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设项目审计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设项目审计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设项目审计重点

篇1

第三条审计机关在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时,应当确定建设单位(含项目法人,下同)为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审计机关可依照法定审计程序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供货、采购等单位与市重点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实施审计。

第四条审计机关根据全市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等编制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并将审计计划和调整情况告知被审计单位、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稽查、建设等有关部门。

除市人民政府临时交办的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任务外,审计机关对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应当按照审计计划进行。

第五条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的总预算或者概算执行、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并对市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实行跟踪审计。

第六条市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程序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建设资金筹集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征地、拆迁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招标投标程序及其结果的合法性;

(五)工程承发包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市重点建设项目预算或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预算或概算执行、调整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项目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与项目直接有关的收费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项目实施和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

(五)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项目设备、材料采购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七)项目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八)建设成本和其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九)项目施工和工程价款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十)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市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决算说明书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总投资控制情况;

(三)项目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四)项目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五)项目投资包干指标完成的真实性和包干结余资金分配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项目尾工工程的未完工程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

(七)项目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

(八)建设资金到位的情况和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

(九)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十)各种税费计缴的真实性、合法性;

(十一)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对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情况、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审计时,应当检查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及其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当检查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应当依据有关经济、技术及社会、环境指标,分析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

第十条审计机关对市重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应由其他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向有关部门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市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结果。具体办法由市审计机关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审计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审计署或者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复议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经过资格认定的社会审计中介机构依照本规定进行审计,或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审计。审计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应当向委托的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报告,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对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有违法违规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审计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审计机关发现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失实的,应当予以撤消;并依法对该社会审计中介机构进行处理、处罚,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处罚建议。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应当加强与财政、稽察、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并相互利用监督检查的结果,避免重复监督。

第十七条审计人员在市重点建设项目审计中有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2

一、 制约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瓶颈问题分析

(一)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如何把握好角色定位和“度”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工作目标定位是监督、咨询和建议。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 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为总体工作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提前介入,作为第三者(区别于建设管理方、项目施工方的审计监督方)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工作中绝不涉及建设项目负责人、 施工和监理的角色职能。 即必须明确的是,审计机构不从事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仅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有效、规范地运行;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 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和沟通,而不是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具体工作。跟踪审计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 具体的要求和衡量标准就是做到角色到位而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这种“度”的把握在工作实践中,的确构成了对审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如果缺位,将面临审计监督无法独立开展工作,从而导致防火墙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甚至成为违规行为挡箭牌的风险;如果越位,将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定位,会在无形中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 如果错位,有可能排斥和替代监理的职位,涉足工程质量的直接评判监督领域。不管是错位还是越位,审计均将会有意和无意中参与到建设项目事项的具体决策和管理工作中去,从监督、咨询和建议的工作目标定位中迷失方向。因此,准确处理、把握好审计监督与管理决策、施工监理的合理关系和尺度, 是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 审计环境的优化是制约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首先,跟踪审计一般属于内部审计,往往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并不具备政府审计的绝对权威性和强制性。 跟踪审计是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作的一项工作,加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阶段,机制、法规、制度尚未完全理顺和健全,如果建设项目各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实施过程将大打折扣,因此,优化审计环境尤为重要。 决策层在对审计部门通过跟踪审计, 为单位创造和带来有形和无形价值的意识上亟待提高,在政策鼓励、人员保障、经费支持, 部门的理解和配合上的工作提升拓展空间仍然很大。

(三)审计工作业绩标准衡量指标面临调整,且尚未形成统一和广泛认可的业绩衡量标准。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容易陷入到可有可无的自我感受和氛围中,跟踪审计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认可和保证。因为传统竣工结算审计通常把工程造价的审查、 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出作为衡量审计业绩的标准,如使用外部审计中介机构介入, 审减额的多少往往与社会中介结构的收费挂钩,这种体现在肤浅、滞后层面上的绩衡量标准也较为直观和明确。然而,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的本质特征要求下,审计成果更多的则表现为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程序的健全、管理漏洞的堵塞等方面,必然导致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如审减额)较少,如果用传统审计业绩标准衡量,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性质和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 审计的虚无化将在表面程度上客观呈现, 权威和威慑性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审计工作业绩的衡量标准,在更高文化和业务层面上急需调整。

(四)成本—效益原则的贯彻体现需要强化,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与工作需求吻合需要提升。现实工作中,跟踪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的扩大与审计成本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无论是对象还是范围、内容、环境和要求均有很大的拓展。这必将导致审计过程付出更多的人力、精力,审计成本随之上升,即跟踪审计的广泛性、全面性、 过程性决定了其审计成本相对于传统审计要高出许多。 然而,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限制额度的,既受限于审计收费的标准,也受限于审计人力资源自身条件、能力、结构和投入的数量,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确定关键环节, 有取有舍的开展工作,落实审计程序将成为常态,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关键环节的漏审,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这种审计风险的增加,还体现在审计力量的有限制约方面,如前面提到的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性和知识广泛性的限制。 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精湛的审计专业技术和能力水平, 而且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对建设项目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熟悉,对施工程序和技术手段不了解, 就无法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 促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运行机制下, 审计人员需要频繁介入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工作, 才能提出审计意见供被审单位进行纠偏和改进,这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有意或无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来。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首先明确审计人员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职能的监督工作,以促进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为己任。 其次就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陷入,建议不包办”,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应遵循的程序是: 费用审核应直接向乙方即施工方了解情况,并深入施工现场,而面对施工程序上的问题, 审计人员不得直接面向乙方, 要由工程主管部门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报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给出审定意见后,提交工程主管部门,由工程主管部门协商落实解决。 如果审计方直接对乙方或施工方提出建议,必将产生越俎代庖的效应,导致职能越位,无意间履行了管理者职能,无意间承担和涉及到了现场管理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往往先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才予以现场签署,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的错位和越位,致使审计工作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履行了监理的工作职责。

这些问题是导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权力制衡机制丧失的直接反映。 准确把握好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 第一,重点在于关注对建设工程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程序规范、 职责条例的遵守鉴定工作上来,不涉足和干涉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具体工作,更不代行管理职能。 第二,同时注重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即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有效防止审计人员, 确保审计人员与建设施工单位间的独立性,如果出现了涉及到审计人员的利益交易,审计工作必将形同虚设。 因此, 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 审计文化建设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挖掘是极其重要的, 只有确保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和精神制高点, 才能在根本上确立保障建设项目各个工作环节阳光操作的前提, 发挥审计防患于未然的先导作用。 第三,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降低成本,当好政府投入资金的经济卫士、项目建设单位的谋士。 第四,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方、 施工方为主体的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体现, 从而在整体上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第五,取代被动式、查弊纠错的传统观念,将咨询服务业务的开展和意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始终。

(二)加强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优化审计环境。 就内部审计环境而言,审计工作组成人员应当同心同德。 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共同遵守和认同, 是确立和组成审计工作组成人员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创造和形成和谐工作环境的保障。同时,切实发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动阳光工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外,督促建设单位开展预算公开、进度公开、业务内容公开、程序公开,优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功能。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是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二是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 积极开展有关部门包括监理部门、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在认识上、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得到监理部门、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的认同理解和工作配合。

篇3

通过对工程项目过程跟踪审计,达到以下目标:①协助委托方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②协助委托方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及时、及早发现客观上存在着的设计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监理不到位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各方加强管理 , 以利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更好地实现“质量控制、进控制度、投资控制”三大目标;③协助委托方确定真实、合理的工程造价,做到关口前移,使审计做在项目开始之时,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之中,提高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提高工程结算和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更好地控制及节约工程投资。

2全过程跟踪审核应采取的重点控制方法和措施

跟踪审计工作不单纯是针对工程造价的审计,更应注重项目前期基建程序的合法性、资料的完整性及变更签证的有效性等的跟踪审计。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2.1对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行为进行跟踪审计

由于建设管理者不一定很专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出不合适或错误的指令。对这类工程投资控制重点一是要掌握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二是要及时提醒并纠正不规范的签证行为;三是对即将发生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设备材料采购事项,及时给出合理的控制价。主要方法和措施有:

(1)实施跟踪前,要了解建设项目的规模、内容和标准,拟建工程经批准的工程概算或计划投资是多少;对发生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如果不符合法定的审批程序,督促有关单位或人员自行纠正;审计确认变更工程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作出经济合理性评价。

(2)客观分析变更工程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对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变更,仔细核算变更工程价款;对人为因素造成的变更、违规操作、越权签证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进行梳理、归类,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上报;

(3)对严重背离市场价的设备材料核价提出更正建议;对甲方拟分包的工程内容、计价方法、总分包配合等,从控制总投资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4)对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的比例和金额进行核实计算,防止超付。

2.2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及施工合同的跟踪审计

招标文件是招标工作的总纲,招投标活动的一切内容均必须在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内进行。招标文件不仅仅在招投标过程中即使在招投标结束后,对建设单位和中标单位也同样有约束力。招标文件的内容和相关条款也是中标后承发包双方签订工程合同条件的重要依据。因而招标文件的写法和内容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条款。并且全面规范的招标文件,将可以避免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和结算过程中不必要的争议。

(1)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项目是否先履行了审批手续取得批准,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落实情况是否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以及有无利用国家或地方上关于招标规模的要求将整个项目工程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况;

(2)公开招标的工程公告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应该公开招标的工程是否违规进行了邀请招标,符合邀请招标范围的工程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审批手续。对勘察、设计、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是否不进行招标或自行组织小范围招标,建设单位是否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自行办理招标的事宜是否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3)审查招标文件中对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以及报价、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描述是否清晰明确,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否含有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 审查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订立是否合理合规,对质量、进度及造价方面的约定是否符合发包人的发包思路;

(4)通过比对标底和各家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审查有无故意抬高造价、串通围标等行为(比如施工单位的投标书和标底或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之间极其相似,有的甚至清单分项工程的组价都一样,只是个别项目稍作改动)。审核合同签订日期、签订对象以及合同内容,审核合同订立的形式及主体是否合法,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合同的约定是否明确,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规公允,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一致,有无实质性变更,特别是结算条款的变更。

2.3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前的跟踪审计准备

(1)审核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是否与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一致,对于一个大型工程来说,清单子目动辄几百条,多则上千条,投标时还是有可能出现由于工程单位换算引起的输入错误,若有该类情况,再进一步测算该错误引起的偏差对总价造成的影响,及时与委托方协商处理意见;审核投标文件中的暂定金额是否按招标文件的要求进入报价,自报价部分的材料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列出了规格、品牌、型号等,是否在投标文件中进行了相应承诺,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以次充好,或重新核价的情况;审核投标报价所参照的计价依据及具体的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换算是否准确,再对相关费用系数进行测算,充分掌握投标报价中的计价规律。

(2)由于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多为固定单价合同,结合以上的审核情况,再深入分析投标报价中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预测可能影响造价的不利因素,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熟悉施工图及参加图纸会审等,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立在对整个工程情况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的,而施工图是工程实体的最具体体现,只有熟悉并掌握了施工图,并通过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等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做到了如指掌。通过图纸对招标的工程量清单更进一步的理解,发掘出更多的问题与控制点。

2.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审计

(1)检查建设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到位情况,是否符合合同的约定,检查施工单位“五大员”(在岗的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是否及时到位,监理单位是否有相应资质等级证书,到位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岗位证书;

(2)熟悉建设单位各项内控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检验、领用、清点制度;费用支出报销审批制度等。如未健全,应向委托方反映,由委托方督促、指导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建设项目规范运行、建设资金合法使用;

(3)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实际施工单位是否与合同单位一致,建设项目相关的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检查施工现场记录。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是否合规、及时、完整、真实;有关工作日志、施工资料、隐蔽工程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是否齐全。

(4)参加施工图纸交底会审,了解施工图纸变更,熟悉工程细部情况及合同价格的组成,审核投标报价是否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的,工程量及暂定的材料价格上有无出入,及早发现问题,从容应对施工期间各种综合单价的调整问题。

(5)材料、设备的造价往往占到一个工程总造价的70%以上。材料、设备档次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对控制整个工程造价起着关键作用。在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主要材料必须有合格证、质保书。审计人员也应采取多种手段、方式,包括到现场进行材料取样,拍摄现场实际情况等做好跟踪记录,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跟踪记录,是准确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前提。做好跟踪记录将会在结算审计时省去很多麻烦。

(6)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压缩了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施工单位已将目光转向工程的变更、签证方面。有的甚至采取低价入围,然后增加变更签证的策略,使利润最大化。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签证,及时检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审核由此而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防止突破投资规模,控制工程造价;

篇4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 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篇5

一、当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些电网工程在勘查、设计过程中由于深度不够,牵涉到设计修改项目比较多、签证工程量比较大,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当前在一些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电力乙级单位以及以下,漏项、缺项情况时有发生,设计产品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普遍存在。当前我国电网公司在农网10kV 以及以下的项目实施自行设计,这样的体制机制使得施工阶段签证工程量明显增多,为审计工作带来诸多现实困难。

第二,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还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规范性,为内部审计带来诸多阻力。受部分电网工程时间紧、工期紧的影响,一些电网工程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开始了招标工作,在前期招标工作的文件规定中按照综合单价予以合同签订,但是在项目施工之后却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资料为依据,由此导致出现了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合同和结算工程量不一致的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确定界限;由于一部分建设单位在合同条款中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一些合同条款在内容上矛盾重重,对电网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第三,电网工程建设单位结算现实拖延、管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格现象凸显,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依然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思想。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施工、轻管理以及不重视结算的现象,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上加难。甚至一些单位并没有专门的工程项目结算人员,即使有相关的结算人员其专业性和业务水平也比较薄弱,由此导致的在工程结算审核过程中不深刻、不透彻的现象频发。同时,电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单位在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内部审核走过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一些单位在工程内部审核结算完成之后,由于不能做到对资料进行及时归档管理,也不利于内部审计在工程造价等相关方面开展工作;建设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导致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办理滞后,从而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程。

二、加强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实途径

第一,在电网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的跟踪审计,为加强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电网项目开工之前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审计。重点审计的环节包含基本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规范、电网建设的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设计施工以及相关的监理单位是否已经落实、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预算超编情况等等。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予以适时的审计。在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适时审计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予以组织管理,重点做好项目工程以及材料采购等方面的合规性进行重点审计;对工程是否存在转包以及分包进行重点审计;二是对工程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重点审计在项目资金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列、会计管理漏洞等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三是对工程计量以及工程费用的支付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四是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做好对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再次,在工程竣工的时候依然不能放松审计。竣工后的审计工作是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审计的最后环节,也是全程审计的最后一项工作。在项目竣工之后的审计要从项目整体着眼,重点实施对工程预算执行情况、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支出以及盈余情况等工作进行审计。在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施随时随地的跟踪审计,为加强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第二,电网工程项目审计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对审计项目管理权限以及相关职责的划分,这是提高电网工程项目审计质量的关键。在电网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三级责任主体”的界面划分,严格履行国家以及电网总公司规定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谁投资、谁组织审计”的原则,对于总公司开展实施的电网工程项目由总公司进行审计;由省公司以及分公司下属公司进行的工程项目,则由分公司或其授权分公司以及下属公司进行审计。按照这样的原则,还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审计权限。例如,对于建设项目单项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在建设、改造和维护方面可以由省级公司进行审计;对于建设工程单项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工程审计工作由地市级公司自行组织;在电网工程项目审计管理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审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扎实开展各项项目审计工作,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三,在电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审计制度建设。当前在电网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具有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单位对审计工作不重视,审计制度不健全,使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要想提高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相关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审计机制,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应的审计管理规定。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审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电网工程项目审计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切实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在提高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加强电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还要加强领导,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健全相关的审计领导制度,联合企业其他部门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从电网项目开始投资立项到最后竣工交付要予以全程监督审计检查,不断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与管理效果;要主动对审计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予以积极主动的改造,根据工程不同环节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整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投资的有效性。同时,在电网项目审计工作中,还要对电网建设与改造的相关投资进行监督管理,提升电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审计工作要加大力度,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敢于审计、涉及问题敢于通报。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异常迅速。但是对于电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一些电网工程在勘查、设计过程中由于深度不够,牵涉到设计修改项目比较多并且签证工程量比较大,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还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规范性,为内部审计带来诸多阻力、电网工程建设单位结算现实拖延管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格现象凸显,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依然存在重施工轻管理的思想等问题;要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切实采取:在电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施随时随地的跟踪审计,为加强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电网工程项目审计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对审计项目管理权限以及相关职责的划分、在电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审计制度建设等相关措施不断提高电网工程建设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电网工程项目审计,能够有效控制电力企业内部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施对电网工程建设的审计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总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金,并为下一步进入经营期后奠定坚实的竞争基础。电网企业必须要对电力项目建设审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措施切实发挥工程审计的相应作用。

参考文献:

[1]商务英,刘荫海.对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11):249-251.

篇6

中图分类号:F239.63

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造价的事后审核提前和扩展到工程造价形成的全过程,有效地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和被动型,在促进相关管理单位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过程,施工过程投资是项目总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收集并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能否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投资计划的全面实现,影响整个项目的投资效果。因此,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应作为造价咨询单位的工作重点。

工业项目建设较之民用项目,单位工程多,工期长,涉及专业知识广,跟踪审计更复杂,笔者作为一名跟踪过投资28亿元和30亿元两个工业项目建设的造价师,以下就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工业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造价咨询单位项目跟踪中的工作重点做出阐述,共同行们参考。

一、严把工程变更、签证和索赔

根据工业项目建设审计的经验,工业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变动因素多,与项目参与各方的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管理措施及信息管理联系紧密。加上工业项目设计项目多,设计周期长,很多业主为了能尽快建成投产,往往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从而导致施工中可能存在较大的修改和变更,这些都对造价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咨询单位应对工程变更、签证和索赔进行重点管理。

(一)工程变更、签证

首先,在各单位工程施工图论证和图纸会审阶段,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处理完毕,以减少变更、签证和索赔的发生,使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其次,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变更程序,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咨询公司向业主提供变更立项报告中变更内容相应的变更价款,从而使业主决策时对造价变化心中有数,避免造价失控。第三、严把签证关,实行项目造价管理签字制,没有项目造价管理责任人签字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

设计变更、签证发生后,造价工程师应对发生费用进行责任划分,剔除以下不应由委托人承担的费用:施工质量事故造成的变更、签证费用;为方便施工单位施工发生的变更、签证费用;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提出增加费用确认通知的变更、签证费用;其他应由承包商承担的变更、签证费用。

(二)公正合理地及时处理索赔费用。

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可能会出现承包商提出费用索赔的情况。索赔事件发生后,造价工程师必须依据合同及时处理,如将问题搁置下来,可能会损害承包商利益,造成发承包双方矛盾复杂化,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影响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一是规避索赔风险。造价工程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包括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技术文件,委托人与承包商就工程的技术、造价、进度、质量和其它涉及合同管理问题的协议,各种会议纪要等内容,平时收集整理,做好记录,以作为日后处理索赔或反索赔事件时的事实依据。二是处理索赔的程序和办法。索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索赔。

二、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拔款

工程进度拔款控制是跟踪的重要内容,咨询公司应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具体做法是,按合同要求在工程进度到了一定阶段,需要拔款时,要求各施工单位按实际完工数量提交已完工程预算,造价控制工程师对各施工方提交的已完工程量深入现场一项项核实,力求完整,准确。在确定了各施工单位的已完工程量后,根据确认的各项工程量进行造价核算,从而确定已完工程实际造价。业主据此作为拨付进度工程款的依据,避免了工程款超期拨付的情况发生,也可有理有据地拒绝某些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同时也能获取大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数据,为工程最终结算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动态分析建安投资,定期向委托人提供投资执行情况报告

要真正作到理性投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首先动态掌握工程投

资情况,定期地、不间断地统计工程施工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造价,运用统计台帐、投资状况图、分析报告等手段向业主综合反映项目投资情况。

(一)、统计工程实施造价

1、工程实施造价,包括合同造价、新增项目增加的造价、设计变更、签证增减的造价、可调材料价格调整引起的增减造价、暂定价确认后增减的造价、零星工程和返工工程增加的造价等。这些造价均是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工程造价,是工程实施造价的组成部分。

2、建立工程实施造价统计台账,反映实际投资情况。根据本工程实际,造价工程师将在该项目中建立工程实施造价统计台账,台账按工程项目、工程子项分月统计,每月底累计至当月止的所有实施造价。

(二)、绘制投资状况图

运用统计台账的成果,将工程实施造价按项目和子项绘制成图,直观地了解工程实施造价情况。

(三)、编制工程实施造价情况报告,提供投资分析报告

每月将统计台账的数据、绘制的投资状况图,提供给业主,同时对工程投资偏差进行分析、寻找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纠正建议,为业主当好参谋,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四、严把甲供材料领用,做好材料核销工作

工业项目建设单位,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投资,钢结构、电气、仪表、管道、设备等主材很多采用的是甲方供货的方式,因此甲供材审批工作和材料核销工作是重中之重,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也需要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一)施工方按月报送甲供材料领用计划表,咨询公司造价员根据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区分是否为甲方供货范围,计算材料用量,与施工方进行核对。避免施工方多报、超报主材用量计划,以保证建设单位建设资金的合理分配。

(二)、甲供材料的资料收集工作。建设单位向咨询公司每月提供经业主和施工方签字确认的材料领用表,咨询公司根据材料领用表做好材料的统计、分类、汇总工作,为结算阶段的材料核销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最后的材料核销工作,将根据第一项和第二项工作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最后的竣工资料,和业主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完成最后的材料核销工作。

五、结束语

施工阶段跟踪审计过程中,采取“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突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把握关键,有利于促进项目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跟踪审计弥补了事后审计的不足,同时在规范建设程序、加强建设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政府和建设单位的欢迎。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起步较晚,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在实施审计时,各地审计机关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和选择的审计重点不一,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重点不突出,甚至还存在被动应付等现象,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如何恰当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的切入点,合理分配审计力量,成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建议

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探索投资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法,已在基层审计机关逐步展开。因为受审计力量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应选择属本地区的重大投资项目作为跟踪审计的对象,县级一般在2 000万元以上、地级一般在5 000万元以上,并列入年初审计计划之内。重大建设项目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领域广、可变因素多等特点,如何把握审计介入时机和审计重点则是跟踪审计的关键。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时机。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审计,即对建设项目从开始策划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包括对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交付阶段进行审计,并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审计介入时机大至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机:一是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开工前进入审计。主要审查建设程序、建设资金筹集、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审查项目概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概算的批复情况;审查招标投标程序及其结果的合法性以及工程承包、发包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查经济合同的订立、合同条款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审查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收费、税费计缴及其他财务收支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经济合同的履行、变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概算执行、概算调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建设项目财务收支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建设项目完工后进行竣工决算审计。主要审查经济合同的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把握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

在审计实践中,有不少审计人员认为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就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就是审计人员要频繁介入建设施工现场。这种做法审计重点不突出,工作量大,不仅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施工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滞碍工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重点内容,就是要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且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点,规定为必须审计的内容。其它工程内容及管理活动,有关单位和部门可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审计机关则根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审计。

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把握如下审计重点:(1)要合理制定跟踪审计计划,实行计划控制,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充分利用审计资源。(2)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或预算)进行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3)加强对招投标活动和签订施工合同的监督,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完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4)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加强对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查,防止虚增工程量、乱签证、签假证等问题发生。特别要注意审查工程量增加部分签证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隐蔽工程及变更增加较大的签证事项审计人员至少要做到三个到场:一是隐蔽工程完工,在掩埋回填土之前到达施工现场并取证;二是变更较大的项目完工验收时到达施工现场并取证;三是主体工程完工做内外粉刷前到达施工现场并取证。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虚假签证,减少决算审计的工作量,减低审计风险。(5)做好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是建设项目的终结审计,既包括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又包括工程造价审计。审计人员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特别要注意审查工程量变更增加和变更减少部分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建设项目财务收支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样有利于确定建设项目的真实造价,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三)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对重大突发性项目(如灾后重建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因受审计力量的限制,对中小投资项目一般不实行跟踪审计。因此不可面面俱到、不分投资规模的大小都实行跟踪审计,如果是这样,只能是事倍功半,浪费审计资源,增加审计风险。

篇8

建设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对其实施竣工结算审计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干部腐败等问题,因而需要实施跟踪审计来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建设工程的绩效。本文旨在梳理有关学者对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基本内涵、存在问题的研究,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展望。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具有促进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益性的作用的审计方式(曹慧明,2005)。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概念要素

(1)审计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国家重大的投资项目、重点民生建设工程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蔡春,2011)。(2)特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审计时间提前且次数增多、审计方式转变为就地审计、审计内容更全面、审计作用更大等特点(曹慧明,2005)。(3)审计作用:其具有遏制高估势头、防止腐败滋生、提高审计的地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作用(曹慧明,2005)。(4)审计主体:跟踪审计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较早开始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社会社会组织更多地介入跟踪审计(蔡元来,1997)。(5)审计介入时间:国家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分为事前分析、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从这三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时间介入,开始审计工作(白日玲,2009)。(7)审计内容: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分为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交付阶段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应针对每个阶段的重点环节、重点事项,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刘连华,2007)。(8)审计方法:在实施跟踪审计时主要有阶段性跟踪审计、环节性跟踪审计、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四种不同的方法,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选择审计方法(钱水祥,2009)。

4.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易偏离审计目标;审计成本大;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依据不足;审计人员数量有限( 任延艳,2007)。跟踪审计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内部审计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毕秀玲,2011)。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改进方法

对跟踪审计的职能做出科学定位;全面合理地评价跟踪审计的价值;准备把握介入审计的时间;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人力、财力资源;依法进行审计(任延艳,2007)。合理安排审计间隔时间、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等以明确审计人员的定位;培养审计人才、利用社会审计资源等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通过量化考核和案例考核来合理衡量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建立合理的付费方式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费用(曹慧明,2009)。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前景展望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竣工结算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行为由事后结算转向事前准备、事中监督。

(1)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国家应提高对跟踪审计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审计人员也应注重对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在高校中开设与跟踪审计相关课程;在公务员选拔时注重跟踪审计能力的考核;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定期培训。

(3)加强与社会审计机构的合作:使得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合理选择业务能力强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合理地确定付费方式,保证国家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使得被审计单位支持审计人员的工作;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实施,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

(5)健全审计成果考核制度:对审计成果的考核应从多方面着手,不但对多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还可通过其为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考核等。

参考文献:

[1]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刊,2007(01):9-10;

[2]刘连华,赵宇颖,宋建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26):217;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45-50;

[4]毕秀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1(01):46-49;

[5]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01):53-57;

篇9

一、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含义及要素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它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绩效审计的思想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从经济学的角度,“绩效”的概念应该解释为资源的节约,这种节约可以表现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经济性(Economy),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果,指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资源购置和使用的成本,即花的少。

效率性(Efficiency),就是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即投入已定时,如何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产出一定时,如何缩小投入,即花的好。

效果性(Effectiveness),就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有关的方针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是否完成,即花的值。

实际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业务中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尤其是经济性和效率性,单独来检查和评价其中的某一项,有时候显得意义不大。而建设项目审计的各项内容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大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审计人员一般将其综合起来检查并加以考虑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1、审计时间的提前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而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

2、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了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如检查、盘点、查询等方法外,还要经常使用分析性复核、观察、跟踪审计、统计抽样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这在合法性审计中一般是用不上的。

3、审计依据的复杂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依据主要是能够用以评价审计项目是否有效的有关效益标准,且没有对各种审计项目普遍适用的标准。绩效审计人员要想完成审计任务,就必须选择出与被审计项目相适用的审计方法。而合法性审计所依据的一般是普遍适用的现行会计准则和财经政策、法规。

4、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财务审计的对象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审查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5、审计成果的扩大性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绩效评价和提出的有利于促进其提高效益的建议。结论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工作的经济、有效性的评价,以及现实的改进建议。而财务审计的成果则主要体现为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和对违规财务收支做出的处理决定。

6、审计处理的建设性

由于绩效审计主要履行建设性职能,其目标在于促进改进工作、提高效益,因此一般采取提出建议的方式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这里审计建议只起指导性作用,而不能强制被审计单位执行。其着眼点在于努力提高所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被审计单位最终乐意接受并执行。而财务审计主要采取强制性的处理方法。

三、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关键

为了搞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必须以被审计单位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工程建设资金为主线,重点抓住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等四个环节,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逐步解决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审计

投资决策审计包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计、设计文件的审计、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1)可行性研究的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行为的发生;审查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充分性,防止可行性研究变为“可批性研究”的倾向;审查是否进行了实地调查、勘察,各种数据资料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符合规定的依据;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项目的拟建规模、项目选址是否满足要求;重大项目决策应该透明化、民主化,促进有关部门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2)设计文件的审计。重点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进行审计。为了不影响业主的工作,可待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预算的编制做完后再进行审计,这个阶段要紧紧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要看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在编制预算中正确使用定额,检查预算的编制是否漏项,是否是最合理的方案,看图纸是否为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是否经过图纸、预算审查。

(3)资金来源及其落实情况的审计。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2、项目管理审计

重点关注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项目管理审计包括招投标工作的审计、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等。

(1)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主要审计建设过程是否按规定招投标,招标人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招标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当,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公正,招标文件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隐患,标底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开标、评标、定标的过程是否公平、公开、公正。

(2)工程管理监理的审计。重点对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的审计。审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单位串通,审查监理体制是否健全,有无编制工程建设监理规划,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项目建设管理、施工和监理三位一体的现象。

3、资金使用审计

目前由于管理部门和环节较多,在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中存在许多违规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因此必须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审计评价。

(1)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是否真实,合法。审计单位过程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是否符合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预算投资是否控制在概算之内,设计变更、调整是否合理,概算调整是否合理。

(2)审计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审计投资建设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被截留、转移、挪用、挤占等问题,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否存在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效益的发挥等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

(3)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审计建设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被移用得情况,是否存在白条支付及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承建者个人的现象,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理,所发生的费用是否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是否合规等。

4、投资效果审计

投资效果审计是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对其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正确评价。

(1)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审计主要评审如下内容:财务数据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正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审计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用一整套国家参数计算,对建设项目经济合理性的再评审,国民经济效益审计用调整过的价格,即一套影子价格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2)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审计。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的单位净产值综合能耗、单位投资占用耕地、单位产品生产耗水量、国土资源浪费率、投资经济增长率等指标。

(3)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重点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侧重定性分析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和创造良好自然环境方面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商满邦:目前开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2).

[2] 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篇10

一、影响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是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核心,因此充分理解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是工作的重点。明确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归纳出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运用审计手段规范建设项目秩序,有效的推动审计事业在新的阶段实现更大的发展。从建设项目审计的实务来看,影响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将主要的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一)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劣

建设项目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标准这是保证建设项目审计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比较综合,不仅仅需要审计业务方面的高素质,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政治修养,还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很好的政治素养就可以在项目审计的同时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态,而不会徇私枉法做不客观的判断,这样才能保障审计的质量;而审计人员的素质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以准确无误的掌握和判断信息的准确度,这样做出的审计判断和建设项目审计评价才是又客观又准确的。

(二)建设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

一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种,不同项目的管理者和管理模式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非常有效、有力度,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很好的基础,实施期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这就需要建设项目有规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章制度。如果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不是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规范的话,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优良就无法依据规范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1。在建设项目审计的工作过程中还要重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创新式管理机制。对于不同业绩不同贡献的审计工作人员应予以奖惩分明的管理和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审计人员不断追求上进和业绩突出的斗志,同时也能够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热情起到决定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审计人员的管理问题。在建设项目的内部也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这样对项目内部的行政和管理也有一些制约,不会让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够独立而产生舞弊现象,以免在审计中对审计质量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准备工作

建设项目审计实施的准备工作会非常影响审计的质量,这个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否实施的很完整,可以说实施前期的准备工作起了很大的决定性意义。在确定了要审计的建设项目以后, 因为针对该审计项目的一些背景状况以及制度是否完整、是不是遵守了法律法规等状况缺少准确的调查以及分析, 就容易将审计方案编制的不严密、不全面或重点不突出, 导致漏审。

二、提高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影响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提高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措施,具体如下几方面:

(一)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

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是提高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就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的设计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建设项目审计前的准备越充分,审计工作的实施就会越准确和顺利。否则, 就会偏离审计方向, 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不清楚或收集文件不到位在一定范围内就会产生阻力, 或延误审计的时间和准确度。

(二)选用符合的审计方法

选用符合的审计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帮助加大建设项目的审计效率。选择恰当的建设项目审计方法应该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合适的审计目的来因地制宜地选择和规划。不同的建设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不适当的选择符合具体情况的审计方法,不能只是像传统方法那样仅仅查详细的档案而忽略重视重要地方,否则就将无法找到重点进行重点审计,最终可能对建设项目审计的质量有消极影响。

(三)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项目审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如果不够达到标准的话,也许就将使得审计方法选取不当以及根据主观判断不准等影响审计质量的很多情况。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会降低审计的质量,与此同时也会对审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在审计时,审计人员就会容易进入角色, 准确识别。

(四)持续、适当的进行建设项目审计监督

篇11

一.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加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因此,处理好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建设项目管理审计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规模和方向,根据项目建设意图进行项目的定义和定位,以便在项目建设活动的时间、空间、结构、资源多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的结合点,通过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的最优建设方案,并展开项目运作,保证项目完成后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投资决策阶段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努力提高工程投资的效益。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作审计主要包括:

1.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审计

前期策划工作审计的重点是项目构思工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项目日标系统的完备性和实现的可能性;项目定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是否编制项目管理规划方案,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建设工作结构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里程碑计划实施的程序性和可行性等、

2.可行性研究工作审计

可行性研究工作审计的重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主体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建设条件和技术方案的客观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3.项目建设决策工作审计

在本阶段审计重点包括:项目建设决策工作程序的合法性;项目的建设标准的客观性;建设地点选择的准确性等。

三.建设项目管理审计与审计管理的内涵

1.管理审计的涵义

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建设运行期间,审计主体跟踪建设基本程序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运用审计技术从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行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等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 同时还对项目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部审计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为目标, 通过建设管理的内部审计, 充分揭示建设项目内部组织管理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促进管理水平与投资经济效益的提高。

2.审计管理的涵义

高效的运作来源于良好的管理, 内部审计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十分重要, 审计工作的本身也需要加强管理, 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建设管理服务的作用。内部审计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充分利用审计资源, 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无论管理审计还是审计管理, 最终的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帮助组织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

四.建设项目管理审计的工作思路

1.管理审计要以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为核心

建设项目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质量、进度、效益”和谐统一的条件下, 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咨询与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一大特色, 管理审计的目标与项目管理的目标一致, 投资效益审计则是贯穿管理审计的一条主线。内部审计独立于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之外, 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检查, 对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与评价, 评价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 挖掘潜力, 化解管理风险, 改善管理环境,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从而起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更好地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

2.管理审计要将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审计手段

内部审计人员熟悉项目管理状况, 在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跟踪审计, 比事后审计更能及时地发现与解决问题, 从而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审计的目标。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围绕建设程序的全过程跟踪的审计, 跟踪审计则是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审计资源缺乏也是跟踪审计突出的一大矛盾,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 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负责对咨询单位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由综合能力较强的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对其审计工作全面掌控。

3.管理审计必须坚持“全面审计、重点突出”的工作原则

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工程技术复杂, 参与建设的部门和单位多,有限的审计力量已无法对建设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因此, 内部审计必须采取“全面审计、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 选择投资大、专业技术复杂等重点工程项目, 抓住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决算等对工程造价控制最有效的关键环节进行审计。

五.建设项目审计管理的实施

1.建立审计管理控制制度

强化审计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程序和行为, 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审机构除对工程内审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以外, 还必须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 1 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制定完整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如《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及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及修缮工程委托审计项目安排实施细则》、《审计工作纪律与职业道德》等。

2.规范和监督审计程序

推行项目负责制与三级复核制,审计项目实施前, 要确定项目负责人, 严格执行项目负责制。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及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南规定程序实施。工程审计实行三级复核制度, 即先由审计人员审计, 再经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核, 审计处负责人审定, 最后将审核无误的审计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批, 审批后的审计报告报有关上层领导, 发工程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是内部审计部负责人的责任, 内部审计部负责人不一定对所有的审计工作直接监督, 但可以指派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审计检查,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和敏感的审计问题,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监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监督过程应从审计计划开始, 持续在审计检查、评价、报告和跟踪的各阶段, 直至审计项目的全面完成。

六.项目管理绩效审计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特别注意指标的可度量性,尽量使非数量指标定量化,以避免评价的随意性。

2.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相结合

建设项目管理绩效审计,小但要对项目全生命期有关指标进行纵向分析,而且要对同类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3.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相结合

进入施工以后,项目管理范囚小断扩大,应用领域进一步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小断增强。因此,进行绩效审计时可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如挣值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以保证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4.注意项目管理与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区别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般从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三方面进行,其重点是从整体上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是目标控制和过程管理,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结果是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度量,而项目管理绩效的结果则反应了建设项目绩效的形成原因。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理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控制,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和特点

(一)低效冲突

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从合同签订的角度讲,跟踪审计的审计范围较大,不仅能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对应的审计工作,还能对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审计,从而有效避免了冲突事件的发生,从根源上促进建设施工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对工程施工的款项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结算进行分布审计,在审计工作完成之后,再支付对应的工程款项,以免出现超额支付工程款项的情况,起到低效冲突的实际效果。

(二)降低风险

在不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材料、人员和机械设备等要素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并针对审计结果和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为工程施工提出审计意见,从而有效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降低风险的根本目的。

(三)提高工程质量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审计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所有环节,从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一直到工程验收,都离不开跟踪审计的支持,所以跟踪审计的充分落实可保障工程质量,另外由于跟踪审计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效益,所以在实际情况中,能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使其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稳定发展。

(四)杜绝腐败

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的绩效。如今,牵涉到建设工程项目领域的腐败事件屡见不鲜,为彻底根除腐败问题,还需从审计工作入手。审计工作不仅仅要管好钱花向何处,要也管好钱花的是否合理,是否高效。事后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不仅能克服这种局限性,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腐败的可能。在现实情况中,有些问题在审计的过程中,尽管能够及时的发现,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还具有很大的难度,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单位缺乏健全的审计体系,无法使跟踪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跟踪审计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从工程的融资环节就开展监督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建设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对工程投资等环节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及时的制止和严肃的处理,从而达到规范人员行为的目的,很好的杜绝了事件的发生。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

(一)建设项目招标

招标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招标,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前提,因此对建设项目招标进行跟踪审计是具有很高实际价值的。在招标审计过程中,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对相关文件以及标底进行全面的审查。确定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文件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审计过程中应对这方面的各项条款一一进行核算,确定相关条款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进行核算,确定工程量是否符合标准,对于工程特征的相关描述是否真实。国家对于建设项目工程招标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跟踪审计还需对招标程序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和公开,对于假招标等违法乱纪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惩处,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建设项目合同

在对建设项目合同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正式签署合同之前,对合同条款执行情况的审计属于下一个阶段的审计任务,要在合同跟踪审计结束之后才可进行。合同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对合同的所有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分类实施分析和研究,确保各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满足规范的规定,在实际情况中,应对工程造价方面的内容引起重视,检查条款中的内容是否存在遗漏,如果合同审计结果不合格,则不予签署,还需对合同进行全面的整改。

(三)建设项目验收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之后,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更加简单和便利,因此该审计方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形势较为复杂,在投标环节成本测算可能由于时间或其它关系不是很精确,在建设项目完工后其,一些项目成本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等方法得以确定,特别是一些占建设投资比重大的项目更需要认真细致的调查测算。要想提高项目的验收质量,还需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并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结束语

跟踪审计是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行业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开展跟踪审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用真实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体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相信跟踪审计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中,会取得全面的突破,为建设项目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13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不断增加,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新审计观念,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方式较普遍地得到推广和应用。作为审计人员如何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强化对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状态,是审计人员工作之重点。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述

建设项目具有参与对象多、覆盖范围广、阶段划分强及内容较复杂的特点,在跟踪审计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所涉及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把握,有针对、有阶段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首先,准备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包含建设项目授权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与规划施工图纸、招投标、编制工程量清单等工作内容的审计。其中的重点工作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投资等。因此,要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职能,从源头把关,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风险;其次,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包含内部控制、基础建设核算、工程物资采购、设备采购、管理与待摊环节等工作内容的审计。在这一阶段,跟踪审计要严格按照合同与预算履行情况进行,对施工单位在投资、管理、资金方面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改进;最后,竣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包含工程量结算清单、结余资金、总资产投入及投资效果等环节的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已交付使用的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进行验证。在该阶段,跟踪审计工作要能够客观、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出项目所达到的效果,为以后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建设单位未纳入政府招投标管理平台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选定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监理单位,从而无法提供招投标书、中标通知书等资料,给建设项目管理带来资料不完整和程序不到位的潜在风险。我国当前经济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进度、完工验收和和竣工决算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建设项目全而质量控制。

2、依法审计的根本需要

目前政府则政资金投资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参照《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相关法规依据,在工程项目建设审计中,国家审计除按《审计法》的规定进行审计外,还须要参照相关其他法律的要求进行依法审计。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把相关法律法规有机衔接起来,减少竣工审定价与合同签订的价格之间的不同,更能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规范性,防止损失浪费行为的发生。

3、基建审计的自身需要

国家审计部门进行的投资基建审计方式仍以事后监督为主,完全不能起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的作用,尽管传统上的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一定程度上也能核减部分工程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减少则政资金支出,但由于审计时间介入滞后、信息不完全对称和潜在的审计风险等原因,使得投资基建审计监督还缺乏相应力度和深度[2]。

三、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研究

1、明确审计的目标

根据近几年实践经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具体到不同的审计项目,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风险将被审计项目和资金运行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或关键环节,分别有重点地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实现整个项目“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的总体目标[3]。

2、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不管是何种情况,审计都不能取代项目管理,要坚持审计的独立性。作为跟踪审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经常性的进行了解,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审计人员应该常驻施工现场,但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人员,收集现场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审计机构进行研究,由审计组将审计意见反馈给工程指挥部,敦促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与监理、建设、质检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分清职责与权限。

3、理念创新。作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其工作必须要从管理与投资环节入手,逐渐实现可靠性、合法性、真实性、效率性、经济性及效果性的统一。在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中,贯穿跟踪审计及评价,包含内部控制环节、经济效益环节及风险管理环节等。此外,要树立人才观念,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对负责单位的人员构成情况要充分的把握,并且要适当引入法律、经济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不断的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性,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4、对规范操作与提高时效间的关系的正确处理。对需要整改的事项,一般时间都比较紧,时效性强,如果操作上按部就班,就无法适应跟踪审计的要求。因此,要求审计组在实施跟踪审计时,要加强取证意思,审计人员可随身携带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可以用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保证取证的完整性的同时,也要确保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认可。

5、创新跟踪审计方法。跟踪审计必须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量力而行、防范风险,在跟踪审计的同时,结合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提供给建设单位决策性依据。跟踪审计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对于小型新建、维修、扩建等工程,主要采用重点介入法即可;对于一般新建工程,采用重点介入法与实时介入法结合的方法;对于影响大、规模大的工程,要采用全程介入法。

6、对审计责仟与监理责任关系的正确处理。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工程敏感问题审计人员要谨慎处理,由于整改意见与施工单位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不能不负责任的表态。对于需要发表意见的审计事项,要由相关单位提供资料及承诺;对于无法确定的问题,要等审计机构作出研究决定后再给予正式回复。对跟踪的项目,审计机构对签署正式文书的负责人负责,划分审计、监理及建设单位的职权。如果审计人员自行答复意见,那么后果由其本人承担。

7、创新跟踪审计接人项目的时间。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将跟踪审计理解为绩效审计的表现,为了使这种审计的职能与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规模、要求、周期、成本及审计信息,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插入跟踪审计的最佳时间。除此以外,由于建设项目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也导致了跟踪审计在不同阶段的工作时间存在差异。因此,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要合理安排审计接入建设项目的时间,在遵循项目阶段性差异的基础上,完成对整个项目的全程审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跟踪审计理论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必将为我国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实现纠错和预防的效果,达到规范工程建设投资的行为,有效控制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并防止腐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