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化学化学键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提出“教科书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和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3]我们认为,教科书中类比的编写是实现上述建议的科学方法之一,因为类比是以相似性为基础,建立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相关联的一座桥梁。本文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的编写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若干编写建议。
1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特征的分析
研读新课程高中化学3套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2009年版)24册,发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和实验化学3个课程模块的教科书中几乎没有出现类比的编写,其他课程模块的教科书15册,确认清晰的类比为73个,平均每册4.9个。参考国外教科书类比的分析框架[4],结合分析类目的可操作性和化学学科特点,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编写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1 类比的内容
类比的内容指目标物和类比物内容。目标物内容、出现的次数及占总数的百分比为(参见表1):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及相关概念和理论等方面的内容,33,45.2%);物质性质(主要为无机、有机元素化合物性质,16,21.9%);化学反应原理(包括溶液平衡理论、化学键、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20,27.3%);化学计量(4,5.4%)。目标物主要集中于与原子结构相关的电子层、能级、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化学键和能量、晶体结构、手性分子、平衡常数等概念,即主要是较为抽象和难度较大的化学微观概念,采用了类比的编写方式。类比物内容、出现的次数及占总数的百分比为(参见表1):社会生活经验及自然现象(44,60.3%);化学知识(21,28.8%);物理知识(8,10.9%)。类比物内容,主要为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自然现象,多数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能直接感知、具体的,所对应的目标物以物质结构内容为主;已学过的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类比物较少,所对应的目标物以物质性质为主。
1.2 类比的呈现方式
类比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图像的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参见表1),教科书中仅用文字描述的类比有47个(64.4%),图像类比(包括图文)有26个(35.6%),多数集中于“物质结构”的内容中,主要功能是促进概念的理解。这可能因为该内容过于抽象和较难理解,是学生产生迷思概念的重要来源。文字类比的呈现数目高于图像类比。图像类比多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有的图像类比内部结构简单而良好。例如,教科书中将“登山与盖斯定律”进行了类比,麦裕华等分析了“山的高度与上山的路径无关”图像类比(《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图1-9),认为设计恰当,效果良好[5]。Shapiro(1985)指出视觉化过程对概念的学习非常重要,而类比的一个优势是提供学习者对抽象、复杂概念的具体视觉想象,图像的应用有助于视觉想象的形成[6]。按照Paivio(1986)的双重编码理论分析[7],图像类比充分利用人的非语言信息处理系统,以表象形式促使学习者进行类比推理,增加了理解科学概念的可能性。
但是,从整体上看,教科书中图像类比的使用率较低和使用范围较狭窄,尤其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图像类比较少。
1.3 类比的相似关系
类比的相似关系是指类比物与目标物之间相似属性的关系,主要分3种:(1)结构的相似性。即类比物外观上或内部的形状、大小、结构等与目标物相似,如“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有人把这种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化学2》,人教版,图1-7)。这个类比以结构的相似性呈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电子层模型。(2)性质的相似性。即类比物与目标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包括功能属性),如“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物质结构与性质》,苏教版,第21页)中描述了巴特列在合成O2PtF6时,联想到氧分子的第一电离能(O2O+2+e-)为1 175.5 kJ/mol,与氙(Xe)的第一电离能1 170 kJ/mol非常接近,通过元素性质类比,首次合成第一个稀有气体的化合物,体现了类比的创造性特点。(3)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兼有。如“水能与化学能变化的对比示意图”(《化学2》,人教版,图2-1),水能和化学能的变化都以图示形式(结构)描述,而其共同属性是能量的变化。将2者进行类比,能够有效的达到“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统计显示,教科书中类比的相似关系为(参见表1):结构的相似性有36个(49.3%),性质的相似性有24个(32.9%),结构和性质相似性兼有的为13个(17.8%)。教科书中多数类比关系是结构的相似性,其次为性质的相似性,兼有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类比较少。
1.4 类比的映射程度
类比是一个映射过程。当我们机敏地发现类比物与目标物之间具有关联的相似时,就倾向于把类比物的相似属性特征映射到目标物上,并由此完成推断或论证[8]。教科书中类比的相似属性表现为结构、性质或2者兼有,其映射程度指类比物投射到目标物的相似属性的清晰度,Curtis&Reigeluth(1984)将其程度分为简单、丰富和延伸3级水平[9]。简单的类比只陈述目标物像类比物,而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丰富的类比是指描述了相似属性的某种属性,并进行了对应说明或解释;延伸的类比是指多重类比或陈述一个类比的几种属性。我们将丰富和延伸合并成一级,称之为复杂的类比。例如,教科书中“元素周期系的周期发展像螺壳的螺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人教版,图1-15),未对其相似属性加以比较和说明,属于简单的类比。一般是类比的目标物不是特别抽象,教科书作者认为没必要作相似属性的比较和说明,学生应知道类比的属性。而下例类比:“如果把溶质(不限于固体)在溶液中形成饱和溶液时的状态,称为溶解平衡状态,对于化学反应体系来说,就应当称作化学平衡状态。溶解平衡所具有的许多特点,在化学平衡体系中都可以找到。例如,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着正、逆反应2个过程,当这2个过程的速率不相等时,常常只能观察到某个方向的变化。”(《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第26页)有对应属性的映射说明,称为复杂类比。统计显示,教科书中类比的映射程度较高(参见表1):复杂类比有45个(61.6%),有28个(38.4%)类比为简单类比。
此外,类比物和目标物之间具有相似属性,必然存在不同的属性,即相异属性。教科书中提示了相异属性的有(参见表1)3个(4.1%),例如,“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性质与氧气有相似之处。它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铁、铜和钠等金属以及氢气、红磷、硫等非金属发生反应。除了上述与氧气类似的性质外,氯气还具有什么特征呢?”(《化学1》,鲁科版,第13页)表明了类比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类比存在不同属性。然而,95.9%的类比编写没有指出类比的相异属性,更没有提醒类比的局限性。
2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编写的建议
2.1 类比物与目标物的选择
2.1.1 适当增加类比的数目
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数约为每册4.9个,大大低于国外教科书类比数目。例如,Thiele和Treagust(1994)分析了10册澳大利亚化学教科书中的93个类比,平均每册9.3个[4]。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目标物的数目较少,究竟选择多少目标物合适,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教科书新增加的与大学化学有关的化学选修内容,诸如原子轨道、4个量子数、泡利原理、洪特规则、杂化轨道、熵变、焓变等内容特别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建议教科书作者适当增加类比的数目,用通俗易懂的事实类比说明这类新增的抽象概念。例如,量子和量子化的描述可用:flash影片是由许多时间帧构成的,每隔百分之几秒,就换一张图片,而不是连续不断的(从百分之几秒前的情景直接跳跃到百分之几秒后的情景)。每张图片,就是构成一段录像的“量子”,是不可分割的。物理量的上升、下降或者转换,就像一段flash影片,以一张张图片、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这其实就是一种量子化。这样的编写可以降低概念学习的难度,促进概念的理解。
2.1.2 扩展类比物的范围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物若选取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例如,气球类比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学校舞蹈类比为化学平衡;太阳系类比为原子结构;隧道类比为催化作用;稻谷类比为阿佛伽德罗常数;角色扮演类比为化学反应;风扇转动类比为电子云等,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促进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我们认为设计这样的类比,应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典型、清晰的具有丰富内涵、生动有趣的“生活原型”作为类比物。当然,其不足之处是,未必能形成学科知识的结构化。
我们注意到,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强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与其说单纯的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10]。因此,以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作为类比物,进行学科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类比组织,那么,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就不再只是片段、分散的,而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结构化知识。
例如,金刚石的空间结构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分别被4个碳原子取代,得到一个中心碳原子与相连4个碳原子相结合的正四面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周围相连的每个碳原子又与其他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无限下去。在此过程中会形成金刚石结构中的最小碳环六元碳环。这样类比推理得到了金刚石的空间结构。同样地,以金刚石为类比物,晶体硅、碳化硅晶体、二氧化硅晶体可以依次采用一连串的类比进行描述。又如不同学科知识的类比,勒沙特列原理可用楞次定律进行类比。像这样通过对新旧知识相似的类比,根据认知心理学同化理论的综合贯通原则,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可以重新组成彼此关联的观念,这样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因素经过新的组合又获得了新的意义。同样,选择学科知识为类比物也有其劣势,即较难促进学生学习心向。
如前所述,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物主要是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科知识比重较少。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建议:教科书作者可考虑扩展类比物范围,选择学习者先前熟悉和理解的化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或相关学科中合适的类比物,映射到目标物上,将后继学习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逐层建构得以实现,促进知识的意义理解。
2.2 类比物与目标物的相似性
国外研究表明[9],教科书中仅仅是结构相似的类比关系,其效果较差,因其只具备表面的相似性,而其他相异的属性可能较多,类比的使用自然受到较多限制;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兼有的类比,因其所具有的相似性较多,类比的限制自然较少。显然,兼有结构和性质相似的类比较难编写,这也是本研究所得此类比较少的主要原因。Iding(1997)指出从兼有结构和性质相似属性的类比物到目标物的映射,采用图像表征的类比较好[11]。鉴于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图像类比使用率较低和使用范围较狭窄的事实,我们认为教科书中采用宏观、微观和符合三重表征的图像类比设计,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能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12]。宏观表征是指对物质所进行的外在可观察的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微观表征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得到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的属性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符号表征是指由拉丁文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符号和图形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主要指化学式、方程式等。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许多图像类比内容,往往直截了当地展示出微观结构模型类比物,和物质化学性质结合不够紧密。我们认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表述,尤其是采用通过揭示各类元素化合物之间或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从结构到性质的相似性进行三重表征的类比,可使整个知识内容在不断地前后联系对比中向前推进,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氯气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教材编写时,可以用氯气通入到水中,氯分子、水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对应产物的模型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组合成三重表征,从化学键的不同断裂处与不同键的生成的角度考虑,设计多种假设,再用实验进行探究,能对学生产生认知促进作用。
2.3 类比物与目标物的相异性
纵观教科书中类比设计,很少对类比的相异属性给予说明,类比的局限性被忽略。由于类比所得出的结论都具有一定的或然性,从2个对象在某些特征相似,并不一定得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必然相似的结论。正如内格尔说:“当不加分析地把熟悉的概念扩展到新的题材时,很容易犯严重的错误。”[13]例如,前文所述的“登山”图像类比,并未说明2者有何相异之处,化学反应热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而山的高度是正值,这可能会让人得出“反应热只能是正值”的结论。Glynn(1988)形容类比是“双刃剑”[14],其用意在于提醒教科书的编写应慎用类比。
然而,类比本身就是重视相似属性的类推,相异属性的解释会增加教科书编写的篇幅和难度。由于缺乏有关高中生运用类比学习化学产生“迷思概念”的实证研究,那么,教科书中哪些类比的局限性应该指出,目前难以确定。所以,我们建议在教科书类比编写的时候,不要选入容易产生歧义或有争议的类比。像电子“自旋”像地球那样绕轴“自转”,这一类比有很大争议,电子自旋运动的实质仍在探索之中,故不宜选入教科书中,但可以适时增加一些类比方法指导的栏目,让学生明确使用类比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6
[2] Duit R.Science Education,1991,(6):649-67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4] Rodney B Thiele,David F Treagust.Instructional Science,1994,(1):61-74
[5] 麦裕华,陈徽,钱扬义.化学教育,2009,30(8):20-24
[6] Shapiro M A Analogies, visualization and mental processing of science story.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Di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1985
[7] Paivio A.Mental representations:A dualcoding approach.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8] 董洪亮.教育研究,2007,(12):37-41
[9] Curtis R V,Reigeluth C M. Instructional Science,1984,(13):99-117
[10] 布鲁纳. 教育过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8
[11] Iding M K. Instructional Science,1997,(5):233-253
篇2
2.学生的学习习惯据调查,很多初中毕业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差,能主动预习、复习的很少。虽记笔记,但只是照抄老师的板书,分不清重难点,致使听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难以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3.学习方法初中生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致使化学学习出现困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适时地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中学化学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编排。尽管新的高中教材降低了对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解决了部分初高中的知识断层与能力要求。但总体上跨度和难度仍很大,例如“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化学键”等,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二、新课改时期,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使用了新的教材。但是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不熟悉,反过来,高中教师也对初中教材不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瞻前顾后。根据高一教学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
1.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初中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概念。高中要求学生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学习化学键时要有针对性的讲解。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应当在高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知识点内加以深化和拓展。
3.氧化物初中只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基本概念及分别和酸、碱的反应。高中增加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讲述时应当注意回忆,有利于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篇3
笔者认为,丰富文本资源是开发多种教学资源首当其冲的一步。笔者建议,教师要通过编写教师教学手册来辅助教学。教师手册不同于教案,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开发课程,不仅是教师对教材的自我感悟,还是教师对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总结,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并给教案的编写提供依据和建议,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编写学生学习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并不是要求学生上课简单地记笔记,而是鼓励学生记下学习感受、总结学习方法,更要记下每次实验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总结而来,符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比任何经验都更加宝贵。
二、补充多媒体资源
相对于文本资源而言,多媒体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点,而且更具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文本资源的有益补充。不仅如此,多媒体资源在展示化学现象方面还独具优势。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或者实验成本过于昂贵,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动手实验,而多媒体却能够真实地展示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呈现实验结果,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实验感受。
在开发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媒体资源既要服从于文本教学资源,以辅助教学为目标,又要突破文本资源的限制,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教学内容,给课堂增加一些活泼的色彩,做到与文本资源相得益彰。例如,在学习“化学键”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离子键和化学键,笔者采用一个小动画分别展示了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并分别从不同原子的角度对配对过程进行配音,这种活泼的方式给学生清楚地展示了原子结构特点、不同的结合方式和原因分析,学生看得轻松,也看得明白,就像观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一样,轻松地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
三、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其信息量大、资源全,是任何其他的资源都无法媲美的,利用网路资源拓展高中化学教学渠道已是大势所趋。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的同时,教师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弊端,即网络资源过于繁杂,很少有针对性的化学学习网站,学习资源散落地分布在互联网中,要实现统一的、系统的检索和资料下载实属不易。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交给学生检索技巧,帮助减少检索时间,过滤无用信息,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第二,师生共同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网站。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网站的内容,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化学学习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不仅如此,经过长时间努力,笔者和学生共同创建的化学学习网站也越来越完善,并在学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可以从网站上找到笔者上传的教案、教学建议和笔者精心收集的化学学习实例,笔者还将有用的课外学习资料一并上传到网站与学生共享。每个学生都有一个ID,他们不仅可以自由下载网站资源,还可以上传自己收集的资源,并可以通过网站的讨论版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个网站给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很多学生在课后发现了问题都能够通过利用网站上的资源顺利解决。
篇4
众所周知,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主要环节,教师能将化学知识鲜活地呈现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当今的社会、还是高校的选拔,需要的都是"善于发现问题、会探究问题、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探究性人才",那么如何在高中阶段激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基于此,作为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化学优质教学课堂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优化形式,激发兴趣
不容否认,教学形式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形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选择,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实验将知识化繁为简。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解释说明,将知识化繁为简。因此,教师一定要为课堂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好的化学实验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兴趣激发,才能有助于优质教学有效构建。
2.优质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优质教学离不开优质备课。对于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严把教师准备这一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根据课堂高校性的也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东西很多,内容也比较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息息相关。化学教师若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出众的人才以及充足的课堂教学经验等本领,将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早实现高中化学的高校课堂建设。并准备严谨全面的教案。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书面教学方案。教案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本合格的教案必须满足有充足的知识点和系统的理论框架,有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等内容。并充分借助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是教师准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书面方案。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随时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程度,还能借此进行适当反思,一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因此,作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师的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促进优质教学课堂有效构建。
3.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篇5
1 研读初中教材 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
分液漏斗,是重要的实验仪器,但初中教材没介绍过;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很重要,在初中教材中是选学内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重要概念在初中涉及到,但没下定义。这些高中教师心里有数吗?因此,高中教师认真研读初中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全局,做好初、高中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1.1 强化重点
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础,而且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考虑到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可以确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还有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溶液、常见的酸、碱、盐以及H2、O2、C、CO、CO2、Fe等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物质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特征;化学用语中的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还有粗盐的提纯,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等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对于这些重要的旧知识,在教学中要有意强化,可以采取复习提问、实验引入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教学培养能力的需要。
1.2 用好衔接点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如表1所示。
以上初中化学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教材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对于这些内容,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采取教学措施,既要照顾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又要为学生创造拓展思维的机会,还要注意初、高中知识内容上可能出现的分歧。
1.3 补充伸展点
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和溶解线性曲线的应用,在初中学过,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不讲,高中教材没涉及,却是高考要求了解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在初中介绍其概念,并对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高中则从实质即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上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初中从得失氧的角度定义,高中则从实质即电子转移上分析;定量描述溶液,初中用质量分数、溶解度,高中则把物质的量浓度和二者有机结合;H2的制法在初中重在制气原理,高中则结合原电池原理和装置的改进来伸展;质量守恒定律初中从质量、元素、原子守恒的角度,高中伸展到电子、电荷和质子守恒;氧化物的分类初中从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高中则从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新课教学中,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研究中考题做好考点衔接
高中教师认真琢磨每年的高考题是天经地义之事,而研究中考题的就少了。中考题集中考查初中所学基础知识和体现教学重点,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70%以上是初中化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对曾考过的中考题印象较深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联系高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有多处明确要求掌握的初中内容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pH试纸的使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稀释,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等,教师对这些考点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做好学法的衔接
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带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
3.1 适应课堂情况
初、高中课堂最大的区别是高中课堂密度大了。而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又是过高估计学生,一般高一的教师大多刚带完毕业班转下来,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教师主动和学生换位思考,给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老师们会听到诸如:讲课速度快了笔记记不下来、高中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没有初中活跃……,所以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介绍听课方法,记笔记方法,给学生介绍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倾听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课堂的感受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从课堂开始。
3.2 适应教材情况
初、高中教材在编排体系和内容呈现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学生适应高中学习首先要先适应高中教材。“让学生评价教材”这计划一公布,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学生认为,编教材的都是专家,高一学生有什么资格评价教材?当笔者说明是要大家根据自己使用教材情况,提出自己觉得不适应的地方和自己认为可改进的建议时,同学们便都有话说了。为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情况,笔者建议学生把一学期以来使用教材的体会归纳在作业本上,这样有助于教师统计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提出的建议集中在以下几点:
(1)若教材后面附习题参考答案会利于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和检验自学能力。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不醒目,难引起学生重视,某些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没有提示。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P67页实验室制氯气:烧瓶中的现象没设置情景引起学生重视,第一册P71页溴水、碘水以及溴、碘在CCl4中的颜色没有在教材上指出,结果学生的描述五花八门。有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会不同,如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参考性的描述就便于学生发现问题。
(3)例题过于单一、梯度没体现出来,在解题技巧上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启发。中学常用的差量法、守恒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没在例题中体现,结果只能靠参考书或教师补充。教材没介绍是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计算题的教学中都会介绍,甚至是重点应用。
篇6
多媒体电化教学,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辅助幻灯、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并把它们有机的穿插起来进行使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传统实验教学也有自身优点,但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借助的教学媒体是一些幻灯片、图片、实验仪器等一些静态的媒体,传统教学是“嘴巴+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还是简单的单向传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教学中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1.多媒体电化教学过程能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讲到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时,经常注重学生“视”、“听”结合,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我曾作过这样一组对比,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时,一个班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一个班按传统教学进行,不采用任何辅助工具。一节课下来,前者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师生配合默契,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进行了一些习题练习,加深巩固,效果较好。而后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配合较少,机械地接受讲述的知识,学生似懂非懂,一节课勉强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比教学效果发现,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授受知识,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口”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上明显表现出教学信息容量少,教学方法受限制等弊端。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则不仅大大提高课堂信息量,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科技手段对教学产生的神奇作用。例如,复习课上如果采用电教煤体来再现知识体系,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通过启发联想,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又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归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但是由于多媒体较大的信息容量,学生的笔记速度显得很慢,不能将大量知识点及时记在笔记本上,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所折扣。
3.一堂课时间45分钟,教授同样的知识点,多媒体电化教学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要缩短许多。这样,既节省了实验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去探讨分析,这对于学生在有限时间的化学课堂中吸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多媒体演示时间过长,由于教室内因演示需要而产生的暗淡光线会使部分学生丧失注意力。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地消失。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将越来越越差。
4.多媒体动画模拟教学在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是传统教学可望而不可即的。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建立起一个微机自身生成的环境,而用户则可以在此环境中作为一个参与者,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将在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幻世界、微观世界真实地模拟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采用电脑动画的手段,可以逼真地模拟出宏观变化中的微观过程。使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还可以模拟错误操作,这样不但节约实验用品,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很好地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如高中化学的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部分实验容易引起环境污染或易使人中毒。如果改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又可以避免对师生身体的损害。
5.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反应流程,摸拟出反应物生成生成物过程的动态效果。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电脑软件僵硬的控制性,多媒体演示实验不会出现做实验时的真实景象,只会朝着设计者已经设计好的结果和方向进行。
6.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功能,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用嘴来叙述,其单调性可见一斑。
7.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传统教学往往会把学生推向苦不堪言的题海之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非要求每一节课每一知识均使用多媒体,也不可能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化学课程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寻找最佳切入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应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才能真正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应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1.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基础,相反,如果学生与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学生就由厌恶这个老师到讨厌这门课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打动、感化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才能得以发挥。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的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2.应重视教师的教学语言:化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波、逻辑严密、有感召力、有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到愿意上好这节课,且非上好不可。
二、应重视课堂的引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课堂引入如何,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我在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的水解一节时,若直奔这节课的主题,学生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且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激情,只是消极被动接受,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先演示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的实验,学生看到溶液鲜红色,就会想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为什么会显碱性?这样给学生留下悬念,接着我就追问是否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或中性?并让学生动手测试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对比讨论、归纳哪些盐的溶液显酸性,哪些盐的溶液显碱性,哪些盐的溶液显中性?分组讨论显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最后归纳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且提出泡沫灭火器中装的药品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灭火?这样学生带着疑惑、探究最终得出结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总之,课堂引人最好以学生熟悉的物品,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关注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因素。
三、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讲授法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但师生交流是单向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讨论法师生、生生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但知识缺乏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于较简单学习内容;探究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实验大多以探究为主,通过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真正达到新课标中用实验研究化学的教学目的,但探究法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灵活应用。
篇8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国外脑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学习,学习效果不佳。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注意力维持在10分钟以内较为合理。所以“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内容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问题非常聚焦,主题突出,更适合学生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精简。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学生反复学习。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不仅在校内举办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班,而且派遣教师去市里参加信息化素养培训。笔者在培训之后将信息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化学微课制作和应用上。下面结合两个案例进行介绍。
1.动画式微课――化学键。
化学键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学习起来很困难。教师每每讲到这里,都作为重点、难点。笔者利用动画技术,针对中职生化学学习要求,设计制作形象的动画式微课,用模型结构生动形象地展示形成过程,学生看了能很快建立模型概念。图1是微课的截图:
图1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用实心小球代替看不到、摸不着的电子,通过颜色不同小球位置的变化表示电子得失,生动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2.YY语音录屏式微课――课后作业答疑
YY语音的注册用户达4.005亿,YY的频道同时在线人数综合统计可达到千万以上。由于YY语音的高清晰、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入驻YY,开展网络教育平台,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平面设计教学频道、心理学教育频道,等等。笔者在教学期间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问一些常见的问题,一个一个解答效率显然不高。为此,笔者在YY语音上建立了化学答疑频道。YY语音化学教学频道,根据申请者的要求不同,可同时容纳不同人数人在线听课,多达1000人。YY语音同时可以上传PPT,利用白板和不同颜色的画笔任意书写。
YY远程在线辅导,可以同时与众多学生实时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等。通过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6.02录制下针对某个问题的解析全过程,即成录屏式微课,方便学生反复复习使用,直至掌握该知识点为止。
三、“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借助信息技术,巧妙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长,教师备课时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基础不尽相同,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途径不一样。虽然教师已经费劲苦心,但仍然解决不了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借助于微课则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制作出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微课,形成不同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身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2.化抽象为具体。
化学中,如原子结构与排布规律,学习的时候,学生往往因为原子、电子的看不见、摸不着而感到遥不可及。通过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事物具体形象化,学生的学习劲就上来了,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实验过程可以反复观摩。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演示化学实验,有时化学变化现象转瞬即逝。也有的由于人多等原因未完整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和现象。通过录制实验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实验整个过程,想停就停,想继续就继续。
4.微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显示,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微课从大小上说,一个微课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学习,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非常适合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预习、复习。
四、“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瓶颈
1.保证不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本身有很强的网络体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完整教学。而“微课”以“碎片化”为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完全依赖于微课,则会出现学习化学过程中不能对知识形成完整性认识的缺陷,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断层式化学知识结构问题,严重阻碍学生认识科学规律。
2.不能很好地面对面沟通、交流。
教育是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活动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其中包括问答、讨论等有效沟通环节。教学过程同时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感情的饱满、眼神的交流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而“微课”是单方面的人机活动,无法满足这一互相沟通的教学过程。
3.视频实验或者模拟实验代替不了动手实验。
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化学。如只有闻到了,才会对硫化氢气体的特殊气味留下深刻印象;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切割过钠块,才能深切地体会到钠的软,从而理解钠的硬度小这一特点。如果将大量实验都用视频或模拟实验替代,久而久之就会“纸上谈兵”。学生只能被动观察、被动记忆结论,从而导致学生忽略实验内涵,忽略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并且学生动手能力必定越来越差。另外,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性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实验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实验做与不做结果都一样,这样,实验功能会慢慢淡化,科学探究无从谈起了。没有了真实性,也就没有了科学性。
总之,笔者认为“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发挥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互相融合的桥梁作用,我们可以发挥其优势,适时合理地使用它。“微课”在课堂中仍将处于辅助和补充地位,不大可能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或结构。但是,它可作为学习活动的载体,与现有课堂教学相互结合、彼此补充,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4,11.
[2]潘颖.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4,10.
篇9
〕
A. 分子 B. 原子 C. 阳离子与阴离子 D. 阳离子与自由电子
2.以下关于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都有多种堆积结构 B. 都含离子 C. 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D. 都能导电
3.食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NaCl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
A. 离子键 B. 极性键 C. 共价键 D. 非极性键
4.金刚石的熔点为a℃,晶体硅的熔点为b℃,足球烯(分子式为C60)的熔点为c℃,三者熔点的大小关系是〔
〕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5.以下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O3与SiO2 B. NO2与H2O C. NaCl与HCl D. CCl4与KCl
6.以下双原子分子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
〕
分子
I2
HF
F2
HI
键能(kJ/mol)
151
569
153
297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7.以下物质固态时一定是分子晶体的是〔
〕
A. 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 C. 含氧酸 D. 非金属单质
8.氯化硼的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在氯化硼分子中,氯—硼—氯键角为120°,它可以水解,水解产物之一是氯化氢。以下对氯化硼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氯化硼是原子晶体
B. 熔化时,氯化硼能导电
C. 氯化硼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 D. 水解方程式:BCl3+3H2O
=
H3BO3+3HCl
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BF3和NH3的空间构型都为平面三角形
B. 晶格能由大到小的顺序:NaF>NaCl>NaBr>NaI
C. 熔点:Na-K合金
D. 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
10.科学家在
20℃时,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水分子瞬间凝固成“暖冰〞。对“暖冰〞与其它物质比拟正确的选项是〔
〕
A. 与Na2O
晶体类型相同 B. 与
SiO2
化学键类型相同
C. 与CO2
分子构型相同 D. 与
CH4
分子极性相同
1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
B. 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 CO2与SiO2均为共价化合物,其固体熔化时,均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D. 某物质熔点1067℃,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和熔融态均能导电,其晶体一定为离子晶体
12.以下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碘单质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B
CO2为直线形分子
CO2分子中C=O是极性键
C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金刚石是分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
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HCl
A. A B. B C. C D. D
13.以下各项的表达中都包含两个数值,前一数值大于后一数值的是〔
〕
A. 氨分子中N﹣H键的键角和甲烷分子中C﹣H键的键角
B. NaCl晶体中与一个Cl﹣紧邻的Na+数和CsCl晶体中与一个Cl﹣紧邻的Cs+数
C. 晶体硅中Si﹣Si键的键能和金刚石中C﹣C键的键能
D. 单质碘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和干冰中的分子间作用力
14.萤石(CaF2)属于立方晶体,晶体中每个Ca2+被8个F-包围,那么晶体中F-的配位数为〔
〕
A. 2 B. 4 C. 6
. D. 8
15.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以下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硅熔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硝石(NaNO3)和金刚石 B. 晶体硅和水晶
C. 重晶石(BaSO4)和萤石(CaF2) D. 冰和干冰
16.以下数据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作出以下判断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离子晶体 B. 表中只有BCl3和AlCl3是分子晶体
C.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 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二、综合题
17.离子液体是一类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绿色溶剂和催化剂,其中的EMIM+离子由H、C、N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碳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基态碳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H3、NO3-、NO2-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两种粒子的是________。NH3比PH3的沸点高,原因是________。
〔3〕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都大的原因是________。
〔4〕EMIM+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
mn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
66
〕,那么EMIM+离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
〔5〕立方氮化硼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但热稳定性远高于金刚石,其晶胞结构如下图。立方氮化硼属于________晶体,其中硼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立方氮化硼密度为dg/cm3
,
B原子半径为xpm,N原子半径为y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那么该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列出化简后的计算式〕。
18.不锈钢是由铁、铬(Cr)、镍(Ni)、碳、硅及众多不同元素组成的合金。完成以下填空:
〔1〕写出碳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其最外层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硅烷(SiH4)可用于制备高纯硅,硅烷的分解温度远低于甲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
〔3〕下面是工业上冶炼Cr时涉及到的反响:
①请将方程式补充完整并配平。
________ CrO42-+
________ S+
________H2O
________Cr(OH)3+________ S2O32-+
________ ________
②上述反响中,假设转移了3mol电子,得到的复原产物是________mol。
③Cr(OH)3和Al(OH)3类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写出Cr(OH)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
〔4〕镍粉在CO中低温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Ni(CO)4
,
呈四面体构型。Ni(CO)4是________晶体,Ni(CO)4易溶于以下________〔填序号〕。
a.水
b.四氯化碳
c.苯
d.硫酸镍溶液
19.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单质硅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完成以下填空:
〔1〕某些硅酸盐具有筛选分子的功能。一种硅酸盐的组成为:M2O·R2O3·2SiO2·nH2O,元素M、R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24。
①写出M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
②常温下,不能与R单质发生反响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CuCl2溶液
b.Fe2O3
c.浓硫酸
d.NaOH溶液
e.Na2CO3固体
〔2〕氮化硅〔Si3N4〕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可由以下反响制得:SiO2+C+N2
高温
Si3N4+CO
①Si3N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请解释Si3N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负价的原因________。
②C3N4的结构与Si3N4相似,请比拟二者熔点上下,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③配平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
〔3〕一种用工业硅〔含少量铁、铜等金属的氧化物〕制备Si3N4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将工业硅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②适量的H2是为了排尽设备中的空气,但H2在高温下也能复原工业硅中的某些金属化物。
x
可能是________〔选填:“盐酸〞“硝酸〞或“硫酸〞〕,理由是________。
20.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R、W五种元素,其中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R单质占空气体积的
15
;W的原子序数为29。答复以下问题:
〔1〕Y2X4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1mol
Z2X4含有σ键的数目为
________。
〔2〕化合物ZX3与化合物X2R的VSEPR构型相同,但立体构型不同,ZX3的立体构型为
________,两种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角较小的是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下同)。
〔3〕与R同主族的三种非金属元素与X可形成结构相似的三种物质,试推测三者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三者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________,解释原因________。
〔4〕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单质互为等电子体,元素Y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5〕W元素有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A
5.
B
6.
B
7.
C
8.
D
9.
B
10.
B
11.
D
12.
A
13.
D
14.
B
15.
B
16.
B
17.
〔1〕;哑铃
〔2〕NH3;氨分子间存在氢键
〔3〕基态氮原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半充满,较稳定
〔4〕sp2、sp3;Π
56
〔5〕原子;4;4π(x3+y3)dNA75×1030×100%
18.
〔1〕;4
〔2〕C和Si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原子半径小于Si,所以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碳元素,硅烷的热稳定性弱于甲烷
〔3〕4;6;7;4;3;2;OH-;1;CrO2-+
H++
H2O
⇌
Cr(OH)3
⇌
Cr3++3OH-
〔4〕分子晶体;b、c
19.
〔1〕3p1;be
〔2〕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氮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强于硅原子,因此两者形成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氮原子,因此Si3N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负价;两者均为原子晶体,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因此C3N4中碳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较Si3N4中硅原子与氮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小,键能较大,熔点较高。;无
〔3〕增大反响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响速率;硝酸;H2在高温下能将铜的氧化物复原为单质铜,单质铜与盐酸和硫酸不反响
20.
〔1〕sp2;5NA
〔2〕三角锥形;H2O
〔3〕H2O
>H2S>
H2Se;半径Se>S>O,键长H-Se>
H-S>
H-O,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