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格力公司概述
格力公司(全称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全球最大生产、制造与销售于一体的空调企业。格力企业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91-1993年的格力企业通过开发适销的产品初步树立了品牌形象,为公司发展做好基础;1994-1996年格力公司以“精品战略”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1997-2001年格力企业紧抓市场和规模;2001-205年格力企业初步探索国际化进程;2006年至今,格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开创全球知名品牌。
1.2行业背景概述
国内家电市场平稳发展,当前国内家电市场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其一,一线品牌市场份额逐渐加大,价格竞争逐渐过渡为品牌竞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鉴于正处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环境当中,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已经变得更加紧迫,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走向了全球化的道路,全球化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还可以在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同时提高自身产品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基于如此多的诱惑以及严峻的国际形势,格力企业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许多家电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失败了,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格力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国际化的大背景,做到深入了解,才会取得想象中的成功。
2 格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性
2.1国际化经营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
考虑到当今社会的国际化趋势,就要把格力企业放到国际化的大背景中去,格力企业要逐步走向国际化,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紧跟国际化步伐,将企业置身于全球竞争的环境中去,使格力企业走出中国,迈向国际化。当然,我国也不能盲目跟风,在走向国际化穿梭在全球众多资源的时候,我们的企业还要固守企业根本,切不可鲁莽行事。从这一个方面上讲,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意识,也是未来中国各大主流企业的经济支柱。
2.2国际化经营是规避反倾销的有效途径
在这20年中,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带领之下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把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作为1的话,发展中国家是亚洲国家大约是3,中国大约是4,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六位,贸易总量是世界第五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外国直接投资(FD)I占世界首位,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果不能不令竞争对手侧目,竞争是残酷的,而世界市场是有限的,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各国不得不施展对策"在这种恶劣的竞争环境中,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反倾销、特保、337调查、绿色限制等贸易壁垒像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将中国企业挡在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其中以反倾销的威胁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3 格力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3.1国际化经贸管理知识不足,认同率低下
根据调查可知,中国大多数企业在刚刚步入国际化市场的时,直接或者间接地都会受到国际投资者和多数外国企业的猜疑,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中国企业对国际化经贸管理知识了解的不透深入不够透彻,以及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整个国际化领域中较低的认同率的缘故。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存在,对于已经参加到国际化工作中的员工来讲,他们很担心自己被裁员,造成人心恐慌的不良局面,而投资商则是更为担心他们所投资的资金是否能够获得利益。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外很多文化认同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不太愿意与新企业进行合作。国内企业如果忽略上述所提到的问题,而盲目的走到国际化发展的行列中去,这样不但不会带动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原产品销量迅速下降,也就是国人嘴里经常说的“赔了夫人又折兵”。格力集团应该站在国际化市场的角度,进一步的去学习国际经贸管理知识和经验,仔细研究国际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经验。效仿国际化成功的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认同率,打破国际上中国企业的一贯形象,在海外市场上为格力企业树立一颗全新的形象。
3.2国际化战略目标不完善
格力企业在对企业进行市场推广时,忽视了对自主品牌树立明确的线路方向,没有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框架。虽然格力企业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但是格力企业对自主品牌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导致品牌在市场上集中程度不高,相互依赖度不强,严重影响了格力企业品牌的市场资源利用效率。企业若要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其关键的一点在于企业制定有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因此,格力企业若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就应该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积极开拓业务市场,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格力企业还应该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保证售后服务的优质性,在顾客面前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当然,当下格力企业的企业形象的树立只是实现格力企业品牌战略目标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并非是格力企业的品牌战略的真正实现。在格力企业发展中,还依然有企业体制不健全、企业目标不明确、企业发展思路不新颖等问题。格力企业为了实现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曾提出过有利于与顾客互动的相关主题,但是这些主题并不存在实际上的执行异议,因此,格力企业若想真正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就必须将国际化的战略方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保证企业的自主品牌有可施行的框架与决策模式。
3.3国际经验不足
格力企业虽然在家电行业的实力是相当强的,但是基于国内外文化和经济环境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格力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遇到了难题。由于缺乏在国际化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所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些手忙脚乱,盲目无措。当然企业也可以招聘一些经验丰富的留学生或者公司的员工到国外学习和深入了解,但是,留学经验丰富的留学生一般都会选择留在国外发展,而派人员去国外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国际化的成本,同时延长了国际化的时间,并且一般不会了解的很深入,致使国际化的失败。要想在国外开拓市场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须深入并细致的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最新的市场状况以及国外的先进的技术设备,以便更好的定位自己在市场中应该占的位置,制定明确的目标,提前了解国际上竞争对手的实力。如果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不仅会影响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还可能会损坏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具备丰富的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是走向国际化的必备条件。
3.4国际化经营“智力资本”的匮乏
所谓的“智力资本”是指高技术人才的流失。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实力,同时使得人心惶惶,对格力集团走向国际化道路的前途缺乏信心,这样的话会降低他们工作的兴趣,而精神不振和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就是国际人才的匮乏,虽然格力集团为了实现国际化,一直在招聘留学归来的学生和曾经在国外工作过的经验丰富的人才,但是尽管如此,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国际化所需的人才,因此如何使企业的收入或培训大量的国际人才,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5缺乏配套的国际化政策
配套的国际化政策是格力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走向国际化道路的必备条件之一。格力集团应该在国际化之前制定适合企业的配套的国际化政策,这套国际化政策首先必须要适合企业自身,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但一定不要搬过来就用,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心创新,要有格力企业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要适应格力企业的情况。格力企业只有在制定了配套的国际化政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格力企业在国际化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保持明确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成功率。另外,格力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还未制定出配套的国际化政策,就应该首先制定出临时性的企业发展策略,以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保证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4 格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4.1 合资合作
格力企业由于刚刚走向国际市场,在各方面的经验都不算丰富,所以应该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格力产品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与国际上的其他企业合作来弥补 ,比如与松下和GE相比,格力的空调无论在外观还是性能方面都略有些不足,这样的话,在国际上于高端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力就会相对减小了。为了弥补格力企业的不足,增强与国际化高端企业的抗衡能力,与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就必不可少了。
4.2 战略联盟
当企业之间实现企业战略联盟时候,联盟企业的总体效益远远大于各个企业效率之和,因此实现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对企业走向国家化道路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就国内市场来说,与格力企业旗鼓相当的企业屈指可数,但是格力企业若要走向国际化道路,其进行企业联盟是十分必要的。格力企业实现企业间战略联盟,有助于其提高自身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体制革新,加快格力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的步伐。格力企业在实现企业战略联盟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发展市场,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这无疑是格力企业迅速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一条捷径。
4.3生产国际化
格力企业若想走上国际化道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拥有雄厚的企业实力,并且拥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产品。格力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企业机构进行及时优化,提高企业创新力度,实现利用最少的时间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目标。另外,格力企业还应对企业机制进行革新,并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价值。但是,就目前中国的企业看来,创新和产品设计是企业的软肋,只要原因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资源匮乏,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及体制有关。可见,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并非易事,产品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4 营销国际化
营销策略是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的又一必备条件,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能够推动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上稳固前行。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能够保证企业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同时保证企业产品生产的高效性。另外需要注重的是虚拟的供应链,其特点是灵活性好且十分方便,充分弥补了传统的营销方式的不足。虚拟供应链系统的服务模块会更多的关注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最终达到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双赢效果。对于格力企业来说,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的融入国际市场,并有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格力企业可以为冬奥会或者奥运会提供赞助,以此推动格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或者聘用冬奥会、奥运会的冠军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以此提高企业的国际信誉,增加国际顾客的信任程度。
4.5 培育核心竞争力
篇2
邓正红:国内企业对企业软实力的认知杂乱无章,一般都局限在企业文化的层面;而国外企业尤其是知名的跨国公司虽然没有明文提过“企业软实力”的概念,但它们长期以来成功的经营管理实践可以归结为四句话:整合资源,创新价值,放大优势,持续盈利。这些恰恰反映了企业软实力的内质,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内生力。
现在,中央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版”的战略决策,不再追求做大经济体量,转向以科技创新、价值提升为主导的内涵式发展,其实就是做强企业软实力,以自主创新优势引领规模经济的发展,以软实力推动硬实力的转型升级,以此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的能力。
2000年以前,美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资本并购扩张来占领市场,企业硬实力比较强大,但企业软实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这种实力结构使美国企业在2000―2001年、2007―2009年的两次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爆发两次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退。但这种衰退仅仅是规模上稍稍变小,并没有伤及其筋骨,反而美国利用“衰退招牌”,提升企业软实力,加速公司成长转型。
美国公司的转型实际上是再造企业软实力。对此,我最近撰写了《再造美国》一书,运用软实力量化分析工具,用丰富、翔实的数据,深入剖析美国最具代表性的20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转型成长轨迹。美国公司利用经济衰退的“黄金十年”,募兵利马,养精蓄锐,潜修软实力,历史性地完成了公司价值转型,由追求营业规模增长、资本并购扩张转向技术研发、技术扩张,即放慢硬实力增长,加速软实力提升,以公司价值推动营业额、利润持续快速增长。
美国企业把握十年“黄金衰退”的契机,初步完成了软实力修炼和积累,企业整体素质是大而强,而中国企业则利用十年“黄金增长”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做大扩张,但整体素质却是大而不强。这也是中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动因之一。
我们以自主研创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为指导,结合对世界500强公司软实力的长期跟踪和深入研究,首次推出“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2013年世界企业软实力500强排行榜就是该评价体系在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建立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的目的有五个方面:为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方面的应用指导;提升我国在全球企业软实力领域的理论话语权;将企业软实力作为评价企业竞争力和价值潜力的首要战略指标;加速“软实力战略思维”在中国企业的运用;通过企业软实力排行榜,开展企业软实力竞赛,使企业明白自身的核心优势和核心差距,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战略意识,并根据软实力状况制定相关的改善、提升和加强的方案。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相关的测评?
邓正红: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的指标。
第一个层面的指标主要是软实力指数和软实力价值。软实力指数是对企业盈利能力、整合能力和增值能力的综合评价,表明企业的价值潜力;软实力价值是指企业当年发挥软实力所取得的价值。
第二个层面的指标主要是硬实力指数和硬实力价值。硬实力指数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公司市场价值所占成本、资产的综合比重;硬实力价值是指企业资产中被软实力激活能够带来附加或超额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第三个层面的指标主要是综合指数和综合价值。综合指数是按照“软实力指数×(1+硬实力指数)”这一公式求得的,是综合评价企业所具有的价值能量高低,而综合价值则是企业全部实力的价值总和。
以上三个层面的指标涉及企业当年的营收、利润、资产额、市值、股东权益、负债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并根据评价模型,辅之适当的调整系数求得。
《现代企业文化》:“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哪些企业?测评体系实施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邓正红:该测评体系适用于任何一家财务报表健全的企业,当然,按照上市与非上市公司,测评体系所针对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另一类是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测评体系主要针对的企业,因为上市公司的财报公开透明,市值也容易获得,由此得出的评价指标比较客观、真实,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非上市公司的市值评估有一定的技术和工作难度,在评价过程中就不能完全按上市公司的模式进行,不过经适当的技术处理,同样可对非上市公司的软实力做出一定程度的评价。
测评体系实施的基本流程如下:企业申报:填写“企业软实力测评申报表”,提交连续3年的财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提交综合性的经营管理情况说明;数据采集:采集企业相关经济技术数据,确定评价参数;企业调研: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体系评价:完成企业软实力测评。
《现代企业文化》:通过测评形成的“软数据”将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
邓正红:软实力指数直接反映了企业软实力在收入中所做出的价值贡献,软实力指数越高,说明企业软实力为收入的实现所作出的贡献越大,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
从表中看出,2012年微软软实力指数最高0.406,国际商业机器次之0.275,通用电气最低0.129;相对应的微软的利润最高23%,国际商业机器次之15.9%,通用电气最低9.3%。微软营收最低,获得的利润最多,说明微软营收中的价值比重较高,通用电气营收最高,收获的利润最少,说明通用电气营收中的价值比重较低。
再看软实力价值,国际商业机器软实力指数比通用电气高出14.6个百分点,软实力价值超通用电气近100亿美元,而微软的软实力指数高出国际商业机器13.1个百分点,软实力价值只比国际商业机器高12亿美元。这是什么原因?说明微软虽具备较高的软实力,但将软实力转化为更多的营业收入还做得不够,软实力优势的放大还有待加强。
篇3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根据200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相关标准,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贴近自然、方便舒适并节能的使用环境。所谓“绿色”并非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景观绿化等,而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一种标志,本质是物质系统的循环,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良性循环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质的循环系统。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低碳经济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问题就是绿色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规模大、投资大、能耗高、寿命周期长和相关产业链广等特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求相冲突,而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包括新能源、工业节能、资源回收、环保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内容及解读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一直是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关注的热点。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指导“十二五”绿色建筑产业科技发展,2012年我国针对绿色地产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为传统地产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为绿色地产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将有助于大规模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包括六大部分内容:一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四是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五是推进发展规模化绿色建筑;六是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有四本文由收集整理点:一是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明确了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鼓励和支持绿化生态城区建设:凡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发展新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整增补助额度。四是支
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2年5月住建部又下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将设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部也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将加大财政对绿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的态度和决心,这些将大大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并撬动万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
三、发展绿色建筑是提高房地产开发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主流方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开始转型“绿色”,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开发商的重视。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估算的数据,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排名前十位的都在成体系的开发绿色建筑,而一些中型开发商甚至是把绿色建筑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前者如万科集团、绿地集团等;后者如南京的朗诗集团等。作为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龙头,万科集团也是绿色建筑的先导者之一,早在2004年万科就在上海做了第一个绿色建筑“朗润园”,当时也是上海市政府刚刚开始推行绿色生态建筑,朗润园除了按当时的政府要求建成为“四高小区”外,还把节能率提高到一半以上,甚至为当时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提供了参考。绿地集团也是较早介入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在上海,绿地集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专向节能基金的资助;在其他一些地方,正是因为满足了当地政府兴建绿色生态小区的要求,绿地集团较为顺利的取得了土地开发。
篇4
1跨境电商的概述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指生产和贸易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电子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与电子商务一样,根据客户对象不同,跨境电商也可以分为B2B和B2C这2种模式。跨境电商的B2B模式本质上仍属于传统贸易,企业在网上各种产品信息和广告信息,最终的交易活动主要还是线下进行。这种模式已纳入海关一般贸易统计。跨境电商的B2C模式中,企业通过网络向国外消费者个人销售商品,通过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物理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品。这种模式的各种报关活动一般是由物流公式完成,这也是目前跨境电商主要的贸易模式。
根据货物流向的不同,跨境电商分为出口跨境电商和进口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是指中国的卖家通过电子商务将国内的商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进口跨境电商是指中国的卖家从国外采购商品然后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销往国内市场如国内企业或个人。在eBay,速卖通(中国制造销往海外)、淘宝海外(中国卖家针对海外顾客)等平台上做的B2B,B2C,C2C出口就属于出口跨境电商。而国内企业或个人在天猫国际、亚马逊直邮、京东全球购平台上从事的海外购业务则属于进口跨境电商。
2跨境电商的物流模式
2.1邮政包裹模式
在万国邮政联盟和卡哈拉邮政组织2个机构的支持下,邮政网络是目前全球覆盖面积最大的物流网络,是任何物流公司无法比拟的。万国邮联自1978年7月1日起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其宗旨是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发展邮政方面的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会员国所要求的邮政技术援助,但各会员国之间的邮政系统发展不均衡,会员国之间的深度合作难度较大。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6个国家和地区的邮政部门于2002年在美国夏威夷卡哈拉东方饭店召开了6个邮政CEO高峰会议,会后组成了卡哈拉邮政合作组织(简称:“卡哈拉”邮政)。
邮政小包是目前日常生活用品类生产企业(比如制鞋类)选择最多的物流渠道。通过邮政的寄送平台,以个人邮寄物品的方式将网络成交的商品运往世界各地。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运送范围广操作手续便捷,费用相对较低,特别适合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使用。主要的缺点是速度慢,中国到欧美主要市场的寄送时间超过20天。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不足,给货物的跟踪带来困难。此外,价格波动大也是邮政小包存在的问题。
2.2国际快递模式
国际快递模式就是由国际大型快递公司进行包裹投送,其中比较出名的有UPS,FEDEX,DHL等。这些快递公司综合实力都非常强,航线分布比较密集,能够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高效的投递服务。另外,这些企业都有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便于电商卖家和顾客及时了解货物物流信息。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价格比较贵,很难成为大量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选择。
2.3国内快递模式
国内快递模式是由我国快递公司进行包裹投递的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快递公司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顺丰、四通一达等国内知名快递企业也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比如,申通和圆通最早开始尝试海外布局,顺丰在北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快递业务基本成熟,而中通、汇通和韵达也开始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国内快递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费用比较低。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相对覆盖网络不足,跟不上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投递速度相对较慢,影响了跨境电商的服务质量。
2.4专线物流模式
篇5
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它具有特定的“产业内涵”。集群内的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最本质的特征。通常集群的成员既包括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还包括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术和中介服务等。企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福建省的不少地区形成了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和漳州,以泉州最为突出。以泉州晋江为例,在这个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出现了3000多家纺织服装制造企业,3000多家制鞋企业,300多家制伞企业,其伞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糖果产量占全国18%,晋江产业集群的特征明显。同时,该市已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涌现了一批以安踏、七匹狼、寰球、恒安、雅客为代表的集群龙头企业,围绕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200~300家企业为之配套,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形式;二是形成了诸多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安海镇配套的皮革加工业基地、深沪镇的内衣生产基地等,每个镇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呈集群态势,制造工业特征明显;三是曾先后被授于“中国鞋都”、“中国仪器工业强县”等称号,至2005年10月,该市已拥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2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之都”,这为当地走“扶强扶大,扶专扶特”的企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当地市委市政府还邀请深圳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组织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把脉,策划在未来4年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50家核心企业,培育40家年产值达10亿~30亿元、10家年产值达30亿~50亿元的“企业航母”,形成“纺织服装业、食品业、建材、陶瓷业、制鞋业、玩具(文具)业”5大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综合来讲,影响并最终促成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
第一,市场始终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任何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不足都不能使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得以生存及扩大;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如果缺乏市场需求,新企业的创办就缺乏动力,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会集聚在一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在晋江运动鞋产业发展初期,正是由于来自国际的需求使得生产出来的鞋可以大量出口,才使得晋江的企业得以大规模地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始旺盛,这又给予晋江鞋业摆脱“加工贴牌”地位强大的市场动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
第二,产业资本的迅速集中,劳动力及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必备条件。上世纪80~90年代,海外华侨乘着改革开放深入的有利时机纷纷到国内投资发展,而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无疑成为侨资涌入的重点。当地政府对企业创办和产业发展的限制较少,福建闽南地区相对较少国企的情况使得该地的自由劳动力丰富。这样,晋江就轻松拥有产业资本的集中,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使其具备了发展大量中小企业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是引领产业集群的生力军。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当最终所有权与委托权合一时,企业的产权安排是最有效的。晋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他们具有理性而有效地选择经济行为的产权条件。再一方面,从中外的实践看,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大多是中小企业,晋江的民营经济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正好使产业集群在这里得到迅速的发展。
第三,文化和传统是集群经济的重要依托。晋江的地域文化与传统是其能够走在集群经济前列的重要因素。晋江人被称为“睡不着觉的人”,敢拼、爱拼、比拼与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晋江活力永恒的发动机。晋江的地方意识特别强烈,非常重视地缘、血缘关系,因此他们坚信“诚信为本方有大成就”“面对真实自我 抱团打天下”。在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下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与承诺”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传统的强韧性将各个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发展。
先天条件的优厚使晋江在起跑线上领先了一步,但如何保持这一领先地位才是晋江企业现在所应该重视的。企业集群正是晋江企业前进的方向。晋江政府也提出了诸如“产业集群兴市”这样的口号。硕大的广告标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晋江人前进的方向。那么,晋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
二、晋江制鞋业走企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
第一,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和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在年产各类运动鞋、旅游鞋7亿双的“中国鞋都”晋江,其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近一半,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在这里,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识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由于存在着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的松散交错型价值链网络,集群中的企业基本上可以无需库存原材料、半成品等等,其所需要一般都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得,这样,企业不仅可以省去从外地采购的各种费用,还可以减少库存费用,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据粗略统计,晋江地区运动鞋厂商在采购时相比处于独立地区的中小企业能节约15%以上的采购成本,采购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大量企业的集群分摊了公共设备、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并使通用技术迅速普及,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第二,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在集聚了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晋江,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而这些企业正是在不断的较量中分出胜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什么才是他们应该做的”;同时,这些企业也是在交易过程中不断的博弈,逐渐形成了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游戏规则”及相应的“奖惩制度”。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和协作中扬长避短,共生共荣;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第三,有利于技术推广和运用。在晋江制鞋集群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但当它们集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互相模仿、学习,使这些企业暂时克服技术创新方面的薄弱,在较短的时间内挤进该行业,并求得生存。不可否认,缺乏技术创新、光靠模仿与学习对于企业发展是致命的;但对于这些只求先立足的小企业而言,模仿却是救命的。这似乎太过于着眼于眼前利益,但并不妨碍这些企业“先立足,再发展”的目标。
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由于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互相学习和模仿,特别是开发目标的细化和开发投入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当各个企业都只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时,投资所需的资金就会较少;而专注某一方面就会使新投资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较低;由此,我们可知集群将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第五,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晋江运动鞋、旅游鞋已经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正是由于大量制鞋企业在晋江的集聚才有了“晋江鞋世界世界晋江鞋”的响亮口号。当晋江走出了诸如安踏、别克、鸿星尔克等等大家熟悉的品牌时,晋江鞋世界自然就慢慢的走进人们的心里,晋江的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作为鞋都的晋江,由于它的区域品牌优势,每年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户来这里考察、洽谈生意。在此基础上,晋江市政府因势利导,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由此来进一步加强晋江鞋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并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优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晋江鞋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晋江鞋业集群的知名度,有效地推动了鞋业集群的发展。仅今年的第七届鞋博会就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菲律宾等33个国家的企业来参加,会间的合同成交额也达44.7亿元。
三、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晋江的企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典范,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福建省的企业集群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即使是最有名的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也是如此。下面就谈谈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其最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链不完整,相关配套还不足,难于获取最佳的外部规模经济。应该说,从整体上看,晋江鞋业集群已形成皮革、化工原料、鞋机、数字制模等社会分工、配套一条龙生产协作群落;但其相关配套不足,相关社会化服务系统极不完善。在晋江鞋业集群中,生产类型的企业多,而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支持机构发展滞后。比如从融资渠道来讲,晋江制鞋企业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我积累、民间资本,没有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及相关制度可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是无法保证晋江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加快支持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晋江鞋业集群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显然,光靠市场调节来解决此问题的速度太慢,不利于集群的发展,此时,就需要政府来起关键性的作用了。正如著名经济策略大师迈克尔·波忑所认为的:政府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建立某些集群的工作会不可避免的落在政府的肩上。在此,晋江政府除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做好市场导向,积极提供服务,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甚至提供资金去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完善。只有在晋江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晋江鞋业集群才能加强集群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逐步获取最佳外部经济。
第二,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集群升级较难。在这个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土地上竟然没有几家上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集群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仍然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同质性。正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晋江鞋的价值难于提升,一直处于低端产品的地位。看这样一组数据,在欧洲,意大利的布伦塔河皮鞋集群带是世界级的鞋都,集群内有866家企业,14000名从业人员,年产2000万双皮鞋,年销售16亿欧元。晋江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鞋7亿双,年销售额15亿欧元。意大利布伦塔河皮鞋的单价为80欧元,晋江鞋是2到3欧元之间,只是人家的1/40。如此低的附加值正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导致的。晋江确实拥有“品牌之都”的美誉,至2005年10月已经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但同样是品牌、名牌,为何会与人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晋江企业品牌没有达到品牌的真正高度,不具备品牌的真正内涵。品牌是经济与文化的结晶,每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应该是技术含量的凝结,企业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需要历史的沉淀,时间的积累。这对于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晋江制鞋企业似乎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晋江企业在培养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失。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晋江企业并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称得上“求贤若渴”。高技术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在晋江都能受到“高薪抢购”的待遇。然而,这些高薪聘请来的人才们是归属于企业的人才吗?他们又会在企业呆多久?事实上,这些人才中的许多人要么是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被老板“请走”,要么就是被更高的薪水挖走。于是,跳槽的现象在晋江早已司空见惯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晋江企业留不住人才,没有真正归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呢?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晋江老板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用人才”,而忽视了“培养人才”。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他们给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开出的薪水是较低的。据粗略的了解,这个薪金大致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往往将能力高的学生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恰恰是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培养技术骨干的根本来源。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往往对培养自己的企业更有忠诚感。换句话说,只有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才会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才会是企业最终的核心力量。有了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才有了培养企业文化、提高技术研发力量的坚实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企业,赋予产品更高的技术含量,独有的品牌文化,使企业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由此,才能从根本上去推动整个企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因此,晋江制鞋企业集群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要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综上所述,晋江制鞋业前进的方向就是继续走“企业集群”的道路,并不断的加强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推进集群的升级与发展。这不仅仅因为晋江具有发展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也因为企业集群能够推动晋江制鞋业的再一次腾飞,同时也是促进晋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晋江企业集群的路必须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当然这其中还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套用一句话来形容晋江企业集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 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2]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
[3]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渡南.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发展[J]. 开放潮,2004,(11).
[5] 周裕惠.发展产业集群需谨防“误区”[J]. 开放潮,2004,(11).
[6] 林民书.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在制度的建立[J]. 开放潮,2004,(11).
[7] 林其屏.产业集群发展应跨越体制性障碍[J]. 开放潮,2004,(11) .
[8] 郭铁民,蔡勇志.福建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J]. 开放潮,2004,(3).
[9] 郭铁民.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 开放潮, 2004,(11).
[10] 胡渡南,陈菲,刘平,袁忠贤.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J]. 福建论坛,2004,(3).
[11] 吕品,郑亚莉,张树义.小企业集群下的产业生态化分析[J]. 浙江金融 2004,(4) .
[12] 郑文智.中小企业集群与晋江经济增长分析[N]. 华侨大学学报,2004,(1).
[13] 骆文达,曾路.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 当代财经,2003,(8).
[14] 郑凤田.四大条件影响产业集群形成[J]. 中国城市报道,2003,(2).
篇6
当前形势当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企业的规模也越发扩大。许多企业都在稳定内部团结与发展行同时,不断探索给为符合当下市场的工商管理方案,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先进企业。他们迫切寻求着新方法,用以代谢公司中陈旧的血液。在摸索中,不断改善自身问题,为今后企业发展铺下道路。这也让“企业工商管理”这一概念慢慢被众多企业管理人员所认识与接受,并加以实践。
二、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定位不够准确
多年一来,我国众多企业都将承包外商订单作为其公司主要工作。许许多多的商品被贴上“madeinChina”的标签,而这样的企业也被视为产业中最不具有价值性的最低产业端。而这样的定位是不正确,错误的定位直接严重消磨打击了企业发展的自信心与动力,阻碍了发展的道路。另外,一些企业过于“狂妄自大”,将自身企业定位于较高的位置,过高的企业地定位,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只会导致更多问题与漏洞被忽视,影响企业内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责任与权利划分不够清楚
在许多企业中,内部职责与权利划分不够清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例如企业所有权,管理权,运营权等都需要一定的规章文件进行完善准确地界定,划分不够清楚,就会使得企业难以得到科学,高效地管理。企业各个部门间的责权规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漏洞。例如,用“老一套”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或是“生搬硬套”外国企业的管理指导思想与制度来管理,这样都会导致对于权利与责任问题的认定上,出现空白或者重叠。
(三)市场意识不够清晰强烈
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也因此更为重视“客户”的想法与观念,深刻意识到了顺应满足客户要求的重要性,这一市场观念,也逐渐被多数人所认同,接受。可是,虽然理念被认同,但在实施上,问题也是不断的。如根据客户需求研发产品,以客户至上的观念进行推广,以及完备的售后服务与问题处理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大大小小的问题。
三、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结合
当今经济市场现状来看,企业想要在当中站住脚,就必须要改革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企业工商管理。明白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应着手培养优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扩大管理人才队伍,让工商管理概念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大小企业在工商管理板块的的操作水平与技术。
(一)寻求培养优秀管理人才是基础
每个企业公司,光了解知晓企业工商管理的概念、知识以及当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将企业工商管理这一措施落到实处,就必须依靠专业的人才团队利用其专业管理知识,有效技术手段才能取得管理成效。但,就目前状况来说,管理方面优秀人才的短缺是我们所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各个企业部门,应该结合自身条件与需求,筛选内部优秀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与考核,让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企业公司进行工商管理。
(二)让企业拥有鲜活的血液
企业应该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环境。这样才能使得管理变得更为高效。完善责权划分等相关条例,让公司各层人员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所需要承担的职责。与此同时,强化提升企业工作产业流程,完善合理的奖罚,晋升制度,用以约束企业员工,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保障公司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企业内部责任与权利的界定划分
企业各层应该准确,清晰划分权责。明白自身权利与责任,并对此进行合理的利用,及时的承担。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使得企业内部任职氛围更加和谐,管理体系更加完备。企业内部的文化理念也能够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
(四)改善改革错误落后的管理理念
对于落后,错误的管理方案,应进行创新与改革。不能受限于陈旧的老思想,应顺应时代潮流,制定出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案,以此适应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社会化的浪潮不断发展,开公司、办企业变成一件越来越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却呈现一种粗放式的管理,一个大企业的倒下,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其中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当一定影响着公司的发展。2017年初,我国的企业巨头乐视倒下,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被曝欠款20亿,乐视大楼经常有债主围坐讨债,乐视不得不变卖自己的产业来还债,但仍然有高额的欠款。一时风光无限的乐视如今却成此下场,在媒体披露中发现,乐视的倒下与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息息相关。
一、企业工管的存在的问题
1.乐视的发展中,呈现了一种急功近利且粗放式管理模式。有媒体暴露,在风光时期,乐视的员工坐满了所有办公室,甚至一张桌子三个人挤。一个企业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十分的混乱,甚至不难看出,乐视在扩张时候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对于企业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2.乐视还呈现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这种也是企业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家族企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朝令夕改,全凭管理层的一句话,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高层不断变化目标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3.企业发展中还出现类似于对于员工管理不够人性化,不重视长期的企业效益,人才利用不合理等等管理问题,这与企业管理思维落后,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关。3.在全球化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有些企业仍然只“管好自己”,没有一种大局和世界观,管理观念落后且闭塞,不会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传统,不创新,这样的企业,在未来很难走的长远,因为与市场脱节的结果不止是内部管理落后,证明企业高层对于市场的认识也比较落后,没有创新求变的精神,这样很快就会被淘汰。
二、企业工管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淘汰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想要在社会化的浪潮的席卷下站稳脚跟,那企业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系统化、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明确岗位责任,清晰岗位权利和福利,有规章制度可依也能使企业的运营更科学和高效。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的运营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只有规范化的管理之道,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利用
企业的运作依靠着人,如何把人管好,这需要用到极高的智慧。在健全企业管理机制中,要加强对人的管理,明确权责范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奖惩分明,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前进的动力。此外,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不能只停留在统计员工资料、发放工资等事情上,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许多的企业都忽视了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管理人难的点不在于理,而在于情。人力资源管理中,HR的作用正是调节条例和人情之前的关系,对员工心里进行有效的疏导,发现员工的优点加以培养,有效为企业挖掘人才,改善企业管理中岗位分配的合理性,让员工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工作,提高公司管理结构的合理化。除此以外,HR还能在公司离职动荡期时,进行员工的心理疏导,并且了解企业的主要离职原因,调整公司的发展阶段目标和手段,让企业能健康稳步发展。而企业扩展期,HR还要通过专业判断为公司寻找专业人才,扩大公司的规模结构,是企业稳健的发展。
(三)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凝聚员工的最佳方法,不是通过金钱福利,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企业的文化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能否长期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蔓延着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定位就能判断。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让这种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有了统一的认识和目标,能更好的团结每一个员工,让员工快速的在企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快速融入集体,人性化的关怀,才能团结上下员工,使得企业健康稳步长期不断发展。
(四)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为了能够保证企业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三、结束语
篇8
我国在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中,企业就扮演着推动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角色。在经济全球化、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方向是决定我国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世界性产品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与绿色消费意识的提升,企业的营销发展方向必须向全球化发展。
一、当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现状
1.缺乏合理的营销指导与强大的品牌基础
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中,习惯于了跟随全球经济的大致走向,缺少了中长期的策略规划,虽然这种方式有其一定的灵活性,但很难在大格局上取得优势,缺少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积极计划,没有面对市场采取具体的行动。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表现得十分被动,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中国企业在对于品牌建立的关注度上投入了不少的目光,但实际的成效却不尽人意。品牌基础虚弱,形象苍白,产品质量低下,仅仅只有依靠广告来推广产品使得消费者与企业关系越来越远。
2.营销手段单一,利润逐渐流失
国内的企业营销策略主要以市场份额为导向,以追求市场份额与销量为目标促成最有效的方法与长久的战略。而对于企业来讲,主要就是市场价格就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法宝,为取得竞争力,从大到小的产品都进行了大范围的打折、促销等手段,这样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购买力,但企业的利润损失也是相当大的。而对于营销的手段来讲,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通过媒体的方式来推广企业产品,广告等的投放量已经占用了几乎全部的企业前期投资。而就媒体推广市场来讲,分散度太高,广告资源大量浪费,国民对于广告的耐心也不强,因此投入广告的费用基本也属于浪费。
3.人力资源短缺
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以至于很多企业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对自己进行改造与优化,尤其是在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方面。营销市场普遍存在中高级营销、管理人才缺失的现象,再加上很多企业在体制、组织机构以及企业文化上面的还存在缺陷,这也就造成了优秀人员流失的原因。
二、使企业市场营销逐步向产品绿色化方向发展
1.现企业产品的绿色化
因过度开采与资源浪费,全球各地的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已经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活。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通过节约资源,合理分配的措施来解决,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已经成为了全球各企业的一种共识。不管是从小到纸张的利用还是大到大型资源生产上,都应该以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原则来开展。
2免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
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被人类的身体吸收,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要实现绿色产品的发展方向,就应该首先摒弃这一点,就要求企业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生产与使用中都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这样一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会残留有害物质伤害人体健康。
3.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对于一些会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的产品,应尽早研究出全新无害的替代品。就拿电池来说,以往的电池多以碱性电池为主,电池的内部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害物质,在生产和使用时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且如果使用后对其的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的环境破坏。所以必须要从这些产品上入手,不断研究对环境伤害少的新产品或者开发出替代品。除此之外,对于发展绿色产品的方式还有很多,这就有待于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进一步探索。实施上,企业除开要掌握绿色生产的技术外,还可以从管理方向上入手,将环境保护观念深入到企业每一个员工,树立其企业化的绿色观念,也可以从侧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实现产品绿色化管理应注意事项
1.步提升企业的绿色观念
想要实现产品的绿色化管理,则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市场营销发展方向的长远战略与决策上,不断对企业员工进行环境保护与绿色产品生产的意识培养。定期进行培训,强化员工对绿色产品生产是与企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的观念。
2.步推动清洁生产
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同时推行清洁生产。就我国当前一些企业的生产观念来看,这些观念已经体现到了产品的设计、制作与生产、使用全过程。应从原材料的使用上出发,最大限度的将材料转化为产品,充分利用能量与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等元素,在尽可能少的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的基础上,采用无污染的先进设备来生产产品。
3.立优秀的营销组织与队伍
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必须以建立优秀、正规的营销组织与团队为基础,选拔并培训营销人才,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类型与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营销人才。同时,还应对营销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约束制度、奖惩制度与提升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逐渐形成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优秀营销队伍。
四、总结
总而言之,市场营销的发展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全球性的市场营销方向为标准,规划自身的同时科学的制定企业战略与构造,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栋梅.谈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J].现代营销(苑版),2012,05:64.
[2]刘强,都业娟.浅议中国企业市场营销发展方向[J].金融经济,2007,12:168-169.
篇9
企业的战略规划要经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的控制等步骤。一个能与组织结构匹配、能有效实施的战略,首先是能对内、外部环境的全面洞悉,提炼出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愿景、使命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的整体体系,包括了公司层、竞争层和职能层的战略设计,通过整合而选择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案,在实施中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战略理念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同,但是,受制于企业原有各种观念的禁锢,以及前期成功的惯性的吸引力,往往在多领域形成误区,阻隔或混淆了信息,阻碍了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选择,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阻碍因素,通过协调,提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正确路径。
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阻碍因素分析
阻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分成内外两部分,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不仅相同,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主要阻碍因素有以下几类。
1.漠视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企业在战略选择时没有根据适者为优的“钥匙原则”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没有考虑到战略必须适时、适度、适合企情、适合环境。一些成长型企业在主业都尚未做深做透之前,就迫不及待地高举多元化旗帜,冒然进军陌生行业或非关联领域。结果往往由于管理、资金、技术和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等一系列原因,非但主业地位没能得以巩固并获得相应发展,反而遭受多元化之拖累,使原本就已非常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加分散,从而错失进一步提升主业竞争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成熟期型企业在战略选择时过于保守,仍然运用小企业适用的或者还是以前最优的经营管理方法来进行企业管理,由于缺乏战略变迁和创新,在已有成就的吸引下,企业从创业变为守业。可见,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战略方向的选择与企业自身状况有显著相关性,也体现在战略分析中,而这恰恰是当前企业忽视的要点。
2.缺乏整体的系统观念。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随着环境和企业发展而发展。当前,一些企业缺乏动态的系统概念,走一步算一步,称为“干中学”,忽视战略的预见性、导向性和长期性等等特征,也即缺少了“学中干”的要素。中国的企业出现战略缺位的困惑现象,或许从中国企业演变的阶段来看或许会明白其中原因。第一阶段为寻根阶段,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那时最重要是拉关系,找资源,做一锤子买卖;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从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采用广告和推销战术手段;第三阶段是21世纪的市场竞争阶段,更关注核心能力的突破和战略联盟的机会。由此可见,前期发展靠过程管理,注重偶得的机会。目前已经强调价值管理,企业必须完成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的转变,在观念上应该建立整体的系统观。
3.品牌战略意识的匮乏。我国企业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处于模仿阶段,产品与服务基本同质化,形成恶性竞争格局。品牌的差异化没有被企业真正认识,多数的企业产品知名度不高,很难占领全国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也很难赢得顾客的青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狭小,难以做大做强。因此,品牌战略意识的匮乏,导致企业在职能战略选择和整合中,处于尴尬的境界。
4.人力资源开发因素。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多数企业在我国当前宽松的劳动力供应市场上,严重忽视人力资源开发。表现为用人机制上的不完善,不懂得深度挖掘企业内部员工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提合理化建议;没有定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建立长期人才培育机制,为员工提供上升空间。合适而可持续的人才匮乏,导致企业在战略制定时难以取得满意方案,也无法体现动态可持续性特征,最终企业在战略选择中迷失方向。
5.缺乏合作竞争意识。现在企业的竞争模式仍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但是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经济或协作经济,竞争与协作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乔尔厄恩斯特在《协作型竞争》一书中指出,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已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因此,企业在开拓市场中实行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是个大趋势,需要建立企业价值的共享机制。我国企业更多采用传统陕隘的竞争观念,孤军作战,缺乏合作竞争意识,战略发展的选择空间被严重压缩。
三、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协调路径
综上所述,我国多数企业处于成长的中早期阶段,受到过去的认识与经验的吸引,在环境变化和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方向选择基本处于停滞不变状态。要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选择的创新,不仅仅是战略规划的修改,而应首先破解制约企业战略选择的各类阻碍,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的创新,进而指明企业战略发展的方向。
1.变革理念。企业以往的成功惯例的牵引力首先作用在企业的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观念上,形成企业视角的盲区,企业形成一个简单的逻辑思维,即已经成功的选择,在现在没有发现其严重的劣势下,未来也可以成功。这种观念带来的后果就是战略分析中忽略可能的外部环境威胁因素和自身已经处于劣势的能力,也就无法对内外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企业无论在原有战略方案上,进行何种改良,也不可能得到符合内外环境变化的战略。因此,变革固有理念,是做好未来战略选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企业战略方向选择的有效路径之一。
2.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把核心竞争力界定为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有助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是企业扩大经营能力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各项资源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水平的能力,通过整合,形成的具有竞争力锋芒的能力,有价值、独特性、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是其主要特征。我国企业的战略方向选择目的就是根据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能力水平,整合资源,选择合适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核心竞争力培育,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多角度的选择战略方向,促成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相成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需要从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创新、人才技术的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等角度进行创新,在“木通原理”的思路下,追求“长板效应”,形成在市场上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彰显企业的竞争力锋芒。
3.营建企业的品牌意识。优秀的企业必须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走向品牌运营,将企业的品牌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的价值。在扩大知名度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美誉度和忠诚度。美誉度就是企业及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称赞、赞美程度。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忠诚度是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对某企业及其产品,在行为上和态度上的高度倾向,忠诚度一旦建立,对企业的利润具有重要的贡献,这是企业在只能层面的战略选择。同时,品牌的建立也意味着企业在无形资产上具有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结合企业其他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整合,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4.加强系统化人力资源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无疑是企业的首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我国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战略,以彻底解决当前多数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等束缚企业发展的问题。具体到系统地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首先是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是启动人才储备工程,在企业内部员工中挑选,通过轮岗交流、培训深造、挂职锻炼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再次是外部招聘广纳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通过外来人才的补充,形成知识流动、交流,升华到知识的创新,最后要注意留住人才,人不仅仅是一个流动的问题,对一些核心员工,如何提升他们对组织的承诺,减少离职率,是当前社会彰现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方式的运用,提升高级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对组织的忠诚度,心甘情愿为企业贡献他们的智慧和技能,当然,对于其他人员,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留住员工。中国民营企业家鲁冠球先生在谈到他的用人原则时指出:对有德有才者要重用;对无才无德者,要让其自食其力;对有德无才者,要发挥他们积极性;对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万向集团能够三十年保持长盛不衰,它在用人上的成功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5.实施资本运营与组建战略联盟发展战略。我国企业大都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可采用资本运营,展开企业购并或组建战略联盟的战略,以此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新的技术,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和企业发展风险,实现低成本扩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辛 杰 徐 波:民营企业战略环境变迁与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5(3)
篇10
一、 基层工会在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发挥的价值
企业在建设基层工会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由科学、创新的角度促进工会发展。要想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迈进,就需要做好基层工会的夯实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来讲,基层工会相当于细胞,能够组成保护企业发展的细胞壁,提高基层工会的质量,确保基层员工的安全就相当于提高细胞壁的强度,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企业更为稳定、安全的发展。企业唯有依靠基层工会,更好的发挥其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才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工会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保障各项工作顺序开展。
(一) 利于增强员工团聚集力,提高企业生产力
煤矿企业基层工会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员工的士气,这些活动通常采取竞赛的方式,例如:评优选先、劳模竞赛等。借助这些竞赛活动,员工不但能够主动参与,同时也可以形成榜样力量,提高员工间的聚集力 [1 ]。
(二) 利于引导员工成长,确保员工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观
煤矿企业工会可以帮助员工对社会利益有正确的认知,使员工更好的认识到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积极参与生产建设活动中。工会可以通过宣传优秀职员的事迹等方法在员工成长过程中给与引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与认知观,提高自身素养。
二、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中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质量的措施
目前,煤矿基层工会开展工作期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明确工会的未来发展方向,缺少团队聚集力。想要提升工会工作质量,发挥工会价值,就需要由科学角度出发,保障员工利益及安全 [2 ]。
(一) 增强责任观念,创新思想理念
煤矿企业基层工会在开展工作前,需要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工会应树立为员工服务的宗旨,抓住切入点,保证为职工做好事、做实事,提升企业的凝聚力。那么,就需要企业工会的管理干部树立责任观念,将维护员工切身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同时,管理干部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及综合能力,下基层,与员工提供工作,了解员工的心理变化与工作情况,帮助员工解决困难,从而使员工对企业形成归属感,为企业更好的贡献价值,营造利益。
(二) 开展工会工作时应做到以人为本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对基层员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在员工档案方面投入注意力。其实,由档案中能够得知更多关于员工的信息,例如:特长、爱好、性格等。而目前企业对职工的了解仅停留在家庭人员、薪资待遇等简单层面,这些表面信息并不利于工会掌握职工的心理特征 [3 ]。假如可以充分利用员工的档案信息,那么对工会建设及开展工作方面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如果员工犯错误,对员工进行惩处时,针对一些脾气硬、个性鲜明的员工,可以利用写检讨、罚款等措施,此种措施对一些自尊心强的员工来讲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而针对一些叛逆心强的职工,如果仅采用传统罚款、写检讨等措施,就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厌恶情绪,严重的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需要尽量采用柔和交流等方式帮助她们认识错误。因此,完善的员工个人信息对建设基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够对症下药,由心理角度让职工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及归属感。基层工作的建设与管理需要由求新求变的角度出发,使工会可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地位,同时开展员工工作时找准切入点及方法,更好的为员工提供服务,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4 ]。
(三) 通过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帮助职工树立信心
伴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完善,企业也在不断向前变革,多种思维互相交汇形成火花,民众的思想习惯及方式也不断转变,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及企业的发展,管理者需要抛弃以往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加强基层工作的建设力度,重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建设工作,发挥自身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想要变成一位优质的管理者,在考虑问题时,需要由更多的角度出发,不但掌握洞察员工思想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掌握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队伍的聚集力,为员工指引发展方向,帮助员工消除负面情绪,激发潜能 [5 ]。
加速基层工会的发展速度,想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就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鼓励、鞭策,例如:举办技术比赛、劳动比赛等活动,员工在拼搏竞技的过程中提高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失败者的努力,唯有如此,才不会出现只重视头尾,忽视中间力量的情况。基层工会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奖惩措施鼓励进步员工,同时给与退步员工压力,使员工可以更好的提高自我,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目前,煤矿企业基层工会的重要地位、独立特性等都有所提高,工作内容及覆盖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下转第206页)
(上接第204页) 例如,基层工会可以同行政进行合同的签署与协商等。那么,面对工会工作范围越来越大的局面,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予以支撑,工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环境,确保员工能专业化,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6 ]。
(四) 给与员工尊重,提高队伍聚集力,维护员工权利
目前,煤矿企业基层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关注到员工的民、利益全等方面内容。体现为:企业职工的民主利益、主人翁地位并没有获得尊重,尤其是企业在进行一些决定时,仅重视自身利益,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利益,从而使得部分规章制度仅为小范围的人员提供服务,没有体现广大员工的意愿。民众监督权力停留在表面,部分基层工会在职工切身利益、政治等工作评判上,并没有体现出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仅片面的用维护集体权益为借口敷衍、流于形式,损害了职工的豪情,如此行为伤害了部分技术能力强的职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工会的号召力、聚集力。所以,需要通过相应措施对职工的民益及地位予以维护 [7 ]。①各个等级将评选制度做到“全透明”,企业在做出一些重大决定前,工会应多收集员工的建议,同时及时把建议传递给上层管理者,让普通员工也能够参与到企业建设中,保护职工的利益。②要不断健全员工的监管规定,大力倡导员工之间互相监管,揭发违规行为,提升工作的透明度。③各个部门进行密切联合,形成全范围监管。针对一些暗箱操作行为,进行严肃查办。另外,还需要给与员工足够的尊重,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队伍的聚集力,从而促进企业向前迈进。
三、 总结
增强煤矿企业基层建设水平,发挥工会价值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企业工会应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观念,开展工会工作时应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奖惩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帮助职工树立信心,并且给与员工尊重,提高队伍聚集力,维护员工权利,从而更好的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所以,对基层工会在煤矿企业中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研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原登云. 基于新时期的煤矿企业基层工会思想政治研究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43-43.
[2] 王彬. 浅议现阶段如何加强煤矿企业基层车间工会组织建设[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9):15-16.
[3] 孟祥东,刘晓东,刘新涛等. 浅谈基层工会在煤矿企业中的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4.
[4] 邰贵卿. 煤矿基层单位工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魅力中国,2013(17):7-7.
篇11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取得积极的经营管理效果,就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选择正确的经营管理方法,积极引进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和理念,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求。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企业集资、企业资源配置、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和企业投资等几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从企业发展实际入手,全面分析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做到正确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发展。
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一)任务管理法
任务管理法规定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管理法并不是只规定每个 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管理法简单化了。
(二)人本管理法
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后提出来的。在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
(三)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
(四)系统管理方法
系统方法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辨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并运用数学语言定量地、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规律。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集资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来看,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集资上。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筹集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集资能力越强,证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越高。通过采取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有利于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和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股份公司完成资本联合,实现集资的功能。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集资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保证了企业集资的整体效果
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以后,企业的资金筹集在管理模式上得到了创新,其整体管理效果得到了保证,为企业集资工作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满足了企业集资需要。
(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为企业集资提供了手段保证
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由于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企业集资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为企业集资工作提供了手段保证,使企业集资工作能够在数量上和速度上满足实际需求。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集资的发展
由于企业集资属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对企业集资共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四、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效果,只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来看,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达到资本的优化配置。其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保证企业资源配置的质量
应用了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以后,企业的资源配置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企业在资源配置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水平,从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为企业资源配置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整体水平,还达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所以,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考虑到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只有积极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五、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不但对企业集资和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特点,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结构提出具有的优化意见,因此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两权分立和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将促进企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经营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目前来看,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为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和创新起到积极的理论支持作用,保证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获得有力支持。
(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保证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取得积极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效果,保证企业有序发展。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在理念方面和管理手段方面都比较超前,能够对企业管理体制建设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保证企业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六、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投资是重要的经营行为,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对提高企业投资收益,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企业能够良性循环和快速发展。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题明确,有利于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主题将由国家单一投资向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投资发展,谁投资,谁收益。目前来看,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保证了企业投资的整体效果
通过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投资主体和投资主题得到了明确,对提高企业投资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促进了企业投资的发展
考虑到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优点,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保证了企业投资发展取得积极效果,提高了企业投资的整体收益。
(三)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把握企业投资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把握企业投资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保证了企业投资管理取得了积极效果。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的运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积极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品军.对当前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企业,2010(10).
[2] 袁建红.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贯彻ISO9001:2000标准中过程方法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7(21).
[3] 张玉峰.企业基础管理的内涵[J].消费导刊,2008(12):2.
篇12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大多采用渠道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模式。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其营销策略。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来不断调整渠道模式,以使企业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营销渠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作为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厂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市场渠道存在严重缺陷,其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包含的中间销售机构的层次较多,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改变其模式,使厂家与消费者更直接、更便捷地交流沟通,采用“零级渠道”、“一级渠道”模式,从而使厂商的业务及市场开拓面较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更好把握整体渠道市场格局和动态。目前,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直接营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加强。随着现代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性、技术含量等各方面,由于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中间商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例如:产品安装、操作指导等,只能厂商与客户直接交涉沟通,这就要求使用直接营销渠道;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希望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把握产品策略,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及推广。而中间商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很难针对某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承担起了产品分销的工作。
(2)加强营销渠道的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渠道成员之间都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职能。其存在的关系只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很少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适应其发展,使渠道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垂直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新型整合的营销渠道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要联合成一体,由以前的“你、我”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以前的交易型活动方式转变成伙伴型活动方式。这样大家都以渠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在一起营销,将会提高其经济效益,提升行业地位,也是今后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
(3)加强直接零售的短渠道营销模式。目前,厂商为了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打入并深入拓宽市场,积极创造营销条件,也希望能够掌握更丰富的市场信息,以便厂商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厂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多样化的厂商来说,其客户群体很多,如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营销不切实际,因此,企业就采取减少渠道营销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商直接供应零售商,既可以让零售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直销的好处。随着中间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界限的淡化,缩短渠道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批发商来说,地位逐渐下降,其经营方式与零售商趋近相似。
(4)零售终端实力增强,大型零售企业积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零售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竞争实力也逐渐提高。零售商绕过批发商,享受厂商的优惠价格销售产品,同时也将与厂商进行价格战,来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还能够利用其企业实力及声望拓宽市场,与厂商争夺市场支配地位。
(5)电子营销渠道成为渠道营销的创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子营销渠道成为主流渠道,其主要是指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使厂家与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与传统渠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也能够使营销市场无限化,营销方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惠手段,其空间开放性又打破传统营销手段的局限性,从而使企业的渠道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现代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从形式上向“短化”和“宽化”发展,使渠道成员的关系趋于整合,其功能趋于丰富,管理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因此,我国企业为了适应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遵循以下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
(1)渠道成员关系战略化———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构建。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和集中控制的网络构造,其中有一个渠道成员拥有其他成员的所有权,大多数是生产者占主导地位。事先规定好要实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者和经销者一体化经营,消除各渠道成员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造成冲突。这样,通过协同合作,生产者与中间商双方共同提高市场营销网络的运作效率,减少其中的复杂运作环节,获得更大的利润。
(2)营销渠道多极化———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的模式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指的是企业建立两条或者更多的分销渠道来获取更多消费者市场信息,而传统的生产者只通过一条渠道来销售产品,营销渠道属于单极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一些企业采取了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这样对生产者来说,提高了市场覆盖率,降低了渠道成本,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价值,何乐而不为?
(3)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新选择———中间商为主导的渠道模式构建。垂直型渠道和多极型渠道的建设,都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营销渠道,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实力和完善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金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系列,才能保证渠道营销正常运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较单一,资金基础薄弱,对于渠道经营资金成本占用比重大的产品无法有效、较好地营销,如果企业把营销渠道的主导地位转移给中间商,产品营销的主要任务交给实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中间商负责,可以通过其实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也可以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来,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从而使企业从自身提高经济实力。这样,生产商和中间商就可以分工合作,各行其责,达到双赢的效果。
(4)营销渠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兴起。虽然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受物流配送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企业已经在最大限度缩短新产品的由销售到形成现金流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组织层次的运作,同时全方位通过信息传递产品本身及售后服务内容等,便捷、有效地完成商品的营销过程。
篇13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大多采用渠道营销作为主要营销模式。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其营销策略。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来不断调整渠道模式,以使企业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营销渠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作为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传统模式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厂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市场渠道存在严重缺陷,其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包含的中间销售机构的层次较多,这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改变其模式,使厂家与消费者更直接、更便捷地交流沟通,采用“零级渠道”、“一级渠道”模式,从而使厂商的业务及市场开拓面较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更好把握整体渠道市场格局和动态。目前,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直接营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加强。随着现代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性、技术含量等各方面,由于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中间商就很难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例如:产品安装、操作指导等,只能厂商与客户直接交涉沟通,这就要求使用直接营销渠道;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希望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把握产品策略,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及推广。而中间商经营产品种类繁多,很难针对某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承担起了产品分销的工作。
(2)加强营销渠道的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渠道成员之间都是以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职能。其存在的关系只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很少重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想适应其发展,使渠道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员之间的协调统一,促进垂直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在这种新型整合的营销渠道下,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就要联合成一体,由以前的“你、我”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以前的交易型活动方式转变成伙伴型活动方式。这样大家都以渠道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联合在一起营销,将会提高其经济效益,提升行业地位,也是今后渠道发展的重要方向。
(3)加强直接零售的短渠道营销模式。目前,厂商为了其产品能够更好地打入并深入拓宽市场,积极创造营销条件,也希望能够掌握更丰富的市场信息,以便厂商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厂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产品多样化的厂商来说,其客户群体很多,如果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营销不切实际,因此,企业就采取减少渠道营销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商直接供应零售商,既可以让零售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直销的好处。随着中间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分工界限的淡化,缩短渠道成为可能,但是对于批发商来说,地位逐渐下降,其经营方式与零售商趋近相似。
(4)零售终端实力增强,大型零售企业积极争夺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购买力的增强促使零售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其竞争实力也逐渐提高。零售商绕过批发商,享受厂商的优惠价格销售产品,同时也将与厂商进行价格战,来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还能够利用其企业实力及声望拓宽市场,与厂商争夺市场支配地位。
(5)电子营销渠道成为渠道营销的创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电子营销渠道成为主流渠道,其主要是指利用简单、快捷的电子通信方式使厂家与商家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与传统渠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也能够使营销市场无限化,营销方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极大的优惠手段,其空间开放性又打破传统营销手段的局限性,从而使企业的渠道营销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现代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从形式上向“短化”和“宽化”发展,使渠道成员的关系趋于整合,其功能趋于丰富,管理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因此,我国企业为了适应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遵循以下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
(1)渠道成员关系战略化———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构建。垂直型市场营销渠道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和集中控制的网络构造,其中有一个渠道成员拥有其他成员的所有权,大多数是生产者占主导地位。事先规定好要实现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生产者和经销者一体化经营,消除各渠道成员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造成冲突。这样,通过协同合作,生产者与中间商双方共同提高市场营销网络的运作效率,减少其中的复杂运作环节,获得更大的利润。
(2)营销渠道多极化———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的模式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指的是企业建立两条或者更多的分销渠道来获取更多消费者市场信息,而传统的生产者只通过一条渠道来销售产品,营销渠道属于单极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趋完善,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一些企业采取了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这样对生产者来说,提高了市场覆盖率,降低了渠道成本,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价值,何乐而不为?
(3)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新选择———中间商为主导的渠道模式构建。垂直型渠道和多极型渠道的建设,都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营销渠道,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实力和完善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金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系列,才能保证渠道营销正常运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较单一,资金基础薄弱,对于渠道经营资金成本占用比重大的产品无法有效、较好地营销,如果企业把营销渠道的主导地位转移给中间商,产品营销的主要任务交给实力较强、信誉度较高的中间商负责,可以通过其实力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也可以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的质量和新技术的研发上来,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从而使企业从自身提高经济实力。这样,生产商和中间商就可以分工合作,各行其责,达到双赢的效果。
(4)营销渠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兴起。虽然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受物流配送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等因素的制约,但是企业已经在最大限度缩短新产品的由销售到形成现金流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组织层次的运作,同时全方位通过信息传递产品本身及售后服务内容等,便捷、有效地完成商品的营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