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市场监管所基本情况

篇1

1、目前政务中心工商窗口,主要业务是开业、变更、注销营业执照;

2、档案管理工作及接受业户的查档申请;

3、督促辖区内所有经营业户进行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年审),对过期年审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业户进行移出申请;

4、对异常自主申请的企业进行场地核查;

5、消费维权的投诉工作(12345热线4个账号,12315热线2个账号,食药监督系统1个账号);

6、统计管理固定资产、报账等工作;

7、指导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开展惠民服务;

二、食品药品监督工作

1、派驻政务窗口,受理食品许可证的申请、变更与发证;

2、食品药品的场地查验工作;

3、食品生产厂的场地查验工作(审厂);

4、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一是对辖区内流通、餐饮业户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检工作,二是校园快检送检工作;

5、指导校园、单位食堂开展日常风险防控;

6、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7、建设“明厨亮灶”工程;

三、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榄核镇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总数台数1432台,其中在用设备1066台,停用设备366台。我所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区市场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处对榄核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管,通知即将到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早做好设备检验工作。

四、知识产权

对侵权行为的初查工作以及做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

五、物价监管工作

检查辖区内经营业户是否明码标价,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六、各项政府机关要求协办的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七、配合镇上其它单位开展的各种联合行动。(如计生办、环保部门、安监部门、综治维稳部门等)

八、执行市局、区局不同时期开展的各项专项检查。

九、根据区局安排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如“你送我检”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榄核市场监管所共有公务员3名人,第三方协管人员6人,这6人目前是区派驻,相关费用(工资)等暂由区负责。经统计,目前我辖区共有内外资企业1943家,个体工商户30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其中食品经营户1061家,重点监管的食品生产企业25家,学校与幼儿园饭堂25家,药品经营户26家。

我所主要的工作:

一、工商行政管理

1、目前政务中心工商窗口,主要业务是开业、变更、注销营业执照;

2、档案管理工作及接受业户的查档申请;

3、督促辖区内所有经营业户进行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年审),对过期年审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业户进行移出申请;

4、对异常自主申请的企业进行场地核查;

5、消费维权的投诉工作(12345热线4个账号,12315热线2个账号,食药监督系统1个账号);

6、统计管理固定资产、报账等工作;

7、指导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开展惠民服务;

二、食品药品监督工作

1、派驻政务窗口,受理食品许可证的申请、变更与发证;

2、食品药品的场地查验工作;

3、食品生产厂的场地查验工作(审厂);

4、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一是对辖区内流通、餐饮业户的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检工作,二是校园快检送检工作;

5、指导校园、单位食堂开展日常风险防控;

6、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

7、建设“明厨亮灶”工程;

三、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榄核镇登记在册的特种设备总数台数1432台,其中在用设备1066台,停用设备366台。我所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区市场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处对榄核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日常监管,通知即将到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早做好设备检验工作。

四、知识产权

对侵权行为的初查工作以及做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

五、物价监管工作

检查辖区内经营业户是否明码标价,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六、各项政府机关要求协办的工作,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以及疫情防控等工作

篇2

二、监管重点

(一)重点产品 国家禁用限用农药、超登记范围销售的农药、种衣剂、水稻用药、蔬菜用药,2009年农业部和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农药。

(二)重点区域 水稻主产区、蔬菜主产区、城乡结合部市场、省际县际间结合部市场。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对种衣剂的监管。

(三)重点单位 当地农药生产企业、较大农药批发商、乡村农药经营店、蔬菜水果中草药材生产企业、自行包衣的种子加工企业,2009年农业部和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农药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召开动员部署会议 1月21日,省农委在全省农技推广、植保、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对全省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开展农药市场质量监督抽查 省农委2~3月组织对中西部产粮大县(市)销售的种衣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3~4月组织对玉米大豆除草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4-6组织对水稻用药进行质量抽检;5~7月组织对蔬菜用药进行质量抽检;抽检结果及时向全省进行通报。各市(州)县(市、区)重点对辖区内销售的水稻和蔬菜用药杀虫杀菌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抽检样品不少于25个,抽检质量不合格产品要依法严厉查处,并及时上报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开展农药标签专项整治活动 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对辖区内农药市场产品标签开展一次整治活动。对登记产品其登记作物本辖区不种植的禁止销售,责令经营企业退回生产厂家;对高毒农药扩大到蔬菜、水果、中草药材上使用和降低毒性标志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各县(市、区)抽查农药产品标签不少于150个,抽查结果于7月底前上报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开展农药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2~6月,省农委组织对全省农药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各市(州)县(市、区)负责对辖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品标签进行监督抽查,强化源头管理。

(五)开展农药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4~7月,省农委组织开展地区间农药市场交叉执法检查活动,各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农药市场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各地近两年问题较多的农药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对2009年农业部和省及当地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和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单位进行跟踪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的违法行为。

(六)深入开展国家禁用农药清查收缴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毒鼠强”、“六六六”等国家禁用农药的清查收缴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国家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强化高毒农药监管,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企业,要督促其建立营销台帐,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深入开展农药经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农药市场检查的同时,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深入开展一次调查,准确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农药经营企业状况,完善农药经营企业管理档案,调查结果于6月20前上报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八)加大对大案要案联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大案要案要加大联合查处力度,已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重大假劣农药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九)总结表彰各县(市、区)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总结于9月底前上报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市(州)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总结于10月15日前上报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总结于11月底前上报农业部。省农委于年底对2009-2010年全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向农业部推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省农委成立由任克军主任为组长,潘书华主任助理为副组长,政策法规处郑建东处长、省农药检定所靳锋云所长、李中华副所长为成员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吉林省农药检定所,通讯地址:长春市红旗街1005号,邮政编码:130021,联系电话:0431-85954223,传真:0431-85954223,E-mail:,联系人:廖宇飞、刘冬华。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实施方案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上报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药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农药执法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四)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农药案件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省农委农药案件投诉举报电话:0431-85954223、88906505。各市州要建立大要案通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和部门间、区域间联动协作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五)保障监管经费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药管理机构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经费投入,并将农药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农药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六)加强活动宣传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药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的宣传,为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3

一、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集中体现了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目前,在监管领域、监管对象及监管层次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工商所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未发生相应的转变,仍陷入微观管理领域而不能自拔,完全习惯于那种 重点整治 或 集中治理 式管理方式而放弃或放松应有的日常监管,从而放弃从高层次上监管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工商所监管效能及执法水平的提高。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联系我们基层工商所的工作实际,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执法为民、服务于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上来。要模式创新,增强活力,要改善管理,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识。及时深入研究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面临的新情况,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观念和方法去解决前进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转变观念作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对策之一,这几年也一直在强调,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仍停留于监管集贸市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广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转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广大工商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清工商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调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自觉提高管理层次,从狭隘的监管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强监管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防止“ 穿新鞋走老路 ” 。

二、进一步深化工商所机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有规范、有秩序的经济,没有规范、没有秩序的经济绝对不是市场经济,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我们的总结。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一精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在现阶段,工商所机构的改革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职能转换和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是坚持按经济区域设立工商所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工商所的设置。以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市场监管执法的需要。二是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工商所内部的职能分工,针对工商所人员少,工作覆盖面广的特点,突出监管职能的综合性和协调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探索出一种区别于机关内部职能设置模式的基层工商所监管分工模式。

三、充分发挥工商所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创新监管形式,拓展监管领域

一是实行三权分离制度,从根本上理顺内部结构。三权分离即将工商所的登记初审权、监督管理权、行政收费权分离,相应的建立三个管理室,即:初审登记室,主要负责辖区内由基层局登记管理企业的登记咨询和年检,负责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咨询、受理初审和验照贴花等一切许可作为行为工作。监督管理室,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工商所的职权,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指导服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收费管理室,依据有关规定负责管理费和罚没款的收取和上缴,负责管理各类票据和账册。工商所要在三权分离、三室建立的基础上,针对三室职能协调配合中的关键问题,健全完善与新机制有效运行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增强三权分离的内部监督机制,发挥三权分离的监管执法功能,做到三室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整体工作全面推进。坚定不移地把监管执法放在首位,各工商所配置到监督管理室的人员一般不得少于本所人员的50%。?

二是建档立卡,管好经济户口。工商所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不论登记主管机构和行政隶属关系,都要按户建档立卡,健全完善经济户口,实行全面监管。档案内容包括登记注册的基本资料、经营基本状况、日常执法检查及处理情况、违法行为处罚情况,以及讲诚信、无假冒、重合同、守信用等其他管理资料。建档立卡后,工商所根据经济户口记录的内容,按年度确定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确定日常监管的方向和重点。经济户口要逐步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面向社会开放。这是工商所机制改革基础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必须加强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充实完善监督管理档案,促进建档立卡规范化,将辖区内各级登记和各类性质的经营主体搞清楚,并统一建档立卡。要做到档案建得全,企业基本情况说得清,切实发挥经济户口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工商所建档立卡率必须达100%

三是全面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做到五清,即执法主体清、执法责任清、执法程序清、执法目的清、执法手段清。在确保“十二率”上细做文章,即登记初审正确率、个体工商户及各类企业验照贴花年检率;违法违章案件发案率、案件核审率、办结率、准确率、复议应诉率;消费者申诉案件处理率;个体私营经济登记到位率、广告管理备案到位率、非住宅房屋租赁合同登记率、管理费收取上缴率,通过细化及数字化的管理,着力体现基层工商所精干效能和综合监管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的监管执法人员,市场巡查要紧密结合辖区监管任务的实际进行,补充、完善、规范市场巡查内容,探索市场巡查新的方法。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巡查技能和责任心,保证巡查区域情况说得清,发现问题反应快,对在巡查中发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等各类违法行为,在巡查中发现一起就必须及时处理一起,在执法中树立工商的权威性。工商所在市场巡查中,既是执法队,又是法律宣传队,政府的工作队。因此在市场宣传中既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热情、有针对性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要在巡查中关注市场主体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在职能范围内从实际出发积极给予帮助解决,热情指路。在执法和服务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以工作实绩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总之,市场巡查工作要有新意,从规范市场行为,深化市场巡查内容,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探索市场巡查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是市场巡查,由“守株待兔”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的综合监管转变,由凭经验、粗放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监管转变。市场巡查的目的就是要对市场主体全方位进行日常动态监管。巡查中必须做到九查:一查经营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照商贩;二查登记事项;三查接受管理情况消除管理死角;四查商品和服务质量,规范其经营行为;五查商标使用情况,有无侵权假冒和使用不规范的违法行为;六查广告内容和设置,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七查有否合同欺诈;八查有无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九查有无依法按时缴费。采取的巡查方式一是区域巡查与驻场管理相结合;二是全面巡查与专项整治巡查相结合;三是日常巡查与举报出击巡查相结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工商所大胆正确使用处罚权,要打破机械地按专业、专项分工的传统模式,实施对管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统一的监管。要通过改革创新工商所的监管模式,促进工商所综合监管效能的提高。

长期以来,工商所行政收费是硬指标,执法监管是软任务,在全面推行工商所日常监管机制改革后,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奖惩挂钩,激励和调动干部执法办案的积极性,拓宽了监管的领域,借此锻炼培养一大批执法干部,使干部从强迫学到自觉学蔚然成风。由此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全面提升工商机关的社会影响,使广大群众看到,工商所不再单纯是“收费所”,而是依法护权的经济卫士。?

四、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全面提高工商所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水平

面对入世新形势的挑战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工商所监管方式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探索改革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只局限于具体单一的业务改革本身。

随着新的监管体制的建立,应引导大家与时俱进,全面掌握工商执法业务,培养复合型人才,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督促工商干部熟悉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的方法,研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壁垒的对应措施,营造公平、有序、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加强对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市场经济领域的监管知识的学习,掌握金融、财会等相关知识,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权威的执法队。要在干部中大力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纪律”活动,不断提高工商所干部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逐步形成一批对法律法规学习领会透彻、适用法律法规定性处理问题恰当、年富力强的法制骨干。

五、按照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采取措施,提高监管效率,注意降低执法成本,在监管中寻求监管效能的最优化。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这是一条已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一再证明的规律。一般来说,管理效率高,管理效果自然就好。因此从提高效率角度强化工商行政管理更具有直接的意义。垂管后,我们的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降低执法成本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所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建立最优化监管模式又是降低执法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在工商所的监管方式改革中,应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合理调整人员布局结构,在重点监管领域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繁琐的手工统计查询作业方式。我们看到,不少基层工商所堆放着大量的“经济户口”和相关档案资料,并常常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去搞手工式的调整、整理,结果却很难达到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预警、信用制的目的,这种局面的改变迫在眉睫。

篇4

写字楼是人们赋予以往办公楼的新定义,是专门用来处理商业事务的建筑形态。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写字楼的要求越来越高,写字楼的设计也从简单的办公用房向高层次、专业化标准迈进。写字楼成为表现企业品牌形象和创造价值的场所。朝阳区独特的地缘优势加上市政府赋予的“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使朝阳区受到了众多开发商的青睐,近几年区域内新建、在建写字楼项目急剧增加,有力促进了朝阳区的经济发展。

(二)辖区写字楼基本情况

2006年6至8月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朝阳区共有商用写字楼167座,写字楼内入驻各类市场主体10103户,占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的9.33%,其中内资企业7612户,外资企业1638户,外资办事机构(含代表处)898户,其他类型市场主体225户。

1,写字楼内(法人)企业的规模划分情况

写字楼内(法人)企业中小规模的企业数量占绝对多数(约3/4)。其中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3293户。占总数的48%;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1881户,占总数的28%: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965户,占总数的14%: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659户,占总数的10%。

2,写字楼的地域分布情况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区写字楼集中,且高档写字楼扎堆:城乡接合部的新开发区写字楼也呈增长趋势;农村地区则基本没有写字楼。

3,写字楼内主体的异地经营情况

写字楼内存在一部分异地经营企业,但比例并不是很大,其中在注册地经营的企业8991户,占总数的90%,注册在本写字楼但注册地经营的企业538户,注册不在本写字楼但在本写字楼经营的企业574户,异地经营企业占10%。

二、写字楼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管的必要性

1,写字楼建设项目的合法性

目前许多实际用于商业使用的楼宇在规划立项时以住宅立项,例如:CBD商圈内,住宅立项出租经营小区有22处,面积达271.24万平方米,国贸周边著名的财富中心、万达广场、建外soho等都属此类状况。建外soho、财富中心开发面积都在70万平方米以上,批准为商业用途的面积为10万平方米左右,其他面积均为住宅,但实际使用上,真正作为居住使用的只有6%左右,90%以上都为办公,这些项目在注册登记和监管方面应如何对待仍需加紧研究。

2,写字楼内企业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从市场登记事项监管的角度出发,写字楼内无照经营和异地经营以及使用虚假的写字楼场所证明办照问题是写字楼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出租方重费轻管。主要表现是:对承租人主体资格缺乏必要的审查;对有关部门查处无照经营、异地经营的执法行为不能有效配合。比较严重的是,有的出租方明知承租人不在其承租的场所开展经营活动,只是由于其他原因需要一份房屋出租合同或需要出租方提供一份场所证明,而在收取一定费用后为这样的承租人提供住所证明等便利条件,实际上为异地经营或虚假登记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承租人不依法登记即开展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无照经营、异地经营。异地经营分注册地在其他地方,经营场所在写字楼。或注册地在写字楼,但经营地在其他地方。异地经营有的是为了享受其他地方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注册在他地,但为了经营上的便利又选择在异地经营。比较严重的是,有的异地经营是主观故意规避有关部门监管或逃避债务而有意为之的行为。还有就是在住宅楼禁商中先在写字楼租个房,等把照办下来又回住宅楼经营的问题,写字楼成为办照过程中的“跳板”。

3,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

把对写字楼的监管单独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固然是因为写字楼市场的发展给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实际上也是因为要研究出一个解决我们监管力量不足,在现有的状况下找到比较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的问题。由于写字楼本身有物业管理部门,而且对为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提供经营场所或便利条件有法律责任,因此将写字楼列入一级管理对象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对写字楼市场监管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加强对写字楼的法律法规宣传

宣传《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告知房屋出租人在房屋出租经营行为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写字楼的管理者真正认识到。无论是从保护自身经济利益、企业信誉出发,还是从维护社会利益、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作为房屋出租人都有责任把好房屋承租人主体资格关,并督促承租人依法办理合法开展经营活动的相关手续,同时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对写字楼内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履行相关的出证手续。

(二)建立联系人和定期数据交换制度,加强信息沟通,摸清底数,奠定监管基础

公安部门对宾馆、饭店等特种行业入住人员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过程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工商部门可参照这一做法,研发此类系统,以掌握宾馆、饭店、写字楼中入住的经营单位情况。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工商所在互联网上建立邮箱,通过邮箱向写字楼下发《写字楼内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由物业部门定期在互联网上将《登记表》报送至辖区工商所:工商所建立《写字楼内企业台账》和写字楼监管档案,详细列明写字楼房产情况、经营情况、管理公司情况等。

2,工商所将写字楼上报《写字楼内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与工商登记注册情况进行整理、比对、分析,然后有重点地对写字楼涉嫌无照经营、异地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3,建立写字楼的工商联系人制度,每个写字楼确定一名工商联系人,负责处理与工商所之间的日常工作交流,定期传递数据、信息反馈等。物业及时将新人驻企业情况通知工商所,工商所及时进行新开企业的回访及其他企业的日常巡查,使监管前移,实现事前监管与事中监管相结合。

(三)为写字楼内经营单位提供相关服务

在一年一度的企业年检中,针对写字楼内企业集中的特点,专门利用几天时间上门服务,现场为入驻写字楼的企业办理年检手续、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疑难问题,这样既可减少因企业分散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又可以服务促管理,树立工商形象。

(四)加强对写字楼及入驻企业的监督管理

在落实前面几项制度的同时,仍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承租人无照经营、异地经营依法查处,同时向管理方通报有关查处情况,告知其管理责任。对不配合工商所工作的写字楼管理企业,由工商所约见其负责人,陈述利害关系,如该写字楼内存在异地经营等问题,可同时制发《行政告诫书》或《行政建议书》,要求其尽快整顿、加强管理,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写字楼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1,做好工作衔接,制定流程规范,明确监管职责

明确二级网格与三级网格责任人的职责,制定工作衔接制度,明确工作流程。二级网格的职责是数据采集,归纳整理,分析比对,派发任务,调度指挥,督导检查。三级网格责任人的职责是接受任务。现场检查,信息反馈。

在具体的操作中,前期准备时二级网格工作量比较大,要求细致、认真,有条不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然后将情况发给三级网格责任人,并提出具体要求。三级网格责任人在日常巡查中对写字楼进行监管,对写字楼内商户依据二级网格下发的详细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对注册在写字楼但已迁走且查无下落的做现场检查笔录,写字楼管理方出证,交由二级网格制作台账,上报分局公告限改。对注册在别处的企业,要求其限期变更,制发《责令改正通知书》,上报二级网格后制作台账。到期限后,由二级网格将名单再下发到三级网格责任人现场核实情况,如仍未改正的,可依据法规处罚。

篇5

调研组采用现场座谈、问卷填写、邮箱投递等方式征求有效意见建议13条,经过归纳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2、加强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加强对企业监督指导,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

4、出台扶持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

企业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希望我们继续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希望对本行业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希望多组织一些行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我们还了解到个别企业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向那个部门反应,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后,因原管理部门被合并统一规划后,一时间找不到“娘家”。对此,我们现场向企业详细解释了我市机构改革后各部门各单位分工情况。

三、下步打算

篇6

截至20*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年12月至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c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U]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篇7

截至2002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二)内部职能分工与监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目前,除极少数基层工商所自行对内部职能实现综合、巡查、办案分组管理外,绝大多数基层工商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基本照搬分局内设机构设置,分局有多少内设机构,基层工商所就有多少对应线上的分工,实现以线为主,分兵把手,很不合理。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较多。1999年、2000年除连续开展“百日执法大行动”和2001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四阶段专项整治外,还有其他专项整治穿插其中;2002年除集贸市场集中整治外,其他专项整治也达10多项,而且每条线每年都有1-2项专项执法任务,同时,无论是集中整治还是专项执法,都要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任务重,要求高。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有些专项整治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随着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工商所内部分工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

(三)现行监管执法模式与监管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基层工商所逐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建立起以“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为载体,以工商巡查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的、动态的、长效的科学监管体制。而目前,基层工商所仍然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的监管模式上。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弊端为:

1.监管方式陈旧

市场办管脱钩后,有些基层工商所对商品市场的监管仍然采取驻场式的静态管理;部分基层工商所虽然实行了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也是巡而不查;大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对市场整治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

2.执法手段落后

截止到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配备汽车135辆,计算机578台,平均每个所拥有汽车1.85辆、计算机7.92台;平均每个工商干部拥有汽车0.15辆、计算机0.8台。车辆配备不能适应基层工商所巡查的需要,计算机性能也不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基层工商所在打假方面仍然凭经验判断和处理,对农产品农药超标鉴定,更显束手无策。

3.在监管范围上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为主,而对房地产、保险业、新兴的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四)上级赋予职权与上级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上级机关和社会各界都要求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年年要有所创新,以有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基层工商所因自身职权的限制,难以有较大作用。

1.资金自主管理使用权有限

基层工商所除规费收取奖励外,包括干部工资、奖金等在内的绝大部分经费均由分局统一划拨,基本没有其他什么财务自主权,难以用物质手段来调控和改变多干、少干、不干一个样的局面。

2.干部管理权缺乏

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负责对干部职责分工、日常管理,而对干部的考核、奖惩没有相应的权力,最多只有建议权,直接影响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U]部分干部在工作上是所长大催大干、小催小干、不催不干,甚至催也不干;有些工商所所长部署工作时还要靠关系、看情面行事;有的干部甚至抱着“大功不立,小错不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心态,对群众不热情,对工作不热心,推诿扯皮,敷衍了事。[/U]

三、关于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建议

(一)总体目标

转变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这条主线,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努力把基层工商所建设成为“小局大所”、“小局强所”,成为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排头兵。

(二)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基层工商所职能四个转变

篇8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篇9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篇10

二是积极配合县政府主管领导会同县发改委,协调工商、质监、公安消防、安监、金融等职能部门深入各乡镇棉花企业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联合检查,摸清了各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有效开展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抓好市场准入和资金监控。

凡进入市场收购棉花的企业一律按照要求进行资质审查,对工商执照、安全消防、质监符合条件和收购资金到位等手续齐全的,经我办备案后在电视台进行公告。收购开始后,每天监控收购企业资金余额,严格落实"钱货两清"的交易原则,彻底杜绝"打白条"收棉行为,为保护棉农切身利益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篇11

(一)市场巡查效能化的目标。即围绕解决市场巡查对象不明确、巡查内容不清楚、巡查工作不到位、巡查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全面提高市场巡查效能。

(二)巡查要素二元性涵盖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人员结构二元性。基层工商所根据辖区市场主体分布和工商人员构成情况划分2个以上片区,每个片区设立1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由1名主巡人员和1-2名辅巡人员组成。主巡负责巡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辅巡协助主巡完成巡查任务。二是巡查内容二元性。巡查分市场主体登记内容巡查和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巡查两大类,行业按高危行业、重点行业、一般行业三类展开.使巡查内容的指导性更加明确、功能性更加完整。三是巡查方式二元性。市场巡查坚持服务与规范相统一,发现问题人性告知、和谐提示,要求市场主体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整改。对拒不整改者按法规进行规范,既体现文明监管,又做到监管不缺位。四是巡查责任二元性。分巡查责任和业主责任:巡查责任以签订责任书方式确认,辅巡向主巡、主巡向所长、所长向局长分级签订。业主责任主要是高危行业业主向辖区工商所签订责任书。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促使其相关人员的经营业主落实工作要求和完善相关措施。五是巡查要件二元性。一套“市场监管巡查平台”,“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平台”。“市场监管巡查平台”涵盖各个工商所辖区所有的市场主体,“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平台”与全区3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联网运行。

二、“T+2”市场巡查模式的运用

(一)“市场监管巡查平台”的运行。该平台系统包括辖区地理、市场主体分布、巡查情况记录、各行业巡查的内容等,每一个市场主体在平台系统中都有地理定位、基本情况、行业标准和巡点。平台包含四大功能:

一是导航功能。导航功能指通过电子地图标明市场主体在辖区的具置。在电子巡查图中,用“”显示市场主体定位,用列表形式显示企业名称.逐一点击相关提示就可知晓市场主体的辖区地理位置及基本信息。通过此功能,对巡查对象、巡查位置进行定位导向.使主巡和辅巡人员合理安排巡查路线及时间,明确巡点,达到了良好的监管效果。

二是巡查功能。指主巡和辅巡人员按照电子地图上注明的主客体巡查内容、巡查情况记载、巡查人员责任等情况,对市场主体按要求进行巡查,同时对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记录在案,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危行业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数据库。

三是督查功能。指局领导、所领导、业务科室可通过巡查平台对各工商所的巡查进度和巡查质量进行督查。通过对电子巡查图中巡查情况的查询,可全面掌握市场主体巡查进度,对基层工商所市场巡查进行指导、督办;通过对巡查记录扫描件的查看,可实现对巡查质量的督查,以保证巡查监督到位、责任落实、手段有效。

四是统计功能。指业务科室及工商所可利用平台,查询统计各类监管等级的市场主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高危行业中九大重点监管行业的分布情况。统计功能为各类专项整治提供基础数据保障,把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提高了工作效能。

(二)“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平台”的运用。该平台按照“谁发证、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与全区30余个行政执法部门联网运行。平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六大功能模块:

一是信息抄告功能。作为平台的核心内容,通过该模块功能实现各部门对无证无照经营信息的相互抄告分流、信息共享。

二是信息公示功能。为系统的各成员单位提供公告、通知的平台。

三是政策法规查询功能。各部门可以查询与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方便使用查阅。

四是督查督办功能。帮助区政府督查室和区监察局工作人员及时掌控所有抄告信息的办理情况,并通过该模块对逾期15天仍未办理的信息进行督查督办,催办时间为5天,对超过催办时间的信息可通过该模块的文件导出功能打印,报送区分管领导审批,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将该信息纳入单位行政效能考核。

五是系统管理功能。实现对所有抄告信息的管理、查询、统计及历史信息的数据备份存档。

六是建立通讯录。方便查阅各成员单位部门操作人员及分管领导的联系方式。

三、推行“T+2”市场巡查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市场巡查更加规范。在推行“T+2”市场监管巡查模式的进程中,我们出台了《巡查人员工作规范》、《工商所“T+2”市场巡查办法》、《分局“T+2”市场巡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章,使市场巡查人员工作有指向、操作有规范、实施有手段,市场巡查工作进入了规范化轨道。一是规范了巡查内容,把一、二、三类不同市场巡查主体的巡查内容进行了统一,解决了基层人员不知道巡查什么的问题。二是规范了巡查责任,明确了主巡和辅巡,解决了过去市场巡查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和出门逛一逛、回所做假账的问题。三是规范了巡查方式,解决了过去市场巡查要么动辄罚款、要么什么不管、主观随意性大的问题。

篇12

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成都工商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管理范围的扩大。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主体,指导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激活农村市场流通要素,带动农产品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结合,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推进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建设,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都是工商助力城乡统筹建设的新要求,因此也成为“金信工程”建设服务的新领域。

(二)进一步扩展“金信工程”的服务功能

“金信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市工商系统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行政事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快速流通、互联共享为目标,对全市工商系统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形成了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资源规划和总体方案设计。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展“金信工程”服务功能。一是在登记业务中。及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登记管理工作纳入市场准入系统:二是在市场监管系统中。完善合同法律法规指导和备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三是在信息系统中体现商标服务联系卡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指导优质农产品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四是在12315系统和消保维权系统中,把全市行政村消费维权站建设和农资市场商品监测工作纳入建设内容:五是结合全市新型农村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免费咨询,开架自选,明码实价”的超市经营模式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赔付的连锁经营模式与“金信工程”商品质量监测网建设工作的有机衔接,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三)更高的运行效率

“金信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工商部门办事效率。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将使工商管理业务更加纵横交错、数据分布更加广泛、业务需求不断变化,这都会加大工商管理信息城乡共享的难度。为此,成都“金信工程”设立一级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各业务子系统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信息交换平台与纵横向外部系统的信息交换。包括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交易执法、消保维权、12315、消协、法制、人力资源、纪检、办公、视频、辅助决策、系统管理、门户网站等十四个业务子系统和一个领导工作平台的庞大成都工商信息系统,通过基于角色权限的系统管理,实现了从市局领导到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用户的个性化工作页面。强大的门户网站功能。使广大公众成为成都工商信息系统的注册用户成为可能。有理由相信,成都“金信工程”必将推动“电子工商开通到村”的进程,消除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递空白。

二、“金信工程”为工商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篇13

(一)201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上半年,我局执法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初步查清201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案件的基本情况,完成前期调查、测绘等基础性工作。2010年度卫片由我局查处的共计48个图斑(包括航高基地范围内图斑)。经初步调查,合法用地图斑17个,图斑面积2307.97亩;违法用地图斑25个,图斑面积1002.6亩;实地伪变化图斑6个,图斑面积84.7亩。在违法的25个图斑中,道路用地12个,图斑面积729.2亩;工业用地4个,图斑面积106.7亩;其它用地9个,图斑面积166.7亩。已完成处罚3个。

(二)迎接国家土地督察局局例行督察工作。

完成了国家土地督察局局例行督察的卫片案件外业调查工作,并协助国家土地督察局局赴现场实地检查,各项报表已按期上报。

(三)日常执法及拆违工作。

上半年,共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不含卫片案件)38件,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件,涉案面积130.89亩。与区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关停了深井子街道、王滨乡砖厂2家;了东陵街道下伯官村违法建筑物6栋,白塔堡镇非法建筑物及违建大棚2栋;没收了上伯官村耕地内堆放的建筑用砖600万块。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行政区划局部调整的决定》,基地合署办公。2011年3月12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大浑南”地区土地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通告》,通告中指出:“自本《通告》之日起,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规划范围内擅自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不得在规划范围内的耕地上挖塘养鱼,修建温室大棚和畜禽棚舍以及开展其他破坏耕作层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

下半年,我局国土资源执法工作的工作要点:一是加快2010年度卫片案件的查处工作;二是全面配合市政府对“大”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要点,我局应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局内各部门的配合。按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已不再是执法大队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局各部门都参与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为了能够按期填报各种报表,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局内各部门的配合,要做到“树立全局意识,主动配合,主动工作”,而不能遇到问题就需要局领导协调。二是要继续加大日常巡查密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及时向其他相关执法部门通报案情,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工作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卫片案件中基础设施项目的查处工作。

在2010年度卫片案件中,涉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违法图斑有14个,图斑面积776亩,占全部图斑面积的22.85%。仅此一项,我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就超过了10%。对于此类案件,我局进行查处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测绘、地籍规划认定)均已完成,但尚缺当事人——区政府(或由区政府指派市东陵区交通局)做询问笔录,以完成案件查处工作。

(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解决。

上半年,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主要是村委会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和盗采砂石、砖瓦用黏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上报区政府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村委会干部法制教育工作。

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种子管理处坚持防控结合,集中整顿,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截止6月中旬,全市没有发现较大的坑农害农案件.农业执法人员共出动620人次,出动车辆120车次,查处农资案件9起,没收假劣种子500公斤,假劣农药600袋(瓶),罚款2万元。

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确保农资市场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提前谋划,迅速部署。全省农资打假工作会议和全省种子处长会议后,市农委领导高度重视,市种子管理处立即动手调查研究,谋划我市2011年全市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监管工作。1月20日,召开市、县种子及农资市场监管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会议上,传达了全省农资打假工作会议和全省种子处长会议精神,并对我市种子等农资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会后相继制定和下发了《市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动方案》、《市2011年种子等农资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方案》、《全市2011年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实施方案》、《市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种植区域布局规划》,确保了2011年农资监管工作部署到位。

二是高度重视,不走过场。农资市场监管是备春耕生产的重要内容,维护安全稳定的农资市场秩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为此,市领导非常重视。在备春耕期间,市主管农业副市长先后三次深入到农资集散地和商店检查,亲临一线检查和了解农资市场情况,特别对有关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以及农资市场监管的重点都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

市农委主要领导直接参与农资打假工作的谋划,对有关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并做到了经常性深入到执法现场的进行指导,确保农资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教育引导,扎实培训,营造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和氛围

一是举办农资经营者的培训班。加强对种子等农资经营者的教育培训,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秩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月23日市种子管理处(承担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职能举办农资经营者培训班,就农资市场供需形势、种子品种、种子质量和市场监管四个专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对2011年全市春季农资市场治理整顿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市种子管理处主任王君波同志以“牢记责任,守法经营,为全市农业生产贡献力量”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号召广大农资经营业者,要守信经营,不制售假劣农资,不搞坑蒙拐骗和欺行霸市;要强化自身素质,既要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营销管理技巧;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有经验的同行学,成为农资行业的行家里手。要有社会责任感,每一个从业者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把住种子等农资销售质量关,为全市粮食生产做出的最大贡献。3月25日勃利县农业执法队(种子管理站)举办了农资经营者专题培训班。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共培训农资经营者209人,几乎所有农资经营企业(商店、网点)都派人参加培训。

二是大力开展科学和政策法规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科普之冬、科技下乡服务时机,组织执法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采取讲座、放电教片、发放宣传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种子等农资产品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组织放心农资和送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参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科协组织的“科技大集”、工商局组织的“3.15红盾护农行动”、质监局组织的“春雷行动”等宣传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我们出专题宣传板,设立咨询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进行咨询。共发放科技资料5000万余份,现场解答法律法规、种子识假辨假等方面问题1000余人次。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等宣传。在报纸开设种子专栏等方式,讲解和宣传如何识别假劣种子、怎样才能购买到优良农作物种子、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投诉等知识。针对近年来出现越区种植问题,在日报上就其越区种植危害性进行刊登和阐述。同时印发给广大农民的一封信,大力呼吁广大群众要适区种植,严禁越区种植,营造了较好的氛围,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集中力量,统筹安排,确保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保障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杜绝制售假劣农资产品行为,今年我们无论是在农资市场的监管范围、监管力度和监管措施上都有创新和突破。

一是切实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为了准确掌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经营网点的分布情况,我们一方面与工商管理部门沟通拿到全市已经登记注册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开展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普查,安排专人深入到乡村进行排查摸底,准确掌握了我市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的监管奠定基础。截止三月末全市共有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97家,包括勃利县112家,市区85家。从防止制售假劣农资行为的发生出发,一方面我们严格要求和把关企业生产农资产品必须合格方可出售,另一方面要求农资经营单位要严防购进假劣农资产品,对进货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推行委托检验,特别对购进的每一个种子品种进行质量复检,进行质量把关。通过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严格要求,力争在源头上防止假劣行为的发生。

二是切实加强质量监督,严把农资产品质量关。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今年我们把农资产品质量监督的重点放在种子监督抽检和农药抽检上。从3月份开始,对全市种子经营单位进行品种监督抽检,共抽330个品种批次样品,抽检品种覆盖面达到80%以上,是历史检验种子样品最多的一年,同时严格按照种子质量检验规程进行实验室检验,芽率、水份、净度指标,合格率达到98%以上,对抽检不合格的两个批次品种依法进行了处罚,并对其种子进行回收和没收,做到对我市市场种子质量心中有数。我们还对抽检的杂交玉米45个品种进

行品种真实性田间种植鉴定。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对农药进行了样品抽检和标签登记,共抽取45个样品,其中15个样品送省进行检测,其它样品进行在标签审核的前提下与厂家进行核实真伪,目前通过审核和省药检所检验已经发现一家企业销售的噻吩磺隆为假劣农药,我们已对经营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没收了该批农药。

三是切实加强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我们将监督检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备春耕期间,集中人力、物力,为种子等农资市场监督检查中心工作提供一切便利和条件,在监管队伍中集中了精兵强将和年富力强的专业执法人员。市县分别组成两个专项检查组,实行分片包干,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调动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从3月5日开始,市县种子执法人员就开始对种子市场检查,坚持做到礼拜天不休息,逐户对经营单位进行排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玉米、水稻、大豆主要农作物品种上,针对种子市场品种多、杂的情况,我们开展了种子市场品种登记工作,对辖区内每一户种子经营商店和企业经营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逐项登记,全面了解种子的来历、产地、生产商、新品种情况等信息,进而为市场监管提供数据;把监管范围放在种子集散地和乡镇,同时延伸到村屯,逐户进行检查,确保监管不留死角;重点对经营档案、套牌种子、未审先推、生产许可证不明的种子等违法现象进行查处。截止6月15日,共立种子案件10起,处理7起其中勃利县4起,市区4起。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农药和肥料上,全市前后进行两个轮次的市农委、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合市场检查,检查涵盖所有的经营网点,共立案2起、查处2起,其中勃利县1起,市区1起。

四是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制度建设,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案件查处能力最终体现在案件查处上。为了破除过去的检查多、立案少,教育警告多、严厉查处的案件少的怪圈,切实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我们实施了三项举措。1、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建立畅通的举报制度是我们获取案件信息的重要渠道,为此,市县农业执法管理机构设立了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我们还把举报电话在全市所有的农资销售网点进行张贴公布。同时,我们对从举报获取的信息和案件,建立完善的受理程序,保证获取信息后及时向上反馈和立案查处,明确要求对举报案件要进行重点检查和处理。2、严肃工作纪律。我们一直要求执法人员要有执法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公执法,让群众信服。为减少对执法的干扰,我们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现场,不接听无关紧要的电话,主要领导带头不说情,同时建立了集体研究案件的工作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各种人情案。3、采取联合办案。对于一些重大农资案件我们主动与工商、质监、物价和公安等部门沟通,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协同作战,力求取得实效。

四、牢记责任,勇于担当,全力化解各种纠纷和矛盾

今年以来,春季由于长时间低温多雨,气候环境十分不利作物发芽出土,出现一些粉籽、出苗率不高的现象,毁种、补种现象较多,以及发生一些药害,致使农民上访现象频发和增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本着“有诉必接、闻报必动、接案必查、查必有果”的原则,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及有关农业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勘察,进行对比调查。弄清发生灾害的原因,给纠纷双方以满意的答复和认可。对于由于播期过早、下种过深而造成粉籽和出苗率过低,我们建议农民及时补种和毁种;对于一些出现的药害现象,我们建议农民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减轻药害;对于一些确由于种子质量等原因引发的案件严格依法办案,同时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从今年以来我们受理的10起上访案件看,其主要原因都是由异常气候因素造成的出苗率低和药害,只有一起有种子芽率稍低因素案件,我们依法进行调解得到满意解决,截至6月15日全市没有因农资质量事故纠纷而发生越级上访事件。

下半年我们重点工作是:

1、进一步加强种子、农药质量跟踪、反馈工作,做好因农资质量上访接待处理工作,做好农民上访接待处理工作,严防引起群访、恶访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