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规范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规范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合同管理规范化

篇1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化;措施

农业承包合同是指我国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过程当中,农村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为了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关于发包、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协议。

1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1.1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在我国部分农村当中,并没有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口头协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面合同,导致很多的纠纷。

1.2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经常出现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在订立农业承包合同的过程中,有时签订的权利和义务都得不到履行。有时出现合同的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现象,甚至出现无期限合同。

1.3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手续不齐全,表达不清楚农业承包合同手续不全主要表现在公章不齐全或盖错公章。表达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字迹马马虎虎,模糊不清,缺字及语句有歧义,存在代签现象。

1.4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许多业务人员未经相关的正规业务培训,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明白,理解较为片面。

2农业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议

2.1健全落实各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对于如何一个村来说,任何经营项目的发包,是一件直接关系全村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应该设立专门的承包合同管理机构,防止在承包过程中出现意外。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虽然没有落实专门的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但是村委会应该负起责任来,可以自己组织村委会相关人员,负责承包合同的管理。

2.2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合同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合同双方都都应该遵循自愿然则,合同双方都不能违背对方的意愿或是强迫对方签订对方不愿意的合同。同时也应该明确双方的义务与权力。在我国,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进行承包土地流转时,承包方必须得经过发包方的同意;当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时,承包方必须经得发包方备案[1]。

2.3合同文本必须规范统一、签订合同的手续必须齐全农业承包合同周期都较长,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手续必须齐全,以防止后期出现意外时有据可依。项目发包时双方应提供的材料如下:合同双方相关法人的身份证明,合同双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双方的经营资质及授权委托书,场地及经营能力证明[1]。项目登记管理应该注明项目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及经营期限等。此外,在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双方代表都要在合同上签字盖章,由村经济合作社发包的,还应加盖公章[2]。在合同的书写上面,不能字迹潦草,要字迹工整,使合同双方都能看清,同时相关的语句要通顺,不能有歧义。合同中不能漏字或出现错别字,以防止出现意外时合同里面的内容不是当初签订合同时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最后的签字上面,合同双方一定要按照双方身份证上面的名字就行签字。

2.4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应该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素质。作为领导管理者,要定期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不仅要进行制定合同的相关理论培训,更要进行承包合同案列的分析,既要有正面案例的分析,也要有反面案例的分析。要高度重视培训,培训不是走过程,更不是形式主义。同时,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及法律教育,提高业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及法律水平。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在人才建设上面,要以目前单位内部业务人员为基础,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使之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可以合理及时的应对。另外,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淘汰制度。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业务人员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对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低下的要果断的进行淘汰。同时,部门要规范选拔制度,积极引进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3结论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业项目承包将会越来越多。规范化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1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1)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2)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

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营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如果要最大限度发挥合同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因为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规范化的最高要求,是科学化的最佳途径。只有加强合同的标准化管理,才能避免合同风险,规范经营行为,实现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煤炭企业涉及合同方面的内容很多,其中大家最常见和熟悉的有物资管理合同、销售管理合同等。这些合同都有专门的单位或部室人员进行管理,这些合同基本都有相对的时间、客户、管理格式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管理相对较为容易。但是,机关和后勤等涉及的对外合同,由于涉及种类多,部门多,格式内容等也比较多,部分部室人员由于专业性的限制,对合同需要的各项资料不了解,往往存在资料确实缺失情况,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把关,也需要专门部室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各矿厂机关后勤,分公司购买的设备、搞的土建工程等,缺少专门部室管理和监管,给企业合同管理埋下隐患。迫切需要鑫龙煤业专门部室及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为避免公司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分公司购买的设备、搞的土建工程、进行的各项设备、设施维修、租赁等,涉及的对外合同缺少专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部分内容存在法律风险。

2.合同的审查、签订不规范,乱,对合同的履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3.缺乏供应商的资质的审查。

4.部分合同存在对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利约定不明确、表述不清等问题。

这些都给企业合同管理埋下隐患。鑫龙煤业企业规划部根据公司领导要求,于2014年5月起接手了鑫龙煤业机关、后勤和各子分公司地面涉外合同管理工作,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了管理,根据合同工作的各项要求,对后面所有的合同全面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

三、合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优化合同管理流程。为规范各分公司、机关部室的合同管理工作、满足合同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合同管理的制度化,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制订了《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鑫煤〔2014〕207号,使各分公司、机关部室的合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管理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责的明确界定;合同签订前的供应商资格、价格、质量与履约能力审查;合同签订的程序、权限设定、法人授权委托书办法、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的处理等具体内容。

2.及时启用“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专用章”,并予以公布,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3.重点要求各责任单位在合同签订前,加强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对供应商的资质、商品价格与质量、履约能力的审核。合同管理部门在对供应商材料进行审核并形成审核意见后,要将审核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核。

4.编制了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审批表,确保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各专业部门或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对不同合同规定不同的上报材料,加以区分。通过议标签订的合同,报合同会签单与会谈纪要;通过招标签订的合同,报合同会签单与中标通知书;通过领导批示签订的合同,报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

6.编制了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台帐,涉及序号、合同名称、经办部门、经办人、签订日期、合同期限、合同价、对方单位、存档份数、归档日期、备注等11项内容,确保各项合同查找有据可依,查询方便。如下表:

7.合同查询时,做好查询、借用等相关手续(查询借用人员需要填写查询、借用登记表,并将借用、查询时间及归还时间填写清楚,借用时除了填写登记表外,还要打借条),防止合同备份资料的遗失。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公司机关部室及分公司涉外合同管理进行了规范管理以来,公司合同管理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

1.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机关部室及分公司涉外合同签订前、签订过程和签订后备案等工作提供了管理流程和依据。

2.规避了部分法律风险。

篇4

引言

建筑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是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签订,在指定的工程建设项目上明确上方的利益关系和义务责任的一种协议。相对应的合同管理就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部门,以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采取的相对应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用于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建设单位存在合同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简单地将合同管理理解为是一个文档性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并没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合同结算疏于控制,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也不是十分健全。没有严格地遵循合同管理程序,忽视对于合同管理的审查工作,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

(二)合同文本存在缺陷

就现今施工合同的文本来看,合同文本本身还不够成熟,很多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文本都有许多缺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合同责任的划分不够清晰,对于合同事件各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没有具体全面的规定,描述不清楚。还有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除此之外,一部分施工合同文本中,没有明确工程保险责任,没有具体的索赔计算原则。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施工企业,对于索赔工作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所以,在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时,一定要增加相适应的索赔条款,为后续的索赔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合同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业务出现,由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从事,要求合同管理的从事人员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通晓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目前,我国的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即使有相关的从业者,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甚至有的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直接由相关的工作人员。所以,当出现合同纠纷时,法律支援很难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国内的行业规定了如指掌,还要掌握一定的的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二、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一是要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处的监督职能,各个职能部门要定期将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每周将工作计划报送到合同管理处,方便合同管理处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二是要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要求合同管理人对其他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阐明合同的主要内容,使得每一个工作小组明确自身的责任,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对于合同中规定的相关的责任事件分配到各个工作小组,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共同进行合同管理。

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当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的变更时,合同也要做相应的更改,比如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等出现变更时,必须对工程成本进行全新的核算,重新估计工程的进度,通过合同双方的谈判对合同进行补充。

(二)规范建筑施工合同文本

目前,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主要是针对发包方制定的,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不仅如此,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再加之管理的不规范,工程建筑队伍于和建设规模之间的协调性越来越差,在建筑工程承包活动中,业主越来越明显地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往往会提出一些极为苛刻的要求,行业中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加强建筑市场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国家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风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的方式对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筛选,对于已经入职的从业人员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办法,坚持使用最为优秀的人才。重视在职培训的开展,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当前的市场状况,组织在岗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平培训,不断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扩展,对当前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在企业中推行深造制度,定期的筛选优秀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到相关的高校进行深造。

总结:合同管理是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进行改进。

篇5

引论

建筑工程合同是指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或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将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规定下来的一种经济契约。合同管理则是为了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承包单位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其合同关系,以解决合同纠纷,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裁,从而保证合同内容得以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合同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法制化、正规化。由以前的政府下达指令性工程建设计划的经济制度, 过渡到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及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可以讲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切不可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我们要防止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遭到的惩罚。

二、目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合同现象严重。由于迅速成长的建筑市场存在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的行为,发包方常常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如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对发包方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特别是对发包方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不明确,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

(2)不重视对合同文本分析,合同文本存在众多缺陷。国家工商局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少数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发包方义务,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因为缺少某些重要的条款、缺陷和漏洞多、双方对条款的理解有差异以及合同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而发生争执。

(3)存在着阴阳合同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有些发包方以各种理由、客观原因,随意违反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的内容,修改合同或违背约定,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外,还私下与施工单位签订一份与原合同相悖的“地下合同”或增补条款,形成一份违法违规的契约。这种工程承发包双方责任、利益不对等的“阴阳合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承包商利益,为合同履行埋下了隐患。

(4)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分包合同示范文本,总承包方和各专业分包方之间及各分包方之间经常因合同界面不清,责、权、利不明确,而互相推诿,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的承包方将工程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方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5)合同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工程双方都没有按照合同办事,又不进行及时必要的经济技术签证,以致工程不能如期完成,工程款项不能及时拨付,合同管理知识流于形式。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大多是由经营科或市场科负责合同管理的相关事项,他们对合同的审查、监督和检查力度远远不够,专业知识不强,做事不够仔细,也导致了合同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合同管理培训,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损失。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措施

( 1) 加强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十分重要, 没有扎实、全面、正确的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 合同管理是不能成功的。基础工作做得细, 漏洞必然减少, 双方纠纷也就减少。基础工作主要是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定, 对工程量、设备原材料价格等资料收集齐全, 对市场研究深入, 对国内外技术了解清楚, 各方面的情况掌握得及时。这些工作是长期的、繁琐的, 但也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这些基础工作, 合同管理将会举步维艰。

( 2) 合同管理需设专门管理人员, 定期培养。合同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 经过培训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对合同管理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做到依法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不仅合同管理专业人员需要培训, 对建筑企业其他相关人员, 尤其对企业法人代表, 进行合同管理培训更是十分重要, 因为在订立一项合同的过程中, 他将最终代表企业亲自或委托他人签订合同。工程合同管理是使建筑市场走向法律化、规范化的措施之一, 加强合同管理可使建筑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能提高国内施工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与竞争.

( 3)重视招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当中,同时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使我国的建筑业市场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 实行招投标合同管理, 形成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法制机制, 这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关键。一般来说,建筑工程合同都是通过招标和投标的方式来委托和承接的。工程承包合同的形成是建立在招标投标的基础之上的。在承包工程中,影响利润最大的因素就是合同,而在市场经济下,招标投标是工程各方争取获得更多利润的绝佳机会。如何充分的把握这个机会,签订一个对本方有利的合同,是所有承包方都关注的焦点。在合同签订前,参与工程建设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协商谈判。当双方的合理合法的合同签订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应,受到法律保护。此时,合同也就成了工程中合同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合同决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假如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发生纠纷,合同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合同双方都必须十分重视招标投阶段的管理工作。

( 4) 做好合同的实施管理。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篇6

1 制定冷轧板材产品主数据编码方案

冷轧板材产品编码方案的制定考虑的因素:满足唐钢物料编码设计的总体原则,即适应性、实用性、易维护、编码数量可控制;基于现有编码体系考虑未来冷轧板材产品编码制定;满足财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在这些因素基础上,了解冷轧板材产品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编码方案:冷轧板材产品采用变式可配置物料。优点:系统操作简单、公司间交易时系统执行可以无缝衔接。缺点:已有的冷轧板材产品需改造编码、工艺路线、BOM等,工作量大。

2 制定热轧板材产品主数据编码方案

热轧板材产品的组产方式为常规产品、品种钢全部按单组产,摒弃了以前按库存生产的组产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满足均衡排产、均衡交货、组织大连浇等实际生产与交货要求上会大打折扣;对提高生产效率、均衡库存水平会有制约;系统实现方式单一,以后想实现常规产品按库存模式生产会很困难。组产方式图如图2所示。

编码方案:采用变式可配置模式。热卷:品名 牌号 厚度组距。板坯:品名 牌号 厚度 宽度。优点:编码模式统一,数据维护工作小,灵活支持生产组织模式。缺点:变式物料的业务操作模式改变,主要影响销售人员。

3 制定明确的板材产成品主数据维护流程和制度

3.1 板材产成品数据维护业务步骤描述

销售部门(销售公司、市场部)业务人员确定新增物料,提报物料主数据基本视图。由技术中心负责给出定额,内控标准,BOM标准值。生产制造部编制半成品物料。销售部门负责收集成品数据。生产厂负责收集成品物料生产数据并依据技术中心提供的BOM标准值收集半成品物料BOM数据,最终导入到物料主数据系统。数据中心负责检查物料主数据完整性,维护生产版本,将所有数据上传SAP系统,反馈完成信息。

3.2 板材产成品主数据维护流程图,如图3所示

3.3 严格的数据维护时间规定

第1-3天:技术中心或生产制造部出具内控标准,给出定额,提供BOM标准值,并发给相关部门,生产制造部完成半成品物料编制。第4天:销售部门和生产厂完成所有数据收集。第5天:数据中心完成数据整理和维护。

4 结语

冷轧板材产品和热轧板材产品均采用统一的变式可配置编码方式,使生产操作简单方便。统一的数据编码支持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缩短订单交货周期。科学而严格的数据维护制度,确保了订单产品按时交付。

参考文献

[1]江万军,薛惠锋,寇晓东.物料编码系统解决方案在ERP实施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05(4):15.

篇7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对会计档案管理有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比较规范,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有的单位在会计核算年度终了,把会计档案往库里一堆了事。没有专职档案人员进行管理,也没有配备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谁需要资料谁都可以查找,严重违反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会计记录的经济活动信息都归集在会计档案中。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各级政府经济信息统计基础性资料,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负责人是否廉洁施政的重要证据,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综合的反映。

1.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

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包括了会计档案管理需要有专业化的队伍承担管理工作,有包括了管理会计档案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工作水平。

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大的,应配备专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给出编制。国有大型企业配备专职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从会计人员选拔产生。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比较小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只有专业化,才能规范化。专业化是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专业化和规范化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的有序统一。

一个单位内部,有不同的会计主体:即一级法人单位,还有二级会计核算单位(即非法人分支机构或二级报账制单位)。不论什么样的会计主体,都有大量的会计档案需归档。单位内部还有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对象也不同,客观上也要求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不能简单地把会计档案一归档就了事。造成经济信息资源永久沉淀,得不到及时开发和利用。

无论是上述何种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都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领导层面上要增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意识会计档案对于本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潜在的经济利益;第二,给予一定的物质、经济支持,会计档案的收藏与保管需要一定的物理场地,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也是提高会计档案馆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三,对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支持,目前很多从事会计档案管理的人员对档案管理知识较为缺乏,或者是对专业性质较强的会计档案的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所以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既有利于提高会计档案的信息质量和保存价值,又有利于提高对会计档案中蕴藏的信息的开发与使用。

2.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禁毁损,散失和泄密。”明确了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和目的,就是要及时对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一定时期经济信息资源及时采集利用,可能会对经济社会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过了保管期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原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也就随之终结。及时开发利用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是关键,把握时代脉搏,需要不断学习型人才,才能有效开发利用会计档案经济信息资源。从开发利用角度看,也需要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

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建设。《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是各个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档案的立案归档、管理利用、编纂开发和鉴定销毁形成规章制度。实施的细则需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制度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这是会计档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二,要建立档案制度的保管制度,会计档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日后的对于账目的清查鉴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期限、范围、种类和使用人员的范围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第三,要建立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制度,虽然建立会计档案是为了防止财会人员,但是会计档案还是存在着一定保管规律,要对会计档案的要建立完整的鉴定制度,及时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销毁,同时也要对销毁档案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制度建设,即建立起销毁制度。

篇8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篇9

一、利用计算机科学化地管理图书流通的基础数据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要实现信息科学化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图书进行一书一码的手工粘贴,然后建立一个详细的著录图书基础数据库;同时,对读者进行一人一卡一码的读者信息录人,建立一个读者信息库。通过这两个基础数据进行流通管理,就能既准确又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准确、快速地进行图书流通。

图书著录时,基本数据库建立的具体内容有:条形码编号、书名、副书名、第一作者、标准书号ISBN、类别、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单价、套价、丛书、页数、开本、复本数、到馆时间、书库号等。根据这些数据满足一切借阅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也更好地为图书整个管理过程奠定了基础。条形码编号要根据馆藏图书的数量,如在百万册以内可定6位数字,超过百万册就需要7位数字,以此类推。

读者信息库的具体内容分为条形码编号,读者姓名、性别、专业及班级、照片、联系电话等。

以上两个基础数据的建立过程,要仔细认真,不得有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管理系统的流通、典藏及各类查询项目等。

二、建立借阅流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重要环节,流通的快慢标志着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过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通过一书一码、一人一码的借还操作过程,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更需要规范化,要对图书流通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方便。流通环节包括很多,具体分为借还登记(借书时间、还书时间、续借及预约、违约超期罚款)、未还图书查询、时段查询、读者借阅查询、图书丢失查询、图书动向查询(准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及读书册数排行榜等。

(1)借还登记。可以根据读者借阅证一人一码和图书一书一码的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给读者打印出一条信息: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共能借几册,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提醒读者及时归还,避免过期。超过规定借阅册数时,系统自动提示图书已借满不能再借。还书时,系统会提示所借图书是否超期,是否能续借及续借时间。如果该书已被预约,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已被预约不能续借;如果超期,就提示罚款多少。热门图书有可能很难借到,可以采用预约的方式,如在计算机上通过管理员直接预约,或直接到馆预约,还可以电话预约;如果多人预约,可按预约时间的先后进行预约。这样,不仅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充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因为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流通越快,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有成效,就能把无形的知识变为有形的财富。

(2)未还图书查询。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的详细情况:只要输入全部未还图书查询,就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情况;只输人某库的库号,就可查询某库的未还图书;输入读者借阅条形码编号或读者姓名,可迅速查出该读者的未还图书;输人图书条形码编号,就可随时查看该书被谁所借;输人过期未还图书,就能把全部未还图书查到。这样,既能提醒读者及时还书,也能为典藏提供准确数据。

(3)图书丢失查询。根据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号或姓名等相关信息就可查到该书,再根据图书价格就可以直接打印出一条罚款信息通知单。内容包括读者条形码号、姓名、班级、丢失图书书名、条形码编号、单价、总罚款金额等。并且可直接在图书数据库中体现出该书丢失,已罚款处理。这样还能随时统计丢失的图书数据,使馆藏数据比较准确。

(4)时段查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看到某个时期图书的通过率,哪些书流通率最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为采购提供所需要图书的种类。

(5)读者借阅查询。通过读者姓名或借阅证号码可查询该读者所有的记录,包括该读者曾经借过哪些图书,还有哪些未还,以及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超期、图书条形码号、书名、单价、套价、类别、出版社、出版地等一些相关资料。

(6)图书动向查询。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图书书名,方便快捷地查出该书的动向,以及借出几本(被哪个读者所借)、馆内还剩几本、是哪类、所在书架上的位置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图书动向,比如通过图书编号、书名等准确的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也可以通过模糊查询,查到相关图书信息资料等。新到图书要随到随查,以便给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7)读书册数排行榜。根据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学期评选十名读者为读书标兵,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10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pled to Shared and Standardized Research//Xiong Wei1, Chen Jianchao2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lab,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upling sharing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alize.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upling sharing; standardiz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2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China 510300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教学和科研向成果转化的平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使实验室普遍具有建设投资规模大、仪器设备多的特点。因此要管好、用好实验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投资效益,从实施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系统的耦合共享和信息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过去多年,高校发展迅猛,自本世纪初网络普及以来,信息化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因早期考虑不周、技术不全而造成的高耗低效的状况。为此,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耦合共享的、可扩展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架构。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运行督导、经费管理等7个方面。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耦合共享的关键就是运用网络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重组相应的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功能一体化的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持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

2 集成标准体系设计

结合国内高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架构中进行科学的架构重组与深化,实现耦合共享与规范化,首先要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站开始。信息网站除展示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及辅助办公外,更以此作为所有后续信息系统的建筑平台(展现层)。

基于网站平台,根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重新整合或建立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包括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房、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实验教学等信息的管理)、实验室运行督导子系统(包括实验室与设备的使用、人员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经费子系统(包括实验维持费、实验室维修费、设备维修费、管理办公费等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子系统、实验室维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数据规范化、可复用性、可共享性,这就是应用层。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各下属单位实验室、实验室管理督导组等各级用户分别对以上各系统进行具体应用。而在此过程中,如何组织、管理用户,设计合理的用户结构,这是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的关键,也是应用支撑层的关键。通过系统应用,数字信息将积累到一定程度,数据化分析也就应运而生,最终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人员量化考核、资金投入效益分析、实验室建设与再建设决策分析等,这些过程则需要应用支撑层的相应技术模块进行支撑。

最后,体系架构的底层为基础支撑层,通过此层的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为整个体系结构的顶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确保每个系统及每个工作环节的正常运行。

集成标准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 数据的共享与规范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架构,要实现最终的系统耦合,关键在于数据是否实现共享与规范。数据共享的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系统架构的耦合性。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各子系统均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让数据流在整个系统架构中畅通无阻。这样才能打破各系统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在此系统架构中,最大的数据源在实验室综合管理子系统,此模块包含了固定资产、人员信息、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等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各模块的源数据。因此,对此块数据进行规范及共享是解决整个系统架构中数据共享与规范的根本。

篇11

(二)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项目不分大小轻重都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减少项目执行中的纷争。

(三)严密制订合同违约条款,保证合同履行的规范化

在起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时要审视夺度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约情况,缜密的制定好违约责任和赔偿措施的合同条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争议,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时地解决争议问题。

(四)加强工程合同的索赔管理工作

合同的索赔管理要求承发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合理预测合同履行时可能会发生的违约情况;严格明确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风险,科学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己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合同终结的评估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个工程合同终结后的评估是对这个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其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的执行情况,现行法律法规的应用情况,以及合同中容易出现问题条款的注意事项。及时有效的评估工作对合同的履约能力、索赔原因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做到科学的分析汇总,能为以后相似的工程项目提供管理经验的借鉴,比如在造价控制方面需考虑进的因素。为了规范建设工程合同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要将合同管理工作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了首次使用世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采用微软.NET技术架构,实施“大集中”管理模式的中国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初步实现了统一、集成、规范、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规范经营与合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合同管理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普遍提高了合同管理效率和有效降低了合同管理成本。

篇12

一、石油行业合同管理作用

(一)避免石油行业蒙蔽损失。规范的合同管理可以避免石油行业蒙蔽损失。石油行业作为一个垄断性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风险与利益的矛盾,因此在石油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只有重视合同管理,才会看穿日常交易中的合同陷阱,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

(二)推动石油行业合同管理规范性发展。平时合同管理者及时发现合同管理的相关问题,并不断完善解决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完善石油行业合同管理规范性发展的一个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石油企业在与第三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发现合作单位的员工并没有经过单位的授权就和自己的企业签合同,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今后,其就会注重合作单位的授权。这种完善的过程有助于推动石油行业合同管理规范性。

(三)推动石油行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合同管理规范化可以规避企业受到损失,使得石油企业在与合作单位合作的时候,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样有助于保证石油行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石油行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石油行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主观意识不强。石油行业的领导者与合同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不强是我国石油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主观意识的轻视就直接造成了在签合同的时候忽视细节,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更有甚者,签合同的时候往往选择在酒桌上,这样的合同没有时间细读,往往存在着一些合同陷阱,不利于石油企业自身利益的维护。

(二)合同管理文本不规范。合同管理文本不规范是石油行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石油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石油行业其衡量单位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规定,这种不统一的现状就造成了合同管理文本不规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往往是“协议书”、“意向书”的,更有甚者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交易。而实际上,这些看似是合同而实际上不是合同的协议书在法律面前有着不同的法律效力,因此规范合同管理文本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

(三)合同管理法律效力不明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而有些合同约定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这里提到的成立和生效是两种不同层面的意思,成立是指双方达成了协议,而生效是指真正要执行合同的内容。同时这里的盖章是加盖单位的公章。某些石油企业在对此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签订合同,给合同的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解决石油行业合同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一)加强合同管理主观意识。石油行业的企业领导层与合同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合同管理意识。要对从事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要细化合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只有这样在日常的合同管理中,才能从心理层面刻意去关注合同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能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一些合同隐患,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二)规范合同管理文本。规范合同管理的文本内容是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规范文本内容,双方才有统一的规范可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中合同所涉及到的价钱金额必须执行现行的国家定价或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譬如我国中石油即使与国外签合同,也是采用人民币的方式。

(三)明确合同管理法律效力。明确合同管理法律效力的最好办法是能够对合同进行审批权限。这里提到的审批权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要考虑资金是否到位、是否超投资签署合同;二是技术层面,主要是技术保密方面,涉及到企业隐私,合同规定双方不得泄漏。第三方面是指法规方面,只有在审核的时候双方都达成了协议,才真正明确了合同管理法律的效力问题。

四、结语

篇13

工程项目是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而要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以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

项目管理的两个主要功能是:控制和协调。而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

1 成本管理规范化

项目开工前,依据近期己完工的施工项目或者将完工项目的单位成本,对工程成本进行估算,对个别无参照对象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依据预算定额并结合实际情况估算,预测施工成本。

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再依据承包合同、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进行成本控制,根据成本分析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成本分析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外部的如材料价格的变动和单位合作的违约等;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等。

最后进行成本考核,奖优罚劣,赏罚分明,调动职工努力实现目标成本的积极性,降低成本。

2 质量管理规范化

首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而后做好质量计划,对各个阶段实施有效控制并加强技术指导,使每道工序有方案措施、有交底和标准,建成精品。最后要注意确定改进目标,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以确保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 进度管理规范化

首先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进度控制,无论是进度加快、进度滞后都会对组织设计和施工工序带来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进行补救,同时做好进度检查和协调调整。

施工企业施工进度管理往往是前松后紧,到后期感觉不能按时交付,迫不得已采取“救火”战术,勉强保住总工期。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和业主制定的工期不合理有关,但更多是由于项目管理没做到位,进度管理不规范造成。

4 防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规范化

指在施工实施阶段按施工总平面图,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物料和设置机械设备等,布局要合理紧凑,实现安全高效,井然有序,防止和尽量减少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尽量控制现场噪声,使其低于国家规定限值;正确处理固体废物,防止造成综合污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5 合同管理规范化

合同“标的”对工程承包内容和范围进行严格的文字确认,切忌采用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描述,对于承包合同,一定要使用工程量清单的约定模式,避免产生争议。在谈判中的调整和修改,要及时以文字方式记录下来,并以合同补遗或会议纪要方式作为合同附件,并说明它是合同组成部分。

确定合理的计价方式,对价格调整条款约定明确,不要签署所谓“总价包死”合同。因为一般建设工程工期都比较长,影响现场施工和合同执行的因素多,容易出现不可预见因素。约定价格调整条款可较公正的解决非承包人可控制的风险损失。

根据项目规模和业主管理模式不同, 确定合同款支付条款,在谈判时重点解决预付款支付进度,投标担保返还时间等,尽量缓解项目资金压力。

此外,承包人通过谈判使发包人接受并在合同文本中明确承包人保留由于工程变更、恶劣气候及“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也无法预料的条件变化”几因素影响工期而延长工期的权利。

6 组织协调规范化

组织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施工项目实施周期长, 为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处理好项目内外复杂关系。

7 结语

总之,项目管理是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才能有序、高效、规范运作。项目管理规范化可提高管理水平,成功率和企业知名度,赢得更多客户,减少项目建立之初成本投入,迅速将知识、劳力、技能等资源转化为生产能力,使项目有较高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子宏.浅论深化工程项目管理[J].甘肃科技,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