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学网络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学网络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学网络教育

篇1

5月11日 主要工作: 这是上课的第二天,我向本班数学老师了解了本班学生的一些情况。并备好了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5月12日 主要工作:这是我来到学校第四天,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不能让一名学生落伍。

5月13日 主要工作:不知不觉一个工作周过去了,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同事很热情。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总是忙不完,感觉过得蛮充实的。

5月14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资料,备课。

5月15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

5月16日 主要工作:今天我又听了其他老师的一节,真的是受益匪浅:以后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备课,注意板书设计。在这堂课中,我真的发现了自己很多讲解中的不足点。这也是其他同事曾经向我讲过的一些问题,可我却还是犯了很多错误。此外事先想到和准备的东西虽然没讲多少,但是却也没觉得有太多遗憾,因为大体了解了同学们的接受程度,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想法的天真,这也很好。

5月17日 主要工作:繁忙的一天又过去了,我慢慢的了解到了本班学生的一些情况,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差,都是因为懒惰。在此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些事迹,希望能他们能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5月18日 主要工作:今天有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课后我给他们作思想工作,并从原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一些关于这两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原班主任向我讲述了很多处理的方案,我学习到了很多。

5月20日 主要工作:对我来说接受新事物是最开心的事了。今天,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进步了一些,我相信,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学得更多。

5月19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资料

5月20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资料

5月21日 今天发第一单元的试卷,有十几学生九十分以上,这让我感觉到很欣慰。后来经过评讲,又出了些类似的题,那些差生也能做对了。

5月22日 主要工作:今天校长来听我的课,课后他向我讲述了很多有关数学教学的方法。并指出我本节课中讲解有点含糊,差生很难接受。

5月23日 主要工作:班里有几个学生的成绩不好,课后我给他们进行辅导。他们都很自觉地听我分晰题,这让我感觉很开心。我越来越能融入这个群体了,我已经在这里实习三周了,说是实习,其实我的工作量不比他们少。

5月24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相关资料

5月25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相关资料

5月26日 主要工作:我回顾这些天的一些工作,感觉自己的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提不上来,这让我很担忧。

5月27日 主要工作:今天我又处理了学生吵架事件。感觉有些东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东西做起来容易看起来难。

5月28日 主要工作:辅导学生做资料,并讲解一些难题。

5月29日 主要工作:今天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我自己做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并很快就学会了计算它的表面积。

5月30日 主要工作:今天找来了一些学生谈心,聊聊他们的学习的一些情况。

5月31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相关资料

6月1日 主要工作:休息日,整理相关资料

篇2

(二)自考网络助学自身的优势

自考网络助学模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征。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开展的,考试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趋向公平化和大众化,同时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自考网络助学使得教学成本更低、学习环境更优、学习效率更高等优势,这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自考网络助学势在必行。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助学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许多高校以及助学机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自考网络助学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与特色。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自考网络助学体系的基本结构。从宏观层面来看,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网络助学流程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无论是入学、学籍管理、缴费、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等等。这使得整个网络助学的管理更加全面可控,同时能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追踪、记录与测评。对学员而言便于随时随地的注册、学习,方便、快捷且易于操作。学习测评阶段作为教务教学管理是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测评阶段学员能充分利用在线助学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而这个平台包括三个子系统:实验操作系统、辅助交流系统以及最主要的教学系统。实验操作系统作为辅助学习系统可以让学员在网上进行实验观看、实验操作以及远程操控与辅导。另一个辅助系统为在线交流系统。在这个平台中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学员之间,还有管理者之间可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在学员之间可进行学习心得、方法等的交流,也可进行学习社区的建立。让学员们能进行学习的共享与交流,克服网络助学中学习的疏离感,促进共同学习。该系统包括考生论坛、教师博客、QQ群、学习社区、虚拟班级、BBS答疑、视频会议、即时聊天电子邮件、电话等。但是,该结构中最重要的则是教学系统。在此系统中包括课程导学、精讲课件、串讲课件、学习资源、真题解析、学程规划、学程跟踪、在线监测、自动答疑、反馈、实时测评、课程考核等等。这使得学员能根据自己的规划随时随地学,同时能得到老师的精讲与答疑以及小组学员的讨论与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基于大数据的追踪,老师能很好的掌握学员的学习进度与成果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虽然,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整构建了其助学系统的基本结构,但该结构仍有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改进。如:专职教师的缺乏、课程资源的缺乏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用户的体验满意度低、反馈不及时等。这些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散乱,影响学员的学习质量和信心。因而,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入与管理不断进行改进。

三、自考网络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技术的重大进步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自考网络助学也应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重构其基本结构。如:云计算的运用使得海量的存储变得轻而易举;MOOC的发展使得在线学习资源变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移动客户端的运用及推送更使得网络助学变得简单易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使得学生的全方位追踪和个性化管理变为可能。

篇3

开放教育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开放教育泛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教育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教育方式开放、教育环境开放等。狭义的开放教育则特指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形成的开放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新型的常规教育形式,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网络教育同样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浏览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情景下,同网络伙伴进行交流的学习。狭义的网络教育则是由普通高等院校组织的对学习者有明确培养目的、主要依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均是定位在狭义层面,是依据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来进行划分的,培养对象均是面向成人,尤其是以各类在职人员为主。

2.办学模式

开放教育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普通高校、行业部委共同参与,各级地方电大具体实施的多级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而言,网络教育则是依托普通高校自身资源,由网络教育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对学生实施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服务。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开放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参加实时及非实时网络教学辅导,还可以参加由当地教学点组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学习等。中央电大、省电大以及教学点通过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专业实施方案等实现导学、助学、促学的高效整合。网络教育则是学生完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活动,包括:院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含视频与文本)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在线完成作业,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和答疑解惑。

4.课程体系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网络教育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师来自于院校自身,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开放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基础以及行业需求等,从全国各地聘请教师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据中央电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纸质教材、音像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则是根据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二、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

学分互认,来源于英文“CreditTransfer”,指的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对于院校来说,学分互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优化整合、统筹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解决部分学校扩招后师资、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并使院校能够聚集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特色与品牌。对于学习者来说,单一院校的课程组合已经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学分互认有利于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由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化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正在积极开展学分互认的相关探索。

1.合作开设专业与人才培养

在开放教育启动时,中央电大为了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了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探索,截至2012年,已经开展26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课程、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对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现了专业层面的整体学分结果互认。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初步探索了学分互认规则,主要包括课程考试要求、学位英语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比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课程须达到约定的平均分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须达到约定的等级或分值。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各院校的专业要求不同,学分互认具体规则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免修免考”

“免修免考”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通过国家承认学历的其它教育形式取得某门课程的学分,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低于现修专业被替课程的要求,可以按有关规定对现修专业中的被替换课程进行课程学分替换(即免修免考)的认定方式。针对此类方式,中央电大和多数网络教育学院均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文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免修免考”的认定类型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基本保持一致,包括:(1)按毕业专业(国民教育系列)免修免考课程。比如: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等;(2)按学历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各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并参加开放教育第二专业的学习者,其所学原课程(6年有效)达到现行同等(或较低)层次专业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要求的予以免修免考,并获得相应学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入学前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免统考并免修全部统考科目的课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3)按单科结业证书免修免考课程。(4)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单科课程。比如,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可以免修免考本专科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5)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入学前已取得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教学计划中属性为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实施方式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都是依据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采用学生申请、院校审批的方式进行。开放教育的学生提出申请后,报经地市级电大分校(教学点)、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审核批准,采用分级审批的方式开展。网络教育的学生则是到学习中心提出申请,经学习中心初审合格后报经学院进行审核和办理。此外,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免修免考”的认定范围、学分认定量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般来说,凡教育部承认学历及相关证书等均可以进行认定。但由于各教育类型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差异,部分院校进行了特殊规定,如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明确指出电大、函授夜大、网络试点院校课程取得的成绩不能进行相关认定。在学分认定量方面,各个院校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如中央电大规定“统设必修课程免修免考的比例规定为不超过统设必修(不含综合实践环节)总学分的35%”;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规定“办理免修后累计认可的学分不能超过本院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的50%”;东北财经网络教育学院要求“申请免修课程学分累计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20%”。

3.“学分当量替换”

“学分当量替换”这一概念是在中央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以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共同组织和实施的“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中首次提出的。它以承认学生以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开放教育学生以往获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级别的技能大赛证书和相关学历证书等,经过严格认证后,根据其与对应的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折算为一定的课程学分。比如,对于获得“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在修读工商管理专科时,能够免修《个人与团队管理》(必修)、《资源与运营管理》(必修)以及《首都职工素质课程3》(选修)三门课程,共分。该项目以“学分当量替换”为桥梁,探索了对学习者正规及非正规学习后的先前学习成果认定办法,拓展了“免修免考”以课程为认定单位的学分认定办法。

4.课程共享

跨校选修课程是普通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的常见方式。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网络教育学院探索了以学平台进行课程共享的方式来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网络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组织制作优质网络课程、文字教材等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其成员单位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修读该中心平台上所提供的共享课程,并能够得到相应的课程学分。与传统高校的跨校选修课不同,网络教育的教与学过程完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共享课程的探索实现了两校及多校之间课程学分互认。

三、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结合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开展学分互认的探索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从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已开展的学分互认探索来看,尚存在以下若干不足:

1.缺少开展学分互认的理论基础

目前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探索多是基于现实需要所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理界,关于学分互认的标准、学分互认的类型等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由此导致在学分认定以及学分互认的开展过程中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即使对于各院校制定并已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免修免考等),也难以形成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般性指导原则。

2.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学分互认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事实上,由于制度体系、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壁垒。对于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也毫不例外,虽然二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二者之间关于学分互认、资源整合的推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有意停步不前的情况。

3.尚未形成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

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学分互认的:一种是院校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规定学生能够进行课程学分互认的要求以及实施方式等;另一种则是院校单方面制定对其他教育类型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的制度文件,继而进行实施执行。但整体来看,这两种方式均属于个别、自主、无序的实践行为,缺少操作层面上统一的要求和流程模式、规范,由此导致学分互认实践工作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4.学分互认的范围还较有限

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来看,参与学分互认的院校还很少,能够进行学分互认的课程也较为有限,甚至很多课程学分还停留在单向认定的层面上。此外,无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大家对学分互认的认知依然欠缺,一系列深层、细致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解决。

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对策

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两类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能够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提供样板和案例。结合“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需重点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1.深化学分互认的理论探索

对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来说,教与学过程的相对分离导致其课程的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以及学分衡量与认定方式等均与传统课程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已有学分互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研讨适合远程教育的课程学分互认标准及规则,能够有效指导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学分互认实践。

2.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比西方及日本、韩国等,无论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远程教育,我国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的建设等方面等都相对落后。学分银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有效衔接各类教育,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程。由于教育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教育体制的复杂性,目前多数的探索并未突破地区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先期引领并切实推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可为我国国家学分银行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

3.构建学分互认的操作规程

明确、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学分互认得以在实践中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分互认能够持续、稳定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中,需要转变目前单一、个别化的校际实践思路,探索开展学分互认的稳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包括学分认证标准开发流程、学习者业务办理流程、认证单位业务办理流程等。

篇4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二、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西南大学校是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较早开展网络教育的传统学科拥有具有学术理论基础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网络教学管理的实施提供智力、人才结合网络教育学院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务管理,形成较好的资源共享,为化学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点。

1.制度管人。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从教师选派、教材选用、网络课件建设、具体教学(直播、录播、网上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和答辩等)一一做出相应规定使管理有据可依肩章可循制度管人。

篇5

1 引言

3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就曾预言:未来社会“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特点包括教育的整体性、全民性和连续性,学习的充分个性化、开放化和网络化等。

作为学习化社会的现象,中国网络教育从1998年试点开始,在全国重点高校和各级电大如火如荼的展开,到今天不过15年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忧心,存在着网络教育的交互性与个性化服务意识不强,网络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缺乏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站的问题。随着大规模网上公开课的展开,对于传统的网络教育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专家学者纷纷探讨基于碎片化运用的微型学习研究,指出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等无线网络学习形式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华师大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也开始探讨如何将微型教学的模式引入网络教育学院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国67所远程教育试点学校之一。以教师继续教育为主,依托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断构筑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逐步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网络教育学院目前的学习形式有四种:(1)自主学习,学员在互联网上进行网页浏览和视频点播;(2)协作学习,学员在互联网上进行作业答疑BBS、Chat、E-mail等形式的交互;(3)面授辅导,学员利用假期集中到当地教学站点,由辅导教师进行面对面授课辅导;(4)专家指导,让学科专家参与网上教学与指导,解答学员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共开设(专升本、高起专)共计24个专业的学历教育。

那么,学员对于传统网络教育存在什么样的看法,对于微型教育有何看法,究竟是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希望从哪些方面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对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员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

研究通过问卷对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现状,学习风格,所需的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

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请网络老师进行内容效度论证,并且采用重测信度的方法,在网络教育学员中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了30名学员进行两次测试,相隔四周,重测相关信度系数为0.720,删除了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04的项目,将余下的重测信度系数提高到了0.758。终稿问卷共78题,65题单选题,12题多选题,1题开放式问答。将电子问卷放置于网络学院的主页上,要求网络学院学员进行填写,共收到来自28个教学中心的698份有效问卷。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问题,笔者对网络教育学院的10位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学员对课程改进的意见,学习的亲身体会,具体的学习情况等等。

此外,还对网络学院的3位老师以及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2名技术专家进行访谈,从课程开发设置者的角度深入挖掘。访谈问题设计如下: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网络课程已经从哪些方面支持学生学习,学生还希望从哪些方面得到帮助,网络学院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样本

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为抽样对象,进行电子问卷的填写。样本的年龄比例为20岁以下(2.72%)、20-25岁(34.96%)、26-30岁(24.07%)、31-35岁(18.62%)、36-40岁(9.17%)、40-45岁(7.45%)、45岁以上(3.01%)。问卷填写学生来自全国28个教学中心,但是大部分人员集中在苏浙沪三省(占67.4%)。工作状况为在职(94.27%)、没有工作(5.73%)。在读学历层次为专科(43.7%)专升本(56.3%)。

3 研究结果

3.1 学习时间

篇6

1、积极寻求合作办学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强与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的联系沟通,在去年成功开设一个网络教育招生报名点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又与二家单位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并与其中一家单位签订了协议书,为明年的招生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挖掘现有合作高校资源,在确保已有合作高校网络教育招生的前提下,明年春季始通过奥鹏开展南开大学网络教育的招生,并努力确保当期招生顺利完成。

2、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办学影响力。学院全体同志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策划招生方案。在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各种媒体窗口联络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依托奥鹏远程教育宁波管理中心这一平台,积极主动与各县级电大进行沟通,邀请奥鹏中心相关领导及奥鹏体系合作高校领导赴各县级电大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利用电大办学系统,延伸招生途经。今年,各县级电大网络教育招生呈稳步增长发展态势,也为我院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强化招生服务工作。我们非常注重招生接待咨询、招生引导技巧和电话咨询回访工作,努力做到“只要你来我这里咨询,我就有把握把你留住”。为此,学院全体同志放弃暑寒假、节假日,勤奋工作,真正做到了从招生报名之日到招生结束之时,每天有人接待学生的报名咨询。另外我们还通过电话回访老生,关心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中心的口碑,使他们乐意帮助我们开展招生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切实做好电视中专及相关培训工作,努力增强学院办学实力。

自市教育局下放中专办学职权以来,原有的合作单位多已成为社区学院,拥有了独立的中专办学权,虽经我们努力争取维持现状,但效果甚微。另受宏观环境影响,原有几个合作单位的办学重心已由中专教育转向职高教育,给我们中专办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生源急剧萎缩。面对现状我们尽心尽力做好电视中专办学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搞好现有合作单位关系,努力稳定电视中专现有办学规模。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市财政局会计电算化和劳动部计算机中级考证权,积极开展培训合作,增加培训人次。全年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我们服务周到、管理严谨,深受合作单位的信赖。

三、强化教学支持服务,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管理。

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管理,以诚取信,以质取胜,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办学的知名度、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今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做好班主任工作,努力强化教学支持服务。班主任工作是做好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对所有学生都要努力做到三心:耐心、用心和贴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正是秉持了这样的服务理念,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和理解,也得到了合作高校的信任和认可。同时,针对远程教育学生松散型的特点,我们设想今后由班主任或学生骨干牵头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加强学员之间的情感联络,克服孤独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做好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突出强化新生的导学工作。在新生开学报到注册的同时,集中新生在学校机房进行导学,基本上做到手把手一个个进行辅导,使每个新生对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有正确、客观、全面的理解。同时,结合以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新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导学制度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教学支持服务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篇7

结合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育学院的经验系统除了包括教学资源(主要是网络课程)外,还包含静态的技术支撑环境和教学管理制度;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远程交互与各类学习支持服务来完成;网络教育的经验接受系统——网络学院的学习者又是一个复合体。与本科学生相比,网络教育的学员既是在职成人,又是学生,有的还承担有家庭责任,他们既有学生学习的一系列特点,但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在上述教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均存在着众多的共同点和差异。本文的思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来进一步展开的。

一、教学系统的比较

1.经验接受系统的比较

在接受了系统连贯的中学教育后,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的年龄分布比较集中,学习基础也较扎实,尽管存在很大的学生个体差异,但是从整体上看,全日制普通本科的学生学习时间充裕,对于新知识新技能有充沛的学习精力与求知欲。而网络教育的学生均为在职成人,学员年龄分布比较广泛,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成人学生大多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如道德、知识、能力等),且随着年龄增长,成人的机械识记能力减弱,意义识记能力增强,他们在学习上呈现出一定差异。

目前,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为主的全面授教学方式,师生同处一个空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网络学习中,由于师生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对分离,学生以自学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2.经验系统的比较

在绝大多数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中,教学媒体相对较单一,采用现成的影视、动画及图片进行简单的加工合成,以教材为纲,学习资源相对有限。网络教育的教学较之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材概念的外延扩大了,除书本式教材外,录像带、光盘、各种各样的网站、论坛等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此外,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全日制本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和滞后,而网络则能提供丰富的、最新的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获得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获得某一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呼吸到学科知识的新鲜空气。[3]

与全日制本科教学相比,网络教育教学系统更需要完善支撑其教学的技术平台,支持更多的用户流畅便捷地访问和学习,同时保障其传递系统的准确性。网络学习的特点也要求教学安排要更灵活、学习资源系统化和教务管理平台电子化等。

3.经验传递系统比较

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同处一个时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改变教学方法去调控教学状态,从而抑制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保证教学质量。[4]网络教育的教学辅导主要通过BBS、Email、电话、QQ、MSN等方式进行,其实时性和交互性还不能使其充分发挥教学辅导的作用。[5]因而学生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孤独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未及时得到答复、学习技能欠缺、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不足、工作和家庭生活与学习产生矛盾等多种不利因素,更需要接受网络学院、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学术、管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6]

此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检验经验传递效果的重要手段。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课程考试,统一印卷、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相同时间统一进行,考试均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上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基本技能的检验,缺乏对获取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试方法上基本上是一门课程一张试卷,一学期考一到两次。而很多学校的网络教育教学评价仍然全部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考试方法,其评价方法有待创新与实践。

二、网络教育教学系统面临的问题

1.经验接受系统中的问题

网络教育大多数的成人学生都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经历(如学习、家庭、职业、社会、政治经验且具有个性化),用于学习的时间只能是工作、生活以外的业余时间,精力有限。在承担工作和家庭责任之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更好更高效地学习成为他们必须处理好的矛盾。

有研究显示,我国网络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有众多共性,如较严重依赖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教师高度控制,自主性较差,因而在非实时、非面授的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中,如何让网络教育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也是网络教育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2.经验系统中的问题

网络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学资源有丰富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的优势,但是目前部分网络课程设计仍然没有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框架,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呈现知识、传授知识的工具,忽视了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了简单的技术化倾向。[7]出现这种情况也与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师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网络教育试点高校中,网络教育的教师基本上由学校其他学院的相关任课教师兼职,他们缺乏专门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不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经验传递系统中的问题

在现代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或网络终端后,教学中的“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削弱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富有人性化、人情味、亲和理论的教育影响力被淡化。网络教育学习者特殊性也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与学生支持服务形成互补关系。

此外,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面,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评价是一种竞争式、淘汰式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有待创新与实践。

三、启发

1.经验接受系统方面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家南国农先生曾对网络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8]在现代网络媒体的学习氛围中,如何引导和协作学生主动积极地适应非面授为主的教育方式?

网络教育学院的领导、教师和管理老师需要积极宣传网络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接受网络学习的模式,建设丰富多彩的网上资源,以及个性化的学生学习反馈与诊断模块,吸引学生经常上网学习,逐步提高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网络教育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优势,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虚拟学习中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心理上的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促进学生逐渐向学习者角色转换。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从而营造出合作的、宽松交流的、对话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经验系统方面

我们要深入研究网络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增加资源的信息量,突出资源的智能化、交互性和表现形式的人性化,形成资源特色。为了更好地建设教学资源,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网络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并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网络教育理论,使他们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先进的网络教育理念,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独自或参与设计网上课程,开发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经验传递系统方面

我们要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介加强对学生支持的系统化,即加强学习辅导的支持、技术设施的支持、资源管理的支持等。如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媒体使用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指定个体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条件的差异选择媒体,根据不同的能力倾向选择学习方法。同时,建立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实体机构,实体机构要规划、研究、管理和监督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8年成立独立的实体机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形成并贯彻“导学、督学、助学”的支持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周到完善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帮助。比如,新生入学后的导学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中心集体参加导学和网上教学活动,集体参加网上BBS讨论,进行“近距离”的“远程教学”,“强制性”地培养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培养网上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网络教育教学评价虽然可以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考试方法,但其评价的实质应该是一种无竞争的、重视自我检测的方式。一切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网络教学环境中,评价考核方式更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此已经进行了较好的探索与实践。除学生的课程考试外,构成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还有网上在线作业、离线阶段练习、BBS发帖及学生平时参与实时、非实时辅导课、教育中心其他活动等过程考核的成绩。这些形成性考核占到学生所修课程成绩的40%,而考试成绩只占60%,如所修课程有实验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远程实验或实时实验的成绩也占课程成绩的一定比例。

四、结语

在我国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实际上大学的办学主体仍然在各学科院系,高校的教学、科研、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网络教育学院要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内的资源,借鉴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特点,结合网络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发挥高校的专业特长和名师效应,通过培训使授课教师明确网络教学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区别,把握网络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对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与关怀,同时辅之以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Andrée Tiberghien.Learning and teaching: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1997,27(3).

[2]陈义勤.远程学习者学习困难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9,(6).

[3]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汤永新.网络教育中教学交互的实时监控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蔡怡,周海玲.论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网络化[J].教育与职业,2007,(36).

篇8

首先,课程体系与内容陈旧。大部分的课程仍沿用全日制学习者使用的课程框架,改变的只是难度的降低和内容的减少,缺乏针对教学对象—成人学员特点而设计的内容,且开发内容实用性、创新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轨严重。其次,课程的组织模式不能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大部分课程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出现的,表现形式单一,几乎没有互动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的课程的呈现方式主要是直接将教师的PPT演示文件放到网上,内容以文本和静态图像为主,相当于书本的搬家。视频课程则是将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同时呈现,只是简单地将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这些网络课程几乎都存在交互性和评价设计不足、知识传递和共享的空间不足等问题。综合分析,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未有机结合。(2)缺乏针对教学对象-成人学员特点而设计的内容。(3)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任课教师、多媒体技术人员等相互脱离。(4)学科教学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难以独立胜任。(5)多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课堂教学缺乏教育技术的理论指导。(6)网络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缺乏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综上所述,要提高网络课程开发的质量不能仅凭优秀教师或者学术专家的单方面力量来实现的,而是一个由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等多种角色组成的网络课程开发团队且依靠这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实现相互融合共同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我国目前对成人实验教学网络模式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成人教育化学实验网络课程教学的报道更少。

3终身学习背景下成人教育化学实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1化学实验成人网络教学新模式

本文针对化学实验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提出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成人教育化学实验网络教学模式,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渠道、三个层次”的具有符合终身学习背景下成人教育特点和独具特色的化学实验成人网络教学新模式体系。一条主线是指:以成人教学特点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成人学员的教学质量和实验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渠道是指:以学员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摸拟实验为主渠道(创新教学模式),以有限的面授时间中的面对面教学为辅渠道(传统教学模式)。三个层次是指是指实验内容设置分三个层次以构成金字塔模块,基本技能实验培养层次是成人教育的基础(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综合性实验层次(学科间交叉)是对基本操作与技能模块的深化、提高和连续性的检验;专业设计型实验层次(专业应用与创新)是找到实际中的问题并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与在线交流解决问题,位于网络教学新模式金字塔顶部。

3.2新模式的优势

3.2.1符合成人教育实验教学的需要

化学实验是化学、生物工程、食品、医学和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实验中真实反应复杂多变,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成人学员操作基础较差,单靠面授的少数实验操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改革与创新化学实验网络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媒体三维动画表达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模拟的实验更能有效地提高成教学员实验技能。

3.2.2符合成人学员实际情况,能提高学习的灵活性与多元性

近年来,到高校参加培训的在职成人学员不断增多,但学员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到学校进行集中学习存在较大困难。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成人学员教育背景和工作环境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多样性,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网络实验教育将为成人参加继续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2.3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促进成人学员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在职人员,是成人教育永不枯竭的前进源泉。通过成人教育化学网络教学模式,成人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反复点播、查看多种实验教学资源;可以自行测试、进行人-机交互,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该课程学习,学员不仅获取了知识和技能,通过资源的共享性、丰富激发学员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追求与探索,进而提高实验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促进成人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通过改革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变成人单一的函授教学模式,实现传统函授和网络模式相结合。网络教学中,教师充当学员指导者、督促者,教学媒体转变为学员的认知工具。学员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途径方向发展。

3.2.5有助于培养成人学员信息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人的发展要与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成为评价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化学实验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有助于成人学员信息素养的培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将网络教学与函授教学相结合,必将大大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提高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4新模式的实践

4.1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特点,制定了成人教育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完善了化学实验成人教育网络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完善了教学内容,建立了科学的成人教育网络教学体系。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突出成人教学的特点,构建了网络化、多元化、开放式化学实验课程成人教育网络教学创新平台,让教师与成人学员在网络上形成互动。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员不仅可以立体式学习相关知识,且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对教师的教学和学员的自学起到一个双赢的效果,利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4.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遵循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对我校成人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与成人学员访谈结果结合成人学员特点和化学实验课程特点,利用Dreamweaver、Flash、Firework、JavaScript、VBScript等网页制作技术为工具,形成一系列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立体化教材、教学素材库、文本库、图片库、音频库、视频库、虚拟化学实验、习题、在线测试等。同时还通过整理编辑我们培养过程的各种课程信息、实践信息与收集筛选大量的化学实验网络资源形成链接,建成丰富、实用学习化学实验教-学互动的网络互动平台。

篇9

一、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目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年增加,专业以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药学等医学相关专业为主。与全日制医学高等教育比较,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质量一直为人诟病,甚至有水货文凭之称。目前许多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虽也主要采用课堂授课的模式,但与全日制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员一般都有工作,属于半工半读,经常无法按时上课,也很难有自学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提供能使成人教育学员在不到课堂听课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当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成人教育的研究和发展重点。网络化教学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越来越普及。网络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员不必亲身到课堂听课,通过网络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取得与课堂教学相当的教学效果,缓解了工读之间的矛盾,为学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1-2]。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存在诸多弊端,如因成人学员需要兼顾工作、家庭、学习从而导致面授到课率不高;另外成人教育由于教学学时过于集中,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以及学员在自主学习方面很难得到满足等[3]。网络化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员充分和有效地结合自身工休情况安排学习,解决目前的工-读矛盾。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和辅助自学,彻底改变教学和办学质量不高的局面,切实提高医学在职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可行性。网络化教育的重点是技术平台和教学资源。从技术平台来说,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通过网络浏览各种教学课件、习题、模拟考试,甚至流畅地观看教学视频已经比较普及。而教学资源则需要有关教育机构集中力量进行建设,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是目前网络化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但相对于技术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各种教学课件、习题、视频等许多本来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加以整理或进行集中建设后即可投入使用。因此在国内大规模实施医学网络化教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三、构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1.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是网络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自主学习和与教师互动的平台,是有效进行网络化教学和管理的基础。网络化教学平台有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课程信息、作业布置及测试等[4]。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要结合教学机构自身特点、教学现状、教师队伍、学员特点等,设计出实用的网络教学和教务管理功能,搭建满足成人教育需求的网络化教学平台。

2.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仓库”。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库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医学教学资源数据库按使用功能可分为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参考资源库、网址资源库、基础资源库等子库[5]。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资料库,辅助学习,解决学员因学习与工作矛盾、学习与家庭矛盾等原因不能按时参加集中教学的困难。

3.医学虚拟实验软件系统建设。虚拟实验室综合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传感和仿真等技术,能高度逼真地模拟医学场景,并能通过动作和语言进行交互的人机互动[6]。虚拟实验是虚拟技术在医学实验仿真训练的应用。使用者既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系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并且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大多是在职人员,教学的培训大多是采用业余的时间来进行,面授时间短,实验课时间长,医学成年教育学员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的特点致使到学校进行实验课教学的难度大,并且教学效率低,实验效果不佳。虚拟实验室彻底打破时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可视化的操作机制和虚拟的实验对象。学员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仿真或虚拟的实验操作,获得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因此利用虚拟实验室来实现医学成人教育的实验教学,尤其一些成本高、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实验具有重要潜力。

四、构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困难与对策

1.存在的困难。第一,部分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对网络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第二,网络化教学需要网络化技术平台和教学资源的保证,要求有易于操作的网络化教育设施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教师和学员的多媒体操作水平有较高要求;第三,网络化教学模式对学员的自主学习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帮助;第四,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实质性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

2.对策分析。一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完善资源共享,为医学成人学员提供更多高品质网络课程;二是要通过联合现代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确保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顺畅;三是要加强学习指导,积极营造网络教学氛围,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四是要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保证师生网络交流平台和教学资源的顺畅访问。

参考文献:

[1]张顺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139-140.

[2]王蕴珠.浅谈信息时代的成人学校网络教学[J].大众科技,2011,(1):132-133.

[3]刘洪付,赵冬梅,倪天辉.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在医学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711-2712.

[4]郭凤丽,李博,周进旺.网络环境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研究[J].成人教育,2011,(1):79-80.

[5]迟遏.成人教育教学中网络化模式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24):56-58.

篇10

一、当前成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人教育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

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相比,发展进步的十分缓慢,首先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成人教育逐渐被忽略,有很多电大、函授学校都片面的认为成人教育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在教育层面成人教育的地位岌岌可危。其次,社会上对成人教育学历的认可度不够高,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普通高等教育已经获得巨大发展,加上职业院校教育、专科院校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呈现出蓬勃前进的状态,在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群体都在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学历在社会上被认可的优势在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革方面进步十分缓慢。另外,由于没有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认识,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相应的降低,很多成人教育的设施设备十分的陈旧和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二)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的生源群体在大幅度的减少,很多学校也相应的减少了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配备,现有的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院校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不高,缺乏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且由于成人教育的薪资比较低、生源比较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跳槽现象十分常见。另外,很多高校为了弥补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和质量的缺陷,选择从外部聘请兼职教师,这就导致很多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的、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不高。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化教学模式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

成人教育是给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提供再教育、再培训的教育教学机会,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成年人的专业知识,增长成人的工作能力,满足成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使得很多成年人的学习时间被压缩,并且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倾向,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如电大模式、函授模式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成年人的学习要求。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影响,通过互联网教学,能够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现代成年人教育培训的需求。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人由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应用在社会工作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的请教老师,老师也无法及时的收到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和意见。互联网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网络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另外,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在无形中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为我国全民教育学习和终身教育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和对策

(一)开发成人网络教学课程体系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步骤就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和研制成人网络教学课程体系。传统的函授、电大等成人教育教学方法虽然已经不太能够适应于现代成人教育的要求,但是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是网络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的重要参考。除了做好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经验和方式总结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发针对性强、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首先,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要符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是结合成人教育的要求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次,研制的教学课件要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形象的知识讲解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网络课程授课的质量。另外,要建立丰富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要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学习指南、考试大纲和模拟考试、参考文献等学习参考资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配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等等,丰富网络成人教育课程资源。

(二)建设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是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健全的教学平台能够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的支持功能,例如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点播教学录像、浏览相应的课程辅导资料、在线测试以及讨论交流区域等等,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提供良好的区域和平台。其次,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还要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的支持功能,如教学信息的、教学课程安排设计、网上答疑以及在线批阅等功能,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创新成人网络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为了提高学校和学员对成人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除了做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以外,还要构建新型的成人教育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首先,要将成人教育模式与现代网络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结合,结合网络教学开展实际,构建“函授+现代远程教育+自考”相结合的新型函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考核方式。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成人教育学员能够多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到成人教育活动当中。首先,成人教育学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视频点播、课程网页浏览以及在线练习等方式对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自学掌握,在这个自学过程中,学员可以参考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考试计划,充分利用自身的时间进行自主安排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学员的业余时间,集中的开展面授教育教学活动,由专职的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解决学员在自学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员的自身学习效果,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学员进行远程的沟通交流学习,巩固教学课程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发展。

(四)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充分的结合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提升现代成人教育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网络教学活动当中,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设网络教学课程,为成人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基于网络教学,构建专业化的兼职队伍建设,由于成人教育生源的减少,成人教育教师兼职队伍的建设成为发展的必然,为了克服兼职队伍带来的碎片化影响,在兼职队伍建设方面,需要通过网络手段构建长期的兼职教师队伍,让兼职教师负责某一个区域或者是某一个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解决兼职教师碎片化问题。另外,教师之间也要进行沟通交流,对共同提高网络教学手段和水平进行研究和讨论。

四、结束语

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够克服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教育提出要求的重要做法。成人教育实现网络化教育是由成人教育活动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开发符合网络教学实际的课程体系,搭建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网络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人教育考核方式,提高新时期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振湖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文艳,潘清,杜菁,等.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2):117-119.

[2]张敏.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0(9):24-25.

[3]迟遇.成人教育教学中网络化模式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24):56-58.

[4]黄坚,刘翠华.高校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31-132.

[5]游亚新,陈仲.成人教育实验课程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门窗,2014(4):445.

篇11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Online Education//Liu Xiulin, Zhang Haibo, Li Rui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ssue about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relative weakne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learning education, som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to strengthen it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practice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survey has been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learning education also has been pointed out.

Key words E-learning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00

自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来,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因此,网络教育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各网络教育学院的自检报告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教育在实践教学上还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优化实验环节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发展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息息相关。而现代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几种倾向: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重视知识传播,忽视能力培养。

以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当前学院网络课件模板主要分为课程简介、课程导学、课程学习、课程练习、课外学习和课程资源6个部分,每个模块下又有相关的拓展知识。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1)栏目清晰,导航明确。简介、导学、学习、练习与资源,这些关键词给了学生明确的提示,方便学生查找到需要的学习内容。

2)资料全面,内容丰富。课程简介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概况及师资和教材情况;课程导学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及学习方法等;课程学习是最重要的部分,该部分主要是视频课堂与章节文本内容;课程练习提供大量的试题供学生自测;课外学习与课程资源提供大量的拓展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种课件架构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课件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增进实验知识的认知没有促进作用。

1)网络课程的设计单调,没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网络课件通常是传统教学中文字教案的转移,即从黑板上转移到电脑屏幕上。单调的课件并不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动手能力。

2)客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购买大量昂贵的实验器材,这对于网络学院及学习中心又不具有现实可能性。

3)主讲教师对实验或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上认识不够。通常,在需要主讲教师提供的文字脚本中,教师会略过实验或实践环节。这也说明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因此,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并加强对于相关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应提倡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得教学情境化。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情境还有利于将学生外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探究和发现的心向,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在远程教学中,通过人性化的交互教学设计,借助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感受情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之,运用良好的情境沟通及合理的组织实施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加网上教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要根据具体学科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实验环节的教学设计。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10年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具备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和概预算等相关技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强化。而当前网络课件主要是以学生远程学习网络课件为主,课件中缺少实验或实践的教学内容,因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能就只限于理论层面上。笔者认为有必要丰富课件的讲授内容,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是研究工程建设中测量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及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常规的网络教学中,学生单靠听讲课件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如何测量仍然不甚了解。基于这种情况,与主讲教师共同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进行改革。

2 实验环节教学设计的思路

1)在实验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和安排方面强调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符合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优化实验内容,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要与主讲教师一起精心选择实验项目,确保所提供的实验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突出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3)实验形式多样,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在所有的信息传递形式中,文字是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而视频因为有声音、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其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较大,是广大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呈现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文字、视频、Flas及图片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来进行实验教学。

4)实验课件要具有艺术性。在课件制作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美观,更具有欣赏性。

3 实验环节教学设计的实施

3.1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实用性与针对性强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工程测量课程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中的测量方法和理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测绘仪器的能力以及进行测量的技能。在与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商议后,精心设计一组实验,主要内容为工程测量中水准仪的使用及测回法水平角的观测。

3.2 实验环节教学设计的目标

教学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达到了解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目的。初步确定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准仪的部件组合、操作要点及校正方法,明确其操作程序,了解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具备独立实施实验的能力。

3.3 实验环节教学设计的实施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后的实验环节包括实验大纲、实验操作步骤、案例分析、实验录像、实验动画及实验图片等6个方面。

首先,撰写出实验大纲与实验步骤。实验大纲是检查和考核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对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等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在野外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时录像,对水准仪的使用及普通水准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详细的录制,跟踪拍摄教师与学生上实验课的全过程。后期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像进行编辑,加进特效与文字解说,形成一部实验短片。这样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测量环境。

在实验大纲与实验录像的基础上,动画人员对实验进行实验动画的制作,实现对实验原理的动画化,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设计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思路,以服务学生为中心,集文字、图片、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立体化信息形式再现实验过程,丰富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通过上述实验部分的学习,学生对于水准仪如何使用及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3.4 实验环节的效果评价

对于实验效果的评价是整个网络课程实验部分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测可从3个方面来进行:1)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提交一份实习实践报告;2)在期末考试时,实验的内容在考试题目中会有所体现;3)在论坛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关于实验内容的发贴。考核是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加强实验环节的构想

在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会计学、护理学、金融学、土木工程、法学、计算机等专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应根据各学科课程的特点,在制作该学科的课程时注意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

1)加大实验环节学分所占比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考虑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分设置为1:1,以引起学生及教师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视。

2)引进相关虚拟实验软件或实验课程,如可引进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相关实训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如3DMAX、Flash等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制作优质实验课件做好人才储备。

4)加强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设计仿真实验及网络虚拟实验室,搭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实验平台。

5)加快建设一批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虚拟演播系统进行实验课件的制作。虚拟演播系统具有强大的课件制作功能,应充分利用好虚拟演播系统的各种特技,制作出一批有特色的实验课件。借此以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同行业中的办学竞争能力。后期会加大力度建设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实践课程进行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无法达到100%的教学效果,只是实践演示或虚拟实验,真实环境下的实践仍然不可缺少。在可能的条件下,仍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真实实践环境,如可在个别学习中心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在“真实”与“虚拟”两种实践情境的共同作用下,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以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5 结束语

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网络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还会对实验环节的设计、实施与考核等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努力制作出优质的课件,为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汪诗林,吴泉源.开展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2):33-35.

[2]贾皓丽,宋端智,冯雪君.网络虚拟实验室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1):46-48.

[3]彭洋.基于ISO9000的财经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145-148.

篇12

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如沿用了近400年的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者,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或“适应性学习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表现为有些人对其满意度评价很低;学业成绩评定多数人很差,差到考试只有25%左右的通过率;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1浙江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只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了能深入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仅就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以“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中尚未发现。证据是以“networking education a learning adaptability”为关键词在 ebsco database、eric database、global dissertations数据库上检索和以“网络教育 and 学习适应性”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文献篇数皆为0。

但当把“网络教育”搜索关键词扩展到distance learning、open learning、on-line education, 把“适应性”搜索关键词扩充到adapt、adaptive、adaptation、adaptable、fit、fitting、suit、suitable、adjustment、adjusta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时,则在上述数据库和其他期刊中可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如“adapt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adapting distance education for Indonesians”、“网上人大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析”等。另外,在cernet.edu.cn的“网上大学”网页下也可查到关于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下面我从3个方面进行综述。

1.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和学习适应性是什么的研究

由于网络教育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先来归纳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观点。

网络是一种手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放在网上,但那决不是说学生从网上得到这些就可以不来课堂上课。虽然也有人提出,应将网络从辅助手段跃升到基础手段,从而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并依据网络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2但实质上仍将其定位在手段上。

网络是一种环境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可营造一种虚拟的、信息快速更新的环境。正像李力所述:“人们面临着的将是不断变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就表现在由实到虚的逐步演变过程中。”3以及卢锋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场所向氛围、由物理向非物理、由实到虚的转变。4

网络是一种文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就是交流。网络的根本性质来自于人类的信息交往的要求,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5网络已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在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念。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有下述观点:

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

从网络是一种手段演绎出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支持的教育手段。如张有声认为:“网络教育不是一种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6持这一观点的人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学到东西,对于在校生,他们除了以课堂面对面的学习外,也可借助于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

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网络是一种环境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学员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7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从网络是一种文化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教育自由的崇尚与人性自然的顺应,即为人类的教育消除各种限制与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将教育融会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态、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指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形式来寻求教育”。8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网络教育会促使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而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9

我认为在研究成年学生通过网络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时,应将网络教育界定为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以工具、环境、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网络教育也无形中在以手段、方式、理念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正像吴刚所述:“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10

关于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有如下观点: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性(learning adaptability)是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11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也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 12我认为,学习适应性应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等三个层面。

2.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学习不适应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13

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是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适应所有的人。北京蓝色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首次开展的以“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为主题的包括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群体构成、就读动机、学习目的、疑点困惑等项目的市场调研结果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4

转贴于 很少关于网络教育中学习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网络教育虽然在西方已有近10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很少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虽然有些,如“尽管学生也指出这种远程课程强化了分离和被动学习的感觉;但学生也同时指出,最大的益处是一种控制学习环境的感觉,如什么时候观看、什么时候中断、一个特定时间段收看多少内容等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15但为数太少。

使人们增强适应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的灵敏性

人类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们持此观点,认为:可依据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向采用适合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风格,从而创立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条件。

我认为,通过研究可较准确地了解目前中国网上学生的学习适应程度,并通过分析找到导致不适应问题的因素,给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 怎样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适应性属心理学术语,学习适应性属学习心理学术语。所以人们在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时较多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用现成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去研究

如研究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人常采用AAT-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该方法的缺欠是不适合成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测量。

用访谈加经验分析方法去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访谈加经验分析的做法,了解学生对下述4个方面的体验。(1)在远程课程中使用技术的体验;(2)对指导者的教学技能的评价;(3)学习资源的可获性;(4)对学习环境的感觉等。该研究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被测学生(一组为100%,另一组为75%)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选用远程学习这种形式来学习。16但这一研究的局限是,它只是针对利用交互电视和事先录制的录像带两种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调查,并未涉及网络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

也有学者从远程教师对远程课程的评价来研究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哪一类群的学生。经对40位教师、29位网站管理者、2个国际公共广播用户和1个学习中心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优化设计和组织的远程课件,其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课程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样的影响并获得同样的满意度;(2)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便利性课程,使它们特别适合成年在职人员和要求更新、再训或再获认证的专业人士;(3)远程课程的有效性与个体学生的动机和个性特征有关,它更适合于成熟的、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更自律(可自学或自我调整)的学习者;(4)远程课程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或新生及不能自导、阅读能力差或没有先前的远程课程经历的学习者;(5)通过因特网交互多媒体技术传递的远程课程其最大优势就是课程以24小时/天,7天/周向学生全方位开放。17该研究的缺憾是:(1)没有从学生的经历去了解远程课程的适应性;(2)远程课件是以Videotape手段为主,而不是以Internet为主;(3)调查对象多为西方老师,不包含任何亚洲或中国的老师或网络教育的辅助人员。

还有学者从学生的视角对影响远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是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对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远程学生的调查)。其中独立性受来自社会环境(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得到的社会支持)、动机(学生出于就业需要、个人内在需要、对学术追求、对经济的考虑)、时间(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总量、可用来一次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否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分离(地理距离造成的师生分离、缺少支持的感觉、学生自我选择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参考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8

另外,还有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

用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抽象的适应性的程度

艾什比认为: “一种行为方式是适应的,它就能使基本变量保持在生理学的限制之内。”19他试图将抽象的适应性转化成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的程度 。这一点对通过学生学业的稳定性作为测量其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子项是有理论上的支持的。

通过学习风格来研究学习适应性

还有人从学习风格和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the learning style orientation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learning outcomes)间的互动效果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风格匹配研究,得出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不相匹配时则可帮助学习者开发适合环境要求的学习能力,并可通过培训增强学习适应性。20

生物进化与学习适应性

还有学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根本的适应过程就是进化过程。而“进化的网络包含遗传的学习性向,可描述为(1)最初的条件引导学习在正确的方向上。(2)行为的趋势是加强意识到的不同环境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改变输入刺激物以促使适应变化的学习。(3)达到所希望的稳态的能力。”21这一观点从理论上支持了上述的从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程度及通过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

组织管理与学习适应性

篇13

1.1自然行为与学习行为

人类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就是那些不需要后天学习的行为,如哭泣、吮吸、呼吸、咀嚼等。注意不需要学习不等于不需要实践。假如剥夺实践的机会,这些自然行为也会丢失或引起操作困难。人类的绝大部分行为都需要后天学习。多年来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参见Bamaid2004)表明,学习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行为,其他动物也有学习行为。刚孵出壳的小鸡学啄米便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例子。在学习上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人类有巨大的学习新东西的潜能,而动物所能学的是极其有限的。

本文赞同美国研究学习行为的PaulChance的观点,即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学习潜能是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是一种生存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只能解释学习潜能是怎么来的,但是不能解释学习本身。这是因为“学习是后天经验在行为上产生的变化”(Chance200324)。学习潜能是对物种而言的,学习是学习单个主体的行为。学习理论就是关于后天经验学习的学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迷恋于智力测验,把学习潜能跟智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做有个难以辩护的前提,即每个人只有一个智力,不管学什么东西都用同一个智力。Gaidne以1993)有力地证明了这样做的荒谬之处,提出了人类是多智力的这个命题。他列举了诸如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与数学智力、空间智力、体态智力、自我意识及人际关系智力等六种智力。人与动物相比,有些智力远远超过它们,有些则不如它们。人与人之间相比,有些人在某些智力方面可能强于他人,但同时在另外一些智力方面可能远不如他人。如果用单智力的理论来评估人的智力,当测试项正好落在他的智力强项上,那么结果对他就十分有利;反之,结果就会对他不利。如果根据这个不利的结果对他作出决定他终生命运的裁决,那么这对个人来说是很不公允的。

从教育跟智力的关系来说,理想的教育境界便是为人类的各种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学生通过学习使其智力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其弱项得以改善和提高。教师则要善于发现学生其所长使其更长,发现其短而克其短。

1.2学习行为的一些基本前提

上面我们说过,学习是后天经验在行为上产生的变化。本文赋予“后天经验”和“行为”这两个关键词的意义比PaulChance的要广一些。后天经验包括人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两大类互动。行为包括别人可观察到的身体行为和别人观察不到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说学习就是人通过身、心跟生态环境进行互动。能够使这种互动顺利进行的身心条件就是行使学习行为的基本前提条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参见Anderson1990),我们可以得出下列前提:①注意力;②好奇心;③观察力(通过五官)④记忆力;和⑤发现以及试图解决问题。

这些前提条件是任何正常人都具备的,是不需要通过学习便能得到的。有不少动物也或多或少的具备这5个前提条件。理论上讲,那些有利于这些身心条件发展成熟、发挥作用的环境便是理想的教育生态环境。

1.3两大类学习及其学习行为

上面我们说过,学习本质上是生存行为。从这个高度看,学习可分为两大类:适应型学习和积极型学习。适应型学习是学习者为适应生态环境而作出的反应,积极型学习是学习者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每个人每天都在从事这两类学习,所不同的是在强度、力度、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精力、物资等)的投入等方面因人而异罢了。

适应型学习包括下面一些行为:①体验、模仿;②学生存;③学融入;④学常规等。积极型学习可细分为三个子类:①情感、价值类学习,学习行为包括吸收、反应、评价、整理、归类等;②认知方面,包括知识理解、知识应用、分析、合成、评判等;③生理技能方面,包括跟学、模仿、操练等。(有关积极型学习的分类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我们知道,适应型学习和积极型学习是从学习作为生存行为这个角度进行的分类。根据学习内容,学习则可以分为知识型学习和技能型学习两大类。知识型学习就是通过学习从不知到知,在学习者的知识库里添加新的知识。技能型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获得某种技巧,从不会做到会做。通俗地说,知识型学习主要是用脑力,而技能型学习主要是用体力。比如说从不知道中文的“书”相当于英语的哪一个词,到知道中文的“书”在英文里是"book"这个学习属于知识型学习;从不会使筷子,到会使筷子,是技能型学习。技能型学习可以借助于知识型学习,反之亦然。另外,学习者可能同时从事知识型和技能型两者兼有之的学习,学习一门外语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1.4学习的六个最基本规律

那么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幼儿学走路这件最基本的行为中得出以下的规律。

(1)过程律。学习是个过程,从不会到会之间有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学习者要付出努力。

(2)内化律。这是指通过努力学习这个过程后学习者在生理、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幼儿学走路包括学会站立、重心前倾、分开迈步等。所谓内化就是走路所需要的身体各个参与器官之间由不协调不配合到协调、配合。

(3)不可替代律。任何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习者自己的所获所为,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正如任何人无法替别人吃饭、走路、睡觉一样。这是内化律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发生在一个学习者生理、心理上的对学习内容的内化是无法转移到另外一个独立的躯体上的。

(4)丢失律。凡是超出基因设定的、经过后天有意识的努力而获得的行为理论上都会得而复失。即使由基因直接设定的行为如果长期脱离实践也有丢失的危险。这是因为生理、心理特别是记忆力是活的、动态的,对学习内容的内化不像是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千万年不变。

(5)多用律。减缓丢失的有效办法就是多用。丢失律和多用律是对立统一的一个好例子。

(6)动因律。动因是指学习者启动大脑、身体进入学习状态以及保持其状态的原动力。由基因设定的学习其学习的原动力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学习动因,其余的我们称之为非自然学习动因。非自然学习动因则可分为学习者自主自发的和非自主自发的两类。目前动因研究达到的共识,是学习内容内化的程度和速度跟动因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于非自然学习动因普遍接受的假设是,学习动因越是自主自发,内化的程度和速度就越好。

无论是知识型学习,还是技能型学习,都要遵循这六个基本规律。研究者要揭开学习之谜,就是要对这六个规律提供理论模型和验证。就过程律而言,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刺激反应过程,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是一种大脑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学与智力的关系研究,学与记忆力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研究等等,最终会使我们对内化律和丢失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外语的理想境界是知识型学习和技能型学习两类学习的有机集成。当然,人们也可以把它简化为纯知识型学习,比如人们可以通过中译本获得有关英语语言的知识,甚至可以高谈阔论一番;或简化为纯技能型学习,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浸泡型英语营(immersionEnglishcanp)学会某些英语技能,但是缺乏有关英语的知识(如语法)如同其他学习一样,学外语也是要遵循上面说的六个基本学习规律。

2教的一般规律

2.1现状分析

我们在上文里谈关于学的一般规律时只字未提教。依照内化律、不可替代律、丢失律和动因律这四个律,教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也是令人尊敬的职业。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谈教的一般规律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教的社会动因(注意这里不是指某人为了谋生、赚钱而从教的个人求职动因)

(1)承袭动因。某个人拥有特殊的知识或技能,通过教别人使得知识或技能得以承袭。在历史上家庭成员之间的“师徒”承袭最为常见。

(2)教化动因。通过教使得受教者对所学内容按教者的意图有所取舍。教化动因不同于承袭动因,在于教者并不拥有他人所没有的特殊的知识或技能。

(3)承袭教化双重动因。当今的正规教育体系都是基于承袭教化双重动因。博士学位以下的教育可以说是教化类教育,博士学位及以上的属于承袭式教育。

有了上述铺垫,现在我们来看教的一般规律。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教是为了学,还是学为了教(注意这个问题不同于“我要学”对“要我学”,这是针对学习者个人行为上讲的)从社会集团层次上讲,由国家提供的正规教育迄今为止可以说是学为了教的教育。推进学习是为了达到承袭和教化的社会化目的。基于学而教所建立起来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体系。世界上至今还未有名副其实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理论上讲,学的规律是凌驾于教的规律之上的,也就是说,最好的教的规律就是符合学的规律的规律。然而目前谈教的规律实际上是在基于学为了教所构建的教育体系里展开的。教的行为首先按所教的内容切割成内容块,如分成课型,课型则通过教材得以变成可操作的教、学实体。也就是说,教材成了教师“教”跟学生“学”两种行为汇合的中介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研究教的规律往往等同于针对某类课型和教材的教学法。

2.2用学的规律来界定

教在学的六个规律里,教的直接介入点是过程律。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中间这个过程可以是学习者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教”下完成的。那么,如何界定这个“教”?我们不妨用上文提到的例子(中文的“书”到英文的book知识型学习)来做案例分析学生在不知的状态时,假如问老师:“老师,中文的‘书’英文怎么说?”老师应该怎么教?①如果回答“book”那么“教”等于提供答案。②如果回答“你可以查汉英词典”,那么“教”等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如果回答“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么“教”等于“训斥”或“教诲”。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技能型学习的例子。假定一个外国学生在不会状态时,她问老师:老师,我不会使中国筷子,能教我吗?”老师应该怎么教?如果老师的做法是:①讲一番使筷子的力学原理,那么“教”等于“传授知识”。②做一番手势动作,那么“教”等于“演示”。③给她一双筷子,让她练,那么“教”等于“提供手段”。④让她到餐馆去看别人怎么使筷子,自己也边吃边练,那么“教”等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上面的七个“教”,是作为示例,不是说只有这七种。另外,有些老师在具体操作时,可能不止用一种方法,而是同时用多种方法。)

现在我们回到什么是“教”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案例分析中得出下面三条关于“教”的规律。

(1)从属律。教为学的一部分。教服务于学。根据学的不可替代律,教是不可能代替学的。

(2)互动过程律。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教因此也是一个过程。它不同于学的过程,突出地表现在教始终是涉及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一个互动过程。

(3)方法律。教的本质是方法的取舍。这个律并不完全等同于通常所讲的因人施教。因人施教还包括内容上的取舍。严格意义上的方法律不包括内容上的取舍,内容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教的职能是助学。

遵循方法律的施教对于学的内化律、丢失律和动因律有一定的关联。方法的取舍得当影响学的内化过程的速度和质量,比如上文提到的教外国人学习使用筷子,如果用“讲授使用筷子的力学原理”这个方法,那么内化过程不但得不到加强,相反会阻碍内化的进程。教学法的有效性还表现在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良好的印象,减低丢失率或减缓丢失的速度。教学法的取舍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动因同样会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好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求学的动因,或保持己有的学习动因;相反,坏的方法会扼杀求学动因。

3教育生态学模型

3.1教育生态环境的两大功能

前面我们讲过,人类实际上每天都在从事适应型学习和积极型学习,所不同的只是表现在强度、力度、资源投入等方面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把学习分为机构化的学习和非机构化的学习两种情形。学生集中在一起跟着老师学就构成了机构化的学习,到私塾或公立学校学习就是机构化学习。在学校以外的学习则属于非机构化的学习。我们知道学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才出现的。在此以前学习都是非机构化的学习。非机构化的学习跟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的出现给学习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学与师导学的分化;②劳动与学习的分化;③学习与社会化的相对的分离;④学习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未进学校的人得不到学校所提供的资源)⑤出现学生和教师的社会角色分工;⑥促进社会等级差别(有学历跟无学历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的形成。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把学习行为根据内容和难易程度分成等级和各种学科,同时还把可能利用的各种媒体和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其中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传统的校园称为校园教育生态环境,把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所构建的学习环境称为虚拟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社会构建,担负两种主要职能:一方面它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同时框束行为的外延。为了述说的方便,前者我们称之为机遇功能,后者为框束功能。以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是教育构建的一个部件,它为读者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机会,这是机遇功能;同时也框束了读者的行动范围,比如读者必须到图书馆去(暂不考虑电子读书),馆内不能抽烟,不能喧哗馆藏量框束了读者博览群书的极限,等等。

当今,在一些较发达的校园里,学生可以在两种教育生态环境里学习,校园教育生态环境和虚拟教育生态环境。在西方许多大学里,学生的起居在一般社会环境里,学习则在校园和虚拟教育生态环境里。在我国,这种现象也开始出现。另外,在职的网络学院的学生起居在家庭邻里环境中,工作或劳动在一般社会环境中,学习则在虚拟教育生态环境中,偶尔还到校园教育生态环境中去。所以网络学院的学生是生活在混合生态环境里的人群。

3.2框束功能与适应型学习,机遇功能与积极型学习

教育生态环境的框束功能对应于学生的适应型学习,其机遇功能对应于后者的积极型学习。在这个教育生态学模型里,教师和教这个行为都是生态环境里的构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和教也有框束和机遇这两个宏功能。教师的个人教学方法、发音特征、行为举止习惯、知识面等构成对学生的框束功能,学生对此要进行适应型学习。教师的机遇功能表现在教师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采取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便给学生提供了从事积极学习的机会。

教室、教具、座位布置、设备、物理环境、时空间等都是教育生态环境里的构件,都具有框束和机遇功能。我们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学生的适应型和积极型学习上的分析。以书为例。我国最古老的书曾一度是用竹简制成的。由于重量和制作上的困难,这样的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框束力是很大的,拿它跟纸张做成的书相比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我们再把纸介书跟电子书相比较,纸介书对学习行为的框束如线性阅读和检索查找困难,被电子书克服了。然而电子书阅读需要借助机器给学习行为带来了纸介书所没有的框束。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即框束力愈小,机遇功能愈大,教育生态环境愈好。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里,适应型学习付出较小,供给积极型学习的空间较大。根据我们北外网络教育学院五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实际操作上,这个假设过于理想化。框束功能较大的教育生态环境一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型学习有限定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却有它的可取之处,即经过适应型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入常规,学生无需多想,达到“跟着转就行”的一种省力状态。所以,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应该是框束功能和机遇功能处于最佳搭配,而不是此少彼多的简单的正负关系。

还需指出的是,我们上文勾画的教育生态学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互动,教育构建是互动的一方,学生是互动的另一方。学生参与互动的行为是适应地去学与积极地去学,教育构建参与互动的是提供机遇和行使框束。

4.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用

上文构画的教育生态学模型对传统的校园教育生态环境和虚拟教育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微观研究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我们还是在宏观上看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计算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三项革命。

(1)资源的数字化存贮与获取上的革命。大学里的图书资料、音频视频材料、教师授课、测试与评估材料、档案等都是资源。所有这些现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进行电子存贮,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提取。新的光电扫描技术、语音识别和生成技术、存储媒介(光盘、硬盘)的不断増大的海量,音频视频的压缩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电子化的成本下降,速度加快。也就是说,把一个大学的现有的所有资源放到互联网上去实行共享不再是技术问题,也不再是昂贵得不能做的事,而是人们是否下决心去做的问题。

(2)物理时空间上的无界革命。网上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界限的,如地域上的界限(国界、校院围墙等)、行为上的界限(如课内,课外)、心理上的界限(如有些话当面不好意思说,而网上匿名聊天是无话不说)。从这些意义上说,互联网实现了无界革命。这当然不是说网上毫无界限,而是说,传统的有关“界”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关于资源分配而人为设定的另外一种界限。

(3)资源的优化与利用上的革命。前面的两条一资源的数字化存贮与获取和物理时空间上无界革命一为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利用铺平了道路。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那些因原先时空间的障碍而本来无法得到的人。

当我们看到了网络技术给教育所带来的上述三项革命,我们就会认识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重大意义。①变框束为机遇。校园教育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在物理时空间上的框束力,对资源获取的框束力,都被网络技术所打破,也就是说,在虚拟教育生态环境里,原来的框束变成了机遇。②机遇带来平等。我们知道,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地区上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等,人们在享受教育资源上是不平等的。人们一时无法逾越那些非人力所能改变的自然因素,也就无法消除那种本来不应该存在的不平等。然而,网络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把最好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而实现无界共享为消除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创造了条件。③网络技术可以说为实现“教无类”的千年理想铺平了道路。孔子所提出的“教无类”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使我们无法实现这个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一直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无界共享。网络技术使我们能够克服时空间上的障碍,使得“活到老、学到老”的千年理想能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