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交互设计思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交互设计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交互设计思考

篇1

交互设计;需求分析;实践检验;实践观

1.什么是交互设计

首先我们要诠释“什么是交互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设计将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现用哲学的角度探讨交互设计的问题。首先解释“设计是什么”。我们把设计解释成两点:第一点,辞源中的解释源于典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第二点,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交互设计则是在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间创建一系列对话。交互设计师需要首先进行用户研究,做出精确的用户画像,并从可用性、易用性及心理满足程度等方面来评估设计的质量。

2.交互设计与需求的关系

首先理解设计的内因是什么,其实设计的最基本动因是源自于人类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哲学是这样解释的:“物质需求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有关的需求,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精神需求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对审美与道德的需求等。”而交互设计的范畴不仅仅影响到我们的物质领域,更深入到我们的精神领域。突出的表现是在互联网领域,基本的适用需求远远不是交互设计的目标,满足用户在浩如烟海的数据海洋中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设计与需求的关系:需求是设计的起因,设计是需求的满足过程,两者互相关联,密不可分。交互设计所探讨的则是如何在人与电脑之间设计出一种互动的架构,让使用者能有效率的操作器械与硬件设备互动。

2.1需求是设计的起因如果说人类需求是设计的内在动因,是一切设计的基础,那么设计就很大程度上依赖需求的存在与发展的水平,并且能够根据需求的多元化来准确地判定一个设计的完整流程。交互设计有四种基本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流程为中心的设计,系统设计和天才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简单的说,就是在进行产品及系统设计、研发、维护时以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感受为出发点,围绕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而不是让用户被动的去学习及适应产品。不管产品的使用过程、信息的基本架构还是人机互动的方式与流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都时刻围绕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反过来,只有通过基本的交互设计,人类的需求才能够得到相当的实现与满足,设计的内容越是人性化,人类可继续发展的需求被挖掘的可能性就大。但同时,相反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我们有时不得不承受自己周边各种不好的交互设计的折磨,大量的交互设计的问题正待解决,例如,当你:在使用杂货店的自助售货设备购买时耗费了半个多小时一无所获。当汽车无法启动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等公共汽车时,不知道下一班车何时会到。因此,需求的就是交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适用要素,交互设计就是保持与挖掘需求的重要前提。

2.2交互设计是人类需求得到实现的重要过程交互设计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得到一定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几乎每一个交互设计活动,都会在它满足一定基本的需求之后,又会挖掘出新的需求。比如,以摩尔系数发展的电子产品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对产品新的功能的需求,移动电话刚刚出现的时候,仅仅能够拨打接听电话,随着即时通讯的发展,可以接收各类短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意识的提高,网络浏览以及与人即时沟通成了刚性需求,手机从形状操作系统上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切的推动因素,都是在它满足一定范围的需求之后被新的需求所游离出来。

3.实践是检验交互设计是否适用的重要标准

“马克主义实践观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依据”。交互设计同样离不开的实践观,交互设计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互动设计是否适用于易用。一件好的交互设计作品离不开以下过程:(1)用户调研:在用户调研阶段,交互设计师需要详细调查了解用户及其对作品使用的场景,以便对最终作品有基本的了解认识,这是后继设计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前提。(2)精确创建用户画像:基于用户调研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与产品使用场景,设计师需要创建用户故事或者storyboard来预想设计中产品将来可能的形态。(3)创建交互细节:交互设计师,尤其是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往往使用AXURE来描述设计对象的功能和行为以及产品的交互方式。(4)原型开发及前期测试:交互设计师通过原型来测试其前期的设计方案,同时对原型进行不断的修正与优化。(5)产品实现:产品的实现阶段,交互设计师需要严格把关,精心指导。务必确保方案的实现严格忠于前期设计;同时,也要做好对产品进行优化的准备。在整个的设计流程中,主观能动性与对用户需求精准的洞察是必不可少的。一切设计都离不开生活的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离不开以下几个维度: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用户满意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对特定用户而言,产品的易学易用程度、用户的粘性、用户在产品体验前后的整体满意度对比等。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以实践观作为我们进行交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检验标准,不停地在实践中检验交互设计,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品。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B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篇2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著名的英国工业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设计这个概念,从此其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而存在并发展到今天。“交互”源于英文“Interaction”、“Interactive”,泛指人与自然界一切事务的信息交流过程,表示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交互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参与对象,从使用产品的角度可以认为交互是作为服务使用者的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的产品以及环境的互动及信息交换过程。[1]

交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作用下的产物,用简单的定义并不能让人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从学科交叉角度来说,它包括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等;单从设计角度来说,它涉及到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商业美术、电影产业、服务业等等。本文主要是从艺术设计层面对交互设计进行探讨,在此可以明确的是,视觉传达设计只是交互设计中的一个交互手段。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交互设计服务的。

二、 交互设计中的感官交互

“交互”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还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其实在生活中,交互是无处不在的。目前在我们身边已经存在很多具有交互性的产品。人们通过各种交互的行为来接受信息、使用产品、享受服务。比如具有触摸功能的苹果公司系列产品:iphone、ipad等就是运用交互设计的代表性产品之一。交互设计运用人类所特有的五感: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设计出各种不同的交互方式和行为。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络和电子产品来说,最常用的就是触觉交互、听觉交互和视觉交互三种方式。

视觉交互就是人的眼睛看到的产品界面所展示给使用者的信息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感觉和相关反应的过程。视觉交互经常和其他交互方式混合使用,但它本身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网络中的具有各种色彩的图文网页、视频以及电子产品界面中的具有指示性或特定含义的图标等等。人们通过视觉接收到这些信息,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完成交互过程。视觉交互往往利用人们的思维常识,所选择的视觉图形和符号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通用性,通过图形化的简单符号,提示人们产品所具备的相应的功能、操作方法、服务等等(如图1)。视觉交互设计的就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设计时代的新发展。为了应对人机交互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面对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人与外界的信息传输都是由五感来获取,但83%的信息是由视觉感知和接收的。因此,可以说,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用户来说,视觉交互是听觉交互和触觉交互的先导。人首先通过视觉识别和筛选信息,其后通常是触觉交互伴随听觉交互。

听觉交互就是产品发出的声音给用户的感觉并产生的相关反应和行为的过程。比如电脑操作系统的提示音,网络游戏中的一些音效,产品触摸交互行为伴随的模拟声音等等。听觉交互的主要交互目的有:提示、警告、反馈、补充、确认操作等等。

触觉交互从技术层面来说要晚于视觉和听觉交互的研发。狭义的触觉是指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表层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由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深部组织变形时引起的压觉。[2]由于视觉和听觉的交互方式是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方式,触觉交互在交互设计时代早期容易被忽视。近年来,由于触觉交互独特的用户体验,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触觉交互技术的研发。笔者认为,从艺术和美感来看,触觉交互设计的美感主要来自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心灵的愉悦和,是一种体验式的审美过程。在触觉交互行为发生的同时往往伴有听觉交互和视觉交互。这三种方式相互配合与补充,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使用的同时,增强了体验的乐趣,丰富的产品的内涵,与消费者有了更深层次的心灵情感交流,产生了愉悦而满足的用户体验(如图2)。

三、 数字内容的交互式展示设计

谈到交互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应用,不得不关注“数字内容”这一关键词。数字内容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近年萌生的新兴领域。“数字内容产业”是指将影像、文字、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数字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所以主导的内容产业将是视听传媒业。[3]也就是说数字化内容产业是指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融汇重铸,建立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并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

数字内容的生产可以说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设计领域的集中体现。数字内容产业中所使用的交互设计比重非常大。在交互式展示中,信息流不再是单向的、单线条的传输,而是由展示空间、展品、展示的方式和观众来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用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交互展示方式相结合,使用整个信息传达过程更加人性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更关注与人的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更快捷、高效及更具创意与审美性。新的展览展示中大量采用诸如触摸屏、增强现实等交互式展示手段;磁悬浮、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演示式展示方式及图像显示终端等多种方式等等。这种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进行了变革式的突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新的技术、新的表现手段对展览展示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以往制作展板和模型时代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现今展览展示业应用更多的是多媒体交互式展示、虚拟展示技术,即把需要展示的物品,用动画、视频化的方式通过多媒体介质展示出来。展览、展示手段的革命,使得对展示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实物、模型再加展板的展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快节奏和高水准的信息传达和接收方式,取而代之的应是数字化内容和全新的多媒体展示手段的结合。

四、 交互式展示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在探讨艺术设计的领域和分类时我们会将视觉传达设计定义为“为了传达的设计”,所传达的主体内容是“信息”。产品设计是“为了使用的设计”,人类因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了不同的产品。环境设计被定义为“为了居住的设计”,人类所居、留、停、驻的空间均属于环境设计的范畴。由此看来,交互设计毫无疑问是跨越并融合了这三个领域的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也将是更紧密的融合,更综合的交叉。在这样一个交互设计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能为交互设计做些什么呢?

从平面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从二维到三维,从纸质印刷品到电子媒介质,信息传达领域变革的背后是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综合前文论述,无论从概念上、信息传达的内容、方式、媒体、技术手段等多方面来看,交互设计的发展都将视觉传达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因为交互时代的到来进行了领域延伸与扩展,在交互设计的新媒体承载下,视觉形式,形式美感,视觉流程及图形图像的功能、信息传达方式与载体都以新的面目示人。用户或观众通过交互行为介入了视觉信息传达的过程,这就使设计师不能只设计一个固定的、单线式的视觉流程。视觉画面由传统的二维平面为主的传播空间变为三维的电子空间并加入时间和声音等元素,使整个信息接受过程在一个多维化的空间中进行。这些都为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师和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社会科学类校级项目“数字内容交互式展示创意与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注释:

[1] 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2] 吴兆卿、饶培伦:《触觉交互――一种新型的交互技术》,《人类工效学》,2006年3月第12卷第1期,第57页。

[3]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研究》,CSSCI学术/。

篇3

二、活动分类,采取策略

(一)感官流:看、听、闻、操作等。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演示实验:特殊的现象

2.操作实验

3.实验视频:3D动画,拟人化

4.口诀

5.笑话

(二)反馈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反映出来。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描写:画仪器、装置图

2.默写

3.概念图:可用概念图软件等

4.抓关键词

5.示错法

(三)内涵流:通过暗示,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自己寻求答案。激发兴奋点的措施有:

1.例如:在实验中,抓住理论数据和实验数据之间的差距,或者常识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

2.在学案上做“广告”,体现一些人文气质,希望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对课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三、案例

课例一:溶液(第一课时)

1.内容:溶液,溶解过程,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乳化作用

经过取舍,乳化作用就不讲了。把“部分溶液的导电性”加入。

2.分成若干个活动

(1)以繁体字“”,来引入溶液。

(2)心目中的“溶液”的特点,准备了11个试管,装满各种液体。

(3)用“选秀”的形式,让学生在11个试管中找“溶液”。

选出后在黑板上把心目中“溶液”的特点,以关键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4)给出溶液“均一、稳定、混合物”的特点。让学生对11个试管选项进行修正。对关键词进行点评。当然还有待定的。

(5)3D短片揭示氯化钠和蔗糖在水中分散的过程。进行辨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不同。

(6)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各5g,同时放入约三分之一试管的水。通过接力,使每个学生都感受3个试管的温度,引出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7)回到待定区。

①告诉学生:蒸馏水、酒精溶液、氯化钠溶液。②用了一个自制的装置来判断导电性。③给出部分溶液导电性强的原因。④解释:水、酒精溶液导电性很弱的原因。

(8)老师也带了饮料,而且是草莓味的饮料!

给它一个别名,叫“食用色素、食用香精、酸味剂、甜味剂的混合溶液”,现配,现喝!

(9)用“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南京精神,来代替“引入”“新授课”“应用”“课外作业”。

课例二:镁与盐酸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

1.想法: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感受理论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偏差,让学生能分析出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

2.内容:(1)理论上计算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2)实验测定一定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用排水集气法和差量法。

3.实验:两种镁条样品(光亮、被氧化)

(1)光亮镁条用排空气法收集并换算成质量。(2)被氧化的镁条用排空气法收集并换算成质量。(3)光亮的镁条用差量法测的氢气的质量。

4.从量的偏差中找原因:(1)为什么差量法测氢气的质量是最不准确的?(2)为什么被氧化的镁条测的值会最接近理论值?(3)为什么光亮的镁条产生的氢气会比实际值大很多?

5.学生的结论:(1)差量法的偏差,产生很多白雾,有水蒸气大量溢出。(差量法比测体积法偏差大得多)(2)50ml的盐酸体积要去除。(3)反应放热,使氢气的密度发生偏差。(4)镁条的纯度。

6.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1)怎样让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更加接近,更加有说服力。(2)走进实验室,多做实验,做简单的定量实验。(3)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实验数据。

四、反思

课堂互动的发展,更注重体验与思考的结合,更注重兼顾科学性,更注重互联网的应用,更注重回到生活中。

篇4

背景概述:笔者从事《护理礼仪》教学工作七年。最大的感受是,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气氛活跃,课后,学生主动自觉地练习,授课老师上课心情特别愉快。过去,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医院办学,学生有很多实践的机会,每当医院有庆典活动或其他接待任务,只要不影响学习,学校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受过训练的护生们婷婷玉立,举手投足端庄典雅,谈吐得体,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甚至有的兄弟医院直接下订单,“你们的毕业生,给我们二十个……”。

一、教学对象: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本课程面向高职护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年龄在19-21岁,含男生。选择在一年级学习护理礼仪,是因为学习礼仪知识不仅仅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要养成这么做的习惯,所以进校后尽快学习,可以有两三年时间养成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可以随时提醒、纠正不良举止行为。另外,学生可以从护理礼仪这门课程,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式,这对于三年的集体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教学目标:提高护士生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学生熟练掌握护士的举止礼仪、服饰礼仪、护士用语规范,掌握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对自己皮肤和头发的养护,掌握护士化妆的要求、形体训练的方法、求职面试礼仪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活学活用这些礼仪知识。

三、教学资源:指定教材为主,辅助教材多样化,并适当聘请临床护士为实训指导老师

教材:高职院校教材《护理礼仪》。

教师:本学院礼仪教师和聘请医院有经验的护士。

设备: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内容设计

护理礼仪概述、护士举止礼仪与练习、护士规范用语与沟通技巧、护士服饰礼仪、护士化妆与练习,了解不同场合中各种角色的心理特点,及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技巧、形体训练、自我皮肤及头发的养护、求职礼仪与练习。

五、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设计

第一,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理论课生动有趣和具有直观性。

第二,授课教师的形象要求清新整洁、仪态端庄,具有礼仪美感,提高学生对礼仪美的向往度和对学习礼仪的欲望。

第三,提倡学生坚持形体训练,贯穿整个三年的高职学习过程,善于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如坚持每天晚上练习“9点靠墙”20分钟。“9点靠墙”是指穿平跟鞋或打赤脚背靠墙壁站直,要求枕骨、两侧肩甲、两侧臀部、两侧小腿肚、两侧脚后跟贴到墙上。优雅端庄的整体形象和气质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

第四,理论与示教相结合,护理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技能的学习单纯靠理论讲授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教师边讲授边示教,学生边听边看边练习。

第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教师或学生设计场景,分小组角色扮演;或者个人表演,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兴趣,教学效果可以很快提高。

第六,适当举办护理礼仪比赛活动,如“5.12”护理礼仪比赛,由老师牵头,学生参与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全体学生参加培训,先从小组选出,再到班里胜出,然后年级,最后参加全院比赛,获胜则颁发奖状。通过这样的活动,可增加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乐趣和动力。

第七,多参加实践锻炼,如选出优秀者参加学院和实习医院的庆典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第八,教学评价标准:采用多渠道、多层面、多模式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出真实的成绩。

1.学生考核:多元化考试模式。一是考官多元化。教师考学生,按传统考试方式;学生考学生:一个学生考一个学生,采用A同学考B同学,而B同学不回考A同学,而是考C同学,这样可以避免互相包庇;多个学生考一个学生:每个班5个组的组长担任考核评委并给出成绩;学生自考,开通院内教学网络窗口,学生在网上答题,电脑自动判分。二是考核的形式多元化。有笔试、技能、个人演示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个人演示主要考核护生举止礼仪和仪表礼仪,

2.学生期评成绩的判定标准。成绩评定贯穿整个学期的礼仪学习,更体现公平性和客观性,有利于鼓励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包括课外时间的表现。期评成绩为100分制,其中:期考笔试占50%,举止礼仪占10%,仪表礼仪占10%,平时的表现及作业占30%。平时的表现包括课内和课外的表现,其中课外时间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打出印象分,占10%。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到了老师提出的要求,站姿坐姿,举手投足符合礼仪规范,可是下课铃刚打响,立刻恢复原形,松垮歪扭的站姿,身体往椅子后靠在墙上,双腿打开,双脚搭在前面的桌子上;有的同学嘻哈推拉打闹,偶尔爆出一些粗口话来;有的拿着椅子在地上拖。把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全不当一回事了,这个时候,老师及时提醒学生,礼仪知识不仅要学习,还要去做,更重要地是养成习惯。课外的表现纳入期评成绩,可以提醒学生重视平时的表现,三年下来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3.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和互相监督的作用。另外,还有学生评老师、领导评老师,让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想要什么,这样有利于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评价的内容: 一是教学目的明确,对学生的护理礼仪知识、技能要求切合实际。二是教学内容丰富,符合大纲要求,深入浅出,讲授详略得当,对难点问题讲解透切。及时补充更新学科知识,注意课程间的联系。能结合护理礼仪知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护理礼仪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举例恰当。三是授课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积极推动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精力集中,气氛活跃。四是授课教师礼仪专业知识扎实,备课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或板书整洁,布局合理。授课时间分配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期末写《护理礼仪》教学总结

根据反馈回来的各种评价表,学生成绩表以及大家认可的学生的改变,如上礼仪课之前,笔者统计了两个班120个学生,留长指甲的就有98人;涂指甲油的有36人。期末,仍留长指甲的有7人,涂指甲油的为0。上礼仪课之前,让学生把椅子从教室搬出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用拖的方式来移动椅子,而期末,仅有5个学生仍有拖的动作;上礼仪课之前经常看见很多学生三三两两并排走上下楼梯,全然不顾挡住了别人的通行,而期末,这种情况已很少,他们有序地靠右走,见到老师主动让行等等。

有不足之处,自己思考分析原因。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吕子静主编.护理职业基础技术(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篇5

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是将视频互动同步课堂教室、录播教室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将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模。由于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的使用人和收益人是教师和学习者,因此,在建设该平台中,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等原则。

2 技术方案

2.1 综合网络系统

综合网络系统建设为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同时充分考虑到近期实际使用和中远期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系统设计符合TIA/EIA六种布线标准和相关国内标准,符合国家现有工程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传输主干采用光纤支持多媒体数据传输,构建千兆以太网。语音传输中继与大量电缆,以确保语音传输的质量。水平配线架采用快速连接配线架,电缆传输性能优异。系统设计有利于管理,维护和安全,并充分考虑未来网络结构的变化,扩展和满足新技术开发的需要,实现平滑过渡的可行性。

2.2 显示系统

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各种类型的视频信息和VGA图像,使用液晶大屏幕,采用55英寸超窄LCD单元,按照3(线)×6(列)拼接方式 以完成高清晰图像显示要求。采用VewellSN系列专业显示器。在大屏幕的顶部安装LED双色文字时钟屏幕,用来显示滚动字幕和一些实时信息。所有视频源都从视频矩阵切换到大屏幕。在源选择中,系统可以是远程视频信号,由相机捕获的图像,计算机信号,DVD视频信号,显示视频信号如显示器。

2.3 中央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集中控制众多的不同的电气设备,允许在一个工作台上遥控操作受控设备的主要功能。操作上提供一个直观易用的计算机操作调度界面,直接遥控设备的运转,工作人员只需触发控制器上的键或按钮,甚至触摸屏上的菜单,就可以控制如电器的开、关动作,灯光的开关、明亮调节,DVD的播放,投影机的各种工作模式和参数的设置,视、音频切换器的操作控制、音响设备的音量控制,摄相机的云台和镜头控制,数字会议系统的模式、发言人选择等。

2.4 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设计考虑了施工环境和电声系统设计,大厅扩声自然,声音分散良好,声场分布均匀,响度适当,自然良好。在扩声系统方案中,我们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根据电声技术和相关语言标准对声音进行声学设计。

2.5 数字会议发言系统

数字会议系统,包括会议代表机器讲话功能,机器主席,解释器单元,双音频接口,多连接器等。参与者能够通过发言设备参加会议,满足会议请求,注册他们的演讲,接收屏幕显示,参加电子投票,接受同声传译,并通过内部通信系统与其他代表沟通。不同的代表获得不同的设备。代表可以通过申请加入会议之后享有听取意见的权利,但他无权发言。麦克风是参与者参与讨论的通信工具。代表通过代表机参加会议。主席麦克风控制整个投票过程。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在主席单元上。主席机主要用于管理和控制,大多数机器的主席有三个控制键:打开键,清除键和优先键。清除键可以终止所有代表机器的通话状态。优先级键允许主席随时插入讨论。它还可以暂时关闭或完全清除所有代表讲话功能。主席单元的开/关按钮具有优先权,可以关闭所有代表麦克风。

3 子系统设计方案

3.1 综合网络系统

从中心机房引入一条光缆至视频互动教室实现下发400个子教室的图像、声音等信号的传输,所有信息点的弱电线缆布线始点均从视频互动教室控制室起,交换机、配线架等设备置于控制室机柜里。电话、网络线和大屏幕、摄像头、音响等专用线缆,通过吊顶上方或地砖下面布设,所用线管(槽)采用镀锌钢管或金属线槽。后排的控制台采用地面暗盒预留的方式,前方的观摩区域都连线到桌面信息插座。

3.2 大屏幕显示系统

本设计方案投影单元选用18台高清小拼缝拼接单元进行3行6列的排列。主要包括LCD投影单元、多屏拼接控制系统、控制软件系统及相关设备(框架、底座、线缆等)组成。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验,并结合现场的装修设计,现场定制组合屏底座。整个大屏显示系统以拼接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该拼接控制器支持多种视频输入、输出业务板,并且所有业务板可以混插,同时提供了高速网络接口,接入本地局域网,可以接入前端网络摄像机的网络视频数据、模拟视频信号、其他业务系统计算机显示信号或网络远程桌面,通过内部拼接控制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图像的拼接和漫游操作。

3.3 中央控制系统

远程教学交互及监督平台教室主要有包括视像投影系统、视频展示系统,音响系统,各种灯光、电动窗帘等环境设备和其他办公电气设备等。中央控制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央控制器、控制面板、总线控制器和控制执行器。

3.4 数字会议系统

系统具有全数字音频技术设计,音频信号由专用高性能DSP处理,输出音频可达到CD音质。代表们可以听到清晰顺畅的声音,这将使会议更轻松和快乐;具有很好的抗地线和电源线干扰能力;长距离传输音质不会衰减;系统包括引领就座、会议讨论/发言、有线同声传译、无线同声传译、摄像自动跟踪、同步数字硬盘录音录像等功能。

3.5 办公家具

篇6

该课程是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前采用由朱真才主编的《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本科教材。该教材理论知识偏多,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性,在教学中使用率较低。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我院于2008年成立了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联合组成的教材开发小组,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该教材于2009年1月出版。经过近3年的试用,从多方面反馈的意见来看,效果良好,深受师生的好评。

一、课程定位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定位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矿采、掘生产一线主要生产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技能应用型技术的专门课程。

根据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能说”:如施工措施贯彻、职工技能培训等;其次是“会做”:如采掘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安装调试等;第三是“善写”:如施工措施的编制、生产情况汇报等。按照以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

1.完善课程名称。把原先的《采掘机械》更名为《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更名后的课程名称体现出课程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

2.精心编排课程理论知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煤矿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特点,围绕以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做到了理论知识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

3.实践知识编排做到可用、可行。可用就是实用,在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大量收集企业生产中现行的管理、施工、安全等方面成熟的经验,充实到教材中,体现出教材的行业特色。可行就是在教学中具有可执行性,选取主要的技术点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

二、教材结构形式应与教学方法相适应

根据目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1.项目是二级任务指标,也是教学的单元。项目内容是相对独立和统一的整体。从教学环境来说,是相对在一个工作区域完成的,便于教学的组织和考核。根据以上要求,该课程划分为七个项目,覆盖了课程的全部内容。

2.工作任务是三级任务指标,也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组织上都是相对独立性整体,同时在具体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遵照教学规律加入了必要的学习型任务,体现了工作任务的目的性与实践性。

三、教材内容是教学的资源和学习的向导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向导。按照工学结合教学的组织大致可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按照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环节:

1.任务描述。指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说明。其目的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2.相关知识。指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主体部分。在教材开发中注重以下原则: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顺序,以够用为度选取内容。

(2)调整教材落后于生产的局面,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理论知识的前瞻性,还要讲究区域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3.任务实施。它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从中获取专业技能的资源。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工作任务循环实施,每个任务安排相应的方法、步骤和要求。根据课程所服务的岗位职责范围,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1)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操作型工作任务。如采煤机使用操作、液压支架基本操作等。

(2)以提高学生专业表达能力为主的手指口述型工作任务。如采煤机解体操作,要求学生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眼看、心想、手指、口述等方式,表述采煤机解体工作的全过程。

4.任务考核。任务考核是对工作任务的评价。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便于学生的自评和课程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态度: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识和表现。主要包括:工作纪律、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行为习惯等。

(2)理论知识:学生对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操作知识,设备类型、性能、结构知识,工艺知识等。

(3)操作技能: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熟练程度及工作质量。主要包括:操作姿势,如工作位置、体态姿势、肢体配合等;工艺过程,如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序、方法和熟练程度等。

5.复习与思考。为完成工作任务和巩固学习成果,对学生课外的学习指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知识复习: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范围和要点。避免过去抄袭教材的形式,在教材之外建立理论知识习题集,便于学习与考核。

(2)应用写作练习:以学习报告的形式呈现。内容包括:设备介绍、岗位描述文稿、应用文件的编制、常用图表的绘制等。

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充实、不断创新,才能使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日益完善,真正成为高质量、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材。

篇7

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原有教学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形成了一种教学内容与实践课题相匹配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所谓的教、学、做三个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正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走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训练,将评判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或者角色扮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例如,导尿、静脉输液、下胃管等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提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带领学生感受病房氛围,体会病人感受,并且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综合经验教训。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实习质量

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临床实习教学。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转变角色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将一名优秀的护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三观及技能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护理基本的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往往突显出学生的一些不足,比如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等等。为此,护理专业教育要涉及对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教育,合理安排护生至少8个月的重点科室实习经历。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强化实习管理平台建设,对教师以及临床实习管理教师等进行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师资力量。

在校实习管理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临床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并同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实习医院护理部要详细了解实习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随时准备预防、处理紧急事项的发生。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临床管理体系,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篇8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9

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研究者有专业知识为依据可认为多个因素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交互作用)或根据研究目的不需要考察多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受试验条件及样本量等的限制无法考察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时,往往需要采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试验设计类型。当试验涉及到3个或4个因素,而由于前述各项原因无法或不必要考察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时,可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因素等选用拉丁方设计、交叉设计、三因素或四因素嵌套设计。本文着重论述这几种试验设计的特点、区别、适用场合及如何根据资料的类型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以期能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提高处理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或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统计学水平。

2 3种试验设计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2.1 拉丁方设计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拉丁方设计可用来考察一个试验因素和多个区组因素(重要非试验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要求这些因素水平数相同且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试验涉及的区组因素的个数,可将拉丁方设计分为三因素拉丁方设计或四因素拉丁方设计。前者即通常所说的拉丁方设计(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后面所讨论的拉丁方设计指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后者称希腊拉丁方设计或正交拉丁方设计。

2.1.1 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可安排一个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视为随机区组设计的扩展,因为它比随机区组设计多考察一个区组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拉丁方设计要求3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要求3个因素水平数相同(以试验因素水平数为基准)。

2.1.2 希腊拉丁方设计 希腊拉丁方设计可安排一个试验因素和3个区组因素,要求4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要求4个因素水平数相同(以试验因素水平数为基准)。

2.1.3 适用场合 根据观测指标的获取与受试对象间的关系,拉丁方设计(含三因素拉丁方设计和四因素拉丁方设计)可分为2种情况:一是每个区组中的k个数据重复测自同一个受试对象,二是每个区组中的k个数据测自条件相近的k个受试对象。前者可大大减少所需受试对象个数,但由于“携带效应”(前一种处理对观测指标造成的影响在受试对象接受下一个处理时仍然存在)的存在,使其一般不适用于干预性试验研究,除非能保证试验因素各水平对观测指标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即在设定的时间间隔内,前一种处理对观测指标的影响会消除,所以在处理对受试对象的影响易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观察性研究中应用拉丁方设计效果较好。后者由于某种原因不宜在同一受试对象上观察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而选用条件相近的k个受试对象,这样做就不存在“携带效应”的影响了,但也是以“较大样本含量”为代价的。请注意,这2种情况下的拉丁方设计都要求试验涉及的3个或4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且各因素的水平数相同。

请读者思考并比较下面3种情况下应用拉丁方设计,其结论可信度的高低:一是用4台秤分别测量4个人的体质量,每台秤测量每个受试者1次,从而比较4台秤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二是用4台血压计分别测量4个人的血压,每台血压计测量每个受试者1次,从而比较4台血压计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三是比较4种降压药的疗效是否一致,选择4个受试对象,每个受试对象以不同的顺序服用这4种降压药,在同一受试对象服用不同的降压药中间隔一段时间以减少或排除前次服用的降压药对观测指标的影响。可以看出,上述3种情况下均采用了4×4拉丁方设计,但根据这3种设计所获得的定量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后,所得结论的可信度却不尽相同。第一种情况,人的体质量在短时间内是基本不变的,而不同的秤测量人的体质量也不会对体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此时采用拉丁方设计效果极好;第二种情况,虽然不同的血压计对受试者的血压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由于血压本身易受人的情绪、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拉丁方设计的效果较第一种情况稍差;第三种情况,不同的降压药对人的血压会造成短时无法彻底清除的效应影响,即受试对象在服用下一种降压药时,其前一次服用的降压药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此时采用拉丁方设计效果很不好。

2.2 交叉设计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与拉丁方设计相似,交叉设计也是用来考察一个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对观测指标的影响,要求3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涉及到的试验因素水平数和试验段数,可将交叉设计分为3类:二阶段交叉设计、三阶段交叉设计及3×3交叉设计。

2.2.1 二阶段交叉设计 当试验涉及的试验因素只有2个水平,且根据专业知识的需要,希望该试验因素的2个水平先后作用于同一个受试对象,此试验设计称为二阶段交叉设计或2×2交叉设计。根据观测指标的获取与受试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2类:配对二阶段交叉设计和成组二阶段交叉设计。前者是选择条件相近的受试者匹配成对,随机决定每个配对组中的一个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的先后顺序,另一个受试对象接受处理的顺序相反,此设计是在配对设计的基础上多考虑了试验顺序可能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后者是将受试对象随机分成2组,随机决定一组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的先后顺序,另一组受试对象接受处理的顺序相反,此设计是在成组设计的基础上多考虑了试验顺序可能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2.2 三阶段交叉设计 当试验中涉及一个具有两水平的试验因素,根据专业知识的需要,希望该因素的2个水平要在3个阶段作用于同一受试对象,此试验设计称为三阶段交叉设计。同样,此设计可分为配对三阶段交叉设计和成组三阶段交叉设计。

2.2.3 3×3交叉设计 将3种处理分3个阶段先后施加给同一个受试对象,观察受试者接受每种处理后的反应,这样的设计称为3×3交叉设计。此设计用来考察一个具有三水平的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2.4 适用场合 交叉设计适用于考察一个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个体差异和测量阶段)对观测指标的影响,要求3个因素间无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要求试验因素各水平对观测指标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且多个阶段之间必须有一定长度的时间间隔(洗脱期,使受试对象在接受下一个处理前,前一种处理对其观测指标的影响已经消除),从而消除“携带效应”。对于三阶段交叉设计,由于每一个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的次数不等导致这种设计的均衡性不是很好,且对每一个受试对象而言,都有2个“洗脱期”,“携带效应”更加突出,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2.3 三因素或四因素嵌套设计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试验中涉及3个试验因素,且依据专业知识可认为3个试验因素对观测指标的影响有主次之分,主要因素各水平下嵌套着次要因素,次要因素各水平下又嵌套着更次要的因素,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三因素嵌套设计。

此设计可用于3个试验因素对观测指标的影响有主次之分的试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3个试验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要有专业依据,不能随意想象或规定,且讨论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无实际意义。

四因素嵌套设计与三因素嵌套设计相似,只是多了一重嵌套关系,可用于考察专业上认为有主次之分且考虑交互作用无实际意义的4个试验因素对观测指标的影响。

3 3种试验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3.1 联系 拉丁方设计(不含希腊拉丁方设计)与交叉设计均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且2种试验设计的标准型很相近,均可用表1表示。配对二阶段交叉设计的结构可视为多个2×2拉丁方设计纵向排列的结果。

表1 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不含三因素嵌套设计)(略)

试验因素C及其下标仅为示意试验设计而列出,不代表实际问题就可按此顺序分配处理。

若i=j=k,则试验因素C的各水平在表内各行或各列中均出现一次,此表即为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若i>2且j=k=2,则试验因素C的各水平在表内各行中均出现一次,此表即为二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若i>3且j=k=3,则试验因素C的各水平在表内各行中均出现一次,此表即为3×3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若i>2且j=3,k=2,则试验因素C的各水平在表内各行中可能出现一次或2次,此表即为三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所以,读者在鉴别拉丁方设计与交叉设计资料时,应注意观测各因素的水平数。

希腊拉丁方设计是在三因素拉丁方设计的基础上再多考察一个区组因素对观察指标的影响,其定量资料的标准型及三因素或四因素嵌套设计定量资料的标准型较为复杂,在此不再给出,读者可参阅文献[1]。另外,拉丁方设计、交叉设计和嵌套设计均要求因素间无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

3.2 区别 3种试验设计涉及的因素个数、因素水平数及因素性质不尽相同。拉丁方设计涉及一个k水平的试验因素和2个k水平的区组因素;希腊拉丁方设计涉及一个k水平的试验因素和3个k水平的区组因素;交叉设计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和2个区组因素,但不要求3个因素的水平数必须相等;三因素嵌套设计和四因素嵌套设计分别涉及3个或4个专业上认为对观测指标的影响有主次之分的试验因素,且对各级因素的水平数没有严格限制。

拉丁方设计、希腊拉丁方设计及交叉设计在全部因素组合而成的每一个试验条件下,若试验结果的变异度很小,则可以不做独立重复试验(各试验条件下有一个样本即可),但嵌套设计在全部因素组合而成的每一个试验条件下必须做独立重复试验(各试验条件下至少要有2个样本)。

4 正确分析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或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

4.1 正确识别定量资料对应的试验设计类型并检查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例1 某科研人员欲对3种短节段的内固定器械的抗旋转能力进行对比研究,选用3例新鲜成年男尸,平均年龄31岁(18~36岁),取T12~L4节段脊柱标本,摄X线片提示骨性结构良好。将3例标本均制成伴有三柱损伤的屈曲压缩骨折模型,分别于L1和L3椎弓根处打孔,置入骨针,X线检查证实定位准确,每个骨折模型分别以不同顺序接受AF钉、Dick钉及ARRIF钉的固定(3种钉的制造材料、螺纹和螺距均相同)且扭力矩保持一致,然后上机进行测试。每次试验均重复一次,数据取平均值。测试前,标本在实验机上预调2~3次。根据力矩角度变化曲线,换算力矩变化条件下的角度变化值。部分试验结果见表2[2]。已知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请判断表2资料的设计类型,并说明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此资料较为合适?

表2 伴有三柱损伤椎体压缩骨折在腰椎旋转2°负荷下的角度变化(略)

A:AF钉固定;B:Dick钉固定;C:ARRIF钉固定。

分析与解答 资料中说明每次试验均重复一次,数据取其平均值,可知此“重复”为重复观测,而非独立重复试验,因此样本数仍为3个。试验中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即“固定器械种类”,它有3个水平;同时还涉及到2个区组因素:“受试者号”和“测定顺序”,均有3个水平,且交互作用可忽略不计,因此该资料应为3×3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

先检查资料是否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若满足,则可采用3×3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若不满足,则可采用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转换后的资料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转换后的资料采用3×3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即可,也可直接采用3×3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例2 某研究者欲比较A、B两种闪烁液测定血浆中3HcGMP含量的结果是否相同,选取10名受试者分别接受2种闪烁液的检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名受试者等分成2组,随机决定每组受试对象接受2种闪烁液检测的顺序,其中第Ⅰ阶段1、3、4、7、9号用A测定,2、5、6、8、10号用B测定;第Ⅱ阶段1、3、4、7、9号用B测定,2、5、6、8、10号用A测定。测量结果见表3[3]。请判断资料的设计类型,并说明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表3 两种闪烁液测定血浆中3HcGMP含量的试验结果(略)

分析与解答 本资料中有一个试验因素“闪烁液种类”,它有2个水平(A闪烁液和B闪烁液);同时还涉及到2个区组因素:“受试者编号”和“试验阶段”;观测指标为“血浆中3HcGMP含量”。由于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成2组,再用随机的方法决定一组受试对象接受2种闪烁液测定的顺序,另一组按相反顺序测定血浆中3HcGMP含量,故为成组二阶段交叉设计。若先按照某些条件将10名受试者配成5对,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决定每对中的一个受试对象接受2种闪烁液测定的顺序,另一个按相反顺序测定血浆中3HcGMP含量。此时,就是配对二阶段交叉设计了。

先检查资料是否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若满足此条件则可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若不满足此条件则可采用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转换后的资料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转换后的资料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即可,也可直接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此外,配对二阶段交叉设计和成组二阶段交叉设计只是在分配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顺序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前者先按照某些条件将2n名受试者配成n对,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决定每对中的一个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的顺序,另一个受试对象按相反顺序接受2种处理;后者先将所有的受试对象等分成2组,再随机决定2组受试对象接受2种处理的顺序。最终的结果都以受试对象为结果记录的标志,将每个受试对象接受2次处理的结果记录在一起,因此其统计分析方法相同。

例3 假定某研究者要研究A、B两种治疗高血压方案的疗效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拟通过小规模的预实验来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者从很多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2名,再用随机的方法让其中的6名患者在3个时期内按先A后B再A的顺序接受治疗,记为ABA;另外6名患者在3个时期内按先B后A再B的顺序接受治疗,记为BAB。观测的指标是血压下降值(kPa),结果见表4[1]。请问:它是什么试验设计类型?应采用何种统计分析方法?

表4 高血压患者在3个时期接受A、B两种方案治疗的血压下降值(略)

分析与解答 本资料涉及一个2水平的试验因素(治疗方案),其2个水平分别为A方案与B方案;2个区组因素分别为时期因素和患者号。2种治疗方案在3个时期内交叉作用于2组受试者,因此这是成组三阶段交叉设计。若按照病情、性别和年龄等非实验因素将12名高血压患者配成6对,再用随机的方法让每对中的一名患者在3个时期内按先A后B再A的顺序接受治疗,另一名患者在3个时期内按先B后A再B的顺序接受治疗,则这2种治疗顺序在条件相近的同一对受试者中交叉实施,其设计类型为配对三阶段交叉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假定2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值的影响是暂时的且血压值可很快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否则,这样设计试验所得结论的可信度不高。

根据资料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决定是选用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还是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变换或直接采用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例4 氯雷他定是新一代的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最早由国外公司开发,目前已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由于该药物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一推出后即广受患者欢迎。国内某制药公司研制了氯雷他定片剂和胶囊剂,欲作为4类新药报批,进行了2种剂型与参比品对照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以评价2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上是否存在生物等效性,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试验依据。由于3种制剂共组合有6种给药方案,故选用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等分成6组,并随机决定每组受试者接受3种制剂的顺序。部分试验结果见表5[4]。请鉴别本资料的类型并给出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

表5 18名受试者使用不同制剂的血药峰值浓度结果(略)

A:氯雷他定片剂;B:氯雷他定胶囊剂;R:氯雷他定参比制剂。

分析与解答 本试验涉及一个3水平的试验因素(制剂种类),其3个水平分别为氯雷他定片剂、氯雷他定胶囊剂和氯雷他定参比制剂;同时涉及2个区组因素:受试者号和时期因素。根据受试对象的分组方法和试验因素的水平数可知,此资料应为“3×3交叉设计定量资料”。

先检查资料是否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若满足此条件则可采用三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若不满足此条件则可采用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本资料可采用对数变换)使转换后的资料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转换后的资料采用三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即可,也可直接采用三阶段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例5 在某城市调查某种疾病的患病率,调查时在地区因素A上分为3个水平:A1(工厂区)、A2(文化区)、A3(市区);在年龄因素B上分为2个水平:B1(儿童)、B2(成人);性别因素C上有2个水平:C1(男性)、C2(女性)。三因素各水平下都重复2次调查,每次都调查足够数量的人。假定由专业知识得知,地区对该疾病的影响作用最大,年龄次之,性别最小,调查结果见表6[5]。请判断此资料所取自的试验设计类型,并对资料做相应的统计分析。

表6 地区、年龄、性别对某种疾病患病率的影响(略)

分析与解答 本试验涉及3个试验因素:年龄、性别和地区。观察指标为患病率,由于受试对象为特定地区、特定年龄段及特定性别定义下的人群,对每一个特定人群(本例中的观察单位)均可观测到一个患病率,因此该资料(以特定人群为观察单位)为定量资料。由专业知识得知,3个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存在主次之分,所以此资料应为三因素嵌套设计定量资料。

若资料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可采用三因素嵌套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反之,可进行适当的变量变换或采用三因素嵌套设计定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4.2 切勿随意“切割”原始资料,进行两两比较 对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或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虽然其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但也不能随意“切割”而进行多次两两比较。因为这会割裂试验设计的整体性,导致信息利用度的降低,而且未经校正的多次两两比较会导致犯假阳性错误概率的增加。如对某试验设计资料进行假设检验,将其可能会犯的假阳性错误发生率控制在α=0.05水平之下,但若以6次两两比较取代对原试验资料的整体分析,则可能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就会变成[1-(1-0.05)6],达到了0.265的程度。所以,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应根据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资料所对应的试验设计类型等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可随意以多次单因素分析取代多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 Hu LP. Application of tripletype theory of statistics in experimental design. Beijing: 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ress. 2006: 7784. Chinese.

胡良平. 统计学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7784.

2 Tan YJ, Pan XM, Quan Y, et al. Application of latin square experimental designing principle in spinal biomechanical contract study. Zhongguo Lin Chuang Kang Fu. 2003; 7(26): 35723573.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谭映军, 潘显明, 权毅, 等. 拉丁方设计在脊柱生物力学对比试验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26): 35723573.

3 Li QH, Xia JL. MI and MIANALYZE for 2×2 crossover design with missing data. Zhongguo Wei Sheng Tong Ji. 2005; 22(5): 290292.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李清华, 夏结来. 有缺失数据的2×2交叉设计的多重填补与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05; 22(5): 290292.

4 Liu YX, Yao C, Chen F, et al. Equivalence analysis for multiple crossover design of bioavailability trials. Zhongguo Lin Chuang Yao Li Xue Za Zhi. 2002; 18(3): 219223.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篇10

0 引 言

南京轨道交通某条在建线路是国家批准的《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骨干线路。其一期工程线路途经鼓楼、玄武、江宁、栖霞等四区,共设站18座,建成之后将与已投入运营的1、2号线及正在建设的3号线实现换乘,加快构建完善了主城区范围内的轨道线网,从而使南京原先的“十”字形两线交叉形态发展为“井”字形线网骨架。同时,将江北、河西、江宁、仙林片区与主城快捷连通,极大缓解主城区内部和进出城的交通拥堵压力,改善交通出行结构,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1共进关系的建立阶段——绿评制度

绿评制度出台的背景

2011年的3月,南京市民不经意间发现,位于太平北路两侧约50棵梧桐树“不见了”,接下来,热心的市民将根根绿丝带系在了棵棵行道树上。一场名为“拯救南京梧桐树,筑起绿色长城”的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总结,该次事件的发展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规划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度不尽如人意。虽然在工程开始前的规划编制阶段,建设单位进行了地铁3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公示,但是在广度上有所不足,为今后遭到公众质疑埋下了隐患;

公众关注借助网络、自媒体等手段得到放大。等待移栽的场面拍成照片,在网络上传播、讨论,并通过“转发”功能在网络上宣传和评论之后,事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吸引了传统媒体加以报道。同时南京市政府在正确的执政观念下通过报纸、网络新闻等渠道作出相关回应,妥善处理了本次公众参与危机;

重大工程建设绿化评估亟待制度化。南京市政府吸取了此次事件的相关教训,为行道大树建立数据库以实施实时动态管理,并实现了重大工程前进行“绿评”制度的制度创新。

事件的最终妥善解决是南京市政府决定顺应民意,暂停施工,建立“绿评”制度优化工程方案。经过这次事件,“绿评”制度被作为今后重大建设前的必要程序,实现了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创新。

绿评制度的重要意义

( 一) 聚集网民智慧,促进最佳城乡规划方案的形成科学化。关涉城乡建设的民意表达是公众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城乡建设的具体体现,代表的是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这些利益主体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也熟悉基层民众对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

( 二) 平衡公益和私益,保障城乡规划目标导向的正确。随着自媒体等网络信息渠道的发展,公众借助这些新兴工具对城乡建设议题的探讨更深入,提出的建议更深刻,从而能更好地界定规划是否真正体现公共利益,确保公权力的运作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防止由于腐败造成私益受损,有助于在公益实现和私益保护方面找到平衡,保障城乡建设目标的正确导向。

( 三) 提升行政规划的社会认同度,有效减少城乡规划过程中的阻力。政府在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满足了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意愿,网民由此感到自身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了尊重,在内心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对城乡建设的必要性产生认同感,从而减少城乡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促进社会和谐。

2 共进关系的深化阶段——绿评方案评审

绿评制度总体原则

①为进一步规范南京市城市建设中绿化管理,严格树木移植保护审批程序,保护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科学实施重大工程建设。②对城市建设中涉及古树名木及一定规模以上的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应进行树木移植、保护咨询。 ③咨询工作由市住建委牵头,市城管局、旅游园林局、规划局、公安交管局共同组织实施。④咨询小组由园林、建筑、结构、交通等方面专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组成。⑤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相关设计方案、工程建设对绿化的影响,以及古树名木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方案等。⑥工程建设单位要向市住建委提出树木移植保护咨询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工程相关设计方案、古树名木、行道大树的移植保护范围。 ⑦咨询小组应采取查询工程相关资料,听取工程建设及树木移植保护方案的汇报,实际勘探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向建设单位出具评估意见。⑧建设单位根据咨询意见完善工程建设方案后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树木移植许可,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内容进行许可条例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对树木移植保护方案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行政审批。

绿评会议相关工作

(1)绿评方案准备

组织相关设计单位编制绿评方案的各个部分,如由轨道交通设计单位编制树木影响分析报告,由委托的专业绿化移植施工、监理单位汇报树木移植淘汰工作的实施方案,由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单位汇报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后的景观恢复方案。

(2)前期踏勘组织

由市住建委统一组织,建设单位进一步与绿评委确认会议相关事宜,包括时间、地点、需要提前知晓的内容等,并提前递送材料,让其对所涉站点、绿化情况等有初步的了解,其中包括站点建设方案,所影响的绿化现状及影响的原因,所需采取的措施(迁移或砍伐)以及分别对应的处理方法,解答市民代表的提问。

(3)召开绿化咨询评估会议

相关专家、人大、政协委员、市民绿评员组成绿评委员,以及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旅游园林局、市交管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代表和媒体代表参会。会议的主要议程为推荐专家组长主持会议、编制单位汇报相应方案、绿评委员提问、相关单位解答、专家组长组织绿评委员讨论、形成绿化评估咨询意见并宣读。

绿评方案的编制工作

如上文所述,绿评方案由多部分组成,一般来说由相应单位分别编制并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整合,其工作分配一般如下:

表1 绿评方案主要内容及编制工作分配

绿评会议后续工作效果跟踪

该方案体现了各有关单位对绿评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绿化影响分析、树木移植淘汰数量和景观恢复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原则上同意。

3 共进关系的巩固阶段——绿化移植工作

工作总体安排

南京地铁工程树木移植原则: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三控制”;对合同的履行、环保、安全和信息处理“四管理”;协调建设单位与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一协调”。

树木拟安排在国庆以后进行。灌木及草皮移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

树木移植一般工作流程

迁移工作总体流程为:

(1)迁移树木编号及建立移树档案,“一树一档”

(2)修剪树冠;

(3)树木起挖

(4)大树吊装

(5)苗木的运输

(6)卸车

定植工作总体流程为:

(1)大树栽植挖穴,保证开挖树坑的规格大于根盘的规格;

(2)大树入穴,按原生长时的南北向就位,保持树木直立;

(3)大树填土,栽植时分层填土、分层夯实,施工时不损伤根茎;

(4)裹干,用裹干专用布将树木的主干包裹起来,包裹高度约180-200厘米,保证裹干紧密牢固、高度一致;

(5)大树筑土堰,在坑外缘取细土筑一圈灌水堰,用锹拍实,用于灌水;

(6)大树灌水,大树移植后立即安排有序灌水;

(7)大树支撑,待浇水后土壤沉降到位,立即进行支撑。

后续养护

(1)排灌水

(2)修剪

(3)松土除草

(4)病虫害防治

4 思考与建议

坚实的绿评工作奠定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景观维护共进关系的基础

由市住建委牵头,市规划局、城管局、旅游园林局、交管局参加,召开了地铁某在建线路的绿化咨询评估会。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共25人组成的绿评小组在听取了建设、设计、绿化移植和景观恢复等单位关于树木移植、保护和景观恢复方案的汇报后,经充分问询、深入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此次提交的方案兼顾了绿化保护、工程建设及交通功能等方面因素,总体合理并全票通过了绿评方案。

可以认为,该条线路的树木绿化迁移乃至恢复是在多方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工程实际,努力做到程序完备、方案科学、实施合理,力争做到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和谐并进。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景观维护共进关系也是城市记忆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为生活在南京市的一员,轨道交通线路的各参建单位对公众保护城市环境、保留城市记忆的心情非常理解和赞同。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动态的和不断更新的,建设单位同样希望通过单条线路乃至整个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能够使南京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便利,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成为后人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11

“国内立体商标争议第一案”——“方型瓶”立体商标争议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外观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广泛大讨论。事件一方的味事达公司,从1983年就开始沿用该包装,2004年就为使用的方型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之后又多次为使用的瓶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在视图中提交了带有瓶贴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另一方的雀巢公司,2007年获准注册该“方型瓶”为立体商标。

2008年10月,雀巢公司向国内几十家调味品企业发出警告或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主张上诉企业的酱油包装瓶侵犯其“方型瓶”立体商标权,要求有关企业停止侵权行为。

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接到警告后,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雀巢公司的侵权指控,就“方型瓶”的立体商标权向商评委提出争议,希望撤销注册商标。

2010年7月,商评委维持了争议商标注册,驳回味事达公司撤销立体图商标的请求。

味事达公司不服裁定,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2010年12月,一审法院判决认定,商评委在争议商标裁定过程中存在程序违反,判令重新进行争议商标裁定。

2011年8月,商评委在纠正程序错误的基础上重新做出裁定,仍然维持该立体图商标注册。随后味事达公司再次将商评委到北京市一中院。

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撤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争议裁定。

从这场备受关注的立体商标争议案件不难看出,事件双方之一的雀巢公司拥有“方型瓶”的商标权,另一方的味事达公司拥有外观设计专利权。当这两种权利在不同权利人手中时,就造成了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的冲突。争议的焦点“方型瓶”作为酱油产品包装即能够得到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同时也可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但究竟这两种权利有何不同?权利人在寻求保护时,面对这两种制度又应当如何选择?

2、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区别

2.1功能和作用的不同

外观设计专利是直接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主要起美观和装饰的作用,用于激发顾客购买。立体商标通常用作产品外包装,通过商标的特有属性——显著性和识别性以达到与同类产品相区别,以及识别产品服务来源的目的。因此,商标的识别性特别重要,外观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标识性,但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美感和装饰性。

2.2受法律保护的条件不同

外观专利的获得,除需满足专利法第二条第四款针对保护客体的规定外,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还对新颖性做出要求,明确申请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也是外观专利审查中的实质性条款。

商标法第十二条规定,以三维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的,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不得注册。三维标志要想注册为立体商标,除了需要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有显著性,这也是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立体商标仅有指定使用商品通用或者常用的形状、包装物或者整体不能起到区分商品来源作用,以及申请人提交的商标图样难以确定其三维形状的,判定为缺乏显著特征。除此之外,商标在初步审定后,还必须经过异议期才可得到。

2.3受法律的保护不同

根据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以视图中表示的产品为准,简要说明起辅助说明作用。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的年限为从申请日起算的10年。保护期满,该外观设计进入共有领域。

商标的保护范围比较宽,其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在核准的商品或服务上,还包括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的有效期自核准注册之日起算虽也为十年,但与外观专利不同的是,商标是可以续展的。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权利人可长久拥有该立体商标的独占权。

3、外观设计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优劣势

尽管立体商标在保护范围和保护年限较外观专利存在优势,注册立体商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外观设计专利权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3.1注册立体商标存在的问题

3.1.1立体商标的显著性难以判断

对于显著性的判断一直是商标审查中比较难以界定的难题。案件存在争议的一个焦点还在于“方型瓶”是否具有商标所要求的显著性。无论是雀巢还是味事达公司都不是唯一使用“方型瓶”作为酱油包装瓶外观的公司。

本案中雀巢公司的方型瓶立体图商标权的获得也是一波三折,1995年国际注册后,2002年3月14日在中国提出后期指定领土延伸,但一开始商标局就驳回了该申请。雀巢公司随即向商评委提出了复审请求。2007年商评委所做出的复审决定中一开始认为:方型瓶通常作为调料品的外包装,会使购买者认为仅是一种容器,缺乏作为商标的显著性和识别性。但由于雀巢公司在复审中提供了大量的使用证据,证明了该立体图商标具备显著性特征,并且通过长期的使用已经可以起到区分不同服务来源的作用。因此方型瓶的立体图商标经过了初步审定,由国际局进行注册公告。但由于国内企业很少关注国际公告,导致异议期内并未有企业提出异议,雀巢公司的方型瓶立体图商标最终获准注册。因此对于雀巢公司申请注册的方型瓶立体商标是否存在显著性也一直是本案争议的焦点。

3.1.2我国对于立体商标的申请和注册仍持相当审慎的态度

立体商标如果能够注册成功,那么对同行的竞争力要比平面商标更有效的多,因为立体商标一旦注册成功,其他人就无法使用这种形状。也因此我国对给予立体图商标权相当慎重,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被获准注册的立体图商标凤毛麟角,其中比较知名的立体商标例如:卡夫食品公司2004注册的三角形巧克力、2005年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zippo打火机,纵观这些获得商标权的立体图商标,在市场中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显著性特征。当然由于缺乏显著性而被驳回的知名企业申请的立体商标也不在少数,例如:2002年劳力士申请的腕表外形的立体商标,可口可乐公司与2002年10月向中国商标局提出的芬达汽水包装瓶的立体商标申请,通用汽车公司于2004年申请的汽车外形立体商标等。

3.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优势

3.2.1时效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在寻求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时间紧迫,而由于两种权利审查制度的不同,外观专利可以为急于得到保护的专利权人争取更多时间。在我国外观专利实行的是初审制度,申请人向国家专利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即可授予外观专利权。而注册商标的获得还需要经过商标异议的过程。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商标经初步审定后,要经过三个月的异议期,任何人均可以在此期间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因此对于急需尽快得到权利保护的权利人而言,外观设计专利在时间上无疑领先一步。

3.2.2对三维形状的表达更清晰明确

申请注册立体商标的,申请人应当提交能够确定三维形状的商标图样。需要提交多视图的,应当放在同一张商标图样中,且最多不得超过6幅。而外观专利对于视图的要求,则是以清楚表达所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产品为要求,没有最大视图数量的要求,除了可以提交六面正投影视图和立体图作为基本视图外,还允许提交显示产品形状的剖视图、剖面图,以及表示使用状态、使用场所的状态图、参考图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包装类产品而言,即可受到商标法保护也可受到专利法保护,虽然立体商标在保护期限和保护范围上较外观设计专利权有明显优势,但要获准注册为立体商标并非易事,对于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而言,越早获得保护意味着在抢占市场先机上获得优势。

试想如果任何一家企业在做出具有新颖性的产品外观设计之初,能够首先获得外观专利保护,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唯一使用该外观设计生产产品的企业,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使得该外观设计获得显著性,从而在外观设计保护期限届满前满足商标对于“显著性”的要求,注册成为立体商标,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

在这场“方型瓶”立体商标争议案中,味事达公司虽然在先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却没有很好利用已获得的外观专利权对雀巢公司的侵权指控进行抗辩,也说明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仍存在很大不足,但在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能够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以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修正)

篇12

1.介绍

《Interaction Design》的作者,IDEO创始人之一Bill Moggridge曾经说道:“Design Interaction’s dead(交互设计已经消失了).”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传统的交互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并不是说产品和服务将不再被设计,而是他们将不会像过去那样被孤立的设计了。过去,我们是从如何运用交互设计设计物的角度去思考,而现在我们则需要进行从交互设计的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转变。在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将从系统的角度,对交互设计进行行为流程的设计引导,这其中包括目标,意图,行动内容,执行,感知,解释与评估等一系列行为交互的流程设计;在实践层面,交互设计已经从产品开发的末端工作、产品的界面优化设计变为了全程参与的战略性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交互设计中行为逻辑的创建与产品体验也就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讨论交互设计中的行为逻辑及产品体验设计,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些关键的概念。

2.交互设计中的物理逻辑与行为逻辑

2.1交互设计中的物理逻辑

在传统的交互设计中,以人机交互为主流设计方向,其中人机交互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机器/系统,人和界面。设计师通过对产品的界面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在这种设计思路的指导下,UI(用户界面)设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2交互设计中行为逻辑的建立

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形式,而交互设计中的行为逻辑则更关注行为流程的内容,其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根据其行为逻辑来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的形式。这是一种新的,有着更为广义范畴的交互理念。一个普通的交互设计,是从改变触点(人机交互点)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而在这个新的交互中改变的有对象的流程,也有整个环境的改变。

2.3交互设计中的物理逻辑与行为逻辑的关系

如果说传统的交互设计着重于人机交互的关键触发点上,那么在新的交互设计中行为逻辑的建立就是产品与服务将不再被孤立的设计。我们需要进行从交互设计的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转变,以一个更为整体,系统的视角去看待和引导用户如何去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将用户,环境(物理环境与人为环境即服务)有机结合到一起,设计用户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并在这个任务过程中,交互设计将提供相应软件与硬件的支持。根据人类思考与解释的本质,设计引导用户的行为过程,这其中包括目标,意图,行动内容,执行,感知,解释与评估七个阶段。通过对行为全程的服务式设计,使交互设计全程参与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为完善用户体验建立起了夯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交互设计中行为逻辑的创建与产品体验的提升也就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关系。

3.产品体验

Schifferstein 和Hekkert(2008)定义“产品体验研究”为:对由人与产品交互而引起的主观体验进行研究的领域。主观产品体验是指“由人与产品交互而引起的心理效果的知觉。这包括我们所受到的感官刺激程度,我们所付给产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由产品所引起的感觉和情绪。”

4.交互设计中的服务式设计与产品体验关系

从传统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产品的结构、造型及其他与生产制造相关的设计完成时,产品设计任务就结束了。但要从全面产品体验的角度来看的话,包括用户采集产品信息,设定行动意图,执行并感知任务过程和对产品做出评估的消费行为逻辑,交互设计在用户消费行为流程的设计并引导着意向更重要的设计任务——服务式设计。产品为什么需要服务设计?原因有两条:1、从全面产品体验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产品零售商店中购物和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都是与产品进行交互并获得体验的过程。缺少服务设计会使产品体验不完整;2、今天的产品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传递服务的媒介,所以只设计产品而不设计支撑产品的服务,就算产品设计十分出色,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难以形成积极的产品体验。

在过去,传统公司的做法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即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服务的不断升级,而零售体验则是我们长期以来忽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人类社会正在逐渐走向体验经济的时代,差的零售体验往往会使消费者在购买阶段终止交互过程,从而使前期的广告和营销努力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消费过程的前,中,后三个时期运用范畴更为广义的交互设计,设计并引导用户的购买行为逻辑,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我们还应该设计不同的零售模式。有些产品适合让顾客自由尝试体验,有些则适合安排专业服务人员进行讲解介绍。在这方面,宜家是个不错的例子,在样品摆放,购物路线设计上,宜家从小户型类样板房的展示,到诸多独具匠心的单品设计,过程中饮品的提供及适宜的贴心生活提示,都在为你的消费行为过程增加了诸多的情感体验。

5.总结

众所周知,设计的目的并非是纯粹的做一个有冲击力的好看的效果,而是要围绕帮客户解决其核心问题而进行。所以设计并非设计本身,而是通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好的交互设计应该是隐藏在客户解决问题的流程之中,客户并不会被你显而外在的设计所吸引,但他却可以熟练而又轻松的运用你的产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此外,完整的交互设计应该包含用户对产品的所有体验,你必须围绕最终用户的所观所感所体验,交互设计作为产品策略中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对用户体验供应链的管理来设计你的工艺和基础设施,并在之后不断推广,确保你系统的软硬件来为这一切提供支持。(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布伦纳/[美]斯图尔特·埃默里 廖芳谊/李玮译《至关重要的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4

[2]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张磊《情感化设计》中信出版社(2011-08出版)

[3]辛向阳 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交流会 2010

[4]薛海安《产品体验设计与品牌创建》 2009-03

篇13

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几乎充盈了整个世界,美轮美奂的设计时刻包围在我们身边,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人们通过设计获得了开放性的思维和对新事物的感受力,丰富了更多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设计带给我们的礼物。这其中,视觉传达设计和交互设计的作用最为有力量,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核心都是“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视觉与交互,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有共同的核心,以人为本,更全面地为人民服务。在书籍装帧设计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给人直观的感受,交互设计则关注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人与书之间的交流作为设计主旨,运用多角度、全方位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加强读者与书籍的沟通。现在的书店,越来越多的书籍融入交互理念,实现读者与书籍的互动,从而使读者主动接触书籍,在书籍中发现乐趣,与书籍之间进一步情感交流,小小的互动带来更好地交流,真正做到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同样,在包装设计方面,视觉传达给消费者带来第一感受力,直接传达产品的形象。而加入了互交式包装这一形式,多种感受的体验,为消费者的选择也增强了吸引力。在交互式包装设计当中,交互设计师同样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消费者放在第一考虑,在设计理念中加入消费者的参与,使消费者与包装设计多一份交流,使包装更好地达到消费者的满意。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设计,关注消费者的感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就是上帝,使消费者全方位感受交互设计的魅力。书籍也好,包装也罢,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有效地达到使用者的目标,这就是交互设计带来的改变。

交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产品的行为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理解;探索产品,人和物质、文化、历史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