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法律服务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法律服务专业

篇1

q:我注册了一枚商标现在纪念品类,现在准备用如:黄山,我使用在旅游纪念品上可否加“中国”二字成(中国.黄山)旅游纪念吗?

a:如果作为注册商标使用的话,不允许擅自改变的。如果不是作为商标使用的话,可以加上其他的文字,只是不受保护 4. q:通过贵公司为我申请一个商标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是不是按照贵公司标注价格算呢? a:商标局官方收费是1000元人民币;如果委托公司申请的话,费通常在800元左右,也就是说申请一件商标的费用在xx元之内

5. q:生产厂家的商标注册了,可是其产品名称和型号不能注册。现发现别的厂家伪冒相同的型号,并贴出型号的标志。请问该怎样保护呢?有没有好的方法制止这种行为?别的厂家会不会用我们的型号去注册成商标呢?

a:型号如果是通用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别的厂家注册不了,理由是产品的型号不允许注册为商标。即使注册了,也可以撤销掉

6. q:我想把电器产品的型号改了,自己注册了,是不是别人不可以用了?

篇2

一、中职社区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

在法律服务专业中,专业能力是运用所学法律法规服务于法律,并对法律纠纷进行解决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诉讼业务能力和诉讼业务能力。专业能力可以说是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是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知识转化成服务与措施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能力更重要,所以,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基本技能

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统称基本技能。其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及软件的应用

学生使用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资源是获取信息、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捷径。另外,在目前乃至今后,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法律问题会有很多,诸如网络犯罪等。学生只有具备了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类实际问题。学生要想适应所担任的工作,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法律语言表达能力和司法文书写作能力。这是法律服务专业的学生首要的基本功。学生毕业后在基层岗位上提供法律服务时,要与受助对象交流思想,了解案情,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法律常识。如果他的语言贫乏生涩,那么法律服务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所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逻辑思维能力是法律服务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

只要严格根据逻辑思维定律,学生才有可能科学而正确地处理问题。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则他在表达法律问题时就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而如果一个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他在写作表达与语言表达方面就会有清晰的条理性,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

3.创新能力

要想对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发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与素质,才会得心应手地处理复杂多变的律法问题。

二、培养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与途径

1.对理论教学制度进行变革,变“以知识为本位”为“以能力为本位”

在设置课程方面,必须要将实用原则突出来,对法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重组课程结构,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法律教学机制,确保专业课和公共同课能够有适当的比例,而且还要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同等重要,防止厚此薄彼现象的出现。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保证以够用、必需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删除偏难偏深、陈旧过时及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将实用而又最新颖的技术增加进去。可以多加些讲座与选修课,教师一定要在理论课教学中加入一些案例,并结合案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在案例中寓说于理,这样不仅能够突出理论课应用性,而且还能增加理论内容通俗易

懂性。

法律服务专业教学方法上,倡导案例式、讨论式以及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提高其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变“以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

从根本上说,中职教育必须突出视角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对法律服务实践教学予以强化上,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1)建立与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教师应该将学生实习活动贯穿整个中职教育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目前很多中职院校法律服务专业实习基地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模拟法庭、法律服务视听资料室、法律服务所等。必须购置相关对法律服务学习有帮助的音像资料,能够让学生适时展览法律文书,确保学生能够熟悉文书制作要求与格式。

(2)坚持走校所、校企和校区合作的教育发展道路

从根本上完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校方还要主动与社区、律师事务所、法院、企业等达成学生实习建议,保证学生可以有稳定的实习单位,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若将商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根本和中心。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将法律服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教育之首,只有这样,法律教育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能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

篇3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应是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律师应成为“法律之师”,而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要真正成为“法律之师”,必须在某一领域,培养自己的专长,成为某个领域的“法律之师”。

作为律师执业机构的律师事务所在不可能成为专业律师事务所的情况下,只有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才能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二、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律师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刑、民、经等诉讼业务,向政府企业各个领域的非诉讼发展,凡是法律调节的领域均成了律师服务的阵地。服务领域的拓展,决定了原先那种各类业务均能办理的“万金油”型的律师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要求律师必须学术有专长,术业有专攻,在某一领域把业务做精,因此专业分工成为适应服务市场要求的必要措施。

三、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是培养大牌律师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律师应全面掌握各种法律知识,做到法条精通、法理精通,并能熟练运用,在办理各类案件中不断学习、丰富和发展自己。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确认了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主攻方向才能集中精力钻研业务,在办理该类案件的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提高服务质量是律师诚信执业的落脚点

加强律师诚信建设的活动,通过建立完善执业公示制度、委托制度、执业利益冲突调查制度、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律师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及投诉查处制度等,目的在于建立诚信机制体系,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保持政治可靠,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队伍本色,为国家、为社会、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而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正是律师诚信执业的落脚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衡正源律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坚持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成立专业法律事务部,促进律师的专业分工

我所成立不久即以各位律师的个人爱好和业务专长为基础成立了公司法律事务部、金融与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民事与房地产法律事务部及刑辩与教育法律事务部,使各位律师的业务活动纳入专业法律事务部,让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爱好的律师能在一个法律事务部经常进行交流探讨,做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日常业务管理纳入业务部活动范畴,重大业务讨论及业务学习均以业务部为单位进行。

二、通过各项制度,为专业分工创造条件

为实现专业分工,我所从分配制度、案源调节、图书资源配置、办公场所布置等方面为专业分工创造条件。我所现拥有自主产权写字楼373平方米,为执业律师提供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专业分工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在案源调节方面,凡由所里统一安排的案件,一律按专业分工进行调节,保障专业锻炼的机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再如有业务培训的机会,我们直接按专业分工,派该领域的律师参加学习培训;购置的图书资料也按各法律事务部的需求,并由各专业律师优先使用等,上述措施为专业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鼓励专业研究,努力培养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我们鼓励律师业务实行专业分工的同时,鼓励律师在办好业务之余开展学术研究,并将律师调研成绩作为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力争在各个法律领域培养自己的学术带头人。并利用周六业务学习的时间,让学有专长的律师上台讲授有关专业、法理知识,带动全体律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所律师多次为市经贸委、药检局等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刑发展论文多篇。

四、通过专业分工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律师

我所通过实行专业分工,促使每个律师在某一个或两个领域内学有专长,并逐渐精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专业律师。现我所内部已在公司法律事务、金融、知识产权、房地产和刑辩等领域培养出自己的专业律师,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专业的法律服务,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届的认可。

服务质量是律师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对律师业诚信建设水平的真实检验,通过专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使律师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以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检验专业分工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

我所通过上述做法和措施让每一位律师都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学业有专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整体不能成为专业所的情况下努力培养出自己的专业律师。我们坚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争创品牌律师事务所的目标,一定能够培养出自己的知名的专业律师,为维护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培养专业律师提供专业服务经验交流》来源于,欢迎阅读走专业分工的发展道路培养专业律师提供专业服务经验交流。

篇4

4个职校的7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G20四个项目服务,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丽水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紧密联系。

生态+职教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1区,总人口266万。丽水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市内有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龙泉青瓷哥窑遗迹;有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故居;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水三宝――龙泉青瓷、宝剑和青田石雕。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等荣誉称号。曾经用“秀山丽水、天生丽质”赞美丽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其如此。”曾说过。丽水市把践行的“两山”重要思想作为第一担当,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要“着力实施‘151’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我市‘195’生态产业体系,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丽水市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立足区域经济,围绕主导产业抓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专业。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20所,包括高职院校1所,公办中职学校17所,民办中职学校2所;全市逐步形成了覆盖现代服务类、制造类和农业类等12个大类专业,在校生近3.2万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已成为推进丽水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丽水市中职教育占据高中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市2013―2016年中职招生占高中段招生比例分别为49%、47.2%、51.17%、49.13%,职普比大体相当,超浙江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2016年,市直、云和、遂昌等县的职业高中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数,云和职普比甚至达到了6:4。

丽水中职教育“招生旺,出口畅”,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党和政府各部门的赞赏。很多县把中职教育作为招商引资的一张金名片来宣传和推进。

对接生态+产业,办好每一个专业。

各中职校根据丽水市政府提出“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思路,对接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要求,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加大了旅游、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力度;形成了全市以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为主,机械加工、电子信息、地方特色为辅的“二主三辅多补充”专业建设格局。

为保证质量,建立了专业动态论证机制和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定期对各专业,从办学条件、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就业形势、产业结构匹配度、专业布局、办学效益等方面,由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估,确保了全市各校各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目前,丽水市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10个、省级特色(新兴)专业12个,省级示范专业27个。

同时,注意“一校一特色”专业建设。丽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各职业院校紧密对接丽水市“195”生态产业体系需求,建立优胜劣汰、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机制。各职校对接传统文化产业和非遗文化,培育与产业发展匹配程度较高的区域性品牌专业,基本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区域专业集群。如丽水职高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对接机器人产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民宿方向)对接民宿产业;龙泉中职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对接青瓷、宝剑产业;青田职技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对接石雕产业;云和中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对接木玩产业;缙云工艺美校的商品油画专业对接创意文化产业;松阳职业中专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对接绿茶产业等,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特色专业布局。

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全市专业建设一盘棋。既注重共性,又打造个性。抓共性,各职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沟通抱团发展;重个性,各职校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打造品牌专业特色发展。有共性,大家比学赶超共同发展;有个性,各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接岗位校企互动,培养好每一位学生

校企合作,提高“双师素质”和执教能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名师才能出高徒。丽水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一是实行“编内外聘、财政定补”用人制度,允许部分紧缺专业教师“先进后考”、学校自主录用高技能人才,允许学校依据专业动态调整,在编制内自主聘用教师与技术人员,在编制内自主聘用的专职教师,经编制部门批准后,财政部门按现行顶编人员经费标准的2倍予以保障;二是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加强教师定向培养、培训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和技能等级等培训考试,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机制,并与职务(称)晋升以及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在名师、名校长培养等各类评选时,职业学校的指标单列;三是根据实际专业需要,聘用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专职(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师,全市中职校共聘任兼职教师23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18.1%,其中,技师以上147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5人,国家级工艺大师18人。

工学结合,校企零距离培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建立“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和必修+选修的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育体系、“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学业成绩考核机制。各中职校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以学校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围绕政府、学校、企业三个主体,积极探索四导向(以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实际要求为导向)、五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师资与师傅、培训与岗位对接)、六转变(身份的转变、培养目标的转变、学习时间的转变、学习地点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育人模式转变,实现学生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

篇5

2017年2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指出:国家语言能力是指国家处理内外事务的语言能力,其中包含国家外语能力。虽然外语是外国的语言文字,但外语能力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语言能力。当今时代,外语能力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资源。就我国而言,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离不开外语能力支撑。

国家外语能力不仅体现在国际事务中,也体现在国内日常生活中。现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已成为国际化都市。例如,北京、上海有韩国人聚居区,广州有非洲人的习惯活动区等。对来华人员进行服务是“国内外事”,需要医疗、安保、通讯、经贸、学校等方面的外语人才,其背后也体现着国家的外语能力。语言智能,是信息化时代国力的重要表现。笔者认为我们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在语言智能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主动权甚至领跑权。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好更快的黄金期

国家旅游局2016年12月发出的旅游业投资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从开放之初入境旅游“一花独放”,到90年代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双轮驱动”,发展到如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足鼎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全球最大的客源输出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35年来,中国旅游业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增长了数十倍、上百倍,旅游从单一的接待型事业发展成大众化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幅提升。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好更快的黄金期。

(三)服务厦门区域经济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会展、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现代物流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十余条千亿产业链(群),增强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为全市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发挥英语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杠杆作用

(一)外语教育改革动向

在推进外语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大学外语专业要加大复合语种教育,特别要重视“外语+专业”的改革,由“学外语”向“用外语学”转变。应重视公共外语教育,认识到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关系各项国际事务及活动的相关人才培养,关系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二)更新外语学习观念

不能把外语与母语对立起来,当代公民应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不能把外语教育只看作外语能力的训练,它同时是在培养公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不能把外语教学只看作课堂内、校园内的教学活动,更要看到校园外的外语生活,看到国家处理内外事务的外语需求;不能把外语教育看作对少数人的教育,而应将其看作当代社会的公民素质教育。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基础,强调英语学习产出效果,尤其是对应岗位英语能力,反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围绕英语听说、实用写作和快速阅读等实际使用能力,按照学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组织课程建设。

(三)贯彻英语关键词教学

笔者在多次旅游专业课程的交流听课中发现:除了任教如《旅游英语口语》这种英语相关课程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旅游专业类课程时明显忽略了外语的国际交流职能,即使教材中出现了相关的旅游英语术语也不能引起教师的充分关注,学生自然也就只知中文内容不知英语表述,浪费了大好时机。

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英语关键词的教学方法是底线也是特色。当前高校师资基本都是研究生以上人才,具有充分的英语素养,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突显英语的国际交流功能是充要条件。当然关键词的提炼除了现有的术语外,要求教师吃透教学内容,充分掌握提纲挈领的技能,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内容框架,能简要表述自己观点,同时减少英语学习的压力,却保有了英语交流能力,这也正是现代旅游专业人才的特色素养。

三、以几个旅游专业方向为抓手,渗透“因能施教”的英语水平考核

(一)英语能力培养基本思路

我校的旅游R凳巧柚糜谕夤语与旅游学院的,共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五个专业培养方向。鉴于高职院校生源录取的末端性,整体大学英语教学安排以“听说领先,强化读写”的理念组织。教学设置中抓住大一新生刚入学的契机,以情景主题口语教学为驱动,强化口语听力教学,改变学生读写为主的传统英语学习模式;合理控制阅读教学课时,明确阅读及应用型写作教学目标,强化读写译的技能引导和训练;贯彻“因能施教”,辅导学生参加稍高于自己英语实际水平的相应水平等级考试,提升综合语言水平。

(二)具体课程建设改革

为了提高全校《大学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质量,鼓励高职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对全校学生基础英语成绩的综合考评和横向对比,大学英语教研室制定了第二学期所有开设《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班级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统考成绩替代大一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该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办法。具体执行办法为:期末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占比6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互动、期中项目考核)+B级统考成绩占比40%。

(三)设计特色英语能力的小项目考核

我校旅游专业类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备酒店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随着国际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厦门作为中国内地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对国际邮轮乘务人员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高级酒店、高端餐饮、高级会所和国际邮轮等行业从事相应的工作。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推行英语教学模块改革,以智能化学习和听力自主学习作为主要依托,从五个项目层面依次设置:听说项目(强化口语),基础读写项目,专业读写项目,高阶英语项目和拓展英语项目(延伸项目)。改变原有课堂授课模式,课堂教学从教师“主体”转换为教师“主导”,强调学生演练学习和技能训练,英语学习回归语言技能项目训练。

突显听说项目和拓展项目。听说项目进行针对性教学材料整合、大班口语教学探索、口语课堂演练模式实验及运用智能化音频影像技术。拓展英语项目为延伸项目,结合旅游专业大类的英语特点,组织英语文化类项目和专业英语微课,保证英语学习不断线,拓展英语能力。

推进课外自主学习和智能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建立听说自主学习模式,改革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模式,结合大规模网络测试做多次小型听说测试评估,结合比例纳入总评成绩核算。结合智能化手段,结合迎合学生特点的新技术手段融入教学,通过微格影像视频鼓励口语学习,通过基于网络批改系统的写作教学,通过口语APP、 听力APP和网络学习门户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测试手段来引导新一代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6

一、强化工作纪律

纪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作风建设的保证,没有纪律的约束,组织必然涣散。以“严转提促”为抓手,血站扎实开展了专题教育与讨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滥发津补贴及“小金库”专项整治、“酒桌办公”专项整治、违规经商办企业专项整治、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梳理排查工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严肃工作纪律,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等等,同时,教育员工树立正确、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将采供血的每个环节、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力保障了无偿献血工作顺畅运行,保证了单位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朝气蓬勃、浩然正气的良好形象,保持了职工忠于职守、忠诚事业、遵章守纪、执行有力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作风建设

广大干部职工应该立足本职岗位,将自身岗位视为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的服务宗旨投入到工作中,着力塑造血站公信和形象。站党支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坚持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融入到血站各项业务工作中来。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党委、纪委工作部署;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重点抓好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制度落实;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断巩固和深化纠正“”成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加强效能建设

针对存在的职能科室缺乏星级服务意识的现象,应去懒求勤、去庸求进,以无偿献血者利益为第一追求,以无偿献血者满意度为第一标准,抓细、抓常,树立团结协作的全局观念,杜绝不作为、慢作乱作为等问题,明确目标,踏实工作。坚持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变革创新、务求实效,进一步完善血站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工作检查督办、绩效考核应用、工作效率评估、综合信息反馈等工作机制和制度,控制会议和文件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力促血站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加强宣传,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提高全站员工素质的长效机制,开展全员培训和考核;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观念,使制度和规程的要求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进行检查指导。建立规范化的临床用血检查和评价制度,减少不合理用血,降低用血费用,减轻病人负担,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宣传。

长期以来,无偿献血宣传是一种“被动宣传”模式,形式单一,公众对于献血制度心存疑虑。社会舆论导向差,一些媒体的负面报道,如卖血、献血易感染疾病等,加深了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负面效应,导致市民对于采供血机构出现信任危机。目前,血站以“严转提促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利用节假日时间,,对献血先进个人挖掘典型事例,邀请媒体报道,并将采血车开进农村、开进社区,将无偿献血知识延伸普及,以提高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通过舆论的正向引导,有意识、有计划的开展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宣传特色要注重人际传播的作用,以活动带动宣传,以活动引导媒体,通过媒体扩大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要让献血者、志愿者、受益者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宣传队伍中来。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形式也要由无目的性的大众化宣传向有针对性的面对面宣传转变,加强情感联系,加强志愿者的作用,使其由参与的客体迅速向动员的主体转化,并成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的重要力量。无偿献血的宣传应建立全方位的立体模式,改以往血液紧张时的密集宣传为常态化、目的化、有策划性的宣传模式。耐心宣传,将宣传内容集中在科学告知无偿献血有益健康,把无偿献血知识融入到健康保健知识中,尤其是定期I血有利于减少血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无偿献血者用血优惠政策等方面,让更多的群众从自我保健的角度自觉的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同时,将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养相结合,引导机关、企事业团体主动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活动,第一时间宣传公益效果,完善奖励机制,实现“共赢”。

采供血机构应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对待每一个献血者都应以良好的态度、崇敬的心情与之交流沟通,注重献血者的需求,用真诚的行动、熟练的技术,让献血者体验到服务的自信、规范和安全,彻底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采血全过程。在引导服务上要注意礼仪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正确对待批评、意见,用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献血者。提高窗口岗位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穿刺技术,还要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以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感,增强献血者的亲切感,体现出血站人性化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罗东海.打造作风上的表率机关[J].衡阳通讯,2014,(10).

[2]佚名.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4,(10).

篇7

2.国家教育部的《中等职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中指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为我们的教材开发提出了研究的方向,我们会紧紧围绕岗位的实际过程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3.现行农村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和有关资料,现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使用与实施中的存在的问题有:

农村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农村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普遍采用的高教版的教材,许多教材已很大程度上对接工作课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但《导游业务》专业教材理论性强,操作性不强,直观性不强,有些内容已落后于时代;且一直没有与市场、农村学生发展需要的音乐教材;同时,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服务于当地的旅游企业,现行教材中无法结合农村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订。因此,开发出更适合农村中职学生、与行业岗位要求更接近的教材势在必行。

二、确定校本教材开发的工作过程

(一)建立校本教材开发团队

团队组成由专业教学人员,企业专家、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组成。

(二)确定开发的具体步骤

①市场调查、学生情况调查;②编订、审核教材;③校本教材使用、反馈、评价、修改后推广。

三、桃江县职业中专校本教材实践开发案例

(一)市场调查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主要做了如下调查:

1.农家乐问卷调查。通过对桃江县的“农家乐”逐一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农家乐从业人员大多是“家庭作坊”模式,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且大部分服务产品单一,没有特色。农家乐经营者表示,他们渴望得到相关的培训,也愿意改善现有的情况。

2.星级酒店实地调查。分别对校企合作单位唐宫集团、芙蓉华天大酒店、温德姆旗下的华美达酒店、喜来登酒店等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酒店出现了一些新工艺,而这些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上来;市场需要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们培养目标和它相比存在差距。

3.旅行社、景区调查。通过对韶山、张家界、凤凰、桃江部分旅行社调查发现,除了原来教材中提到的导游服务规范外,每个地方的导游服务要求不同,韶山景区主要以接待散客为主,更需要导游员红色旅游景区讲解能力,桃江旅游企业需要农村生态旅游讲解能力的导游,桃江没有规范的的景点导游词。

(二)学生调查

对益阳市部分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生使用现行教材中的困惑和期望。

(三)编订教材、检验、推广教材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参与下,决定编订《农家乐餐饮服务校本教材》、《中职地陪服务程序校本教材》、《桃江导游》、《音乐校本教材》三本教材。每本教材成立了编订小组,并且每组配备市场专家和行业专家、优秀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编订,编订后。聘请谢宜敏专家、导游一线精英郭玲、益阳音乐协会漆放军、教材编订委员会进行了审稿,检验,在益阳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试用、然后修改,再推广。

(四)活动开展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导下,与桃江县旅游局合作,举行评选桃江十大名菜活动,评星级农家乐,请专家为农家乐进行营销设计。借助阳光工程平台,聘请行业专家,对农家乐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家乐餐饮服务技能培训;农家乐礼仪培训;桃江县区域讲解员培训。

(五)实际成果

篇8

现将财政部(93)财农税字第59号《关于“三资”企业建旅游服务等设施应征收耕地占用税的批复》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财政部关于“三资”企业建旅游、服务等设施应征收耕地占用税的批复〔(93)财农税字第59号〕江苏省财政厅:

你厅苏财农税(93)8号《关于“三资”企业兴建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如何征收耕地占用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根据耕地占用税现行政策规定,对“三资”企业兴建旅游、服务等设施,包括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旅游车、船公司、饭店(宾馆、酒店、旅店)、度假村、游乐场、球场、俱乐部、游泳池、浴池、餐馆、歌舞厅、理发美容店、照相馆等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占用耕地,应照章征收耕地占用税。请做好征收工作,保证税款及时入库。

篇9

一般而言,法律服务是具有“地域性”的,也就是说,企业或者个人在遇到法律纠纷或者法律疑难需要律师帮助时,往往选择当地的律师,因为当地的律师不但拥有当地的人脉资源,还可以及时掌握当时的事实情况。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北京或者上海等大城市的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高端的法律服务,因为很多涉外或者专业的服务只有大城市的专业律师才能胜任。据悉,北京上海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都承接了大量异地法律服务项目。如何为外地的企业提供异地法律服务成为很多的律师事务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总结了自己在异地法律服务方面的经验,将异地法律服务分类为“静态的服务方式”与“动态的服务方式”两种。“静态的服务方式”是指律师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特快专递等方式为企业的日常工作提供的“非现场”法律服务。这些法律服务通常包括出具《律师函》、《法律意见书》、《合同协议修改文本》、《电子文档备忘录》等等。因为采用了文字化、固定化的形式,所以他们将其定义为“静态的服务方式”。其实,律师在为同一城市、甚至同一楼宇的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也经常采用这种“静态的服务方式”,因为很多法律事务并不要求律师在场,只要遥控就可以了,以这种服务方式提供的法律服务占异地法律服务总量的70%以上。在“静态服务”提供方面,本地的律师事务所并不占优势,北京上海的律师事务所能够给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价格也高不了多少。电子通信业的发达和通信成本的降低也助成了这一优势,外地企业也愿意获得高水平的静态法律服务。

“动态的法律服务”是指对于客户的重大合同、重大谈判及其他重大涉法事项,律师事务所派人前往相应地点,采用包括《律师实地尽职调查》、《实施考察及同步顾问》、《直接参与实地谈判》等方式提供的法律服务。因为这些法律服务对企业意义重大、律师要实时参与,及时做出判断,所以一般企业认为当地的律师具有绝对优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动态的法律服务”都是高层次的法律服务,更需要大城市律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将所有的法律服务分为三部分: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法律事务是日常法律事务,不需要律师到场,这就是静态的法律服务;百分之二十九的法律事务是较为复杂的,需要律师进行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剩下百分之一的法律事务是极端复杂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需要律师极深的法律功底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动态的法律服务基本上属于后面的百分之二十九和百分之一,需要非常专业的律师服务。聘请北京上海的律师虽然会增加了费用,但相对于巨大的商业利益而言,专业的法律服务还是首选。更为重要的是,在提供动态的法律服务过程中,现场律师的“动态法律服务”往往需要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的密切配合,需要很多人在总部提供同步的法律支持。很多地方的律师事务所在这方面与北京上海的律师事务所有很大距离。为了给用户提供异地法律服务,大型的律师事务所会针对每一个异地法律服务项目都组成了项目团队,由这些项目组同时为客户提供动态和静态的法律服务。在遇到关键法律争端时,某些高端律师事务所还可以动用律师事务所外以及国外的专家队伍,从学术的和前瞻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

理和律师事务所认为,异地法律服务的精髓是“诚信”。因为是跨地域服务,所以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讲,他们面临的律师都是“生人社会”的个体,不再是像本地法律服务那样所有的律师都是朋友亲戚或者朋友亲戚介绍的熟人。在生人社会,诚信非常重要。在信用调查不起作用的中国国情下,企业更信任品牌,这就是为什么在异地法律服务中 “强者愈强”的原因。如果能够诚信为本,在某些领域和行业树立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并能够组织灵活的律师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服务,那么,任何律师事务所都可以提供全国性的法律服务,高端律师服务的竞争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赵宏瑞 徐海凌

篇10

传统法律服务中,服务提供者的专业素养、过往业绩、执业年限、职业道德乃至个人信息等对消费者来说都不透明,消费者对服务提供者的信任更具盲目性,主要依据是专业和权威。网络时代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上述不透明不复存在,消费者即使没有受过专业且系统的法律教育和训练,其通过网络获得法律知识或对某一问题的法律解答都远比一个普通的服务提供者更细致全面。另外,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掌握大量的专业及个人信息,因而其对服务提供者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也进一步加强,监督成本大大降低或消失。

2.网络开放性突破了传统法律服务的地域界限,法律业务进一步向优秀服务提供者聚集

开放的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服务提供者信息和专业解答,那些更为专业、深入且网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律师往往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同时消费者也往往偏好选泽知名服务机构和大中城市的服务提供者,法律业务资源进一步向中心转移,偏远地区、小型服务机构及中小城镇乃至农村的服务提供者逐步走向边缘和服务最低端,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甚至不复存在。

3.传统的营销手段和管理理念被互联网模式替代,熟人业务将向网络粉丝客户业务迁移

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律师能否做广告,一直存在争议。现实中,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做广告提高知名度是国际普遍做法,律师广告并等不同于全国律协《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7条第3款规定的“利用新闻媒介或其他手段炫耀自己、招揽业务、排斥同行”的行为。传统营销中,名片、口口相传、路边招牌和灯箱广告等都是服务提供者的宣传方式,这与网络时代法律消费市场及消费者寻求救济的路径格格不入。移动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聚集了大众的注意力,消费者遇到法律问题首先想到去网上找答案,那些在网上与消费者深入交流、给予中肯意见的服务提供者更能获得消费者信任。

4.网络时代服务提供者将突破传统以老带新、老主新次的基本格局,传统服务机构的管理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模式下,缺乏人脉关系、职业经验和实战训练的新进入者都是从实习律师、律师助理成长为执业律师,其发展离不开老一代服务提供者的指导和培养。这一师徒关系的核心是服从与管理,徒弟在具体业务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缺少话语权。网络时代的新老服务提供者将转变为合作关系,虽然新的服务提供者在法律专业方面处于劣势,但其在掌握新技术、接受新事物和更新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这恰恰为老的服务提供者所缺乏。另外,消费者寻求网上法律帮助的习惯,避免了其对服务提供者年龄的先入为主,更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答案及服务过程是否认可,这些转变也彻底颠覆了传统法律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为法律服务模式的管理变革提供了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是由若干个点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和无边缘的网状结构,这一结构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巨大。但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并无对错、优劣,互联网对传统法律服务业产生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法律服务及管理的成本不断降低,提高了法律服务效率

网络时代的服务提供者可以轻易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大大节省服务的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法律信息尤其是法官的判案标准、裁判文书的便捷查询,使得服务提供者对具体案件的评估和预测更加确定。法律信息资源的互联网化、法律服务过程的网络化及在线法律服务模式的不断出现,提高了法律服务效率。

2.不同服务提供者之间协作成为可能,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互联网的迅捷、无边界及开放性使得服务提供者的营销方式改变,营销可达范围扩大,为跨地区、跨行业、跨代际服务提供者之间在同行关注交流、异地办案协作及找寻跨界合作伙伴等方面提供机遇。另外,由于消费者需求往往超越一个纯粹法律问题,网络信息的丰富也为跨行合作提供了可能。

3.新的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将层出不穷,对接

受新事物较强的法律服务者提供了更多机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法律问题,这在传统法律业务中不可能出现,比如网络侵权、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新技术与现代社会实践结合所产生的新业务,对于接受新事物及学习能力较强的法律服务者提供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4.高端业务领域、专家型服务将受热捧

雷军曾言: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专注、极致、口碑、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服务市场上,服务提供者目前承担了太多的非专业事务,他们并不擅长管理,也不精通系统化营销设计,缺乏做到专注和极致法律服务时间保证。其实,法律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及制造行业等一样,高端业务领域及专家型服务及产品才是成功的根本,因而非法律事务可通过网络借助其他外部力量实现。总之,面对网络时代的法律服务市场发展,服务提供者需要看到新机遇,认清法律服务行业的新特性,变革服务思维,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突破得到新收获。

三、创新管理模式是服务提供者把握市场机遇的根本出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模式企业应运而生,并获得了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成功,如Yahoo、Amazon及eBay等。由此,商业模式这个始见于计算机领域的词汇,开始引起管理学者的广泛关注。瑞士学者AlexanderOsterwalder、比利时学者YvesPigneur在《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中,将商业模式描述为包含了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及成本结构等9个构造板块的系统;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及获取价值收益。就法律服务而言,1995年RichardSusskind大胆的预测了法律服务运作模式将发生转变,这为我国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自我突破带来了启示。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就是在明晰法律服务自身特性基础上,顺势变革法律服务方式和手段,从服务产品化、重视顾客消费体验、拓展服务组织边界等方面创新商业管理模式。

1.认清法律服务自身特性是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法律服务在我国不是新事物,但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发展至今,其本质已发生变化,尤其我国律师角色与定位变化以后,法律服务不再单纯是一个政治和公益范畴,而是通过市场方式运作的产业。总的说来,我国的法律服务特点可归纳为:(1)服务提供者获取服务资格(尤其律师)门槛高,服务专业性强。以执业律师为例,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还须参加实习工作一年并经全面考核合格才能独立提供法律服务。(2)法律服务的接受主体个性化,其评价源于案件处理结果及消费者体验。同样案件由于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其结果可能不同,消费者的期望也不同;同类案件中消费者甲与消费者乙的处理结果相同,但二者消费感受可能不同,因而其对服务提供者的评价也可能大相径庭。(3)服务提供者往往以执业机构名义提供服务。以律师为例,一般不能律师个人名义执业,应该加入相应的律师事务所并以该所名义开展业务,对外签订的相关协议都以机构名义出现。(4)服务收费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并存。一般而言,我国大陆行政区划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管理机关都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诉讼案件制定相应的服务收费标准;但对于非诉讼案件并未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而是由律师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定收取。可见,重新审视法律服务的上述特性是变革传统服务模式的起点,也是创新商业模式及管理的突破点。

2.服务产品化、专业化、可视化是法律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法律服务主要通过案情沟通、案件核心信息采集、法律关系梳理、事实与法律资源整合及个案逻辑化思考与运作完成。整个服务过程中,人及其主观因素占据活动中心位置,因而表面上看起来难以产品化,但仔细观察每一类法律业务都会有可遵循的标准化规律。目前,大多数服务提供者都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业务经验,但都缺乏把服务技能转化成现实产品并有效经营产品的能力。服务产品化是要将标准化的东西以产品形式固定,让消费者对法律服务有一个立体认识。一是,将无形且主观的法律服务通过一套相对固定的操作技术和流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使消费者能了解服务的具体工作和评价标准;二是,按阶段将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实施主体确定化,以团队形式提供服务体现专业化;三是,服务质量可控性,主要是减少法律服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建立服务追踪、补救甚至是替代的标准化控制体系;四是,服务流程和内容固定化,对服务过程全面剖析,制定相应操作规范、工艺流程及服务标准,使法律服务具有可复制性,避免重复劳动;五是,改变法律服务现有市场格局,服务提供者主动通过市场将产品化服务进行营销和推广。

3.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营销模式,定位客户核心需求,注重客户体验

网络时代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咨询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法律服务者应该深刻认识这一改变,通过制作个人、团队乃至服务机构的网络主页(比如律所网站),开设网络博客、微博,借助于网络平台做网站广告(如华律网)以及开通并运营微信公众号(如“天同诉讼圈”)等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与消费者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把握消费者核心需求,累积粉丝实现规模化效益。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在购买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法律服务也是一样。法律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不缺乏,但体验效果却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不仅要在传统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设计等方面做出改变,更应该提升服务的精细、专业、高端及优质化,将服务从简单的提供法律专业信息升级为提供非专业人士难以替代的综合智力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风险防范、案后维护及制度完善上,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

4.创新法律服务盈利模式,变革收入结构,降低服务成本

马云说过:做企业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法律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目的也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服务提供者设计自身盈利模式时,首先应考虑其能提供何种价值,这种价值是否消费者需要,只有被需要的价值创造才具有意义,才是服务提供者收费的依据。法律服务市场上,服务提供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费难,其中除了同业竞争不规范、消费者不履行承诺外,关键在于消费者未能看到服务能够为他创造何种价值。网络时代的法律服务不应该将服务提供者界定为“法律民工”,服务提供者可以从减少成本、改变盈利点等方面做出尝试。一是借助于网络技术降低服务成本。不管是资料查询、问题咨询、相关法律文书制作,还是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法律文书下载都借助网络完成,节省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二是线上免费解答,吸引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建立现实的委托关系。这主要借助于网上营销平台来完成,但服务提供者与网络营销平台不是雇佣而是合作关系。三是整合资源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积极响应消费者其他正当需求。通过网络及实际合作等方式整合一批其他服务机构或实体企业,比如金融、会计师、税务师、管理咨询等机构,将消费者的全面需求结合起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上述突破的核心就是打破法律服务的原有格局,将服务的收费范围向前或向后延伸,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共同收费、捆绑收费等方式获取收入。

5.创新法律服务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拓展组织边界

网络时代的法律服务机构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组织边界等方面都有发生变化,法律服务者内部、上下游产业乃至整个行业集群内部的传统关系都需要重新构建。法律服务机构创新首要是理念开放,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之一。不仅要在法律服务组织内部开放并与同行分享执业经验,而且要与组织之外的同行交流,同行之间不只有竞争更有合作和协作。其次是法律服务组织形式的变革。组织形式决定机构发展规模、内部管理机制及责任承担方式。以律师事务所为例,我国目前更多是以合伙制和合作制组织形式存在,这与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慢慢探索设立有限合伙、有限公司形式的律师事务所不同。第三,虚拟律师事务所慢慢在行业内开始探讨,其以灵活的人事配置见长。这种机构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核心团队,还有能解决非法律问题的其他专家随机参与,团队内部对客户信息实现共享。当发现消费需求后,任何成员都可以积极响应并与团队其他成员组成或紧密、或松散的案件专办机构,共同解决问题。上述结构将法律服务组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向极致扁平化,中间管理层越来越少因而效率更高。第四,面对网络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全面开放性,法律服务机构也可以建立服务提供者之间、服务提供者与其他专业、行业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通道,可将自身业务的某一部分通过外包等方式来完成,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协作。

篇11

    1、专业性和综合性。受国家对跨行业经营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自身专业范围内。综合性与专业性并不矛盾,专业性指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针对自身专业方面的问题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法律及方法。 

    专业性表现为:一是结合传统业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二是开展自己专业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或培训。三是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为企业设计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综合性表现为:一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综合应用相关的法律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二是按整改方案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改。 

    2、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具备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法律业务也如此。客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性表现为: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注册会计师传统业务的技术。二是要求其精通相关法律,并能熟练运用。可操作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服务,其工作人员容易操作。二是客户采纳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后,能很自如地进行整改和执行。 

    3、咨询性和服务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多是咨询服务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开展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服务业务。(2)客户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常常向会计师事务所咨询。(3)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经办业务时,常常出于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而指出其违法行为。(4)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还能发展到为公共事业服务。如日本注册会计师担任各省、厅的审计委员会、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会等。我国政府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立的社会组织,为国家的立法提出建议,在执法和司法中提供法律服务;政府可大胆利用注册会计师参与某些政府审计,如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及其他专项审计,或接受法律方面的咨询。 

    4、强制性和自愿性。强制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如审计、评估等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在报告中对其合法性发表意见。自愿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专业组织,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为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等原因,自愿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客户服务。二是客户在某些专项法律咨询业务中具有委托的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接受委托的自愿性。 

    5、效益性和社会性。效益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专项法律服务委托时,要衡量其风险、业务量和效益。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一般业务时,额外进行的法律服务,要考虑时间性和效益性。社会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为树立良好形象,常参与社会的一些法律援助活动,这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界定和发展方向的定位 

    从广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分为综合法律服务和专项法律服务。从狭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就是专项法律服务。要界定清楚其法律服务业务的范围和发展方向定位,应处理好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并要认清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其咨询服务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随着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看,其法律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是由其咨询服务业务带动的。如德勤会计公司1998财政年度业务收入90亿美元,其中,咨询收入达32.4亿美元。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德勤也开始大举进军律师业。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业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税务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法律业务咨询服务等。会计师事务所要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必须发展全面的咨询服务业务,这样才能培养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知识的人才,并能获得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实践信息。另一方面,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也促使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 

    2、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定位。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开展何种类型的法律服务业务应分析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资产规模等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小所只能开展一些日常小型法律服务业务或结合其他业务开展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大所聚集了各种类型人才,既可以开展小所进行的业务,也能开展诸如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律咨询服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改造战略等法律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一些大型法律服务活动等。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时小所也有知识全面的人才或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

    3、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分阶段进行。从全国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法律服务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以高起点发展,并规划好各阶段的发展蓝图,实现高起点、分阶段发展。从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执业水平不高,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如资产、客户、内部管理、经验积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定位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法律服务范围和方向。 

    4、正确处理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从以上论述看到,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最终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市场状况和前景。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其他业务时,应关注委托方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并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积累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若对一个单位既提供法律服务,又开展其他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相互参照各种业务的信息,并相互映证。 

    5、正确认识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业务的关系。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在多数国家都有行业竞争禁止的规定。国际律师协会已号召各国立法机构阻止会计公司向其所审计的公司提供其他服务;二者传统主业也是不同的。尽管很多国际会计公司已经与律师合作开展业务,但各自的业务还是径渭分明的。一些国际会计公司也通过其法律服务公司直接提供一些律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内的法律业务,这些法律服务公司已具备了律师事务所的很多特征,或者就是独资或合资的律师事务所,其提供的这些法律服务已不是完全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 

    当前二者法律服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律师事务所开展的一些主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还不予获准经办,如律师事务所能直接参与法律诉讼程序,经办刑事、行政、民事等各领域的业务;而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其业务范围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尽管当前二者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还不能统一,但笔者认为:二者的法律服务是相互联系的,从长远看,二者在法律服务的很多领域将出现统一的趋势与更多的合作。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为律师事务所提供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律师派出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律师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常年法律顾问;相互获取对方占有的客户资料;相互聘请对方工作人员参与自己的工作;签订协议,进行某些业务领域的长期合作;合资创办法律服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笔者认为,二者均是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尽管二者所坚持的执业原则不尽相同,但只要两个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执业水平和国家法制高度发达时,可以选择执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相互出资持股,但相互出资组建的事务所必须有一方绝对控股,并按控股方业务性质进行注册,只能按所注册业务性质和范围开展业务和纳入一个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律师协会)管理,否则将出现两个行业之间的混乱。从长期发展来看二者甚至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利润分成。 

    三、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对策 

篇12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公共法律服务基础条件较为薄弱

县目前已建成一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但在乡镇一级的法律服务站都是依托乡镇司法所,无独立办公业务用房,无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承担当地政府很多工作,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2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

一些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遇有法律问题,只有少部分群众会找法律服务工作站寻求有偿法律服务,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公安等部门,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在推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遇到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操作知识、设备使用不熟练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全,就不能够高效的服务于群众。

三、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充分发挥好现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力量

充分发挥好远程通讯服务设备的作用,使县法律服务中心和各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都具备和市局值班律师进行视讯通话的条件,以便更加高效及时的解决群众咨询的各项法律问题。

(二)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工作

县司法局组织机关人员下乡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向当地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和法律服务办事指南宣传单,并在现场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

(三)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召集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确保每个人都具备业务流程操作知识,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能正常运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机制

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网,修建专用房,配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

(二)整合资源,促进全县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篇13

人才是专业化法律服务的基石,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广纳有识之士,不断吸引海内外专业法律人才的团队建设理念,现有执业律师26人,其中有商事法律知识背景的博士3人,硕士5人,全部律师均具备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学士学位,其中多位律师长期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的法务部门工作,在相关方面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高素质、高效率、勤奋踏实、充满活力是这支律师团队的最大特点。

在律师团队建设方面,该所恪守专注企业投融资及技术创新法律服务的建所理念,精心打造了金融证券、公司企业、建筑地产及知识产权与涉外四个律师团队。

第一,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与公司上市法律服务的金融证券团队。

该团队在银行信贷、企业上市、债券发行及境内外企业投资并购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曾为多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上市和证券法律服务。先后编写了国内企业境内外上市法律与操作流程、新类型银行业务与担保类书籍数十册。已与香港薛冯邝岑律师行、香港南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正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和美国Crowe Horwath(国富浩华)等多家境外投资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投融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二,从事企业投资、并购、股权与企业清算法律服务的公司企业团队。

该团队己成功处理了中国化工集团第六设计院的股份制改造,西安交大产业集团重组,西安交大与美国劳瑞德公司企业投资并购,明大企业集团投资并购及内部整合等一系列企业投资并购法律事务,前述工作均取得圆满效果,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部分案例已汇编成册,成为投融资律师实务规程和模版。

第三,从事土地流转、房产开发、规划设计与建筑施工等建筑地产团队。

该团队长期从事土地流转、规划设计、融资开发、建筑施工、金融按揭等法律事务,擅长房地产开发的全程法律服务。先后为北京万通股份、香港和记黄埔、明大集团(纳斯达克上市)和西部投资集团等海内外大中型房地产企业提供房地产开发法律服务。其中,对和记黄埔的专项服务,开创了西部地区商品房开发律师全程服务的先河。

第四,从事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与涉外的知识产权与涉外团队。

该团队已成功处理了轰动海内外的化工六院、西北化工设计院与美国通用集团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收藏杂志社著作权纠纷案(经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胜诉),美国格林派克公司与南京空气净化设备公司中外合资纠纷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及涉外法律事务。以上成功案例在为客户挽回巨额损失的同时,也使本所成为西部地区在知识产权及涉外法律服务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  规范化、公司化的管理体系是业务发展的保障,该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推进规范化、公司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并以主任为领导核心,建立了三个职能机构:法律业务部、事业拓展部及行政事务部。事业拓展部负责业务开拓、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事务;行政事务部负责全所日常后勤管理、财务账目及预决算、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等事务。法律业务部为本所核心业务机构,设有金融证券部、公司企业部、建筑地产部、知识产权涉外部等四个业务团队。

在业务团队的管理与建设方面,该所突破本地律师事务所的传统运作模式,创建了一整套新型团队管理模式,即全所律师为一个整体,四个专业团队分工不分家,按照既有分工又有组合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四个专业律师团队在主任统一领导下,即可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独立运行,又可根据客户需求或具体法律事务的特殊要求,由不同团队的人员组成专项业务小组,这种创新的团队管理模式优势明显,已经取得了客户及市场的高度好评。

二、专业精准的商事法律服务产品

准确的市场定位,先进的执业理念,优秀的律师团队,给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带来了丰硕的职业成果与众多优质的客户,本所全体成员也用不长的时间向广大客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先后成功处理了数十件社会影响或诉讼标的巨大的诉讼与非诉商事案件,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商事法律服务产品。

第一,以金融证券保险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如中信银行西安分行与恒通集团借款担保纠纷案、建行陕西省分行与海南证券公司巨额资金拆借纠纷、交大产业集团与西安银行存款侵权纠纷等:

第二,以公司企业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主要案例有西安华陆集团(化工六院)股份制改造,交大药业集团重组,浙江慈源市、延安市、西安市等数家BOT投资项目的法律运作,陕西太昌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出资纠纷等;

第三,以建筑地产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主要案件有北京万通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纠纷、陕西省五建与富平电力局建筑施工纠纷、西安雁塔建设集团房地产开发建设纠纷等:

第四,以知识产权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如轰动全国的贾平凹著作权纠纷、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著作权纠纷、收藏杂志社著作权纠纷案(经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胜诉)等;

第五,以涉外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美国格林派克公司与南京空气净化设备公司中外合资纠纷案,轰动海内外的化工六院、西北化工设计院与美国通用集团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交大产业集团与美国劳瑞德公司企业并购案等。

融德律师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已将目光盯紧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及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法律服务。经过与有关客户的充分沟通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在大量前期知识储备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本所律师团队已经为省内大中型项目的开发建设,各类型新区、开发区的运行,光伏发电、航空制造等特殊制造业建设生产拟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服务方案。以光伏发电行业为例,律师团队已为其制定了包括国家行业政策指引,政府优惠措施的申请及享受,金融资金的获取,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专利申报,产品销售等在内一整套详细而完备的法律服务方案,前述方案已经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现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可以预见,上述法律方案的实施一定会为相关产业及客户的发展代来巨大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