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竞争力调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竞争力调研

篇1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228项,市级重点科技计划91项,开发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36个,申请专利达211件,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8项,评选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了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市还引进农业新品种76个,推广新技术120项,无公害以上农产品认证达到27个。

(三)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我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已初步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占gdp的8.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等政策20余项,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在我市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顾地塑胶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的年销售收入仅有几百万元,市场竞争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只有44%。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仅有12%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对外科技依存度在60%以上。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创新主体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等等,这些都造成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0.5%,区级科技经费支出仅为区科技局的办公经费,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较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0.5%,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致使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梁子湖区甚至连一家银行分支机构都没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科技人才十分短缺。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激励机制,我市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孔雀东南飞”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据统计,我市虽有5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教育、卫生、财会等领域,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只有1600余人,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引进的科技人才不到200人。四是创新激励机制不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现有的科技政策还不完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财税、信贷、政府采购、土地供应、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而与我市紧临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信贷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致我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打算迁往该区发展。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我市仅有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仅如此,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筹备阶段;科技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还未建立;科技信息、科技评估、科技服务机构很不完备。这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要使我市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优势明显、极具活力、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我们只有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大企业要切实转变创新观念,认清发展形势,克服“等、靠、要”的传统思想,增强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勇气,潜心研究和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抛弃违法侵权行为,紧跟科技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我市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市情,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要大力支持葛店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建议由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我市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中试基地;同时,加速对现有各类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带动企业自主创新。

(三)完善政策,构建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市政府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根据我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二是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我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要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把葛店高新区融入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政策融合,争取葛店高新区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三是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工作机制,加大资本注入力度,扩大担保规模,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夯实基础,提供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篇2

当前,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的食品医药产业正在经受一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种大环境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临的不仅是如何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危机,走出困境,赢得主动的发展问题,而且是如何实施科学监管,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后者责任更加重大。在此紧要关头,如何把握主动,化“危”为“机”,推动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以为,企业努力是根本,部门支持是关键。要在充分调动食品医药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同时,依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从协调服务、营造环境、规范引导等方面给予的全力支持,携手企业共克时艰,创新破难,促进食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引导企业在争取主动上寻找新突破。当前,影响食品医药行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营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就容易陷入困境。这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就要在第一时间深入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当前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拿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同时要引导企业争取主动,另辟蹊径,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尽可能地为企业创设宽松的外部环境,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促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步伐,鼓励企业通过拔术创新,转移经济风险,赢得新的机遇。

二是要帮助企业在提升竞争力上下功夫。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无论是在面临经济危机的关键时期,还是处于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平稳阶段,加强质量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放心的坚实保障。所以说,越是环境趋紧,越是困难当头,越要强化质量战略意识,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从“危”中占“机”,“危”中抢“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重点,督促企业在许可准入、生产经营规范管理等关键环节抬高标准,从严要求,并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指导,帮助企业改进完善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影响和制约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使质量品牌真正成为企业化解危机的商战利器。

三是要在科学监管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上见成效。为有效应对经济危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以协调、服务、指导为重点的规范引导工作对促进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确实起到了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放松了依法监管,降低了必要的监管力度,因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强有力的整治,离不开集中有效的专项治理;只有让那些不遵规守法的企业受到应有的惩处,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才能得以不断净化,规范诚信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为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不过,在实行依法监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正确把握科学监管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依法行政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对那些违反有关规定但行为情节较轻的企业,应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促其从速改正,自律规范。

篇3

社会经济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引起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从全球范围来看,商旅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旅游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效益的旅游电子商务。商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传统在线旅游白热化的竞争局面,促使越来越多的旅游电商企业在中国貌似繁荣的巨大市场面前,寻找和创造更多的盈利能力与竞争能力。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重点,其潜在因素也不容忽视。

1、评价方法

本文选取摩根斯坦利的三个市场划分的评价思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适合旅游电商网站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商旅电子商务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构方程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著名的遗传学者sewallWright所提出的路径分析,它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多元统计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效处理检验指标和潜变量以及潜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①。

2、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

指标的选择,主要根据摩根斯坦利的评价体系给出三个市场评价方向,即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市场,建立一级评价指标(潜变量),然后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相关二级指标(观测变量)。根据摩根斯坦利的三个市场评价体系,结合旅游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特点,将三个市场作为解释“企业竞争力”的一级潜在变量。本文分别从资本市场、人力市场、业务市场三个方面,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和1个二级指标作为潜在变量,其中二级指标“客户满意”为外源潜变量。但由于潜变量“人力市场”只有一个单一可观测变量“员工人数”,所以在模型中由“员工人数”代替“人力市场”作为一级变量。另外选取了11个可观测变量作为三级指标。

3、数据来源与指标解释

本文根据电子商务企业黄页,抽取了排名前160家商旅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访问,网站分析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取得相关数据。但由于课题研究从2012年底开始,至报告形成的2014年底,时间跨越较长,电商企业流动性较强,经过网站再次确认,只有147家网站在有效经营,所以数据经过多次修正,确定为147家企业的调研数据。以下为各数据来源以及指标的具体解释。

3.1资本市场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为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指标体现上应该是会计数据,但由于本文所调研的147家电商企业中,只有十余家有财务报表,数据收取异常困难。所以本文将具有资本性质的“市场份额”和“网站价值”资本市场的可观测变量。“市场份额”是按照2013年的艾瑞咨询调查报告和实地调研与电话调研相结合取得,“网站价值”是根据权威网站估值在2014年取得的最新数据。

3.2人力市场

按照摩根体系,人力市场应该包括人均收入、流失率等,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大部分微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很多是事实员工只有一两个人,其它员工是挂名的导游或者地陪等性质,所以这些数据无法取得。本文为了照顾到取证企业的全面性,只选取了一项可观测变量“员工人数”,所以该指标为单因素分析,在模型中将不再出现“人力市场”,而直接用“员工人数”代替。

3.3业务市场

按照传统的业务市场划分,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指标。本文的客户满意度作为潜在变量,设置了三个可观测变量“客户服务”、“出游服务”和“回购意图”。按照三个可观测变量,本文设计了五组问卷,每组针对大概50个网站,按照艾瑞咨询设计的客户满意度的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按照0~100打分。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和高校相关专业人员。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自己的关系网络发放和回收问卷,主要利用的是电子商务协会、大学在校学生、问卷星,以及人大经济论坛等网上资源。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78份,回收率为82.4%,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6%。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本研究依据主观分析法和前人所研究理论,结合企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SPSS16.0对所收集到的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信度α系数为0.731,因子负荷均大于0.5,可以认为问卷信度和效度水平是符合要求的。

另外根据电商企业的性质,设置了“网站建设”潜在变量,以及五个可观测变量“ALEXA排名”、“百度权重”、“PR”、“反链数”、“网站操作”。网站内容和网站操作是与“客户服务”、“出游服务”和“回购意图”三个指标共同问卷调查完成的数据,在此不做累述。

4、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1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在进行结构方程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各维度进行的信度进行检验,只有信度在合理范围时,才可以进一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文采用AMOS17.0软件对商旅电商企业竞争力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KMO and Bartletts Test),以确认构建效度。在模型设定时,将“企业竞争力”与“员工人数”(人力市场)、“资本市场”、“业务市场”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参数设为固定参数,固定参数的数值为1,所以这四个参数不需要进行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其标准误、临界比、显著性P值均空白。

4.1.1资本维度的信效度检验

该维度的KMO值为0.54>0.5,且Bartletts球形检验P值小于50%,说明该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适宜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4.1.2客户满意维度的信效度检验

该维度的KMO值为0.731>0.5,且Bartletts球形检验P值小于50%,说明该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适宜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4.1.3网络建设维度的信效度检验

该维度的KMO值为0.796>0.5,且Bartletts球形检验P值小于50%,说明该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适宜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4.1.4业务维度信度分析

该维度的KMO值为0.898>0.5,且Bartletts球形检验P值小于50%,说明该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适宜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4.1.5总体维度的信度检验

总体企业竞争力维度的KMO值为0.898>0.5,且Bartletts球形检验P值小于50%,说明该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适宜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4.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首先根据理论构建如下初始模型,企业竞争力维度下包括员工数量、资本、业务三大方面,其余资本维度下包括网站价值、市场份额两个观测变量。业务维度下包括网站建设以及客户满意两个维度,其中网站建设包括百度权重、PR、反链数等6个观测变量,客户满意维度包括客户服务、出游服务以及回购意图三个观测变量。

图1初始模型

根据构建的初始理论模型,本课题采用AMOS软件绘制结构方程,结合AMOS拟合的结果,参照MI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最终的修正模型如下图所示。如结构方程提示“员工数量”与网站建设维度下的“反链数”之间存在相关性,资本维度下的“市场份额”与网站建设维度下的“反链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网站建设维度下的“反链数”与该维度下的“百度权重”之间存在相关性;网站建设下的“网站内容”与客户满意度维度下“客户服务”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结构方程的拟合结果提示“网站操作”变量与其它变量之间存在强共线性,因子在最终模型将该变量删除。

判断一个模型是否合理的首要标准是参照拟合指数,从下表中可以该模型的拟合指数CFI、GFI、AGFI的值均大于0.9的最佳拟合水准,且RMSEA达到小于0.08的拟合水准,因此提示模型为较优模型。

图2修正后的最终模型

下表是对模型中每个变量与维度间的相关性进行详细分析,路径系数是指维度与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而因子载荷则用来描述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的相关性。首先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提示,各个维度及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均小于0.05的检验水准,说明变量之间的下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如企业竞争力与业务的标准化因子载荷0.349,说明业务会对市场竞争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业务对网站建设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1.104,说明维度网站建设能很好的解释业务维度的变化。

没有其他指标来的强烈,但也是电商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站建设中的反链数指标,虽然系数不大但是跟其他各维度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商旅电商企业也要加以重视。在客户满意方面,相关系数也是很高的,这是企业业务市场的重点。商旅电商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方面,客户更重视的是出游服务高于客服服务,这就提醒商旅电商企业,旅游仍然是企业业务之本。

但总体来看,因为商旅电商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上占了大多数,市场份额上却只有20%左右共分羹,所以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仍然在资本市场和企业规模上的一较高下。网站内容的建设和客户满意度方面,即差异化的竞争态势还没有形成,市场垄断格局严重。(作者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编号:12CGB15)

注解:

①Wright.The method of Path coefficients.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udies.1934,5,161一215.

参考文献:

[1]Wikipideia,2011,http:///wiki/Saudi_Arabia

[2]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分析报告.中商情报网.[R/OL][2012-1-1].http://

[3]章牧.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Wright.The method of Path coefficients.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udies.1934,5,161一215.

篇4

如下图所示:

static6.photo.sina.com.cn/bmiddle/51070a36g6caa15bc9245&690

后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我国的学者提出一个九力分析模型。九力分析模型是对企业内部的静态属性与其外部的动态属性作系统分析的工具,借助它可对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得出全面的认识。

具体而言,属于企业外部属性的竞争力包括“品牌力”、“研发力”、“营销力”、“制造力”和“产品力”。

属于企业内部属性的竞争力包括“资源力”、“决策力”、“执行力”、“整合力”。

所谓的分析模型,就是将一些定性的问题人为进行定量,比如对各个因素按一定标准打分,再进行综合运算得出一个竞争力指标。这样的模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比如打分的人,看法不同得出的分数自然差别很大。

与此不同,近年来依靠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较多,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排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每年进行的广东省企业竞争力排名,包括证券分析行业对上市公司的分析。这种分析根据各项财务指标及其设定的权重计算,主要涉及的指标包括:

1、销售收入、市场份额

2、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市场份额的变化

3、利润总额、盈利水平

4、近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5、净资产

6、净资产利润率

7、全员劳动生产率

8、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9、近三年技改投资与信息化建设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10、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11、拥有专利数

等等。

根据财务数据进行企业竞争力分析看起来要科学一些,但其中受两个因素制约:其一,除了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外,财务数据的获取并不容易;其二,包括上市公司在内,能够获取的财务资料都有水分,财务数据未必能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赛立信作为竞争情报服务商,最近10年做了大量的企业调查和分析,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分析总结出了价值链的分析方法。

所谓价值链,是指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赛立信将它分为支持活动和主要活动。支持活动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技术研发、仓储物流、财务管理等,主要活动围绕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包括供应商资信和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营销体系和销售渠道、主要客户等环节,如下图所示:

篇5

Key words: the current state of manufacturing;customer demands;quality 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47-02

1 我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发展制造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迅速和总体规模虽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制造业竞争力却“大而不强”:①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缺乏,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②出口依赖于充足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土地成本,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制造业一直处于价值链最低端。③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④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水平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制造”在国际国内市场面临信任危机。

2 以顾客为关注点的质量及质量竞争力理论研究

2.1 质量管理及质量理念的演变 从上世纪初至今,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和社会质量管理几个阶段。质量理念也从最初的符合性质量观、适用性质量观发展为满意性质量观。满意性质量观则以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为衡量依据,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2.2 质量竞争力研究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等人提出企业应当具有“独特竞争力”;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要素,并逐渐形成了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两种不同的派别。两个学派在判断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方面都将能否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价值作为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质量竞争力的研究: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在质量竞争力研究的课题成果中解释了质量竞争力形成的机理,构建质量竞争力层次模型与结构模型,确定测评质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理念的演进及质量竞争力研究发展过程及关于质量竞争力研究来看,注重满足组织顾客需求,强调为组织顾客实现更多的价值,强调通过整合知识技能与创新来提升质量竞争力,强调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但现有关质量竞争力的研究多侧重质量竞争力概念、内涵和其影响因素界定,多关注质量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从顾客需求角度研究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方面则较少关注,更缺乏系统研究。

3 基于用户需求的质量竞争力提升模型

对制造企业而言,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质量提升。首先企业提升质量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外部顾客,了解顾客需求、设计实现客户价值的产品(质量);其次从企业内部鼓励创新,建立系统性开发创新的机制,从过程上保证制造质量。

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涉及的资源和能力数目多,本文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用户需求、价值实现角度,选取技术创新、质量设计等要素来分析质量提升途径,构建质量竞争力提升模型如图1所示。

4 基于顾客需求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途径

4.1 识别目标顾客

“组织的目的在外部”。顾客是企业产品的受用者,是企业的利润源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为此,企业必须知道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包括现有的顾客及潜在的顾客群体。

4.2 识别顾客需求

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洞察并满足顾客需求。顾客需求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制造企业设计制造产品前,首先应用体验中心法、消费者沉浸式调研等市场调研方法识别客户需求,充分了解用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目标用户的购买力,用户的产品使用偏好、使用环境和习惯。产品销售后进行用户满意率调查,了解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期望,并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提品的过程,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

4.3 体现用户的质量设计理念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研发设计、供应链和交付过程的质量控制,认识、理念都不到位,质量设计存先天不足,直接体现在对市场和用户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目标市场和用户概念不明确,产品设计仍以企业而非用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理念相对主观,设计出的产品无法体现用户需求。企业竞争力取决于顾客价值的实现,而产品质量是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期望价值的载体。因此,产品设计要体现用户理论。

4.4 创新—质量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根据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上的创新。从基于顾客需求的质量竞争力提升模型看,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来保证产品设计质量及生产工艺制造质量,另一方面对制造企业而言,创新只有置于市场之中才具有现实意义。

4.5 创新机制

创新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二是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及资源支持,鼓励创新激发人们创新动力,诱导人们创新。由于创新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企业也就有相应的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创新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开鹏.基于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质量竞争力提升途径分析[J].质量与管理.

篇6

所谓民营非高新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市场生存、成长与发展能力,具体包括企业产出和利润增长能力、资产规模扩张和销售收入扩大能力、市场占有和技术创新能力等等。所谓“核心竞争力”,著名管理专家哈默与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指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

二、制约提升民营非高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产权制度的制约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研究表明,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并逐渐从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转变成为两者相互分离的现代分权状态。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非高新企业竞争力角度看,民营非高新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转向现代制,势在必行。尽管民营非高新企业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但家族制的实质并未改变。这种产权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二重性。积极面是,企业内部各主要成员间的信任成本较低,从而有助于较小规模企业的实现更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消极面,如只相信“自己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在更广的范围选择更有能力的人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

2、创新能力的制约

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非高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民营非高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价格的竞争,所以企业能力的创新已成为企业有无竞争力和竞争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因素。在没有创新收益“外溢”的情况下,创新始终是一个有助于企业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增大、有助于企业战略资产积累、有助于更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范畴,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创新潜力。

3、人力资源短缺的制约

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进一步提升民营非高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企业技术创新角度看,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自身研发形成的创新和竞争力。这种创新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另一类是模仿别人的生产技术,可叫创新模仿。目前中部地区绝大多数民营非高新企业,由于财力和人才的短缺,多数只能采用创新模仿的办法参与市场竞争。许多民营非高新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质待遇和工资性收入相对低。由于许多民营非高新企业是建立在县域范围内,远离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人才汇聚的地方,因此,企业相对较低的工资和福利难以吸引到人才,或者吸引来了人才也不能长久留住。二是有些中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主要是文化教育水平、城市发展环境等较于一线城市而言比较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三是民营肥高新企业的发挥空间有限。

三、民营非高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市场调研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后勤服务能力或全过程计划管理能力等。全部能力的提升对民营非高新企业而言,显然不具有现实性。因此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以一种能力为中心,协调整合其它各种能力,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高企业成员的核心竞争力意识

人才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成员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运作,影响企业未来发展。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意识的成员,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建立相应的机制,配备相应的环境条件,来塑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2、加强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通过专业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到市场的占有。加强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缺乏独占性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在竞争中很难处于有利地位,也很难做大做强,更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3、构建与发展企业的比较优势

一是构建相对成本优势。相对成本优势的获得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于某些进入条件相对较低的产业,一旦出现高于市场平均的回报率时,会有大量资本涌入,致使许多企业都热切地投入生产规模和价格的竞争中来,在此阶段要使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获得竞争优势,其主要的竞争策略便是取得成本优势。二是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企业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J]. 经济管理,2002,(12)

篇7

二维码;营销;企业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宽带无线的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且迅猛发展,快速高效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是以二维码为主导的移动营销渠道的风靡。在大数据的网络时代,企业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利用二维码营销为主导的营销策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二维码营销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4G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二维码则是移动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而二维码营销就是通过使用手机终端扫描的二维码,方便快捷地将线上内容和线下连接在一起,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访问互联网,从而获取企业在网上的各类活动宣传短片、优惠信息等,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建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营销关系。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各种商品信息、购物、付款等等,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势不可挡的移动大数据背景下,二维码让企业品牌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营销,展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结合各种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二维码让企业的品牌营销从单一的信息推送,到通过线上促销活动带动用户积极性,使企业与消费者形成一种互动、互求、互需的关系;通过二维码传递商品信息的即时性,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动态反馈,并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商品购买行为习惯,推动信息更具有精准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二维码营销,增强企业品牌的公众认知度,增进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并利用二维码支付,直接产生购买。二维码营销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形成。在信息高速增长的大数据信息时代,二维码移动营销已经逐渐成为移动终端的创新型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将被大众不断关注。[1]

2、二维码营销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模型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赢得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紧紧依靠二维码移动营销,形成并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2]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对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经验、技术和经营规模以及开发、加工、营销、服务的能力。随着移动化程度的不断普及,二维码营销在企业产品(成本、生产、服务),企业形象(品牌、管理、文化),营销(创新、市场调研、电子商务)等方面对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图1所示)。

3、二维码营销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3.1二维码营销对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被顾客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二维码营销以其信息量大、成本低廉、受众对象广、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在产品的定位、定价、用户体验、销售渠道这几个方面具体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如图2所示)。

3.1.1产品定位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产品定位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为了满足目标消费者心定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企业首先是对目标市场的定位,明确最具吸引力的目标市场。结合二维码营销,建立用户数据库,通过对消费群体扫描二维码的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价值诉求,对细分市场与产品开发做出相应的改变,满足目标消费者最终的需求。利用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考察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与接受度,形成消费者购买意向报告,向目标消费群体推送相关产品信息,实现差异化价值点的定位。

3.1.2产品定价利用二维码追溯系统对企业的产品所对应每一道加工流程以及产成品的产品信息生成安全加密的二维码图形,生成的二维码喷绘在产品的包装物上或是放在企业的网站上,方便消费者的扫码行为。消费者可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即可方便查看产品工序的流程。一方面,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留一部分忠实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便于消费者在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提出建议与看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创新性,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利益。通过成本低廉的二维码将生产线公开化,并结合二维码营销达到强化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优化流通管理等优势,易于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价值,使得企业的定价更能让消费者了解和接受。

3.1.3用户体验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将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情感消费的比重逐渐提高,企业将更加注重消费者接受产品时的感受与体验的过程。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种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积极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将消费的过程成为一种体验,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让平面的二维码动起来,日前在南京一次车展上,在车模的胳膊上印有二维码,这种营销让观展人群更有理由和冲动进行扫码行为,而且二维码转换后的信息包含车的型号信息,还有车模的名字等相关信息,充分满足观展者的信息需求,并与车模惊醒互动。体验式的二维码营销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价值,同时也丰富了顾客价值体系。

3.1.4销售渠道将企业的每一个产品的最终销售等相关信息都利用二维码记录下来,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知道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消费者以此能更加了解产品的属性特点,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再者,利用二维码进行产品的追溯跟踪记录,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知道该产品对应销售区域和经销商等信息,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窜货现象的产生。通过二维码进行营销,降低甚至避免经销商低价倾销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将假冒伪劣商品与正品混同销售,从而抢夺市场份额,避免出现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且影响企业声誉的恶性营销的现象,让消费者在购买到假货的同时能有正当的防护,切实保证他们的最大化的利益。

3.2二维码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影响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3]。企业的品牌传达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形象、企业价值观以及对消费者的态度。企业从品牌形象设计,突出品牌价值体现,形成大众对本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保持并加深对品牌的忠诚度来逐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打造独具企业自身文化形象、价值观的品牌二维码,凸显企业的独特之处,让消费者在扫描二维码的时候深刻认识并记住这个品牌,同时引导消费者承认、爱好甚至迷恋这个品牌的核心动机。个性化的二维码也成为企业品牌宣传的重要方式,改变传统的黑白相间的方型二维码,结合企业的logo,将企业的文化形象融入到二维码中,获得消费者的吸引力,产生扫码的欲望满足内心的渴望。企业的每一个品牌都必须挖掘消费者感兴趣的点,使企业的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并对品牌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产生品牌偏好。在消费者产生这一方面的需求,就会首先想到这个品牌,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商标是品牌的价值体现。在企业向潜在消费群体通过二维码推送信息,加强对品牌的传播,将企业的商标以及品牌融入到产品中,让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度有更深一层的提高。利用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建立起的用户数据库,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形成较完善的反馈机制,加深潜在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从而降低行销成本,增加利润。通过忠诚消费者的口碑营销,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提高销售渠道拓展力。

3.3二维码营销提升企业营销竞争力移动互联网业务朝着信息化、娱乐化、商务化、行业化不断迅猛发展,并且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领域。

3.3.1二维码营销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商务模式,利用信息及网络技术的高速性、广域性、超时空性,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得到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同时二维码结合电子商务,凭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利用网络营销,在线交易降低促销和销售成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通过网络获取企业信息和销售信息,提高检索的效率,减少信息搜索成本,从而降低购买成本,为消费者基于购买成本的考虑提供了优势。

3.3.2二维码营销在市场调研中的运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市场调研为消费者带来了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意见,想法及时反馈给企业。传统的调研方法存在诸多的局限,种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而企业通过利用二维码,将产品的全面信息编码在二维码上,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其产品的属性和性能,并能随时随地进行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和建议。同时能够让该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评价、期望和想法,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利润。

3.3.3创新组合式的二维码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要求。在产品的销售量,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方面,完善的创新型市场营销是必须的。企业通过基于二维码的内容营销,独具特色的二维码激发消费者扫码的欲望,并主动获取所需的信息,成本低,但却提供多元化的广告宣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加强购物的体验;实现基于二维码的精准营销,消费者通过扫描相应二维码,二维码便可通过设置的编码惊醒精确地定位和跟踪,并记录消费者的相关有利信息,对记录的深度分析与挖掘,了解消费者购物偏好,制定不同区域不同的广告投放,媒体选择等营销策略;打造基于二维码的整合营销,通过二维码这个便捷的营销入口,打破传统的单一媒体的局限,为消费者提供友好且多元化的扫描体验,结合其他新媒体平台,将二维码与一些例如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网络媒体相捆绑,多渠道的营销,一方面与消费者建立互动的桥梁,另一方面大大降低营销成本,并且可大幅度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3.4二维码营销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就是实现信息化。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突出二维码在企业信息管理的特点。

3.4.1内部管理用二维码记录企业每一位职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职工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企业所有员工的情况,包括考勤、工资、奖金等相关信息。利用二维码制作成本低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将信息公开化,更有利于职工之间的竞争,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益。在财务方面,应收款及预算等,利用二维码让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进一步提高公司及控股成员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让职工更加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在信息资源方面,利用二维码进行管理,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分类处理,并用相当安全保密的算法生成二维码。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职工,只要输入企业的相关密码即能获取信息,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相关重要信息不被竞争企业所盗窃。

3.4.2外部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仓库管理的产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在不断增加,出库入库的频率也在不断地上升,仓库管理作业呈现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库模式和数据采集已无法满足当前快速、准确的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使成本增加。实现二维码对仓库到货的检验、入库、出库、盘点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采集,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简化繁杂的作业流程,改善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于消费者而言,证件和凭证最关心的便是防伪问题。而二维码技术就实现了安全防伪和准确快速进行自动读取的功能。在打印发票等相关凭证的过程中,打印程序会根据票面信息和相应的保密算法生成二维码,再用专用的程序惊醒扫描,发票对应的票面信息就会显示,判断发票的真伪。在顾客管理方面,二维码可以用于消费者对企业服务水平的监督。通过设置二维码反馈标识,收集客户反馈信息,了解服务标准的落实情况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

4、企业基于二维码营销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及对策

企业利用二维码营销节约宣传成本,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为企业在市场中夺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其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突破口。在第十二届世界信息科技大会上,多位跨国公司高层主管曾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的四项指标[4]。依据其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力、创意、快速和顾客满意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

4.1加强企业适应力,顺应市场规律企业生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无法操控整个市场的运作,因此想要在此市场中立足,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就要顺应市场规律,不断变更以往的成功商业模式,以满足顾客需要,并顺应市场迅速的变化。如今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波又一波电子商务接踵而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互联网市场,目前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消费需求和营销渠道空间[5]。企业可以利用此现状,结合消费者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的特点,把企业设计的宣传二维码放在各个人多热闹的场所,如:商场、地铁口、移动电视上,甚至可以隐藏在手机app、各大门户网站中,供消费者直接、快捷、方便、全面地获得并阅读相关信息。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进一步地贴近顾客的需要。企业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不能固步自封,应力求改变,抓住市场机遇。

4.2坚持产品创新,保持企业活力美国惠普公司执行官在演讲中,强调创意的发挥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在于塑造一个能够让员工挥洒自如、展现创意的自由空间。而产品又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因此当无数创意不断地在一起碰撞出产品的创新点时,就能使企业持续保持活力。现如今越来越火的苹果品牌,从2001年起就没有放弃过创新,几乎每一年都有全新的产品上市,并且有源源不断的消费者的青睐。可见,产品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果将每一款全新的产品都赋予不同的却是一个系列的二维码,里面包含着产品的说明书甚至是产品研发的故事,是不是更能吸引顾客的眼球,提升品牌的关注度呢。企业应尝试将二维码与产品创新相结合,使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开拓掌上营销的新趋势。

4.3加快网络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互联网的特性是无边无际,它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在这个忙碌奔波,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顾客希望每一样产品都能给他带来方便、舒适、快捷的体验,包括快速的网络服务。而现在所处的网络环境,网络的速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较慢的网速,使得用户在扫描二维码后因为跳转页面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失去对“扫一扫”的兴趣[6]。对此,企业可以提供属于自身的WIFI信号,让用户搜索到该企业的WIFI信号并利用手机号,QQ号或微信号等进行验证登录,使用户用得更加便捷舒心。同时,根据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日前新出的扫码支付这一功能也大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顾客出门将不需要携带现金,也消除了一些顾客的安全顾虑,更无疑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支付体系。但为了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在二维码支付还未普及的时候,企业应提供各种支付的通道,并大力宣传二维码支付的优势,让消费者逐渐熟悉。

4.4增强顾客满意度,拓宽目标人群在消费者意识高涨的今天,顾客关系管理工作已成为任何企业最重要的业务。企业的产品只有使消费者满意,才会有更多的目标顾客。所谓消费者满意,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消费者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客户满意是消费者对某一种特定交易过程的评价;另一种是强调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累积感受,这种客户感受是建立在多次交易后的一种评价[7]。因此,要增强消费者满意度就要做好用户数据统计与反馈工作。二维码利用其精准营销的特点可以记录不同消费者的营销习惯、对产品的偏好程度等,例如,发现某消费者每个月的扫码记录中80%是在获取交友信息,就可以通过后台向该手机用户推送交友相关的资讯或服务。企业可根据此数据调整其营销策略与产品组合,逐渐加强消费者依赖,并利用顾客的口碑营销,拓宽该产品的目标人群和目标市场。

5、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互联网经济与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二维码作为新兴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运用二维码进行创新型的营销,增强企业形象影响力;不断改革与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规律;不断加深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满足消费者的真正的需求,在双方交易过程中达到双赢的目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红,肖千惠.二维码在移动营销中的应用分析[J].商业时代,2014(17):85-87

[2]周建良.基于电子商务生态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地方经济:企业发展,2011(10):34-36

[3]贾芳,茆辰.中小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上海企业:企业管理,2014:60-62

[4]周静怡.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情报资料工作,2002(7):360-361

[5]吴勇毅,陈渊源.新营销时代:用什么重塑企业竞争力[J].产业聚焦,2014(4):46-49

篇8

一、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采购管理的概念主要是:企业采购管理是按计划采购订单,按要求制订发货计划进行价格管理,做好企业采购管理物品的选型工作,企业采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企业采购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定采购目标、制定采购制度以明确采购权限、明确采购标准和采购要求等,选用聘用采购人员,设计相关采购流程和表单,制定企业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等。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采购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企业运营效益,企业运营所需的原辅助材料要经过前期细致的调研、选型、比对,确定企业采购物品的设备选型,才能正式的采购并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减少了资金占用,降低了仓储成本,在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购成本不仅包括采购成本、还包括储存成本和流动资金成本等,高采购成本将大大降低生产的经济效益。企业采购物料是确保生产经营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企业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企业采购组织不够健全

一些企业采购组织不健全,没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招标采购工作,一些企业整体缺乏有效的采购制度,很多企业的购买决定权由企业领导所持有,缺乏具体的采购运营组织,采购过程不透明,缺少制度的监督与约束,没有对采购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和管理。

2.传统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采购管理工作没有引起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一些企业采购工作人员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到位,一些采购工作人员不深入了解供应商的情况,从而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不符合要求,在合作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同时对供应商缺少评估,对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缺少评估,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稳定。

3.对采购工作的绩效评估工作不足

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一些企业采用传统采购模式未制订绩效评估办法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一些企业未确定适当的绩效评估方法,对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没有正确的评估。

三、建立现代采购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1.建立有效的采购组织

采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采购部门的建立可有效规范公司物资采购行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物资采购监督,完善供应链管理。企业建立起专门的采购组织,负责制订物资器材采购、招标采购及支付预算工作,负责制订、完善招标相关制度、流程。监督采购、招标计划的审批及实施,负责对年度招标采购决策负责把关,同时物资采购的纪检监督工作由企业的纪检监察相关部门来负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确保了招标采购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2.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家

对供应商家的择取十分关键,成立专门的招标采购小组,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工作。评标工作由相关主办部门确定评标人员及开展相应的组织工作,上课每月召开一次物资器材采购会议、集中确定各类器材的供货厂家、型号、数量等信息。

3.通过绩效评估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绩效评估有效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对提高采购行为的重要抓手。要确定适当的绩效评估标准,促进企业实现整体业务价值的提升,突破职能评估的瓶颈。如某企业在采购的考核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对采购进行考核:对于采购成本的考核主要是考核采购成本的可比降低幅度。采购成本可比降低幅度=(当期实际采购额-当期计划采购额)/当期计划采购额。其中当期计划采购额=∑当期实际采购数量×采购计划价格。采购物资计划价按财务部、物流部、采购商务部共同确认并报总经理批准后的当年度年采购物资计划价执行;物流部根据采购物资的类别、规格输入计划价格,计划价格输入错误由物流部更正,更正前不纳入采购商务部考核。考核价格根据上一年度计划价并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前一个月的ppi指标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公式如下:当年考核价格=当年计划价*(1+前一个月ppi指数*50%)如本期采购物资没有计划价(上年度无此项物资可比采购),年度内第一次采购不计入采购成本考核范围,但必须按照招标程序进行多家招标采购(或经过多家询价对比采购,并报公司领导批准),第二次以后按照财务部、采购商务部、物流部确认的第一次招标购买价格或多家询价采购价作为采购计划价。通过考核体系的构建,对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把控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结论

在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采购管理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树立科学的采购管理理念,加强采购内控管理,采用现代采购管理,规范了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加强了企业物资采购监督,完善了应链管理,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旭红.简论现代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6,(35):157,160.

[2]宋军.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17,(10):45-46.

[3]肖群.关于煤矿企业物资采购流程的优化分析探讨[J].科技风,2015,(15):267.

[4]郑乐燕.企业采购管理的创新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15.

[5]张宏.H集团集中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8):271-277.

[6]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2):43-48.

[7]赵曼青.供应链体系中采购管理的作用与影响[J].金融经济,2017,(8):151-152.

[8]康燕.现代采购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32-33.

篇9

0 引言

竞争力是竞争优势在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综合力量的体现。因此,竞争优势是产生竞争力的基础。从不同的竞争力主体考虑,竞争力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各个层次的竞争力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即生产经营各类型汽车产品的企业个体竞争力。

伴随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新车生产和销售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但是,与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核心骨干汽车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仍然与国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国内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以及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单个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础,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因此,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指导我国汽车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应用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研究了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应用AHP方法分析了影响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提供有益指导。

1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概述

战略成本动因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成本动因,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立足于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实现,研究对企业长期竞争战略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实施具有战略影响的驱动因素。波特将其归类为规模经济、学习曲线、生产能力利用、相互关系、选择时机、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政体等因素月。赖利在波特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战略成本动因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其中,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规模效应、整合程度、学习曲线、地理位置等,具有全局性、深远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执行性成本动因指的是与企业作业执行程序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率、联系等。

根据战略成本动因理论可知,战略成本动因就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对影响成本的各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分析方法是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战略动因分析,其中,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是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动因描述理论和决策理论。该理论框架的构建也采用了由“选择”到“优化”的逻辑顺序,即首先确定影响企业战略成本结构的重要因素,然后进行战略决策和优化。

2 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基于战略成本动因理论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成本动因理论和汽车产业的特点,本文结合新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竞争的特点,将影响汽车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动因分为两层,准则层包含规模效应、纵向整合、技术创新和基本能力等四类指标,子准则层共选择15个指标。

其中:①规模效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包括企业整体生产规模、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规模生产时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程度等内容,本文通过产量、产品市场占有率、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能力调整速度等指标反应。②纵向整合主要反应汽车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包括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方式、合作模式、交易模式等内容,本文通过纵向一体化程度、互补性、专用性投资金额和交易成本等指标反应。③技术创新是汽车企业吸收、改进和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通过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建设、拥有自主品牌、创造性的选择和改进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产品更新速度、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R&D投入比率等指标反应。④基本能力是企业的基本要素,本文选取人员流动性、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柔性等指标。

2.2基于AHP方法的指标体系排序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应用AHP方法计算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流程如下:

①设计调查问卷、评定标准和评估表格;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通过专家打分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并计算层次单排序(见表2);本次选取专家20人,其中,5人为系统工程专业背景,1Q人为会计专业背景,5人为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0份,回收率80%。经过一致性检验,合格问卷为12份,有效率为60%。各有效问卷分别构成了独立的完整的判断矩阵。③计算层次总排序。

2.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从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基本能力。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效应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从子准则层指标的排序来看,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中,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P32)的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O.2312;其次是产品更新速度(P31),权重为0.1631:第三位是产品市场表现(P12),权重为O.1201;第四位为纵向一体化程度(P21),其权重为0.0934。

3 对策与建议

汽车企业只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并提升竞争优势,才能保持持续的稳定发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纵向整合和基本能力等对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在前述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3.1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同时要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培训和引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强大的科技开发队伍,争取从技术上拉开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差距。

3.2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不断提升产品等级。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对汽车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使用需求也不断发生转变,价格、可靠性和品牌等传统标准在未来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将大大降低,环保、燃油经济性、安全性、娱乐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将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而整合这些技术的中高档汽车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因此,要求汽车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

的开发力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开发流程,尽可能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提高新产品开发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快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等级,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3.3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重组整合,提升企业规模。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明显,企业集中度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规模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高、研发能力薄弱、无序竞争等问题,而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整体规模分散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应不显著,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当前我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一方面大型汽车企业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不断改革内部运营流程,增强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实施以企业能力为基础的兼并重组;另一方面,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退出机制,鼓励和扶持大型骨干汽车企业集团发展,通过税前列支等税制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3.4加快实施以整车企业为核心的-体化供应链协作模式。随着消费者需求、标准法规及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使得整车企业在产品研发、零部件供应、技术创新、销售与售后服务等领域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外整车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吸收和利用消费类电子、信息通讯、智能交通、金融服务、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因此,汽车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协作系统,一方面要积极延伸合作理念,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寻找可外包其非核心业务的合作伙伴,共同解决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共同分担日益提高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应着眼于充分利用其他行业的创新资源,开发跨行业合作平台,实现跨行业合作。

参考文献:

[1]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2]于焱,李京文,赵树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产业零部件竞争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155-158

[3]王保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39-48

[4]陈伟,刘秋,刘冬.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研究,2005,(17):92-94

[5]徐晓明,傅惠敏,金浩,黎明.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2008,37(3):74-78

[6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35-242

篇10

[4] 曹胜利,谭学余.对改制后中小出版社发展道路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1(10).

[5] [6]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篇11

一、对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1.石化企业的特点

石化企业在我国是垄断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竞争的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1在我国,石化企业多为国有制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受到了政策的保护,但同时也制约了石化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

1.2石化企业竞争力不高,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显得捉襟见肘,不能从容应对。

1.3石化企业多为大中型国有企业,资金力量雄厚,技术水平高,具有技术优势。

1.4石化企业影响范围广,有广泛的基础和独特的文化。

2.石化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不足

我国石化企业多为国有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政策的保护,因此在市场销售中,都会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压力小,从而造成了石化企业缺乏市场调研,对市场的发展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的把握市场的发展形势,也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销售模式[1]。对市场分析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了解市场的信息,给企业的决策带来了困扰,不能使产品和市场结合,产品脱离市场,没有了竞争力,也就无法使企业获利,影响到石化企业的发展。

2.2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石化企业的垄断地位和国有性质,决定了石化企业的发展,并且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石化企业的产品在计划经济中的销售,都是政策有计划的调配,石化企业不用担心产品的销售,因此是只顾生产,不管营销。在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生产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只有符合市场要求才能增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效益[2]。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促销、产品的销售,从事与市场营销有关的活动。石化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造成产品的严重滞销,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人员素质不高

石化企业的营销体系不健全,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营销人员大量流失,营销力量受到影响。石化企业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营销需求,不能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

二、完善石化企业营销技巧的措施

1.走进市场,做好市场调研,更新营销观念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需求的,因此要想做好营销就要以市场为导向,走进市场,搞好市场调研。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的员工,凡是能够接触到市场的员工都可以进行信息的搜集,尤其是销售人员。能够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资源,从网路中获取市场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势和缺点,都要在满足市场的基础上,做认真的分析,使产品能够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到从市场出发,最后回归市场,就是市场——生产——销售——市场的良性循环[3]。石化企业要通过对市场的具体分析,来预测和把握市场的变化,开发生产适应市场变化,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保护现有的市场

市场经济下,竞争最为激烈,需要满足市场的全面需求,因此,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到良好的售后服务。优质的产品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牢牢抓住现在的市场,并且开发影响潜在的市场。

3.开发潜在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石化企业应该成立专业的信息部门,做到对信息有效的收集,建立信息网站,扩大信息的收集途径,及时处理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从中总结出反应市场动向的决策,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军,扩大市场范围[4]。不能只盯着眼前,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努力开发新的市场,只有不断的培养潜在的市场,才能把产品更有效的销售出去。

4.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

营销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销售的适当调整,发挥管理的协调作用。加强对营销队伍的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5.网络销售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提下,出现的新的销售模式。石化企业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开发电子商务,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销售。网上销售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减少中间费用,节约开支,降低成本[5]。

三、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也在逐步成熟,从而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石化企业要想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远的发展,就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的优势,实施正确的营销手段,运用合适的营销技巧,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声誉,在市场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 化工产品营销中的品牌忠诚培育[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3).

[2] 董平. 浅析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10(08) .

篇12

Abstra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involving almost all aspec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from the basic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o that enterprises can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we can analyzes from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aspects.Key word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human resources; corporate culture;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各样产品的一系列能力。它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从它的基础入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质量、战略、创新能力等的管理上。

把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质量、战略、创新能力等方面更科学合理体现出来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不断壮大,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 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靠人推动和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全体从业人员的智力、素质、潜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第一用人的原则。首先要德才兼备、择才而用,其次扬长避短、充分信任,再次要竞争用人、流动性用人。“人挪活,树挪死”这是句俗语,企业在用人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部门壁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让人才做合理流动,让人才在各方面学习,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这也是一种培养全面人才的手段。第二用人的激励机制。激励的原则要公平,要客观实际,要适时。不公平影响职工的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甚至会离开企业组织。不客观实际,就不能将激励达到好的效果。激励的适时,会使被激励的者情绪更加饱满,工作热情更高。第三要想法留住人才。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想要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光是引进人才,更应该留住人才。在很多职工心目中,报酬可能会占很重要的地位,以高报酬满足要求,才能留住具有才华的人才。也可以建立共同体,采用一定的制度,促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留住人才。员工被委以重任,就会使员工有一种被认同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自然会留在企业。福利制度是否良好,是很多选择公司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作为企业新型的领导者就要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配置,发挥“保健因素”的积极作用,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无限力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 企业文化的管理

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它能凭借一股无形的引力让企业全体员工团结在企业管理者周围,从而使整个企业上下士气高昂、意气风发,使得企业的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要想建立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领导层要转变观念,以新的观念、眼光和要求去选拔、评价和配置、使用人才。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来打理。第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规划和设计一套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现代管理意识,促进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把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彻底抛弃“人治”的做法,强调按纪律、制度办事,每件事都形成清楚的业务流程规范,人人都以此标准而行。同时确立着重纪律与管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第四是尊重员工,向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人的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第五是要注重用统一和谐的“感情管理”代替传统的“合同管理”。感情投资的直接收益是密切企业中人与人、职工与企业的感情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发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

(三)质量的管理

企业生命力的来源就是质量管理,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质量管理,企业才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才可能稳健增长。推动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塑造企业的质量形象,而质量形象是一项具有高艺术和技术性的工作,在沟通信息、交流信息、传播信息中充分利用一系列的组织方法和传播手段与技巧,通过连续不断、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活动,才能树立起企业的良好质量形象。

在塑造企业质量形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形象是企业的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质量形象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形象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企业与业主之间联系程度和联系性质的标志,质量形象的提高,企业就会拥有更多畅通的渠道。第二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形象的基础,工程产品的耐用程度直接影响质量形象,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协作的深化,对工程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职工素质是质量形象的关键。首先是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质量方针、近期和远期的质量目标;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底层作业人员的质量思想、操作技术和操作中可控水平的高低;再次是质量检验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技术素质水平;最后是质量教育情况分析。第四企业的质量精神。企业有的名气、组织有的士气、员工个人有的志气,这“三气”凝聚成一种精神――质量精神,“名气”要以质量为保证;“士气”以质量为诱因和结果;“志气”则是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来谋求个人发展。

质量形象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统一部署,中层主管与广大职工配合协作,实施企业的战略和方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四)战略的管理

如果没有一个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作出明确方向指导,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却将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经济的大变革中丧失生存条件――托夫勒,由此可见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加强战略管理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第一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分析系统。成本的大小,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每一个工程的投标,拿出前几年工程投标的标书去衡量近期要投标标准,这种成本战略的优势很明显,但随着工程的结束,市场在变化,成本的变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数目了,这就要进行一个详细的成本利润分析。第二加快生产工艺的革新。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创新,一些临建性质的,一些不是关键工序的,在达到应用要求上应进行低成本设计,开发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开发更先进的,更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制造和安装工艺。第三向外扩张。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都是面向全国投标,而且已经延伸到国外。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所以不能盲目投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四联合竞争战略。企业联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一个企业的跨省作业,会削弱企业的资金流动,占用资金量较大,尤其是面广摊多的时候,分散技术力量,人员不足来回调动,必造成时间、资金上的超支。企业联合,有效的利用规模效益,使技术、人员、资金的集中更加明显,更能有效的利用资金和技术力量,也利于跨省建设的行业竞争。

我们的企业要在行业发展的状况、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按照远虚近实的原则,合理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五)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把生产要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织起来。这就是说把一种从来就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渗透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角落。企业管理思维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企业竞争战略的精髓是创新战略,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管理学教程》 周健临 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8-0063-06

1 引言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有关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来自产业组织理论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论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推演出不同的观点,但总体上都是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企业能力等方面加以研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对于竞争要素的研究则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更进一步、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两类竞争力构成论”、“两维系统构成论”、三要素构成论、五要素构成论,和全要素构成论等企业竞争要素理论模型。从研究的行业看来,关于企业的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研究严重不足。其研究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大部分采用定性研究,也较多采用半定量、模糊数学评价法,较少采用定量的实证研究。

中国餐饮市场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由于饮食社会化、就餐大众化的趋势所引,它一直是服务业内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截止2005年底,我国仅限额以上餐饮业的产业活动单数达15095个,从业人员超过134万,在越来越激烈的餐饮业竞争中,餐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对于素有“食在广州”的广州市来讲,2005年底,餐饮企业营业网点达到15945个,从业人员超过14万,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如何提升餐饮企业的竞争力以使其得以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不少专家也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餐饮竞争特征、战略战术构建、竞争优势分析等方面。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外部环境、管理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复杂和深化,仅从某一方面研究餐饮企业的竞争要素和竞争特征已难以满足分析现代餐饮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本文拟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对广州餐饮企业和消费者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餐饮企业竞争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餐饮企业竞争要素变量的选取

为了使餐饮企业竞争要素变量更全面和真实地反映餐饮企业竞争力的情况,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试验性调查和深入访谈3者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众多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提取与餐饮企业有关的竞争力要素指标,然后随机抽取10家不同类型的餐饮企业进行试验性调研,与此同时进行深入访谈,抽取的10名被访者包括了餐饮企业管理人员、旅游业研究专家、餐饮消费者和餐饮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后针对试验性调查的结果与深入访谈的情况,根据其反馈意见,并结合试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们确定了37个因素指标构成本研究的测量量表,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语句修改的处理,以便指标能更准确地被表达。

2.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两套相关联的问卷:第一套问卷是针对餐饮企业拥有的资源、内部管理及企业人员状况设计的测量指标,问卷中列出29项与此相关的指标,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这些陈述做出评价。问卷采用李克特5分测量方法(Likert 5 point),被访者根据自己认为的各个因子的符合程度,从低到高,在1―5分中选择(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第二套问卷是针对企业产品设计的测量指标,在这部分我们列举了8个有关产品的相关描述,被访者运用跟调查企业内部因素同样的方式对拉力因素进行评价。这两套间卷是相配套的,在进行第一套间卷调查时,第二问卷也随即在被调查企业的顾客中随机抽样调查。

2.3 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的餐饮企业为研究对象。样本抽样涵盖面广:在企业类型上,包括中餐企业和西餐企业;在企业等级上,包括星级酒店餐饮部和大众餐饮企业;在企业规模上,包括连锁经营企业和单体经营企业。因此所选样本基本能够代表广州餐饮企业。

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于2007年6―12月期间,在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东山区等各大行政区内,共抽取了50家餐饮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套,回收了43套,其中有效问卷为43套,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6%和100%,达到了研究分析最低30个样本的要求。同时,在对量表可信度检验中,采用了对李克特5级量表常用的信度检验――克朗巴哈(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结果表明,该系数值为0.921,说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4 分析方法及步骤

本研究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

第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指标进行分析,因子提取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使用方差极大法。因子分析根据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大部分变量合并成少数几个主要因子,并且根据所包含因子体现的共同特性,对提取的主要因子进行重命名。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指标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指标间没有共享信息,就没有公因子可以提取。采取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考察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方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主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力,在进行因素分析时,设定提取公因子的数量不大于5个。

第二步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以研究各主要因素的变动对竞争力这个因变量的影响情况,以便能准确地反映出各主要因素对竞争力的贡献。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需确保这些公因子都具有线性相关的函数关系。

3 结果分析

3.1 广州市餐饮企业竞争要素因子分析

竞争要素指标共计37个,所有指标的公因子方差都大于0.4,因此,全部37个因子参与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95,巴特利球形检验值为1371.13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说明餐饮企业竞争要素描述的相关矩阵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使用方 差极大法分析后,从37个指标中提取出特征值(Eignvalues)大于1的公因子有10个,但是为了方便下一步深入研究各因子对竞争力的贡献率,设定为只提取5个公因子。这5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是60.535%,说明这5个公因子对原有的37个因子具有60.535%的解析能力;37个因子的因子和共同度都大于0.4,且每个因子的可信度都大于0.6,总体可信度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21,这表明各因子的全体变量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和较高的可信度(表1)。

因子1包含了最多的指标,包括了“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经常组织培训员工”、“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员工能积极参与学习”、“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能有效地被执行”、“经常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管理人员有较高学历或丰富的管理经验”、“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各部门运转协调,配合默契”、“能有效地执行上级指令”、“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能随时调整各部门的设置及相应职能”、“经营理念先进”、“能根据形势和自身状况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理念”、“有自己的内部刊物或内部交流网络并经常更新”、“树立企业典型人物,并号召员工学习”、“有自己的特殊节庆日子并经常组织员工过各种公众节日”、“有关于自身创立或者经营的各种传说或者故事”共计19项因子,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特征――都是关于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因子,故归纳后命名为“制度与文化”因子。

因子2包含了“企业经常对产品进行创新”、“服务人员有较高学历或丰富的从业经验”、“能方便地达到餐馆进行用餐”、“餐馆提供的菜肴价格合理”、“餐馆用餐环境优良”、“餐馆提供的服务质量良好”、“餐馆提供的菜肴种类齐全”、“餐馆提供的菜肴口味好,品质优良”、“餐馆提供的菜肴有特色”这9项因子。它们直接与餐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与提品和服务的人员、设施设备等相关,故命名为“产品与服务”因子。

因子3所包括的因子相对简单。主要是“广泛的营销网络”、“先进的营销方法或营销技术”、“有良好的食品原材料供应链”这3项因子,故命名为“营销与供应”。

因子4包含了“曾获得各种级别的荣誉称号”、“企业品牌是市以上驰名品牌”、“餐馆能诚信经营,信誉较好”这3项因子,它们共同表述了企业品牌和声誉的特征,故命名为“品牌与声誉”。

因子5包括了“企业有大型宴会的接待能力”、“企业是连锁经营或者是特许经营、联合加盟经营”、“最大接待量超过100人”这3项因子。这些因子都涉及到企业的规模或者规模经营方式,故命名为“规模化经营”因子(表1)。

3.2 广州餐饮企业竞争要素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各竞争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情况,同时明确各主要竞争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本次回归分析,自变量是“制度与文化”“产品与服务”“营销与供应”“品牌与声誉”“规模经营”这5个因子,因变量为“利润”。回归模型检验显示,本次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R=0.670,R2=0.449,经调整的R2=0.375,估计标准误差为52.79624,这些数值表明利润这个因变量与上述5个因子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表2)。为进一步检验回归效果,方差分析表明,本次回归的F比为6.034,其相伴概率为0.000,即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回归效果显著(表3)。在系数检验方面,5个因子和常数项的显著性水平sig值都小于0.05,说明这几个量同时存在,并且与因变量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表4)。回归系数检验显示,常数项、“制度与文化”、“产品与服务”、“营销与供应”、“品牌与声誉”、“规模化经营”这6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1.953、20.726、23.576、2.314、10.309、30.085,由此可知回归方程为:

Y=101.953+20.726X1+23.576X2+2.314X3+10.309X4+30.085X5

(Y=“利润”,X1=“制度与文化”X2=“产品与服务”、X3=“营销与供应”、X4=“品牌与声誉”、X5=“规模化经营”)

这也表明,对餐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其重要性依次为“规模化经营”、“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文化”、“品牌与声誉”、“营销与供应”。相同情况下,每提升一个单位,“规模化经营”、“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文化”、“品牌与声誉”、“营销与供应”对利润的贡献率分别为30.085、23.576、20.726、10.309、2.314。

4 结论

4.1“规模化经营”是餐饮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回归分析得出,餐饮企业利润贡献率依次为:“规模化经营”、“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文化”、“品牌与声誉”、“营销与供应”,可见增强企业竞争力贡献最大的因子是规模化经营。这也表明,在实践中,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来源是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对于现代餐饮企业来说主要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节约采购成本。规模化经营的餐饮企业由于采购量大而且支付能力较强,在采购时可以压低价格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优惠和让步以此节约采购成本,获得在起步上的竞争优势。二是节约营销成本。大型餐饮企业的宣传成本可由其各分店或者成员企业分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其可以花费的宣传费用越多,而分摊的成本越小,其旗下的各成员都共同受益。三是具有较大的抵御风险的优势。餐饮企业规模经营都可以将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自己庞大的分支分散下去,进而形成风险共担,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标准化带来的效率优势。规模化经营一般都有专业化分工,实践证明,标准化与专业化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高效率。

目前,餐饮企业的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连锁经营,二是集团化经营。而从实践看来,连锁经营与集团化经营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经营模式,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餐饮企业的重视。国内外大量事实也表明,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是餐饮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也是餐饮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4.2 “产品与服务”、“制度与文化”是餐饮企业稳步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餐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顾客感知和认同餐饮企业的最直接方式。餐饮企业的产品是物化了的企业竞争力,其主要体 现在菜肴的特色、品质、用餐环境的优良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餐饮产品有自身的特殊性,享受因素比重较大,除了实物产品之外,往往需要配备一些精神享受,例如钢琴演奏、歌曲表演等等;另外服务也是产品的一部分,需要根据不同的餐饮产品配备不同的服务方式,加强现场管理,形成不同的服务风格。因此,对于企业开发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重要因素。增强餐饮企业的竞争力,餐饮产品和服务是日常管理中必然要稳步提升的方面。

餐饮文化包括4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优秀的餐饮文化是推进餐饮业发展的动力,是提高企业团队活力的源泉,是增强竞争力的内在品牌。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参与感,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才能真正建立有竞争力的文化。而餐饮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体现,需要在业务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才能保障餐饮企业获取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

4.3“品牌与声誉”、“营销与供应”是餐饮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保障

企业品牌形象与声誉就是指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是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产品、服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绘制的图景和造型,是公众以其直观感受对企业做出的整体看法和评价。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良好品牌形象和口碑的塑造,可赢得顾客对餐饮服务产品的信赖和好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是现代餐饮企业潜在的销售额、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决定其盛衰存亡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