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环境监理的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引言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对环境治理的测定,来反应环境的变化情况。它是环境保护最基础的工作,不仅反应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前期的治理效果,还为制定环境改造计划提供了的可靠的原始数据。我国对环境监测的约束解禁于2001年,少部分的民营机构实验室也加入了环境监测的行列。此后,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量的发展,尽管仍没有质的提高。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监理了4级环境监测网络,即:“国家、省、市、县”。4800多个监测站分部在全国各地,,环保系统监测站也多达2000多个。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等6大方面已经实现了完全覆盖。但也存在环境监测技术薄弱、环境监测能力落后、环境监测的质量不理想、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辅助不足等问题。
2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关系
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工程的核心,也是环境监理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合理化、规范制度化、法制化”的环保事业的“幕后推手”。新形势下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就是要加强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辅助作用。并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联系,这将对我国环境监测监理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环境监理是指现场的环境监督工作,包括了对环境现场“检测、督查、记录”和事后资料的统计整理的总称。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现场的监督检查,根据各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所推出的处罚条例作为依据,即建立的环境污染处罚条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关系总的说来,就是互相服务和依靠,互相辅助与促进的关系。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资料作为现场执法的基础和依据,而环境监理以环境监测的结果及处罚条例为基础进行执法处罚,所以环境监理是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的。
3 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促进作用的重要
意义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作为环境保护执法的两大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是它们之间永恒不变的关系,一旦违背了这一原则也就影响了环境监理的效果。所以,为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在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同时,要使得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完善的法制建设是环境监理的发展的根本和依据。这也是目前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作为实现“科学化、定量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的最有力助手和基本保障。这就需要环境监理所依赖的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总的来说要满足以下5条原则:“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管理到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影响到任务完成的效果。为了不让环境监理违背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作用。
4 加强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作用
加强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作用,就是加强它们之间关联的紧密型。深入开展环境监理的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的可靠性,为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抓住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就是要根据新环境下的新要求随时调整工作发展方向和推进发展的举措,作为为环境监理提供全程服务的环境监测站应该把获得准确监测的结果看作是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也是发挥对环境监理技术支持和监督的促进作用。例如加强对污染源监测,使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向新形式方向发展,这是提升环境监测水平的有力措施。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必须建立在环境监测技术提高的基础之上,以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制定计划和目标。
4.1 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为环境监理提供科学有效
的监测数据 因为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为环境监理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反映环境真实的质量状况和所排废弃污染物放情况。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也是环境监理中的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为环境监理的下一阶段的指导提供依据。监测数据既是环境监理的依据也是环境监测的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决定了环境监理的成效,所以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为环境监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势在必行。
这就是要求环境监测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法律为规范准绳。如果环境监测的数据违背了“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那么环境监理的工作就失去了目的性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这是判断企事业单位是否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第一手数据来源,这就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的数据运用于检验环保法规的执行效果,支持环境监理工作达到实效,为环境质量管理和评估提高依据和保证。
4.2 加强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技术支持作用
环境监测站所得到的监测工作结果不仅是环境监理执法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还是环境监测的一手资料。所以这也奠定了环境监测在监督执行系统中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起到了现场环境监督的作用,还是对在环境管理体制保证系统中的环境监测的保障。其职能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监理密切相关,起到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等技术类工作的辅助作用。而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技术支持作用也是目前需要加强的方面,其具体表现在:“环境监测的数据来源是对企业征收排污费的凭证和督促”、“调查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支持和法律保护”和“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监督和技术管理”。其中环境污染事故调查数据是调解污染纠纷的技术支持的事实依据。当发生污染纠纷时,首先要彻查污染源和污染物,发挥监测和监理部门的合力。
4.3 落实环境监测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排污收费工作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是加强环境保护有效的措施。也是督促企业展开节能环保的杠杆手段,而监理的工作就是在征收排污费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排放浓度”的一些定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这是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另一种就是在监测力的“真空区域”通过物料衡算的计算方法获得,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误差,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排污收费监测也是环境监测的一项主要任务,有效落实环境监测为排污收费提供依据能够加强环境监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和权威性。对环境监测基站管辖内的企业的“三废一声”进行实时监测、采样和分析。以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进行判断,这些都是监理在统计核实基础上的。并且还要拟定环境污染质量报告,为监理部门征收排污费提供数据、资料上的支持。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污染监督监测制度来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也是对环境监理的最大支持。通过采取有效的征收排污费条例,让监理站的排污费征收工作有法可依。
5 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的领域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加大环境监测工程与环境监理工作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对环境管理的整体效能有效地提高,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作用。坚持“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互相支持、互为依靠”的方针,为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而环境监理部门的发展正朝着“数据化、定量化、条例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共同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共同协调发展,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篇2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quality manag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新的概念,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国家环保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对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以监测数据的准、快、主为目标,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突破口”等规定。这使我们全力抓好监测质量有了根本依据。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还没有完善的行业规范和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国家、企业的重视。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工作关系,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1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
环境监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职能中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是环境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与处理的总称。其核心工作就是日常现场监督执法,是执行各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的环境监督执行系统。其主要任务是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而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是服务与依靠的关系。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工作的基础,是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和排污收费制度的技术措施。环境监理只有在这种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使其工作走上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的轨道。
2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相关性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而环境监理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工作的基础,是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和排污收费制度的技术措施。环境监理只有在这种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使其工作走上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的轨道。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理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外,环境监理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3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是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工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推动。
3.1环境监测为环境监理提供有效的科学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反映了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是实施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污染设施运行等管理措施必不可少的手段。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理行为的成功与否。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环境监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具有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的监测数据。离开了环境监测去执法,环境监理就失去了目标和执法的基本手段,也就脱离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就不能正确地判定企事业单位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样,环境监测人员如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是环境监理的耳目和手段,没有将环境监测的数据用于检验环保法规的执行效果,支持环境监理开展工作,为环境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那么环境监测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3.2环境监理工作中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作用
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技术支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环境监测对基层征收排污费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以及对调解污染纠纷的技术支持作用。环境监理属于环境管理体制中的监督执行系统,其职能是现场监督执法;环境监测属环境管理体制中的支持保证系统,其职能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为环境监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等等技术类工作。
3.3环境监理中的监督检查依靠环境监测进行
环境监理中的监督检查是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理部门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判定排污单位的环保设施是否在正常运转、排放浓度有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处理效果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只能对污染源及其排放口进行采样分析,由监测站及时、准确地提出监测报告,以此作为监理部门对排污单位是否要做出限期改进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的依据。
监理部门在检查排污单位执行排污许可证情况的过程中,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污染排污申报内容进行技术检查,为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和制定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污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排污单位执行许可证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抽测,定期报告结果。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处理好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工作关系,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整个施工组织管理紧密结合。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全面实行公路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对于环境监理来说,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施工建设期,在短时间内,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很明显。但当公路修建之后,破坏的结果就会出现,且这种破坏往往是几乎不可恢复的。因此,公路施工项目必须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运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保护公路工程项目区环境质量。故加强对公路施工项目的环境监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有效性
环境监理是指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在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下,监理单位遵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以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业主订立环境保护责任合同,然后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环境监视、监督。
环境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活动的环保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主要工作方法有审核资料、旁站、巡视、试验、现场监测、指令文件等,也可以通过罚款等来要求和制约施工方加强环境保护。审核资料主要是审查工程初步设计中的环保措施、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的基础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环境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部分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旁站是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重要环节或关键部位实施全过程的现场察看。如施工表土清除、堆置保护及施工后覆表,有毒有害施工垃圾的处置等都应实施全过程的旁站现场检查,进行环境监测并记录,纠正影响环境质量的不规范操作和发现问题。巡视是指在施工现场不断的、全面、多角度的查看。及时掌握现场的环境破坏,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及时发现和处理较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场监测数据是对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影响最直接、最准确的判断资料。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都要对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验收时,要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现场监测。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验收。检查、抽查有助于监理工程师随时掌握施工现场及工程的污染动态。环保部组织的环境质量大检查一般每月一次,要求各相关环境管理人员都必须参加,检查结果形成报告形成环境监理月报,呈报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不按照环保要求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要对其进行罚款,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
根据交环发[2004]314号文,环保达标监理是指对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监理。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应达到有关的标准等,施工是否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监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抓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这种管理模式对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较为有效,但对公路建设项目效果欠佳。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开始于勘察、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等工程竣工验收时,许多生态破坏早已发生,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已无法弥补和挽回。因此环境监理监测是工程环境监理的重要监理手段,开展环境监测是做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公正、公平”监理的依据与重要保证。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可促进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顺利实施,保障施工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得以切实落实,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有效控制了工程施工期的生态破坏问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公路施工环境监理非常必要。
三、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优化建议
根据交环发【2004】314号文,公路工程的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环境监理工程师由项目工程监理工程师兼任。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的工程监理单位尚不具备开展环境监理监测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部分已经开工建设才实施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要求监理单位配备完善的监测仪器和人员不具备可操作性。鉴于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思路:
1.建立规范健全的制度
首先,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应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程监理的体系中统筹考虑。环境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理是同等重要的工程监理的两个方面,不能弱化环境监理的地位。其次,应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参建单位的职责,例如建设单位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制订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计划,并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和监理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目标任务,并作为评标和考核的内容。
2.采取与施工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公路工程环境监理起步阶段,对于仪器操作方法简单的监测项目如噪声,可以由监理单位购置设备或仪器,由环境监理工程师自行监测:对于操作、测定方法相对较复杂的监测项目如施工场所污水排放监测和环境空气监测,可以采取由环境监理工程师提出监测计划,施工期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的模式。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这一重要监理手段得到较好运用,实现环保达标监理的目的。
3.逐步采取独立的环境监理监测方法
通过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在适当的时候,应逐步推行独立的环境监理监测方法。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建设项目,应在招投标文件中提出对工程监理单位配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要求,将监理投标单位的环境监理试验室(纳入工地试验室一并考虑)建设和监测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作为评标的一部分予以考虑,并在监理服务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通过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理单位应逐步完善环境监理监测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达到能够独立地对环境监理中涉及到的水、气、声以及水保监理监测的能力,适应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发展需要。
4. 加强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培训工作
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监理人员是保证环境监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一般都要对工程环境监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和专业的培训教师,培训的效果受到影响。公路建设项目中参建人员众多,民工数量也多,应举办培训班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培训,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内设立环保宣传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已经开展了多年,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培训制度,因此,可借鉴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成功经验或者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程环境监理上岗培训的开展。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于搞好公路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鉴于交通行业将工程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各监理单位应抓住机遇,监理人员应充分的重视环境监理的作用,完善工程环境监理手段,按新规范和合同条款的约定,认真做好公路工程环保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篇5
(二)树立创新的管理理观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同样,企业也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这是进入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一个没有创新理念的企业缺乏会计管理的先进性,这样的企业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三)加强网络化的会计管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企业的商品一体化发展,商品价格比、质量比已经越来越公开化。一个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会计管理承担的就是企业商品以及企业经营行为。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企业管理也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其实质上仍然是管理上的竞争。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必须从大局出发,服从企业管理。企业会计管理的创新能力就是指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事务和管理事务,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化管理,凭借信息化优势,整合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商业信息,为企业全面管理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既不是完全的管理者,也并非完全的企业员工,这就是会计管理的问题所在,但是我们不能把会计管理从企业管理脱离出来。从更深层次来看,会计管理的转型为形势所需,只有管理的内容多元化,会计管理才有可能更多地加入到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中,促进内部资源的转化,而不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或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全面性与复合性,发挥其决策作用与服务作用。因此,企业要培养会计的管理能力,规避企业风险,财务分析要做到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控制好成本环节,做好投融资分析,使企业资金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和高效的管理;完善企业员工的业绩评价与奖惩制度;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使企业形成良性的开发趋势。
(五)优化会计管理质量
过去人们对会计管理模式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就是管钱,但是作为考量企业综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会计管理的影响决不是那么简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也应运而生。会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力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总之,优质的企业管理会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作为综合管理的体系和管理者的决策参谋,会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篇6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1.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2.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2.1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2.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
2.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 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3. 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
二、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
篇7
在从事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10几年中,既了解环境监测站的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又学习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等规范管理文件,在回顾总结这几年工作经验时,本着积极有效地发挥环境监测职能、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更快更好地发展监测工作,有以下三点建议:
1 强化内部管理保障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站的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哪一级站,都要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特别是县级站,在人员设备相对落后情况下,更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在基层环保工作的10几年中对监测数据的环境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1.1 抓好监测站质量体系的运行,在环境监测管理中要定期召开质量内审会议、质量评审会议及时发现监测工作中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并及时改正
防止日常管理中不重视质量体系运行,在计量认证换证时或质量体系认证核查时投机恶补,要把质量体系运转做为监测工作的日常工作来抓,县一级环境监测站往往重视计量认证换证或计量认证核查的时候,而不注重平时的质量体系运行,或者说因为人员、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是质量体系运转不很顺畅。例如在平时不开内审会议或质量评审会议,不知道数据的误差在哪里,遇到与环境事实不符的数据不会分析,就数论数不知道怎么办?作为县级站应该把质量体系运行工作做在平时,技术负责人就应该把技术放在第一位,把握技术方向,质量负责人就应该全面把握技术质量,及时召开内审会议,审查原始记录,找出存在的技术隐患并改正。
1.2 在监测工作中要全程质量控制,从采送样品、实验室分析到出具监测报告都要全程控制
不能只重视分析轻视采样,监测报告要严格三级审核,看最终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别是采样时布点问题更不能随意行事,就一般的环境事故调查要本着量力而行、能说明问题的原则来采样,有时候有些人员不熟悉采样原则一个简单的现状调查为了追求完美,不停要求采样在一条小溪上不分干流、支流每走几步就采一个样品,想把一切问题都说清楚,而忽视了后期的分析的工作量,无端的增加了工作量还说不清楚问题。2008年一个简单污染的污染事故调查,一个带队人员带着监测站职工巡查,每走几步就让采一个样品,不考虑污染源的流速方向、附近的敏感点以及支流干流汇合情况,随机采样其结果是样品采了很多却说不清楚问题。而有时候是采样人员因不会布点,导致采样简单随意,该设的断面没设置,致使最终也说明不了问题,有时候是采样人员不注意现场添加试剂固定样品,像一些特殊因子如:硫化物、氰化物、溶解氧如果现场不加试剂固定根本就没有采样的价值;采样时就不考虑样品对采样器皿的要求,拿个塑料水壶就采样,像采集石油类样品绝对不能用塑料采样器,必须用玻璃器皿。而时候不注意现场流速、流量等数据的搜集及现场原始记录的登记造成很大被动,曾经有个污染调查事件一个污染源对河流造成污染,监测结果显示污染源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水质污染更严重,最后调查分析原来是采样人员,因为赶时间没及时现场贴标签交接样品时把上下游标签贴反了,后来虽经过补测纠正了错误,但还是增大了工作量迟报了数据。所以说在监测的全过程要有质量控制人员全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只是在实验室分析控制在现场采样时就必须实施控制,不能只重视实验室分析而忽视了现场采样。
1.3 要实事求是的出具监测报告,并说明适应的范围
监测数据在监测站签发以后不知道要用在那个地方,有可能是环境管理、也有可能是关系居民生命安全的饮用水的评判依据,所以说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宁可没有数据也不要错误的数据,对一些有疑问的数据要进行核新测定。现在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在增强,新打了一口井或是怀疑附近污染源对水质有影响,群众就会拿着矿泉水瓶灌一瓶水拿来让化验,看看水质敢不敢吃;就现有县级站的的能力99%都不能对饮用水水质做一个全面的判定,而老百姓的水质化验又确实必要,是分析还是不分析我们也很作难,这时我们往往会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及污染物特点做一些选择性分析,并注明检测报告适用范围及能说明的问题和说明不了的问题,是群众一看就能明白水质大体状况,这样既发挥了检测能力所服务的最大限度,又为群众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至于让群众有过大的开支做一些过于苛刻的分析,所以说在监测工作中强调的是检测报告真实性和灵活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保证质量体系运转情况下无论是哪级站所出具的监测报告是具有相同法律效力,不是上级站的数据质量高,下级站的数据质量低,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出的数据性质是一样的,而对一些还没有经过认证还在可研阶段探索的新分析方法所出具监测数据只能是内部交流不能对社会公开。以前有个例子一个群众件需要测定氰化物,在县站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分析后没有超过相应的标准,但当事人一直怀疑数据的可信度,一直要求到市站重新分分析,为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我们县站又和当事人采集了一个同步样品与市站同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实验室之间的相对偏差为4.1%,可以认定数据的质量是一致的,最终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为县站赢得的了信誉,这个例子说明县级站虽然在监测能力弱于上级站,但在已有的能力上只要保障数据质量,同样能赢得信誉和尊重。在落实质量体系运行工作中要对站内职工多宣传多督促,定期召开质量体系专题会议。
2 有的放矢开展环境监测业务
县级环境监测工作的推进与发展要有的放矢,既要跟上环保工作的需要,又不要盲目求大求快的发展。中原地区县级监测站大多数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逐步配备了专职监测人员,并零星配备了一些检测仪器,2005年以后各地区根据发展的情况不同陆续进行了计量认证,监测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的道路,2010年以后各地区的县级监测站的监测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各地区的监测业务80%在本地区都能完成。因此对于监测业务的发展我有有四点体会:
2.1 在监测项目的开展上要因地制宜、按需发展
县级环境监测站大多数技术人员缺少,设备缺乏,监测任务重,因此在推动监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开展急需要的监测因子上必要监测设备,县级财力有限不要追求高、精设备,能解决问题就行。要把此项工作做好要注意开展因子的确定,除常规必须分析的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以外应结合本地的污染特点确定一些特定因子,如矿山企业较多就开展重金属监测、有涉氟、涉氰工艺的企业就开展氰化物、氟化物监测,有涉及化工企业的就开展企业特征污染因子如硫化物、钡等,如果是有机化工就应该开展苯、苯胺等特征污染因子,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决不要上本地不经常使用监测因子,如本地就没有含氰污染源就不必上氰化物监测等;特别是上一些贵重仪器更应该慎重,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就没有涉及化工或机化工企业就不要上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等较贵重仪器,监测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有的放矢。
2.2 环境监测站在履行职责制定监测计划时要有的放矢,监测计划的制定既要简单又能说明问题
监测站要做到三个“说清”即说清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对于一些环境质量较好又没有污染源的地方,设置监测断面可以少一些、监测频次可以低一些,对一些存在污染隐患的地方,设置断面可以增加、频次可以加密,一切工作的开展要量力而行有的放矢。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着当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并为环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这是各级监测站所要履行的职责。在履行监测站职责时要明确职责准确及时开展业务,所以说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每个人或每个单位的责任,使其知道该干啥?怎么干?比如监测站业务室任务就是布点采送样品、打印审核监测报告等;实验室就是室内分析报送原始记录等,质控室就是对所有监测过程全程监督按程序办事等。
2.3 利用有限资源,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演练应对可能突发环境事故最大发挥监测作用
在环境监测管理中就是利用有限的人员、仪器设备统筹安排积极发挥作用。县级站大多数监测人员少,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更少,设备简单、没有应急监测设备,遇到突发事故解决不了问题,干着急。这时候县级站的同志要多想办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执行复杂的监测业务,这就要求县站的同志在平时要多做环境应急演练、多模拟、多实践。去年一个企业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在没有应急监测设备人员又少情况下,站内急忙召开会议,包括请假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全部到岗,根据平时的演练方案分兵三路开展应急监测:一路现场布点采样,将样品送到实验室;一路实验室专职做实验报数据,分析污染物变化趋势,提出下步应对措施;一路专职维护分析仪器设备维修电炉、配试剂、洗刷器皿等。最后将正常出一组数据的时间由8个小时压缩到3.5个小时,最终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监测数据的快速报送、污染趋势分析在此次事故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为事故的处理与决策赢得了时间。
在县级站的人员、设备配置上要有的放矢,积极提高人员素质和设备配置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上没有人事决定权、财务决定权,在监测工作中多向领导呼吁在人员配置上要严格把关,多吸收一些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员,以便在以后的监测工作中经过简单培训就能适应工作需要,对于一些缺少环保技术的人员建议调到其它合适的岗位上。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要有的放矢根据“轻、重、缓、急”列出购置方案,对一些重要的监测设备应向领导说明情况必须购买,避免在以后有的工作被动;对一些重要性稍微“缓”的设备的设备,根据财力建议领导购买;对一些重要性稍“轻”的设备,可以选择省钱又能解决问题的的监测方法去分析;例如水中砷元素的分析,经典方法是利用原子荧光,此种方法是既准确、又方便还省事,但就是价格较贵需要近20万元;我们根据本县砷元素分析任务量不是很大、财力也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化学方法分析,虽然在操作上麻烦了一点,但最重要的只花费了几千块钱就解决问题,得到的数据准确性是一样的。
3 抓住机遇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抓住机遇利用政策提高监测能力,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监测的支持力度较大,不论是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还是监测业务用房建设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县级监测站如何抓住机遇获得支持、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并发挥它最大作用我有三点体会:
3.1 利用各级监测站现有的人力、财力等资源集中精力按政策按程序申报国家扶持的项目
县级监测站大多数是缺人少设备、财力也有限,缺人是专业技术人才不好进,有的地方是人员很多但技术人员很少,县级监测站是环境保护局的二级机构大多数是靠局里的支持维持运行,站内自己没有财务决定权也没有那个实力购买仪器。所以说县级站包括各级环保局都应该重视国家扶持的项目,平时多注意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推进,遇见有国家对口支持的项目集中精力按时、保质保量报送,2009年以来我县每年都有监测能力建设获得国家的支持。
3.2 解放思想借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通过体制改革、激励职工积极性、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能力
就如何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借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尝试将监测工作推向市场,激活用人机制发挥监测人员最大潜能,保持其原来的政府监督职能,或政府拨给其一定的经费使其完成特定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部分的人员经费可以通过为环保管理及社会提供有偿委托服务来取得。通过给其特定的监测任务又给其一定的财务、人事自由,这样既可以保持业务不变又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员调整发挥监测设备的作用,不论是国家支持的监测设备或是各级财政购置的设备,关键是通过统筹管理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环保管理服务县级监测站一般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因人设岗,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激励政策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购置回来的设备不能闲置,提前安排人员学习分析方法,设备到位后要及时去摸索熟悉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一些监测站设备到位以后人员迟迟跟不上致使监测设备闲置,所以说县级监测站的人事、财务改革确实有待细致探索。现在各级环境监测站既要履行其监督和服务的职责,更要发挥它最大的潜能,所以在外部的服务上要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业务面,利用自身的可研成果获得相应的报酬,通过这些报酬可以通过购置设备、引进技术人员推进基层监测工作的整体发展。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技术支撑单位,县级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全国环保工作的大局能否顺利稳步推进,为了做好县级环境监测工作上面谈了我在从事10几年监测工作中的一点浅显体会,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2]《水和废水分析方法(第四版)》.
[3]《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明显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形势也日益复杂。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当前工程建设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环境质量。当前表现最为典型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公式,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也陆续实施。但是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施工过程中还没有有意识地专门地去进行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之所以会得到进一步恶化,主要是因为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造成的。要想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做起。
(二)环保体系不健全、保护工作投入不够。当前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管理体系还不是非常健全。各个科室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落实,职责划分还不明确。环保体系不健全必然会影响到管理水平。保护工作投入力度不足表现最为突出,保护工作投入力度不足,环境管理效率必然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
(三)信息不对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涉及到各个科室、监测站以及监理人员等多方面。这些部门在业务上通常都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信息不对接的问题增加了重复工作量,环保部门的整体验收工作效率也随之受到影响。验收监测环保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接,经常会出现同一部门不同科室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次检查的情况,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到环境管理效率。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环境风险检查操作性不强,工作人员自身技能有待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前关于环境风险检查的条款指导性还较差,没有具体的细则可以依靠。正是因为这样就会造成环境风险的检查受主观经验的影响较大。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此外工作人员自身技能不能够适应工作实际情况,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工况检查、污染物稀释排放、环保设施运转情况检查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前监测人员自身的技能还不能够做好这些工作。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把监测报告同企业环保设施落实情况一起审查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今后必须要予以纠正。
二、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污染
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是较多的,最为典型的是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在钢筋、混凝土、水泥运输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这些废气一旦产生就会对施工人员以及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噪声污染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各种噪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以及废油等液体在进入水体之后就会造成水污染。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指的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废料、工程弃渣以及生活垃圾。这些污染会对大气、土壤都会造成污染。
三、应对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产生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各种形式的污染。对于这些情况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加强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就是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中要通过影像、杂志、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对环境保护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来逐步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要真正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要通过宣传让大家从原来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保护。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保护环境中。为了保证实施效果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那些热衷于保护环境的员工应该给予奖励。
(二)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投入力度。今后工作中应该围绕着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来不断健全环境管理体系。要从各个环节入手,从细节入手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就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及制度。在施工现场也需要成立专门地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要详细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责任。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投入,环境管理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关键在于工作投入力度。监测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要熟悉掌握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污染,对于这不同污染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予以解决。对于大气污染,在水泥运输、骨料筛分以及土方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定期洒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扬尘出现。此外在施工现场要严格禁止焚烧各种废弃物。噪声污染是一种典型的污染,对于噪声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严格控制人为噪声,在进场之前要避免大声喧哗、在装卸材料的时候也要轻拿轻放。对于设备的操作时间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为了保证周边居民的睡眠,在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之间是不能够施工作业的。为了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损伤,施工人员还需要带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对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实际工作中不能够随意乱丢垃圾,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施工现场的垃圾也应该交由专人负责处理。对于水污染,实际工作中要保证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现场油料也应该进行集中保管,对于油类要谨慎使用。
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管理是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当前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各种污染,而后分析了解决措施。今后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式娟. 浅议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见解[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篇9
一、经济环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约束经济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一作内容及范围等方面。
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管理会计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等方面形成了相且制约的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运行并且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企业只有使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在管理上实施准确预测、科学决策、有效控制。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多年,最近几年又相继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但是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尽管企业外部面对的是市场,但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和周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产权归属于全民所有,但它实质上只是一种道义上的所有权。如果我们将全民所有制企业看做是一种关系的话,委托人和经理人寅际上只足一种地位上的不同,存委托关系中双方都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真正的所有者却游离于企业之外,无法形成产权归属明晰情况下的一种委托一监督一激励的机制。在企业缺乏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人,没有来自于产权激励的动力。这种委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
经济制度的差异是导致管理会计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这段期间我国不存在管理会计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在这一期间管理会计还未传人我国,但由于人类讲求经济效益的生产目的是相同的,管理会计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方法可能不同,其实质却是相同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多种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与西方管理会计相比,形式上虽有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其管理会计的属性。例如:流动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与西方的存货规划相类似,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群众经济核算与西方的责任会计同为内部控制的手段,甚至在我国过去形成的很多管理方法中蕴涵了当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的一些基本观点。
如作业成本法即是我国班组经济核算思想的延伸。清楚了这些差异,有利于我们在引进与消化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时,注意防止照搬照抄的情况发生,使我们 持运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与方法;同时,这也有利于我们对几十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其继承下来,充实到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去。
企业组织形式是影响管理会计运行机制的关键因素。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上市公司为主,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这是由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所决定的。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如果企业彻底摆脱行政约束,会形成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难以保证企业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的;如果行政干预力度大,又会降低企业的效率。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者监督的弱化使企业动力不足,运用管理会计的动力相对弱化;后一种情况使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属物,不能依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建立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会计的方法。
尽管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组建了很多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实际上并未实现根本的转变,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主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动力还不足。
市场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与范围。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产生并发展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和成熟的西 方,对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如:生产经营的预测是与消费市场相关的,经营决策是与投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结果。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只能有限应用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经济资源还不能实现高效的配置,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决策的困难,中介服务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企业获取预测、决策需要的资料还相当困难。这种状况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实务中较侧重于内部管理的方法,而面向市场的预测与决策方法应用不够普遍,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议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经济环境进行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对策。
立足实际,研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管理会计。在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的国情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上,我们应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不合理的假设 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字模型,不要生搬硬套那些众多的无法操作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方便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应该设定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的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各种学术或职业组织将管理会计列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优胜劣汰。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解释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职能无疑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企业的奖惩制度,不断健全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首先,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其次,要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只有企业经营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 变成“企业自己要用”,就会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改革投融资体制,就是说投资项目完全由企业决定,将来的责任也完全由企业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负责。这将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相关学科如理论、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一直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它们的研究成果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很大。我们应全面系统地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管理会计,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先进的方法,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篇10
一、公共利益救济之现状
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一场公益危机,特别是在社会转型与震荡期,公益的维护显得尤其重要又尤其不力。以国有资产流失为例,国家审计署2002年对国有资产进行的专项审计结果显示:2002年1月到11月,共查处违规违法问题金额超过了2000亿元。审计3个城市国土专项资金,查出应收未收国土专项资金58.57亿元,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8.39亿元。另外,随着我国产业化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市场垄断、产品质量侵权、医疗损害等现象也都成为了社会的诟病,到了不及时剔除不足以回馈社会、平息民愤的地步。
富有公益心的公民个体通过公益诉讼救济公益的尝试很多。譬如,曾轰动一时的河南女教师王英诉“富平春”酒厂要求其标贴警示一案;福建龙岩丘建东针对厦门航空公司将机场建设费纳入乘客票价提讼等。此外,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各地检察机关在近些年来做了大量大胆的尝试,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检察院诉县良种场违法进行国有房地产拍卖、私分国有资产一案,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成功地挽回了国家的经济损失;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检察院诉该市群发骨粉厂造成环境污染一案,同样得到了人民法院的支持,判决群发骨粉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改进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并承担诉讼费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人民检察院于2003年4月22日针对污染环境的金鑫化工厂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请求法院判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同年5月9日,乐陵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金鑫化工厂自行拆除污染设施、停止侵害、消除妨碍、消除危险。上述三个案例只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实践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1997年河南方城县第一例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成功之后,各地检察机关纷纷效仿方城模式在救济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道路上大胆尝试,黑龙江、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都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探索,时至今日,全国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了数百例公益诉讼案件,挽回了国家损失、消除了公益损害,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公共利益救济面临的困境
然而,在欣喜于上述实践成果之余,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些负面的信息,可以说我国当前的公益救济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
如前文所述,一些公益心强的个人通过诉讼救济公益的案例有很多,但这类案件往往以失败告终。之前提到的河南女教师王英诉“富平春”酒厂要求其标贴警示一案,最终这起案件还是以王英败诉而告终,理由恰恰就是“于法无据”,法院认为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存在瑕疵;福建龙岩的丘建东针对厦门航空公司将机场建设费纳入乘客票价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也一样受挫,一审法院以无法律依据为由驳回了他的诉求。我们在赞许这部分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之下依靠个人将受损的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引入诉讼程序并不是最为现实、可行的选择。这一方面是由于赋予个人这种诉权无论从宪法、民事诉讼法还是其他任何相关的法律中都找不到依据;另一方面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绝大部分证据都具有同一特点,即证据技术性、专业性强,且一般为被告所掌握。个人提讼在举证责任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即使赋予他们主体资格,也很可能因为举证不能或者不充分而遭受败诉的结果。
而检察机关救济公益的尝试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比如:2002年,福建省霞浦县检察院查明,县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一块面积18亩的闲置土地使用权以25万元价格卖与一个体工商户,涉嫌非法处置国有资产。该检察院遂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上述合同无效以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同年9月23日,霞浦县人民法院对县检察院以合同侵犯国家利益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一案依法做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定,县法院经审理认为,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以原告身份提起民事诉讼,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项关于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之规定,因此没有法律依据,裁定不予受理。事实上,在每一次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充斥着来自理论界的质疑,甚至这种质疑最终导致了司法实践探索中的差别对待。因此,我们可以说检察机关救济公益还仅仅停留在试点运行的阶段,不具备普遍性、稳定性、权威性。
综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在积极倡导私人权益维护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的公共利益正面临着挑战,如何建立公共权益救济机制是我们的社会必须慎重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见新华网省略,2002年11月28日
篇11
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以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双层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仍然不尽完善,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弱化和监事功能不足等方面。二是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就不会有企业的经营哲学和发展远景,就可能使员工难以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环境的规定,也就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员工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难于共享。三是管理者素质不高。“人”是内部控制环境设计和实施的主体,内部控制的好坏取决于各层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观念。内部控制的执行包括管理当局及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四是内部审计的无效性。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是控制环境的要素之一。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协助管理部门监督,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我国不少上市公司未成立审计委员会,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独立工作的环境,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五是人事政策不合理。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而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再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导致雇员极易产生短期行为。
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宏观控制环境
(1)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因此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当董事会拥有技术、智慧和才能,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时,才能有效地履行其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2)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②注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建立一种“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者行为;③应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
(3)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公司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企业所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完善组织结构具体应采取下列策略:①确保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其提供管理企业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②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③保证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④企业应根据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其组织结构;⑤注意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是否充足。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输出,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
(4)建立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职责界定清晰,权责明确对等,结构层次分明,沟通渠道流畅。构建组织结构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在组织结构建设中,力求增加结构的“透明度”,使组织结构的职责准确无误地公布于众,以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保证内部控制的运行方向;二是牵制原则。一般情况下,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岗位与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岗位要分离,执行岗位与审核岗位要分离,执行岗位与记录岗位要分离,保管岗位与记录岗位要分离;三是效能原则。
2.2 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支配内部控制的权力,如果被不当行使,或者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自设特例绕过制度或变通处理有关业务,就会使制度的执行随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这样势必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严重的将会引起“群体越轨”现象,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系统所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物色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使执行内部控制的所有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②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培训人员,以提高每个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工作轮换,以发挥人才的潜力。④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使制度执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2.3 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产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以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员工在企业当中所切身感受到的人文环境,也是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的体现,它支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员工始终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里,接受企业价值观念,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
2.4 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企业信息与沟通系统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运行效率。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运行。如通过存货记录和收发记录,有助于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通过业务发生的批准和授权记录,可以判断业务活动是否合法等。
2.5 实施配套的人力资源政策
篇12
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当前,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矿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就开展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有完善的矿山环境管理体系[1]。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到我国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结合不同矿区,总结了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2]。然而在相关研究中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行为倾向的研究还十分少见,笔者认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效果与治理主体的行为倾向有着直接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的行为倾向与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及其行为倾向
1.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体是指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组织和个人, Brereton指出,利益相关者对矿业公司的治理和管制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和增加[3]。表1列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利益相关者[4]。
从表1中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众多,如果一一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这些主体从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国务院及其下设的各个部门代表中央政府,各省政府及地市政府及其下设部门代表地方政府,采矿权人。中央政府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制定各种法规政策,起主导作用,地方政府是各项政策的执行者,矿山企业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者[5]。下面本文将分别分析这三个主体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行为倾向。
1.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的行为倾向
1.2.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倾向
1.2.1.1 基本假定
在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倾向之前首先本文要做一些基本假定。
假定1:为简化分析, 本文假定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主要划分为直接作用于环境收益的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本文主要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支出)与直接作用于财政收益的非环境治理财政支出。
假定2:在政府财政支出既定情况下, 政府环境收益由环境治理财政支出占政府总财政支出比例决定。比例越高, 政府的环境收益越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环境治理投入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特征。
假定3:在政府财政支出既定情况下, 政府财政收益由非环境治理财政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决定。比例越高, 政府的财政收益越大。非环境治理财政支出产生的财政收益也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特征。
假定4:非环境治理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影响强于对中央政府财政收益的影响。
1.2.1.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倾向
中央政府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政策是通过地方政府来具体实施的, 在财政分权后改革时代, 地方政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6],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收益属于中长期收益, 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更关注环境收益。由于经济增长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上级政府主要根据相对绩效考核提拔地方官员[7],地方政府更加关注非环境治理财政支出。
在地方政府总财政支出既定情况下, 设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为P。根据上面的假定本文用图1表示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的选择。
地方政府环境收益曲线由S1表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曲线由S2表示,中央政府的环境收益曲线由S1′表示,中央政府财政收益曲线由S2′表示。当环境边际收益等于财政边际收益时, 政府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达到最佳, 总收益实现最大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曲线S1上的A点与曲线S2上的B点斜率相等,因此最佳的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为P1,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曲线S1′上的A′点与曲线S2′上的B′点的斜率相等,因此最佳的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为P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时在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比例选择上存在差异[8]。现实中,中央政府根据自身总收益最大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地方政府则根据自身总收益最大化决定是否执行中央政府政策。从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会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进行博弈。
1.2.2 采矿权人的行为倾向
采矿权人即矿山企业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矿山企业不会主动投入成本去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由于存在政府监管,采矿权人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当政府的监管概率越大、效率越高时采矿权人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矿山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它的行为目标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在矿山企业的总利润是固定的情况下,矿山治理费用投入充足,会使环境达标利润相对减少,矿山治理费用投入不足节省的环保投资会转化成利润,环保不达标。
图2表示三个不同的矿山企业的无差异曲线,以横轴表示收益,纵轴表示安全程度。以K3为例,K3上的各点表示对此矿山企业效用相同的不同安全系数和收益的组合。A点和B点对矿山企业来说效用是相同的,A点的收益少安全系数高,B点的收益高安全系数小。假如只能在A和B之间进行选择,地方政府监管的越严格矿山企业越倾向于选择A点来进行治理,反之则选择B点。在本文的第四部分会对地方政府与矿山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静态博弈是指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9]。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时并不知道中央政府部门是否会选择监督,因此本文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看成是静态博弈。
2.1 理论模型
通过图1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矿山地质环境财政支出比例为P1′,如果没有监督政策,地方政府将以P1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支出的比例。为了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政策的执行,中央政府会对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中央政府的总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S′(P)=S1′(P)+S2′(P)(1)
地方政府的总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S(P)=S1(P)+S2(P)(2)
地方政府用L表示,中央政府用G表示,设C为中央政府监督的成本;PG为中央政府监督的概率,PL为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政策的概率;PF为中央政府监督并且发现地方政府不执行的概率,F为罚金,N2为中央政府发现地方政府没有执行中央政策时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信誉减少值;1-PF为中央政府监督并且没有发现地方政府不执行的概率,此时会误认为地方政府执行;N1为中央政府监督并且地方政府执行时,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信誉增加值。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战略矩阵见表2。
2.2 模型均衡解
通过图1可知:
当F·PF-C0,在此条件下这个博弈模型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但是它存在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下面将求解此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对其进行分析。
给定地方政府执行概率PL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监督与不监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当Ugy=Ugn时可以得到P*L=1-CFPF,这时中央政府可以随机选择是否监督。
同样在给定中央政府监督概率PG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执行与不执行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当Uly=Uln时可以得到P*G=S(P1)-S(P1′)PF(F+N1+N2),这时地方政府可以随机选择是否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2.3 均衡结果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各个概率区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选择的战略,如下:
当PG∈S(P1)-S(P1′)PF(F+N1+N2),1时,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当PG∈0,S(P1)-S(P1′)PF(F+N1+N2)时,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当PL∈1-CFPF,1时,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进行监督。
当PL∈0,1-CFPF时,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是进行监督。
当PG=S(P1)-S(P1′)PF(F+N1+N2),PL=1-CFPF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即中央政府以PG*的概率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地方政府以PL*的概率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中央政府在博弈中的均衡值PG*与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政府政策时的收益S(P1)-S(P1′)呈正相关关系,与中央政府的监督效率PF,罚金F,中央政府监督并且地方政府执行时,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信誉增加值N1,中央政府监督并且发现地方政府不执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信誉损失值N2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均衡值PL*与中央政府的监督成本C呈负相关关系,与罚金F,中央政府的监督效率PF呈正相关关系。
3 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之间的博弈分析
采矿权人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本文中假设采矿权人不存在寻租的行为。下面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之间的关系,对地方政府来说有两种选择:监督与不监督,对采矿权人来说有两种选择:治理与不治理[10]。
3.1 理论模型
由于采矿权人在进行决策时并不知道地方政府将采取什么行动,因此两者之间也属于静态博弈。由于此处地方政府博弈对象是采矿权人,为了与上文区分此处地方政府用l表示,采矿权人用q表示。
设T为地方政府不进行监管情况下的经济收益,R为采矿权人不治理矿山环境情况下的经济收入,Cl为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Cq为采矿权人的治理成本,P0为地方政府的监督效率即:地方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不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的采矿权人被发现的概率,采矿权人在进行开采前缴纳的保证金为K。政府与采矿权人的战略矩阵见表3。
3.2 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本文假设K·P0>Cl,K·P0>Cq即地方政府保证金收益期望值大于监督成本,采矿权人支出的保证金期望值大于治理成本[11]。在这种假设前提下给定地方政府监督时,采矿权人的最优战略是治理;给定地方政府不监督时,采矿权人的最优战略是不治理。因此在这种假设前提下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假设Pl为地方政府监督的概率,Pq为采矿权人治理矿山环境的概率,这时就可以求此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与本文2.2中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过程相同,可以求得在K·P0>Cl与K·P0>Cq的假设前提下的混合战略均衡解。
即:P*l=CqKP0,P*q=1-ClK·P0
3.3 均衡结果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当地方政府监督概率Pl的区间为Pl∈CqKP0,1时,采矿权人治理的期望收益大于不治理的期望收益,因此它会选择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同理当Pl∈0,CqKP0时,采矿权人会选择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当采矿权人治理概率Pq区间为Pq∈1-ClK·P0,1时,地方政府监督的期望收益小于不监督的期望收益,因此它会选择不对采矿权人进行监督。
同理当Pq∈0,1-ClK·P0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对采矿权人进行监督。
当地方政府对采矿权人以 Pl*的概率进行监督,采矿权人以Pq*的概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时,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的博弈达到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的均衡值Pl*与采矿权人的治理成本Cq呈正相关关系,采矿权人在进行开采前缴纳的保证金K,地方政府的监督效率即P0呈负相关关系。采矿权人在博弈中的均衡值Pq*与采矿权人在进行开采前缴纳的保证金K,地方政府的监督效率即P0呈正相关关系,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Cl呈负相关关系。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降低中央政府监管成本、提高中央政府监管效率、加大对不执行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府的处罚、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能促使地方政府积极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②降低地方政府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有效实施保证金制度,降低采矿权人的治理成本,有利于采矿权人积极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根据结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力图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效率低的问题,以期能够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
(1)加强技术创新,降低企业治污和政府监督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一方面是监督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监督技术的创新可以降低政府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进而可以促进采矿权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例如: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中遥感技术的创新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查询到目标矿山,了解目标矿山的具体治理情况。治污技术的创新可以大大降低采矿权人的治理成本,促使采矿权人主动治理矿山环境。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改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2)开展矿业循环经济,降低治理成本。降低采矿权人的治理成本除了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矿业循环经济,就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浙江绍兴县为例,该县通过整治有观赏价值潜力的废气矿山,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取得了巨大的附加价值[12]。开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方式还有许多,因此长远来看,开展矿业循环经济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保证金制度,拓宽投资渠道。借鉴国外经验,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实质上是将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一种事前预防约束机制。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变传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管理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通过本文第三部分对地方政府与采矿权人的博弈分析可知,采矿权人支付的保证金金额与其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概率呈正比,即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采矿权人治理矿山环境,进而提高矿山环境的治理效率。
虽然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但是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例如:许多地方的立法没有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标准做出规定,进而影响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际效果。国际上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矿山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采用了保证金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4)引入第三方约束机制,这里第三方约束组织,主要是指公众、民间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等。通过调动社会团体的力量来监督采矿权人对矿山环境的治理情况,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监督成本。同时采用这种机制,采矿权人采取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战略时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引入第三方约束机制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监督成本还可以促进采矿权人积极进行治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微博等新型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通过引入第三方约束机制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监督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仕玲.国外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及对中国的借鉴[J]. 中国矿业,2007,16(10):35-38. [Zhao Shiling. The Foreign M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Benefits for China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7, 16 (10):35-38.]
[2]张 兴,王凌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 中国矿业,2011,20(8):52-55.[Zhang Xing, Wang Lingyun.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area, Classification and Gradation for Min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11, 20(8):52-55.]
[3]Brereton, D. Self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in the Australian Minerals Industry [J].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Law Journal,2003,20(1):1-14.
[4]蔡鑫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矿业权市场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0:94-97.[Cai Xinlei. Study of Mining Rights Market of China Based on Stakeholders[D].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10: 94-97.]
[5]王乐,武春友,蒋兵.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博弈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 (7):31-33. [Wang Le, Wu Chunyou, Jiang Bing. Gam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J].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2010, (7): 31-33.]
[6]邵传林,何磊.退耕还林: 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2):116-121. [Shao Chuanlin, He Lei. Converting Farm Land to Forestry: An Analysis of the Game Relations of Households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2): 116-121.]
[7]张征宇,朱平芳. 地方环境支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5):82-94. [Zhang Zhengyu, Zhu Pingfang. Empirical Study on Heterogeneous Dynamic Path of Local Expenditure under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s [J]. Economic Research, 2010, (5): 82-94.]
[8]洪璐,彭川宇. 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70-74. [Hong Lu, Peng Chuanyu. Game Analysis on Invest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between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J]. Urban Studies, 2009, 16(1):70-74.]
[9]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7-66. [Zhang, Weiying.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M]. Shanghai: Shanghai Renmin Press, 2004:57-66.]
[10]熊鹰, 徐翔.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7,(4):60-63. [Xiong Ying,Xu Xia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Fir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the Game Analysis [J]. Yun Nan Social Sciences, 2007, (4):60- 63.]
[11]张学刚,钟茂初.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31-35. [Zhang Xuegang, Zhong Maochu. Research about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the Firm Environment Pollution under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2):31-35.]
[12]毛伟利:矿业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34.[Mao Weili. The Study of Stimulat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Mining Circular Economy [D].Hangzhou:Zhejia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2008:34.]
An Analysis of the Game Relations about Governing
Subject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LV Jun LI Li HOU Jun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篇13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全社区分五个片,实行定街、定员、定责制。镇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全面指导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齐抓共管,达到街上无垃圾乱堆现象;无摊位乱摆乱设现象;无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无违规建筑现象;无不文明现象发生。
(一)任务分解
卫生院:督促各单位、部门清除卫生死角;督促社区经营餐饮的店铺内设置规范、固定的排水设施和垃圾桶(箱)等卫生设施;组织开展爱环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扫保洁等爱卫生义务劳动,每月不少于1次。
建环站:落实建筑工地按规划依法修建,做到“施工文明化、工地围墙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砼硬化”,规范户外广告。
国土站:严把场镇土地审批关,依法查处违法占地。
工商所: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审查户外广告内容;规范广告设置;对个体工商户城乡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市民行为规范教育。
畜牧站:加强肉食品管理;规范畜禽交易市场。
电管站:规范社区电力线路;配合机关相关部门对违规建设项目的停电工作。
场管办:规范社区摊点摆设,禁止占道(骑门)经营、堆物作业和占用人行道违规停放机动车辆行为;禁止街路骑门摊、伸杆搭棚;取缔两轮车、三轮摩托车、长安车非法营运;取缔拉场卖艺和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
环卫所:清扫街道公共区域保持地面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并规范垃圾存放、协助社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林业站:做好社区绿化规划落实工作。
文化站:规范管理商业演出行为;查禁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加强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管理。
广播站:负责开展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好社区广播安装、管理工作;规范广播、光纤线路。
水管站:规范社区住户水管安装;保护光明水库饮水源清洁卫生。
社区:负责垃圾池修建,垃圾的清运;住户门前“三包”(牛皮癣、骑门摊和流动摊、清洁卫生);教育住户积极参与、配合综合治理活动。
农机站:规范管理农用车,禁止客货混装。
(二)人员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