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学所有知识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所有知识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所有知识点

篇1

一、职高数学的教学现状

1.职高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后

在职高数学的教学阶段,有的学生来自三年制的初中,有的学生来自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之间基础大不相同。目前职高类的教科书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讲课缺乏创新,那么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职高数学教学方式的呆板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授”与“受”的教学方式,数学的教学注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对概念的理解,然后根据例子反复的进行练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数学的概念还有定义和定理以及图形;课堂上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职高数学教学重视课本轻视个人

教师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比较的重视课本而轻视个人;教师在课堂上,认为无论是几何还是代数都有自己一套的体系,所以教师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一股脑的全部传授给学生,并没有注重学生个人的表现,也没有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气氛,更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以创意为起点 优化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途径

1.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为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适应了以前传统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好的引入和创新职高数学的教学,那么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就要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内容还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激发;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式教学;本身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原因就是,数学整天和公式、概念、定理、定义还有习题打交道,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然而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故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再次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探索知识的规律。

最后练习生活的实际进行导入,数学本身就是抽象的,教师可以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形象实际的东西,然后进行传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立足于教材和学生,灵活教学

和普通高中还有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职高类的学生基础比较的薄弱,所以本身就不爱学习,再加上没有兴趣,更不想学习职高类的数学,所以教师要灵活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3.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注重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的意义上看,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数学教师,教师用传授的方式,从一上课就开始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对知识点吸收,还有听课的效率都是比较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明确学生才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整堂课应该让学生把自己看成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进行探索,亲自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在观察中自己独立地思考数学的现象及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上去了,那么职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就随之提升了一个高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4.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练习生活实际教学

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再运用于生活。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为了就是就业,数学成绩的好坏和自己以后的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而且课后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把周围现实的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体会到职高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同时进行教学数学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和方式。

5.职高数学教学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学习的先导都是兴趣的培养,好的导师可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对职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不但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的提高。所以教师想要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所突破,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针对学生心理的、多元化的创新设计,带入数学教学的课堂中。

三、结语

职高类数学的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难度,但是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思想,多采用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从而优化职高数学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压力的和自学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造福我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久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27).

[2]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教师的科学指导[J]. 刘在平.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05).

[3]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 杨骞.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3).

[4]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总结[J]. 余文森,王永,张文质. 教育研究. 1999(03).

篇2

1.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大纲中的重点提问,把重点问题解决了,教学一般重点也就掌握了,也就是先难后易的过程。

2.使基础生物化学知识与实际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创设的问题必须呈现与日常的相关情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例如提问“为什么吃糖也会长胖?”“长跑锻炼之后为什么腿会酸?”“酸奶是不是往牛奶里面添加了酸就变成了酸奶?”“为什么饿了就感到头晕眼花?”等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自学思

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营造开放、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题,不再仅仅在课堂中机械地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传统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所造成的教学缺陷。问题式教学法创设疑问在先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对不理解的内容以“打问号”形式进行标注。同时,教师要课堂上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遇到的障碍,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遇到有难点的章节,比如“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设置小组讨论,以4人对坐为宜。小组内互相提问并互相解答疑问,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

(三)充分解疑

这一阶段以教师解答学生疑问为主。解答学生所提的所有问题,一方面联系现实生活着的例子,丰富课堂信息。如讲到酶原激活的时候以自身胃没有被自身胃蛋白酶溶解为例;另一方面,教授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收尾

教师以提问已经解决的问题为线索组织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确保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

二、问题式考核模式

篇3

中国目前的教育是围绕着考试所进行的,化学作为理科学科中重要的学科,是值得每一位学子重视的。学好化学是对每一个求学者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的必要条件,所以说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必要手段,也对提高总体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国内大部分高中而言,化学学习主要是靠老师课堂的授课,学生课下的习题和补课班的讲解。繁重的课业任务让学生力不从心,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少的抵制。化学虽然是理科科学,但是从中有大部分内容是靠记忆才能掌握,正所谓“学化学是七分考背,三分靠理解”。由于理科生大部分记忆方面不是很着重,所以背课本让不少理科生感到头疼,那么就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成绩。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对提高高中化学成绩提出具体系统方法,通过对高中化学的理解,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性格,运用激发学习兴趣,正确使用学习方法,实验与理论结合的学习手段来提高成绩。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1正确对待学习。化学不要让学习化学成为一种负担,我们要抱着认知化学的态度,变成我要学,不是要我学,化学中会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比如金属钠为什么会溶解在水中,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浑浊等等。并且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只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学习化学才会变得有意思。

1.2要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努力的完成一件事情,能让自己和别人一样解决化学问题,甚至能比别人更好,这样就会让自己一直有着自信,当你能够自如的解决你看到问题,你会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信,也会激励着你一直学下去。

1.3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当你能够解决一个问题时,别人表扬称赞你的时候,是对你学习化学的一个认可,是你自己的价值体现,这样可以更加激励着你去学习化学。所以,面对赞扬我们要持开放的态度,敢于接受赞扬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1做好课前预习。想要在课堂上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要对所学的知识提前有所了解,带着预习时的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会让你更加充分的学习到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能够着重学习自己预习是不会的地方。预习和课堂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课堂老师讲课时又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几乎包含了所学内容全部,所以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充分学习到这些化学知识。

2.2课上认真听讲和记笔记。课上认真听讲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是这些年所积累的重点内容,课上的认真听讲比课余时间自己学习要省力和少走弯路。尤其是化学,化学所涉及的内容特别广,它不像数学物理要求特别强的理解能力,它主要是通过积累各种现象来分析和判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课堂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化学有着冗杂的知识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学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而且老师也不能将一个问题重复好几遍,所以我们要通过课堂笔记来将所有知识记下来以便用到的时候能够找到。化学是伴随着反应方程式来学习的,反应方程式就需要我们靠记忆来记住了,但是其中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通过老师所讲和参考书中的一些技巧,可以更快捷的学习好化学。虽然化学有许多东西是要求记忆的,但是有些问题也是靠理解的,那么能够迅速的理解这些问题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的,这样答题速度也会有所提高,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和解决难题。

2.3多做题多练习。即使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点,不通过做题练习,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做题才能发现我们所学知识中的盲点和不足,也会让我们在考试中能够从容面对各种问题,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多做题多练习并不是题海战术,而是将一种类型的问题做熟做透,这样才能取得高分,就像化学中的推断问题,不是讲所有的推断问题都做一遍,而是将每一个小块的知识点都理解记住。化学中虽然有很多是背的,但是也是也一定的逻辑性,这就要我们多多理解,从所做的习题中总结这些问题和规律,最好是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3.化学实验和理论结合

3.1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来表现出来的,所以说实验是提高化学成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化学实验会让我们更直白的了解化学中的现象由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这门学科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3.2化学实验的必要性。通过做化学实验可以更轻松、更直观的学习化学知识,也就更好的让我们记住化学问题,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快的联想到化学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也就能更好的作答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4.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需要我们足够重视的学科,要有足够的兴趣去了解化学,认识化学,那么就会有信心去学好化学,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化学成绩;要有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少走弯路,轻松高效的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成绩;化学实验更是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化学,从现实中认识化学,让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达到提高化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传杰.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J].速读旬刊,2014.08.190.

篇4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原子光谱项的掌握就是按照一定的套路把它推导出来,而并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推导以及推导出的光谱项有什么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切入,通过设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关注问题答案,层层递进,解决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困境。在讲述原子光谱项时,先向学生抛出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原子光谱?然后从现代分析技术出发,指出许多分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光谱学的发展,没有光谱理论作为基础,也就看不到现代化学、材料等相关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往往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讲述课本知识时,先从学生已有知识切入,提问学生在无机化学和量子力学基础中学习的能量量子化和能级的概念,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怎么表示电子所处的能级并进而反映出原子结构。自然而然的,将原子光谱项的概念引入进去,并且强调原子光谱项和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对整个知识点有了宏观的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理解了光谱与能级的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就会思考怎样推求光谱项。接着提问,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进行描述的?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那原子的运动状态怎么样进行描述呢?是各个电子运动状态的简单加和么?这时,学生往往陷入了沉思,于是可趁机引入原子的量子数L、S、J,原子的轨道角动量ML、自旋角动量MS、总角动量MJ,以及各角动量在磁场上的分量mL、mS和mJ,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由此,一步步引出光谱项的概念以及它的重要意义,学生对所学知识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问题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串联不仅将原有基础知识与所授知识相互融通,并且进一步扩展到其他专业课知识,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并且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引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的同时,所学知识也不断累积。通过这种层层设问的方式,学生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并将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己所用,就不会陷入只会按照课本知识简单推求,离开课本就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2改变教学模式,攻克教学难点,培养创新思维

篇5

基于传统的知识驱动型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国内也早就引进了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所谓的项目驱动却还是以知识为驱动,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举例和举一反三,所举例子或许是接近实际工作项目,但却只是其中与知识点相关的一个小应用,而整个课程中针对每个知识点所举的例子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可行的项目,学生无法整合而且也无法体会知识的具体用途。因此,学生还是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技巧,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另外,随着课程难度和深度的增加,许多枯燥和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所举的例子缺乏趣味性,就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教学事倍功半。所以,目前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也无法实现高职教学与企业就职的衔接。信息化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当前高职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使得学生真正学有所用,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零距离就业。

3.基于兴趣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3.1结合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精心选取实践教学案例

设计贯穿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案例的选取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案例所涉及知识点应是企业所需主流技术,案例本身应该使刚接触C#程序设计的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在案例的选取上,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案例的选取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因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走向工作岗位,脱离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走进企业,从企业中寻找项目和课题;第二,案例不能太复杂,否则学生在刚接触项目时就会因为感到太难而失去信心;第三,案例应尽可能不脱离教材上的内容,不然学生会觉得失去了学习的主线;第四,案例的选取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第五,为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选取的案例中也应该涉及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鼓励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并解决问题。基于以上原则,选取“基于C/S结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实践教学案例。另外,由于每位同学的兴趣点不同,也为了课后更好地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小的案例,如贪吃蛇、打字母、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或在线考试系统、网上购物商城等,让每位同学任意从中选择一个或自己另选一个感兴趣的小项目在课余时间同步完成。

3.2由整到零讲解知识点,分阶段完成整个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避开传统的从零到整的讲解,而是从整个项目的整体出发分阶段地讲解知识点,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零散抽象的知识。首先,从整体上介绍整个项目的功能需求,再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将庞大的项目按照课程知识体系分成多个阶段的任务,并规定完成每一任务的课时数,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案例的开发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本课程共108个课时,按照课时进行划分,教师可以把整个项目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其中,系统总体功能、数据库设计、系统测试等由于不是本课程的重点,所以分配课时数相对较少。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该项目完成的同时,学生也学完了本课程的所有知识。对于每一任务,教师先通过演示已经做好的软件来讲解我们将要完成什么功能,然后引导学生该如何来实现这些功能,包括涉及到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怎么用。接着,让学生实际动手完成此任务,在此过程中如有不懂的,随时可以向老师请教。等大家都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挑出完成比较出色的两个学生给大家演示并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和思路。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演示一遍实现该任务的全部过程。每完成一个任务,通过如此反复的理解与实践,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离完成整个项目又进了一步。

3.3强化学生实践演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师从一开始就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并将课堂实践纳入考核范围,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否则掉队的学生很可能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该门课程而放弃。而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信心必定增加,兴趣自然提高。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该任务。并要求学生下课后利用新学的知识和技术同步实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如男生可以选取游戏开发项目,女生可以选取购物商城系统开发。通过这种课堂的高强度训练,以及课下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系统地掌握所学课程知识,并能熟练地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篇6

1.课前的运用

初中课程的安排相对而言比较密集,课间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学生很难从上一门课的学习中抽离出来,因此正式教课前的课前导入环节非常关键。课前导入决定整堂课的质量和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从一开始就按照常规开始讲授新知识,教师一般很难抓住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因此可以在课前安排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一个趣味性十足的问题开场,可以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掌握课堂绝对的教师一味地讲解着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数学成绩很难得到提高。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一方面会遇到解题困难,一方面因为根本没有融入整个课堂的气氛中而没有兴趣解答题目,导致了教师往往自问自答,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抄下解题步骤或直接记下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解题的积极主动性缺失,学生只会一味依赖教师的帮忙解答。因此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巧妙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师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穿去,引导学生自主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课后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与成就,同时为了强化学生新学的知识点,往往都会采用布置课后习题和课后作业的方法。现状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预留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疲于应对,只能互相抄袭,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工作也很难到位。将问题导学法引进初中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少量但精到独特的数学题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问题导学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存在问题

(1)问题设置不恰当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问题导学法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大量运用,但是目前依然存在问题选择与设计不恰当的情况。不少教师在设置问题前没有仔细参考教科书内容,也没有详细确定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盲目、急匆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完全没有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问题导学法必然是失败的,教学质量也必然是不高的。

(2)没有重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恰当的时机提出合乎情理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的模式就是“导学”的内容。不同于问题导学课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抛出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出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导学过程,就只是一味地自己演示出解题思路与答案,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数学思维能力也被僵化。

2.解决办法

(1)问题设计科学合理

问题的挑选与设计在问题导学法中起着基础作用。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原本就不及语文、英语等有趣,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收集身边的例子,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后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盘熟初中数学教材,做到所有知识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够为问题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参考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学生才能接受引导并培养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2)对导学内容加以关注

篇7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它与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关系密切,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讲授一些相关的药学知识,为他们后续药学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讲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除重点介绍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之外,还可以联系药理学中的“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且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转运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不难看出,作为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特殊物质———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多个过程本质上都属于物质的跨膜转运。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我们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适当引入心律失常的形成原理,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又掌握了药理作用。由此,我们体会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理学与药学专业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所起的基石作用[4],才能满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药学专业特点。

3与科学研究进展相联系,丰富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篇8

一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有赖于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师授课前必须熟悉教材,吃透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突出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针对所授内容备好相应的例子,恰当的例子不仅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讲授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酰coa经肉碱载体转运进入线粒体时,就可以“减肥”这个学生都较关注的话题为例,提出为什么女性专用牛奶中添加肉碱就能减肥?对于某些非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如鞘磷脂代谢、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等,可不在课堂讲授,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只有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熟悉上课内容,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才能做到全神贯注、有的放矢,才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因此,只有将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物质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所覆盖的知识点多,且大部分都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果运用传统板书教学,平铺直叙地讲解,难以展现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思维松懈,课上完后头脑可能还是一片空白。而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能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讲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其反应过程步骤多,就把具体过程在ppt上展示,并采用动画效果,将重要内容(关键酶、耗能数目)用颜色标示出来加以区别,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以整体感,理解代谢是一个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可有选择地个别讲解其中的重点步骤。通过多媒体教学,使难以理解的生化反应机理通过图像、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 联系生活实践,结合临床知识

物质代谢涉及很多生物分子、生化反应和众多的代谢途径,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和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网络。通过来自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会联系在一起,枯燥的知识变得更易理解接受,也更易记住。例如,在讲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时,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什么进行长跑、跳远等剧烈运动后肌肉会酸痛,过段时间便可恢复正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能回答出肌肉酸痛是因为在无氧运动时,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的结果。为什么过段时间酸痛会消失?很多学生马上会想到是因为乳酸消失的缘故。这时我们应接着提问“那么乳酸是如何消失的呢?”问题的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再讲乳酸循环,就是乳酸经血液运输进入到肝脏,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肌肉参与氧化功能。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到了学习的喜悦,做到了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将临床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在以后从事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养成时时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如讲授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时,首先给学生看张痛风症患者的图片,使学生对痛风症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临床上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白化病是常见的疾病,学生知道其病症但不了解其病因。教师就可以将白化病的病症与酪氨酸酶缺乏而导致不能合成黑色素的知识联系起来讲解。通过这样的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不纯粹是抽象的知识,而是与临床密切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由被动记忆转变为主动摄取,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 运用列表对比法

运用对比法在物质代谢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教会了学生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首先列出需要比较的项目,再引导学生填充其内容,最后进行讲解。糖酵解和有氧氧化是糖代谢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可以从反应部位、对o2的需求、终产物、atp的生成方式、生成数目、关键酶及生理意义七个方面列表总结,比较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讲授核苷酸代谢时,嘌呤核苷酸代谢和嘧啶核苷酸代谢的合成途径都包括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个过程,可以从原料、合成部位、合成过程、限速酶四个方面来比较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两种合成途径。另外,两条氧化呼吸链、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四种血浆脂蛋白的合成部位与功能等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条理化,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而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转贴于

五 巧用趣味记忆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应物质代谢的内容特别零乱,概念容易混淆,记不清或记错概念,经常张冠李戴。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教学生用一些趣味记忆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课程各种类型考试的重点,如果靠死记硬背,那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用顺口溜的形式教大家记住:“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如讲酮体的生成和利用时,编制歌诀“酮体一家兄弟三,丙酮还有乙乙酸,再加β-羟丁酸,生成部位是在肝,肝脏生酮肝不用,体小易溶往外送,容易摄入组织中,氧化分解把能供。”这样简短的语言就把酮体的成分和意义概括出来。记忆八种必需氨基酸可以利用谐音进行联想,编成一句话“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分别代表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三种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可谐音为“麻油花生”来记住。这样一来既使“死记硬背”变得轻松有趣,又能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篇9

TONG Y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Wuhan Commercial Service College,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Website programming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s expounded. In accordance with working process of website construction, the method of how to choose and 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s is discussed. Meanwhile teachers could let the course be more occupational and enhance student's synthesizing capacity by the teaching design which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Key words: website construction; working process;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网站编程》作为动态网站编程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等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主要技能必修课。在高职教学中,学生基础与本科生有一定差距,如何让学生在编程类课程上产生兴趣,更好掌握站点编程技术,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网站编程》教学方法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对比

传统《网站编程》课程教学,往往以某本教材为中心,依照其章节编排进行教学。教师先讲解概念,然后针对概念讲解对应的几个简单应用范例。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实则不然。学生在学习概念和知识点时,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安排的范例大都为支撑某个对应知识点,范例间是低耦合性的。学习期间学生易觉得案例枯燥,不知怎样将其灵活应用到具体开发中。等到学生通过上机对这个知识点的应用有所了解时,下次的理论教学又变为新知识点,知识点间难以衔接。这样往复循环,直接结果是造成学生对先序知识的遗忘,拣了芝麻,又丢了西瓜,内容散,难以系统的将知识组织起来。不少学生在课程开设之初的兴趣,被离散的知识点教学所打乱。从期待制作网站,到上机疲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热情,也从有目标的学习过渡到被动学习的恶性循环中。这种教学方式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的特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最大不同在于它以站点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过程是“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所以课程开发应面向岗位的工作过程。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之间通过学习情境来连接。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通过对岗位任务分析来确定专业行动领域,进一步确定学习领域,为学生设计出与之对应的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具体应用有全面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将课程知识点与典型学习情境结合,按网站建立的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选取,分阶段进行教学。有了具体学习情境做驱动,学生的学习就有了针对性。由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在边做边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编程》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来构建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各种能力要求及工作过程来设置和构建具体课程教学内容。

《网站编程》针对“技能型网站开发及维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依照学生个体区别和岗位侧重,我们将其进行了一个细分,其面向的学生类型和能力要求如下:

“网站开发与建设”类岗位,面向编程能力强且热衷网站建设的学生。此类岗位主要职责包括:①Web站点设计、开发;②Web服务器的架设及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编程;③数据库的设计。

“网站运营、维护”类岗位,面向对动态网站有全面认识,但编程水平一般的学生。这类岗位主要职责包括:①网站日常的运营维护工作;②编辑、运营的修改调整需求;③数据库删除,添加,修改,更新,维护等操作。

一个网站建立大致有如图1所示的几个基本过程:

由上述岗位需求及网站开发过程,我们采用一个综合性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作为本课程的最终项目,将该项目划分为图2所示四个基本阶段。

上述的每个阶段都对应着站点建立的工作过程。最后的“综合站点制作”将“网站测试、系统的集成”及“网站维护”集成到一起。每个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置贴近实际,并和理论知识紧密衔接。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习情境及教学阶段的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这里我们设置的学习情境有案例也有项目。第一个学习情境:“企业、个人网站搭建”是典型案例,后面的三个学习情境:“小型企业网站搭建”,“旅游信息网站制作”,“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则是项目。

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及教学次序,我们把每个学习情境划分为若干子任务,完成一次上机实践就是完成一个学习情境下的某个子任务,将某一学习情境的若干子任务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对应的案例或项目。所设置的4个学习情境均是针对各教学阶段的侧重点设计的,他们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学习到灵活应用来设计。将四个工作阶段对应的学习情境有机的、循序渐进的组合到一起,就完成了《网站编程》课程的教学。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方便的将教学管理和站点开发过程整合,通过工作过程序列化学习步骤。学生在每个阶段中都有明确目标,所有知识点均围绕着对应目标展开,使得学习过程有序、连贯。

3 课程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编程》课程开发思路以及课程特点,以下是课程的实施办法:

1) 根据《网站编程》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网站开发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层次、渐进式教学。将课程知识点结合到站点开发的基本过程中,把整个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置一个对应的学习情境,按其难易,深浅及复杂程度来分阶段组织教学。

2) 理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重视学生对实践情境的理解,项目教学目标有导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课堂教学采用接近实际工作的程序,具体组织如下:

教师引出项目,提出问题,讲解有关知识点。然后师生就之前项目及问题进行讨论,结合讲授的知识点设定实施方案,依照实施方案实施。教师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解惑释疑,最后师生总结成果,教师在此实施基础上提出扩展要求留做思考练习。

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接近实际开发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通过项目讨论和任务实施,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实践教学上机操作时一人一机,对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练习,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设置为1:1,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

3) 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按阶段将整个教学内容模块化。以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境完成情况为考核标准,一个学习阶段就要完成一个对应的成果。例如: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是“网站开发环境搭建及开发基本方法”,其对应学习情境是“企业、个人网站的搭建”。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完成个人及企业网站的搭建,其包括如下几个任务:

① 网站需求分析;

② 申请免费空间、租用IP地址、注册域名;

③ 配置网络环境及企业、个人网站的搭建;

教师根据学生每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实时监控学生掌握情况。教学上重视过程的完整性,不仅仅看中执行结果,也关注任务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和针对此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综合考量学生判断、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

4) 在期末增设实训周。实训周学生除其它课程教学外,余下时间均在固定机房进行实训。教师提供实训题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题,进行综合项目的设计。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分配和协调项目的实施。模拟站点开发过程,从站点选题、功能设计、任务分配到项目实施,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完整网站的开发。指导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设计、编程上遇到的难点问题答疑,提供指导性意见。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里,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成就感倍增,兴趣加浓。实训周可将所有知识点的应用连接起来,同时它还可以使学生将之前开设的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与《网站编程》结合起来,达到知识体系的贯通。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课程特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思想,《网站编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下:

1)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编程》课程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建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学中突出“学中做”与“做中学”,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身临其境”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由学习情境而产生的主动、过程性的行动;

2)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强调探究性学习。学生不是为学习某个知识点而进行上机实践,而是因为需要完成某个项目、任务,才需要学习某些知识点。理论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要鼓励学生参与,让他们提出问题,例如:用户注册页面可以自动判断输入的信息是否合法,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学习什么知识点才能实现此功能?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需求,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从而在新的工作情境下也能利用曾被证明的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去灵活应对,完成工作;

3) 努力实现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氛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学生,注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不要遇到问题就“求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在学期初可以手把手教学,辅助学生尽快入门。到教学中期,教师的指导以提示和答疑为主。不要让学生不动脑筋就发问,鼓励学生按自己想法完成程序,鼓励他们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5 结束语

高职高专的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最大限度让学生学会技术的应用,为日后就业服务。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编程》课程开发把课程教学和网站开发的过程结合起来,以学习情境为驱动,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增强了课程的可操作性。通过以上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编程》课程开发,我们力争打造出更适宜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建立更精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庆生.关于教学内容更新的思考[J].教育研究通讯,2007(1):61-64.

篇10

第一次登讲台之前,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以及网上资源,在自己的教案本和教科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习题和自己想扩展的内容。登上讲台之后,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按理说,应该比较成功,然而自教学开始至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内心似有一物“堵着”。回想整个教学过程,虽然在中间有让学生回答问题的“互动”,但更多的时候总像我一个人的“表演”。我急于将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全部“倒”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没有调动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没有与学生一起在知识海洋探索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当晚回到宿舍,我辗转难眠。于是深夜我便准备了一个本子,上面写着:“亲爱的同学们,对不起!老师感觉第一次给你们上的课很失败。老师没有顾及到你们的感受,只是一个人在那像‘完成任务式’地讲课。老师没有深入到你们的内心,没有从你们接受知识的基础与能力出发与你们共同学习。请你们原谅老师的第一次‘失误’,给老师成长的机会,并写下你们对老师第一节课的感受与建议吧!谢谢你们!可以不记名的。”第二天我便把本子放到了班里。过了两天,已看到本子的学生中有近九成左右都在本子上留言了,而且除了两三个学生没有留下名字之外,其余都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被学生真诚的互动感动着,那一个个字眼汇成的暖流,流向我内心深处,温暖并鼓励着我。就是这个“意见本”,架起了我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感悟到:为人师者应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最好的评课者不一定是专家,而可能是学生那一颗颗真诚的心。

二、习题册、试卷上的“评语”

每次批阅习题册与试卷(除阶段考试如月考、段考、期末考之外)后,我都喜欢在习题册或试卷的后面写上自己的评语。或许许多老师认为每次都写评语显得没必要或浪费时间,但我并不这么想。对于我所教的化学而言,若学生全做对了,我会写得比较简单,如“加油,相信自己”“不错啊”等;若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出了点小问题,我会用红色水芯笔帮他更正过来,并且写上“粗心了吧”“记住啊,气体要打箭头啊”“化学物质的颜色要记清啊”等批语;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会帮他们补上一些漏掉的知识点或者将他们记错的知识点改正过来,而对那些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知识点,我则利用空余的时间帮他们辅导。

一开始,做这样的工作确实要比同科任老师批阅同量的内容多花很多时间。但自从看到学生对作业评语的重视与兴趣之后,我感到了“评语”对他们的重要性。学生感到教师在认认真真地检查自己的“成果”。教师有价值、实质性地“反馈”学生的对与错,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画“钩与叉”以及打分数。教师在详尽与认真的“评语”中陪伴学生一起面对失败、一起成长。

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对于哪些学生在化学上存在哪些问题,我也渐渐比较清晰和了解了,我便会在课余空闲时对他们个别或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由于教师无法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接触,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许多学生单独请教老师的时间,而且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即使是辅导,学生也是在“评语”的启发与思考之后,带着更加明确的问题来向老师求助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给予学生一些心理辅导。由于学生经常会关注自己的“评语”及其进展,这样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就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并能很及时地解决问题。同时,“评语”还会延续到教师与学生的现实沟通中。比如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如果经常出现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忘记气体符号的现象,那么在自习辅导课中,当走到该学生面前时,我就会面带微笑地细声对他说“记住啊,箭头”等话语。类似这样的处理,会让学生不断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学习效果不佳不一定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而是学生思维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在努力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意见。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针对自身的“丰富的”“实质性的”反馈信息,要让学生从这些反馈信息中感到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教师的“温暖”陪伴。真正有效的对学生的评价,是要“栽”到学生心里去的。

三、离别的“礼物”

实习开始不到两个星期,我便琢磨着在离别之际给这些可爱的学生们送上一份礼物,一份我所能给的、值得他们留念的礼物。我准备了一个大本子,每个学生一页。在专属于每位学生的那页纸上,写下实习这段时间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点点滴滴值得回忆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和对他们的建议,类似“教育日记”。

从那之后,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都会把当天我所观察到的值得记录的事件写下来。有些学生会经常抄作业,尽管他认为我不知道或许认为我不在意,我就写下抄袭作业对人格发展的阻碍,并提出如何从现在的抄袭走向独立做作业的建议。有些学生,在班级里很少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甚至在其他学生心中被认为是个“怪”学生。而我发现他在田径运动会上具有很强的拼搏精神,而这不正是他生命力张扬的表现吗?于是我鼓励该同学要主动走出自己的“世界”,与其他同学多接触。有些学生比较懒散,我就写下每一次给他辅导和跟他交谈后的感想。有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我则写下希望他在保持谦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努力的期待。

想要更加了解学生的这一动机让我开始写教育日记,而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促进了我对学生的了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日记里,关于后进儿童的记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善于觉察这些儿童在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把所观察到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1]写教育日记的过程,加深了我对学生的关注。没写教育日记之前,我或许不会像个“有意的”旁观者那样去倾听学生的“语言声音”和“行为声音”等。在写教育日记之后我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表现”。每位学生的身上都有他的“亮点”。教师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这些“亮点”,并通过这些“亮点”完善对学生的认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前我认为教育日记是属于教师自己的,临走时,当我把写给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日记一并送到他们手上时,我才发现:教育日记,可以和学生分享。时至今日,我仍然对当初的那本教育日记记忆犹新。

短短的几个月实习生活就这样忙碌而充实地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体验到作为一位教师的艰辛与幸福之外,更是感觉到若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甚至再“生产”。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教育所要指向的也是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在这个实习阶段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三种情形下的文字交流让我懂得:教师应该把教育每一个个体,而不只是整个“学生群体”当做他教育的使命。对每一位学生真诚的了解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生涯中时刻都要进行的最重要的工作与不断研习的“功课”。

篇11

2 扫描视点全班化,本质内涵就是课堂参与要全班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参与不仅仅指回答问题,所有积极思考的活动,都是参与。课堂既需要有情绪性的兴奋,更需要有思考性的兴奋。老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想、大胆说的习惯,对于容易走神的学生,要给予各种方式的提醒。我们目光扫视的对象始终是全班的每一位同学。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参与率,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兴趣小组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给他们以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后进生可设计一些低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掌声鼓励,这样日积月累,一句句赞美的语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生更加喜欢科学的课堂,便会更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关注起点――层次化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生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习的态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起点,通过调查、观察、座谈、访问,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可以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把不同气质的学生分类,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也可以按学习能力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等等。

在当前不能分快慢班的前提下,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的做法如下。

1 学生主体层次化。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组:甲组是学习有困难的,乙组是成绩中等的,丙组是成绩拔尖的。甲、乙、丙人数比例大致依次为1:6:3,但所分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程度或理解能力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甲组逐步解体,乙、丙组不断壮大的目的。

2 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层次后,应以课标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甲组学生完成低级目标,乙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丙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经常分层次布置,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学过程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既重视学生共同要求,又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如共性的全班同学都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如很多针对尖子生的拓展性、拔高性的内容;还有因人制宜的“特”的步骤,如一些课外小实验、小资料、视窗等内容的处理、分析要因人而异,从而使课堂教学分类推进,逐步提高。

4 教学检测层次化。每一次阶段性的教学检测都设计多套不同层次的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检测要求,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班级环境中,这样可以适度满足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上进心。

通过层次化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真所谓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使较多的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突出重点――简明化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简洁明了。必须理清教材的头绪,牢牢抓住科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心内容,正确确定一堂课的重点,设计好突出重点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化多为少,纲举目张,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2 教师的新课教学要简明扼要。“围绕主心,抓住主线”,根据教学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地整合、合理变动教材的顺序,发掘教材中内含的知识线索,使得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使知识序、教学序和谐统一。

3 教师的策略运用要简单明了。教师围绕重点,补充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相关内容,把重点细化、简化,使教学过程更为具体、深入、明确。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和教学时可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以突出新教材以点带面的编写意图和广而博之、博而浅之的学习要求。

4 教师的板书形式要简约。教学所要呈现的板书形式要简约,特别是教学知识点,知识块,知识网络的呈现形式要简约,教师要给学生最精炼、最精华的内容。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体现在板书上,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过程分析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视觉信号(学生80%的信息来自于视觉)。因此,形式简约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简约的板书是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它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它虽是微型教案,却展现一个宏观世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板书设计,如:提纲式、辐射式、表格式、对比式、图示式等。

四、突破难点――多样化

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一些习题所构建的模型、变化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机理复杂、有的纵横交错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授时要把握和瞄准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各个击破。如何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和树立信心的关键,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以下一些做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1 归纳法。对于一些概念和原理,可以从其含义、关

键、内容、原则、基础、依据、目的、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讲解知识,从中得出综合结论或归纳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此知识有完整的理解。例如:对物态变化的学习,最终可归纳成一个三角图(如图1):

2 对比法。对于相似、相近、易混知识点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对于一个独立的观点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说明,使学生明辨是非,加深理解。也可以视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或由教师直接给出表,或让学生填表,或由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行补空。

例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可由教师直接给出表:

再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可采用列表对比法,让学生填表:

3 延伸、递进法。有些知识点,如果单就其本身来说明,很难解释清楚,学生也不一定领悟,这时可以从前后知识与它的联系人手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环环紧扣的、层层递进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分层推进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讲解。

例如:如图2,当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试分析各灯亮度变化情况。

这种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延伸原有知识,层层递进,将教师“教路”与学生“学路”扭成一股绳的做法,形式简约,事半功倍。

4 目标导学法。对于容易理解但知识点比较多的课题,可以先显示本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自学,加强识记、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或练习进行反馈,这样会取得较好效果。

5 讨论法。对于一些学生已有初步了解但又认识不清甚或存在错误认识或误区的知识点,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澄清学生的认识,提高辨析和选择能力。例如:轮船从内河驶向大海,问浮力如何变化?同一密度计分别测水、盐水、酒精的密度时,浮力如何变化等等。

6 角度互换法。对于一些涉及各种人物或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法律和心理知识,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去分析问题,加深认识。

例如生态系统的教学中,各组成分的分析;太阳系行星的教学;大气层的分层结构等都可分别让学生来扮演,并作自我介绍;这样通过娱乐的方式,可使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知识变为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又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是枯燥的数字,识记量很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出现分化现象。为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此部分知识,可把元素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这样便于记忆,不易遗忘,并且在学生中开展书写化学式的竞赛,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化学式。对学困生采取分几次小条补测的方法,直到熟练掌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打好基础。再如在讲CO2性质一节的引言时,讲“屠狗洞的故事”,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然后让学生上台口述,假如你是CO2,你将如何作自我介绍?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听课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愉快、有趣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7 图表图示法。对于结构复杂,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列成图表进行展示,化繁为简,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对于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则可用图示法,同样可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知识浅显化。

例如:在讲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时,可采用图表(如图3)法。

8 环境导学法。对于一些与学生有密切联系或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焦点,采用活动课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社会模拟、演讲,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学习《地震》时,联系汶川大地震,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模拟地震,让学生逃生等。

讲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时,可让学生去采集身边的一些污染图片、视频、案例,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

9 情境教学法。一些涉及到思想、心理教育的知识点,可以用音乐、朗诵、录音、录像、学生表演等辅助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其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例如:学习动能和势能这节,以《长江之歌》引入;讲《运动与静止》时,以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入;学习《月相》这节,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新课引入,可以增强感染力、表现力等。

10 实验法。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得好,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巨大热情,培养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

每当学生在某一实验中取得成功时,他的表情可以代表他此时的心情,就好像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一样兴奋。通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实验,边思考,既有听的,又有看的,还可以亲自动手,他们既能认真地去实验,又能积极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实验中直观性强的教具的使用可使课堂变得丰富,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枯燥。而且使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即使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直观教具理解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经历,在学习叶脉书签的制作时,我和同学们制作了多张非常美观的叶脉书签,上课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的作品,那种兴奋的表情不言而喻。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把同学们课前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生态瓶搬上讲台,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科学》中的有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他们比较难于理解。这时运用适当的学生实验,对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月相的成因”的教学中,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陷,在“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时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学生非常难以理解。我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一方面要求学生用排球或乒乓球做实验,模拟“三球”运动关系,从而形象地得出月相的形成及变化特点,这一来大部分学生就能理解了。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要多样化,只要我们依据不同的教学难点、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都可以化难为易。作为教师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才能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习科学学科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五、显示亮点――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特长、才能,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1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学

要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是“差生”,也会有“英雄有用武之地”。

2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个性独特性的要求,如上所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个性化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表扬,有的学生批评可能会更好些,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跟老师交朋友等等。

3 个性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相互排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性质、水平必然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个性化教学不是畸形教学,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

4 个性化教学强调良好个性的培养。人是个性化存在物,个性化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强化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学生的不良个性的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良好个性的培养并非是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单独地、专门地组织教育活动,而是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发展积极的个性。

尤其是科学课教学,需要重视个性化的特色,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强,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等等。

六、联系热点――现实化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要求。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污染、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原理,从理论上大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办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生态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如纳米技术及应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通讯技术、高温超导体等新材料、绿色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克隆技术及应用、基因工程、DNA芯片技术、生物材料、超级杂交水稻、生命起源等,突出理化生等科学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入适量的最新科技知识,或通过选修课、开设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创设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和进行理论探讨的可贵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组合已有知识,接受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STSE的全面渗透和结合,这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学的需要。

总之,只要我们眼中有生,心中有法,针对实际,恰当把握教学的点化策略,我们的教学就会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老师角色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旧课程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方式比较笼统和单一,只限于“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描述,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它只是规定了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旧课程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更关注知识点学习的效果,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化学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也就是说,新课程“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给予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化学课程的目标。强调化学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程规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行动,重新认识和塑造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给学生化学知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单向或简单的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垄断教学全过程,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即使师生间有交流也只是局部的或暂时性的活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更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少数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他们虽然可能记住了老师教授的基础知识,但知识的运用能力却较弱,很难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是因为教师扮演了上述角色,使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老师应该首先转变自身的角色,并且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

3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转变角色的途径

3.1 在角色转换中,老师应明确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老师应改变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应从“教师”转变为“导师”,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有权来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学多久等等有关学习的问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就要失去其权威性呢,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相反,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一直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主动学习的机会很少。往往是老师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重点都告诉学生,然后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要让具有这样学习背景的学生立即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难以摆脱对老师的习惯依赖,认为老师应该对学习和学习过程负责,老师应该告诉他们做什么。对于这样不能承担学习责任、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学生,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作用是不可或缺少的。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控制者、督促指导者、激发者、评估者以及参与者。因此,如何平衡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控制程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过多的帮助可能会挫伤或扼杀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责任需进一步的延伸,并加强对学生课外以及今后学习技能和策略的培养。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都设置了“学与问”、“科学探究”的环节,老师在课前或课堂上要适当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探究,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更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教材上还有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科学视野”、“资料卡片”,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老师应提醒学生结合本章节知识点进行阅读,这样不但能加深对本章节的理解,更开阔了视野。

3.2 由“传统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课程一直是统一内客、统一考试、材教参、统一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教材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同时,在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有创意的教学。

3.3 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有些实验不适合学生亲自操作,老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从而加深对该实验的理解。21世纪是信息社会,现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课桌上的纸介质的书,而是要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文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大有神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领域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能是这个时代教育将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3.4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13

二、提升三大境界,实现目标知识与隐含信息的互动

在地理教学中,存在大量隐含在地理数据(文字、图像、数字等)中的地理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库的出现,使传统地理教学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方式的改进成为可能.教师可从网络、数字地球、数字区域与城市等渠道搜集相关地理数据信息,形成地理教学数据库.这些地理数据相对学生来说是未加工的,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提取信息,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地理数据可以实现目标知识与隐含信息的互动.运用隐含信息进行地理教学有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搜集与目标知识有关的图表资料信息,引导学生提取图表资料中的隐含信息,加强对学生运用图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迁移变式训练.第二境界:搜集与目标知识有关的数据资料信息,让学生根据数据资料绘制图表,通过提取数据资料中的隐含信息,或通过绘制图表寻找数据中隐藏的时空演变规律、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地理问题归因等,加强对学生数据与图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训练.第三境界:引导学生对教材文字与示意图表间进行转换,培养学生驾御图文进行推理与信息转换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上册中有段文字表现了能源发展的线索:18世纪前以柴草为主18世纪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以煤炭为主19世纪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电力,带动煤炭消费比重上升到高点70%左右20世纪50年代后以石油为主21世纪进入能源多样化时代,涌现出一批新能源.教师可挖掘这段教材的隐含信息,再搜集各个年代各主要能源消费的占比,引导学生推演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更直观地展现世界能源消费发展状况及其趋势,同时培养了学生驾御图文进行推理与信息转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