,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用治愈的病例现身说教,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1.3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包括皮肤、肠道、阴道准备及留置尿管。①备皮范围:上到剑突下,下至两大腿上1/3处,两侧达腋中线,外皮肤。②肠道准备:术前晚及手术日晨,用1%-2%肥皂水灌肠。近年来采用甘露醇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效果较好。术前夜将20%甘露醇500ml稀释至1500ml左右口服。因甘露醇为高渗性药物,口服后可吸收肠壁水分,促进肠蠕动,起到有效腹泻,达到清洁肠道效果,但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③阴道准备:术前3日,每日给予阴道冲洗一次,子宫全切者用2%龙胆紫涂宫颈及阴道后穹隆,为术中作标志及起到消毒作用。④常规留置导尿,以免术中误伤膀胱。⑤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水,对睡眠不佳者,可遵医嘱术前夜给安定20毫克肌肉注射,以利患者充分休息。

2 术后健康教育

2.1 用药指导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病情观察 ①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每4h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一日测量2次。②观察术区敷料有无渗出及阴道流血情况。术后给予腹部压沙袋6h,以减少出血。③观察疼痛性质、程度,根据病情给予止痛剂。

2.3 与活动指导 ①硬膜外麻醉术后6h内,给予去枕平卧位,6h后为半卧位,有利于盆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②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及活动四肢等,防止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③24h后鼓励病人离床活动,先在床上坐起,无不适后下床活动。

2.4 饮食指导 ①未排气前,进无糖、奶流质食物,少量饮橘子汁以促进排气,避免腹胀发生。②排气后第一日进流质饮食,第二日进半流质饮食,第三日改为普食,避免进食含糖高食物,防止腹胀发生。③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食物为宜,以保证机体正常需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2.5 出院指导 ①保守治疗者,每3-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肌瘤是否增大及是否发生变性。②子宫全切除术者,一般需要休息3个月;子宫次全切除术、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一般需要休息1个月。③术后2周内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如超过月经量应及时来院检查,查明出血原因。④子宫全切除术后3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子宫次全切除及阴式手术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以免影响组织愈合,避免重体力劳动。⑤加强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饮食为主。饮食中应有粗纤维素,防止发生便秘。⑥保证按时复诊,术后1个月来门诊复查。⑦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内衣裤及卫生护垫。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腹胀 早期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勤翻身,床上坐起,以后逐渐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如术后第3天仍未排气,可针刺足三里,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15-1mg。

篇13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子宫切除;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时的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的一个日程表。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明确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笔者所在医院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年龄33~61岁,平均 (37.1±8.2)岁,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在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实行子宫全切或子宫次全切除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传统的健康教育从入院到出院共4次,即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宣教,由责任护士进行,宣教后没有相应的评估,每次宣教的内容较多,针对性不强。

1.2.2 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包括:(1)收集资料:由护士长组织部分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开会,分配任务,并查阅文献、调查病历、收集资料,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并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小组成员开展临床路径相关培训,制定职责,使他们掌握临床路径的要求和工作模式;(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小组成员在接诊时,按照标准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的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所设计的临床路径表,进入临床路径,并与医生、医技科室合作,取得他们的配合。护士根据路径表的指示及患者需求对其进行反复评估、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效果评价

1.3.1 健康教育知识测试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检测包括入院指导,术前化验、心电图、胸透等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术前阴道准备和肠道准备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手术后的卧位,缓解疼痛、预防尿潴留、促进肠蠕动的方法,术后的饮食,切口护理,术后活动计划及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责任护士就健康教育各项指标对患者(家属)进行提问,以百分计,80分以上为合格。

1.3.2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以百分计,90分以上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比较 n(%)

从表1可见,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由发展小组成员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而制订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制订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流程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路径作为目前最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以下优势。

3.1 使健康教育更全面有效 目前临床护理人力资源紧缺,工作中很难做到一名护理人员提供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的、连续的教育,而多名护士参与一例患者的健康教育,易出现遗漏,使教育不深入,效果很难保证。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使护理人员依据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避免疏漏,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用路径表作指导避免了因护士年资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健康教育,同时护士长依标准进行质量考核评价,促进了教育的有效性。

3.2 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3]。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路径,促进了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从80%提高到97%。

3.3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颁发的医院评审标准(JCI标准), 强调护理质量“以人为本”和持续改进,要求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标准,为患者提供“可及与连续医疗护理服务”[4];要求落实持续质量改进评价体系,重视护理工作流程的完善、资料收集与评价,注重护理质量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模式化,形成不断上升的良性循环趋势[5]。临床路径使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化、具体化,护士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工作有了依据,每日、每班的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计划表开展健康教育,能够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修改、补充,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且通过对医疗质量的实时监控和事前控制,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改善系统整体功能,预防错误发生,为新形势下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规范医疗风险提供了最大可能[6]。

参 考 文 献

[1] 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 苏秀宁,王小玲.临床护理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0-31.

[3] 袁俭云,黄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8.

[4] 陈育德,王羽,陈同鉴.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