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医疗机构的管理及医疗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在经营自主权上有很大扩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已经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医院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及相关的人员越来越重视医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此时,能够反映资金运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财务会计报表就突显的尤其重要[1]。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总表、业务收入明细表、业务支出明细表、净资产变动表、财务分析及基本数字表等。它能反映医院的资金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是医院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评价、预测医院经营成果,客观地总结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
1.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医院财务分析,不仅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达到预期经济目标的重要管理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2]。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
主要分析医院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对医院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利用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数据来进行。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把医院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排列,按照一定的编制要求而成的。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说明医院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医院偿还债务的能力。报表中的净资产项目说明了医院拥有的资产总额。报表的负债项目说明医院所负担的长、短期债务的数量。其中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医院负债越多,反之说明该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流动比率过高,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医院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但速动比率过高,有可能是医院应收账款占用过多,现金回笼速度慢,反而会降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
(2)收入支出情况分析
通过对收入支出总表分析,可以判断医院的业务开展成果,分析医院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支出使用情况;业务收入、支出构成比例,以及影响业务收入、支出增减变动的因素,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总收入主要包括医院自身实现的业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三方面,由于上级补助收入很少,可在分析时作说明,因此对收入的分析主要从业务收入及财政补助收入两方面进行分析。支出情况主要分析业务支出及项目拨款支出两方面,由于项目拨款比较单一,可在分析时说明,所以支出情况说明主要是对医院业务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在职职工的人员费用支出情况,公用经费主要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在经营活动中所必需的消耗,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主要是反映离退休费用及职工个人和家庭补助情况。
(3)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主要分析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用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用应收账款平均天数来表示。应收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应收账款占用医院流动资金的时间越少;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除此之外,还有发展能力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依据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分析病床使用率、每门诊人次费用、每住院人次费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参保和非参保收入构成比例等,来了解收入的构成状况,增加医院的收入。
2.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医院财务要引用现代财务分析的方法,运用各种经济数学公式和模式,健全医院财务分析体系,利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结合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现金流量表、根据经营管理实际需要,对医院各个时期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对会计报表指标进行全面分析[3]。
医院通过对不同时期收入、支出、结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通过因素分析,可测定各因素变化的影响;通过经济批量分析,可掌握药品、库存物资的利用情况;购、销、存进行一体化管理,既保证业务正常需要,又不积压资金;评价经济效益,核定最佳经济批量,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对制剂生产进行本、量、利的测定,评价经济效益;通过趋势动态对比,可对医院的发展趋势进行测定;通过对大型设备投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可减少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医院财务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为改进医院理财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
4.总结
医院财务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医院内部的各种管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体现出科学化、规范化和实用化和有利于宏观决策化的特点。总之,通过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正确地评价医院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1 何铁方.医院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卫生经济研究,2003,(12).
2 段德春,赛岳,辛淑蒲.谈现代医院财务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0).
篇2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现在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所以为了满足企业要求,除了要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此外还需要结合项目明细表及附注进行细致分析和对比,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一)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
财务报表的分析取决于何人使用,根据使用者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
公司债权人对企业的偿付能力应该相当关注。作为企业的债权人,相应了解其风险评估,以确定是贷款多少、企业如何发展。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资本结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资金流动性状况,尤其是自有资金和现金流量等业务。
2.以盈利和发展能力为主的分析
企业的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需要注意,这包括企业主营毛利率、净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每股收益等。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就是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这也是重要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指标。
3.全面分析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业务和战略业务决策由管理层负责,是最重要的内部信息用户。为了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管理者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包括相关发展信息的总体规划和调整的目标,从战略的高度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二)根据分析目的不同,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资料收集。采用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在可靠性,可用性方面对财务业绩产生直接影响。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包括盈利能力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等;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偿债能力比率,如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周转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2.因素分析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指标分析时发生影响作用,每一个因素进行单独分析,以确定其变化对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3.趋势分析法
企业根据趋势分析法来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了确定指标的变动趋势,需要通过对一个企业各年度某些财务数据统计,确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和债权人以此来决定对自己是否有利。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是同一性质的金融指数和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主要是横向比较,通过对本行业的横向比较,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在财务报表分析比较分析被广泛使用,将企业的业务指标横向比较,以评估企业的整体素质,以确定是否投资和贷款。
(三)做出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报告
编写财务分析时应紧密地与特定企业相互结合。财务分析报告,包括目录,详细的分析,以便充分和详细的分析的基础上,结论明确,此外,还应该包括报告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等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数据缺乏可靠性。通货膨胀、会计方法的影响,财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具有滞后性。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数据大多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是比率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分析出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并且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以此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也是不准确的。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因此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而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所以趋势分析法算不上完善。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由于各企业所处行业、地区不同,虽然指标相同,但是各种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2]刘芳,许德晓.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科技资讯,2007.
[3]赵淑芹,杨振东.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08.
篇3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按《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由财务报告的定义,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财务报告是对外提供的报告,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按准则讲解的说明:“财务报告中的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具体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定,但专门为内部管理需要、特定目的的报告不属于财务报告的范畴。”因此可知,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可以包括财务报表分析,但仅限于外部使用者需求内的信息。二是财务报告是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历史的、静态的会计信息文件。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为:由于财务报表反应了企业历史的、静态的会计信息,为了给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需要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评判企业当前的效益与风险,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报表附注
一是定义上不同。按《企业会计准则》所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可见,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作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必需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按外部使用者的需求而定。
二是内容上不同。财务报表附注是对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报表重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是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的手段。财务报表分析是为报表使用者了解、考核、评价财务报告期内的经营业绩、生产经营状况而编制的,是对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相关的决策参考依据。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及方法
针对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及方法是不同的。
企业的投资人主要关注企业的收益、现金流量、股利分配及企业价值的提升等;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政府机构主要关注企业经营行为是否合规、合法及企业社会效用等。对于外部使用者,企业负责提供财务报告的相关资料,外部使用者按其关注的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的某些方面,可按需求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资料,也可自行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采用财务比率分析,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评价出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情况。
企业内部管理层关注企业战略执行情况、效益情况、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对于企业管理层,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实现情况的分析,分析对象包括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财务报表,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因素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方法,结合企业预算数据、历史数据、外部同行业信息等资料,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全面分析,发掘问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管理角度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大庆油田企业的工作实际为参考,归纳总结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四个方面重点内容:
一是企业战略概况分析。企业战略概况分析的目的是确认企业利润形成动因和业务活动概况,定性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具体内容包括生产经营状况、人员情况、业务量情况等。企业战略概况分析非常必要,为后面的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企业框架。
二是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情况分析。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情况分析是对于企业利润表及相关的内部管理报表进行的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通过对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比较、计算项目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增减变化。
需要财务人员收集掌握影响企业利润形成的各方面非财务信息和动因,分析数据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揭示出企业利润增减是由于外部环境影响,还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因素所致,并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与风险,为改进经营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三是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主要是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及相关的内部管理报表进行的分析。通过计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比较各项目与期初数的增减变动情况,能够分析项目的构成是否合理,分析项目变动的主要原因。如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各项资产的变动,货币资金是否充足,是否有存货积压,现存固定资产状况等。
四是财务指标体系分析。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用于企业的业绩评价。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将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标准指标相比较,可以评价企业业绩情况、发掘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一般在年度终了进行财务指标体系分析。但财务指标体系分析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指标计算基于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质量受到会计准则、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和职业道德的影响;二是不同企业指标的标准口径不同,影响企业间的有效比较。因此,在财务指标计算分析前,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评估、调整以保证指标的合理、有效性,并收集同行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利用财务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企业业绩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财务指标体系分析具备价值判断、预测、战略传达与管理、行为导向的四大功能,这是其他分析所不能清晰达到的。
企业管理的财务报表分析内容还包括:现金流量分析、税费上缴分析、专业成本分析等其他专门情况分析。
五、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的重要资料,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必要手段。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方法及重点内容,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通过分析揭示企业深层次管理问题,为使用者决策提供切实可行、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候志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财会通讯,2012(12).
篇4
一、业理论(Proprietary Theory)
业理论也称所有权理论,以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等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为依据。该理论以企业所有者即股东为会计服务的对象,其中:资产是所有者可支配的价值,负债是所有者承担的支付义务,业益即代表企业所有者拥有的除负债外的资产净值。企业中发生的所有收入和费用将直接体现为企业业益的增减。
在编制企业合并报表时,业理论更强调基于所有权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经济活动及财务决策的主导和影响,合并报表应当反映母公司股东所拥有的资源,注重“重大影响”下的所有权。在合并报表中,因收购兼并形成的资产升贬值及商誉,应当按母公司持股比例合并,母子公司间的交易和未实现损益部分,应按母公司持股比例抵销,“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报表中不予列示。
业理论仅反映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思路简单明确,较适合于独资和合伙企业的合并,能清晰客观地反映业主资本账户各期净损益的变动情况,但是由此带来的缺陷是合并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集团层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例: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0万元收购乙公司70%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且甲乙公司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甲乙公司合并前简化资产负债表如表1所示。
依据业理论,按比例进行合并,留存收益应为700×70%-350=140(万元)。
借:实收资本 280
资本公积 70
未分配利润 140
商誉 3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二、实体理论(Entity Theory)
实体理论将企业作为独立存在的人格化主体,会计恒等式以资产=负债+权益的形式出现,债权人和股东对企业享有不同的权益,负债是企业自身的特定义务,资产是企业主体取得一定产品、劳务等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企业净收益既可以用来发放股利,也可用于再投资,只有投资价值的增加或股利分配部分才归属于股东,“留存收益”则是企业整体的自有权益。
实体理论观点认为,编制企业合并报表时,企业应当是经济主体而非会计主体,权益应当反映包括母公司股东、企业债权人、少数股东在内的各方所有者。合并会计报表应反映包括母子公司在内的合并整体所控制的资源,合并资产负债表应将非全资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全部纳入,合并损益表也应当将该子公司的全部收入、费用及净损益纳入其中,及“完全合并法”。具体说来,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及商誉应全部合并和摊销母子公司交易及未实现内部损益,应当全部抵销,除母公司拥有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少数股东享有的利润分配,不作为合并净损益的减项,而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
采用实体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完全符合经济意义上的控制概念内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相关利益各方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管理和信息需要,对于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全部抵销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对利润的操纵,目前在世界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合并理论。但是,该理论不能反映母公司与少数股东的决策权差异。
如果按照实体理论编制购买日的合并报表,上例应首先调整子公司合并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借:存货 70
固定资产 35
贷:应付债券 35
资本公积 70
之后,母公司的购买成本应与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抵销,子公司净资产的剩余部分确认为少数股东权益,相应差额确认为商誉。
借:实收资本 400
资本公积 170
未分配利润 100
商誉 3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少数股东权益 180(600×30%)
三、母公司理论(Parent-company Theory)
母公司理论常被认为是业理论和实体理论的折中,其站在母公司股东角度处理合并关系,合并报表被认为是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的延伸,应注重反映母公司股东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并不像业理论将少数股东权益完全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之外,对于被合并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应当全部纳入合并范围,而母公司对资产及负债的购买价格与子公司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差额只与母公司的投资活动有关,应当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纳入合并报表;对于母子公司的顺流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应当予以100%抵销,逆流交易则应当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抵销;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权益既不作为所有者权益,也不作为负债,而应当作为权益和负债之间的项目予以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则作为合并收益的减项加以列示。三种理论的主要差异可见表2。
母公司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具有明显的信息倾向,能满足母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需求,但无法从法律层面反映母子公司间控制的本质,同时对于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认定模糊不清,对于来源不同的资产采用的双重计量方式也违背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信息缺乏相关性。
按照母公司理论,上例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购买成本应与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抵销,子公司净资产的剩余部分确认为少数股东权益,相应差额确认为合并价差。
借:实收资本 400
资本公积 100
未分配利润 100
合并价差 3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少数股东权益 180(600×30%)
调整子公司合并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并冲销合并价差,确认商誉。
借:存货 70
固定资产 35
商誉 310
贷:应付债券 35
合并价差 380
四、对我国会计准则合并理论应用的现实思考
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指导思想,而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其主导思想已转向实体理论,相应的少数股东权益的定位和处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少数股东权益从原准则的在负债和权益之间单独列示,变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同时,以“实质控制”为基础,将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超额亏损但仍然持续经营的子公司也纳入合并范围,使得合并报表更加充分、完整、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对于超额亏损部分,改变了原准则的将其列为“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处理方法,改为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并结合公司章程协议中少数股东的承担义务相应冲减各方权益从会计计量和财务信息报告角度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关系的经济实质。
此外,针对旧准则的“合并价差”不能清晰计量子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和商誉的问题,现行准则一方面取消了这一模糊概念,将购买方合并成本中大于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合并商誉。另一方面,实体理论承认商誉具有推定性质,假设少数股东也愿意为商誉支付与大股东同样的价格购买股权,但该假设常与实际背离,对此,新准则没有沿袭实体法确认少数股东商誉的观点,体现了务实性和谨慎性。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一、传统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企业经营业绩需要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反映。财务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报告的分析,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传统的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传统会计报表数据的分析,通过比较、比率分析及因素分析等方法得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后续发展能力等。但是,传统的报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一)传统财务报表本身的缺陷
传统财务报表受到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战略的影响。财务报告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披露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使财务报表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二)传统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缺陷
1.横向可比性
财务报表的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会计主体,受不同会计主体行业、规模的影响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导致相同财务报表项目中的计算口径不同,常见的有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方法、金融资产的分类等。如此以来,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便不具有横向可比性,这妨碍了潜在投资者挑选投资对象,潜在债权人挑选放贷对象,妨碍了现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做出公允评价,缺乏可比性也成为走向国际化的障碍。
2.纵向可比性
纵向可比性是指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要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财务战略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和计算口径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同一企业的会计报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数据缺乏可比性。
(三)杜邦分析体系中相关指标的缺陷
1.财务比率数据确定问题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中的对权益净利率分解时,权益净利率分解为总资产净利率与权益成熟,其中总资产净利率为“总资产”与“净利润”的比率。“总资产”是时点指标,反应企业总资产在某一个时点的状态,而“净利润”是一个时期指标,反应企业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创造的利润,二者不具有可比性。即使我们假设期末总资产能够代表整个会计期间的水平,事实上我们在做财务比率分析时通常这样处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总资产”为全部资产提供者享有,而“净利润”则专属于股东,两者不匹配,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的报酬率。
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
经营活动的目的是生产经营,而金融活动的目的是筹集和利用资金。大多数企业的金融活动是为生产经营筹集资金。而有些企业除了筹集资金,还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投资收益。比如一些国有企业频繁买进卖出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等获得投资收益,甚至有些企业会发生投资损失。签于此,我们衡量一个企业的费用及利润到底是由于生产经营产生的或者是由于金融活动产生的非常重要。而在杜邦分析体系中的损益并未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故无法进行详细透彻的进行财务分析。
二、管理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原理
管理用财务报表时在通用财务报表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目的是适应财务分析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是将企业的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经营活动涉及的资产为金融资产、涉及的负债为经营负债,金融活动涉及的资产为金融资产、涉及的负债为金融负债,据此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在区分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企业的损益也区分为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据此编制管理用利润表;将企业的现金流也区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据此编制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一)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
从财务分析和内部管理角度看,企业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投资活动。金融活动包括筹资活动以及多余资金的利用,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这些金融活动。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要求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分类,分为经营性和金融性两类。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负债,是指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和负债。金融性资产和负债是指在筹资过程或资金利用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传统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经过对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分类,基本的会计等式变为:经营资产+金融资产=经营负债+金融负债+股东权益。移项后,等式变为:经营资产-经营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股东权益。
经营资产减去经营负债的金额为净经营资产,又叫净投资资本。金融负债减去金融资产叫净负债,是企业用金融资产偿还金融负债后的实际负债。上述等式变为: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根据此等式,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二)管理用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在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利润也区分为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经营活动的利润反应管理者的经营业绩,经营损益是企业的日常业务产生的损益,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增加股东财富的主要途径。金融损益是企业通过利用闲置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获得的金融收益弥补了筹资成本后的损益,金融损益是由金融活动过程产生的,不是企业的利润目标,即使一个企业的金融损益很可观,也不能据此说明这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优秀。因此,管理者要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并据此编制管理用利润表
(三)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在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区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使管理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经营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融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因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管理用财务报表编制案例分析
根据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结合A公司的具体情况,编制管理用财务报表。A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如下所示:
篇6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2-0074-0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标志着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企业会计准则最重要的改变,莫过于在会计计量问题上特别引入并强调了“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因此,本次公允价值的引入,将被视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
一、公允价值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从定义中不难发现,公允价值要求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所了解的信息是对称的,交易是在自愿的条件下进行,而且是公平交易。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为了寻找到交易双方的利益平衡以达到公允的目的。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可以认为,这种公平的交易环境应该就是竞争性市场。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颁布的部分具体准则中开始引入公允价值概念,从此,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经历了曲折的3个阶段。
(一)引入公允价值阶段
公允价值在我国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6月12日的《债务重组》中,这标志着公允价值正式在我国确立并得到应用。该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1998年6月24日的《投资》和1999年6月28日的《非货币易》里。《投资》准则规定,当放弃非现金资产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为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非货币易》准则规定,当非同类资产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二者中较低者;在同类资产交换时,则直接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准。在准则中还规定:对于有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以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本身没有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其公允价值可比照相关类似的资产的市价确定;本身及其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其公允价值可用适当的折现率计算现值等方法确定。
(二)回避公允价值阶段
2001年初,财政部修订《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淡化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较多地采用了账面价值。这是鉴于我国当时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专业人才比较少,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加之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滥用公允价值或借助关联交易或打着债务重组的旗号弄虚作假,编造利润,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财政部为防止人为操纵利润情况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回避公允价值,将重组收益避开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项目。这是财政部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办法。
(三)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
回避公允价值显然与国际潮流相左。否定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可能性,强调我国的会计环境的不完善,是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自我否定。我国在会计标准中对公允价值的态度已成为我国会计国际化与执行WTO基本规则和有关协议的最大障碍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利益,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重新引入并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新《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具体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其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有17项,占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比例高达44.74%,要求披露公允价值的准则有9项。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运用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但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不是简单地追求相同,而是保持了中国特色。
三、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尽管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初步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但就目前而言,公允价值尤其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正是由于这些困难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财务报告的重大影响。笔者就几个常用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项目,浅谈一下引入公允价值前后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能的影响。
(一)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 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 , 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 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都会影响当期利润。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 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 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 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
该准则又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 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 有可能释放出利润。
从上市公司已公布的2007 年半年报来看, 净利润成倍增长的公司不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 部分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于业务的提升, 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应用。截至2007 年8 月30 日, 沪深两市共有1435 家上市公司当年的半年报。统计数据显示, 报告期末上市公司共持有2.88 万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绝大部分是对其它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在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 有340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247 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剔除重复的, 共有486 家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中的一种或两种, 占1435 家公司的34%。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划分为此类金融资产的大多是上市公司为赚取二级市场差价的投资。数据显示, 已披露2007 年半年报的公司共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约3942 亿元, 其中排名前20 家的公司持有3859 亿元, 占总金额的98%。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有10家公司上半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超过了净利润的50%。界龙实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0 万元, 而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高达405 万元。
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也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真正能反映企业盈利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但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后,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也容易评价企业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了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标准。
(二)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 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 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存货的计量一样, 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
投资收益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和处置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收益。而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收益大幅度飙升。半年报显示, 苏常柴报告期内实现利润总额19863.49万元, 同比增长474.76%, 净利润为17379.35万元, 增幅达403.71%。净利润暴增主要原因是投资性收益激增。报告期内, 实现投资收益高达13309.42万元,约占净利润总额的77%, 其中包括出售 144 万股“西北轴承”股票增加利润 1500 余万元 和将所持有的“福田汽车”股票中的 1000 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的利润 1.18 亿元。可见,以公允价值计量后投资收益核算项目的增减幅度巨大。
(三)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由于在我国目前房地产业非常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2007年的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资产剧增,巨大的利润也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原准则下,非货币易的双方,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有收到补价时,才可以用公允价值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并确认收益。新准则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两个条件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由此看来,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五)债务重组
上海证券报2006年12月29日所作的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有254 家公司进行了债务重组,其中 S股超过100家,债务重组的程度和规模可想而知,《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并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六)企业合并
在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七)收入
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 实质上是具有融资性质的, 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计入当期损益。而旧准则规定: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企业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同时,按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企业,由于收款期较长,旧准则销售当期一般不会确认收入,而新准则在销售时即可根据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因此同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商品销售的同期无疑多确认了商品销售收入。
除上述方面之外,公允价值还在很多业务中被作为计量标准。例如,利用关联交易调整损益,无论是在历史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关联交易都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中大量估计因素的使用,加大了企业利用关联关系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尽管在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在关联交易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限制性条款,保持了一种谨慎的态度,但是在目前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资本市场上,很难保证公司不会利用关联交易低价获取优质资产,利用公允价值调整企业损益。再如,融资租赁业务,在租赁开始日,对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认定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在经营租赁售后租回业务中,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损益,这将对发生该项业务的企业当期利润有一定影响。
四、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几点建议
尽管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善与发展。
(一)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对于公允价值的采用来说,完善的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更重要。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在此基础上,制订逻辑一致的(非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但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还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市场交易的立法,并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鉴于新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产生重大的变化,应相应地修改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法规,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地与会计准则的要求协调一致;同时,应尽快修改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法行为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从而警示会计造假者,并形成威慑。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把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出现失信行为的企业或个人驱逐出相关的行业,从而促使广大会计人员自觉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交易价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和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和发达的专业评估市场。同时,要打破行业垄断,允许私营、民资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四)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的队伍建设
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首先,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我们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其次,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最后,应减少守信成本,增大失信损失,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只有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白玉华.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05):73-74.
[2] 郭学新.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03):40-41.
[3] 龙静.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准则比较及影响分析[J].中国房地产,2007,(04):56-58.
[4] 毛志宏.浅析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7):45-46.
[5] 马永敏、卢兆丰.公允价值应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8,(04):171-172.
[6] 秦敏.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7,(01):4-6.
篇7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以下简称ERP)是一种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业务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现在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SAP系统是ERP领域的佼佼者,很多国际和国内大型企业都采用SAP系统来处理日常的业务工作。
规划实施ERP系统是中国石化坚持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两化融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和营运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创造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扩大企业生存空间,逐步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步骤[1]。截至目前,中国石化下属的绝大多数二级企业已推广应用了SAP系统。为了进一步深化应用SAP系统,提升股份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中国石化启动应用SAP数据仓库(以下简称BW)及业务合并系统(以下简称BCS)项目,即财务报表项目。该项目从财务报表应用出发,在数据平台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有机处理,出具企业上报总部和事业部的财务报表、股份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满足各层面对财务管理信息的需求。
1 BW&BCS的技术方案
1.1总体思路
中国石化财务报表应用BW&BCS的总体思路如下:
1)应用SAP BW作为个体财务报表编报及财务业务查询分析系统,总部报表体系中不能单纯基于会计科目信息出具的会计报表(格式化报表)统一在BW出具(包含部分BB类报表与所有事业部管理报表)[2]。
2)应用SAP BCS处理所有可基于集团会计科目信息出具的BB类会计报表,并对存在法定合并需求的报表,按照标准统一的配置与合并流程,进行基于“账”的合并抵消,满足中国石化的内部往来、内部收入成本、投资权益、利润分配的自动抵消处理,出具合
并会计报表[2]。
1.2 BW&BCS应用架构
BW&BCS整个应用架构分为七层,由下到上分别是数据源层、数据抽取层、数据合并层、数据输出层、业务转换层、应用分析层和信息展现层。基于层次的设计,通过层与层之间提供的服务,保证了整个数据仓库对未来需求的变化的适应性。
1.2.1数据源层
数据源层分为SAP系统数据源和非SAP系统数据源两类。
1)SAP系统数据源设计:所有的SAP系统都可以通过SAP产品自带的Service-API接口抽取数据。该接口提供了对于SAP系统的标准业务内容,而且可以实现增量抽取,因此对于所有SAP系统均采用此接口进行数据抽取,不再考虑其它数据抽取方式。原则上在设计数据源时,要求采用SAP提供的标准数据源,对于特定数据源中不存在的字段,可以进行客户化的增强。仅当SAP不存在对应的数据源时,或者标准数据源不能满足保存明细业务数据需求时,需要开发新的数据源。SAP对于客户自定义数据源的抽取方式包括:从视图中提取、从ABAP查询中提取、通过函数提取、从域中提取(仅针对文本数据源)。
2)非SAP系统数据源设计:基于企业级明细模型数据需求设计非ERP数据源,此数据源设计以报表数据源为基础。
1.2.2数据抽取层
数据抽取层的输入数据源来自于数据源层。抽取层保存和数据源层一致的信息,不进行编码转换、数据清洗、语义逻辑加工。在抽取层要求完成一定的附加处理:增加数据来源标识-源系统;标识在源系统中已经删除的数据;重要的主数据保存历史信息。抽取层的数据主要供合并层使用,采用DSO(即数据存储对象)来进行数据存储。
数据抽取层中保存的数据一般分为两类:主数据和业务数据。主数据主要是各种重要的分析特性的属性值和文本,比如客户,供应商、物料等等。普通数据源的属性和文本可以直接上载到信息对象特性主数据上(比如资产分类,资产类型等等)。业务数据主要是各种单据数据,比如销售订单,采购订单,销售开票,采购发票等等。原则上抽取层的数据粒度(即数据的明细程度)需要和数据源层保持一致。
1.2.3数据合并层
数据合并层的输入数据源来自抽取层的数据,从抽取层到合并层需要根据业务模型定义完成大量的编码统一,业务逻辑统一。合并层的数据主要供后续的业务转换层,或者应用分析层使用;合并层中的数据也可以透过SAP BW的数据分发接口提供给其它应用使用。合并层采用DSO来进行数据存储[3]。
1.2.4数据输出层
数据抽取层和合并层是与应用无关的,为了提供不同应用需要的数据,针对应用设置数据输出层。数据输出层是应用从合并层获取数据的唯一来源。数据输出层提供的功能包括:保持和合并层更改日志一致的数据;在输出层合并不同企业的数据;提供后续应用增量或者全量数据。
篇8
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地设立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6,885.1955 万元。公司在2008年陆续向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限售股,在2011年年底主要控股及盈利公司为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成功的实现了由餐饮、物业向能源及煤化工行业的转变。接下来本文主要讨论百花村股份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应用。
二、百花村股份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应用分析
下表反应的是从2007年-2011百花村股份合并财务报表中按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的全部长期股权投资:
数据来源:百花村股份2007-2011年财务报表及附注。
以上是近五年百花村股份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上表可以看到: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按照成本法核算。对于百花村来说,对新疆同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对新疆百花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3.1%,对于新疆八方物流有限公司持股18%,均属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对于广州市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说,虽然百花村股份持有其27.20%的股份,但是据2005年百花村股份年报反应来看,2004年12月28日,百花村与广州市德正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出资转让协议书》,拟出让百花村股份直接拥有的广州新拓27.20%的股权,广州新拓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是由于百花村股份对广州新拓已无法实质控制,且对其的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无报价。
2.根据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百花村股份合并报表中,百花村股份对乌鲁木齐百花村海世界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0%的股份,对新疆百花村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2.14%的股份,是其联营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百花村股份对乌鲁木齐百花村杂粮食府有限公司持有70%的股份,但是其在06年报表附注中写出,百花村股份投资的乌鲁木齐百花村杂粮食府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向工商局递交注销申请,并进行债券公告,目前注销手续尚未办理完毕,期末按权益法核算。乌鲁木齐百花村杂粮食府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4日注销。从2004年与2005年报表附注中所得到,百花村对于投资占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50%以上的,采用权益法核算。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变更后,虽然从2007年开始,报表附注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方法已经按新准则进行,但据分析,可能由于乌鲁木齐百花村杂粮食府有限公司自2006年开始已经开始注销,故而没有转为成本法。
3.根据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企业应当在期末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估计其可回收金额,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本公司中,广州市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同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新疆百花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均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已在2006年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4.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后,根据被投资企业经营损益,按其持有被投资企业股份的比例记忆股利的分配做出相应调整的方法。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均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账户,贷记“投资收益”账户;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当根据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或经调整的净亏损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投资收益”账户,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账户。本公司对乌鲁木齐百花村海世界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30%,表决权比例30%,在2007年乌鲁木齐百花村海世界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净利润-3,249,493.16元。按照权益法,本公司当年应该对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249,493.16*30%=-974,847.95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 974,847.95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乌鲁木齐百花村海世
界有限责任公司) 974,847.95元
5.下表所反映的是自2010年开始新疆百花村股份的控股股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新疆百花村股份所持有的比例: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持股比例 0 33.09% 33.09% 48.78% 48.78%
下表所反映的是2010年新疆百花村股份部分股东持股比例:
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兵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兵团建工集团 阿拉尔统众国资公司
持股比例 48.78% 7.03% 1.95% 0.65% 6.33%
百花村股份在2007年向特定对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开发行4689 万股购买其所持有的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70%的股权。结合上表可得知,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为百花村股份非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百花村股份在2010年以定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向农六师国资公司、兵团投资公司、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兵团建工集团购买其分别持有的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63%、27%、7.5%、2.5%股权,向农六师国资公司购买其持有的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以及向阿拉尔统众国资公司购买其持有的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30%股权。结合上表可得知,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新疆百花村股份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
自2010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后,百花村股份将拥有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和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即可得下表:
数据来源:百花村股份2007-2011年财务报表及附注。
篇9
财务报表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状况的表现,会被很多具有不同信息需求的主体使用。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所反应的信息有不同的需求。而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报表的使用是一种内部使用,通过对企业的资产以及负债等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在经营筹资融资方面的一些问题,据此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目标。
二、财务报表各要素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反应,它通过对企业库存现金、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固定资产等的统计,来确定企业的债权债务。一般来讲,在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中采用的是账户式的结构。其基本的会计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这个会计等式中,左边反应了公司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它能够反应企业的经营潜力;而右边的等式则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其中负债是来自于债权人的资金,代表的是企业所承担的义务,而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股东的权益,包括股东所投入的资本以及公司所累计的留存收益。下表是资产负债表的情况:
(2)利润表费分析
利润表,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企业的利润状况。而从财务方面来讲,则指的是将企业一段期间内的营业收入跟期间的经营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对比,然后按照各项的收入、费用以及利润分类编制而成的一种报表。利润表往往会将企业在一定阶段的经营成果通过盈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在我国的会计制度中,规定公司所采用的利润表为多步式的结构。其基本的会计等式为:
利润=收入—费用
在利润表中,主要是对企业所有形式利润的一种计算统计。从上面的基本会计等式我们可以看出,在利润表中主要有收入跟费用这两个主要的因素,而其它的具体的要素则是收入跟费用的具体化。在利润表中会涉及到企业的营业利润,企业的利润总额,企业所营业的净利润这些方面。其中营业利润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两者之间是一种相减的关系;而利润总额则是以前面所讲的营业利润为基础的,然后再加上企业在经营之中所做的投资的收益和一些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补贴,当然除此还包括一些营业之外的收入;而净利润则是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之间的差额。下表是利润表与企业之间的一些关系状况:
(3)现金流量表分析
顾名思义,现金流量表就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它也是财务报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为企业提供的是企业当期的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一些结余的状况,能够让企业对资产的流动性以及适应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往往对于它的统计与分析能够让企业了解到自己的收益能力,在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的时候有效的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表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企业的经营方面的现金流量,第二个部分是企业进行投资方面的现金流量,而第三个部分则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的一些现金流量。在这些不同的现金流量中,我们需要关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流量表中的现金具体的意义。一般而言,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跟我们平常说所的现金不同,它不是纯粹的人民币的形式,还有着别的意义,那就是它代表的是企业可以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支付的一些现金以及所拥有的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表中有着重要的位子,下面是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间的一些关系:
三、财务报表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财务报表总体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应用的基础,而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的时候需要财务人员注意一个问题,即财务报表在编制的时候注意报表中的企业资产与负债,收入与费用都不能够相互抵消,也就是它们不能够通过加减的净额进行列表,而是要分别独自列出来,以便报表使用者的查看与分析以及有效运用。当然这种情况也有它固有的特殊性,即在某些时候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抵消,主要的情况有:第一,当企业具有抵消那些已经确认了金融的权利的时候;第二,企业计划用净额进行结算的时候。以上两者都可以进行资产与负债,收入与费用的相互抵消。
(2)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负债表的应用
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往往通过对企业资产、股东权益以及负债的描述,能够合理的评价企业的资金运营、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并且也能够通过对企业所拥有的负债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来分析出企业的经营效益。一般来讲,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运用中需要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准确理解财务报告各报表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各报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来说,资产负债表是一种财务状况的总体反应,它是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形成。资产负债表的形成首先是通过对利润的分析,然后再体现在现金流量结果之中,这样其将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联系了起来。其表现的形式可以如下:资产等于负债跟所有者权益之和;负债的变动与权益的变动之和等于现金的变动与非现金资产变动之和;现金流量与非现金资产的增减之和等于负债的增减与净利润的增减之和。
第二,准确编制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都是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所以企业在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之前,需要对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做个准确的编制以及统计。以此来明确企业的各项收入以及支出,分清楚其中的现金项目以及非现金项目,来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提供基础的保障;
第三,做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在做好了利润表以及现今流量表的编制以后,企业还需要以此为基础编制准确科学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做好资产类、负债类以及所有者权益类的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在资产类中主要需要统计流动性资产、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然后总结年度的资产总额;在负债类中泽需要对应付装款、员工的薪金、其它应付款进行核对,对其进行分项的计算;而在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则需要根据测算的利润结果对所有者权益中没有填写的利润分配项目以及其它的项目做一个总结,来形成年度数据,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3)企业经营管理中利润表的应用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利润表的应用往往是对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一种衡量。通过利润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资产总额利润情况,并且对企业在经营中的收入以及费用有个详细的了解,让企业在进行成本营业利率、净资产率、资本金利润率等的计算基础上,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利润发展趋势等。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性的依据,进行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等。
(4)企业经营管理中现金流量表的应用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企业需要对其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以及流出做一个准确的统计,进而分析企业的内源;并且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筹资获得现金的情况来分析企业的内部现金生产能力,再进行企业负债能力的衡量。在整个现金流量表的应用中,企业可以掌握其现金的流动以及盈余情况,辨别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来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
篇1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良好的企业管理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核心与关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其管理的核心要点就是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表分析所反映的数据信息,既能全面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能为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经营或投资效益偏离预期。
2、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亦称之为财务分析,其主要内容是针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现金流量表等进行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来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负债情况、盈利情况、财务运转情况和综合运营情况等。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还可以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估,从而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控制提供正确引导。
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涉及到很多会计资料,但是,因为会计资料对企业信息的反映比较有限,若要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常用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项目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图表分析法等七种,在这其中,前五种方法是最为常用的。
3、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上市企业,由于其分支机构和经营项目比较多,其财务数据信息量往往都比较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表单进行分析,将无法全面地了解、评估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也无法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必须要结合其他附表单及附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
3.1制定明确的财务报表分析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分析工作计划,是准确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根据分析目标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发展情况及盈利情况分析及全面分析三种。一是偿债能力分析,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企业债权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就能对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流动资金情况、长期和短期内的偿债情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可获得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净现资金和自有资金情况等,根据这些信息,债权人就能对企业当前的运营风险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判断企业贷款需求及贷款量等。二是发展和盈利情况分析,企业现有投资人及其他投资人,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可以获得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包括企业的毛利率、利润率、项目成本、增长率等,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依据。三是全面分析,即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从整体上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和战略部署与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各环节协同有序地发展。
3.2做好相关财务资料的收集
在应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相关财务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报表附注、企业管理者的声明及审计建议等相关财务信息资料,其完整性、真实性、详实度,都将会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资料收集时,要根据分析的目的来收集,因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不同,其目的也会不同,所需要的信息种类、数量、难易等也不同。假如要了解企业的偿债情况,那么,就应当要收集企业当前所拥有的各项资产情况、资产质量情况、负债结构等,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比率、负债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假如是想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则就需要收集企业经营的毛利率、利润率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另外,企业经营项目信息资料、社会评价、知名度等信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这部分信息资料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4、结语
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析非常重要,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相关的各方主体,都能较好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等,从而为各方主体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料支持与帮助。因此,企业在具体财务管理实践中,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力度,以充分发挥财务报表的积极效用,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篇11
一、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拥有大量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种类繁多,业务流程复杂,从而导致财务数据量非常大,而仅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主表进行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在分析主表的同时,结合主表各项目的明细附表及附注进行细致分析、对比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一)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
这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条件。根据财务报表使用人的不同,分析目的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1.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指标,以偿债能力为主的分析主要由企业债权人进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流动资金尤其是自有资金状况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等,评价相应风险,以确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贷款规模及利息、授信额度等。
2.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的分析
企业的现有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会把重点放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上面。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都是重要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通常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全面分析
全面分析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以全面掌握企业整体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全面分析主要是由企业内部使用者做出的。
企业管理层负责企业的经营和战略决策,是财务报表信息最主要的内部使用者。为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需要全面、详尽地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信息,为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规划和调整目标、策略,进一步挖掘潜力,为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二)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财务分析,最主要、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财务报表,除此之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各种解释和声明、审计师意见等。相关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程度、详细程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质量。
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时,应注意所搜集到材料的关联性,即要与分析的目的相一致。分析的主体不同,目的也就不同,因此需要获取信息的数量、种类及难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应把精力主要放在对企业各项现有资产组成状况、各项资产质量、现有负债结构、债权人情况等资料的收集上,重点运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自有货币资金存量等指标;如果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那么就应该将重点放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毛利率、利润率、可持续增长力等方面。
同时,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经营业务方面资料的搜集,加强对相关业务背景的了解,包括社会媒体及专家的相关评论等信息。否则,财务分析就是闭门造车,以数据论数据,往往会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三)根据分析目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关键一步。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用性。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包括获利能力比率,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报酬率等;偿债能力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成长能力比率,如利润留存率等;周转能力比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由于分析目的的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比率指标。如一个潜在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时,会重点关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及持续经营等情况,因此,获利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3个方面的比例指标,会成为潜在投资者分析的重点。如果是企业的债权人,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成为了分析的重点,因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就成为分析的重点。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驱动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项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设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企业利润总额可分解为3个影响因素,即营业利润、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用公式表达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润变化时可以分别算出今年利润总额的变化,以及3个影响因素与去年比较时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润增加或减少是主要由3个因素中的哪个因素引起的。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一种纵向比较,通过对一个企业某些财务数据各年度或者各期间的变化,得出该指标的变动趋势,确定引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的主要原因,确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是否有利;更能够据此判断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某企业近3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12%、54.28%、60.37%,则可能说明该企业财务状况逐年下滑,举债较多,债权人在进行贷款时,就应该慎重。
4.比较分析法
此外,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一种横向比较,就是将企业的某个财务指标,与相同行业,规模相近的企业指标以及该指标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确定企业是否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等。比较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用很广,对于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仅仅掌握单一企业自身的情况,无法衡量指标的优劣,只有将企业指标横向比较,才能评价出企业整体质量,确定是否进行投资和贷款。比如,某企业流动比率为1.6,绝对数值比较高,但该企业所处行业流动比率平均水平为1.8,则通过对比,可知该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在行业中处于落后水平。
(四)做出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成果,也是进行经营决策的直接依据。财务分析报告包括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等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简化。比如,作为债权人,对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分析报告,就不需要改进措施方面的内容。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应紧密结合企业具体经营业务,做到依据充分,分析详细,结论明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缺乏可比性
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数据资料的比较过程,而比较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财务报表数据是否可比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跨度和经营规模等。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在分析时又未加考虑,则会对分析的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2.缺乏可靠性
可靠的数据才能提供可靠的信息。财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仅受制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而且还受到通货膨胀、会计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通货膨胀严重、使用的会计方法不当或者过多地掺杂了各种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就必然使财务报表数据缺乏可靠性,从而影响财务分析的结果。
3.存在滞后性
进行财务分析,除了评价企业以往的财务状况外,更多的是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理财活动进行指导和规划。而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大多属于企业的历史资料,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数据而不考虑企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其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分析,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因为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而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2)运用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如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其中,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是反应企业某一个时点的资产负债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利润表虽然是动态报表,但是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事项的存在,可能导致利润表丧失部分准确性,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种比率也会有失准确。
2.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对各项经济、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由于各企业所处地区、行业的不同,经营规模的不同,会导致各种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有财务分析方法都属于定量分析。而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政策的调整、突发事件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2.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也都属于静态分析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比如在对某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进行分析时,不但要看指标的绝对值,将其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比率进行比较,还要搜集企业历年来该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出变化趋势,这样的分析才较为全面。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财务分析中,存在很多时点指标,如货币资金存量、存货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这些指标主要取自于资产负债表中,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比如,某企业年末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年度该企业与债权人进行了债务重组协议,将大额债务转为股权,并且该笔债务重组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这说明,该企业虽然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不是由于提高主营业务收入等经营原因,而是债务重组所致。
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三)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刘芳,许德晓.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科技资讯,2007(6).
篇12
分析程序概念及作用
(一)分析程序概念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有关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包括调查识别出的财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理解分析程序的含义时,要把握三点:一是分析程序的对象。分析程序涉及不同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关系,数据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是不适宜使用分析程序的。二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使用分析程序重点,通过计算一定的比率或趋势分析,识别异常的“不一致”或“重大波动”。例如,在经营环境和产销规模等情况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将本年销售收入与去年销售收入的比较来分析销售收入的变动是否正常,比较前后各期以及本年度各个月份存货的余额及其构成,以确定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异常。三是分析的目的。对财务报表揭示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公允作出评价。正确使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二)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分析程序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状况或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信息和征兆,识别那些表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的事项。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此时运用分析程序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分析程序运用的不同目的,决定了分析程序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特点简介:
(一)风险评估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运用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注册会计师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异常变化,识别存在潜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通过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帮助注册会计师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注册会计师在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有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及变化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注册会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得知本期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因此,注册会计师预期在销售收入未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毛利率应相应下降。但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发现,本期与上期的毛利率变化不大。注册会计师可能据此认为销售成本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再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是制造业,但其利润却总依赖证券收益或其他投资收益,这说明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且将投资收益成为重点审计领域。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主观认定的会计事项(如固定资产折旧计价方法的选择),有异常变动的会计报表项目,内部控制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如递延资产的确认与摊销),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如年末大量销售),长期挂账项目(如逾期应收账款、呆滞存货等)以及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特别风险。
2.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分析程序的特点。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化。因此,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涉及相关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二)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1.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范围。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运用步骤。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确定期望值;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调查异常数据关系;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这六个步骤需要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3.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常用方法。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生舞弊,可能产生更为特别的重大错报风险(特别风险)。针对财务报表舞弊使用以下分析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经常用于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选用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异常情况。
不良资产分析法。不良资产是指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不良资产分析法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或者将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期利润总额的增加额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则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异常利润分析法。是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利润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由于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产生的利润要通过这些项目体现出来,此时采用异常利润分析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现金流量分析法。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将意味着与之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表外筹资监管分析法。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它通过租赁产品筹资协议、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代销商品,来料加工、应收票据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而无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企业在获得借入资金的同时,不改变资产、负债现状,它可以保持会计法规要求的资产负债率。由于表外筹资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使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构成潜在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表外筹资,实行有效监督,以维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
分析性程序对销售收入舞弊、存货舞弊、费用舞弊等都是有效的审计程序。
(三)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运用分析程序。这时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1.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在总体复核阶段执行分析程序,所进行的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目的不同。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因此,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实施分析程序的时间和重点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另外,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2.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具体运用。在审计要结束或接近完成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以确定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财务报表整体的公允性。
比较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完成阶段的分析程序主要是执行三级复核,第一级是由另一注册会计师复核,第二级项目组负责人复核,最后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把关。
在执行分析程序时,合伙人(主任会计师)一般会阅读财务报表(包括附注),并确定注册会计师是否已经搜集到了关于异常的账户余额(或比率关系)的充分、适当的证据。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出现大幅度增加,货币资金出现大幅度下降,合伙人(或主任会计师)需要确定负责该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已搜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说明这些数据的异常变动是真实、合理的,是由于行业不景气或者产品结构老化等原因造成上述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从而确定追加审计程序的广度。
应用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程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但是在运用分析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时,还应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
对于重要的项目,准确性较低或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项目不应过多的依赖分析程序的结果。如果某项认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要求较低,而相关内部控制又很薄弱,注册会计师过分使用分析程序的结果,会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这时可直接使用交易和账户余额细节测试获取相关审计证据。
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认定只能提供间接证据。这是因为分析程序只能对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的线索和指明审计的合理方向。证明力强的直接证据还得依靠交易或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来获取。运用分析程序时存在分析程序结果显示的数据之间存在预期关系而实际上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未使用分析程序,并不构成审计程序有缺陷;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运用分析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相当的分析技能。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经验还不足,这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放弃使用分析程序而直接使用细节测试程序获取有关认定的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效率。
分析程序仅适用于数据之间存在某种预期关系的状况。如果分析程序数据之间尚不存在预期关系或不可比,就不能运用分析程序。即使存在数据间的预期关系,采用分析程序也可能产生重大漏洞,因为这些数据不可靠,对于设计完好的、虚假的数据关系,分析程序就难以发现其异常情况。这就需与细节测试相结合。
运用分析程序需要一定的比较基准,才能够评价相关的财务信息。但对于一些行业不存在可供比较的行业数据、历史数据,如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没有比较的前提,可能导致运用分析程序没有效率和效果。建立有关行业的数据库及时而有必要。
分析程序不能被滥用。并非所有认定都适合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运用分析程序的基础,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将无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只能考虑利用检查、函证等其他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合理基础。在了解内部控制和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一般不需使用分析程序,关于所有权的认定也不能使用分析程序。因此这就是分析程序有适用性的问题。
结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过高经营风险往往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该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可能存在使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审计临近结束之前进行检测总体复核财务报表是否有未被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的三个阶段,分析程序的正确运用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务中运用分析程序往往起到其他审计程序所不能替代的效果,事实证明,从已经披露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看,根据被审计单位披露的财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信息,大多能通过分析程序发现相关项目的异常变动。分析程序虽然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也有本身的局限性,分析程序只有与询问、检查、实地查看等审计程序相结合,与相关交易、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相结合,才能确保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修订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S].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
篇13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6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现阶段,企业想要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上立足,除了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还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地提升。财务杠杆在企业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是因存在的固定费用所导致的,在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总额固定的情况下,从息税前的利润对债务的利息支付也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较小浮动变动时,企业所负担的固定财产会较大幅度的变动。因此,息税前利润在增加的同时,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银行借款、优先股、利息等)会随之减少,带给普通股很多的盈利;相反,固定财务费用会增加,带给普通股相对较少的盈利。因为存在的固定财务费用,致使杠杆效应中的息税前利润随之变动或者普通股的每股收益随之变动的现象就是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效应分类及界定。财务杠杆的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财务杠杆正效应指的是企业通过对财务杠杆的合理使用,提升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其可以理解为,负债能够定期并且定额的税前付息,企业息税前利润比负债资本高,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利润。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能够直接反映出节税的成果,是企业总资本成本降低的直接体现。但是,财务杠杆具有双面性,在带给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企业的股东带来财务风险。财务杠杆会使每股收益变动大幅度提升。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问题,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随之股东的收益也会降低,这种现象就是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因此,如果企业的预期息税前利润已经确定,那么无论是股权还是负债等筹资方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每股收益。在差别点较高的情况下,则会出现财务杠杆正效应;在差别点较低的情况下,则会导致财务杠杆负效应的出现。
(二)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普通股每股收益的浮动率与息税前利润浮动率的比值就得出了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财务杠杆作用的直接体现,其系数大小可以反映出企业税后所得收益以及随着息税前利润浮动每股收益的变化幅度大小。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DFL=■
在这个公式中,DFL所代表的就是财务杠杆系数,EBIT所指的是息税前的利润,I指的是利息。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所支付的债务利息(固定费用)的大小决定了财务杠杆系数值的大小。如果企业动用债务资金,那么财务杠杆系数必将比1大,随之负债筹资变大,股东普通股每股的收益风险也随之增大,也即负债筹资额变大导致利息费用也随之增多,最后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也将会增大,导致增加了股东的每股收益风险。
二、财务杠杆在报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杠杆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是债权人分析报表的主要依据。其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借债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小,是企业资本结构的直接反映,也是债权人衡量企业清算时收益程度。如果站在债权人的立场分析,企业的债务比例越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风险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杠杆效应所反映出的情况并不能体现出企业的贷款风险大小,因此要将财务杠杆系数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结合进行有效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好坏才能够有所掌握,并能够分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对债权人的保障,使债权人能够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全面的掌握了解。此时可以根据财务杠杆系数来判断,如果DFL值将近1,那么只要是企业的负债率不高于80%,债权人就可以相对减少担心。因为企业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多于企业的固定债务利息。企业对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还是很强的,其负债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小于30%时,企业的偿还能力不高,对债权人的保障度也不高,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较大,利润很少或者很可能已经没有利润,由于企业的利润太少,已经不能够承担起固定利息的支付时,DFL值变为负数,造成企业亏损。
(二)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在对企业支付利息能力衡量时,企业已经获得利息的倍数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息税前利润较小,那么企业将很难长期支付资金的利息,财务杠杆系数与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知道企业的息税前的利润,就可以知道财务杠杆系数以及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一般情况下,人们人为已获利息倍数大,那么企业的偿还能力就强,债权人的利益就有所保障。但是,实际情况已获利息倍数大到什么程度,其可比性是需要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互比较之后才能说明的。与此同时,将对已获利息倍数的分析作为基础,对财务杠杆进行有效分析,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个企业的承受风险情况。
三、财务杠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对企业的财务水平和利润水平有着重大影响,也能体现出企业资本结构的好坏。企业在运营时,如果对财务杠杆合理的应用,那么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相反,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那么其也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对财务杠杆的合理应用也能够考验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其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减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评判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程度。现阶段,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利用MM理论来检验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企业的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是否维持在合理的比例内,然后对财务杠杆水平进行最优化的确定,使企业的利润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能够使企业合理的避税。企业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那么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下,企业在税前扣掉每期的负债利息,企业就可以合理有效地避税。
(三)能够使企业合理控制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如何科学、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企业正常运营中,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风险管理水平要不断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合理的运用企业财务杠杆,合理有效的控制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监督管理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合理的应用财务杠杆,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债务信息会在财务杠杆中体现,这样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加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如果运用财务杠杆,就要对债务的支付方法、支出利息的额度以及设置债务偿还期限、债务还款安排等诸多问题进行管理控制,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说是很大的考验,一旦管理不善,很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给企业财产造成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也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权衡好企业的债务支出与股东收益,还要考虑企业的成本等,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
四、结语
市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对稳定社会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有着重要影响。将杠杆效应有效运用到企业中,合理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杠杆效应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财务杠杆具有双面性,既可以带给企业利益,也可能把财务风险带给企业。因此,在日益变换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对财务杠杆的运用一定要谨慎,严格控制风险,为企业创造利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