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焖匮症占新生儿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因此游离胆红素易通过该屏障[1-2],由于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大脑基底核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的毒性,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50%~75%死于急性发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造成患儿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呈增高的趋势[4],由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关键,也是新生患儿护理的工作重点。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13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病程而早日康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强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新生儿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工作,许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能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完全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关于该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新生儿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云,李清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1-103.

[2]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等.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华.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7):1186-11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张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颖慧,李志宏.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陈昌粹.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279-285.

[9] 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0.

[10] 许文波,周丽,陈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J].中外医疗,2015(15):62-63.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张恒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40.

篇2

2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2.1 适应证 关于何时进行光疗争议颇多,鉴于核黄疸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有些学者提倡早期行光疗,但我国有些学者认为除非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否则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并无显著影响[6] 。同时Beutter等[7]研究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维持一定的胆红素水平,可保护机体免于氧化的损害,就此争议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标准。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标准,而应根据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丁国芳等[7]推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见表1、表2。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

标准(μmol/L)

时龄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考虑光疗光疗

~24 h≥103≥154

~48 h≥154≥205

~72 h≥205≥257

>72 h≥257≥291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光疗

推荐指标

胎龄(周)/出生体质量(g)

总胆红素界值(μmol/L)

出生~24 h~48 h~72 h

~28 周/

29~31 周/1 000~1 500 g≥17~103≥103~154≥154

31~34 周/1 500~2 000 g≥17~103≥103~171≥171~205

35~36 周/2 000~2 500 g≥17~120≥120~205≥205~239

2.2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烦躁、腹泻、呕吐、腹胀、皮疹、核黄素缺乏与溶血、青铜症等。目前认为光疗发热与光谱中含红外线而导致产热过多有关;腹泻与光疗后胆红素光异构体产生过多,肠道排泄时抑制肠道乳酸酶活性有关; 皮疹与光过敏有关[8] 。护士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以便给予预防、护理和选择恰当的光疗方法。

3 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

常用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有单面蓝光治疗仪、双面蓝光治疗仪、蓝光毯、蓝光床、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等。关于蓝光照射仪器的选择研究很多,袁晓路等[9]总结出临床工作中可以首选BiliBed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退黄效果肯定,而且方便、实用、不良反应少、不影响母乳喂养,同时又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李妮[10]发现Bilibed 婴儿蓝光床不仅在疗效和护理方面优于传统光疗法,而且其治疗方式也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牟园芬[11]比较蓝光毯与蓝光箱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讨论相应护理问题,得出结论轻中度黄疸以选蓝光毯为宜,较重度黄疸则选蓝光箱。孙金秀等[12]探讨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得出,双面蓝光照射在相同时间内使胆红素异构化速度加快,对减少核黄疸有重要意义。张晨美等[13]探讨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效应,结果LEDs 在同样的光强度下能起到普通单面蓝光一样的光疗效果,可安装在保温箱内,有利于早产儿光疗,且不良反应并不增多。目前国外主要通过HPLC 检测胆红素光异构体变化来选择最佳光疗光源。HPLC 应用薄膜层析原理,按照不同胆红素光异构体具有不同极性将其分离,然后准确地测定每种胆红素异构体量的变化,这种方法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14]。因此临床上要根据患儿的黄疸程度和科室现有仪器选择蓝光照射的设备。

4 蓝光照射的时间

不同医院采用光疗的时间也有不同,通常有间歇光疗8~12 h和连续光疗24 h。有学者认为,光疗开始时,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光强度继续增加,但反应增加率下降,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即在此点以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光反应也不会增加,当胆红素浓度下降至100 mol/L时,即使继续光疗,胆红素亦不再降低;连续或间歇照射疗效无差别,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效果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疗效[15]。李华娟[16]、王金钰[17]研究结果显示间断蓝光照射避免了蓝光持续热效应对患儿体温波动、生理节奏、生活环境的长时间干扰和影响,既能使黄疸消退,又不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儿的发育成长。刘仁莲等[18]研究表明间歇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疗效好,而且可使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哭闹时用语言和抚触安慰,避免新生儿“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舒适[19] 。鉴于间歇蓝光照射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建议临床上多采用间歇光疗法。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蓝光照射的时间首选间接光疗,光疗的仪器设备临床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金龙.中华新生儿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7.

[2] 陈吉庆,昊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39.

[3] 金汉珍,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307.

[4] 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杂志,2002,2(5):411.

[5] Onishi S,Isobe K,Itoh S,et al.Metabolism of bilirubin and its photoisomers in newborn infants during phototherapy.J Biochem,1986,100:789-795.

[6] 李凤英,陈自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与争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831.

[7] Beutter E,Gelbart T.Demina A1 Racial variability in the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A1)promoter:a balanced polymorphism for regulation of bilirubin metabolism.J Proc Natl Acal,Sci,1998,95(14):8170-8174.

[8]Moan J.Light therapy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Tidsskr Nor Laegeforen,1992,12:1459-1463.

[9] 袁晓路,洪洲.蓝光床与传统光疗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安徽医药,2007,11(7):632-633.

[10] 李妮.新生儿黄疸2 种蓝光疗法的临床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3-24.

[11] 牟园芬.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14-815.

[12] 孙金秀,冯玉梅,吕守英.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24-25.

[13] 张晨美,杜立中,王珏.应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23-326.

[14]Myaea A,Sender A,Valette V,et al.Early changes in 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somers duing intensive phototherapy of jaundiced neonates with blue and green light.Biol Neonate,1997,71:75-85.

[15] 马加宏,陈凯.临床新生儿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16] 李华娟,刘月利.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1,41(16):49.

篇3

根据医护水平及设备条件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级。①Ⅰ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婴儿室,适用于健康新生儿。②Ⅱ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新生儿病房。③Ⅲ级新生儿病房,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3】。新生儿转运就是要把Ⅰ、Ⅱ级新生儿病房转来的危重新生儿在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较高的NICU得到集中救治。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三级医疗分级:I 级医院:乡镇医院、所有分娩点(包括二、三级医院)。要有新生儿观察室。主要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具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非高危分娩产房处理和普通足月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II级医院:区、县级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新生儿房间,监护仪,保暖箱,CPAP 。具备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护,氧疗,CPAP呼吸支持, 一般肺炎的处理,黄疸光疗的条件。III级医院:三级医院(儿童、妇幼医院,区域中心医院)。要有一支较高水准的危重新生儿救治护理医护队伍和完善的NICU,有呼吸机,生命体征监护仪,血气检查,X线摄片、B超设施等。功能:危重新生儿救治、各种呼吸支持、换血、新生儿外科。

按上海市卫生局区域归属划分,我们闵行区五家产科分娩点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为保障NETS系统的流畅性,每年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会同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NICU联合组织闵行区的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和儿保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两轮的轮训和复训,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识别和救治水平,并就转运的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改正和修订工作中的不足,使这一工作更加制度化和科学化。

2 要有科学合理的转运模式。

纵观我国目前危重新生儿转运现状,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①、转出医院转运。基层转出医院自己有救护车或120车,与接收医院联系后,派人将病人转到接收医院。优点是快捷。缺点是当地医院缺乏一支专业的新生儿转运队伍,缺乏较好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设备,在转运过程中,若新生儿出现病情变化,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治。②、接收医院转运。III级新生儿医疗单位建立新生儿转运队伍,具有转运工具,转出医院先与接收医院联系,由接收医院派人、派车去转出医院将病人接过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和地区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如广东,新疆等地。③、由120急救中心完全负责。转出医院与120联系,120派人和车去接收,并转运到接收医院。优点抢救设备齐全。缺点是等120排队要耗时间,再则,我国120急救队伍缺乏专业的新生儿救治技能。

上海市在结合当地特点、总结自身经验和对比兄弟省市转运优劣的基础上,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的关怀下,在上海市围产学会新生儿学组的积极酝酿及筹备下,创立了特色的120与接收医院相结合的新生儿转运模式。即转出医院与接收医院联系,请求转运。接收医院通知120派车到接收医院。接收医院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和护士带转运工具一起去转出医院,并积极参与危重新生儿初步处理后将患儿转运回接收医院。上海市卫生局将上海19个区县划区,分配给组织成立的6家新生儿抢救转运中心,6家转运中心与所在区的120中心紧密合作,进行对口转运。优点:划区分片,固定对口,设备精良,转运队伍专业化。NICU提供的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现场和转运途中处理,全面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质量【4】。我们闵行区自该系统启动以来,未发生一例转运途中新生儿死亡的病例。缺点等待120排队,再等待120去接收医院接转运人员,耗费时间较长。

3 要把握好转运指征和时机。

转运指征过严会错失最佳就治时机,过松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那么,那些情况下的新生儿需要转运呢?①、窒息需经气管插管复苏的新生儿,复苏后评估是否有脑损伤?是否有循环功能障碍?是否有严重酸中毒?5分钟、10分钟APGAR评分是否≤3分?是否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如果有上述问题,积极处理后,可以考虑转运到上级医院。②、呼吸系统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频发呼吸暂停经处理未见好转,而又无机械通气条件,应尽早转运。ELBW最好先用PS预防。肺出血和ARDS要先插管,建立呼吸支持以后,再转运。③、早产儿,出生体重

4 转运病人准备。

简而言之就是The S.T.A.B.L.E. ? Program。从Sugar血糖,Temperature 体温,Artificial Breathing 人工呼吸,Blood Pressure 血压,Lab Work 实验室指标,Emotional Support 情感支持这几方面给予支持。基层产院要及时识别危重新生儿,发现问题给予基本的处理,保证转运过程患儿病情相对稳定,从而使转运顺利实施,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病情稳定的标准是运用STABIE技术、监护技术、新生儿危重评分法、临床症状等作为评价患儿病情稳定的指标,分别于转运前、转运中及到达监护中心时予以评价【5】。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地掌握患儿的现状,及时的了解病情的进展。

5 注意事项。

王三南报导,苏州市新生儿转运未开展前7年与开展后7年相比,新生儿病死率由8.08下降至3.74,病死率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性意义【6】。国内外一些文献也报道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积极的社会效应。但我们知道,新生儿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的过程,相当于一个连续NICU[7]。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危重新生儿绿色转运通道的24小时畅通。接收医院要初步了解患儿的基本病史及现状,必要时对基层产院给予技术上的指导。②、要有规范的交接病人手续,包括家长签字的同意转运及转运风险告知单,患儿详尽的病史及治疗情况。③、转运小组要对患儿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检查和处理,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和应急条件的具备方才转运,尽可能避免患儿转运途中死亡的不利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医院,其采取的转运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宜于自己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机制,最大程度的实现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使危急重新生儿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这一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Woodward GA.The state of pediatric interfacility transport:consersus of the secoed national p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rfacility transport medicine leadership conference [J]. Pediatr Emerg Care,2002,18(1): 38-43。

[2] Fenton AC,Leslie A.Skeoch CH.Optimising neonatal Transfer[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F215-F219.

[3] 沈晓明,王卫平,等.儿科学.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

[4] 李静,史宝海,陈震.11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1):32-33.

篇4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高危症之一,是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反复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可引起智力下降及永久性神经损伤。特别在基层医院,由于患儿家属的认识不足或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很易出现此病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对其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均为下级医院转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出生日龄l h~12 d。胎龄:30~34周18例,35~37周22例,38~42周12例,> 42周3例,体重 < 2 500 g者21例,2 500~4 000 g者34例。

1.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应用罗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对新入院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采足跟、拇趾端血进行微量血糖检测,血糖 < 2.2 mmol/L者,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均诊断为低血糖症。

1.3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亦表现为非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拒奶、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嗜睡、多汗等,部分患儿可见惊厥发作。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3例(60.00%),吸吮力差9例(16.36%),嗜睡5例(9.09%),发绀3例(5.45%),震颤3例(5.45%),抽搐2例(3.64%)。

1.4 治疗方法

对无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的处理方法为尽早母乳喂养,母乳难以获得时给予配方奶。当口服存在禁忌或患儿不会吸吮时,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每30分钟复查血糖水平。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给予10%的葡萄糖,按照2 mL/kg的量给予推注,速度为1 mL/min,每30 min复查血糖水平,直至血糖平稳。

2 结果

本组患儿大多在24 h内血糖稳定,较重患儿一般在48~72 h内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后停止治疗。有原发病者继续治疗原发病。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大多数病例无特殊表现,因此不易发现,特别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过去对于此病诊断标准不一,目前诊断上趋向于无论患儿胎龄和日龄,只要血糖低于2.2 mmol/L即可诊断[1]。本组病例即以此为标准,及时发现了大部分无症状低血糖患儿。

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可致脑细胞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导致脑细胞受损,引起如认知异常,听力损害,视觉障碍,癫痫等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必须给予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2]。同时因新生儿肝糖元和脂肪贮存不足,出生后2 h血糖开始下降,若不及时补充,12 h左右血糖将基本耗尽[3]。特别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针对这些特点,本院对有发生低血糖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了常规筛检,及早发现了一些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尽早进行治疗,使患儿避免了低血糖所造成的危害。

有文献显示新生儿低血糖无症状者是有症状者的8~10倍[4],极易被忽视,因此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是发现本病的根本。本组患儿中无症状者占到60.00%,虽未达到文献所述的比例,但也说明无症状低血糖患儿在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作为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院要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只要及时的补充血糖,症状一般很快就会消失,此病对新生儿的主要危害在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新生儿长时间或反复出现低血糖后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5-6],由于受医疗条件影响和医疗水平所限,本病现多发于基层医院,且有时发现较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损害,本组所报病例均为下级医院转入。因此强调在基层医院对高危病患儿的血糖监测和原发病的处理是临床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Straussman S,Levitsky LL. Neonatal hypoglycemia, curr opin endocrinol[J].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2] Laje P,Halaby L,Adzick NS,et al. Necrotizing enterecolitis in neonates receiving octreoti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J].Pediatr Diabetes,2010,11(2):142-147.

[3] 毛健,陈丽英,富建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18-522

[4] 林粤,张岳晔.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1):1751-1752.

篇5

新生儿肺出血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是一种严重综合征,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尸检的1%~40%[1]。如何预防肺出血的发生及改善肺出血的预后,了解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其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新生儿肺出血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2]的肺出血新生儿105例。男65例,女40例;胎龄

1.2 方法

参考文献资料[3,4],记录肺出血组和无肺出血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至5 min Apgar评分仍≤5分)、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羊水异常、低体温、低血糖、严重酸中毒(动脉血pH≤7.15)、严重低氧血症(经吸氧FiO2>0.6仍PaO2≤50 mm Hg)、呼吸暂停、吸入高浓度氧(FiO2>0.6超过24 h)、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肺部感染、肺透明膜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临床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经SPSS 11.5 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潜在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肺出血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23个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

2.2 新生儿肺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胎龄

3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关[4],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其特殊的发育特点和生理状态是肺出血发生的高危群体[5]。蔡琍璇等[6]报道新生儿肺出血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8.93%、71.43%。本研究结果表明,胎龄

严重低氧血症、严重酸中毒是肺出血发生的重要病理性危险因素。严重缺氧时,心肌缺氧使血管痉挛、肺血管瘀血,血管尤其毛细血管缺氧使渗透性增加;缺氧导致的严重酸中毒更增加血管渗透性,因而发生肺水肿、肺出血[1]。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低氧血症、严重酸中毒患儿肺出组为66.7%、52.4%,明显高于无肺出血组的40.0%、20.0%。及时改善缺氧、纠正酸中毒对预防肺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肺出血发生的又一重要病理性危险因素。蔡琍璇等[6]报道新生儿肺出血在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为14.29%、7.14%。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出组为50.5%、49.5%,明显高于无肺出血组的25.0%、26.0%。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本质是严重缺氧,对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等原发疾病的积极治疗是肺出血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等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严重缺氧以及吸入高浓度氧与肺出血的发生有关,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妊高征孕妇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血内皮素-1异常升高,引起胎盘血管强烈收缩,胎儿发生缺血缺氧,导致新生儿肺出血[7,8]。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可损伤肺吞噬细胞,并激活粒细胞产生“呼吸爆发”,释放氧自由基,从而发生肺出血。通过预防或积极处理上述危险因素,对减少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低体温、肺部感染也是新生儿肺出血的原因[9],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低体温、肺部感染与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关系不大,这可能与本组新生儿的低体温、肺部感染及时得到控制有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对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3-44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8.

[3] 郭红苗,吕勤. 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2):55-57.

[4] 李秋平,黄俊谨,陈佳,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临床转归及其高危因素[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0):627-630.

[5] 赵有为,游楚明,傅万海. 新生儿肺出血49例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52-254.

[6] 蔡琍璇,展爱红,赵奕怀,等. 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11-2214.

[7] 赵宁,夏红卫,刘绍基,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肺出血的关系[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6):534-536.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败血症。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男30例, 女18例;足月儿32例, 早产儿16例;发病年龄3 d 10例, 3~7 d 20例, 7 d 18例;体重1.1~5 kg。

1. 2 易感因素 48例中母亲孕期有胎膜早破史8例, 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接触史3例, 伴有阑尾炎史1例, 伴有绒毛膜炎1例, 羊水Ⅱ度以上4例, 曾有气管插管史3例。

1. 3 临床表现 发热或体温不升28例(占58.33%), 纳差、反应欠佳29例(占60.42%), 黄疸12例(占25.00%), 面色苍白或发灰3例(占6.25%), 呼吸暂停6例(占12.50%), 呕吐、腹胀2例(占4.17%), 心率快1例(占2.08%), 惊厥1例(2.08%)。

1. 4 辅助检查

1. 4. 1 血常规 WBC20×109/L 25例, WBC在5~20×109/L 14例, 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0.2共8例, 血小板

1. 4. 2 血生化检查 CRP>10 μg/ml 28例, 降钙素原>2 μg/L 12例(仅20例做)。

1. 4. 3 血培养 血培养阳性者22例( 占45.83%),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 大肠埃希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阴沟肠杆菌2例, 表皮葡萄球菌6例, 无乳链球菌2例, 恶臭假单胞菌1例, 白色念珠菌1例。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先予二联抗生素治疗,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其中38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血浆支持治疗。部分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1例血培养示白色念珠菌, 及时停用原抗生素, 改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最终46例治愈, 1例因病情重、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 另1例病程中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休克而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但最终死亡。

3 讨论

根据对本组资料分析, 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 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表现有发热或体温不升、纳差、黄疸、面色发灰或发白、嗜睡、惊厥、反应差、末梢凉、心率快等, 而且部分患儿入院时病情轻微, 故单从临床表现分析, 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另外虽血培养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金标准, 但检出结果需要一定时间, 且阳性率低, 所以本组中血培养阳性率仅为45.83%(有部分与已用抗菌药有关), 因此单靠血培养结果不利于该疾病早期诊断, 故必需借助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本组病例通过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RP、中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2, 3], 最终得到了及时的诊断,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组治愈率达95.8% , 这与早期诊断, 及时得到治疗有密切关系。金汉珍等[4]认为新生儿败血症长期住院者可高达300‰, 临床观察早产儿住院时间越长, 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 而且多以败血症为表现,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组资料显示, 本组中有6例发生在住院期间, 而且均为早产儿, 发生时间多在住院第7~12天, 临床多以呼吸暂停、面色发灰、吃奶差为首发症状, 故在住院期间, 一旦有病情变化, 出现以上症状时, 应想到败血症可能。需立即进行血常规、CRP、降钙素原检测, 并做血培养, 及时调整抗生素。与此同时, 由于早产儿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长期使用抗生素, 使得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逐年上升, 因此如临床上调整抗生素后治疗效果仍欠佳, 则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有报道早期予以氟康唑诊断性治疗, 可以提高患儿存活率[5]。本组中就有1例早产儿, 原发病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住院第10天, 突然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反应差, 当时考虑为细菌性败血症, 遂即调整抗生素, 同时配以支持治疗, 但效果欠佳, 最后血培养报告示白色念珠菌, 诊断为真菌性败血症, 遂改予氟康唑治疗, 最后治愈出院。因新生儿败血症由感染引起, 因此加强护理、预防感染非常重要。临床应加强新生儿护理的力度, 医护人员应规范医疗操作, 对各种诊疗用具应及时消毒, 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定期检测生命体征, 而对于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常规在住院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CRP及降钙素原。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早期发现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本院一般来说是每3~4天监测1次, 如发现异常给予查血培养,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为减少或避免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常规在早产儿住院时间2周时大便中找霉菌, 连找3 d, 并给予预防性使用氟康唑, 剂量为6 mg/(kg・d), 每3天用1次, 连用3次。同时口服益生菌。据相关文献报道[6],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口服益生菌可减少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

综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故需要严密观察, 重视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血常规、CRP、降钙素原及血培养, 同时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 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容易感染, 所以应采取预防措施, 从而可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12):897-899.

[2] 蔡文红.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诊断.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24):3452-3453.

[3] 陈国员, 戎奇吉, 岑先杰.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5):1153-1154.

[4]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42.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篇8

本病国内的发病率约为5%~10%,病死率2.3%~12.7%不等。下面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病因和发病机理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内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1.母亲因素 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35岁或

1.2.分娩因素 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 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者。

窒息早期,因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导致血流重新分布,胃肠道、肺、肾、肌肉和皮肤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心、脑、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得到保证。若严重窒息,缺氧持续存在时,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全身各重要器官受累,包括呼吸衰竭、循环障碍、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损害以及低血糖等生化和血液改变。同时,可引起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污染羊水,若胎儿因缺氧出现真性呼吸,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2护理评估

2.1.健康史 了解孕母年龄,孕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贫血、心、肾疾病、感染和胎盘异常等;了解患儿出生时是否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有无羊水吸入及羊水是否混浊和Apgar评分结果;母亲产时是否用药、是否有吸毒、吸烟史。

2.2.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嗜睡、昏迷或兴奋;注意呼吸、心率及肌张力的改变,原始反射是否正常存在,有无惊厥、呼吸暂停、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了解血气分析、血生化及颅脑影像检查结果。

2.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父母对本病的病因、性质、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程度;评估家长对本病治疗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3护理诊断

3.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3.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3.体温过低 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4.潜在并发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

3.5.恐惧(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4护理目标

4.1.使患儿能维持自主呼吸。

4.2.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感染。

4.3.患儿体温保持正常范围。

4.4.患儿不发生并发症(HIE),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

4.5.家长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5护理措施

新生儿娩出后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

5.1.A(air way)开放气道 胎头娩出后,不应急于娩肩,而应立即挤尽口、咽、鼻部的黏液。将出生新生儿置于预热的开放式远红外抢救台上,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轻度的头低足高位,肩部以毛巾垫肩2~3cm使颈部轻微仰伸,用吸管吸净口腔、鼻及咽喉中的黏液和分泌物,因鼻腔较敏感,受刺激后易触发呼吸,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如羊水混有较多胎粪,第一次呼吸前应立即吸净气道内的胎粪,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钟,保持呼吸道通畅。

5.2.B(breathing)建立呼吸 弹足底或刺激皮肤以引起啼哭、建立呼吸,应在生后20秒内完成。经刺激后若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钟,给予保暖观察。Apgar评分3~7分者,可面罩给氧。若评分在3分以下,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50%,至出现自主呼吸和皮肤转红后拔管。

5.3.C(circulation)维持循环 若心率慢,

5.4.D(drug)用药心 率仍100次/分钟停止用药。同时,根据病情用药以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因母亲在分娩前4小时用麻醉剂而致呼吸抑制的新生儿可用纳洛酮0.1mg/kg静滴或气管滴入。

5.5.E(evaluation)评价 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操作,即评估决定操作再评估再决定再操作,如此循环,直到完成复苏。

5.6.监护 复苏后至少监护3天,注意病情观察,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皮肤颜色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并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预防感染等问题。

在复苏全过程中注意应做好保暖工作。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净前不要刺激婴儿啼哭或加压给氧。给氧时压力避免过高引起气胸或肺大泡。技术动作要迅速、熟练,且操作须轻柔,避免创伤。

5.7.健康教育 孕妇要定期做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我监护测数胎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高危孕产妇可转运至复苏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

参考文献

篇9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出生2~3 d会出现黄疸,4~5 d时达到高峰,一般情况足月儿在7~10 d后,黄疸会逐渐消退,早产儿在2~4周后会消退,期间无伴其他不适临床症状,这种属于生理性黄疸。如有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其中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果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发胆红素脑病,非死即残。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伤残率。目前,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改进,现综述如下。

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其作用机制为在光的异构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下,脂溶性的IXaZ型胆红素异构化为水溶性的IXaE型胆红素,IXaE型胆红素可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了血清胆红素的浓度,起到治疗效果。由于蓝光的波长为420~480 nm,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非常相似,因此,传统观点认为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最佳,但是血清结合胆红素高于68.4 μmol/L,且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能出现青铜症。目前主张在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时,使用换血疗法治疗比光疗更安全[2]。光照疗法的常用设备是蓝光箱。虽然,光照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但是光照疗法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腹泻、发热、溶血、视网膜损伤及不显性失水增加等。为了改善传统光照治疗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目前对光照治疗的设备、光源类型、光照时间及光疗方式有了一系列的改进。

目前,蓝光毯和蓝光床代替蓝光箱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蓝光毯治疗有以下优点:①光毯包裹于患儿的躯干部,不直接照射面部,对眼睛无刺激,避免了对眼睛的损害;②不需要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而且也不需要定时测量体温;③允许母婴同室保证母乳喂养,利于母婴健康;④体积小,开敞治疗,不用冲断其他治疗和护理操作,尤其适用于早产极低体重儿及置于辐射式红外线抢救台的危重新生儿。临床实践表明[3]使用蓝光毯和蓝光床治疗可以避免蓝光箱治疗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建议轻中度黄疸时使用蓝光毯为宜,黄疸较重时可选用蓝光箱。

用含铟或镓的氮化物或硝酸化物作为半导体元件的发光二极管[4](LED)目前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其产生的光谱对胆红素的吸收作用强,且有研究表明不会导致新生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此外,LED产热少、重量轻且体积小,更方便临床应用。

传统治疗中认为,胆红素对蓝光的吸收最强,但是有研究报道[5]光疗最有效的光源是蓝-绿光(490~510 nm),此波长对皮肤的穿透性好,最大程度被胆红素所吸收,蓝绿光能更有效的促使胆红素异构化并排出体外。

光照时间,通常有间歇光疗8~12 h及连续光疗24 h,视病情而定。有学者认为[6],光疗开始时,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饱和”状态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光反应也不会增加,当胆红素下降至100 μmol/L时,即使继续光疗,胆红素也不会再下降,连续或间歇光疗无差别,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治疗及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实践研究[7]表明间歇光疗不仅疗效好,而且可增加母婴接触的时间,增加安慰,避免新生儿“皮肤饥饿”现象,利于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在治疗方式上,蓝光光照治疗与白蛋白静脉滴注结合使用能起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8]。白蛋白能与血清胆红素结合,是胆红素的重要载体,与白蛋白结合后的胆红素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此外,蓝光照射产生的水溶性IXaE型胆红素极不稳定,可逆转为脂溶性的IXaZ型胆红素,影响疗效,而静脉滴注白蛋白后,IXaE型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抑制了从IXaE型胆红素向IXaZ型胆红素的逆转。但是结合使用血制品的风险性及其目前管理较严格,故建议白蛋白用于重症黄疸患儿及黄疸换血前使用。

2 药物治疗

2.1 中药

中医学认为,胎毒湿热阻于胆道从而引起黄疸,在治疗中应该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参照中医方剂研制而成的茵栀黄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中含有茵陈、栀子、黄岑和金银花等。茵陈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出,具有清热、利尿和褪黄的作用。黄岑能够抗过敏、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利尿,因此具有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的作用。栀子清热利湿。金银花清热解毒。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口服液因用药方便、没有创伤、没有明显副作用、更易被家长所接受等优点目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排稀便、褐色便、及大便次数增加等,停药后不良反应很快消失[10]。除了口服外,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11],中药液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减少蓝光治疗机会,简单易行,值得推广。新生儿皮肤嫩薄,体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中药液易透过皮肤吸收,从而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促进肠蠕动,泄热通便,减少肠-肝循环,促进退黄。洗浴过程中注意用毛巾轻擦皮肤,利于代谢废物排出,洗浴后注意保暖,防受凉感冒。

2.2 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结构性雄烷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为,促进游离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被排出体外。酶诱导剂需用药2~3 d才开始生效,故应及早用药。研究表明[12]苯巴比妥能有效预防早产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苯巴比妥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缩短光疗时间,但是,因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的病理性黄疸,苯巴比妥无效。抑制呼吸和镇静是苯巴比妥治疗的不良反应,同时苯巴比妥对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不良反应也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2.3 蒙脱石散联合微生态制剂

蒙脱石散是一种高效、无毒的肠粘膜保护剂及病原体清除剂,且不影响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口服蒙脱石散后能减少肠粘膜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肠道内菌群数量少,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经肾脏排出或者经粪便排出的能力不足,从而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内的β-葡萄糖醛苷酶含量高且活性好,可迅速将结合胆红素分解,分解成的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易被肠道再吸收,导致黄疸加重。因此,尽早在新生儿肠道内建立有益菌群,能够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目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乳酸杆菌及布拉氏酵母菌。较多的研究表明[13-14]在黄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蒙脱石散及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能促进黄疸消退, 尤其适用于母乳性黄疸。

2.4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目前,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是从正常人血浆中用低温乙醇法提取分离的免疫球蛋白组合,其治疗机制为,封闭网状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从而阻止溶血。循证医学资料表明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血浆胆红素浓度,减少换血的次数,缩短光疗及住院天数[15]。使用此治疗方法时应注意输注速度,防止高血糖和循环充血的发生。

3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目前治疗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减少核黄疸发生。换血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法使换血效率得到提高,减少了血液污染,并且能够避免空气和血块栓塞的危险。外周动静脉连续交换输血比脐静脉换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效率高。研究表明[16]应用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但是换血后血红蛋白、白细胞或血小板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钾也下降,与传统认为输血后可引起高血钾不相符。故换血后仍需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生化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以便对症处理。在血源方面,杨玲竹等研究表明,在血源不足时可以采用改良血源,及输注患儿母亲红细胞(Rh阴性)及患儿ABO同型血浆(Rh阳性)代替Rh阴性血源,以免错过换血的最佳时机。鉴于换血的风险性,及其操作麻烦,费用昂贵,应严格掌握其指征。花少栋等[17]研究指出:发生重症宫内溶血的患儿,应早期换血,应及时纠正贫血和去除激活的红细胞。不管血清胆红素在任何水平,核黄疸体征就是换血治疗的适应症。不管任何年龄的溶血,间接胆红素≥20 mg/dL就要换血。

4 泳疗及抚触护理

新生儿泳疗其身体自由摆动能够促进肠蠕动,利于胎粪早排,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抚触护理通过体表的触觉和压力感受器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加快新生儿的胃肠蠕动,促进食物吸收和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同时使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得到改善,食欲增加,有益于正常菌群在肠道中的建立,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出。泳疗及抚触护理在一定程度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病情[18],与蓝光光照治疗结合进行,能减少不良反应,加速褪黄,提高疗效。

5 小剂量生理盐水灌肠

小剂量生理盐水行不保留灌肠后,可刺激肠管蠕动,增加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促进退黄,临床多用于早产儿及肠道动力不足的患儿,即简单有效,又无不良反应。

6 基因治疗

日本学者采用定点诱变的方法突变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活性部位的关键氨基酸,使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失去催化活性,只能结合底物,从而减少胆红素的产生[19]。

7 展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等。及早治疗,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议:①针对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②由于新生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不够完善,要尽量选择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方式;③几种治疗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0-301.

[2] 刘义.关于新生儿黄疸处理的两个问题的答复[J].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12):915.

[3] 赵新春,陈菊艳,杨显芳.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医学创新研究,2008,5(8):18-19.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5] 刘烨秋.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0):1512-1513.

[6] 马加宏,陈凯.临床新生儿学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61.

[7]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 2010,31(23):3154-3155.

[8] 陈兰,石碧珍.蓝光照射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2):137-138.

[9] 韦毅.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56-3957.

[10] 刘凤敏,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D].吉林: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11.

[11] 吴怀楚,蔡颖,吴曙粤.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5):554-555.

[12] 牛志民.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66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24(3):265-266.

[13] 唐爱群,陈艳,陈强.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56-657.

[14] 白秀敏,付桂芳.金双歧及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 54-55.

[15] 刘义,杜立中.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学杂志, 2010,48(9):685-686.

[16] 夏世文,张漪.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75-376.

[17] 花少栋,封志纯.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1):74-77.

篇10

1适宜的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必须阳光充足,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适宜的室温在24-26℃,湿度在55%左右。卧室要保持安静,减少人进入,避免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入室探视,以免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及增加其感染的几率。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以防新生儿过敏。

2母乳喂养

宜尽早进行。与其他食品相比,母乳更营养更容易吸收而且带给宝宝最天然有效的免疫保护,是任何食品无可比拟的。坚持母乳喂养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爱。母乳喂养的方法和要点[1]:妈妈喂奶前,应先检查是否需要更换尿布,洗净自己的双手和,将宝宝头枕在妈妈臂弯里,将和乳晕全部含入宝宝口中,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防止奶过急和堵塞宝宝鼻孔。喂奶时面带微笑,注视宝宝。喂奶之后抱起宝宝,轻拍其背部,待其打嗝后,取左右侧卧位,垫高头部,防止宝宝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采用人工喂养的,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大小合适,以免呛奶。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布满,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胃胀或溢乳。用过的奶具应开水煮沸消毒。

3口、眼,脐、臀部护理

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需要认真洗手,减少细菌传播。父母要修剪指甲,以防划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新生儿指甲也应及时剪去,以防自伤或发生甲沟炎。口腔:早晚用干净的软布或棉签蘸温水擦拭。每次喂完奶后喂少量的温开水。眼睛:早晚用温水檫拭。如果眼睛有发红及黄绿色的分泌物等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脐部: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3-7d脱落,在其脱落之前每天用棉签蘸75%的酒精顺时针方向擦拭,清除脐轮与脐带之间的分泌物,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臀部:及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为新生儿选择尺寸合适的尿布。太紧的尿布很容易变得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其臀部,软布擦干,抹油保护。

4沐浴

每日沐浴,注意保暖。沐浴的最佳方式:莫春燕等[2]研究发现采取盆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原因可能是盆浴方式使新生儿浸泡在温水中,其环境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相似,所以新生儿会感到熟悉有安全感。而且还发现采取先俯后仰位沐浴时新生儿明显更为舒适。沐浴后及时擦干皮肤水分并涂以爽身粉,尤其是擦干皮肤皱褶处的水分,如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沐浴时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安抚新生儿的紧张情绪。沐浴的优点:清洁皮肤,促进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而且方便父母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

5抚触

时间安排在睡觉前,2次喂奶之间,在新生儿感觉舒适时进行,10-15min/次。调节室温为26-28℃,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抚触方法:家长取润肤油或爽身粉涂于双手,按头、胸、腹、四肢、背、臀的顺序以国际标准手法按摩,同时和新生儿语言交流。曲哲[3]等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加新生儿体重,增进亲子感情。

6视、听、触等感觉训练

新生儿的视、听、触等感觉,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大脑才能全面协调和发展。①视觉:黑白图形[4],对新生儿的视觉最具有刺激性。在床栏的侧面,挂上大小和人脸相仿的黑白脸形,供新生儿觉醒时观看。卧室内布置色彩鲜明的儿童画、气球、彩条等。各种视觉信号的刺激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更主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其注视能力。②听觉:给新生儿播放轻柔、有节律的音乐,或模拟胎儿在子宫内所听到的声音或妈妈的心跳声,音量控制在55-70 dB,每次30 min。刘齐、陈京立[5]等研究表明新生儿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听觉器官的信号刺激,能调节运动神经系统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③触觉:手的训练。准备各种质地形状及颜色不一的手套,清洗消毒备用。当新生儿是清醒的时候,拿手套给其抓握,锻炼手的感觉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手的灵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还有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如触摸、亲吻、拥抱等对于父母和新生儿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7四肢训练

新生儿觉醒状态下,将其置于稍硬一点的床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父母轻轻握住新生儿的手或脚,随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还可以将新生儿俯卧于硬床上,助其向前爬行。经常短暂性地练习爬行不仅锻炼新生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增加体能,为以后走路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

8语言的情感交流

语言的情感交流应该渗透到新生儿的每一个护理中。只要新生儿是清醒的,就是语言交流的时机。多和新生儿对话,多对新生儿表示赞扬和微笑,鼓励新生儿发音。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或是喂奶时,妈妈可以说,“宝宝洗澡了”、“宝宝乖,吃奶了”,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觉时,妈妈可以说,“宝宝起床了”、“宝宝乖,该睡觉了”,以此给新生儿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及大脑智力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精心科学地护理好新生儿,是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威.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新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008-5971(2012)02-0381-03.

[2]莫春燕.新生儿沐浴中实施危机干预的研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1674-0742(2012)12(a)-0012-02.

篇11

2药物疗法

2.1丙种球蛋白作为人血免疫球蛋白一种的丙种球蛋白,含有较完整IgG及IgG亚型,可从大量供体血浆中分离出来[5],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作用。丙种球蛋白通过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进而阻断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的产生,降低换血几率[6]。有研究发现,新生儿血清IgG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而迅速升高,可加快血清型抗体的清除,亦能预防潜在的感染,此可能为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机制[7]。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丙种球蛋白,可使胆红素由上升趋势迅速转为下降趋势,有效降低AB0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8],并可减轻贫血程度、减少光疗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9]。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所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和方法尚无统一标准[10]。周福根等人通过比较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中的疗效发现,大剂量IVIG(1g/kg,连用2d)较(0.5g/kg,连用3d)取得较好的疗效[11];黄华飞等人研究表明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可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阈值[12]。

2.2白蛋白白蛋白可与脂溶性胆红素稳定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使其排出体外,有助于预防核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白蛋白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不但要考虑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也同样重要[13]。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白蛋白,同时也可置换出患儿血液循环中的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及免疫抗体。常用的换血疗法有两种,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目前多采用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进行同步换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本方法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相比,方便有效且安全[14]。目前临床上常规换血量为新生儿血量的两倍。有人做过研究示单倍血量换血与双倍血量换血的降低红胆素的效果相同[15]。S.Yigit等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应用AB型血浆悬液和O型红细胞的换血疗法应比应用同型全血效果好[16]。

4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抑制剂

近年来人们认为金属卟啉能抑制HO、减轻新生儿黄疸。有研究发现锡一中卟啉辅助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7]。Bhutan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将锡泊芬(锡-中卟啉,SnMP)应用于有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可明显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光疗的时间[18]。个案报道中Reddy等人指出锡-中卟啉对治疗已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宫内生长受限发育迟缓的及已耐受高强度光疗的低体重儿较敏感[19]。

5中药退黄

近年来,关于应用中药退黄的研究较多,其中,茵桅黄具有保肝护肝、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亦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一肝循环过程中的重吸收,从而促进胆红素排泄,缩短黄疸持续的时间,有效消除黄疸[20]。茵栀黄联合传统光疗综合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显著[21]。水飞蓟素有抗炎、抗氧化、缓泻、护肝、增加肝酶的数量及活性等作用,配合光疗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22]。陈志宏等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缩短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程,安全有效[23]。田春莉等进行临床研究,证实舒肝宁结合西医疗法较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治疗符合 "阳黄"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退黄效果更好[24]。余奇侠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茵陈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25]。吴曙粤等的系列研究表明,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易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其功效。以山栀子、茵陈、大黄等15味中药为组方的"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预防核黄疸;同时此配方与口服和静脉注射中药及灌肠等方法相比更为安全且副作用小,安全不易过敏,值得在社区及家庭推广使用[26-28]。中医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相对安全。

总之,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给予积极合理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预防核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杨育燕,陈自成.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4):491-492.

[2]张晨美,王珏,杜立中.蓝光发光二极管光疗效应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202-203.

[3]张萌,覃遵祥.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892-893.

[4]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5]Clark AL, Gall SA. Clinical u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regnancy[J].merical Journal of Obstertrics and Gynecology, 1997, 176(1): 368.

篇12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产妇及家属感到担扰的问题。传统的气门芯摘脐和脐部残端护理方法需要等待残端自然脱落,脐部发生感染机会较高,易引起产妇焦虑情绪,影响脐带护理质量[1]。二次剪脐又称脐带残端切除术,即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左右,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已基本干枯的脐带平根部剪断,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带感染及脱落时的出血机率及脐炎的发生率[2]。本文通过对我院8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正确进行脐部护理,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产儿800例,其中男437例,女363例。产妇无胎膜早破、肝炎等并发症,新生儿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 g。本研究获得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孕产妇知情同意。

1.2 分组

按新生儿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实验组,采用二次剪脐法,双号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剪脐法,每组各400例。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胎龄、性别、Apgar评分、脐带性质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门芯摘脐法,在新生儿断脐后1~2 min,用75%酒精消毒脐根部周围,在距脐根部0.5 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用安尔碘Ⅲ型消毒脐带断面,再用无菌纱布包裹残端,加压包扎12~24 h,去掉包扎后,每天用安尔碘Ⅲ型消毒脐带残端,待其自行脱落[3]。

1.3.2 实验组在气门芯摘脐的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48 h,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用无菌手术组织剪刀,在结扎下方沿脐轮与皮肤的交界处为起点,从不同方向剪去脐带残端,消毒后用止血海绵压迫脐窝,加压包扎24 h[4]。剪脐后30 min、1 h各观察1次,以后每4 h观察1次,连续观察5次并记录脐部潮湿、有无出血、愈合及脐炎发生情况。如果脐带残端未完全干枯、脐血管未完全闭合,应适当延长二次剪脐时间。

1.4 判断标准[5,6] ①脐部出血:剪脐后脐带残端仍有不同程度的渗血,如未渗至纱布外为正常,若脐出血浸润纱布或更多则判断为脐部出血。②脐炎诊断标准:脐轮与周围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为轻度;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③脐带愈合标准: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新生儿脐带处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残端及早脱落[7]。传统气门芯摘脐留有脐带残端0.5 cm,残端自然脱落时间为5~15 d,甚至更长,残端在机化过程中有胶质渗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8]。采用二次剪脐法,则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脐炎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800例新生儿应用二次剪脐法的临床观察,与传统剪脐法相比在降低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及缩短脐部平均愈合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实践中还发现:二次剪脐后新生儿极少出现脐部出血(出血率仅为0.5%)。即使有出血,也是少量的渗血,不用结扎,只需用新生儿脐贴稍微加压包扎即可,使得脐部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二次剪脐可显著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减少渗液,保持脐部干燥,具有消毒彻底,促进脐孔闭合的优点,避免了传统方法造成的院外感染率高等不足之处,从而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二次剪脐能够明显减少护理时间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敷料,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并且早期脱脐,还可防止院内感染,对实行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能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二次剪脐法能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和脐部出血,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减少产妇的住院天数,对提高产科的医护质量和新生儿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也有积极的防范作用,是产科中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炎原因分析及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8-29.

[2] 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36-37.

[3] 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9,16(6A):54-55.

[4] 张宏玉,蒙莉萍,谢春丽,等.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现状综述.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75-277.

[5]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篇13

1.1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会导致其出现疼痛,如在进行腰穿、尿管留置、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都会对婴儿有疼痛刺激。另外日常的护理操作如测量体温、换尿片等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刺激而出现疼痛。

1.2外国相关学者证明婴幼儿如果长时间地受到声音、光照等刺激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3]。

2影响因素

2.1近期不良影响①婴儿出现疼痛后会导致其有烦躁的表现,从而发生反应性下降等相关表现发生。②疼痛会对婴儿的交流、食欲、睡眠有很大的影响。③疼痛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的情况发生。④疼痛会导致婴儿的醛固酮、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血浆激素、血浆肾素等指标出现明显的上升表现。上述指标上升会导致婴儿内分泌系统出现明显紊乱的情况发生。⑤疼痛会致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表现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加快、心率增快等表现[4]。

2.2远期不良影响①长期的疼痛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有很明显的刺激,长期以往会让疼痛阈值出现降低的表现。②疼痛会对其今后的神经发育、心理等有不良影响。③疼痛还会导致其的认知行为出现一定的影响。

3干预措施

对于其进行干预的措施多采用行为干预、环境干预等措施,对其进行疼痛干预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3.1完善新生儿疼痛的系统评估,现今对其的评估措施比较缺乏[5],没有明确的标准,现今多应用新生儿疼痛评定量表(NIPS)对疼痛进行评定[6],通过观察其的觉醒情况、腿部、上肢、呼吸形式、哭闹、表情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分析以分值的形式对其进行疼痛的评定。这就需要对护士进行此项知识的普及,让其对疼痛评估有所了解,了解疼痛所表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婴儿进行各项操作时也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大的刺激对其产生疼痛。

3.2环境的干预

3.2.1噪音的控制,>60分贝的噪音可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增加心跳,导致周围血管收缩,突发的噪音可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NICU的噪音来源:电话65分贝,监视器报警55-85分贝,人员说话80分贝;而平常家庭新生儿所接触的分贝量是40分贝。因而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监视器报警器,靠近新生儿降低音量,彼此提醒,做好标志,控制噪音,以保证NICU的噪音

3.2.2光线来源,照光治疗自然光线、窗户、室内照明灯、暖床照明灯等。美国儿科学会建议NICU光线明亮度足60英尺烛光(foot-candles,照度单位),特殊治疗时100英尺烛光,通过降低光源可促进睡眠,减少肢体活动,促进喂食,增加体重,并可减少视网膜病变。

3.3抚触按摩、摇晃、拥抱及肌肤接触为无痛性的触觉刺激,可使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满足婴儿情感上的要求,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系列的良性反应[7],减少应激行为。

3.4音乐+非营养性吸吮合用能新生儿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音乐能改变丘脑内自主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细胞激活系统神经脉冲的传导,从而降低肾上腺素能的活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最初的研究显示,新生儿使用NNS后,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心率下降,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最近的研究发现,NNS还可以提高氧饱和度,减轻由操作引起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无任何不良反应[8]。

3.5蔗糖水或葡萄糖水蔗糖水通过甜味刺激内源性阿片途径,产生镇痛疗效,在进行单一致痛性操作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或反复致痛性操作时予蔗糖水0.5-1.0ml持续口服,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病情危重的有坏死性结肠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宜口服蔗糖水),口服蔗糖水不应超过8次/d,葡萄糖水也具有镇痛作用,但疗效不及蔗糖水[9-10]。

4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找出其发生疼痛的具体因素,并进行干预,以避免对患儿疼痛刺激。临床工作中各项操作都应注意,不可过于粗暴,操作中也应多加以注意,尽量降低疼痛的刺激。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意义重大,其可让新生儿的疼痛刺激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干预措施有利于病情恢复,降低危害的不良影响。干预的研究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丰富的内涵将激励护士不断学习探索,深入专业研究,使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更专业规范,让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Dollberg S,Stolik-Dollberg O.Prevention and pain management in tetm and preterm infants.Harefuah,2004,143(1):54-59,84.

[2]时亚平,刘江勤,王建光等.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7):11-13.

[3]杜琴,张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西部医学,2007,19(1):141-142.

[4]王晓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8.

[5]秦洁,王莹,赵继军.烧伤科护士有关疼痛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6):29-30.

[6]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7]韩萍,沈萍.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