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传染病防控安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染病防控安全

篇1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卫生状况,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情况和学校医务室、保健室情况。

三、监督检查内容

㈠学校传染病防控:是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和应急预案,传染病预防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情况,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传染病报告、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和病因追踪记录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学生健康体检情况,校医培训情况等。是否建立健全学校流感防控工作制度,是否教育并督促学生避免接触禽类(家禽、野禽)、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学校是否出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是否督促其及时就医等。

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重点对学校是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及其管理机构、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情况、学校食堂内外环境及卫生设施配备情况、食堂加工场所内是否圈养、宰杀禽类动物;圈养、宰杀禽类动物的场所是否距离加工场所25米以上、落实食品留样与食品原辅料索证索票情况、餐饮具清洗消毒情况、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餐等环节操作情况、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情况,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

㈢生活饮用水卫生:自备水防护及消毒情况和水质检测报告,二次供水消毒及设施清洗情况和水质检测报告,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明等。

㈣教学生活设施卫生:学校教室建筑、环境噪音、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卫生监督、检测情况,学生宿舍、厕所卫生情况等。

㈤学校医疗机构、保健室:是否按照要求配备校医院或卫生室、保健室及卫生技术人员;校医务室、卫生室是否取得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期校验;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取得相应执业资质;是否存在超科目行医、出租承包科室等违法行为;是否对流感疫情进行监测、排查和报告等。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实施工作计划

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中心校,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适时制定本辖区春季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并将工作内容及时通知学校。

(二)监督检查

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各中学、县直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开展监督检查(水湖镇、双凤开发区所属小学、托幼机构由联合督查组负责检查,中心校、当地卫生部门予以配合);各乡镇中心校和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的小学及托幼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水湖镇中心校和张祠卫生院负责县城以外的水湖镇各小学及托幼机构的监督检查)。各中学、县直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先期开展自查、自改,并将自查结果和自改情况留存备查。

从2014年3月28日-4月5日各中心校协同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监督检查,并认真填写学校传染病防控现场检查表(附表1)、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现场检查表、学校卫生被监督单位信息卡(附表2)、教学生活设施卫生现场检查表(附表3)、学校食堂现场检查表(附表4)。对发现的问题,要书面责令学校(托幼机构)限期改正;发现存在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要依法予以查处,并将查处情况向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局报告。所有检查资料备份,由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学校分别存档。

(三)组织督查

2014年4月7日-11日,县教育体育局和县卫生局将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各中学、县直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职学校、民办学校开展一次全面的督查,督查方法是:查阅学校卫生监管档案资料、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及卫生监管档案建立情况。同时抽查部分小学及托幼机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本年度年终考评。

五、工作要求

(一)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我县辖区内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培训,精心组织实施。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应当重点开展学校食堂、学校生活饮用水、校医务室等监督检查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重点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教学卫生及生活设施的技术指导及日常监测工作。

学校要切实强化法定代表人是学校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照相关规定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排查风险隐患,落实管理制度,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二)县教育体育局体育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沟通协作,及时沟通信息,组织联合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巩固监管成效。对落实整改意见存在困难的学校,提请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局协调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和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针对一些无餐饮服务卫生许可的餐饮店、无办学许可证的学校,应当及时书面向相关部门通报,必要时向县政府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对严重违法、屡次违法的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公开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篇2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xx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篇3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46-02

[作者简介] 王永江(1973-),男,汉族,吉林省德惠市人,大专学历,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治属于一项公共卫生事业,其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以及公共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必须的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不仅会对患者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医院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综合性医院对防治传染病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综述,希望为广大的综合性医院提供一个借鉴。

1 综合性医院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在我国各项法律法规中明确的指出了综合性医院在公共卫生防疫系统中的职责、义务、地位等,其中提到综合性医院具有依法做好传染病管理的社会职责,所以综合性医院做好社会公共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在综合性医院中爆发传染病,不但会危害医院中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医院周围环境,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社会恐慌,使人们形成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因此综合医院尤其要重视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控措施,加强医院内部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宣传,并建立起传染病预控控制体系,以从容的应对传染病的突况的出现、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职责。

1.2 传染病是影响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

综合性医院作为传染病控制以及治疗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是直接面对传染病的第一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接触着传染源,传染病细菌、病毒等会通过各种途径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如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如果综合性医院不对这些传染病进行科学的预防、控制以及治疗,那么也就无法保证医院内部人员的身体健康[2]。

1.3 传染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性很大

过去有很多的人认为传染病对人们的危害性不足以影响人们的生命,但是,自从进入到80年代,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或者以前曾出过的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这些传染病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等,还有人们记忆犹新的SARS,这些传染病对我国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危害[3]。

2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2.1 转变防控观念

2.1.1 正确看待传染病发生与传播规律传染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地区域的防控工作效果,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因素、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等状况。当然对于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能力也能够起到评估作用。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致力于构建安全、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这从根本上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2.1.2 树立正确的大医院观念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我们树立起综合性大医院观念,切实动用全院疾病控制部门的力量进行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工作。聚集全院传染病防控的顶级专家,运用全院最好的疾病病原体实验室,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升级。另外还要突破地域限制,建立起传染病周边省市联防检查机制,严防外区域传染疾病传入,从而有效的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4]。

2.2 实现标本兼治和谐发展

2.2.1 传染病防和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不轻视治疗,也不轻视预防,将治疗作为预防的重要措施。传染病的防与治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同时二者也不是对另外一个方面的补充,而是将整个临床工作纳入到防控范围,如隔离治疗是为了治愈好患者以减少传染源,预防治疗是对和患者接触较广、较深人员的预防措施,防止其被传染。科学的处理好传染病的防和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预防控制部门和临床治疗部门的各项工作,从而有利于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2.2 传染病控制和预防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防控和治疗SARS传染病积累的经验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是工作中的重点,其中的控制与预防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两个核心,两者有所交集,但是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防控工作中需要对两者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传染病的预防方针以及预防策略进行重视,因为在医疗机构中这点容易被大家所忽略[5]。

2.2.3 辩证看待地区发展和适应问题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环境、经济等都有所差别,所以使得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区性,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相适应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盲目的追求“大而全”不仅无法切合当地的发展规律,防控的效果也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再加上传染病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保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次性的大投入或者短时间的大投入不仅后力不足,还超越了当地的经济能力和社会条件,会致使地区长时间的防控效果不理想,所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和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相适应[6]。

2.2.4 协调好医疗机构实际需要和传染病防控体系之间的关系传染病防控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医疗机构来实现的,其和当地政府的工作性质一样,是地区性一体化工作机制。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依据的是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它不仅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是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因为各个地区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需要各个地区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各个地区的特色,也要根据地区面临的情况差异针对的开展防控工作。

2.3运用科学手段防控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也需要运用更多科学的防控手段来完善当前的工作,不断摆脱旧的工作模式,采用新科学手段促使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运用科学手段开展传染病防控非常重要,因为其摆脱了以前依据某个专业或者依靠制度来对传染病进行防控的工作模式。这种主观的影响因素难以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实施,因此需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需避免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推动综合医院疾病防控工作进展。因此科学防控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作为发展重点:①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影响影响;②明确所有工作流程,将责任落实到岗位;③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率。

3 小结

对传染病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从基层做起,建立起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从根本上提升传染病的控制能力。本文主要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着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建议。

[

参考文献]

[1]刘彩霞,杨莉梅.综合性医院3986例传染病调查分析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3):511-513.

[2]汪志强.二级综合性医院急性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的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1.

[3]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4]齐奕.基于防控体系的传染病医院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篇4

二、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在诊疗中要提高对霍乱、菌痢、乙脑、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的警惕性、敏感性和诊断水平,及时发现病例和可疑病例,并落实病例标本采样和报告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做好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严格掌握出院标准,防止疫情扩散。

各级医疗机构应在5月1日前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要进一步加强肠道门诊管理和建设,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设备,落实医疗救治队伍,完善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逐例登记。加强病原检索,各肠道传染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重点腹泻对象检索,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一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发现重症腹泻病人,必须及时向设有肠道门诊的上级医院转诊,不宜转诊的要及时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处理。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市传染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对霍乱、菌痢、乙脑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易导致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环境、食品、水源等进行采样监测;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布置和落实蚊虫监测工作;定期做好对辖区内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主动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坚持每日审核和分析疫情报告情况,尤其要注意疫情的异常增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收集全国和邻省夏秋季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好信息监测和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调整充实传染病疫情处置队伍,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配备必须的疫点处置器材和药品,加强防病值班。对发现或报告的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疫情,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坚持“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确定密切接触者,落实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消毒等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避免发生二代病例。

篇5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我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调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学校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包括传染病事件次数、传染病事件等级,受感染人数及分布,受感染地区级分布,传染病类型。

(二)方法

提前制定下发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预防控制调查方案,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详细手机问卷调查资料数据资料进行定量调查。采取走访座谈方式,对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进行定性调查。

(三)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

二、结果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市共发生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9起,病例数为338例,其中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死亡,详细见表1。

所有学校传染病事件中,最长报告间隔为15d,最短报告间隔为2d,最长处置间隔为3d,最短处置间隔为0.1d,详细见表2。

三、讨论

由于学校属于特殊场所,人口密度高,聚集性较强,同时接触范围较广,所以传染病暴发几率较一般场所高,相关资料显示,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高,学校传染病发生率较高,且农村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有学者认为,我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方面,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追查制度需更加完善。相关研究发现,在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及控制中,健康档案、接种检查及治疗设施建设方面落实情况较好,而在消毒、病情报告、患者隔离、防控知识教育、技能培训方面,落实度较低,本研究中,共发生9起学校传染病事件,出现1例死亡病例,最长报告间隔为15d,最长处置间隔为3d,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严格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对公共卫生及学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学校卫生管理体质,制定全面科学管理制度,对在制度落实进行监督,根据不同传染病特征确定管理规范及处理预案,将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以及早隔离作为防控目标。同时,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做好详细登记,一旦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及时上报,开展实地调查。对于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教育,以讲座、多媒体观看形式对传染病防控重要性进行宣传,增强学生、教师及家长自我防控能力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先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综上所述,完善防控制度,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及时报告和处置病情,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事件。

作者简介:曾奎(1984-),男,大学本科,健康教育教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吴位新,金祝平,庞志峰等.金华市2005-2009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693-694.

篇6

一、研究目标

基于学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所取得具体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儿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园目前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幼儿高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性的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二、幼儿园中班段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情况现状分析

我园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儿,笔者主要采用谈话法与班级教师及幼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对传染病名称、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85%的幼儿知道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肠道疾病”(幼儿口语表述为拉肚子)等,但对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知道的较少。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着一个小朋友打喷嚏,他就被传染了(流感)”、“吃脏东西会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净”、“不喝生水(肠道疾病)”...,对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不能准确的说出其传播途径。约19%的幼儿对于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会说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等原因,这些虽然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但属于潜在因素,不属直接诱因,这部分幼儿对传染病传播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区分;98的%幼儿都能说出传染病的简单预防方法:“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多吃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锻炼身体”等;大部分幼儿知道手足口病的高发季为春季,肠道疾病多发生在夏季,但对幼儿园常见的其他传染病并不能准确的说出其相对应的高发季,10%的幼儿甚至会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遵守现状

笔者重点对我园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卫生常规,如饭前便后洗手、入厕卫生、饮水、勤剪指甲等习惯的遵守现状进行观察。

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儿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会自觉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简单的用水把手打湿,挤一点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冲,就算洗过手了,5%的幼儿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冲洗手心、手背就算洗过手了。

入厕的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儿都能做到入厕时准确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觉冲水。

笔者观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儿用餐卫生习惯都能做到按照老师的卫生要求进行进餐。吃饭时安静吃饭,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喷嚏时会及时避开餐桌,90%的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家长每周剪1~2次指甲。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传染病教育活动执教的过程及与其他教师就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交流,发现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形式多为讲故事、PPT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儿讲解传染病名称、基本特点、传播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幼儿多为听老师讲,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研究中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技能及防控能力

“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认真学习、领悟《纲要》、《指南》精神,做到“头上有纲领,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种教育组织方式提升幼儿活动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纲要》中指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4]笔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及已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基A上,针对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达到教师预设的知、情、行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及幼儿同伴资源。在引导幼儿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活动组织上除了讲故事、出示图片等形式,还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传染病经验。如播放一些预防传染病的视频,并请少数患病幼儿(已痊愈)结合患病经验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丰富,更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3.合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笔者特意邀请袁XX小朋友爸爸(中医院儿科医生)入园开展“家长课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系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家长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我园多渠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4.创设多种形式的物质环境、主题教育。笔者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角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在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爱心医院”、“娃娃家”区域投放跟预防疾病有关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丰富传染病有关知识。

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幼儿由85%上升为91%,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儿由75%上升为9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的实际效果更好,如何提高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之,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传染病这一生命状态,对传染病不害怕,不恐惧,积极应对,相信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篇7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科任教师如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县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局长报告,主管局长向局长办公会议通报。卫生部门上报卫生局主管领导。H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宿舍、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3.隔离传染源。

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

4.室内消毒。

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按学校制定的制度进行。

5.日光消毒:对于寄宿学生的被褥、垫子不易擦拭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暴晒,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三)严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认真处理好各环节工作。对措施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对迟报、瞒报疫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2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有关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订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努力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利用晨会课、健教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区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食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3为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医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等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院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审核确认“传染病报告卡”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4、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三、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控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认真细致地落实预检分诊、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查阅门诊、急诊病人登记,检验科及放射科及CT室的各种登记本,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无漏报。

五、加强对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督促各科室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报告及时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必须达100%。

六、规范肠道门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

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运转,按时开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依托感染科,做好发热病人管理。

七、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做好传染病、肿瘤报告、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等工作。同时持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3月份安排专人到疾控中心接受专项短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根据情况增加防控人员,保证各项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4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炎,常有一侧或双侧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

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8、艾滋病: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要求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要达到以下目标:

在青少年中普及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明确认识到人类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能够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青少年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以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倡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关爱,反对歧视,开展救助。具体实施要求:

1、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

以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及各班卫生委员等为主干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等文件,进行广泛动员宣传教育。

3、制定实际的防控艾滋病政策、制度及计划,使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4、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

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政治、生物、体育与保健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5、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班团课、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6、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7、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5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篇8

当前,各区县要严格按照《**市人禽流感和流感等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市卫生局、市教委《关于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在本市托幼机构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对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和儿童、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各项传染病预防、干预和控制措施。

二、进一步规范传染病临床诊断工作,切实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意识,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警惕性和敏感性;要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按照各类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工作预案的要求,在鉴别诊断基础上,对病例进行诊断;要落实传染病病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核对、通报等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市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病例报告工作,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在本市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白喉、脊髓灰质炎和丝虫病等),应及时报告医疗机构领导,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基础上落实“不瞒报、不漏报、不误报”的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和可靠。

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病例报告的技术指导和每日审校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甲类传染病、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或在本市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病例的审核。如发现托幼机构、学校一周内发生**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的暴发疫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指导做好网络直报工作,保征报告信息的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水平

各区县、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传染病监测方案》、《**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等的要求,加大对手足口病、人禽流感、流感、麻疹、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应按照要求积极开展对病例或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并落实报告、登记、核对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毒特点和菌株菌型变化情况,为分析疫情动态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监测疫情的分析,高度关注病例聚集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加强重点传染病舆情跟踪和分析,切实做到“科学分析、准确预警、积极应对”,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苗子。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临床诊治和疫情处置水平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手足口病、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以及一些在本市少见、新发或已被消灭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能力、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对重症病例的正确识别和科学、有效救治,确保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专业人员有关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切实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传染源和现场处置工作,提高在“第一时间”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防控的指导工作,切实落实依法管理措施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消毒隔离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质量控制和考核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等的指导和检查,切实落实晨检、预防性消毒和病例报告、处置等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9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传染病并不单指致使个人机体遭受伤害与疼痛的单纯性生物学流行性疾病,而是随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导致的世界性社会病变隐患,而且其复杂多变性所导致的难以治疗性和快速传播性会影响整个文化社会的变化,不止一个家庭,还会严重到改变整个人类文明变迁。传染病患者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针对此类患者予以伦理道德分析,建立相应的公共健康伦理,对此弱势群体进行关注并对传染病进行有效控制。

1公共卫生所存在的问题

11无充足资金投入疾控机构所得到的经费保障就保障标准并不具有统一性,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及公共产品无法获得较平衡的提供,也促使公共卫生事业无法得到均衡发展。由于目前所具有的运行机制及人员费用受到限制,导致地方各级疾控机构无法将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引进,无法提供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机会。而且我国卫生资源并不充足,而且未进行较为均衡的资源配置,致使农村偏远地区传染病更具有危险性。

12无高素质疾控人员配置我国公共卫生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情况,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学历及职称。在整个公共卫生系统中,缺乏较为有经验的疾控人员,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专业人员。

13无有效法律保护剂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对于疾病控制有了一些法律措施,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些领域空白状态严重,法律实施也未得到相关保障,因此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执行力,并增加监督力度,确保医疗与预防能够深入执行[1]。

2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对策

21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为公共卫生系统和传染病控制提高相应资金并建立相应政策。目前我国疾病科研机构、疾病监测防控等部门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增加传染病预控力度,尤其是对于很多新型、重大传染病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进行防治。对于很多偏远地区,需注意当地饮水卫生并对粪便做好管理,对水源区域给予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做好消除四害工作,减少四害密度,降低虫媒传播几率。若有潜在传染病区域需及时预警,并对现场流行病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22加强公共卫生宣教工作目前,我国居民并未全面了解传染病,而且在很多新型传染病出现时,容易造成惊恐等现象。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增加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其文明素质,使人们能够了解传染病发病及防护情况,懂得自我防护和急救,提高治疗信心。

23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全国各地疾控中心应该及时迅速地进行信息沟通,疾控中心需及时认真整合信息来源,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并及时、报告并反馈,确保疾控中心权威性。

24加强传染病预控体系建设如有新型传染病出现,各地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疫情沟通力度,探讨防控经验,避免疫情扩散,建立对应管理及服务体系,确保防治具有较高的宏观调控力度及规划性。

3加强国际合作新构想

31正确定位传染病防控力度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为了能够确保国泰民安,必须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力度,虽然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有了较高成绩,但是和政治、经济等发展进步相比较,公共卫生实力明显落后。伴随经济发展,世界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较为合理的法律法规来严格执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来定位传染病防控力,让国民对其具有足够认识,增加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体系,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与合作中的地位。

3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合理性与详细化在进行国际合作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国情进行相关调整,不可以照搬国外经验,不可盲目迷信化。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公共卫生建设合理政策,并随着情况变化调整政策,与时俱进。在注意政府干预能力同时需调整政府职能,在原有防治基础上,需根据实际传染病情况改变策略,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在政策修订方面需将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并确保其有效执行,落到实处,方可有效[2]。

33及时通报传染病在传染病出现时,我国应该及时进行通报,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隐瞒疾病的范围和危险性,损害的人类健康。因此需指定相应法律法规,杜绝瞒报情况的出现,加强国际合作。

34加强监测研估及信息药品的互通及合作若要及时解决传染病必须打破边界问题,加强各国联合监测并进行相关研估,如此方可以整合资源并防止疫情扩散。很多传染病通常都有全球传播性,因此各个国家应加强共同合作,进行研究并评估疫情严重程度,将有效信息进行总结,确保研估成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对于感染病毒株应进行无国界共享,并保证用毒安全性。对于有价值的药物应进行及时共享,使得各国及时认知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疫情病况和阻断情况应及时进行通报,确保公众知情权并让其了解传染病特性,以便人们能够正确认知并进行防控,减少其恐慌情绪,保障世界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传染病预防治疗有效的良药需进行及时信息沟通,由于各国药物水平存在差异性,所有药物药品需“互通有无,共享成果,共保安全”[3]。

35达成共识化解争端由于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导致感染数量大范围增加,所有世界各国需达成共识,寻求共同利益,在国内进行有效防治同时,应和其他国家相互配合,对疫情实施有效防控。在全球传染病控制过程中,化解争端问题需格外关注,理解并体谅他国,方能够确保难关共渡。现在传染病并没有无国界之分,所有需要淡化国界间隔,在独立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控。

参考文献

篇10

预防传染病是国内卫生管理中较为复杂、困难的一项工作[1],由于管理部门常存在执行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2],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较高,生命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某市医院近几年常通过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作相应干预,在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3]。该研究选取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居民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实际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某市医院调查的社区居民460名,等距抽样法分观察(230名)、对照(230名)两组。纳入标准:①身体机能正常,精神良好。②均为非特征人群,无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等。③社区常住人口。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或管理途中罹患传染病者。②沟通障碍、书写障碍或理解障碍者。观察组中,112名女,118名男;年龄31~64岁,平均为(47.46±6.74)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2名大专及以上,93名高中及中专,57名初中学历,18名小学。对照组中,110名女,120名男;年龄29~63岁,平均为(47.72±6.63)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4名大专及以上,92名高中及中专,58名初中学历,16例小学。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隨访资料完整,且其知情同意书已签署。

1.2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方法:通常应用“一对一”口述、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健康讲座等方式,讲明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及其他注意事项。

观察组行公共卫生管理,方法:①加强职业素养,注重对管理人员沟通技巧、责任心的培养,定期组织职业培训,提升其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对传染病发病群体的管控能力等,可为后续顺利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夯实基础。②发挥舆论导向,由于国内人口较多,其个人素养、职业背景,文化层次等均有较大差异,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亦有所不同,需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及广播等媒体作相应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舆论,最大限度减少相关不良信息,可稳定民众的内心情绪。③加强健康宣教,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与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口号,提升民众对于传染病的卫生意识与预防能力,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④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完善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针对预防传染病的违规操作,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改进工作。⑤提升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制订合理、科学的应急预警方案,基于此管理人员应根据紧急、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对症处理,注意培养各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保证工作有序、效率地开展。⑥加强行政管理,做好预防、预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需立即从传染源处制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紧急救治传染人群,并对易感群体进行隔离。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

传染病类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分甲、乙、丙三类。

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参照院内自制传染病防控知识评测表,分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传播途径3个方面,通过问答题(20分)、判断题(40分)、选择题(40分)的形式对其进行测评,均为百分制。居民的防控知识水平越高,其分值越高。

居民满意度参照NSNS(纽卡斯尔大学制订)评测量表[5],含19个选择题,单项满分为5分,分81~95分(特别满意)、61~80分(比较满意)、31~60分(不满意)、0~30分(极不满意)4个分值段,居民满意率=(比较+特别)满意人数/230×100.00%。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居民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用(x±s)显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管理12周后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居民的满意情况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

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篇11

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对于传染病防治的意识相对不足,易引起传染病发生流行。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单元,是广大农村地区传染病疫情检测的第一道防线,在农村防治传染病的发生蔓延中起到重要作用。乡镇卫生院早发现、早报告疫情,为各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农村蔓延提供疫情信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增多,促进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例如性病、耐药性结核等;新的传染病也接踵而至例如SARS、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在农村防治传染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就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建设和传染病防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的防控体系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乡镇卫生院更要建立起基本的传染病检测组织,院长为组长,并明确组内其他成员职责。同时要建立健全一些防治传染病的相关制度例如传染病分诊制度等。并且要严格按着传染病防治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考核业绩,进而才能保证各负责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对于分诊标志的设置及向导要明确,特别是对于农村一些人遇到传染病往往容易惊慌失措,所以在疫情爆发流行必要时,可以派专人进行疏导分诊。将疫情的蔓延降到最低限度。

二、乡镇卫生院新时期防控体系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能

(一)建立传染病预防的快速反应能力

农村地区是传染病防范的重要区域,由于农村的一些特殊情况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乡镇卫生院新时期防控体系的建设可以快速的对一些突发事件做作出反应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乡镇卫生院的防控体系,可以每天迅速的将疫情进展状况以及控制治疗状况进行上级报告,进而提高了医院对于传染病的及时有效地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对传染病的相应防范措施,为医院迅速对传染性重大疾病的暴发流行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为预防控制赢得了先机,更有利于传染病的控制。

(二)疫情报告职能

通过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人,首诊医生及时向防控体系小组汇报,然后直接以电话形式和信息化处理向上级报告。防控体系相关部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数据采集,依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和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内;乙类传染病6小时内;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有条不紊的及时上报各级单位和部门。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职能

大量的流行病学特别是近几年来频发的大规模传染病等资料显示,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不被人们重视,这就导致了传染病有机可乘可迅速传播开来。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就是要通过基层的广泛性及时发现疫情进行早期预防控制,特别是早期散在传染病病例的控制中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督导检查、效果监测。坚持实行预防为主的防控原则,防控体系小组进行疾病各个处理环节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场处理、消毒、隔离、防护等技术要点。

(四)监督检查职能

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时,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要强化监督职能,对医院关于传染性疾病处理的各环节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记录总结。同时对于医院的防控硬件设施建设例如隔离诊室和病房的建设及相关仪器设备的配备督导,进而规范医疗行为,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各项措施。

(五)宣传教育培训职能

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要积极的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预防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对于院内的职工,重点是职业防护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医疗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院内感染一些疾病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等,做好有效的预防。同时还要走进基层社区,让更多的寻常百姓对于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当出现疫情能够进行正规有效地就诊,不恐慌并能及时向医院报告反映。

三、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的有效运作

(一)组织建设和设备投入

健全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组织建设,防控小组领导成员由院级领导担任,进行专人负责日常疫情报告检测任务并及时上报,保障疫情检测体系的完整顺畅,应对重大疫情能及时准确的上报。硬件设施同样需要跟上,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配备,计算机的应用,疫情门诊病房及防护服等配备,一些疫情药品的储备要进行及时补充,检验检疫仪器的配备要到位才能更准确的进行疾病的检测定位。

(二)专业化队伍建设

良好的防控体系的建设,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应当依据相关的传染病卫生法规和制度进行学习贯彻。将医院的防控体系的成员进行专业化传染病知识的相关培训,进而加强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并进行考核,对专业化人才持证上岗制。防控体系专职人员除了院内一些感染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对传染性疾病的具体防治办法和处理措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条例、以及重大灾害医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

篇13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