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物理计算公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

篇1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当前,一个在业内不争的共识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投标人在投标竞争中出现算术性错误,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难以彻底根除的。因此,评标过程中,对投标价格进行算术性错误修正,是国际国内招标活动中常见的做法,是评标工作的必要环节,关系到各方当事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但是,算术性错误修正是否可以改变投标人投标价格?国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是招投标活动中经常产生质疑和投诉的环节。同时,由于评标时间紧、投标单位多、标书内数据太多、清标工作量大、工作不细致等原因,有时会使计算性错误没有彻底检查出来,使带有计算性错误的标书被评为最低价标而中标。承包商只是由于计算错误才成为最低价承包商,从而为合同的顺利实施埋下了隐患,引起了建设各方的纠纷。本文从国内外招投标相关的法律规定入手,结合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做法和问题,对算术性错误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和合同实施中如何处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保护工程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一、国内外有关算术性错误修正的规定

我国招标投标法实施以后,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性文件中,《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12号令)是最早对投标报价进行算术性错误修正做出规定的部门规章。七部委12号令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投标文件中的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总价金额与单价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为准,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显错误的除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30号令)在12号令的基础上在其第五十三条第二款中规定,“按前款规定调整后的报价经投标人确认后产生约束力”。对照世界银行在工程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的第二部分投标须知(Section Ⅱ Instruction to Bidders)第29条错误修正(Correction of Errors)以及我国财政部世界银行司1996年7月1日起试行的中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招标采购文件范本之土建工程国内竞争性招标文件范本(MBDW-NCB)第一章投标须知第27条“错误的修正”,可以发现在相关措辞上基本相同。众所周知,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评标活动中,算术性错误修正可以改变投标人投标价格。这一做法影响着很多人对上文两个部门规章的理解。

英国全国建筑咨询业联合会(NJCC)制订的“一阶段选择性招标程序指南”(Code OF Procedure for Single Stage Selective Tendering)关于算术性错误修正给出了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给投标人一个确认其投标价格或者撤回其投标的机会;二是允许投标人确认其投标价格或者修正那些真实的算术错误。如果投标人修正了他的投标报价,则其投标成为修改了的投标,构成新要约;如果其投标价格不再是最低的,最低的那一家投标价格将获得考虑。此外,如果投标价格超过了业主的预算,业主通常可以与两家投标价格最低和次低的投标人进行竞争性谈判,标价最低的投标人通常被要求协助发包人进行一些降低工程造价的工作,以确保工程能继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要求两家承包人对如何降低造价进行考虑并提出建议,以保持竞争性。该做法能否适用于我国的招标投标实践,主要取决于我国的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允许一个以上轮次的要约和承诺。

在欧洲,欧洲条约(European Treaty)以及欧盟强制性规定(European Union Directives),对政府投资工程强制在欧盟范围内公开招标,且开标后业主不得与投标人进行有违公开招标原则的谈判。允许修改投标价格似乎并不符合该规定的原则。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在其推荐使用的招标程序中也提到了算术性错误修正:“开标之后,业主/工程师应当对各个投标书进行检查,以确定投标书在算术性方面的正确与否……如果发现了算术性错误,应当根据投标须知中的规定对其进行修正。”

FIDIC的《土木工程承包招标投标指南》第5.2款关于错误的订正做出如下规定:开标以后应立即校核全部标书的算术计算准确性。校核标书应遵循的原则是,填入工程量清单的单价为投标的单价,总额为单价与分项工程量的乘积。如果填入工程量清单的每一分项的总计金额与乘积不符则为错误,并应予以订正。经订正的各分项金额的总和构成划价的工程量清单的总金额,此数即用于评标。世界银行的招标文件范本中也做出类似规定。可见,依据国际工程惯例标书单价与总价不一致时以单价为准。该国际惯例也应成为国内工程实践中的惯例。

我国招标投标法实施以后,有关招标投标的法规性文件中,《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12号令)应该是对投标报价进行算术性错误修正的最早的部门规章。12号令第十九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方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以书面方式进行并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并对具体的修正方法进行规定,“如果投标文件中的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致的,以大写金额为准;总价金额与单价金额不一致的,以单价金额为准,但单价金额小数点有明显错误的除外;对不同文字文本投标文件的解释发生异议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七部委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在12号令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项目中涉及的报价修正的原则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其中第五十三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在对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进行报价评估时,除招标文件另有约定外,应当按下述原则进行修正:(一)用数字表示的数额与用文字表示的数额不一致时,以文字数额为准;(二)单价与工程量的乘积与总价之间不一致时,以单价为准。若单价有明显的小数点错位,应以总价为准,并修改单价。按前款规定调整后的报价经投标人确认后产生约束力。投标文件中没有列入的价格和优惠条件在评标时不予考虑。”

七部委27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没有对具体的计算错误修正作出如何处理的规定。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 18 号)第四十一条规定:“开标时,投标文件中开标一览表(报价表)内容与投标文件中明细表内容不一致的,以开标一览表(报价表)为准”。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与12号令第十九条规定的规定相同。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2004年修订)只对第三十八条对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时,价格评标如何调整或修正的原则进行了规定。调整后的报价为评标价格,但中标价格为原投标价格。

二、当前招投标过程中算术性错误修正的做法

国际惯例允许修正算术性错误,并进而修正投标价格。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招标文件范本—土建工程国内竞争性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在投标人同意后,调整后的报价对投标人起约束作用。如果投标人不接受改正后的报价,则其投标书将被拒绝并且根据第16.6(2)款其投标保证金也将被没收。”

在国内,由于不同行业、不同法规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招标投标行业内存在两种理解:其一,评标委员会可以通过算术性错误修正改变投标人的投标价格,若投标人不接受修正后的投标报价则其投标将被拒绝;其二,错误修正并不改变投标人原投标价格的效力,若投标人不予以确认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认为不能改变投标人原投标价格,是由于《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根据招标投标法和12号令的相关规定,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以及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即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投标截止后,作为投标文件最主要的实质性内容的投标报价是不允许变更的,可见修正后的投标价格不能做为最终的投标价格,错误修正并不改变投标人原投标价格的效力,若投标人不予以确认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法律层面规定的不一致和执行层面理解上的差异,给招投标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同时,由于上述部门规章中没有对投标报价进行算术性修正后的具体处理方法进行规定和引导,从而导致在招投标实践中,对修正后的投标价格与原投标价格不一致的情况如何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行业内也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在建筑领域,很多省市允许由于存在计算性错误而修正投标报价。《辽宁省建设工程评标办法》规定:“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方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在投标文件错误修正原则中,“当单价和工程量的乘积与合同价不一致时以标出的单价为准;除非评标委员会认为有明显的小数点错位,此时应以标出的合价为准,并修改单价。”

江苏宁波《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则说明:“按前款规定调整后的报价经投标人确认后产生约束力。”

江苏苏州《招标投标办法》规定:“有关澄清的要求与答复,应以书面形式进行,但不允许更改投标报价或投标的实质性内容。但是评标委员会在评标中发现的计算错误并进行核实的修改不在此列。”

《四川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报价评审办法》明确规定:“合同签订前,招标人应按规定对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的投标报价进行详细核实并修正。若修正后的总价高于中标价,以中标价为准;若修正后的总价低于中标价,则以修正后的各项价格和费用为准。”

《贵州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投标文件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但在个别地方存在漏项或者提供了不完整的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情况,并且补正这些漏项或者不完整的技术信息和数据不会对其他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结果,属于细微偏差。细微偏差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评标委员会应当以书面方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文字、计算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作必要的书面澄清、说明或者补正,但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的内容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对投标文件作出实质性修改。”

《宁夏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投标单位不得借澄清的机会更改投标报价或者投标文件中实质性的内容。”

三、计算性错误修正可以改变投标价格

从我国目前有关算术性错误修正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统一来看,在当前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框架下,正确理解和应用现有的法律法规之规定非常重要。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存在不一致,应该依照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的原则。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之间属于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所以,《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具有优先解释权。《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所谓合同实质性内容,是指影响或决定当事人基本权利义务的条款。就施工合同而言,一般认为包括工程价款、工程期限和工程质量三个方面,涉及招标人和中标人的基本权利义务,是实质性内容。所谓背离实质性内容,指没有合理事由,大幅度修改实质性内容,实质性内容的合理变更不构成背离。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计算是评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要通过计算寻找出最低价的投标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14条的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如果承包商只是由于计算错误才成为最低价承包商,并非实质意义上的、真正的最低价承包商,他不符合中标人条件。而在此计算错误基础上的授标行为,并没有真正在招标方与投标方之间达成合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重大误解的界定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在存在算术性错误的情况下授标显然属于重大误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合同法》第54条也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此,按带有算术性错误的投标报价签订合同,是不妥当的,极易引起纠纷,实践中已发生很多起案例,有时甚至由于争执不下,至法院。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招投标制度推行后,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实行,极大地推进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不看到,在现有的行业水平下,企业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有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无法准确估量出自己的施工成本,在投标报价时,仍然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经验估算法,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对自己的成本心中无数,难以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投标底线。在出现计算性错误时,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在随后的施工中,通过加强管理来挽回利润损失。但随着施工的进行,成本的明朗,如发现利润达不到期望值,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这时就往往想方设法把损失转嫁到业主身上,引起了大量不必要的纠纷。

四、中标后发现算术性错误的处理

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出现投标报价的算术性错误在评标时没有被发现,但签订合同后发现了。此时,无论是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都不应因计算性错误而修改原中标价(或合同价)。投标价格构成的计算性错误允许按相应规则修正,但修正结果不能替代原中标价(或合同价),将原中标价与修正结果的差额在利润中进行消化。如差额在利润中消化不了,或施工企业难以承担利润损失,可依法解除合同。防止一些投标人故意利用算术性错误结合不平衡报价等手段低价中标,中标后通过变更设计获得补偿从而达到高价结算的非法目的,损害其他潜在投标人和招标人(业主)利益。

结语

招标阶段计算性错误修正可以改变投标价格,这是在国际上成熟的做法,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我们应该对此毫无疑义地接受。这样,一方面,与国际接轨,方便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另一方面,成熟做法便于大家的接受,而且它往往都有完备的配套措施,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减少纷争,使大家能够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干好工程上。中标后不允许因算术性错误改变中标价(或合同价),可以使中标者和未中标者都得到公平的对待,使招标投标活动真正发挥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跃水,等.当前工程投标报价评审的几个问题剖析[J].建筑经济,2009,(4):99-101.

篇3

一、形似对比法

在2012年新版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公式,比如浮力公式

学生在记忆公式和进行计算时,经常会搞错,容易写成形如:所以这一类十分相似的公式,学生就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的练习多加巩固,不易混淆,牢牢记忆。

二、定义公式法

质决定的,ρ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它的m和V无关,但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在教学中,学生常错误地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同样对于公式R=的理解,也容易错误地认为R与电压

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而实际上导体R与U和I无关,但可以利用R=进行计算电阻的大小。

对于物理的定义公式有特定的含义,不能一味地利用数学表达式来理解物理公式,所以要从物理意义上加深理解记忆相关的公式,才不会得出错误结论。

三、单位反推法

在做计算题时,忘记速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米是路程S的单位,秒是时间t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速度的公式为:。同理,如果忘记密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密度ρ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千克是质量m的单位,立方米是体积V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密度的公式为:

所以当你只记得某物理量的单位时,也可以用“单位反推法”推导出对应的物理公式。

四、同类记忆法

两计算式中的物理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排分别表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而后者ρ和V分别表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五、表格对比法

在串、并联电路中,计算有关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时,物理量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采用表格对比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推导公式法

此方法关键是熟悉各量之间的代换计算,利用一定的数学技巧就可以达到有关公式的推导。通过公式的推导,加强了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记忆,对相关的公式记忆更加牢固,不易忘记。

七、数学变换法

V=这两个公式分别计算出质量m和体积V,这个方法“举一推三”从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也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此法好处多多,只记了一个公式,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另外的几个其他物理量的计算公式,使公式记忆得特别牢固,运用起来更加灵活,在公式记忆过程中,避免了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又容易混淆。

八、定义记忆法

初中物理概念中,有许多形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对应的速度公式就是v=”。这种形如“单位……的……叫……”之类的,还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叫功率,对应的功率公式就是P=”;“单位体积某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谬该物质的密度对应的密度公式就是ρ=”等等。

这些公式就可以利用“定义记忆法”,用这个记忆方法,同样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同式异义法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物理公式中,表达式用相同的物理量,计算出的却是不同的物理量,对此我们就要依据题目的要求选对应的公式,不然就会出错。

十、比例记忆法

篇4

1. 一个定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规律,是所有电学知识联系的纽带,是电学题考查的重点.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掌握其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二种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串联与并联是最基础的电学题考查内容,也是很多电学题分析、思考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3. 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学题的计算就是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因此,正确理解这三个物理量是学习的关键,明确每一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是学习的重点.

4. 四种仪表: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滑动变阻器.对于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主要是掌握其连接方式、量程的选择、读数,这是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滑动变阻器在生活实践中、电学实验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电学题的变化也是起着媒介的作用.

5. 五个重要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探究电流与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小灯泡功率.这五个实验都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

下面以2011年泰州市中考试卷第三大题26小题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图1是一台常用的电热饮水机,下表是它的铭牌数据,图2是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S是温控开关,R是定值电阻,R是加热电阻.当S闭合时,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当S断开时,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

(1) 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 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将热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90℃,需用时14min[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求此加热过程中: ①水吸收的热量;?摇 ②饮水机的加热效率.

(3) 求电阻R的阻值(保温功率是指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

从知识点分析,这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综合的计算题,是现在中考的常见题型.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综合题感觉束手无策,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分析,就会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本题第一小题主要应用到电功率公式,第二小题应用到热量计算公式和效率问题,第三题较难一点,要求对串联电路和电功率公式能够熟练运用.

理清了题目问题的源头,下面就是解题策略的正确运用了.

二、 清晰、简便的解题策略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关键

1. 细读题目,正确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对电学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是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学会通过题中的“关键词”找出隐含条件如:“正常发光”、“不超过”、“串联”、“并联”、“电压恒定不变”、“最大”、“最小”等等,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另外还要分析待求物理量与已知量的关系等.

本题应主要关注加热功率和保温功率的区别,水桶容量和热水箱容量的区别,在计算时千万不要相互混淆.例外,本题中电阻R和R实际上都是定值电阻,不管是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阻值都是不变的.只有对题目中的这些关键词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在解题中不走弯路.

2. 去繁就简,优化电路

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电学题中,当电路中的开关断开和闭合状态发生改变时,元件的连接形式往往发生了改变,画出等效电路图可简化复杂电路.特别在刚刚接触电学计算题时,要让学生养成多画等效电路图的习惯,多次练习之后,就会习惯成自然,即使不在纸上画出,在心里也会有一个简化之后的等效电路图.

本题电路图虽然简单,但同样能够进行电路的优化.本题中电热水机在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时,电路图可优化为以下两种:

① 在加热状态时,开关S闭合,电阻R被短路,电路可简化为图3.

② 在保温状态时,开关S断开,电阻和串联,电路可简化为图4.当这样的两个电路图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我相信同学们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3. 有的放矢,选择公式

电学题中公式多,我们要能够根据题目中要求解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验证,以确定公式的适用性.

本题中第一小题要求解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对于电流,与之相关的公式主要有欧姆定律和电功、电功率计算公式.但显然本题中的已知条件是电功率,所以我们主要运用P=UI这一公式进行求解.

第二小题计算公式比较明朗,Q=cm(t-t0),需要注意的是水的质量要由热水箱中水的体积求得.对于饮水机的加热效率问题,我们只要对比机械效率的求解就不难理解,即热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14min内饮水机消耗电能的比值.

第三问中公式的运用较复杂,但总体来说都是P=U/R这一电功率推导公式的运用,但在公式运用中,特别要注意各个公式运用时研究对象的同一性.

解题过程如下:

解:(1) I===2A?摇?摇 (要注意功率的选择)

(2) ① m=ρV=1.0×10kg/m ×1×10m=1kg?摇

Q=cmt=4.2×10J/(kg•°C)×1kg×(90°C-20°C)=2.94×10J

② W= Pt = 440W×14×60s =3.696×10J

η===79.5%

(3) R===110Ω?摇?摇?摇(注意公式运用的同一性)

R===1210Ω

R=R-R=1210Ω-110Ω=1100Ω

4. 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解决电学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的规律,注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查漏补缺,自然会变难为易.据统计今年中考这道电学综合题失分较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审题不清,公式运用不熟练.

中考题型每年都会有一定范围的变化,要能够在以后的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熟悉各种典型题型,还要能够把握电学综合题变化的趋势.

三、 热门、实用的拓展分析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中考物理题型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纯理论试题向现在以实际应用题为主的转变.我们学生在学习时也要及早认识,及时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电学题的发展.从近几年的中考题型来看,电学题综合题的拓展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向科技前沿靠拢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就是为了推动科技的进步,让物理学习回归本质才是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2. 与基础生产、生活相接轨

物理来源于生活须服务于生活,电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学题更应该回归生活.上题就是这类拓展的具体应用.

篇5

1.理解计算题中的关键词语,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

(1)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光滑,意味着没有摩擦力或者机械能守恒;轻质(杠杆、滑轮)、轻小物体,意味着质量可忽略不计;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2)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等。

(3)表现为变与不变的用语,温度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等,隐含着物体的末温或者物体温度变化量;物置上升、下降,隐含着重力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意味着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4)表现为物理术语的用语,如,说到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说到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说到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I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等。

2.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

计算题中,不是题目提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是有用的,我们要善于去伪存真。例如,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等。

二、明确与题目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以及公式

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对计算题的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主要涉及这几个公式:密度公式(ρ=m/V);速度公式(v=s/t);固体压强公式:P=F/S;液体压强公式(p=ρgh);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W/t);电热公式:(Q=I2Rt)等。

三、规范解题过程

1.规范的答题步骤

(1)先写“解”,并把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数据进行单位换算。

(2)写出原始公式。

(3)写出要用到的变形公式。

(4)代入数据,并且在代入数值的过程中要加单位。

(5)计算结果,在代入数据后不要进行分步计算,此步骤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写出结果就行。

(6)在一个计算题中所有问题算完后,一起答,答的格式为。答:(1)……(2)……(3)……

2.学生在答题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图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卷面上通篇都是公式和数字的罗列和堆砌。

(2)符号使用混乱。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

(3)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急于代入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烦琐、易错。

(4)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等。

四、学会用分析法和列方程法等求解

分析法即确认要求的物理量,并根据公式分析明确要求出这个量需要知道哪些量,这些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列方程法即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并根据以上分析书写解题过程。

例题:一辆轿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 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下图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若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40 kW,则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

多大?

(3)若轿车消耗汽油0.25 kg,其发动机的效率多大?(q汽油=4.6×107J/kg)

分析读题目明白解题的要求:(1)问的是求轿车速度;(2)是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3)是发动机的效率,即可套用相应知识点解题。并留心到题目中:

找到关键――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二力平衡(f阻力=F牵引力)

摆出条件――发动机的功率为P=40 kW;v=90 km/h;F=?轿车消耗汽油m=0.25 kg轿车行驶路程S=1.8 km

寻公式――功率计算公式P=Fv,功计算公式W=FS,燃料燃烧计算公式Q=mq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

解:(1)轿车的速度为V=90 km/h1分

=90 km/h=■=25 m/s1分

(2)由P=Fv得:F=■=■=1600 N1分

因轿车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所以阻力f=F=1600 N1分

(3)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Q=mq=0.25 kg×4.6×107 J/kg=1.15×107 J1分

牵引力做功为:W=Fs=1600 N×1800 m=2.88×106 J1分

发动机效率为:

篇6

   (注:初中从宏观角度理解,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高中则要求从微观角度理解,即看化学键是否变化。)

    1(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联系。

    (注:初中未要求酸、碱、盐的概念,也未要求他们的相互联系,因此高中要补上这些概念和相互联系。)

    5(3)了解饱中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注:这方面初中要求很低,学生只知道溶解度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不要求相关的化学计算。但结合考纲计算部分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该补上。)

    5(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概念

   (注:初中对这几个概念只要求知道,因而在复习中要适当加以重视。)

   化学计算部分

   4、掌握溶解度的计算

   (注:初中未作教学要求,学生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公式也不知道。可能要补上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公式、温度变化后晶体析出的计算,带结晶水的晶体析出计算等。)

   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篇7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篇8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65

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按照教案来教学,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样不仅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让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解题能力现状

经过对学生的做作业情况,平时的练习完成情况以及测试卷的分析,加上平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对物理试题进行作答时,在读题审题阶段,在做到考查到一些需要理解题目意思才能正确作答的题目时,答题的正确率会有所降低。那些做错了的学生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不能有效地将文字叙述转化为符号表征。在对图像问题的解答中,也发现学生解析过程中的问题是不能从微观层面上来理解图像的本质,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内在实质等问题,在涉及列式、计算等方面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

二、培养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实验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学习各种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很多学校的物理教学环节中都会采取实验,尤其是中学阶段。

物理实验的形式更加活泼,学生更喜欢上实验课。而且,多进行实验教学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在哪些部分存在漏洞,可以及时查漏补缺。例如,在进行水结成冰的物理实验中,需要学生提前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水的体积存在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同意见,此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联想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做可以刺激学生以后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这些物理现象,还能提高他们在做那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题目时的适应能力,从而顺利解决。

(二)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要想最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供一些技巧都需要建立在学生具有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学生一定要先掌握初中物理体系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达到看到物理题目时,不求立即能有解题思路,先要知道考查的是哪部分理论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三)借助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规律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可以清楚地描述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的完整信息,以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所显示的数据作为抓手,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物理公式综合分析,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题:小明为了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他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开始时他将合金块A浸没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实验时,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D:\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2\飞腾\飞腾 接排 2 4-125\浅议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3.tif>[固定][A][B] [F/N][32][22][0][10 20 30 40 50 t/s]

甲 乙

(1)合金块A受到的重力为 N,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 N。

(2)合金块A的密度是 。

(3)在容器中用一条水平的实线画出放水40s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4)你能画出容器的底部所受压强p与放水时间t的关系图像吗?

解答:

(1)由乙图所示信息可知,32N为物体完全离开水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合金块A受到的重力为32N;22N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为32N-22N=10N。

(2)由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物体的体积为10-3m3,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3.2×103kg/m3

(3)随着A逐渐露出水面,A所受浮力逐渐减小,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增大,A在图中的位置应该稍有下降,所以当40s时A已经完全露出水面,此时A应该处于图中A位置稍下面一点的位置,如丁图所示。

(4)底部阀门打开后,水的流速是变化的,先快后慢,所以窗口底部所受压强的变化规律应该是:压强在减小,但是先减小比较快,后减小比较慢,如丙图所示。

[p/PA][O][t/s] <D:\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2\飞腾\飞腾 接排 2 4-125\浅议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3.tif>[固定][A][B]

丙 丁

分析:在这道图像题中融合了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和第二两小问是定量计算,用到了三个公式,一个是用视差法求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第二个是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第三个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第三问是定性问题,学生的典型错误就是将这条线画在图中A的下边沿,认为A刚刚露出水面,而第四问的典型错误则是将图线画成一条直线,认为随着水的缓慢流出,窗口底部的压缩减小应该是均匀的。

近年来用函数图像来直观形象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物理图像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像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经过以上对学生解题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希望能给初中生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减少他们在中考中的失分点,能够掌握中考物理解题的技巧,牢记初中物理知识和规律,在解题中可以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丁云吉.重视思维转化 另辟解题蹊

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物理,2015(2).

[2]周旭梅.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9).

篇9

一、在简单题中,渗透解题的规范意识

有些计算题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题。这类题目,重点指导学生解题的格式和规范,弄清物理过程,明确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对水加热的简易装置,水箱的四壁和底部均用隔热材料制成,箱顶装有吸热板,为吸收更多的太阳光能,其面积可达1米2以上,现水箱内装有质量为50千克的水,一段时间后,水温升高了20℃(水未沸腾),己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那么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分析:要计算水吸收的热量,首先需要熟悉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其次根据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解:己知,M=50千克,C=4.2×103焦/(千克・℃),t=20℃。根据热量公式Q=CMt=4.2×103焦/(千克・℃)×50千克×20℃=4.2×106焦。

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储备是:热量的计算公式,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比热、质量、温度的单位及换算;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和要求等。但要注意分析题意中有用的物理量,有的物理量对计算是无用的,谨防死搬硬套代公式。

在解此类题时,如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解答物理计算题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题中要我们求哪些物理量,它们的符号、单位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公式?从公式可看出己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以及的物理量相对应的单位,解题的具体步骤等。

基础知识有了,再由几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成后再集体纠错,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接下来,教师改动题目中的几项内容或数据,把原题改编成求水的质量或温度的题目,学生再解。或在原题的基础上补充或去掉几个条件改编成一道多步计算题。通过改编、补条件、或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等方式,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规范和方法。

二、在综合题中,确立解题的正确思路

解答综合题要从中找到简单,并发现各简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步步深入,达到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渗透,使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例2: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多少?

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度,cD段温度升高20度,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吸收热量之比为1:2,所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

解: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吸收热量之比为1:2,温度升高之比为2:1,根据Q=Cmt计算可知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

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比热容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图。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几个问题?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题给信息,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培养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三、在情境题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近年来,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的题目增多。这些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广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类情境题很有训练的必要和价值。

例3:如图所示,为了解白纸和黑纸的吸热性能,小明将质量都是1kg、初温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瓶中,再用大小、形状和厚薄相同的白纸和黑纸将瓶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在30min内,小明每隔3min测一次水的温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根据小明的实验和记录可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A、白纸的吸热性能好于黑纸。B、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c、30min内,白纸瓶中的水内能增加了1.26×105J。D、30min内,黑纸瓶中的水内能增加了4.62×104J

分析:两瓶内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水温升高的多少,根据吸热公式得出哪个瓶内吸热少,判断白纸和黑纸吸热性能;知道30min内,水的质量、初温、末温、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加值)。

解:由题知,两瓶内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

Q吸=cmt,在相同的时间内(30min),白纸瓶水温升高的少,水吸热少。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故A错,B正确。

白纸瓶中的水吸热:Q吸=am(t1=t0)=1kg×4.2×103J/(kg・℃)×(30℃-23℃)=2.94×104J,故c错;

篇10

一、掌握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的重要性

初中电学教学的目的上,要求学生不仅对电路有着清楚的认识,还要对电学定律有着深刻的掌握。学生通过掌握电学计算题的模式化解法, 可在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电学试题中,电路计算的题目种类繁多,题型多样,再加之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不是很好理解,学生学习起来经常会感到解题无从下手,或是对欧姆定律理解不清的情况,而通过电学模式化解法的掌握,就能够对电学习题的解答有着清楚的思路,有比较固定的解题方法,实现解题的模式化与提高效率。

二、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法成为教学重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公式多,基本公式有:I=U/R、Q=I2Rt、W=UIt、P=UI,由这基本公式变形的公式就更多了。如求功率就有四个公式,P=UI、P=W/t、P=I2R、P=U2/R,在实际计算时,学生感到头疼;二是看不懂电路图,不能将题意用图像语言和数学语言正确表达;三是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将数据乱代入。当然,还有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电学计算题模式化解法的培养,提高其计算的正确率,是初中物理教学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法的分析

1.模式化解题法有基本的解题思路。一是要认真分析电路,在做初中电学题时,最为主要的就是分析电路图,没有给图的题目按照题中文字信息画图,用电路图将题中描述的所有信息表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画电路图,要让学生分析电流走向,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绘画,元器件应该画成长方形,画法要求横平竖直,不能有任何的曲线,元件的四条边框要均匀分布。二是要再对题中电压以及电流的情况进行分析,如要看电压表断开或连接时的状态,要分析电路中串并联的情况,要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就是测谁的电压等等。

2.模式化解题法需要区分物理量的关系。电学模式化解题,需要把题中已知的物理量、要求的物理量和题中隐含的物理量在分析电路时标记出来,同时,把未知量都标在图上,寻找各种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要实现这种逻辑分析,就必须运用基本的电学计算公式和通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建立起物理量方面的联系。

3.模式化解题法的“三板斧”程序。第一是系统掌握基本公式和简化基本公式,研究表明所有的电学公式其实有三个特性:公式是一个整体,公式可以变形公式都有已知条件。第二是善于简化复杂电路,构造基本电路模型,如分析初中阶段电学电路模型主要有三种:简单电路、两个电阻的串联、两个电阻的并联。路。第三是对于串并联电路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整理解题思路和书写解题步骤。

四、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法的实践技巧

初中电学模式化解题法的具体做法是:走好两大步,完成计算题。

第一大步:准备阶段。认真读题、审题,分析题目中所述电路的状态。没有电路图的画出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电路共有几种状态。

第二大步:解答计算阶段。

1.找出电源并分出电源的正极。顺次标出电流的流向。标电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电路中的电流表视为一根导线,电压表看为断路(电阻很大);二是要注意各个电键当前是处于断开还是闭合;三是若电流有分支,要特别注明电流是在什么地方分支,又是在什么地方汇合。

2.判断电路的联接方式。一般分为串联和并联,但也有些电路是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混联电路。若不是串联的,一定要理清是哪几个用电器并联,如果还是混联的,还要分清是以串联为主体的混联,还是以并联为主体的混联。

3.写出电路的外部关系图,既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路特点。要求写出连入电路中的所有用电器及整个电路的电压、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若电路中连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判断它们分别是测什么地方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分别对应于外部关系图中的哪个物理量。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4)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通过类比的方法突破)。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通过帕斯卡裂桶实验和深度的起点选取的变式练习题突破。)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通过演示实验突破)。

为了能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法、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底部和侧壁开口的塑料圆管、橡皮膜、压强计、清水、食盐、方形水槽(带刻度),一次性纸杯三个等。

五、设计思想。

六、教学设计。

(一)、用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二)、设计实验,探究新知。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师:我们知道,放在桌面上的圆柱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桌面产生压强,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出示一杯水)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呢?

生:(有的说有,有的不清楚有没有……)

师:既然大家不能肯定,那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出示纸杯1(事先在纸杯底部扎了一个孔),然后将预先准备好的烧杯中的水倒入纸杯中,请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看到水从底部往下漏)

师:(故作惊讶)

将纸杯中的残留的水倒入原来的烧杯中,将纸杯底部面向学生,让学生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看到纸杯底部有一个孔。

师:(同时拿起烧杯和纸杯1)容器的底有什么作用?

生甲:防止水往下流……(语言赞许)

生乙:支撑水……(眼神鼓励)

师:水为什么会向下流?

生:水受重力作用。

师:既然水受重力作用,容器底又起支撑和防止水往下流的作用,那么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

生:有(能初步接受,但还不够深刻)。

(通过上面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1)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

师: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为了更好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先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学生实验:压强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边演示,边提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压强计的结构:探头(上面蒙有橡皮膜)、U型管和橡胶管。

师:请你们用手指轻轻按探头上的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生: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师:如果你现在用力大些,U形管两边液面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

师:由此可见,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下面,请你们用压强计来看一下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用“假想液柱法”逐步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师:从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无关。强调在利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的过程中,各个物理量应采用的单位。

(四)、随堂练习。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堂练习1、2。

(通过随堂练习可以解决以下两个难点:1.使学生认识到深度是指从液面开始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竖直距离,不是指液柱的高度或液柱的长度。2.通过具体的计算,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格式解答物理计算题,并就学生书写时常犯的错误进行纠正。)

(五)、开动脑筋――动手实践。

(六)、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七、 自学:阅读材料。

八、板书设计。

(一)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着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九、教学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2.知道灯泡亮度的决定因素。

3.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

4.掌握利用额定功率、额定电压计算实际功率、实际电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学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会计算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物理数据和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根据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计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电阻以及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2.根据计算数据,寻求、归纳有关电学知识的规律。

教学难点

1.综合应用欧姆定律、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电学问题。

2.分析问题、寻求规律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运用的公式:

①P=UI(P=IR,)②③w=pt

(2)串、并联电路中两个用电器功率、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串联电路中:

在并联电路中:

(3)电阻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四个因素决定,其中温度对其影响较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作为用电器近似认为电阻值不变,即电阻恒定。

(4)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称为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在实际电压下用电器的功率称为实际功率。

二、收集资料,整理数据

在厂家提供的灯泡使用说明书上,对于电压这一项是这样标记的:220±5%,它说明了灯泡工作时的电压范围(即最高电压,正常工作电压与最低电压)。

2.数据整理: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完成下表中的数据,共同研究灯泡电压指标220±5的物理意义。

三、分析数据,探究规律

(一)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一定的一个灯泡,随着实际电压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

①电阻有什么特点?

②电流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功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④试根据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推导利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求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阻的简便计算公式。

⑤若实际电压减为额定电压的一半,那么实际功率变为额定功率的几分之几?若电压变为原来的1/3呢?有什么规律?

(二)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

①随着额定功率增加电阻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根据你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比较“220V,25W”、“220V,100W”的灯泡,其灯泡灯丝在制造上各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

③通过公式R=U2额/P额,试寻求两个用电器电阻与额定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④通过比较分析,说一说灯泡的亮度由什么物理量决定?

四、利用规律,探究问题

(1)如图1所示,若将“220V,100W”、“220V,25W”两灯串联在220V电路中,试比较分析两灯电阻、电流、电压、功率的大小及亮度,有什么规律?

(2)如图2所示,若将“220V,100W”、“220V,25W”两灯并联于220V电路中,试分析两灯电阻、电流、电压、功率的大小及亮度,有什么规律?

(3)综合上述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五、总结知识,指导学习

1.同学们要善于利用欧姆定律、功、功率的计算公式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来解决实际电学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问题,总结规律,并很好地利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拓展探究

1.材料:每个家庭都需要照明灯泡,目前随着科技发展,电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节能电子灯出现在市场,究竟选择哪一种好呢?有一位同学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与本班几位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25W的白炽灯与5W的电子节能灯、45W的白炽灯与9W的电子节能灯、60W的白炽灯与11W的电子节能灯发光效果相当,于是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研究,收集数据如下表:

2.问题: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你将做怎样的选择?

七、作业布置:(略)

八、板书设计

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

(一)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二)额定电压相同。额定

一定的灯泡,随着电 功率不同的灯泡

压变化的规律

①电阻:不变 ①电阻:电阻与功率大小

②电流:电压增加,电流增加 成反比

③功率:电压增加,功率增加 即:R=U2额/P额

④R=U2额/P额

②=P2额/P1额

⑤p实=(U实/U额)・p额 ③亮度决定因素:功率

[自我点评]

《电功率》的知识,既是对初中电学基础知识本质的归结,又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它渗透着电能转化的物理息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之一,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做了如下设计:

篇13

物理这门学科跟生活联系得特别紧密。初中的课堂大多引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然后配合物理实验解释这些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物理有一个宏观地了解,同时注重自己的动手能力,讲练结合,才能激发对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初中物理比重最大的力学和电学里的重难点知识占据试卷大幅的版面,热学、光学和声学里的一些常识性了解的知识穿插于其中,整个试卷基本再现了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在关注重点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物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观察

在学习物理时,首先要注意观察教师和课本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图片、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等。观察的主要方面有:物理现象或事实产生的条件、表现的形式如运动、变形、温度变化、结果等。其次,要有意识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

二、画图能力是根本

首先,必须培养对科学的细心度,对于一些基本概念一定要掌握得比较清晰,“差不多懂”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其次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物理是一门靠实验撑起来的学科,光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去动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动手能力,除了针对实验本身,更多的还应运用到学生的考试当中。比如电学,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画图,很多孩子在学习电学的过程中,上课听得懂,但就是不会做题,其实原因就是他离开课本之后,就不愿意去动手画图,而我们的图画出来之后,会使题目更加具体和直观。如果没有图形的体现,而仅仅靠大脑的思考,是很难解答出题目的,所以画图能力是做好物理题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初中物理分为五大板块――声学、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其中以力学和电学最为重要,同样也是最难学的两个板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重它们,因为这部分内容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试卷的成绩。

三、课前预习,课后总结

通过历年的经验来看,预习的效果要明显比没有预习的效果要好。进入初中以后,刚开始学习的声学会比较简单,但之后的版块难度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物态变化和密度这一章。因为知识点比较抽象,纯属概念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去记忆和背诵。到了学电学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难住,较之前的知识点,这个版块更加抽象,很多孩子已经不知所云,所以更需要课前预习,这样至少不会让学生感觉太吃力,所以我们就要做到:

1.抓好课前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物理老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而难以坚持。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必须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阅读动机。

2.课堂阅读。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是学生经过探究实验后,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再阅读课文得出结论填写在课本上;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叙述较复杂的段落给予分析解释。课堂阅读是课前阅读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一种主要途径,也给了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指导课后阅读。课后阅读是学生上课后复习小结教材内容,查阅其他相关资料,并完成作业的一种阅读形式。从时空范畴来看,课前、课后阅读都属于课外阅读,但它们有目的和效能上的不同,指导课后阅读也往往没有引起物理教师的重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要求学生一方面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另一方面要写阅读笔记,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有益。

当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前、课堂、课后阅读,循序渐进,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要注意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机械记忆。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我们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因子都带有“单位”。所以,在记忆物理公式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因子的物理单位。

五、要重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