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互动,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②启发性原则。课堂互动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和课堂互动探索中化解学习疑点,建立起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③实践性原则。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把“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落到实处。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课堂上,学生总是在有选择地接受、吸收课堂上的信息,并通过尝试,达成个人的简单认知,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引起学生对互动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接着提问:“你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我故作疑惑地再问:“可是有个叫李×的同学在12年中只过了4个生日,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由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来,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2.诱导提问,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有代表性的学生提问作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用学生自己的提问做依托,针对性更强,教学互动议有纲、探有目,既有利于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落到实处,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课堂互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3.合作探讨,评价反思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面积”一节时,教师在讲解完什么是面积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时,教师可以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采用了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各种方法。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完成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整体合作互动过程展开反思,认识缺憾和不足,调整、完善互动方式和互动形态,以深化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信念和能力。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以艺术的教学引导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2]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篇2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让人们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了一步,很多教师也开始积极反思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积极进行新形势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多数教师只是局限在改革教学的方法上和手段上,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基本上还是这样的教学循环:导入教学练习作业复习,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被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才是数学的价值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它的模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集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认识钱币”这一章节,钱币,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币,那么教师在讲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在班级中举行一个“我会花钱”的小型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两批,一批是卖东西的商贩,一批是买东西的顾客,让同学们根据“商品”的“标价”进行“贸易活动”,看看在买卖的过程中,谁把不同数额之间的钱币换算、加减得又快又准确. 这个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之后经常和父母去超市或者商场买东西,多多了解钱币方面的运算.
2. 巧妙运用情景导入
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运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可以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淡化数学本身的抽象感和枯燥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形象感性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
比如在讲“比例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分发给学生一张世界地图或者中国地图,然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地图!”接着教师可以再问:“那同学们看着地图,说一下你们最想去哪里呢?”教师这样一问就可以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然后教师再接着问:“我们现在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呢?”学生回答:“在×××. ”然后接着教师就可以说:“那好,现在同学们就拿起自己手中的尺子,量一下我们现在的地方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长,然后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距离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有多远. ”等同学们算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现在以我们的能力还不足,还不能去我们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一小下,就可以提前一天有足够的能力去我们最想去的地方了. ”
3. 组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有效强化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要不断地和同学合作,完成团体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兴趣,实现创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比如,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认识方向”这一节,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楼进行方向认识,比如教学楼在实验楼的哪个方位,东边还是西边,东南还是东北,食堂在行政楼的什么方位,等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图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方向的相对性;或者再教学生一些辨别方向的常识,例如看太阳或者北斗七星,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数学知识会随着学生的不断探索一一清晰明朗,也逐渐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索.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更加彰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所以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实践学习的机会.
4. 回顾和反思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过去之后回顾一下本节课的过程,本节课教了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探究方法去教的,学生的反应如何,有没有对课堂上的内容及时消化和吸收,和上几次的效果比起来这节课有没有有所提升或者不足,不足在哪里,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每节课之后教师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的反省,人只有通过反省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进步,教学也是一样的.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像数学这样的学科,不仅抽象而且理论性强,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去探究数学中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实践,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然后指导学生独立去寻找答案或者解释.
【参考文献】
[1]卢向阳.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2,5(16):86-87.
篇3
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想要将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性的课程融合,使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效率的提升,让学生在这种互动的学习环境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得学生们可以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为今后的数学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保证。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也比较突出,并且,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们的性格普遍比较强硬,自尊心也比较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的进行处理。从当前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孩子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比较多,学生们从小也在进行着很多辅导班课程的辅导,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信息储备也比较广泛。同时,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但是通常表现的比较叛逆,小学生的心智由于处在发展时期,对于全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强。所以,小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性格与学习状态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程度,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安排小学合作教学的模式中,常常出现对教学数学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的情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没有比较良好的自控性。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假如不能将学生自身的优势进行进一步的展现,就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的提升,总之,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对小组分组教学的掌控能力进行全面性的评估。
二、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生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优化分组教学模式
想要将小学数学分组教学的优势进行最大化的展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合理分配学生的原则进行分组规划,比如,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数额的总数进行分组数额的划分,一个班级中假如有40名学生,可以将这40名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5位学生,在学生的分配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平均分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每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数达到一个比较平稳的数值,这样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程度,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组长的制定,组长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并在教师进行任务分配后,组长能够积极带领组员进行任务的完成,将学生们之间的凝聚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并进行合理的教学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教学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小学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观念,在自我能力探索也有进一步的细节完善,但是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证给予学生合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完毕后进行引导性的思维指导,让学生们可以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还应该由教师进行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种思维性的引导可以保证学生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下能够顺利将教学内容完成,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困惑,通过这种提问题的形势让学生们可以主动进行思考,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相对应的数学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下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开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保证能够适合小学合作教学模式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安排,为了保证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在教学前期进行充分的工作准备。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所见所闻及生活常识进行讨论学习,在分组以后,教师规定在5 分钟之内看哪个小组可以说出更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对说得较多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普遍的提升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程度,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扩展,并且还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
三、结语: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想要将这种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就应该在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下进行逐步的分析,以保证最终能够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全面性的融合与贯穿,在整体性上能够将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在学生现有的兴趣程度上进行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费雨朦.小学数学小组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篇4
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更熟悉的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教师若可善用生活化教学,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效果,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并非单纯为了考试,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运用了数学知识,让数学实现真正的生活化,促使小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让其在体验生活中数学乐趣的同时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
(二)提升学习兴趣
由于心理年龄并未成熟,不少小学生在面对相对逻辑性较强且枯燥的数学学习内容后会感到缺乏学习动力,若可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中的趣味性带入课堂,将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接触到数学这门课程前,小学生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中实际上已经涵盖了数学。教师可考虑到其心理特点,设计具有儿童趣味的游戏来在无形中练习数学题目,或创设小学生熟悉的环境让其增强代入感,提升学习兴趣。
(三)培养数学素养
除了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外,在课后习题和阶段性练习的作业布置上同样可融入生活化。小学生课业压力并不重,教师可让其利用周末时间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做几期数学手账或数学漫画,让其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以简单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常小学生不会将此作为数学作业去完成,而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更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日常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可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看到生活中的数学时能够联想到相关知识点,让教学变得灵活变通,更具创新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改进教学观念
要想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应有所改善,摒弃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自己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的思维无形中融入自身创设的情境中,让生活化教学真正得以实施。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为重点,而非单纯的让其学会解题。生活化教学的融入应保障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下将严谨且逻辑性强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化。例如在学习长度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可让学生以身边的物品为观察对象,思考不同的度量单位。例如铅笔需要用厘米来度量,蚂蚁需要用毫米来度量,而人的身高则应用米来度量。真实观察下数学学习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更深入,记忆效果更强。
(二)切忌矫枉过正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注意程度的控制。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生活实际联系数学教学在恰当的程度下可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以及学习兴趣。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刻意追求生活化,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点强拉硬拽,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在实施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区分有效知识点,并非所有数学知识均可在生活中明显体现。合理的生活化情境还需考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其兴趣性,让生活化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小学生的心态、兴趣及年龄。
(三)完善情境设计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思考环境之中。与学生们生活以及经验息息相关的情境设计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并考虑到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为了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呈现生活现象之前应将其加以设计,使之更符合书本数学理论,避免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数学问题及生活经验混为一谈。换言之,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数学知识点的明显体现,切忌本末倒置。例如在?W习两位数的乘法相关知识点时,通常采用计算式方式列出乘法的过程,解题过程较为单一、死板。若可融入生活化教学,可让学生联想春游的情景,例如全班共有30名学生,每名学生需要缴纳98元春游费用,那么全班一共需收取多少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运算简单化,既而引出补位算法。
(四)善于观察
篇5
英语教学的内容包含语言知识,和生活、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遗忘的速度比较快,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学习时,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教授,而是要把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融合,实行拓展式教学。
一、拓展式教学的意义
孩子天性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比较强,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希望对外面的世界具有更深的了解。拓展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在进行拓展式教学时,需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延伸,包括的内容是:学生是否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以及技能,如何实现某些目标等,教师面临着知识结构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丰富,学生领略到词句的内在含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对知识不断地进行巩固和学习。开展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反复地应用单词以及句子,便于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感性材料变化成理性的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单词以及句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拓展式学习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兴趣能够提供学习的动力,枯燥的课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喜欢做游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增加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力。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数字时,教师可以变成歌谣One,two,three,play with me;Four,five,six,pick up sticks;Seven,eight,nine,walk on a line;Ten,eleven,twelve,help yourself。通过让学生唱歌谣,学生能够熟练地记忆数字。
2.知识学习成为系统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是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基于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得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导学习单词时,可以结合发音特点,拓展学习的单词,例如在学习cook一词时,可以给学生展示“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对“oo”发音具有一定的认识,根据上述单词的发音特点,读出cook,学生对cook的记忆较为深刻,还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此外,以“teacher”为例,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单词,如“farmer、water”等。教师可以在词类方面拓展,如蔬菜类、水果类单词,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学生展示没有学过的单词,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量。
3.在学习任务中进行拓展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任务,让学生回答问题,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以外语研究出版社小学英语中Module 3 Unit 1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Do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并问学生收集邮票的类型等,多提问几个学生,学生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
4.利用英语角进行拓展式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角进行拓展式教学,合理地安排一些句子,让学生了解带有激励性的句子,为学生讲述英语故事,拓展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在英语角进行拓展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简单的合作对话,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融入自己的动作,使得英语对话更有趣味性。
5.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合理地把握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外研版小学英语第七册Module 4 Festival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对话课以及阅读课类型,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在对话课中,教师可以设定调查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自主交流最喜欢的节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熟练地阅读教材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进行口头描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教师需要多费功夫,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注意教学设计的环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在学习小学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以及自信心,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2.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示。
3.学生依照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4.检查自学情况。
【目的】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心理特点激情导课(谜语导入、游戏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创设适应的教学情景:一是能够简洁恰当地导入正课;二是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三是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教师紧扣文本的教学重难点及文本的教学目标,形成明确的自学提示。
2.自学提示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对学生的自学要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3.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巡视,了解各层次学生自学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自学的情况。
4.自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具体时间应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自学的情况来确定。
二、引探(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教师整理归纳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再读课文,针对“疑难杂症”,品词析句,采取同桌互助、小组合作或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3.教师要及时总结点拔。
【目的】
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注意事项】
1.语文活动要多样化。如听、说、读、写、画、批注、想象、体验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探究的氛围要宽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3.活动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应根据中等水平学生来确定。
4.个人自学后的班级交流,较简单的问题应让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并要求其他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
5.中等生对某一问题理解有困难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全体学生对某问题理解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或进行必要的解释。
三、引练(巩固练习 训练技能)
【基本步骤】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课文,感情读书。
2.师围绕学习目标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习题,让学生训练听、说(如:写景的文章,可以以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介绍景物的特点;有些文章结尾含蓄,可让学生叙说结尾……)、读(感情读、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写(仿写、补写……)的能力。
3.学生自评、互评。
【目的】
1.反馈本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纠偏补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完善,更为深刻。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注意事项】
1.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
2.学生练习时,了解学困生的练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四、引展(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基本步骤】
1.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本节所学内容。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体验。
3.放飞学生的奇思妙想。
4.师归纳总结。
【目的】
1.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主题得到升华,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事项】
教师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俯视文本,允许奇思妙想。若学生过于偏离教材内容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疏导。
五、如何确保“四引”教学模式的有效发挥
要想促进“四引”教学模式效果的发挥,教师应做好准备,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小组进行课程学习
《诗经》有云:“书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足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组成小组,并且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前完成。与传统的教学课程相比,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风格较为轻松活泼,所以课程预习形式可以多样,不必过于死板。
篇7
一、发现法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最重要是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只有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上。而要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大胆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探索知识内容的舞台。
发现法教学模式作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创造情境和条件,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了小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新的发现,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内容。发现法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土壤,教师作为园丁为小学生做引导和浇灌,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挖掘出思维创造潜力,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发现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授课课堂上的应用
发现法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拥有可以对数学定理和规律进行再发现和探索的机会,从中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发挥头脑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发现法教学方式适用于小学课程中有探索性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实验工具,并且引导学生自行参与实验,进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笔者在教学中设计过这样一堂课程,具体就是以圆锥体积作为教学内容。
具体过程是,在新授课的课堂上,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与圆柱体等底面积、等高的圆锥,在课程中笔者通过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模型,向学生提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如何计算的问题。学生们通过观察两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学生A说出的猜想是,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一半,因为看起来圆锥的体积一定是小于圆柱的体积。
学生B说出的猜想是,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部分,具体多少还不确定。
当然还有其他同学各有不同猜测,接下来笔者让A同学和B同学到讲台上来,请他们自己设计探索方案,来证明他们的猜测。思考时间过后,A同学和B同学主动提出要合作进行探索实验,在班级学生的注目下,A同学选择了两个大容量杯,其中盛放的水体积大于圆柱模型盛放的水体积。这时B同学用圆柱体装满了水,然后倒入容量杯1中,记录下了数量1200ml,之后又用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容量杯2中,记录下数量400ml,此时班级其他同学已经有人忍不住说出结果,不过B同学仍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倒水,每次都记录下数量,均为400ml,最后三次圆锥模型盛水体积合为1200ml,显然容量杯1与2中的水的体积相等。@时由学生A说出了他们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圆锥的体积等于与他同底面积、同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公式是V圆锥= (s是底面积,h高)。
笔者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了鼓励和表扬,他们的思路十分清晰,实验目的明确,并充分的发挥出了互助合作精神,值得所有同学学习。
(二)练习课课堂上的应用
除了在新授课的课堂中应用发现法教学模式,教师在习题讲解课程中也可以积极的推行这种方式。由于练习题的难度往往大于课堂例题,这就使得一部分小学生课后做题时出现困惑,他们会感觉自己不能像老师一样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发现法教学模式给小学生提供解题思路,让他们能够自行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关键。笔者在习题讲解课程中主要通过可以一题多解的或一法多用的例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潜移默化,甚至是主动的探索练习题的其他解法,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索,获得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技巧,形成学生自身的解题思维模式。
(三)课后应用
发现法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吸引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奥秘和趣味,数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史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数学事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在课后业余事件去积极发现有趣味性的数学世界,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寻找老师解答疑惑,这样可以长期的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精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发现法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未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推广发现法的教学方式,用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贤.初中数学“引导发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09.
篇8
一、创设探究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与人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良好的环境能够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反而,压抑的、紧张的教学环境也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因此,在展开自主探究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为小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自觉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且主动学习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东偏北、东偏南、西偏北、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于是,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玩了“瞎子摸象”的游戏,并且在教室中绘制了一份“地图”。学生两两一组,有的学生扮演“瞎子”,站在地图的一侧,另外一个学生扮演“象”,站在另一侧,“象”要使用方位词为“瞎子”指路,让“瞎子”按照地图找到“象”。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充分投入游戏的时候,我让学生探究位置方位,并且让他们探究如何使用东偏北等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重视问题点拨
问题能够为小学生的探究活动指明方向,也能够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思考。但是,虽然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他们所使用的问题要么有着固定的答案,要么是学生直接在课本中能够找到的问题,很难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能够感到自己的思维成果被尊重,从而产生更浓厚的探究欲望,在学习数学时变得更加热情与积极,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结合律、交换律等多种运算法则,我为学生提供了多个生活中的案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中,我校参加文艺表演的男生一共有42人,女生有38人。其中,男生负责表演的节目一共有9个,女生需要表演的节目有12个,请问,你能够说出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表演吗?又设计了多少节目呢?”学生看到这个案例之后,需要将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阐述。学生在计算共有多少人参与文艺表演的时候,有的学生用42+38,也有学生用38+42,他们发现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于是,学生便可以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三、加强小组交流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差异,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各有不同,这不仅导致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也让他们的思考角度不够全面。因此,在展开自主探究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不仅如此,加强沟通与交流不仅能够使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还能使其学会欣赏他人,从而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向他人学习、虚心求教等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不断产生好好学习、努力上进的信念。几乎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完毕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并且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小组内部要就本小组成员所探索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讨论,进行合理的舍弃,最终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性十分浓厚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重视用问题点拨学生,使小学生边学边思,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彼此帮助,相互促进,激发小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篇9
篇10
(一)硬件水平落后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着眼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硬件水平配置落后。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是要借助庞大的网络资源和相对便捷的计算机服务终端展开的。学生们需要借助网络和计算机终端来搜寻他们所需要的互联网教育教学视频和有关的资料,而学校也需要借助相关的技术设备来对优势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上传。传统意义上,以老师为媒介来进行知识传输的传统课堂模式,正在被计算机和网络所取代,而当前的情况是,由于学校的硬件水平相对落后,学校一方面无法随时地将大量的优势数学课堂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和家长也无法便捷地接触到有关的知识,无法通过相对便捷的硬件设备来对有关资料进行下载。
(二)教学节奏安排不合理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学节奏不合理,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受到期中期末考试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们不得不围绕着其中期末考试来展开自己的学习计划,而这种僵化的考试体制极大影响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体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节奏安排不合理,还体现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老师还习惯于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对课堂上的相关步骤进行约束,给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来接受网络课教学,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们也是通过了网络下载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但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解放自己的时间,自由学习的目标。
(三)教学理念不适应时代
当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理念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是直接指向是应用的,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才的时候,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为祖国的尽快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当前,特别是在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的应用,老师依旧沿用着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僵化的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当中必须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而不根据学生实际专业需求和个人诉求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规划进行有力有效的调整。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是相对僵化的,很多在本身的能力和智力构成上,并不擅长数学学习的学生,受限于整体数学制度考核的缺陷,失去了接受更高层级教育和深造的机会,这对于我们整个人才市场而言就是一种人才的流失。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应用路径
(一)加强投资,改善硬件条件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课堂当中,为了凸显翻转课堂这种模式的优势作用,首先学校应该考虑加强投资,改善硬件条件。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部分讲解的时候,为了解决学生们对于关键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应该给每一个班级都配备适当的用于教学计算机,还要通过畅通学校的校园网络,加派人手,整理和收集翻转课堂上所需要的数学教学资源,将它们实时快速,准确地上传网络,供师生下载,交流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要想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家庭电脑的配备也必不可少。由于当前我国计算机产业飞速发展,电脑的价格持续走低,这家庭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学生们由于拥有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从而沉溺于网络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日历
第二个方法就是要改进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日历。应该破除以往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僵化考试体制。要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氛围当中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例如,在西师版数学教学小学三年级这一学年中,因为学生们的学习知识的强度和难度都增大了,为了更加凸显翻转课堂,强化学生们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考虑取消期中考试,给老师和学生们更多的空间来自主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通过在学习,开始之初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和彼此了解,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在学习整个的开展过程当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敦促学生来完成自身的进化。与此同时,我们在这里强调改变教学计划和编排教学日历,并不意味着放弃考试,而是要经常考试的密度,不要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根据考试进度跑。
(三)改革教学理念,改变考核方法
第三就是要变革理念和方法。因为每一个个体不同的现实情况,当前的学校在践行相关模式的时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过程当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今后人才市场于学生整体素质的需求,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的接受习惯和接受情况,依据翻转课堂灵活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课堂知识配比,有对在数学方面的后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照,引导和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和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有关规划。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其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场生涯做准备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2).
篇11
“双师制”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很多偶然因素,在一次教育实习当中,笔者发现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英语会话的直接或间接形式出现的。英语会话是英语日常口语交际的文本再现,它以学生生活为背景,选取与学生和英语课程紧密联系的交际活动为内容,在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和适当的生活情景中穿插实用易学的英语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较大的份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是整个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英语会话教学也应该是中小学英语课堂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但是英语会话教学至少需要两名教师才能分角色表演或声情并茂地朗读,以便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中大多只有一名教师,他无法单独完成会话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探索尝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双师制”教学,即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两个或多个任课教师来共同完成某一学科的授课活动。
于是笔者就设想在英语课堂由一位英语教师和有一位或几位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英语授课活动;他们根据各自的教学风格和学科背景等等,各司其职,各展所长,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共同营造情景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以促进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英语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这就是笔者对“双师制”教学模式的理解。
2、 理论基础与依据
2.1 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本标准》)明确指出:“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要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课堂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2.2互动式教学理论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活动过程。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启动联动能动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主张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 它充分考虑了中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的特点,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对中小学教学来说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双师制”教学模式的优势
3.1“双师制”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双师制” 教学由于是两个或多个老师共同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因此增强了课堂管理的力度和效度。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双师制”教学不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双师制”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进行聊天式教学、穿插式教学、访谈式教学、主持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等,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同时,“双师制”教学模式也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为学生一对一答疑解惑,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一对一平等交流、积极互动,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共同研讨等等。“双师制”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是学生为中心的凸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这样的课堂会有更多的互动,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双师制”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在有些学校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很少,有的教师之间甚至可以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这不但影响了他们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也间接损害了学生的利益,这不能不说是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悲哀。如果采用“双师制”教学模式,就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双师”们是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把教学工作做好,他们不得不进行讨论、协商和必要的演练与试讲,从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双师”授课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也会对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起示范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的“双师”授课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3“双师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知识的局限性
由于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学科之间渗透很强,这一切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智慧和知识充满着挑战,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去把握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否则教师的威信将受到冲击。然而由于我国的文理科分科教育模式以及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对其他学科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实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年龄比较大,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知识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太快。这样的矛盾在“双师制”教学模式下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因为在“双师制”教学模式中,除了一位英语教师为主讲教师外,其他一位或几位教师可以是英语教师或其它学科的教师,这是根据英语课堂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双师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师知识的局限性。
4、结论
总之,“双师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有利于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的、可以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并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更能焕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的、还可以弥补教师之间学科渗透能力不足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不仅以有效促进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和共同研讨,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情感,在此过程中,又实现了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和人本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的中小学英语课堂“双师制”教学模式显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其可取性。笔者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和革新中,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富于个性化的教育途径。(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裴吉圭. “双师合作教学” 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12).
[2] 沈超, 夏咪娜. 对小学课堂教学 “双师制” 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03(8).
篇12
二、合作学习后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共享成果,具有激发创新、拓展思维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目标,才算小组真正成功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能感知到自己与小组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的成功与否是靠每个成员的努力。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小朋友不清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样样强出头;而有的同学则相反,不帮忙直接分享团队的成果。所以我在分组的时候,通常是优势互补式合作,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兴趣、性别、个性等交叉式的小组组合。合作小组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竞争夺标的学习气氛,关键时刻还能互相帮助且获得成功,从而共同提高和进步。如在课堂中我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纸盒机器人》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明白这种材料和作品单凭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让小组成员自行讨论,组长确定成员的收集任务。同时教师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情境共同设计并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创作材料的互补、设计稿的定型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作品创作好后在课堂临时布置的T台上,安排5分钟的时间,在音乐的伴奏下,举行个生动的模特表演,展演时间不长,却能升华课堂。学生往往能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并且终生难忘。
三、合作学习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篇13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领头羊――信息技术学科,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还不长,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还不够深入,加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定位模糊、课程认同度低、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无序性以及高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边缘化,课堂纪律差、教学效率低下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寻求新的符合本地特色的教学模式,用以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为此,笔者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学生欢迎。
一、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先学后教”,即学生通过课前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对知识的自学,在课堂上,师生通过面对面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追捧,但该教学模式在农村高中学校应用中却受到诸多条件制约,尤其在信息技术这样的非高考学科中,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自主学习转移到课堂中来,即把一节传统课堂分成前后两个部分,课堂前一部分学生用来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后一部分学生边学边练,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进行现场辅导、答疑,并参与对学生作品以及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与点评,同时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拓展。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先学后练,课堂解决”为“边学边练、当堂解决”。
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图
(二)关于该模式的几点说明
1.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教学视频,任务单也要难易适中,层次分明
该模式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用于自学的教学视频要适度、适量。最好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制教学视频(即微课),学生自学时才会感到更亲切,也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视频也要考虑到学生间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可供选择的教学视频,同时告诉学生哪些教学视频(或微课)必须学习,哪些教学视频可以自选学习。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能兼顾到水平较高的学生,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
同时,教师在设置任务单时要考虑到学生间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任务单设置要难易适中,层次分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观看的内容、安排学习的进度,完成相应的任务单。这样既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又能使全体学生“个个有任务,人人有事做”,避免因任务单要求过高而使学生束手无策,任务单要求过低而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弊端。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教师要加强监控与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不代表教师就没事可做了。其实,教师的监控、参与仍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只有全程参与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教学总结与评价时,有的放矢,有章可循,解决问题或拓展提升才更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因此,这种“巡视辅导,参与讨论”的师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不时出现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涟漪,教师也能化被动为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3.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防止虎头蛇尾现象发生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外自学转移至课堂内来完成,即在一节课中既要完成知识的自学,又要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课堂时间明显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随时加强指导与监控,使学生能在一节课中轻松完成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想合理划分课堂前后部分的时间界线,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品性和学习能力,同时要结合知识的难易度,准确掌握学生观看微课的时间和完成任务单需花的时间。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收得起、放得下,才能合理指导学生什么时候观看视频,什么时候完成任务单,什么时候对知识进行讨论、总结或课堂拓展?才能科学、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避免因时间分配不合理而不能按期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发生。
4.强调协作,关注全体,防止学生间成绩落差过大的现象发生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以评价学生、促进竞争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它鼓励学生群体内部相互帮助、督促与交流,使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能够得到端正,形成一种互学、互助、互评的新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任务时,小组内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不管不问,一切都让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了,这种“互助、互学”最后就演变成了“包办、包学”,结果导致学生间的成绩落差越来越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结果做监控,更要对学习过程做全程监控与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来进行“先学”。既然观看教学视频(微课)就需要相关的电脑或平板设备。而农村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在校寄宿,因此,学生在课外很难有机会去接触电脑或平板设备,而且很多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即使是走读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家长、教师也不可能让学生花费宝贵的课余时间去学习非高考学科。何况观看微课大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这对“谈网色变”、“避网不及”的家长来说,是坚决反对的,唯恐孩子没有学到知识反而沉迷于网络。这些都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高中“雷声大,雨点小”,难于真正实施的根源。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特别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中显得更为有利,因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在计算机教室内进行,这就解决了无设备、无网络的难题。
(二)解决了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问题
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有人说:在“应试教育”中,最重要、最紧缺的资源是时间。因此,像信息技术这样的非高考学科,家长、教师是不愿意学生拿出课余时间来进行课前学习的。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模式把课前自学转移至课堂内来进行,这给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可能。
(三)解决了“先学”中的知识遗忘问题
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即使有条件在家或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课来完成知识的自学,但这种课前自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比较浅,况且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很强,操作步骤繁多,因此,学生很难记住教学视频中的每一步操作和先后顺序。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边学边练,当堂解决”,即学生边看教学视频,边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果出现不理解或不清楚,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倒带或重复播放等形式来进行学习,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先学”中的遗忘问题,适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因此,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先学后练”改为“边学边练”,解决了先与后之间的时间差,使学生学习更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
(四)解决了自主学习时无家长监管的难题
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家或课外自主观看微课,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该模式中学生“先学”一般需要家长来监管。而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切活动都在课堂内完成,这就使得学生观看微课、完成任务单等都是在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下完成,避免了无家长监管时,那些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完成自学任务的难题。同时,通过教师随时的监管,也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学生赢得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营造了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自学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更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的培养。
四、结束语
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同时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新模式;也突破了以课本为中心模式,学习内容远远超越了教材本身,特别是“边学边练,当堂解决”,对知识遗忘、学困生学习等都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更为丰富的课程视频资源,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帮助的平台。同时解决了课前自学需家长监管、无观看视频设备等难题。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只有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合校情实际和学情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检验教学模式好坏的真正标准。
参考文献:
[1] 韦宏方,陶爱华.翻转课堂A+B模式在农村薄弱地区学校应用研
究[J].中小学电教,2014,(12).
[2] 沙洁.构建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6).
[3] 吴燕.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
育,2014,(20).
[4] 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重庆聚
奎中学“翻转课堂”掠影[J].信息技术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