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我国国内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现状分析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发展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能够更深的融入现今的国际社会,同时,国内企业对于全球经济市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得企业能够中分的利用国际资源发展市场竞争力,增强国际经济合作,促使国际贸易融资快速发展的根源还在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却受到了制约,贸易融资难是所有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国内学者根据以往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上遇到的问题,依据具体的情况分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总结各方面的意见,主要的问题有,目前贸易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对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缺乏有力的支持,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对于国内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时还有国内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例如:企业的资产信用度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的财务政策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达不到金融机构的信任等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主要根源。
2 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演变一直都在,确切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史就是贸易融资的成长史,贸易融资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一种金融方式,它有着能够促进国内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贸易融资一般是指在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为国内进出口贸易提供所需的资金以及融通渠道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和一般的信贷管理不同,有着鲜明地业务特点,贸易融资主要强调控制企业的货物流以及资金流,具有业务流转快以及自偿性强的特点,能够在进出口的各环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深入,时效性强,对于业务要求的背景一定要清晰,有明确的还款来源;另外,贸易融资还有着多种化的融资方式,这种多样化的让融资方式不仅为贸易企业的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也为国内等行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甚者推动了国际上的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
3 国内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业务的范围扩大,国内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后期资金补给不足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移位固定汇率为主要内容而崩溃,逐渐的浮动汇率开始取代固定汇率,呈现出了剧烈波动的局面,以至于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风险,为规避这种经济风险,就必须要使得贸易融资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同时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方式的需求也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的后期补给资金不足,造成了现代的金融市场不得不采取更为创新性的手段进行改进,尤其近年来,金融理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为这种创新性的而结合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贸易融资与金融衍生工具的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今国际市场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3.2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出现形式单一的趋势
一般而言,国内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主要采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借助直接融资通过货币市场发行商业票据等货币工具以及间接融资通过商业银行等专业机构提供专门融资服务为媒介进行企业的贸易融资。但是,从目前的货币市场上看,企业的进入门槛由于货币市场的不完善必须付出极大的成本,同时企业要上市也需要很大的资金保障,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现今上市的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由于资金的需求不能满足而导致不能上市。融资形式的单一是导致这些结果的主要原因。
3.3 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较少,没有足够的融资工具
与当今的国际贸易市场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融资方式上都与之有着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日益繁多的融资方式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融资机构,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一直以来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即采用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融资品种少,而且功能单一,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工具做辅助,再加上国内金融机构发展的缓慢,技术规模的限制造成了金融机构不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4 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4.1 改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体系,借鉴国际融资经验
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的发展阶段也高低不一,同时由于各国政府对于贸易的支持力度的不同也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实施上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改善国内中小企业的这种现状,我们鼻息要不断地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属于中小企业自己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注重进出口银行对于国内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支持,通过采取各种优惠的信贷政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手段不断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的加强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进出口银行资金不足的缺陷,适时的减轻政府压力,将整个社会闲置的资金吸收进入中小企业,促进融资体系的建立,为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信用支持,用少的财政支出利用信用性高的中介结构建立杠杆效应,这样才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不断地完善金融贸易融资体系。
4.2 改进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
根据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只有在政府支持下的贸易融资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纵观国内外各大型企业融资发展快的经验,就可以知道,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金融融资机构,不断地扶持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能够通过法律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资金支持,主要的融资渠道有:政府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贷款援助等,为中小企业开辟直接的融资渠道。另外,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贸易融资服务,为他们提供国际市场上贸易融资支持的机会,通过举办各种研讨会以及报告会议,将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具体情况分析清楚,帮助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进出口服务中心机构,通过对目标市场的调研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并且政府应该定期的统计分析公布各时段的经济数据。
4.3 改进国内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速度
现阶段,出口信贷与信用保险两大促销手段被认为是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手段,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障,并能够适时的规避风险,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样有利ide保障了进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另外为保证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上的顺利进行,贸易融资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坚持本国产品出口的原则、坚持审贷分离的原则、坚持融资多元化的原则、坚持竞争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不断地尽快完善国际贸易融资担保机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时间紧、管理成本高、信贷风险高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贷款担保机制,最终才能够在积极筹建信贷的基础上,更适时的规避金融风险,为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条件。
4.4 改进贸易融资的产品评价系统,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必须针对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性,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评价系统,不断地完善融资风险控制机制,通过不同类别的国际贸易融资手段为产品作担保,根据所带来的风险不同,针对每一种业务建立各自的评价系统,通过相对权值的大小给出改进建议,同时为中小企业管理层提供融资建议,为进一步的企业融资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改进宣传方式的不同,为各种融资业务制定合适的方式,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衍生工具,不断地扩大市场上的融资占有率,拓宽结算手段,引导企业采用出口保险业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积极性,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进行贸易融资。
5 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应当不断深化自身财务管理,提高信誉及经营素质,取得银行更高的信任度。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扩大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扶持力度,为其贸易融资提供更多便捷。通过改进贸易融资产品评价系统,对产品担保做出更加细致科学的分析,在做好支持的条件下也有风险防范措施。在国家部门、银行以及企业自身三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内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必定会有可靠的资金保证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具有诸多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既可以化解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又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取得贸易融资,还可以为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何谓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内贸险)是与出口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外贸险)相对压的一种保险产品。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是企业在国内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对于因买方破产或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条件承担经济赔偿的险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的是企业的压收账款安全,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买家信用风险。
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新“武器”
应收账款是信用销售的产物,企业的压收账款并不意味着都能在将来完全收回,有一部分可能会形成坏账,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目前国内企业拖欠账款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34164亿元,同比增长18.8%。应收账款的安全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能否得到保障,遇到行业系统风险或灾发的大额应收账款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企业为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传统的财务管理做法主要有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会计处理上计提坏账准备、完善应收账款清欠管理制度等。其实企业避免应收账款大量成为坏账的方去,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将坏账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保险公司作为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主体,拥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大批专业人士,能够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并为投保企业提供最有效的应收账款追收服务。保障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安全是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它可以弥补企业遇到买家破产或拖欠的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企业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不但能够化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还可以获取融资便利。国内多数企业主要以抵押、担保为条件进行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满足银行相对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西方发达国家一种流行的做法是采用“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我国《物权法》规定,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可以用于抵押。但一般而言,由于应收账款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要将实现不确定的应收账款变成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就需要提升应收账款的等级。如果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的等级就变成了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这样就可以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质。可以说,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在开辟银行贸易融资过程中起到了融资媒介的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已开始操作“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融资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经与68家中外银行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1902亿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也于2007年5月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客户提供保险、融资服务。
另外,如果投保企业原先在存货采购环节支付了大量货币资金,那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借助保险公司的信用审核,就可以提升存货供应商对投保企业的信任度,接受投保企业的信用采购方式,从而减少投保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占用量,间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
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利润的新砝码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因担心交易中存在信用风险,往往只愿采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固然带来了交易的安全,但同时带来的是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不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还有一个财务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1)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压收账款风险转移功能,有助于投保企业通过使用信用销售模式,开拓新买家,从而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如深圳某生产厂家一直对回款账期控制很严,一直不敢放手扩大销售规模,后来选择投保中国信保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中国信保保证若买家最终不能支付货款,由中国信保支付90%至95%货款。有了中国信保的保障,该公司已经扩大了产品的销售,企业利润也得到了增加。(2)企业通过改变原来的现金结算方式为信用销售方式,也能有效增加对老客户的交易量,保持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3)企业可以通过为自己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庞大信息网络,方便地得到客户的资信情况,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对客户做出全方面评估,剔除信用不佳的客户,选择更多优质的新客户,达到拓展市场和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五、全面推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建议
篇3
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贸易方式趋于多样化,传统的围绕国际结算各环节推出的融资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入华步伐加大,冲击加剧,在国外已经成熟的贸易融资业务成为外资银行参与竞争的重要切入点。国内银行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在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如何对贸易融资进行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实践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一般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主打产品。除此之外,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产品,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等也开始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目录上,虽然其业务量根本无法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相匹配,但也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创新上所作的努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1992年中国银行在我国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于当年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我国保理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与欧洲国家相比,保理业务量相差甚远;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贸易额节节攀升,2007年出口总值超过12180亿美元,而我国的保理业务量只有330亿欧元(见表1),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但我国的保理业务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尽管绝对量较少,然而每年还是以高比例、成倍的速度在增长。2005年我国的保理业务量只有58亿欧元,仅占GDP的0.33%:2007年底已经达到330亿欧元,增长率是5.7倍。我国的保理业现状在新兴市场中最具代表性,我国的保理市场将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
(二)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的推出
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这些新兴的融资品种也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开展起来。走在国际贸易融资前面的银行有深发展、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尤其是深发展提出了争做国内专业性贸易融资银行的战略,并率先在我国推出供应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
2006年,深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资源,面向产业供应链提供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的全链条金融服务。有数据显示,从2006年正式整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后,深发展贸易融资客户和业务量均取得50%的增长,全年累计融资近3000亿,而整体不良率仅为0.4%。
2007年,占国际结算业务首位的中国银行,也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随需应变”,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奖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中国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的高度认可。供应链融资是全球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银行已经推出了用于国内贸易的“融易达”产品,并将继续加大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发。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对贸易融资认知不足,创新理念落后
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片面认为贸易融资业务较为琐碎、程序繁杂、经营业绩不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因此并不把贸易融资业务视为存贷款业务一样重要的地位去看待,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势,从经营战略上阻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正常发展。创新理念也还停留在过去,与国际上先进的创新理念差距较大,故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理念上所作的努力大大不够。
(二)业务品种创新不够,覆盖率低
相对于日日翻新的零售银行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中资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的创新速度很慢,未能顺应企业结算方式较变而产生新的融资需求。新产品少有推出,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融资产品仍然集中于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信用证业务。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21738.3亿美元;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2.6万亿美元,而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余额仅占百分之十几的份额。由此可见,有相当数量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是市场上现有融资产品及服务所不能覆盖的。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能力有限
我国银行的组织结构基本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划分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业务分别设在信贷部门和国际业务部门,跨部门的模式对业务衔接会造成一定难度,也很难建立起相互监督和配合的工作关系。另外,我国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欠缺,风险控制往往不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而是对客户资信的层层审核和繁琐的操作手续,使客户觉得不方便而对新产品失去兴趣。
(四)创新技术水平落后,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要实现创新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需要建立在较高的金融科技水平上,而我国金融技术的落后,从根本上制约了银行进行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能力。此外,我国对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很不成熟,国内外银行人才争夺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既具备良好的金融贸易知识,又了解各项金融政策,以及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金融创新人才。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理念创新:以积极正确的理念从本源上指导贸易融资创新
1.树立供应链融资理念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银行单纯看重企业财务报表和评估单个企业的状况。而是更加关注其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关注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因此,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以解决公司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和风险控制手段,帮助企业改善经营并巩固供应链建设,减少银行风险。供应链融资不仅仅让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实惠,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可以获得业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支持,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质量和稳固程度,最后形成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局面。…
2.树立贸易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银行的发
展提供了机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转变原来“从大从强”的观念,树立起从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中拓展市场的理念,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加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跟踪与研究,加大投入,放宽融资条件,加大放款力度,提高创新效率,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要注意研究客户需求,引导其金融消费行为,挖掘和创造金融需求,积极扩大中小企业市场。
(二)全方位、多系列创新融资产品
国内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客户群体,找出市场需求。加大投入,全方位、多系列地开发出实用对路、简洁方便的产品。
1.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据人民银行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0商业银行要想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成为业务创新的方向。
应收账款创新主要包括: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融资业务。其中,出口商票融资风险较大,在抵押担保之外,银行为控制风险,可以采取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加以解决。
2.同业合作联盟
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离不开同业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结构性贸易融资的经验尚浅,在办理贸易融资,特别是金额大、期限长的融资项目上,受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影响,也非常需要分散业务风险。而外资银行在结构性融资业务的运用上已经非常成熟,与外资银行合作,不仅可以从技术方面多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跨境供应链融资或贸易链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3.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经验,开展国内贸易融资
据麦肯锡预测,到2010年中国外贸总额将达到1.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融资收入可能达到50亿至100亿美元;而国内贸易融资较国际贸易融资更为巨大。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交易特点和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既是一种业务发展策略,也是创新方向。借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成熟产品和做法,将成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及其方式引入到国内贸易融资中来,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
4.“物流银行”是贸易融资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典型的物流银行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突破,物流银行将成为贸易融资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以获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应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开拓新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拓展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
(三)适时大胆地进行内部制度创新改革
1.创新组织体系,成立处理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机构
在对组织体系进行创新时,首先应该实行扁平化管理,加强商业银行对各分支机构的直接指导和控制,减少分支机构设置上的层次,使上层领导和开发人员能够及时知道客户的需求;其次,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合并缩小非业务性和职能重叠的部门,走集约经营的路线,成立贸易融资的专业化机构,作为全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和管理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其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中心、专业审查中心、产品定价中心、服务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开发中心”的作用;再者,将贸易融资业务纳入整个经营战略中去考虑,充分发挥其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促进作用,与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并列共同组成商业银行三大核心业务。
2.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不仅要体现出客户的行业特点,还应体现与传统信贷业务的差异性,并要与国际结算业务统筹考虑,全面衡量,一并纳入形成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完善内控机制,制定覆盖所有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业务岗位和业务环节的内控制度体系,全方位加强风险防范。
3.建立贸易融资激励推动机制
目前的考核机制都只考核对应部门,在基层行则面临行长对所有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考虑、重点完成的情况。因此,银行要尽快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责、权、利”相结合,推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顺利发展。当前可采用国际业务任务分解考核各个相关部门的做法,每个部门均有国际业务指标,均需完成一定国际业务量。这种做法,事实上形成了全行办外汇的战略。
篇4
一、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核心特征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是指在国内赊销结算方式下,卖方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并以特定卖方的国内应收账款向银行申请融资,以销售款项作为还款来源,在银行、保险公司、卖方企业就该保险项下相应赔款达成转让协议的前提下,银行给予卖方企业在货物交付后、收款前的一种短期授信业务。卖方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的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是买家的信用风险,即买方破产或无力偿付债务以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当上述商业风险发生,如果卖方企业不能收回货款、造成应收账款损失时,由承保的保险公司提供损失补偿,并通过保险公司、卖方、银行三方《赔款转让协议》的约定,由保险公司将应付给卖方企业的赔款直接支付给银行。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核心特征是“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实务中,这种融资模式备受银行推崇。原因在于,这种融资模式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收款难”困境的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对银行而言,这种融资模式特别有吸收力的地方是,一方面通过卖方购买保险,降低了因买方特定因素造成的应收账款损失,间接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赔偿转让协议》的约定,由保险公司将赔偿直接支付给银行,直接防范了卖方在收到赔款后不归还银行赔款的道德风险。
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表现
(一)贸易背景虚假被拒赔的风险
虽说这几年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发展很快,但毕竟发展时间短、业务规模小,实践经验少,特别是在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这一关键风险点上,银行尚没有精确、有效的审查手段。与按照国际惯例标准化运作的国际贸易不同,国内贸易的形式和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且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息,核实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手段依赖于核实合同/订单、票据、查验交货/收货凭证等,一旦买方不配合或买卖双方出现道德风险,出现卖方或买卖双方虚构贸易合同,伪造供货单、发票、公章、财务结算章、签字,而银行又未严格审核,极易出现银行资金被套取的巨大风险。由于保险公司赔款的前提是真实、合法、有效的贸易合同,一旦出现虚假贸易合同或其他欺诈行为,保险公司将拒赔,损失最终可能由银行完全埋单。
(二)卖方与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发生贸易而被拒赔的风险
国内通行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条款均规定,被保险人(卖方企业)与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之间贸易项下发生的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哪些是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在实务认定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既可能包括卖方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也可能包括导致卖方企业利益转移的企业。特别对哪些是可能导致卖方企业利益转移的企业,识别难度是比较高的。这意味着,一旦银行在贷前调查环节出现瑕疵或纰漏,未发现卖方企业与它的关联主体签订了贸易合同,当发生了保险合同约定的风险时,保险公司将拒绝赔偿。
(三)卖方企业未全面履行贸易合同和保险合同而被拒赔的风险
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中,涉及四类合同关系,一是卖方企业与买方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二是卖方企业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三是卖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合同;四是银行、保险公司、卖方之间的赔偿转让合同。其中,保险合同与融资合同是完全独立的法律关系;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都建立在贸易合同基础之上;保险合同与贸易合同存在复杂紧密的联系;赔偿转让合同仅在保险公司支付赔款的情况下产生约束力,保险公司仅在卖方企业履行了贸易合同、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且买方企业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风险时,才履行保险合同项下的赔款义务。因此,当卖方企业未能全面履行贸易合同和保险合同项下的各种义务时,保险公司有权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拒绝赔偿。
三、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升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控作用
商业银行应认真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战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强化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职责,特别要强化客户经理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等关键风险点的把握。要充分利用各地税务机关网上发票查询系统,查询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发票的真伪;要落实由客户经理双人会同至买方所在地实地递送、收取《付款账号(变更)通知书》及回执的方式,确认买卖双方贸易和买方回执签章的真实性。要强化对贷时、贷中风险的持续管控,对已获得融资额度的卖方企业,银行仍然要严格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要求,做好对资金用途合规性、合理性的调查,并对符合贷款人“受托支付”标准的,要将贷款通过卖方企业账户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卖方企业交易对象,而不得直接发放给卖方企业,以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要加强对客户及其交易对手的尽职调查,认真核查交易对手是否与卖方存在关联关系,做好客户准入评估工作。对资金受托支付给卖方企业关联企业的,要给予重点关注。
(二)合理管控保险公司拒赔的风险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不应将保险视为担保,而应将风险管控的重点放回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卖方的履约风险、贸易纠纷导致的交易风险、应收账款瑕疵导致的风险、银行员工操作不当或内部欺诈导致的风险等。特别是保险合同中对卖方企业索赔的单证要求、时间要求非常严格,在银行员工不熟悉业务规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索赔延误、融资风险加大的后果。因此,要加强对银行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帮助经办人员熟悉保险条款、索赔程序,并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信息交流,动态关注卖方企业对贸易合同和保险合同各项义务的履行情况,合理防范和规避保险公司拒赔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三)加强对贸易企业风险状况的整体把握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融资业务是在应对国内宏观经济下行、中小企业资金回笼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对融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顺势产生的。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宏观层面掌控贸易企业的风险状况,关注内需增长乏力、外需下降、汇率变动幅度增大、资产价格变动明显等对贸易企业产生整体影响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存在下行风险,更应密切关注贸易企业需求的异常变化,采取预见性的应对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篇5
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积极引入风险资本管理理念,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贸易融资以其风险低、周转快、节省经济资本、综合收益高、对中间业务贡献大的特点,日益受到境内外银行重视。国际同业方面,如花旗、德意志、汇丰、渣打等银行均将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他们资产业务的主体,贸易融资业务已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深入发展。国内同业方面,中行以其传统的优势,一直是贸易融资业务的主流银行。工行于2006年开始在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试点,提出要打造贸易融资第一大行的战略目标,并启动了贸易融资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工程,制定了完善的配套方法。而农行贸易融资业务与同业先进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客户基础薄弱、贸易融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国内贸易融资与本币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滞后和外汇业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二、外资银行及国内同业的先进做法
贸易融资业务在为商品的生产、购买与销售提供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先进行贸易融资业务已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一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各行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贸易融资专业部门,其基本功能是从事商品和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由大量精通单证、各类商品贸易、各类商品价格、船运、保险和仓储的专业人员组成,以事业部制来管理,就具体业务与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联系和沟通。花旗、德意志、汇丰、渣打等银行早已是完成了全球分支机构的布局。中行是我国走出去最早的银行,目前也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境外分支机构。工行则是近几年加快海外扩张,计划在中东和欧洲主要城市设更多分行,目前在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迪拜、多哈、阿布扎比拥有分行。
二是专业化的操作流程。贸易融资着眼于贸易流程,从原材料生产到交付给贸易商或制造商,融资包括前和后贸易流动、存货及应收款项。以荷兰合作银行为例,他们会根据客户各种贸易方式制定最合适的融资方案。在短期融资流程中,要求客户提供购买合同、销售合同等文件以了解所融资的商品及在物流运输及保险方面的安排,从支付给供应商开始,到运输过程监控,再到偿还融资,对每个融资项目进行监控,并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明确以相关资产或单据作为偿还融资来源及对商品所在的位置如提单或库存等进行控制。在结构性商品融资流程中,向生产商和出口商提供中长期、特制的、跨境的履约性融资,包括预出口和预付款融资、结构性存货融资、应收帐款购买和加工易货贸易融资等。
三是专业化的服务方案。在贸易融资专业部门,根据商品种类,例如能源、金属、农产品等进行细分为分部门及小组,专业化分工非常强。银行还可通过为客户量身订做结构贸易融资产品服务方案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工行积极引导分支机构针对不同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等集群式客户,积极创新运用第三方增信、第三方保证、小企业联保、组合担保等多种措施,为当地小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2009年以来,该行共制定超过40份个性化融资方案,如广东湛江“霞山水产贷”等方案,为众多小企业群体客户解决了“求贷无门”的难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是专业化的贸易融资授信。贸易融资的授信理念与传统的强调企业主体信用及担保条件是否充分的授信理念有明显的区别。贸易融资强调贸易链的自偿性特点,关注的是贸易背景、上、下游企业、交易真实性、商品的价格波动、货权的掌握、单据的价值、应收账款的价值、国际结算方式的把握等。国内外先进银行贸易融资依托产品和机制创新,突破传统授信模式的局限,在开拓适应贸易融资风险特性的授信管理方法上有了突破,并设有专门的贸易融资评审中心,从组织结构方面保障了贸易融资授信的专业化。如工商在贸易融资业务中还放开了对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限制,引入债项授信,通过把握交易质量为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核定相应的债项授信额度,并结合其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更有效地推动了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五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贸易融资主要强调融资和整个供应链业务的流程控制和管理在银行根据企业情况设计贸易融资额度时,往往就附加了很多的条件,也就是说从贸易链设计的本身就加入了很多风险控制的措施,比如对开证银行的要求对特定买家的要求、对货物品质的要求、对第三方仓储的要求、对运输工具的要求、对应收账款合格性和如何转让银行的要求等等,银行的关注点在于过程的控制,在于单据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在于对资金流向的控制,对应收款价值的把握,对货物货权的实时掌握,在于对货物价格波动的监督和控制等。
六是坚持不懈产品创新。在如今金融脱媒及融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大背景下,要给农行的发展寻找出路,就需要了解互联网发展、大数据效应、非金融企业对金融业的渗透及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并且研究这些趋势和现状对我行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另外还需要对我国经济圈、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和金融试点改革,产业发展集群化,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需求多样化,同业针对大环境所作的变革、产品研发和应对措施等进行分析。
七是充分发挥交叉营销。产品研发和客户营销的交叉效应需充分发挥。为维系和做深大客户,必须设计一套综合服务方案,提供集投融资、现金管理、套利避险等全方位的服务,深入到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就需要不同条线和部门的通力合作,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组合型产品或新产品,才能以合作互赢的方式获得双方长期稳定的关系可实现从现有核心客户出发,围绕核心企业提供一对多的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中小型客户的批量营销;借助核心企业责任捆绑,对贸易全流程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实施封闭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贸易融资风险。
三、对农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启示
(一)提高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十二五”我国将从国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重转型,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内外贸一体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必将为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农行应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贸易融资重要性的认识,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关注外资银行及国内先进同业的动向,学习其先进的融资理念及融资产品,提高农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推进贸易融资中心建设
推进贸易融资中心建设,逐步建立贸易融资业务专业化产品研发、营销和风险管控机制,提升贸易融资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名单制的方式,直接对贸易融资重点客户实施本外币一体化营销,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本外币营销相互脱节的矛盾。贸易融资中心通过发起或参与客户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用信调查,主导客户贸易融资产品方案设计、实施,从机制上保证了客户营销和产品营销的融合,有利于综合营销的开展。实施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审查、审批和重点客户贸易融资业务的集中经营,细化和完善对单据流、货物流、资金流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产品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加大规模配置和考核计价等资源投入
一是借鉴工行的做法启动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转换的工程。工行2009年提出加快流动资金贷款改造进程,确保年末贸易融资占流动资金贷款比例不低于20%,加快贸易融资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替换。农行应确定流动资金贷款转化为贸易融资的具体计划,并争取与业务目标相匹配的本外币贸易融资信贷规模,在信贷规模计划中对贸易融资业务安排专项指标,专项指标不允许用于其他资产业务,通过规模配置引导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业务转化。
二是加大贸易融资考核引导。把贸易融资业务分别纳入一级分行综合绩效考核以及一级分行领导班子履职考核中。加大贸易融资业务专项计价力度,并根据收益水平和业务发展潜力体现差异化计价,细化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计价、本币和外币计价、低风险业务和授信业务计价,增加贸易融资客户计价项目,对贸易融资新增办理客户、授信且用信客户按户进行计价。
(四)推进贸易融资业务制度优化
充分调研,借鉴同业,推进制度优化。农行应对国际和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办理的准入条件、担保方式逐一与同业进行比对分析,解决企业授信理论值、准入门槛、担保条件的瓶颈障碍。进一步研究小企业信贷政策和贸易融资业务政策的整合,在授信、业务准入、流程等方面积极支持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特别是要争取调整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小企业的相关贸易融资信贷政策。
(五)积极推进贸易融资业务推广和创新
一是完善国内贸易融资基础产品。完善国内信用证的管理,包括调整国内信用证保证金收取标准、接受跨系统信用证办理融资业务、确定业务核算科目等;降低应收账款融资的客户准入条件、针对优质客户免除应收账款买方确认等;研发国内保理、订单融资和发票融资等。并进一步探索与订单、采购、加工、存货、销售、运输和收款各个流程融资需求相对应的基础产品。
篇6
一、融资方式融资产品丰富化
过去是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如信用证,为主导。随着中国贸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融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了,从而发展出了非传统贸易融资。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工具,包括保理业务等。使得现在的贸易融资逐渐由低风险领域向高风险领域触角,从标准单一产品融资向组合产品融资发展
二、中长期贸易融资兴起
传统的贸易融资一般都是短期型的,在发展上受限于时间、金额的约束,限制了需求面。而中长期贸易融资的期限更长,信贷条件更加优惠,而且还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担保,从而实现还款的双层保险,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近年来,中长期融资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有远期信用证、中长期出口信贷、跟投资项目挂钩的银行保函等。
三、贸易融资服务整体化、综合化
随着贸易、金融的发展,贸易融资沿生产、贸易环节不断深入。现在,客户对于贸易融资的要求更高,希望银行能提供覆盖供应、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资金融通服务。使贸易融资完全贯通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国际贸易融资已从单个业务环节向多个业务环节延伸,为企业提供全面、整体的贸易金融服务。
四、国际贸易融资带动国内贸易融资发展
由于国际贸易的历史悠久,在贸易融资发展运行的经验上、结算方式的创新性上、法律制度的完善上、操作规范上都优于我国。对于商业银行,借鉴学习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为国内贸易融资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指导。
五、贸易融资门槛降低
在我国,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上。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小企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过低、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以及我国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等原因,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度大、额度受限等问题。常常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帮助。而近年来,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的结构性贸易产品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门槛。
虽然中国贸易融资发展势态良好,但由于业务起步较晚,贸易融资的业务量与市场的潜力还不匹配。中国的贸易融资总额占进出口的比重远远不足,显然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贸易融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1、国内相关制度不匹配
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结算的基础上,涉及到大量的票据处理问题,包括背书、承兑、追索权等。同时贸易融资本身还涉及到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问题,而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比较落后,尚不完善。这就阻碍了银行贷后管理的工作,给银行增加了风险。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也无法提供法律帮助。
2、业务系统流程繁琐落后
由于我国贸易融资业务起步晚,还处在发展期。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贸易融资业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业务流程繁琐导致贸易融资的及时性不能体现。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目前的贸易融资企业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仍建立在以财务报表为主的静态分析上,一方面无法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贸易信息共享,导致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无法实现银行和物流公司的信息传递,银行缺乏监控管理、动态分析,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3、缺乏专业化
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并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的部门,无法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营销推动和业务管理工作。大多数银行都是将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混合操作并附属于公司信贷业务的产品线条,缺乏统一高效的专业管理,难以满足企业对于贸易融资专业化服务和时效性的需求。而贸易融资作为一项比较综合性的业务,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缺乏专业化分工致使贸易融资缺乏相对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影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在此,可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前,即市场上越希望获得贸易融资的企业,往往是资信一般,规模较小,流动资金有限的企业,相应的风险也比较高。风险不同的企业如果在贸易融资市场中不能实行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比如银行采取平均利率提供贸易融资,这会使得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整个贸易融资市场风险加大,银行只能进一步提高利率,进而也进一步驱逐质量相对较高的融资者。存在逆向选择时,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会增加,高质量的贸易融资市场不可能存在,甚至整个市场会被瓦解。如何有效地避免逆向选择问题成为银行始终面临的任务。
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之后,银行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是给予企业短期融资,帮助企业生产资金周转,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约定将贸易融资所得资金用于再生产,而是投向于风险更高的投资活动,会造成银行的收益未变而风险增加。
建立相关的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部门、培养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操作,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帮助银行在进行贸易融资前切实了解各个企业的风险,从而使用专业的定价模型根据企业不同的资信水平制定不同的费率,有效避免逆向选择的产生;在贸易融资后,银行专职部门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实时监控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监督融资人积极履约,防范道德风险。在融资企业违约后,专业的部门人员可以专项处理,追究违约方责任,帮助银行及早地弥补损失。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严格地规范了融资人在贸易融资前需真实地披露反应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贸易的真实信息,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风险水平;在贸易融资后约束企业的行为;在融资企业违约后,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银行的利益。
综上所述,结合中国贸易融资的现状、发展环境以及局限性,可以提出下列几个改进方向:首先是建立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建立专业化部门,培养专业业务人员。然后是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最后建立相关技术操作平台。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巴塞尔协议的颁布以来,贸易融资的环境越加复杂。考虑到中国的贸易融资业务起步较晚,三方行动应该尽快落实。首先是国家应该尽快完善法律基础,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贸易融资资金流向,促进出口,改善产业结构。以银行为主的贸易融资机构应该把握机遇,根据经济环境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进出口企业应该认清国际形势,积极了解贸易融资产品并对企业贸易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金周转。(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洁.中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浅谈[J].中国外资,2012(16):25-25.
篇7
放水养鱼 深发展建出口退税池
国家财政局文件显示,包括服装、箱包、鞋帽、刨床、切割机、家具、钟表、玩具等在内的出口量非常大的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高达1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出口退税每下调2~6%,将给企业增加2~4%的生产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又给企业增加2%的成本,这将大大削减企业的利润空间 。专家认为,出口企业增加资金流动速度,增加资金使用效率,将会部分抵消利润的流失。
而针对以上问题,深发展推出了“出口退税池融资业务”。此业务无需额外提供抵押、担保,也无需交纳保证金,最高融资额度可高达9成。深发展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只要是经营规范,在金融、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方面记录良好的出口企业,在深发展开立出口退税专用帐户之后,仅凭累计应退未退出口退税款并将此累积成“池”的出口退税款质押给银行,深发展即可向出口企业提供融资。
另外,“出口退税池融资业务”还具有高效率、高额度、低成本的特点。出口企业可以实现额度当日申请,当日即可用款,并可依据企业需要灵活安排资金,选择提前还款,节约财务成本。专家认为,最高可达出口退税“池”余额9成的融资额度,将大大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同时更加快了企业资金流动速度,从而获得新竞争优势。
盘活千亿美元应收账款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并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在此背景下,深发展“出口应收账款的池融资”产品将能有效的盘活资金。
深发展贷款组的张南介绍说,“能够进入池内的应收账款,可以涵盖包括LC(信用证)、D/P(付款交单)、D/A(承诺交单)及OA(赊销)等几种结算方式。在此过程中,银行以应收账款回款作为还款保障。”此次推出的"应收账款池融资"产品的最突出特点是,其为目前收汇风险最高的赊销结算(O/A)出口企业提供了度身定做的融资渠道。
他认为,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日渐深化,贸易结算方式加剧由信用证结算转向赊销,“应收账款池融资”产品的推出非常及时地帮助出口企业顺应变化,利用企业自身经营形成的应收账款取得融资支持,为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通道。
打造中小企业融资链条
篇8
贸易融资业务正成为国内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逐步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等一些传统金融产品(胡晔,2004)。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交易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短期所需资金也必然运用于供应链与交易链,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流动资金贷款被贸易融资取代将成为必然。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几乎80%的贸易均有融资需求,当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达3000亿美元,而全球14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约11万亿美元使用了贸易融资手段。
大宗商品贸易交易涉及金额较大、交易链较长、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基于当前大宗商品旺盛的交易需求及其自身的特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试图融合各种授信理念,根据企业或贸易的实际情况确立融资方案。银行根据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资产抵质押和现金流授信,并通过控制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和购销合同来保障融资的自偿性,依靠项目本身的还款来源、未来的现金流量和交易状况来保障其安全性。
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发展状况比较
近几年,我国虽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地方金融机构,但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尤其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服务(王新,2010)。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贸易融资模式、方法及手段方面均有先发优势。发达国家不但有丰富的融资工具,还成立了各类协助企业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如协助美国和日本的进出口银行,意大利的出口保险部等。
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虽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方式种类上差距不是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仍停留在简单的存货质押和货权担保国内贸易融资,及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功能较为单一。大宗商品融资模式下的中长期项目融资更是极少涉足。而这些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虽能抵御正常市场风险,但对贸易融资体制欠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中的、法律、制度风险却束手无策。
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制度安排比较
(一)重要性及战略认识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对开展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意识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将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国外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起步较早,国外银行能够在做好自身定位的同时,根据企业整个购销链条设计融资方案,对企业贸易融资提供综合性全方位融资服务。
国内银行主要通过价格战争夺客户资源,未形成明确的价格策略,只凭借经验定价的方式,最终导致银行之间不计成本的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风险管理标准,加剧了贸易融资的风险,同时也挫伤了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而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业已超越国内,而放眼于国际信贷市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政策性支持到位度存在差异
目前一些客观矛盾严重阻碍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发展,急需政策性支持弥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向大企业、垄断性企业提供融资,而对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更需要银行融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惜贷的情况,这直接导致融资对象过于集中。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占比约0.5%的国有企业大户,得到的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50%以上。而占比80.9%的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中小企业的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存在的矛盾,严重阻碍了银行贷款方式的有效利用。政府若没有相关政策性支持,这种局面很难得到改变。西方国家通过建立制度化财政弥补机制,主要依靠国家预算(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尝试建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投资机构,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三)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存在差异
从法律环境和规范管理的角度来看,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在阻碍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发展。大宗商品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界定。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法规,这样就难以规范国内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能产生业务风险。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在法律上没有相应规范;银行内部也没有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制约了我国的大宗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如信托收据业务操作中,我们现行信托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由此对银行权利造成一定影响,而这诸多问题在以英国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下均能较好解决。
(四)市场机制的运行存在差异
当前,国内仍缺乏完善的贸易融资担保体系及贸易融资的制度环境及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与之配套。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风险广泛,这不但需要银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与相关部门高效协作。
1.融资技术手段
篇9
2、各自以及家庭共同对共有财产的进行处置(包括转让、赠与、抵押、置换、分配等)时,均事先征得贵公司的书面同意。
3、保证人共同向贵公司承担偿还代偿债务及相关损失、违约金等的全额连带保证责任,不受婚姻关系是否存续的影响。无论贵公司对债务人的债权是否拥有其他反担保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抵押、质押、保函等担保方式),贵公司均有权直接要求本人在本保证书的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本人不得以另有其他担保为由减轻担保责任。
附:本保证人及配偶的身份证和结婚证的复印件。
篇10
安联保险集团在完成购并Eulerhermes的策略整合后,其设于广州的分公司开始在后者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内贸险业务。但受网络资源制约,目前其展业客户仍以安联集团的全球保单客户为主。
在与人保财险接洽失败后,Atradius最终于今年上半年与大地保险达成合作协议。与Atradius擦身而过的人保财险,也于今年8月独立低调启动内贸险。
全线发力
内贸险在国内刚刚起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内贸易保险业务承保部总经理王文全介绍,除风险保障功能外,内贸险还是一个融资工具,通过国际上通行的“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一方面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使那些无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在采购领域原先占压了大量资金,利用内贸险,借助保险公司的信用审核,给定可以承保的信用额度,就可以提升供应商对该企业的信任和信心,接受该企业信用采购方式,从而减少采购过程的流动资金占用量,间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
“与针对损失进行赔偿的传统保险产品不同,对于贸易信用险来说,损失赔偿往往是最后一步。”平安产险贸易信用险室主任丁文煜表示,除却就应收账款损失的赔偿,贸易信用险的价值还在于对买方信用的事前评估。
开展信用险往往需要斥巨资购买研究机构的企业资信评价报告,并建立数据库,在IT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因为要维持一个很大的数据库,而且要经常更新。另外对核保人员的要求也很高。这使之成为一项非常体现公司规模效应的险种,也造就了这一险种的高门槛。
2003年10月开始在科法斯的协助下启动内贸险业务以来,平安产险的内贸险保费收入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至今其承保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知情人士分析,目前在内贸险领域,平安产险仍在国内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平安产险由于在平安集团内集中了最大规模法人客户,往往在综合金融领域以团体客户的输出者身份出现。“产销年金”、“产销信托”等源自产险既有客户的交叉销售模式,也一直是平安集团交叉销售的重点。
开拓内贸险4年以来,平安产险亦在这一领域积累下众多法人客户资源,多为大型跨国公司。
除却内贸险,中国平安集团构架下的其他金融产品也将与其不乏合作可能。按内贸险运作模式,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领域是一对天生合作拍档。通过银行保理业务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企业,往往会被银行要求购买贸易信用保险。银行方面既需要通过保险公司的买方资信数据库对客户进行评估,又希望借助商业保险模式,控制贸易融资的风险。
循此思路,在集团综合金融框架下,未来平安银行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利用平安产险的贸易信用保险凭证,到平安银行办理贸易融资或保理业务―“大树”下的便利,加重了平安银行公司业务突围的筹码。
2007年5月,科法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戴伟(Francis David)专程赴深圳拜访平安产险,希望寻求更深一步的合作。
事实上,平安保险的这一思路,在早些时候已经被中国信保大力推行。中国信保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排解了银行的后顾之忧,促使众多银行纷纷开展“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截至2006年末,中国信保已与68家中外银行合作。
一位长期研究保险问题的专家称,目前,保险已在世界各国贸易活动中广泛开展。《福布斯》500强中有80%购买了贸易信用保险。
按目前承保项目来看,各公司客户群略有不同,中信保和人保财险主要针对大的中资公司,而具有海外援手的其余3家则以外资客户起步,发展较早的平安产险,更将其客户拓展至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国内各行业龙头企业。
信用体系桎梏
尽管保险巨头们乐于继续掘金于内贸险,然而令它们头疼的问题仍然显得很顽固。
一是国内信用环境相对较差。企业信用理念淡漠,企业间交易相互拖欠严重,三角债屡见不鲜,企业坏账率居高不下。我国1339家上市公司2005年3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已达3450亿元,平均每家2.58亿元,同比增长178.2%。同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则高达21213亿元,同比增长了16.7%,逾期应收款比率高于60%。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我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为5%左右,而美国坏账率仅0.25%。二是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信用保险承保的基础是信息,但目前国内调查到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财务信息。
平安保险某人士就曾表示:“虽然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前景乐观,但由于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做起来不仅风险很大,困难也大。因此,平安在业务规模上有所保留,并且在客户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市场化较高的景气行业和遵守商业规则的跨国公司以及大型民营企业身上。而对于占国内企业数量99%的中小型企业,暂时还不敢涉足。”
“这是一个无穷大的市场,但我不看好国内信用保险,中国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情况下,银行都没做好保险公司能做好?”清华大学国际金融教授张陶伟对国内信用险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有的银行为了去了解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除了看财务报表外,还会去查这个企业的水电费、电话费来对企业进行综合判断。而保险公司根本无法渗透到银行所能深入的枝节。
信用保险的标的就是信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卖方和贷款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经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市场分析师认为由此会带来银行呆账坏账比例增加、企业“三角债”频繁出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信用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掌握企业的信用状况,而目前中国竟然连一家自己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没有。中国出口信用险市场发育之初主要是购买世界最大的信用咨询公司邓白氏的数据,而国内尽管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信用咨询公司,但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国内贸易短期信用险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险种。如果企业要投保,保险公司首先要考察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分析企业买家的整体财务情况。”据一位专家介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科法斯要求平安对投保企业每一个买家都要有一个信用额度。有100个买家,就得做100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有新的买家,就得申请新的额度。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首先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核保团队,核保人员要有财务和银行工作的背景,有能力去分析某个企业短期内潜在的破产风险和偿付能力。
一方是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的缺失局面,一方则是国内信用保险市场需要信用评级机构。在两难情况下,科法斯、平安自己操作着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
但是,高风险肯定会有回报的。科法斯集团从1996年开始做这个险种,每年都有8%的增长,核保利润也相当可观。
目前国内企业的信用保险意识不强也制约了这个险种的发展。据了解,平安保险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而有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职能的非外资企业只有不到0.1%的比例。
篇11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 年8月2日在第二届A P E C 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 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 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hi138/Com]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 、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 、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 []
参考文献:
1 、高正平. 中小企业融资实务[ 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6 .
2 、E d w a r d G H i n k e l m a n .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 、张耀麟. 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 M ]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 .
篇12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2、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EdwardGHinkelman.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刻不容缓.[OB/CE]./chanjing/b/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5、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6、王晓春.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新,2006,(3).
篇13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为促成整个贸易链的均衡顺畅运转,针对企业供应链上的资金紧缺环节进行的融资。资金瓶颈往往存在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发放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并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进行风险控制。在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也可能是核心企业利用其在贸易链中的强势地位强行转嫁的结果,比如一些大的电器制造商一方面要求上游供应商赊销数月,另一方面又要求下游经销商支付预付款或保证金等,变相地占有了本应属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核心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确实有责任去分担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相比,供应链融资主体不再是单一企业,而是整个供应链。在供应链中确定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产生的商业信用为依托,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供应链融资一方面提高了核心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与此同时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二、供应链融资的应用模式
供应链融资既可以应用于国际贸易环节也可适用于国内贸易环节,也可以将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结合起来做,前提条件是只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和可以信赖的核心企业信用。这当中涉及到金融产品包括信用证,仓单质押融资,进口代付,进口押汇,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等。如何将上述金融产品有效地组合起来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下面以进口贸易链为例分析供应链融资的应用。
(一)以进口商为核心企业的应用
在这个模式中,进口商为核心企业,它的下游买方是许多中小型的经销商。银行为进口商开立可控货权信用证,并根据信用证付款期限与国内赊销期的匹配情况适时发放融资款用于向外支付,与此同时监控证下货物交付国内买方,取得买方付款确认,买方到期付款偿还信用证下融资。在此模式下,可通过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票据等产品为贸易链下游买家提供融资,并以此偿还进口开证项下的融资款。此融资模式的特点是:由银行介入核心进口商与国内买方的赊销关系,解除了进口商对买方信用的担忧。进口商因此可以有条件地给国内买方提供赊销服务,有利于扩大销售。国内买方也因此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方案A:未来货权质押开证 + 国内保理
1.开立可控货权信用证
2.货到后由第三方物流代为通关并监管货物
3.银行指示监管方向下游经销商交付货物
4.经销商确认应付账款
5.进口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
6.银行续做国内保理支付信用证款项
7.经销商到期付款偿还保理融资款
方案B:未来货权质押开证 + 国内信用证
1.开立可控货权信用证
2.货到后由第三方物流代为通关并监管货物
3.为下游买方开出国内信用证
4.监管方按国内证要求制作单据交单
5.国内信用证到期付款,偿付进口信用证支付或融资
(二)以国内买家为核心企业
在一些大宗商品如铁矿石、有色金属、石化产品贸易中,往往核心企业是国内的大型钢铁厂、冶炼厂、化工厂,进口商相对弱小且需要融资。银行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国内买方办理国内信用证或票据包买业务,以此为支撑为进口商免保开证及融资,融资到期以国内买方付款偿还融资。此融资模式的特点是一方面替进口商提供业务周转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由国内买方在进口前出具信用工具,充分保障了进口商的收款安全。
方案A:国内信用证 + 进口物流融资
1.银行为国内买方开立国内信用证
2.以国内证为保障开立可控货权进口信用证
3.进口信用证项下单据到达后由监管方代为报关报检
4.货物交付下游买方,进口商在国内证下交单向下游买方收取货款
5.国内证到期,收得款项用于偿还进口信用证项下付款与融资
方案 B:商业承兑汇票 + 进口物流融资
1.为下游买方开立进口商为收款人的商业承兑汇票
2.办妥商业承兑汇票质押手续
3.为进口商开立可控货权进口信用证
4.信用证项下单据到达后由监管方代为报关报检并交付 到下游买方
5.办理商票托收,收得款项用于偿付进口信用证付款或融资
通过上面的模式,我们不难看出供应链融资是基于赊销项目下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模块、信用结合物流综合控制的解决方案。在当今赊销日益盛行的贸易趋势下,供应链融资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成功的解决了赊销和资金短缺的矛盾。对于银行来说,借助供应链融资这一手段,银行可以和物流公司合作,掌握供应链成员组成和货物流向等重要信息,再以合作良好的大企业为核心,向其上下游企业进行渗透,既成功地拓展了市场规模,又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又加强了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关系,其商业信用的风险也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大大地降低。
三、供应链融资中的风险管理
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设计中,主要是围绕贸易本身进行程序设置和寻求还款保证,提供信贷时,着重关注的是融资链流程是否符合“封闭性、自偿性、可控性”三原则。银行对资金流向和物流信息进行监控,跟踪融资的使用和进出口结算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资的风险。在融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供应链各方面的不同利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银行必须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对核心企业的风险管理
由于供应链融资通常会涉及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这些融资都与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紧密相关,对核心企业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必须深入了解供应链核心企业所处的行业,该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周期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分析企业迎来的是发展机遇还是整体的行业风险,对于涉及其中的法律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要从微观方面对企业具体的经营行为进行风险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银行自身的评价体系考察核心企业的经营能力、信用实力、尤其是企业所处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
(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
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而言,考察企业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是十分关键,也要重点分析其与核心企业的合作状况、交易记录、信用记录等。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偿债风险较大,在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流即第一还款来源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质押担保等方式落实第二还款来源。首先需要落实担保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各种担保手续,审查担保是否经过合法授权,担保合同文本是否规范;其次是质押物的选择,根据市场行情正确选择应收账款、存货等质押物,并设定合理的质押率来规避市场风险;最后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对供应链上的优质中小企业,银行在可控风险的前提下,拓宽抵押和担保的领域及范围,探索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担保方式。
(三)对贸易环节的风险管理
首先,要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认真查验各类票据的金额和数量与销售合同是否一致,定期巡查存放货物的仓库,清点库存数量,尤其要关注货物的流动性如何。
其次,要与可靠的有信用实力的物流公司合作,通常供应链的货物运输和货物监管都由物流公司执行,因此物流公司是银行监督贸易环节风险的第一只眼睛。通过与物流公司的交流,核实企业的市场销售情况,比较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
最后,要将货物流和资金流有效的匹配起来,银行的融资金额和可控货物相对应,当库存水平接近设定的临界值时,及时要求客户补足货物或追加保证金。
供应链融资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也丰富了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扩大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改善了银行的盈利模式。供应链融资在我国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应该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特点,大胆地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供应链融资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