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篇1

Key words: college;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99-01

0 引言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并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类社会活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以及进行新生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势下,各种势力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不安定因素仍然威胁着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加强对未来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尤显重要。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更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

1 国防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以军事理论课为主体,同时辅以各种不同类型国防讲座和各种国防知识活动,及通过各种历史题材的宣传作品和革命圣地、英雄人物进行教育。针对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1 国防知识匮乏,国防意识淡薄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都生于和平年代,成长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安定时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这些对是非鉴别能力不高的大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特别是一些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接受国防教育只是军人的义务,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作后盾,而国防并不仅仅是军队的事、军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当代大学生肩负振兴巾华、建设祖国的重任,也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的义务。

1.2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加之军事课教师又缺乏正常的培养和补充渠道,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严重缺编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专职的国防教育教师,军事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各种渠道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采取大课堂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仅能勉强维持基本教学需求,更无精力投入国防教育学术研究,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1.3 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不规范 规范的学科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提。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教学不够规范,训练科目不全,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科目,普遍达不到大纲的要求。有些高校在新生进校时象征性的进行几天军训,其中一些环节也因为场地条件所限而走过场或干脆省略;有些高校对必要的国防教育理论课程也因师资缺乏而缩水;有些高校则根本未将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就更谈不上进行国防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传授。

2 改善国防教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1 加强学科建设,健全评估体系 首先要完善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健全军事教研机构,大力推进军事课程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要开辟军事教师选拔、培养新途径,尽快解决高校军事教师不足,逐步建立一支高质量、多数量的军事教师队伍,以满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需求。国防教育既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就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并纳入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之中,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2 健全机构,提高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是为国防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预备役的重要措施。校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机构,明确学生军训的职责和任务,改进教学手段,抓好学生军训普及工作。军训场地设施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军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确保军训场地的有效使用,完善军事训练与军事教学设施,提高军训质量。

2.3 灵活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开展的基础。我们应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欣赏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文艺作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接受崇高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的熏陶,同时也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骤、目标和宏伟前景,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4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军训工作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要重视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机构和民兵训练基地保障学生军事技能的训练。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完善配套设施,增大承训容量,提高保障能力,尽快建成一批设施配套、保障功能齐全的学生军训基地。不仅如此,在训练中,坚持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言行举止军人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操作训练规范化,教育秩序正常化,每日生活制度化。

3 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国防动员的质量,同时也与学生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应大力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局面的稳定,促进高校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篇2

一、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现状

1985年,我国开始在普通高校实行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以看做是我国国防教育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起点,纵观我国国防教育至今的研究现状,应该说成果很多,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将国防教育的研究仅限于高校教育之中,视野过于狭窄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局限于高校教育,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而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防御外来侵略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因此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需要宽视野。

2.将国防教育的研究集中于国防教育外部条件的考察,如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环境建构等

纵观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现状,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从国防的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考察,都是从大学生国防意识、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育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尽管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内涵,但从根本上看未能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国防教育的特质上来。

3.研究陷于观念领域,未能从实践视域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在观念领域探讨得较为丰富,但很少有从实践角度展开研究的活动,即使在理论较为成熟的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领域,深入实践的研究也少见,究其原因,对国防特质的分析未做深入的探讨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特定理论土壤,是无根基的探索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尚未完全构建,国防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且国防教育的研究没有学科的依托,缺乏专业化的研究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国防教育的研究是无根基的探索。

二、国防教育特质探索的意义

1.是国防教育学理分析、持续研究的依据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国防教育的特质的分析研究不够,从而导致当前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未能确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研究者处于没有理论支撑的状态,研究的方法相对单一,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泛泛而谈的太多,真正深入到国防教育本质研究、实践研究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要使国防教育的研究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国防教育的特质,为国防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奠定学理分析的基础,为国防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是现实国防教育开展、深化的支撑

从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看,在实践层面缺少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即使国防教育开展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高校,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学校仅把国防教育局限于大学生入校时集中的军事训练,把国防教育完全等同于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搞完了,也就意味着国防教育在学校就完成了。这种国防教育的只是一种形式,实际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国防教育的特质研究,认清国防教育的本质特征,才能有效的开展国防教育,把对全民的国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

三、国防教育特质研究的视域及方法

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实践。从实践出发,我们可以架构全新的视域。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是一种随人一起流动,并且邀请人不断向前进展的东西。视域根本而言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视域体现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生成,其建构意味着思想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的生成。实践的视域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展开所达成的与世界的关系整体为范围的视域。这是一种突出人的生活、强调人与世界相通的整体、动态的视域。

篇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在国防教育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对全面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开展军训试点、2001年颁发《国防教育法》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实践,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有所增强,但在国家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独立学院数量规模增长较快,各项建设逐步探索、尚趋正轨,导致国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堪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正视解决。

1.国防教育摆位不高。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的高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会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耗费过多精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思想占有很大市场。

2.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目前各级各类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保卫、学生部门以及辅导员兼职,“半路出家”、“拉郎配”的多,普遍缺少军事教学必备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军事学术思想、理性思维方式、国防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3.内容形式安排单一。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均组织军训,但基本都把军训当成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且军训课目简单,与中学生军训内容相差无异,有的又把国防教育课等同于普通文化课、历史课,未能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学生受教无兴趣,教师授教没劲头。

4.经费物资投入偏低。高校国防教育设施普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随着在校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增长,而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缺乏标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军事理论教材,国防教育空洞无物,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的问题比较普遍。

5.学生认知存有盲区。当前大学生都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民族危机无切身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国事、军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保守思想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接受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很少,缺乏起码的国家安全常识,献身国防意识不强,自觉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不高[3]。

二、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层次的对策建议

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全民国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长期坚持、赓续发展。

1.强化国防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筹划、安排、落实好。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高校专门设立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具体组成人员,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切实把国防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设立高校军事教研室,专门承担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确保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国防教育投入,将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总盘子”,统一预算、统一保障,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配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过硬、执教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走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路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师遴选到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聘请相对固定的专家学者、军校教员、转业军官等进行专题讲座、科研指导。强化交流培训,与部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非军事专业教师到部队体验生活,提高军事素养。依据军事课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军事学科技术职务评聘体系,激发军事教学工作者从事军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充实教育内容,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实效。突出教育主题,认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的学生性格兴趣,找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强化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等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献身国防热情。拓展教学范畴,在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基础上,紧跟世界军革潮流和中国特色军革进程,抓好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国家和国防安全意识。完善教材体系,着眼增强国防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紧贴高校学生知识渴求、学历结构等编写教材,切实反映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

4.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高校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实际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坚持同实践结合,针对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多采取军事体育竞技、军旅歌曲演唱、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演讲、体验军营等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操作、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强化意识。注重靠融合推进,把集中军事理论突击性教学分散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高校国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建立诸如“军事发烧友”、“强军论坛”等栏目,用好动漫、DV、网上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营造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的国防教育宣传环境。

5.健全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制度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武装部主管、辅导员落实,统筹安排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力量调配、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范学生国防教育课时,严密组织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估体系,切实改变国防教育有教学无考核的状况。健全激励机制,把国防教育开展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授课评估,规范课堂教学,对组织有力、质量较高的给予必要奖励,对教育不力、效果不佳的予以警告提醒,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07-02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塑造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国防人才、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系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任务,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教育渠道,切实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了国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日益凸显,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把握国防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现存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中的影响日趋深远。

1.国防教育的保家卫国和育人功能决定了其必要性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具有保家卫国的重要功能,还具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一方面,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活动。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和本领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捍卫统一、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发展有这样几方面育人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四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国防建设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国防意识和现代国防素质。

就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国防常识缺乏、安全观念滞后、国防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居安思危意识、国民国防观念上的淡化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等。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持安全有序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对这一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建设、发展、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努力成才成长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 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起步较晚,再加上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有限等不利影响,在课程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并且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而随着当代军事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军革、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要求,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防现代化对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渠道,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实效。

1.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推进国防教育常态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来讲,虽然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有交叉之处,如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保证教育上的连贯性。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也十分灵活,既有“两课”教学、专题报告又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借鉴,通过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手段,加强日常渗透,可以有力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2.充实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需要首先从队伍入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现有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的队伍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有更多机会进修国防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次要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把国防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以及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开展较早、发展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无论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上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

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网站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开设网站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扩大了教育效果。然而,虽然创建了国防教育网站,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只有一个网页,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更新不够,管理和维护也不及时,远远没有实现网络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顺应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防教育的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事性、丰富性、知识性、思想性,既要有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等国防常识的介绍等,也要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国防教育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督促更新网站内容,确保国防教育网站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篇5

高校国防教育现今已得到普及,每一个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国防教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防教育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其重视程度仍然很低。课程形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考试模式过于陈旧,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对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国防教育的目标很难真正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以一门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多数高校却没有真正专业的老师授课,通常都是由其他老师代讲,或是外聘老师,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且国防教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一半教师无专业职称,加上教师间年龄差距很大,授课方式也不统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对于从未接触过国防相关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讲,不仅无法真正掌握相关国防知识,更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存在瓶颈的重要原因。[4]

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至今仍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的科研非常有限,授课模式单一,课程内容肤浅。课上老师的讲解多照本宣科。在无本可照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便自己出教材,没有规范,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没有把关,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散漫的教课形式,不仅不会让学生领会到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和魅力,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5]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高校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备的信息与资源库,造成学科内容死板单一,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深造也没有加大力度,使得师资水平一度停留在原始状态。未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军事理论的环境。对外交流也很少,各高校闭门造车,对于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领悟不透彻。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未能很好地成为国家为普及军事及国防知识而搭建的学科平台,而仅仅成为了高校为应付国家政策而执行的一种学科教育,到学生那里,便很自然地成为了应试的一门小课程,无须过多的钻研与学习,只要能够及格便达到目的。而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通常仅为“60分万岁”,所以,各学生们只需在考试前下下功夫,便可顺利过关。对于国防与军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达到一种自发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高等院校国防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对于其国民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个民族的必修课,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来说,加强军事国防教育更为重要。高校的军事国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军事理论与国防理论的层面上,要深入探析我国所处的时局环境,居安思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真正自发性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军事理论与实践中来。[4]国防教育的经费应做到及时与充足,其来源除了国家的财政拨款外,还应有学校的支持,确保国防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军事视野下的国防教育必须立足当今的军事大环境,学校教学应充分应用新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军事情况与我国国防所面临的问题。加强高校间的往来,各高校可以定时举办交流沟通的军事竞赛。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真正的融入到国防教育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国防能力。[6]

篇6

一、整合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按照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要求,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成两个模块,即军事理论模块和军事技能模块。而每个模块又可以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1.国防理论知识模块。

国防教育理论模块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通过国防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国防建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增强其国防观念;可以使其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可以使其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其国家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其了解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国防教育技能模块。

国防教育技能模块包括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其最核心的是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包括:掌握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进行实弹射击;了解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样式,掌握战术基本原则;了解地形对作战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方法。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集中军训和讲授来实施。

二、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

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防教育不同模块内容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不同,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采取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对于大一新生开设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参加。为了保证教学的延续性,除在第一学期集中军训时完成主要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外,在其他各学期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战争心理学、军事领导科学、军事信息技术、战伤救护等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比如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阅读国防科普读物和军事文学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共建活动,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定向越野比赛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既能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封闭式的课堂教育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

2.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由于教学学时短,而教学内容点多面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了深化国防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手段,为学生打造资源获取和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空间为开展国防教育拓宽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国防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防教学效果。

第一,促进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实现军事课的在线授课、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地减轻军事课教师的工作量,使军事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教学研究上去,从而提高军事课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提供的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源资料等还能提高学生们对军事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利用网络巩固军训成果。在国防教育网站上可以专为军事训练开设相应的频道,学生通过网站可以查询军训信息、军训常识等内容。还可以设置军训剪影、军训歌曲、军训简报、军训感悟等小栏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军训、回忆难忘的军训时光,为巩固军训成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利用网络建立互动交流平台,针对热点问题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将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及时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3.将国防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积极扶植建立相关学生社团。

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日活动,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国防教育中,通过积极扶植建立诸如“大学生军事协会”这样的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把国防教育和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因此,要开展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必须把扶持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好。

实践告诉我们,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片面的教学环节,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育口径,才能真正实现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借助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国防教育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敏,汪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08,(22).

[2]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9).

[3]张红.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其有效途径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7,(7).

篇7

创设新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

教育整合实质上是发展的整合,通过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整合实现直接的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强化,也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而科学有效的教育整合本身就是对教育实践的改革创新,实施对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整合就是直接的教育实践创新,其目的在于创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促进教育和谐,实现高等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创建新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是教育整合的直接目标,而促进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和谐是教育整合的根本目标。强化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效能,积极创新教育实践模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教育效能。通过整合高校教育资源,科学定位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其教育价值得到全面实现,使高校的教育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效能得到提升,离不开高校对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强化,只有创新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涵和功能,协调好不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使其教育创新效能得到强化,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发展。首先,实施课程创新为教育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行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组织设计课程的知识构成,协调好二者的课程关系,实现科学化的教育分工,对课程知识构成进行多元化改造,提升课程的知识化、科学化水平。

篇8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价值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体系需要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2]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国防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学生只有对国家、国防、国家安全等概念有了深刻认识,才能逐渐树立起什么是“爱国”、以什么样的方式爱国这样的观念。并且,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提升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大学生也是当今社会中对于自媒体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如果能够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国防、爱国观念,他们必然会在自媒体之中自发进行传播,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这样,高校国防教育就达到了它的目的。

其次,国防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国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境、形势是什么样的,有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概念和理解之后,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长远的规划,树立起长期的理想来,而有长远理想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才更有机会成长为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事实上,许多大学生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其实是很迷茫的,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正确、明确的认识,甚至所选择的专业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之下的选择,这时候,如果学校能够进行深入的、正确的国防教育,就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对于大学生的未来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国防教育能够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当前高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只是其中一部分,它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理工科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事实上,假如高校国防教育搞得好、而且学生又学得好的话,大学生各方面的知?R文化素养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由此,大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德育水平,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国防教育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于、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国防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关于和社会主义的内容,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接触到这些。并且,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学生,学习、了解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会让我们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篇9

当今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天下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战争相互交织。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总体上讲,他们明白国防的重要性,也知“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些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国防意识不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

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我国面临国防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很多国家不安定的因素。“三股恶势力”制造的分裂、恐怖事件,如新疆“75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团结。某些国家不时地释放“中国”损害中国形象,试图以“和平演变”战略阻止、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却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己的事。造成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淡化了战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国防知识掌握不够,国防意识淡薄。

在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初高中已参加了军训,大学开展军训实属多余;有的认为军事理论课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将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有《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基本法律,不知道防空警报的不同含义,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等基本知识。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对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安全认识比较幼稚,表现在国防意识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培养与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过程中,应该在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

现代国防是“大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国防”既包括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也包括为了国家安全而积极进行祖国建设的思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当是一种“大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教育,还包括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有关的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2.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软实力。

国防意识的提升,既要靠灌输,又要靠实践。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国防潜能,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学校内建立国防社团,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报刊栏、广播台、校园网等设施,向广大学生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精神,介绍国内外形势,使广大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知识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军事夏令营,让大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观看军事演习,提供大学生接触军人、了解军队的机会。定期邀请军事院校或部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形势变化,主动关心国家安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防“软实力”。

3.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国就有防。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意识作为社会公德大力培植,并建立起学校、社会、国家、家庭和军队“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的中立国家至今已有近200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瑞士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掩体,而且里面有水和食物,有的还具有三防措施。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国防意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应成为一项永久的国防系统工程,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到各行各业,都要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第一勤务”。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军尚武和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加强全面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牢记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使大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首要和本能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树昌,韩伟.国防与国防观念[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M].文汇出版社,201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展相结合,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充足的储备和建设力量,这对我国新时期的国防建设是极为有利的。

(一)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军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高科技时代,普通群众不再是战争动员的唯一重点,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国防后人才,大学生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各国都自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国防教育方法。比如,美国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不同阶层制定了相关法律,如针对社会大众的《国防教育法》,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等等,此外,美国还在高等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国防教育制度,设立了由国防部统一领导的后备役军官训练团。为参训的学生支付学杂费,还提供相应的奖学金和补贴。俄罗斯在培养军备人才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培养初级军事人才,俄罗斯不仅进行军事登记专业培训,兴办少年军校,更在高等学校设立军事系,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军官人才。英国在大学设立海、陆、空三类军种训练团,政府鼓励学生参加训练活动,并提供参训费。越南每年安排初中以上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且训练结束后将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优秀者授予军衔,分配到部队技术兵种任职。

(二)现代战争技术高科技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尖端化,使得高技术战争愈演愈烈。高技术战争以高技术武器为基础,但没有精通操作的高素质官兵,高技术武器形同烂铁。制导炸弹、制导子母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精确的制导武器,隐形飞机、隐形坦克、隐形船等隐身武器,太空的军用侦察、通信、导航卫星等空间武器系统,以及正在研制的新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无一不标示着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两伊战争为例,拥有除原子弹以外,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的低素质战士,使得尖端武器毫无用武之地。相反,海湾战争能够成为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不仅因为先进武器的广泛使用,大量的高技术人才的运用是美国致胜的重要原因。

(三)开展国防教育是维护校园和谐的重要措施

大学生正处于人的心智由幼稚到成熟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历练,鉴别是非能力较差等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如何磨炼大学生意志,培养其乐观向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成为高校工作急需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在培养人的组织性、纪律性,磨炼人的心智、耐力、体力方面有着卓越成效。在军事训练中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互帮互爱,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对待军情时事,不再漠视,能够主动关心,积极探讨。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维护校园和谐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符合时展的必要举措,更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保证国家不受侵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二、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理论教授,军事训练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体制建设不完善,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等原因,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仍需改革。认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是推进国防教育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措施。

(一)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方面

当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有以下内容:(1)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培养国防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注重军事技能训练。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我国,军训一直是各大高校国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军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直观地感受艰苦的军事生活,了解国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融入国防教育的大环境中,培养其国防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严谨自律的良好品质。(3)开展国防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讲座、举行先进故事报告会、横幅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国防教育接近学生生活,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二)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走马观花,未引起足够重视。和平年代,当代大学生多“生于安乐”,很多学生从小便由父母包办一切,优越与安逸的生活让他们缺少了锻炼的机会,缺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存在于小说、电视上的某个情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国防”只是空洞的口号,忽视相知识的学习,缺少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淡薄,成为国家国防建设的漏洞。

2.学校师资薄弱,国防教育队伍不足。虽然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部分院校不能很好权衡利弊,只重视科研和教学,忽略对学生教育的贯彻落实,课程开设马马马虎,未能建立系统的教学体系。此外,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传授国防课程的老师多为“业余”的国防教育者,对国防教育从未有过系统的研究,更一点是阻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相关人才匮乏,国防教育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国为促进国防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不可否认,但“僧多粥少”,面对庞大的高校国防教育力度仍然不够,专门人才培养不到位,国防工作后劲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和国防安全需要。

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创新

创新促进价值的提升,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国防教育更要重视在已有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从传统教育向掌握高科技知识转变,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优秀人才。

(一)提高教师水平,建立高素质国防教育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国防教师是国防思想、军事技能的传道授业解惑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国防教育课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而言,要做好相关的组织培训工作;对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追求上进,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二)注重理论指导,加强军事课堂教学

国防教育工作者要以时展为导向,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最新国防动态,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军事思维,使军事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军事课程的学习中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推进实地考察,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

篇11

根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的精神,高校必须把国防教育课与德育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军事理论课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对军事理论课根本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么把课时予以最大限度地压缩,要么把本该小班授课的形式改为大型讲座,将军事理论必修课与讲座混为一谈,从而使得军事理论课教师无法将知识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导;而由于一系列传统的、现代的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教学手段无法运用,使中学阶段从未接触军事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们更觉抽象乏味,学习积极性无从提高;更有甚者把军训看成国防教育的全部,认为军事理论知识教育可有可无。所以,如何探索出一条促进国防教育课学科建设的新途径以改变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角色定位,如何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军事理论课教学者们面临的头等大事。为了使高校国防教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探索出增强国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立法,逐步完善法规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影响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国力的、且涉及面宽又无直接效益的复杂工程。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必须制定可操作性的法规,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主管部门的行为,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权利及义务,这样才能把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涉及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法规主要有:《国防法》、《国防教育法》、《教育法》。这些法规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都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专门性法规,而用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尽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是正式法规,各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很难统一。因此,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出台一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法》,规范高校国防教育的性质、内容、目的及必要的教育经费保障等,使高校国防教育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

要加强和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就要建立和健全从国家教育部到高等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相应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议在国家教育部、高教委设立国防教育司,省、直辖市教育厅及高教工委设立国防教育处,各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国防教育部(暂由原人武部组成,可以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的形式),下设两个教研室即军事理论教研室和军事训练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与实施,军事训练教研室负责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教官的来源可以与当地军事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储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学生军训教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严密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国防教育保障实施机构,保证高校国防教育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三、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确保教学保障经费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计入总学分,凡军事训练课和军事理论课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学籍。教学保障部门还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高校国防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为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目前,教育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篇12

大多数高校学生为国防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对哪天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几乎无人知晓,学生群体眼中的国防无非就是军事、战争、国土、情报、间谍等问题,他们忽略国防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新兴文化、信息等领域的渗透情况。某些学生对战争的概念还停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认为战争就是小米加步枪的结合,然而现阶段的国际战争已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各国致力于开发军事高技术,如精确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和新概念武器等,鲜有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情况和作战威力[1]。

1.2国家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对国家大事及国际形势的关心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国家安全与自身息息相关,鲜能主动从自身角度出发维护国家安全。成都曾出现一大学生,在其担任国防重点工作时为显示自己对“歼十”战斗机的了解,在网上自己了解的信息,导致国家秘密泄露。该生的行为就是没有形成足够的国防安全意识的表现。如今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还存在不稳定因素,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断抛出“中国”。另外,一些大学生对国际问题或不关注、或过于敏感,对某些事件缺乏理性而全面客观的认识。

1.3对军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军训是国防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其耐苦耐劳艰、积极向上、不断奋斗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然而不少大学生在军训时叫苦,甚至有抵触情绪,时常出现为躲避军训而请病假,以及不服从老师、教官安排的情况。军训结束后,军训的要求被抛诸脑后,部分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以迟到旷课为常态,内务卫生一落千丈,军训的长效性目标未能实现。

1.4对军事理论课程缺乏重视

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授军事理论课这一课程,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将国防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活动中。因此,参加军事理论教学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然而近年来一些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够重视,课上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学生重视课程学分的程度远大于课程内容。

2.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不足的原因

2.1长期的和平环境导致国防意识的不足

和平与发展无疑仍旧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便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2]。当代的大学生均为“80后”或“90后”,他们对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没有概念,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国内媒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对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大力宣传,让学生萌生太平盛世之感,主观认为发展经济与世界接轨是我国的首要问题,而国防已不再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部分。

2.2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国防意识的弱化

对于学生而言,大学阶段至关重要,因为这段期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物质高消费的诱惑,使得某些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逐渐向自身利益靠拢,不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失去国防责任感,忽视国家和民族的现状,不关心其进步和发展,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并且多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部分大学生个人意识不断膨胀,集体观念淡薄,远离集体、远离学校、远离国防。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部分学生群体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放在国防知识之上,这一观念影响他们国防观念的形成,由此相应地对学校所开设的相关国防课程表现不重视,导致他们未能树立正确的国家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

2.3一些高校未正确认清国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各高校已经将其纳入教育计划当中,但实际上却未充分意识到国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现今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为了方便自身管理,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传授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却未足够重视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合理的国防意识和观念。另外,学校无意识地将必修学分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在乎学分胜过课上的知识内容[3]。

2.4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

国内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开展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这两部分活动,军训的主要内容即队列、匍匐拳、射击等基本训练,国防教育的内容并没有融入其中,而这些传统内容早在学生进入初高中时就接触到,因此并不是很感兴趣。而军事理论课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改善调整,各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已初见成效,但不得不承认部分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水平不高,有的还未建立专业教师团队。此外,军事理论课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更多的学生选择迟到早退、怠于听课。

3.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意义

3.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高校致力于培养综合性、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国防意识的培养亦是重要的内容。虽然国防教育从属于军事科学体系,但是涉及众多领域,如中国国防涉及政治和法律,军事思想涉及哲学和历史,信息化战争涉及高新技术等,国防教育课程内涵丰富,包含众多理论和知识[4]。学生在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同时,能开阔眼界,了解更多专业外的知识,转变思维方式,最终促进学生正确树立三观,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3.2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国防意识,它主要体现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当下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内容。拥有正确的国防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将个人利益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之中,关心国家安全问题,关注国际形势,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拼搏进取,为促进祖国统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3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开展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和改善全民的国防意识,而高校则是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主体,高校拥有优良的教育条件,专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场地,由高校输出的具有较高国防意识的毕业生,或是担任国防教育的师资力量,或是在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发挥带头作用,这都将有助于实现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提高的终极目标[5]。

3.4有利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中国的革命战争已经远去,然而革命英雄主义一直影响至今,它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我们生存发展、为正义事业奋斗的精神支柱。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是时代不可或缺的,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国家发展现身的革命气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民利益。

3.5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现代国家国防内涵愈来愈丰富,包括国防教育、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工业、军事交通等方面,因此国防将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全民都是国防事业的主体,高校学生则是这一主体的核心力量。献身国防事业并不仅限于参军入伍,参与高校国防教育意识贡献国防的表现。作为国家人才的重要输出地,高校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面对当今世界的新军革,高校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即未来国防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国防意识的培育,培养其建立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国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建立,最终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4.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对策

4.1进一步完善高校国防教育机制

要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应先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国防教育机制。首先,校方应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研究所,为军事理论课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定期制定国防教育计划,系统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研究所还应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以保证国防教育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准;校方要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监督机制系统内,每年对研究所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4.2加大国防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

为达到在学生中宣传国防观念的目的,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活动应将学生关心的热点和国防教育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把国防意识教育贯穿于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中,如社团活动、组织烈士陵园扫墓、参观抗日纪念馆、积极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体的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燃起他们的国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国家现状,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国防建设是我国发展的保证,是现在和谐生活的基础,作为国家未来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学生应树立自强不息、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英勇奉献的国防观念。

4.3推进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课程建设

国防教育的开展以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高校应在这两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增强其趣味性和长效性[6]。首先军事训练应增加更多趣味训练活动,如真人CS对抗、体能竞赛等活动,使学生热爱军训、增强体魄;其次在军训中融入国防教育的内容,以战争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再者,创新培养国防教育师资方式,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国防教育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最后,改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合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手段组织教学,并通过开展参观军事基地、参加军事类展览的方式,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教育,提升国防意识。

4.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篇13

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与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有诸多的吻合之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正是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实现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班风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及过硬的身体素质。所以,要不断发挥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使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看到国防教育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上质的突破。

二、健全机构,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不折不扣执行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国防教育真正落实到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可以效仿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武装部统管学校国防教育,成立国防教研室组织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将学生军训作为军事理论的实践课程统一管理,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网站。

三、改进国防教育形式,增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唯一用法律形式规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职院校要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法律要求满足课时,同时积极探索拓宽国防教育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课时等教学设施不完备情况,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从内容上看,国防教育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因此,在本质上看,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将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规划,不但在人力、物力上节省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克服了学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多张皮的现象,同时,也缓解了课时紧张的矛盾和压力。

1、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融入国防教育课,开展相关专题的国防形势讲座,举行英模报告会等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相关的国防知识介绍,

2、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形势政策教育融合。如当今世界格局情况、国家周边安全局势、我国外交政策等,紧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不断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把一些世界热点、学术前沿问题传授给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爱国热情和热爱和平的目的。

3、国防教育还应占领互联网阵地,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未来战争的形态是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国防教育内容与军事高科技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发展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网络阵地来实施网络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具体可以通过大学城空间、微信平台等拓宽国防教育渠道和教育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加大对现有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短期集中培班,网络课程等形式,组织学校的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也可以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和建立教学、理论研讨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2、建立或完善军事学科的职称评聘制度。高职院校应出台“高职院校校军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尽快将军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与全员职称评聘制度联系起来,在评聘职数上解决好国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问题,这样才能稳定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3、严把军事教师的入口关。在后续补充军事教师时,应补充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相近的教师,地方大学生应首先送往军校进行必要的培训,从部队转业的同志又应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素质的培训,两者都应在适应军事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为前提,经考核后上岗,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军事学科师资队伍。

4、建立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武装部、预备役师、军事院校加强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由他们选派优秀的教员参与教学,通过专、兼结合方式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5、加强各高校军事教师间学术交流。高校军事教师学术交流要形成常态化机制,本科院校国防教育方面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快速提升高职院校军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加大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1、国家要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专项拨款。高校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兵源的主要渠道,占高校的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却没有国防教育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的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国家对国防教育进行专项经费拨款,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要有国防教育配套资金支持。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作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应在学校收入中单列部分资金支持国防教育。

3、学生缴费可以弥补国防教育经费上的不足。高职教育国家拨款本身相对就有限,而高职教育的实践操作环节费用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要国家全部拨款显然是不大现实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高职教育属收费教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国防教育资金应该是合理的,通过学生部分缴费形式可以将国防教育的经费压力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解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晓宁,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职业教育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