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篇1

一、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概述

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自身的经营与发展活动,难免会受到来自于内部或者是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损失性的影响或者是破坏,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盈利。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企业经营中所存在的外部风险

1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社会环境产生了变化可能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损失的不利因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人们对于某种产品进行抵触活动、或者是关于不利于企业经营的谣言被传播、或者是媒体的恶意中伤、或者是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实施等等,这些社会现象都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恶劣的影响。这些风险统称为社会风险

2政治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国家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政治存在。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比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的影响等等。最近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

3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人力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但是对于它的预防人类还是可以做到。在自然灾害的面前应尽量降低和避免损失。前几年的南方暴雪天气就给男方不少的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二)企业经营中所存在的内部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共同协作完成的。其中间环节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就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内部风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为管理人员的失误或者是管理人员的变更而导致的企业因为管理上出现的纰漏,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上或者是资金链的处理上,甚至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失误,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的损失。

3产品和技术风险。产品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因为设计或者是质量等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带来的风险。而技术风险则主要是因为技术操作不成熟或者是技术不够先进所带来的损失等等。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现代化的企业作为重要措施应用在公司的管理中,其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内部控制减少和规避企业的风险。但是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手段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去发觉和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叙述一下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的太小

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上,而对风险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发生损失以后,才进行有效的救治。这种“亡羊补牢”的形式显然对于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企业只通过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管理来规避风险,这显然是不够的。风险管理应该有一套专门的机制,时刻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或者是再评估。对将要发生的风险制定防治计划或者是补救方案。此外,内部控制也应该是运用到企业各个方面,而不是单单在财务或者是管理上来使用。要很好地运用内控手段,来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协调,这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大有裨益。

(二)缺乏信息的沟通渠道,企业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作

虽然目前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计算机网络,但是企业的垂直式的管理制度和职能型的部门机构仍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正如余世维先生所讲的那样,我国企业里所称呼的团队只能算作是一个组织,在协作程度和沟通管理上不具备团队要求的整体、合一性。面对现在市场的瞬息万变形式,我们的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利用快速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竞争力,以保证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够全力、快速的应对。

(三)企业公共关系的管理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牵涉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公共关系的管理,才能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社会团体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而使企业的经营有一个有益的外部经营环境,合理的避免社会环境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缺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监督、评价机制

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实施评价,可以检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是否合理;检验其实施的效果是不是能达到最初的确定的目标,也是对管理手段和风险控制进行再一次检验与监督。确切的说是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制能够完好的实施的一个保障体制。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就缺少这样一种再管理和双重控制的意识和体制。

三、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必须针对性地给企业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措施。为企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行保驾护航。

(一)树立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主体是进行工作的员工,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时刻警惕风险的存在,并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危害性,从而认真、严谨的进行工作作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才能很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预防。

(二)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沟通的平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媒介。现代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办公中的应用可以为企业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将对于企业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及时地储存到数据库,同时还可以随时关注市场经济的动态,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友好合作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快捷渠道。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想要行使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就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和专门机制来对其进行制约和指导。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充分行使管理职责的基本依据,对于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企业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暴露问题能起到监督和审查的作用。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合理科学的规避风险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很好的处理好企业的潜在风险,保障企业平稳、正常的发展。

(四)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监督、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监管措施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地应用,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制约作用,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漏洞和失误。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就是对管理中出现的漏洞的再一次检查和梳理,是改善内控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效用的机制。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是企业检验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定期的监督与评价可以为企业控制和规避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总结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企业以长久发展所必须重视的手段。我们通过对它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虽然从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它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中起到的仍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见,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只有时刻树立风险意识,警钟长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2

1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信贷对象与行业领域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全面到来,我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更是遇到了很大的困境。银行信贷对象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上,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过于集中,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中,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引入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因此投入的信贷资金就比较多,然而回收风险却比较高。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已经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如果没有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的调控,不仅会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直线升高,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1.2抵押物质估价管理问题

在银行信贷工作中,对于物质的抵押设置也是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抵押物质的估价,对于贷款人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很多违法违规操作,导致抵押物质估价环节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此外,对于抵押物质的所有权问题也缺乏有效核查,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对于银行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遇到金融动荡时,用来抵押的物质价值就会出现明显的下跌,导致银行利益受损。

2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促使银行获得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金融行业,在各大信贷机构与平台出现之后,为各大银行的信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各大银行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更好地完成信贷目标,都会将信贷任务量下达给具体责任人。在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很多银行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信贷违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制度体系的制定,来杜绝此类行为,促使银行获得平稳发展。2.2净化市场竞争的必要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很多外资银行就凭借自身实力,与中资银行展开了客户争夺战,致使中资银行流失了很多客户资源。如果不净化市场竞争,恢复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关系,将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结合银行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与工作方案,来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来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3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各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银行信贷属于现阶段社会融资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各大银行在开展信贷工作时,不仅需要高度重视利润效益,还要正视风险,有效避免风险,才能避免坏账问题的出现。首先,要求国家层面颁发出台相应的风险管理法律政策,为各大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国家相关部门还要联合基层政府部门、银行等,针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探讨,对法律政策进行完善优化。其次,要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只有让银行管理层认识到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引导与带领全体基层员工参与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投入更高的精力与时间。银行管理层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到带头与模范榜样,不断引起基层员工的高度重视。最后,银行管理层要建立在国家制度的法律政策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银行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与基础业务,更需要高度重视,有效管控,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利润,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只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与约束,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也是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不仅能够对整个信贷业务进行全流程管控,还能够针对整个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严加管理,保障整个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此外,还可以对后期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密切跟踪,实时掌握还款人的实际情况,精细化进行风险管控,保障还款人按时还款。首先,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清楚认识到自身职责与权利,将工作落实到每一项环节,贯穿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明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设立有效的管理机构,由专业资深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强的优秀队伍。对于还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并且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与解决措施,加强与各个部门人员的沟通联系,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薪资报酬直接挂钩,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欲望与工作热情,从而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与价值,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3.3有效开展内部控制

首先,可以通过银行内部无线网与局域网的全面覆盖,实现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并且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密切掌握借款人的实时情况;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个性化档案,并将实际的信贷风险制作成图表,方便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实际跟踪方案。其次,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重点查找实际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将其传递到工作人员面前,然后展开分析、讨论、解决,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要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理,保障银行的资金链安全完整,提高银行的资金质量。最后,要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硬件的更换维修;提高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降低工作的失误概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与能力,对银行的长远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等措施,来提高相关工作质量与效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篇3

早在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有关机构就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在当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近十年来,我国民航航空运输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从2003年的世界排行第5位上升到世界前3位,并且未来十年仍将以10%的速度增长。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也给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的很多指标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实质性,同时缺乏标准性、连续性,不利于风险的动态管理。因此,构建并建立成熟的,可信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的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我们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安全管理体系概念(safetymanagementsystem,SMS)逐步被航空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国际民航组织已在其公约附件中要求成员国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运营等单位建立SMS。有关资料统计,70%的世界民航的飞行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剩余30%的原因主要是天气、机械故障和其它原因。因此,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做好每一个参与安全生产的人的工作,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关键。而问题管理恰恰是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识别安全风险,解决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所以,研究并实施问题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扭转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局面,有着很大的帮助。问题管理倡导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管理变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变专职管理为全员管理;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变僵化管理为创新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模糊管理为务实管理。借鉴这种新型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实施以问题管理为中心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主动管理和超前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构建并建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适应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问题管理与安全工作

所谓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故或意外。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型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或萌芽的各种问题(立法的、规章制度的、政治的或社会的)。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策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成有利于该组织的公共政策。由于安全工作的目标难以确定,安全工作的结果难以量化,事故的偶然性等原因,给安全工作的计划部署、监督控制、验收评比等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在管理的大框架下,把注意力投向于问题,实实在在地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做工作。并以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衡量安全工作达到水平的度量。通过实施问题管理,企事业单位能及早地发现影响其潜在的或萌芽状态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

3基于问题管理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框架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方面的构建,构建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将问题管理制度化,落实问题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为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需要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在安全日常管理中,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注重将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1)在制度层面,通过将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将问题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一些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看,不但要将问题的后果影响落实到个人,而且需要鼓励从业者积极识别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暴露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启发和培养个人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航空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风险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民航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风险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风险问题管理,化过去专职部门的安全管理为全员管理,化过去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无疑能适应航空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管理客观要求。(2)在组织层面,空管单位具有人员多、组织层次丰富、规模大的特点,在实施基于安全问题管理的危险管理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提高安全问题信息的流动速度,保证安全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这种组织流程的重构也不需要每个信息流动环节上都设立相关实体部门,除了一定要有职责明确的由专家、管理者组成的专职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外,其他的可以是虚拟化的部门,由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赋予明确的职责。(3)在安全日常管理中,从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中看,通过绩效考核,强调员工和管理者,尤其是强调管理者的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惯性、重点安全问题的控制,对于一再发生,屡禁不止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由于航空业的风险种类复杂多样,管理面临的安全问题多,而安全管理可运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强调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注重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益考虑。对于直接危及航空安全的重点问题要突出管理,强调对于问题解决的适度反应,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管理经验积累,积累安全问题的适度反应阈值,注重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进而建立基于航空安全问题的风险预警系统,使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直接有效。(4)航空业实施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管理要注意与危机管理融为一体。危机管理属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范畴,传统的危机管理是危机处理的狭义概念,随着现代风险的扩大和管理方法的进步,现代的危机管理理论强调危机的事前预防。航空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危机,直接威胁企业生存空间,因此,经营者有必要从整体上注重资源部署,将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基于问题的安全管理有效地消除危机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危机,通过积极地实施基于问题的危机处理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并通过总结教训,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危机管理理论指出,随着问题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危机管理工作应该集中在问题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可见,在资源部署上在保障危机管理能够衔接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资源分配重心应向安全管理倾斜。

4新模式实施后的优点

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安全问题管理失效的体现,通过直接抓安全问题,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实质。问题管理倡导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倡基于安全问题的管理模式具有的优点如下:(1)由个别部门少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变为各职能部门全员额的安全管理;(2)使安全管理的层次扁平化,把安全工作直接伸向基层一线,使存在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迅速反馈到决策层;(3)将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4)可营造一种安全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大家主动提自己的安全问题、提他人的安全问题、提组织的安全问题,强化领导和群众的权责意识,培养责任心,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5)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务实的管理方法论,它强调的是安全管理的安全问题导向,有利于明确人们的思想,使安全工作中模糊的“管理”二字被清晰地界定。

5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下,对于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优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模式运行主要有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从空管单位的安全工作开展来说,任何一个安全事件的产生,都亟待着空管安全组织结构的全体成员在事件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发现更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民航安全风险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又赋予了它新的思想和内容。不仅仅是航空业,谁先去挖掘谁就取得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这对我国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各行各业来说更加尤为重要。只有抓住了机遇,把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保障民航空管的持续安全运行。

作者:华晓晨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天津分局

【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黎威.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邹国良.加强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迫在眉睫[J].中国民用航空,2004(11):56~59.

[4]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S].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2011.

篇4

1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主要因素

首先,业主是项目的主体,其自身对风险的影响贯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是整个风险控制的关键。除了业主因素,还有四个相关因素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

(1)前期因素

据研究,影响工程造价最大的阶段是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其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到95%,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项目调研和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大小。而项目财务的规划控制和概预算是整个造价控制的基础。此外.招投标和工程实施主体的选择,对于后续工作的风险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设计因素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是进行造价控制的前提和最荃本依据。它决定工程项目的成败和投资效益的实现。因此,在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工程质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械设备成本等。此外,施工索赔是施工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招标投标阶段无法合理预见到的。它是保护投资方的一种措施,也是影响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因素。

2 建筑工程造价风险客观因素

除上述主要因素以外,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环境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具有不明确性,并且伴随着很大的风险。但根据近几年工程造价的变化趋势看,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具有可测性,主要是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1)物价上涨

由于物价上涨和国家政策性调整因素,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动,由投资方与承包商之间按合同规定进行调整。

(2)通货澎胀与造价控制

由于物价水平上涨,使投资计划规定的投资额与项目实施或竣工时的不相等,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影响投资额。

3 我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许多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在进行项目的造价计算之前,并没有对项目造价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也就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已知的造价风险。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面临的风险比国内工程承包中更多、更复杂,更需要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

(2)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而且不够深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少,比如,各种期刊杂志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就很少。而且,各种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专著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也很少专门提及。

(3)现行的工程造价制度不利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由于工程造价是一个分阶段多次计价的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都会分别进行计价,具体的计价过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施工预算、竣工决算。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脱节的,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计价分别由各工程参与方各自管理,因此,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困难。

4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

(1)控制原理

以科学风险分析为基础,根据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目标管理进行工具合理选择后,制定出来的处理造价风险的总体方案,我们称之为工程造价全风险控制,整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其最后收益。

(2)阶段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一个项目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分析项目的功能和作用,还要对于其所处地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衡量分析。在项目实际工作中,拟建项目技术的标注指标不能过高。对于可研报告中过于简单的数据要采用多方案比选。最后要对目标做合理的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工作。其中对于最后的竣工结算工作中,要做好结算费用,设备、工器具及家具购置、工程建设其他、尾工工程等费用审查的工作。对那些费用额度大的费用项目,要特别加强审查力度。

(3)传递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做好强化管理的设计工作。从可研报告开始,对于初步设计、施工图等等要要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合理的身体之后,在对于不同角色和责任进行不同的划分。并且要加强图纸审核和中途设计的变更监督工作。在项目觉得之后,对于必要的变更要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总体损失就越小。其次,就是要重点注意工程量的变更管理。在一个工程开始后,难免会出现与计划背离的情况,其中工程量变更的比重最大,对于

此,一是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协调工作,二就是要严格工程量变更管理工作。最后,就是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涨价风险。对于原材料的价格要合理控制,尽量要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在选择中,要采用招标的竞争机制。开工后,要对于冲程造价指标的编制合理且

有序,尽量做到不要超标。

(4)建立工程造价的宏观产业调控机制

通过建立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机制,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变动引起的风险。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行业预测的途径,不时地关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信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可根据这些行业预报信息识别和分析是否是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工程造价风险,从而可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预测,把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当中。在许多工程中,比如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工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

(5)工程造价风险的监控与处理

工程项目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 ;而且这并不是在工程的验收阶段才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都有存在的 ;主要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放松了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的监控与处理,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而又没有这样的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后果,才出现在“三超”现象。工程的不确定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多数风险事件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在工程计划实施之前就应该对风险作一个全方位的估计,做出预警规划机制,对已识别的项目风险采取已制订的预警机制进行监控与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或消除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作为现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风险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健全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管理者要有所侧重的管理好风险、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项目的目标能够实现,即以其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风险管理还可以使管理者积累抵抗工程造价风险的经验,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篇5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实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提出了要求,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这就使得内部控制覆盖到银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也开始较多地关注操作风险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介绍性文献和相关文章。2005年,中国银行业似乎一下进入“多事之秋”,各种操作风险大案、要案频发且不断升级。年初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卷款10亿元潜逃案;2月22日,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金融诈骗案又浮出水面;3月24日,银监会又查出农行包头分行重大违法经营案件,涉案金额1.15亿元;4月2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亿烂尾楼骗贷大案曝光。此类案件被人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其实正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谓之的“操作风险”。可以看出,国内银行业现在面临逐步出现的操作风险,情况严峻到让人担心。2005年3月7日,中国银监会针对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不适应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首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并列为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通知》指出,一些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导致大案、要案屡有发生。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通知》既是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指引性文件,也是审慎监管要求。主要针对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不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一般性指引,并未覆盖有关操作风险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视度及必要性已经广泛的被业界所认识。2007年5月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制定并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二、目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整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有着严格的制度准则,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商业银行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中层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领导干部都缺少风险及内部掌控的意识,可见各层领导对于业务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管理没有过多认知,仅仅致力于当前对于营销的业绩要求以及其公司自身的各个目标规划,而忽略了对内部操作的规章制度管理的执行力,从而让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开展与执行,导致很多问题屡屡出现。

(二)信息技术存在缺陷

当前,各项业务的开展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并通过专业管理系统来实现,但由于系统存在着运行不稳定、安全缺陷、系统升级、系统日常维护等风险隐患,将不同程度的引发操作风险。虽然部分银行在技术管理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如两套备份系统,两套发电设备以及及时有效的报警反馈系统,但仍然有部分银行的技术条件简陋,基本上靠人力支持,效率低下。

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与经营发展密不可分,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其关键之一就是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操作风险更是重中之重,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去认识、研究、制定措施并付诸实施。经过认真的学习研究之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在明确细化各业务职能部门操作风险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管理部门的操作自律意识,建立操严密的监控防线。二是完善优化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和监督,内控合规部作为操作风险的牵头部门,通过随时调看各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对各专业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再监督,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其管理职责。三是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将操作风险管理渗透到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根据基层营业机构的特点,制订具体、简明、科学、有效的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将支行甚至营业网点均纳入到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之中。

(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构建经营管理过程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各类被诉案件的发生。二是针对我部诉讼案件多、金额大的实际情况,要强化案件管理,力争数量和涉案金额有明显下降,同时防止发生新的诉讼案件。三是加大对新型法律风险的防范力度。目前,一些新型的操作风险,如泄密、代售基金的误导等涉及负债、中间业务的案件正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类案件与传统的资产案件相比,银行从原告走向了被告,从赢多输少变成输多赢少,因此,要高度重视此类风险给我部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防范。

(三)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

一是从员工队伍结构上看,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有实际经验的员工及解决方案比较缺失,因此还应该根据内部人员现况做好相关的培训,通过培训,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证。二是从激励机制方面讲,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动态地介入整个管理过程,体系的运作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以人为本,培育有效的内控文化

内控文化首先是一种氛围,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营造这种氛围,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使所有人都了解自己在内控中的地位和职责,并全心全意认真履行。其次,内控文化是一种道德评价,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一种道德评价标准,形成一个健康的管理理念,促使员工恪守诚信原则并高效诚实地工作,推动经营管理良性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吉恒,王春峰.基于收入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0(4).

[2]宋懿.赵琳.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齐鲁珠坛,2010.(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6

1企业债权的简要分析

企业债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权利,其主要是指有关于企业债务处理问题的相关权利。企业债权指的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在企业开展民事行为的活动中享有的债权。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企业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资金管控等重要资金链条环节,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债权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在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造成企业债权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企业债权产生过程中,合同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企业购销合同、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等内容,都是形成企业债权的主要因素。(2)企业侵权行为也是影响到企业债权的主要内容。侵权行为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当事人一方只有因自己的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时,才负赔偿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就不须负赔偿责任。而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只要造成了他人的损失,不论责任主体是否存在过错,都要履行赔偿责任。(3)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货款、加工款、租金、交货、货物运输、技术服务等内容也是导致企业形成债权的主要因素。企业债权是影响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以及资金资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应该针对企业债权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更加合理有效。

2企业债权管理风险分析研究

企业债权管理风险具体是指在企业进行债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是指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影响到企业债务处理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对债权管理的风险控制,将会造成企业债权受损以及相关法律问题,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当前,在企业债权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企业自身缺乏对债权的管理意识,导致实际企业债权问题遭受法律风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发展。(2)企业缺乏法律意识。债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合法权益,对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而言也产生一定的影响。(3)企业债权管理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造成企业债权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包括企业的合作对象信用情况、债权管理相关法律文献等相关内容,合理的债权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3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企业债权风险管理是当前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对于企业的总体管理而言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企业债权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影响到实际的企业债权管理,以下是对其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阐述。3.1合同法律问题。合同企业形成债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企业与合作者之间通过合同达成了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合作方承诺给予企业相应的报酬,从而建立了双方之间的债务关系,企业也形成了债权。同时企业在进行其他交易过程中,其合同也是形成债权的重要标准。而当前,企业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包括债权合同法律问题。企业进行债权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合同法律问题的处理,从而形成的法律问题。第一,在企业双方进行合同制定的过程中,其未完成双方利益互换或者服务提供的合同订立,因此二者之间的债权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应,对于后续的企业债权处理造成了影响。第二,企业债权处理过程中,合同订立不够规范也将引起债权管理风险问题。如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双方合同条款不一致等问题,都将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风险。3.2债权整体法律法规问题。债权是企业在我国境内以民事主体身份所享有的重要权利,对于企业的自身权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对企业债权进行合理的保护,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建立了债权相关管理法规。但是,企业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债权整体法律法规的应用。部分企业对于法律相关问题以及法律制度不够重视,对于相关问题也不够了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债权管理。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债权管理过程中,国家应该完成相关法律文献的合理制定,企业应该对债权法律法规有必要的了解,确保企业债权管理工作实施更加有效。3.3债权法律处理问题。当前,企业在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其遇到的法律问题还包括债权事务法律处理问题。企业在发生债权纠纷或者债权不明等问题后,一定要使用法律手段进行债权法律管理。但是,在当前企业进行债权处理过程中,缺乏对法律处理问题的了解。如,当前我国法律体系针对债权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规定,其诉讼时效期达到2年,而如果企业对于债权诉讼处理的法律时效不够了解,将会影响到实际的债权处理效率,形成实际的债权风险问题。

4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中法律对策研究

企业债权关系到企业的相关债务资金回收,对于企业的债权相关问题处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企业债权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在实际的债权管控过程中,应该注重应用法律环节完成风险管控,确保债权风险管理更加有效,提升企业的债权有效管控。4.1债权风险提前规避。企业债权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发生债务等相关法律问题而形成的权利,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在与其他个人或者企业形成债权之前也要进行必要的风险管控,对债权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确保债权风险管理更加有效。第一,从法律角度而言,债权形成必须要有债权双方。所以,企业在债权形成时应该对本方的风险意识进行管控,提升债权风险方法。在实际的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自身应该完成对客户以及债务方的调查,了解个人或者企业的资金实力、信用状况等相关内容,确保企业良好控制债权风险,做好企业的风险管控。在企业进行实际的债权风险管控过程中,国家相关法律也有规定,要了解国家法律允许的资信情况,弄清对方的法律地位。对客户法律地位调查主要通过查验对方的执照,查阅工商登记档案来进行。第二,完成提前债权风险管控。企业应该建立债权风险管控机制,以财务部门为基础对企业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债权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风险管控手段,提升债权风险管控效果。4.2债权形成中的风险管控。企业债权以企业的相关合同签订作为债权形成标志,所以在债权形成过程中进行债权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债权合同进行合理的风险管控,确保企业债权管理更加有效[1]。首先,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手段完成对企业债权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债权管控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债权的管控效果。第一,合同起草以及合同订立阶段,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合同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对于合同订立的细节化法律内容有所了解,从而确保企业债权管理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债权风险管控。第二,合同起草订立阶段,应该根据双方实际交易内容以及发生的法律关系完成合同内容的详细制定。关于合同的利益分配、服务内容以及资金报酬等内容一定要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债权双方的关系清晰,内容明了,确保债权形成管控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债权管控效果。第三,合同起草订立阶段,如果双方因合同内容出现分歧一定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完成纠纷处理,通过对纠纷的有效处理,确保实际的企业风险管控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效果。第四,企业双方相关债权合同订立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合同的文本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应,提升债权风险管控[2]。其次,企业债权风险管控过程中,应该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完成债权保障,合理地保护自身的债权,确保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利用担保法对债权进行担保。当前,我国法律制度中对担保法进行了完善,规定债权双方可以设定担保人,担保人具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担保实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行债权保护的过程中,利用担保法要求交易对象找到担保人,可以预防交易对象出现资金问题,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现象。第二,债权人在自身债权保护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企业债权合理保护的重要法律权利,对于企业的债权保护而言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的企业债权保护过程中,利用债权法更应该注重完成实际的债权管理控制,提升债权管理效果。企业应该对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内容有所了解,并学会合理利用权利完成不安抗辩权的保护,确保相关工作实施更有效果[3]。4.3债权法律事务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在当前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很容易出现债权法律纠纷问题,而在实际的处理环节,企业应该注重对债权法律事务处理进行风险防控,利用相关法律完成债权法律事务的合理处理,确保企业的债权等得到合理的保护[4]。首先,从法律角度而言,企业自身也具有完成债权追讨的权利,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完成对债权问题的处理,依法处理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以下两点内容:第一,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债务权利进行明晰,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债权法律问题,才有权利追讨债务问题;第二,企业应该成立法律部门,以法律部门完成对债权问题的处理,这样具有合法性,也更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确保企业债权法律事务处理有效。其次,从法律角度而言,企业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手段完成债权追讨。企业在掌握有关证据后,可以向相关部门以及人民法院提讼,通过正规、合理、合法的法律手段完成债权追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委托追收的方式完成债权事务处理,通过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律机构完成委托管理,帮助企业完成对债权风险的有效管理[5]。

5结语

本文从企业债权风险形成前、债权形成中以及债权风险形成后三个方面阐述了债权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章敏锋.论施工企业的债权风险管理[J].商讯,2019,183(29):100-101.

[2]宋雨玲.浅议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方式实现铁路企业债权风险的有效管控[J].铁道经济研究,2019(02):20-22.

[3]范光晖.国有企业债权债务财务风险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32):160.

篇7

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时时刻刻伴随着企业的就是潜在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也不是为了中国证监会而控制,而是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不同阶段的风险才进行控制。

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1 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也时时的影响着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会给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会出现一定的漏洞,从而严重影响着企业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长运营,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管理当局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应起到关键性作用,一个管理当局在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方法、面对风险的态度上和面对风险的解决策略上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有这重大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识淡薄,有的大型企业管理层只注重企业的规模效益,往往忽略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有的大型企业管理当局虽构建和实施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构建和实施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3 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的管理学科。它不仅以现代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数量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 而且还引入了系统工程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我国也存在着各方面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可是在各个企业中这些优秀的管理人才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导致原本管理人才缺乏的企业,浪费了优秀的管理人才。然而,即便是不与西方银行的水准相比,就是与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金融风管理人才仍然显得相当匮乏。

4 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内容中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项相关对策。

5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为风险管理提供切实的组织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处理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将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具体的业务活动中。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手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 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

6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全体员工素质,树立主人翁意识,人在有意识支配的活动中从来都是第一位的。内部控制的高效率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离不开有主人翁意识的管理者。因此一个企业要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就要抓住人的因素。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使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地参与到企业的内控工作中来。

7 结论

现阶段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没有强有力内部监督控制制度,风险管理比较落后,没有良好的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一整套完善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以上重要的原因导致了企业多年以来难以快速健康的发展,最后导致了企业越发落后和被经济社会所淘汰。

当今时代,企业环境不断变化,变化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8

1.1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发生了脱离,企业经济损失可能性发生。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探索风险控制的方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发生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发展,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实现优化管理。

1.2财务风险成因

第一,因企业战略目标定位偏差而诱发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基于公司的总体控制能力和现有综合资源的配套支持,要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财力、对所进入行业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量力而行,否则,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失效而诱发财务风险。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系统,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建立了,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也打折扣,如缺乏对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第三,因债务比例过高而诱发的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的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第四,因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缺少足够的现金,这将使潜在财务风险变成现实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第五,因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并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由此增加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偏高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与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管理是不符合的,企业成本过高,企业财务风险就偏高。另外财务风险管理中,高风险高收入之间是成正比例的,但是一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过于追求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就会加大企业负债率,这样资金和负债比例失衡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债权人就会追加风险溢价,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和固定费用就会随之增加,企业投资者因为风险的增大,其报酬收益增加,企业股票和债券等其他方式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加大,必将带来财务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许多配套制度不健全,使得许多企业投资者主要看重股票波动收益而不是资本利得。对于企业的经营收益主要通过送股或者配股来完成,这隐藏了企业财务的内在风险。

2.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风险加大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含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规范,有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存货盘库管理制度和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制度普遍存在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现金流管理不能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就造成资金管理的混乱。而现有的管理制度又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对当前财务管理活动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因流程缺乏制度保证,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2.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风险缺乏预警机制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单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不够。 特别是领导阶层意识不强。企业高层风险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管理者风险意识弱的企业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也缺乏一定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复合型财务人才还比较少。另外目前财务风险管理还没有一个可以起到指导性的理论来引导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

3.改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3.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减少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状况密切相关,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根本考虑前提,企业融资过程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并确保筹集资金顺利运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十分严重,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本结构的好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资本和负债之间的调整,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确立合理的资本负债比,预防财务风险发生。

3.2优化财务控制机制, 加强活动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管控体系,既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施以恰当方法降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要善于转嫁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渗透到企业控制的全过程。设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3.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等各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企业财务风险就是财务不确定,一个全面和综合考虑的观察视觉,有助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准确性的提高。简单推测后的确定性财务风险,就需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才是合理的评估。分析出财务风险评级结果,对于存在财务风险的项目就要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即使以前没有财务风险的项目也可能在新的环境下存在新的财务风险。

4.总结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的收入、就业等切身利益,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都应高度重视,各负其责,通过设立机构,完善财务风险内控机制,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监控,以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

【参考文献】

篇9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正确识别,对其进行正确分析,明确其产生的原因,才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运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未来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包括企业经营和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环保能源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有公司外部的原因,也有公司内部的原因。笔者认为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外部原因

公司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因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措施不当,反应迟缓,造成公司产生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在信息化管理时代,企业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来源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部门各层级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截留信息的情况,使得会计核算不准确,财务报表失实,使得企业高层的决策人员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

3、企业财务的监控不力

许多企业对于重大的投资等决策问题还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监控不力,财务人员又只能按领导意图来处理账务,使财务监管流于形式,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是不确定的,但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可以转移和分散的。企业可以采取方法和手段,在财务风险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生过程中进行控制或分散,以便尽量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避免风险或将风险减至最低,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的管理过程,就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以财务风险为对象的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使财务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并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减少未来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增加未来的企业收益,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四、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也不能是一味追求零风险。企业为避免发生财务风险,而主动放弃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方案,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若必须进行某项经济活动,而企业又无力承担或者风险成本高于预期的收益,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风险分散或转移。环保能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应本着效益的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1、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和财务风险监控机制

为预防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机制,通过财务预测,掌握财务需求,以便提前安排融资计划,根据计划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以免造成资金和投资出现脱节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发展状态进行监控,同时及时将信息反馈回来,以便对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预防和控制,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健全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投资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得超额利润,又不可盲目乐观地冒险,应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决策者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要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找到平衡点。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而不降低投资收益。然后,企业必须注意不可超越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而盲目投资,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3、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由于大多数环保型中小企业目前都只是保本微利运行,利益不高,所以多数金融机构对于环保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一般的商业银行都不太愿意给中小型环保企业贷款。环保企业不仅要扩大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企业在保持良好的赢利基础上,为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向社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行融资,必须明确融资目的,不应为融资而融资,而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因地制宜地作出选择,以确保企业的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对筹资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是合理设计资本结构中的权益资本和负债的比例关系,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比例关系等,通过对不同的时间跨度、不同层次的资本进行有效协调,以降低财务风险。

4、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能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保证企业的正常,关系着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甚至是企业的兴衰。企业的流动现金不足的话,会影响企业的正常日常支出,产生财务风险。但企业的流动现金并不是越多越好,企业的流动现金越大,机会成本也就越大,而企业的利润率减少,给企业造成损失。财务部门应掌握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需求状况,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5、提高企业决策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对财务风险的判断和预测能力,以及时发现和预估潜在风险,并提高他们利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进行风险分析,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对具体环境和条件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和规避对策。

五、结语

中小型环保能源公司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投资资金更多地依赖于外部资金。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注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环保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合珍.浅析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2]夏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篇10

企业在对内、对外的财务活动中,资金会受到来自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计划收益形成差异,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这就是资金风险。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如何应对这些资金风险,成为当前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市场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

1.1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因素属于企业的对外财务活动,这种财务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上,也就是负债或赊账。有其它企业欠款,也有自身企业的赊账。主要形成于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由于物料、原材料等进销压款造成,不但是资金风险,也是一种信用风险。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的负债比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少企业能做到严格把控负债比率并及时调整负债比率值的。因而造成企业在对外财务活动中多伴随着较大的资金风险。

1.2 市场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有效控制对外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是实施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作为企业的生命,其结构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资本结构优化是有效控制资金风险的重要策略。资本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效应,也就是负债。

首先,及时调节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依据企业自有资本状况、结合同业的平均值,制定的匡量范围,根据市场波动、负债预测等因素随时进行调节。当资本回报率下降时需要降低负债比率;而当资本回报率升高就需要提高负债比率,以此来实现资本价值的优化。

其次,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指企业各类负债数量配比,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而短期负债占比直接影响着负债结构。因此要有效降低短期负债,减少资金占用。

第三,广泛拓展融资渠道。企业发展需要多元化融资渠道,以降低筹资成本。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仅靠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银行作为融资渠道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还需考虑自身资本结构和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比率,为银企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2. 人为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良莠不齐,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违规操作。最常见诸如虚开发票、挪用公款、违规投资、设置体外循环小金库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计造假。会计造假的种类很多,如会计凭证造假、会计账簿造假、成本核算造假、税金核算造假等形式。主要由于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审计环节漏洞、内部监控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

2.2 人为因素影响的应对措施

对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资金风险管理中最难管控的环节,也是最易管控的环节。因为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极大的变数,但是完善的制度和坚决的执行可很好地起达警示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首先,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企业要严格选拔财务人员,着重考核忠诚度、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方面;并且定期进行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考核与培训。广泛吸纳财务人员进入管理层,一来警示财务人员不能知法犯法;二来使财务人员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从根源上防范资金风险。

其次,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强化会计准则的实施,严把资金的流进流出,做好资金的入账审批,对于不明资金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处理,资金审批手续不全决不入账。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自查,同时加强审计检查环节,使企业账务的透明化。

3. 资金使用不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 资金占用与贬值

资金占用多因资金管理不当引起,是企业的内部财务活动。首先,资金管理缺乏整体规划,未做到专款专用,常常“拆东墙、补西墙”,大量闲散资金未被有效利用;其次,财务报表提供信息量不足,缺乏准确性、及时性,导致决策层盲目投资;第三,资金回收监控力度不够,应收账款长期未回收,导致资金循环不畅;第四,收益分配未按预算执行,或预算数据不实,导致收益资金分配不合理;第五,备用资金的规划与投资,受利率汇率等外因影响,或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向与项目等内因影响,导致企业投资不当,大量资金被长期占用,因而形成资金贬值。

3.2资金使用不当的应对措施

资金使用不当是企业内部财务资金运作中的常见现象,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应收账款回收是盘活企业资金链的关键,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欠费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财务部门科学测算出企业的收支平衡点,可有效提升催缴欠费工作的弹性机制。

其次,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财务结算中心对资金应采取集中管理,可掌握集团及分支机构、下属单位的资金流向,严控资金审批流程,使闲置资金合理再分配,防范体外循环资金账户,有效控制收支平衡。甚至可实行财务负责人派驻制,可有效掌握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的资金动向,降低资金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外部市场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资金运用不当等资金风险,适当的资金风险防范措施,是当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保障。

篇11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篇12

XH是国内领先的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小额借款咨询服务、销售与客服、投资理财于一体的金融公司,通过建设借贷平台,解决人们在消费、创业和企业经营中所需的资金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XH公司在当今信贷业务紧缩、存贷利差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为维系自身发展不断创新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创新在为XH公司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加大了XH公司经营的潜在风险。为使XH公司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2 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所谓信贷风险是指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我国信贷业务起步较晚,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但对于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2.1 信贷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较少。

目前,对于信贷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对于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较少,而信贷金融公司从管理能力上弱于商业银行,存在更多风险管理问题,为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更应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2.2 信贷风险管理新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学者非常关注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但对于大数据分析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信贷企业在风险预警方面技术落后,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也没有研究开发量化模型,缺乏对风险实施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研究。

2.3 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培养研究较少。

各企业信贷业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是困扰信贷业务的一个长期问题,也加大了信贷业务的风险。急需建立信贷从业人员培养体系和发展路径,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团队能力。

3 XH公司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公司目前存在着违约风险估计不足、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方法失效等问题。内部控制建设薄弱,放款依据不明,信贷风险控制意识缺乏:一是重贷轻管的思想,贷后管理薄弱;二是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存在信贷员为争取业绩而隐瞒问题的事件;三是信贷流程停留在表面,形式主义泛滥;四是风险意识淡薄或仅停留在发放前进行相关风险分析和预测,难以贯穿贷款的整个过程,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忽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4 XH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针对目前XH公司信贷业务管理现状,并结合调研情况,主要从机制建设、过程监控、团队建设三方面着手。

4.1 机制建设

XH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主要应从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入手。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加强部门、岗位制约力度,改变垂直管理模式,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评估贷款风险,改变原来信贷部统揽信贷业务的局面。二是加强审计的后续监督专业性,常规审计由于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检查中通常只能发现规范性操作问题,对形成不良贷款的真正原因很难发现,因此需要更专业的审计能力。预警机制要加强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贷款用途、资产分布的真实调查以及对担保人身份的认证等,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找到风险高发的因素,?Ψ缦蘸褪找?行量化评估,来判断是否发放贷款。主要工作集中在信贷风险细致量化、客户信用等级评定、风险预警团队建设。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等新工具新方法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也要进一步加强。

4.2 过程监控

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管要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三个阶段的监管。一是加强内部监管体系建设,做好贷前调查工作。进件是指把贷款资料准备好后提交给信贷公司系统,此过程做好证件真实性审查和同行查询,证件包括身份证、房产证、银行卡流水、社保、公积金账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财务报表、房产、公户流水、供销单、往来合同以及配偶身份证件、银行流水。同行查询是指信贷人是否在信贷行业有其他贷款及还款情况如何。做好外访工作即实地考察,包括员工询问、仓库存货、生产现场、专业知识,家庭成员知情、办理新的银行卡、房产、车产、座机等。二是加强贷款真实性、还款能力等审查,规范调查流程,完善签约前的客服审核标准,使信贷审批流程标准化,加强信贷还款粘性,要求夫妻共同签约、拍照、核查身份,落实准确联系方式,确定号码使用时间等。三是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安排专员对贷款人定期进行回访,及时了解贷款人个人信息变更、贷款人收入变动、贷款用途是否正常使用等情况,根据回访结果,进行分析,重新评估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篇13

早在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有关机构就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量将在当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近十年来,我国民航航空运输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从2003年的世界排行第5位上升到世界前3位,并且未来十年仍将以10%的速度增长。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也给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安全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的很多指标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实质性,同时缺乏标准性、连续性,不利于风险的动态管理。因此,构建并建立成熟的,可信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问题的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我们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 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安全管理体系概念(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逐步被航空业发达国家所采用,国际民航组织已在其公约附件中要求成员国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运营等单位建立SMS。有关资料统计,70%的世界民航的飞行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剩余30%的原因主要是天气、机械故障和其它原因。因此,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做好每一个参与安全生产的人的工作,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关键。而问题管理恰恰是紧紧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识别安全风险,解决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所以,研究并实施问题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扭转民航空管安全工作局面,有着很大的帮助。问题管理倡导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管理变间接管理为直接管理;变专职管理为全员管理;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变僵化管理为创新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模糊管理为务实管理。借鉴这种新型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实施以问题管理为中心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主动管理和超前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构建并建立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适应民航空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问题管理与安全工作

所谓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故或意外。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型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或萌芽的各种问题(立法的、规章制度的、政治的或社会的)。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策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成有利于该组织的公共政策。

由于安全工作的目标难以确定,安全工作的结果难以量化,事故的偶然性等原因,给安全工作的计划部署、监督控制、验收评比等带来了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在管理的大框架下,把注意力投向于问题,实实在在地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做工作。并以问题的解决程度,作为衡量安全工作达到水平的度量。通过实施问题管理,企事业单位能及早地发现影响其潜在的或萌芽状态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

3 基于问题管理的民航空管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框架

民航空管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航空安全问题为中心进行制度、组织、日常管理方面的构建,构建基于问题管理的航空安全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将问题管理制度化,落实问题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为保证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需要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在安全日常管理中,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注重将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在制度层面,通过将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将问题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一些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看,不但要将问题的后果影响落实到个人,而且需要鼓励从业者积极识别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暴露自己的、别人的和组织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启发和培养个人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航空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风险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民航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风险安全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风险问题管理,化过去专职部门的安全管理为全员管理,化过去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无疑能适应航空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管理客观要求。

(2)在组织层面,空管单位具有人员多、组织层次丰富、规模大的特点,在实施基于安全问题管理的危险管理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尽可能使组织扁平化,提高安全问题信息的流动速度,保证安全问题处理的有效和及时。这种组织流程的重构也不需要每个信息流动环节上都设立相关实体部门,除了一定要有职责明确的由专家、管理者组成的专职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外,其他的可以是虚拟化的部门,由安全问题处理委员会赋予明确的职责。

(3)在安全日常管理中,从问题管理的实践经验中看,通过绩效考核,强调员工和管理者,尤其是强调管理者的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惯性、重点安全问题的控制,对于一再发生,屡禁不止的安全问题,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由于航空业的风险种类复杂多样,管理面临的安全问题多,而安全管理可运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强调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注重解决问题的整体效益考虑。对于直接危及航空安全的重点问题要突出管理,强调对于问题解决的适度反应,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管理经验积累,积累安全问题的适度反应阈值,注重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进而建立基于航空安全问题的风险预警系统,使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直接有效。

(4)航空业实施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管理要注意与危机管理融为一体。危机管理属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范畴,传统的危机管理是危机处理的狭义概念,随着现代风险的扩大和管理方法的进步,现代的危机管理理论强调危机的事前预防。航空业是高风险行业,安全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危机,直接威胁企业生存空间,因此,经营者有必要从整体上注重资源部署,将安全管理与危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基于问题的安全管理有效地消除危机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危机,通过积极地实施基于问题的危机处理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并通过总结教训,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危机管理理论指出,随着问题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因此,危机管理工作应该集中在问题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可见,在资源部署上在保障危机管理能够衔接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资源分配重心应向安全管理倾斜。

4 新模式实施后的优点

事故的发生可以说是安全问题管理失效的体现,通过直接抓安全问题,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抓住了安全管理的实质。问题管理倡导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倡基于安全问题的管理模式具有的优点如下:

(1)由个别部门少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变为各职能部门全员额的安全管理;

(2)使安全管理的层次扁平化,把安全工作直接伸向基层一线,使存在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迅速反馈到决策层;

(3)将安全问题的发现和处理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

(4)可营造一种安全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大家主动提自己的安全问题、提他人的安全问题、提组织的安全问题,强化领导和群众的权责意识,培养责任心,营造了安全文化氛围;

(5)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务实的管理方法论,它强调的是安全管理的安全问题导向,有利于明确人们的思想,使安全工作中模糊的“管理”二字被清晰地界定。

5 结论及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于问题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下,对于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优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模式运行主要有注重强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突出惯性、重点问题的控制,突出问题管理的分析和经验积累,将风险识别和恰当动作贯穿于问题管理的过程中。从空管单位的安全工作开展来说,任何一个安全事件的产生,都亟待着空管安全组织结构的全体成员在事件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发现更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民航安全风险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又赋予了它新的思想和内容。不仅仅是航空业,谁先去挖掘谁就取得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这对我国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各行各业来说更加尤为重要。只有抓住了机遇,把安全风险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能保障民航空管的持续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钧.风险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黎威.东方航空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邹国良.加强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迫在眉睫[J].中国民用航空, 2004(11):56~59.

[4]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S].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