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篇1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随着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理念,使得学习的主体从各级各层面的学生扩展到社会公众,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改变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汇集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对促进自主型学习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国内建设现状

在国家级层面上,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2003年开始建设。其中,影响更广泛的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2003年以来,我国首先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与建设工作,形成的课程资源集成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其中本科院校2583门、高职高专院校1043门。从2012年国家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升的项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验收合格第一批2686门课程。

1.1.2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六个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于2007年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标准、技术与平台,整合国家和高等学校等部门已投入建设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并使用相关支持工具,建设相关系统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网上开放与共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虽然国家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属于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但资源中心涵盖了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适合学历教育,还涉及非学历教育和专题教育。其中学历教育涵盖了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广播电视大学、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

1.1.3 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2007年11月,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推动下,启动了共享型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确定了首批建设的6个专业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确已在园林技术等122个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1.1.4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该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社会公众,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网络视频课程和学术讲座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1.2 国外建设现状

1.2.1 大学公开课程

国外知名高校利用网络免费提供公共课,使高校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向世界科学爱好者开放已开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莱斯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国外大学公开课程的课程网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户注册登记,对所有人都公开和免费,由于公开课程不是远程教育项目,也不是大学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不提供学习者入学途径、不提供呈现或替代实际教室环境中的交互、不提供与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证书和学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世界各发达国家政府均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影响较大的教学资源平台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网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亚教育网络(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网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学习对象库(Edusource Canada网址:http://edusource.ca/)、英国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网址:http://.uk/)。这些网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其特点是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通过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一起,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

1.2.3 专业公司制作课程

专业教育公司制作由顶级教授讲授的课程并发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称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国顶级教授演讲录音及录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课程简称为TTC course。因注重课程的学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与终身学习的观念相符合,在业界享有盛誉。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虽然课程等级属于大学本科层次,但课程内容并不过于专业,此外也有专供高中生的系列课程。公司官网站是课程教学资源的运行平台,为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平台上的每一门课程都印有大纲、参考书目、教授简介、思考问题的补充小册子,还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载。

2 国内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比较

2.1 国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国外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普遍特点是通过政府立项,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设资金,建成的资源则免费共享。具体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教师习惯在学校内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空间。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国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公开的课程资源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课程空间,接受学习任务、接受教师指导、并利用网络提交学习成果。

2.2 国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办学模式保障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中开发,应该看到,我国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资源的同时,在线教育资源在国家级共享平台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可以无限制范围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在线免费学习(http://),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课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围使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包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库项目。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搭建与完善。在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功能都齐备后,则需要慎重考虑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设想出一些策略,具体如下:

3.1 构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换和流通有序化是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库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分配合理、开发高效、效益共享。我们可以编织出一种分布式结构,即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结构模式分区分层。这一式结构,可以改变传统教育资源分散的局面,开创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质的综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进而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共享、交流和开发。

3.2 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学以致用,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肯定也离不开这个方向。基于“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应用策略应为从总体进行设计规划、以科研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课堂为焦点,做到重点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内加强培训,对外加强实践。

具体来说,首先,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强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蕴,体现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内涵;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应用环境的信息化平台。二是完善学校办学机制,根据办学宗旨及目标,制定总的的发展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应用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实现科学化管理。三是开展全方位的受众者培训,因为资源使用者的整体素质是整合应用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进行适当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效果。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这个中心,聚焦课堂,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程度,来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程度,用来检验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五是打造数字化云平台模式。利用事前设想时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学习的科研模式和先预习后展开,在展开中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数字化云平台或互动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使数字化教育资源成为以应用的主的平台,并可加入“主题探究”模式、“人机对话”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3.3 内容策略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J2EE可视化组件技术、并基于P2P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从而达到统一登录,管理分层化,查询、统计智能化,实现“建设、管理、评价、应用”的一体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分为资源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题库、课件、文献、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等方面,系统管理系统应包括计费、安全、维修、检测等方面。该系统能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权限管理、资源审核、资源及费用计算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3.4 评价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经过评价并得到相应地反馈,才能使应用者掌握适合自己的资料。所以,建立适当的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有益于使用者筛选学习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基于传统的测评方法,我们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对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即从客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数或者指标来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即好坏;定性评价即被测试主题从主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判断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评价,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欢迎,从而会带了更大地访问量,也会相应的激励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维护。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在职者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的职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职业性学习资源,作为学习的辅助。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发展趋势,紧跟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复杂多变、多样等未来工作任务的特点,在职业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仅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见的操作行为,更要提炼分析相应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特别是包括判断、推理和决策在内的认知技能。除了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外,还要将内涵延伸到带有“经验积累”、“主观认识”等特点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及习得,并掌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使得学习者一方面通过资源学习,帮助其顺利完成某一项操作或某一个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课前准备是前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教学难度,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获取有关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为此,课前选择、准备数字教育资源至关重要,是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前提。

教师课前准备数字教育资源,必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室里多媒体设备情况,为依据进行充分准备。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应用方式:一是直接全部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教学光盘上的、网上下载的及他人的等数字教育资源,不作大规模调整,直接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优化整合应用。也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课本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和其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再应用于课堂教学;三是自制开发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计算机和其它媒体设备,自制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如课件、微课等),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教学《扇形统计图》前,对网上下载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后配上声音,制作成图文并茂,声、色具备的数字教育资源。上课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明确价值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必须明确其应用价值,切忌为用资源而用资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一是要把握哪些知识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哪些知识用传统的教学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二是要把握哪个环节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或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等作用。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有关空间位置、方向、几何初步知识及低年级数的认识等知识,一般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关公式推导、数量关系分析等教学,一般应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

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效益是目的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所具备的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恰当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3.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能弥补课本和教师知识的不足,学生能通过一些好的网站获取信息,并在课堂中交流,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也能提高n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前,布置学生课外作业:网上查找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准备在上课时交流。学生通过网上查找,既找到了圆周率的一些知识,也找到了祖冲之的π值和刘徽的割圆术及他们在全世界享有的声誉。通过课堂中的交流,学生在了解有关圆周率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还原知识生活原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的原型。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认识时间》教学,应用课件中的情景图:上学图中钟表上的上学时间、放学图中钟表上放学时间、星期天图中钟面上的起床、吃早餐、出去玩、回家、吃午饭,看电视等的时间。这些时间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能轻松的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

3.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确的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能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方面用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汽车向前滚动的情景。另一方面用课件设置各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这样,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圆的概念,明白“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通过设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识。

篇3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通过几年的建设,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学与教的方式上的变化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高校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争取为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所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目前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开放题)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集中发放,当场收回,所获信息真实可信。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本校院11个学院的专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包括纺织工程系、安全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共20个系(学院、中心),涉及多个学科不同专业,既有专业课教师,又有公共课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覆盖性和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疑似无效问卷进一步筛选,把漏选题目较多的问卷认定为无效问卷,此过程中又滤掉1份,最后确认有效数据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为85.9%。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8.9%。

(一)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哪些方式获取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目前80.2%教师所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其次是电子图书期刊,占56.7%,而在过去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现在被教师选择的比例只占43.3%,远低于网络,而只有21.9%的教师选择使用光盘。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己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获取和使用资源,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学生的使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1.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调查显示(如178页表所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对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有39.6%的教师认为比较丰富,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资源。上述数据统计说明,我校已有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还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今后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

2.对目前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对于学校目前拥有

的教育资源,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62.6%)的教师基本满意,34.8%的教师不满意,仅有2.1%的教师满意。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态度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满意,这表明我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77.0%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是传统纸质讲义和多媒体素材,分别为35.8%和34.8%,选择开发网络课程的只有18.2%,而开发教学录像的老师就更少了,只有10.7%。可见,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着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教学演示文稿。

(四)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

教师不仅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者,也是主要的应用者,更是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主导者。该部分主要通过调查数据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倾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被抽样调查的教师有将近80%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4.4%的教师偶尔使用,不使用的只有6.4%。调查数据说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2.网络课程使用情况。“天空教室”平台是河南工程学院购买的管理学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平台,学校花费大量经费购买,每年还要升级,并指派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学校建设的网络课程都在该平台上。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只有2.7%的教师经常使用该平台,17.1%的教师偶尔使用此平台,44.4%的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此平台,还有35.8%的教师根本没听说过。可见,使用该平台上资源的教师比较少,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校方和该平台管理者的思考。

3.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中心,本项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是指电子资源中的商用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选择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的教师达到了94.7%,使用电子书的教师为29.9%,经常浏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为15.5%,56.1%的教师选择使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选择使用外文数据库的为56.1%,选择其他资源的占5.9%。这项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图书馆资源中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他资源使用率相对比较低。

(五)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1.教学资源类型需求调查。对于教学资源的类型需求,教师需求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达到88.2%,其次是电子教案占69.5%,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基本相当,分别是44.9%和41.2%,教学录像和专题学习网站的需求分别为35.3%、33.7%。从调查数据看,教师需求比较多的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2.教师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倾向调查。对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和软件资源几种常见类型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有迫切需要或需要。而校内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他几种资源则比较少。关于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满足需求的调查,接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40.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通过对教师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教师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今后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要丰富教育资源的类型,不仅仅是购买几个数据库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多样性。

三、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本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不够满意,他们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资源、软件资源这几种类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次,大部分教师平时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网络课程等其他几种资源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第三,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第四,绝大部分教师具有资源共享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

(二)建议

1.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设等,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软环境建设。除购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外,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对于资源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构建标准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便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不应该仅仅把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看做是方便自己教学的手段,应该积极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性教学应用研究,研究使用资源的角度、方法和技巧,探究数字化资源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影响,构建应用资源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另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授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3.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资源的使用与共享都需要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设备的配置不合理会影响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尽管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学生宿舍等已经基本上联入校园网,从这个结果来看,硬件技术已经不再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但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互通的问题,由于学生宿舍接入的不是教育网,学生访问校内教育网的资源就受到限制。另外,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却不能上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使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演示,导致网络课程资源使用率比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资源使用环境,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为用户构建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

4.制定鼓励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众人齐心合力贡献资源,资源才能越来越丰富,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教师拥有的资源可以采取适当的付费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资源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也可以采用资源交换的方式,拿自己的资源与别人资源进行交换。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上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源下载使用权限。而对哪些受科研经费资助产生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拿出来实现共享。比如精品课程资源、学校或院系聘请的专家报告或讲座资料等。

除此以外,由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集合多学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师生对其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时,教师需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高校用户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共享日益提高。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满足于教学应用,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类型,为师生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和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篇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时代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资源促进信息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通常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软件资源的一部分。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其特点有:

1.处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加工、管理、呈现,也就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基于WEB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音视频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点播(VOD)。

3.检索快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管理,使用时可由资源的属性对其快速检索。

4.呈现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样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电脑、电视、投影、移动终端等。

5.组织超链接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插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也就是说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教育发展;资源;数字化;多媒体;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99—02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牟秀梅(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四十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如今网络、多媒体盛行的高科技时代,巨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网络和计算机带来的便利随处可见。一个学校建立起一个完备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完善一套健康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顺应时代、面向世界、符合教育理念、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举措。

一、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的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等,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与传统人力教育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将广阔的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下运行,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给学生们,从而达到节约人力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目的。

二、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途径和策略

本着“开发资源、抓好试点、注重应用、滚动发展”的指导方针,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和发展,并且应该避免开发别人已开发的资源,以减少资金的浪费。本着“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应该用的地方上”的原则,围绕教育发展的核心,将高科技手段合理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体系中,致力于建设完备的数字化教学体系,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这就是我们建设数字化教学体系的主体思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原则,我们就要坚持信念,坚守原则,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将人力资源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巧妙结合,构建复合型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数字化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知识框架以课件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来源、运作原理、现实应用等通过网络的搜索和提取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客户端”。学校也可以建设电子图书、网上阅览室,将分类明确的各类知识汇编集成“主页”,这样,学生也可以快捷方便地自主利用。在网络上,灵活生动的网络交流便于学生畅所欲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会比课堂讨论更好。

数字化教育的确是大势所趋, 但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可以包打天下,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要知道,人力教育资源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如果我们的纯学历教育都采用数字化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那对我们下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够纯粹依靠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更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靠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等这样一些聚集人文气息的场所的感染来共同协作完成。因此,数字化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和好处发挥到极致。

在现今数字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教职工的人力教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如何完善,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教育资源。校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人力教育资源的极大补充,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数字化教学,因为教育不仅是传知识、授技能、解疑问,更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引领学生。

校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果应用得好,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巨大的。目前,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家家几乎都有电脑,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将之当成娱乐、游戏的工具,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开发它们更多的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多了解一些有意义的、趣味性的知识,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拉近课上与课下的距离,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们更有学习兴趣,更有自主能力,能了解科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前沿动态、国际新闻等,让学生们知道学有所用,才会知道学习的意义,看到未来的前景。

目前,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学校的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要想十分广泛地普及学校数字化教育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况且,筹备数字化教育资源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勇于探索,先以少量学校作为试点,了解并统计出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有了试点的经验,其他的学校再模拟仿办,就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之,推广并建设数字化教学,任重而道远,而且,数字化程度越是普及,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而如何解决财务问题亦是时下之难。所以,让社会了解数字化教学的意义也就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帮助,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大家共同出力,携手创造数字化教育的未来,给学生们打造另一片学习的天地。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超越昨天的自己,踏上自己人生的顶峰。让我们共同打造数字化教育的美好未来,一起建设校园数字化资源应用模式的完备体系,任花枝在花园里招展,任骏马在大地上奔腾,任雄鹰在天空中翱翔,让孩子在校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天虹.创新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 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7(9).

[2]杨成.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篇6

目前,互联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媒体技术把先进的资源与手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普遍关注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视频资源是真实、具体和直观的媒体资源,高校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教育资源,可以起到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功用。本文以数字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为起点,探讨建设数字视频资源的作用问题。

一、数字视频和数字视频资源的功效

数字视频的引入,使视频技术在处理过程与记录方式上都有了本质的变化。

1.数字视频

数字视频是相对于传统模拟视频图像而言的,是指用数字设备(如摄像机)直接拍摄的活动影像,是以数字形式对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存储和传输,再现视频影像信号的信息媒体,影像内容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光盘或硬盘上。数字视频是在模拟视频图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数字视频媒体的分类

由于数字视频图像的产生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数字视频图像的压缩方式、存储格式及播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数字视频数据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万方知识服务视频数据库、央视教育视频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学习视频数据库等;根据数字视频呈现途径的不同又分计算机媒体类的数字视频(如视频精品课、LD、DVD、视频资源库)、通信业务类的数字视频(如3G移动智能终端、数字视频会议)和广播电视类的数字视频(如HDTV、 SDTV、LDTV、IPTV)等;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硬盘存储视频(如AVI、HDD、MOV、SDD、磁盘阵列、网络硬盘)、磁带存储视频(如BETACAM、DV、DVCPRO 、HDV)和光盘存储视频(如DVD、EVD、蓝光)等。随着数字视频的快速发展及应用范围的不断壮大,它的功效与特性越来越凸显。

3.数字视频资源的功效与特性

(1)真实场景再现。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通过数字视频让世人看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及她的战友在太空中工作并与地面对话的场景。也正是因为有数字视频影像的适时监测,通过观测航天员的图像,来判定其身体状态,从而保障了航天员在飞行中良好的身体状态,实现天地协同。

(2)受众群体庞大,实现资源的再创造。数字视频资源受众群体庞大,应用范围广泛,能对其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探究和评议,可以通过二次深加工和再创造,完善数字视频资源的建设。

(3)实时在线。现在更多人在追求与社会同步,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让自身永不落伍,他们更追求信息的准确、快捷。数字视频让他们满足了这种未知感、神秘感和新鲜感,在获取最新信息的同时得到一种。

(4)易存储,易传输。数字视频资源便于存储,且长期存储信号质量不衰减。在传输上也非常方便、快捷。有单项传输,如用磁带、光盘、移动硬盘和U盘等进行传播;也有网络传输,是以ASF、WMF、RM及RMVB等格式进行的传播,通过互联网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访问到。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发展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视频资源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高校通过数字视频向学生开辟了一个可以双向互动的知识传播渠道。我国高等教育数字视频资源建设是从2003年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后逐步建设与发展起来的,并试图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汇集全国名家、优秀名师打造中国大学的公开课,以期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放和利用。

近几年在国外一些高校悄然兴起一场 “开放教育资源”的运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把所有课程资源都上网,目的是为所有求知者免费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由于数字摄录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字视频资源制作成本不断下降,推动了国外数字视频资源的规模建设,使得国际化“开放教育资源”逐步走上“语音、视频”的路程。

三、数字视频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视频资源在许多需要具体实际操作的实践课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实例如下:

1.用于实际操作教学的示教

实际操作示范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必要手段,我们有很多课程里的内容是需要到工地现场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其要领与技术方法的。如广播电视工程方向的同学在有线电视网络干线架设架空电缆时,要先把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 ,然后再把电缆卡在吊线上,放线或收紧吊线时,还要小心电杆倾斜,两挂钩之间的间距要根据气候变化条件,均留出余兜。但由于各种因素所限,教师不可能把同学们都领到现场爬上电杆亲自架线讲解,数字视频则能完全弥补此项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对现场实际操作过程拍摄的视频进行演示、观摩示教讲解, 对细微操作的地方可以用推镜头进行放大,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电缆吊线具体是怎样用夹板固定在电杆上和怎样用挂钩紧紧卡住电缆使之牢不可动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的,促进学生对关键操作环节内容的理解、记忆与研究,创建出一种全新的、真实的教学环境。

2.实现高校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

对很多人来说,走进哈佛、耶鲁等世界知名学府是一生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如今网络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世界名校,听名师讲课也不再是传说了。大学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建设为主体,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精湛的视频课程。聆听名师公开课让你感受的不只是名师们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坚实的理论功底,还有他们精深高超的教育艺术、奇妙精准的教学设计、真实自然的教学感悟以及诙谐幽默的话语,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光泽。

视频公开课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一平台把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社会,使终身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学习途径,实现了高校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责任。

3.扩展互动教学方式

随着 DV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用视频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用影像感悟生活,表达思想,用DV诠释他们想当导演、想当演员的青想。为了指导学生先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拍摄技能去实行自己的梦想,我们通过多年“DV影像”课程的实践教学,深深体会到用学生自己选题、自编、自导、自拍和自演的DV作品在课堂上观摩讲解,效果非常好,学生对他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观赏、点评会异常的认真、兴奋。如我指导学生拍摄的《花》就是学生自编自导、自己表演的影片,选题简单,针对性强,通过校园环境把影片里反映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亲情和友情三者之间发生碰撞时,怎样守住爱情,不忘友情,牢记亲情,演得淋漓尽致,感动了很多同学,也启迪学生们对忠贞的爱情要珍惜,对纯真的友情要爱护,对无私的亲情要珍爱。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数字视频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人们对资源的表现形式也从“静态”向“动态”发展。数字视频资源必将成为人们未来终身学习的主要资源。

参考文献:

[1]杜炫杰. 教学视频案例资源管理应用平台的设计[J].中国电化 教育,2012(6).

[2]李建国. 高校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J]. 教育探 索,2009(10).

篇7

一、定义

网格技术是集成和并行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在异构和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资源的新型网络,可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二、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地实施国家网格项目。1.国外的发展情况:网格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以,在网格技术开发和网格示范系统方面,美国已有了多年丰富的资源积累。尽管欧洲各国国内没有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但是他们积累了大量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早就着手开展网格应用活动。欧盟的代表性项目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欧盟数据网格。在亚洲,正在从事网格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韩国、新加坡。2.国内的发展情况: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国内学习网格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国内外率先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成功服务国家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网格(lagrid)。

三、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网格只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的高速发展蓄势待机的前提,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应用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并促成新的教育应用。教育网格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使学习的资源得到充份的共享。然而,这些应用的实现将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要想更好的发展网格的共享价值,就要把分散于各地的有价值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媒体资源互不相连的“弧岛”状况,而且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界面,这样任何人都会很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用资源。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

篇8

1 引言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恿私逃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正逐渐从以建设驱动向以应用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重点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实现,不仅需要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丰富的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指出: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教与学变革的基础”,“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当前,“在线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各院校试点应用,这将引发传统教学理念、模式、资源和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其中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永远是基础和核心,这已成为当前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数字教学资源建设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模式正在从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教学资源为主的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 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溉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过程有教师的一般讲解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构建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的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信息化教学对数字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从过去更加注重资源的技术属性转变为更加注重资源的教育属性,同时,资源的技术属性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人们的学习需求,具体要求为:

1)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和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传统教学中数字教学资源主要以助教型为主,用于辅助教师授课,一般不包括教学活动,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强调以学为中心,数字教学资源必须以助学型为主,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需要。助学型数字资源必须有详细的学习策略,完整的教学活动,具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练习测评等功能。

2)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满足个体需要的,因此必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数字教学资源适应不同教学方式的需要,根据不同个体需求,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分类考核。

3)满足知识体系组成结构要求。学习是以课程知识为主线,围绕某个真实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必须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开发建设一些“短小的”、“情境化”、“案例型”、“便于应用”的资源类型来满足多方面的应用需求,打破传统自上而下、单一化、大而全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便于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组合与定制。提高易用性。

4)适应快节奏、片段化学习需要。随着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微”理念及“微”教学模式的出现。必须从以“学”为本的理念出发,提高对“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的认识,将“微课”作为网络课程共享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以“微课”的应用来推动向以“学”为中心的混合。

5)体现教与学的交互与交流。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以学为中心的数字教学资源应涵盖教与学的完整过程,必须既体现教学内容,又包含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其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与理解,这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往数字教学资源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展示,缺乏教学活动,或者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脱节,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的要求。

6)适应动态生长的规律。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数字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除原有的“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会产生“微反思”(教师本人的)及“微点评”(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见等,并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完善)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

总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主线,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注重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适应数字教学资源组合定制和更新拓展等需求,便于网络传输、运行和多媒体展示,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要求。

3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几点考虑

3.1研究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涉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的有机整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数字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近年来,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使得各学校的资源能够在大范围内共享。但这些标准都属于上层的较为宽泛的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内容不够具体,不便于操作。在实施教学资源建设时,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资源建设与评价标准,需根据学校的特点完成规范的本地化工作,需将国家标准具体到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目前,各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已根据国家和部门标准制定了一些规范,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规范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教学需求,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同时,随着新的教学形态的出现,新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等,虽有一些示范可以参考,但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规范仍缺乏,需要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制定。

3.2开展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

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慕课就是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资源形式,其不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全盘否定,而是传统教学资源的传承、变革与发展。传统教学资源中的热菟夭摹案例、微教学单元、试题、常见问题等仍然是组成微课、慕课的基本素材。因此,根据教学需要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改造是新的教学形态下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

在信息化进程中,各院校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这些数字教学资源覆盖院校主干学科专业课程,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可以在这些资源基础上,按照资源建设的规范标准,发动教员对其进行整合改造,建设成为微课、慕课等,这不仅是一条新型资源建设的捷径,更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既保存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又节省了开发经费,无疑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组织进行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在开发模式上,立足校本,依靠学科教员,采用立项研制与普及开发相结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员相结合,精品教材和实用型素材资源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形成开发规模,又要确保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投入多,涉及教学、教育技术、计算机和美工等专业,需要多方面人员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为此,对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等要求较高的教学资源,可采用立项的方式,由学校下达开发任务,提供开发经费,按项目形式进行管理,人员由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人员等组成,教员负责进行教学总体设计,编制脚本,提供收集必要的素材等,教育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软件的总体设计、素材制作与集成等,最后由学科专家和相关人员对软件进行审校。建立学科教员和教育技术中心专职人员的合作开发,不仅可以保证高水平教学资源的开发,同时便于形成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制作的完善的制作规范和审查规范,有利于保证精品资源的教学和技术质量。对教学中所需的各类实用型素材资源,包括各种电子教案、电子讲稿、微型课件、题库、试卷库等,采用普及开发的形式,发动教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以便为精品课程和资源的建设奠定基础。

3.4 开展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环境配套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离不开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环境,它包括多媒体制作中心、音视频制作中心、教学资源存储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室等。这些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基本环境,建设中应根据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推进的需要,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中要突出教学功能要求,从教学实用出发,加强规划与论证,注重设备与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要考虑管理与维护要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一方面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实现集中控制与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各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便于维护。

下一步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方面,着重应开展以下内容的建设:

1)进一步扩展学员的网络环境,改善学员的上网条件,确保学员都能方便地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

2)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中心的集中存储环境,将各学院的资源存储设备与设施集中到信管中心,这样不仅便于维护与管理,而且有利于统一建设,降低运维成本。

3)完善建立开发环境,建立相对集中、设备齐全的开发制作中心,以满足全校人员的开发需求;在各校区建立3-5个精品录播教室,满足课程录制需求。

4)整合改造应用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建立集中管控系统,确保应用环境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5)整合建设网络教学应用平台,一方面对现有教学平台进行整合,发挥其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论证建设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平台,以满足数字资源大规模建设与应用需求。

3.5 完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的管理保障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应建立“一个目标,两个需求,三个结合,四个建设,五个保障”的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来推动学校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两个需求”一是指教师主体要提高教的效率和质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二是满足学生主体为提高学的效率和质量及信息量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将统一到教与学的同一目的和过程中。“三个结合”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必须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四个建设”是指环境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这“四个建设”是院校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五个保障”是指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机构保障和政策保障,这五个保障是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工作步入正轨、走向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志。

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与实际,制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期发展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推进与建设。应完善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的一系列管理办法,使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教学改革中常抓不懈,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健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服务保障体系,理顺关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保障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强化管理。要开展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培训工作,确保教员会建会用。其次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工作,为教员和学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者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运维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完好。另外,要加强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 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 李曼.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篇9

一、什么是教学点

教学点是农村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缩影与结果。教学点不是建制小学,成建制小学是一至六年级,如果只有一至三年级或一至四年级就是教学点了,现在很多村小就是如此。因而,笔者认为,教学点亦即不能形成完全建制的小学,它仅具有小学若干年级的不完全小学。教学点是农村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与中心校、完小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学点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我们应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它、引导它,让它为农村教育出力。

二、什么是数字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多样性——多媒体/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工具性——可以作为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

三、教学点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资源匮乏。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与DV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远程教学点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

2.师资紧缺。根据资料显示农村中小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师不到25%,教学点的英语教师师资紧缺的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学只能采用:一是中心校或相邻教学点的教师蜻蜓点水式地“走”教;二是非英语专业教师兼职,兼职英语教师一般都担任一个班级的“包班”教学,教学任务极其繁重。

3.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当前,农村教学点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一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进教室上课的“古老”模式。只注重知识灌输,死记硬背,缺乏英语这种交际语言的交际场合和情境,忽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这种“哑巴”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是“不喜欢”或“厌恶”。教学点的英语教学质量低下,严重制约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数字资源在教学点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营造出生动、活跃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2.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开发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一种浓浓的他国文化氛围。

3.信息容量大、传播效率高的功能优势,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促使学生对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置身音像、语音、单词于一体之中,实现词汇、语句、文章的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五、数字资源在教学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使用数字资源教学时机要适宜。事实上,在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上比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2.防止学生兴趣迁移。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削弱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比如:Hello,I am an elephant.I am very big.Glad to meet you.说的同时还可以请学生辅助动作,这样更形象逼真。

篇10

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是新型的教育组织,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远程教育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重要窗口。

(一)服务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也是居民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天津市南开区,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有以下特点:80%以上的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以晚上和周末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以上午为主[1];面授学习、网上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

远程教育机构通过在社区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多项服务的实施,在满足社区居民学习活动需求的同时保障社区居民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提升社区教育功能

当前社区教育依托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仍然采用成人学历教育模式和面授教学方式,在学习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不但拓展了社区的学习资源,提升了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是使社区教育进一步开放。

二、发挥开放大学教育资源优势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

借助于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港搭建的平台,社区教育服务地域将可能进一步向广大社区、农村扩大,服务对象将可能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各类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优质教育资源将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和应用,社区居民将可能得到更具社会性、开放性、针对性、便捷性的教育服务等。

(一)为建设和谐社区、学习型社会服务是开放大学教育的基本定位。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更成为开放大学教育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定位[2]。而社区教育应成为开放大学教育新的切入点。开放大学只有将育人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为终身教育作出应有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使自身获得更大发展。

(二)远程教育是社区教育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

推进社区教育能更好地实现居民利益,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社区教育中大量文化学习活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礼貌、安居乐业的人文社会环境,引导人们活出生命的意义,寻找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保障。

在Internet里,有千千万万的富源知识网站,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学习者经常会陷入非常窘迫的两难境地,要使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在社区卓有成效地参与开放大学的数字化学习,同样需要开放大学建设好自己的“主题知识网站”,为广大社区居民学习者提供更集中、准确、系统的学习资源[3]。

在参与学习型城市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级开放大学的历史任务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利用开放大学系统原有的学习资源库,把原有大量音视频专业课程资源转化成数字格式,推陈出新;二是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利用开放大学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设计、编导、制作优质学习资源,打包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网络配送服务;三是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采用赎买、投资、参股、置换等方法,将由普通高校、政府各个部门投资开发的优质学习资源拿来为我所用。

(四)利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化社区学院。

篇11

教育信息化资源是指各种多媒体、数字化的资源以及使用这些资源的硬件设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数字化的教育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用这些资源的硬件设备也越来越齐全。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两个现象:(1)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杂乱无章,数量庞杂而又良莠不齐;(2)多媒体设备要么闲置不用,要么滥用。这些现象在我省特别是在我市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此,着力整合信息化资源,提高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真正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具有110年历史的赣东名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尽管如此,在使用中也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从学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我们需要精心打造教师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网络平台,需要精心打造无纸化办公平台;需要精心打造沟通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家校通平台;需要精心打造整合学校监控系统、广播系统、铃声系统及大型电子显示屏(后三者还只是在酝酿中)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等等。所有平台均需要统一整合至学校校园网总平台。整合信息化资源,加强资源的使用是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百年名校竞争力和学校品位的需要。

(二)改革试点项目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物质条件是保障,而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则是关键。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问题,是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的一个瓶颈,直接影响了优质资源共享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步伐;学校各种硬件资源的整合问题,则直接影响学校向管理现代化进军的步伐。通过本试点项目的研究实施期望能够为教学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有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学生的学习不会受教室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校园内各种现代化设施如大型电子显示屏上的温馨提示、广播系统中优美的音乐和散文等等都将为学生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接受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素质。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现象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效地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将有助于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探索一种服务运行机制,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进而创建一个独特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新型校园环境,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均有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平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现代化。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1年9月-2012年9月),搭建各种信息资源平台,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OA办公系统和教学服务系统;

第二阶段目标(2012年9月-2013年9月):增加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主要是改建校园铃声系统、广播系统和大型电子显示屏),进一步整合各种软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型校园环境;

第三阶段目标(2013年9月-2014年7月):通过资源的应用和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形成独特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新型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等均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二)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1. 搭建设具有***一色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2.扩大传统德育内涵,探索信息环境下新的德育途径与方式;

3.改革传统落后的学校管理方式与方法,探索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管理效率。

 

 

 

 

 

 

 

 

 

 

(三)改革试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试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搭建各种信息管理平台。

譬如,教学服务平台质量不高,教师不愿意使用,则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办公平台(即OA办公平台)质量不高,不合学校实际,不具有先进性,学校管理人员不愿意使用,则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无从谈起;等等。

 

 

 

 

 

 

 

 

 

 

 

 

 

 

(四)具体改革措施

(一)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1)学校组织学科骨干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组成课题组,开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成效的专题研究;(2)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

(二)以校园网为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管理的网络化

校园网建设是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校园网建设,是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学生学习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途径。

1.以完善学校网站为目标,鼓励行政各部门、各年级组、教研组及教师在学校网站上相关的信息,如校园动态、教师随笔、学生优秀习作等。

2.加强校本博客的建设。校本博客要充分展现学校网络特色,进一步完善教师个人博客,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师业务成长档案,让教师个人教育网志成为体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平台,成为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成为促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

3.依托校网园,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建立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工作小组,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优秀课件,另一方面通过评优课等收集本校教师的自制课件,使学校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加强电子备课的辅导与管理工作。

(三)以网络为平台推进家校联系工作的信息化

(四) 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

 

 

(五)配套政策(含需要支持的政策)

改革试点需要的配套政策主要有:

(一)增加硬件投入

第二阶段需要增加的硬件投入有:校园铃声系统、广播系统和电子显示屏,预计所需资金50万-60万元。

(二)软件自主采购

(三)培养人才

(四)激励

(五)加强统筹管理

 

 

(六)保障条件(包括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等)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有关部门认真对照任务指标,理清思路,制订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试点职责。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试点工作的意义,使全校都能重视、关心、支持该项工作。

三、统筹协调,通力合作。强化部门负责制,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作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四、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学校对在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五、经费支持。

六、技术支持。在试点工作小组成员中有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

 

 

 

 

 

 

 

 

(七)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搭建各种信息资源平台,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OA办公系统和教学服务系统;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增加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主要是改建或新建校园铃声系统、广播系统和大型电子显示屏),进一步整合各种软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型校园环境;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通过资源的应用和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形成独特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新型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学习等均实现信息化、数字化。

 

 

 

 

 

 

 

 

(八)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本试点工作能否成功,是否富有成效,取决于两点:

第一,能否搭建出各种高质量的信息管理平台。如果信息管理平台不科学、不先进,可能会使全校教职工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试点工作失败。

第二,能否激励全体教工积极参与。如果宣传不到位,缺乏激励措施,即使搭建的各种信息平台科学合理,但教职工也可能由于平时工作任务重而不积极参与,这将增加资源整合和应用的难度,甚至导致试点工作失败。

应对的措施主要有:

(1)加大信息平台的技术含量,使之既方便实用,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2)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教工明确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参与的热情;

(3)建立激励机制和表彰制度。

(九)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

(1)形成教育资源整合的一整套模式,构建了集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的信息平台;

(2)形成了学校管理新的方法模式,实现了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学校的目标;

(3)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成果能为其他兄弟学校进行管理改革、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篇12

一、利用远程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而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远程教育融入数学后,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大大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十几减几”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将算数融入到小猫钓鱼的故事中去,学生看了小花猫和小白猫的争论都想帮助它们,于是积极动脑思考小白猫钓了几条鱼。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十几减几的方法。这样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利用远程教育,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国教育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有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

例如:我在教“小数的性质”一课时,放录像看商场里商品的标价,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导入新课后,教师提出:“怎样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以及0.30、0.3的大小?”并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用电脑演示出来,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猜想”什么样的小数大小相等,试着写这几个这样的小数,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验证“猜想”,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这一规律,这样的教学进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三、利用远程教育,练习巩固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

例如:我在教授“1000以内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许多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读出、写出上面的数字,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巩固了知识。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优点远不止这些。它需要我们从教学进程最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活动中,时代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更新观念,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创建优秀的资源应用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这样才能转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使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鄂桂,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5):40-42.

[2]张明,多媒体网络教室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优势,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36-37.

[3]梁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保障,中国教育报,2008-07-15.

篇13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从数字化资源的角度来说,职业学校首先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当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不断提高,教师才拥有相应的教学意识,才能意识到数字化资源必须迎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现状,才能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收集与整理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才能让教师从一味地收集数字化资源转变为主动的制作和整理数字化资源。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能力,要让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应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更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应该从对外招聘的角度开展工作,需要积极招收拥有更高能力与素质的教师,以此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转变教学的模式

此外,教师需要在运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的模式,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但要收集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向学生阐述机电学科的概念以及基本操作,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的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机电控制实例,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分组进行讨论,要对案例进行解析和实践操作,最终得出结论。基于此,教师进一步发挥了数字化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真实的提升,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三)增加教学趣味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要让职业教育变得真实有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获得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不时的穿插与专业相关的趣事或者搞笑的新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快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趣味。同时,教师需要把握尺度,要在增加教学生动性提高课堂活力的同时注重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需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