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某项目初期,风险管理小组编制了风险管理计划,具体描述项目如何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我们采用会议的方式来制定风险计划,全面考虑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制定了充分的风险管理计划。
在计划中,我们确定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和我的项目实践,定义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过程,估计了风险管理的时间和费用,并把风险管理活动纳入了项目计划,把风险管理成本纳入了成本费用计划。
2 风险识别
在识别风险时,要尽可能包括以下人员:项目团队、风险管理小组、客户、项目经理及其他专家等。对风险的识别要分辨出有哪些风险,这些风险究竟是什么风险。
在某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团队风险、外部风险以及其它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指无法解决的项目技术难题,不能跨过的技术障碍;团队风险主要指项目团队的稳定问题、人员流动、缺乏合适的技术人员等;外部风险主要指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等;其它风险主要指相关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风险。
在识别了上述风险后,我们还确定了这些风险的基本特性,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方面,形成了详细的风险列表记录,以便进行风险分析。
由于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很可能不断发现新的风险,因此风险识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在常用的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中,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法,但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往往采用访谈法。
3 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包括对已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例如进行风险量化分析或风险应对,项目经理或上层领导可以重点关注优先级高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的绩效。风险名称
风险描述
风险概率
影响
风险值
范围扩大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用户有可能根据业务需要增加需求,或者是增加以前遗忘了的需求。这会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65%
2
1.3
技术障碍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深很难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会对项目的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30%
2
0.6
表1 风险优先级矩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会议的方式进行的。在风险分析会上,参会人员除了项目干系人外,我还请来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请他们给我负责的项目把关提供参考意见。在确定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风险的优先级是一个指标,其高低反映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我们一般采用风险优先级矩阵来评定风险的优先级。在表中,
风险值=风险概率×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技术障碍方面的风险值为0.6,而需求增加的风险值为1.3,因此,通过风险优先级矩阵,可以看出各个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项目经理和上层领导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风险值高的风险上。
4定量风险分析
常用的定量风险分析输入有以下几种情况:
1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风险定量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项目管理计划中关于风险的内容包括在量化风险的时候,必须考虑风险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预算与活动,风险类别、RBS、以及项目干系人对项目风险的承受能力。同时还包括经过风险识别、定性分析后的更新的风险管理计划。
2组织过程资产
公司(组织)在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时候,可以参考公司(组织)历史上对同类项目或其它风险定量分析的成果、风险数据库以及其它组织资源。
5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开发备用的方法,针对具体的风险制定某型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减少项目失败的威胁。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就是在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过程后,根据定性、定量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并确定风险应对责任人,重点对有资金支持的风险负责。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范围扩大发生的情况最多。我遇到过一个项目,项目都快结束,客户突然要求扩大范围,这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风险不仅有负面的风险,还有正向的风险(即机会)。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一般而言,对于负面风险一般采取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分担等方式。
6风险监控追踪
风险跟踪主要针对主要风险。对于大中型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风险跟踪非常必要。把主要风险列一个清单,项目经理随时掌握主要风险,可以使项目经理的头脑中时刻保持风险管理的意识。
7结束语
本文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作者本人的项目开发和管理实践经验,从风险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定量分析、编制风险应对计划、风险跟踪监控等各个方面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论述。作者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实际的项目环境、条件,成功地进行了风险管理,对项目的成功研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一
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因风险管理水平的差异,一部分风险投资企业快速成长,短期暴富;而一部分企业则损失惨重,被迫破产。企业破产的严峻现实,使得一些原本想介入风险投资的企业驻足观望,是造成风险资金规模总体上难以迅速扩大主要原因之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企业的成败,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兴衰,决定着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进程。
风险管理,是风险投资企业最重要的基本功。风险投资又不同于一般投资,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高风险。这种高风险,不仅表现在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且表现在这种风险的力度很强,造成的损失很大,但是,风险投资风险却具有可测性,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人们完全有可能预料到其发生的机率及可能招致损失的程度。风险投资又具有两重性,风险可能造成损失,但也可能带来利益。风险投资企业只有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真正敢于面对风险,勇于承担风险,精于预测风险,才能提高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率,获取可观的投资回报。如果企业缺乏这一基本功,盲目投资或坐失良机等现象就可能相继发生,就必然受风险冲击却束手无策,被风险压倒而血本难归。
要搞好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有必要对风险的类型加以细分。风险投资风险的投资,可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本文主要根据资本在运作阶段的分布来划分。
技术风险: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关键在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如有了好的技术项目,风险投资即成功了一半。然而,技术的预期与使用的实效,往往存在偏差,这其中隐藏着很大风险,一项技术在运用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科研立项,技术研究,产品实验等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技术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投资的失败。另外,技术前景、技术效果、技术寿命、技术配套等皆有许多不确性因素。就以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来说,由于当今高新技术成果的日新月异,使技术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如某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今天看来处于领先地位,但不久就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替代。在此过程中,替代的技术、替代的时间都难以预测。当新的技术成果提前出现时,已采用的技术成果则会被提前淘汰,而投资于这项技术的风险资本也就会严重受损。
市场风险:市场前景是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市场风险是新技术、新产品与市场需求包含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局部需求和全局需求、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且处于瞬息万变中,因此往往出现难以预测的风险。按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推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有时会有犹豫观念,了解熟悉的过程,采用新产品一般要付出比较高的转换成本。在新技术产品刚推出时,市场对其认可程度,接受能力,接受时间,接受规模,扩散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而,市场风险必然同风险投资相伴随,风险企业,因市场风险而受到重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知识产权风险,因法制、市场、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及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不完善性,风险投资常面临着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侵权风险和泄密风险。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及以高新技术成功改造过的传统产品中,各式各样的盗版、技术泄密及商业泄密现象屡见不鲜,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手段之劣,常让人防不胜防,给知识产权拥有者和专有技术者造成了极大损失。因而,知识产权风险,是风险投资企业及风险企业务必特别重视的风险。
融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一旦选准了开发项目及目标企业,便要通过融资来进行投资。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风险投资者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后,往往还需要后续资金的支持,如不能融入后续资金,有可能失去宝贵的商机,甚至被潜在的竞争对手打败;风险投资企业因融资利率过高、投资失误而无力归还本息;用户长期拖欠贷款;进而出现呆账死账;风险投资企业发行股票、扩大投资,皆有可能遭受风险。
管理风险: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风险包括两种类型;自身的管理风险和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如缺乏持续创新意识,而又盲目追求短期收益,又盲目追求速度的增长及规模膨胀,忽视建立和健全严密的管理系统,均会导致
巨大的管理风险。风险投资企业在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仅仅重视项目的技术创新,忽视工艺创新及管理创新;在投资企业生产设计能力、市场需求规模、库存数量和实际生产水平的关系判断上出现失误;如果同被投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产生重大分歧,却又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均可能发生管理风险,从而给目标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同样也使自己遭受严重后果。
退出风险: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后就要落实在能否安全退出。风险资本退出有几种方式,每种退出方式各有特点,就各有其风险。由于上市需披露大量信息,提高公司透明度,这也就存在公司的某些商业机密将被竞争者掌握及利用的可能;股价下跌和上市耗费大量费用皆可能引发和加剧公司的变现危机。采用出售股份方式退出,又有可能使风险投资公司失去对风险公司管理的独立性,进而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如选择清算方式退出的话,更是无可奈何的痛苦之举。因此,在退出时机、退出数量的决策如出现失误,都会引发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风险投资业在投资过程中还会遇见政策风险,信用保证结构的支撑风险、人事管理风险及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不可控制的风险等等。所以,风险投资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如有疏忽,皆有可能铸成大错。我们要在划分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各类风险的特点。预测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加以分类管理,各负其责,弄清各类风险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管理,搞好防范协调,有效化解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二
风险管理有自身的损失程序。风险管理者须遵循这种程序员,对项目开发遇到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扩大项目开发的有利后果,来避免并妥善处理其不利后果,以较少成果来控制风险,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风险调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投资企业不管开发何种项目,均需首先开展风险调查,它包括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市场风险、竞争背景、开发环境、行业背景、风险企业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其他企业在同类项目开发中的风险调查,同时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风险调查应该全面和系统,所得出的数据务求标准、可靠,所得出的结论须明确。风险调查不仅要在项目开发之前进行,更应该在风险投资的全过程跟踪调查。坚持跟踪调查,才能自觉掌握风险的变化,进而发现新的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忽视跟踪调查,往往会在新的风险面前措手不及,产生不良后果。
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还须科学进行风险预测。风险预测需弄清项目与市场、项目和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关系,风险可能形成的现实因素及潜在因素,各种风险性质和特点,风险发生作用的条件及概率,风险可能发生的变化,风险相互之间的关系,因不同风险对项目开发可能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等等。风险预测不仅要进行技术面分析,并且要进行基本面分析;不仅要作出定性分析,并且要注意定量分析。在风险预测中,多数预测是以有关历史数据及资料为依据的,但也有些预测没有历史数据和资料供参考,如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由于新技术发展迅速,以前项目的数据和资料很快会过的,会失去参考价值。这种预测,必须依靠多学科专家群的丰富经验及判断能力才能进行。
在风险预测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的各种对策。风险处理对策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为风险控制对策,就是在损失发生前避免损失、控制损失的措施及办法。避免风险是在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及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计划及活动,其优点主要是将损失出现的概率降低至零,其缺陷是可能失去这项投资可能带来的高效益。风险控制就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可能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这是风险管理中主动处理风险的重要对策。二为风险财务处理对策,主要是在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及经济补偿对策。包括自留风险、保留和非保险转嫁等。
风险对策一旦决定,就要坚决付诸实施,务求实效。风险处理对策是一个系统,各项对策互相关联,相互促进,在一般情况下也会出现非一致性。从而,风险管理层要积极协调,既要区别轻重缓急,又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全局,控制住一般性风险。各执行部门要各负其责,要顾全大局,通力配合,才可能收到最大的综合效果。
风险处理对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风险对策评估。对策评估就是通过各种信息反馈,检查风险管理对策的执行后果,研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在风险评估中,风险管理层须认真总结哪些对策是有力的,哪些对策是乏力的,哪些是失误的,哪些风险未预测出来的,哪些风险的严重程度还未充分估计到的,对策的配套性及对策执行的协调性存在何种差距等等。通过风险评估,管理层要及时认清有可能出现的新风险。进一步明确各种风险的严重程度,据情况的变化对对策进行
及时的调整和修正,进一步提高对策执行的效果。
三
风险投资风险既有它的可测性,也有它的可防范性。风险防范是事前的、主动的、积极的风险管理。
1.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选准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须以决策的民主化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群体决策来取代个人独断专行。在风险投资企业及风险企业中,由于企业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及个人威望,从而很容易将项目决策变成个人决策,因而孕含着较大的选项风险。项目选择较为复杂,需要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市场预测、财务分析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群,进行系统和周密的研究及论证。风险投资企业对开发项目,一定要反复进行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比较、局部需求和全局需求的比较、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的比较、自身优势及劣势同本行业其他有关企业优势及劣势的比较、目标企业和其同类企业竞争实力的比较、不同开发项目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比较、投入和回投的比较。只要一丝不苟、全面系统地进行这些比较研究、证实该项目确有开发价值,才能搞好风险识别,作出较好的投资决策。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以便及时掌握有关产品技术、市场供求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尽量减少因技术和市场等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2.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以分散及控制风险。不论风险投资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要降低项目开发风险,都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资金,假设企业独资投入,不仅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影响开发,并且一旦面临风险则可能独木难支,进而陷入惨败局面。根据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风险投资可以综合运用政府投资或者资助、风险投资公司独家或联合投资、大中型企业投资、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风险投资公司亦可采用官办为主、官办民投、民办官助、民办民投及企业联办、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等形式来组建。
3.夯实企业自身抗风险的实力基础。风险投资企业就在项目开放过程中,能完全避免风险,做到事事成功,处处得手,是不可能的。因为风险的多样性、多变性,项目开发不甚成功甚至失败,是难以避免的。既使就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成功率也只有30%左右。因此风险投资企业要抵制风险的根本方法,不仅在于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技术实力,实现经营的多元化,对主导产业,尤其是针对盈利相对稳定的主导产品,就是某个项目失败,也不至于伤元气,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成功项目的盈利来弥补损失。
4.善于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各种技术保密。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无形资产转化成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因此,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企业最好将资金倾向于申请了技术专利的项目,以防止非知识产权拥有者的侵权风险,如一旦发生了侵权行为,则应该坚决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同时,风险投资企业还应实施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大量案例表明,专利技术或者专有技术的泄密,往往同企业内部的人员有关系,和有些同类人才的跳槽有关。因此,企业在强化技术保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的人事管理,防范由人事风险而带来的技术泄密风险。
5.及时、果断地选择退出方式及时机。对于风险资本来说,投入,是资本增值的手段;退出,则是资本增值的实现。就风险角度看,投入,意味着吸收风险和增加风险,使他人处于安全;退出,则意味着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使自己回到安全。风险投资企业在对某个项目投入之前,应精心设计退出方案。对于投资成功的项目,应当科学选择最佳退出方式和退出时间、退出数量,以保持风险资金的持续运转及良性循环。对于确实没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应当机立断,及时抽身,如优柔寡断,苦苦支撑,只能沉淀更多的资本,招致更大的损失。
6.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升风险投资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使之形成较大的凝聚力,是风险投资获得成功的主要保证。在实行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及聘任制的情况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风险投资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风险投资企业在人事管理上,须实施重点人才培训及全员培训相结合、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及合理流动性相结合、个体优质性及结构合理性相结合,提供优厚待遇及满足精神需求相结合,企业内部的人才竞争及密切合作相结合。建立一整套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拥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凝聚力的人才队伍,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力防范人才不合理流动所带来的隐患和后果。
参考文献
[1]牟伟明,陶思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探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
篇3
一、简述物流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为了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硬件的配备,包括其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都可以称之为物流项目。物流项目的实施需要项目团队以及必要的客观条件,这就必然会给物流项目带来风险。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项目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改变,其风险大小与客观环境变动的程度成正比。而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则是在项目的进行中保持对风险的监控和评估,使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来有效的控制风险、降低风险[1]。
二、项目风险的分类
物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可变性,大量风险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某一具体风险的发生则具有偶然性。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将物流项目的风险进行分类。
1.资金风险
随着物流项目规模的增大,资金的投入也相应的增大,而资金的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都很大,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视。物流项目一旦面临金融市场的变动,就容易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或者积压,极大的增加了项目风险。//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市场风险
物流项目能否顺利的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要参照市场的需求和规模、市场扩展的前景和速度,以及物流项目本身与市场的适应度、竞争能力等。而这些因素都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给物流项目进入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2]。
3.管理风险
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都忽略了管理本身给物流项目带来的风险。企业高层对于该项目的意见是否能够达成统一,以及项目内部的经验水平本文由收集整理、管理结构和相应机制等,都会给物流项目的发展带来风险,这种风险相对隐蔽,也更加难以预测。
4.技术风险
物流企业要应对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对物流项目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更新。然而,不成熟的技术和不适合的设备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新技术的涌现也会缩短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项目成本。
5.服务风险
物流项目的运营方式主要是通过物流服务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而在运营的过程中,物流项目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难以预测的。//zuowen/
三、物流项目的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识别
现代项目管理首先要从寻找及确认风险方面来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对风险特征的了解和判断力,识别潜在的风险,进而未雨绸缪,掌握市场的先机。
2.对风险进行评估
在发现潜在的风险之后就要对风险进行专业化的评估。风险评估的过程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估计和评价风险的时间、概率、影响范围和后果,并分析该风险对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该风险对于本项目的波及程度,发生该风险后可能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处理该风险需要的费用[3]。
3.对风险进行处理
通过一系列的识别、预测、估计和评价,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之后,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该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项目管理人员要对风险进行处理。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制定风险的应对措施和策略。风险措施和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平稳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
4.对风险进行监控
篇4
1.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2.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
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
1.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在投资时,风险投资比较重视进入价格和所占股份,对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往往缺乏细致分析,造成投入资金不足,或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较大偏离,使投入资金难以支持项目达到投资时所期望的经营目标。按照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应该是接力棒式的投资,但在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较少愿意接下其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因此造成创业企业第二轮融资困难。这样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所投项目缺资金,但该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担心继续投入资金后,投资风险变大,因此不敢继续投资。而其他投资公司又觉得你都不愿意增资,肯定是项目不好,所以也不愿意接手和投资于该类型的风险企业。使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既退不出去,又不敢追加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2.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3.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投资企业缺乏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使投资企业常常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信息屏蔽,加大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一些创业者存在道德风险,特别是当技术出资方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时,往往会出现人为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或者采用转移资产等方式获取私利的现象。
4.财务风险影响了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应对策略
1.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2.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者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
其次,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
第三,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
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四、风险对策的选择
风险管理人员在选择风险对策时,要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特点,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整体上考虑管理思路和步骤,从而制定一个与建设工程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原则。这种原则需要提出风险管理各级基本对策之间的联系,为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对策决策提供参考。描述了风险对策决策过程及这些风险对策之间的选择关系供大家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有杰等.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毕星等.项目管理精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
篇5
国际上传统的审计方法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但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审计失败屡屡显现,这些传统审计方法的缺陷充分暴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理念应运而生。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又是金融业的主体,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无不证明银行业是可能剧烈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风险行业,如何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推广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审计界(注册会计师),它是一种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剩余风险,相应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二是风险评估由对审计风险直接评估演变为对审计对象经营风险的间接评估;三是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既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现代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四是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五是测试性化,针对风险不同的企业、企业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六是实行并行作业,坚持白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相互印证,提高效率;七是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通过了解企业经营环境,从外部取得大量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风险导向审计利于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它既可以帮助被审计对象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又可以降低或规避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与责任。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一些风险因素比较大的领域和环节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而对风险比较小的领域环节缩减审计资源,从而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降低审计成本。
在商业银行风险蕾理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一性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分类,银行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庞大,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远高于一般工商企业,加之市场变化莫测、管理水平制约、同业竞争激烈、“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矛盾冲突等因素,天然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不有效防范风险,轻则导致银行经营亏损甚至倒闭,重则导致一国金融体系乃至经济、社会动荡。
在商业银行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中,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可能把风险完全消除,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把风险缩减到较小的程度。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其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的活动以及银行监管当局为实现经济、银行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而对银行实施的外部监管活动的总称。它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在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处理四个方面,风险处理的主要方式有风险预防和回避(如放弃高风险的业务品种或贷款项目)、风险分散(如实行业务多样化、资产多元化、客户分散化组合经营等)、风险抑制与转移(如设置信用担保或开展期货、期权交易)、风险的保险与补偿(如提取准备金)、风险自留(即银行以自有资金补偿损失)等。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由四个层次组成: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如央行、银监会、国家审计机关等)的监管;二是社会监督(如会计师事务所及新闻舆论等):三是银行业协会自律;四是银行自我约束(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
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加强风险管理,保障经营安全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其次,金融风险的突出存在,要求商业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再次,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要求内部审计应用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和方法。最后,现代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业务种类杂、业务规模大,而内部审计人员十分有限,审计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实施以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基础的详查法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经济,要求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以全面评估风险为基础,从重要风险点人手,对风险高的业务与内容加大审计力度,追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对症“下药”,精准“打击”,定点“爆破”,把银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安全、高效、稳健发展的目标。
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中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日益重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了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围绕风险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审计活动。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主要是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与方法还不成熟,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十分巨大。
(一)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大力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3年三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后,中国注册会计协会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从而确定了风险导向审计在社会审计中的作用与地位。但是目前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还远没有普及风险导向审计思想,有必要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和各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并修订补充相关条款。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导向意识,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即在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下,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审计,有效地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
(二)以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和风险评估为基础科学制订审计计划。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既是做好风险导向审计、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代国际国内审计制度的规范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2010条规定:“内部审计活动的业务计划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并至少每年制定一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第二十五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年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频率和程度应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对每一营业机构的风险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审计每两年至少一次。”结合我国各商业银行实际,我们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应当于第四季度对支行级以上单位(含二级分行、一级分行)开展一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发现风险在不同的经营机构、业务品种的分布情况,根据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状况把分支机构划分为一、二、三、四类等不同的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年其他内外部审计及检查情况,对所有营业网点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划分为高、中、低风险网点。在综合评估辖内各分支机构、业务品种风险状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包括审计项目、覆盖对象、时间安排等),对高风险的单位和业务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确保审计频率和程度与所在银行业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相一致。
(三)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再造审计流程。商业银行应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阐述的三个部分的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第一步是风险评估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风险。应当重点考虑下列事项:(1)风险是否是舞弊风险:(2)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核算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3)交易的复杂程度;(4)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宽广的区间;(6)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百勺重大交易。第二步是控制测试程序。控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第三步是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目的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锚报,以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突出抓好重点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审计。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比重较小,相应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的风险敞口较小,在现行体制下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也不太突出,且上述风险主要由外部监管部门(央行及银监会)监管,因而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重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因交易对象无法履约而损失贷款的风险),2007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206万亿元,占当年中国GDP总额24_7万亿元的83%,其中不良贷款12684"fL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6.17%,如果加上历年已核销及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总额高达数万亿元。其次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第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的内审部门不直接负责或参与其他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但应定期检查评估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情况,对新出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进行独立评估,并向董事会报告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估情况。”所以本着风险导向和重要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突出抓好信贷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审计,确保信贷资产安全,防范信用风险;突出抓好各项业务的合规审计以及业务管理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确保规范经营,防范操作风险。
(五)对风险突出的经营单位开展集中审计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点多面广,而审计人员相对较少,以前主要采取审计机构分区域设置、划块包干、抽查审计的方式监督,导致审计力量分散,难以突破重点,难以查深查透问题,导致大案要案及重大经营风险时有发生,甚至长期隐藏未能发现,所以有必要分步推行集中审计方式。所谓集中审计,是指集中审计力量(如集中全国银行系统审计人员审计部分分支行),集中审计时间(连续审计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开展全面深入审计,从而对一个分支行的业务经营状况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总体评价。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经营风险较为突出的分支机构开展集中审计,及时识别、化解和防范区域性风险。
篇6
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多风险的特点。一般划分为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对工程建设项目要负总责,开发商是整个建设项目从策划阶段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房地产开发商对其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的效果如何,紧密关系到房地产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会不会拖延工期、利润是否丰厚等方面,从而显得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历史较短、缺乏经验,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 促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计划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实施计划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项目有计划、按顺序、有条不紊地展开开发建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制定并且使用一个动态计划管理,将工程项目的全部开发活动归到计划管理中,并且实行全过程管理,使工程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达到预期目标。
2.优化项目的成本管理
房地产的开发项目管理为房地产项目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基础的管理平台。项目工程的成本付出和相应的收入与项目的开发设计有很大的关系,项目的开发设计不同则项目工程的成本付出和相应的收入会有很大的不同。要用有限的资源利用范围、最合适成本预算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利润。所以说,想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建立高质量的工程项目,都必须依靠工程项目的管理。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的成本密切相关,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够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和资金,建设最佳的建筑工程项目。
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协调管理
协调管理可以为开发项目提供和谐的公共环境,保证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协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开发项目与外部环境、项目各子系统之间,以及项目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这种沟通与协调将更有利于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广揽优秀设计、施工队伍,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产品的良好销售。
4.减小项目风险
房地产的项目方案开发阶段对项目风险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房地产的开发项目阶段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公司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选择适当或是严格考核相应的设计公司则能充分保证房地产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安全性从而更深层次地保障居住者的安全。在设计开发房地产项目之时加强对开发项目的管理则能加强相应的风险意识减小房地产项目的风险实际上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的合同示范文本体系
建立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体系研究,理清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需要的合同,尽快制定相应的示范文本。如尽快出台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劳动分包合同示范文本,以及招标工程咨询等。合同的示范文本逐步形成,可以完善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体系,以规范合同管理。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虽经修订,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不妥之处,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修订中要正确认识FIDIC条款的作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FIDIC条款的很多优点,但FIDIC条款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合同示范文本主要依据我国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要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全盘搬用FIDIC旧条款。
2. 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获利程度,因此在相应的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应十分注意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要贯彻设计的始终。从开发上进行整体而系统的成本控制和严密的监视,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成本。在房地产的项目开发设计之时,选择较好的建筑设计公司,保证建筑的设计质量之时也能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居住要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注意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监管,最大限度减小不必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3.做好风险管理
任何风险都是有“人”来发现的,并要针对这些风险实施控制措施的,对项目总体而言,首要任务是组织一支业务优,能力强、熟悉市场的管理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各种风险因素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另外,进行风险控制管理要注意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风险控制目标的确定与分解,二是责任是否落实。当然,在有效地管理规划与控制风险时,还应注意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执行与反馈。这是对风险控制效率和效果评价与规避风险能力再提高的过程,检查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对风险情况进行监控,用实践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决策效果。要确定在条件变化时的风险处理方案,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风险,对新发现的风险因素应及时提出对策。
4. 做好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的进度对开发企业的重要性是其他因素所无法取代的,正因为这样,做好项目的进度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而对进度的管理应该从项目一开始就开始着手。
(1)做好项目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工期总目标。
2)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
3)编制准备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并严格控制该计划的执行。
4)施工现场条件调研和分析。
(2)做好设计阶段进度管理工作:
1)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
2)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严格执行。
5.做好项目质量管理
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来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任何一项管理不当都可能会对建筑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除此以外,项目建设管理涉及的学科广泛,如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造价、管理学等等,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公司要协调处理好与监理、供电、供水等等合作单位的社会关系,管理人员也必须有对新型建材、新型施工工艺的学习能力。房地产企业正逐步从资金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加人才密集型。可见,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范畴比施工、监理等企业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因此对开发企业应注意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素质必须得到保证,这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基础。
结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晚,其理论和方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实行动态控制,建立企业品牌,培养顾客忠诚度,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陈祖.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难点的探讨 [J].四川建材,2006.
【2】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 .
篇7
(一)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投资方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按理论来说,由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另外,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
(一)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在投资时,风险投资比较重视进入价格和所占股份,对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往往缺乏细致分析,造成投入资金不足,或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较大偏离,使投入资金难以支持项目达到投资时所期望的经营目标。按照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应该是接力棒式的投资,但在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较少愿意接下其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因此造成创业企业第二轮融资困难。这样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所投项目缺资金,但该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担心继续投入资金后,投资风险变大,因此不敢继续投资。而其他投资公司又觉得你都不愿意增资,肯定是项目不好,所以也不愿意接手和投资于该类型的风险企业。使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既退不出去,又不敢追加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二)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投资企业缺乏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使投资企业常常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信息屏蔽,加大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一些创业者存在道德风险,特别是当技术出资方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时,往往会出现人为提高企业经营成本,或者采用转移资产等方式获取私利的现象。
(四)财务风险影响了投资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投资管理的方式与应对策略
(一)管理方式
第一,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第二,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第三,以提供增值服务契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二)应对策略
首先,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者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其次,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再次,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卢有杰《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09.
篇8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篇9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客户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复杂,项目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进度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风险管理不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2010年3月,我担任某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牵引电力设备检测站-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项目经理。该检测实验中心是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检测实验室,在宁波、北京、广州、昆明等地有分支部门,实验人员多、业务地域广。通过LIMS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实现该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检测业务流程规范化(符合国家检测技术标准17025)、检测报告的文档电子化。
该系统拥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功能,包括检测实验业务流程、计量校准业务流程等多个复杂的轨道交通实验流程,仪器仪表管理,检测校准校品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检测人员管理,试验场地试验室视频监控管理等功能。同时此项目也是该单位三大技术平台:设计研发、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三大技术平台的信息化项目,公司管理层对此非常重视。项目建设周期一年,业务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地域较为复杂,因此,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平稳运行,我们项目组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做了精心准备和充分的工作。
1 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召集客户的关键
用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相关的专家,就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计划举行了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风险管理的计划安排。由我方一名项目风险管理员和客户方的质量管理员全程负责项目的风险管理,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管控作了具体的安排。
2 全面深入的风险认别
根据项目组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我们组织了项目干系人,如客户、客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技术专家、领域业务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召开了项目的风险识别会议。会议上,大家从技术方面、业务方面、项目实施环境方面、项目管理方面,结合历史项目的经历和当前的现状,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20多种。具体风险有: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试验产生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压力的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力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异地实验室实验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HR系统集成的风险、以及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的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等等。
3 专业仔细的风险分析
根据在风险识别阶段产生出来的20多个风险记录,项目组专门组织了相关专家、项目干系人召开风险分析评审会。从风险发生的环境、发生的概率、以及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程序做出专业的分析。重点对以下主要风险作出详细的分析,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分析,实验室振动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分析,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整合风险的分析,异地实验室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分析,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系统集成的风险分析,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以及项目工基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风险分析。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都一一作了风险分析,并更新了风险记录属性表格。
4 周密细致的制定风队应对计划
通过风险分析过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项目组对将要面对的风险,由相关领域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项目相关干系人制定了风险的应对计划。特别是针对优先级前几位的风险,制定了详尽、周密、有效的应对计划。针对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我们项目组的技术专家对软件架构重新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先进扔分层体系架构,同时,从硬伯上采用两台服务器集群,增加系统对大用户并发访问的处理能力。针对振动实验生产的海量数据对系统存储的传输,技术专家提出了通过对实验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压缩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压缩处理,减轻数据传输压力和存储空间。针对实验室环境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路的干扰的影响,项目组技术人员与网络技术专家深入讨论,采用优质具有高抗干扰的网络信号线,同时在特高压、大电流的实验现场布线中采用套两层PVC管的方式架设线槽,减少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线的干扰。对于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我们邀请了客户的业务专家、业务流程专家对检测业务流程和校准业务流程时行了梳理和优化,特别是两类流程整合后的对系统数据的影响时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的整合方案,也制定了相关的补救措施。针对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业务系统的接口风险,我们组织了SAP、PDM、HR等系统开发实施供应商,从他们各自的系统的平台、系统架构、开发语言方面时行了分析,并制定了与核心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规范、简化LIMS与各核心应用系统的接口设计,减少系统接口带来的风险。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计划。
5 持续有效的风险监控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项目组根据项目风险计划安排,结合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重点跟踪了风险分析中主要风险、优先级高的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节点,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审计、风险评审,对已识别出来的重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的偏差分析和风险审计。例如对实验室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实验室现场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的干扰风险,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接口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分析,进行了重点跟踪、评审,审计。同时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评估。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系统开发周报,系统开发月报中,对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进行管理,同时,在项目的试运行期间同样在系统运行周报、系统运行月报中也重点关注了风险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我们项目组在LIMS实验室系统建设中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了该系统的顺利上线运行,没有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Project Risk Management[M].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10
一、引言
近年来,与农产品、有色金属等期货品种相关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商品期货进行套保避险,对其自身的稳定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企业有效运用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前提之一,就是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关于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较为少见,导致对商品期货的有效运用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与理论基础,进而使得价格风险管理往往演变为金融投机,诱发了更大的金融风险。基于此背景,本文拟探讨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企业如何管理经营风险同时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二、文献综述
经典的财务理论(J.C.Van Home,2001)认为:商品价格波动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商品价格波动和诸如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被固定成本产生的经营杠杆作用放大,最后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经由财务杠杆作用进一步形成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以及足够的证据支持,以至于理论界普遍认为固定成本或者经营杠杆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业所面临最显而易见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主要的市场风险是由金融市场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如商品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往往涉及衍生工具。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套期保值、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交易功能(即投机套利)。但是,由于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等诸多原因,金融衍生产品这原本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诞生的金融工具变成了投机工具。因此,我国企业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市场获取套期保值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其措施之一就是强化外部监管,改进内控机制。如果金融工具是用来对冲风险的,那么应该重点关注套期保值的完整性和充分性程度,而不是其盈利性。而套期保值的完整性和充分性程度,正取决于套期保值所管理的市场价格风险与企业风险的相关程度。
三、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市场动因:商品价格波动
企业总风险是经营风险(business risk)与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的总和。经营风险是指经营利润(即息税前利润,EBIT)的不确定性或可变性(Variability),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简单衡量;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使EPS(每股收益)在原有(经营风险导致的)基础上增加的可变性,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可见,经营风险是企业风险的主导风险。根据经营利润的简单表达式,可知经营风险的诱发因素或变量是产品价格、变动成本、产销量以及固定经营成本的变化或波动,见式(1):
EBIT=(P-Vc)Q-Fc
式中,设企业只经营一种产品,P表示单价,Vc表示单位变动成本,Q表示产销量,Fc表示固定经营成本总额。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可以进一步认为所有诱发经营风险的因素都是源自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当然,这些商品应与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交易关系。比如,作为产品或要素的某种商品价格提高,会使得作为购买方的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原材料提价导致变动成本增加或者劳动资料提价导致固定成本增加等),同时作为销售方的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但产销量减少等。而使用该商品作为原材料或劳动资料生产出来的“下游产品”必然也相应地提高价格,进而影响处于该产品价值链下游企业的成本及销售。如果考虑到先前的上游企业又变成“再下游产品”的“再下游企业”,或者类似“蛛网效应”的各期生产均衡行为,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那么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下的企业经营利润就是一个过程更为复杂、结果更为不确定的变量。总之,企业经营风险就是企业经营“暴露”(expose)在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中其利润之不确定性的表现。反过来说,如果市场上的所有商品价格能够维持不变,那么企业的经营利润就是一个“确定的”变量,此时没有经营风险或者经营风险处于最小状态。
但是,由于商品价格参与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过程非常复杂,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风险抵消效果,比如企业的成本与收入同时增加使得经营利润的变化与市场商品的价格波动并不同步等等。因此,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尤其是其数理关系特征比如两者是否协整等,并不能只通过上述经济原理的简单推演来判定。它必须进一步得到足够的证据支持。这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及其规避策略
研究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动因是为了寻找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及其相应的规避方式。如前所述,经营风险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DOL)等构成EBIT各变量的敏感系数来简单衡量。但这些敏感系数都是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据此而分别采用的风险规避策略一般都是片面的、低效的甚至是相互矛盾而不可操作的。比如,根据DOL制定的风险规避策略就是降低固定经营成本,但是降低固定经营成本既可能因为成本减少而增加EBIT,也可能因为产能或技术不足(固定经营成本通常与企业的产能与技术密切相关,如特有的设备投入)而减少EBIT。也就是说,降低固定经营成本未必能降低经营利润的不确定性。因此,衡量经营风险的合理指标应该更具综合性。事实上,根据其定义设计的(标准)离差率即符合这种要求,表达式如下(同理的统计模型见后文):式中,“实际经营利润与正常经营利润之间的标准离差”能够反映经营利润的不确定性,是所有风险动因的最终结果,因此“更具综合性”。综合的风险衡量指标对应能够涵盖所有直接或表面因素的根源动因。而前已论及,经营风险的根源动因就是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商品的价格波动。因此,如果这种相关性得以证实,那么运用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以减轻(原材料、资本性资产、产品等广义“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就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相对于根据直接或表面因素制定的各种片面的风险规避策略,如降低固定经营成本等,金融套期保值的操作更为单纯、结果更易于把握。总之,采纳经营利润标准离差率衡量经营风险与运用金融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是相辅相成的。不过,本文的研究重心还只是把经营利润标准离差率作为一个研究变量,研究它与商品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性。金融套期保值的操作策略另题研究。
需要指出,目前实践中广泛运用的金融套期保值理论往往因为无法合理衡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对应企业的经营风险),而采用利润最大化指标如投资利润率作为套保效果的替代衡量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金融投机行为。也就是说,如果确定了合理的(经营)风险衡量指标,那么金融套期保值的目标应该就是(经营)风险的最小化或均衡。
(三)商品价格波动与经营风险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思路与方法
1 指数平滑法:正常经营利润的估计
经营风险标准离差率能否作为合理的经营风险衡量指标取决于正常经营利润能否被合理估计。现有实务操作与相关研究中,上市公司的利润预测方法一般有三类:随机游走模型即以当期实际值作为下期预测值、财务分析师预测即取其预测的数值、历史资料法。其中,历史资料法较为科学,尤其是当企业经营不够稳定时。指数平滑法是较为常用的历史资料法,又分为单指数平滑法和双指数平滑法。双指数平滑法是将单指数平滑进行两次,适用于有线性趋势的序列。例如,序列y的双指数平滑可以递归形式定义为:
其中,S是单指数平滑后的序列,D是双指数平滑序列。
篇11
所有的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带有风险。“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国际间医疗界的共识。
病人所患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技术难度等决定医疗风险概率的客观因素。如: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就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因素。从医院内部管理来看,诊疗风险、技术风险、诚信风险、经营风险、人才风险等具有并存的可能性,而大量风险因素之间内存关系错综复杂,同时与外界的交叉影响又使各种风险显示出了多层性。医疗行业本身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各异且多变,也决定了医疗将面临更大的责任与风险。
2 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
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如:护士业务能力的提高滞后于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引入临床,护理人员自身学习不够主动;护士人员缺乏,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执行不力;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易引起患者的投诉和出现护理缺陷。根据骨肿瘤科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科具体护理操作项目,找出高风险护理技术操作。如: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放化疗不良反应、水肿、疼痛、褥疮;后期病人多脏器功能障碍病人下胃管、吸痰、导尿等刺激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能导致静脉炎;尤其是病人放化疗后突然体质的变化和毛发的脱落之巨大反差,对病人影响巨大,尤其女病人更甚。还有骨肿瘤病人生存康复的压力和对骨癌认识,都可能导致病人不配合治疗等。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价将此类高风险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处理。
篇12
1项目及信息系统
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临时的一次性努力,具备目标的明确性、组织的临时性、项目的独特性和过程的渐进性等特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将各个分离的“信息孤岛”连接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信息系统项目其自身特点就蕴含着风险,如目标不明确、需求变化频繁,则蕴含着需求风险;开发过程需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案、系统集成项目中需研制开发大量的软硬件系统,其蕴含着技术风险;属智力密集型、设计队伍庞大、设计人员的高度专业化、涉及的承包商多、各级承包商分布在各地、相互联系复杂,则蕴含着沟通风险、人力资源风险;项目开发周期短、任务重、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非常复杂等特点,则蕴含着管理风险、进度风险等。
2风险及其特点
风险是源自对未来的未知,既成事实的,不属于风险,由此可知,风险与未来的活动相关,与人们有目的地从事的活动相关。风险是损失或损害,所以应尽可能规避风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在不停地变化着,为达到既定目标,我们也在不断判断、选择、调整方案,但由于知识有限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事物的发展偏离预定的轨道,则风险随之而来。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同时也具有相对性,同一方案不同的决策目标不同的项目团队执行会带来不同的风险。风险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具有随机性,例如玻璃杯子掉到水泥地上摔碎的可能性极大,但并不表示所有掉到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子都会被摔碎,与掉地的高度、杯子着地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风险还有另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相对性,在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机会是相对的、成正比的,风险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损失,也可能会带来机会与利益,例如所有的证券公司在客户开户时都会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一般来说,投入越大,人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就越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可怕的,但也是可控的,人类只要有足够的理智,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
3风险管理的过程及方法
31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编制风险管理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边界,分析项目所处环境以及分析项目干系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结合公司的组织过程资产,来确立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确定怎样进行风险管理。编制风险管理计划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理方法和活动,决定怎样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一个好的风险管理计划必须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得项目团队能够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过程。编制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风险管理计划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论基础,用于定义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和可用的数据。
项目不同,风险管理计划自然不同,但以下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风险管理要有全局观念,一个项目从发展到完成,都可能遇到风险,因此在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时,不能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局部,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项目中的每一个风险。风险管理某些活动,如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的,当风险发生变化或产生新的风险时,需再次进行。二是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在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时应该指明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从而避免进行风险管理活动时发生混乱的情况。三是风险管理计划应该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进行最充足的考虑,也不能预料到项目所有的风险。因此,在编制计划时,应该留有恰当余地,从而可以容纳新的风险加入。这就要保证在时间费用、人员上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还要保证项目发生计划变更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确定项目中存在哪些风险,并记录在案,形成风险清单。它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是全员参与,即头脑风暴法,将项目中潜在风险及其产生的因素、发生时会带来的后果分析透彻,并详加记录。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新的风险,所以风险识别应该贯穿项目的全过程。
33风险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详细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收集与风险事件相关的信息来判断该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技术与工具有风险概率及影响矩阵、风险概率及影响评估、风险种类、风险数据质量评估以及风险紧急度评估。
概率及影响矩阵法,是定性风险的常用方法,它是将造成风险的两种因素,即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按其特点划分为相应的等级。根据风险指数公式=风险可能性×风险严重性程度。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直观地了解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其得出的风险值可以对风险应对进行指导,例如,对于那些高风险区域内的易于成功并能提供最大利益的风险,将被优先考虑,相反,那些低风险的只需监视即可。经过风险的定性分析后,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风险管理绩效。
3险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假如该事件发生,判断其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方面的影响程度。结合风险定性分析所确定出风险发生概率,再利用风险定量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如概率分布、灵敏度分析、期望货币价值分析、决策树分析、专家判断等确定风险发生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和比较,以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实施突出重点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阻止风险演变成事故。
35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就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制定整体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当项目风险在可承受范围以内,或尽管超过可承受范围,但项目还可以挽回,此时项目应该以项目总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具体的风险情况,制定并且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将风险所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其实风险有正向风险和负向风险,在面对正向风险即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机会和利益的风险,应对这类风险,我们采取的措施有开拓、分享和强大。负向风险则相反,应对这类风险,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预防、转移和减轻。例如可以通过外包,或者买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系统冗余设计是为了风险发生时,可以减轻损失。
36进行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和识别新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价这些计划对减轻风险有效性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也会不断变化,预测的可能未发生,未预测的可能偏偏发生了,项目组应该及时调整之前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和采取一些相关应急措施。风险监控的意义是保证对项目管理活动能够按照计划的轨道实施,不至于发生重大偏差。
4结论
项目的风险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关乎着项目的成败,所以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项目开发中风险避无可避,风险管理就是借助科学的管理过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风险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13
一、跨国汽车项目风险管理的分类及重要性
全球联合开发汽车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类:(1)国外集团或企业间的联合开发。例如:丰田与宝马双方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宝马为丰田欧洲提供柴油发动机和相关技术,丰田则提供其先进的混合动力和锂离子电池技术,双方联手开发下一代环保汽车技术;再如PSA与宝马、PSA与通用、三菱与标致雪铁龙等。(2)国内与国外集团或企业间的联合开发。例如: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将联手开发新一代系统;比亚迪汽车公司与奔驰汽车公司共同对电动车进行研究;奇瑞汽车与路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新的路虎车型。(3)技术中心的全球联合开发。例如:上海通用汽车的泛亚技术中心在上海与美国、欧宝技术中心之间进行联合开发。
跨国汽车项目具有跨度时间长、投资巨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会比一般的本土项目高出许多,针对跨国汽车项目的风险管理亦有其特点及重要性。首先,跨国汽车项目的风险管理范围较广;其次,跨国汽车项目的时间跨度长;再次,跨国汽车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多;最后,跨国汽车项目中需要平衡的重要关系人众多。
二、上海通用汽车B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一)B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1、产品配置难以确定导致的进度延迟及物料成本超支。通常跨国项目都会涉及许多不同的区域,而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法律法规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样就会造成在产品配置上的争执。例如项目B共牵涉了中国、欧洲、北美、韩国四个地区,对于前保险杠的造型问题大家产生了争执。
2、各区域流程冲突导致的项目风险。参与项目的各个区域都有自己固有的流程,流程不仅是当地思维习惯及行事风格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区域的利益。因此当各区域在对于某一问题的处理流程上有着冲突,往往会引发项目进度的延迟。
3、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跨国项目的一个通病或者说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好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项目成本、质量、进度风险。在跨国汽车项目中供应商定点是十分困难的一个过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供应商的定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了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博弈。因为汽车是属于规模经济,涉及到的订单量都是非常大的。将某一关键零部件定点给某一供应商不但对于这家供应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及产业格局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4、计划产量高导致任何一个变更都带来巨大的风险。由于定位于紧凑车平台,因此是被公司高层寄予厚望的冲量项目,在B项目中中国的预期销量往往占到整个项目预期销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在此类跨国整车项目中中国地区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的企业通常都是领导一言堂的居多,而且领导的思路一直都在变化。
5、开发周期长。在我接触到的项目中即使是同一平台的车型,中国区域的量产时间往往比北美的晚3个月左右。然而设计开发时间确实一致的,因此中国区域的项目周期就会比其他区域的相同车型长出不少。
6、核心设计参与度低下。上海通用几乎所有的跨国项目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工程中心的手里,这样不但会导致技术风险的失控,更不利于公司技术的可持续发展。B项目就是这样,例如娱乐系统的主要开发权就在北美手中,原本中国已经选定某个型号的娱乐系统,最终因为北美的开发中断而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型号。
7、成本导向意识强烈导致冲突不断。在通用汽车的跨国项目中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成本优先这条规则的威力。例如北美会聘用一位财务出身的、毫无技术背景的项目总监以及对于任何的配置更改都要计算投资回报率,哪怕是增加一个小小的接头。这样就会造成喜欢常常有新想法的中国领导层的不满,导致冲突层出不穷。
(三)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
目前,跨国汽车项目主要通过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法等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1、决策树法。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敏感性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带有主观性。项目某些因素发生变化甚至较小的变化,其影响可能很大,涉及原先决策,这些因素称之为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从而确认项目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
3、德尔菲法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群体决策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种非见面形式的专家意见收集方法和“一种高效的、通过群体交流与沟通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国内外经验表明,德尔菲法能够充分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是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4、层次分析法则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考虑决策的问题,将工程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重要性、影响力、优先程度的量化分析,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蒙特卡罗模拟法。基于概率统计原理的随机抽样试验的计算方法;也是一种基于进度与费用风险的网络计划分析技术。还可以结合已优化的关键路径分析。
(三)通用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然,通用在风险管理方面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仍然有许多值得注意并应持续改善的地方:
1、系统更新慢。尽管通用公司有着近乎完美的体统支持风险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体统数据的更新十分缓慢,这就会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反馈给项目管理层,导致项目风险的发生。
2、缺乏风险管控意识。虽然上海通用有着众多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是我发现仍然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风险预防措施。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询问了包括产品工程、制造工程、采购、规划等部门工龄在5年以上的老员工是否会使用风险预防,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不会使用,并且大多数人表示只会反馈问题项,不出问题的就默认是安全且受控的。因此我认为这是上海通用急需进行提升的方面。
3、项目范围变更频繁。在我目前接手过的五个项目中几乎每个项目都经历过巨大的项目范围变更。例如项目区域的减少、轴距的变更、项目后期(Launch阶段)的造型变更。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中外双方领导层的博弈。由于SGM是中美各出资50%成立的公司,因此在如何表达各自出资方的观点时就会出现拉锯和争执。例如有的项目中的造型在中国做调研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美国的调研则差强人意。而为了成本最优化考虑,模具肯定只能开一套。因此往往会出现北美选定的造型被中方、中方的配色要求被北美拒绝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在模具已经动刀的阶段,这些内耗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4、中外项目风险工具使用情况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中外双方对工具的使用上往往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例如,在美国和德国,ProgramPlan是项目经理负责、mastertiming是由专人负责的,而Metrics的管理是由工程经理负责,所有工程的报告由工程人员提供。但是在中国则全部由项目经理负责,这就导致很多工程报告难以获得。
5、LessonLearn(经验教训)未进入系统,问题重复再现。这点对于GM和SGM都是同样的问题。尽管目前有对在造车阶段发生的问题进行录入系统的追踪,但是对于整车开发、项目管理、竞品分析等方面则完全是空白。所以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都是在重复发生。
三、上海通用跨国汽车项目风险管理的改进设想
一般来说,找出问题相对容易但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有着复杂的历史问题和客观现实。基于实际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改进设想。
1、建议可以通过采取类似于“20/80”的方法进行风险预防。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为以目前的时间点为零点,对前20天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及后80天即将要开始的任务的准备状态进行评估。二为抓住主要的20%的问题,在定期的例会上进行追踪。对剩下的80%的工作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追踪。
2、建议在全项目组开展树立风险意识的活动。让大家理解风险的重量和特点、风险的识别和追踪方式。特别是核心成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认识,需要对已经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被识别出来的。对未开始的工作则需要好好的开展风险排查并对潜在风险项进行分类。
3、对尚未进入系统中的风险管理工具需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问题清单及经验教训这类的工具。在这点上通用也许可以向本土的汽车新秀奇瑞汽车进行学习。奇瑞的研发中心早已经将问题清单系统加入到办公自动化中,这样不但可以利用系统定期追踪责任人的工作,还能将所有的问题分类共享给其他项目组,让相同的问题只发生一次,有效的节约资源。
4、和外方对口人员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因为几乎大部分的风险管理工具都是由美国发明和更新的。所以我建议在项目各层次开展定期的沟通以及时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并对自己的项目组进行相应的调整。
5、洋为中用,对GM的项目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本土化。在工作中常常会发现外国人的一套东西在国外用的很好,但是一到中国就会水土不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携手工程经理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ProgramPlan追踪清单,在得到中外双方领导的确认后在例会上予以追踪。所以只有符合需求的才是最好的。
四、结语
中国汽车企业的项目管理正在迅速的发展中,即使目前在某些方面暂时无法超越国外汽车企业,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必定能够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无疑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取长补短,辩证的去看待国外的管理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我国的汽车领域的项目管理提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上海通用汽车全球项目管理经理,目前正在负责的全球项目超过5个,涉及区域包括北美、欧洲、韩国、俄罗斯等。曾就职于奇瑞汽车,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逸飞.上海通用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管埋创新.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陈虹.上汽自主品牌产品开发的架构策略.汽车工程,2010,(6):461-465.