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综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篇1

(一)科室具体工作

1、筹备举办了“Xx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暨颁奖晚会”。晚会筹备历时20多天,于 1月6日举行,共评选6类道德模范30名。

2、完成了Xx、Xx、Xx县区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考核情况汇报和全市9县区考核结果的汇总;修订和补充完善了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

3、参加了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和全省经济建设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会议。按照会议要求起草了大会发言和四个会议精神的传达提纲及贯彻意见。

4、积极参与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主要起草了《关于命名表彰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等三个表彰决定,《Xx市文明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办法》,会议主持词以及服务大会的颁奖等工作。

5、配合做好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记者春节采访报道的服务工作。起草了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词。

6、组织开展了文明县、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三大创建”活动。推荐上报第十批省级各类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37家,修改先进事迹材料、审批表、创建简介等各类文稿100多份。

7、及时起草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各种通知、函件等近20余份。

8、协调参与了“倡导文明新风,重建和谐家园”送文化下乡活动。

9、协助参与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创建活动。

10、按时完成了常规性工作任务和领导安排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具体事务。

(二)参与了市委重点工作督查活动

(三)重点参与了全市文明Xx建设活动

二、领导批示和安排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上半年领导批示的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多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自己竭尽所能,尽心尽力做了一些事情,但感觉是整日忙忙碌碌,疲于完成领导安排交办的具体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工作。工作任务从目前完成的质量上看,与领导要求和期望相比,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工作水平不高,致使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致使跟不上领导的工作节奏;眼界不宽、思想不够解放,致使工作的超前性、时效性有限;具体事务太多,致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谋划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文明Xx建设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Xx建设活动的各项工作:

(1)协调联系领导小组召开的各类会议;

(2)协调联络整治活动的转段等工作;

(3)做好文明Xx建设的上传下达、协调、衔接等工作。

2、重点抓好文明Xx建设工作:

(4)拟定文明Xx创建标准(七个方面);

(5)拟定文明Xx七个管理办法;

(6)拟定文明Xx七个测评细则;

(7)编发文明Xx建设活动简报;

(8)协调联系召开“文明Xx建设组成员单位会议”;

(9)协调抓好文明XxXx建设示范点;

(10)协调组织开展文明Xx建设活动督查指导工作;

(11)做好文明Xx建设活动的总结工作。

3、负责抓好创建科具体工作:

(12)组织协调全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3)抓好第十批省级各类文明单位的申报考核验收工作;

(14)起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议发言材料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4、按照领导的安排做好其它事务性工作。

四、今后的五条工作建议

筹划一个会、选好一段路、开展一次督查、确定一些主题活动(载体)、抓好一批示范点。

1、筹划一个会:召开“文明Xx建设组成员单位会议”,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明确主题创建活动、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2

“送文化下乡”就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民众情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主要内容体现为送图书、报刊下乡;建立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送文化下乡”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文化政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于农村需要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化享受的基础决定的。早在1938年,柯仲平就在其发表的《文化下乡去的一个实际问题》中探讨了“文化如何下乡”这一重要问题。[1]1963年我国就组织了第一批“农村文化工作队”支援农业,为加强城乡文化联系,把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输送到农村去。梗风在1964年的《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一文中充分肯定了送“文化下乡”不仅能够鼓舞农民的政治和劳动热情,有助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业建设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艺术工作者深入了解农村,为艺术创作提供思想源泉。1995年,等八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下乡活动。此后,“送文化下乡”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每年各级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被沿袭下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更是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加以实施。[1]

二、“送文化下乡”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升乡村生活品位

文化是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些文学、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现阶段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农村,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品位,而“送文化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南昌县文化机构在各乡镇举办的“歌舞活动”“送戏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在这些“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民众享受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民众对歌舞的喜爱和鉴赏力,也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让大中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农村群众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乡村生活的品位。

(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甚至有些可以和城市媲美。但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处境困难,城乡文化差距显著。“送文化下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把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入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如好的戏曲演出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高科技含量的图书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改善农民枯燥的田间生活。“送文化下乡”着重体现为“送下去”,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文化向精神文化相对薄弱的乡村进行传播,把大中城市的文化以文化公益活动的方式送到百姓的家门口。与此同时,这些艺术表演团体通过演出接触当地本土文化,在节目中吸收这些传统文化来提升表演内涵,迎合群众文化需求。因为“文化的续延必须建构一个顺畅的乡村与城市文化‘互哺’机制,树立农村新型社区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与独特品格,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融的文化圈。”[2]城乡文化在“送下去”和“吸进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不断碰撞、融合。

(三)提供文化活动平台

虽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的中国农村描述有点不实,但是大部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市,迷信思想、不良的赌博嗜好确实比比皆是。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高群众审美情操,同时激活群众情感的活动平台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修养。政府近年来组建的“农家书屋”活动正好迎合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乡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送戏下乡”活动作为“送文化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舞、戏曲、音乐的表演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文化教育,也让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用心。这些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的导向和激发作用远远大于节目本身,为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动平台。

三、结语

“送文化下乡”作为政府工程的一项利民政策,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开展,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和宣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同时,政府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郑迦文.文化下乡与精神进城——民族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面向及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86.

[2]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23-129.

篇3

一、“校园文化”综述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还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组成要素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

1.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是指学校精神价值发挥的各种实体物的文化成果的体现,主要表现为校园环境、教学、教研科研、生产和生活等硬件方面。

2.校园制度文化(准则):是指学校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从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内部的各种制度、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等方面。

3.校园精神文化(灵魂与核心):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奉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操等精神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教风、学风、校风及历史传统等方面。

二、积极推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即校园之魂。教风,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学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学校要对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特别是领导作风提出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并结合中职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旗、校徽、校服、校歌、校花、建立校史展览室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而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的“育人”主要是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善、求“美”、求实。中职学校文化活动建设要突出“两条主线”:一是可以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结合社会形势、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养成教育等,以及三月“学雷锋”活动、四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九月“庆祝教师节”活动、十月“读史诗、诵经典、唱红歌”活动等等;二是突显“中职”的活动方式,要围绕“高技能”、“高素质”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比如,举办一些“技能比武”、“岗位练武”、“学生实作作品展示”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三)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中职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初中毕业生,少量是外省市农民工子女,选择职校也许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相对而言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也不强,他们少勤奋,学习欠主动,自觉性不够,厌学情绪浓,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尚需加强,他们自尊、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等个性心理状况尤为突出。

(四)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学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文化建设的前提。明确而严格的校纪校规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除了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还要突出“中职”的行为规范,要围绕学生的“高技能”、“应用型”来建立健全包括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并要在完善、系统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来教育、感染和规范师生的言行。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因此,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强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对学校的整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篇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家庭美德建设被提出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把家庭美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指导,从提高全民认识、责任人、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家庭美德建设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结合起来,成为群众看得见、做得到的大事、实事。市领导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家庭美德建设表彰研讨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家庭美德建设,优化社会细胞,并带头争做公民道德的宣传者、实践者。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开创了由妇联的独家经营逐步变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积极实践、大力创新,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

各级妇女组织适应形势发展,把握时代脉膊,从党政所急,社会关注和群众需要出发,不断充实工作内容,深化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使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坚定妇女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信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城乡文化阵地;设立##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十佳母亲”、“十佳父亲”、“尊老敬老好儿女”等的评选,弘扬家庭美德新风;充分利用大众读书点、妇女之家等活动阵地,组织家庭成员学习卫生保健、科技致富、科学教子、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上创造读书爱书、争做学习型家庭的浓厚氛围;在妇女群众中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强化环保意识,组织妇女植花种草,清理“三大堆”,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绿色生活”,为家庭创造优美洁净的生活空间;举办“展示您的家庭风采”、家庭文化产品展示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特色楼群(村)、文明楼群(村)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的家庭美德建设活动,提升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为优化社会细胞,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围绕中心、努力探索,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档次

各级妇女组织把家庭美德建设放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把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了“社会妈妈”、“援助革命老妈妈”、“知音之桥”等“爱心系列行动”,创出了妇女工作的品牌,提高了家庭美德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以“一对一”、“集体型”、“松散型”三种方式,资助孤贫儿童,使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关怀,目前全市70000多人参与其中,资助孤贫儿童710多名。各级妇女组织还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那些曾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妈妈,使她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各级妇女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活动中来,救助贫困弱小,在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中形成了奉献社会、奉献他人的良好风气。

二、家庭美德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市家庭美德建设尚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的方面,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有的家庭成员不讲诚信,公德意识较差;有的家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

在家庭美德建设过程中,妇联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深入基层调研和现场指导不够,研究氛围不浓,理论积累不够;二是地区间、行业间家庭美德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思考版权所有

在调研工作中,各级妇联及有关方面对我市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篇5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在公共事业面临革新压力的今天,文化馆的发展要在确定以群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性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群众性,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由于受制度、建设费用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制约,以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文化馆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本着创新和发展的思路,针对文化馆的现状作了阐述,并对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 前文化馆存在的现状

1.文化馆是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的事业性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正因为其事业性机构的特点,决定了文化馆获取的只是社会效益。但在文艺演出,文化馆的建设等方面,其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容易造成资金的不足。所以在文化馆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在公共事业单位收费的现象,而资金不足也成为制约文化馆建设的因素之一。

2.文化馆的建设应该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部分地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文化馆的建设滞后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跟上相应的步骤。另外,文化馆内部娱乐形式相对单一,使群众感到枯燥乏味,对文化娱乐提不上兴趣。文化馆本身是一个施展文艺才能的地方,但目前不少文化馆的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文化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同时,某些地方对文化馆的定位不准确,各种带有盈利性质和赌博性质的经营活动泛滥,脏乱差现象突出,影响了文化馆的环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性质文化观念突出,使得文化馆的管理模式依旧落后。如前面所讲,文化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提供,所以,文化馆的工作多数以行政指导为原则,带有些许行政文化的性质特色。

4.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关注,文化馆承担公共服务娱乐的职能也越来越发挥其作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扩大了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化馆在发展之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事业性质的定位不准,管理模式上传统依旧,活动形式单调失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作用,在规模上不同程度的萎缩,这些已经成为文化馆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 关于文化馆发展的策略思考

1.明确发展思路,统一对文化馆的思想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形式的负面现象对社会风气的污染,使文化工作面临着重大压力,文化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必须统一思想,认清新形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可行计划。

要毫不动摇地确立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的地位,发挥文化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在群众对精神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文化馆的建设正是他们为实现自我精神文化完善的宣泄窗口。为满足群众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必须加强文化馆的建设,而如何坚持文化馆公益性和事业性这一性质,成为文化馆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要指导文化馆全面贯彻公益性的性质,树立无偿服务的思想观念,正确区别文化产业和文化馆的不同属性问题,改变过去对文化事业机构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的立场。

2.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奠定文化馆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虽然文化馆是一个事业机构,但今天的文化馆却存在无事无业的现象,工作人员散漫,管理松弛,有些人员拿着工资却不工作,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造成文化馆少有群众光顾,成为名存实亡的空洞建筑。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加强文化馆的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方案,赋予文化馆承载群众文化市场的使命。

其次,要做好文化馆文化艺术普及的工作,在扩大场地活动的基础上,宣传先进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文化情操。在文化活动的内容方面,要形式多样化,听、唱、舞、弹,面面俱到,做到百花齐放,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享受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的摇篮。另外还可以设立文化站,作为辅导文化馆工作的延伸,在服务功能上支持文化馆。

最后,要强化文化馆的开放性,出于文化馆的特点,要更好地实现文化馆的价值功能,必须提高文化馆的开放程度。通过开放文化平台和运作模式,扩大文化馆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使文化馆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

3.要发展群众文化就必须加大对文化馆的经费投入,扩大文化馆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文化馆的建设,从而吸引群众对文化馆的关注程度,并实现文化馆的长久发展。

三、结语

综述所述,文化馆的发展必须正确定位其性质,通过加大对文化馆的投入,搞好文化馆的建设,使其成为无偿服务于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心和载体。

篇6

一、新时代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逐步增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成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师德师风建设是铸就我国教育事业的坚实堡垒。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要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被社会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促进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久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高校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提高自身师德师风的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推动我国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高校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劳动者,他们在物质创造中起着强大的作用,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能够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进而引导学生在工作劳动中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能使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在教学中落实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尽最大的力量把科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把这些优良的品质带到生活、工作中,对周围人的道德水平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进步。综上可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推动我国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二)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推动我国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质量和前途。新时代下,高校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做了大量具体的育人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教师去具体执行,因而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尚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推

动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教育工作就是一项良心工程,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能促进高校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钻研教学,不被外界事物所诱惑,坚持教书育人的根本准则,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三、目前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效能不高

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进行规范。但是很多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教师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这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效能。党的十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很多指导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但是实践过程中存在“用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所有高校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有重要推动的作用,但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考评成效不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考评体系也受到了关注,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考评体系依然不完善,奖惩机制也并不明确,从而导致考评成效不足。一些地方对教师的考评主要集中在期末,而考评标准也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定评价结果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另外,很多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不完善,使得一些优秀教师的荣誉感和获得感都有缺失,从而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发挥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作用非常关键,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无法长久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协同机制不完善

高校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明确协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提高。协同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目前,高校师德师风的协同机制还不完善,无法给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并且还会加大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造成教师的疲惫感,从而影响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一)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高校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对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依托校党委,也要与学校相关部门展开协同合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只有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才能发挥由点到面的带动作用,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广泛开展。校党委负有很重要的引导职责,要在引导师德师风建设方向的同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完善管理体系。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正确方向的引导,需要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进行。因此,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工作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形成良性联动,共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二)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刚性约束,也需要优秀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一方面,要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比如,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活动,通过培训、讲座的方式,分阶段实现教师师德师风的梯度升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优秀教师在团队中能够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促进教师团队师德师风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引导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意识

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提高教师对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理解程度,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深入心中。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从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他们以传道授业解惑和教书育人为己任。在我国的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和地位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应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营造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高校可以从组织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增加教师实践活动、开展教师师德师风研讨会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此外,高校还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这也有利于良好师德师风建设氛围的营造。

(四)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日常行为进行考核,通过评价的方式考量教师在一定阶段内的成果。只要有评价,就必定有差异。要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就要惩治教师的不良行为,同时也要对教师的优良作风做出奖励。一方面,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特点是长期性、综合性、客观性和动态性。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就要完善奖惩机制,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同时,要完善教师考评的评价主体,将教师、学生、学院联合起来,组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高校也要重视考评结果,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使其守住教学底线。

五、结语

教师的发展关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要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必须深入分析目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精准解决。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初显成效,但仍需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红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2]王晶梅.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01):13-17.

[3]瞿先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综述[J].品牌研究,2018(03):111+113.

[4]郑东.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4):138-139.

篇7

对“学习磨溪经验,实现工作提速”、“构建和谐××,共谋发展大业”、“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实力”、“刻树身边典型,塑造企业之魂”等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整体业绩的稿件,采用深度报道形式,剖析因由、揭示本质、展现成果、给人启迪。

二、认真组织好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

网络、电视二大媒体要详细策划,精心组织。

对工作会议要做到会前、会中、原创:会后三个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宣传。会前以报道各行业各单位××年取得的成绩为主,会中以大会本身内容为主,会后以各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主。

对于贯彻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网站、电视要开辟“贯彻会议精神,明确工作目标”栏目,要采用消息、照片、大会侧记、领导专访、会间花絮、同期声等多种形式做足做活这些内容,对重点内容连续报到,从而让广大职工家属通过媒体宣传,明确今年所面临的形势、工作目标和担负的责任。

要编写贯彻两级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材料,以《形势任务教育材料》下发。

三、精心做好“双节”期间坚持正常生产及各级组织开展的节日慰问、送温暖活动的宣传。

要重点宣传“双节期间”继续坚守生产岗位的一线职工。要组织基层通讯报道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采访。

对各级组织及领导开展的节日慰问、送温暖活动等组织好图片、文字报道。

对各单位组织开展的节日文体娱乐活动做好报道,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摄影、摄像工具。

采用小故事的形式,以小见大地反映油田和谐稳定、职工祥和度节的新风貌、新景象。

党委宣传科要做好节日采访和值班工作,对节日期间采写的新闻,电视及网络要及时播发。

四、对生产启动的宣传。

分路派出记者赴生产启动现场采访各路启动工作。

网站出生产启动专期,电视制作启动专题。分别采用消息、言论、通讯、图片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

二大媒体开设“启动十一五,争夺开门红”专栏,重点报道各单位生产启动动态及启动后生产进展情况,为夺取“十一五”原创:首季开门红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党委宣传科要深入一线跟踪报道生产启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对职工培训工作的宣传。

针对生产启动前各单位、各部门举办的职工技能培训学习班,要及时进行动态报道。

对冬训和相关培训作综述性的成果报道。

要挖掘一批学习型团队、学习型职工的典型事迹,进行深度报道。

篇8

(二)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工会履职

首先,宣传功能是一个企业的喉舌力量,在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前,能够起到一个“广而告之”的作用。其次,在与各项工作活动的配合中,一个好的宣传工作能够使该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推向最大化,为这项工作的成果起到增幅的作用。

在企业工会履职阶段,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其他工作的“开路先?h”,也是其他工作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宣传工作的开展,既要使宣传工作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说采访报道工作,内容编写工作,播发工作等,也要对宣传内容进行把关,圈定重点,比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发,党的思想理论的宣发等。

(三)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企业工会履职的主要方向之一。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责任感,让广大员工做到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宣传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从新闻内容的选定、编写、报道、播发,不仅能够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与广大员工在思想观念方面起到一个积极的互动作用。为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二、文体活动的开展与员工生活

(一)当今宣教文体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与过去相比,文体活动应该在开展形式、开展特性、互动范围、活动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改变。第一,增强文体活动的灵活性,收缩文体活动的种类规模,将文体活动的重点放在单一类目,活动范围大的文体活动,这样既能保持活动影响、也能节约开支。第二,改变开展特性,由原有的集中范围活动变成自由的分散活动。第三,活动方向上,开展源头由工会变成相应的文体协会,术业有专攻,从而提升活动效果。第四,互动范围的转变,降低文体门槛,是文体活动变成人人都可参加的全民性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影响力。

(二)新时代下开展宣教活动的对策

企业工会在提高工作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保持活动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要与传统的宣教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职能性和原则性不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对策。

第一,对于重点节日的规划。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是每年宣教文体工作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些重要节日的规划,不仅需要相关类型的活动,也要推陈出新,保证活动的效果。

第二,做好深度工作。这不仅体现在宣教文体工作在员工日常生活之中,也要使它对广大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为人做事中,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从而使企业的人文内涵和企业形象都能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宣教文体活动时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多样化和高时效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爱岗敬业的品德,也为企业工会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帮助。

三、工会宣教文体活动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2016年度本人紧密围绕集团中心开展工作,本着“大众参与、广泛适宜、全民健身、兼顾特色”的原则,精准对接集团中心工作、对接职工需要。将加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与宣教文体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有效的文体活动载体,全面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全员健身活动,着力增强职工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团队凝聚意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为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深入一线重实效,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为加强集团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三友企业精神,从队伍建设、各类会议、文化活动、走访调研、宣传橱窗等方面入手,及时宣传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鼓舞士气。

(二)创新载体激活力,提升职工文化水平

为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基层活力,年初制定并下发了全年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结合绩效考核,并对各项活动综合评分,督导基层各项工作创新开展。例如,由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以及以专场演出形式举办的“幸福三友”广场文化活动,既成为职工展示才艺的舞台,又推出一批文化精品,让职工在享受文化大餐中受教育、强素质、增能力。

(三)全方位做好服务,扎实推进职工健康管理

篇9

群众文化是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当中所诞生的一种产物,它主要是以人民群众自由发挥出自身的智慧力,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表达的形式。而与经济物质的发展进程相比较,我国在文化方面的进程相对缓慢些,这也就表示着,我国更应该加强对精神文化方面建设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很好的提升群众文化发展的进度,也能帮助我国人民群众的素质与道德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立足于关于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探微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一、群众文化与美育分析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的发展进步,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在逐渐的提升。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出现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不一致的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报道,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赌博、饮酒、吸烟等新闻现象更是在逐年的增多,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了国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未来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全体人民的素质水平。

近两年,更是在新闻媒体报道中出现“碰瓷”职业以及“老人摔倒了我们应不应该服”等一系列的讨论话题,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的淡薄起来,如果真正的想要改善当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关注度。群众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日常结束工作时或者在非工作时所空闲出来的时间时,所自发的组织与参加具有社会性的文化活动,而群众文化更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核心角度出发,以此通过自发建立组织一种娱乐活动,使得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层次上的一种需求,而在群众文化中,广大群众就是主要的本体,文化活动内容就是客体,而广大群众通过自发组织的一种形式将社会上的活动内容相互融合起来,从而形成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众所周知的广场舞、跳秧歌等,而广大群众通过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自己的视野得到扩展,也能使自身感到愉快。

美育最早是出自于教育的活动当中,主要的目的就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审美观的水平,并通过多种界面来将美好的事物进行提升,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的水平,而美育也是在近些年才被提出的一种概念,美育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的部分:1.自然、科学、艺术、社会美,而这几种方面的美与教育事业当中的美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仅能够帮助广大群众树立争取的审美观点,还能很好的培养群众的人格魅力,还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整体的素质文化水平。

二、关于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的合理对策分析概述

如果真的想要完善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并使其顺利的发展下去,那么就一定要加强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的重视度,而经常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也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广大群众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一)利用科技媒体以及大众媒体来对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进行宣传提高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中,有很多商业项目以及活动,都会通过一些科技媒体或大众媒体来进行宣传,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宣传的范围,由于大众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不受空间上的限制,也是当前最快速、便捷的一种传播途径,人们可以从大众媒体来获得大量的新鲜消息,从而更加了解整个世界的情况,因此,如果真正的想要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就一定要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途径的重视度,例如:电视节目或广告,这样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传统的文化特点,还能将我国文化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地方展示出来,并以此向广大群众传播群众文化,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而那些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们,也可以帮助自己的审美力有了不错的提升,正是通过大众传媒以及高科技传媒等这种正能量的宣传手段,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力度。

(二)采取合理的手段以此加强对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有效的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

一个国家只有真正的规划、完善好各个城市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并建立起有效的完善群众文化的硬件设施,才能真正的提高群众文化的美育功能,而广大群众在享受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从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在对于一些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服务机构当中,例如:图书馆等,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服务机构的使用效率,这样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加强了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定时的举办开展一些文艺表演、画展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够很好的吸引广大群众的观赏兴趣,还能让群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的视野有了显著的扩展,并且可以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还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加彼此的交流,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合理的制定完善群众文化的相关机制

群众文化要想顺利的发展进行下去,那么就一定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府的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政府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对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这样才能提高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而在针对群众文化的活动基地中,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夜店来选择需要学习与培训的课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群众的参与力度,还能增强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只有政府真正的加大了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才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后续发展顺利进行下去。才能为我国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结构,而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水平,只有广大群众充分的认识到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主要作用含义,才能不断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来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并以此培养自身的文化品德。只有坚定不移的发展我国的文化精神,并开展各种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真正的做到强国,而如何帮助群众文化中的美育功能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是需要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唐兵.当代中国美育观念演变历程考察[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115-119.

[2] 刘兆吉.七十年来文艺心理学与美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概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90-98.

[3] 张晶.大众传媒在国家美育工程中的社会担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7:8-14.

[4] 席格.当代美学转型与美育的理论困境――兼论美学与美育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96-100.

篇10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健康状况、个人收入、个体社会地位等个体因素;也包括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关系等家庭因素;还包括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不同文献中对幸福感的衡量不同,如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或者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鉴于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且“主观幸福感”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优良特点,本文采用主观幸福感来衡量居民的幸福感。本文从信任度视角研究信任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目的在于:第一,考察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和信任状况的差异性,如性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人群的幸福感水平及信任状况;第二,明确信任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其影响是否显著,根据分析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对幸福感这一课题的研究早期大多集中在心理学、哲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从哲学转向心理学,开始兴起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Pedro Conceicao、Romina Bandura指出用GDP、社会环境因素、快乐指数等作为衡量幸福感的指标有明显的缺陷。其次,由于幸福感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因此目前对幸福感的衡量通常都用“主观幸福感”来表示。

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有:第一,对于信任度对幸福感的影响,之前的研究只限于小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分析,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数据研究,而本文研究对象覆盖范围较广,覆盖了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个年龄段的居民。第二,信任度这一变量涵盖了对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陌生人、医生、记者、政府官员等的信任,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信任度这一核心变量。第三,本文还采用了价值观数据,如您认为现在社会公平吗?做虚拟变量,来衡量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

二、数据与变量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2012年CGSS项目,包括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88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了25个家庭,每个家庭随机调查一人,最终获得11765个样本。剔除了有缺失值的样本,最终采用了5038个有效样本。

(二)变量描述

本文的因变量是主观幸福感。关于因变量的问题是“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共有5个答案:“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结果显示:比例分别为1.50%、7.36%、15.84%、58.97%、15.97%。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均值为3.808,介于“说不上幸福不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自变量为性别、民族、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任度等。其中,信任度状况如表1。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2012年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等水平,接近于“比较幸福”,其中,男性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女性,中年人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青年人和老年人。第二,我国居民的人际信任状况也不是不容乐观,89.34%的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而且不信任的情况往往是针对陌生人;大约93%的被访者对陌生人持不信任态度。因此,提升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将有助于提升整体信任水平。提升对陌生人的信任是关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升信任水平:一是从主观角度提高人际信任,进而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比如在校学生应加强自己的人际观,树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合理把握人际信任。二是从客观角度提高人际信任,进而提升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小到社区,大到国家,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水平,进而提高整体信任度。第三,信任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从信任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可知,对他人越信任的人群幸福感越强。因此,提高居民的信任水平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第四,我国居民对亲人、朋友、邻居的信任度总体来说较高,对医生、老师、警察、政府官员均有不同比例的不信任。其中,对地方政府官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2.2%,对中央政府官员不信任的比例达20.4%,对医生不信任的比例达17.5%,对老师不信任的比例达8.4%。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提高政府公信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做到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惠及民生的事;另一方面,要让老百姓更加了解政府的行事,对政府官员赏罚分明,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进而提升我国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第五,人们的社会态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而且非常显著。一方面,社会态度反映出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其也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念也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进而提升全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水平。

(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去年以来,通过开展职工生活费发放、油材料消耗、物资采购方面的基层效能监察,为企业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违纪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了一些违纪行为,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基层效能监察的思考

分析现状,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经济效益状况不佳,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薄弱,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履职尽责。而管理中的不少漏洞又给腐败分子空隙可钻。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责任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近几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中,笔者认为效能监察要与以下几方面相结合。

(一)效能监察要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

生产经营管理上要开展成本效能监察,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成本管理点”的观念,把效能监察介入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业务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因效率不高、信息失真、资产闲置等形成的隐性成本。对于基层生产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油料消耗,是一项长期的效能监察项目,不求做到全方位监察,选择有代表性地的队伍,在不同的时机进行监察即可,及时发现、反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切实做好降本减费工作。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执行管理办法好经验、好典型,但是也存在问题有待于整改和加强。比如:监察中发现个别基层队把油料配送到施工现场后,没有及时填写交接记录;出现个别人、卡不符加油现象等等。

(二)效能监察要与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既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手段。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通过基层队(站)务公开,将职工关心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参与和对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干群关系、凝聚人心的作用。

去年,通过对基层生活费的发放进行了效能监察。基层单位在执行生活费管理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制度、帐目清楚、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赞成。但是,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购买物品不入帐,白条子多,没有证明人签字,有的干部还用生活费购买生产物资,有的公开的资料和实际不相符。这些都是制度操作不严肃、不认真、不落实造成的。通过监察和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执行操作程序,使职工生活费管理使用得到了加强,走上了正规管理的路子,保证了职工群众的基本利益。理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职工的心,为搞好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效能监察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企业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感,其实质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可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在实践中可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述职报告制,中层季效考评,普通员工月度测评制等等。绩效考核注重个人与团队,效能监察注重团队与企业管理,二者只有互动,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脚点。同时,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对于干部每年都经过考核业绩警告和淘汰不合格的干部,把干部考核、季度测评、员工考核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几年来通过考核和测评先后解聘了4名基层干部,调整了三名科级干部。

篇12

去年以来,通过开展职工生活费发放、油材料消耗、物资采购方面的基层效能监察,为企业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违纪问题线索,及时查处了一些违纪行为,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二、基层效能监察的思考

分析现状,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经济效益状况不佳,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薄弱,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履职尽责。而管理中的不少漏洞又给腐败分子空隙可钻。作为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有责任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近几年来的效能监察工作中,笔者认为效能监察要与以下几方面相结合。

(一)效能监察要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

生产经营管理上要开展成本效能监察,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成本管理点”的观念,把效能监察介入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业务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因效率不高、信息失真、资产闲置等形成的隐性成本。对于基层生产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油料消耗,是一项长期的效能监察项目,不求做到全方位监察,选择有代表性地的队伍,在不同的时机进行监察即可,及时发现、反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切实做好降本减费工作。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执行管理办法好经验、好典型,但是也存在问题有待于整改和加强。比如:监察中发现个别基层队把油料配送到施工现场后,没有及时填写交接记录;出现个别人、卡不符加油现象等等。

(二)效能监察要与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既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有效手段。工作中应把廉政监督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相结合,通过基层队(站)务公开,将职工关心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参与和对程序的监督,促进最大限度的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从而达到密切干群关系、凝聚人心的作用。

去年,通过对基层生活费的发放进行了效能监察。基层单位在执行生活费管理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制度、帐目清楚、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赞成。但是,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购买物品不入帐,白条子多,没有证明人签字,有的干部还用生活费购买生产物资,有的公开的资料和实际不相符。这些都是制度操作不严肃、不认真、不落实造成的。通过监察和通报,限期整改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执行操作程序,使职工生活费管理使用得到了加强,走上了正规管理的路子,保证了职工群众的基本利益。理顺了干群关系,凝聚了职工的心,为搞好生产经营奠定了基础。

(三)效能监察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个人、团队业务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企业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感,其实质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可有效堵塞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在实践中可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如述职报告制,中层季效考评,普通员工月度测评制等等。绩效考核注重个人与团队,效能监察注重团队与企业管理,二者只有互动,效能监察才能找到其落脚点。同时,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对于干部每年都经过考核业绩警告和淘汰不合格的干部,把干部考核、季度测评、员工考核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几年来通过考核和测评先后解聘了4名基层干部,调整了三名科级干部。

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132-04

一、引言

“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是豪根(Haugen Einar)于1971年提出来的,他所说的“语言生态”是指“特定的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语言生态学是研究语言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新兴学科,它强调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语言的规范性、语际和谐等方面。

在低碳社会标准的大环境下,我们提倡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这是硬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而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语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语言生态是社会生态的映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紧密相连。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语言生态从其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不和谐型语言生态与和谐型语言生态。前者的主要特征是语言运用混乱和语言污染严重、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融洽、语言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等诸多方面(冯广艺,2009)。本文所讨论的语言生态环境主要是指语言的规范性、得体性和经济性,即用正确、简练、合适的语言给受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心理上的愉悦。但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语言生态环境污染的现象很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影响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因此,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已经迫在眉睫。

公示语是一种实用文本,公示语翻译质量体现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同时,也会对地方经济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没有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们无法生存得安全、舒畅;没有好的语言环境,人们无法生活得方便、和谐。没有准确无误的公示语双语标识,会给地球村的村民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不便。因此,建设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同保护我们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样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综合控制、管理手段,公示语翻译错误已经成为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的障碍。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来看,公示语翻译错误是一种资源浪费,更是一种语言环境污染,它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开放和对外交流。

二、公示语特点及功能

公示语(public sign),又名揭示语、标识语,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杨全红2005),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图示,或图示配以简明的文字,表达对受众的某种要求或引起受众的某种注意,如路牌、招牌、广告语、海报横幅、宣传口号等。公示语一般是制作在标牌上向人们传递告示、指示、提示、警示、标示、请求等信息(吕和发,2005)。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公共设施、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公示语一般是制作在标牌上,其语言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且多用名词、动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避免使用完整的句子。

国内一些研究公示语的学者提出公示语主要具有四种主要功能(施建华,2008)。(1)指示性。这一功能较多地应用于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如机场安检(Airport Security),办理入住/离店手续(check-in/Check-out)。(2)提示性。此功能向受众者提醒某一需要引起注意的事件或现象,如“小心地滑”(Caution,Wet Floor),“油漆未干”(Painted)。(3)限制性。它是以相对委婉但直接、明白的语气向受众者提出要求,限制、约束对方,如“远离火源”(Keep Fire Away),“宾客止步”(Staff Only)。(4)强制性。这是公示语中语气最强硬的一种,受众者必须严格按照警示行事,如“禁止吸烟”(No Smoking),“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Emergency Only)。当然,一些公示语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

三、公示语翻译的理论指导

所谓语言的生态环境,指的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服务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互动的功能,以及它所负载的全部认知属性、社会属性和生理属性(张伯江,2005)。由此可见,交际功能是语言生态环境的核心。如前所述,公示语是一种实用文本,其四种主要功能都离不开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一核心。公示语的文本性特点要求译者很大程度上要从“读者反应”的角度进行语言、文化、交际等多方面的转换,最终找到尽可能适应读者的译本(董爱华,2011)。

根据公示语的文本特点和功能特点,我们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常遵循功能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是由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Kathan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na Nord)在对传统的“等效翻译原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重大突破,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客观、可行的原则和标准。其主要内容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或交际功能决定,而不是由原文及其功能决定。“目的论”是功能理论的核心。它是由“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凯瑟琳娜·莱斯和她的学生汉斯·费米尔在研究和发展自己的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论”提倡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就是完成文本目的,第二准则是译文必须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第三个准则是译文必须与原文语意一致。我们可以用这三个准则作为评价公示语译文质量的标准。

当然,作为一种实用文本,公示语的翻译必然会受到其他诸多的翻译理论的指导。

四、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回顾

我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形成规模性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而且总体研究水平不高。2005年“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随后,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网站建设),分散在各地的“啄木鸟公示语纠错活动”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展开,极大地缓解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匮乏状况,公示语翻译错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著名学者戴宗显教授(2005)以及黄友义(2006)、卞正东(2005)、吕和发(2004)、贺学耕(2006)、王银泉(2004)、赵湘(2006)、罗选民(2005)、陈淑莹(2006)、赵小沛(2003)等,先后从公示语翻译的语言风格、语言结构、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语用研究、约定俗成研究、缺陷研究、交际翻译策略研究、教学欠缺研究、分类研究以及文化差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近几年,又有大批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们加入到了这一研究的行列。很多人从自己所处的地域、城市开展研究。这一批研究人员分别就成都、南京、烟台、贵阳、桂林、西安、兰州、长沙、武汉等地的公示语翻译现状开展了实证研究。

以公示语翻译为题撰写硕士论文并开展研究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还有人专门搜集了世界各地荒诞搞笑公示语,并将其分类(袁良平,2007)。公示语的标识已经开始向国际认可的符号发展。这些都为从公示语角度建设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打下了基础。

五、公示语翻译错误

为了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必须针对公示语及其翻译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案例,查找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提供相关建议,从而改善不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为此,本文主要以江汉大学2008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有关木兰天池的公示语翻译材料为例,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将其中存在的共性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分析错误的基础上,对典型的错误提出了更正措施。

1 拼音和英文混用,缺乏统一标准。一些道路标志、商店名称、景点名称等在翻译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拼音还是英文的问题。这是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其他学者也有提及(赵秋荣等,2008)。但学生拍摄到的公示语翻译的照片显示,同一地方存在着两者混用的现象,标准不一致。如“长廊”译成“Long Corridor”,译文表达了原语的含义。而附近的“道冠石”和“龙珠潭”则采用拼音加英文,译成“DaoGuan Stone”和“LongZhu Pool”。如果选择“长廊”的标准,整个景区都应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才符合语言生态学对语言规范性的要求。

2 英语单词拼写错误。这一错误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通过改进工作作风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如Taoist Priest Poor中的拼写错误在LongZhu Pool中就避免了。

3 原语信息传递不清或歪曲。如将“商亭”译成“Business Pavillion”,所传递的信息与原语完全没有关联。原文所表达的是景区购物点,而译文的中心词“Pavillion”无法传递原语“购物点”这一信息,因而无法引起译文读者反应,达不到交际目的。因此,“商亭”译成“Shop”更能有效地传递原语信息。

4 违背目标语表达方式。如“售票口”被译成“The ticket window”,尽管这一译本可以被目标语受众理解和接受,原语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传递,但由于与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不一致,容易造成受众的不适感,而且也不符合公示语简洁的特点。如果译文只用“Ticket”一词,受众就会从最简单的形式中获取更佳的反馈效果,明白应该在何处购票,既达到语言生态学对语言的经济性的要求,也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5 冗余累赘,不符合公示语的简洁特征。这表现在逐字逐句翻译原语,造成多余成分,如:道士潭被译为Taoist Priest Poor,译者将“道”和“士”硬行分开,从而使Pool(原译文存在拼写错误)有了两个名词修饰语。这一译文不止有翻译上的错误,也是对原文理解的错误。在同一景区,“道士洞”自然就译成Taoist Priest Cave。再如将“下山由此去”译成“Down the mountain by this way”,译文与原语一一对应,既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也违背公示语的简练原则。其实,这条提示性的公示语英译用一个表方位的副词“Down”配以标牌上的箭头就足以表达原文的信息。

6 使用完整的句子,违背公示语多用短语的语言特点。在同一景点,有多处公示语的英译是完整的句子,如“柔嫩小草,请勿伤害”的译文是“The grass is tender,please don’t hurt it.”,这一限制性的公示语向公众提出要求,和前面“爱护小草,请勿践踏”表达的是同一信息,要求受众的脚不要踩到小草,因此,“No Step”这一名词短语既符合目标语的语用习惯,又可以得体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又如“限载30人”被译成“The limit is 30 people”,尽管译文语言正确,也可以被交际对象所理解,但译本改为“30 People maximum”更符合英文公示语的语言习惯,容易被交际对象所接受。

事实上,很多公示语译文都存在不止一种错误,如上面提到的“商亭”和“售票口”译文既没有有效表达原语信息,也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还存在冗余累赘的问题。因此,在公示语错误的更正过程中,要避免克服一种错误而忽视或者造成新的错误。

六、语言生态环境构建

公示语和公示语翻译是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和公示语翻译正确与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也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针对武汉城市圈存在的公示语翻译现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构建语言生态环境提出建议和意见。

1 组织由课题研究小组、媒体、志愿者、翻译公司等参加的啄木鸟纠错活动,找出典型公示语翻译错误案例,分析、整理后反馈到相关单位整改。

2 建立公示语翻译监管办公室或标准管理办公室,对公示语翻译进行全程监督。

3 成立以高校为依托的中外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建立公示语翻译网站,为公示语翻译和研究提供平台。

4 提高公示语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增强译者的文化意识,确保公示语译文的质量。

5 加强公示语翻译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教育,坚决杜绝翻译中的拼写错误和译文的前后不一致等粗心大意错误。

6 了解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功能,制订统一的公示语翻译标准,尽量沿用英语国家相同或相近的公示语表达习惯形式,使译文更加地道,更好地服务于目标语受众。

公示语翻译涉及到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已经在软、硬环境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由于一句不文明的话,由于一条错误的标识等不和谐的生态环境造成合同取消、投资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这样严重的后果并没有引起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单位的足够重视。公示语翻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其英语翻译错误却非常普遍。纠正这些现象,建设和谐语言生态环境迫在眉睫。正确得体的公示语译文作为和谐语言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对加强城市对外交流,塑造城市的国际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广艺,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互动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

[3]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4]施建华,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英翻译策略[J],台州学院学报,2008,(2)

[5]张伯江,功能语法和汉语研究[A],刘丹青,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董爱华,高越,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袁良平,公示语:世界性问题[J],外语语言文学研究,2007,(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