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量化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量化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量化分析

篇1

1.1模型的建立[1]

假设土地数量不发生变化,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又假设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都以其边际产品作为报酬,规模报酬保持不变。那么,在时间范围内,在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同步增长的中性技术进步作用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产出量,为技术水平常数,为资本投入量,为劳动投入量,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并且 。

把劳动力分解为初始劳动力与教育投入的乘积,考虑相应的时间,这样,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又可以表示为:

对上述公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再求时间的全导数,然后用差分方程近似地代替微分方程,得到:

其中,为相应时间的经济增长率;为教育投入年增长率;为技术投入增长率;为产出的资本投入弹性;为资本投入年增长率;为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为初始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估算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为:

其中,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份额;为教育投入的增长率;为的年均增长率。

在实际计算教育对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份额时,我们用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来代替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率。[2]

计算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模型变为:

其中,系数值采用20世纪60年代丹尼森根据美国当时的情况所采用的数值0.73。

本文以下所用的人口数据为四川省统计局关于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年鉴及2010年达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3]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计算2000年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数为:

受小学教育年数=(11.86+4.7+0.63+0.28)×6÷100=1.0482

受初中教育年数=(4.7+0.63+0.28)×3÷100=0.1683

受高中教育年数=(0.63+0.28)×3÷100=0.0273

受大学教育年数=0.28×4÷100=0.0112

同理计算得出2010年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数为:

大学教育0.1324,高中教育0.3723,初中教育1.5438,小学教育5.262。

将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定为1,根据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收人情况,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定为1、1.2、1.4和2。这样通过计算可以得出2000年和2010年达州市人口的教育综合指数

根据上述指数,可以计算得出2000―2010年之间达州市人口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同理可以计算得出2000―2010年之间达州市人口高等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排除高等教育后,2000―2010年间达州市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达州市高等教育对教育综合指数的贡献率:

由上可知10年间达州市高等教育在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中占:

2.学院对达州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高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作用,有学者研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4]

高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高校是带动地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

高校的基建投资是刺激地方经济增长的助推 ;

高校学生消费是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本文拟从高校的基本建投资和学生消费创造就业岗位两个方面来量化考察其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

2.1 学院新增基建对社会总产出的拉动

根据四川省1999-2014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3)参考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相关研究

通过计算得到,我国高校生人均固定资产价值约为58184元。根据该研究我们估算,高校每增加一名学生,则增加58184元的基建投资,包括校舍建筑49855元、仪器文化用品8040元和图书印刷289元。结合四川文理学院近5年学生的增长(2015年在校人数:13200,2010年在校人数:10402),可以得出5年来新增基本建设拉动的社会总产出。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2015年达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算出5年来,四川文理学院为达州市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为0.12%。

2.2学院新增学生对就业的拉动

在就业上,高校一方面缓解了高中生的就业,另一方面高校本身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此外, 高等教育需求的扩大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本文根据林源源和袁国秋的研究结果[5],对四川文理学院5年来新增学生所带来的就业岗位进行了估算,其结果见下表:

3.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基本结论:

1)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达州市高等教育对教育综合指数的献率:0.21% 。

2)从2010年到2015年五年间,四川文理学院为达州市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为0.12%,

新增学生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为2265个。

参考文献

[1] 李雯,查奇芬.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J].统计与决策,2006,(4):76-78.

[2] 丁小浩.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2,(2):9-14.

篇2

委托关系是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关系,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显然是一种委托关系。学校作为委托方不能直接控制教师作为方的行为选择,甚至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无法全面监督,在委托关系中,学校作为委托方只能通过外部刺激机制间接地影响方,希望借此来使自身得到收益的最大化。学校很难直接观察到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于是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信息优势,损害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利益。

由于教师的努力程度与工资回报不完全相关,例如教师的教师水平评价不仅取决与教师自身,与学生的素质也有关,此外科研成果也是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加上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教师的目标就是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即追求工资报酬、科研津贴、社会地位和个人名誉等。学校的目标则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以此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很显然两者的目标有所冲突,因此,教师对学校的信息优势,必然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即教师在被聘用以后会根据个人的目标做侵害或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选择。所以,学校要确保教师履行职责、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创新、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监督的机制。

二、教学监督机制的博弈模型分析

教师有两种策略供选择,即“努力”、“不努力”;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策略选择。为简化教师追求的个人效益,这里用学校支付的按学时均摊的工资W进行衡量,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所产生的费用也可按学时均摊,用单位学时的监督成本S衡量。教师的努力也需消耗成本,单位学时的成本用E来表示,学校发现教师努力或不努力,都能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这个收益主要源自于对教师真实教学情况的了解,以及之后保障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都会提高学校的相关收益,用单位学时收益R表示。然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学校如果不监督教师的教学,给予教师较高的工资Wh,学校如果监督教师教学,则会根据教师“努力”和“不努力”的情况分别给予教师较高和较低的工资,即Wh和Wl。以此建立一个学校教师博弈模型(见表1)。其中的变量均大于零,且Wh-E>Wl,R-S>0。

表1学校教师博弈模型

分析该模型可知,学校“监督”则教师“努力”,学校“不监督”则教师“不努力”;当教师“努力”时,学校的最优策略就是“不监督”,教师若“不努力”,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监督”。该模型没有一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但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设教师“努力”的概率为p,“不努力”的概率就是1-p;学校“监督”的概率为q,“不监督”的概率就是1-q。

则,教师:E(努力)=q(Wh-E)+(1-q)(Wh-E),E(不努力)= qWl +(1-q)Wh,当E(努力)=E(不努力)时,得到q=E/(Wh-Wl);学校:E(监督)=p(R-S)+(1-p)(R-S),E(不监督)= pR+(1-p)0,当E(监督)=E(不监督)时,得到p=(R-S)/R;于是,该博弈的混合均衡结果为{[(R-S)/R,S/R],[ E/(Wh-Wl),1-E/(Wh-Wl)]}。教师努力的水平取决于R和S,当S足够小时,监督成本降低,监督工作更利于开展,于是教师更加倾向于“努力”;学校的监督力度取决于E及高低工资差Wh-Wl,当教师努力付出E增大时,教师由动机不努力,高低工资差的减小也同样增加了教师不努力的可能。

三、改善教学监督机制的对策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监督、奖惩机制等手段和措施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1)从观念上重视教学质量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突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2)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及奖金制度,与监督机制相结合,对教学不努力的教师在薪资上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努力的教师进行额外的奖励。(3)研究和引导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备课手段和方法,降低备课成本。(4)引进先进的监督设备或方法,降低监督成本。

篇3

1 矿井测量中测量精度的控制措施

在矿井井下工作面中,所涉及到的工作环境包括现场观测、数据记录、数据计算以及数据信息标定等在内。各个环节中对测量精度的控制要点有所不同,具体概括如下。

1.1 观测环节控制要点

在本环节中,为了实现对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要求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悬挂垂球的线绳需要注意是否自然下垂,同时安排专人对垂球点位与实际点位的偏差情况进行严格控制。

(2)在矿井测量的过程当中,仪器可能受到震动作用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气泡偏离的问题,工作人员必须对该问题进行详细观测,以避免观测数据出现误差。

(3)本环节中前视工作人员在钢尺拉边中需要对记录数据进行详细核对,以免出现数据错报的问题。

(4)观测者需要对测量仪器的安置、照准、以及读数进行严格控制,以免出现累积性粗差。

1.2 记录环节控制要点

在本环节中,为了实现对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要求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观测者需要确保所报数据的准确性与清晰,记录员需要确保数据回读的准确性,并在观测作业完成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全面校核。

(2)记录数据应当遵循相应的规范与要求,确保格式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完整性。

(3)需要准确记录仪器高以及前视点高数据,避免两项数据记反。

(4)在矿井井下工作面所获得的资料是通过记录的方式带到地面的,因此,要求记录人员耐心、认真,力求在现场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1.3 计算环节控制要点

在本环节中,为了实现对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要求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避免因编号混乱而导致起算数据错误的问题。

(2)为了避免在现场计算标定结果中缺少人员核算或工作人员核算不认真的问题,要求安排两人独立查阅抄录起算数据,相互交换数据进行核对,杜绝同一地点使用相同点号码。若测点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遭到破坏,需要重新布设新观测点,并在编号上与原测点相区分。

1.4 标定环节控制要点

在本环节中,为了实现对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要求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在矿井测量的过程当中标定环节可能出现中心线位置错误的问题,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要求井下工作面测量人员明确巷道中心位置,并以口头形式通知施工单位,以书面的形式标注巷道偏中心面向工作面的距离,特别是在相向贯通巷道时需要特别注意。

(2)在使用经纬仪对倾斜巷道腰线进行标定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伪倾角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伪倾角对标定腰线数据的干扰。

2 矿井测量中测量精度的优化实例

在接到井下矿井测量任务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首先对井下工作面进行了认真勘察,对施测方案进行了编制,明确了井下测量线路。本工程中,井下工作面共设置30个观测点,施测方案中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测量方法以及允许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对误差数据进行了预计。预计误差方面,水平方向允许误差为±46.2cm,垂直方向允许误差为±14.0cm。由于两个方向的预计误差均接近极限值,因此井下测量工作人员必须对整个设计方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测过程中严格落实控制措施,由专人负责完成贯通测量任务。

(1)常规意义上井下工作面进行观测中所使用的经纬仪导线测量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且观测精度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本工程中井下工作面内选择近井点1952#以及1680#分别面向西二风井以及副井设置光电测距支导线,根据地面一级导线要求进行实测,同时采用T2型经纬仪,共设置四个测回侧角,使用RED mini测距仪两个测回对边长进行观测,垂直角测量同样使用两个测回。地面导线施测中按照一级导线要求进行限差控制,边长采用往返测量方式,同时对温度以及气压参数进行实测。

(2)在井下测量过程当中,传统意义上的几何测量方法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精度水平相对较低的,并会对竖井提升工作产生影响。为了改进这一问题,优化井下测量工作效率,本工程中在竖井定向环节中采用单垂线投点与陀螺仪定向相结合的方式,遵循规程程序进行观测作业,在地面近井点共测定三个测回仪器常数,同时于井下定向边观测两个测回升井,于近井点观测三个测回。投点环节中采用单垂线稳定投点的方式,井下工作面与地面分别设置一观测组同时进行观测作业。

3 结束语

测量工作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都需要测量工作来提供数据。测量数据的精度越高,依据数据所设计的方案也就越科学、合理、可靠。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矿井测量工作当中不断对测量精度进行控制与优化,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供更加全面与可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闫勇,刘增平,党红蔻,等.Auto CAD图形配合矿井测量施工的新方法[A].2009年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28-29.

[2]王永志.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及其在生产矿井测量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535-537.

篇4

2.16部门经济行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于数据来源的关系,我们按照1997年《统计年鉴》[6]的分法,将中国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等6个部门进行计算.6部门的GDP见,αt的值见.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70年代,是我国完成由农业国到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国转变的时期,从80年代至今,是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显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对GDP增长的贡献.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明显的波动性,从5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由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经济的行业结构变化最大,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从1953至1975年,行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33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年平均GDP增长率为7%(以当年物价计),也就是说,19%的经济增长是由经济行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进入80年代后,行业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81个百分点(从1979至1997年),同期年平均增长率为9.8%,也就是说,仍有8.3%的经济增长是由经济行业结构调整贡献的.总体而言,从1953至1997年,6个行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04个百分点,同期年平均GDP增长率为8.02%,其中的13%是由行业结构调整贡献的.这一结果与Denison[2]和Kuznes[3]的计算结果很接近.

篇5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Municip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5,China)

摘要: 本文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区域特点、地方政府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综合评价河南省19个地区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结果对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builds the evaluation systems of measurement of the citizen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government. It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nalyze the selection indicators to conclud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the whole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itizen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 of 19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关键词 : 层次分析法;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指标

Key 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itizen;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036-03

作者简介:袁伟(1984-),男,河南开封人,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环保问题备受国家和个人关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的誓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的行动纲领,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自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环境问题,而公民环境生态意识作为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更需要深入去了解,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局面。

1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的构建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1]。该方法主要通过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并通过人们的主观判断和科学计算给出备选方案的优劣顺序。将定性问题进一步的准确定量表示,适宜那些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决策性问题,AHP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的特点。

本研究采用AHP法确定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相关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利用比率标度技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列出相应指标,一指标相对于另一指标的重要性含义及标度如表1所示。

1.2 指标选取和层次模型的建立

本文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研究,主要是在河南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获取原始数据,以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区域特点、地方政府环保支持力度等方面为依托,分析影响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主要因素。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学者在不同方面对公民环境意识展开调查研究,因此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的界定也不相同。本文研究小组参考学者意见,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整理,在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评价指标中选取经济(N1)、区域(N2)、政府(N3)、文化(N4)4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经济方面选取工业、农业和环保设施投入3个为二级指标;区域方面选取省会郑州、一般城市、乡镇、农村4个为二级指标;政府方面选取政府宣传、政策环保2个为二级指标;文化方面选取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为3个二级指标。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3 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目标层的亲要素与因素层的各个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的结果。按照目标层的亲要素与因素层的各个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的原则,将指标体系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2]。依据表1中指标相对重要性含义,各层判断矩阵为:

1.4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i行各首先计算判断矩i行各元素的乘积mi再计算其n次方根Wn,对向量ω=(ω1,ω2,…ωn)T进行归一化得权重向量ω=(ω1,ω2,…,ωn),分权重值等于单排序权重值与相应总权重值的乘积。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λmax为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R.=C.I. R.I.(其中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一般在C.R.=0时,可以称判断矩阵是完全一致性矩阵;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是满意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称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由公式算出:CR(N)=0.0417,CR(N1)=0.047,CR(N2)=0.039,CR(N3)=0.039,CR(N4)=0.000,CR(N5)=0.047,所得值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权重数值有效。层次单排序权重值、分权重值及总权重值如表3所示。

2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的量化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各指标权重量化分析以后,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各种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综合量化体系中,经济影响指标(0.453)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也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区域影响(0.262)高于政府影响指标(0.167)和文化水平影响指标(0.118),这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低于经济的发展和不同区域对其的影响。

在经济影响的二级指标中,环保投入(0.594)和工业(0.249)这两个指标占的权重比较大,环保投入直接反映的是对环境保护及治理经济支持的力度,也是衡量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强弱的最重要的指标。工业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这2项指标在整个体系中也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区域的二级指标中,省会城市(0.459)权重较大,而县镇,农村指标权重较小,这说明省会城市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比较强。在政府的二级指标中,政府环保投入(0.75)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宣传(0.25),这反映出实际的行政措施,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更为凸显。在文化的二级指标中,家庭(0.528)是权重最高的指标,并且远远高于其它两个指标。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强弱之分已经成为公民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强弱。对区域的关注反映地区行政级别越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往往越强。指标的选择倾向实际上反映出河南公民环境生态意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水平综合评价

根据河南省近年来各地区统计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所构建的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综合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9市地区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水平进行测评,河南省各市各城镇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情况如表4。表中总得分等于各项指标得分与相应权重乘积之和。

按照得分情况,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总得分>0.54,包括郑州、洛阳、平顶山、开封、南阳、新乡、三门峡,其中郑州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得分遥遥领先,说明郑州城镇化水平最高,但郑州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第二层次0.19<总得分<0.49,包括西平、栾川、鲁山、宝丰、内埠乡、西峡六个县镇,这几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好;第三层次0.16<总得分<0.24,包括老刑村、曹营村、蔡店村、小王庄村、侯庄村、郭家庄,这几个地区在河南处于较差地位。

目前,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培育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文化、经济、区域、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几个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环境生态情况进行调查、数据整理和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河南省环境生态意识评价体系。针对研究的结果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培育工作。首先,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注重家庭教育、学校增设相关的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其次,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环保资金、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最后,政府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投入所占的比例,对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及农业生产地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提升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各个地区应针对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建设发展的具体实际,改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提高地区文明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同之处

两种算方法在计算井字梁结构时,井字梁中间交叉点的内力计算均按照空间交叉梁系方式进行分配。即根据节点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各梁线刚度的大小进行算,协调条件为,在每一点处交叉梁的线位移相等。

2.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

SATWE软件与《计算手册》这两种计算方法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井字梁端部支座的变形协调条件不同。SATWE软件考虑其端部支座竖向刚度对井字梁结构的影响,而采用《计算手册》方法时,无论井字梁与其端部支座是固接还是铰接,均不考虑其竖向刚度的影响,即认为井字梁端部支座处没有竖向位移。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拟通过一个工程算例,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作进一步的阐述。

三、 工程算例

现以梁端铰接为例,介绍一下在恒载标准值作用下两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1、工程概况

该工程算例井字梁间距为2.7m×2.7m,面荷载为7KN/m2。在采用 SATWE软件计算时,将面荷载转化为作用在节点上的集中荷载,以便使荷载输入方式与《计算手册》的简化方式一样。同时将SATWE软件中砼容重改为0,这样可以不计梁自重。该井字梁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井字梁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井字梁端部简支在框架主梁上的弯矩图

2、《计算手册》算法

以梁1(B轴)为例,b/a=1.0,查《计算手册》表3.1.3得该梁正弯矩系数为0.706,则该梁的跨中最大弯矩为:

M=0.706x7x2.7x2.7x2.7=97.273KN.m

3、SATWE软件算法

3.1井字梁端部为框架主梁

当井字梁端部为框架主梁时,程序计算的梁1的跨中最大弯矩为

143KN.m (如图2所示),其与《计算手册》计算结果的误差为:

[(143-97.273)/97.273]×100%=47.0%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井字梁端部简支在框架主梁上时,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与《计算手册》查得的结果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SATWE软件真实地考虑了主框架梁的竖向位移所致。由于框架主梁竖向变形的存在,使结构的内力通过变形协调进行分配,从而使计算结果产生差异。

3.2井字梁端部为剪力墙

当井字梁端部为剪力墙(剪力墙厚200mm)时,程序计算的梁1的跨中最大弯矩为111KN.m(如图4所示),其与《计算手册》计算结果的误差为:[(111-97.273)/97.273]×100%=14.1%

当井字梁端部简支在剪力墙上时,二者之间的计算结果相对相差很小。这主要是因为砼剪力墙的竖向刚度很大,竖向位移很小所致。

由于砼剪力墙的竖向变形很小,与《计算手册》中不考虑井字梁端支座竖向位移影响的基本假定十分接近,因此井字梁结构的计算结果也相差很小。

四、 砖混结构,井字梁楼盖的计算

目前的SATWE和TAT软件都不能计算砖墙,因此对于这种结构形式只能进行简化计算。其处理方法如下:

(1)在PMCAD“人机交互”中按工程实际情况建模,即墙体仍按砖墙输;

(2)在SATWE软件“总信息”里的“结构材料信息”选取“砌体结构”;

(3)在SATWE软件“砌体结构”信息里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

(4)在SATWE软伴“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只看井字梁计算结果即可,其他的如墙体的计算结果等不看。

这是一种简化计算,与真实结果相比,会有一定误差,但误差不大。

五、 小结

1、井字梁内力受其端部支座竖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当设计人员采用查《计算手册》的方法计算井字梁结构时,应注意该工程是否符合其计算假

定,如果不符合则不宜采用查《计算手册》法。

2、只要计算假定和各种计算条件相同,SATWE算法和查表法二者之间的计算误差很小。

参考文献

《井字梁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

篇7

电厂锅炉的经济运行是一个急需得到重视的问题,这不仅牵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能源日益短缺的将来对节约能源,实现持续协调发展更具重大意义。我国煤炭60%以上消费用在发电方面,节能降耗对电站锅炉更是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在煤粉锅炉的热损失当中,排烟损失Q2是最大的一项,一般占到7~8%左右,第二是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占到1~2%左右,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散热损失Q5、灰渣物理显热损失Q6只占很少份额。所以在研究锅炉经济性时我们应重点控制Q2和Q4的损失量,而影响Q2的主要是排烟量(用排烟氧量来标志大小)和排烟温度,影响Q4的主要是飞灰可燃物含量,这三个指标是我们研究锅炉效率最应注意的。另外,主蒸汽流量和各级减温水量虽然不直接影响锅炉效率,但对循环效率有很大影响,因为主汽流量的增加使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增加,从而使冷源损失增大。而减温水量的增加使其在锅炉内加热到额定参数需要的热量增加,从而使机组的热耗增大。所以这两项也是我们在锅炉运行时应特别关注的指标。至于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对经济性的影响是通过主汽流量来体现,因为主汽压力、主汽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只有通过增加主汽流量来保证电负荷,所以对主汽量的分析实际已涵盖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1. 影响锅炉效率的三个重要因素:排烟温度、排烟氧量和飞灰可燃物含量

我们分析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先设定一个基准工况,然后单独变化一个影响因素,而其他数值保持不变,这时用软件计算炉效,从而得出该因素与炉效的函数关系,再通过计算机作图,进一步确定其曲线方程,得出该因素对炉效和煤耗的影响数值。确定对煤耗影响时取炉效每下降1%,煤耗增加3 g/kw.h(这一结论可用公式b=123/η g/kw.h得出)

基准工况:根据热工院1#炉燃烧调整和性能考核试验参数,煤质取设计煤种、参数取额定参数、飞灰含碳量取1%、空预器漏风率取6%、计算炉效为93.35%,具体数值如下表:

2.1蒸汽流量和其它参数不变时,确定主汽系统每增加10t/h喷水量时蒸汽在炉内吸热的增加值,也就是热耗的增加值。无喷水时是给水被加热到额定参数,有喷水后等量给水被替代,所以热耗的增加值为把减温水加热到过热器出口额定参数的吸热量与把等量给水加热到额定参数的吸热量的差值。即:

ΔQ吸=[(H主汽-H减温水)-(H主汽-H给水)]*D喷水量

代入数据ΔQ吸=[(3396-731)-(3396-1178.4)]*10000=4474000 kJ/h

对以上数据除以标准煤的低位发热量29400kj/kg折算为每小时标准煤耗量,然后再除以每小时的电负荷算出对发电煤耗率的影响即:

Δb=[(4474000/29400) *1000] /300000=0.507 g/kw.h

2. 2其它参数不变时,确定再热汽每增加10T/H喷水量(减温水或事故喷水)时蒸汽在炉内吸热的增加值,循环效率设为40%,吸热量减去可利用部分即为热耗的增加值。即: ΔQ吸=(H主汽-H减温水) *D喷水量

代入数据ΔQ吸=(3542-722)*(1-40%)*10000=16920000 kJ/h

折算出对发电煤耗率的影响为:

Δb=[(16920000/29400) *1000] /300000=1.914 g/kw.h

2. 3在其它参数不变时,当主汽流量较设计增加10t/h时,设定循环效率为40%, 那么这10 t/h蒸汽在循环中的热量损失为其总焓值乘以循环效率,即:转贴于

ΔQ=H主汽*ΔD*Η循环

代入数据:ΔQ=3396*10000*(1-40%)=20376000 kJ/h

折算出对发电煤耗率的影响为:

Δb=[(20376000/29400) *1000] /300000=2.3 g/kw.h

3. 结论

总结以上计算及分析数据得到锅炉各重要指标对煤耗的影响情况如下表:

所以,这些量在我们研究锅炉效率时都要十分关注,在调节汽温时,应尽量用燃烧调整的方法,如降低火焰中心、使用烟气挡板或减少烟气量的方法,而尽量避免用减温水。再有要注意监视主汽流量变化,常和设计值或相同炉型进行对比,确保经济运行,平时调节中维持汽温汽压高限运行,也可减少蒸汽量,提高经济性。对于排烟温度、氧量、飞灰可燃物含量应及时检查,当其不正常升高时也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以确保锅炉燃烧的经济性。

参考资料:

1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0184—88

2 中宁发电有限公司#1炉锅炉运行技术标准

篇8

客观上对文化消费一种解释是说文化消费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的提高),我们都知道在收入提高的前提下,人们就会相应的增加消费,其中包括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等方面的支出。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都知道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与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是属于精神层次的消费,是高于物质消费的一层。文化消费的主体主要是以收入水平较高,接受教育时间长的人群为主。所以,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人们收入的提高时,即也会使消费支出增加。这就为本文研究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提供了一个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

二、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我们作为在这种文化氛围熏陶下生活的个体,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应该说并没有减少半分,人们内心依旧渴望文化和知识对自己的影响。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并不因为的时代的更迭而改变。在现代社会,在经济高度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的这种基本生活需求。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点和新的满足点。

本文是主要通过研究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观察在文化消费领域收入是如何影响消费的,进一步了解到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

三、计量分析

根据1993-2011年居民文化消费及人居收入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进行以下回归分析。

(一)变量间相关系数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中等收入)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Y与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X 的相关系数为0.9767386983586031,呈高度正相关。这表明利用线性模型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适合的。

(二)绘制散点图

根据操作原理中的方法,可以绘制出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 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认为Y和X 呈高度线性关系。

(三)建立回归方程

对统计数据做回归,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到下面的估计方程:

(1.679020) (2.623276)

根据 =0.954214可以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000,反映变量间呈高度线性,方程回归效果显著。

(四)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根据变量显著性检验可以推出:在 的置信度下 的置信区间是( ),其中, 为t分布表中显著性水平为 ,自由度为n-k-1的临界值。如果给定 ,查表得 ,

从回归分析中得到

因此可以计算得出 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1263516,0.245789)显然,参数 的置信区间小,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置信区间下, 的结果精度高一些。

四、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1.679020) (2.623276)

根据公式可知, 的符号为正,即与文化消费成正比关系,且数值在[0,1]之间,符号经济发展规律。

,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文化消费增长0.065862个单位;

综合以上分析,该模型设定符合经济意义,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

(二)统计检验

1. 拟合优度检验

由以上回归结果, , 。 、 的值越接近1。表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效果越好;反之, 、 的值越接近0,表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效果越差。

样本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都非常接近于1,说明本次回归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很好。

2. F检验

假设: = =0,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 ,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存在显著性相关。

通过样本求出 统计量的数值后,通过 > 或 ,(n为样本个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 。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 的情况下,查表知 ,回归结果中 ,显然有 > ,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消费存在显著影响。

3. t统计检验

针对解释变量 设计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 = =0,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 = ,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存在显著性相关。

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 ,得到临界值 ,(n为样本个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通过样本求出 统计量的数值后,根据 来决定拒绝或接受原假设 ,从而判定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应包含在模型中。

查表知 ,样本回归结果中, 的 统计量分别为2.623276,即 > 。从 的 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也可以看出,解释变量X 通过了t统计检验。

五、经济预测

根据计量预测,已知的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607.2元,可预测出2012年的Y是1785.45元

篇9

教育可以用来培养极权主义,也可用来促进民主;教育可以用来解放心灵和鼓励探索及创新,也可以用来禁锢思想和培养顺从及服从。不仅要看到优点,而且要研究美国教育经验和教训所诞生的土壤,必须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学习理性的态度研究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国小学教育VS美国小学教育。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通常学校以年级为基准,再将班级分为一班、二班。但在美国班级都以老师的名字命名,在那个老师班上就是那个老师的孩子。美国大部分小学低年级都是实行教师包班制,老师包揽除了音、体、美以外的所有课程,老师的办公、上课、备课都在这个教室里。在中国学校都有班主任,可在美国小学阶段有“主教室老师”,到中学就全归“学生辅导员”。中学以后美国学校的班级和年级都比较模糊,学生都是自由选课的,没有固定的班集体,每个年级都会叫做“Class Office”的学生会组织。

在美国每个学生人手一张课表,上什么课就找什么老师,在中国老师要去不同的班级上课,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在美国学校对学生有明确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及相应的违规、违纪处罚条例,加之美国孩子从小在家庭和学校被灌输的一直是尊重权威、顺服、合作。在国内,班上总有几个“反骨”,要么毫无顾忌、天不怕地不怕,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生好调教多了。在中国不允许体罚学生。在美国每学期开始学校学校都会将体罚许可协议送给家长签字,如果家长不同意,那么学校任何人不能对其子女体罚。但对于顽劣学生,学校会一再地要求家长签协议,同意必要时实施体罚。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是通过查阅王文老师的零距离美国课堂一书及大量的互联网浏览,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整合等获得相关的材料。

2.2.2比较分析法

从表1来看中国学生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一点自我学习时间都没有,美国学生时间单节课虽然时间长点,但是他们充分利用时间,每天有90分钟学习数学和语言;科学和社会课各占1小时,还有1小时体育艺术课。

3.研究结果分析

篇10

     1、经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的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和我国台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部资金,发展内部经济,这时期我国逐步开始与世界接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当今世界局势的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为我国德尔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在这一时期,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也有了巨大的转变,又原先的两岸对立,逐渐到两岸开展经济互动,特别是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在收购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应用,就更大大的缓解了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两岸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两岸经济合作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众所周知两岸的经济贸易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开展的,是在大陆实行改革开放的情况下进行的,两岸的合作首先是从民间的经济方式合作开始的,突破了台湾的相关政策的限制,从而迫使台湾方面当局必须正视两岸经贸交流交往现实的重视,最终导致了台湾以默认的方式承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框架下实现两岸的经济合作。

二、经济一体化在两岸制度中的可行性分析

1、对于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在建构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何种组织形式,两岸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从大陆方面来看,可以建立起多种层次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也就是说内地可以港澳实行CEPA的合作机制,而大陆与台湾可以采取FTA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对于某些相关的从产业可以借鉴新加坡与日本的合作模式,即对某些产业实行新加坡--------日本投资协议自由贸易模式。现在两岸的状况是,经济过于火热,而两岸的政治状况还是不稳定,再加上一些外部力量的干预,两岸在短时间内不会建立和实行共同的市场机制。

2、众所周知,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好转,是基于两岸经济合作实现的,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色道路,大陆对台湾的政策由过去的对立,逐渐走上缓和,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才导致了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好转,还基于我国现行的基本国策,我国一国两制国策的成功应用,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现行的一国两制的国策今后将在与大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两岸将会采取各种措施共同推进两岸共同市场的目标,继续推动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一条件下,即是两岸建立了共同市场,也不会涉及到财政、货币、收入分配等制度性的根本问题,由于没有根本的触动,才会在共同市场的建立有了很大的进步。

     3、但是随着世界大趋势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两岸的经济相互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在加上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以及在相关制度的改善的情况下,两岸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根据欧盟的实践经验,双方建立共同市场的一体化模式,需要双方共同作出努力,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尽快取消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其次逐步建立起对外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接近,尤其是产业合作的深化和加强);第三,实现资本,技术,人才和其他生产要素等各方面的充分调动;第四,加强在农业特别是在稳定农业发展领域的合作,从而实现协调农业发展政策的目标,消除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第五,是建设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市场机制,以确保公平竞争和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第六,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步骤,以实现经济政策的协调,以保障经济的稳定。为了获得经济发展的提供有利条件,以增强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一体化,共同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

总结:

众所周知,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在经济上也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二十年的两岸经济的发展表明,两岸在经济的合作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治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发展,两岸之间的经济、政治的交流就会不断的加强,政治互信的程度就会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推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两岸在不断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唐永红.两岸经济一体化未来取决于制度性合作[N].法制日报,2011, (2011-03-15)

[2]记者 黄戎杰.两岸经济一体化 平潭作为实验区[N].福州日报,2009, (2009-03-20)

[3]记者杜军玲.设立合作试验区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N].人民政协报,2010, (2010-03-05)

篇11

相关文献综述

Frankel和Rose最早于1997年提出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概念,他们从最优货币区的两项重要标准—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周期相关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指出最优货币区标准会随时间而改变,并提出了货币区中可能存在自我强化的内生性假说,即国家间的贸易一体化和经济相关性之间同向发展,那么一国事先不满足OCA标准,加入货币区后可满足OCA的各项标准。Artis和Zhang(1997)研究发现欧盟国家商业周期相关性1980年开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的不对称冲击在不断减少;Frankel和Rose(1998)选取了21个工业化国家,得出国家之间贸易联系越紧密,经济周期越对称的结论;Rose和Engel(2000)对世界范围的货币同盟成员间的贸易联系和经济趋同性进行实证研究,证实货币同盟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是使用独立货币国家该值的3倍,且货币同盟成员之间的商业周期更加同步;Alesina、Barto和Tenreyro(2002)考察了货币联盟和贸易额的关系,发现具有合理的商品替代弹性假定的条件下,贸易往来紧密的国家将从使用同一货币中受益更多。

国内关于最优货币区内生性理论的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Frankel和Rose的基础上,万志宏(2003)通过对东亚地区进行实证检验来揭示区域内生性假设在东亚地区是否成立,结果发现在宏观经济对称性和贸易联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即东亚地区满足内生性假设;洪林(2007)认为东亚地区只有经济开放性标准满足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其他指标还达不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东亚各经济体应主动推进货币合作从而获得事后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周念利(2007)对两岸四地货币合作基于“内生性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使用供给与需求冲击的对称性替代了Frankel和Rose的经济周期相关性,动态考察了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冲击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岸四地不满足实现货币合作的动态约束条件;崔晓燕(2008)对东亚地区进行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定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双边贸易关联度与经济周期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与欧盟国家相比,东亚经济体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小,表明在经济条件方面东亚地区目前虽然基本满足组建最适度通货区的动态约束条件,但并不适宜组建单一、全面的最适度通货区。

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分析

(一)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定与通货区的自我强化

Frankel和Rose(1998)认为使用各项标准来判断最优货币区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因为最优货币区标准间有内生性、贸易开放度和经济对称性等标准,货币一体化会提高国家间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对称性,从而提高经济周期的一致性,所以,一个国家有可能事前不满足货币合作的标准,但事后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各项标准,从而获得货币合作的长远收益。

Frankel(1999)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最优货币区内生性假定,并说明了这种动态关系,如图1所示。横坐标是潜在货币区的区内贸易联系(反映贸易一体化程度),纵坐标是潜在货币联盟成员的产出对称性,反映经济周期一致性。随着区内贸易联系的增加,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将上升;而随着产出对称性的增加,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成本将下降,因此使参与者加入货币区净收益为零的临界线(OCA线)斜率为负,即区内贸易联系与产出对称性具有替代关系。OCA线右上方代表潜在货币区的成员国应该组成货币联盟,获得的收益大于损失的成本;在线的左下方意味着加入货币区的将招致净损失。

假定地区1当前处于图1中的Q1点,就短期看该国加入货币区会招致净损失,但是如果在贸易联系和产出对称性之间存在正向的联系,即图1中RR1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则加入货币区会减少外汇储备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区内贸易联系提高和产出对称性同步提高,降低加入货币区的净成本。当该国从Q1变为Q2时,从而使加入货币区的收益为正。因此,在统一货币与区域内一体化、趋同性相互促进和依赖的条件下,各经济体应以动态的眼光推动货币一体化,利用贸易联系和经济趋同之间的内生性,使各经济体达到事后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各项标准,从而获得货币合作的长远收益,即货币合作是自我强化的。

如果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国家分工程度,导致区内各经济体产生不趋同的经济周期,即图1中RR2曲线的斜率为负,即使当前满足OCA条件,但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经济的对称性下降,则该国的未来收益为负,此货币区是不稳定的。

篇12

1 研究区概况

叶尔羌河源于喀喇昆仑山北麓,资源头向西北流,出山口水量控制站以上河长527km。中国境内流域面积9.36×104km2[2]。流域范围包括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巴楚、岳普湖等7个县和兵团农三师、公安系统的45个农林牧场,另外还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和阿克苏地区的柯坪、阿瓦提县及农一师的部分乡和农场[3]。叶尔羌河径流组成是:冰川融水占64.0%,地下水占22.6%,雨雪水混合补给占13.4%,其年内径流量多集中在夏季,卡群站夏季(6-8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8.5%[4]。

2 径流变化分析

2.1 径流量年代变化特征分析

叶尔羌河不同年代径流量有所差别(表1),1957-1966年间年均净流量为62.59×108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少3.62×108m3,这个时段的最高径流量83.97×108m3(1959年)。1967-1976年比上一时段多了1.86×108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少1.75×108m3,径流量最高值出现在1973年为85.39×108m3,1997-2006年径流量最高值达70.87×108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多4.66×108m3,这时段也是全研究阶段最高值。变差系数 值为0.17,原因叶尔羌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为补给,由于气温和降水的耦合关系,使得 值较小。

近50年来叶尔羌河径流量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图1)。径流量回归方程为y=0.1601x+64.135,R2=0.0476显示叶尔羌河径流量以0.16×108m3/10a速度增加。

2.2 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时间序列为1957-2010年的共54a的资料,其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1)。ZC>0说明叶尔羌河年径流量是增加的。ZC>ZCa/2(a=0.05查表得到此时的ZCa/2=1.96),表明年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

运用累积距平法[5]得出了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近54年来叶尔羌河年径流的阶段性(图2)。叶尔羌河近54年来的径流量序列在前后期波动很明显,1995年前后径流量呈由少增多的趋势,是趋势波动点。径流量在1997年之后有非常明显的增加,说明径流量的增加可以作为气温上升的滞后效应。

2.3 年径流量变化突变点分析

突变点检验结果表明(图3),卡群水文站没有明显的突变,只是在1995年Uf与UB在信度线±2.56之间有一个显著焦点,且Uf随后上升序列在90年代中期后出现径流增多的趋势。

2.4 径流趋势预测

2.4.1 径流周期分析

叶尔羌河卡群站径流周期表现为5、18、23a的变化周期,从F检验表可以查出,当a=0.10时, 5a和18a周期变化的F>Fa。叶尔羌河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周期以5a和18a为主,其中5a周期变化置信度比较高。表明叶尔羌河流域以5a为主周期(表2)。

2.4.2 未来变化趋势分析

因叶尔羌河年径流量存在周期性变化,所以,本文利用周期叠加趋势模型对卡群站的年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表3显示此水文站年径流量周期叠加趋势模型的重要参数。卡群水文站年径流量预测的均方拟合误差为7.33(图4),水文站实测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很小,说明模型拟合的结果置信度较高。年径流量起伏振荡明显,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2022年将会出现一次比历年高的丰水年,年径流量约为99.08×108m3。

3 叶尔羌河径流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叶尔羌河径流量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运用塔什库尔干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7-8月降水量与叶尔羌河径流量进行相关分析(表4)。

夏季平均气温的单相关系数最大,为0.84,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促进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径流量增多。说明促进叶尔羌河径流量增多的重要因素是是夏季气温。而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7-8月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43、-0.56。

图4 叶尔羌河卡群站年径流量实测值与拟合值结果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但不能确切说明气温偏高,径流量必然偏多。叶尔羌河1980和2009年气温高,但径流量偏少,1998年气温最高,为54年来的最暖年份,但年径流量不是最多,只有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多3.69×108m3。虽然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没有太大关系,但是降水量的增加,使得冰川的积累量增加,夏季冰川融化,调节河流径流量。

4 结论

(1)近54年来,叶尔羌河最大径流量和最小径流量分别出现在1989年和1994年。在1997-2006年径流量最高值达70.87×108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多4.66×108m3,这时段也是全研究阶段最高值。变差系数为0.17;

(2)叶尔羌河多年径流量有不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叶尔羌河产流区(山区)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不大。经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叶尔羌河径流跃变显著。径流量以0.16×108m3/10a速度增加。卡群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年份为1995年,从这一年后径流呈明显的增多趋势;

(3)对叶尔羌河年径流量变化周期分析表明,卡群水文站表现为5a主周期。将来卡群站年径流量均明显的递增趋势,相对平稳。其中2022年出现一次丰水年,高于历年平均径流量的38.46%。

参考文献

[1]中国塔里木河治水理论与实践.邓铭江.北京:科学出版社[M],2009:47-48,122-123.

[2]程其畴 著.塔里木河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3]满苏尔・提,阿吉尼沙・托合提.叶儿羌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水文特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24(1):74-78

[4]满苏尔・提,胡江玲.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83-87.

[5]何清,袁玉江,魏文寿,等.新疆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探[J].中国沙漠,2003,23(5):493-496.

[6]刘天龙,杨青,秦榕,等.新疆叶尔羌河源流区气候暖湿化与径流的响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49-53.

篇13

过去五年来各国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表现出以下两种趋势。

一是全球范围内的利率下降,大多数发达国家在2009年初就已经将本国的利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今。美联储率先采取了降息的举措,从2008年11月至今,美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已接近于零。欧洲央行在09年和10年保持着较低的利率,虽然在11年有小幅的回升,但这一上升趋势很快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连续的下降并进一步降到新的低点。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虽然在09年的时候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回暖,利率也有回升的趋势。

二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据初步估计,在2007年末的时候,全球范围内央行的总资产大约为十万亿美元,如今已扩大至20万亿美元,并且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超过30%。就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自2007年以来央行资产占GDP的比重一直在50%上下徘徊。四大经济体中,资产占比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英格兰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是变化最大的,由2007年的6.35%扩大到26.73%。

随着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无限扩张,各大央行的资产结构也在改变。危机前期,各大央行相继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缓解货币市场形成的恐慌。随后,在长期利率已经下降到底线的情况下,为了提供进一步的货币刺激,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启动了大规模的购买长期私人债券和公共部门债券的计划。欧洲央行则致力于解决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为此还针对流动性不足的私人和政府债券市场推出了长期再融资操作和资产收购计划。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央行采取的措施的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减弱了金融崩溃带来的冲击,然后是对实体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活动仍然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2008-2009年两年经济明显负增长,2010年开始有所改善,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欧元区与英国的增长率甚至又出现下降趋势。与以往同期相比失业率也依旧居高不下,成为困扰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一大难题。

货币政策并未达到其预期的效果,部分原因可能是将危机前的经济增长轨迹作为了现在的比较标准,但在危机发生时各大经济体都经历了经济的衰退,GDP增长的可持续性已经遭到破坏。另一个原因则是潜在的产出路径减少,在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私人部门的收缩和金融机构的受损阻碍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传导。

各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反而还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首先,各经济体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往往会鼓励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并加剧金融失衡和金融市场定价。这样的环境也阻碍了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改革。这些因素向深陷危机的财政和货币当局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使其认为政策力度还有待加强。另一个显著的副作用来自全球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主要发达国家持续的低利率加大了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利差,导致全球货币不稳定,并引发大规模的热钱流入新兴市场。急剧积累起来的新兴市场外汇储备会增加国内的基础货币,因其体量过于庞大,无法通过出售央行债券或增加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要求抵消本币的发行。新兴市场对于货币控制权的丧失导致通货膨胀高于一般水平,也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面临的挑战

鉴于发达经济体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反而给全球金融市场及新兴经济体带来不利影响,各国应考虑逐步退出非常规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这一过程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无论是过早退出还是延迟退出都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决策者则需要判断风险并作出合适的选择,同时央行必须确保QE的退出尽可能平稳地进行。

首先,必须根据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具体的情况确定其退出的时机和速度。2013年年初的时候,经济复苏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好转,市场即预期QE的退出可以进行,但显然目前还没到迫在眉睫的程度。有关机构预测四个经济体至少仍将在一年内维持目前极低的利率水平,之后才会缓慢回升。尽管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下预期会改变,但至少目前的情况仍是低利率运行,表明近期内的利率政策不会改变。

其次,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使其能灵活地退出。四大经济体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并成为一大隐患,甚至一度有学者认为在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被解决前政策利率不可能下降。但央行可以通过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的支付、长短期证券回购、央行存款设施及其他各种协议的操作来实现利率下降的目标。

再次,央行必须保证其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政策动向,引导市场预期。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于经济活动各方面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引导公众的预期应当成为货币当局措施的一部分。近年来,一些央行已经在政策引导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加强了对私人部门预期的塑造,使市场对经济保持信心,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政策的实施。

最后,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经济体的退出都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和速度,以实现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目标。但实际情况则是,利率的大幅提高会导致投机性的全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不稳定,显然不利于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这表明,这些易受影响的经济体需要加强其资本缓冲的能力、减少金融失衡以及增强政策框架吸收经济波动的能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宋国友.全球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与国际金融治理[J].国际政治经济研究,2013(02).

[2] 陈静.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02).

[3] Ronald Mckinnon,刘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后果[J].新金融,2013(04).

[4] 霍达,关婷元.国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3(05).

[5]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Hopes, Realities, Risks[R].Aprial 2013.

[6] BIS. 83rd Annual Report[R].23 Jun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