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熵理论综述。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之唯动说》一书中首次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熵。这标志着熵概念的正式诞生,但此时的熵理论的研究还局限于热力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在美国的出现,熵理论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热力学领域。经过麦克斯韦、波尔兹曼、杰尼斯、维纳、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应用迅速在经济、城市规划、决策分析、人工智能与哲学方面展开。1923年科学家普兰克首次将“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熵理论的研究学者,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着把这概念用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将熵应用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品牌扩散和企业效益评价等领域中,但是将熵应用在竞争态势和战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用熵理论来分析直国的快递市场的竞争态势。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个广延量,是微观态数大小,分子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这就是熵的统计意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含义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3)测准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力与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个基熵,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域。这里的能力域不仅仅是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范围,还包括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所在。由于每一类企业在发展历程和能力的积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所不同。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努力都在大举攻城略地。根据它在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上的不同,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域。
1.现有市场主题的能力域。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以下三类:外贸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和国内其他快递企业。外贸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有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大概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商品类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一些由传统的运输业或者全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国有物流企业如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它们因为拥有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快递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民营快递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帮、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之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领域。
2.快递企业能力域分析。
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的业务交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海外网络的快递竞争中,而民营企业通过价格的竞争在城际快递中和中国邮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交叉业务领域相比较少,主要在国内的区域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是这三种市场主体都很关心和重视的领域,在高端的快递业市场服务领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费,夺取市场。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根据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场竞争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独特的细分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细分市场中减少熵增,实现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快递企业应当采取合纵连横的市场策略。
四、基于测不准原则的快递企业服务创新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快递企业求生存与发展,仅仅靠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创新”这根生命线。服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当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未来的竞争。
首先,要建立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人员主动去探求和发现现有服务中的真空地带和能够改进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总是要充满风险的,同时创新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总是要面临很多阻力和困扰。所以需要从公司的制度层面对于勇于创新的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创新的发生机率。组织结构是企业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团队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够促进创新的发生。
随着中国快递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在熵视角下对于我国快递业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纵连横和服务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79-81.
[2]紫营辉。中国快递业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J]。北方经济,2006,(2):55.
篇2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连通性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提升企业的业绩,他们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中采取措施,同时在开拓市场方面利用市场调研,寻求适合企业的最佳产品或服务,所以市场调研在这种情形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市场调研法日益兴起,借助虚拟网络的辐射,市场调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与升级,有效配合了市场变动频繁、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互联网市场调研法产生背景
(一)市场调研对于时效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市场调研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是企业获取市场实时信息的最有效途径。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求企业对于市场动态能够拥有最快的把握才能及时反应、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策略,才能在行业竞争当中长期占据市场份额。这就对于市场调研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网络用户以及网络使用频率的快速增长
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据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比较依赖的占40.6%。同时,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78.7%,其中50人及以上规模的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均超过80%。网络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市场调研作为更广泛更全面的市场调研手段成为可能。网络作为联通全球的信息网络,不仅将市场调研的范围扩展到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同时全球化也将各国家与地区的市场相连通,传统调研方式能发挥的实际作用越发有限。
2.大数据进一步延展互联网市场调研的适用性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中国网页数量为1899亿个,年增长26.6%。①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市场调研使得调研信息具有更强的连续性和比较性。调研数据不再仅仅是近期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大数据使得调研数据可以以年为单位进行纵向比较,甚至可以在同行业与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2014年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22亿,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3257万人,增长率为6.7%;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29亿,使用率达77.1%,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6411万人,增长率为17.6%②。搜索引擎是除即时通信外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手机搜索也在手机应用中位列第二位。作为基础应用,搜索引擎用户规模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扩大而持续增加;同时,搜索引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也吸引着更多用户积极使用互联网搜索。
三、互联网市场调研法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互联网市场调研法的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市场调研服务供求并不平衡,互联网市场调研服务滞后于互联网市场调研需求。一方面,一些市场调研企业排斥新技术,不愿意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使用新技术,这就使得互联网市场调研的进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全球市场调研企业愿意接纳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全球竞争力。尽管一些市场调研机构利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但是另外一些全球性的市场调研企业已经意识到必须要对技术进行投资,否则难以生存。
(二)互联网市场调研法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互联网市场调研法利大于弊,互联网市场调研法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它作为新兴的市场调研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市场调研方法无法替代的。未来,互联网市场调研发展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调研将成为跨国消费者定量调查的标准模式
技术是效率和效益的代名词,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技术架构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还将出现一些有效的、与互联网系统紧密结合的离线市场调研方式,例如使用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个人访问和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互联网把消费者和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需要通过市场调研获得商务信息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单一服务提供商来为自己提供服务。今后企业若要在竞争中胜出,离开了互联网平台和网络运作是难以想象的。
2.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市场调研新技术和方法将推动市场调研机构的变革
篇3
一、引言
我国保险业从开创至今已经经过了一个极长的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而最早的国有保险企业是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要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作为处开展保险业务,是国务院的直属经济体系。1996年2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设出来,并于1999年正式组建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近年来,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过总体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就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旨在理清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脉络,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务院十分重视保险市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使我国保险市场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即达1.45万亿元,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5.04亿元,保费收入上升到了世界第6位。保费收入占GDP的3.4%,保险密度达100美元。保险人方面,其中仅寿险人就达2374720人,财险人也有332817人之多。
(二)市场体系逐渐完善。
自从保险市场存在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内部的准入机制就在不断地完善创新中,并且新的市场主体也在不断地诞生。保险事业在我国发展初期,进入门槛较高,这样就使得保险事业在无形之中被隔离成为了单一的垄断行业,这样对于保险市场而言,很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保险市场完全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十六大以后相继成立并引进了不少保险公司,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已经增至一百余家,包括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非寿险公司、寿险公悟、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并呈现了中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协同发展的局面,包括经营健康险、农业险、汽车险、责任险等多个险种,整个保险市场的市场格局更为完善。
(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在十六大以后,我国有不少保险公司成功改制上市,其中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中国太平、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几家保险公司相继实现了海外上市,并且通过一定程度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的整体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并转变了相应的经营理念,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保险业务不断拓展。
在传统的保险市场,主要集中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两大业务上,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如农村建设方面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房保险等,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开展了学校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在社会保险体系方面开展了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
(五)社会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以及民众的保险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出台的相关保险服务政策、中资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的不断建立、进入,使得我国保险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且我国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中,人民对于保险的认识也随着近几年保险市场的改革创新不断的加深加大,并且开始不断地使用保险业务、服务来对自己日常生活或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导致的后果进行有效地降低。并且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地方政服也开始对本地的保险事业进行大力的发展,并且将保险事业纳入到了相关的地区性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中,从而对保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探讨
(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影响因素。
未来五年间,我国宏观层面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这些可能的风险源来自于各个方面:高度复杂、联系广泛且脆弱的金融体系;具有潜在威胁的“三农”问题;恶化的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发展和失衡的结构;不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风险;腐败和商业贿赂的蔓延。鉴于风险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的特点,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国家宏观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和显性的风险因素,建立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风险指标子系统。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内容对保险事业的推进作用以及保险事业本身的发展,使得我国保险市场就发展方面而言得到了逐渐的完善,社会对于保险服务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保险市场以及保险行业内部相应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也为我国的保险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前进动力,使得我国的保险事业在发展上呈现出了一片美好的未来。作为以应对风险作为主业的保险业来讲,无论是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自身生存的角度出发,都必须要在国家宏观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迈出实质性步伐。保险业需要对各种风险的载体、主要风险诱发因素、风险的传导机制、风险的容忍度等进行认真研究,探讨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各种有效措施,由此为国家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系统的思维框架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保险业需要更加强调依法科学监管,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必然要求在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及监管方式等方面做相应转变,以科学监管来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经营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就我国目前相应的情势来看,公狗中资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合计约一百多家,并相继成立了不少专业保险机构。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的改革,还将不断引进新的保险公司和保险机构进入保险市场,充实保险市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同时,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也将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突破。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将会进一步促进保险市场的竞争,促进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
(三)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保险公司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同时国内大量保险公司和保险机构的组建,也促进了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机制的改变,不断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一改过去一家独大垄断经营计划体制的发展模式。保险公悟、投保人、中介机构等在市场机制下发生联系与相互作用,各保险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为公平、公正、公开,保险市场所的资金、人才、产品等也将更多的依靠市场来调节。
(四)市场主体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竞争大环境下,我国保险市场内各个保险公司、保险机构甚至是小型的保险企业等经营主体集体将本身的经营方式逐渐向先进的集约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就经营的实际过程,管理的多重手段方面、对技术的投入方面以及对公司方向以及理念的决策上,都将着手为社会人民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有的保险产品以及相应的保险服务。而对于保险行业内部的资金运作渠道也将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这样就将传统意义上依靠对业务额承包的资金运用方式进行了有利的改革,同时,在资金运作相对稳健作为保障环境下,向证券、股票、期货、股权甚至是境外投资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
(五)政府监管能力将不断增强。
在最近几年,我国保监会成功借鉴了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核心监管原则,建立起了一套以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监督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从公司治理与内控、偿付能力、现场检查、资金运用、保险基金等多个方面,保障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能力还将不断增强,这一方面将有利于保险市场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将更好地发挥政府对保险市场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六)保险市场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就最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我国保险市场,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还会引得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企业加入到我国的保险市场当中,而这些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也将在我国保险市场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发展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保险市场产品与定位,保险市场的境外融资、外资引入、资金境外运用,还将加大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此外,保险监管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将不断加强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力度。
四、小结
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讲,其发展前景巨大,但是如果要得到稳定并且特色性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无法与市场经济模式以及发展方向有较好适应性的制度或者是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根本意义上对保险行业内部的体制以及保险事业服务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其中更应该对产品的制定开发、营销的模式方法以及分配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创新。只有真正做到这几点,才可以使得我国保险事业可以和国际保险大市场有益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实现更好地保险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恶劣激烈的大环境下利于不败之地,并且将这种优势很好地保存下去,以达到本文中所希望的发展。
(作者:中国人保寿险南阳中心支公司,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参考文献:
[1]展凯.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系的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08,(4):14-15.
[2]王军,户海印,董方军等.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重点及若干建议.生产力研究,2009,(21):125-128.
[3]钱振伟,王翔,张艳等.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干预关系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6(5):147-154.
[4]韩雯.基于贵州省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7.
[5]石咏梅.对山西省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30-32.
篇4
前言
自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都被卷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直至今日,后续危机效应仍在继续蔓延,并渗透到其他行业领域(比如金融、证券、房地产、保险等等),从而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上述宏观因素的冲击下,我国寿险行业在2009年与2010年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到2011年则出现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回落。对此,保险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争议,即“拐点论”与“支点论”。前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寿险业可能进入到低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后者则认为:目前寿险业的增长速度放缓只是短暂性的,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方向并没有偏失,因而成为提高寿险业不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在笔者看来,“拐点论”与“支点论”都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关键在于需要全方位地认识到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动态,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寿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目前寿险市场初具规模
在中国,保险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朝阳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恢复了商业保险,整个行业的业务收入逐年递增,其发展形势喜人,进而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从1980年到2000年,我国的保险业的收入年均增长率达百分之三十二;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保险业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劲头,迅速扩大其发展规模,保费也在不断地增长。
(二)目前寿险结构呈现合理化
从国内外的保险行业发展动态来看,寿险业通常处于主导性地位,其发展速度要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保险,其保费收入也高于非寿险。以往,因为企业员工的生老病死统一由国家或企业包揽,所以寿险业自然会受到国家体制与人们保险意识的限制,其市场占有额往往会低于产险。然而,随着我国保障体制的不断改革与人们保障需求的提高,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保险行业的比例大幅度地上升,在保险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寿险比重大于财险的现象,促成了与世界保险发展相类似的格局,寿险结构呈现合理化。
(三)寿险实力明显提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仅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保险公司(比如中保、太保、平保等等),但随后一些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加盟(比如华泰、新华、泰康等等)和众多区域性的寿险公司的成立,使得我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根据2009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寿公司共计五十八家,财险公司共计五十家,进而形成了多种保险类型的经营格局。现阶段,大多数保险公司改造股份制,变为混合所有制。除此之外,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数量与日俱增,保费收入也逐渐扩大,保险实力进一步提高。
(四)寿险功能迅速增强
保险准备金和赔付金的不断增长,不仅有效地增强保险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从而体现出保险强大的社会功能。
二、我国寿险市场发展的前景
虽然我国保险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但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国内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都相对落后,进而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滞后,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市场需要社会经济作为条件支撑,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人口因素
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总人口共计13.4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人口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上述的背景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有利的发展契机,扩大了保险市场的规模。另外截止2000年末,在职员人员与退休人员数量之比为4.1:1,1985年退休养老金占工资比例的百分之十,2000年则达到百分之十五。因为社会保险只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而其余部分就需要商业保险的支持,包括在内的寿险。
(二)人们的收入水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存款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截止2010年底,其储蓄存款总额突破三十万亿元,其中百分之二十五为定期存款,这也在无形之中成为寿险市场的资源。以此同时,人们的储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之前的现金储蓄转为购买理财产品,这也是推动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源泉。总而言之,人们的收入水平是寿险市场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
就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走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平稳的态势。据实证分析显示,我国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并且保险需求目标值通常控制在1.015到1.058的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寿险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大力开发我国寿险市场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寿险监察体制
构建合理的保险监察体制是开发保险市场的制度保障。具体而言,首先,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实施督查管理,以保证保险监察的力度;其次,构建保险公司评估体系,定期评估从事保险人员的工作与计划,进而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作出理性的选择,维护他们的权益;最后,加强自律,促进保险业协调发展。
(二)加强寿险风险防范
目前,国内保险行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为一种相对弱质的产业,保险业应要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具体要达到如下几点要求:其一,要建立健全保险行业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审计制度、赔付制度、会计等;其二,制度等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国内保险行业风险防范与管控能力,确保偿付能力。其三,落实各项制度,对违纪行为作出严肃的处理,不留后患,以维护其权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寿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寿险的持续发展,寿险市场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城乡居民的寿险意识逐步提高,因而人们对寿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充分意识到寿险市场的发展前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5
我们特别针对在本部学习的学生和有在校外参与相似行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前辈或是朋友,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入户访问为主(寝室与教室),围绕了解广大消费者对咖啡书吧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了解已使用者的消费特征;根据学生群体对咖啡书吧的期望来分析产品情况三个主要目标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废卷50份,有效问卷150份。 在调查对象中,男生54%和女生47%所涉及的调查数据比例基本持平,所以性别差异不大。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基本涵盖。月生活费均在1000左右。
详细的被调查者用于休闲消费支出比例大致为100元以下占23%;100-300元占44%;300-500元占15%; 500元以上占18%。由此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整体休闲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比重最大,说明被调查休闲消费支出属于中下水平,可以看出咖啡书吧这种低消费的休闲支出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人群。
调查发现,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大概以每人每次15元以下为主。主要消费目的除看书、喝饮品,还有的是出于与朋友交流。营业高峰期主要在下午和晚上,精确时间段为5点到10点之间,少部分的消费者则选择了上午或者中午进行消费,说明咖啡书吧的开放时间可以选择在大家比较有空余时间的下午或者晚上。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消费者会较多的考虑咖啡书吧的环境和装潢。接近5成的被调查者更偏好简约自然地装修风格,4成的被调查者偏好于温馨浪漫的装修风格,也有调查者喜欢时尚现代的装修风格,说明咖啡书吧在装修风格上可选择简约自然,同时在一些细节上需要加入浪漫的装饰。
而在咖啡屋服务上面,消费者希望书籍能够多样化,偏重文学小说、时尚潮流、人生励志方面的书籍多一些,畅销书和经典名著辅之,期刊性质的时尚杂志自然也不可或缺。除了对书籍的要求之外,多数消费者表示最好能提供无线上网,放映电影和播放轻音乐,及邮寄明信片和租书购书等额外服务。
在调查过程中分析发现,7成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咖啡书吧的存在,而只有3成的调查对象知道咖啡书吧的存在,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咖啡书吧在学院范围内了解程度不够,大多数学生基本不知道咖啡书吧的存在。说明在学校还需加大对咖啡书吧的宣传。至于消费过咖啡书吧的消费者以及没有消费过的消费者各占知道咖啡书吧人群的一半。说明对于咖啡书吧,消费者实际体验还很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了解咖啡书吧的主要途径是曾经见过同类店面的存在,其次是朋友介绍、网络媒体的传播,然后是杂志、电视等媒体,可以看出消费者自身了解以及朋友推荐和网络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在前期宣传中可加大这方面的宣传。
最后在消费价格方面,通过调查表明有5成的消费者认为在咖啡书吧消费为每人每次8-10元是合理的,3成的消费者认为每人每次10-15元合理,2成的消费者则认为合理的价格为15元以上。可以看出消费者更愿意接受较低的价格。
而调查数据表明,5成的消费者消费水平在10-20元,3成的消费者消费水平在10元以下,2成的消费者消费水平在20元以上,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偏中下水平。
篇6
第二,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成熟的债券市场是配合“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场所。从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型方向和政策走势来看,中国正处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后,央行政策利率的变动如何传导到其他中长期固定收益市场利率,以及政策利率能否通过市场变动有效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从而达到调控实体经济的目的,是利率市场化与实现“新常态”货币政策的关键。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的平台,也是国债大规模发行的主要场所。可以预见,由数量型向价格型工具的转变过程将主要通过债券市场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债券市场还面临许多人为管制,如债券发行的准入管制、基金公司的准入限制(导致债券基金成本较高)、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导致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债券市场的品种和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信贷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对割裂,等等。随着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流动性已经不断完善债券市场利率传导机制,可以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与传导效率,配合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三,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市场化角度来看,债券市场的深化改革是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和流动性补充工具的主要平台。利率市场全面放开银行利率管制,对于以往习惯依靠利差获取利润的商业银行而言,整个盈利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端的竞争压力都将增加,同时,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多样化、提高资产流动性需求也将逐步上升。另外,为了应对风险上升的政策措施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寻找更多渠道补充资本,也需要利用债券市场,以发行商业银行次级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银行资产摆布、风险对冲提供不同信用等级和期限的产品,为金融机构提供成熟、具有流动性的投融资平台,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不同期限配比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同时,银行也可以逐步参考债券市场基于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为内部风险定价、资产结构管理、流动性管理及投资管理提供统一有效的市场定价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自身的风险管理与定价能力。
二、发展趋势
第一,国际机构参与比例进一步上升,参与者结构更为均衡。目前在顺应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已加快推动、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特别是对境外机构的放开速度不断加快,包括三类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渠道,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等渠道日益成熟,QFII和RQFII额度使用亦快速增长,今年7月央行又推出政策,进一步简化三类机构投资债券市场的难度,投资额度相应放开,这将有利于提升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比例,令参与者结构更为均衡。
第二,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债券孳息率曲线有条件取代基准存贷款利率成为市场定价利率。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1.08倍(2014年)。相比之下,美国债券市场的年换手率达到了11.97倍。中国金融市场的换手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一般倾向于将债券持有到期,导致债券的交易活跃度下降。另外,各档期限债券的可流通规模和交易量相对不均衡,期限结构主要集中在1-10年,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占比为14%,不能满足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影响了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债券孳息率曲线。近期中国在交易品种和市场准入政策方面有了较大放开,交易品种已从现券、回购扩展到国债期货、利率产品,交易主体方面,除合资格的境外机构可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外,合资格的农村金融机构,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四类非法人投资者也可进入债券市场,利用债券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和资产配置,进一步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这也有利于债券市场基准利率的逐步成形,为债券基准曲线逐步取代存贷款成为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做准备。
篇7
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的发展为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质量。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乐视、腾讯等互联网电视平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竞争发展状态。
1 互联网电视
从本质角度来看,可以将互联网电视看成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视频服务。互联网电视的交互服务主要是通过宽带提供的。与传统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其有效满足了人们的交互需求[ 1 ]。
2 互联网电视技术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互联网电视技术进行分析。
2.1 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方面
无论是对互联网电视运营商还是用户而言,保障终端播放计费的合理性、安全性都十分有必要。该方面的技术流程为:用户开启互联网电视终端之后,终端会为用户弹出一个登录选项。如果用户并未注册而直接登录,则该界面会向用户显示“登录失败”;当用户成功注册并登录之后,其ID及密码数据会被记录在互联网电视终端后台的数据库中。在浏览过程中,如果用户想要观看终端中的收费节目,则终端会再次弹出一个收费窗口(或要求用户将自身的普通ID升级至会员ID)。当用户成功付费或升级之后,其已付费信息或会员ID信息会被反馈至后台服务器中,由服务器发出允许播放指令。此时,用户通过上述付费或升级会员方式获得的DES加密认证票成功被CDN网络认证之后,成功认证信息会被传输至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媒体服务器中,由媒体服务器满足用户的视频观看需求。
从本质角度来讲,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技术中的加密认证部分有效保障了用户付费及观看过程的顺利进行。当不法分子想要通过盗取用户ID及密码信息的方式获得观看资格时,DES加密认证票的缺失杜绝了这种行为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用户ID账号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2 ]。
2.2 视频播放方面
互联网电视的视频播放技术直接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互联网电视视频播放技术的应用流程如下:
第一,通信部分。在相关规则的限定下,通信模块会按照动态性原则完成下载服务器列表的选择。当选择工作完成之后,会自动从对应服务器中下载相关数据。整个下载过程结束之后,通信模块会按照下载平均速度完成各类服务器下载优先等级的排名。
第二,缓存部分。该部分的任务主要是保存通信模块下载的各种数据信息。该部分的数据缓存质量直接影响用户观看视频的流畅性。
第三,数据处理部分。该部分主要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是通过相关解码芯片完成的,其任务为将数据从原本格式转化成用户可观看的格式。
2.3 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方面
该方面的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3.1 客户端/服务器技术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技术的互联网电视终端能够有效缩短用户启动电子节目菜单所需的响应时间。但从实际应用经验可知,某些运营商会利用该技术向用户提供不合理的视频产品。这种问题主要是由统一规范的缺失引发的。对此,为了促进互联网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应该按照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客户端/服务器技术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3 ]。
2.3.2 浏览器/服务器技术
这种技术是指利用终端中包含的Web浏览器为用户提供电子节目菜单。虽然这种技术能够促进各类互联网电视终端电子节目菜单的统一,但由于该技术的菜单提供需要经历一个浏览器加载环节,因此用户等待电子节目菜单响应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
3 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
结合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电视技术发展情况可知,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消费者吸引方面
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发展需要消费者的观看来推动。因此,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中,吸引消费者将成为各大互联网电视的主要发展目标。消费者的成功吸引需要通过消费者整体特征、观看偏好等因素的分析来实现。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电视的消费者各项信息可以推断出:
第一,消费者年龄范围。我国未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消费者年龄范围主要集中在24~35岁范围内。
第二,消费者整体特征方面。就付费节目而言,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基本经济独立阶段,如果提供的视频节目质量、内容满足他们的要求,该群体的付费概率相对较大;就观看特点而言,24~35岁消费者群体较多观看各类增值业务、综合资讯、国外电影、电视剧等。
第三,消费者观看决策影响因素方面。就该方面而言,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选择与其他商品基本相同。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是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此,为了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目的,各大互联网电视需要将提升商品(视频节目)质量、控制价格以及品牌策略应用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 4 ]。
3.2 竞争发展方面
就内部层面而言,各大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发展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互联网电视需要对以下几种竞争要素加以重视。
3.2.1 互联网电视终端
虽然这种竞争要素仍然处于开发期,但结合电视的发展经验可知,互联网电视终端的功能、使用便捷性将成为影响运营商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因此,其设计开发工作需要加强对用户实际需求的融入。
3.2.2 运营成本
对于各大互联网电视运营商而言,其运营成本主要包含构建一次性系统成本、周期成本、节目引入以及系统扩容(由用户及容纳节目数量的增加引发的)等。除了节目类型方面而言,不同互联网电视的其他成本项目大致相同,因此,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中,互联网电视应该利用相关措施合理控制节目引入成本。例如,互联网电视可以通过低成本自制网剧的方式实现成本控制目的。这种措施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提升互联网电视的声誉,促进其品牌效应的发挥[ 5 ]。
4 结论
从整体角度来讲,互联网电视技术主要包含电子节目菜单展现技术、视频播放技术以及互联网电视终端播放计费认证技术等。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可知,我国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吸引消费者、竞争发展趋势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殷勤.互联网电视技术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苏军根,杨柳,鲁维,等.互联网电视技术与运营策略探究[J].电信科学,2012(9):90-99.
篇8
商品住宅市场本身的供求结构决定了房价的涨幅增长迅速,为了满足广大需求者的购房需求,政府要发挥“市场调节者”的作用,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等手段,调控商品住宅价格,使得房地产市场能够稳定发展。(一)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从两个方面影响着住宅价格。第一,利率的直接作用。当利率降低时,实际购房成本就降低,消费者的需求就有所增加;对于开发商来说,开发的实际所用资金成本减少,因此就有更多的资金参与有限土地的竞争,使住宅供给的最大预期收益约束增加;这两种因素都会引起房价的上涨。相反,当利率提高时,实际购房成本增加,消费需求就会降低;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成本增加,导致关于房地产的投资减少,使得住宅供给的最大预期收益约束减少,这两方面有可能导致房价下跌。第二,利率的间接作用。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利率的降低从而吸引资本投入,社会的总收入就有所增加,引起经济环境的好转,商品住宅的需求就有所增加;相反,经济过热时,政府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引起投资较少,社会总收入减少,能有效缓解经济过热的情况,减少商品住宅的需求。综上所述,利率提高对住宅价格上涨是利空消息;利率降低对住宅价格上涨是利好消息。(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市场调控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税收种类和税率的调整有效地调整市场的供求关系,使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房地产交易时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人们进行合理的住房消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10月22日下发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对交易环节的契税、印花税以及土地增值税进行了有效的调节。此通知规定个人首次购买住房的契税降至1%,个人买卖住房暂免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这一规定的出台有效地缓解了居民的购房压力,刺激了人们有关住房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商品房交易活动的发展,实现房地产业的企稳回升。其次,要能够对购房居民的住房类型进行明确地区分,对于一般居民的普通性住房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各地有关普通住房的界定略有不同,根据[2005]26号文件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住房原则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对个人购买年限低于5年的非普通性住房征收全额的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此规定充分发挥了营业税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满足了居民住房的合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营业税的差别征收合理地调整了消费结构,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三)住房保障性政策我国目前的住房保障性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经济适用住房。所谓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对城市里低收入的困难家庭提供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是限制了住房面积和销售价格的,供应对象也只能是家庭特别困难的特殊人群,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自行购买住宅的家庭。政府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抑制房价的恶性增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保证老百姓特别是家庭困难的老百姓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第二,城镇廉租住房。城镇廉租住房是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外又一条住房保障性政策。其供应对象也是城镇中低收入的家庭,为了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政府特别建造了部分住宅以低于市场出租的价格出租给他们,其出租价格有的城市甚至每月只需缴纳几十元即可。第三,住房公积金。享受住房公积金福利的对象相比前两种政策有所不同。因为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福利,其缴存对象多数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所以真正能享受到这项福利的人数是十分有限的。
篇9
(1)中国国民消费能力影响。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如今,独生子女买房已经不再依靠自己的积蓄,大多是依赖双方家长的支持,“4+2+1”的家庭结构让独生子女购房轻松许多,这就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末期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成就了许多靠倒卖房地产致富者,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一度火热。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的涌入,带来了城市新移民。大部分城市新移民的收入都很丰厚,据统计,他们的年收入在5~30万元。全国的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大多在3~5万元左右,占全国家庭总数的44%,这就预示着房地产低价格房屋需求量巨大。(2)中国政府政策影响。20世纪中后期房价上涨幅度巨大,给许多工薪阶层的购房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许多国民极力要求政府对房价进行必要的控制。针对房价无限制的持续上涨的状态,政府也极力采取一些调控政策。2008~2010年间,房价的同比环比走势如下(图1):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涨幅分析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房屋价格代表了经济市场的兴盛与衰弱。一线城市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房价渐趋平稳,而在二、三线中小城市中,很多房地产相关的利好政策带来了这些城市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在2009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涨幅在30%~70%,中小城市只在10%~30%之间。这就将一线城市消费群体吸引进入了二、三线城市。2009年后在国家一些利好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房价摆脱了2008年连续下跌的状况。而这期间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也很大。如温州、宁波等资金驱动型城市,房价涨幅均超过了50%,有利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额。在南通,南宁等政策驱动型城市,在购房条件放宽的大政策环境下,房屋需求量明显上涨。可见,房价是涨还是跌,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与国家政策的影响。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房地产价格恢复理性,呈平稳发展态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后期发展迅猛,出现了“泡沫”状态,表面上看赚了很多高额利润,实际却不利于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预测,二、三线城市和各县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内房价还会出现短期上涨幅度大的局面,但很快就会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目前的房价已经达到了顶点,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政府已经开始严厉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的泡沫经济。经过政府的干预,房地产企业自身的调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恢复理性。从2011年几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环比也看出了以上房价发展前景(如表1)。
(2)保障性住房体系将进一步得到深化。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购房,也是在促进房地产的低消费。而对于商品房的购买力一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需要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坚定信念坚持完成。从目前房地产发展来看,未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3)配套房将是房地产行业主流。越来越多的人有购房、购车的需求,希望在自己的房屋附近有停车位或者车库,这种需求就促使房地产开发商改变固有的建造模式,提供越来越多的配套房。这将是未来十年房地产房屋建设结构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徐斌.中国房地产大趋势[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巴曙松.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在新闻媒体和大众娱乐的刺激下,中性风潮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一批中性偶像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审美受到了不小的震荡,一时间,不仅仅是热爱时髦的年轻人在追捧那些具有中性气质的偶像,甚至中老年人也在在关注着他们。偶像们的中性装扮也被大量复制与模仿,这成为推动中性化风潮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对服装的消费日趋扩大,未来我国消费者对中性服装的需求也会渐渐扩大,市场前景很乐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的越来越合理,更多的女性走进职场并逐渐走向职场的中心位置,形成了男性与女性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局面。因此,在职场中,不同性别之间开始互相渗透,对“中性”职业装的需求在直线上升,有了这些潜在的消费人群,为中性化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文化折衷主义、文化包容性的影响下,对服装的审美观也产生了变化,服装传统的两性模式也在动摇,服装设计中的性别特征开始模糊起来了[2]。不仅女装出现了男性化的倾向,男装也开始向女性化转变,服装的中性化模式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成功的中性化服装企业,如G2000、basichouse、太平鸟、真维斯等都紧跟潮流,满足人们中性化服装的消费需求。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将更趋于多元化,在多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性化服装将为企业赢得长足的发展空间。而设计师也会以此为向导,遵循流行规律,满足广大中性化服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出更多服务大众的服饰。
三、我国中性化服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性化服装的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性化服装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品缺乏创新,更新缓慢设计是时装的灵魂,设计能力高低决定着是服装企业的成败。而我国的中性化服装在款式上仍然停留在模仿或抄袭国外品牌的阶段,缺乏独创性的设计[3]。这种广泛的“拿来主义”势必无法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真正需求,无法赢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一直以来,服装界都呼吁要培养具有高层次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如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设计师人才,也成为服装企业无法回避的挑战。国外的品牌中性服装十分讲究服装的板型,即使一件普通的T恤,穿在身上时也要舒适、合体、美观。而很多国内品牌虽然能做到外观上的“形似”,却做不到穿着效果的“神似”。另外,国际大牌企业还有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产品的更新十分迅速,如only一周至少会有10多种新款上市,同时也会淘汰10多种旧款。而国内品牌一般是季度性的调整,与国际大牌产品的更新速度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缺乏品牌意识,中高档品牌少我国服装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作为国外企业的“加工厂”而存在的,而国际市场对中国服装的印象一直是“质低价廉”,品牌意识的缺乏是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的硬伤。服装品牌策划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在目标消费群中创建有渗透力的品牌文化。此外,面料一直是我国服装业的薄弱环节,由于在面料上无法与国际中高档品牌接轨,也导致了我国中性装品牌缺乏中高档品牌。我国的服装企业习惯采用一些进口面料做服装,而面料全靠进口又非常不现实,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管理机制落后,销售渠道不成熟我国很多服装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管理运作上十分欠缺,导致企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我国服装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人才引进与留用机制、风险控制与规避机制、企业战略发展机制方面发展很不完善,品牌的持续发展因此停滞不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内服装定位都以在中低档为主,销售渠道主要以商场和批发市场为主。纵观目前国内市场中许多成功的外资服装企业,就是通过其在经营管理、资金、品牌形象上的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而我国商家则是采取单一的低层次的打折促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以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却不去学习和接受现代营销知识。
四、我国中性装企业的应对策略
篇11
高考英语;改革;英语培训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于2014年9月4日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等方案使得英语教育成为此轮招考改革的关注焦点。高考英语是改革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所有科目的前沿。恢复高考的近四十年间,英语科目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但英语在高考中的恒定的分数权重和稳固地位,显示出国家和社会对其尤为重视。近年来英语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社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数量剧增,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总量超过5万家,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的英语消费群体,个人与家庭不断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仅2012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达到近300亿元。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河北省将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引导英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最多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并选择较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河北省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公布对当地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产生巨大影响。在高考英语改革的过程中,市场英语培训需求的变化和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未来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为调查主体,对学生和家长的英语培训需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现状、应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目前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在此次调研运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0家机构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保定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经营现状等情况,以及针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所做出的业务调整意向及相应措施。为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培训机构的需求情况及对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评价等信息,针对学生和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为78.25%。
三、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分析
1.英语培训需求旺盛,开发潜力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学生占总体的31.63%;在知晓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选择继续让子女参加培训教育机构的家长占比高达40%。此外,69.55%的家长单独决定子女是否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只有30.45%的家长会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尊重子女的意愿,可见,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终决策权在家长手里。培训目的方面,41.4%的家长希望提高子女的语言交流能力,25.4%的家长为了培养子女兴趣爱好,为了高考应试和出国目的比例较少。因此,英语无论作为一项应用技能,其对学生及家长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2.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与评价分析63.7%的家长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最看重其教学质量,其次看重收费情况,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关注培训费用,而对于其他方面诸如知名度、硬件设施等因素关注较少。高考制度改革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这会增加家庭的英语投入。四成以上的家长认为目前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大不足是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学生等目的而夸大宣传,同样收费标准不合理也是英语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应引起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来源,选择亲朋好友推荐介绍的方式占比35.7%;选择培训机构人员宣传方式占比28%;选择网络宣传方式占比27.4%;选择报刊杂志宣传方式最少,占比8.9%。由此可见,口碑宣传是大家获取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另外,对于英语培训教育机构邀请学生及家长来店进行体验咨询,44%的家长认为是否参加取决于自身有没有充足的时间,有意愿积极参加的人数较少,仅占14.9%。
3.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根据保定市统计局数据得知,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其中少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13家,青少年、初高中学生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成人、职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综合型英语培训教育机构6家。通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营业务。保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大多有名牌大学或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授权举办的,地方自创机构较少。调查的10家培训教育机构都有自主研发的内部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各有特色,而且能较好地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别于传统枯燥的教材,但是电子教材、学生课外资料、实践性课堂及网络平台的利用较滞后。7家培训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教授英语专业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仍存在只注重语言学习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4.英语培训机构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及应对措施在调查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6家对此次英语改革持谨慎态度,相关业务调整计划还处于观望期,业务调整计划会根据即将实施的中高考改革方案细则来制定。3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乐观态度,认为高考英语改革无疑会成倍地放大听说能力培训需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仅有1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悲观态度,认为不仅生源会有所下降,而且英语培训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目前该机构已经要求对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调整,通过更新教材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并且决定引入一定数量的外教来充实一线教学,以应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浪潮。
四、基于高考英语改革制度下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议
1.明确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突出自身特色保定市25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半数以上专注少儿英语培训,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学生家长希望高考英语改革后英语培训能够由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显著。由此,建议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能够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不同省市高考英语改革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把英语听说能力作为重点,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在课程推介、培训资费、培训服务和培训周期等方面打造自身特色,塑造品牌优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在英语培训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产品驱动”打造自身特色,设计出新的课程,增加课程种类,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
2.立足市场,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家长选择培训教育机构最看重的因素是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有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英语培训质量首先应注重教师素质,师资水平是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培训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培养其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学习英语目标的不同来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培训过程中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硬件设施配备也关系到教学质量效果,教育机构应注重自身硬件设施的齐备,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系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最快乐的英语[1]。
3.塑造品牌,优化推广渠道亲朋好友介绍是学生家长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注重口碑宣传来增加客户粘性,从课程设置、优质服务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要注意品牌推广渠道的优化,一个企业品牌的推广过程是应具有连贯性。许多培训教育机构在访谈过程中都提到,单一方式的重复推广效果不佳,甚至让消费者产生倦怠感,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在品牌宣传推广过程中,应采用多渠道互相配合,优化推广渠道。
4.个性化营销,有效呈现课堂效果在个性化营销方面,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以自主研发教材为基础,以呈现课堂为手段,以优化课程设置为保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目的。例如,自主研发的教材要符合少儿的身心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灵活调整授课时长。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家长是条件提供者、参与者;从学校角度看,家长是合作者、建设者、监督者。青少儿英语培训的特点是购买培训的是家长,而参加培训的是子女,因此要想培训课程获得家长的认同,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认知度和满意度,应让家长感知到孩子参加培训后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家长走进课堂体验生动的课堂气氛,有效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建立多维衡量指标,把显性和隐性的效果通过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满意,进而为机构做正面宣传,最后成为机构的“活广告”。
参考文献:
[1]高梦,郑兰燕等.高考英语改革下英语培训市场何去何从——基于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J].民营科技,2014(12):243-244.
[2]旷群,戚业国.高考改革与英语工具性本质回归[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89-95.
篇12
在新闻媒体和大众娱乐的刺激下,中性风潮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一批中性偶像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审美受到了不小的震荡,一时间,不仅仅是热爱时髦的年轻人在追捧那些具有中性气质的偶像,甚至中老年人也在在关注着他们。偶像们的中性装扮也被大量复制与模仿,这成为推动中性化风潮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对服装的消费日趋扩大,未来我国消费者对中性服装的需求也会渐渐扩大,市场前景很乐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的越来越合理,更多的女性走进职场并逐渐走向职场的中心位置,形成了男性与女性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局面。因此,在职场中,不同性别之间开始互相渗透,对“中性”职业装的需求在直线上升,有了这些潜在的消费人群,为中性化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文化折衷主义、文化包容性的影响下,对服装的审美观也产生了变化,服装传统的两性模式也在动摇,服装设计中的性别特征开始模糊起来了[2]。不仅女装出现了男性化的倾向,男装也开始向女性化转变,服装的中性化模式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成功的中性化服装企业,如G2000、basichouse、太平鸟、真维斯等都紧跟潮流,满足人们中性化服装的消费需求。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将更趋于多元化,在多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性化服装将为企业赢得长足的发展空间。而设计师也会以此为向导,遵循流行规律,满足广大中性化服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出更多服务大众的服饰。
三、我国中性化服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性化服装的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性化服装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品缺乏创新,更新缓慢设计是时装的灵魂,设计能力高低决定着是服装企业的成败。而我国的中性化服装在款式上仍然停留在模仿或抄袭国外品牌的阶段,缺乏独创性的设计[3]。这种广泛的“拿来主义”势必无法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真正需求,无法赢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一直以来,服装界都呼吁要培养具有高层次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如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设计师人才,也成为服装企业无法回避的挑战。国外的品牌中性服装十分讲究服装的板型,即使一件普通的T恤,穿在身上时也要舒适、合体、美观。而很多国内品牌虽然能做到外观上的“形似”,却做不到穿着效果的“神似”。另外,国际大牌企业还有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产品的更新十分迅速,如only一周至少会有10多种新款上市,同时也会淘汰10多种旧款。而国内品牌一般是季度性的调整,与国际大牌产品的更新速度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缺乏品牌意识,中高档品牌少我国服装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作为国外企业的“加工厂”而存在的,而国际市场对中国服装的印象一直是“质低价廉”,品牌意识的缺乏是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的硬伤。服装品牌策划的首要环节就是要在目标消费群中创建有渗透力的品牌文化。此外,面料一直是我国服装业的薄弱环节,由于在面料上无法与国际中高档品牌接轨,也导致了我国中性装品牌缺乏中高档品牌。我国的服装企业习惯采用一些进口面料做服装,而面料全靠进口又非常不现实,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管理机制落后,销售渠道不成熟我国很多服装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管理运作上十分欠缺,导致企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我国服装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人才引进与留用机制、风险控制与规避机制、企业战略发展机制方面发展很不完善,品牌的持续发展因此停滞不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内服装定位都以在中低档为主,销售渠道主要以商场和批发市场为主。纵观目前国内市场中许多成功的外资服装企业,就是通过其在经营管理、资金、品牌形象上的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而我国商家则是采取单一的低层次的打折促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以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却不去学习和接受现代营销知识。
四、我国中性装企业的应对策略
1.引入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
(1)网络经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过网络在线购买服装已成为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更成为众多品牌所追求的商机。国外很多服装品牌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网络经营和销售体系,如GAP、Nike等。随着竞争的激烈,就连Armani这样的国际一线品牌,也在中国建立了网络直营店。就国内品牌而言,VANCL(凡客诚品)是网络经营的成功典范。其产品涵盖男装、女装、童装、鞋、家居、配饰、化妆品等七大类,创立四年以来,凭借极具性价比的服装和完善的客户体验,凡客诚品已经成为网民服装服饰购买的第一选择。
(2)开发不同的品牌线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这些国家的国际服装大牌都开发和建立了不同的品牌线,如韩国的百家好时装有限公司(TheBasicHouseCO.,LTD),该公司旗下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男装、女装、童装还有相应搭配的饰品、鞋类。目前,公司拥有生活休闲品牌——百家好(BasicHouse)商务休闲品牌——MindBridge以及女性休闲品牌——Voll、欧美风格品牌——TheClass等。品牌线战略近年来也得到国内服装企业的重视。太平鸟集团是其中发展比较成功的,旗下已经开了多个品牌,如“太平鸟”“帕加尼”“乐町”“贝斯堡”“魔法风尚”等,各个品牌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不同人群的穿着需要。
2.创建独有的品牌文化
(1)挖掘中华文化从我国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欧美、日韩文化的服装产品大行其道,本土文化的服装产品处于劣势地位。因为欧美等国家是流行和时尚是发源地,加之中国服装多年来在国际易中形成的廉价商品形象,使得我们民族文化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是目前在服装领域的文化挖掘与开发还够,还有传播与推广的力度不足,使得本土文化在服装上的表现力不足。如何能挖掘出符合时代要求,有活力的“中国特色”文化,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火花,将是建立本土品牌文化的核心所在。
篇13
一、汽车后市场的概念
按照美国汽车售后协会的定义,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在出售之后维修和保养服务及其所需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材料的交易市场。”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七大行业: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
二、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汽车后市场起步较晚。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国没有所谓的汽车市场,汽车是作为国家计划来调拨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开始了轿车的合资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后,私家车开始放开政策,渐渐的,一些外资或合资品牌的汽车生产商出现,随之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市场营销模式。至此,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才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2012年仅售后维修市场就创利1900亿元,在亚洲的排名仅次于日本。同时,原有以维修服务为主要构成的机构也在不断变化,新型服务方式不断出现。显示出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发展不均衡。从经营渠道的角度划分,我国汽车后市场平台主要分为4S店,大型维修厂,小型汽修厂,汽车美容连锁店等。4S店和大型维修厂信誉度较高,所以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垄断某些厂家的授权,导致价格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竞争的发展。而其他几类中小型的售后服务店近年来也不断兴起,但存在着信誉度及满意度不尽人意的情况,经营存在机会主义,缺乏有效的监管。
(2)行业基础薄弱。由于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较晚,目前行业基础较为薄弱,服务品种有限。目前的服务仍然以维修和汽车用品的销售为主,专业细分非常不明显。一方面,由于长期受政府行政干预,加之监督力度有限,行业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尽管大多数企业讲求信誉,手法经营,但也有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很多服务品种还是萌芽阶段,如汽车文化领域的开发,泊车服务的提升都还有较大的空间。
(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一块抹布一桶水,三个伙计一个店”几乎是汽车美容行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汽车销售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汽车后市场服务系统没有紧随其后,在一段时间内,汽车后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缺,造就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量小规模企业营运而生,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为薄弱,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都较为欠缺。即使厂商授权的4S店,也存在各部门沟通不畅,投诉较多的情况。
三、我国汽车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巨大的市场商机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和国内的高水平后市场服务行业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后市场平台服务系统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与国际的接轨的服务模式。总结下来有以下发展前景。
(1)竞争的加剧将导致市场分布的变化。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外资和国内企业将评分秋色。因此,目前以低价格为主的竞争方式,将逐渐被依靠自身生产力,依靠先进设备和管理的市场竞争模式所替代。原有依靠低价格取胜的小企业,将由于低价格导致的低利润,而是产品和服务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缺乏对客户的吸引力。而相反,具有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的企业,将逐步在经营中抓住客户,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未来的品牌战将代替价格战,市场的分布也会由现在小规模企业居多转变为规范的、有较高服务能力和品牌的企业居多。
(2)行业细分不断加强,市场职能不断完善。随着汽车用户的增加,客户对于服务的需求种类将日趋增加,也更趋于个性化。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系统的发展,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也将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细分服务种类。市场将由现在的以维修为主,汽车用品销售和汽车美容为辅的市场转化为涉及汽保行业,汽车金融行业,汽车IT行业,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等七大行业各种不同职能的市场模式。
(3)监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将不断加强。目前,政府在不断地改革以提高其行政职能,来自国际、国内的服务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合作的机会也将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面对这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机会,国家将在监管水平有着巨大的进步。同时,企业也会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总结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规模将不断扩大,尽管目前我国的汽车后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在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后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