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企业审计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首先,从名称上看,民营中小企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小,由于资产规模一般,往往首先联系到整体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值有效的担保,抗风险性一般,这同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相左。另外,受到企业规模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在经营中处于垄断或者优势的地位,他们在经营中的话语权往往较差,无法影响行业走向,在经营定价中处于接受地位,对上下游价格的变动的承受能力较差,这使他们的经营主动权受到了限制。其次,我国的民营企业往往在经营规范性上较弱,企业控制人对企业有着绝对影响。无论是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发展目标制定还是人力资源利用,都存在企业控制人一人可较为随意决策的情况,所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品行、经营能力、对行业情况和企业自身的认知都较规范的大型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决定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再次,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者采取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多为模仿、照搬其他大众产品、经营模式,在产业革新发展中,扮演着发展末端的跟风者的角色,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给企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在行业发展蓬勃时期并不明显,甚至无足轻重,但一旦遭遇产业革新、产品技术进步浪潮,便会被其他创新企业所远远超越,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以上特点均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整体情况的判断,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更多的把资金投放到金融机构认为更安全或者收益更大的企业中去,这样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在本来的市场压力下,还要承受融资难的巨大压力。
二、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关注重点
金融机构在授信审查时,主要关注的重点如下:
1、股东、高管及历史沿革
股东实力是否雄厚,能否在企业缺乏资金的时候给予支持,关联的企业和人员能否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或是占用企业资金发展其他业务;管理人员是否有能力维持企业经营现状,有效的管理企业,带领企业步入一个更好或是更差的境地;企业是否为新建,长期的经营可以为企业积累经验和稳定的上下游企业,保障其后续的发展。
2、生产经营情况
生产或经营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销量未来是否能够维持或者增长,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朝阳产业或是强弩之末;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能否以规模效应维持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未来是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维持规模效应或是已经处于市场饱和状态,维持现状即为最优产能;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利润水平,是否通过被上下游占用较多资金来牟取利润,或是利用产品自身优势,打开市场,在议价方面占据强势地位。
3、财务情况
财务报表是否真实有效,编制是否规范,能否真实的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整体实力;财务报表中重要科目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如造成损失企业能否承担;预付账款金额过大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或存在其他非主营业务经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形成原因是否正常,有无存在资金拆解情况;存货占用较多资金是否由于滞销或生产出现问题;长短期投资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主营业务不突出,资金被挪用进行其他企业建设,被投资的产品或企业的情况如何,是否能够保值增值或得到分红;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比是否正常,生产设备是否存在过于陈旧、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是否持续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有无过分追求规模、产能,导致占用过多资金,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情况。资本公积形成原因,有无不真实的评估增值,虚增资产;未分配利润的变换情况,股东分红情况等等;收入、成本是否成比例,同行业平均值的比较情况,并核实收入的真实性;现金流情况,包括流入、流出的构成,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的匹配情况等等。
4、授信方案
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合理的授信方案,包括授信的金额、资金的用途及有效的担保,提出贷后管理应关注的重点。
三、金融机构授信审查的特别关注事项
1、注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的了解
鉴于民营中小企业控制人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绝对影响,对于其个人的经营水平、人品、性格、有无不良嗜好等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通过交谈了解其对于整个行业、市场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是否存在同其他客户的看法特别背离的方面,是否存在贪功冒进的思想,个人生活中是否爱好炫耀财富、好大喜功甚至嗜赌的行为。虽然目前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个人的信用信息,但这只是个人行为的一部分,客户经理需加深对企业控制人多方面信息的了解,来了解企业的经营偏好,对授信是否会因个人偏好收到损失的做出判断。
2、注重对朝阳产业的扶持与培养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整体规模水平的原因,如果按照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准入标准,一部分客户可能完全不予准入。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指定适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准入标准,其中,需要有侧重的放宽准入条件,对于朝阳产业的中小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小水泥"、"小煤窑"等等不予准入的同时,对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行业在深入了解行业情况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
3、针对不规范的财务报表,寻求多种渠道核实企业真实情况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同金融机构接触较少,对于财务情况的规范性不重视,存在无法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本身极不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例如:生产型企业可以关注其水电费用每个月是否存在较大变化,有无停产或者水电费用同企业提供的产量不符的情况;商贸型企业可实地查看货场,存货是否真实可信,现场是否有货运发生,虽然可能无法提供正规发票,是否可以提供企业的出入库单据等等。
4、制定授信方案要因地因时制宜,授信产品可多样化
不同的地区,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南方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出口订单较多依赖,对用工费用较为敏感,北方重工业发达地区,依赖大型生产企业的贸易、配件设施生产企业较多。可以根据这些民营中小企业不同的行业类别、上下游分布、资产构成、资金需求设计不同的授信方案和授信产品。
另外,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担保方案可以再创新。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所有资产较少,可由股东个人提供易变现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者寻求同合格合规的担保机构合作,让担保公司介入以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杜玉红.我国中小企业授信问题探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11).
[2]李建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08,(6).
[3]李仁安,宋艳华,赵飞.信息共享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授信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
篇2
一是审计人员素质还不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发展的要求。目前,一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任职资格、技术职称,但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是金融审计队伍的基础。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对形成风险和造成危害的剖析,对金融和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判断能力不足。另一部分则是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有丰富的金融审计经验并具有较强查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是金融审计队伍中的主导力量,但是所占比例很小。其余大部分则是有学历,而没有金融审计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审计经验尚待积累,审计技巧和方法尚待掌握,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工作,还需要一个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二是审计管理不科学。目前,我国审计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不规范,没有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行政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机关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系统(AO)的开发和使用,对审计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对确保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缺乏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审计机关建立了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准则、专业准则、操作指南等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但这些标准,定性的内容多,定量的内容少。首先,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比率的标准,审计风险的评估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分析性复核的具体指标要求等审计专业的技术方法,审计对象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标准等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内容;其次,我国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的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没有可操作性;再次,还没有非常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有些审计项目质量问题可能只有到出现问题时才能发现。质量责任追究仅限于查案件、追责任,失去了质量控制的作用。
四是技术方法不先进。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虽然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金融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的步子还是很慢,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同金融机构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增加了现场审计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
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有效方法,可防范金融审计风险,具体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审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金融审计,作为整个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审计署关于国有金融机构财务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审计,实行审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提高。同时,要在审计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针对金融审计的特殊性,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理论和实务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可分期分批地将金融审计人员送到金融企业进行跟班学习,充实金融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三)正确使用判断抽样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
抽样准确与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审计风险的大小。运用判断抽样法,抽查金融企业有代表性的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内容,查深查透那些能代表总体特性的个体,是目前金融审计较好的抽样方法。
(四)提高审计技术,查深查透重点审计事项
1.将业务审计融于财务收支审计之中
金融企业业务复杂而核算相对简单,要把对财会部门的审查与业务部门的审查结合起来,找出金融企业在业务运作中的违规问题。对存款、贷款业务的审计,应与财会部门的利息收支记录结合起来,才能发现银行是否存在高息揽存或高息放贷的违规行为。
2.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金融审计可针对金融业计算机使用普遍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算机审计,以掌握金融企业的业务全貌,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学会操作金融企业所使用的应用软件,能熟练地调阅报表、账簿、凭证,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对利息收支的审计,可通过检查银行计算机计息程序设计是否正确,实际操作有无按程序进行;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等。最近对工行、建行的审计,审计署开发了金融审计汇总软件,利用计算机输入审计底稿,自动产生报表并形成审计报告,有效地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3.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
对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区别情况,分别作出审计处理,属于财务核算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由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属于违反《商业银行法》或《证券法》等行业法规的事实,则应由有关部门处理。这样做才能分清责任,减少审计诉讼,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篇3
计算机应用于金融审计的初试阶段。2005年至2008年间,省联社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省厅明确了将计算机分析应用于金融审计的思路,从省联社提取了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整理,产生的审计效果比较明显。
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阶段。2009至2011年,省厅改进完善了计算机在金融审计中的作用,逐步达到了计算机辅助金融审计的目的。(1)全方位取得数据库表和数据字典。(2)完善数据采集及转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数据分析贯穿审计调查之中,数据分析有分有和。
积极向数据化审计走在前列的省厅学习。为做好金融行业的数据化审计,2012年我厅组织相关部门及业务人员到数据化审计开展较好的浙江审计厅考察学习,归纳提炼先进经验,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审计思路。
二、全面开展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并初见成效
(一)2013年首次农信社信贷资产数据式审计的成效。省厅于2012年搭建起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分析系统平台。2013年,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进行数据化分析辅助的专项审计。在此次专项审计现场实施阶段开始前,利用平台,整理采集的数据,调试模块,形成7类19项疑似问题表。
本次数据化审计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1.调整了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使之更加适应我省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化审计。同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式,又增加的新的数据模型。通过调整和新增数据审计问题模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分析系统。2.揭示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数据系统的漏洞和风险,例如:系统客户信息录入不规范,系统部分字段没有规范使用、系统对部分业务如家乐卡业务没有作及时的系统更新、个别信贷表中信息不准确等问题。3.全面反映了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数据分析的辅助手段,审计组发现了借新还旧标准过低,部分机构以此掩盖不良贷款;发放多头、关联担保贷款等问题。4.此次审计结果形成了审计报告、决定、要情及意见,审计要情及意见被娄省长批转至省金融办。
(二)2014年建立并完善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信贷数据专项审计平台。2014年,省厅对陕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进行审计调查,建立了农信社涉农信贷数据分析平台,并初步形成了5类17项疑似问题模块。目前,本次审计调查的现场实施阶段已完成,审计调查成效主要表现为。1.审计调查反映我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真实性逐步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整改。在2014年开展的省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资产审计调查中发现,涉农贷款增量、增量占比、增速和农贷占比都有所下降,进一步说明经过2013年的审计及整改后,该机构涉农贷款的真实性逐步提高。但2014年对涉农贷款开展的审计调查中,发现仍存在非农贷款投向为农林牧副渔涉农贷款,并在涉农贷款科目核算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整改。2.部分涉农政策执行不力,监管缺失。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县级财政部门不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贴息资金或奖励资金。并对于部分政策性贷款的保障政策,相关的监管部门或省联社在检查或考核中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联社迫于考核和检查压力,以借新还旧形式掩盖不良贷款。3.信贷管理不严。根据数据分析及审计调查,发现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对政策性贷款贷后管理不严、倒贷、以贷还贷、贷款不良后继续发放涉农贷款等问题。4.党政机关干部在农村信合系统取得经营性涉农贷款的问题仍存在,省厅已形成审计移送书交纪检监察部门。
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将贷款分户账与电子名单关联运行分析,形成与当地党政机关干部名字相同的个人贷款表,即形成了疑似党政机关干部贷款表。结合前期现场调阅资料及延伸,我们最终审计发现并确认了存在个别党政干部无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违规向农村信合系统以较低利率取得经营性贷款,从事经商、办企业。
三、对农村金融机构数据化审计模型案例分析
(一)违规发放多个个人担保贷款模型。此模型审计思路是:将个人贷款分户账与贷款担保表关联,将多个贷款户不同但担保企业相同的贷款记录集中并分离出来。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此类贷款如果每笔的贷款金额相似或相同,贷款发放的时间相近或相同,很有可能担保企业为实际用款企业,及此类贷款很有可能为顶冒名或个贷公用等违规贷款。根据此模型分离出的疑似表,要关注贷款的实际用途,即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对于此类的审查,首先应审查此类贷款发放时所经过的个人账户情况,关注该笔贷款流至哪个账户,同时每月贷款利息的偿还来自哪个账户,这些账户与担保公司是什么样的关系,摸清这些关系,就很容易核实贷款的真实用途。还可以结合外部延伸调查的方式,延伸检查为此类贷款进行担保的担保企业的账务,尤其关注贷款发放、多笔贷款集中还息这几个日期该担保公司的往来账务情况。
(二)关联、多头垒大户贷款模型。此模型的审计思路:根据贷款表中的客户关系筛选出与贷户关联的贷款,最终形成关联、多头贷款中间表。
数据式审计仅是辅助手段,必须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思路,才能深透审计。目前的关联多头贷款模型中间表并不能涵盖所有相关联贷款户的多头贷款,仅能反映不同金融机构向贷款户多头发放贷款的情况。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还存在与贷户关联紧密的关系人或关系企业,在同一机构或不同机构获得贷款。简言之,即违反了对关联贷款同一授信的原则,分散相关系人或关联企业多头多笔发放贷款,在其承贷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了贷款风险。
依据关联多头贷款模型分类理出每一组疑似多头贷款表,重点关注贷款企业主要股东、管理层的构成、以及表上未反映但资料反映出的关联企业的信息。在结合数据平台筛查上述关系人或关系企业,是否也存在贷款,根据贷款信息及贷款档案,进一步核实这些贷款是否也同时实际用于同一贷户或同一贷款企业集团,从而完整审查出涉及的关联多头贷款。随后根据已确定的关联多头贷款,对其进行延伸调查,审查涉及贷户的真实资产状况,或涉及关联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检查是否有能力偿还,并进一步揭示是否存在利用金融机构未能获取此关联企业完整信息情况下,进行违法骗贷活动。
四、做好金融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开拓审计思路。金融机构的业务不断地扩展、变化、创新,原有问题可能会变形、也可能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金融数据审计的平台和模型也要跟随变化而变化,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金融数据审计的作用。而作为审计人员,就要随时关注和学习各类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方面的资讯,丰富和武装头脑,这样才能开拓审计思路,也才能完善金融数据审计。而学习和培训金融知识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培训为辅。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对金融数据审计的支持。目前农村金融审计的数据平台已初步建成,数据模型也在审计过程中完善和创新,但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业务,仍需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业务人员的配合。只有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人员与审计人员的配合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逐步完善已有的数据平台和模型,不断创新与新的金融政策、法规一致的新数据模块。在利用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除利用平台数据模型,高效准确抓住审计重点、突出问题外,还要注意及时调整平台数据模型存在的偏差。同时,在实际审计中,针对新发现的重点、问题,或金融机构创新的新的业务品种,及时总结存在重点问题的共性特征,并将其转化成为新的数据模型。
(四)逐渐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金融机构下属各级机构覆盖省市县各级,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各级区域,甚至在村镇也存在信用社、分社一级。要逐步将市、县两级的金融审计力量融入进来,逐步实现金融大数据审计下的全覆盖连动审计。
篇4
1.入世后我国金融风险的诱发性因素增多,金融风险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进一步凸现,金融审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开放后,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国金融稳定依赖于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和方方面面的行政强制管理措施,很多金融机构的关闭、清盘,都是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行政办法进行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转移,基本上没有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没有引发金融动荡。但是,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中国金融市场将会更多地依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而且外资机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操纵或影响市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会更多地受制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行政保护措施逐渐会失效。随着市场准入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逐步实施,外资机构可进入公共机构经营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可以办理货币的批发及融资业务,可以进入证券和期货交易市场,金融信息必须实行全球通等,这些都是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据统计,目前我国境内外资银行总资产达440亿美元,其中贷款186亿美元,存款65亿美元,外汇贷款占市场份额的20%以上,在上海已占70%左右。外资银行办理出口的结算业务已占据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大陆的这种凌厉攻势已经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强烈的冲击。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在这场较量中站得住,打得赢,这主要看我们的内功练得怎样。
从近几年我们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其功底相当脆弱,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要保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很难的,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内部有很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有经济专家指出,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转轨经济的国家。中国这两套问题交织在一起,目前面临着四大难题: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绝对贫困化”问题;城乡差距中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地区差距中的中西部地区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金融问题。金融体系运行存在的银行坏账问题、证券市场不规范和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政府内外债务问题、财政赤字向银行转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就难以处理好,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就难以提高,中外资银行的双赢格局就难以形成。因此,我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已陷入内忧外患十分脆弱的困难境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在增大。我们从事金融审计的同志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入世后我国金融体制必定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会带来金融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一是对银行所有制格局的冲击。国外金融业大部分是私营的,或独资,或股份制。我国则以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为主,股份制为辅,不允许设立私营金融机构,单个企业、法人不能控股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后,对内也要开放,中资私营金融机构的出现是势在必行,这样,就会形成国有、私营、外资机构三驾马车一起转。二是对银行经营体制的冲击。国外银行是混业经营,可以全方位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即百货公司式经营,而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像一个个专卖店,这样既不能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更不能与外资银行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的混合经营势在必行。三是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走的是金融与产业融合之路,在客户对象上将争取三大类客户:重要公司客户、包括行业性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和有规范民营企业等;重要机构客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再就是个人大户,将小客户拒之门外,对小客户的服务要收费。在经营手段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表外业务,如期货和债权、产权及资产交易、基金管理、并购重组、经纪人清算、项目融资等,从被动放款向主动服务转变,银行帮助企业分析发展前途、资产现状、债务结构、如何实现资产的最佳组合,在这个前提下提出融资建议,整个过程中贷款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中资银行开展的主要是一些如汇票承兑、保函、跟单信用证等传统的表外业务,品种少,档次低,收益差,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利用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贷款办法将爱立信南京公司拉到了旗下,这件震动金融界的“爱立信跳槽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外资银行在经营手段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引发中国金融市场上业务开发和创新的大竞争、大会战。三是对人事管理体制的冲击。罗织一批熟悉中国市场和适应中国文化的本地金融人才,实行“本土化”,将是外资银行的重中之重,中资金融机构的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着很多缺陷,经不住外资机构的争夺,国内人才将不可避免地流失。人才流失,就意味着优质客户的转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3%~5%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将对一家银行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所有这些冲击,将会使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审计的对象将会多元化,审计业务将会复杂化,与之相应,金融审计必须考虑如何改变以金融机构为单元组织审计的传统办法,将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都纳入审计范围。
3.入世后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必须重新构造,增加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监管和监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与国际接轨的难度加大。一是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国公布有关金融服务的法规及所参加国的有关国际协议,成员国的法规解释必须公开,明确对本国经营者法规的规定,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作出的规定在生效之前必须予以公布,所有的政策法规必须内外统一,公开透明。二是现行法规不能违背WTO精神,违背的要取消。如我国规定外资银行不能到非开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未经批准不能办理人民币业务等,诸如此类的“未经批准”的限制性规定很多,现在必须清理、取消。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必须依法管理,各个部门的规定是无约束力的,而我国金融法律少,部门规章多,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目前,我们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大部分是部门规章,往后走,我们对金融业依据哪些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如何与国际接轨,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目标的定位
由于上述的变化和冲击,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家审计的大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重点由最初的企业审计转向国家财政资金审计。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国家财政收支和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这就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目标。真实、合法和效益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三位一体的。真实是基础,合法是前提,效益是归宿,现在有人把三者理解为相互独立的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效益性审计,我认为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近几年,之所以强调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突出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特别强调的,实际上并不否定效益性,单纯的效益性审计是不存在的。二是要调整金融审计的具体目标和审计模式,目前金融审计实际上是两大块:一块是中央银行预算收支审计,一块是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WTO后金融市场的变化,我国国有金融企业逐步走向股份制,或者私有化,或者由外资机构参股、控股。对金融企业的审计将会像国有企业一样逐步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它们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应由市场去评判,国家审计机关应该逐步退出这些审计领域。那么,我们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延伸审计和专项审计,将金融企业纳入国家审计范围。因此,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是两条,第一,保证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完整、合法,第二,评价这些部门使用财政资金履行国家金融政策职能的效益性,也就是监管成本问题。监管成本的形成是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中央银行两大监管目标的实现,即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公平和维护公众存款利益。监管成本效益的评价必须涉及到金融企业。按照这个金融审计的目标,我国金融审计的模式应该是以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通过对中央银行等的资产负债损益形成过程、金融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包括金融企业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的情况)及效果进行审计,以延伸审计和业务品种的专题审计的方式,把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都纳入审计范围,这种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对金融监管当局的再监管,通过评价金融监管成本的效益性,确保金融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完成金融审计目标应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怎样对外开放,这个基本的中国特色是改变不了的。因此,金融审计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审计对策的制定既要依照国家惯例,又要针对本国实际,要把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结合起来。面对WTO后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面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风险和问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金融审计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金融审计主动适应新形势,能动地服务于改革和发展大局,不至于落后或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转变审计着眼点,提升审计目标层次。要将审计着眼点由单一的、具体事项合规、合法性审计转向审计对象总体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特别是要把效益性提到重要位置予以关注。过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习惯于就事论事,就问题查问题,就问题处理问题。一个项目审下来,有几个像样的问题摆在报告中,就可以了。审计报告缺乏对查出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反映,缺乏由单个问题推断出总体特征,缺乏对审计对象总体真实性和效益性的评价,制约了审计的宏观经济监督作用。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对一个金融机构的审计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财政财务收支整体的真实性,要通过查出的具体问题和比较科学的量化指针来评价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二是支付能力或者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哪些经营风险,是否有能力维持公众存款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盈利水平如何。此外,为了提高审计层次,要引入WTO的透明性原则,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将审计结果和查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树立审计权威,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转变审计重点,真正把握金融审计的宏观本质,把对国家基础货币和信贷资产质量的审计作为重点。从中央银行而言,基础货币的投放和回笼,实际上是国家财政资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基础货币规模受制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我国基础货币的运用主要通过再贷款(包括再贴现)进行,从商业银行而言,借入再贷款和吸收公众存款共同构成其主要资金来源,再通过贷款投放变成信贷资金运动,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信贷资产,成为社会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财政收支基础货币投放信贷投放、资产质量财政收入,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直接反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水平,经济与金融相互适应水平,金融与产业相融合的程度。它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作为金融审计,必须揭示和评价这一资金运动过程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金融审计工作的宏观本质。要把握这个宏观本质,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是不良贷款问题,包括老的不良贷款的消化状况和新的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二是洗钱问题,针对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要特别关注洗钱活动对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和国家外汇储备以及国有资产完整性的影响。反洗钱,是国家审计机关从事金融审计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金融意义上的洗钱主要形式有3种:利用非法渠道,如地下钱庄、借用他人或假身份证开立账户洗钱;利用跨境交易中监管空白,如与境外公司签订假进口合同,以信用证付汇进行洗钱;利用现有金融市场借贷方式洗钱,如首先通过向他人借大额钱款,然后用赃款归还债务;再如先将赃款投资于股票市场、娱乐业或房地产项目,从而使赃款披上合法外衣。三是金融工具创新问题,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肯定会掀起金融工具创新的热潮,但是金融创新实际上是政府管制失灵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放松的标志,因为创新部分抵消了管制。金融创新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甚至会诱发金融危机。创新又会引起新的管制,监管与反监管的矛盾过程,客观上要求加强审计监督,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管者滥用监管权力,造成监管的有效性降低,对监管者进行再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3.增强审计的宏观针对性,改进审计项目的组织方法。一是要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们金融审计的方案几年一贯制,编制思想僵化,审计目标和目的与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联系不紧密,太空泛。如人民银行审计年年搞,审计目的都是促进人民银行更好地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明确审计对象在审计期间执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执行这种货币政策,对人民银行会带来什么变化,有什么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去发现哪些问题等。二是要增强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如前所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金融审计项目不宜长期以金融机构为单元,搞系统性审计,而应该要抓住经济金融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跨系统、跨地区的审计。如对不良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可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便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出建议。此外,实行专题审计,还可以填补对外资银行的审计真空。三是要强化审计手段的针对性,要适应金融业务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审计手段也要与国际接轨,在总结我国传统金融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和方法,注重应用分析性复核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同时,还要强化已有审计手段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延伸审计调查手段,这种手段对金融审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是今后运用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使我们在运用这个审计手段时,常常遭遇尴尬的境地。
篇5
第一,财政金融审计独立性不强。金融审计工作最本质特征是独立性强,其审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存在许多缺陷。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负责和管理,管理对象是财政局、银行以及地税局等机构,审计机构一般都是由这些机构构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政府部门及其管理者的思想和意志直接影响着金融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任务。很难对同级别政府的活动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监控,所以说,审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降低了金融审计的公正性。
第二,行政干预大,责任不明确。目前,我国实施财政金融审计制度,对于行政管理方面,由政府的统一领导,对于业务方面,由上级审计部门领导,所以说,金融审计受到双重领导,由当地政府安排审计部门的人、财、物,如果金融审计工作涉及当地经济利益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则需要接受当地政府的指示,出现行政过多干预金融审计的现象,从而导致金融审计工作无法做到依法办事、公正审计,金融审计的权威性和公fe力受到影响。在进金融审查时,对经济责任界定不具体,无法对资产进行彻底全面的核算和清查,审计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会计数据上,很难正确定位新旧资产损益责任。
第三,审计权威性不高,职能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权威性是金融审计的工作特性,由于工作人员对金融审计存在偏见,导致审计部门被当做摆设。在日常工作或者重大例会中,大部门金融企业将审计部门排除在外;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求责任的力度较差,再加上审计职权受到上级领导的制约,从而导致审计的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审计权威性不局。
2.改进金融审计工作的措施
第一,完善财政金融审计机制。在我国现行i审计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政金融审计机制,规范审计人员的执法行为,保证审计机关和政府部门相互独立,特别是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独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审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分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合理分析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第二,提高财政金融审计的权威性。财政金融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行为进行再控制。因此,财政金融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企业各项制度、业务活动进行合理评价和分析,不断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在进行财政金融审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现有信息系统以及会计控制系统等审计内容,及时找出审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审计的监控作用。对于违反企业金融制度的人员或行为,先要分析问题局势、原因,同时需要将其移交司法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并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通报,从而提高金融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三,提高财政金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增强财政金融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审计人员需要提局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满足金融体制创新的要求,从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入手,审查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考虑和分析影响资产效益的因素,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金融审计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职责,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一个良性竞争、公平有序的金融环境。
第四,实施新模式,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开展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财政金融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经验,建立独立审计模式,由单一的审计模式逐渐向多功能审计模式转变,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审计监督、评价等体系,减少违法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财政金融审计工作实施全面预防、监控,将事前审计预防、事中和事后审计控制结合起来,提高财政金融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五,构建财政金融审计平台。构建新的财政金融审计平台,有助于推动金融数据和财政数据间的对接,按照国家财政统一账户体系,资金收入都有固定的来源途径,财政资金流向都受到严格控制,在保证预算完整性的基础上,实行财政资金账户交易制度,明确区分各个财政支出科目,采取合理的财政资金支付方法,实现银行数据和财政数据的对接,将预算、国库支付和账户流水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和评估资金流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同时,实行联网审计,加强对财政部门、海关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的监控,完善审计监督机制,由事后审计模式逐渐向事中、事前审计模式转变,将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结合起来,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财政金融审计工作中存在许多弊端,如,财政金融审计独立性不强,行政干预大,责任不明确,审计权威性不高,职能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需要完善财政金融审计机制,提高财政金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施新模式,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构建财政金融审计平台,提高财政金融审计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红翠.新形势下强化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6):116-117.
篇6
一、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风险控制极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审计,更要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导向下的绩效审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审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从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的全面审计,这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但仅仅是从财务层面的审计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商业银行还必须更有利的防范金融风险,以便在巨大的金融海啸面前波澜不惊,从容应对。由此可见,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尤为重要。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传统审计的缺陷
所谓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高风险领域主要有:一是发放的大额贷款和个人贷款。随着同业银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有些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担保的贷款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贷款要求上放松了审查,这就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二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变动交易。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存款、贷款金额的异常增长、发生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等。三是固有风险较高的业务,如期权、信用证、保函、外汇买卖等也属于高风险领域。
既然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这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只重视合规性审计,而忽略风险绩效审计,将会有很多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审计监督滞后,检查方式单一,对金融风暴的预警作用比较有限。例如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绩效审计的力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以风险导向为指导对银行进行绩效审计
如何有效的以风险为导向来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已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以银行经营风险的高低为依据来科学的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1.在审查银行资产质量方面:我们要想有效地发现银行经营中的隐患和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牢牢抓住银行资产质量这条主线,因为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到资产质量上。如何审查银行的资产质量呢?我们可以通过跟踪信贷资金走向来查明贷款的用途;通过到贷款企业核对账目来确认贷款的真实性;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来评价贷款质量。
2.在金融创新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金融业务如网上银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等不断出现,新的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原因是这些业务是新兴的,它们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弱,国家相应的法规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对创新业务要重点审计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
3.在贷款业务方面: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点,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点,那么能否控制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在贷款业务方面,我们要着重检查贷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异常增加的贷款以及相互担保贷款的企业是否是关联企业。
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实际上是审计对象链条的加长和审计方法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审计程序上为:审计调查内容的丰富、审计实施过程的深化以及报告过程的改进。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分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进行风险绩效审计。
经济性是指在考虑质量的前提下,使所用的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性是指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优或最满意。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来讲,审计过程中要找出一切低效率的原因,重点寻找商业银行管理过程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效果性来自目标实现状况。这部分关注的风险多来自银行之外,如贷款企业、金融环境等。通常效果性审计把项目的实际表现同预算目标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的结果与某种规范或绩效标准联系起来。在具体审计环节上,我们应该从分析风险入手,充分关注商业银行的特殊风险,测试和评估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根据风险基础审计策略模型确定实质性检查所需的风险水平,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存在的状况和程度采取对策,确保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隐患。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标准,根据管理绩效来进行判断,对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四、结论
笔者认为,对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从理念和方法的高度上来进一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行为,它可以为商业银行制度的演进和管理的创新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在如今激烈动荡的金融市场中,对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创造价值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付 平:绩效审计财务审计之比较[N].北京:中国内部审计,2003
[2]李海东:风险导向模式下的财政绩效审计.华东经济管理,2005
[3]刑俊芳: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篇7
财政部日前印发了《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规范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行为。《办法》对地方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之和占净资产的比重进行规定,其中,从事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40%,从事非银行业务的最高不得超过50%。《办法》还要求地方金融企业建立地方金融企业重要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在改制、重组、上市、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产权转让、设立子公司、关闭等,以及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等事项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地方财政部门报告。
我国
拟增加21万金融财会领域人才
中国证监会日前召开证监会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视频会议,证监会主席助理吴利军表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统筹推进11个经济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金融财会领域。吴利军表示,金融财会领域人才包含的四类专门人才,全部涉及到证券期货行业和监管系统,其中,首席或高级经济学家、高级风险评估师及预测专家,到2020年增加3.3万人;金融分析、国际会计、资产评估、证券投资及经纪、财务总监等高级金融分析专家,到2020年增加10万人;金融机构总部和管理部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增加5万人;具有国际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学教授,增加2.7万人。
审计
审计署
将继续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
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桂林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第13次大会上表示,审计署将继续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目前,审计署正组织对节能减排资金及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阶段性目标完成、资金管理使用、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等情况。根据审计署规划,从今年起,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每年将至少开展一项资源审计和一项环境审计,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市、县级审计机关每年至少开展一项资源或环境审计;同时,逐步扩大资源环境审计领域,全面实现资源环境审计多元化。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出台CPA业务指导目录(2010年)
6月21日,中注协《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0年)》。其中列出注册会计师业务11大类、262项,并将相关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报告使用者、委托人、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要求、执业准则等逐项加以说明。相较征求意见稿,新增鉴证业务8项:金融监督活动中依法受托的鉴证业务;消化以前年度潜亏专项鉴证;企业内部退休人员支出确认预计负债的专项鉴证;财政监督活动中依法受托的其他鉴证业务;村民(居民)委员会的专项审计;物业维修基金的专项审计;足球俱乐部的专项审计;彩票管理中心的专项鉴证业务。
税收
钢材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取消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从7月15日开始,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相关人士指出,这次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始料未及。这次财税部门不仅一步到位地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更是将范围扩大到农产品、医药和化工产品等。专家指出,财税部门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取消部分出口退税,是为了更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此举同时也表明了政府促进结构调整的决心十分坚定。
国家税务总局
明确环保专用设备等投资抵免所得税问题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税函[2010]256号文件,明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问题。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财税[2008]48号文第二条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政策法规
发改委
下发长三角规划批复
6月2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全文。在规划中,长三角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明确长三角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是“一核五副”,更具体把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苏北和浙西南地区的区域产业发展分别细化。上海和杭州则分别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北南两翼现代服务业中心,上海着重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区域专家表示,长三角规划已提高到作为世界级区域城市这一国家战略的高度。
项目建设违法用地
重点整治
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等10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整治重点项目建设违法用地。通知表示,将建立“违法用地项目清单”,进而对其在投资安排、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通知表示,要鼓励建设项目节约用地,对于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核准或审批。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要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耕地开垦费以及按规定应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纳入建设成本,足额列入投资概算。未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金融
央行
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6月19日发表谈话,“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
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扩大到20个省市
近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此次试点扩大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国际
安永、瑞银
赔款了结南方保健讼案
起始于2003年、因审计与投资银行相关的中介机构未发现会计舞弊而导致的南方保健投资者诉讼案,以安永和瑞士联合银行同意向南方保健的投资者支付2.505亿美元达成和解告终。这一和解同时了结了南方保健投资者针对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审计师安永,以及向南方保健提供投行服务的瑞士联合银行的一连串诉讼。南方保健的会计舞弊案牵涉到一项人为夸大公司资产与利润的蓄意欺诈,涉及金额约为27亿美元。尽管都同意支付赔偿款,但法庭文件显示,瑞银与安永始终都否认他们在南方保健案中有任何不端行为。
欧盟
力推全球性银行税
新华社援引《爱尔兰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官员说,已授权他们在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力推在全球范围征收银行税,以支付今后政府救援破产银行产生的成本。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先前表示,如果征收银行税不能达成全球性共识,银行税将在欧洲范围内征收。征收全球性银行税已于6月早些时候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提及,遭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不少发展中国家反对。报道说,欧盟有关全球性银行税的立场已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支持。奥巴马今年1月提议在美国征收相当于银行资产负债表0.15%的银行税,预计可在今后10年内融资1170亿美元。
篇8
中小银行;内部审计
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对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再监督,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是对经营活动的肯定也是对银行自身管理的认同,但是在近年来的银行实践中,银行内部审计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因此需要引起中小银行的充分重视。
一、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给中小银行带来压力
金融市场的环境剧烈变化是今年来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来说:
首先是中小银行的风险防控压力在不断的增大,中小银行在受近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影响,自身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过快增长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进入2014年之后,部分中小银行从变为了“双升”,金融市场的风险压力出现。
其次是对于资本的监管倒逼中小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就不断的升级,因此银行原有的疯狂扩张的时代一去不返,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不断的增加,例如大企业的发债给在不断的压缩银行的市场空间,同时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大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市场的重视又在不断的压缩中小企业的市场。
再次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市场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金融和新的支付模式的诞生给传统中小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电商平台相比,中小银行在信息和贷款成本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全面风险控制的高要求
今年来,涉及银行的金融诈骗案发生几率不断升高,银行几乎与市场经济中的所有主体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因此经营风险非常大。目前常见的银行相关的金融诈骗中包括了贷款诈骗、伪造票据等,在银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对于这类风险需要早介入,早解决,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总体占比的不足,使得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几率降低,从而造成审计的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三)中小银行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小银行为了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自身的业务和发展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目前出现的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小银行对本地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很多的中小银行进行业务下沉,将银行的业务范围深入到社区中来,积极在社区银行发展方面进行突破。其次是在小微企业方面进行拓展,与我国的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地缘、人缘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得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再次是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中小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能量较少,尤其是单个的中小银行,因此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发展模式方面不断的创新,以产业链融资和科技金融为基点,进行大力突破。在中小银行进行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银行内部审计过程中严格审计,更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四)新的市场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新要求
首先是审计工作需要从传统的识别、化解风险为主的审计方式转变为风险导向的审计,也就是要加强风险方案的再监督,确保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和企业的业务过程有机结合,因此能够从风险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其次是在完成常规的经营业绩审计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管理人员的责任审计,需要将传统的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审计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是要对中小银行的流程进行再审计,与常规的业务审计和管理人员审计相比,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审计就是中小银行的流程审计工作,找到银行业务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缺陷,并针对这些业务流程的漏洞和风险管理的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从而使银行繁琐的、效率低下的流程实现再造。
二、如何进行中小银行的审计改进
(一)更新审计理念
在西方国家,审计工作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美国银行的现代审计理念是:银行的内部审计是银行管理顾问对银行本身的鉴定和改进过程,而不应该是巡逻的警察的巡检过程。审计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咨询和鉴定。咨询的过程是通过对中小银行组织、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改进的方面和可以改进的方式;鉴定主要是审定中小银行在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目前国内的中小银行的管理人员,都应该从对于审计的重新认识做起,改变认识和观念。
(二)完善相关制度,保证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
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的审计制度是审计的基础,一个好的审计制度是实现权责利的对等,审计的工作不能代替前期的其他工作,因此审计制度应该对其有相应的侧重;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审计得以实现的基础,中小银行需要在其自身的组织方面进行完善;除了有良好的审计制度和完善的组织,审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最重要保障,审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明确当前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中小银行的审计首先需要以股东的利益为审计重点,股东的利益的实现是中小银行能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审计方面需要通过对于管理的审计来实现管理的改善和创新,提高管理阶层的决策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维护股东利益方面,经济利益的审计是核心,也就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对于中小银行的经济效益审计,逐渐的挖掘中小银行的发展潜力和改善潜力,实现中小银行发展利益;在深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时刻的进行风险的审计,经济利益的实现需要安全的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审计,防范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创新审计的工作方法
审计工作的开展除了以上各种重点和要求之外,还需要在操作层面进行改进,可以从建立起管理信息数据库,对相关的管理信息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审计;建立起审计联席会议,对出现的风险进行更为专业的何多角度的分析和审计,给出更有价值的决策意见。
参考文献:
[1]创新农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手段的思考.湖北金融研究,2011(5)
篇9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06- 04
0 引 言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国全面走向了世界。伴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共和国脊梁、微观经济重要基础的国有企业,积极实施了 “走出去”战略,开展了境外承包工程、收购资源、并购企业、境外上市等国际化营运活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上升,中央优势骨干企业成为了我国境外投资的主力军,全球正在兴起一股“中国海外投资潮”。
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章轲在《以十精神引领境外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报告中提到:“数据表明,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2012年底已经达到79家,仅次于美国。截止2011年底,我国13 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累积达到4 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2万亿美元。另一个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3季度末,包括外汇储备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工程承包在内的中国海外经济利益已经高达4.7万亿美元。”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充当了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其境外业务在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业务的审计监督,是适应境外业务总体规模不断增大的需要,是维护国家资产完整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仅2011年审计署审计公告结果显示,20多家企业中,有7家国有企业海外业务存在信息失真、投资失误、合同诈骗、转移资产等问题。如2011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向其境外子公司无依据转移收入28.31万美元。由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关注境外资产和投资的权益和安全情况,监督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的相关情况,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企业审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央企境外投资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如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造成 41 亿元人民币亏损、中海外波兰 A2 高速公路项目若完工将预亏 3.95 亿美元、利比亚战乱中国企业涉损合同额达 188 亿美元等,这些亏损事件无不折射出国有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欠缺。从这些投资失利中,国家审计应看到在开展相关境外审计项目时的突破点及关注点。
从审计角度来看,审计最基本的职责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性,而危机爆发前的美国,对次级贷款的审核不严格,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把握不足都说明现行的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保证境外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境外国有资产审计新路径——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对维护国家海外资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有企业境外项目实施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针对企业风险对管理和控制提出改进建议,以实现监督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的相关情况,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 理论基础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体制中重要的监督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国家审计发展历史,主要是国内经济业务审计历史。随着境外业务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境外业务审计已经展开,但与对国内业务审计相比,由于制度、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国有企业境外业务审计范围、力度和频度等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审计要适应现代化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独立预防查处国有企业境外业务拓展中的问题,促进其健康运行。
在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时内部控制审计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控制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通过识别、分析、评估企业的风险,给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重点,有重点地进行审计,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又能保证审计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和一个使其得到良好运行的机制。这其中就需要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进行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不仅便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还可以发现现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当发现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其利益相关者的损害。审计监督站在独立、客观与公正的立场上,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核心要素。
国家审计对于相关部门内部控制的关注有其必然性。从理论上来看,源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国家审计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审计准则,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审查、分析、考量和评价,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审计实践来看,国家审计机关对于相关部门内部控制的关注,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内部控制的发展推动审计的发展。在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部门,其所提供的会计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就高一些,发生错弊行为的可能性相对低一些,可靠程度较高。审计对象的可靠程度高,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就小,所做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就少,所用成本低, 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内部控制的完善推动审计工作范围、 重点的变化。 理论界对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的描述有一个公式:T=S+R-SR,其中,S表示审计的范围,R表示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T表示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这个公式说明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审计的范围和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内部控制可靠程度越高,审计证据就越可信,对其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也就越高,审计风险相应降低,这时就可以缩小审计的范围,进而减少审计的时间、成本,审计效率和审计结论的准确率就高。在审计时,考虑到成本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审计人员往往确定一些重点审计领域,在存在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寻找审计的重点领域将相对容易很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部门管理中的失控现象及内部控制确定的各项业务重要性排序,决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国家审计应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安全、民生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揭示存在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性建议,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开展企业审计时,注重揭示影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风险,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国家方针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维护企业安全,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
由此可以看出,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缓解国有企业境外业务时面临的审计范围、力度和频度等方面的困境,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项目审计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2 关注投资风险点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新路径的构建
2.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国有资本参与境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普遍不足,应对风险的能力也相当有限,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国有资本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隐患也逐渐开始暴露并释放出来。2011年3月爆发的利比亚事件更是将国有资本境外投资推上了风口浪尖,使人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境外投资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及其伴随的巨大破坏力。这些风险的积聚和爆发不仅导致了国有资本境外投资的巨大亏损,也使得境外国有资产管理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给国家整体形象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国有审计在进行境外审计时必须高度关注其投资风险问题,决不能将其与境内投资风险一视同仁。也因此,对国有资本境外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显得尤为紧迫。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主要有以下风险。
2.1.1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因投资者所在国与东道国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东道国政局不稳定、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给投资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政治风险通常包括战争、内乱、征收、征用、没收、国有化、汇兑等发生的风险,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一旦发生将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政局动荡风险。2011年发生的利比亚战争,使在利比亚进行投资与建设的中央企业遭遇了极大风险,如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石油公司在利比亚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勘探设备和车辆均遭受“洗劫”,损失相当严重。在利比亚重建中,尽管在经济、技术和资金方面,中国参与利比亚重建必不可少,但由于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曾有的立场使得利比亚高层或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和接受,以及利比亚战后政治派别林立,东西部政治权力的争夺激烈,新的政治环境将更加复杂,对参与重建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谓面对巨大的利润和同样巨大的风险。
2.1.2 经济风险
近年来,世界经济环境愈发复杂,欧美债务危机恶化,发达经济体低速增长,全球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加大,对央企境外投资影响巨大。突出表现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未来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包含利率、汇率、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风险等。金融风险中,又以汇率风险、衍生品风险、金融危机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最为显著。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为例,2008年以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有多家央企爆出了金融衍生品业务巨亏的消息。中国远洋所持FFA(远期运费协议)约浮亏40亿元,东方航空因航油套期保值导致公允价值损失约为62亿元,与之类似,国航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也高达68亿元。粗略估计,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上海航空3家国有航空企业,就曾因金融衍生品交易而导致发生的账面亏损总额己达131.7亿元。
2.1.3 政策法律风险
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受东道国政策法律约束及东道国政策法律变化给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境外投资中的跨国并购为例,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维护国家经济等需要,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制约。
其中,合同风险是最为重要的风险,潜伏于合同洽谈、起草、签订、履行等各个环节之中。例如中铁建沙特项目。2009年2月,中国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120.7亿元人民币。本次项目工期要求为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运能。但是,2010年10月26日中国铁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同时公告,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的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的巨额亏损。这也是中国建筑企业有史以来在海外项目上的最大亏损。究其原因,也是合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
2.1.4 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自然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和摧毁性,带来的损失与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极大。2010年巴基斯坦发生洪灾,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该国承建的杜伯华水电站项目坝区营地受洪水袭击,使百余名中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受困,虽中巴政府积极展开营救,仍造成少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无法估量。
2.1.5 经营风险
篇10
新时期;投资管理;问题;策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融资方式与投资管理方式都需要进行创新,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金融投资作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主要方式,如何强化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一、新时期加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优化企业的金融结构
所谓企业金融结构是指企业自有资本和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从市场价值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自有资本与企业成立之初各股东所投入的资金、盈余以及企业运行后的收益,这一部分资产是企业进行投资最基本的资源,而加强对企业金融投资的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还能帮助企业实现扩大生产;与此同时,企业利用完善的金融投资管理,可以提高其市场信誉,这不仅能够为企业的投资生产获得短期的借款,还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项目筹措资金,进而使企业的金融结构在投资与负债之间实现平衡。
2.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
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内部在制度的规范下,可以实现各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使企业在内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制定一个符合目前发展实际和长期发展的战略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管理层会将金融投资管理作为重点,并通过严格的核算、监督制定确定企业的金融资产,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在新时期,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获得相应的投资项目,通常都会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投资管理素质,而这些人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在金融投资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为提高金融投资管理的水平,通常都会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如不断完善财会管理,落实企业内部监控机制,而这些管理措施同样可以在规范企业金融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整体性规划
金融投资管理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合理的投资决策也是企业收回投资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保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盲目、随机等行为,例如由于地域发展限制,一些地区的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企业为了适应金融投资环境,不断调整投资决策和管理措施,从而导致了其金融投资的临时性和随机性;还有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高额利润,而缺少从整体上的风险评估,盲目地对一些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进行投资,而这些缺乏整体规划的投资管理行为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
在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都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项目前期的风险评估和投资过程的运行上,从而忽视了对项目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审计是企业落实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系统依然薄弱,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存在审计部门,而这种监督上的空白不仅会使整个投资管理过程陷入无序,使管理责任无法得到落实,还会增加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甚至使投资项目陷入亏损的困境。
3.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决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金融投资管理决策是企业众多管理决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要求决策人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还应该具有对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做出合理预测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结构来看,许多企业在管理中缺乏民主决策的习惯,使得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主导着投资决策,而这些决策非常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管理者依据之前的成功经验对不同情况下的投资项目做出同样的预测,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失误,而将这种有着主观因素在内的投资决策应用于管理中,必然会导致管理的失效。
4.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新时期,人才既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落实科学管理措施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内外金融投资市场的日益复杂,投资管理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过去企业看好的往往是人才的学历,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对于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考核除了学历之外,还需要投资经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投资管理中缺乏专业的队伍,如一些投资人员在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的变化缺乏敏感度等,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
1.制定完善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企业有效运行的保障,企业在规范金融投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纳入到一定的管理制度内,并利用制度的约束来实现项目的运行;其次,完善金融投资管理计划,即企业应该在综合分析自身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再次,根据制度规范严格控制项目运行中的问题,以保证投资计划落实到位;最后,建立效益评价机制,保证企业投资与收益的平衡。
2.注重对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企业应该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来强化其金融投资管理的力度。要想实现金融投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根据金融投资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部选拔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提高其金融投资的专业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定期开展金融投资项目培训活动,大力培养复合式人才,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3)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行为给予奖励或惩罚,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重视企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科学的预算是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能够在项目运行之前,对企业管理的权力、责任、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以保证内部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获其利,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共同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要想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首先要保证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对预算的权威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并配合管理部门将预算贯穿在投资管理的始终;其次,在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的原则下,对预算进行科学编制,以保证预算能够反应投资管理的真实情况;最后,完善预算管理责任制,将预算的执行、监督落实到人,以充分体现预算的执行效力。
4.加强对金融投资行为的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规范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有力手段,只有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才能够保证企业金融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行。企业在利用审计实现金融投资行为监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平性,避免企业的管理层对审计活动的影响,以全面实现审计对投资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增强审计内容的针对性,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量等内容进行重点监督,以合理控制金融投资风险。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未知风险越来越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而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应该在观念上注重强化金融管理项目,也应该在行为上做好降低金融风险的准备,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金融防范意识、确定科学有效的投资方向,进而推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代生伟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参考文献:
篇11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确保了流动性,这是在商业活动中的企业决策必须始终贯彻“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统一三的原则,协调和保持三,所以他们需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侧重于业务转型,达到三的动态平衡。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审计,由目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执行情况,安全水平的分析,发现其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合理和有效的,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发展合规、有序,确保完整的资产。基金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得到充分的考虑,并促进科学管理提出建议,审计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财务稽核的含义、职责及重点
在世界各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审计”的分析和讨论,出现在中国文学。主要意思是“金融审计”是指财政部门的监督,身体内部的推出,比较金融系统内部审计,财务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控制的关键环节,财务审计和财务控制的重要元素。这是金融审计工作的重点,财务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加强金融学科体系,属于金融部门内部的行为,目的是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能承受内部,外部监督。金融审计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企业外部监管的审计,现状持续,金融,税收和价格等各种检查越来越频繁,财务审计是内部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最可怕的,最有效的自我监管,诊断,改进,改进,规范”,对第一道防线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程审计活动。其次,金融审计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部门自身的行为,以确保内部金融需求的完整性安全。第三,审计工作的主要出发点是负责财务会计财务工作,财务人员的角度来看,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工作,能承受内部,外部检查。在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真正的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收支“没有违反“条例”的有关规定,重点审计;会计”的凭证,账簿审计,报告和其他信息”的内容是准确和完整的,法律,审计;核对帐目,卡和帐户相关数据审计或不。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资金。关键审计的资金“合理性问题的使用,符合“对审计的重点,审计材料的性质与波动和库存状况,和检查记录,审核帐目是一致的。保证预算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全方位。专注于财务预算指标的检测现状,科学的,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监督,有效性及其实现。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质量标准的质量要求,也被称为“会计信息”。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客观性。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原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原则。对会计活动,客观现实不一定是正确的。由于对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和会计假设的影响的复杂性,有些事情需要做出的主观估计和判断。②相关。关联性原则是企业会计信息必须与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经济决策与评价的使用,有助于准确地利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和预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但相关,也不要求会计报告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扩大信息量。③清晰度。可理解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透明度等,对了解和使用用户。相似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活动必须与国家统一规定相一致,给对方的会计数据的可比性。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采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要求,还要求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使用相同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财务稽核在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影响
在金融审计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监督,重点监控措施扩大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直接的影响,在时间或没有反馈,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是否经济损失。因此,会计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审计可以让会计活动,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事件的全方位的“前控后的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及时、可靠的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活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发现、井内的日常财务活动的错误行为,并能及时纠正,防止重大欺诈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产负债表日的事件调整复杂的会计问题,促进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严格的财务稽核体制,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严格的财务稽核体投影,能充分调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会计工作者积极投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者所特有的的主观能动性,会计工作者能够于稽核工作中,对每一笔的经济业务往来具有详实的了解,且依企业实际状况与部门预算执行状况给出好的建议,为其出谋划策,令资金使用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财务稽核可消除会计人员侥幸心理,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财务稽核工作,对会计核算活动中的会计体制应用不正确、账务处理有失规范、原始凭证有违规定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及处理,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彻底消除会计工作者存有的侥幸心理,益于会计从业者持有严谨的职业态度,增进会计从业者的高度责任感,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促进会计信息的措施
为会计工作实施自我检查和审计活动的会计制度财务审计。其中,数据记录和描述经济业务的序,数字为核心;对象和工具的载体就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会计信息和附件;转移是会计信息披露和披露”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展示自己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从要素会计,财务审计是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一个关键元素的水平。于新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会计信息需求持续变化拓展,会计信息需求的对象亦日趋个性化,会计信息实效性日趋快捷化,上述新的要求督促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的提升。原始凭证的稽核;会计原始凭证,为企业于经济业务产生之时所填制获得的,用以对经济业务产生及完成的状况进行证明,并且作为会计凭证的原始依据。比如,于石油集团里,因为情况的需求,某项业务产生了分次,此时便需要展开累积凭证的制作。对于此类单据进行财务稽核,首先需确定单据完整及真实性,相关手续齐全与否。限额的领料单于核查之时需合理,且需对单据的正确性与及时性进行验证,如此方可最大化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账簿的稽核;会计账簿,是由具专门格式且联结于一起的若干账页所构成,依会计科目进行账户开设,用来展开“序时、分类、记录及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于财务稽核活动中,需关注账簿格式以及登记方法的准确性。账簿的内容于核查过程中,需关注和会计凭证彼此结合,稽查其“账单、账证、账表”内容相符与否以及与记账规则是否相符等。会计报表的稽核;企业对外提供“利润表、资产负债报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也就是说核查会计报表,即是对上述三种报表的核查。第一,要查看报表是否依完整准确无误的相关资料与会计账簿所编制,同时需统一报表格式。第二,对报表内容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报表之间的信息衔接与否。第三,还需查看报表内是否有相关责任人的“签字与盖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金融审计,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高效的企业资金运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完善,让金融审计工作有合理的根据,环境,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在“法律,会计信息的活动符合“有序的良性运行。
篇12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近年来,市场利率化推进使得资源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金融国际化、互联网化的趋势也逐步加强,而2015年5月支付宝长达半小时的瘫痪,引发了广大用户的恐慌。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面临着风险并且不具备抗风险能力。郑联盛(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本质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又导致新的金融风险。具体分为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杨东(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以信用风险为内核,同时又衍生出道德风险、系统信号扭曲、错误定价的系统性风险。魏鹏(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市场流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刘志洋、汤珂(2014)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为两部分,金融风险和非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非金融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及操作风险。闫真宇(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包括法律政策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网络技术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洗钱法犯罪风险。任春华、卢珊(2014)将互联金融风险分为五大类:网络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货币政策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及各种犯罪风险。许荣、刘洋、文武健、徐昭(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刘恒江(2016)将互联网金融风险概括为技术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货币政策风险。
由上可知,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法规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声誉风险。其中:信息不对称风险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使得资金信用评价、身份确定方面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人员操作不当、内部程序或系统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技术性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性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国内互联网信用整体没有得到有效监管使得借贷人不履行义务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性、跨界性、联动性和资金高速运转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法律法规风险是由于目前我国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其而产生的风险;货币政策风险是指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虚拟资金交易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约束而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可能性;声誉风险是由于对互联网企业先入为主的认知质疑其经营能力及业务可靠性的可能性。
三、内部审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路设计
1.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加强制度建设
对金融活动的事先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例如目前西方的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防弊纠错转为风险为导向的审计。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方面,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通过控制测试及时发现内控的薄弱环节并向管理者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阻止系统风险的形成;另一方面,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过程,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金融创新的风险缺口,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减少金融创新带来的损失。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会计学教授W.Robert Knechel认为,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复杂,对应的审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这时候已经难以发现企业的资产缺失问题,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却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我国,许莉(2005)指出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理念不止停留在微观的账户层次,还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生存能力等是一种新的审计理念。谢志华,崔学刚(2006)则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新的观念、战略性定位,而不是指一种具体的审计方法。刘金星(2009)提出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由审计人员对风险做出职业判断,并评价其风险控制来确定剩余风险,在此基础上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由上可知,风险导向的审计主要是以风险为导向,不同传统审计以内控为导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导致其风险更大,风险种类多样化,因此,想要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以发挥,必须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明确并且统一执业标准及评价依据,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的制度,积极宣传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促使各个金融机构建立一套与自身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2.丰富内部审计内容,扩展内部审计对象
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特征:(1)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主要是金融服务,为了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往往会对客户的信息进行采集,而这些信息往往牵涉到客户的重要隐私,这些信息以网络数据的方式存在,被公开暴露的风险要比传统行业高出很多,并且一旦暴露,后果非常严重。比如2015年10月份出现的网易邮箱密码泄露事件,这次漏洞涉及近5亿条用户数据。引发了广大用户的恐慌,让人民对网络安全更加不信任,因为泄露密码不仅只涉及到邮箱本身,用户的其他相关服务也有被盗的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2)改变了原有的审计线索;传统金融企业的审计证据往往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等形式存在,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的许多业务操作往往仅留下一些记录或者一段信息,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成为审计线索,需要进一步加工。(3)监管难度大;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难以界定并且交易流程简化不透明,这使得传统的内控制度几乎不能对其起什么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偏向高科技化,这就要求内部金融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信息系统以及金融传新业务的审计,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内部控制测试,及时了解内控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篇13
[中图分类号] F239.4;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15- 03
0 引 言
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报告》显示:与洗钱有关的案件数量呈现总量上的攀升趋势,几年间案件数量就增加了二十倍以上,涉案金额增长得更是迅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每年的洗钱金额进行过比较权威的估计,指出每年该数大体相当于经济总量的2%,总计能够达两千至三千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反洗钱工作形势严峻,增强反洗钱力度迫在眉睫。
现实中大量的洗钱案显示,面对愈来愈复杂的洗钱手法,我们必须要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才能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有效的监管。审计由于其独立性、有效性的的特点,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的重要构成,肩负反洗钱审计责无旁贷。
1 公司洗钱常见手法
洗钱是包括存放(将犯罪所得放进金融体系内)、掩藏(将犯罪所得转换如支票、贵重金属、股票、保险等形式)、整合(将经过不同的掩饰后的财产如合法财产般融入经济体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经常相互重叠,其所用的洗钱方式也各种各样,大致分为三大类,即通过现金洗钱,交易洗钱和通过金融洗钱,一种洗钱方式下可能有多重洗钱手段,一次完整的洗钱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结合。
1.1 通过现金洗钱
1.1.1 化整为零存入银行,通过银行洗钱是较为常见的现金洗钱方式
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国们大多对存款划定了临界数额,只要超过了临界数额,办理业务的银行就必须对该客户及银行帐户的真实受益人进行身份确认。为了避免遇到这样的障碍,洗钱者会将收益分成低于法律规定的临界数额的许多小份,然后通过许多个雇佣人把这些小数额的现金存入银行。
1.1.2 现金走私,这是将一种脏钱投入流通领域而不被怀疑的方式
大宗的犯罪活动带来大量的现金,如果洗钱者所在的国家反洗钱监管比较严格,洗钱者会将现金偷运到境外监管宽松的国家和地区,以实现将脏钱重新投入流通领域实现洗钱的目的。
1.2 通过交易洗钱
这类洗钱的目的便是要使人把违法收益误以为是合法取得的经营收益,因此洗钱者有必要选择一种或几种经营活动用以掩人耳目,为其洗钱作掩护。这里的交易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具体的交易洗钱方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2.1 通过现金结算交易洗钱
最简单的洗钱方式之一:混杂犯罪收益与合法的经济活动收益。这就要求选择交易频繁、现金周转数量大的商业经营活动,以把脏钱混进正常合法的营业收益中。早在几十年前,黑手党就已经开始通过现金结算贸易洗钱了,他们利用洗衣店的盈利洗钱,在计算营业额时,将通过赌博、走私、勒索等获得的脏钱与洗衣店的正常收益混在一起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扣除应缴税款后,非法所得就成了合法收入。
1.2.2 通过进出口贸易洗钱
利用进出口贸易进行洗钱也是企业洗钱大手法之一。企业在进口时商定高报进货价格,高的金额以其他隐蔽形式支付给供货商,再以回扣方式分得赃款,使得非法收益留存在外;出口降低商品价格,或者开具虚假高金额的发票,进口商将货款差存入出口商的国外账户。另外,也可能是完全伪造进出口订货单,用以掩盖洗钱活动。
1.2.3 通过伪造企业间交易洗钱
这种洗钱方式通常易发生在多个企业之间,有些企业盈利少,业绩较差,想要粉饰财务报表,给其他企业的洗钱犯罪提供了方便。通过企业间交易运作与杠杆作用,洗钱的过程往往更复杂、数额更巨大,犯罪难以被发现。这种方式洗钱可能是多个独立经营企业共同参与,也可能是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关联企业(包括关联方为注册的空壳公司),甚至可能发展为地下钱庄,形成专门帮助企业洗钱的犯罪组织。
1.3 通过金融洗钱
1.3.1 通过保险公司洗钱
(1)通过短期退单方法洗钱。即洗钱者以购买大额财险并一次性缴纳所有保费,在保险人签出保单后随即要求退保,并将该笔钱付给不存在保险利益的第三方。
(2)通过团单个做的方式进行洗钱。即以企业或团体单位名义购入团体保险,过一段时间以后要求退保,将资金退回其指定的公司或个人账户中。
(3)通过制造事故,套取赔款的方式洗钱。如通过伪造企业财险事故、车险事故等方式,套取理赔资金来洗钱。
1.3.2 通过保险中介洗钱
(1)借助保险中间人来套得资金。虽然保险的相关法有明确规定财产保险直销业务不允许支付手续费,但部分财险公司却将直销业务在业务中列支,保险行业的监管漏洞使得洗钱者有机会通过中间人虚假违规套取手续费,以手续费的形式将脏钱“洗”出。
(2)有些财险公司通过保险中间人进行贿赂。即财险公司为了获取某些保险标的项目,借助保险的中间人向掌握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贿赂,支付高额的保费佣金后将商业贿赂款再以保费佣金的形式“洗”出。
1.3.3 通过证券洗钱
证券洗钱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期货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不同账户转移,以及短期内大量的买卖和并购企业再抽出资金的方式洗钱。 由于金融工具和交易品种繁多又复杂,加之,在金融市场上洗钱者可以进行大量的买进和卖出交易,容易假借交易抹去洗钱的痕迹,所以,全球资本市场的形成为洗钱提供了最好的保护。另外,证券经纪人在一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进行买卖交易,对账户上的大数额资金来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并不现实,也为洗钱提供了便利。因此,证券市场对洗钱者来说充满了诱惑力。
2 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必要性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在维护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辨别功过是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洗钱活动危害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利益,由此看来,审计在反洗钱活动中应当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众所周知,因为洗钱是使脏钱合法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洗钱与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国家体制如何,各个国家均存在腐败公职人员借洗钱洗净非法所得的现象,扰乱了经济的正常秩序,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政府审计的作用上来看,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凭借政府的强制性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查错防弊,因此,政府在反洗钱方面应加大审计在其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国家审计在反洗钱中的指导作用,将反洗钱审计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社会期望注册会计师介入反洗钱的呼声随着洗钱的愈加泛滥越来越高,会计师在报表审计中需要关注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某些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而洗钱活动必然会对报表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注册会计师关注洗钱有其必然性,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审计中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对公众利益的关注三个优势,这些都成为注册会计师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基础。
此外,金融机构本身也应当关注反洗钱机制的建设。金融机构作为大量资金交汇处,成为洗钱违法犯罪最主要的渠道。洗钱不仅影响金融机构的外部经营环境、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引发金融机构支付危机,甚至造成资金流动异常,打破特定时期内资本与货币供求的平衡关系,利率和汇率异常波动。因此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发现或防范洗钱问题,并且可以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大大地保证反洗钱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审计参与反洗钱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结果,我们应当努力推进审计在反洗钱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反洗钱的效率效果。
3 反洗钱的审计策略
审计策略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的审计方法和重点,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在重大风险领域,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完成审计任务。下文从审计视角简要分析反洗钱策略。
3.1 对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试
在审计计划阶段应初步了解企业内部是否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该内部控制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规范设立,以及该企业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的要求。由于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者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发生,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洗钱风险。这里主要检查企业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比如审计人员检查金融机构本身是否制定有实用性强的反洗钱相关办法,用以识别洗钱高风险业务及业务环节的识别程序,可以通过查阅法和询问法,查阅相关文件档案,咨询相关领导与业务员。
3.2 加强洗钱风险评估
审计人员应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重点关注机构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的可能性,包括自身提供的产品、服务、销售渠道、面对的客户群体等导致的内在风险。对客户的资料和交易尽职情况调查,是否对客户的资料和交易记录进行妥善的保存,比如银行内部审计时,审查客户开户时是否核对并登记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是否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存款、结算服务等,主要通过查阅原始资料方式进行检查。
3.3 重点关注大额和可疑交易
在实施审计实质性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将关注点放在对底稿的实质性分析上,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做横向比较测试,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以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往来。如果企业参与洗钱活动,那么必然会出现资金的异常状况,所以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应对具有洗钱活动常见特征的交易行为和大额交易行为给予重点关注。如保险机构频繁大量地对某个人或者团体进行赔付或者办理退保,银行短期内账户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分散转出、集中转入。
3.4 关注关联性业务
关联性业务是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业务往来,关联性业务通常是企业进行洗钱的主要手段。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的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所以关联方交易可能是不公平的,而且是容易纵的。当这种交易被用于将非法所得及收益合法化时,关联交易便会成为一种洗钱行为。因此,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看似缺乏经济目的,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性业务,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盘点法和询问法,实地盘查或者询问相关人员以明确交易的真实性。
3.5 关注进出口业务相关环节
根据上文洗钱手法所述,在进出口环节上,审计人员应该予以重视。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现金以及业绩表现异常的企业,不仅要将财务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还要重视资金的流向,加大进出口业务相关凭证的抽查范围和数量,同时,还应该要取得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将企业的原始记录与相关部门的留存的凭证相比较等,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寻在的问题。
4 结 语
洗钱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去向等都会留下相应的轨迹,审计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监督职能和财务方面查错防弊的专业技能能够当此重任。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反洗钱工作才刚刚起步,当务之急是明确反洗钱审计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的建设,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应对反洗钱的挑战和冲击的指导,才能在反洗钱的过程中,切实重视反洗钱审计的作用,将其作为反洗钱查处的主导力量,不断健全反洗钱审计的相关制度,才能增强反洗钱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冬芳.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洗钱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金融会计,2014(5):54-59.
[2]寇璇.审计视角下的反洗钱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8.
[3]李静,邓越.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J].经济视角旬刊,20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