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政工程工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城市地下商业街、地下交通、人防工事、市政供应给排水工程等建设任务越来越重,WSS工法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着其它地基加固止水方法所无法代替的优点:应用灵活、简便、高效、快速并能够用以电子监控技术实现定向、定量、定压注浆施工,控制地表沉降,因此它在市政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中日益广泛。
1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是采用二重管钻机钻孔至预定深度后注浆。浆液有两种,即A液和B液(或C液)。两种浆液通过二重管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充分混合。注浆时采用电子监控手段实施定向、定量、定压注浆,使岩土层的空隙或孔隙间充满浆液并固化,改变了岩土层的性状。
1.1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特点
(1)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不回转,不发生浆液溢流现象,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2)浆液分溶液型(A、B液组成)和悬浊型(A、C液组成)。浆液对土层有很强的渗透性,采用调节浆液配比和注浆压力的办法可使注浆范围人为控制;凝结时间可以调节,并以复合注入施工。
(3)二重管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可使两种浆液完全混合,使浆液均匀。
(4)可从地面垂直注浆,亦可倾斜注浆,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可进行水平放射注浆。
(5)从钻孔至注浆完毕,可连续作业。
(6)注浆材料可以是水玻璃、二氧化硅系胶负体等,材料来源广泛。
(7)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土层。
1.2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适用范围
(1)隧道及地下工程。如隧道、及地下工程周围土层改良盾构、隧道及地下工程掘进竖井洞口地层加固,地下管线保护、隧道通过地面建筑物基础的跟踪注浆等。
(2)深基坑工程。如防止基坑底面隆起止水帷幕。保护基坑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注浆加固。
(3)既有建(构)筑物或拟建(构)筑物基础加固工程。如注浆改良地基提高地基载成力,控制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率。
1.3 常用注浆方法特点级适用范围(见表1)
1.4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工艺流程
该工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隧道暗挖法施工土层注浆加固止水工程
(1)工程概况。
某过街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隧道所通过的地层大部分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其中部分管沟顶部为人工填土层,局部管沟底部为细砂层。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泥沙流动和顶部塌陷。同时上层滞水及其它管道漏水会渗入隧道中。 该隧道半边位于建筑物下方,隧道开挖将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2)加固处理。
本工程主要以改变土层性状为目的,使隧道周围土层增加抗压及粘结强度,同时能止水、隔水。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地面对隧道进行全断面注浆,使土体能止水、能隔水的固结土体。注浆施工时,一般地段采用地面垂直孔注浆法;通过建筑物和过路段、采用倾斜注浆法。
①注浆范围:电力沟隧道注浆加固范围为:拱顶加固区厚度20 m以上:拱两侧加固区厚度:50 m以上:拱底部加固区厚巨0.6~1.0 m以上。
②注浆孔布置;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孔距@1.0 m~1.5 m。
(3)注浆效果。
注浆前,暗挖施工时地下土层流沙。窜水、塌陷,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注浆加固后。从开挖的现场情况看,上层性状明显改善,结石体分布均匀,可大大增强隧道周围土体抗压及粘结强度,达到了预期的加固、止水目的。在掘进施工中无需设置锚杆和超前支护,使暗挖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2.2 通道入口堵漏及土层注浆加固工程
(1)工程概况。
某过街地道由于结构周围回填土松散,防水层遭破坏,结构自防水性能欠佳等原因,造成出入口斜通道第一步台阶以下渗漏水严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该工程所处土层情况为:最上约5.0 m厚为砂质粘土,其下为砂岩与页岩相间的互层。砂岩已风化,较为松散。
(2)加固处理
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出入口周围注入具有加固及止水效果的浆液,形成一道止水帷幕,使外界各种水源与出入口通道隔绝,最终达到不渗不漏。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③注浆施工范围:止水的方案是解决漏水为主,出入口注浆范围为出入口结构南侧,加固区厚1.5 m,处理深度为由地面至结构底下2.0 m之间的范围。
②注浆孔布置:为确保有效地注入,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孔距@1.0 m。
①实际注入率:浆液注人率:砂质粘上15%;砂岩45%;页岩10%;平均注入率计25%。
(3)注浆效果及评价。
注浆施工后,侧墙至防爆门段及底板处无滴水、渗水现象,满足了设计要求。出入口渗漏水的治理采用“外封内堵”施工方法较为理想。外封止水即地面注浆止水是根本,形成止水帷幕,内堵是辅助配合。这样既截断了水源又可在渗漏水治理工作中减少对原结构的破坏,是今后对地下通道渗漏水严重地段治理工作的一种简便方法。
2.3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的注浆
基坑下加固体作为基坑开挖面下的一道预支撑,能提高土体的被动土压,减少挡土墙结构的位移。当基坑底下有承压水时可用下式验算抗管涌安全系数:FS=Th/ Twhw,基坑下加固一般采用分层注浆法,加固深度4~8 m。
2.4 软土路基加固
某道路软基段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淤泥层厚。部分为回填地基(回填材料为杂土。钢渣)等多种原因,造成多处路基下沉和路面开裂。
(1)加固处理。
采用传统的注浆工艺实施注浆加固后,做28 d的钻孔取芯,三个样芯均为糊状,达不到注浆加固的目的。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地面垂直注浆工法,7天钻孔取芯,经试验其强度;止水效果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①注浆孔布置及注浆范围: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及现场情况,采用两种间距(2.5 m和3.0 m)、两种排列布孔(并排和梅花状布孔)。注入深度为3.2 m。
②注浆量:结合具体孔位特征,随机调整注浆量。对边缘孔位及地下空隙较大的孔位适量加大注浆量;而对相对位置居中,地下空隙小或在注浆过程实地测量地面有抬升趋势。在压力增加等情况下,适量减少注浆量。实际平均注入率为26%左右。间距为3.0 m的注浆孔,平均注入量约为4.4 m3;间距为2.5 m的注浆孔平均注入量约为3.0 m3。
(2)效果。
该路段注浆工作结束10 d后,从标准灌入取样试验结果看,注浆区域土层密实性和抗击(抗压)性能好,基本达到了在控制路面抬升的前提下,对路基内部空隙充填充分的目的。同时在路基下2.3~2.6 m取样,土样内有厚30 cm左右的大比例浆液凝固体,其强度较高,说明在该段地基有较大空隙,实施注浆处理非常必要。在路基下3.0~3.2 m的淤泥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浆液,0.8~1.6 m段浆液含量较少,钻孔时回水量普遍较多,说明该土层段密实性较好,可充填性低。
3 结语
工程实践证明: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不仅适用于软弱地层和不良地质条件下复杂土层的注浆工程,此方法在处理高难度工程的优势大大超越了其它地基处理方法。随着地铁、道路、地下通道、隧道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事业的发展,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篇2
1.1 市政工程较为复杂。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热力、电力、通信、燃气等,整体来说工程较为庞大和复杂,投入资金较多,涉及部门较多,利益相关人较多,管理上较为困难。
1.2 市政工程质量要求高。市政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的就是是政府的项目,直接关系着百姓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对于市政工程来说具有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
1.3 工期较短。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会对百姓的日常造成干扰,容易对城市的生活造成影响,并且对拆迁和政治因素都有影响,施工周期不能太长,所以工期较紧,对于质量的要求更难控制,管理上更为复杂和紧张。
1.4 项目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市政工程项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市政工程项目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例如外界社会关系,项目内部部门关系,材料价格,政府监管机构、天气气候因素等,这些因素影响较大,对于项目的建设有所影响,具有不确定因素。
1.5 地下管线复杂 。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道路工程中的热力、给排水、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的问题要相当注重,一旦产生问题可能会造成大型事故,影响社会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增加了额外的成本,造成施工的延误和成本增加。
1.6 施工环境要求较严格。市政工程往往处在人群密集的地区,对于百姓的生活和出行有所影响,这就对市政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文明施工要求较高,工地场地的整洁扬尘污水都需要更高的要求,夜间不能施工,避免影响日常生活,这就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影响。
1.7 交通控制较难。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与其他类型的施工不同的就是施工不能做到全封闭的效果,只能分阶段进行施工,避免对市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对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8 市政工程处于转型时期。市政工程在不断的发展,目前来说市政工程的施工任务主要还是由项目劳务队和机械设备组织完成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人队伍流动性较大,项目花费人力物力较大,对于工程队的管理较为困难,项目管理水平较低,整体来说市政工程仍处在粗放型管理方式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施工环境。
2 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对策
根据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特殊的施工特点分析,市政工程的安全生产要提高警惕,避免造成事故,基本原则就是实行“一个坚持,两个转变”,也就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注重开工验评转变为专项治理与过程监控,由告知式转变为随机抽查的原则方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市政工程的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大现场施工管理力度。如何保证市政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条例进行施工,各个场地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详细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的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有效地纳入相应的监管体系,从而完善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内容。
2.2 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市政工程的设备实施涉及较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首先是要保证安全的意识,另外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保证安全就需要足够的资金保证施工人员的正规防护措施,对于一些配备品需要进行科学正规的检测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一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设备,要坚决抵制使用,更要做到相关设备的及时更新,保证施工安全。其次就是要保证施工设备定期的完成检测工作,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加以保养,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3 重视人员管理。现场质量管理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人员的管理,首先管理领导者一定要确定科学的目标和方向,创造和谐安全的企业环境,各级人员积极参与,从而保证市政工程的效益和安全。对于人员的管理,尤其是专业的施工人员的管理,有必要加强对它们的培训管理,尤其是专业的建筑技术,更是要给予相应的重视。对于培训和考核这两项工作,都要给予相应的重视,但是对于安全知识和施工法律方面的培训在我国现阶段还是比较缺乏的。应该通过专业的培训,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真正参与到工程培训中来,保证各个部门和岗位都能够各司其职,保证持证上岗。
2.4 开展市政工程质量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由于市政工程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日常的市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需要把抽查和通病监管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问题的发现和整改的监督结合起来。针对接受整改的工程,应该加强其相应的监管力度,保证监管整体过程能够处于监管部门的视线之中。同时,还要加强对市政建设行业的行业自律整改活动的支持,进一步保证检查工作能够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从而使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能够形成并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支持。
2.5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为责任第一人,项目负责人、安全员为安全管理直接人。安全管理应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对组织机构内的每个成员职责权限应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对结构复杂、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项目,应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区别不同的安全隐患类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对检查出的隐患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纠正违章指挥和作业行为。跟踪检查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保存验证记录。
3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市政工程的内容也随之完善,但是在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改进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应该重点关注相关的理论建设,从而保证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所立新.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市政工程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1995-1996.
篇3
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2.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
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2.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2.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2.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
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4
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2.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2.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转贴于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2.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2.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5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力度推进了利国利民的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工程代表着市政府的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最显著标志之一,所以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耗资巨大、工序复杂、劳民伤财。因此,在大力建造市政工程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到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问题。就目前来说,备受瞩目的市政工程是由施工项目企业来承担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政府直接指派。施工企业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赢得巨额利润,但是就如何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难题尚待解决。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讨论。
1施工项目成本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就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其中包含有物质费用、人工费用和各种管理费用,甚至还会涉及到特殊费用等。施工企业主要是逐个对单个工程进行核算,其总和就是整体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
1.1物质费用
物质费用主要是由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各种设施设备配件的费用等构成。其中影响材料费用的因素在于材料的价格和使用数量,材料价格因素还包含着原材料的购买价格和运输价格;还有机械费用主要是由台班单价和台班数量决定,这一费用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固定成本。
1.2人工费用
在工程施工中,从建筑设计到工程施工,再到工程竣工后的建筑维护,都离不开人的存在。所以这里的人工费用也就是给施工建筑工人的支付的工资、奖金及福利津贴等。这些人工费用会在与工人签订的合同中标明显示。
1.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在施工工程中任何与工程管理相关的费用,比如政府公关费、存储材料的仓库管理费、工程设施设备的管理费用和招投标资费用等。
1.4特殊费用
就一般而言,工程预算中会留有一部分费用用来支付特殊费用;例如土地购买、土地拆迁引起的额外费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的其他损失费用等等。
2施工项目成本的划分
在企业进入工程项目施工时,项目成本主要可划分为直接工程费用和间接工程费用这两部分。直接工程费用是在企业施工建设中直接产生的产品费用,主要是由原材料和现场施工的费用组成;而间接工程费用就是指在施工时产生的其他费用,具体表现在财务费用、各种管理费用及客户服务费用这几个方面。
3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今天,经济市场的调控制度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各个施工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素质,发展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拥有调控全局的能力。其中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强控制管理工程施工的项目成本。
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会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方面主要是取决于工程项目的投入额和各个指标的达标率。工程项目包括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四要素,这四要素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彼此制约。
加强成本控制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狼多肉少”的大竞争环境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可以实现施工公司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建筑市场中的社会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还可以发展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引进招标制度后,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也得到开放,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可以扩大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4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法
4.1加强管理意识
在面对日渐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时,施工企业单位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还面临着空前的业内压力,所以施工企业就要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意识,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这不仅仅是施工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原则,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监督这三个方面的严格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步着手:
加强企业施工中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也就是依照产品设计―物资采购―安全生产的各个分环节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达到环环相扣、环环清算的目的。
加强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施工企业施工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树立起控制管理成本的观念意识,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确保控制成本这一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从而加强施工个人的成本控制意识和管理实践。
加强成本控制的责任分配。也就是落实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将施工责任分配到工作人员个人,把控制成本与员工审核相结合,达到项目责任和施工个人一一对应、一一落实的目的。
4.2完善施工方案
在企业单位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项目施工中的整体建设指导书,所以完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的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根据施工企业单位所签订的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综合考虑工程性质、规模、地质环境等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施工时间、地理条件和费用预算等;要认真择取施工中的设施设备配件,确保达到施工需要的规范标准;还要合理安排项目施工环节,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最后依照实际情况来适当安排施工流水工序,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成本控制管理。
4.3加大监督力度
要在加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加大成本控制的监督力度,遵循动态成本控制考核的原则。通过现场调研核算,施工考核人员可以做出施工预算;依照这一数据,企业可以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考核,完成目标额审核及费用支出考核。这样企业可以根据施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少投入多产出的最终目的,还能缩短施工周期,用以减少项目成本。监督小组还要切实掌握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完善,依据相关成本控制问题召开会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4.4改进管理办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施工企业的建造技术也日益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化。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产业投入,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管理体制,全面掌握工程实施信息,减少投入成本,做到对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工程人员和建筑质量的合理控制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做到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的改进。
5结语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改进项目成本的管理办法,就能够确保施工企业单位的建筑质量和经济效益,保证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我们通过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成本的改进方法策略,从而使施工项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不但要完善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而且要调动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积极性,这样就可以规范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明艳.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对策初探.《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6期
篇6
排水系统根据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作排水体制,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合流制、分流制和混合制。必须充分考虑地形特点、经济状况及城市建设情况,合理地确定其排水体制。
一、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方法
1. 施工准备
(1)熟悉图纸
1)与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和施工方进行四方图纸会审与交底。
2)要结合图纸,到达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的基本全貌。例如管线的总长度、走向、直径以及井数量等,还有与工作面开挖相关的地形和地貌。特别要注意的是查明煤气和电力等的交叉管线位置,再认真做好标志与防护措施。
3)为避免出现错误,要根据图纸的桩号和走向水准测量复测一遍。在图纸设计之前,提供的地形材料可能会存在时间差异,地形也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到工程的预算造价。
4)为了建立精确的水准高程控制网,应每间隔100 m 标致一个水准高程参照点,以便测量管道的施工。同时,要注意经闭合检验正确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后才可使用。在显见而不会丢失和遭受埋没破坏的地方,应牢固地设置控制网点和桩点。
(2)调查现场情况和故障排除
在施工之前,需要结合管线的走向、施工开挖的工作面和堆土堆料所占场地与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故障排除。对妨碍施工的因素做好记录,再认真呈请相关单位部门协助排除。此外,不可忽视管线与城市道路的交叉。施工之前应与有关单位商讨并研究解决办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卫生,不能任意抛土和拉运原材料,这会影响环境道路的清洁。
(3)放线测量
在排除地面障碍后,方可进行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整个排水施工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程序便是施工放线,它决定着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放线之前必须做好谨慎严密的预备工作。假如排水工程的工期紧凑,在一段排水施工作业面被道路施工方交出后,作为排水工程施工方如没有拿出道路中桩的情况下,应随即进场组织施工。在放线之前最好利用CAD 软件,根据道路中桩坐标绘出中线图。再依据管线距中桩距离,利用CAD 计算出该段工作面每一井位的XY 坐标,按照井位坐标放出各个井位。
2. 管道及检查井施工
(1)管沟开挖
在开挖沟槽的时候,应该依据开挖土质的差异,考虑边坡放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当开挖到一定距离后,要注意对槽底高程进行严格的测量控制。槽底土方不能超挖,如果出现超挖,必须仔细回填夯实超挖的部分。同时槽底处秒是进水不能积水,夯填时不能使用垃圾土、腐植土和淤泥等。
(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工程,具备较强的技术性。因此为保证按时按质准确无误地完成工程,一定要设置专人进行测量专项。
(3)管基施工
在管道基础铺设前,管基管座及管沟开挖必须通过验收。至于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尺寸、中心线和标号等进行。
(4)管材安装
在管沟开挖结束之前,应该将管材运送至工地,同时要仔细检查管材有没有裂缝与孔眼漏洞。下管前,也要仔细检查边线和条基中心线、井基等尺寸等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 闭水试验与管坑回填
(1)对于闭水试验管段,应认真检查每一根管材有无裂缝,管口接口处是否严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用细砂浆进行修补。出现渗水部位,应及时采取措施。闭水管段可在闭水通过试验后再进行回填,不需要急于回填。
(2)腹腔回填,即在管沟回填管顶50 cm 内进行回填。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该处回填过筛不能填入超过100 mm 的石块等杂物。进行回填时,要认真地对照设计要求,注意沟内不能存有积水。
二、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1. 管道位置偏和积水
(1)产生的原因
出现管道位置偏和积水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测量出现错误、施工发生变形和刻意避让构筑物等引起的,因此容易在平面上产生位移,导致立面上产生渗水、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2)预防的措施
1)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相关标准对交接桩进行复测与保护。
2)要结合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施工放样,根据设计要求和埋置深度进行放样。
3)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施工,沟槽和平基要注意验收轴线和纵坡测量。
4)在施工中,如果出现要避让的建筑物,应增设连接井于合适的位置。其间用直线相连,连接井转角不应小于135°
5)污水倒虹应设可关断冲洗闸室,闸室前设深砂井。
6)注意交叉管线垂直净距,计算时注意管材壁厚。
2. 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的原因
漏水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包括不均匀的地基沉降、管材和其接口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井体施工质量问题和不严密的闭水段端头封堵等,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闭水试验不合格。
(2)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在渗漏位置做好记号,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较严重的应采取返工处理措施。采用喷灯在表面处理油膏接口。严重的渗漏除了可采取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的措施外,还可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处理。处理后应再进行试验和复测,直到闭水合格。
3. 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1)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甚至出现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不达标影响外观和使用功能。
(2)防治的措施
1)认真检查井的垫层和基层,使用破管做流槽,避免井整体下沉。
2)防止井体变形,控制好井室和井口的中心位置和高度。
3)检查井盖与座是否配套,安装时座浆应是饱满状态。
4. 回填土出现沉陷
(1)产生的原因
出现回填土出现沉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压实机具不合格、填料质量有问题、没有掌握好含水量等,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工程施工后的回填土出现较大的沉降。
(2)处治的措施
1)假如其他构筑物只是出现小面积的沉降,可不做较大的处理。例如可在沥青路面采取局部填补,以防止出现积水。
2)在造成其他构筑物基础受损的情况下,可使用泵压水泥浆填补。
3)如果出现结构受损,应挖除存在问题的填充料,换以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好的材料,再进行压实。
三、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 . 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工程的总体安排,在编制排水工程的施工计划时,一定要切记优先安排排水系统。优先安排排水系统,可以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无阻,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而且还可以使排水系统较早的具备排水能力,从而为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涝发挥作用。总之,编制施工计划,可以使排水工程的施工井然有序,稳步进行。
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排水工程的施工期间,要到施工现场对各施工单位进行检查指导,以确保排水工程的安全施工。加强对排水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防火工作,在使用电动工具时,要对工具的安全性和导线的绝缘性进行严格检查,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各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如果需要断路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来统一布置,统筹安排,并且在施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道路交通。
3.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对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就需要加强对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因此,监督检查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为此,各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要严格执行施工纪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会同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施工质量。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暂停施工,首先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通知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到施工现场联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对排水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造成损坏的部位,要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定期开展质量检验评比活动,使用经济手段奖优罚劣。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要加强对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就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为此,总承包单位要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要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若某一技术不当,都会影响给排水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每一施工工艺的技术监督,才能保证市政排水工程的高质量。现在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已开始要求在进行排水管道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检查,这就对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可以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从而促进排水行业的发展。
篇7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服务水平,全面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落实完成《xx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潍政办字〔2017〕59号)涉及我局的工作任务。
三、公开方式
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以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等渠道为依托,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三、工作任务
1.强化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有关城市管理的政策文件应该公开的要及时公开解读。社会关注度高、关系民生民本的重大事项,应当公开征求意见的,在决策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意调查;对公众通过12319等平台提出的疑惑要及时解答。
2.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公开。围绕道路、地下管道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做好审批、核准、备案等批准信息的公开。
4.推进环保信息公开。持续推进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每月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源、供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
5.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公开涉及我局职能职责范围内的权责清单公开工作,根据权责事项取消、下放、承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公开。
6.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建立及公开。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建立规范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明确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方式及时限。
7.推进其他信息公开。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其他信息,及时予以公开。
三、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分工。为加强我局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政务公开工作,副组长负责审查拟公开政务信息内容及信息公开选项,各成员负责提供拟公开信息稿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及时上传、相关政务信息。各局属单位要相应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
篇8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风险管理一般按照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过程进行,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过程,是风险管理中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具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案例简单介绍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
1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判断、系统归类,科学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例如,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宽改造长度为1995.74m,规划红线宽度为70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层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条,分四段设置,共计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条,设计管长1838m;新建电缆沟两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分别为1624m钢筋混凝土防水地沟和1386m砖砌体防水地沟(1.2×1.5m)。
某施工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进行调研后,分析该工程风险因素并进行识别,建立工程风险表。
2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R)不仅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的函数,而且是风险事件所产生影响程度C的函数,可用函数表示为R=f(p,c)。
根据前例风险分析,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2.1 评估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Pf
该工程分析因素集为X,对应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风险编号,给出工程风险指标因素权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 0.15 0.15 0.2 0.15 0.05 0.05 0.05 0.15}。
根据风险影响高低确定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值为μ={0.1,0.3,0.5,0.7,0.9}。
该企业组织专家及管理、技术人员共7人对该工程风险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R
则B=R·μT={0.5 0.5 0.5857 0.5571 0.3857 0.2714 0.1857 0.3286 0.6143}。
则U= W·B=0.4886
即风险发生概率(测评总分)Pf为0.4886。
2.2 计算事件发生影响程度大小Cf 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均用金额损失进行度量。则损失因素集 S={进度 质量 成本 安全}={S1 S2 S3 S4}
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6944.60万元,其中包括利润及管理费156.08万元。由于报价中已考虑材料市场风险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况下,按156.08万元为最大风险损失值。则风险损失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对应损失金额(单位:万元)近似确定为{≤15,16~45,46~75,76~110,≥140},并给出工程风险损失因素权重集W={0.25 0.35 0.20 0.20}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并将各项估计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风险损失值进行归一后,得到评估矩阵B.
计算U= W·B=0.1946。即风险损失(测评总分)Cf为0.1946。
2.3 计算本项目风险度Rf 如果用Pf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
Rf=Pf+Cf-Pf·Cf
其中Pf和Cf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的总综合隶属度。
本项目风险度Rf==0.59
3 结论
一般认为Rf大于0.7为高风险项目,小于0.3为低风险项目,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风险项目。因此,根据计算,本项目应为中等风险项目。
由于本工程存在场地狭窄、外部环境对施工干扰大、工程项目多、工期紧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员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将本项目评估为中等风险项目是合理的。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及评定结果,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相应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工程风险应对措施,适时动态地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篇9
市政给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其安全与高效,必须处理好市政给水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综观目前的设计、施工前期准备、施工选材、施工过程等各环节多少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人员没有完全掌握现场的土质、所有管线等情况,从而导致工程设计有缺欠;施工人员阅图不细,没有领会设计意图,或没有及时发现图纸问题,造成施工阶段过多返工;施工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挤压人、机、料的投入,没有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再有就是人的责任心的问题,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的施工管理责任意识稍有淡薄,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的产生。诸如此类的施工问题的产生,降低了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 市政给水工程施工方法
市政给水工程要做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各项指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2.1.1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考虑城市远期发展,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将管道设计在慢车道或人行道可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安全系数。应考虑适当多预留一些接水口,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供水主管道不宜开口过多,可考虑结合地下旁通式消防预留接口。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深入现场掌握地形地貌和土质等资料,并以此确定应用何种材质的管材。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宜的管道方位和材料,是提高给水管道施工安全和高效的重要方法。
2.1.2 认真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规模、工期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而编写。具体地就是依据工程本身的特点,将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之在一定时间内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施工,科学地进行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资源组织,是工程施工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的重要手段。
2.1.3 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工前仔细阅图、熟图,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提出施工合理化建议。对图纸漏、错、缺等问题尽早发现,以便在施工交底时解决,避免施工返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只有熟悉图纸并掌握了管线的长度、走向、管材直径以及与施工区域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应对一切突发事件。
2.1.4 落实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进度计划向施工员和作业班组交底,重点放在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艺标准、安全措施等方面,交底必须细致齐全,并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安全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交底,做到每个节点、每个工艺都落实到人。如遇到现场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设计方和施工方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
2.2 安全、高效的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必须遵循的方法
给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组织管理措施,才能做到安全与高效地完成工程。
2.2.1 进场管材的质量检验及堆放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必须按规范、图纸要求对进场管材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验,审核出厂合格证,出厂报告,不合格一律不使用。如果管材的质量不达标,会影响管道寿命,容易产生漏水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要求施工所用管材都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管材应立即停止使用。
为了减少各种料具的二次搬运距离,凡进场材料、设备要按要求堆放整齐,不得随意堆放。
2.2.2 测量放线 管槽挖掘前,应采用全程测量标高及放线定位的方法,必要时可开挖探槽,提前预知所遇难题,并在图上和管线边参照物上定好标记、准确定位,以此提高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特别在旧道路扩建改造中,有多种管线同时施工,在测量的时候出现差错,会导致管道位置产生偏移,因此在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换桩复测与保护,不得擅自变更管道走向。遇到其它管线须避让时,应出具设计变更。
2.2.3 沟槽开挖与回填 开挖沟槽前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它设施情况。结合工程特点,熟悉施工图纸,了解管道施工坐标与高程。先放线、后挖沟。工程沟槽开挖可采用人工或人机结合开挖。如人机结合开挖,当挖至设计标高以上10~15cm时,待到下管之前一律采用人工清沟及开挖管头工作坑,以避免管身悬空,防止超深开挖再回填,造成返工及管道基础差的现象发生。如遇弱地基,应加挖深0.5m以上1:1级配砂石25cm一层分层夯实回填到设计标高,沟槽要修整平直。
水压试验合格后,应按要求及时分层回填管槽,每层回填的厚度:胸腔部不得超过15cm,管顶部不超过30cm。按设计要求进行夯实,夯填中不得掺有碎砖、瓦砾或大于10cm的土块,密实度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篇10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风险管理一般按照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过程进行,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过程,是风险管理中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具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案例简单介绍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
1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判断、系统归类,科学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例如,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宽改造长度为1995.74m,规划红线宽度为70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层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条,分四段设置,共计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条,设计管长1838m;新建电缆沟两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分别为1624m钢筋混凝土防水地沟和1386m砖砌体防水地沟(1.2×1.5m)。
某施工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进行调研后,分析该工程风险因素并进行识别,建立工程风险表。
2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R)不仅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的函数,而且是风险事件所产生影响程度C的函数,可用函数表示为R=f(p,c)。
根据前例风险分析,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2.1 评估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Pf
该工程分析因素集为X,对应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风险编号,给出工程风险指标因素权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 0.15 0.15 0.2 0.15 0.05 0.05 0.05 0.15}。
根据风险影响高低确定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值为μ={0.1,0.3,0.5,0.7,0.9}。
该企业组织专家及管理、技术人员共7人对该工程风险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R
则B=R·μT={0.5 0.5 0.5857 0.5571 0.3857 0.2714 0.1857 0.3286 0.6143}。
则U= W·B=0.4886
即风险发生概率(测评总分)Pf为0.4886。
2.2 计算事件发生影响程度大小Cf 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均用金额损失进行度量。则损失因素集 S={进度 质量 成本 安全}={S1 S2 S3 S4}
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6944.60万元,其中包括利润及管理费156.08万元。由于报价中已考虑材料市场风险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况下,按156.08万元为最大风险损失值。则风险损失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对应损失金额(单位:万元)近似确定为{≤15,16~45,46~75,76~110,≥140},并给出工程风险损失因素权重集W={0.25 0.35 0.20 0.20}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并将各项估计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风险损失值进行归一后,得到评估矩阵B.
计算U= W·B=0.1946。即风险损失(测评总分)Cf为0.1946。
2.3 计算本项目风险度Rf 如果用Pf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
Rf=Pf+Cf-Pf·Cf
其中Pf和Cf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的总综合隶属度。
篇11
(一)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城市公共危机是属于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如果政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就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国家对人民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就需要对公共存在的危机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通俗点说就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组织相关社会力量对城市所面对的危机事件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所以说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二)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机制国外相当一部分国家在经历了种种危机事件之时,为了使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稳定,从而构建了一系列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1.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并设立危机管理机构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面临公共危机时能够自然有条不紊地管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根本上是因为这些国家建立了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并且在这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美国在应对危机时的管理模式是以总统直接领导、由专门政府部门参与的组织体系,并且美国形成了联邦紧急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它建设了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并实行单位一体化指挥,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即可迅速动员一切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2.发达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在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之时,需要最迅速的获得事故发生的确切信息,从而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采取应急措施,争取救济的宝贵时间,为此建立一套发达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至关重要。日本在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之时还建立了信息管理一体化和危机认识、处理体制,并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向群众传播最新事故状况,从而使中央到危机发生地能够及时准确传递相关信息。
3.完备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世界各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
很多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来应对公共危机的发生,在德国宪法中,就直接对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直接做出了规定,奠定了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基础;此外还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了如何应对城市公共危机。例如美国就制定了新的《国家应急反应计划》,并依据此计划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国土安全行动中心。
4.重视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方面,美国和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都特别重视防灾工作,并开展了对预防公共危机发生的各种培训和演练项目,并且施行相关政策和举行各种活动来调动社会对防灾工作方面的积极性。除了在国内重视社会参与,很多国家还积极与国际合作,比如在涉及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活动之时之所以没有造成更大的恐慌和破坏,绝大部分原因是世界各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危机发生国在面对公共危机发生时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二、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对不足部分的建议
(一)我国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模式我国自建国以来逐步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使各政府部门井然有序地利用自身职能应对危机的发生,但是这种模式只能在一般的危机事故管理中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效率。但是,在面临大的危机事故时,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由于部门间联系比较机械,不能灵活地处理相互之间的职能分配,所以我国可以对每种危机管理分门别类的同时,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政府再将社会团体、媒体、民众的力量介入其中,使得在总体上不缺乏秩序但是在事故发生之时又能很好地形成活动机制,增强灵活性。
(二)对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指导思想之解剖我国各个城市在应对危机时的指导思想还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只着重于直接救灾的指导思想,在城市发现公共危机时,还是较多以采用行政应急手段为主,依法行政的危机管理理念并不能真正落实,国际上一些前沿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及高新技术还没有具体应用到城市的危机管理之中。对此,我国应当在注重应急救灾的同时,积极创新,创造出适合本国国情以及公众所能接受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三)对公民的危机意识的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在对公民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管理过程中,虽然也对公民危机意识的教育有所涉及,或者说也给予了重视,但是在执行力方面,并没有付诸多少力道,因此政府在加强本身防范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同时,也应该多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到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艰难以及个人对整个社会行政执法的重要性,这是最基础的也是必须的。
(四)城市公共危机处理过程政府责任首先,政府在公共灾难、危机发生后,现今处理模式是升级发放救灾物资,下级去执行,这其中的监管问题有待加强。很明显,经过一层层的剥削消耗,到了人民手中救助物资可想而知,所以政府在这其中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宏观方面,制定相关监督处理办法,实际执行方面,可以与工商部门、公安机关等强强联合,以便灾民能得到最好的救助。
篇12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trol;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市政工程中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不仅会影响政府的形象与市貌市容,而且还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质的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充分的体现一座城市的繁荣。因此必须加强对市政路桥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
1路桥工程技术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个城市最为基础的设施就是市政工程,同时市政工程也是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重要工程,因此社会将市政工程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上。施工的质量、造价、安全和进度是由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所保障的,同时也可以防范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通病。在施工时如果可以实行合理的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管理,就可以发现并解决现场施工所遇的问题,保证市政工程可以优质的建设,提高市政工程企业的运营管理经济效益。实施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还可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质量良好的市政路桥工程,还可以保证公路桥梁行车的安全,使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就目前我国来分析,如何加强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水平,已经成为了发展新型市场环境,改进市政路桥企业项目的重要内容。
2施工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路桥的过渡段不但连接着通道及桥涵等构造物还与两端的路堤相连,它的工程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路桥过渡段经常因为桥涵及道路的基础不均匀而引起沉降,这样就会导致“台阶”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一旦超过允许范围,就会对车辆通行的平顺性和舒适性产生严重影响,车辆跳动和颠簸也会伴随着该现象而产生。大型货车荷载很大,这样就会引起“台阶”出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状况,这种情况也会严重影响车辆的通行状况。另外,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公路等级越高,构造物在建设过程中也设置的越多,这样就会导致高度不一的桥头台阶。而工程共有这些桥头台阶,会对将来车辆行驶速度有所限制,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现象更明显。因为车辆不会按照规定设计通过公路桥头台阶,车辆经过一个台阶就减速一回,这样就使得公路通行效率受到影响。桥头引道距离在高等级公路中也比较长,道路路堤也相对比较高,这就会使得出现路基沉降及道路变形等现象发生。这样还会引起道路积水和桥台错台的现象。这样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只有保证了施工技术、优质的质量,才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3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3.1加强综合治理
对于市政工程中所遇的各种事故或者突发问题,必须综合的运用各种方法来处理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必须从大处着眼,并选择运用其他方法来代替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
3.2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现场发生的事故,必须认真的分析,避免今后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只有充分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才可以避免在今后的施工中出现相同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又可以保障质量和经济的合理性。3.3保证事故处理人员安全
在事故的发生现场,有很多突发的和不安全因素,作为管理人员及设计人员,必须提前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同时对防范和防护措施做好准备,加大现场的监督执行力度,并使管理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3.4加大事故处理范围
现场所发生的突发性事故,监理不仅要对相关部位直接进行处理,还应该对相邻区域进行处理,加大事故检查和处理范围,这样才可以保证质量的需求。市政工程中的路桥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因此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人民可以得到真正的便利和实惠。
4路桥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1)市政工程中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高效的机械设备,将台背侧的路基开挖后,再进行石灰土的回填,这样就使得周围没有素土,仅通过重型压路机就能直接对台背处进行碾压。虽然施工的造价会比原来增加,但是质量也会提高,同时运用了这种技术人工及小型机械的操作费都会下降,施工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工期得到了缩短,整体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总体来说,利用新型换填施工技术优势将更加明显。(2)路桥工程中桥台混凝土搭板和顶层施工技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和相关规定实行,实行立模施工,同时还必须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满足施工需要。由于搭板靠近桥头处的混凝土厚度较薄,若使用压路机直接压实时,容易使该位置被压碎,或者压成薄饼的形状。因此,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搭板混凝土距离顶面不足10cm 的部位,必须将铺好的混凝土碎石基层凿干净,然后将沥青混凝土填入,这样就可以使台背回填的强度得到保证。
(3)现场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考虑温度技术和质量控制,以防路桥工程中所出现裂缝等问题,因此控制施工温度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步骤。现场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来控制温度。例如:拌合混凝土时,必须采用水浇过的碎石搅拌;夏天高温天气中降低混凝土的铺实厚度来增加散热;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可以将冷水管埋入混凝土中,通过冷水的注入使得温度下降,混凝土浇筑时入模温度也必须严格控制。
(4)对于市政工程,若是混凝土早期的养护技术和质量控制不到位,就有可能使得设施的表面因为失水而引发很多问题,例如裂缝、色差变化及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早期硬化时的养护和质量控制。浇筑强度和外部的气候条件也对混凝土构件的拆模有影响,混凝土试块只有满足了检验标准和其他条件才能进行立模拆除。混凝土立模拆除后,也应该进行早期的养护,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对于某些有条件的工程,采取喷涂护膜的技术措施会更好。混凝土的表面如果有蜂窝和麻面等缺陷时,必须及时的修补或者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浇筑水平。
5路基面质量控制加强路基面的防水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路桥混凝土可以做到防渗,也不会引发钢筋的锈蚀等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路桥工程中因为渗水而引发的结构破坏,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增加路桥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果。
结语路桥工程中怎样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要加强工程参与者之间的配合, 还需要专业化的技术理论和很强的责任心。监理在现场施工时一定要严格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将关键问题及重要工序放在第一位,严格的遵守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市政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篇13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时难度增加,在目前的市政道路工程质
量管理和施工工艺水平下,施工工程中会体现出相同的质量问题,即质量通病。根据近几年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反馈来看,最为常见的通病主要发生在路基建设、路面建设的施工上。
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路基的建设至关重要,道路路基的铺设强度和稳定性会直接对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产生影响。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路基的横坡处理较为随意,碾压过程不够细致,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来进行实施。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这些问题都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道路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路基平整度低,则会导致路面的承重厚度不均,而在承重能力较差的路段在较强的负载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路面的龟裂。而如果路基的管线槽回填不能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但填土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时候,路基路面的结构稳定性将会出现很大的隐患,路面结构极其容易发生深陷。
与路基施工相对的,则是路面施工建设,路面施工质量同样至关重要,但路面施工质量同样也是质量问题的“重灾区”。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路面高程误差,在施工中没有对各层结构的高程进行细致的测量,没有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继而在路面施工结束后,高程出现了严重不一致的现象。而对于市政道路,高程不一致将会带来路面凹槽、塌陷、裂纹等现象,这是由于市政道路的特点决定的,市政道路比之普通道路,将会增加许多路面的辅助设施,例如雨水井、检查井以及排水管道。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性以及原则
1.施工质量控制特性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与普通的道路施工控制,有着一定的控制特性,其控制管理的难度要更大,工程本身也更加复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因素多,涉及面广。市政道路工程一般来说所包含的施工线路要远远长于普通的道路施工,并且通常会与城市其他的基础建设进行同步施工,并且在市政道路某些施工环节过程中,对其辅助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一定要求。例如施工环境和天气,以及辅助项目的施工进度。市政道路的规划过程中,会根据道路建设的目标根据环境进行设计施工,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由于施工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对施工进度、施工方法产生影响。
其次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其中包括了设计阶段的因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因素、竣工检验过程中的质量因素,包含了人力资源因素、施工建设材料因素、施工工艺、工序、进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
最后则是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检验难度大。市政道路与普通道路不同,市政道路的隐蔽工程很多,而在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这些隐蔽工程难以得到很精确的经验,极容易出现地面质量达标,而地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即便被检验为安全的路面,但仍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原则就是“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市政道路建设,是一项基础民生工程,它对于城市的美观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决定作用,其质量的好坏同时也与城市中的普通民众息息相关。
施工质量控制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一人为核心,人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绝对主体,也是决定市政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上文中所提到的质量通病,深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在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客观的去控制人为因素,要不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高质量的工程目标。
除此之外,施工质量控制还需要把握“预防为主”的原则,市政道路是一项长久服务于城市的基础建设,虽然从源头上把控道路质量能够有效的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中,道路质量出现问题是必然的,而目前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检验一般是在问题发生后,被动的去治理问题,而非主动。因此,采用“预防为主”的管控原则十分有必要,应尽可能的将质量问题控制在出生阶段,防止其产生更大的损失。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路基施工控制方法
路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质量控制点主要集中以施工放样、路基压实、路基回填等几个方面。
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的放样工作,主要包含导线点坐标复测、中桩放样,穿线以及拴桩四个环节。施工单位在进场之后需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进行对导线点的复测,恢复主要控制桩。中桩放样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以最相邻的导线点为测量点,通过后视拨角测距,放出中桩点。在放样中桩需要注意在放完某一个中桩点后,需要对仪器进行归零校正,中桩穿线通过对路线的技术参数是否在同一个几何线状物上来衡量其是否合格。拴桩方法有多种,如骑马桩,三角桩,都应考虑施工由于高填或深挖以后是否还能由其恢复中桩。
在路基填方之前,要对原地表进行清理及挖除,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表层翻松 30cm,然后平整压实后填筑;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80cm 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后填筑。
在路基的回填过程中,要合理的将填方作业分层,一般可以分为平整区、填坐区、检测区、镇压区,分布完成后,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流水作业施工。在回填压实过程中,首先要按照设计的松铺系数进行摊平,在摊平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土层的压实密度、标高、填土高程达到设计要求。
2.路面施工控制方法
路面施工控制点主要集中在路面的基层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以沥青路面为例,在路面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基层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有对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抽查,对材料的存放场地、排水措施、防雨防冻措施。在路面的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控制摊铺过程和碾压过程中的质量。在摊铺机摊铺过程中,应该派专人负责粗细粒分离的情况,并要及时的进行混合料填充,对于路段长的道路工程,应该采用多次摊铺的方式来完成摊铺,不能够为了进度而忘了对质量的控制。在碾压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平曲交接的地方,压路机应该注意从内向外的碾压,两侧应重复多次碾压,如果出现松散或者起皮现象,要重新拌合碾压。
沥青面层施工必须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监理按规定要求自主地进行试验,并对承包商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如实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追加检查。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材料进行抽样试验。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外观、接缝、施工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